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x 页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诗
  
次韩弘仲(配道)
死之不返彼流川。春入丘原草自芊。暗数愆殃多往日。偏伤辛苦萃中年。身如枯木无新叶。心类寒灰断宿烟。已谢此生人世乐。闭门但诵蓼莪篇。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27H 页
敬次叔父韵。呈罗外兄(良佐)谪榻。
不密工夫亦不疏。一朝慷慨犯三居。庭中今日无公议。柱下千秋有特书。试看人心穷厄后。比如山木雪霜馀。最怜孝子关山外。夜夜驰神梦倚闾。
丁卯至日。次赵内兄汝寿(命仁)寄示韵。
行惟艰也匪知艰。舜蹠之分一发间。天道即今来七日。人心正合闭三关。是非交战神常扰。荣辱相忘体自闲。敢向俗儒陈此语。爱君腔子若冰寒。
哭朴士元(泰辅)
今人皆恸士元死。不识士元罪万死。若使士元知恶死。 至尊何事见人死。
某年秋。见卜相望。有感。
秋水连天远。孤舟腹半沉。篙师眇且老。危坐诵观音。
夜行(铁原道中)
思归久客日。何惮历千峰。征马惊新月。仆夫指远烽。北溟风飒飒。南极雁嗈嗈。却念无吾宅。将焉托此踪。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27L 页
寄弘仲
我本性懦顽。柴扃每键闭。行止又疏狂。亲党亦奴睨。惟彼汉东里。有士极恺悌。姓韩字弘仲。寔我季妹婿。其貌晰而颀。其心莹又慧。斯人不我弃。谓我无芥蒂。尔疏有时密。尔狂实难逮。遂相许莫逆。爱踰亲兄弟。恸矣昨年春。我妹忍夭逝。我哀仲无嗣。仲悲我如杕。眷顾阅岁年。情谊日加契。七日不见仲。我心如未霁。五日一见仲。我心如椎蔽。顾仲质清羸。常靳下庭砌。幸我脚健壮。躩步时或蹶。盖虽甚阙然。一旬必一诣。今春节候错。人多患鼽嚏。我亦得斯恙。旬馀废盥帨。委床思我仲。我怀倍泄泄。昨日病少间。出门奋短袂。中途遇雨返。夜寐何能呓。今朝日虽杲。谷路泥于醴。家贫乏款段。屣弊亦无橇。又有丧家忧。穷抵西邻憩。东西与南北。四至皆为赘。一年六移栖。身世正堪涕。哀此孑然躯。何少曲肱邸。每当僦屋日。羡佛宁欲剃。身心已胶扰。相逢益没计。遂寄三百字。聊以宽仲徯。
敬次叔父寄示韵(并引)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28H 页
孔子尝为委吏乘田曰。会计当而已。牛羊长而已矣。朱子释其义曰。以大圣为贱官。而不以为辱。盖贱官。自孔子大圣。已不能免。况在后贤乎。且其宰中都也。颜氏之殁已过二纪。而孔子之年已五十加一。则此非为养也。其只为贫而仕也。益不较著乎。为贫而仕。则位常卑。位卑则何能行己志乎。朱子所谓辱。亦志不行之谓也。而何知其不以为辱耶。若深玩乎其而已字。则可见其有不获乎上之叹。而未尝以为辱矣。何能行己志乎。范文正凡有所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虽圣贤不能必。范公盖亦深有得乎古圣遗旨也。盖不遇于世。而其推正委命。不如是。则徒劳于心。而无益于事。绝世则已。不然。何能一日安于位也。当官多事。胶胶扰扰。是亦古人之所尝忧者。然事虽多。必有其理。物虽万。自有其则。事物之来循理任。则以应之。如操规矩而画圆方。则虽日接百事。有何劳神明之患。而又何胶胶扰扰之足虑乎。前后下书。每有官务婴怀。酬应劳神。而未即解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28L 页
归。有愧栗里之教。故辄忘僭猥。敢引古仰复。而遣辞有似箴规。自不觉悚惶踧蹜耳。
盖观人性有常携。所以具茨七圣迷。若忽省三而主一。莫叹向北又追西。道如宜小宁容大。理或在高岂可低。单父掣书心纵苦。仲尼委吏亦栖栖。(省三。只取守约之义。)
  又(并引)
   小子不幸。生五岁而孤。年十二。先妣命曰。汝今既长。其随兄拜墓。因又垂涕而曰。今汝始谒墓。哭而拜可也。当时小子。始见宿草。但有怵惕。实无痛迫之思。惨怛之哀。岂所谓遗腹上垄。以礼哭而心无归者是与。呜呼小子。不幸少孤。吾先君令仪德容。既无一思念。而展墓之日。悲心亦微。则吾先君雅言疏节。又将何记忆。而长大之后。能述其事乎。且先兄服斩。即小子谒墓之龄。则虽无小子不省父颜之恸。平昔志行之无记。恨何殊于小子乎。尚幸先妣朝夕修诲。必称君子。惟时小子纵不聪听。先兄实泣而志之矣。今又不幸。先兄已亡。显扬之责。更无其人。而丧威以来。神思益愦。一二闻知者。日远日忘。则吾先君盛德至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29H 页
