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x 页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在陈录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27H 页
[在陈录]
  李子南食二十馀年。贫益甚。箪瓢屡空。家人老少。有时不堪。然无策可救。窃思古之圣贤君子。亦多贫贱。以终其身。况我愚拙处畎亩之匹夫乎。因录古人处贫者。以自勉焉。
孔子在陈绝粮。从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固与滥。此君子小人关。如何不戒乎。
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乐与好礼为至云尔。无谄骄亦不易。子贡先贫后富。体验得之。若不先用力于无谄骄。何以及乎。乐与好礼。富非吾所经。以贫验之。凡一念一言。至微至细。偶然发出。而若精察少欠。无自靖之意。则不待显费谀说。亦近于谄。可不惧乎。能自有所乐。不知贫之有损。何可强而能之。
孔子谓颜渊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处于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韩子乃曰。彼人者。有圣人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27L 页
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盖韩子未尝用力于颜子所以不改其乐之地。故遽以为易。岂不误哉。所以程子曰其字当玩味。
曾子家贫食力。敝衣躬耕。三日不举火。歌声若出金石。曾子定力可见处也。
子思在卫贫甚。缊袍无里。三旬九食。陶渊明诗云。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盖引用子思事也。余近甚饥馁。人有唁之者。答曰。大抵计之。一旬九遇食。胜古人三之二。岂谓之贫乎。
端木赐。结驷连骑以从。原宪。居于蓬蒿中。并日而食。子贡曰。甚矣。子之病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洁。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也。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不能惫也。衣敝履穿。贫非惫也。两言其旨颇近。所谓有道不能惫一句。尤可爱。彼所谓道。非吾所谓道。然士苟有道于身。充然自得。泰然无疚。内重外轻。天下万物。无所加损于己。若因饥渴而少馁。岂足谓之道也。
孟子引曾子之言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孔子曰。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28H 页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观乎二训。圣贤之分。容可窥矣。然今之世末。凡人志节低下。若无以吾仁吾义。藐视富贵之志。其不为富贵动者。几希矣。
先儒以儒行一篇。谓非孔子之言。然亦有激厉处。如曰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亦可谓安贫守道者之为也。
荀卿曰。货财粟米之于家。少有者。谓之贫。至无者。谓之穷。然则吾正穷者也。洪范六极。贫居其四。甚矣。贫之于人也。然孔子曰。贫且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弗去也。圣人之安贫贱如此。非以六极为甘恶其违道也。是以。孟子以贫贱不能移。为大丈夫。然则宁为六极之大丈夫。不可为五福之贱丈夫也。
田子方曰。贫贱者骄人。富贵者安敢骄人。骄字。非学道者所宜言。然贫而骄者。视贫而谄者。则亦有间矣。然贫而以骄自强者。乃未免为贫动者也。惟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之由也。无意于骄。而自伸于外物之上。孔子所以与之耳。
苏季子游说。困而归。其后并相六国。位高金多。嫂妻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28L 页
恭倨。前后大变。此亦人情之常。在至亲犹然。况他人乎。在古犹然。况今世乎。此所以临死之际。不受嗟来之食。而为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则不辨而受万钟者也。
(一作扬)子云家贫。产不过十金。无䃫石之储。晏如也。子云若无所守之玄。何以及此。况其所守者。乃圣贤大中至正之道乎。为外物动者。内无所守故也。
(一作扬)子云作逐贫赋。韩文公送穷文。亦拟以作。皆寓言感慨之发也。文章虽奇。学道君子。则不暇为也。
颜延之庭诰曰。富则盛。贫则病。甚矣。贫之为病也。不惟形色粗黡。或亦神心沮废。岂但交友疏弃。必有家人诮让。非廉洁深识者。何能不移其植。故蠲忧患。莫如怀古之志。当自同古人。见深则忧浅。识远则患浮。昔有琴歌于编蓬之中者。用此道也。此比送穷文稍实。然强作排忧。无所守所乐。将何以泰然无疚于志。要亦文人之言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代车。此颜蠋之言也。每爱诵之。又有后人为之言曰。晚食以当肉。安步以代车。是犹有意于肉与车也。晚食自美。安步自适。取于美与适足矣。何以当肉与车为哉。虽然。蠋可谓巧于居贫者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29H 页
