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x 页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附录
附录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1H.gif)
孝宗大王八年丁酉九月十日(丑时)。先生生于宁海英阳县首比村。(时祖考判书公辟地于首比山中。考葛庵先生从之。○妣贞夫人朴氏。临㝃有大虎伏庭畔。既解㝃乃去。祖妣张太贞夫人曰。安知非异日炳蔚之徵也。)
九年戊戌(先生二岁)
十年己亥(先生三岁)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先生四岁○时尚未能言。长者问汝欲富乎。辄摇首。欲贵乎始颔之。人皆异之。)
二年辛丑(先生五岁○生未晬。重经瘟疫。四岁始步。五岁能言。而疏眉明目广颡。判书公锡小字曰圣及。以期其有成。)
三年壬寅(先生六岁○未入学。葛庵先生授诸女小学。试授先生一过。辄了解如旧读。葛庵先生大奇之。)
四年癸卯(先生七岁)始受学。(聪颖绝人。判书公指茅檐上松枝命作句。先生应口对曰。松露落茅茨。判书公奇之。○判书公有藻鉴。评品诸孙他日成就各异科。指先生曰当为文学士。及长皆如其言。)
五年甲辰(先生八岁)随仲父存斋先生及葛庵先生于山寺。(先生跪侍。唯诺惟谨。读书必向壁端坐。专精诵玩。一老衲见而异之曰。贫道阅儒士多矣。未有童子而成人行有如此者。)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1L.gif)
七年丙午(先生十岁○自是不烦课督。自知力学。存斋先生称之曰此儿文气非常。异日当不绝吾家文种矣。)
八年丁未(先生十一岁)
九年戊申(先生十二岁)
十年己酉(先生十三岁)作新岁自警箴。(时已通小学论语左氏传。慨然发愤。作新岁自警文。太贞夫人赋诗以奖之曰。新岁作戒文。汝志非今人。童子已向学。可成儒者真。○太贞夫人。敬堂张先生女也。闺范甚正。识度类君子。于先生属望不浅如此云。)
十一年庚戌(先生十四岁)侍存斋先生于楮谷寓舍。(受读孟子。背诵七篇。不错一字。问文义。应对无滞碍。同门诸公多才俊之士。皆自以为不及。)
十二年辛亥(先生十五岁)作述怀诗百韵。(连年遘疠。屡濒危境。辄咿唔不辍。至或忘病作诗以自遣。)
十三年壬子(先生十六岁)正月哭存斋先生。(先生亲承教诲。义兼师生。及丧哀慕不自胜。)○著尚友编。(先生见古人栖遁高迹。慨然想慕。采录为一编。名曰尚友。葛庵先生见而戒之曰。年未弱冠。何遽有丘壑相邪。君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吾不愿汝求速化。亦不欲汝群鸟兽也。先生晚年叹曰。穷通荣悴。皆已素定。乃今枯槁岩穴。固其宜尔。○未的某岁。姑附于此。)○十二月丁贞夫人朴氏忧。(居丧致哀。守礼罔愆。)
十四年癸丑(先生十七岁)移奉贞夫人殡于南岳。(先是判书公移寓安东兜率院。葛庵先生为便觐省。移殡于石堡之南岳。常往侍兜院。先生与兄弟守殡。读礼之暇。讲究历象图书之说。皆得其归趣。○既练。葛庵先生为虑致毁。命进草木之滋。辄涕泣不能食。先生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2H.gif)
十五年甲寅(先生十八岁)八月遭判书公丧。