性。竟将泯没而无传矣。在小子岂非大可痛心者乎。小子祭先兄之文曰。先墓铭事。所恃者叔父耳。又曰。含哀苟活。为斯而已。噫。此岂但惧死者茹恨。故为慰侑之语也。实欲徵状于家耄。用为幽堂之不朽。而至今四载。含辞未吐者。俟叔父丐闲邑。攻文字之日耳。倘来剧地。牒诉虽繁。春回铃斋。簿书犹简。吟哦有时。则论撰无暇乎。因窃惟叔父之于先君。差二岁而少长。幼而同案。长而连业。俎豆之戏。屋漏之事。追惟必多。而因念先君纯行。不幸早世。虽乏功烈可勒于鼎彝。岂无德善传示于子孙者乎。记曰。有善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古人又以没而无闻。谓朋友之咎。况如昆弟之间乎。然则不传与无闻。岂独少孤者之责与。常痛先妣每忧系牲无石。先兄辄以从容设施仰对。而先兄又喜读欧公泷冈志。每读至自先公之亡二十年。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始封赠其亲。先兄未尝不三复酿涕。又尝谓小子曰。其所谓非缓而有待者。尔晓其意乎。小子昧不能对。则先兄曰。指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29L 页
累赠封耳。噫。先兄微意。居可知矣。盖期吾才之必用。痛先人之无命。而俟其立扬之日。祈得一命之赠。始以其泣而志之者。铭于幽墟。垂诸无穷。而不幸赍志奄忽。而后死益又昧昧。则谓死者无知则已。如其有知。讵无望于叔父乎。呜呼。今先兄已亡。推恩荣赠。固无所待。小子未死。则树表志圹。尚有可责。而惟是家传无徵。将何以掩诸幽乎。片言细行。随思纂录。一无佚遗。终使立言者。有所财择。而墓道有记。则是小子虽朝暮死。将无恨而瞑目。如此事未卒而一朝溘然。则将何颜见吾兄于地下乎。三年草土。百病婴骸。八载侨寓。万事灰心。哀我残喘。几何不一二岁而填沟也。此小子所以日夕焉汲汲如不及。而敢因琼什之和进。抆血抽心而仰吁者。窃愿以俟官务少间。速有叙次。下副至望。
叔父昨年在汉城。每祈分竹及时平。少孤未识先人业。长大恒愁冥道行。从老请铭知有日。自幼纤撰愿无生。家贫葬祭还多感。那里复将用我情。
次李渐于(志逵)韵。赠衍之。(并引。)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0H 页
吾宗人衍之氏。尝詑我而曰。叔爱我刺我行而忠告之者数矣。然口语无藉。耳闻易忘。当时似若开发乎我心。而还而思之。其开也复闭。则恐因循荏苒。终于昏塞。愿叔赠我一简书。以为朝省而暮警之资。昔者吾友渐于。亦尝赠我诗。而劝我学问。愿叔步其韵而详其说以来。余觅其诗。三讽诵而敛衽曰。斯足为座右之铭。又何求赘辞于不佞耶。且今有马于此。其志则在乎千里。而其足则不数翘。一步三顾。而介睨乎其御者。其意若曰。鞭我鞭我。此虽非却步之驽。宁有致远之期乎。为仁在己而由人乎哉。衍之又辴然而曰。吾固知吾材之驽。益知无警策之无所进步也。余感其意之勤。强步其诗。而嫌其拙弃之。昨因移栖。偶阅陈编。转眄之间。倏已九寒暑矣。复伸纸呻吟。而前所嫌者。终难就工。且律诗。拘韵而语有牵。字约而意难包。则衍之之欲闻于我。我之欲言于衍之者。除非八句上说尽。而衍之之请。至今愈勤。则遂为之逐句作解。而衍其说而归之曰。曩岁不佞游南土。见有富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0L 页
人子。有田千顷。而家无耒耜之具。常授人田而敛其租。及长。恶其瞒。借耒于西邻。以其未尝服用也。一举而臂战。再推而股栗。遂束耒墙庑。而自暇如初。西邻索耒于三年之后。则耒固宛然。而千顷已作一片荒野。西邻至今痛恨。而富人今与庸丐杂处。由是观之。凡人一时愤发非难也。能终始自励。而不颓初心为难也。愿衍之。毋效富人之尤。而使不佞有西邻之恨也。
非典非谟岂润身。无闻无见是宵人。(窃谓虽有周公之才之美。苟无藉乎经术。而不能博通达识。只是冥行一夫。面何由自睟。背何由自盎。圣人面墙之诫。其毋忽诸。)图书且莫言游艺。(衍之善楷书。平生临池之戏。多为侪流所推。是固游艺之一道。然明道丧志之诫。可不念焉。)修短何曾在蹈仁。(衍之素多疾。㥘于刻厉下工。然跛鳖不休。亦致千里。苟能继。自今铢累寸积。自强不息。岂无盈科之进乎。从古读书人。损其天年者。未之前闻也。)但学操箕除室污。却忘将敬扫腔尘。(衍之居室净佳。常如郭有道昨宿处。其心之清。从可想也。移此洁操。脩其灵台神明之舍。宁有丝毫之累乎。)乱头养望徒为耳。早起正冠更束绅。(衍之有子夏氏之病。常谓苟完大德。小节不须治。至如冠带之节。亦不欲修饬。治内者。固未暇治外。然南轩以为圣贤论学处。莫不以正衣冠肃容貌。为先。盖不如是。无以收其心。庄其气。而卒至于惰慢。古人区区于外貌者。岂为观瞻而止哉。)
宋仲厚(徵远)来访送后口占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1H 页
睽违廿载始相逢。跌宕犹存少日风。把酒歔欷谈世事。时看感泪坠杯中。
示李甥世聃(己亥夏)
刺船自唐岘。溯流至铜雀。一叶千顷波。飘荡无南北。此时身安危。只在瞬与息。吾神飞在天。篙师已褫魄。缘何忙急事。不遵长老饬。临深戒风涛。从今誓河伯。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赋
  
洪范告武王赋
