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x 页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地行录[六]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7H 页
关东
昭阳单阏桂月。发商山。访沧老于沧浪。同入蓬莱。诗云。昊天曰明。及尔出𨓏。昊天曰旦。及尔游宴。其可不勉。
省台阳南望弥勒山。新罗敬顺王自开京还东。到此山。与其后结夏居之。壁刻两弥勒。三年后去之。仍名曰弥勒山。古有黄山寺。奉敬顺王图像。今废。山下有曲水。可以流觞云。
省台阳东脩峡三十里。无人绝境。上两大峙。东望雉岳。北望白云。二山俱载地志。为名山。诸辅山若星拱。绮绾甚壮。
雉岳。鹤城之镇。关东初头大山也。高丽时。陈补阙遇老释唱酬事见地志。中有觉林寺。我 康献王潜邸时读书处也。其西洞有文殊寺。南有领原城旧址。其绝顶曰上元。沧老往年。上上元之上元庵。留数日。临望通豁不厌。昔拜丁愚潭先生亦云。
鹤城。新罗之北原京也。府西一麓陡绝临野。旁压府治。东望雉岳。东州翁按关东节。命名曰秋月台。值中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7L 页
秋邀月其上。初上原野。漠漠混沌未辟。俄而人影在地。清浊始分。月轮已上上元头矣。须臾玄关洞开。百灵辟易。台上毫毛可辨。
花田。峡里小县。治在两水间。南川发源雉岳。北川发源德高山。德高在县东八十里临屯界。至县西。两水合流入蟾江。
花田。北过苍峰。踰麻岾羽岭。至绿骁县。北负高山曰石花。南带长川曰南川。源出孔雀。入昭阳川。上有泛波亭。平沙十里。地埶清幽。峡里别区云。
绿骁。北过原昌。至寿春。寿春。本貊国。关东一大都会也。万山面内。平野漫漫。重江束隘。埶阻而中旷。四达据险。称寿春形胜不虚。山自东而西者。断而复耸。岧峣当野之中。为凤山。其阳治客馆之别。曰闻韶阁。其阴高岸。岸上杰搆。曰韶阳亭。志所谓凤仪二乐之改名也。韶阳与治稍间。暴露山外。游者必倚焉。二水自十里外。曲折来朝。东来者。发源瑞和。北来者。发源龙渊。洋洋百馀里。湍濑磕磕夭矫至亭之北。合为昭阳江。江上有江仓收数县之税。漕达于京。槛外帆樯上下。鸥鹭翔集。远岫连岚。含辉颢气。回合倏然。万变旋视。俱宜竟日忘归。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8H 页
清平山。在寿春西四十里。即古之庆云山也。志曰。高禅承玄。自唐来新罗。入山创白严禅院居焉。高丽春州道监仓使李头重。建普贤院于白严旧址。丽末。李头子资玄。隐居其中。盗贼寝息。虎狼绝迹。易山名曰清平。院名曰文殊。资玄字文殊。号为希夷子。嗜禅说。盘膝默坐。不出山门。三十馀年云。退陶李先生尝过清平。作诗咏叹其风节。山中有潭极清。岩峦寺院林木皆倒照。明澈可数。称映池。李世卿尝示其清平录。盛称其胜。然沧老曰其名太过。
尝读地志。寒溪有绝胜名。在乌斯回东五十里。其胜甲于岭西。行滞寿春上人至性。自寒溪来乞诗。言山中事。山皆石色白。远看如蒙雪。上有古城颓堞。瀑布落空数百尺。如挂虹。下有百曲潭。潭上有寻源寺。绝顶有五世凤顶二庵。其岩石嵚然累积。壁立高下。为奇怪形者。殆不可数云。
杨麓北去四十里。方山店有头陀山。山气益深。入谷十馀里。古有头陀寺。今废。左右两瀑。从悬壁上直下。下成深潭。曰龙渊。渊上多盘石。可坐百馀人。上有巨人迹。
自寿春。北过母津。趣杨麓牲山。牲山上有古城。牲山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8L 页
治大峡中。环以石川急流。一岩邑也。
山阳小驿。尤深绝。白日虎过门。居民不惊。
北过瑞云赤山。山中有月峰寺。至道宁治庆山下。
治南。有桶寺洞古城。其川曰上里。
昭阳江。即汉水之一大源。昭阳亦有二源。一自所冬罗并所波岭水。合瑞云麟县诸水。为弥勒川。经乌斯回。为舟渊津。经杨麓为草沙滩。至寿春为青渊。为舟渊为秋岩滩。一自湫池锁岭。合为龙渊。又合铁岭以南之水。为德津。又合天磨以东金刚以西之水。为麦迁江。皆交州地也。至道宁。合弥勒以东之水。为菩提津。又合岚谷之水。为马滩。至牲山。为大利川。至寿春。为母津。与秋岩滩。会于昭阳亭。北为昭阳江。
道宁北五十里。过多庆津。有通沟县。古称水入。或称买伊。今为道宁属县。入金刚门户也。四峡周遭。时耸为秀峰。清川中贯。白石磷磷。人家依枫岩锦林。板屋白扉。菑畬无禁。黍菽满家。谣俗朴騃。樵歌,牧讴响答。所谓武陵桃源。比于是何如也。
金刚山记
自通沟东入谷。路悬多石。人马艰行三十里。上岭头。岭有断发之号。其山曰天磨。崱屴穹峙。作金刚屏。卫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H 页
于西者也。东向望金刚。目境所止。如玉如银。如雪如冰。层层累累及天。天无其东。上人慧密。指点某峰某岭某岾某洞。余谓沧老曰。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沧老曰。诺。密曰。常有云气拥高处。至此望者病焉。今廓宇鲜霁。鬟髻毕露。尽知公有缘。
岭上。有 光陵驻跸坛。石砌犹存。四隅老桧枯死。尝阅前人所记。新罗佞佛之世。有王子至此岭。望山发愿。入空门。今愚俗传讹。敢累 圣德。可叹。
下岭若崩。丛薮掩翳。不恒见日。岭下有新院交州之长杨也。自新院渡大川踰铁耳岘。东行十馀里。五渡川有长延寺基。杉桧松柏翼路。二渡川入长安寺。
长安巨刹。始创于新罗法兴王。元之奇皇后。又送工人檀施增修。李谷记其事。山映楼著前。长庆,观音,地藏,释迦诸峰。隔溪而朝。大川激除石西注。殷雷满壑。古有石桥高五十尺广十三尺。跨两岸当楼。其名万川。或曰问仙。潦雨圮。今用大石为矼。以通往来。下楼西步不数十。有泛钟楼。楼下曰相随门。接桷荫路。又为门曰真如。阶上二层厦曰大雄。东北有冥府殿。殿东有罗汉殿。有古僧宏辨浮屠。
秋江记曰。元帝所作无尽灯。木刻经函。福成所作。五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49L 页
王佛五中佛。技极精巧。今皆无有惟铁炉珠灯。来自中国。颇奇。
舍弟试士于寿春。追入山探胜与俱。凡游者于长安。卸鞍留马。始用蓝舆。或鞋策。将出。社主进扉屦藜杖。东渡川。入百川洞。观音,释迦插角相摩。窥隙冒地藏而进数折。以地藏峰为负。曰地藏庵。转入使地藏在背。则磴绝有石盘如控寘。方可十尺。名曰业镜台。侧临澄潭。潭东有石屏。横隔洞口。色微黄。滑泽砻削。面背四际无依。名曰玉镜台。自台下超石矼而南。即转而东。有石门。潭曰黄泉。门曰地狱。后人改之曰玉镜之潭。极乐之门。
