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4H 页
与李子新(瀷号星湖)
令咸夭折之报。是何言也。无论其禀赋之厚材具之美。有以倾侪流期待之远。而遽至于此。而先叔氏畜积抱负。既不嬴于躬。将发之其后。乃天道升除之左契。人之责于天。亦不过在是。今后事寥落。又至此极。朋友故旧之衋伤。不但在䌽云之易散。况我子新伦纪之情。门户之虑。当作何等陨恸也。日月流迈。已经下里事否。新悲旧感。去去难聊。然有一说焉。担荷先德。兴衰相关。强厉吾党。望责至重。其不在子新身上耶。惟子新念之。理宽义比。毋徒以情伤天。是区区之望也。病损痴呆添齿。衰相日增。前秋远游。袭得烟霞消烁。尽三冬恼挠。春来又访方丈归家。依旧汩愦中作契活。旋得旋失。有一二朋友。时寻访往复。随分酬应讲讨。然开发进益。亦未易得。乃知本原总会之地不深厚。则馀皆外具。外具者特少有辅而已。此人于先仲叔。有心肾之爱。自少至老如一日。而中值患变离逖。天又不慭遗。而独寄斯世。吾道日孤。心绪不一。只自抚躬环顾。悲叹穷庐。强艰之责。惟赖贤者在尔。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4L 页
幸加餐自爱。益懋大业。时寄德音。庶几开此衰慵颓靡也。
答李子新
前书入风便转致。不计早晚者。忽此因家侄书袋。承六月中坠复长纸。披不觉手忙。既圭复数四。而上项数十馀言。令人涕潸潸下。子新所遭。诚人理所不堪。乌得不然。仍承意寄之厚。讲讨之勤。郑重丁宁。审悉。抑悲观理。情与礼并行。事与义不倍。为之喜感交集。此以孤露馀喘。衰迟身世。兼值凶歉。苟求饮啄。少儿女相累。无策可免。而索居钝滞了人。古人先获。初志婉娩。回顾茫然。思得强辅。日相策勉。以少遂秉烛之愿。亦何可得也。惟我子新。年未及老。所负重所期远。阔步而进。周道如砥。所谓行无不得之理者。诚为真切。夫孰有阁而止之。窃谓明暗如目。开则见。闭则不见。操舍如手。握则得。舒则不得。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岂非无二语之语耶。大学之论。历落解剥。诚正之辨。尤为精密。高明深造自得之妙。有以窥觑于此。而惟自修身为躬行之始云。则不能无疑。盖大学条目分之于八。而总之则二。知行是也。故诚意章首句。不承格致。其卒言及心身以起下章。传者之意可见。章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5H 页
句曰。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解经文亦曰。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皆得所止之序也。朱子所以发明者。亦有在矣。况中庸以诚身一语。总大学正修之事。以对乎明善则知行之分。果自何处耶。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处。正是最切吃紧进步处。不必待著于外而身践之。然后为躬行之事也。然此不是隐互之义。高明偶不及照管。又或是说时之病也。至于格至之训。初因致疑谚解。遍考章句或问。以参之于先儒他说。验之以用心事物之间。似得文理事埶之顺。而敢为之说而举。而讲质一二朋友。则四方之责至矣。(退溪先生经书释与谚解同。故岭人尤责之。)缩首深藏。不敢复以语人。而少闯于高明也。今来说独与白地訾诟者不同。肯与之讲而欲其定。于是固合承领濯刷。而有可毕其说者。盖华音读书之法。但有切句。无有吐释。八目之例。同异不足论。以邦音吐释观之。然后异例之说始可用。是则不必以异例深拘。而惟求之文势义理可也。盖自致知至修身。占地各异。用力不同。而格物之于致知。则异于是。事物者。乃所以致知之地。故格一分物。则致一分知。格二分物。则致二分知。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心之全体大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5L 页
用无不明。岂非至乎物而致我知者乎。其相资并进有如此者。与他目不同例。尤无足疑焉。然章句不但曰格至也。而又曰穷至。故读者必偏重于穷义而反忽于至训。如以穷义为主。则经宜曰致知在穷理。何必曰格物。以来教事亲之道言之。心之至乎父子上而求之者至也。而自浅入深。自粗及精。以尽知事亲至善之道者。为穷至。若乍至而不穷至。非所以格物。愚尝曰。穷至云者。乃朱夫子剔出经文言外之意也。故补亡章曰。即凡天下之物。此即至也。曰。因其已知益穷之至其极。此即穷至也。上下正相发。虽曰穷而至之义无变也。语类居甫问格物工夫。觉见不周洽。曰。须是四方八面去格。又曰。格犹至也。如舜格于文祖之格。是至文祖处。又曰。人多把道理。作一个悬空底物。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陈氏曰。格物。必如吾身亲至那地头。见得亲切。方是格其他。如此类者甚多。何敢刱为新奇求异之为哉。虞祔之节。高明既慱考精择。行必得中。此无书籍可以考据。鲁莽昏蔽。何足以卞酌而对也。然凡系礼节。全无所据者。易至汰哉。此则家礼仪节备要等书。俱著节目。虽有些详略。第可参而用之。与其别生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6H 页
造作。宁依常例。虽不中不远也。退溪先生书名祭侄。实遵昌黎,伊川事。而奠而文之者非一。丧而主之者非二。则文与祝似少有差。分时亦有古今矣。子思称仲尼。仪礼馈食祝词曰。适尔皇祖伯某父。今因此以孙书祖之字。则岂不骇俗之甚。以此推而下之。幽明无间。子新称名而告也。亡灵安得无惕然不安者乎。礼所谓伯父。兄之总称也。所谓叔父。弟之总称也。今曰叔父。未为不可。而既不称名。又不书第几似太泛。以季父云云。亦何害也。且孙祔于祖。孙妇祔于祖姑。礼之三尺。无可议者。惟孙祔祖也。并祭妣而祝无配之之言。来示可谓善疑。然孙妇之祔而不敢祭祖。孙之祔则并祭妣者。何也。有妻从夫之义。而无夫从妻之道。其并祭也者。只为从食。而非为祔孙也。则祝辞所以不举配者。庶可以推之。四时祝例。恐用不得也。凡此数条。不敢无复于俯询。或发于妄揣。或敢于臆断。未知高明以为如何。别幅。敬受而读之抚玩。怆伤如新。继之以泪而不自知也。顾此慵劣。文词短涩。高世特立之操。扶伦振纪之义。将无以阐发其万一是惧。如赖天之灵。聚精会神。以少酬平日知遇之感。则庶不相负于幽明之间也。第闻孟源尝为传之。孟源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6L 页
笔力。今何处得来。惟传与墓文体自不同。若子新取以节约之。必可用。计何不出此也。南集近方得见。非但此文字为可尚。他不全出党私者亦有之。真奇士哉。岭人少有名字者。多来言求文字事。未知是何人所主张也。西山之所以为西山有本焉。不待他人言语加增。则其于阐扬之义。果合否耶。岭外人于西山。既无所托契深厚者。丙戌事。悉知其本末者亦鲜矣。其所下语。若有一毫不相称。则岂不反累西山乎。想此举实为西山尽心焉。而事贵务实。言贵得中。今自我发之。非务实则安保来言之尽合中也。吾知非子新所乐为而亦不得不任其责焉。望须更加斟量也。凡愚虑所及。不为子新一言。非子新相与之意。愚何敢负子新。惟愿子新谅之。令咸窆事已顺成乎。亡者无子。玉洞后事。将托之何人。前秋历见。其篱落孤绝。今两世设筵。无人守护。似难保居。可谓人世绝悲。其家归宿。亦何以为计。伤叹伤叹。适遇尹弟家便。仓卒裁此。不知何时尘案右也。