宪宪大人兮。显晦不渝。时诎而信兮。道合隆污。具玆道以授圣兮。探壶奥而阐众。妙文在玆而将丧兮。纵罔仆而不女诏。系天乙之玄胄兮。夙父师于殷邦。寻坠绪于禹范兮。丛大道而在躬。方嗣王狎侮于五常兮。庶奉斯而周旋。夫何彼狡之自绝兮。摈忠谟而罔悛。既彰君之不忍兮。宁晦明而正志。才白鱼之呈异兮。恫玄禽之弗祀。嗟怀宝自靖于徽纆兮。不行遁而受败。夫惟周后之有容兮。肇释予而加礼。反商政而由旧兮。念彝伦之久斁。謇朝步而自周兮。访天道之攸寓。顾玆龟文之妙诀兮。幸予身之远绍。谅不可自我而绝兮。矧尔圣德之可授。遂降志而敬敷兮。演九畴之时义。首五行与敬事兮。次八政又协纪。反覆乎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1L 页
刚柔之相克兮。拟议乎贞晦之稽疑。戒极备极无之有凶兮。示向用威用之异。宜建皇极于厥中兮。寔王道之无侧。唯是训而是彝兮。会有极而归极。槩参乎天理之流行兮。而协于人事之微著。伊范围曲成而不遗兮。斯圣功治化之攸叙也。想当日之陈范兮。盖权度之已早。虽旧云于弗臣兮。顾何伤乎传道。俾民彝罔坠而复明兮。为百王之蓍龟。维斯功不在于禹下兮。吾无间于太师。迨白马之来东兮。底青丘之丕变。播五伦以渐磨兮。陈八条以后先。尚有遗风之可徵兮。至今其尚礼让。幸我 后首出而敷极兮。遵王路而荡荡。然庶民之淫朋兮。亦休徵之弗若。敢推衍乎遗畴兮。寓深规于丹墄。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策
  
[好恶之道]
 
 王若曰。好恶者。人情之所固有。而不得其正。则乱亡随之。可不慎哉。尧任四凶。而舜则窜殛。四凶之恶。前后不异。而尧舜之好恶不同。何欤。孔子有如好色之喻。大禹垂恶旨酒之戒。其意各有可言欤。郭公恶恶善善。而亡其国。太王好货好色。而基王迹。其故可详言欤。武帝恶汲黯。而许其戆。太宗爱士及。而知其佞。其亦可谓得好恶之道欤。予以否德。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2H 页
叨承丕基。好恶之际。必审其几。好恶惟顺于民情。而民情不服。好恶一听于公议。而公议不定。所好者贤。而才俊未登。所好者直。而谠言无闻。所恶者朋党。而倾轧未已。所恶者贪赃。而贿赂公行。凡百施措。动辄乖宜。国事有捏扤之忧。朝政无振肃之期。是予好恶之道。未尽其要而然欤。抑纪纲愈微。褒劝不行而然欤。如欲好恶得正。淑慝有别。其道何由。子大夫穷格义理。必有的确之论。其各悉陈无隐。予将亲览焉。
臣对。臣谨按。记曰。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臣尝寻绎乎斯言曰。自古人君好恶违于众。则国随而乱。如弥子之在卫。卫人莫不恶其佞。而唯灵公独爱人之所同恶。三闾之在楚。楚人莫不爱其忠。而唯平王独疾人之所同好。若是者。不几于拂人之性乎。然世之人主。孰有好其国之衰乱。恶其国之兴治者。而率多好人所恶。恶人所好。而卒至于亡其国而菑其身者。岂不以吾心不明。故其于好恶之应。有如反鉴而照。妍其所当媸。媸其所当妍耶。心常慨惋于覆辙。一欲献规于 当宁者雅矣。何幸惟 明明后。明于庶物。察于人情。喜而赏则如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2L 页
春。怒而罚则似秋。尚虑夫喜怒之不得其当也。既与在朝荐绅。讲究乎厦毡之上。又进臣蓬户白面于 枫宸丹陛。俾有所论列。而特揭好恶二字。清问于下。一言兴邦。唯此时为然。芹曝效忱。正今日其会。臣虽不佞。敢不精心演旧闻而扬 新命乎。臣伏读 圣策。曰自好恶者人情止好恶之道欤。臣始承 纶音。激切而起曰。 上文思钦明如尧。国其庶几乎。臣窃伏惟念。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则好恶者。岂非人情之不能无者耶。盖好也者之其心之所喜悦而发焉。恶也者之其心之所贱疾而加焉。事有曲直而明之者。以是人有邪正而别之者在此。信乎好恶之于人。非徒不能无。其不可阙一也明矣。然而于其所当好所当恶而或不能好恶焉。于其不当好不当恶而或有所好恶焉。则喜怒由是而乖于理。用舍因玆而失其宜。而乱亡随之矣。可不慎哉。是以古之明辟。必先正在我之心。以为应物之鉴。可喜可怒之在彼。而好之恶之之以道。故发皆中节。而国无不治矣。呜呼。书不云乎。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好恶之用。岂非王道之大端乎。苟欲好恶之皆得其正。则盍亦反其本而知所蘉哉。臣请稽古为證。庸为今日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3H 页
之监戒可乎。在昔放勋。一吁象恭。再咈方命。则其任四凶。夫岂有好。曰若重华。象以典刑。钦哉惟恤。则其罪四凶。亦岂有恶。噫。人不求备。而恶未大显。宜其任用于前也。绩微九载。而罪著四人。宜其窜黜于后也。恭惟我 后监于玆。任人则必重。刑人则毋轻。至如招摇市过。而秽德斯彰。曲糵方成。而沉酗必至。噫。灵公好贤。不能易好色之诚。后嗣颠覆。罔不由甘酒之辜。则尼父格言。大禹至训。是固百王之龟鉴。而亦非为戒于 圣世者也。若夫郭公之心。善善恶恶。太王之性。好货好色。噫。虽善其善。而善不能进。虽恶其恶。而恶不能退。则无怪其国之覆亡也。举斯加彼。而人有积仓。以己忖他。而民无旷怨。则宜乎王业之肇基也。恭惟我 后监戒玆。进退贤邪。怀保黎民。且如社稷之臣。可恶謇謇。而尚许其戆。誉树之奸。可爱喋喋。而犹知其佞。噫。十载淮阳。徒怀拾遗。则举而不能先。武帝有其慢矣。久处中书。任其阿谀。则退而不能远。太宗诚有过矣。恭惟我 后念玆在玆。毋谓汲黯不容于汉家。而武帝不失为明主也。亦毋谓士及见幸于唐室。而太宗无愧于致治也。斥望之。亲弘恭。而汉业始替。贬九龄。相林甫。而唐祚中绝。则垂裕之责。靡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3L 页