连石门。有古城。入门有金沙窟,古宫基。盖新罗末王逊于丽祖。有王子谏不听。遂哭辞王。入金刚终焉。此其居与。白石大小堆积碍水。水得罅曲泻乱流。峭峰㸦。相补蔽望。若无一武可展。抵冒闪避。愈入愈深。平陵丞闵珽者。从持国来。畏惮退去。沧老在前。其步如飞。余与持国随后。东而西。西而东。不知其几曲。持国令白足。摘取山果啖之。从者从水底得一窠海松实。剖出子浸渍。如玉钟乳。灵源洞。始自石门。穷于弥勒峰下。有小庵曰灵源庵。白马,遮日二峰。露顶于东。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H 页
牛头,马面二峰。兀卫于西。又丛峰。当其南。有十王之号。小峰四五。若列侍。亦称童子,使者,判官,将军。翠鬟整俨。金壁眴烂。久看不厌。地埶窐窱。鸟噪禽翔亦绝。回俯所由来。苍翠封而蹊径绝。疑不可复作世间人。西上十馀步。有玉焦台。三赤松礧砢清阴。逗不肯去。轻云蒙笼。倒景相媚。峰岫四合。奄成紫翠。观西岐小洞曰现佛。萝茑间有现佛庵。益西曰白塔洞。洞里有矗岩。自成层故名。
长安北山。有极乐庵。出其下西上约百步。万瀑水与百川水合。古有深潭不测。因潦填塞。今成急流。自合水处。过岩磴。补以木栈。又约数十步。山脚回遮长安。大石六七。离立溪畔。又卧石为麓唇。插入水际。水从仄处。琅琅下下滀洄漩凝碧。名曰鸣渊。前对小峰。如未开芙蓉。影倒潭中。
直上过弥勒,安养二庵。有金同寺旧基。转而东。过青莲神林天亲禅定四庵。有立岩对挟路。面削头锐。前刻三佛。隅刻一佛。后刻五十三佛。名曰三佛岩。山中古事曰金同者。新罗时人。财累巨万为长者。又好缘业。西僧指空。斥以小乘。同不服。已而。大雷雨击同。与同寺同财入深渊。其名曰郁渊。又曰三佛。指空为之。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0L 页
五十三佛。同为之。一夜既。欲与较胜。然主指空。故曰三佛。
过三佛松桧间。有白华庵。见其后。群峰簇簇。有全露者。有半露者。吞吐绰约。承态巧。取睨奇。可谓渐入佳境。盖中道而废者。无所见。无所见则无味。无味则惰。苟其见处日新。虽欲罢之。得乎。
西对拜岾。古记云。入山者。上岾见峰形秀异。不觉稽颡。故称。盖入山有二道。一自道宁。由断发,铁耳。一自交州和川。由拜岾云。转出庵后。有清虚,虚白,枫潭,鞭羊浮屠碑。记四禅行。俱教宗也。
自白华过顿道庵。百馀步有表训寺。其创略与长安同时。罗僧能仁。神林,表训募缘云。两麓东西。抱东石西土。寺在其中。当万瀑洞口。以石虹桥通武。桥曰含映桥。头压一楼。楼曰凌波。入门有般若堂。后有四圣殿。立昙无竭。昙无竭者。金刚之主佛云。西有慈阴殿。又西有海藏殿。藏经古记云。有石刻。元人梁载撰。常住分粮记。高丽侍中权汉功书。今磨灭不知。
社主示懒翁钵盂及袈裟。钵即青铜。薄如纸。轻如羽。莹然无小疵。袈裟一用葛缁布。一用金烂锦。殿后鍮甑。可蒸十斛白凿。皆古物也。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H 页
沧老曰。此山天地初判。想亦有土。因雨洗万古。露此大骨。曰。造化清秀之气。有藏不得者。人禀亦然。盍观夫夷齐之清乎。
出表训。北陟岌嶪。过三藏,奇奇二庵。未十里而有正阳寺。以西北偏。正东南面故称。据峻英坯。迥出峣屼。前著歇惺楼。下临错落。裁霞燧采。回薄膝下。豁然别得天地。后有小殿。亦昙无竭。又有六面阁。八柱八桷。制甚异。安药师石像。庭有石塔石火台。西有古歇惺基。其上有真歇台。步武之高。视楼得三四。复西上天逸台。其高不啻十也。台既嵽嵲独出。前对万二千峰。逶迤绵邈。峥嵘腾突。可駴可愕。可喜可爱。可敬可畏。爽沁脾肺。其粉壁捍东北而涨天。削成聱牙。上加众小石。零零碎碎。巧妙象物者。众香城也。东上有雄峙特拔。严肃神异。负生色者。毗卢峰也。东差有两丫戌削尖锐。并位焉者。日出,月出峰也。南骛有秀耸端直。意甚骄者。穴望峰也。前却有翚举翼翼然者。望高台也。散而弥勒峰也。达摩峰也。白马峰也。遮日峰也。十王诸峰也。牛头峰也。马面峰也。地藏峰也。观音峰也。释迦峰也。长庆峰也。匝于外。润笔峰也。狮子峰也。僧床峰也。石鹰峰也。顿道峰也。五贤峰也。郁于中。迦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1L 页
叶峰也。青鹤台也。金刚台也。大香炉也。小香炉也。矗于内。馀皆赑屃相袭。不能悉辨。但见奋迅超踔。合形铺埶。磈硊埼礒。用壮显怪。半腰以下丹枫衬壁。洽沾霜尽意红腻。间生古松。拥尰虬屈。青针髼松。寿藤坌出交络。粲粲紫黄。若错五绣。其上惟白石相控。皓皓皑皑。刮肉剥皮。骨立莹彻。忽有游云。宛转触石。而飏覆毗卢半顶。俄而。商飙生韵。屯晕解剥。曜光西倾。返照射之。远近列岫。尽作玉玲珑矣。持国喜曰。衡岳开云。古犹今乎。
北上放光台。其后有熊虎峰。独以土成。然雄特巍然而起。下有开心,安心,养心,顿道四庵。或存或废。古事云。新罗法兴王三子。曰开心太子,安心太子,养心太子。一女曰顿道夫人。入山修鍊四庵。仍以为号云。
还自表训。东上过独木桥。入松柏林。二石伛偻交头塞洞口。路透其空。俛而入。名曰金刚门。入门行无何。眼忽益而明。步屧忽益而轻。胸襟忽益而爽然。盖不觉入万瀑洞中矣。丛峰簇围珑玲。中铺石盘陀绵延。奇洁润滑。水从其缺泐。曲泻沸溜。歧而合。合而复歧。荡射喧豗。若誇其势竞其壮者。小北。石面有蓬莱杨士彦大书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八字。甚怪伟。又纵横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H 页
卧立石。通面背上下题名字。刻者不刻者无虑。往往佞邪凶逆。与大人君子。比并相间。有恶之者。余谓无伤也。善恶俱书。春秋之教也。族曾祖大谏,府尹二公暨我先子题名。在其东。沧老为府尹公孙也。欲连题其下。无隙竟未能。缘有八字卧岩拄策迎风。对有一石。沧老曰。彼石可遂。超赴写三人名。余用古文。写曰万川洞。俱镌。仰看青鹤台。无鹤巢。老宿云。昔有大鸟时。自台上飞出入云而还者。今不复来久矣。南秋江尝见玄鸟巢于此。而辨其非鹤。然又安知玄鸟之不为鹤也。
自八字石。分为二洞。左即圆通洞。过真佛能仁。有圆通庵。出狮子峰下有狮子庵。又西入须弥洞。有须弥庵,须弥塔。又北出熊虎峰下。穷于永朗岾。可三十里也。右即直上万瀑洞。洞上下。有八潭。第一曰青龙潭。石上有坎盆。曰洗头盆。有寘物痕。曰拭巾岩。第二曰黑龙潭。石有镇潭口。方廉素质。縓纹作圈。曰䌽云台。第三曰琵琶潭。五贤峰直压。壁立崭巀。上少陀如裖有窟。曰普德。壁下立一铜柱十九节与窟等。以小屋贴壁。覆窟前。驾铜柱。用铁锁。钩屋著岩石。鳞叠楹桷。为僧社小禅房。曰普德庵。庵北方尺石上。曰普德台。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2L 页
