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寿谷集卷之九 第 x 页
寿谷集卷之九
[记闻]
[记闻]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0H.gif)
按一道。宣王化。为任最重。故 祖宗朝方面之任。必以秩高宰臣除拜。试以庆尚监司先生案观之。 世祖十三年丁亥。金礩以崇政大夫。戊子。金谦光以礼曹判书来按。 睿宗元年己丑。吾先祖判尹公讳某。以资宪大夫。壬辰。坡山君尹弼商。以佐理功臣右赞成来按。盖官庳则望轻。望轻则难以弹压一方。 先朝必用崇品。有以也。近世京畿,平安,咸镜三道。以嘉善以上除拜。而如全罗,庆尚两道。幅圆之大。人民之众。比他道倍蓰。而以新堂上通政为之。而用嘉善甚罕。近世任官之道。大抵不如祖宗时。此亦可见其一端也。
六世祖直提学公年二十一。中进士状元。所制三都赋。脍炙人口。而尝见思斋摭言(金参判正国著)曰。金直学千龄。为己酉进士试三都赋居首。信佳作。但叙高句丽国系云。朱蒙启其赫业。东明承其祖武。朱蒙盖高句丽始祖。而子琉璃王。追号朱蒙。为东明圣王。是一人而用事谬误至此。当时试官不察而不抹。士林传诵而不知。我国人不详于本国事迹如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0L.gif)
直提学公在燕山朝。直言敢谏。甲子之祸。祸及泉壤。而甲子六月。燕山教曰。此事。专是金某所为。前日恃才傲心者也。吾尝求见中朝西瓜。其时某大唱止之。果若人君求见他国珍怪之物。则可言而止之。是何为非而敢言也。由是。知此人必为也。此事。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1H.gif)
祖宗朝用人。不拘京外。以遐荒之人。位至宰辅者前后接武。而 明宣之际。岭南人尤登庸。虽以科第言之。余高祖忠翼公。中 明宗十三年戊午司马。其时榜目。尚今见在。进士一等五人及生员状元。皆岭南人也。(进士状元李中立。居安东。第二名周▣。居漆原。第三金宇颙。居星州。第四金漤。居三嘉。第五辛乃沃。居安东。而生员状元。周博也。)近世生进状元。岂有远及岭外之理哉。 先朝一视中外。而以岭南为士大夫之冀北。此亦可见。而宜乎岩穴之间。无抱才空老者也。偏邦人才眇然。而今则既分京乡。又分西南。每偏用一边之人。如是而欲使布列百职者。无蚊负之患。鹈梁之刺。不亦难乎。
壬辰。临津败师。皆由于申硈及韩忠靖公应寅。初先祖忠翼公起复为都元帅。京城失守之后。驻兵临津。分诸将。列守江滩。敛江中船。悉在北岸。相持十馀日。贼终不能渡。一日。贼焚江上庐幕。为退遁状。申硈素轻锐。欲渡江追蹑。畿伯权徵。与硈合。时朝廷又遣韩公。率兵赴临津督师。而勿令受元帅节制。是日来会。将悉众追贼。麾下有言于韩公曰。士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1L.gif)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2H.gif)
仁祖朝 元宗追崇之议。延平李忠定公及完城崔文忠公实主其论。山林诸公如沙溪,愚伏。皆以为非。而独朴潜冶知诫。是延平之议。方其论议纷纭未定。延平白于 上曰。小臣若为吏判。则如朴知诫者。布列朝廷。何难于定此礼乎。非久拜吏曹判书。持平吴竱论劾曰。天官冢宰。为任如何。而人臣敢以私求。人主敢以应求哉。 上答曰。李贵之自荐。殆无虚月。若因其自荐而应求。则为相亦已久矣。以应求为非。则兵判时何不纠正乎。盖前此除拜兵判时。亦有自荐之事。而每自荐为相。故有此教也。公上劄自卞。有曰。臣非不知朝廷之上礼让为重。而国事日非。不任慨惋。见大臣谋国之不臧。则宁欲身当大臣之任。见铨曹用人之不公。则宁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2L.gif)
