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x 页
疏斋集卷之二十
书牍
书牍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6H.gif)
金甥丧后。岂不欲一奉书相慰叙悲。而书疏庆吊。一例废阙。加以馀祸未已。危厉百端。生人之事。盖无馀几。兄或默谅。昨岁蓬山之行。晚闻于清河金姓人。怅望亦无及矣。其后无路略闻兄行止。崔绩者。即旧识。今忽泛海来。细传兄春间挈家东入。惊疑茫然。若得隔世消息。昼哭何忍相对。固兄及弟家。祸犹未艾。遽失此千里驹。命矣。其复奈何。而兄家与被其祸。此尤可痛。弟一缕廑延。至今苟无疾病。而春间又闻舍仲之事。甥丧之后。外王母从妹之丧相仍。亲边消息甚罕。日夕长事焦煎。此而能忍。真亦木石人矣。屈子之欲长年度世。诚亦何心。每诵老氏吾有吾身为吾大患之语。只恨未早溘然。世间宁有此人比耶。崔绩又传兄以色忧及乐兄病急上京。亦可惊虑。未知其已有勿药之喜。何间当奉板舆同会耶。孀妇亦当挈来耶。其夫家亦无依着。近闻以经营居处。栖遑未定。事事唯有伤念。东入不知有宿计否。又何率然。此地。即弟家与林德涵曾所经纪。弟亦足迹之所及。想来依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6L.gif)
答李同甫(癸巳)
别幅所教。并悉。弟之所云。虑与弊者。固知终不可止此议。而消商之议。自如此矣。昭烈有祠。孔明当配。齐桓有祠。管仲当配。虽使彼辈之甘心戕害者言之。口虽忿詈。其中则必以为宜有今日之议矣。何待勤告。而知此事之不可沮也。朝中同人。亦多异见。岂以虑患之意日深欤。抑或有他情弊欤。闻圣猷之言。老峰为此议时。奉问意向则答曰。尤翁在世。岂不可俟乎云。然则先辈之微意。亦可见矣。近日。睡相初颇持重。数日来。则(似缺)不可不为。又不可不并举。盖见群情之咸激。取舍之甚难矣。又有别纸所告。览而还其纸。示其事情。如何如何。
答李同甫
连拜下札。慰沃当晤。新 命。可当逡巡。恐此后路逾险。回思今日矣。且闻兄以黄江之不膺 命。至责有道云。何能责人如此。子宾拙讷之言。恐不足为重轻。一谢而归宁。有大枉耶。忠书易即传。遂庵意终不可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7H.gif)
答李同甫(乙未)
阻阔悬傃。即拜下札。从者入城。不胜忻释。无由对展此忧。菀怅如之何。未知当滞几日。庭玉科赋。人传得意云。高门运气近通。深望巍然。 圣候浮气。似减五之四。日夜默祝遄复。而诸證尚多往来。下药犹未停。煎虑何可少弛。弟今年甚不支堪。形容殆不可识。见者亦忧。奈何。经此任者甚多。而长日焦忧。必罕此比疑亦关此险命。凭藉 国家洪福。只冀自天申佑而已。义洞文字。何敢少忘。实无半日心閒时。犹未卒篇。闻已磨石而当先刻表记云。其间或当书出奉禀耳。二表。奉玩以还。文辞简洁。情意感怆。可谓得体。无可容议。而少有可禀者。付签本纸矣。直议亦依到。所教亦奉悉。毋论户口田结。以今日纪纲。世又无担荷国事之人。胡能有望。从前徒费虚语。不待兄评骘。而已知其无可论矣。然 国与民无可振之时。谓之何哉。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7L.gif)
答李同甫(丁酉)
水潦百尺。便信四阻。即拜手札辱问。如得对讨多少。溽暑近岁所无。閒居无事。外气想不能侵铄。无任驰羡。 圣候寝膳又损。今已多日。昨者药房之 批。群下之焦煎一倍。弟踪迹情境。但欲溘然无闻。宁可抗颜周行。而千万意外。忽被谬 恩。昨今不敢不强赴候班。奈何奈何。此后又不知几人腾口。诚不知置身之所矣。所教奉悉。一身不能康济。何能为人谋也。然前书所谓定算。欲知兄所自定者。就而评之。亦不明示所定。可郁可郁。无论儒俗。辞佐贰而受纪纲之任。辞受之义。恐无当也。然则此后 除拜。必渐难受。难受则难出。人之见之者。岂不以儒者之难进易退目之乎。虽不欲以儒自处。其可得乎。浅近之见。此外无他。但有第一义。兄能无以指目为嫌。以天地间大义大事一生所得于家庭师友之间者。为 圣上一陈之。言不行道不用。则坚卧不起。有可以挽回此世者。则幡然出当其责。协齐上游。以新一世。则今日师友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8H.gif)
答李同甫
