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x 页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疏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5H 页
因大谏李㙫避辞及参判洪万朝辞免。乞递疏。
伏以臣于日昨 严召之下。仰暴情势之难冒者非止一二。而及承 圣批。所以慨惋言者之恣意讼冤科狱者溢于 辞旨之表。至引 筵教而开释勉谕臣者迥出寻常。臣奉读以来。感极涕零。莫知所措。今又以查事之迁就。 天牌辱临。催臣察任。夫臣之于君。虽无所开释勉谕。尚不可违 命。况今贱臣之得之于 圣上者如此。其何敢复事撕挨。而第臣难冒之端。又有所增加者。李㙫昨因 严批引避。而其为李墩公讼者视前益力。乃以为遽信傅会之躗言。傔从之贱。谓可威服。必欲使 国家大体。坏尽无馀。一开此路。将何以防无限后弊。噫。人之偏惑此极。诚难以言语辨论。而既荐被诋斥则安得嘿然。本曹之所以刑讯梦先者。固自有委折。其所谓傅会者。未知指何以为言。而是虽直以墩历抵事。讯问梦先。金吾之所以参覈于众證。其可谓以傅会耶。且律有议贵之文。而今以贱而谓不可问。此在何挈令耶。况其所欺诈不肯承于平问。则威之以刑。狱体之所不可已也。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5L 页
噫。以官隶而欺罔 朝家。而为言官者又从以护惜之。臣恐 国体之坏。正在于此矣。且 朝家取人。惟科举一路。于此有人言。则宜必明覈其虚实。而今横出异议。意在沮挠。此岂非启无限后弊。而乃反咎责于按覈者耶。然其诋斥既倍于前。则在臣之道。何可以其言之不是。不思自处耶。抑臣于本曹参判洪万朝之所以苦辞者。亦有难安。夫亚僚之所引嫌于究覈试门开闭。盖以其内弟姨弟之为考官与承旨。而臣则有亲侄之嫌。其亲疏轻重。不啻相悬。臣于前日因前参议李震寿之引其妻党而为嫌。亦陈此意。而震寿终至就列。故臣亦勉出矣。今亚僚则虽入谢。犹不欲参涉于玆事。然则不但臣之今不可独当究覈。前之勉出。亦可见其为不审于去就之节矣。玆敢不避累渎之罪。复此呼吁于 阙下。伏乞 圣明俯察臣所遭之转加臲卼。亟许递免。使职事毋旷。私分少安。不胜并幸。
又因亚僚引亲嫌乞递疏
伏以臣之难冒于本职者多端。而其一则以本曹参判洪万朝之并引 命官及承旨之亲嫌。而谓不可参涉于试门开闭之究覈也。日昨辞疏之 批。以洪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6H 页
万朝之不欲参涉。实涉太过为 教。而勉臣行公矣。及见亚席之疏。又以为初虽略举 命官亲嫌。而台疏以 阙门开闭。掌试承旨自当检察为言云。而以嫌难按。查门之开闭。归重于承宣。谓有别于泛引考官之嫌者。至以臣之欲与同归。谓未可晓。臣于此亦有可言者。夫前日台疏固归罪于承旨有此云云。而盖试院之规。凡有得失。试官与监试官例皆当之。未尝区别 殿庭之科。承旨之监其试事。如试院之台谏监察矣。台官金始㷜疏中以时 御所门钥出纳。政院之主之。欲为例于试所。亚僚前疏遂据此为言。然以臣所闻。伊时昌德系是空 阙。故卫将管门钥。则非承宣所掌。若其开闭之节。同在试所者所宜共知。而况台官尹就履之疏 批。明教以诸试官俱难免责罚。奚独承宣云尔。则 圣上之于门事。未尝区别承旨考官者如此。而亚僚始并举 命官为嫌。后乃归重于承旨。至以为与考官有别。而以臣之引嫌为未可晓者。恐未细究于台言之疏谬。 圣批之明白而然矣。然既于亚僚疏 批。有所开释。昨朝 召牌并降。又闻亚僚承 牌。故臣亦勉诣相面。则犹持前说。诿以承旨主试事。终有异于考官。而与之有亲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6L 页
嫌。虽或赴坐。其于门事。不可同参。当如有亲嫌公事之不联署云。夫承旨考官之于玆事。宜无异同。固如圣教。则凡与之有亲嫌者。岂可或参或不参于其所按覈。而况为长官者事体。与佐贰不同。诿以有嫌。以一曹之事而何可取舍参否。而设欲取舍。长贰皆引嫌则不可只以右堂按治。又况臣在前以此引嫌。而因 圣教之不许。不免按治矣。今若奉承前 教而行之则与僚席同嫌而异其去就。若效僚席而嫌避则不但前后所为之相戾。亦将底于废阁查事。左右思量。宜莫如自处之为得矣。臣之前后因科狱陈恳者已夥然。极知复有尘渎之为烦猥。而势迫路穷。敢此呼吁。伏乞 圣明曲垂谅察。亟褫臣职。俾令查事毋滞。私分粗安。不胜并幸。
又因亚僚疏乞递疏
伏以臣昨既承 召勉出。而闻亚僚之陈疏祈免。不可独自晏然。今朝寻单引入矣。喉司并与亚僚而请招。臣又不敢违逋。即又见亚僚呈政院还却之疏。不但谓其不宜可否于门事之究覈。其所侵轶臣者亦不浅。臣之不安。于此转深。而亦不能无讶惑者矣。盖亚僚之始所引嫌于查事者。并举 命官与承旨。中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7H 页
则舍 命官而掇拾台谏疏谬之言。专归重于承旨。谓以检察开闭。及至臣疏之明其事实。则乃拈出承旨尝为对辨丹凤门事。而泛陈行语间者。诿以从弟既曰亲见其闭。欲为其不欲参涉查事之大端。噫。亚僚果知其亲见门闭则初何不举此为嫌。而再疏三疏之后。追发新语。今始搀引耶。臣阅其时承旨之疏。元无亲见其闭之语。而亚僚之如是质言者。抑又何也。且亚僚自初若只引此为嫌。则无论其言之如何。所嫌之条贯差别。臣亦何必同其去就。而彼既并举考官而为嫌。而前日 圣批明诏考官与承旨责罚之将无异同。则臣安得不以独当究覈为嫌耶。况 圣上之再三敦勉亚僚者。何尝使之一任臣所为。臣亦何尝欲秪借其衔。谓之同参。而今其言有若臣藉朝命迫僚席。图免其私嫌者然。果如此言则臣难免凌蔑同僚之罪。其所引嫌之同不同。今不暇更辨。伏乞 圣明亟褫臣职。以谢僚言。以安私义。不胜并幸。
又因亚僚疏乞递疏
