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疏
疏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57H 页
因泮儒空馆辞职疏
伏以臣猥处匪据之地。厚受见凌之耻。冒陈危恳。乞蒙 恩遆。兼附为先正伸辨之义。伏承 圣批。洞察先正之被诬。世道之危险。又谕贱臣使勿过嫌而察职。臣于是感激罔措。而顾臣见凌于士子。往而益甚。其空馆之举。所怀之语。无非骇悖乖谬。实系士习之不美。非但微臣之见凌。且 圣明何以知此事之实状。亦何以详学宫之事体乎。臣故据实而申暴焉。日昨泮任洪禹翰,赵尚健等。见臣前疏之槩。大生憾怒。不顾廉义。初欲冒上疏章。仍斥臣身。斋中诸儒举多不从。四学多士亦割其名录而散去。遂不得上章。仍为空馆恐动之计。斋中诸儒。又言此是疏厅所遭之事。于斋儒无嫌。不当空馆。斋任退去自处。则当出他斋任。为先正辨诬云。所谓疏厅。即斋任疏头与色掌而已故也。斋任见其不从。只率疏厅外苟同者十一人。颠倒出坐桥门路傍地。施罚斋儒二十三人。遂使斋舍一空。此盖务为非常举措。上以要 君。下以持臣之意也。夫礼义廉耻之于国家。古人比于四维。此
伏以臣猥处匪据之地。厚受见凌之耻。冒陈危恳。乞蒙 恩遆。兼附为先正伸辨之义。伏承 圣批。洞察先正之被诬。世道之危险。又谕贱臣使勿过嫌而察职。臣于是感激罔措。而顾臣见凌于士子。往而益甚。其空馆之举。所怀之语。无非骇悖乖谬。实系士习之不美。非但微臣之见凌。且 圣明何以知此事之实状。亦何以详学宫之事体乎。臣故据实而申暴焉。日昨泮任洪禹翰,赵尚健等。见臣前疏之槩。大生憾怒。不顾廉义。初欲冒上疏章。仍斥臣身。斋中诸儒举多不从。四学多士亦割其名录而散去。遂不得上章。仍为空馆恐动之计。斋中诸儒。又言此是疏厅所遭之事。于斋儒无嫌。不当空馆。斋任退去自处。则当出他斋任。为先正辨诬云。所谓疏厅。即斋任疏头与色掌而已故也。斋任见其不从。只率疏厅外苟同者十一人。颠倒出坐桥门路傍地。施罚斋儒二十三人。遂使斋舍一空。此盖务为非常举措。上以要 君。下以持臣之意也。夫礼义廉耻之于国家。古人比于四维。此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57L 页
固人人之所当自砺。而至于士子则其所持身制行。尤不可不自重。无论臣前疏是非之如何。身为儒生。既受师席论斥。则在其廉义。唯当退伏私次。而今乃冒嫌强颜。仍欲拜疏。此已可骇。至于空馆之举。事体甚重。自前若非疏头被罪与承 严批则不敢为此举。况今日事其始末。皆疏厅所为。非斋儒所知。其自处之道。固自有别。诚如斋儒所言。则唯当自处之不暇。而乃反为此恐动之计耶。且学宫儒罚。例为于明伦堂及斋舍西一房。未尝有情势不安者。退出设会于路傍之时。而其为举措之骇悖既如此。且所谓空馆。亦必待多士之议归一。而今则不然。勒罚多士之守斋者。只与若干人强为此莫重之举。此固不可待以空馆之例。而 圣明恐未俯烛。只虑贤关之空虚。辛勤劝谕。而乃其实状如此。则其所以待之者。恐不宜尔也。且其施罚守斋多士。至目以承望风旨者。盖谓多士承望臣之风旨也。臣虽无状。 朝廷既授此职。施以师生之名号。则斋生虽有可怒。亦当有忌器之嫌。今乃勒罪得体之多士。而目以此语者。非所以逐斋生。乃所以逐臣也。此何异于前日泮儒之摈逐师长宋相琦事乎。师生之伦。不明久矣。则如臣无似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58H 页
固不敢自处以师道。而在 朝家体统则宜有饬砺风习之道也。 圣明若疑臣言或出相较。则 命本馆察 启。似为得体也。且儒生所怀之 启。首言其于论辨李翼明之疏也。臣使之姑罢以待日后。而未能屈意遵奉。为见过之张本。此事尽有委折。亦可辨破。盖于翼明疏发许久之后。泮儒始议疏举。有问于臣。而李厦成时有疏议。故臣意以为翼明对辨。既已后时。先正被诬。将在目前。则姑徐其事。待厦成之发。悉并痛辨。似为得宜。此盖其时事理之宜如此。故答其所问而已。而今追搀前事。以为见过张本者。其意深险。而若其为先正伸辨。非其诚心。则于此亦有可知者。盖翼明与朴世堂。 朝家施以谴罚。攻斤既不甚难。前古诸贤。又无即今之忌嫉伸辨。其势则易。至于先正臣宋时烈一生被人忌嫉。及其世变身亡之后。诚心尊慕者渐少。况故相臣李景奭既为流俗所称其内外诸孙族大党盛。不欲与之争辨结怨。固是人情世态之所难免。处台阁者既皆喑嘿。则士子之不欲担当。其势亦然。是以既不迟待厦成之发而并论之。又于其发之后。斋儒发疏议。而斋任迁延日月。不即举事。又有数三异趣者。为推诿沮挠之计。而见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58L 页
格于斋儒之持正论者。则斋任迫于物议。勉为疏事。而其难于严辞峻斥则盖可知矣。伊时斋任一人固在外。而一人之有故。非臣所知。则何可不以为迁延耶。至于故为二字。非臣疏语。岂其误见欤。若乃今番疏章当为留意之说。先发于臣云者。大非实状也。尚健及其父。于其未入泮行公之前。遇臣所亲儒生。言预求疏草之意。及其入泮后翌日。又送日昨为疏色掌者言。疏事将成。请得文字。臣辞而不许。其后尚健又传请甚恳。禹翰亦逢臣亲旧云。同任已求。得之则好矣。臣不谅事势。遂至勉副。及其文字垂成。使亲旧之与两泮任相亲者。传告疏语之严峻。以问其能用与否。斋任答以投送则当观其语而参用云。臣已略知其难于取用。而既与相许。不欲背之。脱藁将送之际。有士子自疏厅出来臣之邻家。传言疏头尹凤韶大言曰。某人之文决不可用。仍问当初求文者。而所以咎责甚力。语多未安。则斋任变其初意。反欲自明云。臣既闻此言。不为出给而置之矣。此其实状之颠末。则岂非反复。而今乃曰元非前欲尽用。后欲不用何也。臣之不欲其辄加删改者。盖以玆事所辨。委折繁多。旨意微奥。臣则专精稽究。条列甚悉。而若加删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59H 页
改则其所辨明。恐归模糊。且不严峻其辞则亦难打破诬说故也。而今乃曰言论风旨。专出师席。必令士子终始奉行。又曰欲使之不敢违越。讥切备至。而至于所以自尊则至矣之说。殆同僇辱。噫嘻。此何事体也。臣闻疏厅取方外人所草。又借手润色云。未知此亦士子所主张耶。夫观其语而参用云者。已示不欲用之意。及其发言于公厅者亦未安。至咎责求文之人而今乃厌然讳匿于事发之后耶。至于尹浚事。臣之所置草本。为他儒生所取去矣。其后闻浚得见于其儒生所而袖去云。而其所云云。既非臣所与知。则亦非臣所可辨也。盖臣所草疏语之严峻。既令亲旧传说甚详。则其敢曰不知。而疏厅所将用之元本。臣尝得见。及其改定。亦因人详闻。不但辞语之巽愞。亦多有辨破未莹。考据未悉。要不免为塞责文具之归。而其可傲然自多耶。臣前疏所谓士习之媮懦。盖以名为为先正辨诬。而其中则不能无计较利害之心。欲逊其辞而不欲峻。有所俯仰故耳。为士子而有此习则是果合于义理耶。且臣闻凤韶初不欲担当。为人所劝而勉起。而与厦成自有戚谊。难于严斥。则臣之所斥。恐非其情外也。且即今泮任之所与同其去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59L 页
就。实顷日别生异议沮挠疏事者。与此辈同事而自许以为贤之诚。其果成说乎。其前后举措之可骇如此。而今又诋斥臣身。靡所不至。臣之臲卼。可谓转加矣。昔年学生尹周美等疏论知馆事金锡胄。而诿以文衡之例兼馆职非师表云。而其时 圣批严斥。此则 圣明想必记识矣。彼以学生论知馆而尚然。今臣虽驽。若其职则实 朝家之命以师表多士也。而为士子者。坐在黉舍之外。号以师长而公肆诋骂于奏 御文字。今日世道。可谓视当日益下矣。缘臣不肖。致令明伦之地。为悖义之场。虽擢臣发。不足以赎臣罪矣。抑又闻其中之无识者。日夜揣摩。冀望言官之攻臣。必罪黜臣而后入斋云。盖不罪臣则势不可复入故也。夫如是也则其不可一日抗颜仍带此职也审矣。伏乞 圣明遆臣职名。勘臣罪罚。俾令私义得伸。士子快意。不胜幸甚。
被金栽疏斥后。辞祭文撰进之 命。仍请勘罪疏。
伏以臣于顷日。谬叨不称之职。适值非常之事。初既见凌于士子。终至被弹于谏官。风教陵夷。体统坏损。使庠序师生之义。由臣而丧尽无馀。臣罪甚大。而
被金栽疏斥后。辞祭文撰进之 命。仍请勘罪疏。
伏以臣于顷日。谬叨不称之职。适值非常之事。初既见凌于士子。终至被弹于谏官。风教陵夷。体统坏损。使庠序师生之义。由臣而丧尽无馀。臣罪甚大。而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0H 页
圣朝宽恕。责止 恩遆。区区惶感。有不可量。若乃弹文所胪列。盖是不察臣之本心。未详事之委折耳。臣之伊时所为。不特自伸其廉义而已。实欲以痛辨先正之丑诬也。而谏官曾不见谅。乃以为罪。则亦何庸相较。重伤事面也。且今臣情迹之臲卼。有大于此者。故不暇与之论辨也。日昨宪臣金栽之疏。极论前史戚里之祸。仍言贱臣之不宜冒受师儒之长。援引古昔。捭阖言辞。虽自诿于先事之戒。其意指所在。盖不啻罔极矣。臣览之未卒。毛发洒淅。骨体俱青。噫。造士之任。寔系王政之本。固非如臣所当得所可堪。故于误恩之初。尝以处地多碍。訾毁无已。恳辞而未蒙准许。臣之愚意窃谓本职为任诚不轻。而亦有异乎世之所称权要。则义分所系。不敢辄事撕挨。遂至黾勉承 命。三拜于三载之间。频复因循。累窃久据。然则臣之负犯。不止受而不辞。以此罪臣。臣固无辞。而若其所谓势利趍附。羽翼气焰等语。罔非巨奸大慝执国命作威福者之事。而至于履霜之渐。大易所戒。盖为辨乱贼之徵而发也。家国同败云者。语意亦极危怖。有非为人臣子所可忍闻也。夫今臣果有势利与气焰而趍附羽翼。亦果有其人。则何不据实指陈。请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0L 页