缘石梯匍匐而上。容发外。临千丈无地。睛眩魄悸。不忍反视。入社开户。有入定僧才去。宿云缕飞棂栊间。判命者攀锁入窟屋。屋为之掀然。噌吰有响。旋踵而下。衣巾冉冉湿翠微矣。第四曰碧霞潭。水益黛蓄。汩潏可畏。古记云。天使郑同游至此。有一头目誓曰。此真佛境。愿死作朝鲜人。长见佛世界。遂投水而死。近有时宰李某到此。踬入潭。从人与诸僧救之云。第五曰真珠潭。有石方正。粉白无緎痕。可容十人坐。曰白云台。对瀑落层岩。飞沫击石。更跳洒洒。如万颗珠俱下。为诸潭之最也。第六第七曰龟潭,船潭。取象称之。第八曰卧龙潭。狮子峰当其上峰。下有石狮子。若有鬐鬣飙怒焉。其北即下圆通之路也。
过狮子峰。丛薄颇盛。数里有摩诃衍。义相始创之。取经语名庵。大论云。摩诃大多胜也。衍乘也。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用十二金缯天板。杨蓬莱然松以熏云。轩前穴望峰露出。见其穴焉。肩有石昙无竭如趺坐。僧行脚。必攒手拜祝而过。后有迦叶峰。重以众香城如叠玉屏。西北入迦叶洞。以独木亘壑达中白云庵。古记庭有指空草及桂树。今无有。
东上。有石波沦石鼎溪磴。丹枫最盛。挟路左右。如红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H 页
锦为幕。见旁人面。生晕若酡。所经清绝袭骨。一入枫林。反有华侈象。彼此各一时也。数里有大悬壁。刻弥勒终壁。壁上曰弥勒台。少东有盘若,李许二台。葱茜中有妙吉祥遗基。砌础列植。妙吉祥者。佛氏书谓吉祥胜德之相也。
过马背岩。上内水岾。岾内外山之限也。西俯万瀑唅𠽫。青葱嶙峋。北挹毗卢。张盖浮天。东临众山嵺郁。紫气轇轧。下岾以东。山深谷长。多高岸茂林萝薜。厚阴积气。侧柏樛互施谷如一本。棐大连抱。或自僵据蹊。皮叶剥落如行马。俛出其下十馀里。转而东上。势尤崷崒。若缘壁。封禅记曰。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信然。陟尽路穷。束石当前。手行攀登其上。方数尺石四周如睥睨梁欐。可凭而望。名曰隐仙台。南与万景台对峙。北顾十二瀑如散垂白练。东只看积水稽天。云物餴馏。屏翳为祟。不觉神淫淫往也。
下台。循故途过上见性,下见性二庵。地颇旷辟。有榆岾寺。通计自表训,上水岾。可三十里。自水岾至榆岾。十馀里也。默轩闵渍记云。新罗南解王元年。铁钟浮海泊高城界。中藏五十三佛。县官卢椿。唱民人。辇至山中。遂创榆岾。以崇奉之。渍高丽人。文而好诞。多述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3L 页
神奸异事。先辈已辨其妄矣。我 朝故事云。 光庙时重建益宏丽。铸大钟镂。孝宁大君补及议政诸臣领其役。金守温记。郑兰宗书。其后三经大灾。钟液其半。旧迹亦多湮灭。第一大厦曰能仁宝殿。明户科给事商周祚笔云。殿内以檀木作假山。山有五十三窟。安五十三佛。皆昙无竭金身。东有应真殿。有龙船殿。奉 宣庙位牌。祝釐之所也。下有小阁。安卢椿像。六面阁药师像。一如正阳。西有西山,青莲,普云三大师舍利藏。南出真如门。下数层阶一矢约。临大川。川上有山影楼。承以虹桥。通一谷之水。楼极幽畅。多古今人题咏。明寂,性沦,得道诸庵。在南山指点焉。
指空金字经,贝叶经。贮以金匣。 仁穆王后及贞明公主。手写绣装经各一套。鹦鹉杯,琥珀盏,水晶壶,琉璃缸,琉璃碗。皆异珍。铁炉制极古。鍮铮大于表训。自古流传寺藏者也。
与山人论山。盖内山。皆峭峰。拔地千丈。岩石奇怪。百态备具。外山。气势奔腾复合。积聚雄壮。此内外之辨也。眺望毗卢,望高,天逸为快。水石万瀑,九龙最胜。然毗卢绝径犯危。非健步难上。九龙尤深险。游衲亦鲜能入。可为之惆怅也。噫。余之游。失于少壮。而流落岭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4H 页
表。疾病忧戚。忽忽过光阴。衰谢伏蛰。无以释其愠忳。今乃跨越千里。冲雾露。沐沆瀣。放情流峙之间。极天下壮观。神气清旺。胸怀开豁。天所以饷吾者亦不薄。而非人力之所及也。至于未穷之恨。古人先获之。归卧蓬庐。梦魂当飞入洞天。虽然。观山水有道焉。观之可也。不可役也。
金刚山总记
大抵我东之山。起自白头。白头之脉。南流至铁岭。限南北界。东迤为楸池,锁,温定三大岭。通八百里。温定南三十里。为金刚。金刚东遵海百里为真宝岭。五十里为石坡岭。三十里为弥峙岭。六十里为寒溪山。三十里为五色岭。九十里为五台山。三十里为大关岭。四十里为百复岭。百里为太白,黄池。此其上下形胜阻阨大体也。其为山盘亘数百里。混沌磅礴。际沧溟浴日月。上有万二千峰。中有百川万瀑。竞秀争流。天地精粹之气。所钟聚者也。其西曰内。其东曰外。毗卢为宗。而内有三大条。东曰日出峰。西曰永朗岾。中曰众香城。自日出峰南。而并为月出峰。又南夷为内水岾。耸为穴望峰。西差为望高台。又下为落雁峰。又自穴望西南。却为僧床峰。为石鹰峰。自内水岾。分而为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4L 页
外弥勒峰。又骛为白马峰。南环为十王诸峰。为观音峰,长庆峰。自十王西。分为马面峰,牛头峰。自白马西峙。为内弥勒峰。南为达摩峰,地藏峰。西为五贤峰,顿道峰。自众香城。南出为迦叶峰。为摩诃衍。少西为狮子峰,润笔峰。少东为大香炉,小香炉峰。自永朗岾。南耸为须弥峰。西起为熊虎峰。又西夷为普贤岾。为开心台,放光台。又西迤为拜岾。又南迤为长安之主山。又自普贤岾。东为普贤峰。东南为金刚台,青鹤台。又自放光台。东南峙为天逸台。北夷为真歇台。为正阳寺白马弥勒十王之水。为灵源洞,穴望,望高,落雁,僧床之水。为松萝洞。为白塔洞。为现佛洞。与灵源之水。合为百川洞。毗卢,众香之水。西为迦叶洞。东与水岾之水。合为八潭。熊虎之水。为须弥洞。狮子之水。为圆通洞。二洞之水与八潭水合。为万瀑洞。万瀑洞结纽于表训之后。下与百川水合。过长安下。又受熊虎以西之水。下又受铁岭以南之水。下又受弥勒岚谷诸水。至寿春与秋岩滩。合为昭阳江。入汉归西海。外有六洞。外弥勒峰也。水岾也。万景台也。日出峰也。九龙渊也。九井峰也。六洞之水东流入东海。其泻者涌者滀者汇者。沸溜者激触者。湾洄者汪濊者。澹滟者滥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5H 页