王父贞孝公尝以公事诣延平李忠定公。公方制一疏未呈。出而示之曰。吾欲论某事草疏。君读之。言其病处。王父读尽一遍曰。尽好矣。王父素善讽咏。故公尤耸听。又出一卷疏轴。使读曰。此疏则如何。王父以长者有言。不得已复读。每读过数行。则公辄前席打扇曰。吾言岂不是乎。一疏尽。又出一疏。如是者四五。日且午。适李公景宪继至。王父移授其疏本于李公曰。此疏岂不好乎。因辞还。公又使李公读之。至日暮。始罢。后李公遇王父言曰。君何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3H.gif)
同春宋文正公(浚吉)生丙午。沂川洪文简公(命夏)生丁未。郑相国(致和)生己酉。王父贞孝公生丙申。同春少王父十岁。沂川少王父十一岁。郑相少王父十三岁。而诸公官高之后。与王父书札。皆自称侍生。此诚先辈逊让笃厚之风。而今世非其父执年长二十以上。不以尊长待。而不肯称侍生。数十年间。风俗之衰薄如此。亦足慨然。尝闻洪郑两相。以为吾于野塘。为故人稚弟。故常加尊敬云。盖洪忠烈公(命耇)与王父同年生。郑翼宪公(太和)少王父六岁。而与王父皆有兰室之好。
阳坡郑翼宪公。戊辰登第。其时王父登第已十年。沂川洪文简公。甲申登第。其时王父升亚卿之列。已八载矣。翼宪己丑入相。而王父尚处亚卿。丙申。王父以户曹参判使燕。时沂川已升正卿。以户曹判书。出饯于西郊。宦路升沉。古未有若是之悬殊者。盖王父丁丑。以扈从劳。升嘉善。拜参判。自丁亥。累拟正卿。而再论麟坪大君事。忤 旨。久靳 天点。至戊戌。工曹缺判书。以正卿三人拟望。 孝庙还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3L.gif)
癸亥。 仁祖反正初。王父首被史荐。为艺文馆检阅。同选如任疏庵叔英,郑畸翁弘溟,李孝贞公行远,朴忠肃公炡。皆一代名流也。
阳坡郑翼宪公入相后三年。文谷金相国登第。二十二年大拜。则与翼宪同处鼎席。世以此为前古所无。而文谷夫人。王父外孙也。 仁祖七年。王父自玉堂。忤 旨。出补开城经历。时伯姑从行。文谷夫人实生于开城。后三十三年壬寅。王父递宗伯。留守开城。而金相以礼判。为摈使之任。到开城时。金相年才三十有四。官位之早显。实 国朝以来无两云。
己卯十月。延王父贞孝公谥号。设筵于终南旧第。徐左相文重,李右相世白,崔判府锡鼎,申吏判琓诸公来参。罢事数日。余随堂兄。造谢李相。李相曰。记昔乙酉岁。季舅文谷相公。中进士。自先老爷宅。为设庆宴。其时吾年甫十一。为罗友明佐所挽。俱以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4H.gif)
外曾祖延阳李忠翼公及其考延平府院君影像。奉安于铸字洞 赐第。癸亥春。陪先妣内舅及外曾祖母延阳夫人。因参礼祗谒后。还坐堂中。夫人顾谓先妣与内舅曰。皇舅画像。则恰似平昔。而尔祖画像。则但能彷佛仪形。不失大体云。忠翼公影位。即金明国所画。而犹不能传神如此。信乎绘事之难工也。然余又思之。余不幸五岁而孤。平生有不识父颜之痛。而忠翼公则下世于余未生前一年。余未及逮事。而以有影位故。今来瞻谒令仪德容。恍若亲接。而至痛弥深。如欲使后世子孙。寓羹墙之慕。则虽不能酷肖逼真。影像不可无也。
二程全书有云。影像一发不似。则为他人。窃尝以为此恐门人记闻。而失其旨也。凡人毛发。自幼至老。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4L.gif)
先妣尝谓小子柱臣曰。祖考文孝公诚孝出天。事其考佥枢公。有古人所不及者。佥枢公享年八十九。而自八十后。常患大便秘结。每临厕。使童奴以指刮出。时祖考位至正卿。年过六十。而每手持后木。亲随溷厕。见童奴不能称意。则辄以第五指长爪涂油。亲自刮出。至八十五六岁。则元气日渐衰削。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5H.gif)
赵掌令克善三官记曰。赵先生丁母忧。悲哀之诚。根于天性。任情经行。不必全泥礼节。卒哭后。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5L.gif)
