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记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4H 页
英阳乡校育英楼新创记
英阳旧有官中废。 上之九年癸亥。复置官。修诸祀坛场。比诸邑。文庙在县治之北十里。后庙前堂。左右胶序夹之。直前南欲施重屋横蔽之。属草创多事。未遑也。今侯韩公世箕。来莅玆邑。用儒雅为治。月朔朝夫子宫。退而揖诸生言曰。余惟夫子之祀遍郡国。其承事之。既严且重矣。玆学之设有年。而垣屋不备。藩拔级夷。不圭不虔。不称灵明。甚为执事者羞之。以吾为邑长于斯。不即不图。罚其可辞。俟客馆事完。愿与诸君图之。时侯方营客馆。功费有经。役民有法。民咸趋之。众工齐事。惟月若日。工告讫。于是县之耆老子弟。一口言曰。及此时。盍以校役闻于侯乎。惟侯实云。今不可以后之。遂以众言请。侯曰。诺。首捐捧助其食。又县之人士。各出米以赡之。得若干斛谷。属校之长。贰总其凡。择县人晓事者二。董其役。始事于今年二月。越七月前楼成。东西七寻。南北为寻者二。上设栏楯。通路其下。围以周墙。立门于楼之前。庭除净殖。屋墙持持。宏豁崇深。俨然改观。扁之曰育英楼。取邹书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4L 页
得英才教育之语。而侯书之也。用其年八月丁亥。侯率邑诸生。舍菜于先圣先师。既卒事。登斯楼。引诸生揖让甚都。有进而言于侯者曰。斯甚盛事。盍记之以示诸后。侯让不居。以属不佞。不佞辞不获。作而言曰。三代之所以为学者。皆所以明人伦。而所谓人伦者。有不本之身心性命之蕴。日用常行之近者乎。是以明伦之学。必也居敬而致知。穷理而尽性。莫不因吾之所固有。而初非有待于人。则为之由己。而由学校乎哉。然圣人固曰有教无类。而其徒子夏氏之言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记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夫人之成德。固有待于学。然而志不专则不可以精业。讲不熟则又无以资益。故先王之养士也。群之以学校。而缀之以师友。讽之以诗书。而磨之以道义。使之优游而浸灌。相观而为善。于以丕变乎士风。作成乎人材。此庠序校之所由设。而其教之之术。如此其详者也。然则今侯之作是楼。而命嘉号者。非苟然而已。盖将上有以体 圣朝乐育之化。下有以期望于吾英人士者。欲其笃孝悌兴礼让。既皆尽其民彝物则之懿。又能咀嚼乎经史。沉潜乎训义。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5H 页
以圣人为必可师。而不溺于俗学声利之习。一变天荒之旧。蔚为弦诵之美。则凡我英人之所以克副贤侯之望。而无愧斯楼之名者。岂可舍此而他求哉。若夫山川观览之胜。斯楼固有之。然非侯所以属笔之意也。玆不论著云。侯字伯承。西原人。以儒世其家。其为此邦。政多可记。校长赵君名是常。赵君名德寿。其贰也。赵君寿彬,琴君世昱。实相斯役。法当附书。
丰基客馆齐云楼重修记
丰之邑旧有兴州之地。西至岭东至龟城界。北尽小白山下。南踰大山。接襄阳郡。南北百里而遥。东西半之而近。地旷衍。人民众。为岭底巨郡。其廨宇楼观。颇谹崇完敞。及兴州析为府。丰独有南界故地。而三方廑十馀里为界。地缩民少。又隙孔道。为之守者。左右策应。无暇寝溲。而邑入廑廑。不足以自给。于是廨舍馆宇。什损二三。而齐云楼在客馆之傍。旧以宏爽称。梁桷朽蠹。栋宇陊倾。而莫有意修之者。客之从西南来者。皆过而叹之。今李侯至。政出不摇。赋入有经。约己裕民。民皆悦喜。一日登楼而叹曰。前人既勤用心力。成此伟观。后来者乃独有其登眺之乐。而不能任其修缮之劳。卒至于颓坏倾覆。惟他人能我不能。于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5L 页
是斥其库庾之馀者。发材陶瓦。不烦民力。而倾者正毁者完。䵝䵢者明。而楼之观一新焉。侯饮于其上而落之。属诸人赋诗歌咏。而北望 京阙于云天缥缈之外。以为瞻伫祝延之地。既又贻书不佞。使记之。不佞谓侯之为郡。政多可记。奚独眷眷于此一役。而固要不腆之辞。若是之勤耶。岂其利爱之在民者。侯不欲自居。而亦不待吾言而著也。然此一役也。亦足以槩之矣。今之为州郡者。率多传舍其官。而所务在于簿书期会。以苟免简书是幸。孰肯弊弊焉。捐力于不课之役。劳心于无责之地。如侯之为者。无论邑力之残者不能。即有馀力者亦不能也。侯以十室之邑。而能区区修补。完此大役。不隳前功。无废后观。则凡政令之在所急而先乎此者。当不馀力而让人矣。记如是足也。若夫江山之胜。登览之乐。虽老矣。如获从侯游。尚能为侯赋之。侯名祯。字圣瑞。以文辞进。历扬华显。今守此郡。为政简而不烦。有惠爱声。人皆称之。