涡㳽㳽者。湍濑溘溘者。浟浟然丫而毖。合而混若者。水之事也。其立者偃者。纵者横者。圆者方者。㯐者偭者。崛𡾊者磊磈者。龂腭者俯仰若者。卧顾若者跳踢耸若者。伏诉若者起鬨若者。舞若笑若怒若者。石之事也。总而观之。峰有前者后者。进者却者。正直者欹侧者。巧妙者重厚者。蹲踞者竦立者。尊而严者。耿著而明者。脩姱而惠者。婉娩而美者。汋约而娴者。奇佹而自怡者。矫厉而傲物者。腾踊若去者。奋迅若飞者。踥蹀若行者。狂顾若駴者。蹇产若忧者。忼慨若叹者。粲如金白如银。鍊如铁洁如玉。明如水晶玻瓈。重如九鼎大吕天球赤刀。宝如圭璧瓀瓒悬黎和璞垂棘夜光。陈如彝尊卣罍觚觯敦甗鬲盉匜簠簋豆笾。戴如冕旒冔弁帽撮笠巾帻兜鍪。佩如镌韘缡帨杂佩韔服环锁。建如戈旄旌旃戚扬矛鋋翟葆钺铗干羽。镌镂。如岐阳石鼓,天台经幢华岳绎山之碑。荆山灵坛之文。银床烟萝之颂。矗立。如日观玄都之巍。广汉碧云之清。阿房未央建章之壮。飞廉桂观金茎铜雀之高。临春结绮。西苑御沟之华。雾开涿鹿。摛铁额乎。巡狩四岳。群后执玉帛乎。牧野观兵。诸侯听誓言乎。葵丘会盟。歃血盘乎。杏坛习礼。三千子揖让乎。抑又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5L 页
吴兵入郢。楚王暴尸乎。鸿门高会。庄伯舞剑乎。起饮帐中。四面皆楚歌乎。昆阳城下。虎豹犀象股战乎。赤壁风猛。艨冲大进乎。肥水破阵。草木为兵乎。抑又句践沼吴乎。白起坑长平乎。韩信下井陉。孔明出祈山乎。抑又瑶台一鼓。牛饮者众乎。沙丘酒池。长夜酣乐乎。玉树后庭。狎客唱和乎。梨园教坊。弟子奏技乎。抑又八骏西驰。王母献桃乎。青牛出关。关尹请著书乎。雪山雨花。恒沙诸佛听法乎。取之虽博。不足以尽。不如取之吾身。取其安而重以为仁。取其流而通以为智。取其峻截而明爽以为义。取其委曲而彰彻以为礼。取其尊而拳以为德之厚。取其无所不有。以为道之备。取其焕然粲然。以为文章。于是得所以观山者。
又书金刚山记后
我东素称多名山。西有妙香,九月。南有智异。北有七宝。中有华岳,三角。东有金刚。而金刚为首。又如天磨也。圣居也。五台也。太白小白也。俗离也。清凉也。伽倻也。德裕也。月岳也。其大或据数郡。其高或薄青冥。其灵或出云雨。兴宝货。生怪物。然大者不秀。秀者不大。有岩石者无湍瀑。有岑峦者无洞壑。无有如金刚之雄崴秀丽。深邃清爽。百体备具。推而论之于天下。不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6H 页
知其何如也。桂海虞衡志曰。余生东吴。北抚幽蓟。南宅交广。西使岷峨之下。大行,常山,衡岳,庐阜。虽有诸峰之名。徒魁然大山。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天下称之。然皆数峰而止尔。桂之千峰。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其怪且大如此。由是观之。向所谓大行,常山,衡岳,庐阜,九华,黄山,仙都,雁荡,巫峡之不及金刚。可坐而定而桂山庶可以比并也。然中华人一见之愿。在此不在彼。则其优劣亦可见矣。余之生也。迹拘域内。局缩沉没。不能无羡于大行,常山,衡岳,庐阜,九华,黄山,仙都,雁荡,巫峡之人。今而后大行,常山,衡岳,庐阜,九华,黄山,仙都,雁荡,巫峡之人。又安知不羡乎吾也。或谓观古圣贤君子之游。时则多不利。今子流离穷厄。道无所容。而成此奇游。其幸乎不乎。噫。是恶足语游也。曾点风乎舞雩。咏而归。追尧舜之气象。矧我以天下奇胜。快耳目壮襟怀。浩然而往。充然而返。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乎。惟恐蔑裂。不能合内外之体。是我之忧。又何可以我之自幸而自忧。较人之不幸我乎。息山翁。书。
  跋[李万维]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6L 页
古人之为金刚录者多矣。然曲悉其流峙。摸状其形态。使人读之。可喜可愕。可忧可乐。神鬼变化。阴阳阖辟。万二千峰。忽若输来于左右。无有如翁之此录。奇乎壮哉。至其总记。文章词彩。当上下乎离骚,甘泉,羽猎,长杨等篇。而其所归宿。又敛之于斯道。而无替仁智之乐。亦可以知公之观山。又非役物溢志流连忘返者比也。弟尝从游而不复作叠床语。以此为山之一经。寻常几案间。森然玉立者。虽谓之长对金刚可也。家弟海皋子万维持国。识
离家
疾病馀衰翁。天地霁素秋。新漂大布衣。尘染付汤流。朝日发商山。一曲歌远游。手中白玉鞭。云外指蓬丘。故人仙都伯。家弟阴何俦。邀我元化洞。赠我青瑚钩。寒屏拥碧溪。不曾忤白头。
过鸟岭
卅年度此险。太半忧冗使。今来独自负。世累脱如褫。深窦窥落泚。林霞封碧紫。未蹑真如界。幽事绝可喜。
沧浪访沧老约同游
坡陀出复没。忽得沧浪湾。秋容净溆碛。小村叩柴关。中有笑相迎。破帻加苍颜。且言不可已。云梯当共攀。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7H 页
揽结衡庐情。神观劳不惮。
省台阳
绵延细路分。江磴接断冈。原京洽百里。云是省台阳。白石何粲粲。孱僮足不良。历险意不懈。平昔聊自将。
两大峙
关东素多峡。险峻从此始。雉岳与云参。百里蹙地纪。新经潦雨凿。仄径多缺毁。一出又一入。人马力已疲。谷长透未易。浦云暮益起。
鹤城府
北原大都会。棨戟刺使营。雉岳千嶂望。蟾江一带横。东阃国之门。撤出学士英。讵知沧溟别。仙府有逢迎。
秋月台(用东州韵)
不御驱使在。秋风驾崔嵬。那意半仙程。胜集赌此台。仙驭云茫茫。碧落月自回。提携搜往躅。倦兴赖不摧。筵迎半空轮。膝影满徘徊。聚散今古感。临风一吁哉。为言夜可惜。劝我倾深杯。意想入空濛。丝竹相豪哀。幕席信天地。罢归莫须催。前人分留物。才薄难裁来。
  又
江峡坼远牧。陡陵中崴巍。形胜古初生。宾月宜是台。人自有襟韵。且感佳辰回。谓我落拓馀。豪兴未全摧。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7L 页
招呼成夜游。夜深月徘徊。点检羁旅迹。此事尽快哉。郑重平生志。重把商山杯。离合本无常。中间剧荣哀。信宿故迟回。征鞍未能催。溢世多閒愁。裁得万斛来。
花田县
峡里小人寰。亦有民与社。闾居如静刹。翠霭户庭堕。服牛上岌嶪。丛茂昼放火。痡瘏短长程。再贯清濑泻。
苍峰驿
远客早计行。促炊仍点酒。呼主检柴门。咳唾起白叟。露草披岩径。晨马恣躏蹂。十里悬耳响。石溪前复后。
绿骁县
复峡穿未了。倦僮愁欲绝。不意顾瞻变。得此川原豁。漠漠新秋姿。连垄半未割。民事想窘急。幸我羁累脱。
泛波亭绝句
危轩近水泛如舟。坐占秋容白鹭洲。浦外客程迢递远。孱僮羸马正关愁。
寿春府
度山不可量。今日少脱峡。州图壮貊区。野渎相延歙。堤平秋草齐。浦极朝云湿。盐鹾溯两岸。荡戛汉江楫。决眦眺赏延。避地情愿惬。凤鸟叹不至。名号空嶪嶪。 圣上方御极。邦内伫和协。
滞雨
野阴作霏微。羁窗涤秋暑。仙山梦中碧。远装滞江渚。坐占明朝路。遥峡屯云与。丁宁造化翁。饷吾不龃龉。
赠雪岳僧
禅衲云痕带雪岳。风光誇说蓬莱客。寒溪秋水今如何。为把庐山较丈尺。
昭阳亭
凤山孤云黛。积水二江平。清霜澄境远。秋意晚更生。婴怀流峙象。缥缈征马停。老去心力弱。触物感幽情。叹息叫虞舜。永言莫可赓。野外耸脩峡。怊怅引去程。
牲山县
小县皆岩栖。鸟兽居民残。四岭云常留。一水秋正寒。日晏民不来。县尉眠掩关。客子独不倦。歇马催晏餐。
山阳驿