沈副提学攸。先君外从也。尝谓余曰。尔之外曾祖浦渚赵相国。吾平生心悦诚服矣。昔在丙子之乱。赵相为寻其老亲。未及扈 驾于南汉。转向江都。因避兵于舟中。吾家亦偶与同舟。每见相国。终日敛膝。危坐于飘荡纷沓之中。而未尝有疾言遽色。语及南汉。则涕泣如雨。傍人莫不感动。舟中人多接膝杂坐。一日。余困甚颓卧。枕相国一股而睡。日出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6H.gif)
辛酉进士定而。固以才望居首。而伯氏居第三。一世嚣然称屈。太学士李公敏叙。诣文谷金相。文谷曰。金某之居人下。何冤也。太学士答曰。赵家故三代进士状元。今置之首。盖欲成人之美。文谷又曰。大监未闻耶。金直学进士及第皆状元。其子大司宪。孙节度使。连魁文科。而庆林相公以节度弟。中甲科第三。则其家老奴闻榜窃叹曰。主家家声。至是坠落。世至今传以为美谈。三代状元。固金家世业耳。此语。金仲和言于罗兄。罗兄为余言之。
族叔参奉公(夏振)年三十三。中庚子进士状元。辛丑。除 宣陵参奉。明年三月。方在直所。而伯氏参判公适患手疮。先忌无人将事。公即驰入未返。会有遣中使摘奸之举。亲知在政院。走报曰。今若先中使疾驰。可返直所如故也。公曰。向之阙直。已犯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6L.gif)
南章简公二星。以词翰鸣于世。而尤长四六。丙午秋。以吏曹正郎。选岭南御史。未还而重试。试期在九月晦。众议皆属望于公。以为今番状元。仲辉当占。公闻之。在道迟回。故徐其行。过试后始复 命。其谦挹逊让之风。非长德君子。何能为此。仲辉。公之字也。公与伯父正郎公。实有管鲍之谊。先君少公八岁。而特相推许。先君尝卜居东湖。来赏其水石。有同归之托。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7H.gif)
罗外兄良佐尝谓余曰。吾闻李参议憪之言。其祖延平李忠定公。与锦洲君朴忠肃公炡。尝会于公堂。论军制变通事。各执所见。锦洲以延平之言为非。锦洲本性亢。故可否相难。辞气甚厉。不少挠。延平不能屈。深怀慨惋。及罢还。戒家人曰。明日。朴某必来。托吾病不纳。其翌日。锦洲果来。而阍者不通谒。锦洲排门直入升堂。延平遽骂曰。吾于君为父执。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7L.gif)
南佥枢得箕。于先君为再从中表也。家在于义洞。与妹婿韩弘仲家为比邻。丙寅丁卯间。季妹三年内朔望。余自仓洞每徒步往奠。时或历拜。则辄倒屣欢迎。笑语款洽。一日辞还。则南叔挽而使更坐。余曰。食前徒步远来矣。南叔莞尔有喜色曰。尔徒步而来耶。尔诚善思矣。如我年迫八十。在世无日。而国家升平日久。尔辈生前。必见壬丙之事。平时徒行。必将得力于急步之日。少辈虽有马。徒行可也。其时余归语家人曰。此叔误矣。吾家只有二款段。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8H.gif)
西溪尝谓余曰。碑志叙子女处。当曰女适某人。或曰女为某人妻。古文皆如此。而我国人碑志中。或女字下直书婿名曰。女某姓名。文理不成。甚无意义云。后见前辈文集。虽以文章自名者。亦间有循袭此套者矣。
金仲和尝见吾不杀耕牛辨曰。吾辈亦泛看经传。今以此引经训论说观之。始知上古牲牛,耕牛不同任。而古人不食耕牛。分明无疑矣。
今俗于父母舅姑忌祀。妇女家各具一器饼一壶酒。三献后。阖门前陈设于香案左右。而谓之加供。其意盖如父母生时生辰。各以酒肴馈饷。以见诚礼。而饼则必以数斗米盛备。并诸色油饼高排。若贫窭之家。卒然难办。未免东西丐贷。苟且已甚。而竞相侈靡。务胜为观美。事非诚实。而为弊亦不赀矣。三年则虽从俗设行。三年后则决不可袭谬复设也。然拘于区区私心。必欲效情。则一壶酒犹可耳。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8L.gif)
寿谷集卷之九
[劄录]
随事劄录
后汉虞延为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囚徒。各使还家。并感其恩。应期而还云。古人此等法外政令尽好。今之为守宰者。境内罪囚如以催粜捧债及其他以轻罪被系之类。每于岁时。限三四日。听还其家。且罪囚中。或有丧人。值其父母死日。则亦使限数日放还。伸其至情。以示恩威并行之意。可也。