追尤堂记
日不佞之佐关东幕也。过辞前少宰沈公。公前责居北东海之上。 赦还才有年。肌肉晢泽。髭发如平时。就城南药山下。治第宅。延不佞坐语。不及时事。盛称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6H 页
关东山水之奇曰。子其录而遗我。不佞唯唯而退。后四年。又以海西幕官。拜公于其第。堂新成。颇褰豁。书古圣贤格言满壁。架插古今书籍。阶除庭庑。治使端正。杂莳花木。有野鹤一双。门外无车马。公觞不佞于堂。命之曰。吾取韩子语。名吾堂曰追尤。子盍记焉。不佞谢曰。业已承命步堂韵。不敢再辱。且公何尤也。其追之也。公曰。人谁无尤。第记之。不佞辞谢不获。而自海幕辞病。归卧山中。公屡以书要责不置。义不可辞。但不佞窃迹公平生。无怨尤于人者。而且也尤者。罪自外至者也。 圣主知公无罪而还之。于公何尤焉。抑公少壮登朝。致位卿宰。出入权衡藻鉴之地。则虽无以见尤于人者。亦有以见尤于人者。公之心。岂遽自谓我无尤而独尤人乎哉。孔子大圣人也。犹有寡尤之训。则人非圣人。焉得无尤。惟其追尤而善补过。故有尤而纳于无尤。今公之取尤而名堂者。义在斯乎。抑不佞尝一再登公之堂矣。背负山园。处势高迥。于登眺为宜。北望 宫阙于云天咫尺之间。以寓瞻伫祝延之诚。而终南之苍翠。江汉之浩淼。都邑人民之钜丽殷富。皆斯堂之有也。乃公不之取而顾以昔贤之遭摈逐而所追省者。名其堂。不尤人而自为尤。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6L 页
不自恕而能追之。省身克己。反求近里。既往之愆。与化俱徂。方来之善。逐日以新。外物不婴而神明内腴。内欲不萌而英华外敷。其视戚戚于得失之间。悻悻于人我之际者。其劳逸何如哉。推是心也。在谪可处家可。居廊庙亦可。将优于天下。而况一国乎。公方抱公辅之器。负苍生之望。公第自爱。凡人悔尤之心。虽是善端。然亦不可令留著胸中。反为心害。简思虑。慎起居。休养节宣。亦非公之所宜私也。公以为如何。堂之地。故成相国伣之居。成公亦名宰相。后数百年而公居之。地之胜亦未为不遇也。
醉隐堂记
友人吴达夫有才不偶于时。入日月山中。起第宅。扁其堂曰醉隐。自为诗四韵。而属记于余。余曰。子将隐矣。何取于醉而名之而记之耶。古人有禄于隐。而睡乎隐者。何必酒耶。必于酒而隐乎。若刘伯伦之幕天席地。王无功之托曲蘖逃昏冥而后。颂焉记焉可也。今子之居高堂邃宇。凉房燠室。极游观之娱。侈寝处之安。而宾朋萃至。歌酒腾腾。而谓之隐可乎。且古人有迹隐而心见者。或心隐而迹见者。或有心迹俱泯泯不见者。子将何居焉。达夫醉摇首曰。我不知古。我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7H 页
道盖是也。余叹曰昔韩子读醉乡之记。而悲其徒之不遇。后之人亦于是有悲之者。遂为之记。
义城乡校兴学斋记
闻韶之有学校古也。旧无赡学资。有之自慕斋金先生而始。旧无兴学斋。创之因知县事李侯而立。越在 中庙十二年。先生按岭南节。大敷儒化。而先生又是邦之人也。与之粟八十斛。为邑子讲学之资。其所以宠异旧邦。嘉惠后学者至矣。邑人世守之。岁取其赢。以供学子费。间值歉岁而绝。其后张侯芮训区区修补。以有资聚。不幸比者。被人坏了。遂亡其旧。岁戊戌。李侯由侍从莅玆邑。凡为民兴利去害。若嗜欲。尤留意于教化。闻先生之风而悦之。解官之日。捐俸以续之。一如先生之旧。乡之人士。感侯之惠。受侯之赐。则相与议所以敛藏守视惩今毖后之图。别设一斋。揭号兴学。俾有司者掌之。以为经远之计。而问记于德邻。余谓慕斋之倡于韶。而赡学资者。盖欲自吾乡先施之。而一乡之善士推而友一国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推而友天下之善士。则即此而先生兴学之意。不独止于区区一闻韶。而庶可以广鲁于天下矣。惜乎。慎斋周公。为此记颇详。只以其讲小学。以立教本。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7L 页