不在初。贻谋之道。不可不慎。惟 圣明之加意焉。臣切危明之微悃。不但条对于 圣问。敢又触类而赘说。臣不胜主臣。而其于消长之几。深有忧焉。臣伏读圣策。曰自予以否德止其道何由。臣再拜 圣旨。怵惕而前曰。 上反己责躬如汤。国其庶几乎。臣伏睹圣上。有神明圣知不世出之资。而受皇天付畀之重。有发强刚毅大有为之志。而承 祖宗艰大之投。图治未解于一念。忧勤无怠于廿载。知民心之难保。而聚其所好。去其所恶。知王道之无偏。而舍于己私。听于公议。所好者贤人直士。则思所进而容之。所恶者党人污吏。则思所斥而远之。凡诸设施注措之间。莫不以审好恶为务。是宜至治从欲。四隅风动。平明之化。比古有光。而独奈何食效逾邈。疵政横生。姑就大要。略略疏举。而古人六太息。一何相符。以益我 圣上宵旰之忧耶。呜呼。臣试观今日之民情。未尝怀戴而亦惟怨咨。则我 圣上同忧同乐之意。果安在哉。臣又察今日之公议。佥同无期。而诪张是尚。则我 圣上兼视并听之效。固若是哉。至于才难有叹。而国无汇征之吉。骫骳成习。而朝乏謇谔之臣。则与 圣上扬善显忠之心。不翅剌谬矣。至于分门川蜀。而蛮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4H 页
触之争难解。公行苞苴。而簠簋之饰无闻。则与 圣上禁党尚廉之治。大相矛楯矣。夫邦本既挠。是非靡定。则施措之乖宜。固也无怪。才俊遗佚。谠言寂寥。则国势之危凛。理所当然。倾轧无已。贿赂肆行。则朝纲之颓废。势所必至。宜 圣上惕然戒惧。询及韦布。而或虑嘉谟善策。伏于草野也。噫。国之安危。系于民心。而蔀屋之下。罔不睊睊。甚于齐民之疾首。国之元气。在于公议。而是非之际。未免嚣嚣。同乎秦人之诽谤。若是不已。则亡乃土崩之势。防川之喻。不幸而近耶。噫。制治经邦。岂非贤才之任乎。夫何独善之类。未尽搜于岩穴。而难望宅俊之美也。绳愆纠谬。岂非直士之责乎。夫何容悦之徒。空呼唱于台阁。而未见骨鲠之风也。如是无改则亡。乃股肱之堕。耳目之蔽。终莫之救耶。噫。党议盛则国衰。而今也假仁托义。出没射影。以至攻击如仇者。甚非治世之象也。贪风振则民困。而今也横敛悖入。掊克是事。甚至浚人膏血者。是岂 国家之福也。呜呼。自古众怒群诽如此。独任偏听如此。树党丧廉又如此。而其国之能长治久安者。如臣謏见。未之前闻也。伏惟 圣明天理人情。阅之甚熟。往事前牒。讲之甚该。试以今日 圣治。上而比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4L 页
于三古。则近于何代。下而拟诸汉唐。则等于何主也。愚臣妄意。窃以为虽乱世亡国。其始不过如此。而幸则止于乱。不幸则至于亡而已也。臣诚场屋腐儒。献书彤墀。本欲际遇乎昌期。适会艰虞。急于极言而竭论。辄又妄发。不复忌讳。惟 圣明之弃其人而采其言。臣试就 圣问。究厥弊原。其曰。朝纲微而褒劝不行者。是固今日之疵政。而抑其末也。姑舍勿论。而其曰。好恶之道未尽其道者。臣不敢强为之说。以为是圣上撝谦之辞。而乃敢曰是 圣上自知之明也。何也。臣闻宋臣朱熹有言曰。开明心术。而明好恶。定取舍。苟使 圣上心既明。则何忧乎淑慝之难别。而好恶之不正也。又闻朱熹有言曰。天下之事。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者。苟使 圣上心既正。则又何末流之弊至是之繁耶。用管窥天。无伤乎昭昭之多。以蠡测海。未损于浩浩之深。则幺么小臣。请仰乎弥高而钻其弥坚。臣窃瞷 圣上颖悟密察。迈伦英豪。通敏盖世。以此盛德。施诸事业。垂统无难。继体何有。而第惟圣质之既卓。亦有些子之偏处。敢于有为。而无审慎笃实之意。过于独运。而有经情直行之患。以至政令事为之或不得其正者。不出于率易。则必出于喜怒。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5H 页
天之不足于阴方。地或不满于东南者。臣不能无憾焉。是以本原既病。流害随见。固尝有意于顺民心矣。如蠲赋之令。哀痛之教。仁声所及。远迩倾耳。而每为纸上之空言。竟无实惠之及民者。岂不以事涉文为。则效归虚套耶。亦尝有意于循公议矣。如三司启劄。馆儒章疏。听断如流。耳目甚快。而旋为萋斐之荧惑。未免朝允而夕改者。岂不以见识未透。则是非易眩耶。才俊非不欲其登庸也。谠言非不欲其数闻也。然而 先朝丞相。仰药于前后。青蒲旧臣。骈首于桁杨。则明哲之士。岂慕既骨之褒赏。而愿立于朝也。色斯之贤。宁徼死后之貤典。而尽言于上也。朋比是 圣上所深恶也。贪婪亦 圣上所深疾也。然而一时任用之臣。则都俞不择于贤愚。一边斥逐之人。则吁咈无问其是非。以此而欲朋党之止。则奚异抱薪而救火也。廉吏尽心奉公者。论赏不过于表里。贪守剥割为政者。勘律但止于编配。以此而欲贪赃之息。则何异导河而求西也。由是以推。凡玆数弊。皆由于好恶之失正。好恶之失正。实系于此心之不正。则向所谓未尽其道者。尽是我 圣上大觉悟处。而愚臣妄料中经情直行。又岂非心不正之大盘根耶。噫。由 圣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5L 页