辛卯三月朔朝。授息儿通鉴。至河内张成推占当赦。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9H.gif)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69L.gif)
凡在家居官。勿论奴仆与官属。有大段罪过。当施重杖。则须先微察其人饥饱及强健羸残。若其饥馁不食者及羸瘁残弱之人。则干犯虽重。勿使大杖。亦减其杖数。以待他日复杖可也。病弱饥馁之人被杖。则其受伤倍于他人。邂逅致死。岂是异事乎。古人以为民吾同胞。由是以论。凡民与我贵贱虽殊。其赋命于天之理则同也。传曰。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夫以天下之大。不以一人之命而可易。则天下之至重者。岂有大于人命乎。今之为官吏者。类多昧乎此义。官才郎署以上。则自视其身如在天上。如仆隶贱流。则视同禽兽。故滥刑杀人者往往有之。甚可伤也。盖受刑者。其罪本不至于必死。而不忍一时之忿恚。酷刑受伤。因而至死。则非但在吾心为终身之恨。彼含痛入地者。将为千古之怨魂。死者之子孙。则又将没世腐心。如受锋镝。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0H.gif)
余于所管诸衙门吏胥仆隶。或犯重罪。则虑其乘怒遽施重杖。辄囚禁过数日量处。诚以吏胥奸犯始发之时。则惩治之心甚猛。而日久之后。则原恕之道渐生。断罪自无过重之患。而被囚亦渠辈甚苦。足代鞭扑也。若其当施笞三十以上。而使郎官监杖者。则余必先使亲近下人。密察其人强健羸弱后。定其杖数。使或轻或重。此盖余有所徵畏而然也。顷年出宰西关时。湾府印信伪造罪人。自平壤捉得。将送湾府之际。例自历路列邑。以次押领以送。而路先过本县。本县押领人别使令洪今次里为名者过饮。罪人赂酒。醉倒路傍。罪人乘此脱身而逃。死囚见失。其罪不轻。即以刑推之意。报于巡营。则巡使以不计死生。从重刑讯。题送。以其时本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0L.gif)
余于年三十九己卯岁。生息儿。至今年癸巳。始满十五。而吾之年齿忽已五十有三矣。夫父子年龄同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1H.gif)
昔第五伦。以公正称于世。故人有问公亦有私乎。伦遂举不受人千里马及一夜十起事以对。其不隐心曲。亦可谓公正耶。余于十二岁。始读小学。至此事。其临举不忘其人。及退而安寝。深有不快于心矣。比年以兼领三四衙门。故凡私事之关于公家者。亲知辄折简属托酬答之际。有时皱眉。而如岁馔节扇等礼馈。类多一时沓至。而裁谢不觉其苦。夫把笔作书。勿论何事。其劳则同。而或知其苦。或不知其苦。若是者其可谓无私耶。且近日有时卧听儿子读书。方其乘兴讽咏之时。分明胜于弦歌之声。而闻他子弟吟咏。必不如此。由是观之。第五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1L.gif)
余自少多病。况今半百之年乎。亲旧不知如此。以余为过饮生病。欲使我服药寡疾。节饮引年。此皆不知我者之言也。何也。东坡有言。天下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寿富贵。世以为五福之三。而余无簿书期会之劳。而安居 赐第。坐享厚禄。而位则居大臣之列矣。五十而又加数年。则已得耆艾之称矣。如是而又欲加享中寿与上寿。而兼天下之至乐。则造物者无乃抚掌而笑曰。吾见此翁。少时恬雅。今何老而无厌乎。余亦本无全功。故汉有董仲舒者知之尝著书。有曰。予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恨不使此翁读之。余于是。岂不有愧乎。不独此也。余之深惧。实在于过福之灾。盖以所处如亢龙。反顾则懔然。在今只当饮啄随意。浮休任天。在自己上加好之道。无一毫萌于心。而万一有不尽之福。遗于后人。则虽朝暮死。临化晏如。当如尧夫矣。余之此心。可质神明。故凡于亲旧修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2H.gif)
