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行状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4H 页
通政大夫兵曹参议知制 教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 世子左副宾客,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云川金先生行状。
先生讳涌。字道源。其先新罗敬顺王金傅之子锡。事丽朝。食采于义城。遂为义城人。其后有讳龙庇。为太子詹事。有功德于人。庙食其土。詹事之子曰宜。尚书左仆射。尚书之子曰瑞芝。内盈庶尹。子台权。左司尹。子居斗。入 国朝。为工曹典书。始居安东府。是生都万户荐。万户生县监永命。县监生集贤殿修撰汉启。与成三问,河纬地同时。后不仕以终。生讳万谨。进士 赠左通礼。徙居于临河县之川前里。是为先生高祖。子讳礼范。 赠左承旨。子讳琎。生员 赠吏曹判书。连三世 赠爵。以子鹤峰先生讳诚一之贵也。判书有文章德业。有子五人皆贤。其第二子讳守一。自如道察访。妣汉阳赵氏。司果孝宗之女。以 嘉靖丁巳十一月四日。生先生于安东一直县龟尾里。生而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4L 页
仪状峻发。神精秀朗。聪悟绝人。文辞遒逸。尝背诵论语一帙。无一字差误。判书公嘉之。为给水田及世传宝刀。鹤峰先生尝抱置怀中曰。门户之望。属在汝矣。癸未。察访公殁。庐墓终三年。自是赴乡解。辄居上列。人莫之先。庚寅。登文科。辛卯。补承文院。冬。迁入史院。以检阅锁直。遘痘疾甚危。 上遣中使临问。且曰。天既赋之厚。予知其不以是疾死。得无损好貌否。疾已。还南乡。是岁。壬辰春也。四月。倭大举入寇。列郡风靡。连陷三京。 大驾播迁。越在西关。道梗阻不通。不得奔问。先生乃募乡兵拒守。时出锐师。多斩获。癸巳秋。间道趋 行在。复除检阅。转待教,奉教。书法无隐。时称良史。冬。升成均馆典籍。其日。迁骑曹郎。甲午。拜司谏院正言者三。兼 世子侍讲院司书。举劾无所避。寻主奉常簿。还典籍。乙未。拜司谏院献纳。二月。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兼 经筵检讨官。三月。移司宪府持平。鹗立朝端。风采凛然。咸曰。真金鹤峰侄也。四月。入天曹。自佐郎升正郎。至戊戌二月。或出或仍。不离选部。登明选公。汰浊澄清。人不敢干。吏莫敢欺负。赵学士正立。尝语人曰。自吾入朝。为铨郎者。吾见郑景任,金道源两人焉。金某来见我时。邻有武人为外官。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5H 页
曹吏群辈来需索。望金行。皆迸逸。不敢复来。身不严正而能使此辈若是耶。移司谏院司谏。历成均馆司成。改司宪府执义。皆兼侍讲院辅德。时 昭敬王三十年。倭寇屯海上。声言将西抢。天兵十馀万南征。李相国元翼为体察使。先生以从事官。从相国。称为强佐。每事咨焉。上下官自相为知己。冬。以弘文馆校理。带执义。为督运御史。才数日。改 宗庙令。己亥正月。改司成。仍督运。先生承七年干戈之馀。公私扫地赤立。给馈十万兵。官民不相保持。先生至诚谕募。委输不绝。时西厓柳先生。中谗去国。忠贤奔播。先生亦被劾去。秋。 除善山府使。善为贼路要冲。被刳特甚。蓬蒿满野。烟火萧条。先生招来抚集。渐以儒化。里闾完复。文教亦振。癸卯。入为济用军资正,侍讲院弼善。甲辰。转直讲,执义,司艺。出牧尚州。先生奉大夫人板舆舟载于江。设妓乐沿流而下。过河隈。西厓先生临岸叹息曰。人子荣亲。固不当若是耶。向余为是州。亦如之。自今孤露。宁复可有是。因泣下云。丙午。还司艺。为醴泉守。首以兴学校育人材为务。拣邑子之聪敏者。或讲诵。或制作。月试以课。第之以赏罚勤慢。未几。皆化翕然。衙罢在大夫人膝前。张乐上寿。大夫人固无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5L 页
