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圃阴集附录
圃阴集附录 第 x 页
圃阴集附录
 [年谱]
  
圃阴集附录 第 473H 页
年谱
 先生讳昌缉。字敬明。姓金氏。安东人。号圃阴。
大明毅宗皇帝崇祯纪元后三十五年(本朝 显宗大王三年)壬寅九月二十八日戊戌。(午时)先生生于汉城第。
癸卯。(先生年二岁)
甲辰。(先生年三岁)遘痘疾。(先生生而面貌清粹白晰。克肖考文忠公。及经痘疾甚危恶。殆换形。父母常恨之。然目视有神。烱若晨星。○文忠公讳寿恒。)
乙巳。(先生年四岁)
丙午。(先生年五岁)
丁未。(先生年六岁)
戊申(先生年七岁)二月。祖考 赠议政公卒。(议政公讳光灿。)
己酉。(先生年八岁)
庚戌。(先生年九岁)
辛亥。(先生年十岁)
壬子。(先生年十一)
癸丑(先生年十二)五月。随考文忠公。出寓果川之盘溪村。○九月。随文忠公还京第。
甲寅。(先生年十三)学于童蒙教官赵公逢源。
(肃宗大王元年)乙卯(先生年十四)七月。文忠公抗疏窜灵岩。○九
圃阴集附录 第 473L 页
月。同诸兄奉妣罗夫人。往灵岩谪所。(罗夫人。海州牧使星斗之女也。)
丙辰(先生年十五)二月。同叔氏游月出山之道岬寺。(山在灵岩)十月。同伯氏季氏游孤山寺。(寺亦在灵岩)十一月冠(文忠公以累居栖遑。未能备三加之礼。作诗戒。祝诗曰。我年未半百。已看尔弁突。冠者礼之始。圣人重斯节。加尔以元服。辰良日又吉。幼志自玆弃。成德自玆述。威仪必祗慎。造次罔或失。名缉字敬明。望尔深且切。为学贵接续。惟敬德乃一。勉勉久不息。光明终透彻。率性斯践形。庶不愧前哲。毋忝祖先训。毋若乃翁拙。天其禔尔躬。福履到耇耋。顾我方处困。未免仪度缺。然念成人责。在德不在物。短篇代祝辞。钦哉尔毋忽。)十二月。还京。聘南阳洪氏。(县令处宇之女也。)
丁巳(先生年十六)二月。往灵岩谪所。○十月。陪文忠公及伯氏仲氏弟昌立。游月出山。(遍观道岬寺,北池,东浮屠,南庵诸胜。有奉和诸诗。)同伯氏仲氏还京(取路同福游赤壁有酬唱诗)
戊午(先生年十七)四月。往灵岩谪所。○五月。往海南。访松湖石门诸胜。○九月。文忠公量移铁原。随至广州。入京。○十一月。往铁原谪所。
己未(先生年十八)二月。同伯氏仲氏叔氏及弟昌立。游冷泉。○八月。同伯氏仲氏。游佛岩。○十月。陪文忠公伯父谷云先生仲父退忧公及诸兄弟。游三釜渊。(宿龙华寺而归)十二月。还京。
庚申(先生年十九)正月。女李氏妇生。○二月。往铁原谪所。
圃阴集附录 第 474H 页
○三月。文忠公蒙 宥。○同叔氏游石川寺。○四月。文忠公承 召还朝。先生同仲氏季氏。奉罗夫人还京。○十二月。哭妹李氏妇。
辛酉。(先生年二十)辑澄怀录。(先生雅好山水。慕禽尚之游。而顾善病。且难于久违亲侧。既未遂志。则乃遍览古今名山记。旁搜诸书。掇其契意者。编成一书。名曰澄怀。作序以识之。见文集后。又选名山记为四册。目之曰名山最胜。)
壬戌。(先生年二十一)夏。读书于衿川之三邈寺。
癸亥。(先生年二十二)三月。女生。十一月。夭。○十二月。哭弟昌立。
甲子(先生年二十三)十月。中生员三等第二十名。(先生自初决意不赴大科。至是中生员进士两解。会闱初日。所制诗。大为家庭所称赏。而只参生员。人皆称屈焉。自此益绝外慕。好读书。尤甚思索切深。知解日广。间喜六朝人诗文。时仿其作。而亦不屑焉。)
