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疏斋集卷之二十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x 页
疏斋集卷之二十
 书牍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6H 页
与李同甫(庚午)
金甥丧后。岂不欲一奉书相慰叙悲。而书疏庆吊。一例废阙。加以馀祸未已。危厉百端。生人之事。盖无馀几。兄或默谅。昨岁蓬山之行。晚闻于清河金姓人。怅望亦无及矣。其后无路略闻兄行止。崔绩者。即旧识。今忽泛海来。细传兄春间挈家东入。惊疑茫然。若得隔世消息。昼哭何忍相对。固兄及弟家。祸犹未艾。遽失此千里驹。命矣。其复奈何。而兄家与被其祸。此尤可痛。弟一缕廑延。至今苟无疾病。而春间又闻舍仲之事。甥丧之后。外王母从妹之丧相仍。亲边消息甚罕。日夕长事焦煎。此而能忍。真亦木石人矣。屈子之欲长年度世。诚亦何心。每诵老氏吾有吾身为吾大患之语。只恨未早溘然。世间宁有此人比耶。崔绩又传兄以色忧及乐兄病急上京。亦可惊虑。未知其已有勿药之喜。何间当奉板舆同会耶。孀妇亦当挈来耶。其夫家亦无依着。近闻以经营居处。栖遑未定。事事唯有伤念。东入不知有宿计否。又何率然。此地。即弟家与林德涵曾所经纪。弟亦足迹之所及。想来依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6L 页
然。复闻兄方营宅于侍中湖侧。想占胜境。万死之人。至痛疚心。无复他念。而时有亲旧之思。不免驰神影响。无路相接。况其他乎。
答李同甫(癸巳)
别幅所教。并悉。弟之所云。虑与弊者。固知终不可止此议。而消商之议。自如此矣。昭烈有祠。孔明当配。齐桓有祠。管仲当配。虽使彼辈之甘心戕害者言之。口虽忿詈。其中则必以为宜有今日之议矣。何待勤告。而知此事之不可沮也。朝中同人。亦多异见。岂以虑患之意日深欤。抑或有他情弊欤。闻圣猷之言。老峰为此议时。奉问意向则答曰。尤翁在世。岂不可俟乎云。然则先辈之微意。亦可见矣。近日。睡相初颇持重。数日来。则(似缺)不可不为。又不可不并举。盖见群情之咸激。取舍之甚难矣。又有别纸所告。览而还其纸。示其事情。如何如何。
答李同甫
连拜下札。慰沃当晤。新 命。可当逡巡。恐此后路逾险。回思今日矣。且闻兄以黄江之不膺 命。至责有道云。何能责人如此。子宾拙讷之言。恐不足为重轻。一谢而归宁。有大枉耶。忠书易即传。遂庵意终不可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7H 页
知。岂但为境外之虑而已也。前日。 朝家严饬倭馆书册耳。尹副使云。在燕得 明诗。看目录。有 朝鲜诗止于泽堂者。此似是皇华集中所选者。曾见燕志所谓日下旧闻者。其引用书册。有高丽史郑麟趾著东国通鉴等书。盖无书不入去矣。今亦可切禁耳。
答李同甫(乙未)
阻阔悬傃。即拜下札。从者入城。不胜忻释。无由对展此忧。菀怅如之何。未知当滞几日。庭玉科赋。人传得意云。高门运气近通。深望巍然。 圣候浮气。似减五之四。日夜默祝遄复。而诸證尚多往来。下药犹未停。煎虑何可少弛。弟今年甚不支堪。形容殆不可识。见者亦忧。奈何。经此任者甚多。而长日焦忧。必罕此比疑亦关此险命。凭藉 国家洪福。只冀自天申佑而已。义洞文字。何敢少忘。实无半日心閒时。犹未卒篇。闻已磨石而当先刻表记云。其间或当书出奉禀耳。二表。奉玩以还。文辞简洁。情意感怆。可谓得体。无可容议。而少有可禀者。付签本纸矣。直议亦依到。所教亦奉悉。毋论户口田结。以今日纪纲。世又无担荷国事之人。胡能有望。从前徒费虚语。不待兄评骘。而已知其无可论矣。然 国与民无可振之时。谓之何哉。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7L 页
静台所经画。亦可救得暂时。而设使搜括无馀。此非长年度世者。未几如风中扫叶。移足已满前矣。思之令人气短。
答李同甫(丁酉)
水潦百尺。便信四阻。即拜手札辱问。如得对讨多少。溽暑近岁所无。閒居无事。外气想不能侵铄。无任驰羡。 圣候寝膳又损。今已多日。昨者药房之 批。群下之焦煎一倍。弟踪迹情境。但欲溘然无闻。宁可抗颜周行。而千万意外。忽被谬 恩。昨今不敢不强赴候班。奈何奈何。此后又不知几人腾口。诚不知置身之所矣。所教奉悉。一身不能康济。何能为人谋也。然前书所谓定算。欲知兄所自定者。就而评之。亦不明示所定。可郁可郁。无论儒俗。辞佐贰而受纪纲之任。辞受之义。恐无当也。然则此后 除拜。必渐难受。难受则难出。人之见之者。岂不以儒者之难进易退目之乎。虽不欲以儒自处。其可得乎。浅近之见。此外无他。但有第一义。兄能无以指目为嫌。以天地间大义大事一生所得于家庭师友之间者。为 圣上一陈之。言不行道不用。则坚卧不起。有可以挽回此世者。则幡然出当其责。协齐上游。以新一世。则今日师友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8H 页
之望。孰过于此。未知兄以为如何也。前来诗册。已入送药院。序记等十馀册。亦才来此耳。宋答。极快且顺。从前疑虑者。果妄忖度耶。有道之言。又如此。则静台必无持难矣。万东祠赠谥事。静台请置之于 榻前。圣教亦以为予意如此。今已出场。不知此后更无论议否也。此台惟自师其成心。乐取于人之意少。此可恨也。
答李同甫
手札续拜当晤。道札亦还。今古斯文中人。以编摩先贤文字为荣。今反为拘忌。何也。尤翁言语。满一世。贤否有公议。今岂以遗文之出否。更增其祸福乎。弟则诚愚妄矣。至今不成。黄江以下诸公俱有责。而兄尤难辞矣。但今删定。善否不敢知。纵有疏率未尽者。犹胜于全不出矣。雨雪阴湿。痰痹正苦。稍晚少霁。可无一会耶。
答李同甫
闻兄为静台所宿戒。且将有鹤山之行。方倾企欲谢前日未进之恨。即拜下札。入城万安。慰释千万。当留馆洞。仍向仁川耶。延额之礼。廑可成。而苟苦莫甚。亦系于天时人事。奈何。所示梦相记文。甚详且美。令人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8L 页
恍然若致身于溪亭云水之间也。况闻其骑牛。可作亭中一段故事。尤觉逼仄城韨者之可愧也。文字不敢忘矣。而题大。难遽下手。且有所未莹者。欲问于兄矣。涵和必无是。岂非可恨。弄丸语。初见尧夫自赞注。以丸太极。或于他文。又有称环者。丸环。固异形也。且今以名亭之义言之。已分太极与丸为二矣。以平日所尝题咏及尤翁诗观之。则有消长动静姤复等语。疑若以先天图为主。图中白处。即所谓太极者。图之圆者。似可谓环。然则丸环固无二义欤。若无太极亭。可以浑称之。而似不无相妨者。未知兄亦尝与涵和诸公。讲及此否。幸教之。
答李同甫