手札续拜当晤。道札亦还。今古斯文中人。以编摩先贤文字为荣。今反为拘忌。何也。尤翁言语。满一世。贤否有公议。今岂以遗文之出否。更增其祸福乎。弟则诚愚妄矣。至今不成。黄江以下诸公俱有责。而兄尤难辞矣。但今删定。善否不敢知。纵有疏率未尽者。犹胜于全不出矣。雨雪阴湿。痰痹正苦。稍晚少霁。可无一会耶。
答李同甫
闻兄为静台所宿戒。且将有鹤山之行。方倾企欲谢前日未进之恨。即拜下札。入城万安。慰释千万。当留馆洞。仍向仁川耶。延额之礼。廑可成。而苟苦莫甚。亦系于天时人事。奈何。所示梦相记文。甚详且美。令人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8L.gif)
答李同甫
昨复登未。雨中寒冷。令静履一向安重否。疏 批。又复郑重。此后将何以继之。奉虑奉虑。郑仲淳全疏。兄虽未及得见。以其 批。槩可揣其事矣。其下又请褒赠。同事。沧洲,老峰二公 批辞。许以留意者。(恐有缺误)戒之以勿信虎狼之仁。此义此言。夫谁曰不可。当日际遇。上方伊,傅,管,葛以下。不足论。与享之请。可无疑矣。但臣卒在于君丧之后。则 国朝未有追配者。唐宋以后则或有之。辛酉年间。李承旨百宗。请以同春,延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9H.gif)
答李同甫
时闻从者过城中。无计一晤。此拜辱书勤问。因审新年静履清裕。慰释十分。 圣候弥留又如此。数日浮气有加。水剌又减。日夜焦煎。不可名言。此身不遑暇恤。而残败到极。何能胜昔。今方苦嗽声嘶。殆不可支。医理苟能妙解。宁久尝药。耳惯医言。眼熟方书。而去去茫然。是知衰晚万事难学也。但有默祷之诚。可彻穹苍而已。内翰公事。平日所闻于妇翁者。不过如前日所告。盖其言。常以为玉雪其人。检押若处子云尔。申伯与之游久矣。其孝谨于祖母。非人所及。常观家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79L.gif)
答李同甫
下复缕缕。恍若对展多少。仰聆。谈屑霏霏。但承有头疡刺治。奉念何已。今日 宠命。可谓意外。然 圣朝方大示悔端。尊慕先正。如 御笔题额之出于静摄者。尤岂可蠡测者乎。然则及门之士。何可不拔擢而眷重之耶。遂翁之弘化。兄之贰京尹。可以类推矣。其所感结。想不但一身 恩遇而已。去就之义。弟本无识见。自己进退之节。一无可观。何能论他人出处。而向来所以劝兄。如白石诸公者。诚欲兄自处以常调也。今则事势渐不如前。以浅近易见者言之。官高辄起。又当闹时。今日虽弟。不可劝矣。如何如何。尤集。湖伯虽能誊一本。以即今饥馑。何能办刊役耶。抄印。本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0H.gif)
答李同甫
顷日下札。至今披慰。而病惫之人。遽当剧务。日犯晓寒。归必呻卧。尚稽奉复。耿叹则多。近日寒温不适。感伤已和。头疡已完否。奉念。出处何常。宜有深量。但恨曾未一谢。转而及此。此后恐尤艰矣。世禄之义。将不可伸。简擢之 恩。将不可报。而 国家将不能收效于作人耶。虽兄。亦自慨然矣。况平日过庭。函丈之教。必不愿浮沉儒俗之间。永守东岗而已也。目今 圣疾虽沉绵。 天心则无改移。正若潜阳之发于重阴之下。此亦一几也。可无意否。如弟者。才学踪迹。实无可为。但腼颜耐辱。不能逃遁耳。近日一劄。俗所谓遮颜之资。而不解事之言。多为掌财诸公所腹。非弭灾。何可论也。只自愧恨。
答李同甫
昨拜下复。益切瞻望。数日。旅寓起处如何。或云今日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0L.gif)
答李同甫
续拜手毕。真若对承良晤。棘人清羸。必难支完。惟在兄十分自宽。以庇护之。常以悲忧示之。只增其哀焦矣。辞章事。一辞谨受之。初意果差池矣。已与猷台商确。必有奉复矣。奏议。若如兄之祝。终有所得力。则天幸也。今日长吁。岂但此而已。中夜以思。有时欲大哭吁苍。吾辈不先不后。适生此辰。垂老抱此冰炭之心。岂非命也。子益所云士夫详玩云者。是矣。虽不能行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1H.gif)
与李同甫
退丈碑。尚多未洗栉者。未久当呈。弟近乏人。不得不略酬应亲知间。而文缓而长。实不合金石。时读仲和文。何尝不为之惜其不多作也。子厚讥退之不作史。意必如此矣。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1L.gif)