伏以近日本曹参判洪万朝之所引嫌于门事之究覈。前后累疏。或并举考官。或专言承旨。语势转变。由浅入深。而所援据之台言归于疏谬。则又拈出承旨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7L 页
疏语。而亦有本疏所无者。此盖其意必欲以此为冀避之资。故不暇细究其虚实而然耳。夫无论其所引之如何。以同席而同有亲嫌于玆事。而彼之必欲避者如此。则宜臣之难于独当按覈。而亚僚乃因 朝家之敦勉。归咎于臣。意在侵轶。噫。同僚真知承旨疏之果自言亲见其闭。则此与泛参试事者有异。宜其自初的指以为嫌。而始不出此语。考官与承旨责罚之将无异同。又明有 圣教。此臣所以亦引嫌。而今不反顾其前后所引之变改。恨其不得脱免。咎责于臣。臣安得晏然嘿然。臣故略有所辨论于前疏。而昨夕亚僚又露章。谓无侵轶于臣。而臣乃讥切。噫。彼此前疏。虽未尘 乙览。喉司诸臣皆见之矣。乌可诬也。夫 朝家之置佐贰者。为其备员可否。而今乃以为一任长僚所为。而秪借其衔谓之同参云。未知此言果不出于侵轶欤。至其前后疏语。亦自谓转换。固不得质言其始终一辞。若乃台言不能保其的确。而据以为言。则臣之前所云云。可谓实际语。而乃目以讥斥耶。尤可异者。台疏之管门钥云者。既差爽矣。承旨疏之元不言亲见其闭之状。亦著露矣。而又拖引台疏中持题往复之际目见等文字。犹不舍其前言。臣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8H 页
之所闻于承旨者。则以为门之开闭。未尝目睹云矣。噫。亚僚之于承旨。可以详知其所语与事实。而乃皆不知。每据台疏而为證者。诚未可晓矣。然其宜知而不知。非臣所可索言。而彼虽傍搀他语。曲成可避之亲嫌。而苟覈实而论之。则终未见承旨之于门事。有加于考官。臣何可不有 圣教。谓以与僚席不同其嫌。独当其事。而今坐其不欲独当。被此意外之侵轶。臣之自处。其亦难矣。况臣闻亚僚之在金吾。同参于卫将禁乱官之议 启及更推。而今于本曹之按问其所属也则固辞如此。同系门事而一参一辞者。岂其亲嫌之彼此不同。谅为不欲与臣同事而然矣。抑臣又有大不安者。前以梦先之讯问与外制门事究覈之后先。积困僚席之驳议。今由欲伸其廉义。又遭此横逆。此莫非臣不量人地与时势。冒居首席之致也。如是而犹且盘礴。决无是理。故不以其言之未彻而置之。玆敢随 牌陈情于 阙外。伏乞 圣明俯垂谅察。亟许褫免。付查事于无嫌无谤之人。使重狱毋滞。贱分粗安。不胜并幸。
辨持平李世德,都承旨金演,献纳朴熙晋,领相徐宗泰所诋斥疏。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8L 页
伏以臣于初五日。得闻持平李世德投疏。力论科狱而搆罪臣甚惨。骇怖屏伏。以俟邮罚。值有祗谒 太室之盛礼。而不得造陪扈之班。及见其疏本。凡所搆罪。不啻罔极。苟如斯言。死有馀责。其惴惴危懔之状。盖不止于骇怖屏伏。玆不敢冒上文字。佪徨累日矣。不意昨日 召命辱降。惝恍陨蹙。未能祗赴。违 召之罪固不轻。而 圣朝既不以人言罪臣。而乃 召臣。臣之危衷。于此可以仰暴矣。夫世德之疏。其所大欲者在于反狱案护私党。以坏 国家之刑政。则其遣辞之无伦脊。犹是细事。而臣既被其厚诬。于其细大。请悉辨之。噫。凡国家刑政。苟有可言者。而以公心发公议。思有裨于国家。则先王之制。至许旅贲贽御之皆言矣。况其职在佐贰。官居台阁者之固其所当言哉。而近事则有异于是。外托佐贰台阁之任。内怀庇护私党之计。惟恐狱情之呈露。必欲沮挠其按覈。此 圣明所以有周遮之教也。仰惟 圣教实出于照烛其情状。而今世德乃罪臣与判义禁赵泰采以党伐锻鍊。而讥 圣明以不问事理。先定同异。使不敢驳议。而一任其坏乱幻弄。重误 国事。此岂但搆罪臣等。亦以诬 圣明也。噫。 圣明前后明诏于诸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9H 页
臣疏批及 筵席者。即深察其事理之得失而是非之也。何尝先定其限于同异耶。且彼佐贰与台阁之接踵迭起。凡所攻击。惟意所欲。则 圣明亦何尝使之不敢驳议耶。至于其所谓党伐锻鍊。盖其一篇搆罪之纲领。臣当逐条以白于下。而若其坏乱幻弄云者。狱案具存。不须多辨。臣恐世德此疏。实所以坏乱狱体而幻弄狱情。以误我 殿下国事耳。噫。李墩历抵举子家事。即金吾之所究问于其身及众證者。而秋曹则参覈其傔从而已。故臣于前日对诸臣之疏。只就其所主者言之。今世德以李宾兴之故。指斥臣非常。又怒于讯问梦先。并举金吾之究问者而诃责于臣。臣于墩事。不得不索言。考官之承 牌诣 阙后不得还归。夫人皆知之矣。以墩之立朝许久。为考官者亦多。岂独于今科。昧此法例。而诿之于庭试考官之无 牌招晓诣 阙下。伊日政院引在前空 阙设场时 牌招考官之例。 启请出牌。则身自随牌而来。认以无 牌之前事云者。已可见其为饰辞。而至于营救者之归之于老昏颠错。尤系诐遁。墩虽老而精力尚能从仕。则岂于此易晓之法例而昏忘乎。此盖顷于礼官之查问书进也。墩以政院之已知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69L 页
其还家而催督。不得全掩。故救之者。于还家则归之老昏。于历抵则公讼弱者。谓以不近常理。强者称以天下之至冤。噫。既承 牌而还家者。已出常理之外而墩乃为之。则独于历抵而可以常理论之耶。且臣闻重臣所言。墩于其初谓其侪友。以承 牌后非还家。乃往北所云。夫以其还家而始假托北所。欺其侪友。以此推之则虽自明其不历抵。何可信之耶。世德以宾兴之传说其所闻。并驱臣于和应之科。噫。戚属之间。传言所闻非异事。则臣可畏墩之势。塞耳不闻。而若乃李宜显元非臣所传言。且闻尹彭叟所主李圣兴兄弟。亦言于其姻戚。其所传播。岂必独由宾兴耶。况彭叟之以礼讲时所见为证者甚明的。至有公家文书之可据。则世德其敢谓宾兴白地造言。臣与和应。而讼墩以天下至冤耶。梦先假托退食之状。已破绽于金戒生招中。诸下人皆朝食之语则元非所可更质于他傔从者。而李东馣之藉口于此。盖冀他傔之知几相应。以疑乱狱情故耳。戒生所招已足为明证。则以此讯问。狱体当然。而世德沿承东馣之绪馀而益张大之者。其意在疑乱。灼然可见矣。若夫彭叟甲戌之为宾兴言根。即金吾事。非臣所可与。而今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0H 页