恙。享荣养。凡在州县。以为常。己酉。为洪州牧。以亲病解归。庚戌二月。丁忧。先生时年五十四。守制一如前丧。服阕。癸丑。入为奉常正。以编修官。与修 宣庙实录。先生谓提调曰。修 先王实录。勒成宝典。传信后代。万世不刊。要当以实。不可奸也。若某事当删。某事当录。而且西厓相公。其德业赫赫。在人耳目。不可诬也。今史臣之词。显有低昂。诋欺成过。不得为完人。失实且不信。非史笔也。就其中去其甚者。提调奇公自献。服其公无私。且其言凿凿可徵信。乃称叹曰。通知 先王时事者。在朝不过三数人。而莫如金某。皆从先生之言。时富平有疑狱。传旁郡邑。久不决。方伯具狱以闻。光海主问。谁可使决此狱者。朝议皆曰。奉常正金某其人。先生承 命往。一讯立决。人人惊服。咸称其神明。乙卯。例升折冲阶。二月。拜骊州牧使。衰年无心吏役。而先生不乐在朝。又以其山水乡。为留一年。官府萧然。政清讼理。远近讼狱。皆归成于先生。其赢得纸布。积之库无用。先生曰。此州清心楼。乃 世宗大王曾所临御。而废为丘墟。欲理新之。吾所有纸布。亦能支其费乎。遂出而鸠材瓦。不烦民力。功垂讫。闻长男佐郎公丧。辞以归葬。买舟溯北江南还。舟中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6H 页
惟梅花四季两丛。民吏聚江上。扶送归舟。叹息吟思者久之。戊午。以兵曹参议。差上国冬至贺使。以病辞。自此先生年益老。时益乱。无意于世。谢事而老于乡。无家以为归。遇山水处。辄寓焉。白云亭。乃察访公所筑。而负山临流。景致殊胜。先生处其中。焚香燕坐。读书求志。每风日和畅。烟霞澄鲜。角巾藜杖。访花随柳。尝裒稡东方名贤游山诗若录及閒居杂咏。为一帙。名之曰矗泠录。而间读之。以寓慕寄兴焉。凡世之是非得失。不经于心。以浮游尘埃之外。而深追前日。一切打叠。痛自循省。涵养本原。不知年数之不足。而每举似子弟曰。吾于学非无志者。不免为气所使习所移。几乎枉了我一生。汝辈可以为戒而不可学也。凡读书讲解。不容自缓而不能身践。读来读去。只是说话不济事。又曰。孟子之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此八字是余所服膺。而未之能行也。亦宜存于心而勿忘也。先生素无疾。庚申十月。示疾未数日。遂㞃。命屏妇人。越二日朝。遂启手足。享年六十有四。先生生长文献之家。擩染诗礼之传。金章玉质。符彩外扬。令闻令望。声誉蔼蔚。翰苑玉署。 恩顾日渥。人之见之者。不啻景星祥凤。而遇事直前。凛若秋霜。可谓当朝一人。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6L 页
而旷古一遇矣。一时正人庄士名公钜卿。推与之盛。而慕与之交。诚心相孚。绝无疑间。若梧里李相公。有却衣之操。而独受先生之弊裤。以为安吉而无憾。东冈金公贲舍车之义。而亦受先生之骏乘。以为通财而不辞。此人皆宿德宏儒。谨于辞受之节。而犹然若此。所谓不知其人。视其友者非耶。中岁以后。见朝论溃裂。而时事日非。绝意仕宦。而又急于荣养。周流郡邑。极甘毳之奉。施及人之泽。冰檗之声。播之金石。弦歌之化。兴于州里。其见几洁身。学道爱人之效。可见于此矣。夫以先生之标望绝人。行峻洁清。质美矣。才良矣。德充矣。由是而进为于世。行道而济时不难矣。始焉扰攘于干戈之际。中焉见齮于谗忌之口。末乃国为幽国。鬼蜮纵横。则时之难为。道之不行。固知之矣。于是卷怀林野。颐养情性。读书谈道。益求其志。而内笃亲亲。外敦宗党。不是非政法。不论人长短。从容和毅。不露节角。桑榆之功。庶几可收。而姜桂之性。到老愈辣砥守。以美仕纳餂而正色不答。箕甥以献纳赴召。而作诗寓戒。盖其平日所诵穷达不失之义。于玆可验。而愚伏郑文庄公之击节叹服。岂无以哉。呜呼。刚为阳德。而圣人叹其未见。则自昔贤人君子造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7H 页
道成德者。未尝不始乎刚。而卒反之纯如也。惟先生自始仕史院之日。洎乎晚节。笔诛贪懦。讥诋权倖。不挠于时相。白简凌霜。墨绶清风。不愧于家声。历溯平生气象。是甚强毅。宜其强制宿嗜。勇迈新工。振刷惕厉。一变至道。而年未及耆。半途而税。进不能泽斯人。退未及传诸后。而有五才子。身哭其四。一子又不能终先生之丧。天之报施其何如哉。然子之子孙之孙之贤。世世多有蜚英。腾茂一时。历扬玉署金华之省者。不止一二数。而先生之德学风声。久而弥章。士林兴慕。庙食百世。则与善之天。于是乎定。而秉彝之好。焉可诬也。故远近贤士之哭先生者。皆以渊源之学。金玉之质推之。而以寓公私之痛。眉叟许文正公。题其墓曰。君子之人而三致意焉。其知之矣。先生于诗。好李青莲。少时为诗。袭其句格。清神俊逸。有来学者。亦以是为教。晚更敛锋韬彩。务就平实。文亦纡馀理达。不事雕饰。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内子真城李氏。退陶先生之孙。佥正寯之女也。与先生同年生。幼明敏。李先生怜爱之。年十七。归于先生。奉舅姑尽孝。晨夕无违。礼事先生。庄而谨。罔或少弛。仁睦娣姒。礼遇亲党。和辑邻里。恩义俱称。重轻有则。先生常畜妾媵。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7L 页