乙丑。(先生年二十四)秋。读书于三角山之白云庵。
丙寅。(先生年二十五)
丁卯。(先生年二十六)八月。文忠公退居杨州。先生往侍。○随文忠公。移寓渼阴村。旋移成陵村。(自是专意为己之学。读朱书。)
戊辰。(先生年二十七)二月。随文忠公。又移渼阴。○七月。随文忠公。入居杨州之木食洞新屋。
己巳。(先生年二十八)二月。文忠公南迁于珍岛。送至龙仁。○三月。奉罗夫人。往珍岛谪所。○四月。文忠公受 
圃阴集附录 第 474L 页
后命。卒于珍岛谪所。奉灵柩及罗夫人。发珍岛。五月。至杨州。葬文忠公。(时奸凶当国。 坤位将倾。文忠公首及于祸。先生遭千古罕有之变于千里穷溟。叫号冤屈。岂有一分生意。而文忠公遗令申申勉戒。以抑哀全保。且以罗夫人在。故忍痛含冤。扶榇出岛。至温阳改棺敛。达于故山。以祸机之亟。急举襄事。三年内不离苫垩。执丧诸节。有踰礼制。哀毁柴削。杖而后起。哭泣之声。痛苦惨裂。听者虽顽如石木。亦为之动。至痛贯心。积火熏骨。遂得摇證甚苦。为终身病根。晚来摄养有方。虽少减而犹未快祛。末疾背肿。盖祟于此云。)七月。奉几筵及罗夫人。移寓于金化邑内。○八月。移寓于永平之燕谷村。旋移居鹰岩旧屋。(先生既志于道。至是益俛焉。孜孜馈奠。晨昏之暇。辄诵西铭。体认亲切。名斋以惺惺。以主敬存心为务。日与诸兄讲劘。而著正蒙太和篇解,理气辨,人心道心辨等文字。又劄记为学节度。以自警省。随地加工。驯致大进焉。裒集文忠公遗稿。皆手自缮写。祁寒盛暑。无少怠倦。编成十数卷。)
庚午。(先生年二十九)上仲氏书。论持敬之法。(书见文集)十月。仲父退忧公卒于长鬐谪所。返榇杨州。十二月。往哭之。
辛未。(先生年三十)六月。服阕。○七月。奉罗夫人。移居木食洞。
壬申。(先生年三十一)秋。营屋于木食洞。○十月。为文祭仲父灵筵。
癸酉。(先生年三十二)六月。女生。○十一月。往积城。会外舅洪公外姑赵氏葬。(皆为文以祭)女夭。
甲戌。(先生年三十三)四月。 上命复文忠公官爵。致祭。(天心悔悟。
圃阴集附录 第 475H 页
诛黜凶贼。再正 坤位。而文忠公亦复官赐祭。先生情事虽少伸。而犹茹哀。未尝自同平人。粗衣草履。以终身焉。)九月。奉罗夫人。移寓盘溪。
乙亥。(先生年三十四)二月。女生即夭。○五月。奉罗夫人。移寓汉江。
丙子。(先生年三十五)九月。奉罗夫人。还居木食洞。
丁丑。(先生年三十六)
戊寅。(先生年三十七)二月。奉罗夫人。还北洞旧第。○八月。同季氏及赵定而,(正万)金生时瑞。游曹溪。(金生。湖南人。有酬唱诗。)十一月。奉罗夫人。往江都。(时伯氏居留江都。)
己卯(先生年三十八)三月。同仲氏往游松都。历观天磨诸胜。(金参奉器夏亦偕。从子济谦,好谦,崇谦,厚谦从之。有酬唱诗。)校刊文忠公遗集。
庚辰(先生年三十九)三月。女李氏妇夭。○五月。往抱川双谷。葬亡女。○九月。往松都。侍罗夫人。(时伯氏居留松都)同季氏游览天磨诸胜。(从子致谦,济谦,彦谦从焉。)
辛巳。(先生年四十)三月。往松都。○伯父谷云先生卒。(为文以祭)四月。除内侍教官。不就。○往松都。五月。奉罗夫人还京。
壬午。(先生年四十一)正月。始居圃阴第。(第在俊秀坊司圃署旧廨北。先生少尝自号以杞圃。至是改称圃阴。)五月。子用谦生。
癸未。(先生年四十二)六月。罗夫人卒。(先生天性至孝。罗夫人素有宿患。又经丧变。转
圃阴集附录 第 475L 页
