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寿谷集卷之一 第 x 页
寿谷集卷之一
序○说○辨
序○说○辨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5H.gif)
人于盛年。寒暑风露。冒犯无畏。又如饮食衽席之间。凡可以戕生之道。靡不称意厌足而止者。岂独恃其受气之完也。诚以只见其可好而不知其为害也。然逮其血气既衰。一有欠伸少日损伤。随病辄祟。殆如持左契相酬报。而特无形人未之见耳。然有可以比晓者。以今世路之嬗变观之。势位之家。方其隆盛。恣行匪义。但觉意快。不知有惧。及至敛怨既久。一朝狼狈。则报答四至。转以至于重谪者。踵相接也。壮年任情纵欲。而受其报于晚暮。不幸则未享其天赋。幸则半生癃疾而终其身者。正类此矣。程子以为今人待老而求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斯岂非年富盛壮之时。所可服膺而自儆者耶。余有友人留心于修养而未得其要者。尝讽斯言而勖之。今于表从叔潭阳之别。又以斯言。也赆其行。盖以潭阳在南方。又多瘴气。汉城人游宦于此者。少忽将摄。辄患水土。卫生之方。固宜加敕也。方其临书。而客有言者曰。吾闻潭阳。年虽壮。而其为人老成。世且期以公辅。而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5L.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6H.gif)
天下之生久矣。方其初生也。人物寡而淳。饥则食而寒则衣。有馀则弃而不收。故无君长政法。而人无有相害之心。皆自生生。及其久也。人物蕃而浇。饥而食不给。寒而衣不遍。而有馀而不知弃。则人始强探弱而大攫小矣。强探弱而大攫小。则君长政法所由设也。然则向之无君长政法。非无心也。无为也。因其势之自然也。今之有君长政法。非有心也有为也。亦因其势之自然也。恶见有用智自私之端耶。且夫人之性。大相同。惟动静食息之。惟其意是适。此人性所共欲也。系累束缚于政法。如鸟兽之未脱网。牛马之受衡络。此岂人所肯为也。然而天下皆曰。政法不可毁者。岂不以无此则人之类灭久也耶。于此。益见夫政法设而人有公天下之心。甚于无政法之时也。庄生之意。大抵贵无为而贱有心。尚自然而恶用智。上世之自生生。颂之谓大公。下世之有君长。诋之谓偏私。必欲使斯民毁君长政法而恣睢不事。如邃古之初而后已。故其书三十三篇。语虽有不出于斯者。大意未尝出于斯。斯不亦行周于鲁之术耶。行周于鲁。则国削而止。若夫蕲行古于今。则人将强探弱而大攫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6L.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7H.gif)
月城世谱序
传曰。四海之内。皆兄弟。先儒又云。民吾同胞。此非独同仁一视之言也。实亦有此理。今之处两间者。其初盖自一人而分。何也。凡人既有是身。则必有父母。父母又必有父母。父母之父母。父母之父母之父母。亦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7L.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8H.gif)
삽화 새창열기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8L.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9H.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29L.gif)
天下虽广。古今虽悬。然图天下于掌上。七国星罗。九州错错。(一本。作绣错。)俯冀雍杨徐之间而抚其迹。则伯禹凿山疏河忧勤之貌及彭蠡沧浪鸟鼠同穴。若今日目击于前也。观秦楚燕赵之境而想其事。则豪将烈士扼腕愤疾矜名趋功之状及河外伏尸洹水歃血。若今日目击于前也。人见其如此也。真欲走彭蠡鸟鼠。而揖禹氏之劳。奔河外洹水。而寻豪将烈士之风。则遗唾馀沫。亦不可得。将怅然而返。观道亦然。道虽大也虽高也。然近取诸身。充类以求。则大而六合之内。远而天下之外。古而百世之上。新而百世之后。妙而阴阳气数。显而草木昆虫。富而万物。其道莫不毕具吾身。盖视吾身。无一之不备也。卷之又不盈于握。人闻其如此也。遂求之阴阳。求之草木。逐万物而求之。驰神百世而求之。游心天地而求之。故道每每不得。不得亦怅然。怅然将自丧。故曰善观天下者。弃天下而视诸掌。善观道者。舍之物而求诸己。
牛者。服以耒耜。耕于广野。则万民得以糊口。牛者。盖为生民生者也。然方其耕于野之道也。过而见之者有异焉。弓人。见其角。庖人。思其肉。治甲者。探其脊。至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0H.gif)
吾闻北海。有玄股国。而西海。有白民国。是其民。必涅然而玄也。缟然而白也。不然。奚以有是名。今且使玄股而视缟然之状。则其勇者。必讥之侮之。排而蹶之。怯者。必骇之恐之。走而避之。若是者何以。人之视安于常而不安于罕也。吾又闻东海。有毛民国。而西海。有羽民国。是其民。必甡甡诩诩。若鹿豕群也。翂翂翐翐。若乌燕状也。不然。奚以有是名。今且使毛民而听翂翂之貌。则其勇者。必麌麌然笑。以为非人之形也。怯者。必蹴蹴然惊。以为必啄而噬也。若是者何以。人之听习于故而不习于新也。噫。今圣人之不出久矣。大道之不明远矣。自圣人之不出也。世未尝见圣人之貌也。未尝见圣人之行矣。自道之不明也。世未尝闻道之体也。未尝闻道之言矣。今虽幸而有新圣人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0L.gif)