引以责臣之不质问梦先事于他傔。则亦安得不辨彭叟甲戌既目睹墩之往吴遂元家而言于人则此与墩实为两造。金吾之以为言根固也。彼梦先之假托退食者。于他傔何干。而置戒生之明证。又烦质于不当问者。徒启其奸窦乎。事不相类而强为比对者。自难掩其窘态矣。且梦先之以已朝食而假托退食。不告墩之历抵与否。欲售脱身之计。以许久同处而谓不记轿夫之名。欲绝盘问之路者。所以便其身而为墩地也。此虽与直讯以墩之历抵举子差别。而其欺诈之大奸情。亦自为当讯之罪。则其可以为求罪而径讯耶。凡罪囚之各以其隐情违端而讯问者例也。又何以为阶梯。而至于墩之历抵。已尽露于金吾所覈。固当以此遍问诸傔。而梦先之假托退食。不告轿夫。既为其隐情与违端。狱体之所宜先讯。则亦何用意于其问。而乃诋以阴谲耶。且梦先所受。不过例刑与严刑各一次。则其可以为酷刑而举死生为言耶。其所刑讯。既非死生所关。日者 筵教之严。在施刑之后。又非渠所可得闻。则渠必不以承不承。为死生之虑。而况前后营救之论继发。时议所在。渠可知之。且其所利。亦有重于不受讯。则奸隶之惟利是视。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0L 页
而不顾 君上所问之不可欺隐者。即其势也。而乃以顽悍抵赖。谓有秉彝之天。噫。以 朝廷耳目之官。而急于护党。恣为欺诬之言者。恐难与语于所谓秉彝之天矣。至于事系官长。不可讯覈徒隶云者。即前日尹就履,李㙫等之馀论。为此论者。虽欲庇护于墩。其可以郡邑之所通行者。而每谓以伤事体乎。且此又有 祖宗盛世故事之甚相衬者。忠简公南智之为宪官。闻都承旨赵瑞老有帷薄之诮。朝参时尽绑瑞老丘史。鞫问瑞老某日往何处宿何家。丘史对以实。 英庙遂废瑞老为庶人。夫以帷薄闇昧之事。而犹鞫问其丘史者。为其随瑞老以往。今墩历抵。非闇昧之比。而傔从实随往焉。墩既恃年位。欺隐于淑问。则不问其傔从而将何问耶。况丘史类奴仆。视傔从尤近。无 朝命而鞫问。比今之承 命而问。亦似专矣。而前辈名臣行之不疑。当时称其风棱。 圣祖因而罪其人。而今则谓傔从之不可讯覈。岂 祖宗朝之存事体。不及于季世欤。谅其公法明于古。而私意流于今而然耳。其所谓尽刑诸傔者。臣于前日因大臣之言。疏陈其尝泛论狱体之委折。而世德之又为此言何也。且设令臣尽刑诸傔。此亦有前事之可据。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1H 页
己卯科狱之究覈诸隶人也。其时廷议以法曹讯问之不严猛。请移捕厅。尽施乱杖而取服。其后又以捕将之瞻顾时势。隐漏赵大寿等事于推案。移捕厅校隶于秋曹。杖讯得情。而其时未闻以此两事为非。今之逆虑而预护。纷纭喧豗者已可怪。而至以眩惑 天听。肆行胸臆。捏成罪案。吁亦异矣。 圣上之顷以梦先事 下教筵席者。伏想 圣意盖深恶其奸状。且痛周遮之论。有为而发。而非必谓其罪之真可杀也。筵臣之谓以杀一不辜者。已不衬着。而世德之把持一时之 教。以为 圣德之累。而罪臣以导之以峻刑好杀者。诚是万万意外也。噫。试门之开闭与外制之虚实。其究覈之自有次第。臣尝于对李东馣,李震寿之疏已悉陈之。其时承旨及儒臣。亦必自辨其疏语及 筵奏之本意。臣不必烦赘。而其以按狱所陈卫将禁乱官所属所供之违端。勒归于欲免发告外制两宰臣之罪。欲售坏乱 国试之计。其言之无谓。有浮于前日金始㷜之疏矣。盖臣于试门之开闭。何曾有所左右低昂哉。铭,致大事虽发自两宰臣。而铭等自谓言于两臣。则其言之虚实。非两臣所可知。臣何可曲嫌过疑。不举门事之违端于谳奏之际而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1L 页
请其更推乎。顷者墩供之以其被囚。为沮亏全榜者。固可异。而今世德所谓坏乱 国试云者。其言盖有所由而发。日昨 圣批于门事。有科场不严。极可惊骇云云之 教。考官及中选而与世德同声气者。相与葸葸焉。惟恐门之或开。以其不严之故。处分将不止于罪考官。乃以小人之腹。猜疑于按狱之人。反吓以坏 国试。其亦可笑之甚矣。夫囚供之有违端则反覆推覈者例也。而今以一问再问。罪其延拖。至以其违端之多有紧关而谓不成说。此盖怒臣之不掩其违端。遽以牢闭勘断故耳。使其门而果真牢闭。则反覆推覈之间。前所差违者亦可归一。而乃恇扰遮逻。深恶其详查。未知所谓如见肺腑者。果谁当之欤。金吾之因权应之供。更推姜弼文等。何预于秋曹。而又拖引梦先事。混斥以用意叵测。一串贯来耶。铭,致大变辞违端之终当请刑。臣固言于谳辞与辨疏矣。果有遮拦则何故言之。噫。两囚诚可骇。而然其外制虚实。既在门之开闭。则必明覈其门事。实狱体先后之序。而时议之欲勿明覈门事。而遽勘外制。不顾其为倒行逆施者。其意不难知也。夫以东馣,震寿之周旋同席。可知臣之一循狱体。而犹自歧贰。则况此世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2H 页
德之不可晓以事理者哉。且其所谓一日二日者。实由异议之辄发。不得数坐连开。甚至踰月引入。安得不多日。而其所迁延。是谁咎欤。若使臣无故行公。则门事尽覈。岂至淹滞。而尽覈之后。设令门归不闭。两囚则亦当以其罪罪之。而时议之躁忿转甚。不能耐过须臾者。已极可讶。而今世德则不观事之究竟。先加丑辱。至诬人以忘君负国党私不忠。噫嘻。人之悖慢无状乃若是耶。且以世德之不识事理。犹虑囚供狱案已著者之难于一切变乱。乃欲巧成谗搆。眩惑天听。遂穷搜诸人之姻戚而胪陈之。谓参涉此狱者皆非公證。此言亦欲巧而反拙矣。夫宾兴之为中表再从。健命之为妻党。臣已言于始辞本职之疏。健命与应之疏供。亦有所自言。其为姻戚与否。元非所可讳者。而惟是科事之淆杂。为当路所恶闻。苟非姻戚若亲旧之间。则虽私相酬酢。亦难发口者势也。而今乃不究其言之虚实。只以所传说者之非疏外为罪则是岂理也哉。然世德之胪陈而谗搆。可谓极矣。而亦有异于其言者。李宜显实以谏长论此事。致有究覈之举。而宜显于臣与健命。皆非姻戚。李㙫则实健命友婿。亦臣母党。而庇护墩甚力。应虽健命之友婿。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2L 页