略发其端。而于先生启后人之意。则未之及也。今李侯之继之也。式遵昔贤之古事。而诸君子为之立斋命号。比旧有加。不佞承乏。猥当属笔之役。不佞耳学也何敢文。顾诸君子为后人谋。而又以兴学。名其斋。则其意非苟然也。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由玆以谭。弟子之职。必以孝悌忠信为本。而学文乃其馀事尔。然而学之不讲。无以穷物理而致吾知。故中庸曰。博学之。子夏曰。君子学以致其道。然则孝悌也忠信也。即亦学问中一事。而伊川之言。学而至乎圣人之道者是已。岂止于俗儒训诂词章之学而已哉。今韶之人士居斯斋而廪于斯者。苟能慨然用力于此。惇孝悌忠信之行。尚礼让廉耻之风。躬行心得。先立其本。隆师亲友。相辅以仁。推其馀力。而游泳乎经史。沉潜乎义理。蕴之为道德。发之为事业。入而事其父兄。出而事其君上。以之矜式乎乡党。羽仪乎王庭。施之于一国天下。无往而非吾之学。则夫然后先师之盛德。可以钦承。贤侯之遗惠。可以无负。而诸君子名斋之义。于是乎有辞矣。抑或外是。而记诵口耳之是习。缀缉纂组之为工。而场屋得失坏其中。浮华势利夺于外。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8H 页
以是而为教。以是而为学。则士何由兴于学。而学亦何补于士也。闻韶古称文献之邦。习于礼乐之教。则岂有是哉。自顾浅弊。无以承来问之辱。而姑诵所闻。以谂于诸君子。诸君子以为如何也。若夫防守之严。条约之详。则有司存焉。慎斋之记尽之。德邻奚容赘为。李侯完山人。名真望。字久叔。余与之游而听其言。盖尝从事于学。而用心于内。故其为政。知所本而多可记云。
养拙轩记
岁乙巳冬。余以罪责居钟城府。是惟靺鞨旧地。其民羯羠不均。俗杂难理。 国家选其守。峻其秩。往往自 经幄台阁而出。时朴侯远万出牧玆土。已二年矣。与余少相识。离三十年而复见于此。白发皤然。相对共怜之也。论道故旧。举觞相属。为我扫舍宇。丰饩资以处之。往来无间。或屏驺徒。杖公门相就。约己裕民。如嗜好。敝裘羸马。甘其俛陋。而不经于心。余尝病其太简。而心奇之。时口言或嘲之。则侯曰。我道盖是也。抑余岂乐乎此哉。得为而不为。欲为而不为。非但才之疏。亦其性拙也。故以养拙。名吾轩而心安焉。子其为我记之。余曰。拙者。人之所耻也。愚固泯泯。不能治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8L 页
一事者拙也。矇无见解。都不省记。不能处一身者。亦拙也。余以此。窃迹公之治邑矣。于民之利病。事之当否。至明也。虑之无遗策。行之不失先后。至纤悉也。政成而民安之。奏考而为一道最。则孰谓侯拙也。然立朝三十年。而足不迹形势之途。历五邑而无田于野。无宅于都。可谓云尔乎。其视世之誇奇衒能。掩丑生妍者远矣。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又曰刚毅木讷。近仁。巧令拙之反。木讷似乎拙。圣人之所劝戒。可知已。濂溪作拙赋。揭之道院。朱夫子以拙名斋而为之记。濂溪之为政严恕。务尽道理。朱子之所至郡。擘画废置。毫分缕析。利及于民。而法施后世。然其自为则修身养性。必以拙为务。作赋作记。反复乎巧拙之劳佚。而以闻道拙修自勉。则侯之意其亦见于此耶。余晚居山中。其水曰拙川。若柳子之相得。而窃慕圣贤之意。勉学焉未至。一挂世网。踽踽于此。方齰舌之不暇。何能记公之轩耶。且侯将归矣。归无以为家。得余文将安施乎。侯曰。身之著处即家也。心之所存即记也。何必施之屋壁㬥之外以为夸耶。余叹曰。鸠不能为巢。而其拙自若也。是为记。
梅鹤堂重建记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9H 页
故知曲江郡事金公罢官倦游。归卧今顺州孤山别墅。爱其林壑之胜。筑亭其上。署之曰梅鹤。盖用林和靖西湖故事也。图八景壁上。啸歌寝卧其中。老而终于斯。子孙还文丹旧居。堂亦火。公之承孙行秋甫。欲理新之。念去家远。往来守视难。谋诸宗老。即文丹旧居之傍。一依当时之制。无侈前规。无废后观。而问记于不佞。不佞曰。今之堂非旧之堂。而冒其名何居。子之郡。有前事可据。君家北壁。公之言云尔。因玆以谭。昔者濂溪夫子。迁庐阜而寓濂溪之号。紫阳先生。居潭溪而用紫阳之章。示不忘本也。况君所居之乡。乃曲江公之桑梓。所居之室。亦曲江公之菟裘。而门外一点孤山。依然入望。则即新构而因旧号。又何疑焉。不然。向之孤山。岂和靖西湖之山。堂之梅鹤。岂和靖西湖之物欤。地之相去千有馀里。世之相后千有馀岁。而曲江公怀古人而挹其风。偶其地而名其堂。高情逸想。付湖山之胜境。雪翎寒葩。伴霜月之孤襟。则人固使地而胜。地乌能胜人哉。虽然。胜地不常。人事变迁。不得不舍旧图新。永其名于无穷。昔贤亦有然者。为子孙者。惟克堂厥基。思其居处。顾名思义。树之风声。使先业不坠。旧迹不湮。则地无彼此。人无古今。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59L 页
而所以为堂构之盛。继述之美者。亶在是矣。若其一时兴修之功。数字扁题之华。又奚足道哉。金君勉之哉。
飞鲤洞斋舍重修记