答李公健(增运)
仲春汾阳人所传书。深荷意寄。因忌患在村。不敢以答书授之。病伏中思虑正旺。贵星过去。又致一书。问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7H 页
以死生。意至厚。感叹不已。仆不善节摄。致袭外邪。一疾三朔。尚不齿平人。真元削脱。神思耗损。寄寓无资。饮食药物。无以补益。只听造物者处分耳。录示朱先生两款语。甚切于调息。虽曾所过目。岂若吾友拈出。申以明教之为尤警惕哉。幸甚幸甚。前书叹操存之难。把捉之病。可见深省而得之。又以致谨容貌辞气。为操存之要。是乃程朱教人之法。不可更容一语。只在其真能用工与否也。然言不难而行难。自夫子已道之。程朱后说话尤详尽。学者依仿。能道几句好话。尤不甚难。言之尤不甚难。故行之尤甚难。此最可惧。且夫制外养中。虽是自然之理。然意思不可不展。拓以培其根。不可徒苟且以无显尤。为自足也。近时学者。多务外遗内之患。常为之慨然。故今为足下发之。非以此奉疑也。南岳下世。长老尽矣。责勉之教。不敢当。愧甚愧甚。古人论知不知。断之于一言。是以不能无惑于贤者之此言也。
答李公健
所示静时工夫。诚无可据处。然程子朱子与学者。讲论指示已甚明的。不必预为疑贰等待。只自下手捡摄身心。安顿整齐。专一树立。则便自有总会处。体段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7L 页
有定。不至昏昧放倒也。既有定体。则以之读书明义理。应事辨是非。庶可得力矣。
答李公健
一宵晤言。拔此积吝。前所赐长笺。尤讨底蕴。幸甚幸甚。目今举世颓靡。务自斲削。入于苟贱。间有自好者。多在半上落下中。赌取美名。不知有上达事。此辈难可与共学适道。幸贤沉静近道。家学之传。又有渊源。无所等待。担当不疑。拙陋南来今八年。讲学之言。始入于耳。拙陋之向仰高明。安得不郑重耶。虽然。即一空疏羸病之人。无足取者。而意寄至深。称道委责。愈张而不少节。岂高明亦尝病独学无朋。疑于众所讥怒者。有所必察焉已矣。令人增愧恧而已。别纸俯询。不可无复。庶竭愚意。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别纸
未发前下工之难。体验深切。足见近里之功也。此乃至微至精处。不可以言语形容。非愚之所及也。然窃惟高明所以致疑。正如或者之意。或问曰。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下动字静字。盖以下动字则有离本之疑。下静字则无下手之处。故以动静两款发问。来说所谓才执著。便是已发。不可言静也。当其未发。有甚么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8H 页
意思。只是虚明之体而已者。即同所疑也。所疑既同。以程子所答。可作今日耳闻以讲究之可也。答言曰。谓之静则可。然静中须有物始得。盖人心动静。气之机也。所以动静。理之乘也。儒者以理为主。则其动不如常人之燥妄。其静不如释氏之寂灭。其与释氏之不同者。正是有物处。若必枯木其形。死灰其心。而始为未发之体。则沙门行者。合眼面壁。然后可以存大本之中也。虽然。既以无思为未发。而又云有物。其间体会之难。诚有如来谕之云。故程子答说。结之曰。这便是难处。学者莫若且先理会敬则自知。此夫既言有物。又令理会敬。其教人。详且尽矣。来谕曰。是敬也。固自行于无思无虑之时。又能行于思虑初萌之际。盖高明以为才著用力。则恐涉于思则已发之言。故必以自行为言。苟非三月不违以上。安能敬自行乎。有曰俨若思。有曰戒慎恐惧。其若思与戒惧者。有物也。虽若思而不至于寻觅。虽戒惧而不至于执著者。至静也。易传曰。寂然不动。万象森然在中。寂然。亦至静也。森然。亦有物也。其所以至静者。不害于有物。而所以有物者。不病于至静。此敬。所以涵养于未发者也。然后心与敬为一。而无忘助之患。不待默契思虑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8L 页
前气象。又不须著个意思而至静之中。自有道以处。此乃不力之力。不工之工。又何假于费说也。
答李公健
日昨伯氏枉顾。袖间一幅。乃同人情缄。欣泻万万。但与伯氏说话。兼有他客酬应。未克修谢于伯氏归时。心甚歉叹。服人今年犹去年。添齿添病。盘铭戒日新又新。此不敢望。至于战争场功名士。亦有别三日刮目者。吾辈白直。愿学圣贤。而老大无成如此。仰愧俯怍。当如何哉。惟愿朋友如贤与郑元甫好资质优才地之人。承家学之传。励迈往之气。如登山止顶。浚井及泉。树家声于少微。扶道脉于久漓。则如拙陋。亦庶几策驽于其间。收桑榆之功。虽老死沟壑。同腐草木。无所恨也。先稿幸荷寄示。过女婚。扰冗未定。少候帖静。可试管窥也。承欲栖山房专业。甚善甚善。今已锁却云扃。啽趣日深乎。静中所得。亦可时寄。以拔此病懒乎。但从前惠书。类多不敢当之语。今书亦有数处不衬文字。何其无省节。久而不止耶。幸自今一言一默。慎勿轻易。以无违于修辞立诚之训。如何如何。
答李公健
正尔思旺。一札披慰。独恨夫静中良晤。乃有此魔。安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9H 页
得嘘出祥飙。迅埽氛疠。使村闾净净妥帖也。白足言贤欲期会中央。定日相示。待之数日。竟亦无报。其传者非真耶。苟不以一会为嫌。今可议定也。龙庵兜率路必取此。不可径过。义庵最好。而亦有避痘者忌客。宁以推寺为期耶。虽少玩赏之趣。道里便近。无登陟之劳。足遣数日留住。如何如何。三从弟来寓邻者嗜学。闻贤愿交。当同往耳。
答李公健
日昨书来辱于适出时。恨未修复。而感慰俱深。警心文字。尤蒙不外投示。庄诵卒业。警惰立懦。为赐亦大。大抵年来过从。札牍未获源源。高明培植造诣。无缘窥测。如愚老拙颓顿。一任委靡。不足有摡于贤者辅仁之地矣。今幸以独得深切之言。开示勤挚。若有意于求益者然。而其为立言。又体验精密。切于根本工夫。乃知迈往之志。深造之力。到得此地头。钦叹无穷。十二条自兴居动息之节。存心应事之则。至于日用人事。所关最切者。大槩略备。曲曲是当。总说申申。致意立论亦紧。可谓学而得其要者也。然所谓主乎一审其几者。其要则敬也。敬贯动静。则主与审自有所据。易以为力矣。贵说以诚言之。不及于敬。无乃以为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99L 页
诚敬一致。言诚则敬在其中乎。程朱既以敬。作学者成始成终之要。此不可易也。且第七条固好。然与第三条当参互。盖几固可审。而应接显著处。亦不可忽。苟利害交前。而不知取舍。则此心又易突兀横奔。向别处去。所审之几。亦不可恃也。
答李公健