辗沈痼。宁日恒少。先生一心焦忧。竭力将护。昼夜所思度。惟在便亲衣服燠寒及饮啖药饵之节。必审视。而适其当盛暑。深室或侍坐终日。汗出透衣而无倦色。左右服劳。极其便给。夫人性度素严。而未尝少忤。疾患困笃之时。惟先生在侧。则心乃安焉。其婉愉之容。洞属之诚。有足动人。如是者数十年如一日。至是夫人卒。哀毁之至。克尽情文。观者感服。)八月。迁葬文忠公于杨州金村。仍合葬罗夫人。
甲申。(先生年四十三)十月。往广州池谷。看亡妹李氏妇迁窆。(为文以祭妹婿及亡妹)答金进士楷书。论深衣制度。(金进士。是先生同宗而居岭南。书问深衣制度中可疑处。先生条答之。是后屡有往复书。并见文集。)
乙酉。(先生年四十四)八月。服阕。
丙戌。(先生年四十五)十一月。往杨州。会仲母尹夫人葬。
丁亥。(先生年四十六)五月。复除内侍教官。不就。○九月。哭女婿李望之。(为文以祭)十一月。往高阳城山。看女婿亡女合葬。
戊子。(先生年四十七)二月。除 世子翊卫司副率。不就。○三月。同伯氏仲氏季氏泛舟于三洲。(从子济谦从焉。鱼有凤亦来。有联句及酬唱诗。)四月。仲氏农岩先生卒。(为文以祭)
己丑。(先生年四十八)宿疾添㞃。(自己巳后。疾恙辗转深笃。仲氏卒。哀伤过度。益致澌败。至是。又添呕吐泄泻等證。)十一月。举家出栖于石郊村舍。○文忠公年谱成。(初仲氏创草年谱。未及成而属于先生。自癸未以后。不住编录。至是成。)
庚寅。(先生年四十九)二月。还京第。○劄辨李霈霖四书异同
圃阴集附录 第 476H 页
条辨。(李霈霖四书异同条辨。初出来。先生赏其辨博精详。而以间有未确处。就中庸诸章辨。随手劄辨焉。)
辛卯。(先生年五十)二月。往交河。看亡女迁窆。○九月。以荐除 王子师傅。十月。升除礼宾寺主簿。皆不就。○疾少愈。同季氏游水落山之玉流洞。(从子养谦,济谦,彦谦,族孙明行,春行从焉。有酬唱诗。)答李参奉显益书。论大学明德。(李辨异同条辨。明德正心章诸说来质。先生就加签论。李又以签论。中四条反难。先生答之凡再往复。书并见文集。)
壬辰。(先生年五十一)三月。同季氏游道峰书院。回龙寺玉流洞。(从子养谦,彦谦,信谦,族孙纯行从焉。有酬唱诗。)秋。往游枫岳。历观岭东诸胜。转入雪岳。会叔氏数日而还。(从子彦谦从行。族侄时保。自杨口县。来待于雪岳。内弟罗浚从子厚谦。亦俱会。有酬唱诗及游记。)十一月。送伯氏季氏燕行于坡州。(有酬唱诗)十二月。举家出栖于广州之狎鸥亭村。(先生雅有卜居林泉之志。而以罗夫人年高疾笃。为便承奉。迟留城内。及遭大故。又以疾病沈绵。且苦未得可居之所。常恨迁就。及是。疾恙颇痊。遂决意乡居。寓于鸥湖之凌虚亭。即外舅家旧榭也。)读周易。(先生自近岁留心周易。至是。以江居静寂。专意讽读。玩心高明。有自得之乐。日臻于昭旷。上叔氏三渊先生书。报以手舞足蹈。三渊先生称其所闻之洒落焉。)
癸巳。(先生年五十二)三月。为迎伯氏季氏燕行之归入京。即还。○五月初三日。卒于伯氏第。(四月念后。得背肿。为便调治。来留伯氏第。初不甚重。医治失方。證遂危剧。竟至不救。)闰五月二十七日。葬于杨
圃阴集附录 第 476L 页
州东金村先兆内壬坐丙向之原。(在文忠公墓右百馀步许。今 上二年。)丙午。文集成。(先生早攻文章。既志道。以为无益害工。绝不致意。以此所著述甚鲜。既卒。三渊先生裒聚诗文。为若干卷。至是。门人俞拓基为庆尚监司。取而印之以活字。)
圃阴集附录
 [祭文]
  
祭文[金昌翕]