而妒媢之言。未尝出诸口。抚养其生。无间己出。先生曾卜姓于江陵而中弃之。夫人请于先生。具仆马迎之。其仁心纯行有如此者。家清寒不堪其苦。而夫人能力贫支惫。宾祭必饬。一不以烦先生。持内政近五十年。而益自肃穆。无纤毫可议。人咸曰。夫人质之美如此。而亦李先生家教然也。昼哭年踰六十。过哀毁惙。几不保。有才子五人。皆贤有文。卒早夭。夫人为先生抑哀自强。而其殁也。呕血澌尽。是癸亥十月九日也。初。先生葬在临河县东申谷。夫人葬林塘。先生圹宅有水患。先生梦孙炰而告之。于是诸孙震惧。亟卜宅于县南枝洞之独自山丙向之原。墨既食。启墓果有水如梦。以己卯十月乙酉。奉先生与夫人之柩。合窆焉。 孝庙即位之二年辛卯。朝廷追录先生。壬辰。募乡兵拒守功。 赠先生爵吏曹参判。夫人为贞夫人。男长是柱。文科佐郎。次是楗。 赠左承旨。次是桢。生员。次是棱,是相。女适判官裴尚益,生员李廷俊。佐郎四子。长曰熙。次㶵。生员 赠大司宪。次薰,煦。女适参奉李皖,注书金崇祖,士人李㿩,全尚耇 赠户曹参议。是楗无子。以㶵后。是桢生一子。曰炰。进士。有文望参奉。女适金是圣。是棱生一子。曰焘。是相取从父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8H 页
兄之子气为后。女适生员李朝英。裴尚益有二子。曰幼华察访。幼章教官。李廷俊三子。曰天标,地标,民标。熙三子。曰学达,士达,邦达。㶵有六子。泰基主簿。履基生员。次益基,鼎基,有基,观基。薰四子。学圭,学载,学周,学时。煦亦四子。宇基,业基,亨基,弘基。炰一子学基。进士。焘三子。善基生员。昌基,硕基。气继子。曰台重。参奉。玄孙之承重者。曰世键。先生本支蕃昌。克世其家。不可胜记。而主簿公之子。曰世钦。其弟生员公之子。曰昌锡。其第三处士公之子。曰世镐。皆有文行。迭践华贯。知名当世。三子皆以侍从臣。及亲存。貤 恩爵折冲阶。生员公自以耆寿。加二品阶。推 恩三世。上左承旨,大司宪职 赠是也。先生自有爵 赠不及焉。瓢隐公第录先生言行颇详。因志先生墓。眉叟许文正公撮其大要。刻其墓碑。乃者。先生之后孙佥君子。议以言行录。成于子侄。宜别有状。属德邻。使撰次之。德邻辞谢。且谓之曰。瓢隐公以宏儒卓识。亲觌德袭训。为此录宜无不尽。尚有难慎之意。况藐然晚生。生乎百年之后。仅得其遗风馀韵。以寓执鞭之慕尔。何能有加于此录哉。业以此录。介眉翁作铭文。此足信而有徵。其传世行后无疑尚。奚复求多焉。且愚贱不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8L 页
敢承佥意。往来要责不置。不得终辞。谨依元录作底间。亦窃附己意。以俟后之君子云。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行崇政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南坡洪公先生行状。
公讳宇远。字君徵。号南坡。胄于丽之金吾卫尉同正先幸。世有冠冕。八世至子儆。入 国朝。仕为户曹参判。至曾孙瀚。官至吏曹参议。有文章节行。被戊午史祸。杖流道卒。 中庙朝。赠吏曹参判。孙讳温。有德行。仕至掌苑署掌苑 赠领议政,益宁府院君。有子讳可臣。以学行晋。屡拜宪职。出为洪州牧。讨平剧贼功第一。封宁原君。历官至刑曹判书。后以松都留守。致仕。号晚全。谥文庄。湖西立祠俎豆之。洪州有清难碑。有子五人。皆有名位。第二子讳荣。严重寡言笑。力学笃行。荫仕至汉城庶尹 赠吏曹判书。是为公皇考。妣阳川许氏。吏曹判书筬之女。以 万历乙巳七月二十九日生公。公自幼不好嬉戏。七岁受书。敛襟敬读。未尝少懈。踰十岁。学业日进。声誉弥著。年十七。聘李氏。即延原府院君光庭之女也。李公爱敬之。门下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9H 页
士皆慕尚之。尝舟游西湖。座中有能诗者。闻公名。欲试之。自押强韵属公。公即和之。其人叹服。满座阁笔。十八。占解额。有名。甲子。遭判书公忧。哀毁踰制。庚午。居解元。会试日天雨。达夜不止。公不入场。自此连发解。大小科居魁者再。辄不利于会试。人皆惜之。丙子狄乱。奉母夫人踰岭。寓于文殊山之杜谷。与兄佐郎公宇定。竭力奉养。慰安亲意。馀力读书。未或废忘。乙酉。 仁祖册世子。设庆科。公登第。翼年。选入承文院。由正字,著作。十二月。 除承政院注书。兼春秋馆记事官。丁亥二月。 除侍讲院说书。五月。荐授艺文馆捡阅。八月。还注书。寻 除捡阅。自是往来。翰林堂后。历待教,奉教。戊子。升成均馆典籍。己丑。自骑省郎。拜司谏院正言。兼春秋馆记事官。五月。 仁祖升遐。六月。复为兵曹佐郎。为养乞外。出知礼安县。 孝宗元年庚寅。上疏。请蠲光海时所加民田结。 上可之。得尽蠲江左诸邑虚加万有二千馀结。民皆鼓舞歌颂。为治学道爱人。诚心与民。清净无所为。壬辰。丁大夫人忧。奉柩还佐郎公寓舍。公年始衰。哀毁号泣。所坐草荐尽湿。甲午四月。制除。还安城。五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 经筵捡讨官,春秋馆记事官。每入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89L 页