昨复登未。雨中寒冷。令静履一向安重否。疏 批。又复郑重。此后将何以继之。奉虑奉虑。郑仲淳全疏。兄虽未及得见。以其 批。槩可揣其事矣。其下又请褒赠。同事。沧洲,老峰二公 批辞。许以留意者。(恐有缺误)戒之以勿信虎狼之仁。此义此言。夫谁曰不可。当日际遇。上方伊,傅,管,葛以下。不足论。与享之请。可无疑矣。但臣卒在于君丧之后。则 国朝未有追配者。唐宋以后则或有之。辛酉年间。李承旨百宗。请以同春,延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9H 页
阳追配 孝宗庙庭。老峰诸公。皆以 国朝之所未有。献议难之。事遂寝矣。以事体言之。则今当如此。以士林之望言之。则不可终孤。此既难处。 宗庙之礼至重。未敢刱例。淳之不并举同德之贤。世或有为言者。今日后生。何能取舍。事既重大。不得不廷议。而廷议之归一未可必。目前已如此。他日当如何。此等外至者。其将一付之人。只当以事理力请行之耶。亦可以长虑却顾乎。此非朝廷间议论而已。关系士林。令兄想必有所商量者。幸勿自外。明示意见。如何。弟不敢出示人矣。
答李同甫
时闻从者过城中。无计一晤。此拜辱书勤问。因审新年静履清裕。慰释十分。 圣候弥留又如此。数日浮气有加。水剌又减。日夜焦煎。不可名言。此身不遑暇恤。而残败到极。何能胜昔。今方苦嗽声嘶。殆不可支。医理苟能妙解。宁久尝药。耳惯医言。眼熟方书。而去去茫然。是知衰晚万事难学也。但有默祷之诚。可彻穹苍而已。内翰公事。平日所闻于妇翁者。不过如前日所告。盖其言。常以为玉雪其人。检押若处子云尔。申伯与之游久矣。其孝谨于祖母。非人所及。常观家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79L 页
事之己所能自处者。必禀告于其外兄。事之如严父。此二事。常记于心矣。士直良役说。送上耳。三代赋民什一。为天下之中正。而车甲牛马。不在其中。我国之田赋。犹为貊意。今虽加赋。亦非桀直之意。似出于是矣。然加赋之名不好。孟子所谓先生之号则不可者耶。此亦精义一事。幸可否之。不害为朋友相讲磨。如何如何。得闻领右二相公语。高见以为此时不措一辞。深见时势耶。抑有所见于其事。如慎斋之大同耶。
答李同甫
下复缕缕。恍若对展多少。仰聆。谈屑霏霏。但承有头疡刺治。奉念何已。今日 宠命。可谓意外。然 圣朝方大示悔端。尊慕先正。如 御笔题额之出于静摄者。尤岂可蠡测者乎。然则及门之士。何可不拔擢而眷重之耶。遂翁之弘化。兄之贰京尹。可以类推矣。其所感结。想不但一身 恩遇而已。去就之义。弟本无识见。自己进退之节。一无可观。何能论他人出处。而向来所以劝兄。如白石诸公者。诚欲兄自处以常调也。今则事势渐不如前。以浅近易见者言之。官高辄起。又当闹时。今日虽弟。不可劝矣。如何如何。尤集。湖伯虽能誊一本。以即今饥馑。何能办刊役耶。抄印。本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0H 页
自无妨。而意见多牴牾。至今不能成。奈何。弟忽有此新 命。茫然莫知置身之所也。活民岂无意。而公私力尽之时。可奈何。近日星文之变。昏雾如梅雨时。此则将何以弭其忧耶。兄如有可相教者。毋恝视也。逃遁不得。寝食不能安矣。
答李同甫
顷日下札。至今披慰。而病惫之人。遽当剧务。日犯晓寒。归必呻卧。尚稽奉复。耿叹则多。近日寒温不适。感伤已和。头疡已完否。奉念。出处何常。宜有深量。但恨曾未一谢。转而及此。此后恐尤艰矣。世禄之义。将不可伸。简擢之 恩。将不可报。而 国家将不能收效于作人耶。虽兄。亦自慨然矣。况平日过庭。函丈之教。必不愿浮沉儒俗之间。永守东岗而已也。目今 圣疾虽沉绵。 天心则无改移。正若潜阳之发于重阴之下。此亦一几也。可无意否。如弟者。才学踪迹。实无可为。但腼颜耐辱。不能逃遁耳。近日一劄。俗所谓遮颜之资。而不解事之言。多为掌财诸公所腹。非弭灾。何可论也。只自愧恨。
答李同甫
昨拜下复。益切瞻望。数日。旅寓起处如何。或云今日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0L 页
当还。山日寒又如此。奉虑奉虑。诸示意仰悉。而有非笔札所既。何时对展多少。殊可怅然。盛疏。亦未及见耳。 圣候诸證。尚无所损。寝睡连不宁。恐亦 圣虑深而然矣。群下煎灼之忧。何可形言。而道殣相望。贼患四起。半朝之人。袖手退坐。惟欲索瘢求罪。泮疏之后。 处分又非常。承风之论。不无已甚之兆。闷不可言。若兄之平生求道。正为斯道斯民。此时其可恝然耶。虽不欲论事于朝。左台与弟。自是兄弟之颠连者。可无相救之乎。幸深思而指教之。如何。弟虽服膺。必不如刘后主之告。却正不必虑。如何如何。癸亥后文元公之告庙堂。 宁陵时文正二公之告迂斋者。宁避草野之嫌耶。深望兄不替先正之攸行也。
答李同甫
续拜手毕。真若对承良晤。棘人清羸。必难支完。惟在兄十分自宽。以庇护之。常以悲忧示之。只增其哀焦矣。辞章事。一辞谨受之。初意果差池矣。已与猷台商确。必有奉复矣。奏议。若如兄之祝。终有所得力。则天幸也。今日长吁。岂但此而已。中夜以思。有时欲大哭吁苍。吾辈不先不后。适生此辰。垂老抱此冰炭之心。岂非命也。子益所云士夫详玩云者。是矣。虽不能行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1H 页
之。亦何可不知也。赵学士淑善。好学。方俯首读之。弟亦时时抽卷来以遮眼矣。刊行亦好。谨按。何必删也。但闻大农惠局。不能支今冬云。恐不遑于此等矣。然既成书。终不埋没矣。荀卿所谓弟子勉之。天不忘之者。只可相勉励于今日矣。文章本非兄所屑为者。而既有知识见闻之博。济之以明慧详稳之才。何必具材料用绳墨。以悦耳目。亦加之以简切之功。则金石可镌矣。闵丈文。恐不可终辞矣。弟则正坐不读书。老而尤荒落。实无少进之势。少辈所云。甚非真实见得之言。特浮名愈令人愧矣。仍念兄与弟。俱耆衰矣。此后何能攀跻分寸。兄犹有此望耶。退忧碑。不敢忘。早晚当冒羞而出。第令仲。习蓄磨镌之力。如何。丸窝。亦何敢歇视。此窝之记。有天人之学者。方可发挥。故每把笔辄沮。常怪兄不曾于尤翁在时恳请。不然则和涵。亦可善成。何以阅尽好人。终责于蒙学人耶。
与李同甫
退丈碑。尚多未洗栉者。未久当呈。弟近乏人。不得不略酬应亲知间。而文缓而长。实不合金石。时读仲和文。何尝不为之惜其不多作也。子厚讥退之不作史。意必如此矣。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1L 页
与李同甫