维岁次癸巳闰五月丁未朔二十四日庚午。叔兄三渊翁。略备酒果之奠。哭祭于亡弟敬明之灵。呜呼。人之所不免者。一死耳。死之谓归也。而真能得所归者鲜矣。父母之与其身。受以无亏。天地之赋其性。养以无凿。两全而复之。方可谓得其所归。呜呼。岂易言哉。善乎。朱阅之论。以愚鄙而死者。谓之穷困而归。强暴而死者。谓之忧鞠而归。道达于生前者曰荣显而归。仁惠于生前者曰欣喜而归。盖穷困忧鞠。则其路茀矣。荣显欣喜。则其路坦矣。若君之归。其庶坦而不茀者乎。呜呼。君虽未寿。亦五十年在世矣。考其终始。盖无有不善。幼而婉色。得父母之怜。长而恭职。无子弟之过。深体惟疾之忧。则如履渊冰。永执终身之丧。则若抱霜雪。又将推亲亲之厚。极其孝乎乾父坤母。广身体发肤之爱。求全夫仁义中正。积屋漏不愧之敬。上达乎践形尽性。此其仁孝之大任。而君尝担荷之矣。毕竟大限攸局。所留恨者。神化上面事耳。自馀亦
圃阴集附录 第 477H 页
可以无憾。吾兄弟素以道义相勉。哀其忝所生而忧命之不立。自其平日而然矣。今日哭君。虽以孔怀之难处。而诚欲拨涕而羡其归矣。若夫自悼则有之。道之孤也。质之亡也。天根有未究之案也。林下无相从之日也。呜呼。君于此道。向之忒早矣。自在夫洞阴苫垩之中。抆血刳心。以从事乎圣学者。惟西铭一部。服膺切至。以是立根脚而恢范围焉。至于玄通之思。精确之见。凡有研索究勘。必透过数重。务在绝渗漏而遮病弊。论定则莫可夺。虽以仲氏之韶音令辞。动辄摧锋。而往往屈见而从之。若余卤莽。意偏而言窒。其于精微可否之卞。无甚参涉。稍稍受君资益而相悦者深。则一合气味。有大同焉。盖笃信朱子也。病世儒之肤浅也。闷经学之埋没也。惟此意见。自是吾家法门。未易为外人道也。以是宫商不出于埙篪。薰郁只存乎棣林。子云尧夫。不必万世之俟。而百年知己。取诸天伦而足矣。桑榆晚景。谓保斯乐。而戊子何岁。仲氏舍我而逝矣。今岁何岁。又见君之亡矣。三洲半破之琴。终复绝弦于圃阴乎。噫。朱子以后。义理难尽。农岩稿出。旁注之疑晦横生。惟是阐绎绪言。以承紫阳之謦咳。恃有君在而今失之矣。君笃于躬修。雅不喜
圃阴集附录 第 477L 页
张皇驾说。而然其折衷群言。启牖后学。则亦不欲让于人。比年以来。间有劄录。皆渊识所发。足知其讲道机熟也。余自雪山。始劝以从事大易。谓是神化上事。亦以仲氏之所留恨也。略示以入门假令。则君有犁然之答。既读矣。又报以手舞足蹈。去秋过板屋。有青灯讲易之咏。意又耿耿也。至冬所闻。尤极洒落旷然。鸥亭之上。坐想其雪云鱼鸟皆足以触机会象。何限活泼。余于是时方在玩心楼中。积有玩索。徐待连床而合符焉。觌既匆匆。仍之以仓卒变故。遂使余抱终身不决之疑。而君则与不可传者。戢于一木。已矣已矣。痛矣痛矣。平生怡偲之意。衰晚征迈之愿。岂只若是而止乎。所欲抽十重之玄关而进步于百尺竿头者。我实以君为导师。而今伥伥矣。呜呼。人有一死。无憾者惟君。若龄算之盈朒。禄命之穷通。未可混合论也。死有后先。自悼者在我。即雁行之疏缺。身世之悽廓。亦宜别项说也。然则在君有乘化翛然之乐。在我有己事难明之忧。以是较之。则虽谓之生不如死。可也。呜呼。岂不痛哉。始谋君窆所。忧地惬。而邂逅先垄之足。卜得一丘。此殆天骘孝思。使之密迩妥魄。以完其生顺死安也。西铭末后语。吾为君一诵而送之。已
圃阴集附录 第 478H 页
矣。呜呼痛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