肃宗大王元年乙卯(先生十九岁)二月阕贞夫人申制。(时葛庵先生守制于兜率院。先生既讫申制。往侍庐次。时往来南岳。家贫饘粥或不给。不以为意。益著膝用功。尝以无入不自得之意。为书告葛庵先生。先生还书奖之曰。昔外王父敬堂先生。丱角从鹤,厓两先生学问。卒以成就。汝当识此意也。)○作拟古诗。(先生益力读书。夜乏膏油。或萤囊照字。或对灶披卷。有时火爇衣不觉也。犹以流光易失。素业或坠为惧。作诗以见志。○先生少时才豪气锐。日取百家书。手抄口诵。如恐不及。闻人有异书。必亟取观焉。葛庵先生每赏其博洽。而恐或流于汎滥。稍禁戒之。自是颇留意切问近思之学。)○上叔父恒斋公书。(恒斋。葛庵先生第四弟。学问精深。先生从而讲质。至是上书论太极图说解,中庸章句,仪礼士丧,礼士相见礼等诸篇。)
二年丙辰(先生二十岁)十一月行冠礼。(仪观俨然。礼数无愆。门中一老来贺曰。家门更出一伟人。○既冠。随众入试围。苍雪斋权公斗经素闻名。委来相访。因游葛庵先生之门。与先生讲磨道义。)○聘恭人金氏。(恭人拙庵处士学逵之女。云岩先生明一之后。)
三年丁巳(先生二十一岁)
四年戊午(先生二十二岁)三月约金适庵诸公游镜浦台。(适庵名台重。旧游葛庵之门。与先生相与为甚至。○台在安东临河县。景致殊绝。约诸公自白云亭抵台下。酌醪插花。分韵赋诗。)○夏读书仙刹。(有次适庵诗)
五年己未(先生二十三岁)答内兄迂溪朴公书。(朴公名潭。从存斋葛庵二先生学。见许师门。○书论天体南北高下。)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2L.gif)
七年辛酉(先生二十五岁)十月长子之烜生。
八年壬戌(先生二十六岁)夏读书云溪草堂。(草堂即拙庵处士之弟锦翁学培之居。○有怀旧诗。)○九月游湖西北壁。(在永春。即四郡山水之一。○有诗)
九年癸亥(先生二十七岁)春游清凉山。(有诗若序)○秋赴别试东堂。(以亲命赴试。考官出策题。多问奥义僻书。人皆愕眙难其对。先生一一条答。有问者辄指陈无倦。一乡老归贺葛庵先生曰。少年措大。学识精博已如许。又不易其接人诚款。终必大成。不止为学究秀才也。)○九月子之燔生。
十年甲子(先生二十八岁)春次判书公感春辞。(葛庵先生次之。命先生属次。)
十一年乙丑(先生二十九岁)春从迂溪朴公讲学。(留数旬讲讨而归。)○答金适庵书。(论王伯义利累数千言。)○五月哭仲氏梧村公。(梧村公名舣字仲直。出后存斋先生。有志行早卒。先生作行实记。○自梧村公没。葛庵先生惨悴甚。先生日夜慰勉。顺适其意。读书著文。日大以肆。葛庵先生喜曰。汝已得作文法矣。恒斋公曰某郎近日文字。蔚然有古作者气。门户之托在此矣。自是每有述作。必令先生上下讨论。一时以为父子传经之乐。无异郑康成云。荷塘权公斗寅以文学伏一世。见先生所著。敛衽叹曰非今人口吻也。)
十二年丙寅(先生三十岁)六月子寅焕生。
十三年丁卯(先生三十一岁)春上叔父恒斋公书。(论横渠内外宾主之辨。)○秋游石门亭。(亭在安东府西青城山。鹤峰金先生栖息之所。○有怀古诗。)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3H.gif)
十五年己巳(先生三十三岁)四月。随葛庵先生于京师。(葛庵先生荐膺 宠擢。赴 召入都。先生即从之。)○五月答叔父恒斋公书。(论论语富贵贫贱之说。大学表里精粗之义。前后辨论累百言。恒斋还书奖之曰。先贤之论。谆复丁宁。而未尝致意省览。倘非汝诚恳反复不已。不免终守旧见。无由得新意矣。义理之无穷。问难之益人如此云云。)○冬遘痘疾。(危而后稍稣。葛庵先生由还。留调泮村。有伏枕书怀韵。)
十六年庚午(先生三十四岁)春还乡。○游枕洛亭。(亭在宣城○有诗)
十七年辛未(先生三十五岁)随葛庵先生在京师。(先生自以儒生踪迹。不合城市。敛迹不妄出入。虽平日亲友。未尝辄往寻问。亲近书册。不暂休废。)
十八年壬申(先生三十六岁)游三清洞。(洞在城中仁王山下。水石奇绝。○有诗)○三月还乡。