五代祖 赠参判府君大墓。在英阳县东飞鲤洞负寅之山。寔始居英阳。而子孙之居英阳者。皆祖焉。往在 肃庙元年乙卯。宗人相率即山下。营立斋舍。建祠宇。以时修祀事。列谱诸宗族。作契帖。收谷物。置守隶。以讲信修睦。而其规劝赠遗。略仿吕氏乡约。遵依奉行惟谨。其始事首议者。在余为大父父行也。历岁既久。寝不如初。而斋庐不理。条约不讲。非复昔日之盛矣。乃者。宗人合辞言。惟祖惟父。为先陇奉守。为诸宗修稧。其意不既勤且远矣乎。其创垂条贯。不既周而且详乎。在余后孙。不即不图。隳先人所遗。罚其可辞。于是。择于宗中推有诚意心计者一二人主其事。不数年。克有资聚。可立事就功。贸材瓦峙储费。仍旧址而拓之。撤弊庐而新之。始役于丙辰二月。越明年丁巳四月。工告讫。堂四楹。东西斋室夹之。左右厢,前廊。巍然翼然。堂庑户牖。轩豁爽嵦。瓦砖涂塈。鳞次槩平。庭除殖殖。阶级有序。庖廪厨库。皆得其所。惟月若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0H 页
日。合族而落之。月潭族兄以大耋压席次。自黄发幼稚能胜冠者凡百有二十六人。充堂衍宇。幕坐于庭。樽俎既陈。肴羞惟时。盏斝序行。献酬有容。弹琴拊鼓。箫管噭噪。舞蹈应节。老少迭代。乐而斯陶。唱而斯叹。僾然忾然。若有见而有闻也。翼日移幄帟。设席于斋外溪上对寿宫。而昭穆在列。奏乐递舞。亦如之。于时节属清和。杂花满树。灵风肃然。髣髴震澹。追惟本始。咸一口言曰。我祖世守勋德。流落转徙。孤身蚤世。胤续几绝。幸玆昌炽。以至于此。岂非隐德潜功。覆露垂荫。而后孙之承藉蒙赖。思以永先休于无穷者。今在席诸孙。谁无是心哉。幸今克肯堂构。成百年之伟功。办一日之盛事。则乌可无一言以记功诏后耶。遂以属德邻。德邻作而曰。仰瞻神寝而同吾祖考也。俯顾列位而同吾兄弟也。斋庐增修。既成肃肃。聚族于斯。歌舞于斯。而祖考嘉悦。若或降临。若曰予有后既庶而蕃矣。尔兄弟亦既谐而和乎。我祖考如天地之普万物。无私爱于一子一孙。则为子孙者可不体先祖之心。无偏系于一己一家。图所以式好无犹。无废懿亲者乎。夫然后仰不愧而俯无怍。是斋之修。远可以匹美于韦家之花树。甄氏之思亭。近可以继先志述先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0L 页
事。而永永有辞矣。请名斋之堂曰聿修。取诗所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者。颂也。其堂之左曰夙夜。取诗所谓夙兴夜寐。无忝所生者。戒也。其右曰乐孺。取诗所谓兄弟既具。和乐且孺者。祷也。名如是。可以示于今与后也欤。佥曰。诺。遂书以揭之壁。是役也。赵君是大实总之。白圭,瑞圭,和圭,文圭。各左右之。既克自敬谨。亟完钜功。又货一获。使可居守。既诚既孝。法当附书。
三秀堂移刻约山堂题咏记
维我赵氏。自汉阳。三迁至英阳。其里曰元塘。其居曰约山之堂。我先祖 赠公寔来甫。踰冠卒。有二子嗣居。而其季于我为高祖。南州高士高公应陟所谓东海二老者。是也。实主斯堂。与一时诸名胜游。多有扁咏留壁上。世乱逸不传。馀若干篇。至孙处士公爱县南山水之胜。徙居之。传子上舍公。更拓而恢大之。营立屋宇。取坊名芝坪。榜其燕居之堂曰三秀。弹琴读书其中。以终老。上舍公有孙曰裖。恪守先业。不敢怠遑。首新其庙宇。加轮奂焉。每日晨。谒于庙门之外。既揭三秀之扁于堂。而移刻约山堂。题咏置壁间。问记于余。余作而言曰。吾先丽鲜之旧家也。其义烈垂子孙。勋庸在史氏。后世中衰。绝于余乎。尔既克自敬勤。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1H 页
修先人绪业。罔有坠失。吾宗有人。敢不乐而记之。惟是约山名堂。意其有谓。而诸贤之咏。亦各言其志。掇而施之。三秀之堂。无乃非宜乎。然记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初。昔濂溪夫子卜迁庐阜。而寓古里之号。朱夫子寄居闽中。而用紫阳之章。俱有前贤古事。况今古址荒芜。新居鼎成。残篇短咏。得于收拾之馀者。犹是吾家之旧物。而三秀之堂。又是子孙之宅。则于焉揭之。礼亦宜然。不然。濂溪之水。何取于莲峰之下。紫阳之山。胡为乎潭溪之上。而两夫子之惓惓于此者。岂非乐其所生而不忘其初者乎。若吾叔父名堂之义。则盖取夫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之语。而朱夫子题其诗后。有重叹筼筜壁上诗之句。则吾叔父之取里名寓堂号。其所以自警省而示后人也。其旨不既深且远欤。尔居是堂而歌哭。聚族于斯。思先祖之盛烈礼功。铭之钟彝。潜德葆真。形于咏歌。而跬步造次。不忘其初。华扁新揭。顾名思义。则亦体朱子筼筜之诗。而心乡往之。念尔祖贻后之意。而无忝所生。斯其为堂构之美而继述之大者也。奚但盛刻画。遮屋壁为观而已哉。裖拜曰。敢不蚤夜此堂。以无忘斯语。遂为之记。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1L 页