 筵席。敷陈经旨。纳诲警切。 上倾听焉。时赵淑媛得罪死。其二子栫棘绝岛。昭显世子子。亦幽囚海中。 上因天灾叠见。 下教求直言。六月。公上疏。略曰。臣闻燕臣痛哭。繁霜夏零。庶女呼天。震风击堂。凡民无辜尚如此。况 王室之骨肉至亲乎。 国家不幸。凶秽之变。起于宫闱。逆赵伏辜。澄,潚窜置。岂非 宗社之幸欤。然而逆赵者。 先王之宠姬也。澄,潚者。 先王之爱子也。 先王之陵土未乾。而宠姬殛死。爱子流窜。逆赵之罪。上通于天。其在澄,潚。固当坐之。然其藐尔稚少。其母之谋。必无与知之事。而 先王之遗体。 殿下之同气。麟坪之外。惟此两儿而已。 殿下其可不恻然眷顾。思所以保全之乎。因并及昭显之子。请一体放还。而反复乎天人感通之常理。眷眷乎天伦亲爱之至情。恳恻切至。不能自已。而虞舜之不藏怒不宿怨。可以为法。汉文之尺布斗粟。可以为戒。又曰。 先王陟降。在帝左右。与天为一。则今玆崇降不祥。未必不由于此。而不幸两儿遘疾。或至短折。则 殿下终未免杀弟之名。而以 殿下之孝。入 太庙。有事于 先王。其能不忸怩有愧于心乎。其引 先志切事情。扬 圣德。开悔悟。庶几乎全恩于既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0H 页
绝。纳君于无过。虽因此得罪不恤也。 圣明宽仁。即 赐温批曰。尔能言人所难言之事。爱君之诚。良用嘉尚。余当体念焉。疏出。朝野震惊。或流涕感叹。至谚译传诵。李行进素怀媢疾心。遂疏公疏。谓公为逆赵反案。又 榻前极口搆诬。两司继之。请远窜。时修 仁祖实录。史草皆出。独公据实直书。无彼此言。无毫毛私。故救公者心仪其贤。而欲乘时。陷害公者多。虽平生慕乡者。亦承望和附。适又海西伯金弘郁。应 旨上疏。讼姜氏冤杖死。 筵中未安之 教。因屡及公。中外皆为公惧。有来吊者。公夷然待 命门外。观书不辍。至冬台启遂停。当初救公者。或罢窜。公止递差。遂放还二王子及昭显子。盖用公言也。然见枳清涂。越二年丙申三月。始 除典籍。七月。出为北青判官。北青为南兵营。公至。与主将悉兵民利病。施罢皆当。民皆颂之。丁酉。以直讲 召还。戊戌。拜骑郎递。己亥。 除仪曹郎。迁兵曹正郎。五月。 孝宗宾天。 显宗嗣位。庚子七月。 除修撰。先是。 孝宗之丧。议礼者以 孝宗为 仁祖次子。庄烈大妃降服期。许文正公穆。首言其非。是坐斥废。尹参议善道上疏极言罪状。窜北边。赵文简公絅。疏言善道为 孝庙左袒。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0L 页
又禁锢。公乃上疏曰。议礼者诬引经礼。贬薄 先王。眩乱是非。斁败伦纪。善道言虽过激。其宗统嫡统之说。明白的确。不可易也。今之护党者。覆盖其失。而至欲使人。不敢议。许穆再上论礼之疏。则斥出之。权諰立帜。遭重劾。赵絅一言救善道。则指为奸邪。搢绅之间风色不佳。此非治世之象也。臣于善道。素非相识。自是有气节敢言之人。曾以直言。立节于昏朝。及在 先朝。且有师傅旧恩。一言之过。久窜风霜之域。诚恐一朝溘然。贻 圣朝杀士之名。伏愿亟 赐放还。俾得归死田里。疏入。台启齐发。罢职。不调者五六年。己酉七月。 除高城郡守。公至。适遇庚辛大凶。民逃死散无吊。公约己裕民。凡海产 上供外。一切减省。招集饥民。躬亲抚摩。视其壮弱。上下其食。阖境仰哺。赖以全活。甲寅八月。 显宗宾天。 肃宗即位。筵臣请召公置 经席。 除副校理。公上疏辞以老病。 上不许。促召公。又疏言病不能自力。且及高城解由。仍言致治之本。莫先于讲学。为国之务。莫急于保民。末言灾异之可畏。以深致勉戒之诚。而请缓官籴。涤逋欠。往复累千言不已。 上答曰。尔以文学正直之士。废弃多年。今特 除经幄之任。若果出入 经席。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1H 页