十九年癸酉(先生三十七岁)夏随葛庵先生入都。(有舟行诸诗○葛庵先生入都。人士填咽。书牍旁午。先生上承下酬。纤悉曲当。搢绅诸宰皆叹赏。○是冬设 廷试。时宰欲以先生名擢置上第。先生闻之瞿然曰。大人既官高。吾又夤缘科第。适足为累。又非士子出身之道。遂不入。)○九月还乡。○冬访苍雪斋权公于酉谷不遇。(有诗)
二十年甲戌(先生三十八岁)四月随葛庵先生于洪原县谪所。(先是葛庵先生呈由焚黄还乡。至是朝论一变。配岭北之洪原。先生独随行。扶侍卫护。诚爱备至。)○五月陪葛庵先生被逮之行。(葛庵先生才到洪原。台论又发。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3L.gif)
二十一年乙亥(先生三十九岁)二月还乡。(先生经年离家。家累无所聊赖。葛庵先生命归商家事。赠三绝诗以寄意。其一曰儿郎天赋也聪明。忧戚还应玉汝成。但恐施为伤卞急。更从沈密下工程。)○作金锦翁遗事后叙。(锦翁与葛庵先生为道义之交。先生作遗事后叙。权学士瑎,李都宪凤徵负文望。少许可。见此叙惊曰此非俗下文字。岭南更出新文章矣。自此重见奖诩。折辈行以为交。)
二十二年丙子(先生四十岁)七月归觐。(会岁大侵。道路不通。经年旷省。日夜腐心。至是启程。跋涉暑雨。行色艰关。取道岭东。沿海八景。号称山水之窟。前后屡经。未尝登眺。闻者以为真处患难之道也。)○读戴记。(权学士瑎谓先生曰。子之文章。典则已成。更读戴记加彩色焉。诚无敌矣。因以册子相赠。先生感其意。手抄戴记十数篇。逐日课读。葛庵先生喜甚。手书一册以畁之。及后南还。权公已没。先生为之痛惜。)
二十三年丁丑(先生四十一岁)五月陪葛庵先生移配光阳县。(县滨海多瘴疠。就白云山下玉龙洞。水土稍清凉。遂寓焉。胜瘴治脾之剂。竭诚求进。)○八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4H.gif)
二十四年戊寅(先生四十二岁)春还乡。○次韵李供奉游紫极宫诗。(适庵金公次韵见寄。先生追次以答。序略曰供奉为此诗。适年四十九。后人其年纪相当。有所感于心。多追次其韵。遂为骚家名言故事。顾余质愚齿减。未必能知其味。然以李季章爱隐侯诗之意观之。亦安得无情乎。况忧患奔走之馀。阙却心地工夫。有时环顾。慨然有迷复之叹。知非欲寡。不当以年齿为拘云云。)○秋归觐○同苍雪斋权公游栖凤寺。(寺在昆阳。时权公以掘土官奉 命南下。先生同为是游。又汎舟蟾江有唱酬诗。)○十一月哭叔父恒斋公。(先生于恒斋。兼师生之义。悲慕不自胜。)还乡哭临。(有祭文。后又作行状。)
二十五年己卯(先生四十三岁)二月归觐。(葛庵先生始有放归田里之 命。先生闻即驰觐。遂奉还。渡江闻台 启请缴还。遂待 命于晋州岳阳洞。)○四月随葛庵先生寓头流山双溪寺。(时瘟疫四炽。遂奉避于山寺。周览石门,青鹤,佛日之胜。有唱酬诸作及记。)○夏还乡。○冬归觐。
二十六年庚辰(先生四十四岁)二月陪葛庵先生还乡。(台 启始停。遂奉还。历省咸安,密阳先墓。汎舟龙华山下。士友坌集。酌酒赋诗。苍雪斋权公方宰灵山。来同游。为文以纪胜。)○四月奉寓于安东琴韶驿村。(先生挈家来侍。日读书讲业。远近士友来请业于葛庵门下。先生周旋其间。实多赞助之力。○后改琴韶为锦水。)
二十七年辛巳(先生四十五岁)五月蒙葛庵先生全释之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4L.gif)
二十八年壬午(先生四十六岁)立学令。(先生欢侍葛庵先生左右。质疑问难。立学令课子弟。俾有成就。)○夏同适庵金公游白云亭。(亭在临河县北川前有山水胜致○有唱和诗)