伸 王法。而况乱贼之渐。将底败国者。此何等祸故。而不为明言的论。使有司得以按治。乃以游辞行语。直驱人于赤族之科耶。念臣从前得罪时议。则每以处地为累。或目之以骄横。或罪之以纵肆。龂龂纷纷者。大都藉口戚里二字。而今则囫囵为言。瞹眛搆罪。使人欲辨无路。求死不得。此莫非臣未谙时势。动触机阱之致也。亦何敢尤人哉。且臣之罪戾。亦自知之。顾臣未尝不欲逊辞权要。避远形势。以守其私分。而只缘 恩深义重。未忍自疏 本朝。偪侧周行。积被指点。乃于平荡之 圣世。谓有亲信之私人。坐臣无状。累及朝政。此实臣之罪也。臣既受爵不让。又有此罪。而惠文之弹。时未勘断。缩伏静俟。不敢辄上引罪之章。不意此际。乃有 先陵亲祀祭文撰述之 命。臣于是陨蹙悸慄。不知所出。今臣负罪之臣也。虽于寻常职事。尚不可冒当。况以 国之大事。 躬亲奠告。其体至重。其用极尊。此岂衅孽贱臣所敢泚笔缀辞。而喉司之 启请。 圣上之允可者。盖以臣之见带艺苑之任。未察其情迹而有此举耳。然则臣安得不自列于祈免乎。玆以冒陈危衷。仰浼 宸听。伏乞圣明俯垂照烛。亟遆臣提学兼任。仍命司败。勘臣所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1H 页
引罪过。而其他所云。如有一毫近似于台疏。夬举 邦刑。以谢人言。千万幸甚。臣无任忧懔崩迫涕泣祈祝之至。
被金栽疏斥后。辞祭文撰进之 命。仍请勘罪疏。[再疏]
伏以臣以易危之踪。被罔极之谤。惊怖罔措。烦冤莫状。而乃于俟罪之中。猥当应制之任。冒上章牍。略暴衷悃。伏奉 圣批。慰藉备至。既察人言之谬戾。又促祭文之撰进。臣于是感激惶陨。不知所出。呜呼。自古人臣之罹谗遭谤而未蒙其君之见察。抱冤含痛而死者何限。而今臣则以覆盆之幽枉。荷 容光之照烛。得古人之所不能得之于其君者。臣是何人而受恩如此哉。仍念臣子之义。身非己有。今臣顶踵。莫非洪造。则虽令蹈赴汤火。尚且不辞。况玆文字之役。其事至荣。非可退避。 亲祀之礼。其期已迫。不容撕挨。而顾臣所被人言。实覆载之所难容。虽蒙 渊鉴。察其情实。而臣之身名。固已僇辱靡馀矣。其何可晏然自居以无故之人。而况司直之论。未知将底何地。而臣于此际。任词臣之事。进应制之文。则无亦重加以无忌惮之目耶。抑臣又有怵惕于心者。臣实不学无文。而 朝廷以臣家世之累掌丝纶。意其有箕裘之
被金栽疏斥后。辞祭文撰进之 命。仍请勘罪疏。[再疏]
伏以臣以易危之踪。被罔极之谤。惊怖罔措。烦冤莫状。而乃于俟罪之中。猥当应制之任。冒上章牍。略暴衷悃。伏奉 圣批。慰藉备至。既察人言之谬戾。又促祭文之撰进。臣于是感激惶陨。不知所出。呜呼。自古人臣之罹谗遭谤而未蒙其君之见察。抱冤含痛而死者何限。而今臣则以覆盆之幽枉。荷 容光之照烛。得古人之所不能得之于其君者。臣是何人而受恩如此哉。仍念臣子之义。身非己有。今臣顶踵。莫非洪造。则虽令蹈赴汤火。尚且不辞。况玆文字之役。其事至荣。非可退避。 亲祀之礼。其期已迫。不容撕挨。而顾臣所被人言。实覆载之所难容。虽蒙 渊鉴。察其情实。而臣之身名。固已僇辱靡馀矣。其何可晏然自居以无故之人。而况司直之论。未知将底何地。而臣于此际。任词臣之事。进应制之文。则无亦重加以无忌惮之目耶。抑臣又有怵惕于心者。臣实不学无文。而 朝廷以臣家世之累掌丝纶。意其有箕裘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1L 页
绪业。猥加奖拔。迭授两馆文翰之职。而臣沓贪无耻。不自知银根之误。乃欲效葫芦之画。其宜斥退固已久矣。矧此职名。素称高华。有非贱臣所当忝窃。则岂敢以台疏之偶不并论。匿嫌掩迹。仍循冒据也哉。臣虽无状。亦知 亲祀文字。有非分义所敢累辞。而臣之情势如右所陈。玆敢复申疾痛之号于 闵覆之下。伏乞 圣明曲垂谅察。亟褫臣提学之任。仍治臣累渎 宸听。久稽 明命之罪。公私幸甚。
辨金栽李德英金兴庆诋斥疏(刑参时)
伏以臣于曩日。重被宪臣金栽之疏论。略自陈白于辞免应制之章矣。其后栽又引避。齮龁益深。谏官李德英,金兴庆接武而起。其所以扶植宪臣之论。愈出愈紧。台阁方生之议如此。则按法定罪。当在早晚。臣故杜门屈首。不敢有所论辨。不自意 圣朝收录于积谤之中。复授以贰卿之任。臣感激虽深。悚蹙罙加。而栽又因臣兄之疏。力攻臣身。臣之情地。转益臲卼。亦安得终无一言以暴其危悃也哉。盖栽始于其疏。极论前史戚臣骄横之祸。仍言师儒之长授受之并失。结之以羽翼气焰。履霜往辙。言甚危怖。而事无指的。及其避辞则又曰自处殊失持盈。近事驾气自恣。
辨金栽李德英金兴庆诋斥疏(刑参时)
伏以臣于曩日。重被宪臣金栽之疏论。略自陈白于辞免应制之章矣。其后栽又引避。齮龁益深。谏官李德英,金兴庆接武而起。其所以扶植宪臣之论。愈出愈紧。台阁方生之议如此。则按法定罪。当在早晚。臣故杜门屈首。不敢有所论辨。不自意 圣朝收录于积谤之中。复授以贰卿之任。臣感激虽深。悚蹙罙加。而栽又因臣兄之疏。力攻臣身。臣之情地。转益臲卼。亦安得终无一言以暴其危悃也哉。盖栽始于其疏。极论前史戚臣骄横之祸。仍言师儒之长授受之并失。结之以羽翼气焰。履霜往辙。言甚危怖。而事无指的。及其避辞则又曰自处殊失持盈。近事驾气自恣。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2H 页
而又以为不敢斥然正呼。日昨之疏则又云近事自有所指。谓臣兄替臣分疏。而斥之以鸰原分痛。然则其前所云云。即指臣身。而臣兄混被株连矣。念臣质既陋劣。亦且嫌碍。而扬历已多。兢惕常切。故于权要。期以逊辞。区区自勉。固在持盈。而人之为言。胡乃至此。且臣之始受师儒之长。在于三岁之前。而栽以受而不辞为罪。此盖追咎既往也。而其避辞则乃举近事。何其前后语意之相盭也。且所谓近事。未知所坐之如何。而凡为言官者。虽在乘舆之尊。庙堂之重。犹且直言不讳。今何独顾藉贱臣。不敢斥呼也。况臣果有驾气自恣之事。则此何等罪恶。而何乃引而不发。无所指陈也。告 君之辞。当务明白。论人之道。要在直截。而今或诿以先事之泛戒。或云有所指之近事。改易其说。捭阖多端。而所谓所指之事。亦终不明言。臣诚眩惑。莫知何故。而要之其意必有深怒于臣。将置臣于湛灭之科耳。夫岂为朝暮齑盐之。受而不辞而已哉。若夫文言程传之所训。系关伦纪。为人臣子而果有此渐。则是宜早加其辨。亟正其诛。何可泛引于行语之间。隐然为陷人之资。而德英褒彼则曰药石切至。罪此则云不谨有悔。何其急于扶植时议。而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2L 页
不暇考究圣贤之训也。至于兴庆则泮儒疏事。非栽所论。而强引曲解。以实含糊之言。台官相争。于臣何关。而替人移怒。以證叵测之目。此岂但为右栽。盖自有所由而然矣。臣非不知悉辨其由之为快。而不为索言者。为 朝廷惜事体故耳。顾臣泮职时疏事。不特为自伸廉义。实欲以痛辨贤诬之状。已详于前日所陈。今不敢烦复以溷 天听。且彼胪列之语。举出抑勒。亦不必叫呶争辨。而惟是臣处地之卑贱。踪迹之孤危。举世所共知也。臣虽至愚。岂自谓地望气势之可恃。而乃欲以威力胁勒士子耶。前者李海朝之论臣。固已不相见谅。而今此兴庆极力挤轧。殆无馀地。盖欲藉手此事。甘心于臣也。臣亦尚何言哉。抑臣有蕴结于中。而欲一陈暴者。记在乙亥吴命峻怒臣之论。时相南九万横加搆诬。目以戚里骄横。是后又以伸辨先正臣宋时烈之被诬。不悦者累以此为臣罪案。甚至并及弟兄。今之人言。又出于臣为贤辨诬之馀。前后搆臣之每每如此者。岂以臣不量时势。妄有所尊斥。故辄以处地为罪而然欤。是虽未可知也。而如臣者苟有气势与羽翼。则岂其颠顿相续而援救无人耶。人言之无极。不待多谈。而于此自可辨矣。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3H 页
然而私心所痛恨。以臣不肖。滥际 洪造。既不能决意引退。又未解与时俯仰。积被忌嫉。厚招诬蔑。以致上辱 清朝。下累同气。其罪固大。而况今言臣者不啻三至。则安敢望慈母之杼终不投也。臣故夙夜畏惧。忘寝与食。惟日俟谴何之加。则尚何敢自居以大夫之列。而辄烦章牍哉。是以 真殿亲祀之不得陪班。宜即引罪。而亦有所不遑者矣。徊徨浃旬。始冒申疾痛之呼。伏乞 天地父母。俯垂谅察。亟递臣职。仍命攸司。按臣此疏及前后论臣者之言。勘臣罪名。以谢人言。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提学违 牌后陈情乞免本兼职任疏
伏以臣累被齮龁。衅孽狼藉。果有负犯彷佛人言。则流放窜殛。靡所不可。而典刑不施。职名滥及。此不特私义之所不敢自安。其在 国体。恐有乖于伸台议抑戚里之道。故露章自列。乞就司败之勘断。及承 批旨。谕以安意。勉其察职。臣于是惶感交并。诚不知所以自措也。仰惟 圣朝察臣于积谤众毁之中。既加慰谕。又欲任使之。则义分所系。是宜奉 命承 教。陈力服事。而顾臣所处之崩蹙。所遭之危怖。有非寻常情迹难安之比。则虽欲体 圣眷而效臣职。固
提学违 牌后陈情乞免本兼职任疏
伏以臣累被齮龁。衅孽狼藉。果有负犯彷佛人言。则流放窜殛。靡所不可。而典刑不施。职名滥及。此不特私义之所不敢自安。其在 国体。恐有乖于伸台议抑戚里之道。故露章自列。乞就司败之勘断。及承 批旨。谕以安意。勉其察职。臣于是惶感交并。诚不知所以自措也。仰惟 圣朝察臣于积谤众毁之中。既加慰谕。又欲任使之。则义分所系。是宜奉 命承 教。陈力服事。而顾臣所处之崩蹙。所遭之危怖。有非寻常情迹难安之比。则虽欲体 圣眷而效臣职。固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3L 页