补益必多。年老多病家贫。药物不办云。令本道觅给药物。待差病上来。仍命荡涤高城解由。乙卯正月。 除副应教。公又上疏辞。 上优批。促召。二月。病少间。赴谢。以侍讲官入侍。引经献议。辞简意到。又申荡涤逋欠之议。 上曰。当令庙堂议处。寻升资。拜同副承旨。五月。迁弘文馆副提学。公上疏辞。 不许。时清风府院君金佑明疏言桢,㮒等罪。且曰。孟母之教。格于间言。意若有谓而不明言。群臣请召府院君。辨问而得其实。 上可之。诸大臣及三司既入侍。府院君 召不进。待罪阙下。 明圣大妣。出临 御座后。隔窗 下教。㬥扬桢㮒等罪犯。殿上侍者。卒惶遽失措。公上疏。引易之家人彖传。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以明家道。内外之分。且引蛊之干母蛊。不可贞之戒。以为 殿下巽顺柔婉。致其深爱。则 殿下之孝。光于舜文。而 慈圣不贰过之盛德。匹休乎妊姒矣。方今 两宫之间。止慈止孝。谗间何自而入。而设有是事。清风以肺腑之亲。当入告于内。即将其人。付之有司。以正其罪。而不此之为。笼罩说去。著之章疏。以为真有是事者然。臣实惜之。 批曰。疏中戒诲。余甚感叹。余以冲年。诚意未尽之致。深加惭恧焉。左相金寿恒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1L 页
劄言。家人内外之位。非母与子之谓。则引喻甚悖。而不贰过之说。以 慈圣之过。指斥于 殿下也。欲以巧辞曲说。乘时逞憾。公又引经训传义以明之。自后出入 帷幄。讲说经义。而援引古训。附以时事。诚心恳恻。一意于致君泽民。而仍及于尚方织室。䌷品踊贵。请命申饬。以示节俭躬率之本。又见一番人专护偏党。不思寅协。羞薄诏除。污秽朝廷。不知自反。一意造衅。上自国舅。下至大臣。草野儒生。争起交讦。自立雠敌。公又上疏极言。力请退去。 上温批勉谕。五月。 除吏曹参议。六月。兼成均馆大司成。公前后控辞皆 优答不许。自是 眷毗日隆。 特旨拜大司宪。寻递拜工曹参判。公上疏辞。仍申荡涤逋租之请。反复乎天灾之累臻。民事之艰难。而及此时。施广荡之典。以答天谴。以悦民心。则是捐虚簿之租。施实德于民。大利也。廓一视之仁。均八路之惠。大德也。仍与诸臣争论于上前。 上不用诸公言。独从公言。 命荡减八道官籴逋租之在民者数十万硕。 命下。远近鼓舞相庆。若更生焉。七月。 除礼曹参判。九月。 除艺文馆提学。公上疏力辞。 上以注书之笔。 命书疏批。用草刱润色之语以答之。寻拜承文提调兼同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2H 页
知 经筵。又 特旨拜礼曹判书。吏曹启。洪某既升秩。即兼带国子长仍之乎。 上曰。当今学术。无出其右。仍兼。公上章固辞。 不许。公父母坟山在岭南。丙辰正月。公请为岭南武科殿试官。仍往省扫。 上始许之。又虑其老病。 下备忘记止之。三月。兼实录知春秋,左参赞。寻拜行大司成。公以老病。陈疏力辞。 上曰。太史之职。非卿莫可。 不许。寻拜礼判。因昼讲进曰。实录纂修。职任重。且不可缓也。乞递馆职以专之。以责其成。 上勉谕许之。时金星昼见。夏雪盈尺。严霜蝗虫风雹地震之灾。诸道 启闻不绝。公上疏力陈灾异之可惧。世道之可忧。而并及都案纸牌非急务。要以修德安民为先。仍呈辞。递付军衔。寻拜知事兼 祔庙都监。公以老病支离。筋力难强。据经引年。辞旨甚哀。又曰。纂修之职。实非所堪。而提学虚带。尤非所安。亟蒙镌免。归死乡闾。 上慰谕不许。又上疏请急。意在必退。 上优容许递。实录之任。大臣及诸堂上以为。实录编修。非洪某莫可。 上即命仍之。公以才递还仍。更改无常。而再被 除命。有难规免。则仍为实录设局踰年。汗青无日。请加出堂上一员。所带职事。姑一切蠲免。俾专史事。 许之。是时。公年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2L 页
已老。筋力衰。独以孤忠亮节。受知 圣主。一意报效。其告于 上前。发于章疏者。必本于经术。以开 圣学。虽背于时好。而或虑有违忤。直陈之不避也。至是。 上三年丧毕。百僚毕贺。公进疏以为大学之道。必始于格致诚正。以至于修齐治平。则此正 殿下端本正始。克修厥德。期之不息不贰。而祈天永命。 宗社灵长之福。亶在是矣。又引孔子三戒。首言在色之训。以为人之大欲。在于男女。有欲而不以礼为闲。则荡而为恣肆。沦而为荒乱。 殿下冲年巨创。丧制甫毕。 寝殿复常之初。三宫女御。左右罗列。以祈恩望幸者何限。 殿下忽于人心之危。稍弛戒惧之严。则骎骎之害。安保其必无也。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孟子七篇。无非遏人欲而存天理。人欲之遏。天理之所以存也。今 经席进讲是书。伏愿 殿下沉潜乎微辞奥旨。省察乎动静云为。以至于私邪净尽。天理流行。则向所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亦不外此矣。 上览疏。知其发于至诚。即留中而答之曰。无非忧国爱君之辞。特 命承传。择赐内厩马。公又陈疏。请还收 恩赐。 上优批不许。十二月。以 祔庙礼成。升正宪。制进 中宫玉册。 赐马。公并上疏辞。 不许。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3H 页