曾,史虽贤。执圣人之道而绳其为。则必有一行之可议。桀,蹠虽不肖。徐鄙疾之心而采其说。则必有一言之足法。故人不可以贤而贤其贤。壹信其行。以恶而恶其恶。尽弃其言。必也立吾心鉴。照之以理。则虽大贤智大不肖。必不能逃其脏矣。今世俗之毁誉不然。苟谓贤也。不敢刺其非。非不敢刺也。不知非也。苟谓不肖也。不肯予其是。非不肯予也。不知是也。苟如是也。几何不非是。而是非奚以知之。今且假曾,史,桀,蹠。错坐于前而伏其名。延世俗人而听是非。则未必不以曾而谓桀。以蹠而谓史也。故世俗之毁誉。譬犹亡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1H.gif)
今天下。皆二足一口之民也。今忽有一足二口之民。出而立于世。则世必駴然笑之。笑之奚以。其所未尝见也。苟以其所未尝见而笑之。则假使天下人皆一足二口。而今之二足一口者出于世。世亦将駴然笑之。若是则世果无真是非也。何谓真是非。知一足之难行而二口之不可养。则知真是非也。
余尝过江之滨。见鸟一群方触网而悼。遂傥然立植杖而视。是鸟也。风来而网高。则鸟亦高。风去而网卑。则鸟亦卑。一步一翔。莫敢自由。而前却动息。惟网之从。余见之。不觉弹舌而悲之。因忽思之曰。凡今之人。何异是鸟乎。其随世俯仰。因风上下。两目常睆。一心每愦。惟食息语默。惟世是听。而薾然而终其身者。何异是鸟乎。噫。世莫不知悲飞鸟之终日触丝网而悲忧。不知悲其身之终身入世网而不知悲。可悲也已。
二佣说
玄冥子有二佣。其一佣秃而一佣眇。玄冥子有事。每任秃而不任眇。眇恒逸而秃常劳。秃怨其偏而诮。玄冥子始而怒。既而笑曰。我有两臂。莫非我肤。而尚且一安而一劳。况非我之肤乎。且我尝病痿。而右偏枯。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1L.gif)
天说
天一也而冀望者众。天将逐物而应之耶。耕者望云。而行者冀旸。游者冀月。而盗者望昏。带褐祷暄。幸而春。则袭狐乐温。悯时早暖。汎江者望西而祝风。幸而风。则涉湖者望东而祝风。宴乐娱心者。望夏日而虑短。桎梏愁身者。憾冬日而疑永。以至肖翘之物。喘耎之虫。亦莫不有望乎天也。蚁处穴则其望晴也。犹行者之意也。鱼在涸。则其望雨也。犹耕者之意也。螳螂嗜蝉。故愿阴。而锦鸡爱影。故慕景。狗热。故走雪。而葵寒。故向日。飞翔之欲风。而巢卵之悲风。斯亦犹汎江涉湖褐狐游盗之意也。笼禽。悼日太长。浴鸟。恨日易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2H.gif)
葬说
福善祸淫。天道之大常也。然善人多夭阏穷困。而不善者。亦寿考尊荣。进贤退邪。王政之大端也。然直道尽瘁。未必酬报。而小人常进。干纪犯科。或漏刑章。而君子常退。天理人事。将奚徵而奚信哉。后世闷其如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2L.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3H.gif)
不杀耕牛辨
古者。牲牛耕牛不同任。君有故而杀者。乃牲牛。耕牛。古未尝杀也。何以知之。传曰。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所以长恩也。记曰。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古人于凡禽兽。犹且见生而不忍见死。狗马死。尚亦储帷盖埋其体。则况于引重服田之物。宁有既食其力。而忍又杀而食其肉之理乎。以是。知古人未尝食耕牛也。盖万品飞走中。其有功于人者。唯牛马与鸡犬。(驴骡橐驼之属。不出我国。故不遍举。)而然司晨警盗。乃其性所不能自已者。虽为功。而本无用力。犹可等羊豕充庖也。至于牛马。其涉险阻劳筋骸之功。比诸汲水担薪。奚遽不若。而至其病老而不堪任使。则卒之牵而之屠。此事。揆诸天理。万有非而一无是。古人帷盖之报。长恩之义。安在哉。彼大物也。必有知觉。非豚鱼比。方其伏砧。回思旧劳。虽不能言。无以自暴。其觳觫然数睇于人者。宁无郁纡怨疾。欲言未吐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3L.gif)
寿谷集卷之一 第 1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6A/ITKC_MO_0456A_A176_134H.gif)
庚午岁除日。余适出崇礼门。见池边闾舍。万宰牛。从藩窍弃血。无所隐。讶问仆夫。对曰。尝途听。左议政白于 朝。每岁除前三日。听民私屠。而具其岁馔。故如是。余念宰相悦民之道非一。安有许民杀牛。而市恩之理哉。古之丞相。见牛喘而忧畏。今之议政。杀耕牛而延誉。凡今辅理承化之道类此。则岂非大可寒心。况台阁备员凡有几。而无一人知其非。国其有人乎。心窃慨然。为述此辨。何由一展于庙堂之上耶。噫。古人以为宰相须用读书人。于今尤觉其为确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