辱覆累牍。如入兰室。细聆良晤。且承静履清裕。荷慰十分。 圣候。近数日颇胜于十数日。前而进退未已。旧證一无所减。焦煎之忧。一倍于前。弟年来虽久当尝药之至忧。犹与在庙堂者有间。遽当此孔艰之会。每闻僵殍载路。战疏投匦。则怛然怵然。中心如燬。追思平时乐岁之人。徒有命不同之叹而已。两麦。若可如云。风雨所伤。畿内则将有半失之忧云。京外赈贷。断手于昨今。仍欲接济。则国储已枵然。不复顾见。则举将为沟中之瘠。三南则已闻舂麦。而畿内与两西东北。未刈晚麦前。汲汲甚于春间弩末之势。无以救济。此当奈何。饥民精抄。果是难事。温 幸时见外邑。惟以少抄为务。一户不过数人受粮。其馀则流移丐乞。多成鬼形。都内则畿民坌集。已踰二万。分数不明。叠漏居多。盖以设粥。则屯聚露处。蒸成疾疫为戒。庙堂牢塞。不许分粮。则势宜纷遝。而自初无规模。扰扰匆匆。耗弊无前。疾疫则方炽如火。其无善策。如此岂但人谋之不臧而已。加郎各管。弟不无其意。而赈堂以惠厅三郎。足以助役为言。末终差得武郎一人。可恨晦甫未尝以兄教来言耳。私意之妨百事。诚如所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2H.gif)
别纸
文元先生之见侮于各队党人。其流弊必成党锢伪学之祸。前头之忧。岂但目前骇痛而已。历观近代及国朝。党论到极则风尘继之。气数已迫。人事为之兆者欤。举世风习。如释家之骂祖詈佛而不自觉。终古党论中。未闻有此。可谓无以加矣。此忧则不但锢伪而已。言之奈何。贤胤纵曰不能善辨。犹贤乎已。能裒集多士。幸矣。继发之论。近闻湖南儒生。大起道会云。故深虑而奉禀。兄亦不可开口。则黄江亦肯为之出力耶。只当任其纷扰与僇辱耶。近闻怀德年少辈。以宋奉事请谥及万东祠给田等事。谓之不必为。静台大奇之。推此类也必于此事。有长虑其家之意。若好则兄与黄江。可以镇定耶。谥与祠事。静台则明言其不可。玉台则欲勉而迟徊。温阳时问于黄江。则以为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2L.gif)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3H.gif)
从享家私庙之不祧。非 国典无古礼。诚如玄石之论。此即从厚之礼。何至贻讥于后世。盖想诸家之视为当然而行之不疑者。推类于 国典之待功臣。所谓始封者。当指初录勋之人。始封外皆迁云者。似指承袭君也。以兄同宗言。延平何尝以文康之始封而祧其主耶。虽延阳,延城。亦必各不祧矣。然则文庙亦岂不然乎。问解中匹夫当为七庙之主云者。未知已通行否也。至于 朝命立祠者之不祧。恐未知得宜。尤无依据也。
答李同甫别纸
别幅缕缕。戒诲之意亦切。今世始见此事。不胜感佩。尤翁之言。真药石。况兄责之以无忝。弟虽不佞。安得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3L.gif)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4H.gif)
荐士事。闻见未周。极难甄拔。而私意缠绕久矣。人人何能尽脱旧习。申戒之言。不过曰误荐则有罪。人皆知素无纪纲。故苟幸目前之无事矣。且曰。无则不必荐。亦多以不荐为无弊矣。此弟有不如不为之叹也。沙翁之见忤于彼。此诚如所谕。今日润身辈同起而共侮。其意专虑其继发。可谓水流湿火就燥也。绝痛绝痛。上自甘陵稷下。下至东汉,南宋, 本朝壬辰以前。皆习战伐于言语文字之间。毕竟相待以刀钜。其应必致风尘。此必至之势。已验之證。奚翅烛照数计也。今日之人。真是巢堂之燕而莫之觉。奈何。继发之论。湖南辨诬疏儒来言。已有道会通文云。其发也必在不久。将奈何。兄不欲干涉。黄江谓之无妨。则谁能遏之。实非小虑也。睡翁请谥事。金达甫生时以为忠贤之可节惠而位不足者。特赠其秩而谥之。例也。此则 朝家褒赠。乃三品追荣为极品。未闻有因追荣之秩而赐谥者。静台之言。亦如是。其中别有泾渭。未可知也。宋生之论。亦必得于达甫也。兄教所谓藉口倍前云者。诚是矣。万东祠茅屋祭昭王之义。果不合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4L.gif)
疏劄别集。所教然矣。印尤斋疏劄而无此。则朱子大全无垂拱劄。韩文无原道。可成朱韩之集耶。尤翁之见嫉于今世三党。百倍于庚寅。山人烓与馨长。虽不可谓之必有。人心日陷。时变无穷。亦安可谓之必无也。然虽无印书。已刻于金石者。足饷以奇祸。何必独惧于此乎。申饬译辈。当观相类事端。为之严立科条耳。遂丈精力虽强健。断猿之痛。损铄必多。恐不能管摄如前日也。