也。未饥而食。虽八珍犹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为然。蠋固巧矣。非我之久于贫。不能知蠋之巧也。大抵食有肉。行有车。乃人之所欲。苟以道得之。亦非可恶。而君子守正安分。不为强求。晚食则虽无肉而甘如肉。安步则虽无车而安如车云尔。非有意于肉与车也。语意平稳切当。无可疵者。后人每欲上前人。务为新奇。作此等言。而实不免有强作底意。是可叹也。然其曰。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为然。则亦可谓经历之言也。
韩文公与人书曰。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此文公经历过处也。今吾侪寄寓者别无生理。每乞粜以糊口。及秋尽心力以输之。粜岂非吾之所痛乎。然或值闭粜则尤困。是以不痛为痛者。噫。韩文公果能定其痛乎。吾之痛无定之时。以一任字为定痛丹。欲与同痛者服焉。未知从我服者几人。
刘白龙贫窭甚。常在家慨然。将营什一之方。一鬼在旁。抚掌大笑。白龙叹曰。贫穷固有命。乃复为鬼所笑也。遂止云。鬼之笑虽诞而言足以警世。人多借丁筑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29L 页
堤以谋利者。事苟成则可以一朝成富。安享平生。非小福所能得。故成之者十无一焉。或至益加败产穷馁。奚止见笑于鬼哉。
向子平读易至损益卦。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死何如生耳。子平高士也。其言亦在安贫贱无外慕。然于原始反终之理。有所未达。不知道故也。
郑敬字次都。去吏隐居蚁陂之阳。与同郡邓敬。折芰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言谈弥日。蓬庐荜门。琴书自娱。可谓极贫居兴致。然蒋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而二仲皆挫节逃名之士云。交不可不择。未知邓敬果可与谈论不倦者乎。
汉时大雪积地丈馀。洛阳令按行。见民家皆除雪出。至袁安门。独无有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看之。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范史云所止单陋。有时绝粮。穷居自若。言貌无改。时人为之语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菜芜。二人者。可谓善居贫。使之闻乎道。岂不可为原宪之匹乎。
秦子敕少有才学。屡辞辟命。同郡王商。劝令仕云。贫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0H 页
贱困苦。亦何可以终身。子敕答曰。昔尧优许由非不弘也。洗其两耳。楚聘庄周。非不广也。执竿不顾。仆得曝背垄亩之中。诵颜氏之箪瓢。咏原宪之蓬户。时翱翔于林泽。与沮溺为等俦。听玄猿之悲吟。察鹤鸣于九皋。安身为乐。无忧为福。处虚空之名。居不灵之龟。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斯乃仆得志之秋。何困苦之戚。子敕之言极傲物。自大而张皇。少实乃王。何口气也。范巨卿为荆州刺史。友人孔仲山家贫。奉亲变姓名。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巨卿行部到新野。县选仲山为道骑。迎巨卿。巨卿见仲山。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耶。吾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大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仲山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巨卿敕县代仲山。仲山以先佣未竟。不肯去。此比子敕之言。少华近质。然亦不过为佹行自守之士也。庞德公之对刘荆州最好。其所谓遗子孙以安者。当为持满者之戒。奚但为处贫之道哉。
鲍宣妻桓氏。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奇其清高。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0L 页
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里称之。宣娶少君。未久而少君能去其华侈之饰。从宣贫约。无所难焉。少君固贤妇。若宣之贤。不能行于妻子。则何以及此。世人娶妻者。争慕富贵。有得妻产以为契者。人无不艳羡。其视宣不亦愧哉。
梁伯鸾既聘。孟氏女以装饰。入门七日。而伯鸾不答。妻跪床下请罪。伯鸾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今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伯鸾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尝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伯鸾曰。诺。乃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至吴。依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妻具食。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馀篇。伯鸾夫妇。志气相合。与之俱逝。遁世穷约。没世无悔。岂不贤哉。读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1H 页
伯鸾五噫歌及过吴诗。其志悲。其混迹赁佣之伦。又岂所乐为也。