其供恐触时议。多费游辞。此岂顾掣健命者耶。且虽以世德言之。与宜显为同姓近族。而其言之不同如冰炭矣。盖世之是非同异。不系戚属。实上下所知。而今欲藉口于此。为眩惑之计耶。抑臣请因此戚属之语而仍暴臣之一段苦忱焉。噫。时议之不恤其欺 圣聪坏重案。而必欲毋覈科事者无他。盖其以科场不严为虑者。如上所云故耳。彼之为此者固不是。而然人情之于得失。其所好恶。亦无甚相远矣。顾臣亲侄既参考官之列。又其 命官以下诸考官及承旨。多臣亲旧。榜中亦有一家人。而今若因臣之按事。考官终不免责罚。榜事如时议所虑。则在臣私情。亦岂恝然。而区区一心。只欲循狱体。次第按覈。实得其情。以举其职事。故于其人情之所难免者。亦不敢效时辈之所为。况可为一妻党一疏戚而甘自陷于锻鍊重狱之罪哉。至于稍有公心。为之骇叹云者。盖亦出眩惑之计。其所骇叹。未知渠果有亲闻否。而以今之科事苟其心公者。夫岂以究覈为非哉。世德之言尤其阴险者。若只论按狱之得失而已。则犹或虑臣等所遭之不甚狼狈。出入喉司言地者之间。有异己。乃搀引壬午科事于十年之后。思打以一网。噫。壬午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3H 页
榜因考官亲属之偶中。世镒,斗山横加诬蔑。而 朝家置狱究覈而已昭辨矣。其敢谓 圣聪之或未记有。而欲引比于今科耶。况其以臣与赵泰采之尝为壬午考官。而今按此狱。谓甚无耻。臣等之于壬午事。不但内省不疚。 圣明又尝已辨释而慰谕之矣。今之按狱。有何可耻耶。苟以其曾所被诬。谓不可复按相类之事。则自古遭人诬告而辨白者。更不得治逆狱耶。世德亦岂不知此言之为无理。而只以深惮臣等之按此事。欲藉此而逐之。仍尽除不相悦者。遂恣意掩匿奸情。以售其朋比擅弄之计。其所用心。系患得失。世之无耻。孰有甚于此哉。自有此科事。中外人心莫不痛惋。苟非一种周遮之徒则举欲极其按覈。而世德乃谓以因其按覈。而妇孺下贱赍咨叹息。而归之于亡 国之兆。噫。虽其言之出于搆罪臣等。乃谓天之可欺耶。夫当路者既不谨严于 国试。又从以极力庇护。眩乱狱情。亡 国之兆。正在于此矣。噫。人之论事。泾渭虽殊。苟非有大机关大利害。则必不并举其平生而僇辱之。而世德之于臣。不惟诋斥其所按之事。裒聚诸恶言悖辞。以目臣之性行。而又追提既往。欲以疑眩近事。结之以宵人之尤。其言有同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3L 页
牧竖市僮之戟手骂人。如许口业。世所罕有。而乃发于台阁之上。无论臣之僇辱无馀地。亦岂非 清朝搢绅之羞哉。仍念阴鸷惨刻等题目。即己巳凶党所尝搆罪臣兄弟者也。而今乃传授此人。此不特臣私心所痛恨。亦窃为世道忧矣。且臣于知旧之间。若其意见之不相合。则亦未尝苟同。故孤立无党。而弱植危踪。积困齮龁。常患其不得自保。以何气力。能排伐人哉。顷年赵泰一之所搆毁臣者。盖欲挤之于前古乱贼之科。而其暂配近地。俾得保全者。实荷生成之泽。而世德之追提此事。想其欲售泰一所未售耳。重念臣自起废以来。三岁之间。过蒙 渥恩。忝叨已多。此固时辈之所媢疾也。而日者刑官之升拟。 睿简之及臣。实非时议所望。故臣闻时议。自初虑臣按狱不如其意。已揣摩百端为动挠之计。今此所云。虽乏人不可使按狱者。盖此意之不自觉其透露也。夫宾兴虽传说墩事。而自有目睹而立證者。且铭既自服其言于健命。则臣之按此狱。不必为嫌。而只以世路险巇。不得不深念。始以此为辞。而 圣上谕以太过。促其察任。则又何敢畏谤图便。规避 君命。而乃以此为冒出无严。彼不有 国法。公肆庇护于罪人者。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4H 页
非无严而何。臣之初辞本职也。已言以此时当此任。必得罪于睢盱之间。而其后累被僚议与台言。益占其必不免颠沛。故又有事未半先得罪之语。此盖自陈其臲卼之状。以冀解免也。而世德乃深怒于此。至以逆击人言。深动 上心为罪。岂以恶臣之指其情状而然欤。昔宋欧阳脩上书论事。党人恶其异己而善言情状。其谗搆益深。今臣所遭。可谓近之矣。夫动上心而御人言。此固人臣莫大之罪。而伏惟 渊衷澄穆。凡所可否。一裁于道理。而世德谓动于臣言。此无乃欲搆臣罪。而不顾其为诬 圣德耶。且两僚皆自起闹图遆。是果为臣所逐。而反以此罪臣耶。夫君子小人。自有百世定论。此岂如世德者所可指目于人。而推此心何所不至云者。其语意所包含。尤可谓叵测矣。噫。日者僚议台言之交攻。而 圣上不许臣辞遆。故时辈意谓只谓所按之事。则或恐 处分之复如前。为此恶言悖辞。僇辱臣平生。欲使臣必至罪斥而后已。此盖其计以为若不变乱狱案。则墩不得白脱。而考官与中选者亦不得无事。又若不罪斥臣则狱案亦难以变乱也。然则此为其利害之大机关。其言安得不如此耶。臣伏闻日昨引见承旨。 处分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4L 页