从享家不祧。自非制礼作乐之见识。有难断定其当否。颇怪杜佑,马端临之书考据甚博而一不槩见。何也。圃隐家前朝功臣之说。未敢知矣。胜国录功最多。未闻有巨姓大族。革命之后。因奉前朝功臣之旧庙。则圃隐家。何独然乎。果以其功不迁。则圃隐其享而无恨乎。我 朝从祀诸贤家。未详其如何。而文元家子孙。近日访问。则静退家俱不祧云矣。岭南书院俎豆人之不祧。尤无依据。岭人祭礼多异。如墓祭。端午秋夕。不举。独行于正朝寒食。而正朝则前后五六日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5H.gif)
给灾事。勿论昨年之善行与否。横渠所谓纵不能行之于一方。可以行之于一乡云者。自是公天下之心。何尝以干预朝政为嫌。况此事。非兄所请于朝者。何必久不释然也。然申戒如此。从今敢不为兄少秘乎。如弟者。固无关键。诚有冥擿之忧。兄则全事韬晦。犹恐姓名之出山外。虽静躁不同。不妨弦韦相资耶。左与静。谓无可讳。犹以此为虑。可谓过乎慎也。明日有枚卜之 命。温幸定时。弟尝请之不许。今乃有是 命。或恐文集事尤妨其就绪。可以默会矣。
答李同甫
岁新音阻。伏惟静中迓新万福。旧疾已苏完矣。向来肿患。近始细闻李医之言。死生之虑。虽过矣。證情颇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5L.gif)
答李同甫
辱书俯唁于生死之际。深荷至意。况审新凉。静履万安乎。弟冥擿一生。竟陷坑堑。尚谁尤哉。事君无愧于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6H.gif)
答李同甫
昨拜辱复。深慰阻结。每谓宽閒之境。神怡形泰。日有自得之趣。时承体中少安。心境多忧。何也。閒忙之不相知。果如是乎。世界日渐缺陷。未知极乐处果有否。然视此绊絷危慄。何翅笼鸟与壑鱼也。 圣候。近日热候加而水剌减。每入诊承 下教。何尝不眼滋心裂也。 王人帖。固知兄欲一见之。今日何可见此事。风尘之中。讲论义理。奇矣。而但恨其学不醇。然薹笠缁撮之思。不但吾两家后孙追远之悲而已。兄其可无一言乎。幸速副之。书末所教。曾与新相相议矣。其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6L.gif)
答李同甫
三道科儒听谁指呈一疏。上请追崇 宁庙。中请庭配尤翁。下请毁尼院。政院势当捧入。上二款事。曾出而安徐者今又重发。虽未知必出于为大义为先正。而今日朝议。必不能又如前。况 天意何可知乎。太学又出三享之论。不久当疏云。此则似是观望新衡而起矣。士林中纷纷如此。此事恐兄与黄江。难辞其责矣。古人云。看花须及未开时。每事圆满称足。将未知如何也。
答李同甫(己亥)
梦相劄论时事中。言闾家夺入之不法。尤以移避禁标为肆然。至请今后覈罪。弟昨年数月犯此科。故不敢掩匿前事。今日陈章请谴。待罪 阙外。雪霤聒耳。悄然忧坐。此际下札。自何传来。慰倒何可状也。忧患真令人发白。身计自拘束。为之愁叹。而先咷后笑。幸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7H.gif)
与李同甫
书尺。阔则踰月。数乃连日。悬悬则不以阔数异。而慰释则数胜疏矣。水潦百尺。前川必大涨。寓居湫溢。数日起处如何。不但人气难堪。沟塍必多沉没。有害于生类者。天必为之。此又何也。 圣候。比数日前少减。而水剌尚厌进。焦煎不可极。弟神形念念遽谢。自分不可久支。奈何。东贤奏议。静台入送。昨夕尽涉猎矣。本书。曾所经眼者。且必不令此中雠校故略之。谨按处细看。则静台已爬栉无馀。辄以朱书是字于其签。或有可论处。有别签而无多矣。九经与圣学。果似支离。且不录本文。而只录谨按。或有文义未易究者为欠。静台之欲删者。意必在是。而兄必以先贤精神所在惜之。存亦何伤。图屏已尝入矣。新法无救弊。此宜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7L.gif)
答李同甫