严濑亭记
日余游海西。登首阳山。其下盖有夷齐庙云。西南望大海。海中有岛。名兄弟。余登山望海。谒其庙而退。清风肃然。令人有廉顽立懦之志。呜呼。其人远矣。其地非也。独其山之名似之尔。然尚能使余兴起。则吾友金春秋之名其亭也。亦有余之心也。夫春秋不偶于时。携家入山。就洛川之上流。得一处焉。其山曰竹薇。其川曰严濑。其地逶迤南来。临江斗断。圆若奠璧。平若棋盘。绿芜奥衍。苍壁缭抱。可以采可以钓。有废地可以耕。春秋得而乐之。剔燔菑翳。缚屋数间。名其居曰严濑。属余记之。余曰。子之居山水信美矣。名信嘉矣。然地不能使人胜。而由人而胜。人不必由地显。而使地而显。子之山岂伯夷之所采欤。子之水岂严陵之所钓欤。徇其名而居其地。取其名而名其堂。无亦近于夸乎。春秋曰。然欤否否。伯夷之清。严陵之高。贤者勉之而不足。凡夫慕之而有馀。孟子固不曰闻其风者。顽夫廉而懦夫立乎。自吾之居于是也。登山采薇而美可茹。沿濑钓鱼而鲜可食。日暮倦归。环堵萧然。图书满架。巨扁在楣。偃仰一室之内。寄怀千载之上。虽不能至心乡往止。其于偷閒暂时之游。遇境蓦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2H 页
然之感。何如也。余曰。子言则然矣。子之居有山有水。而子之名堂。何独取于水欤。曰山远而水近也。又地之名也。吾姑因之。然环吾居皆山也。指山之一处而名之可乎。言水则山皆举之矣。余闻其言而叹之。又从而为之歌曰。薇之山兮苍苍。严之濑兮洋洋。人宛在兮中央。山有榛兮湿有苓。歌虞唐兮占客星。怀若人兮吾以名吾亭。
观稼亭记
有亭焉。其址据冈阜之上。背负高山。前俯平野。其下沃壤千亩可以稼。无岩洞水石之幽。无台沼花木之观。椽不斲茅不剪。苟完而已。李上舍辉仲居之。而名之曰观稼。公之言曰。士之不遇于时者山林。而山林之乐。莫稼若也。稼虽小道。然亦有可观者焉。若协风时至。土膏其动。萌区有状。吾命僮隶。庤耟镈深耕而种之。雨露既濡。弱苗露生。爱护之如婴儿。去其稂莠之害稚者。芟夷蕴崇。以拥其根。洎乎时雨之降。日至之时。蕃孳礼长。既秀而颖。既实而坚。吾于是乎取之。终年厌飧。吾所谓不劳心而劳力者欤。劳而食其土者欤。食焉而无求于人者欤。无求而有以自乐者欤。子盍为我记之。余曰。古之人若渊明之稼。沮溺之耕。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2L 页
亦各有志而穷耒耟之劳。固无论已。若公则生于文献之家。敦诗书而操觚。椠稼非所习也。耒耟非其业也。藏其器而不得施。退而老于田间。从事于农圃。而至作亭而自名焉。岂苟焉而已哉。闻公之言。其意可知已。然则公之耕田而播壤。岂不欲治心而易情。剔莠而立苗。岂不欲领恶而全好。芸而不之舍。岂不欲有事而勿忘。时至而食其实。岂不欲知之好之而至于乐之者欤。由玆以观。岩洞欤水石欤。台沼若花木欤。人皆乐而玩之。吾不知其乐也。乐哉斯丘。谁争子所。迩延野绿。远混山翠。曳杖而吟。悠然而望。瞪不满眦。揽不盈掌。东阡北陌。溪叟山翁。问柳寻花。斗酒劳农。异患不干。万缘都忘。其乐也吾乐也。非由外得之者也。不然。公居清凉之下。洛水之上。择而就之无难也。奚必于此哉。公曰。昔苏长公作稼说。说文章甚详。子之言尤近里而有当于吾心者。吾观稼得养心说焉。吾将书之。以备观省也。
守瓜窝记
晋阳姜君顺伯。自金陵见余于山中。语间谓余曰。吾少有志行于四方。游于泮。取友求名。卒无成。退而老于田间。辟园田若干亩。种瓜其中。因署吾室曰守瓜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3H 页
窝。执事盍为我记之。余曰。孰不为守。奚必于瓜乎。古之人其不遭也。可无不为。若东陵侯。是也。然吾人异于瓠瓜。不能系而不食。盍亦以守瓜者守其身。以情为田。以仁义为耒。耨芸而不舍。溉根而食实者。岂非守身之大者乎。若尔则向之所求。而所取而不得者。则君子不患焉。易曰。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顺伯勉之哉。
四未堂记