今人求仕者。离亲远游。经年不归。伺候公卿之门。奔走势利之途而曰。家贫亲老。不得不为也。古人所谓为贫之仕。岂冒耻营求之谓哉。宗敬微尝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用天道分地利。以养亲。乃夫子所谓庶人之孝者。奉亲者。亦不可求。况为一身之口腹者乎。
陶靖节词曰。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后人为之语曰。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为之一噱。然瓶无储粟之时。最难处者。无如盈室幼稚。翁岂不经历来耶。
朱子跋同谷七歌曰。杜陵此歌豪宕奇崛。诗流少及之者。至其卒章。叹老嗟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凡诗人例多怨尤感愤之辞。故杜陵亦不免颖滨。所谓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者是也。靖节咏贫士诗曰。荣叟老带索。欣然不弹琴。原生纳决履。清歌畅高吟。敛袂方掩肘。藜羹乏恒斟。岂忘袭轻裘。苟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1L 页
得非所钦。此则差强。至于胡石塘送蔡如愚归东阳诗曰。薄麋不继袄不煖。讴吟犹是钟球鸣。因指以语蔡曰。此余秘密藏中休粮方也。可谓都无事矣。
范尧夫布衾铭曰。藜藿之甘。绨布之温。名教之乐。德义之尊。求之孔易。享之常安。锦绣之奢。膏粱之珍。权宠之盛。利欲之繁。苦难其得。危辱旋臻。舍难取易。去危就安。至愚且知。士宁不然。颜乐箪瓢。万世师模。纣居琼台。死为独夫。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躯。然则斯衾之陋。其可忽诸。元丰中。司马温公在洛。蜀公自许往访之。赠以布衾。温公爱此铭。书于衾首。及寝疾治命。敛以深衣。而覆以是衾云。盖俭者畜德之本。温公位在公孤。而尚俭如此。况布衣之士乎。锦衾绣被。随人作尘土者何限。而布衾之陋。至今不朽。温公之德不因衾有加。而若非其陋。可以表公之俭。亦不传矣。其后陆务观铭曰。公孙丞相布被。人曰诈。司马丞相布被。人曰俭。布被可能也。使人曰俭。不曰诈。不可能也。其言尤可警。南轩所谓无所为有所为之辨。在是也。
东坡在黄州。尝书云。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2H 页
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贫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朱文公晚年。亲书一帖。戒其子云。年来衰病多困。饮食过度以致。近觉肉多为害尤甚。自丁巳正朝以往。早晚饭。各不得过一肉。如有肉羹。不得更设肉饤。如是菜羹。熟水下饭。即肉饤不得用。大楪只用菜楪。大小一般。晚食尤须减少。不肉更佳。一则宽胃养气。一则节用省财。庶几全生尽年。此二说。凡有家者所当法也。余年来遇肉尤稀。然心安则菜可当肉。心不安则肉反为菜。由是言之。养福宽胃之外。心之安不安。亦系焉。食贫之家。其可苟求滋味乎。
古人谨辞受之义。不以富而辞。不以贫而受。不以多而辞。不以少而受。惟义则受。非义则辞而已。曾子不受鲁君之致邑。子思不受田子方之遗裘。公子重耳受餐反璧。叔向受羹反锦。曾,思之不受。义也。重耳,叔向之取薄辞厚。廉也。陶潜躬耕自资。檀道济往候之。潜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石介读书南都。侍郎王济闻其穷困。授以盘飧。却之曰。今日固好。明日如何。刘道原家极贫。然一文不妄取人。冬寒归自洛阳。时无衣具。司马温公以一二衣袜及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2L 页
一貂褥赆之。固辞。强之乃受。及至颖川。悉封以反。温公曰。于光不受。于他人肯受乎。三人者。一切不受。洁也。然阳货馈豚。孔子受之。季氏遗箦。曾子用之。况舜受尧之天下。君子不以为泰。孟子之前受后不受。皆义也。故辞受莫大于义也。虽然。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故取之而伤廉者多。取之而不伤廉者少。取之而伤廉者多。则其义可取者少矣。取之而不伤廉者少。则其义不可取者多矣。
公沙穆尝养猪有病。使人卖之于市云。当告买者言病。贱取其直。不可言无病欺人。取贵价也。卖猪人到市即售。亦不言病。其直过价。穆怪问其故。赍半直。追以还买猪人。语以猪实有病。欲贱卖。不图卖者相欺。乃取贵直。买者言买卖定约。亦复辞钱不取。穆终不受钱而去。范史云遭党锢。推鹿车载妻子。以捃拾自资。儿尝拾得五斛麦。邻人尹台遗之一斛。嘱儿不得通。史云后知。即令并还六斛。尹言麦已杂。誓不肯受。以病猪受过直。则事当让其多矣。至于为不受潜馈。并还所拾之麦。未知如何。拾亦他人之田。初不拾而饿死则已。既拾之。复弃之。恐过已。
邵康节于庆历间过洛。爱其山川风俗之美。始有卜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3H 页
筑之意。嘉祐七年。王宣徽尹洛。就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以郭崇家馀材。为屋三十间。请康节迁居之。富韩公命其客。约买对宅一园。皆有水竹花木之胜。熙宁初。行卖官田之法。天津之居。亦官地。榜三月。人不忍买。诸公曰。使先生之宅。他人居之。吾辈蒙耻矣。司马温公以下集钱买之。此可见当时风俗笃厚。然非康节则未必如此。若使康节徒事厚让不受。诸公美意。岂足为康节哉。
韩文公赠卢仝诗曰。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令能不耻。俸钱供给公私馀。时致薄少助祭祀。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非韩文公。孰耻卢仝之饥乎。分俸助祭。则在卢仝。固不当辞矣。