手札下覆。令人悲不可读。人生此悲。少壮老俱无可时。然必无同日俱逝之理。同居半百年。亦罕来日。识此悲者无多。又以此奉慰。可能理遣否。初终敛殡。若不可成。犹不至有大恨。窀穸之事。岂至不可成乎。古人天雨亦不克葬。或事未集而展其期。亦奈何。唯愿随事如是自宽。毋大损垂老神情也。世间伤哉之悲。亦何限。不及兄亦多矣。病孀母子。俱非强健内外。颠连至此。顾何虑不有。只恃天道无殄灭之理矣。所教文字。锁此后不能副人。绋辞。今不可为之破戒。而若兄形容言行。如朴挹翠,梅圣俞之文。则敢不为幽堂之记。以慰逝留耶。近日此间焦遑。何可言。何可言。曾前虽有 證候加时。不数日还安。今则厌膳口淡。已八十馀日。而殆至几废。亦十数日。三昨以来。渐有少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8H.gif)
答李同甫(庚子)
昨玄慈来别。云当往省。意绪卒卒。未送一字书。方以为恨。即拜下札数幅。何异相握而恸且展多少也。弟抱弓以后。忽忽无生人之意。唯有褥蚁之愿。而今不得见。 因山一旬后。当往异地。何代无此恸。谁人不如丧。只此恸。千古难销矣。实关险命。更何言哉。承有暑泄虽已间。亦可奉虑。闻兄近年神气渐胜平日。则弟似健于兄。今则形神筋力。奄奄如泉下人。未知颠仆于燕山何处地。故携独子向万里。殊自怜也。奈何。行期只隔十数日。而亦不能休息。摹画 天日。虽安閒好精神时。固万万不敢当。况销铄惫薾之馀。何能担此大事。是以再入文字。一请入对。涕泣固辞。请无误大事。而后廑蒙 矜许。旋又反汗。则终不敢更辞。行录未下。 御制亦下于再昨。就静近处。来在军营。方考阅文书。而神昏气馁。有时停笔茫然。实难搆得于四五日之内。设使草草成出。何能可用于送终大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8L.gif)
答李同甫
道中再承下札。至意眷眷。何可忘也。伏惟贤閤祥日已过。暮年悲疚之情。为之忉忉。奈何奈何。栾棘尤不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9H.gif)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89L.gif)
半日之晤。归来犹有耿耿馀怀。昨夕承拜手札。如续承良诲。何慰如之。前夜初昏月未食。其亭面东恰受月。想对此悄然起百感矣。痘忧已无可虑。则何日当还山。自失子顺山甫。实无自固之意。仍念吾辈已过北海之年。此无足怪。日思宽閒之地。得与会心人相从。以送馀年。此亦未办。今读尤翁与玄石书。其内浦上游随处相从之约。竟未成。同人(一作入)于郊。自前如此其难。为之慨叹。所持来者。略看一二册。昼则非赴 阙有杂客。夜则眼眵挂镜。看不能久。卒业未易。第当随见如所戒矣。其曲尽世态物情处。则如处韨街阅陇断之情。其守义成仁处。则有贲黝莫夺之气。真是异人。活看则固无可讳于人者。过虑则无篇不然。所先看者。即癸甲与退忧相公者。如罕 拜陵不自反等处。闻一番人曾以为言。虽近日不悦者。见刊行则无乃生相害之意否。先示兄意。则可以推此为凡例矣。
答李同甫
数十年一相访。犹未能尽日晷。古人所谓九年一相见。百年能几何者。亦数见而尚为恨矣。下札满纸。若续良晤。窃覵兄癯形渐肥。话言依旧。静养之益。可期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0H.gif)
与李同甫
近日偶披朱语。有问封建井田事。答曰。此乃圣王之制。公天下之法。岂敢以为不然。但在今日。恐难下手。设使强做成。亦恐意外别生弊病。反不如前。则难收拾。此等未须深论。他日读书多历事。久当自见之也云云。读此。诚有感于中者。先王之制。犹且难行。大贤之见如此。况新法乎。吾先人兄弟。久处 经帷。启沃之外。每以良役为亡国之权舆。缕缕为之言。且云此法无变。虽尧舜在上。难可为治。其论至痛切矣。先叔父。亦尝以户布为可行。 显庙时。国内宁谧。人心大胜于 先朝时。尚不能措手。况今日乎。不肖兄弟。思所以继先志保民生。以报世受之 恩者。正在此也。是以有口布结布之论。毋论其法之有难易得失。诚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0L.gif)
答李同甫
旬日无嗣音。正此悬结。即拜下札。慰沃实多。春雨作乖。两麦将失。疠气渐炽。恐有庚辛之忧。而大小恬然。公私俱竭。将若之何。所示缕缕并奉悉。此即斯文一大事。而群意阑珊。无向前担当者。江老虽外许。犹未快怀答。亦未知将如何定。而以大施主发愿者。似不可保。使弟殚心读抄。不过为私抄一件。然不敢弛心。而昼不无客。夜妨于眼。工程日退。至今疏劄亦未及删送达台。则方待婺复而不下手。其规模有一定。不如弟辈行且为之矣。江答中所谓节目。弟书以为先取事理之平正者。文体之尔雅者。以此谓闻命矣。其所谓校役未毕者。亦未可知。廿四年。犹未及尽校。此后几年可能卒业。此老亦岂能长年度世乎。若然则莫如示众眼合众力。而终靳出手。伯温之请誊。亦可成一件而犹未许。何也。其唯恐脱手。或恐烦漏之意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1H.gif)