玆事也。所 教极其严正。其于世德之周遮搆捏与夫墩之气焰。举皆洞烛之矣。然则臣所被诬。庶几其可白。而窃谓 容光之明。犹有未尽察乎时辈之情状者矣。盖墩固时辈之所必欲营救者。而不特此也。向所谓同声气者并力合势。指使言官。搆罪按狱之人。以快其意。直易易矣。而又况世德亦自有怨憾之挟。杂者。则宜受其指使矣。盖时议之于科狱。视健命如奇货。而以臣之连姻。必欲并中伤之。而世德之于健命。实有世所共知之深怨。则宜其有此报复之举。而仍及于臣矣。臣之此言。人将谓猥烦。而苏轼之积忤当路。与台谏为仇怨。而上劄自陈其事状。其言甚烦。此盖人臣情势穷阨则不得不呼号于君父故也。然则今臣所陈。亦可幸无罪矣。噫。世德之所以搆罪臣既如右。而其后诋斥之言。相续以起。都承旨金演之 启。献纳朴熙晋之疏与 启。或以为当问而不问。不当问而亦问。不宜刑而请刑。有乖淑问之义。公议不服。或以为任意低仰。专事眩惑。舆情咸愤。公议益激。凡所为言。蹈袭世德之馀套。所谓当不当与不宜。固不足与辨。而最可笑者。低仰眩惑。即时辈所以欲反狱案之手段。而两臣惟时议是附。又乌知公议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5H 页
所在耶。舆情之愤。臣恐不在人而在己矣。然而此等言议。犹不为甚重。而当国首辅至以此露章。备论狱官之见非公论。世德之不可疑以偏党。臣诚悚惧而讶惑。夫缓急有偏。多乖平心云者。未知指何事。而时议之所欲缓者。岂狱体之所可缓。而其所欲急者。亦类是焉。则为狱官者。宜循狱体欤。抑循时议欤。且狱官之心。当以三尺为准。何可随时俯仰而谓之平也哉。况臣平日秉心。本不知随时。只欲守法。而大臣若果认以为随时则诚谬矣。大臣所闻之众言即时议。其所喧然。何足以定是非。而所谓公议者。想亦类世德所藉口矣。且大臣欲救世德。则惟当直为伸白。而乃谓世德之疏出于与世德异趣之人。则 圣明倾听诸臣警省。强为此设疑之辞。噫。今于科狱是非之以公私相歧。不啻阴阳黑白。其与世德异趣而为世德之言。盖如窃脂之不谷。宁有此理。而岂大臣必欲置世德之言于公而不私。乃为此言欤。臣虽不肖。点检其所尝按谳。既无可以警省于世德之言。而况 圣明之处分玆事。盖出为国事振颓纲而已。固无所彼此也。则亦安有倾听如许躗言之理哉。抑臣又有所未晓者。大臣自玆事行查之始。至今日独秉匀轴。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5L 页
刑狱之失平。果如其所忧。则早宜极言竭论。罪责狱官。而日者登对。只微及傔从之一事。而于梦先则又谓宜讯。今乃因世德一疏。始有此云云。岂狱官许多罪状。初未详闻。见世德疏而知之耶。噫。大臣与两臣之所以交口罪臣。岂但为救世德。实所以为狱案。而其所以为狱案者。即亦有为而然耳。夫佐贰台阁前后迭起而不止。至有世德罔极之诬。终又致两臣与大臣之以此为言。此已大可畏也。而又未知继此者将几人矣。始臣之当此任。固已料其必陷机阱。而诚以 主上欲覈治举世之所痛惋者。不以臣为鄙。 命其事。而臣若顾计身之利害。不承 君命。有乖人臣之义。既按事而又不一循狱体。则亦非 主上所以命臣也。故自勉以公正。期不负 睿简矣。假令臣有意锻鍊则岂于二三月之间。只施两讯于一隶。尚置门事于开闭未分之间。而时议不谅。只恨臣之不曲副其意。必欲甘心而后已。是必为臣终身之祸胎矣。然此固臣之所已自料。亦何怨尤哉。惟是臣苟能如古人之片言折狱。则岂至异议辄发。究覈未卒。以孤职责耶。然则臣于此固有不职之责。而且彼所为言。虽出搆捏。而其罪名则重大矣。以今日世道。必不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6H 页
以臣自辨之辞而谓之信然。此宜一番明覈。以辨其枉直。伏愿 圣明先举臣不职之责。仍下臣司败。以臣所尝谳奏及世德所搆。大臣两臣所斥。参互按覈。果如人言。以法勘断。如其有冤。亦 赐昭雪。使中外晓然于狱案之是非。臣罪之有无。公私不胜并幸。
辞本兼职任。乞收还乐章改进之 命疏。
伏以臣以阽危之踪。遭罔极之谗。冒陈衷悃。冀蒙覈辨。及奉 圣批。其所以洞察倾陷之由。慰释阨蹙之端者。有非负罪贱臣所敢望于梦想之外。此殆类拯之阱堑之中而厝诸衽席之上。仰惟 圣恩。非臣陨结所可报其万一也。噫。 圣明之所以处之者如此。则今臣固不敢更请辨明。亦不宜复事尘渎。而唯是人臣之立朝。未有辱其身名坏其廉义而能举其职事者矣。顾臣所被人言。无论其搆捏。若其身名。固已僇辱无馀。更无可以抗颜 朝端者。而迫于敦勉之命。仍冒其职。复按其事。则是将坏尽其廉义。世德无耻之斥。于此亦难以自辨。而人之所以罪臣。必又添以放肆无忌惮之目矣。夫今以科狱之为党人所必欲出死力而眩幻反乱。虽使无怨无谤者。当其按治。其难不啻倍于其初。况可仍付于辱身名坏廉义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6L 页
人。以益其藉手沮败之资乎。且臣见大臣之劄。以金吾刑官长之遭台言。有变通遆改之语。此非独为查事之淹迟。盖亦恤被斥者之廉义故耳。始臣急于请覈。职名祈免。有不暇言。而然大臣言于臣未及言之前。此于臣大可愧恧。而尤可见其不可不褫免也。庙议既如此。事体所在。其所变通。必不待臣之自处。故前疏承 批之后。亦不敢继上文字。引疾屏伏矣。昨今以查事迁就。 召命荐降。臣岂不知违 命之为罪。而顾此以查事而 召臣。其为义之所不可承也。盖几于招虞人以旌。玆不免复犯逋慢之科。其为兢惶则深矣。而其不可冒出之势。 圣明于此。想亦俯谅之矣。念臣之仍冒此职。既无其理。而徒致重狱究覈之无期。其宜早赐 处分也审矣。且昨日艺苑吏来言纛祭乐章一字犯 庙讳当改。而以艺文提学崔锡恒之引入。筵臣陈达令知制教问议臣而改进。此盖以臣曾忝文衡故也。夫馆阁之事。必大提学提学皆有故而后移付前任人矣。锡恒虽以其尝为考官。而科事之未尽查。不得就列。而然其不安。视臣之惨被台疏之厚诬。不啻轻矣。锡恒闻于惠厅进上单子。虽有僚员。手自署进。则今于此乐章之一字议改。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7H 页