二十九年癸未(先生四十七岁)答李国材书。(李公名栋完。以书论四端七情不可分理气。先生答书曰。夫理气二物。未尝相离。亦未尝相杂。固不可分而为二。亦不可合而一之也。是以舜禹相传。已将人心道心相对说下。子思程子就不相离处浑沦言之。孟子就不相杂处拈出言之。所谓言之者不为多。不言者不为少也。是以朱子曰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黄勉斋曰感物而动。或理动而气挟之。或气发而理随之。退陶先生曰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其于理气界至。可谓八字打开矣。今吾兄厌平易乐新奇。于人心道心则疑朱子或原或生之说。于理气则疑退陶互发之论。不意以足下聪明才辩为侪友所期许。而毕竟意见如此。岂非大可寒心邪。○后又有一长书往复。议论竟不合。)
三十年甲申(先生四十八岁)二月游关东湖西。道谒愚潭丁先生。(丁公名时翰。隐居讲学。与葛庵先生为道义交。○时连岁饥馑。亲厨屡空。先生为负米作岭湖之行。历谒丁公于法泉寓舍。丁公亟延款。且曰君此行。古人事也。仍论理气四七之辨。健顺五常之德。人物禀受之同异。盖丁公尝与李徵士栻,黄处士寿一论不合。闻先生说亟称赏。既归又贻书致意。)○十月丁葛庵先生忧。(葛庵先生感疾沈绵。先生夙夜忧煎。及丧哀戚过甚。初终诸节。一遵仪礼。)
三十一年乙酉(先生四十九岁)正月葬葛庵先生于家后麓。(既葬。收拾遗文撰次家传。)○七月恭人金氏卒。○冬苍雪斋权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5H.gif)
三十二年丙戌(先生五十岁)十二月服阕。(日晨兴。谒庙省伯氏。静坐看书。日有自得之趣。)
三十三年丁亥(先生五十一岁)春访荷塘权公于青岩亭。(请葛庵先生行状。)○七月哭子之煴。○八月哭子之燔。(二子俱有才行。一时夭折。继哭二殇女。惨悴无聊。时以书册寓怀曰。非此无以自遣也。)
三十四年戊子(先生五十二岁)正月哭子之烜。(葛庵先生尝称其温雅可念。不幸早卒。先生连遭惨戚。而犹以先人遗绪。不可以丧祸有所荒废。观书玩理之工。日有程课云。)○编次葛庵先生年谱。○春移寓秋月村。○六月往谢荷塘权公。(权公撰送先先生行状。先生冒潦暑往谢之。)○冬移寓梧台村。(有次老杜发同谷韵。远近士友多追和。名曰穷途唱酬。所寓僻陋。无士友。闭户一室。读中庸章句。间有学子来从。劝勉提掇不少懈。)○同金适庵,权苍雪会陶渊。(陶渊在卧龙山下。景致殊绝。瓢隐金先生丙子后隐居其中以终。至是二公为校雠瓢隐遗集请先生。有唱酬诸作。)
三十五年己丑(先生五十三岁)二月入海乡。(亲朋咸集。合堂叙欢。有唱酬诸作。)○四月谒三溪忠定公祠。(即权忠定公书院。先生以洞主来谒。荷塘,苍雪诸公为之倾倒。有月夜东台联句。○先生为书言古人设学教人之意及穷理修身之本。人己内外之分。屡数百言。通谕院士。寻递不果出。)○五月往商山。与息山李徵士万敷。论道东编。(第三子寅焕方寓居商山。先生往视之。李徵士来候。以所编道东编相质。先生曰既以道名编。非閒漫纪述比。辨别取舍。当十分明白。其于四端七情理气之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5L.gif)
三十六年庚寅(先生五十四岁)春入海乡。(留数日还。有奉别伯氏韵。)○四月同适庵金公游默溪壶潭盘石。(有记若诗)○读朱子书节要。(日有程课。沈玩之久。觉有无限意味云。)○七月编次 圣谕录成。(先生叙录后略曰。先太宰府君十载畎亩。若将无意于世。然爱君忧国之诚。未尝不切于江湖。中膺进擢。殊 恩异数。前后重沓。义不可固守东冈。则庶几展布所蕴。以答扬 光宠。遂竭诚尽言。审證投药。无非所以清化源济世务者。 上皆虚心听纳。 赐书褒谕。满纸丁宁。奚但一札十行已。先君之出处行止。盖有甚难处者。阉茂焚黄之行。实出逡巡为退计。而席不暇煖。又一光鲜覆盆遗照。拱手投荒。七载归田。发短心长。而大运已极。濛汜 恩波。犹阻泉涂。于乎尚忍言哉。前后 纶音。不载集中。若复世代推迁。文字散逸。将使后人无以见当日 睿眷之盛。聊据柳文忠公已事。次其先后。裒稡成编。名曰 圣谕录云云。)○同适庵金公游白云亭。(酒半令诸少年诵老杜古柏行诸作。适老曰更以一言诏后生辈。先生辞谢。为陈人伦风化之原。缕缕数百言。适老叹曰小子识之。世间议论。宁有大于此者哉。)○十一月哭伯氏处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6H.gif)