答李同甫
郑生过传手札。承拜慰倒。但有齿病。想又不能咀嚼。奉虑奉虑。弟江上时。无甚苦痛。近日脚尰喘急。不但外食而已。奈何。危惕之言日汹。纵今或罢勃勃。射影之怒。何可塞也。眼见许多变怪。心如陷溺水火。然此心如皎日。何可伤也。
与李同甫
昨付复札于京递。已关听否。雨后蒸炎特甚。此时静履复如何。雨亦不快。新移之苗。似不成矣。焦闷奈何。左答及册子来。故送呈耳。一读册子。可见兄斯世斯民之忧。独自焦熬。随事穷究也。然此皆空言。叹如之何。其中口钱丁布之名。兄似当未谕。何曾舍本人而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1L.gif)
答李同甫
昨龙仁李生。来传下札。慰豁十分。生亦出示其诗。亦对评以送矣。晚后。晦甫自城外来。作别娓娓。尤说兄边耳。弟且云近为芝村麻带事所困。澒洞百忧中添一事。晦云今已过时。亦且漫矣。相与一笑矣。弟欲于七日登舟。舟人言近多晚风。下江波阔。不如早发。改以六日午发船。而日气阴郁如此。或恐大麓雷雨。独号天而痛哭矣。尚何言。归后当更谋一会计矣。昨纸末有问去就勉承 命之教。恐非相体之义也。顾何敢以 敦勉未至。故为此栖栖耶。所被 恩数。已踰涯矣。逃遁。诚出于万万不得已也。试思向来危恶若决烈者。已在沟渎矣。纵曰末路之至险。古今安有此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2H.gif)
与李同甫
初四日下复后。倏已一旬。瞻望何已。恼暑流汗。笔亦懒把。闻大有病痼。子益将归。勇起朝往夕返。数日呻喟。以此久未作书入京递。可恨。晚秧又乾。昨日骤雨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2L.gif)
答李同甫
昨者逢既意外。别又匆匆。而同人邂逅于清江之滨。亦一难得者。经营期约。必不可成。且怅且幸。恍然无以为情。其日同舟宿何处。归后亦万安。所欲与道丈谈者。能无漏彼。可以一一传达。如亲见否。弟姑保昨状。而草虫时近床。秋思转寥慄矣。今日大雾连江。此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3H.gif)
答李同甫
方此耿结。委伻辱札忽至。感慰千万。一夜之间。大事遽定。欢声如雷。天地 宗社。必有默佑。 宝命之延。今可期矣。李疏有议大臣之 命。二相诣 阙。请招六卿三司。入侍禀定。二更入侍。咸请速决大策。措语未及详闻。 上即允之。仍请入禀 慈圣以谚书手书继嗣之人而亲传于臣等。臣等姑退閤外。更入亲受。 上即入内。罢漏后更 宣召入侍。案上有一封书。首相亲受拆见。则一纸书 延礽君三字。一纸书曰 孝宗及 先王骨肉。只有 主上及 王子。今此建储。宁有他意。以此言于大臣。可也。承旨书于纸曰。传曰以延礽君为储嗣。奉示于 御前而退出。二相及赵相,工,刑,兵,户,训四宰。两司长官。申玉堂昉。赵承旨荣福入侍云耳。此岂人为。殆天之力也。老臣跧伏江郊。喜极生悲。终日流涕。 先王骨肉之教尤令人感泣也。今治疏致庆祝之忱。手忙不备。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3L.gif)
近见投匦之章。多以招徕兄为言。屏书衍。或恐非大段铸错。何必更提说也。且思之。苟可以羽翼者。终不可固守东岗。此时一起。虽诗人。必不以为还多事也。今日事。天意未绝我 宗国。而 初潜失学过时。此正一国臣民所可同力励翼者。况世禄之义。 恩遇之盛乎。只出入恳恳于 离筵。他事毫不干涉。见 睿学日进而归。则在我出处。恐不违古程矣。深忧在此。意见如此。故告之耳。从祀事。泮有更举之议云耶。止此而已。不成事体。期于必成则难矣。或恐更生闹端。非小虑也。
答李同甫
初一下札。披慰万万。而朔晓差 魂殿享官。昨受香诣 山陵。今才归矣。空山夜雪。号天一哭。何以泄此至痛。世变非只手可障。微诚粗伸矣。拍拍有出门之意。诚亦有不忍便诀者。迟回掩抑。难免一网。奈何。
答李同甫