乡人俗谚曰。居乡有三畏。其一。虎豹也。其二。蛇蝎也。其三。太守也。尝与庶从弟世臣言此事。余曰。太守有何可畏而至比蛇虎乎。世臣曰。蛇虎之可畏。以其害人也。太守若是酷吏。则如催籴赋税之际。不问是非。拿入打臀。害虽轻于虎咬。羞愧则甚。岂非可畏乎。余笑曰。尔言诚然矣。然尔居乡曲。故知此三畏。而吾则生长汉城。无此三畏。独比年以来。畏人如虎。此则畏约无穷时矣。世臣曰。古人虽曰可畏非民。然人之可畏。岂至如虎乎。余曰。余既处京师。虽有乡行。又众徒与。以此实不知猛兽之可畏。而人则同处一世。凡于公私处事酬报之际。或有不惬于其意者。则辄从而议之。又从而兴讹造谤。使人至于一朝。身辱名坏。其可畏。岂特虎食其外之患而已乎。余尝读左氏传。至畏首畏尾。身其馀几之说。始未晓其言之有味也。今忽细玩。畏首谓瞻前而趑趄也。畏尾谓顾后而踌躇也。盖言进亦畏人。退亦畏人。故其身存者无几也。其言恍若画图。吾今日行止。诚不觉旷世之感也。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2L.gif)
仲和尝谓余曰。吾有三戒。不欲循俗为之者。其一。别号也。其二。楼馆题咏悬板也。其三。僧人诗轴次韵也。顷年为北评事时。偶有所作。厥后闻。后官以此刻版悬壁。因亲友为评事赴任者。使之拔去不留。则其人以其版本送于京里。吾以拔去为可。而至于千里输送。太多事答之矣。其时余但服其谦冲退让之风矣。今见新增舆地胜览草本。列邑馆舍楼亭悬板无遗收录。而间有无文名而效嚬于先辈钜公之下者类多。续貂之愧。使人不欲复看。始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3H.gif)
今观舆地胜览草本。如咸阳一小县。以孝行旌闾复户者。至于十九人之多。而其中以亲癠尝粪。 启闻。旌闾复户除职者六人也。或曰。父病革。尝粪甜苦。或曰。母病革。尝粪占吉凶。或曰。父母病革。皆尝粪甜苦。此外如此之类。不可胜记。此岂非万不近理者耶。夫庾黔娄之父病。盖其症候难状。差剧未易明知。故医使之尝粪。验其甜苦。而黔娄焦忧。辄取而尝之。释之者乃曰。医盖以粪甜则病甚。粪苦则病愈云。今人亲癠。其加减轻重之难知。未必皆如庾黔娄之父病。况今世医人使人尝粪于其亲病者。人岂有曾闻者耶。且尝粪。异于断指。病革之后尝之。亦将何为耶。庾黔娄是千百代一人。故编于小学书中。而十室之邑。三百年间。行如黔娄者若是其多。吾斯未信也。余尝闻乡居族人之言。乡中或有孝行特异者。则守令论报监司。监司 启闻。士人则旌闾复户。公私贱则免贱。因此无识之辈。互相吹嘘。虚张其事。作为名目。聚会乡邻。呈于本邑。终至 启闻云。以此推之。则间有希望赏典而真有尝粪者。亦或有之耶。此则其情尤有万万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3L.gif)
尝与李载方(衡坤),林谦之(世谦)会话。语及一士友。载方曰。圣人以为虽有周公之才德。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此友言多不信。虽有文才。不足观也。谦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4H.gif)
癸酉仲春。与仲和会叙于明村。语及文人。互相訾评。仲和曰。崔汝和见人诗文。多予少訾。是则善善长而恶恶短也。朴士元少予多訾。是则善善短而恶恶长也。然因其訾评而可修改致完。则长于恶恶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4L.gif)
崔参判锡鼎尝谓余曰。凡文字起草。虽已脱稿之后。草本不宜破碎不留。日久更看。则句语间。或草本反胜于改本。故吾未尝遽碎草本云。此语诚然。盖自家所作得失就舍之际。私意杂于其间。利病易眩。故时有三思而误改者。久而徐看。则始觉其反不如原本者多。