东坡以杨州土物。寄少游诗曰。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后春莼茁滑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凫子累累何足道。点缀饭飧亦时欲。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畜。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和麋鹿。梅圣俞谢驱阳公赠绢诗曰。昔公处贫我处困。我无金玉可助公。今公既贵我尚窘。公有缣帛周我穷。古来朋侪义亦少。子贡不顾颜渊空。复闻韩孟最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3L 页
相善。身仆道路哀妻僮。东坡之于少游。驱公之于圣俞。俱有相资之义。土物之寄。缣帛之遗。不是异事。然不忘故旧。亦非末俗所多见也。
陶靖节尝作乞食诗。其辞多怜悯。颜鲁公乞米于李大夫帖云。拙于生事。举家食粥。已数月。今又磬乏甚矣。贫之困人也。以靖节之高。鲁公之节。肯手书乞字。岂不伤哉。梅尧臣贷米诗云。举家鸣鹅雁。突飧无晨炊。大贫乞小贫。安能不相嗤。幸存颜氏帖。况有陶公诗。乞米与乞食。皆是前人为。噫。陶颜二公。为后人口实可叹。
靖节为彭泽令。公田悉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三百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梁率为新安太守。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宅。及至。遂耗其半。率问其故。答曰。鼠雀耗。率笑曰。壮哉鼠雀。竟不研问。庾诜尝乘舟。从山舍还。载米百五十石。有人寄载三十石。至宅。寄载者曰。君三十石。我百五十石。诜默然不辨。恣其取足。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而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害。陶令乃散人。不可以小节责之。然土利所出。太半归于酒资。则非理之正也。梁,庾二人。宽则有之。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H 页
但梁之三千石。出于新安官。则已自为新安之鼠雀。而又任恶奴之偷。庾则不知人而同载。亦不为无过。然彼既欲掩取其多。让与其少。此诚所谓孰不可忍者。庾之不辨有见乎此。其所以宽。亦与梁少异。至于阳城事。奴之易酒而醉。虽可恶。又非死罪。何足以动我声色乎。此数件事。俱为贫居者所可鉴。故录之。
钟离牧客居永兴。自垦荒田。稻熟民有识认。牧以稻与民。县长欲绳以法。牧为请得释。民惭惧。舂得米六十斛还牧。牧不受。民输置道旁。无敢取者。郭翻客居临川。欲自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遂不受。夫二子之事。不知如何。而余乡居所尝经历而处之者。不谋而同。及见二子事。窃有所感云尔。
吴隐之酌贪泉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若使夷齐。过广州。泉以贪名。则初不肯饮。故曰试使。亦可谓知夷齐也。东坡廉泉诗云。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廉者谓我廉。乃以此名为。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谁为柳宗元。孰为吴隐之。渔父足岂染。许由耳何淄。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4L 页
时。朅来廉泉上。将水看须眉。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诗虽戏言。其中寓讽。亦有可警者。天下之物。皆有定分。岂以自外至者。有所易哉。
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胡康侯闻之。击节叹赏。黄鲁直题画菜曰。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余于鲁直之言。亦如康侯之于信民也。余少长于京。善病。常食鱼肉。及居乡咬菜。有不下咽者。习之能食。食久而甘。甘久而益。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岂非学者所可勉乎。月令仲秋之月。有司趣民务蓄菜。诗云。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古之重菜如此。尔雅。菜谓之蔬。亦曰蔌。不熟曰馑。可谱而取之。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地行录[一]
  
[地行录序]
   息山翁少长远游。穷西南北绝域。然徒记有其山川。都邑大小远近。道里所繇。何足道哉。晚而益喜游山泽。往年访清凉头流。前年入蓬莱。又明年游德裕。又明年游俗离。自思胸中所存旷若。吾诚乐之。然今益老伏枕。搜见所游赏寓咏记述。或存或亡。亦多少日所为也。取其一二。著存之。时出玩之。以自聊焉。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H 页
四郡山水记
四郡者。清风也丹阳也永春也堤川也。山多二白之分。水为汉之上游。山水之胜。必称四郡焉。
自早遁江放舟。早遁江者。中原北津上流也。历三滩,对岩,独岩,勉义理。过终堂山,地登,鸡足,分麓,挟鲸,门滩。上有榆滩,花潭,蒲滩,龙滩。时绿阴未深。水花初开。禽鸟翔集。
过多岩村。急滩曰八加。平湖曰辰浦。通称澶洄江。志云。天旱。沉虎头。有应。南望月岳。新罗时称月祝。有小祠。祷水旱。月川与夫山之水合入于辰浦。
黄江驿。清风地。少上至亭子岩。其上权尚夏居之。
自辰浦强行十馀里。怒涛汹潏。喷薄轰磕。不能正视。过者多变色。名曰惶恐滩。