有不可得者矣。盖观古人之不幸罹毁被谤者多。而然其谤毁。亦必指疑似而为实。增细微而成大。犹有所以致之者矣。夫岂如今言者之于臣。搆捏于虚无之中。挤陷于瞹眛之际。横加叵测之言。勒成莫大之罪。而至其所引履霜之训。实为人臣子者之所不忍言不忍闻。而乃胪列章奏。互相唱酬。曾不顾其言之不当。谕其事之无所执。直欲置臣于赤族之地。今日人言之罔极。可谓前古之所罕。臣虽庸懦冥顽。不能断脰绝吭。以自白其心迹。而若其惊惧忧厉之怀。日夕懔懔。殆无生意。尚何有冠裳簪组之念哉。且彼言者。亦岂不知臣本末之无所近似于其言。而有此云云者。盖以臣处地之异乎人。谓可胁持搆罪。以涂世之耳目故耳。夫以臣之孤危特甚。畏约无穷。而人言乃如此。今若自视以平人。勉就职次。则人必重目以无忌惮。以实其前所为言矣。伏况 圣上奉三无私。以临群下。而彼言者之谓有私人。妄意偏厚于戚臣。无其事而尚然。今见慰谕于积谤众毁之中而任使之。使得复厕周行。则其所以讥议于偏私。又将如何哉。臣虽不肖。不能裨补涓埃。亦何敢缘臣之去就。致令贻累于 清朝耶。然则今臣之不敢冒进者。不特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4H 页
为区区身名而已也。且臣所兼艺苑史馆之职。皆系清涂。本非臣所当得。今于衅孽之后。尤不宜因循忝窃。以益其受爵不让之罪。故日昨仰申血恳。欲望并褫诸职。而见阻喉司。不得登彻。不意以儒生别制之同考。 严召辱降。今臣廉义。无论职事之冗紧。固无冒没承当之理。且台官既罪臣之不辞泮职。而艺苑之选。不啻高于师儒。则臣何敢诿以其所不并论。而犯分忘嫌。为仍据之计哉。曩者文字之役。辞而不获。亲祀期近。理穷事迫。黾勉应制。而愧惕之心。至今未弛。近来情势。又转臲卼。则其不可抗颜趍诣也决矣。是以甘心自陷于违慢之科。而复有此号吁。伏乞 圣明俯循危恳。亟免臣本兼职任。仍治臣坐违 君命之罪。亦 命铨部刋去臣名于仕籍。以存 国体。以全私义。不胜幸甚。
因大臣 筵奏论辨泮疏事仍请勘罪疏
伏以臣之情地。危怖崩蹙。既无复厕周行之理。又重以违慢 召命之罪。再陈血恳。冀蒙 谴责。而辄承温批。臣诚惶霣感激。不知所出。今臣固不可冒进。而亦不敢每上文字。连事撕挨。属值阴阳之寇。见侵坏蛰之中。人非既极。鬼责又迫。故敢引疾请急。而亦阻
因大臣 筵奏论辨泮疏事仍请勘罪疏
伏以臣之情地。危怖崩蹙。既无复厕周行之理。又重以违慢 召命之罪。再陈血恳。冀蒙 谴责。而辄承温批。臣诚惶霣感激。不知所出。今臣固不可冒进。而亦不敢每上文字。连事撕挨。属值阴阳之寇。见侵坏蛰之中。人非既极。鬼责又迫。故敢引疾请急。而亦阻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4L 页
喉司。未即登彻矣。仄闻日昨 筵席大臣。论臣泮职时疏事之谬错。而至以使 圣上斥退空馆儒生。为臣之罪。臣于此诚不胜悸恐疑惑也。臣尝以此事有所自列。则不宜重烦葛藤。以溷 黈纩。而今者大臣又以为言。玆不得不略为陈暴。以请邮罚耳。念臣当时之事。尽有委折。实系廉义体统之所不可已。且其本意固出于为先贤明辨厚诬也。大臣亦知臣本意之所在。而乃以前后所为为非。岂其虽知臣本意。未详事之委折而然欤。盖士子辈既求疏本而追咎其求文者。语甚未安。此臣所以不得晏然也。何尝使之不敢质疑而变动字句耶。及其强为空馆之骇举。勒罚守斋之多士。而其罚之目。指斥臣身。且其所怀之启。罔非侵轶于臣。则臣之疏陈事状。而乞被不职之罪。不但为一身廉义。亦欲以稍存师生之体统也。学宫之事。有异朝政。非外人所可尽详。大臣之未详委折而骤闻致讶。固不必深叹。而自有此事。中间之齿舌纷纭。至及臣之所不知所不为。大臣何不推此而见谅耶。若乃 朝家之招入他儒生。盖以士子辈举措之异于他日之空馆。而又有本馆之 启禀故耳。夫岂由臣自列之一疏。而大臣之言。有若责臣以导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5H 页
成过举。臣于此亦岂无可辨。而顾惜事体。不复覼缕矣。至于香桥斋会之有前例云者。在前泮儒之将为空馆。众议归一。相与列坐香桥则有之。而未尝有与斋生相歧。分出香桥。强设斋会。勒罚斋生之时矣。大臣抑或得于传闻。未辨其列坐与施罚之不同。又未考臣前疏而有此言耶。此固按覆而可知。臣何敢以有为无。诬罔 天听哉。且大臣谓臣前疏以空馆之举为无状。所谓无状者。非臣疏语。无乃误记欤。大臣又于此事。至题品臣之性质。而 圣教亦复甚严。臣闻来尤极悚恧。臣之区区所行。只欲以伸廉义存体统。盖非所乐为也。臣虽愚迷。岂敢知非而故为固执务胜哉。顾臣处匪据之任。当不幸之际。尊贤之诚。既未得遂。自处之义。乃反为罪。谏官抨弹。已出情外。而金兴庆之傅会搆陷。又藉口此事。臣之跋疐。可谓甚矣。大臣所陈。虽差殊于彼。而若其体貌之重。有加于一二台议。臣安敢自谓无失而不引以为罪哉。仍念昔在丙寅。今领议政臣申琓以大司成。警责泮儒之点退馔品。泮儒引嫌捲堂。其时同成均故相臣申翼相以捲堂既无据。又不还入施罚。而招入他儒。又于庚辰大司成尹德骏欲禁颁柑时士子纷挐之习。请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5L 页
着锁枷杻。儒生有疏论其非者。则台官以为不顾师生之义。请施儒罚。丙寅之事。人皆许其能持体统。庚辰之事。亦未闻以不能扶奖士气为非矣。今臣所为。无论与前事异同。士子空馆之可骇。既过于昔之捲堂。且其罚斋儒而目以臣身与书 启之。公肆侵轶。有浮于庚辰儒疏。而朝议反许以士气。归罪于臣。此盖以臣踪迹。冒居皋比。既犯负乘。辄生疮疵。使师生体统。隳坏无馀之致也。苟究其罪。固不可以已遆其职而置之。今又加以导成过举之罪。如是而得逭刑章。断无是理。伏乞 圣明亟命攸司。勘臣所陈罪过。以尽 圣朝待士之道。千万幸甚。
提学违 牌后辨谤陈情疏
伏以臣之情势。实难厕迹周行。顷寻长单。幸蒙卸免职名。得以屏伏散地。而比来人言。又复相续。辄事陈辨。恐损事体。姑此迟佪矣。昨以艺苑兼任。半日之间。严召荐降。臣震悸霣蹙。不知所措。今臣既不得承 命以进。则一陈忱悃。有不可已。玆敢悉暴危苦之辞。以备 乙览耳。日者前修撰金兴庆之疏。申其前论。龂龂不置。臣何可晏然自如乎。夫金栽疏之无所指的。兴庆亦言之。而乃谓驾气之斥。切中臣病。不顾其
提学违 牌后辨谤陈情疏
伏以臣之情势。实难厕迹周行。顷寻长单。幸蒙卸免职名。得以屏伏散地。而比来人言。又复相续。辄事陈辨。恐损事体。姑此迟佪矣。昨以艺苑兼任。半日之间。严召荐降。臣震悸霣蹙。不知所措。今臣既不得承 命以进。则一陈忱悃。有不可已。玆敢悉暴危苦之辞。以备 乙览耳。日者前修撰金兴庆之疏。申其前论。龂龂不置。臣何可晏然自如乎。夫金栽疏之无所指的。兴庆亦言之。而乃谓驾气之斥。切中臣病。不顾其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6H 页
言之相乖。而持臣愈紧。又以臣前疏之据实略辨。过生嫌怒。至罪臣以张皇反詈。今臣虽有可辨。不欲与之争较。以失自修之义。而若其踪迹之臲卼。不啻加于前矣。且赵泰一之为修撰也。疏论玉堂新录。并攻本馆与都堂。盛加诋斥。至曰使 清朝简拔之举。作沮挠异己之资。臣在前冬。待罪玉堂长官。实尸馆录。则今于非议之来。其何敢自安乎。当时本馆之选录也。臣与权尚游,李坦,李观命会议。盖馆录之规。议定其取舍而后圈点。而人之意见。有难尽同。臧否之际。僚议多歧。故以精为务。收录佥意之归一者。此固严公选重名器之道。而亦所以遵旧例也。是以馆录既完。人无异辞。今泰一于经岁之后。乃以彼此多寡等说。登诸章奏。未知此真出于为公朝惜人才之意欤。其疏之所可辨破者多。而臣兄臣镇龟以勉参都堂之坐。横被其丑辱。则臣于泰一事。何敢索言而论辨哉。仍记馆录之前。臣疏陈朝绅之臭味不齐。猜嫌多端。必难济事之状而控辞之。则 圣明不赐准许。臣虽知其早晚狼狈。而既在其职。不敢避事。遂奉行 朝命矣。臣之前言。今果不幸而有中。区区所自恨。初不能抵死辞避。以致偾败 国事耳。臣又闻前辅德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6L 页
权𢜫投进册子。陈戒备至。而其一款论戚臣处要地不敛避。而 殿下偏护之为失。臣之从前力辞要地。固所自勉。 圣朝建极之治。亦何尝有所偏。而然臣以戚臣。过蒙陶甄。致位尊显。则无论𢜫言之中理与否。要不害为他山之石也。况臣处地嫌碍。而不能早自引退。每令言者指以为 圣朝之弊事。臣何敢逃其罪责。而在 圣明从谏之道。不可不明示斥去。以晓中外也。凡此胪列。皆臣之所宜引罪。而泯嘿许久者。盖为烦渎之有所不敢也。而亦安得终自外于 闵覆之下。而不言其情实哉。至若臣之不得承 命以进。不特为此。迩来半岁。积谤丛集。深固叵测。浅亦不谅身辱名隤。为世所弃。故于冗官庶职。尚且力辞必解。况可唐突 禁籞之间。举行馆阁之事。上以累国体。下以益罪戾哉。臣故为是之惧。甘心自陷于违慢之科。而有此疾痛之号。伏乞 圣明先褫臣艺文提学之任。使职事毋旷。仍刋臣名于 朝籍。克举左戚之美政。亦 命攸司勘臣反詈言者。沮挠异己。及再违 严召之罪。以谢人言。以肃 邦宪。不胜幸甚。
辞汉城右尹疏
伏以臣之杜门屏处。今已踰年。自分削迹 朝端。没
辞汉城右尹疏
伏以臣之杜门屏处。今已踰年。自分削迹 朝端。没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7H 页