辱覆累牍。如入兰室。细聆良晤。且承静履清裕。荷慰十分。 圣候。近数日颇胜于十数日。前而进退未已。旧證一无所减。焦煎之忧。一倍于前。弟年来虽久当尝药之至忧。犹与在庙堂者有间。遽当此孔艰之会。每闻僵殍载路。战疏投匦。则怛然怵然。中心如燬。追思平时乐岁之人。徒有命不同之叹而已。两麦。若可如云。风雨所伤。畿内则将有半失之忧云。京外赈贷。断手于昨今。仍欲接济。则国储已枵然。不复顾见。则举将为沟中之瘠。三南则已闻舂麦。而畿内与两西东北。未刈晚麦前。汲汲甚于春间弩末之势。无以救济。此当奈何。饥民精抄。果是难事。温 幸时见外邑。惟以少抄为务。一户不过数人受粮。其馀则流移丐乞。多成鬼形。都内则畿民坌集。已踰二万。分数不明。叠漏居多。盖以设粥。则屯聚露处。蒸成疾疫为戒。庙堂牢塞。不许分粮。则势宜纷遝。而自初无规模。扰扰匆匆。耗弊无前。疾疫则方炽如火。其无善策。如此岂但人谋之不臧而已。加郎各管。弟不无其意。而赈堂以惠厅三郎。足以助役为言。末终差得武郎一人。可恨晦甫未尝以兄教来言耳。私意之妨百事。诚如所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2H 页
教。虽弟辈不能善助赈法。未免为亲旧所恼。各费今岁百馀石米豆。一心甚不安。向学之士。欲闻兄鉴识中所期待者。回示如此。殊失望耳。弟所谓文具者。从前荐剡不为不多。而所荐多归于颜情。毕竟无补于得人故云耳。建白之意。岂徒然哉。而诚恐复踵前习耳。馀在别幅。
  别纸
文元先生之见侮于各队党人。其流弊必成党锢伪学之祸。前头之忧。岂但目前骇痛而已。历观近代及国朝。党论到极则风尘继之。气数已迫。人事为之兆者欤。举世风习。如释家之骂祖詈佛而不自觉。终古党论中。未闻有此。可谓无以加矣。此忧则不但锢伪而已。言之奈何。贤胤纵曰不能善辨。犹贤乎已。能裒集多士。幸矣。继发之论。近闻湖南儒生。大起道会云。故深虑而奉禀。兄亦不可开口。则黄江亦肯为之出力耶。只当任其纷扰与僇辱耶。近闻怀德年少辈。以宋奉事请谥及万东祠给田等事。谓之不必为。静台大奇之。推此类也必于此事。有长虑其家之意。若好则兄与黄江。可以镇定耶。谥与祠事。静台则明言其不可。玉台则欲勉而迟徊。温阳时问于黄江。则以为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2L 页
追荣之人有可谥则当赠。私祠之事。曾已上 闻。则顾助何伤。颇不快于持难之论。未知兄意更何如也。从享寒暄以后。古事如此。不必以年岁久近为言。而终不若耳目之远。爱憎之绝。公论定于百岁也。独对说。曾亦乍见耳。 孝庙之持难于二贤者。伏想自 潜邸时。惯闻西平家论议耳。印册事。兄之催收合物力再矣。且闻闵君之言。兄意定欲先印疏劄。故弟恐复迟延而失岁月。世事又有不可知者。闻此而即与左台闵台相议而有前书矣。今承所示。又有尹君禀问于黄江之事。洛中诸议。亦以先印疏劄。或谓之不如抄印前集。尹君处。当使儿子详问黄江问答。又当问之于宋婺源耳。今则势当又待兄往复黄江。讲定规模后始役。迁就可虑。如密劄等文。以五六十年前言之。则事当讳秘。而尤翁尊周攘夷之言。见于文字。刊行于他人集序跋附录者已多。可谓其言满一国矣。且崔迟川之移洪军门咨刊行其集者。亦已五六十年。尚无忧弊。今日世变。虽甚于庚寅间。岂至有遣使压兵之恐耶。此当商量矣。宋婺源删定书牍。未闻其如何。而鄙意则具众体抄前集。如不可易。则无宁先印无弊之疏劄。以为联次继印之张本则似好。未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3H 页
知毕竟何以定夺也。碑志。则欲速出者必多。而如果川之磨碑。安山之欲改文句者。必不一而足矣。今番温阳逢黄江时。欲问不欲速出之意。匆扰待明日。及其遑忙作行。则不及更稳语。可恨。吹觅抉摘。常出于不虞。未知何事为可讳。而书牍则尤当极意刊择矣。黄江。眼光尚烱然。肌肤充满。步履不愆。抄删之事。亦无可虑。而近日丧戚忧患。想多损败。膝下又无人。恐难如前日矣。
从享家私庙之不祧。非 国典无古礼。诚如玄石之论。此即从厚之礼。何至贻讥于后世。盖想诸家之视为当然而行之不疑者。推类于 国典之待功臣。所谓始封者。当指初录勋之人。始封外皆迁云者。似指承袭君也。以兄同宗言。延平何尝以文康之始封而祧其主耶。虽延阳,延城。亦必各不祧矣。然则文庙亦岂不然乎。问解中匹夫当为七庙之主云者。未知已通行否也。至于 朝命立祠者之不祧。恐未知得宜。尤无依据也。
答李同甫别纸
别幅缕缕。戒诲之意亦切。今世始见此事。不胜感佩。尤翁之言。真药石。况兄责之以无忝。弟虽不佞。安得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3L 页
不书绅也。常点检一身。则才疏于营产而不能为。亦不喜向人求乞。于辞受时。不免因循。或有不快于心。而亦不欲太皎皎于鞭靴之属。己不清严。为人所恳迫。则用官物或无绳墨。每自恕曰。所识穷乏者。得我而生。必是甚难割断。故孟子言之于乡也死而不为之下。以此强为说而终不快活。近日赈粜。亦其一也。赈政之非公。诚难得力。诚如所教。韨松老峰。今日何处得来。如稚久相李君实。亦不可见矣。给粮设粥。利害亦难定。庚辛之粥。载鬼百车。故壬子。弟之先人。固请勿更设粥。其言虽不行。再三恳叩不已。其意以为宁费谷物。不可使民增疫死之道。屡与积争于 上前。弟自幼少。得家庭者如此。故今番玉汝圣猷。以饥民日增。末杪请设粥而诸议欲许之。弟力持不许。罢赈时。饥民至于二万馀人云。幸无屯聚染疫。载尸盈车之惨。故弟亦不悔矣。今则给粮已毕。流民多归。而独无所依归者。彷徨街路。都中黑笠贫窭者。官粮绝。麦不可得。亦遑遑奔走。似不可恝视。而任事诸人。方不得善处之道。更开赈。则纷遝必如初故耳。大抵今赈。甚无规模。颇有人言。可恨。项梁之治丧。能以兵法部勒子弟。伊川先生论亲族任赈而费粜者。至为切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4H 页
实。恨不得有才有诚人初授此任耳。今亦已过。无可论矣。
荐士事。闻见未周。极难甄拔。而私意缠绕久矣。人人何能尽脱旧习。申戒之言。不过曰误荐则有罪。人皆知素无纪纲。故苟幸目前之无事矣。且曰。无则不必荐。亦多以不荐为无弊矣。此弟有不如不为之叹也。沙翁之见忤于彼。此诚如所谕。今日润身辈同起而共侮。其意专虑其继发。可谓水流湿火就燥也。绝痛绝痛。上自甘陵稷下。下至东汉,南宋, 本朝壬辰以前。皆习战伐于言语文字之间。毕竟相待以刀钜。其应必致风尘。此必至之势。已验之證。奚翅烛照数计也。今日之人。真是巢堂之燕而莫之觉。奈何。继发之论。湖南辨诬疏儒来言。已有道会通文云。其发也必在不久。将奈何。兄不欲干涉。黄江谓之无妨。则谁能遏之。实非小虑也。睡翁请谥事。金达甫生时以为忠贤之可节惠而位不足者。特赠其秩而谥之。例也。此则 朝家褒赠。乃三品追荣为极品。未闻有因追荣之秩而赐谥者。静台之言。亦如是。其中别有泾渭。未可知也。宋生之论。亦必得于达甫也。兄教所谓藉口倍前云者。诚是矣。万东祠茅屋祭昭王之义。果不合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4L 页