辛酉夏。内舅守白川时。有人将赴讼于境下。而恐其事败。要得吾家一札。为先容寅缘。来诉伯氏。虽外绝其托。初矜其理直。且欲报其状。翌日。其人持盈尺生鱼。因爨婢请谒。伯氏却其苴。不复见其人曰。吾与尔。旧不相识也。余又让妄受入门者。其秋。余赴司马会试。与黄友子絅(尔章),赵友定而(正万)同席。余笔拙。子絅善书。约子絅成章倩其手。顾国法。举子呈卷者。辄押出。一人呈两卷者。亦退其一。子絅为写吾文。未即呈其卷。恐场罢。把笔数起立睢盱。余亦虑子絅因吾晚呈。定而在傍曰。吾几卒书。可并吾卷偕呈也。余曰。君其退一何。定而笑曰。吾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5H.gif)
东邻有佣。其为人仅辨菽麦。而然犹有君子之德三。脚肥故行步安徐。舌大故言语重迟。性昏故喜愠不形。惟玆三事。最好使轻俊子弟。着意效得。则可作好气象。不可以人而废其长也。余于是始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而苟具首趾者。皆有可师之德也。人其可侮也耶。
己卯冬。余为地部郎。见版别库中藏一长剑。以红大段作衣。被于匣外。以青色段刺绣作字。字大如掌。其文曰。副元帅以下不用命者。用此剑。行军法。余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5L.gif)
辛未孟夏。余过贰桥。见一壮夫。持芭蕉茎叶繁茂者一本而去。盖贵游家之移植云。路有两女子。相与指视曰。此乃画中之物也。奇哉奇哉。余于马上。暗笑心语曰。此女必曾识蕉形于纸画上。而未尝见真蕉。今忽创见。故不知画出于蕉。而遽云蕉出于画。盖亦不思之失也。苟能思之。则未十步而必觉其言之谬也。然人于耳目。必以先入为主。类多如两女子者。可慨也已。
昨日自京城出拜西溪。夕就溪上书斋。见架上有定斋遗稿七卷。乃尹大宪拯,崔副学锡鼎两公。互相删定。时未净写。而其坎流一篇。曾已得见者。余无寐。终夜披阅几半。钦其见识超诣。论说方严。立言措意。非俗学所可儗。既有如此见得。宜有如此树立也。往往不觉三复讽咏。而继又不禁仰天长吁也。遂掩卷咄咄。坐以待曙。即摄衣谒溪丈辞。向东亭。迟鞭徐行。马上追思昨观书。书森列于心目。而欲记某某语。又不能诵一句一行矣。因念余壮年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6H.gif)
医书所谓久服某药。则白发还黑云者。盖谓人积功服食得力药饵。则血气自盛。而方生之发皆黑也。岂有已白之发还黑之理。人之毛发。比之草木。则其随落随生。如松叶。松叶四时皆青。而前生者萎黄自落。则继生者皆青。所谓白发还黑云者。正类此也。余于眉间。有最长一眉。长至盈寸则自落。其孔又出一长眉。一年之间。如此者或再或三。以此知人之毛发。亦如松叶之随其落处复生。而血气渐衰。则变而为白。其继生者。亦渐疏而因以为秃矣。
林退卿(世让)谓余曰。吾岳丈郑领府事(载嵩)立朝居家。处事过于谨饬。顷年丧室。治葬于果川先垄。百年丘木。斫伐颇多。岳丈家本无斜廊。故输致其材。召匠营建之际。适拜户曹判书。则遂尽取其材。积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6L.gif)
秋江冷话曰。东人效兀良哈舞。摇头扬目。耸肩屈背。熊胫鸟伸。进退风生。自公卿大夫。以至士庶倡优女子。无不为之号胡舞。右赞成鱼有沼尤善之云。余尝览此。慨然于习俗之移人矣。顷在丙戌冬间。辅德崔启翁上疏。盛论音乐之失正。而又曰。况闻数十年来。俗尚胡舞。至于位高士夫。亦为之。念此箕方。古称小中华。而俗习胡舞。恬不知耻。则哀我东人。亦已化为胡矣。其所谓位高士夫。有一宰臣少年放浪于风流场。因此其不悦者。以善胡舞指目。而即今时风异于前代。设令少时为此。秩高之后。不改旧习。岂有如鱼有沼之理耶。自见此疏。逢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7H.gif)