余谪居钟城之三年。其年为丁未。其年之六月。为丁未。其月之二十二日。为丁未。其日之未时。亦为丁未。得若日凡营作者无忌。而阴阳家尚之。以为难遇。余时读中庸。至孔子之言。君子之道四。某未能一焉。为之废书而叹曰。圣人人伦之至。而尚云未也。吾辈当如何。适会逢此日时。念欲作一窝室居之。扁之曰四未。而罪谪之人。构巢自安。亦不宜尔。贻书三千里。属家儿。趁此日时。作四架堂于家后。俟其成。以四未名之。以寓远怀而已。罪重年至。曷云能来。其年之七月。过蒙 天恩。扶舁南还。吾堂适成。日卧起其中。顾名思义。虽不能至窃庶几焉。其敢曰圣人之所不能而吾能之耶。亦岂诿曰圣人之所不能。而吾安之耶。呜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3L 页
呼圣人之德生知安行。不待思勉而泛应曲酬。合同而化。其能未能。固不暇言。则姑设此以为教尔。圣人岂真有所不能也哉。虽然。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无射亦保。未尝遽自足也。故虽能而不自以为能。虽谦而不自知为谦。非若他人之不能而曰能。而苟焉以自恕也。且君臣也父子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四者。根于性而具于心。夫岂待交相求而后。尽其道哉。然责人则明。恕己则昏。夫人之常情。所求乎人。反求诸身。取譬之能近。而于是焉以人之鹄为己之鹄。絜彼之矩为我之矩。则虽圣人不为有馀。而常人不为不足。此岂非彻上彻下之道。而合内外兼人己而一之者哉。或曰四者。日接于身。其则不远。即是而求之已耳。不四未无非下工之日。微斯堂无非下工之所。直俟日时之偶合。作堂而名之而记之。子之于斯道。有待耶无待耶。余笑曰。果也。吾何待于是。人之生也。日为大化所驱。不容少顷停泊。忽然有所撞著。醒然觉悟。则或铭之盘盂。或名之堂室。视为监戒。以著毋忘。虽圣人亦有然者。吾侪小人。敢忘斯戒。今吾之名吾堂。若做多小安排。诚如子之言。然余最不肖。于四者。一无犹人。而况事君无状。自取祸。谪既往之愆。不可追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4H 页
补。方来之善犹或可勉。非曰能之。要之死日。继自今。责之于身。尽之于心。则盘盂之戒。反为兔蹄。四未之名。徒归蜩甲矣。然顾余老洫近死。莫使复阳。则惟时若日。足可爱惜。假之时日。庶可矫警。吾以名吾堂。或者唯唯而退。遂书以为记。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跋
  
书李省斋(震休)家藏白云书跋
省斋李公书法妙一时。间独爱白云李公书。得其所书太极图说,归去来辞。妆紩成帖。手题其背曰白云书。其嗣子堂后君出而示余。请余识其左。余素不识书。以省斋公之爱之而妆之而手题之也。取观之。若无甚奇者。谛视则见其字画遒逸。署置职。职。若璞玉隐耀而不衒。若老干外凋而内劲。曲而不诎。直而不倨。端而不滞。舒而不流。有足多者。非但白云书之为奇。亦省斋公之深于书也。呜呼。省斋公下世。其书益可贵。见其所爱。岂不更可贵耶。堂后君宝藏之。徐以示知者。安知不有买椟而还珠者耶。
书孝子吴公(三省)事实记后
余读吴孝子事实。而窃叹焉曰。嗟呼。孝诚百行之源。而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彝也。人孰无是心哉。然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4L 页
圣人作之经以教之。在上者。表其闾以劝之。虽人之所同得。而犹有不尽分者存也。故平居而致养致敬固难也。不幸而当仓卒急难之际。能以死捍卫而全之者尤难也。吴孝子童稚时。强盗数十人。指炬叫喝。入其室。枪剑交下。孝子走抱其父。大呼曰。愿杀我。无伤吾父。身被四五创。犹抱持翼蔽不舍。卒全其父。此丈夫人人之所难能。而童子能之。倘所谓不失其天。而独全其秉彝之性者非耶。呜呼奇矣。人或谓童子怖死而趋其父。因被创。使童子诚畏死。身被创至四五。脑(一作胸)背决裂。血淋漓流。且呼且乞。分死不舍。使贼感其诚而舍之。而其创数日即合。不腐烂。若有天焉。彼为言者。岂其无父子之爱。而不乐成人之美者。亦独何哉。 显宗朝有 命旌闾。设绰楔。在邑居旁北寺里。 肃宗时。移立于旧居大川里三龟亭之北。往者方伯赵公过而式之。延见其子学泰。 启请赠孝子职。不果报。
题商山金孝子行录后
天人之际微矣。惟天不容伪。人心至难诬也。余读商山金孝子行录。益信。孝子早孤家贫。养慈母极孝。身褐衣不完。藜藿不饱。所以奉其母。甘毳致丰厚。不遗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5H 页