莽莽万重山。古驿栖云根。窟室混岩石。朝朝虎过门。居人恬不恶。异哉殊俗群。生涯如草木。自可长儿孙。
瑞云驿
磳磴注波岭。直接瑞云驿。欹斜枕水岸。拥护依岑屋。舍客无嫌恶。盘蔬带淳俗。幸如旅飞鸿。偶得平沙宿。
通沟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8L 页
巍隈缠一路。行寻别有世。岩扇作肺腑。流液不停逝。锁谷云无尽。秋阴正泄泄。板屋蹙如鳞。人家却易制。何须问花源。垦土即可蓺。养拙负清时。吾道存揭厉。
断发岭
昔闻断发名。今陟断发崇。始望忽峥嵘。久看转冲融。不知山与云。但疑天无东。经历步步艰。方得豁然通。浩气不自御。双袖轻秋风。
发新院将入山。家弟诗札追到。初陟铁耳岘。回望星轺。已下发岭。次韵却寄。兼奉沧老。
岭头始挹白云岑。山下停骖碧水浔。驿路飞传长短什。寺楼同上弟兄心。肩舆鹤氅初过岸。画角星轺只隔林。点检平生还得意。提携兼喜有知音。
喜家弟追到用前韵
晴晖欲下阆风岑。寒玉泠泠俯绿浔。天末鹡鸰飞急影。山前鼓角喜关心。今宵盛论同禅榻。来日清游入绣林。已拖客魂萧瑟去。秋生万壑不齐音。
长安寺
有名长安寺。始入不世界。平林吐云细。脩洞泻濑快。眼境忽不常。石埶渐呈怪。璚台三时乐。复阁五采绘。珍重汤休徒。不期冥搜赖。自悟浮生理。埽除形骸外。
百川洞
朝日理筇屐。川磴依细石。翛然虚翠屏。但闻鸣濑射。岩镜割昏晨。高雾生阴谷。特地危自扶。终藉造化力。
灵源洞
石老太子城。树深太子宫。雄峰磨两肩。不复知天空。双袖沐元和。绛气踏濛濛。身心幽且虚。却与鬼神同。
灵源庵
岩峦为室庐。云霱绝端绪。老释无瑕疵。焚香诵佛语。
现佛庵
深深现佛洞。高高现佛庵。步为风便送。身与雾衣参。
白塔洞
白塔洞中石。半天白塔高。给孤舍施力。至此轻如毫。
鸣渊
绮林绣石正装秋。不迫肩舆著处休。满壑天机鸣未了。道要何足有形求。
白华庵
玉影层层落诸天。禅林秋色满心研。微吟缓节无拘迫。自倚苍颜意翛然。
表训寺
一赏曹溪水。访入祗园地。明霞送虹桥。道光搜细腻。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59L 页
雕栊琅珰响。宝瓦鸳鸯比。尘埃埋镜台。衣钵独含瑞。僧俗无拘分。古今如交臂。坐论岩中趣。胜事不思议。
正阳寺
青鞋问几胝。探搜意益猛。步步哀壑风。吹上金银境。禅家近白榆。玉屏相与影。殿角三时磬。时入天河冷。肃气进万里。魑魅不敢骋。可与羡门徒。一夜讨耿耿。
天逸台
我马秋风代。我裳秋云裁。东皇相招邀。八龙共徘徊。绝巘凌鳌骨。空中作天台。玉立万二千。次第朝膝来。方知祝融峰。道气豪三杯。
安养庵
高僧好结社。天地亦清秋。秋事今如此。春来也不忧。
天亲庵
阿耨万缘中。招提一气上。天风萧瑟来。更觉脑襟爽。
禅定庵
传灯无白日。入户有青山。僧定惟耽静。我过自在閒。
三藏庵
地辟三藏世。庵留一坞云。麝烟斋后馥。首座永无群。
奇奇庵
天下山奇奇。山上庵奇奇。吾游亦奇奇。正值秋风时。
四庵(开心,安心,养心,顿道。)
新罗王子俱绝俗。女为优婆夷。男为优婆塞。四石坛中香烟歇。夜夜来印月一片。琼海茫茫梯航绝。
万瀑洞
胜观日益饱。志气日益纵。散策上梯径。造化尤错综。淘澄不遗滓。劈玉妆邃洞。万斛琉璃液。百途快倒瓮。半湿斗龙腰。千岁痕未缝。群帝将夕降。神鬼来争鬨。刷衣满壑风。清泚手以弄。不忍履其域。将欲翰而羾。如何谪仙子。空罢天姥梦。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0H 页
普德庵
金茎驾燕巢。拔地三千尺。挂天青铜锁。挽得高凤翼。观音法力大。工倕应叹息。龙象老石室。白日长寂寞。
转上临八潭
旷荡志无极。远举长缘延。流云碎屐底。淟涊离澥然。邓林护丛玉。拟与友群仙。日夜费骨髓。瑶镜时渊渊。最爱万颗珠。落处惊复溅。磤磤重阴。坱轧撼晴乾。与物已无穷。皎洁孰能迁。
摩诃衍
远色返诸岭。幽寻小路危。岩倚螮蝀梁。瑞气相因依。烟霞锦绣谷。日月珊瑚枝。久作尘土客。永负三秀芝。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0L 页
愿灭青峰迹。岁寒聊自怡。
转上水岾
一气何濛濛。山鬼避嵚崛。肩舆恣凌踏。踪迹愈遁逸。紫霞浑枫林。红锦皱新熨。晕生各酡颜。徒众俱黼黻。应知豪华子。见此却自失。神淫陟乘皇。轇轕忽中割。西顾更沕穆。趾下青葱出。东望只寥廓。扶桑梯航绝。鲸螭相跌喷。天吴争骈列。忡忡渐沌混。忘归空自兀。
隐仙台
隐仙台上昔隐仙。仙去台空云锁巅。青鞋布袜羽化飞。有如高树新蜕蝉。十二瀑布匡庐壁。万里鲸潏扶桑天。吾身百节不曾有。两腋秋风空飒然。
榆岾寺
枫岳东开紫霞府。瑶宫璚台多罗树。西番部落五十三。金镛泛海轻如羽。青莲承趺簇檀根。须弥嵁窟为笼樊。贝叶华严锦绣匦。昆玉楞伽玻瓈盆。高丽学士笔如椽。禅家变化等云烟。幻迹茫茫不可诘。尔来落落千馀年。老子久为山泽游。一倚穹石小青邱。蛟崖拍肩随道侣。屐底绛气纷若流。危楼石溪晚登伫。德士酌我零露醑。金沙玉岩洞天静。蓬壶方丈知何处。桑海砥柱系莲舟。期生宿债嗟未酬。万窍商飙左右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1H 页
至。两岸萧萧无不秋。
望诸庵
缘业当年辟化城。福田随处起层楹。瑶林绣石初无限。碧雾清风不可评。
赠霜上人
緉屐芙蓉顶。藜筇锦绣丛。白云深处处。赖尔不迷踪。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地行录[七]
  
三藏洞记
维岁甲辰首夏。有事于德川祠。用中刚卒事之明。群有司俱在焉。昔。紫阳朱先生游五老。既托黄,陈二生。画来三叠新泉。其欲画之者。何也。即所未穷耳。前岁老人入德川。值早雪而归。今再入。时正清和。何用画焉。将游三藏。肯同者半。群有司。日出时出时静门。判二队于洗心亭。为去留。路由西北数百步。涉大川。髡者以两蓝舆来迎。约行二十里。左右峻岭叠巘。雄奔陡峙。蹲蹲腾腾。俱有气象。往往开阡陌。散耕牧。有耰者有馌者。亦有钓鱼者。讴歌响答。意甚閒暇。洞半有三藏古寺。自沙门转取南。山益矗而高。谷益岈而邃。水益驶而汩汩。送迎蔽亏。屡曲折得一阜。临之。负秀峰对直壁。下俯一道溪。屈曲而环流。其上古松离立。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1L 页
清阴逗不去。停舆盘旋。谷风习习入怀。遂名曰超世台。下台谷行。谷尽山行。谷数里。山数里。有大院庵。特厦巍崇。可敌叠榭。地势回合。翛然寥廓。前临大涧。层层注壑。遇石撞舂而下。玑贝万斛。或涵为深潭。文沦若縠。散坐石上。时小雨鲜霁。峦色嵷巃。翠黛若流焉。诸同游各以私告。老人亦有戒。复路还三藏寺。月已上东岭矣。盖自德川上山。东由迎胜。西由三藏。川祠在二洞之交。自川祠。量天王第一头以三之。则大集向日堂得其一。今大院得其二也。
智异古事
   