三十七年辛卯(先生五十五岁)正月入首比山。(为营太贞夫人迁厝。往相其地。)○后山草堂成。(就所居后麓构小屋。名以后山。日处其中。俯读仰思。)○三月哭适庵金公。(先生为位而哭曰。天丧吾质矣。有祭文。后又作行状。)○十月奉迁太贞夫人朴氏墓于首比。(攀和哀慕。无异初终。措置凡百。必诚必慎。)○冬承葛庵先生复官之 命。(宪府 启请还收)
三十八年壬辰(先生五十六岁)春往商山。与李判决事衡祥论学。(往视黄氏女病。归路与李公相遇。李公早事科第。晚而留意此学。喜先生至。达夜讲讨。)○作自铭。(东汉赵邠卿年五十六作自铭。至是感年岁相当。效而为之曰。鲜有畸人生海隈。姓李名栽字幼材。有志无才又无时。枯癯嵌岩固其宜。光余佩兮趾前休。乐吾乐兮又奚求。)○冬游东都。(有怀古诗。遍游立岩,玉山诸胜。)
三十九年癸巳(先生五十七岁)春还锦水。(以梧台僻陋。还移锦水。迁徙困顿。生事日落。随分理遣。不以介意。)○朱书讲录刊补成。(序略曰溪门诸子讲录。多因一时质问。或口授或书劄。学者记录成帙。而或经先生手校。或未经手校。盖所闻有浅深。文字易差失。使人读之。不能无遗恨。遂不揆管锥。辄拟窥指。䌷翻前志。采摭群言。事穷其原。字究其义。或事證未明。疑信难分。则处以传疑。不敢臆断。句投文理。或涉疑昧。则备录全文。分别起止。要皆本之讲录。而补漏刊误。宁繁毋略。其亦出于木偶大鼻之义云云。)○冬入海乡。会宗人于笃材洞坟庵。(先先生欲修谱牒。未及始事。先生欲续成之。会宗人经纪。俾门少董锓梓。○有族谱序。)
四十年甲午(先生五十八岁)夏次陆放翁示子诗示子寅焕。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6L.gif)
四十一年乙未(先生五十九岁)春移建后山草堂。(名其室曰密庵。盖取先先生乙亥送行诗中语。以寓佩韦遵考训之意。)
四十二年丙申(先生六十岁)夏与诸生讲太极图。(先生谓诸生曰。学者虽当用力于日用之切近。而亦不可不早讲于道体之高深也。○时大雨水。田畴尽漂。生计益落。未尝以忧衣食乱心曰。吾人所学。正要此处呈验。)○秋游商山白玉洞。(洞在白华山下。水石奇绝。先生因事往游。有唱酬诗。)
四十三年丁酉(先生六十一岁)春寓南渊寺。(寺在锦水驿村之傍。○读书有程课。)○答金圣铎振伯书。(金公少学于先先生之门。既而从先生游。至是以书质问。先生答书。略曰天生万民。各有分职。士之谈经设学。犹农夫之理耒耜。工匠之治器械。自是职分所当为。既不可让与别人。又不可一日废而不修。学问大要。莫先于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所谓穷理者。即事即物。精以择之而已。所谓反躬者。随时随处。敬以存之而已。千古相传。只是一个涂辙。操存既固。察理愈精。则蕴之为德行。发之为事业者。亦将舍此而何求哉。)○五月访苍雪斋权公于酉谷。(先生尝草定先先生年谱。至是属权公修润。仍与荷塘诸公。会三溪院中。临别荷塘诵沈隐侯诗以送之。)○冬效退溪先生和陶集饮酒二十首。○编鹤峰先生年谱。
四十四年戊戌(先生六十二岁)三月庶子东焕生。○六月地主权侯以镇来访。(权侯素闻先生名。委来相访。礼意勤挚。先生以为大夫亲问。礼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7H.gif)