力。一日母病思川鱼。时寒冱冰塞江。孝子踏冰哀求不懈。忽鱼跃陟冰。得之以进。见者啧啧谓王祥事。复见于今日。及母病欲绝。孝子断指垂血。得苏延数岁寿。其丧之也。血泣柴毁。如不欲生。日往墓下。哀号至夜。不废风雪。村人感而悲之。为扫径途。备菅屦以待之。噫。孝子幼而失学。长于穷阎。非有师友讲习之素。而独全其天。至性训行。通乎神明。良心隐德。动化氓俗。此宜在表宅里树风声。以为奖劝激厉之地。而处贱迹疏。湮没而不称。悲夫。其孤德基。百舍重趼。遍谒世之名公大夫。得一言以不朽。而次及于余。若余之言。何足为轻重。然孝子之行。自吾人发其有合于春秋。君子乐道人之善。而于为世道鼓扬风化之本。为宜乎。玆以耄言续貂。附于诸君子之后以归之。
题李和国(万宁)所贴退溪先生书帖后
德邻少游泮中。闻一贵家使燕中得石刻古书甚富。借观之。自苍籀以下。凡古今书皆在。而其中盖有大禹尼父书云。余不能识一画名一字。特以为古圣人之书也。就其本。手模之。存其大都。却坐而视之弗类。于是掩卷而叹曰。今去圣人几千载也。此本之传。易几子母也。安知其果出于圣人之手。而保无刓误也。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5L 页
遂辍不为。时往来余怀。于今老矣。亦有所不暇也。吾少友李君和国。生于文献之家。自洛下从其大人侍直公。托于大岭之南。岭南素称邹鲁之乡。间从诸人士游。讲闻先贤之遗风。阅家中旧藏。得观其亲笔手迹。而敬玩之。不忍去手。人之有之者。见其慕之诚而好之笃也。时出其馀幅而与之。得若干幅。君手自妆贴而宝蓄之。间以示余。其书首编退陶先生真笔。次以及门诸贤之书羽翼之。总数十馀幅。余览之尽卷。作而言曰。甚矣。君之嗜学也。如以书而已也。近世之法书名笔。人人多有。君不之取。独取先生之笔而真者。而妆之而宝之。而他外书不与焉。则其意以为书虽小道。亦有可观者焉。盖其精神之所运。心法之所寓。虽片片短简。翩翩行草。皆圆静端好。谨而不放。墨色之浓淡。手泽若新。笔势之低昂。天机自露。玩而乐之。乐而得之。则其兴慕视效。益亲且切。吾先生所谓字画存一者。于是焉在。而程氏之不要好而必敬。若朱子之言必有事焉。神明厥德者可几也。向所谓禹孔氏之书尚矣。抑上而无可徵。古而无所当。当以绳契。处之若后世复壁走舸之多。集古录墨绘堂之盛。不过遗其心而逐其迹。其终为借耳佣目。玩物丧志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6H 页
之归。而吾未见其有得也。李君要余序引甚勤。余不知书。姑书此以遗之。
洪烈妇旌门后叙
余少也。闻洪烈妇节死事。不识烈妇何状。办此奇节。及读诸贤传记及列邑士子陈显贞烈叙列详矣。心惕然伤之。不觉涕涔淫下也。烈妇死后四十五年己酉。特 命旌表门闾。其诸侄孙请余言。刻之左方。余谓事本末未易详也。且至今赫赫在人耳目。奚容赘焉。夫洪氏之饬身洁行如此。一朝被以恶名。谁信之者。世重以其舅。常爱重之。称以孝妇。誇之乡里曰。吾妇之行。虽载三纲行实无愧云。其既已知其贤矣。不幸而有恶子妖妾。窖宠争财。为之媒孽则犹可。舒究观衅。以俟其终。而浸润既久。意不能无动。顾乃劫盟必振诬招。贞婢藉手投状。发关逮捕。徒幸洪氏之决死不来。因欲为所欲为。洪氏闻乱赴狱。逐节辨晢。至坦胸露腹于推官之前。白见冤状。彼其气死色沮。不敢置一辞。其游辞立證。皆白撰无一实。隐胸秘迹。尽㬥发无馀。诬蔑永雪。群慝伏辜。何其烈哉。烈妇既出狱。为书谢推官。又上父母书。书讫沐浴。更新衣。明灯端坐。俟侍婢熟睡。引刃自刺。初不殊至再至三而绝。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6L 页
州人失声奔走。太守出坐垂泪曰。向者固谓其必死矣。兵马使为治丧具惟谨。乡人出文传通列邑。为出担丁护送其丧云。古人曰。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向使洪烈妇。闻变自裁。此与婢妾引决。奚异方命。麒等诬以黯黮。缔搆起狱。又使扬言曰。奸者首服。贞婢纳招。虽冰玉之洁。无辞秖取辱耳。愿娘子自为计。洪氏毅然就吏。逮狱涂炭。志岂尝须臾忘死耶。忍一死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太史公曰。非死之难。处死即难。其与舅对狱也。略无一言及舅。而时得异味。必送舅所。其上推官及父母书。乞贳舅命。俾全舅妇之道。归对亡夫之面。迫死期而不贰其操。遭变事而不失其正。孝与义两尽。节与行双清。其从容就死。落落如此。岂慷慨而徒死者哉。洪君万济。于烈妇为从父兄弟。居家以孝友闻。从烈妇同往终始不离。狱门之外。时其橐饘。共其阨困。卒载尸而归。婢贞心独留李家。受胁见诱。抗辞奋骂。以直主冤。官庭刑讯。两膝糜碎而终始一辞。以明其诬。其急难之义。殉主之忠。焯然著见。法当附书。呜呼。烈妇之所树立。如此卓卓。士林齐吁。道臣状 闻。其时太守为立传。又扁于试题。而距其死许多年。始有褒旌之典。可以慰既骨之魂。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7H 页