上一心之不正。而我 祖宗三百年积累之业。逮 当宁二十年之间而坏之。目今危徵之已形。殆若欹器之将倾。当此之会。救之之道。苟非大段惕厉万分用力。其何以挽回。其何以扶颠而反否为泰。转危为安也。诚愿 圣上继自今。明好恶。以为出治之本。正是心。以为明好恶之要。自卯至酉。自酉至卯。造次必是。一息无间。存养于未发之前。克治于既发之后。使私邪退听。而无一毫偏系之累。理义自明。而至中正广大之域。则好恶由于此心。取舍在于此心。如形有长短。而量之在度。物有轻重。而称之在衡。自可泛应而曲当。宁有毫釐之失中哉。将推是心。以安方内。而民情咸服矣。将推是心。以正朝廷。而公议自定矣。以之而求贤举直。则拔茅而进。而牵裾而言矣。以之而去党黜贪。则人协于官。而世兴于廉矣。夫如是。则好恶不期正而得正。淑慝不期别而皆别。又何足屑屑忧也。孟子曰。一正君而国正矣。岂不信然。惜乎。 圣上夫何所惮。夫何所难。而徒区区于末务。而计不出于此也。臣窃痛之。臣窃闵之。臣伏读 圣策曰。自子大夫止予将亲览焉。臣三复 休命。踧踖而进曰。 上思拜昌言如禹。国其庶几乎。呜呼。臣于格君之义。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6H 页
端本之道。既已竭肤浅之思。尽狂僭之说。猥陈于 黈纩。而不避其鈇钺矣。复何覼缕。强为叠床哉。然其于受人之徽言。则又不敢嗫嚅而退也。臣闻孔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原。刑不施而民咸服。又曰。上亵刑而轻爵。则刑罚不足耻也。爵禄不足劝也。至哉斯言。岂非今日之药石乎。窃观临御以来。命德之器。不甚择于能否。惩恶之典。无甚慎于轻重。 国朝三百年。宰臣僇死。未有甚于 圣代。中批受官。未有多于 圣代。好恶之失当。孰有大于此哉。大抵人主于好贤恶恶之道。如缁衣巷伯之出于诚。则一喜一怒。皆足感人。人将不赏而劝。不罚而威。如其不出于诚。而徒欲以刑赏而驾驭。则虽岁官千人。日窜百人。爵贱而民不知贵。刑滥而民不为畏。犯科愈习。而躁竞日甚矣。将何补于为治哉。弊裤微物。韩侯使人藏之。罪在不赦。大禹下车而泣。惟 圣明之揽古为鉴。生民幸甚。 宗社幸甚。臣谨昧死以 闻。臣谨对。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经义
  
礼义 人者天地之心
吁。仰以视而窿然者非乾乎。赤道之东。黄道之西。浑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6L 页
浑乎至难窥也。俯以观而隤然者非坤乎。濮铅以南。祝栗以北。荡荡乎至无垠也。人于两间。混然中处。一毫于九牛。曷足喻其微。礧空于大泽。何能拟其小。而以至小至微。强为心于彼窿然隤然者。戴氏探赜。其意何居。噫嘻。是义也。若举一隅而反。奚待触类而明耶。今夫人有健顺五常之德。而参阴阳五行之运。以茂对钦崇之道。而体四时消长之纪。则一阖一辟。相生相胜。虽曰天地之性。非人。孰财成是而著絪缊之化也。一寒一暑。若虚若盈。虽曰天地之理。非人。孰辅相是而见化育之功也。信乎人者。为天地心。而大易所谓天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非耶。由玆以谭。阴阳不能自阖辟。其所以阖辟而成阴阳之化者。人也。四时不能自寒暑。其所以寒暑而遂四时之功者。人也。乾坤虽大。曷尝不资于人。而有可以示其灵耶。噫。天地有是理。而非言语可见。唯人也仪圆而殽方。上律而下袭。如风行天上。则赭以鞭之。以助其发育之仁。雷在地中。则关以闭之。以辅其生成之义。使其资始而资生者。莫不曲成而不遗。有如慈子之于父母。凡其存诸中而未施者。靡不先意而承。顺旨而行。称其志极其欲而后已。则以人谓天地心者。岂非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7H 页
取譬之不远。而引喻之最近乎。噫。人于天地。犹天君之于百骸。则天地视人。又奚翅一身之于灵台。而苟或反其理而感以乖戾。俾六气。不顺乎其轨。而有代明薄蚀之灾。使万汇。不安乎其性。而致融峙崩渴之异。则是则覆载之贼耳。恶得谓之心哉。其惟对越祇承而无违于易简之理。顺动时行而常体乎屈伸之涂。凡其时宪于两仪。罔不克享而用协者。始无愧于三才之称矣。于戏。彼窿然于上。隤然于下者。其仁覆之性。好生之德。自三代无改也。而其在放勋。钦若而敬授。则格于上下。而有时雍之化。其在有夏。矫诬而狎侮。则假手一德。而致南巢之放。是岂无私之乾坤。其爱恶以虞夏有间也。唯在人感之之如何耳。若是则人虽为天地心。而天地不能长存是心。在位有道。则二气和万物育。如心正身修之君子。自其室中内外。罔不位置而整理。在位灭德。则二气舛万邦乱。如丧性失道之人。虽其仆御子姓。莫不怨咨而失业。天地岂长有是心哉。吁。往古来今。是心存亡。殆同逆旅之出入。而其存者几希。则两仪亦何尝不惕然而有感耶。然则曷为而可。曰。子朱子曰。人主一心。万化之源。世之代天工。而任付畀之责者。苟能修吾心为天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7L 页