余再入头流。不得倚穹石发长啸。荡芥胸目。穷天地之倪然。蹑其麓。挹其苍翠。领略其体埶矣。读地志及古人记事。兼采邦人言。作智异古事。
智异。一名头流。一名方丈。据湖岭之交。称神山。自新罗历高丽。至我 朝。祭南岳中祀。今晋阳,珍城治其东。昆明,清河治其南。天岭,山阳,河英治其北。带方,凤城,晞阳治其西。其东天王峰。其西般若峰。各一万四千丈。俱为绝顶相距百里。
白丈南君子寺。在智异北麓。由南崖。登白母,帝释。南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2H 页
对天王。其南䨥溪。石门有䨥溪古寺。过玉箫至佛日。前有石壁。南俯青鹤洞。洞中旧有鹤巢。故名洞。南有香炉峰。其东层岩奇石。水落为瀑。石上。刻玩瀑台三字。䨥溪有崔孤云真鉴禅师碑。晋阳西智异东。则有断俗寺。石刻广济岩门。即崔孤云笔。又有古禅三石碑。
凡入智异者。有三路。南由䨥溪。东由断俗。北由君子。断俗,君子。今废。䨥溪犹存。
佔毕斋自北入。秋江自东入。南冥自南入。自北入则自欢喜。历三涅,九陇,永朗。自东入则自佛岭过普庵。入香积。始陟上头。自南入则䨥溪石门最胜。老人入迎胜。迎胜东南。为香积。入大院。大院西北为君子云。天王绝顶苦寒。或八月下雪。岩窟五月冰不消。草木困于风霜。老而不长。或山腰下雷雨。峰头旭日照耀。其高可知。
山南之水。自灵神过神兴。渐大南流。入蟾津。为花开洞。东谷之水。一自香积。一自法戒。合为萨川。北谷诸水。合为瀶川。川下有龙游潭。石盘石坎甚奇。产袈裟鱼。潭下为严川西流。转而南流。与萨川合为菁川江。德川亦入萨川焉。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2L 页
岳阳古县。在山之南。江上有曰锸岩。即韩录事旧居也。录事名惟谨。见丽氏将乱。携妻子。隐于此。徵为大悲院录事。一夕遁去云。迎胜南。有一洞。深绝难入。俗称高士洞。洞中有石室石床。或以为惟谨避隐处。
天王峰。有上中下三台。有淫祠。其神曰圣母。缁流谓释迦母摩耶夫人。佔毕斋辨其妄焉。每春秋。四方祈禳者云集。巫母举幢幡跳梁呼号。日费千百。晋阳天岭二官。定差直。月税乾糗鍮铜器以资用。翰音仍放之山谷间。时有山鸡成群。
山西七佛寺。古名云上院。新罗真平王时。沙飧金恭永子玉宝高者。入云上院。作三十调弹琴。景德王闻之。齐戒七日。玉宝高至奏琴。传于乐府。王悦。为设三十七庵。云上为主。今七佛为小庵。见秋江录。邦人亦云。
山西本为百济东境。三国并峙。为战场。丽末。倭寇数犯南边。遣将御之。我 太祖捷引月处在山西谷中。又南贼张永已据新兴洞。李克均往讨之。亦山西近南处也。及龙蛇之变。贼屯湖岭。智异为左右限阈。倭人无深不到。今岩石上时有剑痕。相传是其鼓勇所击者。我 肃宗八年。有人采药入山既深。偶看一长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3H 页
剑依石。鞘柄无馀。但其刃莹莹如新拔硎。其人持归示博物者。博物者曰。此乃百年前倭剑之良者。以百金易之。今归武人某云。
一山内外。多广谷。谷长或过百里。或开平野。延袤数十里。可以耕牧。然大木参天。木叶没膝。厚阴积气。人不得居焉。故国初时。多閒土膏壤。壬辰大乱后。兵革不及。人物繁殖。岁渐开斥邱陇上山腰。迎胜大院。亦非不深。而曲曲闾落不绝。大集曰。山居者。有采钓之乐。而无疾首之叹。年来赋重役烦。有过于都鄙受廛。睊睊若不保朝夕。良可慨也。
青鹤洞。古人多访而不得者。如李眉叟记。欲笼犊而往居焉。自华岩至神兴。盘旋而不知其处。佔毕但从人遥占而还。秋江得其洞门。仰青鹤峰。俯青鹤潭。然亦未入其洞。惟近世愚潭翁穷其源。然山内尚有人迹不到处云。
观天王南北上下。仍向般若。上其顶者。惟秋江一人也。
天王北。有古城。世传新罗防百济之地。盖天岭山阳。与阿英壤接。为必争之地也。
每岁秋高。鹰准自北来集林木。内厢人为幕伺之。列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3L 页
郡亦争罗焉。又多麋,鹿,熊,豕,虎,豹。秋冬发军行猎。
山北皆松,桧,柏,槐,海松。山东巨节满谷。耸翠千尺。间多杮,枣。土人资以赌利。颇饶。山南山北。则兼以山茶,石榴,梅,桅(一作栀),映山红。奇花异卉。三涅岩隙生赤杨,龙须草。青鹤洞石上。生九节蒲。
余入迎胜。南崖产紫芝,淅茶。苏定方百济之役。以浙江茶种。播于智异。至今不灭。其说在邦人所记。
曹南冥先生始于驾洛海上。搆山海亭。晚入德川。作雷龙鸡伏。今德川祠。在雷龙旧址西南溪上五六里。一时寒冈郑先生,东冈,守愚诸公。皆尊事之。又其门亦多异士。有陶丘翁者。家赀甚饶。务济穷乏。随手散尽。就德川洞门外。临溪结茅。瓮牖绳枢。躬陶取资。间辄就南冥。听其说。服膺不倦。以终其身。今溪石上。尚有陶丘台者。
川祠之创也。守愚公主其事。及守愚被祸。士论甚菀。终跻配食之座焉。壬辰倭寇猝入山。士民奔窜。有院隶奉其祠板。藏于岩窟中。乱定后。改建祠屋。移安旧板云。
自德川转上矗石楼
天意分明贷我优。南来东去汗漫游。润襟碧雾头流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4H 页
岳。饱袖清风矗石楼。恨咽长江环百里。魂招遗庙俨千秋。提携晚倚朱栏望。高兴居然更惹愁。
  又
百岁人生苦不优。如何不肯作奇游。任吾天地悠悠者。满眼江湖处处楼。芳草绿阴方首夏。爽怀高兴却清秋。野云漠漠北归路。可耐残僮羸马愁。
药泉记
合浦西四十里。有匡山。或称匡庐洞。下有匡山村。自匡山村。南行北转。入匡山寺。其创无所考。盖山北古刹。移建谷中。才数十年。直寺西上数里。峻崖岈然奥邃。树草蔽之。乱石间水渗渗津溜。下约十馀步。始㶁㶁注壑。其派过寺而稍大。虽居僧。不曾知其异焉。今 上元年。有士人安珀。避忌入山。栖西边小庵。生素有长卿病。因渴酌其水。一吸觉润喉。痛饮数日。宿疾如失焉。生之妻。与生同患。又饮而又愈。武人李某久病。闻之来饮而亦效。遂以药泉。播于远迩。于是凡脏腑荣卫。四肢九窍百骸。外袭内伤。瘥癫羸劣者。裹担扶舆。辐辏而至矣。又隔一麓稍南。谷益深。山益峻。无径。攀登甚艰。其顶有石窟。横八十馀步。仍陷下成穴。经容一瓢。初无人知者。有朴姓人。为占鹰巢上岭。望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4L 页
岩间。烟缕起。遂造焉。有老僧起去。追不及见其处。有炊灶徘徊。转至石穴。有盖石。刻孤云井三字。知其有水。用长竿悬瓶垂下久之。闻汩汩水入瓶口。取出饮之。觉甚爽膈。自是亦名药水。而事尤异。故趣者尤众。寺僧患苦接客。以污恶投之。人不知即饮。则味恶腹痛。以故渐废。甲辰孟夏。因有事南冥先生遗祠。自商山入头流。既卒事。游三藏。上矗石。东寻药泉。多士相随者归。金君大集重玉。俱二日入匡寺。厥明。上西谷饮泉水洗濯。使人汲来窟水尝之。二水味甘冽。同称之。铢两不差。盖泉脉相通。源在窟而流为泉也。