自惶恐十馀里有榛木村。人居临水幽靓。水平漫可爱。东北开天。开天之水。与地登水合入于湖。曰合川。溯榛孤山,黄道,虎猪滩有斜滩。通为二十馀里。水鸟尽意沉浴。时飞出刷羽石上。见之甚閒。
斜滩之上曰北津。清风官渡也。清风为四郡之初。高丽之沙热伊。复领于奈堤。又属大原。政事堂曰凝清阁。道属寒碧楼。楼临江岸。江流浩浩。其北皆白沙。群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5L 页
峦攒列。岚霱可呼吸。户棂壁下。有风穴。小川自堤川界。至北津入江。俗称高桥川。
自清风治。历平登滩。得长湖。悬崖峭𡽱。岩石奇洁。南有三石立竦直。昔有青鹤来巢。故曰鹤栖岩。有鹤栖庵。今无。溯燕子,大小,三智,黑石,都土诸滩,迈潭,花滩。止古道江。即丹丘峡门外也。
挽舟入峡。有石峰耸起。戌削巑岏。根沉水顶出林表。其数过十一峰最秀拔。下如斲刻。上若砻寘。即官人整冠簪。拱立前后。揖逊随侍者。乃其椽史也。总名之曰玉笋之峰。其东赤城一枝。南峙挟江。赤城者。高丽赤城县之镇也。三峰崴嵔。若螭踞虎蹲。上曰五老。中曰玄鹤。下曰彩云。北折少东而南。水益泓碧。峡益峻嶪。雄立大壁。倚天捍流铺埶。其上罗列小石。若垛堞若楼台。若兽走禽翔。名曰龟峰。舟迫而过。畏将若压倒。却而望豁然。心目俱爽。东有洞门岈然。清泉齿齿泻曰雪马洞。少上有可隐峰。峰之夷曰可隐岩。与五老相对。金濯缨之丹丘峡也。西望上岳。上岳者。汉东之大山也。上有二石井。旱祷有应。可隐峰下。䨓辊电击者曰长淮滩。荡濊下触龟峰。自长淮至彩云之趾。通称龟潭。而龟峰当中结纽。一潭之所由成也。东有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H 页
降仙台。与丹丘峡相对。石累叠成台。其下水风激戛。时作笙竽琴瑟音。俗又称风流岩。上有大滩。名石柱。水甚驶。三上三却。丹丘峡尽矣。
不数里。有祭酒禹先生祠。正德年间。退陶李先生莅郡。故又以合享焉。
南出陆数百步。即丹阳之治也。古为赤山县。后属奈堤,中原。哈丹之乱。有战功。别置监务。忠肃王升为郡。郡在大峤下。为东南门户。形胜甲于诸郡。南有大川。源出鹊城山。川上有二乐楼,凤栖亭。有石桥曰羽化桥。
复舟上。过梅浦,鱼鸟,壶口,上清诸滩。始至岛潭。山水体埶。顿变。深潭脩濑。上下迷望。三峰挺出水央。中最𡺚崒。左右稍低。全石色苍白。无土不生草木。苔藓斑驳尤奇。东岸。有洪氏别业。少上。有大石跨两峰。若虹起半天。名曰石门。又有苍壁。浸江陡立。壁下窞为深窟。峣霤崛岉。水潴其中。汩潏沸白。旋舟而入。可藏数巨舰。中有石田。石脉划若堤垄状。名为隐舟岩。
放舟早遁江和韵
江国春晴丽景新。载船朋友两三人。风光万古分留在。清兴归来应不贫。
过寒碧楼敬次
百丈危樯上急滩。忽然飞阁出江干。波痕浩荡浸寒渚。槛影参差引翠峦。仙府初开原野阔。丹丘深闭洞天宽。使君醉兴宁相浼。可揭孤篷仔细看。(将登楼。知府大醉。扶妓而至。故不果。)
玉笋峰
峡口花迷暮舣舟。高峰簇玉峙芳洲。沛然乘兴却多少。莫道斯行閒漫游。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6L 页
龟潭敬次退陶先生韵
元气冲融汉上东。瞿塘峡与鬼门通。灵源不舍沧溟外。危壁自孤天地中。远岫云生驱急雨。近汀松老饱清风。前人遗馥犹回薄。赢得吾游趣味同。
岛潭敬次
久求仁智乐。今得水中山。化匠初多力。顽根始幻颜。地无连一脉。岩有对三班。更看梯天近。挽舟不厌艰。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地行录[二]
  
伽倻山记
自武溪。西行入红流洞。宿海印寺。海印者。新罗古寺也。崔孤云还自唐。见罗运衰。上书有鸡林黄叶。鹄岭青松之语。罗王恶之。孤云即退隐于伽倻。终焉。至今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H 页
孤云遗迹。犹有存者。洞中有泚笔岩,喷玉瀑,霁月潭,光风濑,宛在岩,吹笛峰。又有题诗石。刻孤云诗。寺有八万大藏经木刻经。阁后有学士台。即孤云游处云。伽倻绝顶曰牛头。西迤为月留峰。峰下有清凉寺,读书堂。山中小庵曰内院。曰苏利。曰般若。曰举德。俱传孤云事。今多废有遗址。自牛头。东踰象骨下龙头。有龙起庵。庵有千手观音像。即山之最深处也。
辞巡相舅氏(壬申冬。伯舅悔轩公。按岭闑。省外王母于达营。既独访伽倻。)
丛忧委冗荷天宽。短策弊裘当冱寒。奇胜事过难再得。莫言征役太无端。
宿武溪
饥僮冻马武溪边。天地阴风正折绵。陋巷岂无颜氏乐。仙山还有谢公缘。
途中望岳
二朝风雪驮驴艰。始看天中立立峦。琼海茫茫仙驭远。空馀云物好妆山。
红流洞。用孤云题诗石韵。
装成一壑簇岩峦。沆瀣吹嘘古木间。不用狂涛奔叠石。世缘曾未到云山。
泚笔岩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7L 页
苔深石老翳长林。日午诸天宿霭沉。灵液濡毫犹不尽。云根盘处老龙吟。
喷玉瀑(霁月潭,光风濑,宛在岩,吹笛峰。在近处。)
将升还倒玉龙盘。上下琉璃色泽寒。霁月光风今宛在。峰头几日返笙鸾。
藏经阁
充栋大藏木作天。东帝输送化工镌。三千世界都成幻。不若归寻古圣贤。
学士台
祥云高护蔚蓝天。学士台荒古寺巅。尚验当年衰季意。清风不死口碑传。
牛头峰
独上牛头瞰海东。螺鬟一握薄寒空。金盘瀹雾游氛散。天公借便荡芥胸。
龙起寺
象骨刬峦拥白云。龙头体埶自天分。湿岚宿雾须臾变。老木苍藤正欲曛。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地行录[三]
  
疏野洞记
稼隐四峡。南步临溪。又南洞门谽谺。石承涧。声甚激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H 页
可听也。日招季通往访。童子李遇春从。涧上岸翳草树。破垣石老。问之土人。曰。书堂基也。徵其详不达。石斑驳奇洁。凸凹偃立殊状。涧遇碍而避。得罅而泻。南行。左右悬壁崇墉。见天堕焉。不数里。断麓陡峭。嵁岩若霤。霤底延而可坐。雨旸不及。复有石峙水央。坦夷可对数人。外列盘盂。有地界稍宽豁。东见列岫。离立珑玲。西苍厓。深松覆之。涧划两峡。至岩下漩涡。可俯而掬饮焉。俗呼洞名曰衰弱。余思洞上。有铁冶。衰以铁之谚音称。弱又冶之误也。然自念余既性疏。疏于世。志学古人。亦甚野。适游是洞。乐而忘返。今以疏野命之。水曰疏泉。石曰野台。不亦可乎。季通自不疏而野。而从余游。亦何病哉。