地心。而如月令一篇。寻绎而讲明之。则其于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之义。庶乎其跂及矣。谨义。
礼义 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
吁。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者。非夏氏之誓乎。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者。非周王之制乎。古人于爵赏刑戮。不敢自专而独任。必于庙社与市朝。则其不亵而公。不轻而重也。尚矣。然则戴记亵刑轻爵之诫。始可以言矣。盖刑罚者。有国所以禁奸止邪之大防也。爵禄者。人主所以扬善酬贤之利柄也。德有大小。故五服五章以命之。罪有轻重。故五刑五用以讨之。是以施之刑而服其辜。则吾非有意于惩厉。而民协于中矣。授之爵而称其才。则吾非有意于褒劝。而人兴于善矣。斯岂非制治之要道。而化民之先务乎。苟或反是。私灭乎公。而喜怒为用。欲胜于理。而好恶失当。惩恶之典。或及于非罪。命德之器。反施于非人。刑烦而有沦胥之叹。爵贱而有负乘之讥。则缧绁桁杨。曷足羞也。搢绅轩冕。乌见尊也。干纪者。可以弹冠矣。志仁者。从以解体矣。禁奸止邪。意安在也。扬善酬贤。固如是乎。噫。刑以儆俗。德教之始。而今也桎梏而不足耻。则教化何由而成也。爵以厉世。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8H 页
王政之本。而今也簪缨而不足劝。则政法何自而行也。若究流害。非止于此。孟津之役。肇于朝涉之罚。曹丘之师。责以三百其轩。则亵刑之报。甚可畏也。轻爵之灾。吁可警也。此其可谨而必不可亵。可贵而必不可轻也。又奚待覼缕而后明也哉。是以古昔圣王知其然也。执此之政。坚如金石。慎此之令。信如四时。用法之道。必随罪之重轻。官人之际。唯视才之长短。鞭扑教刑。加于怙终之徒。则何尝有一罚之滥施。车服以庸。在于明试之馀。则亦何尝有一官之妄授。如是而后。人始耻于犯科。而免而且格矣。劝于自修。而日迁于善矣。若其政行教成。特所谓桴鼓之响。植木之影耳。又何足弊弊然为事哉。于戏。余尝观锄鏄(一作镈)所以去莠。而醉者操之。则反去其苗。黍稷所以享神。而越人收之。则先以之牢。刑爵本以除奸待贤。而世主用之。则混任而错施。又如醉者之锄。越人之黍。小则置民命于倒悬。大则移国势于累卵。可胜惜哉。此贾生所以以汉文为主。而前后进言。犹惓惓于恤刑慎官者。今之忧治危明。先事进诫。孰有如梁太傅者。愚愿为之执鞭。谨义。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杂著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8L 页
鲁山大君及慎妃复号复位收议。(戊寅十月二十三日。 崇政殿百官会议时。以掌苑署别检进。)
伏以今此复号复位两件事。参以 国朝故事。而刱行宜否。拟诸前史旧典。而援例有无。宰臣儒臣。必有博考广引。而论辨是非者。如臣寡识末官。何敢叠床为说。第惟 圣明致谨莫大之典礼。必欲熟讲而审处。至 命广会百工。而谋及庶僚。则又何敢瞻顾嗫嚅。以负 圣明询刍盛意哉。谨按。经曰。礼非从天降从地出。人情而已。又曰。礼时为大。宜次之。顺次之。故礼有经有变。顺于人情。而宜于天理。则虽违于经。而变以通之。虽顺于人情而宜于天理。时有不可。则有待于后。此所以自三代至今。邦礼沿革。代各异同也。窃伏惟念。鲁山之褫号上王。非 光庙初心也。失志旧臣。酿以致之。慎妃之丧位坤极。非 中庙所欲也。秉政元勋。强以成之。以忠节予六臣之 教。万姓罔不颂戴。称糟糠晓百寮之 批。志士至今伤感。此申奎之疏所以发于今日也。今若论以人事。而民情可见。天心攸享。揆以 神道。而 后圣善述。喜同幽明。既顺且宜。考其时可。则一如申奎建明。唯在 圣上酌人情参天理。变而行之之如何耳。先儒有言。当持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9H 页
守而持守。固继述也。当变通而变通。亦继述也。岂谓此等处耶。然事既重大。亦系变礼。已至二百年旷废。不必时日焉为急。则惟望屡度询覆于中外。从容审慎而量处。伏惟 上裁。
虚庵集跋
世之论虚庵沉江事者。或以为其时。虚庵忧服未除。又严颜在堂。而果于遗世。非守正俟命之义。然余尝观郑氏谱。而默想先生之志。则今之评先生。是未知先生之言也。何也。盖先生昆弟凡六人。次两弟先亡。馀三人无故。而先生以其推步之术。验诸已往。靡不相符。已知甲子之祸甚于戊午。而且自念直道事君。难乎免于今世。故先生盖自反覆深思而曰。吾虽逃空虚而不返。三弟可以终养。江流灭迹。不过贻吾亲西河之痛。而否则湛宗之祸。可立而待也。遂一朝舍命如遗。先生汨𤄷弃屣。不可谓妄也。天下之义理无穷。何可以一槩论也。呜呼。燕山甲子之祸。尚忍言哉。一代忠臣正士。骈首就戮于桁杨之下。而先甲子而逝者。亦不免于泉壤。则若先生。见几逃空。独能全归于广莫之滨无何有之乡者。其明哲保身。诚千载罕与为俦。而其危衷苦情。虽千载之下。使人不觉潸焉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39L 页