四十五年己亥(先生六十三岁)秋入海乡。○屏谷权公矩来访。(权公游先先生之门。与先生多有往复论辨。至是来访。有酬唱诸诗。)○哭荷塘权公。(有祭文挽诗)○哭七滩金学士。(世钦○有祭文挽诗)
四十六年庚子(先生六十四岁)夏游石泉亭。(同苍雪诸公。联翩步武。有志感诗。)○冬承葛庵先生复官之 命。( 景宗初即位。即命复官。先生泣曰。三十年冤郁。见伸于今日。未死人世。怀痛何及。未几台章继发。 筵臣丑诋。遂缴还 成命。明年辛丑。门下诸人齐声举幡。见阻喉司。其年六月。自 上复申前命。又为大臣所沮遏还收。明年癸卯。一道士林叫 阍吁冤。骑省喉司终始壅遏。竟不得彻闻而归。先生恸恨。欲击鼓讼冤。疏已成而时议一向乖张。虑无益而止。)○冬会诸生讲学。(自先先生没。及门诸公一意尊慕。有时来会。讲学赋诗以相勉。)○游龟潭。(潭在府南龟尾。颇有水石之胜。中有书堂。先生与诸友来游。有诗。)
景宗大王元年辛丑(先生六十五岁)卜南谷。(先生无意世事。欲得水石佳处。啸咏以自遣。南渊寺旧址。幽邃可爱。取朱先生紫阳之义。名以南谷。山人慧心欲为营建。先生作募缘疏。竟不能就。)
二年壬寅(先生六十六岁)春答地主李侯仁复书。(李侯素闻先生名。来知府事。以书问治道。先生辞谢。以致劝勉之意。)○六月哭克斋申公益愰。(申公少小学问。以理气说质于先先生。反复体认。至有成书。先生深许之。至是卒。先生作行状。有挽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7L.gif)
三年癸卯(先生六十七岁)夏著密庵自序。(仿太史公自序。历叙家学渊源。平日用功次第。屡数千言。略曰。士生于世。抱负甚大。不以大行穷居有所加损。况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今以惨悴流离故。消沮霣濩。不思温旧业。追先德。岂不哀哉。于是取先人戒不肖诗更从沈密下工程之句。名吾室曰密庵。以寓佩韦遵考训之意。尝曰古人贵读书。为其以身体之也。今人读书。率书自书人自人。岂以徒出入四寸间。不著心布体故邪。延平曰此道理。全在日用处熟。朱子曰讲讫即将来践履。始有归宿。此最为读书反身之要法。又曰此道理充满贯彻。为万化枢纽群品根柢。曰命曰性曰道曰仁义曰太极。虽名目不同。要其归。初无二致。故孔子言仁。子思明道。孟子道性善。濂溪作太极图。皆所以明此物也。何尝杂气而为言乎。自有四七理气辨以来。李文成合理气为一物。其徒传相祖述。先人尝极力排之。而吾济号为有知见者。犹未免听莹。乃与一二同志。反复辨难。以为与其兼言理气而致纷杂。无宁言理不言气。以自附于孟子道性善之义。因推本而为说曰太极有动静。而阴阳分五行具。造化于是乎立。万物于是乎生。凡有形色貌象于天地间者。莫不各具太极之妙。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则太极之妙又各全具于其中。根于性则为仁义礼智之德。发于情则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之端。形于身则有耳目口鼻手足百骸之则。见于事则为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伦。是其日用动静之间。体用全具。莫非此一太极之为也。故凡言理。必就气中剔拨出来。知其不离于气而未尝相杂然后庶乎其不差矣。至于进修之方则曰。圣贤千言万语。究其归则不出知行二者。虞书精一。大易直方。鲁论博约。大学格致诚正。中庸明善诚身。孟子知言养气。皆是物也。程夫子又发挥出持敬致知。子朱子一生论学处。无一言不本乎此。而一动一静之妙。又合乎周子太极之论。则益知万理贯一。尽有如朱夫子堂室记之云。此皆早尝得之家庭。而残年所玩乐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8H.gif)