疏野洞(二绝)
鼎坐苔岩归去迟。晴峰新黛袭襟危。已看清趣各多少。把杯微吟问前期。
列岫为屏石作矶。银虹幽壑射林飞。抬拈物色正如此。意趣平分自息机。
多乐洞记
稼隐西曰。双龙洞。行五六里。歧而南曰多乐。始入峡口壅塞。葱薮蔽亏掩翳。不恒见日。涉乱溪转深。开小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8L 页
洞府。有石矗矗。束如门阈。水从阈荡击落空数丈。下水积蓄黛齧四涯。峭壁舛互相卫。幅圆亦不减数亩。上有一麓。坟衍可亭。而俯之洞。最深奥。无佛宇。人莫知有此奇胜。
龙游洞记
自双龙转上窥深湫。大旱沉狗有应。是岁久不雨。土人要作文享龙。凡山川之祀。非野人事。不听。涉溪不知几曲。过按迁负迁。洞府始开豁然。别得天地。洞上下铺石。色白滑润。洁不容唾。水抱石得罅屈折。注下淙淙。响益清。若奏琴瑟笙竽。岩上时有石圩大如釜小如盆如钵。俗传龙瓜(一作爪)之痕。旁侧多诡岩怪木异草。禽鸟出入积气中。鸣若傲人。或若劝留。惜其去者。溪上有宋氏亭。洞上曰装岩。东由五十岛通上洛。西下湖西上党。
记游
漫兴不自任。筇屐随春风。高林起啼鸟。幽壑窥蛰龙。一入银色界。浩然豁芥胸。呼吸元气里。灏英如乳浓。草木亦遂性。妆山间碧红。恣意有此物。玩乐入无穷。
白云台记
旸山新罗古寺也。厥山曰曦旸。寺当曦旸峰下。故名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9H 页
之。一曰凤岩寺。自加恩北行十五里。有凤凰之门。入门复有断石之门。越木桥入寺。寺有高僧智證真静碑。出寺之西入谷。乱石臞镬欹偃抵冒迷蹊企闪。负抱出没。约数矢及台。台全石起数丈。色雪白。理细滑。水迸出其上。从坳划处丫。或二或三。近下群丫复合为帘。快下如联纱垂之。下有小石潭。漩涡汩汩。伫眙不稳。东仰曦旸峰。雄竦神秀。松海松桧榛樗藤拥其下。深阴积气。上惟束石露出中天。如巨镛剥皮刮肉。返照射之。光采莹澈。可爱可畏。自峰北出一枝。西迤南环。为四峡。跨其肩而路者。即通延忠之一僻路也。
记游
平生怀瑰奇。今夕入岖嵚。天风吹两袂。云石暂窥临。玉流漾大壑。搴萝对高阴。素壁明如镜。意态相灌浸。竟日爱所遇。浩然豁尘襟。
次韵
合踏春怀不自任。仙山拣胜古犹今。身如孤鹤飞过水。性似幽禽步透林。石势洗云无地面。峰形削玉迫天心。却从世外吾曹放。领得风光一朗吟。
仙游洞记
自曦旸出洞十馀里。南过竹门村。西入浣肠。浣肠上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39L 页
缘溪数里。水益清。石益盘陀。及仙游洞口。有申元伯山斋。山斋西数十步。结纽一洞。上下尽石。净洁滑泽。廉正方衍。砌如除如床茵如。或加石等级如。当中一途刳划。而凹成石槽。水自上泻入槽中。如溶银屑珠。手激齿漱。不忍起。向晚。霞霱互端。霏微乍集。两岸落阴凉。石背旷朗。有翰腋意。山斋僧具午饭。命去卓列石上。数品蔬。亦佳焉。
仙游洞。忆申元伯。
夕上云台望。朝寻仙洞閒。浸林珠散个。妆壑玉磨瘢。袖势轻风便。筇痕出雾端。主人文酒约。休复久相拚。(与元伯。有会话之约而未果。)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地行录[四]
  
东游
柔兆涒滩春。省家叔于花山东厓。转谒陶山尚德祠。入清凉穷绝顶。记经历。多其文辞焉。
自宣城北行十馀里。出汾江。江上有聋岩祠。东麓断处。有爱日堂。即聋岩娱老处也。缘江南下。有禹祭酒祠。号曰易东。东上入陶山。
昔读老先生陶山记,陶山杂咏。按记历访入岩栖。肃然起敬。如侍丈席。社中节友三。柏已老参天。摩挲久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0H 页
立玩乐。西即书院祠曰尚德。奉先生祠板。当中月川赵公从享焉。上天渊台俯江。江以南白沙平野。时有墟烟上下迷望。江山最佳处也。
先生几杖荐席。尚有护藏者。先生手泽多在壁间。有一院生。割而涂之。今无云。
璇玑尽坏。有黑双环,赤单环,白单环俱六合仪也。又有揉竹为圆筒纸涂画辰宿者。盖朱子答蔡伯静以为古制。终不似天体。欲作一圆象。先生此制。其有所述也。然朱子欲虚其当隐之规。以纳地平。钻穴为星。自下窥之。似未尽合。破伤不备故也。申元伯尝谓璇玑浑象。乃两物。观者合而求之。直是可笑云。
北踰岘。两峡间开一谷。即先生退溪旧里。与陶山隔一麓焉。溪东有寒栖庵。庵前新创一轩。甚敞。左右揭山南阙里。海东考亭八大字。权正言天章所规画云。遵溪而下。过先生衣履藏。南出天渊之左。涉月滩。寻月澜寺。先生尝作七台三曲诗。月澜,招隐,考槃,凝思,朗咏,凌云,御风为七台。石潭,川沙,丹砂为三曲。月澜。隔江望陶山。
丹砂江上。削出青壁。负壁特岩曰高世台。又其上葛仙台。台下江中。有观鱼。石壁上。古有王母城。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0L 页
过白云池。越岭出江浔。东岸有琴氏孤山亭。琴氏之先。名兰秀。字闻远。号曰惺惺斋。乃退陶门人也。退陶诗有。日洞月潭景岩诸胜。无人可徵焉。
清凉山记
清凉洞门。临溪筑石为台曰伴鹤。古松覆之。前对苍壁。水喷薄众石。隐䨓满峡。既入洞。艰关蹭蹬十馀里。峦色峰势森然。竞出相迎。信马仰睇。不觉身已在叠翠中矣。太白东南为白石。白石南为头陀。头陀西南为清凉。太白以下最多山。叠巘层嶂数百里。清凉独秀异。腾突撑拒。聱牙珑玲。其北峻拔最尊严。为紫鸾。西而特峙为砚滴。又西而崒起为卓笔。又少南而嵂郁为仙鹤。又少西而龂腭为莲花。紫鸾东南竦耸。欲与敌为紫霄。紫霄南却巍峨为擎日。擎日东为香炉。香炉西南束石架累三层为金塔。又自紫霄东迤南环。隆结磅礴。遥与紫鸾相望为祝融。莲花西叠起为内丈人外丈人。并十有二峰。峰皆全石拔地簇立万丈。峭壁削镂多奇状。或有石廉若裖裖处。辄有台。紫鸾曰骖鸾。仙鹤曰唤仙。莲花曰白云。曰满月。金塔曰般若。曰瑶草。曰彩云。并七台。莲台寺最古。历三国时。其负即仙鹤。上有普贤。下有中台二庵。西指莲花壁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1H 页