齿家食。不意甄收之 恩。忽及坏蛰之中。臣闻命惝恍。累日靡定。夫以粪土之至贱。得蒙簪履之不遗。是宜感激趍承。而乃敢撕挨祈免者。诚以危踪苦忱之难于冒进。有非寻常廉义之所关故耳。噫。凡人于疾痛穷窘。必呼父号天。而今臣所忧所患。不啻疾痛与穷窘。玆不暇以烦猥为嫌。仰暴于 天地父母之前。惟 圣明少垂矜察。念臣世受 渥恩。实有休戚与共之义。年方强仕。可任夙夜奔走之劳。而亦尝不自知其愚陋。妄欲淬砺钝拙。以效涓埃。则固与果于忘世。休官谢事者有异。且其不材虽出人下。幸而上免获戾于 朝廷。下不丧失其名节。亦无可以自废其身者矣。惟是处地多碍。涉世乖方。人皆猜嫌。如恶近腻。臣乃冥行。动辄落阱。是以是非甚明。而于臣则倒置。谤毁非公而在人则得售。甚至事有本末而媒糵多端。言出搆诬而辨释无路。衷情莫白。齮龁未已。遂为一世之僇人。此实前所已陈。今不必索言。而盖其遭罹。诚极险巇。虽赖 仁圣之在上。不底刑辟之及身。而其不可复厕周行。卒陷奇祸。不待智者而固已知之矣。故在前岁力辞秋官。必得解递而后已。又于顷日累违庚牌。不顾逋慢之有诛。此岂所乐为哉。盖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7L 页
由不得已也。苟其不然则臣虽无状。犬马之恋。实出秉彝。而迹阻 禁庭。已许久矣。今岂不欲一簉 天陛。祗谢 恩命。而情地之阨蹙未伸。时议之排摈尚紧。此臣所以彷徨跼蹐。终不敢趍进者也。且夫人臣之于职事。既不得就列。则惟宜亟解。俾无瘝旷之失。而臣尝累辞兼任。尚未准请。今玆本府。况系剧地。有不容暂旷。以贻惉懘之患。而惟彼馆职。虽无紧务。亦不当一任虚縻。然则臣本兼职任之宜速褫免。固不特为踪迹之靡安耳。抑臣尝观世之不容于朝者。例归田里。而臣则惓顾 京辇。迟佪不去者。盖以身非疏远之臣。家有老病之母。故未忍长往而便诀。凡其区区所自期者。惟在刋名仕籍。投身闲处。循分敛迹。庶避睢盱之嫌。瞻 天拱辰。长祝岗陵之寿而已。仰惟 日月之明。倘烛肝臆之悃。则想必不罪臣之撕挨。而怜臣之危苦也。伏乞 圣慈曲循至恳。解其职名。置之散地。以卒生成之泽。万千幸甚。
辨吕必重搆诬疏
伏以臣于屏处中。得见前掌令吕必重疏本与避辞。追论壬午泮科事。欲以嫁祸朝绅。而其所搆毁臣身。亦非一端。臣于此不胜駴怖。夫泮科事之尝被厚诬。
辨吕必重搆诬疏
伏以臣于屏处中。得见前掌令吕必重疏本与避辞。追论壬午泮科事。欲以嫁祸朝绅。而其所搆毁臣身。亦非一端。臣于此不胜駴怖。夫泮科事之尝被厚诬。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8H 页
即 渊鉴之所洞烛。而为台官者传袭谗人之馀论。甚至横搀不相关涉之玉堂处置。以为媒糵之资。臣安得以事在既往。嫌于烦复。不更陈白哉。盖自泮科榜出之后。不悦者必欲污蔑其榜。仍以挤陷诸考官。始焉以试纸变通事。煽动躗言。尹星骏上荧惑之疏。继而阴嗾崔世镒。投匦而诬罔之。今必重以诸臣之自陈事实。欲实星骏之荧惑。以亲属之适会参榜。欲证世镒之诬罔。夫其时知馆事今左相臣李畬。为虑事势之窘迫。变通试纸之委折。固在其疏。臣亦曾处其僚席。略有仰暴。而此果有近似于星骏所云循情摆弄者耶。况彼之以亲属指目于臣者韩永祚。而永祚试纸之踏印。实在未变通之前。故顷者法曹考覈主掌官成册之所录而明辨之。然则其所谓试纸事。尤不满一哂也。且臣固考官之一。而永祚之券之抄选。既不出臣所分考。合考之际。又为佥议所取。此不但臣之曾已悉陈。仰惟 日月之明。实照临之矣。彼世镒受嗾诬人之丑态。狼藉于其供辞。为舆情之所痛骇。苟有羞恶之心者。则是宜摈斥之不暇。今必重外虽若以同归为耻。夷考其所致疑于一榜者。即述世镒之前言耳。不料 清朝台阁之上。有如许言议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8L 页
也。若乃玉堂处置。尽有可辨。尹志和疏中事端新生。防人之口等语。盖为铨官之注拟台望而发也。而辛壬两年之间。台论之相角者。端绪甚多。所谓事端。未知于何指准。而必重拖牵傅会。强为指论科事之證。向以驱臣于冒深嫌逐言者之罪。其亦妆撰之甚矣。夫受 朝廷耳目之任者。凡于时事之得失。宜莫不指陈。而此科之循情可疑。果如必重之言。则志和何所忌讳顾藉。不为明言的论。而乃囫囵说过。使人莫晓其指意之所在耶。此既事理之所必不然也。则臣何可逆虑三岁之后。必重之有此言。曲嫌而过疑乎。况伊时三司举皆引嫌浃旬。而收杀无期。故喉司再禀。 严命荐降。臣何敢不举其职事。而志和之为被罪两臣游说。敢以前后 圣教与处分。交比而互质者。已有探试之迹。而且其书之简策云者。实有乖于严秘 国史之体。臣故以此纠劾之。此何关涉于其所不言之科事。而抑勒搆成。欲令人不敢言其私党之过失。臣恐防人之口。非他人之谓。乃必重也。至于志和之见斥于铨曹。既不由于科事。星骏之被弹而不复。亦坐其伸救罪人。则此不但于臣无干。有何可以藉口于今日。而必重乃以二臣无罪。众疑多端为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9H 页
言。而自谓以一言悟主。有若 圣明为群臣之所掩蔽者然。殆与世镒所谓 大内深邃。有所未烛者。同一口气。此岂特为臣一人之被搆而已哉。噫。无论必重所言之如何。为国之体。莫要于辨别枉直。使有罪必诛无罪不冤。今有臣而循情选取亲属。挟私沮遏言路。致令敢言之士久枳名涂。则此实巨奸之所为。是宜按举刑章。以正其罪。如无此事而为人所诬。则亦当有辨别之道。恐不可置之黯黮晻昧之间耳。臣故自遭人言。缩伏累日。恭俟 朝命。而迄无所以处分。玆敢席藁自列。伏乞 圣明亟命攸司。就台疏与臣疏。悉覈有罪无罪。以辨其枉直。则 国体可举。而私冤亦伸。岂不并幸而俱得。
因艺苑兼任 牌招辞免疏
伏以臣于呈告屏处之中。乃以艺苑职事 召牌辱降。臣不胜陨越罔措。窃念臣之待罪艺苑。于今三载。而自前秋累困齮龁。情危势蹙。凡有所使令。再三违逋。未能趍承。逮至今春。值有旷世之盛礼。而所需文字。属之于臣。臣于是有不可辞者。勉就撰进。而既因此勉就。则其于分义之所关系。亦宜不暇顾其区区廉隅。遂辄承 命。而若乃踪迹。固未有一分可进之
因艺苑兼任 牌招辞免疏
伏以臣于呈告屏处之中。乃以艺苑职事 召牌辱降。臣不胜陨越罔措。窃念臣之待罪艺苑。于今三载。而自前秋累困齮龁。情危势蹙。凡有所使令。再三违逋。未能趍承。逮至今春。值有旷世之盛礼。而所需文字。属之于臣。臣于是有不可辞者。勉就撰进。而既因此勉就。则其于分义之所关系。亦宜不暇顾其区区廉隅。遂辄承 命。而若乃踪迹。固未有一分可进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69L 页
势。故乍出旋入。非疏即单。虽阻喉司。未尽登彻。其跼蹐徊徨。终不敢自比恒人之状。想 圣明有以俯谅之矣。盖臣前日所遭。今不复追提。而谤毁未尽释。衷情未尽白。而近又猜疑转甚。指斥枉加。此虽非臣所可覼缕辨论者。而其不宜晏然就列。概可知矣。且今之所召。未知其为何事。则不计臣之所可堪否。而冒昧以进。岂不乖古人必审于皮冠与旌之义乎。况玆召命。初下于弘文提学徐宗泰。而因其出外。乃移于臣。两馆虽曰同是词臣。而人之材品。自有高下。则替行其事。岂不致血指之羞哉。抑臣从前有欲一陈而未果。今不避烦猥而仰暴焉。夫词翰之职。素称高华。自古必妙拣文学地望之为世所推者任之。而今臣无论不学无文。积衅深咎。见摈于时。而犹且尸居。每于职事。抗颜谬当。视若所当为者。则非惟重其丧廉冒耻之罪。累 清朝而羞当世。实非细故。玆以悉控危悃于 禁门之下。伏望 圣明察臣肝膈。矜臣情迹。亟改臣提学之任。而移授其人。使私义伸而 国体尊。并便俱幸。
辨洪禹行等诬引先祖礼说疏
伏以臣等得见洪禹行等疏本。以臣万埰,从弟万谨
辨洪禹行等诬引先祖礼说疏
伏以臣等得见洪禹行等疏本。以臣万埰,从弟万谨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0H 页
尝论朴世堂遗令罢馈之有害世教。深怀憾怒。费辞诪张。搀引诸儒。先以为营救世堂之资。而于臣等先祖文元公臣长生。其所假托簸弄。尤极肆然。至谓世堂所行。符验于臣等先祖之说。噫。比来人心陷溺。徒知党私之习。全昧尊贤之义。前日李坦李翼明等欲护世堂之毁经。诬引臣等先祖所著辨疑之书。今者此辈之言又如此。世道之变。可谓往而益甚。何幸 圣明览其疏而痛斥。即施谴责。台议继发。又加其罚。惩恶之典。今已举矣。而若乃簸弄假托之状。日昨大臣重臣所上文字。略而不详。为其后孙者。安得不悉陈而明辨之哉。夫此辈凡所假托于臣等先祖之说。公肆荧惑者。有难偻指以举。而大都取疑礼问解,丧礼备要之所著录。而颠倒其本旨耳。两书之刊行已久。家讲而人读。此辈虽欲诬罔。其可得乎。盖问解上食条所录。即姜硕期之问。而臣等先祖所答与所引经传先儒诸说。间附己见者也。臣等先祖首据横渠,温公之说。以明其当不罢。中及古礼之罢之者。卒则归重于朱子书不害为厚。且当从之之语。以为定论。而其下所引极其该括。欲使学者参考。又取家礼无罢上食之文及先正臣李滉从厚之论以申之。则其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0L 页