四年甲辰(先生六十八岁)二月访苍雪斋权公。(与权公更校先先生遗集。为定本。本集十五册别集二册。)○冬和陶靖节咏贫士韵七首。(备述安贫固穷伤时勉学之意。)
英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六十九岁)三月哭苍雪斋权公。(先生与权公为道义交。讲论经旨。编次先集。皆相与商搉。至是卒。为位哭之。有状碣挽诔。深致悼惜之意。)○十一月奉迁葛庵先生衣冠于外林。(先生以旧山风水不佳。积岁经营迁厝。至是克襄。葬祭仪节。必诚必慎。)
二年丙午(先生七十岁)正月游南庵。(同诸益会话。有唱酬诗。)○四月游白云亭。(约诸友会亭上。寻移席开湖万松中。有感旧诗。)○五月奠扫外林先垄。○六月颜曾全书成。(颜曾二子。是孔门传道之大贤。而其言散出于传记。未有全书。宋刘子澄编曾子书七编。明潘府纂颜子书。今皆不传。遂采摭经传。为颜曾全书内外杂篇。)○编朱全集览。(先生既刊补朱书节要讲录。复取大全考定事实。究覈义趣。为集览。未及脱藁。○未的年条。姑附于此。)
三年丁未(先生七十一岁)夏作自警箴。(时积病弥留。荐遭惨戚。而犹不懈玩养之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8L.gif)
四年戊申(先生七十二岁)春登荐剡。(领相李光佐,户曹判书权以镇,承旨郑锡三。皆以文学行义别荐。)○ 御史朴文秀来访。(朴公委来致礼。问岭南人材。既去复以书问。先生以程子不答给事中之义。终不答。朴公既复 命。又荐先生。屡拟 陵署之望云。)○三月畿湖逆变起。入府规画义旅。(时逆变起自畿湖。蔓及安阴居昌之间。中外震荡。安抚使朴师洙贻书先生。请讲论机务。先生痛 宗国非常之变。即舁疾入城。规画义旅而归。)○四月超 授掌乐院主簿病辞。(安抚使 陛辞。以调用岭南望士为言。在途更申前请。故有是 除。先生以老病已㞃。覆盆未白。私义有难处。以病呈该曹。○时一士人入逆招就理。 上亲鞫问所与从游。其人以先生名对。 上曰予已闻其贤而超除矣。今汝与之游。可见其取友端矣。必不与逆类相通。遂释之。)○ 月再辞堂帖促行。(呈病至再。堂帖促行。至曰今此超 除。实出格外。无意上来。分义未安云云。)○ 月在途三辞递。(先生以堂促愈急。在家祈免。义有未安。舁疾就途。至岭下呈病而归。未及登 彻。以限满三十日见递。)○十月入海乡。(参先忌○先忌俱在冬节。贞夫人墓又在百里外穷峡。必逐岁躬参。及寝疾替送子弟曰。自此不得瞻谒先墓矣。涕泪不禁。)○揭号高士轩。(有诗自序曰。晚得主簿。官名偶合汉世高士之称。因思同安名轩之义。遂以高士二字揭号。)○作家祭式。(祭祀仪式。有先世见行之规。而恐子孙贫无以备品。乃曰我非宗子。固不敢增减先规。然吾身后不可不参酌。手书仪品于册。以为子孙遵行之地。○未的年条。姑附于此。)
五年己酉(先生七十三岁)二月 筵臣赵显命进 启。有调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9H.gif)