有义相窟。东望真佛,梦想二庵。转开石径。上金塔般若。石间饮冽井。僧云饮之。令人善记。号曰聪明水。瑶草南有致远庵。甲子清和。退陶先生题名。尚存。又其南有极一庵。西回攀登峰腰。入孤云窟。窟中石榻曰孤云榻。或曰风穴台。南下有安仲庵。安仲等身。转而东。有上清凉,下清凉二庵。转而北。有擎日庵。在擎日峰下。仲春仲秋昼夜正中。自山中望之。日出其上。故曰擎日云。转而西。有元晓庵。缘岩隙。窥元晓井。又西过一壑。石脉断而㞳𡽱。倚木为梯数仞。上梯有金生窟。东仰紫霄。上骖鸾。其侧有上大乘,下大乘二庵。又少北有文殊庵,观瀑。又西上唤仙,白云,满月。亦皆有小伽蓝。祝融有古城。阴崖产石莲。五月开白花。莲台前临巨壑。俯之深邃如地底。众水会焉。透丈人,祝融两峡。入洛川于伴鹤台前。洛川发源黄池。南流过清凉孤山。西流至陶山。为濯缨潭汾江。入山遇小雨初霁。岚霱互端。上者下。下者上。嶙峋皆封。浑为一色。群峰半露中天。鬟髻凭空。益苍然缥缈峥嵘。不可名状。
东游(二十三章)
  其一离家
家中有愁妇。且未禁啼儿。闻道将开粜。岂患长苦饥。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1L 页
言罢自起身。短褐春风吹。此翁真可笑。驮兴随所之。
  其二过飞凤山
眠经渭水岸。蹇驴行不行。岞崿迎眶出。列螺云妆青。贝林拥秘界。僧珠粲如星。几回蹑沙门。且向春江汀。
  其三火引津
淡荡春水平。驴踏岸沙颓。呼起舟子眠。懒叉开头来。垂垂浦柳丝。细细碧烟裁。逸兴已不低。形骸安在哉。
  其四丰山途
才遵龟台岸。复出曲江野。野姿含丽景。菽麦拥农社。东南天色长。意逐眼倾斜。动静不可常。性情有陶冶。
  
其五花山府
原谷涩径涂。忽蹠东南天。山水配体势。锁以千室烟。形胜古初生。时物且华鲜。更闻贤使君。教化敷里廛。
  其六花山府
悠悠滞南国。岁岁入巫川。楼阁苍茫浮。伽蓝峭崎悬。自有行乐地。出处理无偏。所愧徒巾拂。礼乐负昔贤。
  其七宣城县
桑曜照人背。山县依春阴。沙白川滋漫。秀气相灌参。徐驱觊延赏。从玆有清探。最是生苦晚。斯文病未堪。
  其八汾江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2H 页
路转入汾曲。称是地仙庄。山下有遗祠。江上有高堂。莱袖蹁跹日。渔歌亦徜徉。江春空寂历。寥落晦星光。
  其九陶山书院
习气敛豪纵。摄虑趣古祠。诚虔慰平生。礼数严且祇。镇长好江山。芳芬不改移。到底多兴怀。如得有所贻。
  其十陶山书院
昔时大隐屏。亦修俎豆事。海东馀千载。复见恢大义。直恐贲文尽。阐实反不类。勉勉骏奔子。莫自渝其志。
  其十一陶山书院
翠柏扶幽户。一壑生霮䨴。奉扃惕自逊。彷佛承警欬。六合存虞制。零落馀坏硙。终叹无归仰。老大长愦愦。
  其十二退溪
五夫紫阳堂。曾在武夷先。草草昭俭约。图史只三椽。云何壮结搆。涂塈耀华扁。细推本末变。歇马且伫延。
  其十三月澜庵
陡壁倚远流。奔湍净细碛。烟云笼户棂。厓壑春不辟。谁谓真如界。留得文教迹。七台三曲篇。指点何历历。
  其十四丹砂
江碛马蹄香。峡烟客衣濯。青鞋胝不妨。松风入两腋。眩顾延深黛。危嶂森自斲。冲融何由羡。身世幸不局。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2L 页
其十五白云池
仙界异凡乡。所向皆云水。邃洞川气白。潭心绉生绮。藻芳鱼懒游。樾深鸟频起。尚有不辟土。可矣执耒耜。
  其十六孤山亭
峭壁拔垠堮。危搆倚崟嵚。谁谓艰关度。得此净散临。梁木一朝坏。樟树亦残阴。日月洞何处。山水自古今。
  其十七清凉洞口
积阴与春暮。冥搜客行迫。云根随澹瀩。苍苍对铁壁。心期在眼前。垂萝封咫尺。锐意穷上头。神疲且不息。
  其十八清凉山
不疑入谷去。高深后前迷。渐从林罅处。刱见皆巍巍。怪底散天柱。簇簇向我围。未暇戒鞍马。屏息惟仰睇。
  其十九清凉山
夜歇玄都坛。朝登白云梯。天虚峰气插。倏忽割东西。峥嵘万斛石。危撑力可挤。元化所陶冶。著落无端倪。
  其二十清凉山
双袖拂紫霞。两足凌鹤背。经历太半天。屯云时破碎。蓬壶海茫茫。驾鸾为我赛。颢英嚼如乳。晕血洗肝肺。
  其二十一清凉山
南望最崚嶒。积翠殊未了。将有石坛上。仙娘下缥缈。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3H 页
幸值阴氛霁。踟蹰望日表。倚藜不尽兴。独觉惹清悄。
  其二十二示从弟
跻攀力已疲。眺望心则逸。讵知仰不极。便作趾下垤。深处少人到。奇状本天设。信哉高明体。元自分寸彻。
  其二十三下山
入山不敢唾。出山如有得。身远心不昧。领来何历历。矧有清江水。滔滔过商洛。流去六六影。日夜环我谷。
宿莲台寺
浩歌远游曲。短策驱驴僮。丽景三三节。仙丘六六峰。虚寮僧语月。危槛客临风。定有归时梦。夜夜自向东。
自白云台下山
迹超襟洒落。喧绝语氤氲。掷下藜筇短。春光载十分。
夜宿宣城
浦柳春深霁景新。奇游回占太清邻。慇勤六六峰头月。蓬户荆扉远趁人。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地行录[五]
  
南游
上之元年辛丑。息山翁自商颜。暂寓金陵之蟾峰。地僻陋。罕接应。炊薪不给。盂飧时阙。然左右列尘卷若干轴。户外方阶。杂花开落。山鸟来鸣久不去。声色莫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3L 页
非天机也。易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于是有远游意。金大集曰。金陵乃陴陬呰窳。或莫知夫子。子何以也。吾晋阳形胜之州。古贤君子以为归。子既有遐远之虑。自京而商五百里。自商而金陵百里。岂又拘三百四百于晋乎。曰。事不前必。曰。方丈有德川洞。南冥先生遗躅在焉。盍一访乎。曰。是吾志也。
季秋二十有二日。天忽异色霾阴。四塞黯黪。夜大雨雪。暨厥明盈尺。作大风震䨓。折木振屋。北塞穷处。八月见雪。咸关以南则不然。况此南土乎。雪。以雨寒甚。空中风结之以成者也。季秋天气未甚寒。大雪阴大盛也。秋雨雪。其占宫中不安。有奸贼。䨓。天之长子也。二月出地。八月入地。季秋阴盛阳剥。䨓不藏。亦上天之警也。