手札勤问。若得握手告诀。吾辈忠义填骨髓。死复何恨。只以 宗国之忧。目当不瞑。五六日苦况不可言。今日。大有长逝。圣猷先去。还自羡也。田传入京。扰扰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4H.gif)
答赵幼亮(泰采○辛丑)
湖伯所传下复。披慰千万。今或已涉碧津。而体内得无损伤否。二郎之不堪远役。殊可虑也。此又何罪。此行今到求礼。明日晓方便向露梁。廿七可入海。自此声息当阻。书此付宝守。使之传纳受答以送。而鸡林为新伯。此辈亦难保矣。路得断烂政目。二崔登庸。固也。玉汝中权。何也。此外邈焉无一闻。纵闻亦何益也。只当棘里看片天。虫臂一寘于化翁。奈何。千万忙草。亦何能尽悉。尹生已作藁街魂云。惨矣。赵凶有致祭赠官之 命云。似当为次第事。未知首揆将如何也。
与赵幼亮(壬寅)
临陂下复后。邈然阻绝。不审税驾无事。迎新万福否。曾过求礼。逢宝城守。付书俾传。已下览否。目下火色。因变怪益烈。此身至今在地上 天恩。而时日之命。不可知也。耽罗虽涉鲸涛。犹是人间。深叹福刀之洪。然吾辈数人。毋论生死。祚宋之天。苟可以支 宗国一脉。复何恨也。古今岛关王庙老释。浮海来问。付此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4L.gif)
答赵幼亮
向因宝城便。伏承下复。且蒙琼什。即传于济岛。数日披复。为之黯然。此于官便。又拜下札。伏审体内安吉。不觉云海之隔也。曾付一札于行脚僧。或已关听否。小生依昨。苟活至今。眠食自在。非始虑所及。形骸久已自忘。还觉都无事矣。京信固难闻。闻亦不堪闻。言之奈何。春瘴已生。无日不阴。宿疾渐加。苦事。其处西北关。必胜于此地与巨矣。吾辈分海中仙峤。鼎足而居。此亦曾据三事故欤。亦可一笑。燕山杳杳莫闻知。譬如病者神昏。反复胜乎。千万非书可既。
与赵幼亮
曾因岛僧邑便。两上候谢。俱已关听否。春晚瘴昏。此时起居。伏惟万安。同来百越。音书滞者。古人所悲。西望海天而已。有客来言。执事日与二郎赋诗。已成大帙。得佳句则夜中呼烛疾书云。异日岭外。文当流传。小坡亦播芳矣。何福如之。顾此有一子而不得相保者。独何人也。小生至今苟支。非始虑所及。而北来消息。愈不堪闻。孰云此世可乐。二郎俱好在膝下否。西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5H.gif)
与赵幼亮
曾因西倅便过此者。付上一书。其已关听否。风雨日生瘴。此时兴居。伏惟万安。嗣音苦未易。日夕瞻恋。何可形言。小生忍能排遣离忧。而日永尤无聊矣。燕行杳无消息。顾此不生不灭之心。尤为之伤念。人理穷矣。尚复何言。蔚山申弁。历此向其中。谨此寄音。千万何能悉。只伏祝理遣珍啬而已。
答任大仲(埅○己丑)
阻结中承拜辱书。以审霜天政履万福。何慰如之。朱墨白头。一年不见。少稔今岁。又如所示。令人搔首。楼前涛浪滔天。壮则壮矣。栗林尽漂云。沟陇可知。水落霜洗。必满目萧然矣。弟焦忧中。又为少年辈所僇辱。奔迸而出。又以惊忧。抗颜直宿。不知此身将为何状而又有何辱也。一身已舍之奈何。而惟以 圣候至今进退。为煎灼耳。
上仲氏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5L.gif)
上仲氏
雨水大热。经过于山上。能无大损耶。状草尚未脱藁云。凡状德如传神。预思面目精神长短。而后方可下笔。虽能预思之无遗。手法生涩。则不能者有之。今若团精会神。细细思惟。若古人所谓祭时斋戒。思其笑语之云。则其得于心者。终不可变动。可以措辞。此则久久。亦无加损。至于文字之不称意处。则自是小疵。亦容人点化。集长用之尤好。以此为法。则必不至若是淹迟。如何如何。山居静好。而上岚下雾。不可长处。亦可奉虑。
与仲刚(健命○戊戌)
过岁于车上。今日方到何地。何日逢彼闻彼舍轿。傧行亦骑而疾驰。则必不可堪。深虑深虑。使行虽再见。必如梦中矣。 上候。与辞朝时一㨾。新年之祝。正望鸣玉而出。此使传讣之外。无他别干。则何至使此人报往跋来乎。此悄然送岁。古人所谓佳节每从愁里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6H.gif)
与仲刚(壬寅)
计程则渡湾已廿六七日。当已到配。而京信云今十一二可过京。必以都事不去。少滞于湾矣。严程驱迫。神气不损否。闻蛇渡变为罗老。罗老新设万户。廑庇风雨。土兵四五家如蜗云。盛炎尤难堪。将如苏公之昌化造小窝。土人相助否。此中近日情境。何忍言。昨闻喜之已受杖。势当限毙。世间安有两世有此变也。器则姑囚云。又不知终如何也。北望号焦。宁即溘然。此不但为甘心吾辈。计果售则生亦何为。曾送一书。待于鳌驲。行信迟迟。故又送此书耳。作答付督邮。可即传来矣。数昨。基命善甫。自此往待于宝乐之交矣。