重玉曰。其乡人朴枢文妻与子。将盲蔽。来饮洗十日而明。过放牧李生聃寿,益寿。言其父有眼病。奴有膝疣。饮一朔。眼袪膜。洗疣疣缩。是验窟水者也。李君命培,宗寿,郭生翊朝。来访山门。李言其从万培。眼有白翳。时剧不见物。饮未久翳减。月馀快痊。郭云。星山人张洪翼。有滞症。食不消。饮无何。善食。又有李汝材者。臂不仁。饮沐便能屈伸。是验泉水者也。古记云。太华有玉水。人得服之长生。盖玉者重宝。水又灵长。故延年云。然则此山其有蕴玉乎。本草土石间。新出泉。味甘平无毒。主癨乱,烦闷,呕吐,转筋入腹,消渴,热痢淋,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5H 页
兼洗柒疮,痈肿。调胸中热气。盖虽无玉。亦有所治矣。然五气相生。又相克制。欲以水治众疾则惑也。大集曰。新罗时。灵泉出镇安。刬山堙谷。除直道。贡于东京。今古道。犹可寻灵泉。绝此水久。则亦必无验矣。
饮匡庐药泉。用前韵。
短策清童信马优。男儿天地任行游。虚溪响踏萝间水。浮翠痕凭岸上楼。洗尽垢尘归已夕。疗将痼疾不俟秋。长卿已去灵泉出。空恼平生消渴愁。
月影台记
匡庐南曰斗尺。土峰崔巍。上有致远台。斗尺南五里。会原古垒傍。有月影台。东临大海。望熊山。每月望前后各二日。海潮满。月初出。月影于台。初若银虹。渐成金桥。月离海影渐散。其长积九十七亿三万八千尺有奇云。俗传孤云时来游。其上有石刻字。剥落不知。又其南数里。有寒冈郑先生祠。后以眉叟许文正公配食。
黄溪瀑布记
自江阳郡治。越南江上流。西行三十里。山气益深。舍马杖策入谷。峻崖北蔽南亏。仰见飞流倒挂石壁。可十馀丈。初入混混濛濛。轰磕喷薄。如忽遇急雨颠风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5L 页
震雷交发。久觉沣沣瀷瀷。啾啾。如竽如瑟。如哭如讴。响筼筜。振琼琚。槩言之有五胜焉。一落空。二下成潭。三对有坐石。四跳沫如珠。五左右林壁。逗景不侵。朴渊,漕溪,寒溪三瀑最著名。若较之则壮不如朴渊。清不如漕溪。奇不如寒溪。当为三者之亚云。
北归记
肃宗十八年冬。访伽倻。后三十三年。自江阳归商山。过冶炉古县。重入红流洞。有武陵桥。上人性能。方作石桥。跨两岸甚壮。洞壑踯躅盛开。雨后水泉益肥。喧豗出林。比前雪中经行尤胜。夜宿海印。观顺应利贞希朗遗像及大藏总目。厥明踰修道武屹。观郑氏藏书。转访䨥溪,立岩。天时推迁。人事随之。俛仰有感。遂识之。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地行录[八]
  
乙巳春。拟访德裕三洞。病滞江阳。舍弟先向方丈。从弟向伽倻。偶吟示两弟。
山北山南兴不穷。弟兄俱得领春风。三山云物三邮筒。归较少多篇什中。
江阳郡斋。别元亮宗兄入方丈。
君入方丈山。我向猿鹤洞。江阳十日饮。又成人世梦。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6H 页
春光独无私。处处物意重。宜将二山事。归对更相讽。
我向猿鹤洞吟。又别从弟。
君入伽倻山。我向猿鹤洞。昔探红流胜。秪今碧于梦。此别何相惜。好意共珍重。可将仁智术。临歧为尔讽。
元亮衍穷字。成八句次属。
君不青年我白翁。一般湖海暮途穷。愁岩踯躅红妆壑。珠洞琅玕碧语风。行马为停分处酌。清童宜遆咏来筒。总将世故纷如发。消尽春光九十中。
再叠属舍弟
遨头皂盖伴骚翁。海上仙山地纪穷。筛过一鞭芳草路。翼来双腋石溪风。酒于得意应添斝。诗自言情想满筒。为报寻真旧时侣。梦魂每入峥嵘中。
三叠属从弟
吾安得免已成翁。弱弟词源浩未穷。地胜正宜行着屐。天时还是咏来风。经藏翠巘空灾木。诗刻苍岩不用筒。西北参差归日隔。相思遥占白云中。
四叠自述
非士非农一白翁。四时佳兴无时穷。秋清万瀑峰头月。春晚三藏洞里风。扶老蓬莱红柏杖。藏诗方丈碧筠筒。仙山闻说愁猿鹤。馀债将酬短策中。
劝宾霏微
谷籁泠然步步鸣。截上危巘细磴倾。缕飞林壑云浑湿。天意随成万物情。
憩驿店
透尽巍隈小有村。朝烟羃树望浑浑。倦游忽觉天时晚。女绩男耕人事繁。
鸭谷滞雨
架壑为垣逐水门。满天飞雨锁岑云。行人愁杀丝丝密。无数松篁韵益纷。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6L 页
德裕山记
德裕。盘据感阴,高泽,景阳,九千磊。洞深百里多歧。人莫能穷焉。其上七峰。七峰上香积。为绝顶。有深泓绿净。左右白沙。其木赤干。叶如杉。有异香。南连智异。与天王列岫三百里。云雨相通。南方名山。智异最著。德裕为次。有以也。昔自茂丰裳山。东窥其谷。今游其东。作三洞记。
猿鹤洞记
德裕东南曰。猿鹤洞。洞下即感阴古治。桐溪翁之世居也。村西小山。皆石崒嵂如列戟。别得名曰金猿村。东即得大石压流者三。曰涤愁岩。转西南。缘溪百馀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7H 页
步。又得大石。无敌石补其顶。可容数十人坐。松有老者枯者。老有厚阴。枯有古色。前俯水委会黛蓄。名曰愁送台。昔退陶李先生。改名搜胜。葛川翁。作诗解之。有愁送春愁送君之语云。自愁送五六里。过石门入葛川洞。洞府重豁。林麓束隘。为别一界。葛川翁与弟瞻慕堂。隐居行谊。双旌在闾首。可式。少北有屏潭精舍。林氏别业也。更西上。石益白。水益荡激。上下数里。大抵一体。其得名者。第一曰汇岩。南有小谷。曰某里。桐溪鸠巢在焉。第二曰釜渊。第三曰外笋岩。第四曰内笋岩。第五曰钟渊。第六曰松岩。石层净洁。清流交络。水花烂开。禽鸟亦若乐閒。慕静与游人偕来。又上一麓而下。则称月城。其辟视葛川仅三之一。而人居亦然。其西曰蓝岭。猿鹤洞穷焉。
自涤愁岩转上
涤愁岩上翼天风。猿鹤仙源步步穷。芒屩藜筇如化羽。朗吟前哲醉过峰。
愁送台
岩上涤得愁。如何更愁送。别界寻幽兴。却怕春不共。攀援试拂衣。旋疑换骨痛。玉流会其下。锦縠熨影空。林鸟无宿期。那复恣清哢。坐此埽百忧。去后应愁梦。
猿鹤洞
德岳岈而东。云树藏其谷。暄晷扶送我。东风驾筇屐。仙府久无主。猿鹤去不复。迢遆上水台。洗我愁千斛。烟霞妆一壑。岩扉忽重辟。称是二连里。过者双旌式。石栈青嶂合。冥搜犹未息。矫首更迟回。指点仰崱屴。某里鸠巢荒。难追蹈海迹。时序刺眼新。高林春寂寂。杳然玄圃想。历险探弄剧。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7L 页
花林洞记
自月城踰蓝岭。北入灵觉寺。厥山曰庐岳。德裕南骛。头流别干。而寺在其腋。为花林初头。其西六十峙。新罗,百济之旧界也。东下二十里。南有灵鹫山。有上下瑞云,极乐三佛舍。又东行十里。有君子岩。水石颇佳。两松连抱。深翠郁郁。一蠹斋郑先生游其上。命之名云。其下龙游潭,遮日岩,月渊岩。或间数步。或下百馀步。月渊盘石最平。水数道分合。湾洄沸白。宜于浴。宜于咏。时宿雨初收。润泽万类。纡馀敷畅。取之无穷焉。下及县治不数里而花林洞尽矣。