于经礼。不但自 朝家不可助而已。不然则亦何至于不可为也。静台则欲 朝家之听若不闻。可谓温吞煖处也。
疏劄别集。所教然矣。印尤斋疏劄而无此。则朱子大全无垂拱劄。韩文无原道。可成朱韩之集耶。尤翁之见嫉于今世三党。百倍于庚寅。山人烓与馨长。虽不可谓之必有。人心日陷。时变无穷。亦安可谓之必无也。然虽无印书。已刻于金石者。足饷以奇祸。何必独惧于此乎。申饬译辈。当观相类事端。为之严立科条耳。遂丈精力虽强健。断猿之痛。损铄必多。恐不能管摄如前日也。
从享家不祧。自非制礼作乐之见识。有难断定其当否。颇怪杜佑,马端临之书考据甚博而一不槩见。何也。圃隐家前朝功臣之说。未敢知矣。胜国录功最多。未闻有巨姓大族。革命之后。因奉前朝功臣之旧庙。则圃隐家。何独然乎。果以其功不迁。则圃隐其享而无恨乎。我 朝从祀诸贤家。未详其如何。而文元家子孙。近日访问。则静退家俱不祧云矣。岭南书院俎豆人之不祧。尤无依据。岭人祭礼多异。如墓祭。端午秋夕。不举。独行于正朝寒食。而正朝则前后五六日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5H 页
内。有閒隙则上墓。经年窜谪时。见土俗如此。问于士人。则云出于退溪。行之不疑。不祧者亦类此耶。延平父子之祧不祧。果是舛驳。大典所谓别立一室者。明是非庙内龛室也。必别作一室于家内。尤翁所定立祠于墓所者。其意亦然。但魂魄既异。则墓祠同处。又未知如何也。大院君家。祭其高祖于别室云。盖出于文元之礼。文元公之先祖光山府院君。五世之后。亦奉其祖庙于别室云。视 国典则不侔矣。
给灾事。勿论昨年之善行与否。横渠所谓纵不能行之于一方。可以行之于一乡云者。自是公天下之心。何尝以干预朝政为嫌。况此事。非兄所请于朝者。何必久不释然也。然申戒如此。从今敢不为兄少秘乎。如弟者。固无关键。诚有冥擿之忧。兄则全事韬晦。犹恐姓名之出山外。虽静躁不同。不妨弦韦相资耶。左与静。谓无可讳。犹以此为虑。可谓过乎慎也。明日有枚卜之 命。温幸定时。弟尝请之不许。今乃有是 命。或恐文集事尤妨其就绪。可以默会矣。
答李同甫
岁新音阻。伏惟静中迓新万福。旧疾已苏完矣。向来肿患。近始细闻李医之言。死生之虑。虽过矣。證情颇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5L 页
重云。不胜惊虑。不问之责。知罪知罪。而忍病奔忙。呻喟昏惫。私事近多废阙。可蒙俯谅。然何可一日相忘。每入内院。对左揆三宰娓娓者。皆左右也。若出处之宜。一身去就无可观。何能为人谋。但鄙意从前不愿兄转入难处之境。故所以有白石诸公之云。今承所教。欲自处以儒俗之间。无或近于老庄近名之戒。而人之见待者。亦将如待夫子以季孟之间欤。凡物不寒则热。恐无温吞煖处也。如何。今日复欲兄不出者。既辞其卑。宁受其尊。前后为兄思如此。然蒙识本不启明。饥饱自能知之。古人所谓惟义之适者。深有望也。近闻有中路之计。不舂粮之地。何有中路。如可动。宁进住城外。陈章径还。可安于心欤。弟今出亦冒矣。时亦孔棘矣。朝著半空。腹心溃矣。饥荒扎瘥。生类将尽矣。诚有朝不谋夕之忧。虽古人。亦难济矣。然此犹第二事矣。惟是 圣候诸證无少损。别證新加。寝膳日不宁。此忧如焚如灼。中夜无寐。宁有无知之愿矣。想兄身虽野外。心悬五云矣。
答李同甫
辱书俯唁于生死之际。深荷至意。况审新凉。静履万安乎。弟冥擿一生。竟陷坑堑。尚谁尤哉。事君无愧于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6H 页
心则可矣。一时祸福。当付造物者。而无端又死于党祸。实无奈何。伊日事。何可自谓无罪。中古以前。君臣之礼。固简矣。独召留身。何可胜数。而此时此身。尤当十倍详审。而造次不能深思。虽古大臣。当此世则必不如弟。尤翁时。宜无可言。而沂川之劄。亦紧切云。尤翁之不以为意。事异于今故耳。 天日之明。夬赐昭释。而群疑莫解。恶言流传。此终成奇祸。何能为福如来示也。即今撕挨。尤极惶悚。昨以席藁待罪之外。更无所达。仰复 明命。不知 天地父母果垂矜谅否也。无路面剖。临纸惘然。
答李同甫
昨拜辱复。深慰阻结。每谓宽閒之境。神怡形泰。日有自得之趣。时承体中少安。心境多忧。何也。閒忙之不相知。果如是乎。世界日渐缺陷。未知极乐处果有否。然视此绊絷危慄。何翅笼鸟与壑鱼也。 圣候。近日热候加而水剌减。每入诊承 下教。何尝不眼滋心裂也。 王人帖。固知兄欲一见之。今日何可见此事。风尘之中。讲论义理。奇矣。而但恨其学不醇。然薹笠缁撮之思。不但吾两家后孙追远之悲而已。兄其可无一言乎。幸速副之。书末所教。曾与新相相议矣。其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6L 页
意亦以为久旷可虑。固宜变通。但为友而贻忧于兄。亦不可不念云。虽未知其言之至公。而庸敬之地。宜为致念思嫌。不能力劝。如何如何。然终当一卸。何必耿耿。但卸此则又可无一名于身上否。尊从艰拟而不利。一命亦有数。奈何。
答李同甫
三道科儒听谁指呈一疏。上请追崇 宁庙。中请庭配尤翁。下请毁尼院。政院势当捧入。上二款事。曾出而安徐者今又重发。虽未知必出于为大义为先正。而今日朝议。必不能又如前。况 天意何可知乎。太学又出三享之论。不久当疏云。此则似是观望新衡而起矣。士林中纷纷如此。此事恐兄与黄江。难辞其责矣。古人云。看花须及未开时。每事圆满称足。将未知如何也。
答李同甫(己亥)
梦相劄论时事中。言闾家夺入之不法。尤以移避禁标为肆然。至请今后覈罪。弟昨年数月犯此科。故不敢掩匿前事。今日陈章请谴。待罪 阙外。雪霤聒耳。悄然忧坐。此际下札。自何传来。慰倒何可状也。忧患真令人发白。身计自拘束。为之愁叹。而先咷后笑。幸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7H 页
不可言。所教辞意及再题跋文。并仰悉。今难久久置之。其疑则无可决。备论细记可矣。奈何。跋下各录本文。尤详矣。弄丸文字。其义大可以范围天地。细可以审理毫忽。与所谓心法者符合。况平日自得之妙。必有不觉手舞足蹈。未可以言传者。夜中无寐。时时思量。以弟蒙学。实难发挥阐扬。或茫然自失。深恨初不力拒兄教。至今结在心头。成一忧患也。
与李同甫