阳月哉生明。自耆洞首路鉴川上流。有芳草亭。揭五峰公诗。东西大村曰上佐曰院基。皆李氏庄。为我宗人上佐。西上山气相错。清川中贯。有闻道之号。其上开二洞。俗称之曰孔子曰伯鱼。金陵人议欲建院。奉先圣。以非郡境不果云。
知品川南行数十里。皆穷峡。乱水百曲。上牛马岘。南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4H 页
望伽倻。西顾大德。又其西。湖南赤川之茂丰也。
牛马岘南曰熊阳。古有双清堂者。隐于此。子孙仍居焉。双清。亦延安人也。
加祚古县。今属娥林。四面大峤周遭。中开大野。土宜五谷。居民殷富。东有牛头。与江阳为界。其中多净土兰若。西有孤山曰朴云。新罗逸士朴云所居云。川出赤岘。东南流至父子渊。入于瀯川。
嘉寿北。有铺岩水石。曹南冥初欲结屋。得德川洞。未果云。
珍城东丹溪。故大谏东溪权公乡村。多权氏。始东溪与郑桐溪为友。见郑仁弘。退曰。此人乃小人之资。劝桐溪早自绝。后与桐溪。交谊亦不保云。
珍城东五里。即新安津。发源智异。北至天岭马川所为瀶川。瀶川下有龙游潭。潭左右。多奇岩诡石。产袈裟鱼。背有纹如荷袈裟云。至山阳为牛滩。下流为晋阳南江。津上古有蝴蝶楼。隔水直壁。削立可望。
戊辰。发珍城。西南入峡。崎岖二十里。皆峻坂乱砾。德川洞口。有入德门。非宇而扉。路跨曲磴。岩壁隔断。内外壁上。刻入德门三字。壁下石盘陀。可以觞咏。前临大川。壑籁常隐隐。与松风交响可听。西下洞府宽旷。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4L 页
山气巃嵷。北山下。有南冥旧里。裔孙居之。山上有南冥冢。路傍有南冥碑。许文正公眉叟撰。西行过小溪。转而东。达德川祠。俎豆南冥。配以守愚堂崔公。
祠门外。有洗心亭。覆以白茅。编竹为轩。德川出天王峰下。会东谷众水。至亭下黛蓄。成深潭。其岸。列长松,菉竹,垂柳。石间。黄杨自老。倚槛听溪。淙淙泠泠。少下数步。彩阁影倒潭水。扁曰醉醒。幽致俱绝佳。
遵德川。东上高陵。峻岭崴巍回复。体埶开张。往往辟菑畬划区塍。林扉萧洒。房栊靓閒。满山巨节。森森簇簇。耸翠千尺。马上仰天王峰。𡸕隆出半天。若负生色。朝旭照之。苍然益新。下拥白雪莹莹。光象尤奇。挹之不远。若可超而上。然过半日。可至其下云。行二十馀里。越小涧。憩大集向日堂。步屧绕出堂后。俯小潭。众石错落。崖谷阴冱水散落石隙入潭。流沫成轮。洞曰迎胜。溪曰铣溪。岩曰天岩。大集破石根。疏磴道。剪翳以居之。名其潭曰真珠。其阴崖。产紫芝淅茶。
丈雪塞蹊满壑。不得前进。河应瑞曰。海邦人士。愿袭下风久矣。今公幸入吾乡。吾党士将景从云集。与之逍遥。讲磨儒园道宫。净散之地不乏。何必劳力疲体。穷高极深而为快乎。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5H 页
古之圣人贤人。欲行其道。辙环天下。不遇时而止。况余閒漫倦游。不能卜其时。何足道哉。
出德川。东行数十里。原野膏壤。长川萦纡。禾黍盈畴。处处篱落。翳竹林松径。客至必设馈。致慇勤。晋号乐土不虚。川上有门岩。岩际废亭登临。时物迁逝。起感远游。
宗川有河谦斋祠。谦斋。眉叟友也。眉叟述谦斋老德数百言酹曰。哲人其恭。仪式我人。如璧如圭。如玉如珉。哲人其贞。谁则我知。坚兮白兮。不磷不缁。哲人其萎。如摧如隳。馀教在人。为表为师。后死之悲。吁其嗟矣。微言圮绝。泣涕沱矣。
宗川西数里。谦斋旧里曰安溪。安溪北入山数里。谦斋别业曰慕寒。岩石上。刻古文考槃台三字。亦眉叟笔也。
云谷,元堂。皆形胜。学者柳信玉居云谷。李圣瞻居元堂。晋阳西北多士。东南多富室。盖南冥先生晚居德川。激厉士气。遗风馀韵。爰及于今。然人多主气节。少忠信温厚之意。与江左之人有异。
智异南驰。一枝突起为牛山。高丽将军姜民瞻。创牛旁茅旁二寺。民瞻谥曰殷烈。其影子奉于后阁寺处。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5L 页
埶高前临平野。无他藩屏。可以穷目境。
始终从余游者。金陵姜元伯。为余周旋导之者。金大集,河应瑞二人。晋阳之髦士也。江阳金重玉,玉山申国叟。邂逅同游。到底数郡章甫。会者数百人。不可尽记。
将远游。大雨雪。述感。
昔我秋八月。滞行鬼门谷。中宵霰雪集。气候倏凛若。朝看千万山。皑皑为长白。南游数十载。节物不并北。晚荄或不枯。蛰虫或不伏。何邮以致之。嬗变忽乖错。狂飙绝地纪。六花委漠漠。霜林正铺锦。翻然妆寒玉。天意取诸人。不远犹难测。志愿自出臼。造物何多剧。奇赏亦随时。何须愠忳畜。冰龙九曲溪。冈峦增其色。高兴已自驰。可以理筇屐。
宿怀美早发
岭日敛寒晖。山社仍歇宿。僮言胡为乎。行与寒事迫。十口寄异乡。临发罄瓶粟。奈何不之谋。若越视秦瘠。其言固有理。叹我乖俯育。独有飘飘情。排荡禁不得。蹇驴强牵出。手中有短策。闪石上山坂。支木过溪曲。抬拈亲物意。笑傲怡颜色。
马上遣兴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6H 页
手里青藜伴白衲。辞家三日已超尘。光阴迟暮无阳月。天地中间不偶人。十口金泉留斗米。一鞭方丈赴前因。行行得意知何处。流峙之情取次新。
南冥后孙曹生。赠丁公縢杖。
天王峰上丁公縢。根生老苔千年壁。方丈主人斩而归。慇勤赠我殊不惜。杖兮杖兮劲而直。能令衰朽强生力。吾将访三藏珠潭幽且净。杖此可以恣穷陟。意寄珍重谢无地。把手尊前还太息。大贤之后久陵迟。相者先肥更后瘠。君莫嗟君莫嗟。衮衮源头有所积。
大集壁书方丈谣(二首)
芝山翁来访方丈主人。茅檐竹篱不及一缕尘。三杯大笑看天地。天地闭胸中犹有一团春。
欹枕夜宿方丈山。梦魂已湿方丈云。方丈云尽是经纶物。奈负尧舜君。
谢申国叟
   息山翁之入山也。国叟赋商岭翁为赋方丈。
方丈方丈。浸于溟洋。东无东。维子来寓。既滥既砠。万竹丛。瑕不与子。服斯于农。(赋也。)
方丈方丈。兴云作雨。生怪物。维子来居。既暄既寒。信止辖。瑕不与子。相斯于茇。(赋也。)
息山先生别集卷之二 第 46L 页
我来自商。手有紫芝。君壶琼浆。惠迓于扉。维春维秋。于以陟而。沿何有乎。数数靡靡。(赋也。)
 方丈三章。二章章八句。一章章七句。
慕寒斋晓起
短衾披起却幽眠。谷籁泠泠月半天。寥落前人遗馥在。惺心何待晓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