何独不可为。而筵臣置见存之提学。而苟索前文衡。又不计所遭之轻重。而乃有此陈请耶。臣顷于拜 陵时。奉 特命制进祭文。而今不敢当此任者。诚以前后情势之大不同也。况仄闻筵臣亦言虽以此事召臣。臣必不承 牌云。夫以 牌召而不可承者。而就 命于家。亦未知其合于 国体矣。玆敢附及章末。伏愿 圣明采庙堂周详之虑。察贱臣危迫之恳。亟 命镌改臣本兼职任。俾令杜门敛迹。以避骇机。仍还收乐章改进之 命。移付馆阁。以存体例。又饬攸司。勘其前后三违 严召之罪。以警具僚。公私不胜并幸。
又辞刑官乞收还乐章改进之 命疏
伏以臣于本职。其不可被厚诬而仍据。不啻较然。故昨陈血恳。冀格 宸聪。圣批不惟不赐准许。乃以控免太过。安心行公为 教。臣奉读以还。惶感虽深。抑塞弥切。而不意 召命又降。其为陨蹙。益无所措。噫。圣上之答臣请覈之疏者。其所开释之迥出寻常。臣岂不知。而昨上祈免之章者。诚以臣所遭罹之不宜仍据其职。复按其事。实搢绅舆儓之所公诵也。夫以可以辞可以无辞者而辞之。尚不可以为太过。况此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7L 页
有万分必可辞之义。而无一毫可冒出之势哉。然则圣批之谕以太过。窃恐出于慰藉。而未尽察乎臣所处之义与势耳。且古之被谗者。至有鬼蜮贝锦之喻。其心之隐痛冤苦可知已。今臣幸逢 圣明。谗言不行。身免刑祸。其所痛冤。虽不至如古人。而然其震惊危怖之在于中心者。不敢以 处分之已定而自安。则其何可徒恃 宠灵。晏然供职耶。又况彼时议既怒臣按狱之不如其意。今其所搆虽不得售。而臣若复当其事。则必百计揣摩。以售其所未售者。而使重案尽反而后已。臣何可知其有必至之形。而冒出以犯其耽耽之怒乎。此固臣所当自处者。而若其变通递改之议。既出于庙堂。则实 国体之所关。夫于寻常章奏之间。被其指斥者。尚不可冒出。况此庙堂之议其重如何。而 朝家迫臣察任。区区廉义。虽不足恤。独不念其有损于敬信大臣之道耶。苟不然也则臣亦不至全昧义分。而何故复不得祗承 严召。累自速其违慢之罪也哉。至于乐章改进。使臣所遭不至此则何敢苦辞乎。盖较臣情势之不安。倍蓰于崔锡恒。而彼方在其任。臣是前任人。则其体例之不可冒当替行也明甚。 圣谕虽勤。终难承 命。伏乞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8H 页
圣明并垂 睿照。极许褫改。仍收还乐章改进之 命。亦治臣辄违 召命之罪。使科狱之按覈无滞。艺苑之体例不乖。而 朝纲得举。贱分粗安。公私不胜幸甚。
乞褫弘文提学及诸兼任。辨赵远命诋诬疏。
伏以臣按重狱而被厚诬。苟使其诬得行。则臣罪当不止流放。而幸赖 睿明照烛其冤状于臣前后请覈乞哀之疏。所以开释而慰谕者至优极隆。而在臣廉义。不可仍据其职复按其事。故六违 严召。不敢承 命。此虽理势之所不得不尔。而其兢惶则深矣。圣明曲垂谅察。特许褫免体下之仁。有非区区讷舌可尽称颂。第臣所被诬。非如一事一言之遭非斥。盖以党人积憾于臣。故裒天下之恶言。搆人臣之极罪。此其用意必欲挤之于刑祸而后已也。今臣之得全躯命。实荷 圣恩。其敢以职名之解免。便同平人。腼面厕迹于冠裳之列哉。且臣诸兼任之见在身上者。皆非僇人所可仍叨。至于新除馆职。尤有所不安者。盖是职也。即臣十年前所尝承乏者。则今之祈免。不知者必谓以不诚。而然以一时之承乏。已不可视同宿趼冒当至再。而况臣闻故相臣李端夏曾经文衡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8L 页
而除提学。则辞以政格之所不宜。其时大臣金寿恒是其言。为陈 筵席而褫免。若臣之尝忝文衡。虽不敢自比先进宗匠。而既迫于 严命。不能终守辞退之志。此视臣叔父臣万重之力辞不拜。固有不肖之罪。而然 朝家所以处之者。似宜与端夏无异矣。夫以前辈名相之所以为辞与所以请褫者。而今冒当焉。则此不但为臣沓贪之失。在 朝家政体。亦未知其得宜也。近日曾经文衡者之为都承旨。以其例兼艺文直提学。尚乞解都承旨。况此提学之与都承旨例兼直提学。事体自别。其可以彼之不许褫。而强此之苟冒耶。且仄闻今之差出馆职者。为设泮制。而顾臣颠沛之踪。不可复厕朝端。则承 命试士。非所可议。而若以臣之故。迁就此举。则亦非所以劝课之意也。臣于褫免李官后。欲以此陈恳。而以未付军衔。迟回数日矣。此际正言赵远命掇拾世德之馀论。凭藉狱案而搆罪臣甚力。以臣之新被厚诬。又遭此谗谤。前之惊魂犹未定。而今益骇怖。惟恭俟 朝家所处分矣。不意昨因馆阁职事。 召牌再降。而顾此所遭之危蹙。断无冒进之理。不免辄违 严命。而未知言官之所以罪臣者。又当底何地。故不敢即上文字。以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9H 页
犯台威。今者又辱此三招。而终不一陈其不得承 命之由。亦非分义之所敢为。玆敢仰暴其危衷。以备俯察耳。夫远命之言。固祖述世德。而然其用意之巧惨。殆过于世德之悖慢。盖远命之于敦化开闭一款。费辞诪张。质言其必闭。而谓臣托以姑待门事归一。缓刑铭,致大。此是前日为异议者之所已论。未见其有别㨾新语。而乃自许以苏张之辩。欲售其眩惑之计。可骇而亦可笑矣。噫。臣之按治此事也。固未尝谓门之必不闭。亦未有一分顾藉于铭,致大者。盖以卫将禁乱官所属诸人之供若是实状。则铭,致大前招归虚。而诸人所供。既相差违。且卫将禁乱官所供之与其所属无异同。亦未可保。故欲其反覆详覈。以遵狱体。而至于铭之三变其说与闾家差违之状。致大不告同接及前后左右举子之为可疑。并皆陈于谳启与辨疏。言其可刑。而只以所谓外制者门果不开。则自当服其诬罔。故此所以欲待门事之归一也。且黄钦之为刑官。始逮问铭,致大取其外制承款之招。而因金弘桢,宋成明言。 命问门事。钦遂辞褫而臣代之。以此盘问以 启。则 圣上以敦化东夹洞开。无禁乱官守直军设布帐等说。极可惊骇。各别严覈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79L 页