主意之在于从厚。于此已可见矣。况备要为书。盖为行世也。而卒哭条下又特揭朱子书。以明上食之不当罢。又于小祥条止朝夕哭之下。注以上食三年不废。其以终丧上食为可。而谆谆教人以勿罢。尤为明甚。此岂任意撤罢者之所可比儗耶。此辈亦必知此。而乃敢强儗者。以问解所录傍及古礼。亦举朱子寒泉事以设疑故耳。然是自有不同于世堂所行。而非可为禹行等之所援据者。臣等先祖虽于答问。并及诸说。其本旨固在不罢。故所录古礼。只备参考。非谓可行。而寒泉事所传不甚明著。所言亦出推测。故辞语之间。为着似字。而旋又结之曰诚难为准。以示其权度矣。盖儒者讲礼。虽博考详说。以究同异。必就天理人情之所安而行之。不强疑晦难知之事。以为骇世异俗之行。故臣等先祖论古礼之疑文而主今世之厚俗。舍传记之微迹而遵问答之明训。其视世堂不顾情理之违戾。惟务行事之诡异。奚啻白黑之相判哉。且禹行等之为其口实者。古礼与寒泉事。而古礼之难行于后世者多矣。初终易服时被发。非古而始于开元礼。饭含用珠。非古士庶之礼而今通用之。古礼士逾月而葬。今皆用三月之制。家礼不用椁而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1H 页
今用之。古礼庶子为大夫士者。既练而归。今与适子终丧在殡宫。凡此皆从厚而然也。今有人丧亲而不被发含钱贝。渴葬而无椁。小祥而归家。人将许其知礼而不以为薄于亲耶。不拘古今之异宜。遽罢上食于卒哭。何异于上所云者耶。夫人之所以教子。乃所以事其亲也。今世堂之遗令其子。得无为薄于亲之归耶。至于寒泉事。后人以其庐墓意谓罢馈而他无明文。古昔圣贤行迹之疑于后世者固亦有之。此在阙疑之道。不必强为准则。而况其答人问而指教者。许从今世之礼不啻明白。以朱子之善谕。夫岂非礼而教之哉。然则今之所宜遵行者。在此不在彼。而违明白之教。寻疑晦之迹。已非善学也。而况学朱子之道。莫过于尊信其传注。而世堂则不特不尊信。毁弃改易。不以为难。抑其传注之不足尊信。而独此疑晦之一节。谓可以藉重耶。况朱子之教人。未尝罢馈。则世堂此事。亦所以背驰朱子。恶在其深相吻合也。由是观之。世堂之为此。初非出于好古慕贤。只欲陋举世之所通行。自矜其高绝之识。而终底坏风病俗。此可与叩盆裸葬。同科以论。而其门徒从以傅会古礼。凭藉先儒。以涂人耳目耳。且设令世堂之事。一如其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1L 页
门徒所云。亦类王安石无关雎麟趾之意而强行周礼。而若臣等先祖之为礼。本之忠信而行以慎重。其与世堂不同。虽三尺之童。亦可知之。而其敢谓以符验耶。且禹行等妄称古礼。乃以朱子书中且当云者。为非必可行。此又可旁引朱子他说以辨之。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实载礼记。故朱子以祥后便禫为是。而郑注二十七月之说。既为律敕。则虽言其未当。而录于家礼。盖以世之从厚。不可违故也。夫以朱子既明言其未当。犹不能不从。则臣等先祖之以且当之训。为勿罢之证者。可谓得朱子之旨。而与世堂事。相反之远矣。禹行等又摭先正臣宋浚吉别集所载姜硕期与臣等先祖问答之语。持之甚力。其亦异矣。夫自古言语之互出两书。字句之间。或有详略异同者多矣。此固不必多辨。而臣等先祖虽未尝不言朱子之罢上食。而其所归重。实在从厚之训。则彼移问之际。差爽句语。有何关于臣等先祖乎。况浚吉即臣等先祖高弟。而其答硕期主于勿罢。既曰朱子依古礼罢之。无明文未可断定。又曰家礼实无罢之之文。惟当以礼疑从厚处之。此可想其所得于函丈者矣。且禹行等以上食之终丧不撤。比之于葬后灵寝之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2H 页
仍设。欲为务胜。又胪列家礼诸条。以其不言犹上食。归之于无可考据。而谓臣等先祖寻常有疑。此皆有可辨。家礼之于大敛条曰。设灵床于柩东。既葬之后则凡其设于柩东者之不仍设。可推而知。此何足以为證于卒哭之撤馈耶。家礼虽不言犹上食。而既不言罢上食。则其为不罢。自可知已。盖虞祭云罢朝夕奠。卒哭云自是朝夕之间。哀至不哭。小祥云止朝夕哭。大祥云撤灵座。凡于所当罢撤者。辄明言。而独不言上食当罢之节。故臣等先祖既于问解。言无罢之之文。又于家礼辑览。引宋寅所云家礼罢朝夕奠。不及上食。朱子使之仍行无疑之语。则其考据之精确而未尝有疑者。岂不灼然哉。夫问解所云寻常有疑。盖以先儒之说经传之文。不当罢与当罢。既相参差。家礼所著寒泉所行。又似异同故耳。此岂有疑于家礼而然哉。此辈又以家礼小祥止朝夕哭下。言朔望会哭。明其为卒哭罢馈。谓世堂深得于家礼。是亦不然。窃观家礼为书。虽参酌古今之宜。而中间亡逸。易箦后始出。故杨氏所以谓未及再修也。盖此朔望会哭云者。因丧大记朔日哭于宗室之文而著之也。而家礼既不纯用古礼。不令庶子之为大夫士者各归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2L 页
其宫。既不各归。又何会哭。然则其所谓会哭者。固不可强解。而古人之谓未及再修者。无亦指此等处耶。若谓此会哭一句。为罢上食之證。则其于卒哭下。何不举古礼不复馈食之文耶。家礼此条。既不可为證。他条亦固无罢之之文。则臣等先祖与宋浚吉之所云。岂不信然。而此辈之诬罔。不攻自破矣。禹行等又以姜硕期问目有今人或废上食之语。隐然为世堂比对。至曰长生与硕期雍容问答。恬闻不怪。其所讥切。尤为无伦。夫硕期之言。只问礼之如何。不论其人之可罪与否。而况臣等先祖时退林下。所事者讲学稽古而已。无 朝廷言议之职任。则摘发明罪。岂其所可责之者。而人之为言。乃至于此。吁亦痛矣。且朝议以世堂之罢馈。谓违时王之制。故禹行等无所发怒。诬引备要成服条所著。以为眩惑之计。此又可骇。夫 皇朝制之于五服。其所隆杀。或违于古礼家礼。既不为前辈儒先所行。则有难以时王之制而强从之。故臣等先祖以为不可尽从。而犹且姑存。以备参考。其为审慎。岂彷佛于世堂擅改上下所通行之邦制耶。至若筵臣之请今后以不孝之罪罪罢馈者。盖为虑世教之隳败。而禹行等又强挽混拟。至谓长生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3H 页
疑礼等书可无复作。噫。问解所答。备要所揭。皆拳拳于从厚而勿罢。则今之欲禁罢馈者。可谓不背两书之本旨。而此辈反以是举为若碍偪于臣等先祖之礼说。亦可见其辞之遁矣。大抵世堂之遗令罢馈。盖出拗僻之性诡异之行。而禹行等猥诩以得礼之正。妄欲上继孔周。下配朱子。其于张载,司马光诸说则无所顾忌。而此犹不足。捃摭臣等先祖之遗书。而变换旨意。不惟假托。又加讥侮。凡于圣贤与儒先。不知其为可尊。而只欲置罢馈于十分至当之地。噫。此辈亦人子耳。未知其所事死而追远。皆将一遵世堂之事。而自安于其心乎。若然则此正夫子所尝责宰予以安则行之者。固无足道矣。苟其不然。心知其未安而急于阿好。乃为此躗言与嫚辞。则真是自欺而欺天也。其罪可胜言哉。仍念此辈之于臣等先祖。乃敢如此者。盖亦有由焉。去年章甫疏论世堂之毁经而事下春曹。臣镇龟覆奏行之。李坦之营救世堂也。臣万埰在喉司而论之。其后臣镇圭疏辨坦,翼明之诬罔。又疏攻李厦成之丑正而并及世堂事。故世堂之徒固已积憾臣等家族。今玆罢馈之事。又发于臣万谨。此辈之憾益深。无伦之言。遂及祖先。噫。臣等不肖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3L 页
而承先祖馀荫。并厕朝端。而不能媕婀循嘿。致人怨毒上及其先。此固臣等之罪。而若夫先祖尝被 圣祖之礼遇。及至 当宁。崇奖逾隆。则固非后生小子所敢妄论。而今此辈之肆然讥侮乃如此。此不但为臣等私门痛恨而已也。伏愿 圣明俯垂 睿鉴。悉察臣等先祖所著录与世堂所行之异同。明辨禹行等簸弄欺诬之情态。则岂惟臣等先祖重受知于泉下。其于 国家尚贤辟邪之道。亦将大有所补。公私岂不并幸。
辨权詹姜履相论壬午科 启疏
伏以臣于顷日。得见谏官权詹,姜履相等 启辞。请拔去壬午榜考官亲属得参者。凡所为言。极其阴惨。捏造可疑之端。勒归行私之科。谬引不衬之事。强作当削之证。而至谓气势所压。人不敢言。其害岂但在科试之不公。此盖不特欲拔去参榜者而已。实并与考官而驱之于灭身湛宗之地也。臣披读未讫。惊怖欲死。走伏金吾门外。恭俟诛责。不自意 盖高有闻。谕勿待罪。臣闻 命感泣。退归私次。杜门屏处者今月馀矣。昨今以艺苑职事。 召牌荐降。分义所关。宜即趍承。而第詹等所论。实人臣之重罪。士夫之大僇。
辨权詹姜履相论壬午科 启疏
伏以臣于顷日。得见谏官权詹,姜履相等 启辞。请拔去壬午榜考官亲属得参者。凡所为言。极其阴惨。捏造可疑之端。勒归行私之科。谬引不衬之事。强作当削之证。而至谓气势所压。人不敢言。其害岂但在科试之不公。此盖不特欲拔去参榜者而已。实并与考官而驱之于灭身湛宗之地也。臣披读未讫。惊怖欲死。走伏金吾门外。恭俟诛责。不自意 盖高有闻。谕勿待罪。臣闻 命感泣。退归私次。杜门屏处者今月馀矣。昨今以艺苑职事。 召牌荐降。分义所关。宜即趍承。而第詹等所论。实人臣之重罪。士夫之大僇。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4H 页
虽 圣上洞察其事。台阁寝止其 启。而臣之冒进自如。义所不敢。玆不免自速违逋之罪。而敢暴被搆之状。以冀 渊鉴终始照烛耳。盖自有此科事。媢嫉者之搆诬固已累矣。臣之辨白亦已悉矣。不必每每覼缕。而亦有不容泯嘿者。夫詹等所谓人心之疑惑。大都藉口于试纸之临时变通。对读官之拟望数少。合考之不许诸人同参。而其时知馆事变通试纸之委折。既在其前疏。秋曹按覈。亦明其无可疑焉。则今又云云。其果成说乎。考官拟望之多少。责在政院。固非为考官者之所可与也。而李国芳疏陈其事状矣。曾谓国芳非臣等之亲旧。而乃为臣等行私之地。舍置可拟之人而故为少拟耶。合考之际。命官使文衡及臣与姜鋧同参者。盖以 榻前地窄。难容多人。只任出入馆阁者故耳。夫以故相臣李世白之奉公守法。其肯不恤其身名。而欲私取数三考官之亲属。不许诸人参考耶。世白为人。想 圣明知之有素。臣不敢知此言果为近似否乎。设令 命官欲私取考官亲属。不许诸人参于合考。则鋧之与 命官文衡及臣。情志之不相通。世所共知。又非时任馆职。而乃使参考。夫科场行私。何等阴秘之事。而与不相亲者同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4L 页