昨自校中承书问。谨悉诸节。深慰深慰。近日通患无人不急。况昼耕夜读。门外例有怒吏。古人已受其困矣。手法甚拙。不能容力相助。但将一任字自勉。而复以望于吾友也。前复适卒卒未究。今承谦虚领纳。加以反复发挥。务于至隐微细密处。无少差谬。笃志善学。令人敬叹。盖心体浑然至静。此时只可存养而已。无言可道。故曰敬而无失。若言求中。则是多一中字矣。今曰主乎一。亦似未安。虽言主一之谓敬。而此乃动时事也。若静时主乎一云。则亦多一一字矣。程子每言敬以直内。而又言以敬直内。反不直。正为此也。且潜而对越。语势亦不莹。宁曰静时对越在天。则心之本体自然明净。及其动也。随时随处。必审其几云云。如何。至云明辨之工即即加之者。亦非愚之本意也。既曰审其几。几是善恶分处。审是辨善恶之初。若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0H 页
已审而又别下明辨之功。恐纷挠烦琐。反不能辨而几无足审矣。愚意则以为虽能审几以出。而措之行事时。亦不可不辨其曲直是非以处之。故云若不能然。则虽善几之动。而或未保其终扩而充之。不可不念也。
答全休甫
来书。以无回便。未复。续承与万初联帖。俱慰恋思。幸甚幸甚。示意谨悉。此等节目。无古人定论。难可抑断。其有据者。吾友素考阅详慱。何必远问穷峡也。左右无见在书籍。寻绎旧闻不起。惟所谓过时不禫一条。似有所据。况以丧在同宫不祭之文观之。则今设禫与否。以其丧之同宫与否而定也。如何如何。
答全休甫
承存良慰。凡祭馔品。古今不同。综要书。因今俗所用少改。然其图亦无大变更耳。所送图式。考證详悉。可喜。韬藉前所不用。恐是未遑之致。今用之何疑也。紫是紫草所染。绛是红花所染。恐无他色。盖宋制。大夫著紫袍。故韬亦因之耶。
又答问目
 陈馔图第二行。陈干蓝汤炙多品。则面饼难可陈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0L 页
于北第一行耶。
面饼不当与饭羹同列。若卓小难容干蓝。或少前却。以近于鱼肉本行。为之变通。无妨耶。
 柩衣已不用上玄下纁。而国俗例用纯色。则玄亦可也。蓝亦可也。绿亦似无害也。愚伏先生答人书。亦有此论。不必坚执用玄云。而至于玄纁。则先贤讥其用青红。故欲玄用黑缯。纁用绛缯。如何。
柩衣从俗无妨。至于绿乃是间色。有欠于礼用。然贫家所办适然则亦岂至害也。玄纁。谨闻命。
 发引日。乡俗称以晓祭。设多品馔物。家礼迁柩就舆注。执事者。撤祖奠。祝跪告云云。乃设遣奠注。馔如朝奠有脯云云。未知引日。则无上食节次耶。此可疑也。
发引日。无上食之节。此素所疑处。鄙家当晓行上食。然后行告迁之节。俗所盛备之奠。无名之礼。甚无谓故不行。未知合于情文否也。
又答问目
 引日行上食。然后用迁柩之节。极合哀意。韬藉图韬不言用某物。藉云叠布裹之以帛。考紫妣绯。囊亦如之。未知囊是何物。韬外别有囊耶。观其文势。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1H 页
似指韬而言也。且帛非今之䌷。则是锦段之属耶。三代韬藉。将欲并造。今姑用䌷。他时得锦段。一时改造新旧韬藉。何如。
囊与韬。似是一物也。虽云用帛。䌷固无害。何必用锦段耶。
 汤炙鱼肉。不可不精择用之。而乡俗人徒务多品。盛备。无骨无鳞之鱼。皆用之。百果中。亦有不可用者而用之。恐不可也。鄙家亦不无此患。贸办祭需之时。奴辈习于土俗。混杂贸来。如此等物不用。如何。
祭物。今俗既用燕需。与古之庶羞粢盛大异。恐难一一求合也。鱼肉果品。固有所不当用者。然以古礼观之。周礼鳖人。祭祀共(供同)(薄桂反)(即民反)(直其反。)以授醢人。郑云。螷。蛤也。杜云。蜂也。蚳。蛾子。疏曰。蜂蛤一物也。蛾子。蚁之子也。凡此二物。以今人言之。岂堪用之。而当时用之者。想常食。亦用故也。且祭统曰。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以此言之。虽无鳞骨之类。不必尽不用也。其中体状殊异及变化之物。人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1L 页
家常食。亦鲜用之。此在所不论。其馀则酌用无害。如桃实。举世不用。鄙家从俗耳。
 发引前日日晡时设祖奠。而亦无上食节次矣。人家因祖奠。并行上食。而遣奠则只设酒果脯醢。此果合礼否。不审先生之门。何以行。
鄙家。亦如所示而已。
又答问目
 祖奠馔品。如朝奠仪云。而观其文义。似是朔字之误也。祖送之礼。恐不当如是太略。今承所教。情礼当然。朔字之误。益无疑也。
朝朔之误。未知其必然。而揆以情礼。似别于常奠。故仪节云如朝奠仪而加礼。其意亦可见也。
 凡在父母丧中而死者。葬前象生时。奠以素馔。至虞。始以神事之用肉。此乃先贤定论也。从弟丧。虽在叔母丧前。初丧则一以象生之义。同。据此行之何如。
所示当然。
 从弟发引时。七岁孤儿。不能随丧。赠玄及题主祝。谁为主之。
赠玄题主祝。果无合为之人。奔丧曰。亲同长者主之。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2H 页
不同亲者主之。此谓无丧主。则推其最亲长者主其丧也。以此通变而论之。从氏家两丧之葬。俱在哀家葬后。哀以亲长。在卒祔之后。哀可自赠祝耶。
 叔母及从弟之丧。一时经葬凡节。当依并有丧之礼否。
恐然。
又答问目
 立后未及礼斜。则不可服丧。虽有先贤之论。然古礼无之。家礼立主条。亦不言之。生前称父称子。及其死。而只以未及礼斜。全负平生养育之恩。人情天理。亦岂得安耶。舍季泌临绝之时。以仲弟之第二子为后。而孀嫂遵其夫命。自少养育。未及礼斜矣。今孀嫂之丧。渠虽未长成。亦可为主。而议论纷纭未定。哀意则虽违 国典。参以情理。欲使之主后。未知如何。
立后者。必关闻于 朝。实是 国典。不见于古礼。然东贤以人伦大事。既有 国典。不可草草定之故云云。固至当不可违也。但人家牵掣迁就。未及呈斜。而遽遭祸变如哀家者。亦比比有之。生前父子。死作旁亲。亦岂仪则节文之当也。若取同气之子。自少鞠养。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2L 页
情义俱深者。虽未呈斜。似与临死取远族为后者。有间矣。然此乃至重至大处。如贱陋。何敢断然立说于古人明言之下哉。
 俗所谓凶葬。士大夫家鲜有行之者。然孔子曰。敛手足形。悬棺而还葬。人岂有非之者哉。今之凶葬。恐是古之还葬耶。鄙家遭此惨变。至于孀嫂之葬。虽欲踰月。无长成子侄守护其殡者。欲依还葬速行。如何。
俗所谓凶葬。未知所据。所谓还葬。乃论下里具称家之意。非言葬期也。礼有渴葬之讥。是所宜更思也。古者。士则逾月而葬。少待其期。如何。
又答问目
 正朝,寒食,端午,秋夕。今俗之四名节也。鄙家寒食,秋夕则上墓。正朝,端午则祭于家庙矣。即目正朝渐迫。虽在三年之内。当稍杀其馔品。祭于家庙。然则饭羹,蔬菜,三献。俱无减杀耶。
三年内。先儒之许略行者。是言忌祀之类。至于俗节。则虽得行之。而家礼俗节条。元无蔬菜饭羹俱备事。亦无三献之节。如何论其隆杀耶。正朝。亦俗节也。虽非在丧时。何可具大祭之节乎。若岭俗如此。则未可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3H 页
知耳。
 丧中死者衰服。既不用于袭敛。则当置于故处。以象生时。然则三年后除之耶。亡嫂衰服。姑置先考殡侧故处耳。
在丧亡者。其丧服置于丧次者。乃沙溪说也。虽异于退溪先生之论。而有合情理。故世多遵之。沙溪本说以为变除。如生人之节。则其终三年可知。且所谓丧次者。即亡人之丧次。非父母之丧次。更详之。