六年庚戌(先生七十四岁)二月著心经质疑考误辨。(先生以质疑固多记录之误。曹芝山考误。尽有精覈处。或有过推。失老先生本旨。就其中为订正去取。篇目已成而未及就。)○寝疾。(宿痾转苦。沈绵屡朔。而气貌如故。精神无损。金公世锡与先生同庚故友。率县中士友。来设小酌。先生感其意。酒罢歌数阕。声若金石。观者感叹。以为异事。○远近亲友逐日诊候。必整襟正坐。应酬终日。或有问学者。为之剖析辨论。侍者请少节。曰彼以情来。何忍拒之。至如讲论。每闻之。病若少苏。不知其疲也。)○四月著葛庵先生圹记。(东厓李公浃方任分院。贻书请燔造先先生志石。先生以苍雪所撰志文甚多。遂略加节约为记。文简而事该。观者以为病中精力如此。足以验平日所养云。)○五月辛巳题小儿法帖绝句。(小儿辈妆成法帖。先生手题一绝于其上曰。床头万轴任尘埋。一病支离百念灰。时有小儿来习字。手将点画教分排。词致浑成。笔力劲健。去易箦才七日。)○命移置经传。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09L.gif)
八年壬子行状成。(子寅焕搜辑遗事。请行状于霁山金公圣铎。至是成。又编次遗文。删正为十二册。附录又一册。)
十年甲寅墓志成。(洗马讷隐李公光庭制)
行状[金圣铎]
公讳栽字幼材。本月城李氏。新罗开国元臣谒平。其始祖也。至高丽时有讳禹偁。以补祚功臣门下侍中封载宁君。故移贯载宁。中世自密阳徙居咸安茅谷里。有紫薇花故事。语在郑文穆公咸州志。六世祖讳孟贤。蚤擢魁科。赐东第。居京师。又选拔英试。官至副提学。录清白吏。有七子。知蔚珍县事讳瑷。其第六也。少孤从仲父仲贤宰宁海。仍娶而家焉。子孙遂为宁人。曾祖讳涵。再登第。当光海政乱。病不仕。官止宜宁县监。 赠吏曹参判。海邦文献。自公始大阐云。祖讳时明。以文章气节。见推一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0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0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1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1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2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2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3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3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4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4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5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5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6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6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7H.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7L.gif)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50A/ITKC_MO_0450A_A173_518H.gif)
上之八年壬子十一月。通德郎前行 英陵参奉金圣铎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