而节义之名不幸乃见乃烈妇。则岂愿有此名哉。然褒之所以劝也。褒一人而千百人劝。其有补于风教。岂浅鲜哉。余言奚足为烈妇重。特书之。使过者式而有所感慕兴起云。烈妇为南阳大姓。 赠领议政唐城府院君世恭之玄孙。父尔远。谨慎有行谊。烈妇自少孝敬祥顺。壬子。嫁镇川人李命寅。即世重之前妇子。命麒,命麟。其后妻所生。烈妇嫁未几。命寅殁。烈妇誓以死从不得。卒遭变而死。实 明陵十一年五月某日。
书金卫卿(兑胄)家藏退溪先生手笔三帖后
退溪老先生手书朱子感兴诗与门人芝山金公。公受而妆之。以自随因识其尾。言受授与妆成之年月日颇详。其后孙龙翼甫取先生与公所酬和诗章及往来书柬。并附之。合三帖。间以示余。请题其末。余谓书虽小道。亦六艺之一也。文中子曰。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程夫子写字甚敬曰。即此是学。朱先生亦曰。必有事焉。神明厥德。今观于是书。尤信其正。而端楷。则如不琢之玉。不施椎凿。而内蕴精华。孚尹旁达。翩翩行草。如明珠错落。个个圆转。而不出于盘。深有契乎程朱之言。而卒泽之道德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7L 页
仁义粹如也。世之以书名家者多矣。大率趁姿媚涂脂粉。争妍逞巧。而实不离于俗。不然则衒怪誇奇。而神出鬼没。喝风骂雨。自以为圣于书。而人亦以为能。乃芝山公不之取。独受先生之笔。宝蓄而敬玩之。以遗其后人。而其后人克绍先志而妆新之。又以其外之家藏手墨。足成三帙。匣而椟之。以为世守。呜呼芝山公嗜学之诚。择术之精。可见其一端。而以美质笃行。见许于师门者。不其然乎。为公之后人者。敬玩手泽。若亲夫盛德光辉。而于以追想夫函丈之间。揖让进退之际。则有以感发而兴起者。当有深于是书者矣。
二礼补考后叙
故友李辉彦。数年前访余山中。语间出所辑次二礼补考。请余题其首。余于礼素不习。不敢以礼许人。且留其帙阅之数日。槩其书以朱子家礼。列其凡杂。取古今礼及东方儒先之言。为丧祭二礼颇详尽。夫礼也者。有本有文。孝敬忠信。礼之本也。制度品节。礼之文也。人之家谁不言礼。谁不行礼。非言之难。有以行之难也。非行之难。行之而及其时。应其节为难。既及时应节矣。必崇爱敬。务本实原。夫天理之本然而即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8H 页
乎人心之安者。为尤难。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其不信矣乎。今是书大抵有见乎此。而不泥古。不违俗。提纲挈要。爬剔楦酿。事为之条。条附之疏。间亦窃补阙漏。仓卒骏奔之日。开卷瞭然。可按而行之。其有关于世用甚切。岂特一家箧笥之藏而已哉。辉彦清孤有志行。袭家庭之训。擩染既久。服习于礼。又以力馀。纂成此书。斯已勤矣。顷与辉彦。略有所讨论。今辉彦已矣。临绝。独以此书累余。其以余为可以与闻于斯欤。余惜其人而悲其意。玆又蒙胤君之来托。无所于辞。勉出数语以归之。且曰。礼之数易陈。其义难知也。余于数尚蒙然。如其义。以俟君子云。
书从弟久之家藏武夷陶山图帖后
画之品山水为奇。山水得人而名名。山水为尤奇。名山水而得大贤。而名尤大奇也。余从弟德久。有志于学。得武夷陶山两幅图。将妆而为屏簇。请余题其后。余嘉之。试出而展玩。则目境恍然若新。山若益而高。水若益而清。薰然若接春风之座。而肃然若亲乎謦欬之声矣。耳中如闻九曲棹歌。而陶山十二曲。沨沨然有遗音矣。奇哉奇哉。虽然。吾欲有言于若徵诸画。不若诵其诗。书寓诸目。不若得之身心。武夷远矣。独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8L 页
其言在耳。惟我陶山实传武夷之统。则听逖者风声。率迩者踵武。登高而自卑。溯流而讨源。文不在玆乎。从事于斯而有得焉。则此真能乐山水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足论也。古人以武夷棹歌。为进德之序。陶山先生。亦尝论之其观山水。亦有术矣。惜乎。吾与若。不能进退揖让于其间也。
玉川先生文集卷之八
 铭
  
宗侄华甫琴铭(振修旧琴。又新制甚妙。遗余因索修旧琴铭。余为赋之。)
吾宗氏旧有琴。久而废噤无音。有孙贤理遗韵。娑凤羽呀龙吻。思无邪声。幼眇赓薰。殿荐清庙。风乎雩弦于武。有不然则浪抚。
文君道章琴铭
虚而洞。天机动。淡而和。心不波。君子御禁其邪。谁知者期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