堪舆家。有翻棺覆尸之说。而甚不近理。且余接见地师甚多。而未闻有目睹之人。故吾斯未信矣。岁壬辰冬。请告作大慈省墓之行。城主李使君观寿来见。语及此事。使君曰。吾尝目见。堪舆家说非虚也。顷年。庶叔某葬于某地。过三年。地师以为有水患。遂移葬。及开圹。棺上面向右而覆。左隅便为上面。看来不觉惊怪。更审圹中。则左右空处仅容手掌。虽以人力转覆。有难容手。而翻置如是云。此诚理外之事也。其葬地及庶叔之名。余忘之。而虽反覆穷思。而终有不可晓者矣。
李参判彦纪外舅家。有畜猫。尝值岁时。乡族来谒设馔。猫入案下。客击以烟竹。适当鼻脊。猫即僵死。至夕猫复稣。次年元朝。客又过。猫在窗下。主人指曰猫能复生矣。客曰。吾初非欲其死。只误当其鼻耳。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7L.gif)
余于幼时读小学。至鸡初鸣。咸盥漱。昧爽而朝。妄以意自念曰。人以血气为身。而勿论冬夏。每日鸡鸣而起。则人必损其天年。虽古礼必不如此。此必古人欲使人早起恪勤所事。而垂训如此也。及识虑稍长而更思。则此必古者礼俗如此。盖上古大朴未散。人之禀赋充完。筋骸强健。故虽每日鸡鸣而起。习以为常。不知劳瘁。而若使今人欲行古礼。则必有伤生之患。鸡鸣盥漱之礼。不可行于今也。顷在己丑冬。 上候久在未宁。自十月念后。药院提调直宿之日。为朝夕起居之节。进处 阙下闾舍。每闻钟未久而起。盥洗着巾。坐而待朝。开门即诣阙承 候。以至明年二月仲旬。凡百馀日也。癸巳冬。 上候又未宁。自十一月晦日。以至甲午六月晦日。亦晨起诣 阙。凡七朔也。又自其年十一月旬前。至今年庚子四月。凡首尾七年。以年计则并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8H.gif)
丁酉三月初三日。 大驾幸温泉。以守宫大将。直宿 禁中。至四月初三日。 还宫后退直。自辛卯腊月初四日。至念三日。及自戊戌六月念三日。至七月初八日。及又自其年腊月初六日。至明年四月初二日。以 坤殿有未宁之候。因药院 启禀。留直 禁中。而亦每日晨起问候。至夜深始解带。前后 禁直合一百八十馀日也。
辛卯十月十二日。 景贤堂启覆将罢之时。 上曰。今日筵席不严。座间呵欠之声不绝。若在私室者然。予则以君上而对臣下。犹且掩口而呵欠。不示怠肆之色。况人臣登对之时。全无敬谨若是乎。承旨不为警饬。推考可也。又 教曰。昔曾子于孔子。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8L.gif)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9H.gif)
禁庭朝廷问 安时。政府下人请出承传色。及五享大祭受香日。 陵寝科场外。各司津船。凡摘奸 命下后。以立马事。政院下人请来兵曹郎厅之时。高声大呼。声撤 大内。自成规例。以此内各司下人军卒。相与呼召。及私相斗閧。亦皆高声。习以为常。 禁中喧聒。无异钟楼街路。兵曹本掌禁喧。而亦习熟见闻。不以为异。心常骇惋矣。丁酉三月初三日。 大驾幸温泉时。大臣援古事陈达。以余为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79L.gif)
乐静赵文孝公锡胤家在衿川。未释褐时。尝有事入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80H.gif)
戊戌腊月在 禁直时。取见诸道褒贬等第。则规例不同。京畿则曰。道内各邑守令。褒贬等第开坐。谨具启闻。此外诸道。或云道内各官守令。或云道内守令察访。或云道内守令。或云磨鍊开坐。或云磨鍊开录。或但云开录开坐。或无开录开坐字。而但曰谨具启闻。而启本长短。亦甚不齐。全罗庆尚道。则长以布帛尺二尺三寸。江原道则一尺五寸。此虽微事。揆以车同轨书同文之义。不当如是异同。
寿谷集卷之九 第 2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280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