又答问目
复即招魂复魄之意。而今为接续神气之节。故复而即哭。○杖。为贵者长者病者设。而今为生人哀戚之饰。然非当室童子而杖则不可也。○古者。臣死。君有赠。重君赐故用之于葬。后世虽无君赐。仍存赠玄之文。存羊之义欤。○祭毕告利成。乃告尸以礼毕也。今无尸。故告主人。盖虽无尸。祭毕而不可无节也。○祭馔陈设。鱼东而肉西。盖东南为海鱼之所产也。西北多山兽之所居也。○拜先跪左。起先起右。盖自立而俯。即阳变为阴。故左阳先变。自伏而起。即阴变为阳。故右阴先化。阴阳进退在其中也。
答全休甫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3L 页
书教良慰。综要书。规模大体。皆先大夫所讲定。至于编序。多是不肖所为。草土中与两弟为此役。但知识素浅。羸病亦甚。将不保其命。以故廑录成篇。未及再修。其后因循至今。不克整理。其中罅漏颇多。于先人立制遗后之意。不能无憾。其不孝之罪。无所容于世。近来颇欲删定。取来旧本。而又无人相助。亦不能遽下手也。顷送哀所。只为哀素。悉此书始终。必不以他家文字。而不为之尽心也。今承粘签之示。未能详究。而先看初头一两段所教。多合于鄙意。幸甚幸甚。来教所谓有欠慎重之道者。是何言也。若如哀教。凡系继述之事。则专任胸臆而一不取人。然后为合理耶。决不然也。幸哀此后随其疵病。一一勘破。不徒以撝谦为事也。
答全休甫
小纸问目。此皆哀所已熟讲者。犹复相质。临事而慎。尤可钦服。迁祔一节。恐当如来示。禫服则家礼用黪之制。近世未见遵之者。或言此因丘仪而变也。然小记云。除成丧者。其祭也。朝服缟冠。疏曰。犹缟冠。未纯吉也。间传云。大祥。素缟麻衣。疏曰。哀情未忘。加著缟冠素纰麻衣。由此言之。家礼用黪。似亦从略也。
答黄再叟(翼再号华斋)
恋中辱书。辞意甚正。清凉地界味古人言语。其力尽不微矣。然非其素所秉正大。以不坠士大夫之风。何以及此。为之钦叹。湖中疏举。有人传道。谓岂有是哉。必传者。过也。今见通文。措语甚妄。前所闻者不虚。噫嘻。此何时而有此举耶。如敷本不与世相涉。年来益穷老无况。到此只自仰屋长吁而已。此亦罕接人士。然若遇吾党。当举来教言及耳。馀非面罄。何以悉讨。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4H 页
答黄再叟
恋中承拜委札。玉洞秋兴。将袭人衣裾。欣倒欣倒。第审违和节。尚尔作挠。殊为系仰。西行似不可已。鄙亦欲行而病未克遂。远外普率之恫。岂以草莽自歇耶。常饰既无定制。闻洛中通行之例。里毛未尝撤去。只用素表。而毡巾则或著或不著云。愚意以为著毡未安。盖以平时华饰所用故也。如何如何。尹事。为世道人心长吁而已。以此自中。亦有缓峻。三四分裂云。可笑可叹。下款云云。虽曰有所执。而于观所由处。大是可羞。奈何奈何。
与黄再叟
辰下。调将匀适否。向叩仙扉。既醉其地。亦醉其人。既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4L 页
饱其庖。亦饱其谊。凡繁华中。淫冶流连。自以为乐者固有之。而于如此之地。逢如此之人。谈说古今。恣意快活。有不可力致。谁知世外。复有好事也。别后寤寐。犹自往复。如区区寄托一壑。同桓文之仁义。虽不以物我置中。而河伯何能自詑于北海耶。虽然。林皋嫩绿正佳时。遐望山川逶迤。云鸟去来。或开卷而读。读而倦。倦而休。精神发舒。要有自得。回思阛阓中。日烦人事。不暇自给。亦可谓出炭窑羾寒门也。谬托文字。一之已强。固难再矣。然盛意有难终孤。姑书当日事以复焉。不解辞翰家法度。到头记事芜拙。无足道者。虽然。实自疲精竭思。既为颂之。又游而名而记矣。独无相报之礼。如古人所谓润笔者。何也。所谓润笔之义。非受赐者所可自请。而其物不在阿睹中。在高明。乃画蛇而添足也。九牛而一毛也。为高明去其足拔其毛。不亦可乎。盖仙庄苍厓翠壁。清流激湍。春秋锦绣。是何等景色。而将一掬土种婆娑映山一两枝。以珍藏之。留之。岂不足于蛇。去之。何异牛之毛乎。若在老人。则晴窗对玩。凝心嗅芳。可以娱老。其轻若彼。其重若此。高明亦岂无意耶。既得所命。自有移梅之健步。秋风之重峦叠嶂。何待铲平耶。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5H 页
答黄再叟
既归蟾寓。复暂归旧寓。历九峦。灯下草小牍。托致案右。厥明访新上舍李君荣席。闻高旆将自鳌台至。固欲留候。得做少稳。忙遽未遂。或可揖鞭马上。而亦燕鸿矣。正尔怅失。即奉崇讯。满纸眷眷。如得握手面谈。且审严寒。斋居动静卫重。深为欣慰且感。敷衰年远游。其意固非一端。然时序已晏。层冰积雪。嵯峨峰壑。先令老骨恇怖。天王般若之爽豁。青鹤双溪之奥邃。竟未穷陟。知物外亦有所戏剧者。胥宇问田。不至落落。然自多牵制。有难一朝决意。盖岭为士大夫所根柢。而其论议轻重。又自上游主之。以此时辈以化外处之。疑忌日深。况商颜流寓。俱非无名家子弟。而将来波奔萍流者。亦应不少。党遂坏乱。又渐踵下乡之习。大观小观。隐忧忉忉。前年金陵之迁。盖不无意焉。非直为口腹计也。嗟呼。贱弊一匹夫。老朽已极。不与世交涉四十年。然自以世禄之后。漆室葵藿之诚。不敢后于纡青拖紫之辈。久而不死。惊心悸魄之言。日入于耳。悠悠苍天。此何时也。所以只愿作深山一农。以没世而无所名也。夫岂所乐哉。不得已也。虽然。向所谓牵制者。在骨肉情缘之重。恐亦终难断。终难断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5L 页
则任之而已。仍金陵亦可。复商颜亦可耳。向来尊之去就。所献愚于来询者也。避事之诮。何不量也。方恣横校院者。正古人所不问之物。以高明处地。其可与之上下争鬨乎。至于李圣瑞。恐太周遍。俱可笑可笑。明归金寓。无缘合席讨尽多少。矫首云岑。盈盈不禁。
答黄再叟
顷承复后一味恋恋。今因毅卿家所传惠书。受而读之。良感来意之辱。敷于彼此所健羡。实在玉峰一壑。天既择人而与之。非力可致。兼之以左牵右掣之物。实如来谕。亦何可巧免也。然人或以溷城市忧我。而自以为不足忧。盖此物本不是鸟兽同群。特守疴自废而已。何能遽以物外遐举自期耶。再叟闻此言必为一笑也。方丧变除渐迫。莫攀之恫惟匀。会讨一事。非谓必于其前图之。今所示甚合。台仲处。已作一书。并来简送去矣。关文所谓灰色。不知何据。既云灰色。似与俗所谓玉色有间。而帽乌带角。却与前时 国恤变服同。则灰色亦前时玉色之谓耶。意者。初受衰既重于前。今当变除。亦不可袭前。故作此强安排也。古者禫用缁。以吉服。有玄端采纯故也。东俗常时。上服纯用白。今以灰色易衰。以纯白即吉。反有颠倒之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6H 页
嫌。恐当只以白布直领道服之类。受黑带黑冠。未为不可。如何如何。
答黄再叟
手笔致自毅卿。拔读手忙。未过数行。先承丧戚语。又知果有阿睹之患。为之惊怛虑念。 除命再及遐远。有不可不谢。非但愚见如此。亲知往来者意见。亦无不然。今承成算。不出众意之外。寒暖饥饱。不独自适。而得人之所同。则岂不好邪。至于閒时。虚过光阴之叹。惕厉不懈之意。益可尚也。持此志以往。凡一进一退一动一静。何所非吾用力之地耶。惟随时随处。猛著精采以照管他。毋为少转动蹉过。乃深所望也。令胤来从或人。诚得所矣。随事相勉。亦何可越视。但老物一味衰懒㨾子。不足为蒙求之所式。是愧是愧。