丁巳。 上用大臣言。令二品以上会于宾厅。各尽所怀以陈。降出后十馀日。更无看详奏覆之举。公上疏力论之。 上有览之未半。可见忧国爱君之忱之谕。 上知公忠鲠。凡其言间有违忤。辄虚怀听纳。 恩顾日渥。公亦感不世之遇。知无不言。朝论弛缓。故为睢盱沮难。未见其略施行。公力求出外。除江都留守。筵臣以公清名直节学问文章。 筵席不宜去此人。启请留行。以实录成。升崇政。公力辞 不许。拜吏曹判书。公恳辞请免。 上不许。承 牌出肃后。又上疏辞。不得 命。则请寄无所行。门庭阒然。注拟一以公。每政目出。人人皆服。虽武弁微末。无后言。公以老病。不可久冒铨席。请递付閒局。出入禁闼。以遂补拾之愿。疏四上。 上辄温谕不许。公又上疏。请递本兼诸职。往扫安东父母坟。仍行焚黄之 恩。 上许之。赐药物。仍令赐马。官给浇奠。时李沃以谤言出补。公以李沃有文望。事涉黯昧。且补外久。宜召还。备拟玉堂长。同僚有忌之者。投疏尼之。言侵公。公临行。上疏引劾。 上批不许。及还朝。金益勋中批。 除御营大将。公上疏。力言戚畹纵横。悉执重兵。私径多歧。宫禁不严。 圣志稍怠。未克如初。发政用人。物情大骇。区区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3L 页
老臣。既无陈力之望。而补拾愿忠。亦已左矣。乞 赐退斥放归田里。 上下温批。十行开谕。 不许。公再上疏。乞递得 旨。寻拜工曹判书。公上疏乞退。 温谕不许。继陈今岁之旱。甚于去岁。而仓空无畜。野赤无穫。济民之策。不容少缓。臣尝百尔思度。各衙门屯田。蠹国病民。则宜罢之。以苏民力。内司之积。示人以私。亟宜捐之。以赈民困。官粜之在民口腹者。请缓输期。留待蚕麦。各司之积聚银货者。量留需用。而充补赈资。首尾缕缕万馀言。 上许其诚恳。而未见纳用。公又上疏。备陈民生之疾苦。而至以身决去就。 上曰。向日所陈。余非不欲嘉纳。而意欲询问于庙堂也。本非厌闻。而乞骸之请。不已过乎。十月。 除左参赞。公欲去。为 上恩重。不忍决。欲留。见朝论日歧。言不用行不合。遂决长往之计。请暇沐浴。 上给由马。 命内医随往。特进官李夏镇曰。洪某德望可模范一世。而今沐浴之行。欲遂退归田里云。 殿下不宜听其去。诸筵臣亦合辞请留。 上曰。其清名直节。余所礼遇。余意其沐毕还朝矣。今闻诸臣言。当开谕勉留。送史官传谕 圣旨。公惶恐上疏。固请镌职退归田庐。 上优批宠答。又遣史官传谕。十二月。移拜礼曹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4H 页
判书。己未正月。公以老病。上疏请递礼判。 上曰。今拜东铨之长。卿其安心勿辞。是时。公有寒疾。又软脚不运步。 召牌五降。连上疏力请免不进。 上不许递免。遣史官敦谕。御医看病。又 命修缮寓室。柴炭相继。公感泣惶恐。病少间。出肃。自此日。侍 经筵。临文献规。讲舜典则曰明目达聪。曰堲谗。曰久任。曰勤政。曰崇俭。齐心见诚。言约义尽。至堲谗。则三致意焉。以为先事之戒。 上曰。俞。又以相避换授。及李沃与弟浡。一时被谪。沃得释。浡仍配。虽难一例全放。而移配似可。得 旨施行。都承旨闵宗道以李浡移配。李周徵换差。谓公循私蔑公。疏斥公不已。公连三疏乞免。出城待 命。上终不许。遣史官传谕。公入城再疏。得递。时群憾惎间。兴讹造谤。朝绅携乖。简附有徒。公引年告病。既不得去。则其自任之重。愿忠之诚。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志在匡君。则昭德塞违莫之夺也。政在养民。则救灾恤患弗之措也。其甘苦滑涩之不同。远近亲疏之已分。则公议已决矣。七月。还安城。上疏乞递兼带诸职。 不许。时判府事许文正公上大疏。言领相积小有才。无大臣之器。因及其孽子坚骄恶不法。 上大怒诘责。会铨郎李凤徵。以台官赵祉锡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4L 页
巧避大论。情态可恶。欲补外未发。祉锡张皇避辞。逆击凤徵。一时正人庄士。交章立异。 上以祉锡能驳铨官。为有风采。斥其立异者。五人补外。三人窜。公虽退居家。见 主上之过举。悯朝著之倾陷。首言 圣德之不克终。中言谗说之殄行。而诸臣窜补之非罪。继言两许之事。而有曰。得君行政。既专且久。而朝纲日紊。治效无闻。山林宿德。言虽朴直。而听人指嗾。臣保不然。今 殿下不免偏有所左右。而扶抑太过。台臣不为一言。大臣不能匡救。而反激成之。臣窃为 殿下危之。反复千馀言。婉而切。直而不倨。致其丁宁恳恻之意。而冀幸 上心之开悟。 上览之大怒。责以护党。而亟命削黜。承旨李聃命郑朴,持平申泶。请对入侍。极言洪某疏实出于爱君忧国。非是护党。 上皆不纳曰。洪某。以我为与季世昏主。同其惭德耶。于是特拜都承旨闵黯。为礼曹判书。往谕领相积。积见 上。有救解言。左相权公大运伸救甚力。 命还职牒。明年庚申三月。坚狱起。时事大变。时相欲构公而不得其辞。遂以公所引用家人彖辞。为动挠 慈殿白 上。窜明川。五月。公至谪所。历四年。至癸亥十月。有大赦。右相金锡胄。白欲放释公。 上颇纳其言。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5H 页