之乎。然则于此亦可见其合考之公而无私矣。况自前合考。本不许人人皆参。以臣所记。庚辰春塘 亲试则其地不窄。而合考者 命官文衡与对读并三人而已。三人则不以为可疑。而乃疑于四人耶。若乃其所引前事。亦有可辨。 仁祖丙寅别试则限后试券三 启请收。考官子孙之券。或追纳而得中。或已落而复取。考官又有通书其子。私改券字之事。故公议齐愤而罢其榜。此与壬午科。果相类耶。李鼎命,柳凤辉事。亦非今之所可援例。臣有亲嫌。不得索言。而事非久远。其所异同。 圣明亦当记识之矣。由玆以观则此科果有可疑。而果属当削耶。噫。 亲试之科考官。既不拘亲嫌。虽以父兄而取其子弟。其所作苟可取。其所为苟无私。则固无可言者矣。今臣表从之文。被选于他考官。而合考之时。又为诸议之所共取。虽不悦者。亦不得指臣以某事行私。擅取不可取之文。而乃泛以亲属参榜。囫囵为言。勒加以不公之目。以此陷人。而其可服其心耶。夫 朝家之设法定制。盖欲其行之而无所窒碍也。既不拘亲嫌。而又以其亲属之得参为罪。则今之为考官者。将无所措手足。而 朝令亦岂不为不信之归哉。上所言丙寅科。固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5H 页
自有骫法之失。故所以罢之。而至于考官亲属之参榜。自古以来不啻多矣。而即今朝臣上自大臣卿宰。下至侍从新进。有为考官而亲属得中者。有以举子而被选于亲属者。盖不胜偻指而数。姑取其表著者言之。领府事南九万之为考官。其叔父故判书二星得中。判府事徐文重之登科。其内兄故相臣金锡胄为考官。左参赞李颐命之登科。其叔父故判书敏叙以文衡主试。前判书宋奎濂之为考官。其子大提学相琦及其妻侄前判书金昌集得中。右参赞李寅烨之登科。其外兄监司徐文裕为考官。知敦宁徐宗泰之为考官。其妻侄校理李肇得中。郡守任舜元之登科。其从兄故判书相元为考官。前修撰任守干之登科。相元以其父。为都承旨监科事。而又因 命官之言考试券。府使沈仲良之登科。其父故判书梓为考官。前府使李允文之登科。其弟故校理允明为考官。前判书洪受瀗之为考官。其妻弟参议李晚成得中。及至前秋之科。考官李大成之子真俭得中。臣之亡兄臣镇龟亦为考官而侄云泽参榜。臣之所知者此。而此外又未知其几矣。夫壬午科之与臣所条列者。其为亲属参榜也同。其公而无私也亦同。而詹等在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5L 页
彼则不以为言。在此则谓以可疑。此无他。盖壬午榜中所指目六七人。适皆与詹等侪流臭味不合。而詹等侪流又适皆不得参榜。是固所以媢嫉也。而又其若干考官。适为 朝家之所向用。如臣危踪。虽其进退。无异江湖之凫雁。而若其见恶于詹等侪流则又最深矣。是以或嗾乡生而尝试之。或假言柄而荧惑之。四年之间。再三迭出。而卒之以拔榜为请。欲以此一网打尽异己者。快其恣睢之意。臣恐其所谓不公而私者。不在科事而在其台议耳。且臣闻詹于 前席。又盛称今年谒圣科之公道。以證壬午科之不公。此又可骇。彼既以亲属参榜为不公。则今年之榜。考官南就明之妻侄洪廷弼得中。考官亲属。前后奚异。而一则毁之。一则称之。咫尺 威颜。公肆欺诈。他何足云。若乃其气势云云等语。隐然以今日考官与参榜者。拟之于弄权柄作威福之科。言之危险。胡至此极。此则不必以他事辨之。请就此事而言之。考官与参榜者。果有气势。能杜绝言路。则崔世镒何以受嗾而投匦。尹星骏,吕必重又何以踵起而交攻耶。人言每以此齮龁考官与参榜者。每以此臲卼气势有无。执此可知。抑臣闻故相臣李廷龟于辛酉科。以馆职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6H 页
为考官出试题。而其子婿偶皆得中。奸凶之徒搆诬甚惨。而相臣之持公论者为辨白之。噫。 清朝台议乃反不如当时之公论。此岂独臣等不幸。窃为世道惜之。仍念贱臣自十馀年来。忝为考官之任者甚多。凡于取舍之际。不但自勉以公正。人亦未尝目之以循私。前后性情。夫岂变易。而独于此科。当 黼座之前。行闇昧之事。以自陷于罔测之诛哉。且虽以此科论之。臣之亲属强近于表从而赴试者不止二三。臣果不公而循私则何不行之于其强近者耶。今臣所陈。如有一毫饰辞。天地鬼神必殛之矣。顾臣俯仰而无所愧怍也。虽如此。而然台阁论 启。事体甚重。非前日章疏间侵斥之比。则臣于未尽辨白之前。固不可晏然自居以无故者。况前正言朴熙晋又力攻停论之台官。至以急于镇定。勉出诸臣。讥 圣朝之举措。一种论议之于此事。持而不舍。必欲凭藉而排笮。于此益可见矣。苟不一番明辨而详覈。则终难以熄彼之颊舌伸臣之廉义。伏乞 圣明亟命攸司。就谏官 启辞与臣此疏。明白按究。以辨其行私与否。如有彷佛于人言者。以法诛臣。如其诬枉。快 赐昭雪。使公法举而私义安。不胜幸甚。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6L 页
因李大成徐宗泰疏辞免疏
伏以臣之所被诬于权詹等者。实系深重。故日昨敢陈危悃。窃冀辨覈其言之虚实。 批旨开释。 召命继降。在臣义分。宜不敢复事撕挨。而停论台官见斥而引避。时未处置。则揆以廉义。决难冒进。仰暴其故于 阙下。而喉司退却。俄而玉堂处置其台官而请出之。又以帖子之役。 严召狎至。三日之内。四辱 天牌。臣诚惶悚罔措。黾勉承 命。而顾臣情势终有所臲卼。盖詹等之厚诬。既未得辨覈。则不可以 恩批之开释。便同平人。而朴熙晋不但侵攻停论之人。其所讥切。上及于 处分之左右。则亦何可诿以停论者之得出于处置。被论者自安乎。而况停论者虽见出。而终以为嫌。至于自处。今臣又何敢腼面厕迹于周行哉。且前文学李大成以臣前疏所引前后考官亲属参榜者之中有其父子名。过自嫌碍。张皇陈疏。臣于此不胜讶惑。夫臣疏所条列。盖谓 朝令之于 亲试。本不拘亲嫌。故前后朝臣之为考官而亲属得中。以举子而被选于亲属者。与壬午科同。是公而无私。而詹等独以壬午科为可疑而请拔榜者。实出于媢嫉而搆捏耳。然则臣之此言。所以痛辨詹等
伏以臣之所被诬于权詹等者。实系深重。故日昨敢陈危悃。窃冀辨覈其言之虚实。 批旨开释。 召命继降。在臣义分。宜不敢复事撕挨。而停论台官见斥而引避。时未处置。则揆以廉义。决难冒进。仰暴其故于 阙下。而喉司退却。俄而玉堂处置其台官而请出之。又以帖子之役。 严召狎至。三日之内。四辱 天牌。臣诚惶悚罔措。黾勉承 命。而顾臣情势终有所臲卼。盖詹等之厚诬。既未得辨覈。则不可以 恩批之开释。便同平人。而朴熙晋不但侵攻停论之人。其所讥切。上及于 处分之左右。则亦何可诿以停论者之得出于处置。被论者自安乎。而况停论者虽见出。而终以为嫌。至于自处。今臣又何敢腼面厕迹于周行哉。且前文学李大成以臣前疏所引前后考官亲属参榜者之中有其父子名。过自嫌碍。张皇陈疏。臣于此不胜讶惑。夫臣疏所条列。盖谓 朝令之于 亲试。本不拘亲嫌。故前后朝臣之为考官而亲属得中。以举子而被选于亲属者。与壬午科同。是公而无私。而詹等独以壬午科为可疑而请拔榜者。实出于媢嫉而搆捏耳。然则臣之此言。所以痛辨詹等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7H 页
之用意与设计而已。有何一毫挨偪于大成者乎。如果有挨偪则臣之至亲与知旧。亦岂皆历指耶。大成之不究文势旨趣。恶其提论。遽为艴然者。已是意外。而臣昨于 阙中见其疏本。有曰父为考官其子参榜人之云云。亦安保必无。而以此證彼。以为自明之地。噫。臣则谓其父子之为考官与参榜也。公而无私。而大成乃急于扶植詹等绪论。至自以其子之科。置之于人言有无之间。是诚非恒情之所及。而然大成既恨臣引其事而辨破詹等之言。以此违 牌坐罢。臣何可以其疏未彻。独自晏然乎。抑臣于顷日知敦宁徐宗泰之疏论今番泮试出题事。有所难安。其时治疏将上。而值詹等科 启之发。不暇及此。今虽多日。终不容泯嘿也。夫 朝家之置文衡。其望甚尊。其任甚重。凡于文墨之事。所以任使之者。无间于时任与前任。此实非提学之所可伦比。且凡试事。例属于为考官之首者。虽非出入馆阁之人。亦为主张。况前任文衡耶。然则宗泰于伊日以前文衡为首考官。参以规例事体。宜为主试。既宜主试则又当出题。故臣于 前席仰陈此意。请令宗泰主试出题。臣同议赞助。得蒙 允可。而宗泰力辞固拒。以致旭日已升。题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7L 页
望不呈。臣又冒死再陈。 殿下谕以宗泰过当。使黄门催促。始乃举行。而题之三望。臣出其一。又同议合考则区区愚意非为规避而自便。盖欲以存规例重事体也。而宗泰既责臣以推诿规免。又咎臣以规外迫持。何其不相见谅之至此也。世涂虽险。诬谤虽多。中心所矢。自反而缩。何至计较利害。避事迫人。而今其所言以此疑臣。此果絜矩之道耶。然而宗泰之初不肯举行其应行之事。继又疏斥臣身者。实藉口于臣之见带馆职也。顾臣承乏苟冒。迭居两馆。今已四岁而尚不解免。此则臣固有罪矣。盖今臣所遭之不可仍冒职次也。非止一二。如右所列。伏愿 圣明俯赐谅察。并解臣本兼职任。俾得屏伏散地。粗保贱分。千万幸甚。
被尹星骏疏斥辞职疏
伏以臣向于辨白壬午榜之疏。欲悉陈本末。历举前后之论此事者。故自尔提及前校理尹星骏之名。而星骏不顾其前言之不可追改。怒臣太深。诟臣不已。累上章牍。乍进旋退。必使其疏登 览而后已。臣极知每与辨论之为支离。而玉署疏斥。既非等闲。彼又以臣疏为难进之端。辄违 召牌。终至坐罢。则在臣
被尹星骏疏斥辞职疏