答黄再叟
声息如隔世。恋思滔滔。有事者与无事者。必有间矣。即拜远辱手札。节箑为副。既审为政清迪。且感不遗盛谊。病损春间。再访头流。转游匡庐斗尺。饮药泉。临月台。历舍弟任所。留三日。过红流立岩诸胜。还栖不无开发襟抱者。而每出游所得。归家未免消铄。乃是合内外之体者有阙。可叹可叹。舍弟得郡岭外。以五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6L 页
马过兄。莫非 国恩也。惟其初到。凡事全无头绪。门阍过客日至。太半有仁我之望。拒之不可。应之无道。实欠长策。此岂非洪济兼之居土邪。闻贵郡。亦有此患。而多见沮却。至有唇舌相及。在我者尽义。则此可任之。而亦有可惕念处。且闻酬应之际。时有燥扰之气。发于声色之间。果尔则非所望于平日者也。明道答横渠论定性末段一转语。最为对证之药。何不取而服之乎。台仲措置道南。事极细密。时会朋友。讲论文字。最与吴致重。应求不愆。两人丽泽相益。各长一格矣。可尚可尚。记言书。前承借示。未及受来而麾。盖南矣。幸可遥付宅里居人。因便送致邪。尊欲更印。亦不难。一件仍许充鄙架。尤幸耳。
答权台仲
倾向有年。幸蒙辱顾。盖亲知相过。叙寒暄问死生者。有之。馀皆閒酬酢。无一言半辞近里消详处。惟高明辄以今人所不道者。亹亹焉。岂高明故为是拣难。以试愚拙哉。抑畜诸中者。自不觉有遇而发也。凡世之自以能事毕者。高明得之已早。然犹以为不足也。故将向上而求之。此所以为之喜倒。而来教寄意甚勤。亦古人事。但非其人而施之。此在高明。欠于择交。在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7H 页
愚陋。益增愧耻不已也。格物说。幸蒙颔可。高明转环不吝。亦可钦服。前因一朋友相质。有著录文字。今于实际之契。不敢不尽心。使儿辈誊上一本。若肯赐垂览。必有所进退者。因此求得至当。则于不有益于彼。必有益于此者。必居一焉。愚虽撤去十馀年所守。亦不敢少吝也。冠子之礼。今已经行。密庵有病故不来。故宿栗里洪天卿老兄莅教。仍行醮礼于河上。才还待儿子。归为山寺计。静处稳讨如所示。则诚乐事也。𨀉企𨀉企。
答权台仲
顷日送书后。连在山房。一寒甚严。固料好事必有戏。然望之切。故待之勤也。亦缘事故。相引出山遽归。朋友散去。岁暮离索。意思鲁莽。此际辱以长笺。别纸所谕。尤悉意厚礼恭。囷廪毕倾。南食数十年。闭户绝物。无所交涉。今得此议论以扶护吾道。令人清快。幸甚幸甚。格物说谨悉。来谕详细精密。其于愚见。不至呵斥。多所领纳。今其差殊者。不过文句间而已。不须更为较量。惟有一毫未副而遽置之。岂高明所以期责于鄙陋者哉。敢复毕其说。具在别纸。幸高明益撤彼我之私。更入思惟也。叙一同处。甚有益。其所讲问。随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7L 页
分应副。渠之明敏。必多自领得也。
  别纸
所论政当。然章句上下。言同而意分。似于此。少有未及领处。前书教以大觉其非。而以今观之。当初以工夫作功效看之病。恐尚未去得尽也。盖穷至事物之理者。言格物也者是。欲其极处无不到者。言欲其物格也者亦是。然则欲其物格。何以谓之独非工夫乎。盖格物自浅至深。自粗至精。欲其物之格。故能致物格之效。苟一至于物而无深至之工。则虽曰格物。而终无物格之效也。以一穷字加之者。默会焉。则可见耳。朱子解经之法。各段之下。只解本文。未尝揽上参下而言之。于上下照应处。则始发挥明言于一章之下。岂宜方释格物而遽又释物格乎。经文格物物格。既有所以分。故朱子所释。亦各尽其义。于格物。则言欲云云。于物格。则直言云云。犹言其工夫欲如此。故其功效能如此云尔。以此观之。岂不分明乎。且兼补亡章论之最好。即凡天下之物者。固格至之义。表里精粗无不到者。固物格之义。而以求至乎其极者。则与欲到其极处者正相应。盖以求至乎其极。故表里精粗无不到也。经文格物物格分。故各于其下。释其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8H 页
本义。而补亡章则通释格物致知。故兼举其工夫功效而言之。其分合脉络。自是正正不可紊如此。此不可忽也。至于欲其所知无不尽者。句法虽似殊例。以意通之。亦不害其为同。如何如何。
答权台仲
政切驰想。即拜手滋。如合席晤言。第审愆和。所祟何在。枯腐之物。必有本而施之。可以得力。所谓本者。岂非先自涵养深厚。使气血调和乎。朱子书中。有自视鼻端调息之法。何不试之也。示事。面嘱牧伯。答云。为私发帖。有妨事体。所执自是。难强以言。曾所合丸者一剂裹呈。此出牧伯也。幸须领纳。
答权台仲
万敷私门不幸。室人一疾。竟至不起。此遭人多有之。至于情理绝惨。鄙家殆无复有。恸悼之怀。非但伉俪之义也。首丘之愿。亦莫之遂。客土掩骼。万事俱灰。奈何奈何。顷蒙尊慈俯赐慰问。款诚溢出。以道义相勉。感领首至地不已。丧戚之馀。顿无悰况。只思得一二朋友。讨一静便处。将几卷残书。晨夕相讲难。以消此积滞。悯瞀然事不从心。临书悢悢。
答权台仲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8L 页
顷晤欠稳。贻牍倾泻未尽。喜倒。公私督理无异同。一个任字。正相勉之地也。服人存亡恼心。抚时转切。家冗细琐。无可干者。殆不成貌㨾。奈何。杂录文字。虽在亲姻。未尝一以示人。非苟为隐讳。只是遇事。乱劄以备忘而已。因高明勤索。盛意难孤。僶勉应副。又要得其评骘。不意徒张奖诩。引拟非伦。想雅度必不故试谩戏。岂此等文字。今无肯做者。顾此区区。老而独有之。亦可取也邪。殊甚愧缩。至于传录。尤是非便。若播人耳目。其为招讥嘲。非但及敷之身也。不如速还以覆瓿也。近得新刊尹海翁集。其中有论格物书。引唐人诗云。行到水穷处。与格物一般。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与物格一般云云。其论物格。乃请客客来之意。恐未然。而论格物则与鄙说相发。不觉莞尔。此老自是才高及此。可尚可尚。临书。偶及之。酉川李公健。著警心条约送质。李仲若。亦来过。颇开怀。仁同申明仲。闻其名。未见其人。昨又命驾。一见能埽去畦畛。此近日事。恨不得与台仲共此耳。缧绁诸人巡关。令一善倅。查其唱随。倅推托不当。出场渐延。可叹可叹。两商。丰改以长水。尚改以光阳。皆首揆所达也。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9H 页
答权台仲
七月廿五书。传自州内。满纸辞旨。情文备具。各极其曲。大乱之馀。侍彩吉庆。将来去就。亦有成算。在外少逆者。惟有静待之义。俱为钦𢠢。前所谓优于优者。可将验矣。服人自州而鲁。鲁而复州。孥眷分裂。客月旧谷。村里少净。亡荆祥日迫临。始合诸迸于一处。才得少定。而京外亲姻。凶报叠至。身上带轻重服满十。此何时气也。自岁正至今。无非哭死忧生之日。而衰朽撼顿。志业之荒弊溃裂。从可知矣。古人秉烛之喻。益知真切也。来谕深叹学者不知理气之分。以致败病多出。诚是拔本塞源之论也。然周程张朱之说。已极分明。学者因而究之。无他歧之惑。则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于吾心日用动静之间。庶几常存而可知也。惟近世四七之说。两家分门。互相主奴。使学者眩其视听。岂不懑哉。近闻花山伯权子定。与李幼材论此。不合而罢云。盖子定。颇浸近主气见解。安能服尊信老先生之李幼材乎。然子定之终不服。亦有由云。其说颇长。不可尽也。又谕以相讲定愚。不及于此。然若开讲论之端。因此研赜。或得窥其畔。亦岂非大幸耶。警心文字。所论深中其病。公健亦必不拒矣。蔡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09L 页