以悲也。先生遗稿。昔有刊行者。而屡经兵燹。今只有誊本一卷在玉堂。余尝借来传书。又收录见佚诗文,诸公论著先生事及与先生酬唱诗什。附诸卷末。庶几使世之论先生者。藉此而窥先生之一斑。又欲入梓寿传。而未得其便。今先生仲氏云仍郑君翔周。分符南邑。过余告行。余抽诸架上而示之曰。虚庵集。只有此一件。此若见佚。是先生謦欬遗韵。将磨灭而不复见于世。唯子图之。郑君乐闻而曰。是吾愿也。剞劂之役。可不捐廪而周旋。先生遗稿。今可家有而人诵。郑君之意。其亦可尚也。噫。余之拳拳于是集者。始吾先祖直提学讳某。与先生及朴挹翠仲说,李容斋,权通之诸公。皆有兰室之好。而先祖卒于甲子前一年。或没而同祸。或存而蝉蜕。其旷世兴伤。岂特尚论志士之比而已哉。
道山遗稿跋
右外王考遗稿若干篇。即内舅正郎公所编次。而其中李修撰挽诗草本。先妣尝出自箱箧。而授柱臣曰。此不可泯没无传也。又曰。外祖延阳公。凡有同朝求挽。必使先人替作。盖以军国事重。未遑笔研。而想其文散在诸家矣。柱臣敬志于心。而代延阳公所著。今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0H 页
无一篇载录。始知内舅之久置巾衍者。意在收拾断简也。顷在庚辰岁。出宰西关。谨追先妣遗志。使家侄趾衍。缮写一通。募工锓梓。以寿其传。而卷末西溪朴公所撰碣铭及鲁西尹公诔文。是还京后追刊者。时家侄遽亡。使他人继书。感古伤今。不觉潸焉以悲也。
书和会文记后
呜呼。不肖孤柱臣冥顽后死。在家齿长。析产之事。终委其手。未免忍哀披券。其为怆悼如何。因念不肖孤。幼而失怙。不省严颜。长而无禄。将母不卒。夙夜追慕。图报万一者。虑不外乎敬祭祀修坟墓。而非但吾家世传清白。田民本来鲜少。甲子大故以后。五年之间。五营襄葬。即今奉祀之家破失京第。归托旧庄。十口呼寒。菽水不继。而今玆和会之举。一依俗例。无甚变通。则其何以供芬苾而禁刍牧乎。遂以此意。议于一家奉祀条。不拘常规。从优除出。墓田墓奴。又别为列录。以为世世永传于宗家之地。盖田宅则中分而居其一。奴婢则五居其二矣。若至疏远后孙。失学无知。但厚自奉。而薄于祠墓。则今日区区设施。徒为不肖孙酒食之资而止耳。岂不痛哉。且即今病姊寡居。穷不自存。余亦无所依归。朝暮寄食。若以一时私情言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0L 页
之。则岂不知从俗均分制产成家。资养一个同气。自救半生寒饿。而然今皆割恩舍私。有此区区设施者。其情亦云戚矣。他日子孙不念此意。而或有毁破此中规例者。则亦岂非柱臣之罪人耶。然所恃者。先考先兄未食之报。必在于后裔之克肖其先。而不至荒坠先业尔。
鱼水堂铭(并序)
堂以鱼水名。何也。臣请释之。臣闻乾坤大器也。无不覆焉。无不载焉。是其物宜若无求于外补者。而然必资二气之理五行之调。而后鼓万汇而成岁功焉。则矧乎以一人之身。代天工受弥纶之责者。虽贤且圣矣。一己之聪明有限。天下之事物无穷。苟无股肱之助。左右之补。其何以独运。其何以博施也哉。在昔汉昭烈皇帝。以中兴英明之主。若天命恢旧绪。而其未有遇也。虽欲行其所欲往。运其所欲向。如车无辅。舟无楫。心懑然如痿者之欲起而不可得矣。及遇隆中卧龙。为王者佐。则欲行而利于四方。欲运而莫御上下。沛然乎油然乎。又如羽顺风而鳞含波矣。于是乎发鱼水之叹。而世以为千载一会。猗与休哉。恭惟我先圣王。寤寐俊彦。尝于禁苑临池一小阁。揭斯义而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1H 页
为扁。时与厖臣硕辅。讲论治理于其上。言则听而计则纳。是我 先圣王窃慕乎汉君臣之际会也。今我圣上进攀鳞附翼之士于其下。 命使衍其义而铭焉。是我 圣上又遹追乎 先圣王之遗志也。臣奉旨心惕。不任感激。呜呼。若稽古。昔放勋。以重华为水。重华。以伯禹为水。则唐虞有协万邦讫四海之化焉。商汤进尹挚为水。西伯获吕望为水。则一怒而安。四向无敌。民望之若时雨矣。自是以降。若何之于汉。徵之于唐。可历指而数。虽无臣覼缕。 圣上岂不渊鉴于斯哉。尚虑夫伏言隐义。在乎草泽。俯 日月之明。而求助于下流。是亦千载一会。安敢咫尺啽啊。臣窃伏惟念。秦二世视李斯如皋陶而秦祚绝。汉哀,平以董王为周,召而汉业替。玆数君者。方其际会。相得交欢。亦奚翅鳣鲔,溟海之比哉。然卒至败亡者何。知人难而所贤非其贤也。噫。水静则纤毫照。鉴清则妍媸著。苟能修吾心为鉴。明吾智为水。以至清至静。而照临于下。则陶斯奭莽。又何逃而难辨哉。忧治危明之愚。臣不敢有扬而无警。乃以是为铭。谨昧死。上鱼水堂铭。铭曰。
瞻彼上林。有池汤汤。鱼游洋洋。上有堂翼然。揭以美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1L 页