伏以臣向于辨白壬午榜之疏。欲悉陈本末。历举前后之论此事者。故自尔提及前校理尹星骏之名。而星骏不顾其前言之不可追改。怒臣太深。诟臣不已。累上章牍。乍进旋退。必使其疏登 览而后已。臣极知每与辨论之为支离。而玉署疏斥。既非等闲。彼又以臣疏为难进之端。辄违 召牌。终至坐罢。则在臣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8H 页
廉义。安得晏然。夫星骏初疏指意之不可自掩。与臣前疏历辨之非出得已。已陈于前。不必重复。而星骏昨疏所以侵攻臣者视前有浮。或以为如讼者之持券辨证。必争其立落。或以为试纸之擅改。不曰误改。而每诿变通。变通二字。岂是自下出者。或以为试纸自试纸。科事自科事。而臣滚沦扭捏。挽为一事。末又言李东彦所论一如其疏意。而东彦则相爱相符。无疑不怒。而在其身则盛气凌驾。必驱坑坎。其言捭阖。令人瞀乱。而若果如所云。则臣当有健讼饰非。陷人匿怨之罪。何可泯嘿而受之哉。噫。身被搆谤。理宜辨白。则逐条费说。势不容已。而聚讼之喻。礼家所不能免。则况以臣所遭而其能无辨乎。然臣前后之言。皆可按覆。固未尝变辞务胜。则讼者之目。果归于谁耶。若乃其所谓擅改与误改。无论其改之之如何。既非臣所尝主张。则亦非臣所可争论。而变通之语。实始于其时知馆事自列之疏。故臣亦用之矣。今乃以此为臣罪案。至谓岂是自下出者。夫事之大者固待 上命。而惟此试纸之稍厚稍薄。或许或不许。何等琐细。而必烦禀变通耶。星骏亦曾为儒生而赴科试矣。必知前日主掌官之所许踏印者不得如一。而其不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8L 页
如一者。未尝禀 启矣。未知在该官则可变通。而在堂上则不可耶。此事固有主者。而臣既在一馆。闻其实由于期急势迫。而人之疑谤。乃出意外。故僚谊所在。不得越视。为之伸白。替被困殢。臣之自为计则可谓愚矣。而星骏之移兵先击。必欲归罪于臣者。抑何意耶。至于试纸科事之强分为别件。可见其辞之诐遁矣。夫此纸非他纸。即用之以决科者。故彼纷纭于一张纸一道印之间者。何莫非为科事。而况崔世镒始搆用情之诬而所藉口者试纸。权詹等终发拔榜之论而所执言者亦试纸。试纸与科事。终始作为一段。而今欲分而二之。此果成说乎。且滚沦者。混其不同之谓也。扭捏者。造其所无之称也。臣之据实直陈者。彷佛于此等题目否乎。夫星骏之所以诟骂臣者。有其故焉。盖星骏初欲以试纸许踏。侵攻泮官与台官。以为挠撼科事之阶梯。而其时台官崔重泰,郑维渐等痛加辨斥。星骏固已困矣。而世镒诬疏援其言为证。及至按覈。情态悉露。故知其为羞耻。稍自示异同。权詹等之 启又引其言。欲售网打之计。终至狼狈。则形迹之嫌。尤有加焉。而臣触其忌讳。举其名姓。故遂大生愠憾。一疏攻臣。犹不为慊。再疏而未彻则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9H 页
又出肃而三疏。持之益力。何其不自反省而怒人已甚耶。星骏初疏谓试纸新令。防患虑弊之意。不啻严截。夫其时之禁用好纸。不过为其侈滥糜费。而星骏之言有若大段患弊之可以杜防而虑念者然。此其指意。已属非常。吕必重之疏则又以为星骏首论科事。虽微世镒,詹等之援引。星骏所自言者既如彼。必重所发挥者又如此。其非为寻常踏印以发。而试纸与科事之一而非二。较然明甚矣。且其初疏所云循情摆弄者。极其危险。夫循者从依也。情者私昵也。为有司而果不守公法。而从依其私昵以之摆弄。则其罪有不胜诛。而今春之疏。又以为徒循一时之颜情。是则谓泮官之许踏。为循举子之颜情也。既有颜情则必有其人。何不明言的指。而及至昨疏。又谓固非用情之意。终为摆弄之归。又曰平平说去。诚是寻常规警。果使玆事而真出于循情。则何以为非用情。既知非用情则又何以为摆弄耶。且既曰摆弄。而又诿以寻常规警。以一事而累变其说。强欲掩其本旨。而十手十目。恐不可欺。则臣前所云矛盾者。亦歇后语耳。论事之体。贵在明白。凡其是非。不宜回互。苟知前言之有失。亦当首实而自陈。而今乃前紧后缓。阴操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79L 页
阳纵。晦昧难明。眩幻莫测。如许言议。曾所未见也。至其所引李东彦事。亦有可辨。东彦固尝有拿问主掌官之 启。而及见知馆事据实之疏。自屈而引避矣。且其时星骏则以东彦之不并论国子堂上讥斥之。东彦则以星骏之凭托其 启。扮出别语自辨之。其后必重申星骏馀意。论科事而谓星骏先发。则臣之置自屈自辨之人。举先发者而论之。固其宜也。若夫东彦则信听躗言之煽动。而不究虚实。托以事体之欲重。而自有挟杂。终焉为诬人者之嚆矢。臣亦甚痛惋矣。前虽相熟。中间与臣家结嫌。臣之曾不索言其事者。又不特为其言之异于星骏。而今星骏之迫胁至此。玆略陈之。然则相爱不怒云者。诚可捧腹。无乃星骏推其不怒必重与詹等之心而言之欤。臣虽不肖。凡于喜怒。自谓不失性情之正。而亦不欲丝毫欺隐于吾 君。则何敢尤而效之。讳既往之相熟。匿后来之可怒。不以实仰暴哉。抑臣踪迹之孤危。 圣明所已俯烛也。未知有何气势能凌。驾人而驱纳坑坎哉。而星骏乃以辨论之辞。归之搆陷之科。吁亦异矣。凡其所言之无谓。如右所列。而然其憾臣既深。苟不斥退。臣则将无以快其心而供其职。伏乞 圣明曲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0H 页
垂谅察。褫罢臣职。开星骏从仕之路。纾贱臣难安之势。不胜并幸。
被李廷济侵斥辞职疏
伏以臣职掌宿卫。顷于直中。目睹前导之太滥。谨稽先朝下教。搆 启草通议僚席。而仰陈申饬之意。遂蒙 允下。日昨春坊之官不遵 朝令。而在直同僚依 承传推考。则因此违牌坐罢司书李廷济张皇陈 启。侵攻多端。或以为 春宫辅导之地。为骑省之凌蔑。或以为不顾事体。刱法操切。至于请罪当该堂上。继伏见 圣批许本曹以有所据。斥宫官之妄自尊大。 圣明之所以左右之者既如此。似不必有所辨论。而廉隅所关。终难晏然。夫堂下三司之外。不宜前导 阙中之状。已悉于前日之 启。今不须烦复。惟是廷济之所云云。有不可不略辨者。三司之与春坊体例自别者。不但论事与否而已。姑就政格而言之。三司则铨曹不敢移拟于庶官。而春坊则移拟。辅德之在 阙外。虽曰有前导。不得如三司前导之有巾服而行呼唱。此盖只以其秩居三品。与寺正司成一体行之。非为其宫官耳。然则其自比于三司。敢以 先朝定式所不许。而谓在其中已谬矣。且 先
被李廷济侵斥辞职疏
伏以臣职掌宿卫。顷于直中。目睹前导之太滥。谨稽先朝下教。搆 启草通议僚席。而仰陈申饬之意。遂蒙 允下。日昨春坊之官不遵 朝令。而在直同僚依 承传推考。则因此违牌坐罢司书李廷济张皇陈 启。侵攻多端。或以为 春宫辅导之地。为骑省之凌蔑。或以为不顾事体。刱法操切。至于请罪当该堂上。继伏见 圣批许本曹以有所据。斥宫官之妄自尊大。 圣明之所以左右之者既如此。似不必有所辨论。而廉隅所关。终难晏然。夫堂下三司之外。不宜前导 阙中之状。已悉于前日之 启。今不须烦复。惟是廷济之所云云。有不可不略辨者。三司之与春坊体例自别者。不但论事与否而已。姑就政格而言之。三司则铨曹不敢移拟于庶官。而春坊则移拟。辅德之在 阙外。虽曰有前导。不得如三司前导之有巾服而行呼唱。此盖只以其秩居三品。与寺正司成一体行之。非为其宫官耳。然则其自比于三司。敢以 先朝定式所不许。而谓在其中已谬矣。且 先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0L 页
朝壬子。 殿下方位贰极。其时亦备春坊之官。而乃诿以政院。懵不禀达。此言又果何如也。诣 閤之于承令。未见其同也。而况其前导。不特在诣 閤之时矣。 胄筵劝讲。固不轻矣。而奉侍 至尊。记其言动者。职近而任重矣。又在壬子所禀定。而今以其非三司不许之。则不敢违越者。盖所以敬遵 朝令。而宫官之独不肯者何也。 春宫辅导之地。孰不知其尊。而然 朝家自有法制。既非三司则不以待三司者待之者。实所以存事体也。盖本曹之 启。只欲严肃禁闼。辨别等威。而今乃目之以凌蔑操切。可谓不谅之甚矣。情外诬斥既如许。且其所请罪。虽不见施。在臣之道。亦何敢自安乎。臣于日者被斥陈辨。而言不知裁。致勤 诲谕。今此尘溷。极知悚慄。而情势如许。辄敢呼吁。弥切主臣。伏乞 圣明亟褫臣职。安贱分而谢人言。亦治臣累渎 宸严之罪。不胜幸甚。
请金宗瑞等事勿考实录。仍陈所怀疏。
伏以顷日判尹闵镇厚以金宗瑞,皇甫仁伸冤复官事。建白 筵席。大臣从而言之。仍又献议请考实录。事下史馆矣。臣忝叨史职。而于此适有愚见。敢陈瞽说。惟 圣明择之。呜呼。我 殿下既追复 端宗位
请金宗瑞等事勿考实录。仍陈所怀疏。
伏以顷日判尹闵镇厚以金宗瑞,皇甫仁伸冤复官事。建白 筵席。大臣从而言之。仍又献议请考实录。事下史馆矣。臣忝叨史职。而于此适有愚见。敢陈瞽说。惟 圣明择之。呜呼。我 殿下既追复 端宗位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1H 页
号。又褒奖守义诸臣元昊,赵旅,金时习等。以扶世教。以树风声。凡在瞻聆。孰不钦仰奋踊。而惟此宗瑞等独未蒙伸理。则又孰不咨嗟衋伤哉。然而玆事尽有可以商量者。窃谓宗瑞等之未曾举议于 祖宗之世者。必有由焉。盖宗瑞等之死于癸酉。既以推戴瑢谋不轨为罪名。而以诛宗瑞等。录靖难勋。 世祖实为元功。潜邸爵号。昭揭于一等诸臣之上。此乃勋府功臣案所录者。而又谨稽 光陵行状。以为仁,宗瑞等聚群不逞谋逆。 王告嗣王诛除。志文则曰以勋封奋忠仗义匡国补祚定策靖难功臣。且其策勋教书。载于野史。以此观之。 世祖之诛宗瑞等而策勋。不啻明甚。重臣所谓 御讳不在策勋中者。恐不免疏谬。夫宗瑞等事如此。则无论其与六臣有所不同。虽较诸守义诸臣。体段亦异。今于 庄陵追复之后。守义诸臣自当褒奖。而宗瑞等则如欲伸理。大有所不便者。盖宗瑞等之被诛谓之冤也。则其所以诛之之事。自不得为勋。而其勋所录。不止诸臣。则固不可妄议。既不可议其勋。则将何由伸其冤耶。或谓 庄陵虽复。不罪当时任事之郑麟趾,申叔舟等。六臣虽褒。金礩之勋爵自如。今于玆事。何独以靖难勋之故。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1L 页