生。故人之子。又闻其有志。可尚可尚。
与权台仲
七月间所复书。果入照于未西前耶。旅宦气味。未知如何。脱得节拍。在高明足可贺。惟史馆体貌。不复存矣。奚但有马者不借人乘之耶。服人一向病慵。存亡离索。日为恼心事也。得明儒所著书十数种。阅过一番。无一句无葱味。主其拍者。阳明,白沙二人。而推其源。又不过朱子所谓江西大拍头也。为之掩卷咄咄。就其尤甚者。略与辨著。恨不得与高明相讲證耳。河渊渊。质甚美志甚笃。但于此学。未得端的路头。又其人于应酬世务甚疏。高明既是同乡。亦有世分。须与引诱指导其未及也。适凭其便。草草。
答权台仲
前秋霎奉。每用耿耿。腊月小望书。春间始得展读。槩悉旅邸诸节。申复眷眷之意。而所论近时学术之弊。尤警省人。幸甚幸甚。日月荏苒。贤閤初期已过。人事悲凉。远地除变。悲悼倍新也。敷衰颓日加。不奠厥居。忧患相仍。神思气意鲁莽。旁无强辅资益。无地其可。愧懊不少。吴致重时相见开抱。惟渠甚病。未能大讨论紧切磨。渊渊所住不远。而渠又困于贫窭。不能用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0H 页
力。其他朋友。或有来往不衰。惟未见转脑担荷者。申景楷年前来叩。且有往复书。颇纯笃。可期以远大。真是后生之可畏。今发轫名途。若能益自充摭去。吾党幸甚。如其或少浸渍。减得此边分数。则可惜可惜。台仲必与周旋。扶掖之责。不得免也。如何如何。来谕恨前人差失。敷则最患目前道脉甚孤。无人少强其极衰。每为仰屋长吁。至于理气之辨。万事根本。而学问头脑。此处误则无处不误。大可惧也。学者工夫。固当默会自得。而苟有斯文之责者。亦何可一向泯默。不为之明辨而斥异耶。然惟恐我之所见未能十分明彻。极力为说。而不能遽出彼所尝口吻掷去之外。其不见笑于彼者几希矣。虽能真看破彼之正赃。而难得合力讲而明之者如上所云。则又不免痴人前说梦。以此言之。来教所谓以待后者。反合自靖之道乎。明儒诸说。勘看一过。其努眼竖眉。胡叫乱唤。欲超过程朱之上者。无不宗诸阳明。其流祸遗毒。甚于洪水猛兽。可惧可惧。
与权台仲
入春来时气异常。彩侍如何。少得失。不足挂怀。晨昏之馀。专心致志之工。反自超胜否。第想凶年。奉养俯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0L 页
育。益难尽责。此能不至挠心耶。闻还归后坐忧冗。未即书申。非但讨便难也。邻院坌集。亦或为妨靖之端。况同闬亲知。遭非常节拍。又安得以秦越相处哉。士林大举。迁就累月。请讨之义。岂如是也。然力防民口。胁持一世之习。自朝廷达于州县。世道至此。良可仰屋。申典籍维翰。方此留连。时来稳话。得日东事颇悉。所谓源正之者。颇知学问。编摩程朱大训。传至他邦。秉彝所同。益可验矣。其书借在贵案。如已览过。幸付示为妙。
答权台仲
长第二书。豁开襞积。此非金陵时所能得。并乡。无异故乡。同人岂止似人。杜工部以四松无恙。誇诩吟赏。岂不浅而外乎。且悉蒸暑侍彩均胜。于本分吃紧处。亦有罢不能底味。尤可欣慰。若此衰朽之人。摧落无馀地。偷閒一年。困顿忧病。还寓后有加。无减。钝滞了人。不但离索而然也。初志太不自量。故及今点捡。不觉咄咄汗背赪面耳。思得强辅。日与磨切。庶不负秉烛之戒。而所谓强辅未易得。若干朋友阻阔。动经岁月。穷庐浩叹。再叟约以哭班时。前期来访。为稳叙谋。台仲亦因以来会。则是难得之期也。今承取便行礼。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1H 页
为之怅惘。盖野人哭野。山人哭山。虽有先辈之论。然台仲虽在罢散。自非山氓野人。今时观瞻。亦不可不顾。愚意宜为一行。变除于 殿牌之前。未为不可。朋友幽期之乖。有不可论也。如何。示及中庸说。所论极是。此非今人今日刱出。先贤定论。既明且备。无可疑者。所谓密庵力主云者。果非传者之误耶。恐无个如此见解之密庵矣。前冬寻方丈。下道士友。大会于德川祠。间有资品志操不凡之人。第其激厉之意过。谦恭之味少。岂非是遗风馀韵之及耶。丹城有权重道者。南岳门人也。以其师友往复文字来示。其中有与申明仲论理气说。盖权初谓理气无分明。仲答书以为太极图第一圈是理。第二圈是阴阳。理气之不相混。于此可见云云。(大意如此)于是权大觉而竖降幡云。余问图之第三四圈。是男女与万物之象。而与第一圈同。然则男女万物。亦只有理而无气乎。彼默思有间曰。诚可疑。余又谓阴阳圈中小圈白处。是何物也。理气须于不可辨处辨之明。斯可以真辨得矣。彼言当更深思以质也。此是可笑。义理之难明乃如此。可叹可叹。再叟乃于风埃出没之馀。得好泉石。以自恬养。翻阅古人文字。近来以诵业成名者。孰复有如是。但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1L 页
是终少大担当这意。若只做佳学士㨾子。则大可惜也。渊渊近闻闭户大读。夜以继日。所读则只是史书外家。盖宿好难忘也。时事幸赖天眷吾东。乾断廓然。逆党次第正法。 宗社之庆。可期灵长。喜忭无穷。惟是党私复踵前辙。不可医得一分。是犹别症虽去。而痼疾尚在。元气已衰。无可为者。奈何奈何。京里失洪季会。岭中失权叔章。亦可谓天废。嗟惜而已。
答权台仲
前书未复。方以为恨。院便。又承辱存。教切意勤。良感。老人。因酬应科生。前患感冒失静摄。且有忧患。眉睫不开。殊挠。院任本不合带得。衰拙身上。更添此病。故其势诚难自强。况不无些嫌。有不可以不足畏而置之。此言惟于台仲情契发之。前教静斋讲讨。亦所乐闻而不暇计。如何如何。活斋遗稿。顷荷李上舍送胤投示。忧患中时一披考。木斋公特笔石室之藏。盖有以也。近世谁复有此见到乎。天不假之年。以大受其身。可惜可惜。点窜之役及弁卷之文。责之鄙陋。恐无以当其责。是愧耳。
答权台仲
日昨书教。乃新年第一报。辞旨甚悉。侍庆鼎鼎益茂。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2H 页
虽使善法主祝愿。无大于是。若例窠乍拟旋改。分外得失。何足为吾友。作贺与唁也。承书适在外处稠坐。便人临行索答。只托去二字口达。宜致讶郁督过矣。服人丧威陨迫之馀。逢新悰绪。更关离索。忽忽无生之意也。赵,李往复文字。既感投示。且知吾党有此大论议。世下道微。人不乐学。惟此数公者。处寂寞之滨。玩绎传旨。抽疑相讲。此乃古人事。非今世之所闻。未论其得失是非。为之钦想。况吾友卓然自树。不挠群言。牢守定论。致重亦自判断取舍。幸甚幸甚。但责愚以剖析究竟。贤与致重。并力勤恳。是何异推一老卒。入武骑千群以决胜负耶。多言不合。从古所患。今龃龉一言。无益实事。惟恐徒惹多少手踢已。然质疑讲学之事。不可以废。又敢不勉焉。大抵圣贤立言垂训宛转周遍。而又必有紧要归宿处。今以所争一段观之。其曰道不可离者。其言岂不周遍。其曰戒慎恐惧。则正是归宿处也。何也。从前圣贤教人。多从动处为言。如四勿三省仁恕及扩充四端之说。皆是。然则子思之意。槩以动处。固不宜离道。而性情之德。自有体用。其在静时。亦必有捡摄不放。然后可以立大本。以为达道之源。故推之于四勿等之前。寂然之中。欲其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2L 页