书尺。阔则踰月。数乃连日。悬悬则不以阔数异。而慰释则数胜疏矣。水潦百尺。前川必大涨。寓居湫溢。数日起处如何。不但人气难堪。沟塍必多沉没。有害于生类者。天必为之。此又何也。 圣候。比数日前少减。而水剌尚厌进。焦煎不可极。弟神形念念遽谢。自分不可久支。奈何。东贤奏议。静台入送。昨夕尽涉猎矣。本书。曾所经眼者。且必不令此中雠校故略之。谨按处细看。则静台已爬栉无馀。辄以朱书是字于其签。或有可论处。有别签而无多矣。九经与圣学。果似支离。且不录本文。而只录谨按。或有文义未易究者为欠。静台之欲删者。意必在是。而兄必以先贤精神所在惜之。存亦何伤。图屏已尝入矣。新法无救弊。此宜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7L 页
更商耳。牛溪之初上封事。必如兄今日之意。此则述而不作。无事不包。似胜于古人谏林等书矣。幸速进呈。如何。 王人帖后跋。以小注书之。事体与本跋异。弟小跋在其下。曲折赅矣。或资后人会疑而商定。亦一助也。黄江又许以一言。方且待之。而近日忧病难副。可虑。
答李同甫
手札下覆。令人悲不可读。人生此悲。少壮老俱无可时。然必无同日俱逝之理。同居半百年。亦罕来日。识此悲者无多。又以此奉慰。可能理遣否。初终敛殡。若不可成。犹不至有大恨。窀穸之事。岂至不可成乎。古人天雨亦不克葬。或事未集而展其期。亦奈何。唯愿随事如是自宽。毋大损垂老神情也。世间伤哉之悲。亦何限。不及兄亦多矣。病孀母子。俱非强健内外。颠连至此。顾何虑不有。只恃天道无殄灭之理矣。所教文字。锁此后不能副人。绋辞。今不可为之破戒。而若兄形容言行。如朴挹翠,梅圣俞之文。则敢不为幽堂之记。以慰逝留耶。近日此间焦遑。何可言。何可言。曾前虽有 證候加时。不数日还安。今则厌膳口淡。已八十馀日。而殆至几废。亦十数日。三昨以来。渐有少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8H 页
减之势。又有寒气之作。时时滑泄。尝无惊怔之候。近日窗户开阖。亦且惊跳。药则不但医辈无定见。虽橘朮之气。亦不得近。故只以蔘属煎进。一日二日。有同悠泛而过。煎灼罔涯。宁欲无讹耳。
答李同甫(庚子)
昨玄慈来别。云当往省。意绪卒卒。未送一字书。方以为恨。即拜下札数幅。何异相握而恸且展多少也。弟抱弓以后。忽忽无生人之意。唯有褥蚁之愿。而今不得见。 因山一旬后。当往异地。何代无此恸。谁人不如丧。只此恸。千古难销矣。实关险命。更何言哉。承有暑泄虽已间。亦可奉虑。闻兄近年神气渐胜平日。则弟似健于兄。今则形神筋力。奄奄如泉下人。未知颠仆于燕山何处地。故携独子向万里。殊自怜也。奈何。行期只隔十数日。而亦不能休息。摹画 天日。虽安閒好精神时。固万万不敢当。况销铄惫薾之馀。何能担此大事。是以再入文字。一请入对。涕泣固辞。请无误大事。而后廑蒙 矜许。旋又反汗。则终不敢更辞。行录未下。 御制亦下于再昨。就静近处。来在军营。方考阅文书。而神昏气馁。有时停笔茫然。实难搆得于四五日之内。设使草草成出。何能可用于送终大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8L 页
事以作千古永图乎。此罪又当万死。此心尤扰扰害事。不知何以究竟也。贱臣受 恩如天。何敢避也。何忍辞也。其中或多有难处者。亦何敢顾也。只是事势窘迫。 讣告宜遄。行期又不可展。但冰炭交中而已。且世间汹扰日甚。一身则虫臂鼠肝。已付之化翁。羿彀弹而不发。又未知何故。或恐不能献文字作行李矣。此等事端。更仆当难尽矣。 御制。不无数三可资于叙事者。而何可比之于 行录之详也。其卷六。每卷多不过五六十叶。句语多行文少。曾前 降示及流传外。亦有所未闻者矣。 慈圣下教时。庙堂对以禀处矣。撰志状者。考出后当自庙堂。请其区处。似不可不刊行矣。其中与麟坪迁墓时 赐祭文等数三篇。不知何以在抄选中也。抄选似在 先朝矣。弟昨已忙忙誊出。毕役后右相当持去。卒业后当令传于兄所耳。览讫。还送于领台宅如何。领台燕行时别诗及画像赞。曾所未闻者。今始见之。其昆季为之感恸矣。
答李同甫
道中再承下札。至意眷眷。何可忘也。伏惟贤閤祥日已过。暮年悲疚之情。为之忉忉。奈何奈何。栾棘尤不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9H 页
可弛于怀。此行。今日将过江。昨者望哭 先王诞辰。不知 因山日东望号哭于何地。此痛何可形言。一身残败已极。载而驱之。廑到此。往返无事。何可必也。文字。固非所堪而冒当之。近闻清议大激。其言极严云。终又不知如何。自恨无学识。自以为裁酌事理。而不见信于人。惭惶欲死。如此者论礼。何能误一时也。兄言过矣。正坐疏卤匆忙。不能博考细据。则当服罪矣。盖宋孝能以白衣听政。故晦翁幸之。若其时君臣。尽如今日。则又未知如何定制也。丧礼未备之时。拟议之言。诚与行事不同。初不觉用其二弃其一之为罪矣。但家礼行世久矣。而即今不能无少违弃者。古礼。即三代之旧。家礼以来。犹不能尽行。(如中衣縓缘之类)今使燕服。稍重于朱子之拟议。或恐无伤。故弟初见如此耳。非欲行之于一世者。以此专责于弟。则亦过矣。兄言缕缕。所深忧者如此。当持往燕馆。讨考书册。归当往复商禀耳。所示册名。亦当力求耳。视事服与衰同练之说。亦当更商。而所谓视事服者。有古墨衰之意。则不当从丧服变除云耶。亦乞精考可据。待归终教之如何。开口小说礼而使兄慨然。为文画 日月而一时愤激。只恨不学。今虽悲叹。亦何及也。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89L 页
答李同甫(辛丑)
半日之晤。归来犹有耿耿馀怀。昨夕承拜手札。如续承良诲。何慰如之。前夜初昏月未食。其亭面东恰受月。想对此悄然起百感矣。痘忧已无可虑。则何日当还山。自失子顺山甫。实无自固之意。仍念吾辈已过北海之年。此无足怪。日思宽閒之地。得与会心人相从。以送馀年。此亦未办。今读尤翁与玄石书。其内浦上游随处相从之约。竟未成。同人(一作入)于郊。自前如此其难。为之慨叹。所持来者。略看一二册。昼则非赴 阙有杂客。夜则眼眵挂镜。看不能久。卒业未易。第当随见如所戒矣。其曲尽世态物情处。则如处韨街阅陇断之情。其守义成仁处。则有贲黝莫夺之气。真是异人。活看则固无可讳于人者。过虑则无篇不然。所先看者。即癸甲与退忧相公者。如罕 拜陵不自反等处。闻一番人曾以为言。虽近日不悦者。见刊行则无乃生相害之意否。先示兄意。则可以推此为凡例矣。
答李同甫
数十年一相访。犹未能尽日晷。古人所谓九年一相见。百年能几何者。亦数见而尚为恨矣。下札满纸。若续良晤。窃覵兄癯形渐肥。话言依旧。静养之益。可期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0H 页
眉寿。以此深祝。况林木成阴。篱落相联。湖亭非旧面目。人家皆若此何有矧肯之语乎。尤可喜也。弟其日归到迁头登舟。星光已蘸江矣。幸无大疾痛。似是熏陶于清风。使暑气不侵也。左台许书。传送耳。但以见诘如士直为惧。今人。大抵不耐烦。何能如兄之倾倒。不知劳也。且告静观乃遗构之馀。志事乃师门之名者。俱宜有扁。须得好笔。使晦甫辈雕送。如何。