会有言洪某罪关 慈殿。不可轻议。 上命量移文川。刑曹判书尹阶。曾为北伯。知公病势深痼。朝夕屡空。数以米斗周其急。及为判书。累启于 上。以洪某年老垂死。疾病危㞃。请 赐放还。 上意久欲放归而不果。丁卯七月。公在谪所。食饮减少。气息喘促。沉吟五阅日至二十七日。遽启手足。权公愈。时为吉州牧。资送凡丧具。远近守宰。不论议论彼此。慕德诵义相顾助。北青,高城两邑人民。候问不绝。至是。各遣人致赙物。京城圻内至湖西人士。亦发文告哀。收钱谷以来。以九月返榇。奉窆于安城苏万亥坐之原。葬之明年己巳。 上命复公官。 命礼官 赐祭。 命录用其子孙。 命赐谥。湖南儒生疏请立祠。 命许之。越四年壬申。奉享于白峰书院。在安城郡东数里。前夫人即延安李氏。孝敬祥顺。奉君子无违。先公二十七年殁。男长冕。察访。次篪。早夭。女适士人蔡命龟,生员尹商衡,掌令郑积,佐郎金鼎寿。后夫人安东权氏。通德郎谦之女。端悫贞静。从公于北。先公二年殁于文川谪所。男长䒞。生员。次璟沆。女适成伉,姜必大。公生于大家。胚胎前光。盖晚全先生。以文学显。以清直名。削平寇乱。功存 社稷。而公孝悌纯笃。克意问学。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5L 页
专于为己。不求人知。而自少壮场屋之日。能自立。不随人没没。名誉既通出身事主。珥笔翰苑。书法不隐。历扬馆阁。直言无讳。甲午一疏。忠犯雷霆。义全骨肉。震撼 宸极。百僚变色。而 上心优容。即 赐开纳。其精忠大节。有以自结于人主。见信乎僚友。虽累踬累起。以至于当盛际而位穹显。持是道不变。启沃于 上前者。必援之训典。而尽绳纠补拾之忠。矢谟于廊庙者。必本之仁义。而行保民固国之术。见党人之雠疾。朝论之溃裂。而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毁誉不动。得丧若一。前后章疏数十上。而致其忠爱。动以至诚。 上躬或狃于宴安。而贻 两宫之忧。则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民生日阽于流亡。而有土崩之患。则面请疏陈。不殚烦渎。至以身而决去就。真所谓古之大臣以道事君。而道之教训。傅之德义。保其身体者。于公独见。而吾东土百万生灵。实受其赐。夫岂无所本而然哉。公天资近道。不由师承。奉养馀日。刻意典学。钻研经旨。深有所得。故经筵讲议。章劄文字。皆自大处起议论。惓惓乎其致君之忠。恤恤乎其泽物之仁也。以正色立朝。不废孤雊。直己守道。不受众咻。简而无傲。宽而有制。探原正本。根极道理。深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6H 页
得告君之体。而有儒者气象。虽晚而际遇。急于报 主。未尝以学名家。而其明体适用之学。经事综物之才。历数近世硕辅名公。诚鲜有伦比。而求之于古唐之陆宣公庶几焉。然其不幸而不终。亦与之相符。由此观之。天欤人欤。世远道微。学士大夫鲜不少贬而求用。而惟公独以姜桂之性。行正大之言。上不求合于人主。下不求容于士大夫。故言不尽用。行或取忤。然若论清名直节。博学通经。则亡论知公与不知公者。必以公为称首。而其不合而去。去而不返者。岂尽邢恕与族子之罪哉。昔朱子论元祐,元丰之际。而曰元祐之人。徒知异己者之为小人。而不知同己者之未必皆君子。盖伤之也。伤其祸殃。自此始也。呜呼欷矣。公之伦五人。咸有显闻。兄佐郎公倜傥有奇节。不仕以终。弟节度使公宇亮。以清白著。公之胤处士璟氏。亦清高有节槩。能守家法。无田无宅。流落江湖。一日谓德邻曰。先人墓道。太学士权公愈既铭之。状录将叙之而未就。以此累吾子。德邻瞿然辞曰。先先生以王佐才。辅 圣主。执经劝讲。沃瀹 睿思。格言嘉谟。辉映简策。其事业伟题目大。权公之所郑重。而不敢遽然为也。德邻何敢当。处士君固要之。余亦固让。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6L 页
视其色。若有戚然者。德邻自惟老耄昏塞。不足以阐扬大君子之德业光辉。而君之不于世蕲乎而托之。余意在记实垂后。而不类于世俗浮慕者之为。是敢忘其贱陋而撰次之。以俟后之君子有所考信而取裁云。
聋斋李公行状