禀处 判下矣。噫。 圣上之所惊骇而特命严覈者既在门事。而况覈门之开闭而后可定外制虚实。则为攸司者其将奉行 圣教。先覈门事耶。抑趍附时议。径刑两囚耶。尤可异者。当初弘桢等以问门事为先务。其后李震寿乃欲勿穷覈门事而径刑两囚。以致世德,远命之继起。岂以始意卫将禁乱官所属诸供之相符。而及其究覈。乃有差违。欲姑舍此而勘断于彼耶。若夫归一云者。盖以诸供之所差违。理宜穷覈而归一。非直指金吾所推卫将辈而已也。而远命之只举卫将辈者。岂以秋曹诸供之有差违。故不欲举论而然耶。且凡囚人之刑讯。必遵狱体。铭,致大固自有罪。而所覈之关捩未尽分而一边刑讯。果合狱体否。而况铭之变辞。致大之疑端。门虽不闭。终当受讯。臣已言之于前矣。何可罪臣以姑缓其刑耶。至于囚辞难保。事端或露等语。亦可谓抑勒之甚矣。臣若以铭,致大为可信。则以此持臣。犹或可矣。而臣已摭其变辞与疑端。而言其可讯则又何患其难保与或露耶。况卫将等。非臣所按治。其强承与否。何干于臣。而以此罪臣。此岂其时辈之所恐在于卫将等之更招。或不如其前。预为此言耶。且备局坐待漏院之说。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0H 页
即震寿疏中所发而臣已对之矣。狱官之任。惟据囚供与章疏之 启下者而按治。使此语而果的则何不指告听闻之人。仍请质问宰臣。以覈致大。而乃每及游辞。以为眩乱之资耶。李墩事。固金吾所主。而臣被世德之横诋。亦辨论于前疏矣。今远命又公讼其入骨之至冤。而谓以此善恶人皆所不为。夫以考官承 牌。潜自还家。而又欺其侪友者。既是善恶人之所必不为。而墩能为之则其不历抵。远命果躬随目睹。而证之乃如是耶。且臣前疏之对世德者。痛辨其情状。故虽以远命之祖述世德。亦无可以为辞者。今只曰巧加妆撰而终不成说。如不成说则何不举而劈破。直为此囫囵之言耶。若其以讥 圣诬圣等语。为臣罪案。至诟以不识羞耻者。关系非细。臣岂可曲嫌其语之出于斥臣。而不辨君臣之义耶。臣闻古人之所以训为人臣子者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未闻以君上之照烛其臣之朋私欺蔽为阙德疵政。敢假托于诋斥异己。以快其忿怼者。而日者世德之疏。乃敢以 圣上之洞烛于周遮李墩者。至以为不问事理。先定同异。则此果止于诋斥攸司。而非所以讥诬圣朝者耶。 圣明之所以严责周遮墩者。固非可以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0L 页
事理同异。妄加覵测。攸司之所谳奏。实遵狱体。则亦有何过之可以归己者。而世德以怒于攸司者。移之于所不敢指斥之地。则为攸司者其可不痛恨而为言耶。盖臣愚意窃谓今日 处分。臣子之所可将顺。而远命以称述 圣教为臣罪。是盖隐然归 处分于可以匡救也。且今之时议之于此狱。其果与 圣意不相反耶。果相反也则臣之据实以陈。固合告君之体。而如是深怒者何也。张汤之舞文其时世何如耶。彼汤所视上意者不是。故史臣刺之。而今 圣明之恶周遮。极其明正。宜臣所奉承。而以此目臣。臣何足言有辱 圣朝。盖此讥 圣诬圣云者。自有援据。元非谗诉。而彼乃以不识羞耻。僇辱于臣。臣未知痛人之讥诬君上者。为可羞耻欤。抑护私党。恣欺诬者为可羞耻欤。臣虽不佞。其所秉心。在于尊 君父辨奸伪。故以此心而治狱则宜其见斥于远命矣。臣与李墩。元无相轧之事。今玆所按。亦惟狱体是循。则有何不厌人心者。而前后沮挠此狱者。皆墩私党。则是果为公议耶。噫。远命以世德之挟憾受指。揣摩捭阖。而乃许以其言可采。斥狱官以恣弄。谅其远命之所挟憾受指。与世德一套故耳。若夫世德姻属云云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1H 页
说。臣已辨其无谓。而远命又蹈袭为言。此不几于食舒亶之唾耶。抑臣又有所深痛者。 圣明近日之处玆事者。离明乾断。夫岂是排轧者所诬眩。而远命乃譬于日月之翳浮云。噫。此辈恃其势力。恣意蔑法。欲变乱狱案。而为 圣明所严斥。而犹欲肆其荧惑。不顾其言之不逊。如臣等被搆。亦不暇自叹矣。诗曰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今远命之言。可谓巧矣。而其机变之巧。为君子所觑破。则秪增其可耻而不自知焉。其亦可哀也已。然在臣自处之道。则受 命按事。而连被罔极之谤。又以臣之故。指斥之言。及于 君上。安敢自谓以无失。而且异议之于此事。蜂起不熄者。亦未必非臣昧时势。按重狱之致。此又臣之罪也。伏乞圣明并赐照察。命该曹照例。先褫臣馆职。仍悉免臣经筵筹司槐院译院诸兼任。而刊名仕籍而斥退之。亦治臣累违 召命之罪。使政格无损。具僚知警。而私义得以粗安。公私不胜并幸。
因金演疏乞削朝籍疏
伏以臣于重遭僇辱之后。强颜造朝。实非廉义之所可为。而 恩旨辄宣。严召累降。逃遁无路。冒没承 命。既试儒生。又将享事。有若无故之人。无论指目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1L 页
旁午。深切中心之蹙恧。今臣所处。虽无他臲卼之端。已不可因循厕迹于周行。而得见右尹金演疏本。怒臣顷于被诬请覈之疏。辨其在喉司时所陈 启者。乃以为诟骂之言。无所裁择。而自谓被臣之蹈藉。噫。当时 启辞之搆罪狱官甚力。凡所为言。与李世德之疏。实相表里。至断以公议不服。夫以时辈之不恤狱体。庇护私党者。而许以公议。则臣于辨论之际。安得不言其趍时而不知公议之所在耶。且彼所搆罪不啻狼藉。而乃以对辨之言。谓之诟骂。此已可笑。而臣之前疏。以其所力辨者世德之言。故于演则颇略之。此果近于无所裁择欤。况演之挤排臣者。盖类下石于入阱。而今反谓被臣之蹈藉。夫以臣之惴惴不自保。固无气力之可以蹈藉人者。而彼既搆罪臣。又怒臣之辨论。其亦不恕谅之甚矣。抑臣窃有所叹者。臣与演既有世谊。平日又相熟。今因臣按狱之见忤时议。乃随人助攻。弃旧好如弁髦。而至于臣之被斥而略辨。亦复龂龂不已。世道之难。于此可验矣。然党人之于科案。视为大机关。奰怒交深。谗搆迭起。其势之汹汹。如河决而海翻。则演之为当时之 启者。自不得不尔。而臣初不能服膺不较之训。妄有辨论。则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2H 页