收拾不放过。非姑借不睹不闻中事。以明睹闻处工夫。则不离道所该虽广。而须臾字。岂非为静处归重之也。赵学士截从说起之说。未尝不是。而截从云则意思迫切促迫。不如曰推源说。推源说。故下文提举动之初吃紧工夫。与之相对。既戒惧以涵静。慎独以研几。则慎独可以该戒惧后戒惧。戒惧可以该慎独前慎独。故其致中致和。以至天地位万物育之极。皆自此推之。此是两款说。赵学士所谓八字打开是也。何必作三层说。然后方可不遗其动也。两款说。亦非子思子所刱为。而自尧,舜,禹三圣授受之时然矣。其曰。惟精惟一。亦只以动静说。更无剩语。则其所以推本作传也。首先发明之意。正自分明。由是言之。默洞之必作三层看者。似于立传本旨。有所不协。他说之得失。亦不暇计也。又按章句。赵说亦颇历落。而其曰虽不见闻。亦不敢忽。则所谓归重者也。其曰于此尤加谨焉。则所谓吃紧者也。其曰以至于至静之中。无所偏倚。则是静之无不该于戒惧也。其曰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谬。则是动之无不举于慎独也。此皆以两款说。未见有以三层释也。至于默洞所引朱子说数条。赵书但言未见不合。而不复明言。其果洞见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3H 页
无不合而姑略之乎。抑拘于其语句之近似。难于辨疏而然欤。来教以为一大證案。又谓足为赤帜。至以初晚疑之。致重则以为一时酬酢之言。不可轻废传注二贤者。实为语句所拘。此非但格致之道。欠明目血战之意。而于本原工夫。不无可议者。不能无憾也。密庵家方以此数说。为遮护对證。呵斥一边。密庵既是名积学力久之人。而其说又非白地孤立之比。故一边之自以为信得及者。终有一段胡疑著在膈膜。此则为近处向里者。深可忧也。今请为贤者反复。则凡解经与书疏酬应言语答对。其体不同。盖解经则依经文本旨。直切衬贴出来。无参些子衍剩。然后无致人之惑。书疏言语。则各随其人议见志向。抑扬汎滥。无少偏滞。然后可以救学者之病。以此观乎朱子诸训。则其所为而言之意。略可窥矣。诸条大意以为见闻处。亦可戒惧云尔。故彼举而为重。而此只为偏于静遗于动者。发药之言。而至答吕子约。则曰既言道不可须臾离。即是无精粗隐微之间。皆不可离。故戒慎乎所睹所闻而言也。
答权台仲
前书。病在床。未复至今。愧恨。近思知行之理。颇细密。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3L 页
从前所论觉甚疏。言及致重。致重亦已领会无异见。恨不得与吾友相对消详也。申景楷过期不来。所得家舍。亦纬繣云。好事之魔耶。
答权台仲
两度书一时来辱。俱极慰泻。令胤醮礼。已有卜吉。穷乡经纪大礼。想不免少劳神观也。所云冠昏。礼无轻重。借吉行昏。而阙此一节。未免斑驳者。甚善甚善。如以古礼言之。并停昏礼乃安。今既从 国制行昏礼。而独废冠礼者。只以今俗虽在平日。鲜能行之故也。再叟书云。晦间当入州城。幸约期成得少稳。甚妙也。昨与致重。登望月庵。暮归。亦少舒郁积。尽不恶也。
答权台仲
风雪泥澌。向𨓏之思。不在阻面。虽书疏谓。亦无缘可续。院人忽过传书。示教既甚郑重。兼辱三章佳什。无非不遗之盛意。且读且咏。不知𤃡水南北夐绝。而神会心融。若把臂而解颐。况和寄海弟四篇及付豚儿酹寿一律。并展几案。便是琼堆座而香满室也。窃谓高明于此道。非不素讲。然近所为比前一年二年。似改其步趋。进得一地头。是岂但铅椠益精而然。盖验涵养本原深厚。不苟工而有以发为冲澹雅冶之音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4H 页
也。朱先生论诗。以魏晋以来陶谢之作。可以继离骚之后。为诗学之宗。高明近似有此个意思。此亦吾辈所尝讲而共勉者。毋以摘得真赃而斥遐之也。好笑好笑。春气未畅。寒缩穷庐。无异严冬。然胸里一端乾元之萌。有与天相应处。同人之怀。逢春益旺。正为此也。梅岳颇有佳趣。彼此道里均。欲以此为期。已与致重谋矣。自贵所嘱洞主。俾得成一会甚妙。如何如何。
答权台仲
自关东归后。即走江左。过旬有日。归则日困于输租偿债。为捕风捉影之事。非但不暇札翰。带来烟霞气。不觉消铄去。古人之游。岂如是乎。正笑慨。幸蒙记存远及。有些引发意思。不至全然颓散。今世爱我者。盖莫高明若也。况审初冱侍彩增吉。尤浣恋思。忻倒忻倒。枫岳一游。得遂四十年梦想。但衰败远涉。尤患脚不健。且趁雠辰入京。不能穷高极远。宿债又留海上。是为欠恨者。然头流雄而不秀。清凉秀而不雄。俗离似兼之而亦未尽。至枫岳。始知具众体而集大成者。又安得人如山者以事之耶。录其行历。不得不多。文辞。相对可出以烦證正也。归时。访亡友玉洞旧居。用少文字。将绵刍哭之。琴书依旧。九原难作。恸悼宁可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4L 页
言。惟其弱弟久不见。得屡访于旅舍。言论风彩。奄成大儒。吾道可望。嘉尚如何。又后生辈来叩若干人。质美志洁气锐者有。可与适道。独无先进扶掖将去入涂辙。是可恨耳。顷遇丰山李君。谓密庵中庸说。犹守前意见。以高明不肯服为过云。终无两边公案人。奈何奈何。申景楷约来访已久。而竟不来。今果践得否。
答权台仲
累月撼顿之劳。遇寒作病。昏昏枕席中。承得惠字。俄而尊丈枉驾荆门。不得申迎拜之礼。既感且悚。若添一病然。槩审穷阴。侍彩均胜。病少间。更寻来幅温过。又因致重举似所论诸说。以警病懒。多少慰倒。不可尽言。二李门人学术。未知如何。惟其两师入处本不同。宜乎承其流者之渐远也。此正差毫釐谬千里处。甚可惧。但未知谁为差之首。谁为不差之源也。如中庸说。是不过文字解见者。而两不相和。况莫大学问头脑根本乎。恤孤一句。比上二句。文法少变。而上行下效之义。为宗旨。李生之说。都不成义理。至于不倍恤孤之意云者。乃鄙初说也。曾与致重讲此。致重以为不倍其孤。何必下倍字乎。如何一切云云。鄙见本与致重同。高明说恐太拘执也。五贤图像。教意固好。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5H 页
然其间煞有曲折。又有愚虑所及者。可面悉。书难悉也。
答权台仲
顷者。借手誊呈诗草。下方数句语。草草不成说。盖其时疾已笃。不自力故也。厥后。不省人事迨旬日。今始转得生路。不然。几不复见朋友矣。近来侍彩益茂。居业冲协乎。此以病废书册。尤悄然。坐遣长晷。向来乐事。殊不能忘怀耳。前教自约之义又浑之吐。未及详复。略布一二。自约。若以约誓观之。太无味。凡约谓敛约。犹约法三章之约。吾儒之学。约之以礼。而张欲约之以不思量。所以非也。且又浑处不句。则又字于上下俱剩。文理冗长。决不然也。昔从先辈。借得近思一本。而悬吐颇详密。以此读之。其主云。是退陶之吐。虽不知必出于老先生。而又浑作句。文理似稳。故云云。实非卒然揣度造作出者。幸须尽底里濯去先入。更将玩味。如何。
答权台仲