答黄宗明(夏臣)
阻久拜札。慰则一倍。而出则原隰。居则筹算。夜床如参禅。鱼腥已厌看。况味可想人生不能欺口腹。有时如此。奈何。唯有不素餐视如伤而已。弟形骸久相忘矣。不足远问。心内常焚灼。但有尚寐之愿。更何尽喻。
与黄辅明(夏民)
昨复照未。数日何况。 上候。大势似回头。而犹有往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6L.gif)
答黄辅明
乍别亦惘然。承慰万万。白露蒹葭。江湖满地。宦游亦风致也。此廑遣。而秋怀寥落。恨不浮江而下。访水一方也。
答洪锡辅
昨今连承辱书。眷眷如己事。使今日朝廷尽如君。东民庶可苏矣。为之叹嘉。伏见 圣旨之后。我心若自被 殊恩。岂无尽心赞襄之诚。而自念空疏。重以为世所忌侮。今复挺身而当之。诚恐大妨于事。只欲协赞任事诸公。时时助其肯綮。何敢忘也。今若如君所教。事未始而毁先至。终致有害而无益矣。自量如此。未知如何。曾于景贤堂入侍时。 下问潜谷画像事。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7H.gif)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7L.gif)
答洪锡辅(甲午)
过岭手札。至今披慰。沿江遵海。跋履艰关入湖。眼愁心劳。得无损伤。欲普济则谷不赡。欲精覈则诈百出。此尤难矣。土脉已兴。 别谕正可奉行。事事可念。 圣候。进退至今。近数日。寝膳少胜。神气益安。而浮肿在下间甚无常。伏切煎虑。 禁苑草新青。而我须如雪白。其损可知。奈何。安洞侍奉安吉云。可慰望云之思。唯尽心职事。遄返是望。
与金信谦(辛卯)
去后虑与怅俱切。再见手札。好去适意。其乐令人忻慰。且有飘然愿从之思。古人游学四方。或有十年不归者。想其坚心壮骨。绝胜今人。尊公念君善病。遄促其归。似不可自由去留。当两惘然矣。千万自保。行道山水。父师之益。必能一变旧习。方刮目以俟其归耳。此病状有加。奔忙未已。环堵之外。痘气弥满。闷不可言。
与金信谦(甲午)
近不知君所住。或云栖读于春台。公廨与会心人。讽好文字于花草水石之间。其乐足以忘一时科名。而乃以器为贺耶。抑激之耶。毋论如何。无故之时。未易得。迈往之志。亦易歇。须着力也。此中日夜焦忧。鬓发已全白。朝者唱名前殿。不敢离此拜 恩。其况可知也。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8H.gif)
万死中一念犹耿耿。忽承行到任实书。苍黄行色。内怀冤酷。殡在堂而身在外。此痛此情。古未有也。此别时已以难重见。为之黯然。目前人事极矣。上天至仁。而时有不可谌者。何可知也。归路事势诚然。而不能无好收吾骨之望。纵幸少缓。前头未卜。如可历入。何幸。器儿乘启未 允之隙。廿八离京云。数日当来此。而想其离去时。不如不见也。诔语。此何忍不思及也。长语不敢。短语难敷。只以短什论死生苦乐之境。为之置香卓可也。
答金信谦
再承手书。反哭灵床。远日已迫。此痛此情。何可堪遣。明日虞车当返。人事已讫。礼也奈何。惟乞节哀顺变。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8L.gif)
与金信谦
虞车才返而重戚继之。何酷之偏。世祸固无如何。天若右助其势。何也。临死诗与言。不堪闻矣。此辈人。百年内未易得见。天既生之。又使枯死空山。实不可诘矣。颠连至此。万望强自扶将。毋使一门无人也。此能耐遣。不至生别病。而瘴添日永。难矣。京耗漠然。而或闻战争大作而火色因此尤急云。未知更如何也。
与金信谦
西来声息。闻益凶恶。宁无闻也。郑案掌书之说。未得全本。莫识语脉。然梦寐不及者。心自若矣。冤而不免昊天必复。只安心俟正命。奈何。渊葬已过耶。痛矣。
答金远祚(壬寅)
岁前札。恍得隔世信。侍奉如前。极慰此势难生还。唯俟造物者处分。眠食姑如常耳。大府沉绵中昌言。可谓凤鸣。而亦难得力。奈何。此非吾辈数三人灭亡之厄而已。天地 祖宗。保得 宗社一脉。死亦瞑目。前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9A/ITKC_MO_0449A_A172_499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