与李同甫
近日偶披朱语。有问封建井田事。答曰。此乃圣王之制。公天下之法。岂敢以为不然。但在今日。恐难下手。设使强做成。亦恐意外别生弊病。反不如前。则难收拾。此等未须深论。他日读书多历事。久当自见之也云云。读此。诚有感于中者。先王之制。犹且难行。大贤之见如此。况新法乎。吾先人兄弟。久处 经帷。启沃之外。每以良役为亡国之权舆。缕缕为之言。且云此法无变。虽尧舜在上。难可为治。其论至痛切矣。先叔父。亦尝以户布为可行。 显庙时。国内宁谧。人心大胜于 先朝时。尚不能措手。况今日乎。不肖兄弟。思所以继先志保民生。以报世受之 恩者。正在此也。是以有口布结布之论。毋论其法之有难易得失。诚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0L 页
愿其一变。以基祈永。其苦心深诚。则死不可忘也。而至口结无固必之意。虽他策。亦以为可变良役。无所不可矣。读朱子之语。观今日之势。尤不觉怃然自沮矣。然此岂但区区私恨而已。束手待尽之外。无他道也。痛心奈何。异日九地。诚无面于 君亲矣。
答李同甫
旬日无嗣音。正此悬结。即拜下札。慰沃实多。春雨作乖。两麦将失。疠气渐炽。恐有庚辛之忧。而大小恬然。公私俱竭。将若之何。所示缕缕并奉悉。此即斯文一大事。而群意阑珊。无向前担当者。江老虽外许。犹未快怀答。亦未知将如何定。而以大施主发愿者。似不可保。使弟殚心读抄。不过为私抄一件。然不敢弛心。而昼不无客。夜妨于眼。工程日退。至今疏劄亦未及删送达台。则方待婺复而不下手。其规模有一定。不如弟辈行且为之矣。江答中所谓节目。弟书以为先取事理之平正者。文体之尔雅者。以此谓闻命矣。其所谓校役未毕者。亦未可知。廿四年。犹未及尽校。此后几年可能卒业。此老亦岂能长年度世乎。若然则莫如示众眼合众力。而终靳出手。伯温之请誊。亦可成一件而犹未许。何也。其唯恐脱手。或恐烦漏之意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1H 页
填塞未决而然。可谓泄泄。了校而出原集。何可期望也。三层之教。若善成则可除后劳。而以弟眼力。何能区别审当。取舍适宜。而后当大举措耶。第当留意而恐难为矣。江上来册。若直来于此。亦当如戒。诗卷在何处。与书牍有异。而不举论不并送。何也。前头原集之出。亦将不出诗耶。且少时科作如经义等文字。必有可观矣。年谱亦欲一看。以资定次序。未可乍出手耶。虽未定本。不妨相示。叙九所修。尤无可悭。如何。
答李同甫
郑生过传手札。承拜慰倒。但有齿病。想又不能咀嚼。奉虑奉虑。弟江上时。无甚苦痛。近日脚尰喘急。不但外食而已。奈何。危惕之言日汹。纵今或罢勃勃。射影之怒。何可塞也。眼见许多变怪。心如陷溺水火。然此心如皎日。何可伤也。
与李同甫
昨付复札于京递。已关听否。雨后蒸炎特甚。此时静履复如何。雨亦不快。新移之苗。似不成矣。焦闷奈何。左答及册子来。故送呈耳。一读册子。可见兄斯世斯民之忧。独自焦熬。随事穷究也。然此皆空言。叹如之何。其中口钱丁布之名。兄似当未谕。何曾舍本人而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1L 页
与直相讲乎。亦堪一捧腹耳。近日道猷之意。犹以为可施设。又谓惟此时可易得行。无不可为之时者。圣人也。非圣则难矣。此时可易之意。恐非诚心也。记昔景贤堂写 御容时。贱臣尝因事极论良役 先王所以下教者。其说多矣。所录不在此。从当一誊呈览。到今追思。不觉失声长号。其时已不可为矣。况于更举乎庙堂之轻询。已自瞿然矣。只可一场惊扰黑笠之心而止。可胜叹哉。
答李同甫
昨龙仁李生。来传下札。慰豁十分。生亦出示其诗。亦对评以送矣。晚后。晦甫自城外来。作别娓娓。尤说兄边耳。弟且云近为芝村麻带事所困。澒洞百忧中添一事。晦云今已过时。亦且漫矣。相与一笑矣。弟欲于七日登舟。舟人言近多晚风。下江波阔。不如早发。改以六日午发船。而日气阴郁如此。或恐大麓雷雨。独号天而痛哭矣。尚何言。归后当更谋一会计矣。昨纸末有问去就勉承 命之教。恐非相体之义也。顾何敢以 敦勉未至。故为此栖栖耶。所被 恩数。已踰涯矣。逃遁。诚出于万万不得已也。试思向来危恶若决烈者。已在沟渎矣。纵曰末路之至险。古今安有此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2H 页
也。如此而又复迟回。则无补于扶颠。有伤于廉义。兄或不深思而漫及之耶。抑有言外之意耶。即今当轴老相。非得罪。不可去也。如弟者。乘雁去来。不足重轻也。况以 志事得罪于清议。知旧亦多视之如前日误事之相。何颜更入朝端。昨夕。仲淳维舟信宿。其言独甄别事理矣。此事。兄不曾为弟一开口。恐非平生久要之道也。事虽已过。愿闻泾渭。亦岂非穷格之一事乎。幸毋徒守三缄之戒。以存丽泽之益也。领相尝次陶辞。使弟和之。在峡时忘拙叙怀如此。谨此奉示原次。盖去就不可一槩论。人各自靖。古之道也。未知兄以为如何。幸一览。默识其苦心。毋挂他眼。兄不无材料。亦望和韵。弟何敢烦耳目也。幸毋孤此相示之意。如何如何。所示册子。前后来者并奉完。其事录在别幅。又未知更何如。只恨初强解事。误此一礼。使兄渴口论辨也。凤台诗轴。姑留之。以俟意思开发题上。或跋或律。以副盛意也。
与李同甫
初四日下复后。倏已一旬。瞻望何已。恼暑流汗。笔亦懒把。闻大有病痼。子益将归。勇起朝往夕返。数日呻喟。以此久未作书入京递。可恨。晚秧又乾。昨日骤雨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2L 页
过江。亦及于其处否。此时静履起居亦如何。奉念奉念。陶辞。洁净中有勉学之意。恐冠诸作。何可评也。近见士敬所和。今方向青松。而有抚松盘桓之思不痛而颦者。兄作宁有是耶。庙议不欲参闻。故亦不相问。何能轻重其间。良役。即亡国之根。弟于 先朝尝陈。口钱之策。又屡于 筵对。缕缕陈达矣。曾请博询便否于外方。如今日之为。则 答以凡事贵先实。不可先声。事又难得十分全好者。庙堂极意讲究。如有七八好而二三碍者。予当行之。不必先问此事。以骚人心。向者釐正厅事。极可叹。卿等须极意深讲利害。俾无如釐正。可也。 圣意盖不欲与民虑始。先取其绎骚。而其必行之意已定矣。 玉音尚在耳。未知今何以作此举也。以即今人心纪纲必无可成之理。如岭南必生变乱矣。殊可虑。今则已发弦之矢。莫可收矣。
答李同甫
昨者逢既意外。别又匆匆。而同人邂逅于清江之滨。亦一难得者。经营期约。必不可成。且怅且幸。恍然无以为情。其日同舟宿何处。归后亦万安。所欲与道丈谈者。能无漏彼。可以一一传达。如亲见否。弟姑保昨状。而草虫时近床。秋思转寥慄矣。今日大雾连江。此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3H 页