灵觉寺
泉淙石拖带。花深峰戴帻。迹追三笑庐。事异独吟泽。步步剔灵芝。探搜恣所历。晚钟出林外。细路贯峭壁。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8H 页
古寺烟霞老。道侣知迎客。雨后生意饶。云壑暮愈碧。夙有怀新情。不为娱耳目。
滞雨
雾榻云龛何泬寥。山扉漠漠湿春朝。幽崖积阴开未易。倦僮耽睡驴解镳。人事天时俱皖晚。深锁诸天路绝迢。
花林洞
逃尘已五日。遒节罢三月。昨日时雨过。今日宿云撤。清飙埽氛翳。川道转东拆。遇石辄卸马。水情经雨活。徘徊抚礧砢。旷感听瑟瑟。岁寒托物意。千秋可揽结。金冶欲西倾。艮岑晴辉发。不分石与水。但疑满谷雪。恨未呼兔魄。落此镜面彻。
寻真洞记
自月渊。转出县治之后水交处。有乡校。茂林乔松。烟霞自留。北行二十馀里。水石益富。石有偃立而碍者。水与激而争。石有隆而断者。水与凌而落。石有嵁而深者。水与让而留。名其最曰风流岩。曰龙吟台。曰彩虎岩。上下数百步。蹑石乱流。入长水寺。厥山曰智雨。亦祖于德裕。北谷丛薄。中窥龙湫。东上崱屴。登兜率台。下临无地。爽然不可久。寻真之胜。亦尽于此矣。
寻真洞
猿鹤花林既穷源。又向寻真望山门。山门迢遆烟霞多。山路崎岖水石喧。连峰㠂屼开一壑。千丈积翠犹湿痕。披衣拄策窥幽湫。白日丛林雾雨浑。飞廉相送欲凌虚。野马之下绝群喧。是非何缘来到此。寄语尘寰不须諠。
归途偶吟
花深禽语懒。草润马蹄香。老去无忘助。东风又夕阳。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地行录[九]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8L 页
盘龟记
盘龟在徐耶伐南六十里。云门东出。南旋与鹤城巘阳壤界。其北蔽曰鸱述岭。再秀㠂屼。为莲花山。分鸱述。崚嶒珑玲。为芙蓉冈。少夷还耸。叠石撑拒。特立万丈。为天马峰。即下南迤。上平下削。为屏岩。莲花东峙岧峣。为秀岩。山水自西北划两峡环。而东南薄屏岩。后有八曲。前有九曲。而秀岩为之结纽。此盘龟谷。所由成也。然山蹊荒僻深远。古为峡人耕牧场而已。有崔君者。始赏而开凿居焉。下流有曲溪。入乱流十馀里。巍嵔重掩。不知异观。及过秀岩西转。卒愕天马锸天相迎。平磴百馀步。贯松竹林。始及其亭。亭正当莲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9H 页
花。临九曲。对天马。屏岩出亭前。小扉掷下。断崖奇岩诡石。如屯云置棋。离列有法。水积焉。屈折荡戛。或蓄黛成轮。类智者所设也。水上特岩有三。一曰王到。俗传新罗某王好游。尝入谷坐其上云。二三曰望仙台。曰观鱼台。石刻屏岩下特岩。一曰彩云壁。上曰玉泉仙洞。曰浣花溪。又画鹤。俱石刻。皆崔君为之。上有悬石。石下有石台。下有双龟石。龟上有龟台。屏岩南下有圃隐先生祠。其上曰圃隐台。老人劝崔君。盘石上刻洛书四十五点。以副其名。遂记其大略以归。
游盘龟
夙闻盘龟胜。始入盘龟谷。巍峨经复迎。中贯清泻激。忽看天一柱。马首仰不极。层轩挂林梢。结缘知非俗。
  其二
足音起鼪鼯。护磴交松竹。驴蹄临岸止。天地别有得。入门已恍惚。临轩更错落。酬应不暇懒。造化何难测。
  其三
峻埏驾鳌出。邃洞劈玉开。源头自不迷。泠然昼夜来。掷下层台望。延伫久未回。冷云生环壁。古石湿凄哀。
  其四
镵削石不杀。入云势孤危。标立将何为。柱天意不微。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69L 页
其下俎豆事。千秋树纲维。景止激孤衷。岩台再拜之。
  其五
奥区龟以名。经劫藏其六。 圣人方御极。地又近清洛。胡不往呈瑞。空为幻顽石。欲借真宰斧。镌以箕畴目。
太和江
野岸临无地。山坡栖古州。歇马放孤舟。荡桨乘中流。白鸟黑鸟飞。如迎下沧洲。忽起蔽云席。好风相与输。若个屿门外。乍窥天裔浮。不营而得之。可以参奇游。
牧场
升平百馀年。蕃殖华林群。黄白黑紫赤。着处如云屯。自啮枯草根。长嘶沧海云。络头与贯鼻。圣制非强分。应有千里材。不遇老冈濆。
东竺
肩舆登复登。丝路萦云岑。岧峣无少夷。护迎石如林。兰若跨其巅。旷然开冲襟。披竹白衲出。其性似山禽。虽有腊寒严。于我閒不禁。
望海
步屧随策移。嵽嵲风生腋。眼境忽无何。积水排空廓。怪气常歙吹。变化纷朝夕。若无泄尾闾。何以馀平陆。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70H 页
为客岁忽遒。离骚日以剧。愿从宣尼桴。俛仰不可得。
候日出。云霭不见。
清晨上高台。自拟迎大明。东逵九万里。桑树天衢平。六龙将戴轮。阴翳忽峥嵘。鬼物来纷纷。还恐损阳灵。素计负寅宾。岂望照吾诚。我欲招东皇。且使蜚廉并。嘘歙送祥飙。洒然廓九坑。
访通度
淡淡三缘薄。悠悠一世轻。如闻好光景。辄自费经行。南北东西迹。风云山海情。亸鞭看远色。无不为吾呈。
  其二
盘龟东竺既。通度又闻名。不欲孤残岁。何须惮远行。舟过归海水。鞭指入云程。扫却无穷事。浮游感我生。
  其三
仆夫叱马厉。睡眼摆抬空。欲暮漫漫野。倚云立立峰。四游吾已遍。三度孰能通。逸兴无拘碍。笑过豺虎中。(山中近有虎患云。)
  其四
通度千年寺。鹫栖一洞天。佛有经劫骨。王寘礼禅砖。缕散笼窗霱。清分落杵泉。伽倻遥拣胜。奇壮较相肩。(寺有佛骨及新罗王拜佛石。)
玉莲庵
蓝舆谷口路。石溜送而迎。此是浮屠殿。谁为玉化城。僧深云染衲。鸟阻涧添鸣。这里来居者。定应无世情。
转访大屯寺
墨绶肯相导。白翁讵可归。已完通度事。还恐大屯违。拂过荒莎雪。穿沾翠樾霏。却嫌忙了误。信马带斜晖。
  其二
道场随处辟。檀越亦新罗。客以幽情到。僧将幻迹誇。寒来一涧咽。苍倒数峰峨。欲了观居乐。惟看兴少多。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70L 页
金水窟
   
大屯东上圆寂峰。有石穴。水满穴。旱潦无加减。水面被金色。一名曰佛池。傍有小庵。
绝巘攀天上。幽区恣意搜。忽能凭玉立。何有窥金浮。喝雾深龙起。跨岩伏鬼愁。吾身高几许。屐底冻云流。
转访云兴寺
东岭路横上。西岭日初斜。步步侵云细。登登得海多。身馀盖轸阔。望里兔乌过。屈子远游赋。攒眉口自哦。
  其二
圆寂间而峙。云兴据有东。虹飞通涧道。螺簇卫禅宫。漠漠舆边霭。扬扬袖里风。静宵安歇后。僧气月明中。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三 第 71H 页
丁未冬。滞东海上。初访盘龟。再访东竺。候日出。三访通度。窥金水。转游云兴。极山海之观。收拾赋述录诸篇。记文一。杂诗二十。息山老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