日昨。有人来致手书。欲付复则对云转向他处。遂已。甚怅恨也。书后暮春。复作冬寒。晨昏常吉乎。此经大病。神气筋力一层衰落。前此颇有静中诵读之事。今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5L 页
已废矣。日月如流。疾病乘之。不知今日死明日死。只可作抱志之鬼。而惟守此一段莹净底物。以为究竟法而已也。儒宫之任。复属已试不堪之身。台仲所教吾党之意则美矣勤矣。但恐愚陋益加摧败。不副其万一也。且以德院还安定。于来初中丁。不得不一行。勉循多士之请。而仍为脱湿之计。登道前堇有一旬。而迎送家弟之行。不暇于他。彼处往还久速。未卜。又何可虚带久旷乎。但斋任尚无来见者。拘例不得发单。为之挠悯耳。前禀近思两处疑目。不甚呵斥。钦叹。此等处。本不关重。各尊所闻亦无妨。然又岂若归一于至当者之尤幸耶。致重于约字义。则颇领可。而又浑则牢守不变。匹马单枪。实难服人也。可呵。
答权台仲
正在悬仰。手帖先辱。跃然动怀。发书读。如承面叙。圭复一一不置。有人誇说南极宿躔甚明。光烛洛波。今悉教意。尽不虚感高远。亡论邃古。以耳目所睹记。跨百馀年未易之事也。犬马齿减诸老。多少愚騃亦可愧。然如得参席末睹盛仪。岂非穷年一快也。其于无分何。前月有事德院。既再访头流。转游匡庐。饮灵川。登月台。此游亦颇奇。然归栖后惫作。且杂冗铄害者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6H 页
左右至。旋得于外。旋失于内。可叹可笑。近岩之行。实难复强。惟吾党勤意亦难孤。欲少调宣劳顿。自观神气。以为进退之决耳。
答申景楷
宿昔枉顾。今复寄书。问以众人之所不味。无非古人之谊也。仆衰废伏奥。开门迎客之日常少。或有一见而与之言。以不善应副于人。故其不亟还者少。肯再顾者亦鲜矣。今贤者前以人言试之。既见无似。而犹不已。驰书数舍之外。岂其所诬者深。而疑其中之不若外乎。盖想无他。所谓聪明博达者之所趋。多在抉性命之途。贤者既厌彼。而反求于顽钝鲁莽者耶。然其所施礼恭而辞逊。谦过而意盛。虽盛德者有。不敢当而有之。况如愚陋。岂不愧忸焉。仆于少日。固不可谓无志者。而受气偏薄。半生抱疴。独学迷方。所谓讲究乍明而旋暗。所谓存养若存而复亡。亦尝求之于当世之士。而其为患亦如来教所云。况此羁绊穷陬以来。疾病丧忧。世况顿消。绝物十有馀年之间。讲学之言。罕入于耳。身计已不足言。只为斯道日污。无复可振之望。伥伥然如穷人无所归。盖累验于人。最难得者有志。而卒能展拓。以充其志者为尤难。或气轻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6L 页
量浅。不能致远。或年迈后时。不能自力。人无二者之患。庶可有成矣。今贤者。以纯美之质。挟迈厉之志。年富而力强。听聪而见明。意勤而功深。以之求道向善。将何事之不可做。何地之不可臻乎。贤者所已读之书。所已用力之处。无非作圣之基。苟自今益树其志。不懈其力。期以远大。不以小得为足。则贤者之志。始可渐充。又岂非吾党之幸也。至于以导诱之事。责于愚陋。则是无异借视听于聋瞽。非吾之所及也。惟幸有时合并。各以所闻。讲讨于寂寞之中。则自是下世难得之事。仆虽至愚。亦何敢一于退步也。近来聚居者非无人。率以所不悦强问。而以所不能强对。殊令人悯瞀。全无意绪。若得一强辅。与之上下。岂不大快活人也。
答申景楷
前岁承留枉过。秋以为期。固料缩数舍于一席。以不能道于人人者相讨。必有魔矣。果经冬又春。又夏而秋。音息杳然。挹清仪于寤寐而已。即因洪君家。承得月初手札。尽幅细字。成文累千百言。无非郑重之意。未知贤者一面一书之间。何所取于愚陋。意寄若是其超常乎。其间诸节。亦悉所及。制戚之叠遭疾疹。事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7H 页
冗之多掣。令人忉叹。仆素是守奥一物。一期之内。再经死病。蒲柳衰落。所居为夏潦怀襄。晚计逍遥之具。一夕荡然。迁次州城。见闻之烦。应酬之劳。非衰病人所堪。斋中朋友。亦皆散去。侨屋无会聚栖息之地。事事违心。书尺激发之示。盛意所属。至重且勤。愚矇无以塞报。是可愧惧。而若因而数承惠音。岂不幸也。至于形迹。初无可屏者。非所可言于同人之际也。盖详来教。以此学为一大事。有八千壮士渡江之意。不觉敛衽。此最难得。夫紫阳夫子恢宇宙之量。包礼乐之具。进日新之德。畜富有之业。继往圣于千古。而开来学于无穷者。岂徒以天挺绝异之姿。浑然而大成乎。窃覵其截然如天之不可阶。尤在勇直不息处。以此推之。上以测窥圣人。亦不过体天健行而已。今学者其何以不犯手脚。无所为而有得也。近来世下道微。人不乐学。间有资具有为者。自视亦不缺然。而每有当仁让师之意。以此率其气。终至渝惰废弛。末梢不离乡俗臼中。岂不惜哉。贤者似已拔出此套。任重道远。自此始矣。至于用力之节度。则贤者所谓。敬义夹持。乃圣门明示之成法。元无二语。若徒以其相害者为忧。而不亟力克治之。终无了期。岂有舍敬义。别有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7L 页
可以治不敬不义之方哉。操舍之权。如臂屈伸。昏明之分。如眼开阖。不在多言。而在不言而默修。不在他人。而在自强而用力。以此不可责效于介然之顷。为终身之计。则又何以无可培之根可安之地。为患乎。既赁邑中一舍。为冬春计。忌患又息。邻比清净。若得一枉。可以为合席之谋。相礭一二件事。且山房静处。可得于不十里。尤可喜。贤果有意否。
答申景楷
贤若宦游在远。固不暇记有穷陬。而贤今固穷俟命。犹甘作村秀才。地相距则仅过宿舂粮。而人事差迟阻隔。非但颜面。书疏亦绝。平日爱悦之私。不禁耿耿。时对台仲。辄语及贤不置矣。前秋自河上。承草草一书。少摅襞积。以有来无去。莫繇申谢。恨怅旋切。即河圣则。来致近问。颇悉于前书。备审侍庆。鼎鼎增新。为之慰漽。比前有加。寥落生理。是本分事。孝子之忧。关于菽水。实为矜悯。而若失身而致养。则非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之义也。凡无资与地。而或有分外求名。终至堕落坑堑者多。今景楷既有资地。而不轻于自售。出流辈远甚。故每为之钦尚。幸益加勉也。如老生转甚贫悴。然苟不至饿而死。天之付畀自在也。惟是疾
息山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18H 页
患丧戚。无少间时。中煼外铄。蒲柳易衰。齿发效昌黎之童豁。须眉学绮黄之皓白。初志似不止此。而反自点捡。终不可到得圣贤藩墙边傍。此可慨可愧。目今吾道孤穷。党私胶痼。人欲横流。时事无税驾之所。惟思得一二朋友于静僻处。潜相讲磨。以少收桑榆之功。少强此道之甚孤。而若干心中人。俱落落如隔世而相挹者然。令人抚躬嗟惋。奈何奈何。承有寻温之功。深副所望。未知读破几件书。觑得几件义理。做得几件工夫。不少示及绪馀。此为郁恨。仙洞水石。所饱观而乐者。主人翁契谊亦不汎。顷自中州归。历叩少有谈论。今闻两得。可想发得深省。喜倒喜倒。又果迤过弊陋。展开阻抱。尤可幸也。与吴致重,权台仲谋叙。似不出春内。若适会景楷过。此诚奇会。而所谓好事多魔者。最可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