可为消风灾耶。传闻敦化东角忽崩。夜半声若震。设司前大槐。无风自倒。并根拔地。不知徵如何。要非吉祥。中宵不寐。益增澒洞之忧。幸赖猷台泣陈。数日连开金华。令人感叹。
答李同甫
方此耿结。委伻辱札忽至。感慰千万。一夜之间。大事遽定。欢声如雷。天地 宗社。必有默佑。 宝命之延。今可期矣。李疏有议大臣之 命。二相诣 阙。请招六卿三司。入侍禀定。二更入侍。咸请速决大策。措语未及详闻。 上即允之。仍请入禀 慈圣以谚书手书继嗣之人而亲传于臣等。臣等姑退閤外。更入亲受。 上即入内。罢漏后更 宣召入侍。案上有一封书。首相亲受拆见。则一纸书 延礽君三字。一纸书曰 孝宗及 先王骨肉。只有 主上及 王子。今此建储。宁有他意。以此言于大臣。可也。承旨书于纸曰。传曰以延礽君为储嗣。奉示于 御前而退出。二相及赵相,工,刑,兵,户,训四宰。两司长官。申玉堂昉。赵承旨荣福入侍云耳。此岂人为。殆天之力也。老臣跧伏江郊。喜极生悲。终日流涕。 先王骨肉之教尤令人感泣也。今治疏致庆祝之忱。手忙不备。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3L 页
答李同甫
近见投匦之章。多以招徕兄为言。屏书衍。或恐非大段铸错。何必更提说也。且思之。苟可以羽翼者。终不可固守东岗。此时一起。虽诗人。必不以为还多事也。今日事。天意未绝我 宗国。而 初潜失学过时。此正一国臣民所可同力励翼者。况世禄之义。 恩遇之盛乎。只出入恳恳于 离筵。他事毫不干涉。见 睿学日进而归。则在我出处。恐不违古程矣。深忧在此。意见如此。故告之耳。从祀事。泮有更举之议云耶。止此而已。不成事体。期于必成则难矣。或恐更生闹端。非小虑也。
答李同甫
初一下札。披慰万万。而朔晓差 魂殿享官。昨受香诣 山陵。今才归矣。空山夜雪。号天一哭。何以泄此至痛。世变非只手可障。微诚粗伸矣。拍拍有出门之意。诚亦有不忍便诀者。迟回掩抑。难免一网。奈何。
答李同甫
手札勤问。若得握手告诀。吾辈忠义填骨髓。死复何恨。只以 宗国之忧。目当不瞑。五六日苦况不可言。今日。大有长逝。圣猷先去。还自羡也。田传入京。扰扰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4H 页
不能评丸窝记。不死则当更禀耳。念兄亦终难免忧患。自是师门事。奈何。然亦可最晚矣。不敢留此纸。谨背复如此。留作面目。如何。
答赵幼亮(泰采○辛丑)
湖伯所传下复。披慰千万。今或已涉碧津。而体内得无损伤否。二郎之不堪远役。殊可虑也。此又何罪。此行今到求礼。明日晓方便向露梁。廿七可入海。自此声息当阻。书此付宝守。使之传纳受答以送。而鸡林为新伯。此辈亦难保矣。路得断烂政目。二崔登庸。固也。玉汝中权。何也。此外邈焉无一闻。纵闻亦何益也。只当棘里看片天。虫臂一寘于化翁。奈何。千万忙草。亦何能尽悉。尹生已作藁街魂云。惨矣。赵凶有致祭赠官之 命云。似当为次第事。未知首揆将如何也。
与赵幼亮(壬寅)
临陂下复后。邈然阻绝。不审税驾无事。迎新万福否。曾过求礼。逢宝城守。付书俾传。已下览否。目下火色。因变怪益烈。此身至今在地上 天恩。而时日之命。不可知也。耽罗虽涉鲸涛。犹是人间。深叹福刀之洪。然吾辈数人。毋论生死。祚宋之天。苟可以支 宗国一脉。复何恨也。古今岛关王庙老释。浮海来问。付此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4L 页
数字于其归。俾传达之。何由得一字回音于未死之前耶。千万不能多谈。止此。
答赵幼亮
向因宝城便。伏承下复。且蒙琼什。即传于济岛。数日披复。为之黯然。此于官便。又拜下札。伏审体内安吉。不觉云海之隔也。曾付一札于行脚僧。或已关听否。小生依昨。苟活至今。眠食自在。非始虑所及。形骸久已自忘。还觉都无事矣。京信固难闻。闻亦不堪闻。言之奈何。春瘴已生。无日不阴。宿疾渐加。苦事。其处西北关。必胜于此地与巨矣。吾辈分海中仙峤。鼎足而居。此亦曾据三事故欤。亦可一笑。燕山杳杳莫闻知。譬如病者神昏。反复胜乎。千万非书可既。
与赵幼亮
曾因岛僧邑便。两上候谢。俱已关听否。春晚瘴昏。此时起居。伏惟万安。同来百越。音书滞者。古人所悲。西望海天而已。有客来言。执事日与二郎赋诗。已成大帙。得佳句则夜中呼烛疾书云。异日岭外。文当流传。小坡亦播芳矣。何福如之。顾此有一子而不得相保者。独何人也。小生至今苟支。非始虑所及。而北来消息。愈不堪闻。孰云此世可乐。二郎俱好在膝下否。西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5H 页
邑倅。遣其庶叔。遍问南谪云。当过碧津。拨忙寄信。不知何日可达何间承覆。多少何能一一。燕节尚未闻声息。每念之肠九回也。碧沙如不远。或裁答送付。可传来矣。
与赵幼亮
曾因西倅便过此者。付上一书。其已关听否。风雨日生瘴。此时兴居。伏惟万安。嗣音苦未易。日夕瞻恋。何可形言。小生忍能排遣离忧。而日永尤无聊矣。燕行杳无消息。顾此不生不灭之心。尤为之伤念。人理穷矣。尚复何言。蔚山申弁。历此向其中。谨此寄音。千万何能悉。只伏祝理遣珍啬而已。
答任大仲(埅○己丑)
阻结中承拜辱书。以审霜天政履万福。何慰如之。朱墨白头。一年不见。少稔今岁。又如所示。令人搔首。楼前涛浪滔天。壮则壮矣。栗林尽漂云。沟陇可知。水落霜洗。必满目萧然矣。弟焦忧中。又为少年辈所僇辱。奔迸而出。又以惊忧。抗颜直宿。不知此身将为何状而又有何辱也。一身已舍之奈何。而惟以 圣候至今进退。为煎灼耳。
上仲氏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5L 页
子益自是方外之人。曾不关世事。忽为生事人。可恨。然世之咎之者多。辱之者甚。此则非公言也。鲁连轻世肆志。聊城之不下。邯郸之被围。何关于己。而时时出一奇者。正以帝秦为耻。今于子益。吾亦云尔。如何。
上仲氏
雨水大热。经过于山上。能无大损耶。状草尚未脱藁云。凡状德如传神。预思面目精神长短。而后方可下笔。虽能预思之无遗。手法生涩。则不能者有之。今若团精会神。细细思惟。若古人所谓祭时斋戒。思其笑语之云。则其得于心者。终不可变动。可以措辞。此则久久。亦无加损。至于文字之不称意处。则自是小疵。亦容人点化。集长用之尤好。以此为法。则必不至若是淹迟。如何如何。山居静好。而上岚下雾。不可长处。亦可奉虑。
与仲刚(健命○戊戌)
过岁于车上。今日方到何地。何日逢彼闻彼舍轿。傧行亦骑而疾驰。则必不可堪。深虑深虑。使行虽再见。必如梦中矣。 上候。与辞朝时一㨾。新年之祝。正望鸣玉而出。此使传讣之外。无他别干。则何至使此人报往跋来乎。此悄然送岁。古人所谓佳节每从愁里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6H 页