公讳彦适。字子容。其先骊州人。乡贡进士世贞之后。中移延日。又迁庆州良佐洞。曾祖讳崇礼。 赠兵曹参判。祖讳寿会。训鍊院参军 赠吏曹判书。父讳蕃。生员 赠左赞成。妣贞敬夫人孙氏。鸡川君昭之女。赞成公自少通经学。文词卓然早成。 成庙闻其名。 命驰传诣阙。试其文。奇之。赐衣食。俾留国学。使卒业。一时荣之。夫人贤。有法度。生二子。长即文元公晦斋先生。道德文学。为东方儒宗。啜食文庙。公其季也。公生七岁而孤。幼有美质。大夫人教之义方。先生勉励成就之。公蒙而养正。长而修谨。孝敬祥顺。无少违忤。先生历事 三朝。礼遇非常。位跻崇显。属 国家多故。未忍便诀。每念离违庭闱。或至旷远。公至诚奉侍。左右致养。亦尝荐 除寝郎主簿及邮官。公以亲侧无人。绝意从宦。或至京师。或 肃谢。或至官所。即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7H 页
辞还。未尝少淹。日侍膝前。使慈颜融泄。而遥慰先生陟屺之思。先生每贻书若诗。嘉叹其诚孝。而自愧不如。有曰芥视功名。曰能知轻重。曰投绂承亲志。连章累牍。字字写出衷诚歆服之言。丁未。先生远谪西塞。公独侍庭下。所以慰解而调护者。靡不用极。夜夜号泣露立祝天。乞蒙 恩宥。先生闻之曰。爱我诚至。上格皇天。吾之获全躯命。有以也。因赠之以诗。以道其冥感不迟。而归来戏彩之意。公又欲陈疏。白见冤状。则先生止之。又作书晓之曰。吾犹能居易自安。虽鸰原之情急。无益秖取祸尔。戊申。大夫人下世。公年过始衰。又病。力疾殓殡。附身附棺。必诚必慎。负土营窆。克襄无憾。庐墓三年。尽心奉奠。 朝廷特赐旌褒之典。及丧制毕。公栾棘羸毁。廪廪欲僵。以爱兄之心。不计死生。自东隅千里。跋涉间关。至极西界上。雪涕相看。悲欢交集。联床共被。阅数月。岁云秋矣。塞外早寒。先生念创残尪羸不可留。亦不可犯寒远行。即使旋归。公不得已辞还。临别。先生作诗五章以送之。公亦和之。绝酸楚不忍读。公还乡。自念羸疾日加。朝不保夕。逖矣西土。赐环无期。怀思迫急。必欲出死生。诉冤朝廷。又以书上于先生曰。古人有兄弟争死者。吾欲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7L 页
冒昧号诉。或不无万一冀。先生又止之。公以此郁郁。疾日渐。遂以翼年癸丑某月日。捐世。距其生 弘治甲寅。享年六十。先生恸之曰。人谁不丧父母。不亡兄弟。如吾之事。古今所无。七年之中。哀伤痛迫。汝又爱我念我。至绝性命。古今所未闻也。孝友之诚。宜格神天。而天又漠漠。以至于此。天何不谌如是耶。疏章,上书之草。辞甚激切。吾搜见陨涕者多矣。今何忍复见耶。生不能连襟。同养父母。至于大事。又不得同。平生隔阔。同枕共衾之日无几。今欲葬汝于先垄之下。吾死亦欲从葬。庶得相从于地下。世世结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之因。遂以某月某日。葬于兴海郡南达田赞成公墓下卯向之原。用先生命也。配善山吴氏。务功郎达民之女。府尹湜之曾孙。后配熊川朱氏。寿之女。俱无嗣。以从弟道之子应期为后。应期有一子。曰宜澍。赞成公资禀之美。特达之名。固宜大施。而半途夭阏。归成后人。文元公先生。挺生南服。倡明斯道。公以胚胎之美。分支之合。能耳擩目染。乐有父兄渊源之渐。涵揉之功。有自来矣。先生为国蓍龟。与同休戚。进退之际。有难自由。则公脱屣功名。每辞旌招。不离亲侧。独当大事。庐守三年。亲执馈奠。孔子所谓生事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398H 页
葬祭以礼为孝者。公之谓矣。先生嘉叹敬服。有所恃而为安。动形于诗牍。 朝家褒异之除。特形于 命书。则其为孝不既大矣乎。洎乎先生离谗去国。邈在荒徼。丹心莫白。返予无日。则每夕炷香。露祷至情。笃意竭迫。欲陈章㬥冤。得罪不辞。强策羸病。越险千里。先生虽以乐天知命自安。不欲惹闹生事。竟以此邑邑以终。其为弟不既尽于情与礼乎。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公之于亲于兄。岂曰事之从之已乎。仁之至义之尽。而虽谓之通神明可也。而子夏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者。公其人哉。况公内行既修。外美斯彰。虽为养不能居官任职。而邮官旬月之化。及人者深。亦能使人竖碑而颂德。则学道爱人之效。又可见矣。呜呼。以先生之弟。懿德实行。如此其焯焯。而崇奉之举。迄有所未遑。则太白之于月。爝火之于日。其于光也。有不免一时之掩。而秉彝之所同。有极天而罔坠者。远近士林之合辞齐发。一意崇奉者。不其宜乎。德邻蒙无闻。且耄矣。岂敢强颜叙述。以辱盛美。而贤孙之远托。士林之盛举。不容终辞。强缀耄言以归之。以俟君子之采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