今之又被口语。亦臣自取。尚何尤人哉。况以演而如此。彼加于演者之必欲甘心于臣。亦可知已。然则今臣之奉身自屏。庶可为桑榆之图。玆敢不避烦溷。仰申危悃。伏乞 圣慈亟命削臣仕籍。俾得杜门避谤。以保馀生。不胜幸甚。
辞知义禁疏
伏以臣于日者。荐罹诬毁。敢请辨别枉直。则 圣批慰谕出于寻常。有非负谤之臣所可得者。奉读以来。悚感交集。虽不敢更为烦溷。而情地之危蹙犹深。实无复就周行之望矣。不意昨忽有金吾除命而 召牌随降。是将使之参按科狱也。臣虽不肖。固未尝避事图便矣。今岂敢无嫌无故。而不奉承 朝命哉。盖今金吾所按科狱。即臣尝在秋曹所究覈者。而前后所遭罔极之人言。实藉口于此事矣。夫人言之罪臣。以讯梦先覈诸傔者。为周遮李墩之历抵举子也。而金吾将勘墩事焉。则以臣之已困人言。其何可参涉其间乎。人言之罪臣以覈门开闭之先于讯铭,致大者。为齮龁发告外制之宰臣也。而金吾方覈门事焉。则以臣之已困人言。亦何可参涉其间乎。盖狱之分两者。虽以其所问之有朝官士庶。而若其所勘覈同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2L 页
一事。则不可以彼此论也。凡人之任事而有物议者。事虽细言虽轻。亦不复当其事者。实所以存 国体砺廉义也。今此狱之所关不细。三司诸臣迭出交攻。其言亦重矣。而臣乃冒积谤而复按此狱。则其伤 国体而坏廉义当何如也。仍念臣之顷解秋官者。实圣明俯谅其被人言而不可冒当其事故耳。其官虽殊。其事则一。体下之仁。夫岂有前后之异哉。而今之误恩。想以累烦遆改。而无当品之在京者。故苟然属之臣也。然李光迪虽老尚康健。赵泰耇之所嫌。元非必可嫌。且带药院 书筵之职而兼金吾者前多有焉。金锡衍又最无故而往许辞遆。以臣而承其后。臣尝六违 召命。得遆秋官。而今受此任。则不但其所为之相戾。 朝家之舍三臣而用臣。亦恐不免为谬举矣。且 朝家之授臣此任者。欲其速完查事。而臣既断不可冒当。则其势必大费撕挨。得解而后已。此岂不大径庭于授臣之本旨耶。况李宾兴不过传言所闻。李宜显之所告。亦非闻于臣者。而李世德犹以为宾兴白地造言臣和应。此固无谓。而宾兴见囚本府时未决。此于臣不宜冒嫌而论其事。不啻重于曾按墩傔矣。盖臣于金吾。其必可辞免者非一二端。故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3H 页
玆不敢以承 命为恭。坐犯违逋之科。而有此肝膈之恳。伏乞 圣明察国体之宜存。轸廉义之当砺。亟遆臣知义禁之任。仍治臣违 命之罪。使狱查无滞。朝纲得举。不胜幸甚。
辞礼判及兼任疏
伏以臣积困人言。敛迹朝班者。已多日月矣。日者谬叨金吾兼任。而旋蒙 恩遆。庶可循分屏处。得免重触危机矣。不意宗伯新 命。遽下此际。兢惕蹙恧。不知所措。噫。自有此科事以来。廷臣之被斥于党人者多矣。儒臣谏官坐指论杂乱而被斥。承宣坐详陈门事而被斥。狱官坐不挠按治而被斥。而然其所搆毁之至惨极险。于臣为最。则臣所自处。宜不可比于诸臣矣。虽 圣鉴洞察彼诬人者之情形。前后曲赐慰谕于负谤之臣。而顾臣身名已辱。怨憾又深。今若持此而涉世涂。则不但区区廉义之隳丧无馀。亦恐其媒糵中伤之益巧密矣。此诚臣之所宜惩毖也。夫以颠沛之馀。虽于冗散。尚不可冒进。顾此春官。实掌 邦礼。地尊而任重。臣之尝为佐贰。亦惧其不称。则尤何可据其首席哉。抑臣又有所不安者。臣之晋擢秋曹。盖为按科事也。而其所按者既被斥。则可谓孤负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3L 页
其所以晋擢之 圣意。此已不可仍处以上卿之列。而矧今所叨地望职任。又加于秋曹。则其何敢夤循承当哉。且臣兼任亦多。有不容瘝旷者。 讲筵连开而臣不得入侍。馆阁未备而臣滥厕其间。 国史移安而臣未能陪进。至于备局有司之任。实管机务。而臣前有失职之嫌。近以情地之臲卼。一未赴坐。若乃译院所掌者课试。而都提奉使。僚席引入。臣又难于行公。一任其抛置。凡此皆臣之所宜自列而控免者也。玆敢悉陈悃愊。伏乞 圣明俯垂谅察。将臣新除本职及所叨诸兼任。并行褫改。使 朝家无滥授旷官之弊。贱臣免昧分尸职之罪。公私不胜幸甚。
因李真伋事覆奏不便。辞礼判疏。
伏以臣之踪迹既难复厕朝端。本职之地尊任重。尤非所可冒叨。而控免而未蒙许。引疾而亦见阻。其势穷矣。迫于 严召。勉出拜 命。而中心愧蹙。无所容措。且于职事。亦有不便。则安得不陈暴哉。日者金吾以李真伋过限呈券事。请令本曹禀处。移送其推案。而以无行公之堂上姑置之。今臣既就列。所当举行。而有难参涉于其事者。盖此与考官历抵试门开闭条款自别。而然亦系科狱中一事。则以臣之曾按科
竹泉集卷之二十六 第 384H 页
狱而积困人言。何可诿以此非秋曹所按而冒当覆奏哉。况臣细阅其案。金吾前后究覈真伋者。过限后乘暗投券与举火书券。而真伋所供。乃引儒臣灯烛既张。乘暗投呈云云语。谓疾怨之家乘时所媒糵。其所谓儒臣。即李健命也。惟此所究覈者。实肇于权𢢝。成于李宜显。而中间健命亦尝 筵奏与疏论。故不以其为问目之外。而搀引为言如此。且金吾所谳。虽以乘暗。用奸之无可覈。请令禀处者过限一款。而其前所覈者。限后乘暗。固是一串事。则今于覆奏之际。终难只举过限而不及乘暗。况儒臣 筵奏。亦有限后之语。其何可强分而二之哉。夫赵铭既自服其外制事之果言于健命。则臣之按治门事。可谓无嫌。而人乃藉口姻戚。欲株连于臣。今真伋之斥健命者。非复铭事之比矣。而臣若问其覈奏。有所论断。则彼所藉口。必有加于前。臣虽不肖。固不为避事图便之计。而然颠沛之馀。不自惩刱。致令查事缘臣又坏。则是将添其罪戾。臣故不得不有此仰溷。伏乞 圣明俯垂谅察。亟遆臣职。移授无嫌之人。使遄举其覈奏。并幸公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