过者。岂至今日之忧。况周甲弧辰。百感交集。人生少壮无几时。奈何。
与仲刚(壬寅)
计程则渡湾已廿六七日。当已到配。而京信云今十一二可过京。必以都事不去。少滞于湾矣。严程驱迫。神气不损否。闻蛇渡变为罗老。罗老新设万户。廑庇风雨。土兵四五家如蜗云。盛炎尤难堪。将如苏公之昌化造小窝。土人相助否。此中近日情境。何忍言。昨闻喜之已受杖。势当限毙。世间安有两世有此变也。器则姑囚云。又不知终如何也。北望号焦。宁即溘然。此不但为甘心吾辈。计果售则生亦何为。曾送一书。待于鳌驲。行信迟迟。故又送此书耳。作答付督邮。可即传来矣。数昨。基命善甫。自此往待于宝乐之交矣。
答黄宗明(夏臣)
阻久拜札。慰则一倍。而出则原隰。居则筹算。夜床如参禅。鱼腥已厌看。况味可想人生不能欺口腹。有时如此。奈何。唯有不素餐视如伤而已。弟形骸久相忘矣。不足远问。心内常焚灼。但有尚寐之愿。更何尽喻。
与黄辅明(夏民)
昨复照未。数日何况。 上候。大势似回头。而犹有往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6L 页
来馀热。煎虑何已。来录俱详览。又考讲院沈阳时日记。得崔判官事一款。仍示礼判。且谓宜与他人有别礼。亦许改覆启矣。甲申 皇城之陷。既属三桂麾下。宜与闯贼战。而避虏归正。乃与虏同事而不自疑欤。既辛勤归正矣。必不薙头而明白死陵树。一何奇也。沈阳日记。当有举论而不槩见。当置疑信之间。只可以归依吴总兵为将官。且首归正之计。为区别之资。以是劝宗伯耳。
答黄辅明
乍别亦惘然。承慰万万。白露蒹葭。江湖满地。宦游亦风致也。此廑遣。而秋怀寥落。恨不浮江而下。访水一方也。
答洪锡辅
昨今连承辱书。眷眷如己事。使今日朝廷尽如君。东民庶可苏矣。为之叹嘉。伏见 圣旨之后。我心若自被 殊恩。岂无尽心赞襄之诚。而自念空疏。重以为世所忌侮。今复挺身而当之。诚恐大妨于事。只欲协赞任事诸公。时时助其肯綮。何敢忘也。今若如君所教。事未始而毁先至。终致有害而无益矣。自量如此。未知如何。曾于景贤堂入侍时。 下问潜谷画像事。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7H 页
乃对以所闻。仍陈潜翁事业。详告贡物之变成大同。至今受其惠之由。且曰金文贞虽力担此事。若非 孝庙视民如伤。独断 圣虑者。必不能成就此事。今日 显号才上。八方之所喁望。正在于拯生民于水火。况 孝庙未尝不以内修为外攘之本。故有此大变通。不顾当日礼遇诸臣之异议。庶几积此仁恩。以成其所大欲也。今日何可徒膺大名。不继其大志乎。继志无过于保民。保民无过于救良役之弊。 圣明而犹且恬悠。岂有可成之日乎。诚愿择人而任其事。勿为浮议沮扰。毋论户布与口钱。唯以救斯民为意。不顾其他。庶可成矣。臣曾以口钱为请。而实无偏主己见之意。虽非口钱。可救良民而无他弊者。必不无其事矣。缕缕数千言。 圣教亦慨然嘉纳。其后更无处分。又于次对。更申前意。请广询户布口钱利害及他可救此弊之策于京外官民。则诸议反以烦扰为虑。 圣教乃曰。曾见釐正厅。有此名而终无实效。凡事不必先声而后实。庙堂可十分讲究。择其最善者以启。苟于十分中利有七八。则虽有二三分不便者。予当夬从矣。勿为询于京外第可。极讲细究以禀可也。其后贱臣解职廊庙。无以此事为心者。至于今日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7L 页
矣。窃覵 天意。诚虑其又如釐厅。不许其广询。今虽有设厅之请。恐未蒙 允可矣。此事若可终成而 圣意果决。则精神意气之所聚。宁无激昂而当事者乎。不可谓无其人矣。千万非面难悉。
答洪锡辅(甲午)
过岭手札。至今披慰。沿江遵海。跋履艰关入湖。眼愁心劳。得无损伤。欲普济则谷不赡。欲精覈则诈百出。此尤难矣。土脉已兴。 别谕正可奉行。事事可念。 圣候。进退至今。近数日。寝膳少胜。神气益安。而浮肿在下间甚无常。伏切煎虑。 禁苑草新青。而我须如雪白。其损可知。奈何。安洞侍奉安吉云。可慰望云之思。唯尽心职事。遄返是望。
与金信谦(辛卯)
去后虑与怅俱切。再见手札。好去适意。其乐令人忻慰。且有飘然愿从之思。古人游学四方。或有十年不归者。想其坚心壮骨。绝胜今人。尊公念君善病。遄促其归。似不可自由去留。当两惘然矣。千万自保。行道山水。父师之益。必能一变旧习。方刮目以俟其归耳。此病状有加。奔忙未已。环堵之外。痘气弥满。闷不可言。
与金信谦(甲午)
近不知君所住。或云栖读于春台。公廨与会心人。讽好文字于花草水石之间。其乐足以忘一时科名。而乃以器为贺耶。抑激之耶。毋论如何。无故之时。未易得。迈往之志。亦易歇。须着力也。此中日夜焦忧。鬓发已全白。朝者唱名前殿。不敢离此拜 恩。其况可知也。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8H 页
与金信谦(壬寅)
万死中一念犹耿耿。忽承行到任实书。苍黄行色。内怀冤酷。殡在堂而身在外。此痛此情。古未有也。此别时已以难重见。为之黯然。目前人事极矣。上天至仁。而时有不可谌者。何可知也。归路事势诚然。而不能无好收吾骨之望。纵幸少缓。前头未卜。如可历入。何幸。器儿乘启未 允之隙。廿八离京云。数日当来此。而想其离去时。不如不见也。诔语。此何忍不思及也。长语不敢。短语难敷。只以短什论死生苦乐之境。为之置香卓可也。
答金信谦
再承手书。反哭灵床。远日已迫。此痛此情。何可堪遣。明日虞车当返。人事已讫。礼也奈何。惟乞节哀顺变。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8L 页
上慰冥冥之忧。裳岛数得信。瘦败之气稍复云。神相之矣。渊翁危缀又如此。必以忧患增疾矣。伤如之何。此至今存。异事。又见一子吞声作死生别。虽牟尼雪山时千百魔戏。定无此苦。奈何。
与金信谦
虞车才返而重戚继之。何酷之偏。世祸固无如何。天若右助其势。何也。临死诗与言。不堪闻矣。此辈人。百年内未易得见。天既生之。又使枯死空山。实不可诘矣。颠连至此。万望强自扶将。毋使一门无人也。此能耐遣。不至生别病。而瘴添日永。难矣。京耗漠然。而或闻战争大作而火色因此尤急云。未知更如何也。
与金信谦
西来声息。闻益凶恶。宁无闻也。郑案掌书之说。未得全本。莫识语脉。然梦寐不及者。心自若矣。冤而不免昊天必复。只安心俟正命。奈何。渊葬已过耶。痛矣。
答金远祚(壬寅)
岁前札。恍得隔世信。侍奉如前。极慰此势难生还。唯俟造物者处分。眠食姑如常耳。大府沉绵中昌言。可谓凤鸣。而亦难得力。奈何。此非吾辈数三人灭亡之厄而已。天地 祖宗。保得 宗社一脉。死亦瞑目。前
疏斋集卷之二十 第 499H 页
期不可言。唯冀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