难于伸冤云。而是又有不然。 庄陵出逊。麟趾等虽有其责。而其意亦自为佐翼 世祖也。六臣之图复忠于 庄陵。金礩之上变。功在 世祖。然则其所并存。犹不至甚碍。而若乃宗瑞等则被诛于 端宗临御之时。而 世祖主其事策其勋。此岂彼二事之所可比。而今日之所敢论哉。至于实录考阅。事体甚重。在前所考者。例为 朝家典章制度。而未尝为臣下之罪名有无。则今之考阅。不但有违体例。又必启后弊矣。且实录所记。若一如志状及勋府之案。则固无益于伸冤。苟或有异也则烦誊宣露。尤有乖于严秘之道。恐不如初勿考阅之为得矣。春秋之于尊亲。所以书之者自有其例。凡今为 世祖子孙臣庶者。宜不敢索言于癸酉事。况其所策之勋名耶。然则今之难于伸冤者。盖遵圣笔遗义耳。噫。重臣之遽请伸雪。固欠商量。大臣之欲考实录。亦未深思。而然此议既发而一切沮尼。亦有所不忍。盖宗瑞等则生既专心不贰。终自外于攀附之列。想其魂魄。必不有望于身后之荣辱。而若夫群情之咨嗟衋伤者。将有加于前日。则所谓扶世教树风声之道。亦不可不虑也。仍念六臣未复官前。罪名至大。而士林于其遗迹所在。辄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2H 页
为建祠。虽未及宣额。而朝绅邑宰。莫不宣力以成祠庙之体貌。朴彭年之后孙始沦贱隶。 宣庙时去其贱籍而除职。遂为士族。公议之行。不拘于罪名之有无。于此可见。今宗瑞等之伸冤。固不可轻议。而试就其平生而论之。为当世柱石。树立伟然。宗瑞又自有辟国镇边之大功。皆不可泯灭而。钟城士民虽为置一区之祠屋。闻甚疲弊。今若略仿六臣罪名未除时事。其所置之祠。虽以节目有妨。不得宣额。令守臣助儒生之不给。补弊隳供俎豆。而其遗息之孱微者。甄拔而调用之。俾得齿于士族。则不必阅金匮之秘史刊丹书之旧籍。而悯隐宽宥之意。自寓乎其间。既无碍于尊亲。亦可慰于群情矣。伏愿 圣明申命有司。以此更议诸大臣而审处之幸甚。抑臣因此又有所冒献。恭惟我 殿下即阼以来。修举 累朝之阙典者多矣。诚足以光前而耀后。永有辞于天下万世也。然而凡诸修举者。盖非今日 殿下之所自刱始。即所以仰体 祖宗之遗旨也。姑以上所称 庄陵事论之。 世祖虽迫于天与人归。法姚姒之授受。而固尝尊奉为 上王。其后 列圣或议立后。或遣近侍而祭之。然则 殿下之攸行。实出继述之孝思也。仰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2L 页
惟 渊衷。何尝有一毫自居之意。而世之颂美者。或只以为 列圣所未行而始举于 当宁。似若不知出于继述。此岂推原 祖宗功德之义哉。 圣意所在。本不如此。而区区勉勖之诚。亦不能自已。诗云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此殷周盛世之所以缵绪而守成。实后王之柯则也。今玆宗瑞等事。 列圣亦岂不深悯。而其数百年间未尝举议者。诚是今日所当体念也。而况窃观时尚之所趍。喜变通而陋遵守。要名声而少诚实者。难保其终无此弊。而是亦在导率之如何耳。今 殿下诚于一言动一事为之间。每不忘于继序。其所施措。必监 祖宗之宪章。持之以慎重。行之以笃恭。而亦以教饬群下。凡诸献议者。使之长虑而却顾。毋违 先王之志。则 尊祖守法之懿。可以克配于高宗成王。此其治化之隆。有非一时更张之所可及也。岂不休哉。岂不休哉。臣始以考史之举。搀论至此。终涉越俎之嫌。伏切惶悚。
辞宴厅堂上仍辨诸臣所斥待罪疏
伏以臣于春间。以待罪乐院别职。代右僚赵相愚差进宴厅堂上。而其所遆代。有乖体例。不敢承当。陈章
辞宴厅堂上仍辨诸臣所斥待罪疏
伏以臣于春间。以待罪乐院别职。代右僚赵相愚差进宴厅堂上。而其所遆代。有乖体例。不敢承当。陈章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3H 页
控免。不一赴公坐。不一署簿书。而宴厅适姑罢矣。日昨礼官禀定宴期。而铨曹又置应差之右僚。谬以臣差定。臣之不敢当之嫌。于此转甚。顾臣尝以进宴事。冒陈愚忠。而 圣明既不罪其僭妄。 命勿用女乐。又命退行秋后。盖臣前疏下款所论。颇蒙采施矣。夫人有所言于敌以下而得其虚受则尚以为幸。况今以粪土之臣。狂戆之言。乃荷 天听之开纳如此。其为感激。实倍恒品。况是举既有成 命。又属同庆。则分义所关。臣岂不欲奔走有司之后。以自尽其职事之所当为哉。而惟是此任之所以见差。前既失体。今又越次。有不可晏然冒当者。春间之疏。已陈梗槩而玆更申暴耳。盖宴厅堂上。以户礼曹判书与乐院提调差定。而若无大臣之兼带者。则必属于右地。自是体例也。是以春间设厅时。以赵泰采,尹世纪,赵相愚遵例差定。世纪以相愚之有私嫌。不欲与之同列。并引入不出。政院初并请招。旋捧相愚之辞单而独不出牌。诿以给由。至烦 启禀。遂有遆代之举。相愚之于世纪。虽有嫌碍。既异郎属。则此在事理。世纪当避。而乃捧相愚之辞单。至褫已差之任。无论政院之失体。相愚既系应差之人。而又无可褫之义。则为下僚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3L 页
者何可替当其任乎。此臣前所以控免也。至于今日则亦无辞单捧入之事。更何所凭托。而该曹不遵当初差定之例。强援中间遆代之事。舍相愚而取臣。只欲方便于嫌碍。不顾亏损于体例。此何举措耶。前日始差其任。而用意褫代。尚云不可。况今无端舍置。越次谬差。尤属无谓。然则臣之难于冒当。视前有加矣。臣又闻铨曹之将差此任也。长贰之意。初相参差云。其所参差。盖亦难于摆脱体例也。则于此亦可见臣冒当之未安矣。且进宴之举。极其尊重。凡有司之句管其事。宜皆用秩高者。相愚与臣。虽曰同是提调。品秩则殊。而舍其尊而属于卑。此岂所以备仪享上之意耶。若曰彼有嫌碍。不害推移云。则春曹亦自有亚席。何必于乐院而用下僚耶。抑臣身所经历。亦有可以證此事者。前岁▣▣▣坛之筑也。臣为春曹次官。而首席在外。 殿下特命臣蕫役。及首席还朝。大臣请令首席监之。此为重事体也。臣遂大觉前失。力辞以免矣。今日之举。事体亦重。彼于 特命而尚尔。则况该曹之所谬举耶。 朝廷之体。官秩有序。不可紊也。士夫之节。廉隅为重。不可隳也。而越次谬差。替人冒当。非所以序官秩而重廉隅也。然则臣之必辞此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4H 页
任。十分较然。且臣伏闻再昨 筵席。大臣诸臣强请内宴之并设。多以臣前疏所论为非。臣之难安。到此益甚。夫臣之前所以请勿行内宴者。盖以今日之举既出于遵丙午之故事。而至若内宴 宣庙。终不许之。且此宴礼。即 春宫所主。而 嫔宫方持父丧心制则于礼不可举乐其侧。若为此而使不与宴。则亦不得备内外上寿之礼故也。而今诸臣或以为丙午当干戈抢攘之馀。与今时不同。或以为丙午有事故。未果行外宴。若行之则内宴亦必并行。或以为 殿下虽迫于 春宫与群下喁望之情。勉许设宴。然此举既出于 殿下所许。而 春宫有不得自专者。则以 嫔宫心制而不行内宴。未知其可。至于尹世纪则尤斥臣谓以因金镇圭怪异之论。 殿下或虑群议之类此。有此持难。而如镇圭者绝无而仅有。凡所非议而攻斥者纷如云。臣安得泯嘿乎。夫以 圣祖之所终不许。而乃强请必行者。果合于仰赞继述之道。而丙午虽曰抢攘之馀。其去乱已十载。民物稍安。则以今日艰虞之会。岂可视若升平。而谓踰于当时耶。丙午固未果行外宴。而 中庙乙未行外宴而内宴则元不举论。此岂非不必并行之一證耶。且宴礼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4L 页
之行。议者初以为 春宫所主。而今则又以 殿下之许行内宴。谓可不拘齐体之心制。此不但前后所论之矛盾。况于 春宫而有所未安于礼者。则在 殿下止慈之道。何可使之行之乎。语曰一人向隅。满堂不乐。以同堂而尚若此。今日之事。虽苟然使不与宴。其义不特同宫。其戚不啻向隅。则钟鼓铿锵。其果可乐否乎。且窃稽 孝庙甲午将进丰呈于 慈殿。而以 仁宣王后有私戚。退定于丙申。盖为待三年之后也。夫其时 中壸侍宴 慈殿之礼。可以引喻于今日 嫔宫之事 坤圣。而诸臣或未知 孝庙攸行而有此请耶。且凡言议当以合于道理与否。定其是非。不当以相类者之绝无。谓之怪异。而今臣以欲法 圣祖遵礼经。乃得此题目。臣亦何恨哉。而况世之持正论者。固不如世纪及二三筵臣矣。因念春间因雨雪非常。命退行宴礼于秋后。我 殿下遇灾恐惧之意。孰不钦仰哉。昨者狞风竟夜。 陵庙宫禁大木多拔。郊野之间禾谷偃伤。此周时邦人之所大恐。今不可谓小灾。礼官职掌灾异与宴事。是宜仰体恐惧之 圣意矣。外宴既退行又卜吉。虽难更议。乃请行 圣上所不许之内宴于新有天灾之日。岂其
竹泉集卷之二十一 第 285H 页
目臣言以怪异故。必欲与之不同而然欤。然今臣情势臲卼。只自略辨所被斥者而已。何敢每烦争论哉。而臣果当 国家稀有之盛举。敢为怪论。独贰群议。则其罪诚不细矣。虽 圣慈包容宽假。不遽谴责。廷论既激。 邦宪至严。有不可置之。伏乞 圣明分付铨曹。先遆臣宴厅之任。回授右僚。仍命有司。勘臣罪状。以存体例。以谢人言。不胜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