榜。惟 圣祖攸刱。念昔汉后。自遇伏龙。比鱼水逢。 圣祖急贤。有取于斯。风云是思。盖君虽圣。苟无群彦。不能独运。既求贤自辅。如鳌于瀁。利有攸往。姒水于姚。尚水于文。虞雍周新。若萧若魏。为手为鉴。相须亦犹鳞汜。玄陶非陶。衎召非召。犹鱼非水乎饱。水兮水兮。澈也潦也。取之在我。澄我智水。而临而近。孰敢自隐。嗟我 圣后。思切肯堂。 命臣铭堂。臣以是铭。
映花堂铭
瞻彼上林。有堂巍巍。下有池。清且涟漪。万木环植。百卉同芳。天葩日映乎宝障。宵旰有间。 玉趾攸往。时会朝礼。罗于其上。涓涓而流。欣欣而荣。顾眄则 八彩喜萌。一叶先萎。一萼不泽。乃眷则 王心不释。察于草木。其犹如此。矧同胞咫尺荣瘁。览物兴感充类。而思欲苍生。共跻春台。一游一豫。不役目耳。惟斯观先王可比。虽华韡韡。虽堂翼翼。民不乐。 王其奚乐。王忧民康。民康 王宁。吁嗟乎堂。万世无疆。
璿玑玉衡铭
惟是器。奚以作。天盖高。不可度。帝为法天而作也。圆其首。方其底。其中则窿。盖取诸乾乾。坤成位乎其中也。日月行。五星运。斡斡乎无止。千岁日至。可坐致也。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2H 页
于以授人时。于以若天道。七政之齐。无非教也。岁功成庶绩熙。而四时不忒。惟玆黄道赤道之无错也。其理不盈握。其器不盈舍。而其功有馀乎天下也。惟我后。察乎此。璿其玑以发政。同一揆于前圣也。
寄闵彦晖(以升),李景益(廷谦)两友诗引。(代堂兄作。)
曩余卜一小筑于西湖之上。而地僻而从游断。谷幽而涔寂甚。欲得一玄裳。以作遣闲之伴。而顾余拙于求索。未酬宿虑且十年。忽于甲戌暮春之吉。童子报门有笼鹤而至者。谂之则海庄庄主之遥赠也。喜其毛羽足以侈园林。疏响可以警懦慵。即与儿子。团饭高斥。而玩其张羽前脚。童子又报客至。乃闵友彦晖,李友景益相先后来访也。念余抱痾穷蛰。亲知之罕与过从。固也何憾。而独此两友。或由乡墅。或自城郭来。叩余常关之门。而适与十年心求之羽仙。会于一日。则离索之中。倒屣之喜。一倍欣欢也。二友还。聊吟一绝以志。今年春。余病辞县绂。来伏木觅旧庐。而湖上羽仙。已于赴县之日。属之他人。庭畔寂寥。殆同江居矣。乃于季夏六日。东里士友。饷以一鹤。雪毛朗音。酷类海庄来者。良可喜也。是日也。彦晖自峡县。景益自吏部。忽又接武来访。则鹤之入吾庭未半日矣。顷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2L 页
年一会。已是闲中胜事。而今于三载之后期会之符。殆若有化工阴相之巧。是则古今一奇事也。嘻。古人以为珠玉无胫而至。今鹤胫长而余之好之也笃。则宜其自来于前后。而一二会心友之辛勤存访于寂寞之滨者。每使羽仙以先导。则抑何理也。岂余于二友中心藏之。而有以相感耶。地是西湖。鹤辄报客。此又与林仙事有旷世之感。而语其奇则又非孤山故纵之比。特其名同耳。甚可异也。嗟惋之馀。续成一律。并付前作。以谢此区区之意。诗为记实而作。工不工不须论也。
尹子强(勉教)字说(戏赠)
子之强。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吾未可知也。然以子之才。当其读书而有懒意。则以南方之强而制之。当其欲改过而狃于因循。则以北方之强而制之。一日二日。勉师之教。顾名思义。自强不息。则其强勿论南北。皆君玉成之资也。强哉强哉。勉之哉勉之哉。
三恶(并序)
余见近世初学之士。好随人唇舌。谭朝廷之是非。敕躬之儒。好修辞正颜以取重于当世。做宦之吏。好以利相喻。触刑僇而不悔此。三者。余之甚大恶者也。岁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3H 页
癸亥冬。余在閒静里田舍。田客有好谈古语者。说越蜀江三事。其事与余之三恶。颇相类。故遂记其说。以警后生。
  越氓
越有一氓。赴里中社。盛言京师都邑之美。城门宫阙之钜丽。其里中人。欣然欲一见之。诘曰。都面背如何。越氓曰。我则虽不见。伯也尝为我言之。里人曰。伯也岂无见耶。越氓怫然而曰。伯也。尝闻之伯也之友。伯也之友。尝生于燕。长于楚。今死矣。我又何以知都面背耶。里人掩耳笑曰。已矣勿言。若之夸京师。其无异猩猩之诵诗乎。里中长老莫不大噱。越氓惭恚面热。不能食。后不赴里中社。
  蜀贾人
蜀贾人。赍絺绤之邯郸。邯郸贵文绣。乃刺絺为文。逢代边民。获价三倍。遂策马还蜀。种葛治絺。刺绣七年。伐车十乘。寻故道至赵。代边民已去。游邯郸三年。不能售。挽车而归。病背死于涂。
  九江盗
九江。有群盗十辈。夜入巨室。穿屋壁。不能大。选身瘦者。使先入开门。瘦者蒲伏却行。纳身未半。主人觉之。
寿谷集卷之十二○别稿 第 343L 页
捉其足引之。瘦者用两手据地。仰呼其群。其群相视曰。我虽抗夺。彼岂肯舍。无宁断其头灭口。瘦者风闻之。顾壁大呼曰。主人挽我急。主人疑其有奸。断其足左拇而舍之。瘦者乃得脱。疾走三十里。将坐。始见血。怒其群曰。汝竟斩我拇。群盗跳踉大笑曰。尔头有舌。故欲断。尔拇亦有舌耶。尔拇在主人壁内。且乡吾不谋断尔头。尔不呼主人。尔不呼主人。主人无所疑。而终必引汝。其时汝亦将失头矣。瘦者抚足歔欷。久思而曰。然。乡汝不谋断我头。我将殆矣。主人不断我拇。而徒引我足。我亦将殆矣。遂涕泣谢其群。又蹒跚而行。还寻主人家。不敢入。望其闾。叩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