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疏斋集卷之十五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疏斋集卷之十五
 谥状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2H 页
光城府院君瑞石金公谥状
   本贯全罗道光州。
   曾祖考讳长生。刑曹参判 赠议政府领议政谥文元公。妣昌宁曹氏。 赠贞敬夫人。
   祖考讳槃。吏曹参判 赠议致府领议政。妣安东金氏 赠贞敬夫人。连山徐氏 赠贞敬夫人。
   考讳益兼。成均生员 赠补祚功臣议政府领议政光源府院君。妣海平尹氏贞敬夫人。
公讳万基。字永叔。号瑞石。又号静观轩。金氏系出新罗。罗季有王子兴光者。知宗国将乱。遁于光。子孙仍籍焉。在高丽。八世位平章。世以名其洞。入 本朝。有都观察使若采。生艺文馆检阅问。配许氏。早寡守节。朝命表其宅。后二世。有左议政敌忾佐理功臣光山府院君国光。生司谏院大司谏克忸。又三世。有司宪府大司宪继辉。号黄岗。博学有经济才。栗谷李文成公。称以真宰相。是生文元公。文元公事栗谷。得其适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2L 页
传。学者称之。为沙溪先生。参判公忠信敦厚。士类重之。徐夫人。丁丑虏变殉节旌闾。生员公。才高行峻。魁司马。有士望。建虏之僭号来告也。倡多士抗章。请诛其使。及寇深入江都。约同志协官军为死守计。城将陷。与仙源金文忠公立慬于南城楼。 朝廷特赠司宪府持平。啜食忠烈祠。后加封 赠。以公贵也。尹夫人。吏曹参判墀之女。海嵩尉文穆公新之之孙。高朗淑哲。有古女士之风。夫人有身。梦龙起园中。以 崇祯癸酉正月二十三日生公。海嵩公奇其俊异曰。此国家重器也。命小字曰九鼎。公生有异质。端重聪睿。幼而自知力学。江都乱定。尹夫人挈二孤归。待其能读书。自授书史。课读甚严。常泣而言曰。汝父以汝兄弟。托我而死。汝今失学。我何面于地下。公哀感益自励。既而。受业于尹文穆参判二公及仲父沧洲公。艺学日进。海嵩,沧洲。赏其词藻。期以异日文衡。壬辰。中司马两场。癸巳。擢文科别试。选补槐院。公妙年发轫。才名寇一榜。台阁有忌媢者。以公左眼病瞖请削选。上不从。玉堂直其枉。其后 上见公而嘉之曰。是愈于目不病者。甲午。中文臣庭试。受皋比之 锡。丁酉。荐授承政院注书。移侍讲院说书。戊戌。升兵曹佐郎。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3H 页
选知制 教。拜司宪府持平。历侍讲院文学,司谏院正言。时尹鑴盗名。而其徒李𣞗有恶行而冒登荐剡。公论削其荐。并劾荐者。𣞗后果以悖伦杖流而死。己亥。递拜侍讲院司书。又移正言,持平。入对。论后苑营造之非。时入玉堂。拜副修撰,副校理。五月。 孝庙宾天。上书请改群臣丧服为绖杖之制。庚子。移持平。复拜副校理。先是 孝庙大丧。礼官据 国制。议 慈懿大妃当服期。尹鑴倡言当服斩。如臣服君。尤斋宋文正公及同春宋文正公。引贾公彦疏四种之说。大臣请从 国制。后许穆疏斥服期之非。请服为长子三年。 命考实录。 贞熹王后为 睿宗期。诸臣皆言宜从 祖宗所尝行者。至是。尹善道上疏。论礼如穆。而欲因此诬陷献议诸儒。拟 大行于假世子摄皇帝。以激 上听。其言绝悖。台谏请正其罪。权諰论救。许以敢言。公再上劄辨斥。副提学俞公棨。经学可属启沃。公请依郑经世故事。次对外。特 命入侍。从之。移司谏院献纳。兼西学教授。与同僚上劄。戒 上因细事震威怒。论克己观理之道。言甚切至。还拜校理。应 旨论时政。又入对。申论诸宫家柴场盐盆之弊。又请减南汉江都籴谷。尽罢军门屯田。出京外衙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3L 页
门半藏。助经费而蠲民役。且停不急营作。指陈利害。言多中窾。诸公皆叹公以文学进而识时务如此也。又书进唐代宗毁公主二硙故事。讽戒时弊。移献纳。请寝 命令之不由政院而自差备门直受 传教者。公尝在玉堂。进刘晏养民理财故事。仍言今日有司不以养民为理财之本。许积长度支。以为讥己恃上眷。自诉 上斥玉堂。公辞递。复拜副修撰。承 命抄进朱子救荒状。仍举朱子有司之力有限而 圣主天地父母覆载生育之心无穷之语。反复致意。又上劄。陈修省以实之道曰。 玉候违豫。艰虞溢目。血气未得和畅。则思虑或至于烦恼。治效未见徯应。则心志易流于怠倦。又申言捐财宽民之策。请损益朱子救荒诸条。颁行八路。仍及听言官人用刑劝讲等说。夜对。读宋鉴。详陈朱子祧庙议。 上从容顾问。三鼓始退。辛丑。移吏曹佐郎。廉问岭南。黜陟得宜。赈饥疗病。多方济活。请出本道诸营储。买麦救灾邑。由正郎移校理,献纳。请收李敏求叙 命曰。其忘君负国。通彼虏胁 朝廷。情状不忍言。壬寅。历修撰,献纳,铨郎,校理。参赞闵应亨言尹善道年老。且傅 先王。不可使谪死。公争之。又劄论台谏数易之弊。又言惧灾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4H 页
之心易忽。请益加兢惕。每如下哀痛理冤狱之时。谏院论人家不以所后子主祀。乖乱天伦。请从 仁庙所教改定之。公请从其请。又中文臣庭试。受 赐如前。癸卯。由铨郎升应教。执义洪宇远营救善道曰。其言明白的确。公请罪之。递拜成均馆司成。被劾于大司谏徐必远。公曾在谏院也。欲论许积之不合宗伯。正言朴世堂始从之。及公递去。反从必远之言而寝之。又在宪府也。世堂以持平劾都承旨任义伯。目以鄙夫。公删其语。又尝论金判书佐明酒后骂坐之失。后因其自明而略辨之。至是。必远以为公之欲弹积。伐异也。擅删任义伯之启。党同也。金佐明非骂坐而疏辨不屈。遂非也。论罢公职。群憾参会。挤而久废。士类莫不愤慨。甲辰。始叙拜宗簿,尚衣正,副应教,兼汉学教授。 上以彗异延访公卿三司。公对曰。 先王奋发大志。诚心洋溢。臣尝仰聆 玉音。愚衷亦自激昂。当时非惟朝著肃然。喑聋跛躄。亦且增气。今则义理不明。未见有含冤忍痛底意。臣恐 殿下之所以继述有未至也。又曰。窃闻外阃缘蹊径而私献鳆鱼。臣亦疑流传之未真。而宜加严敕。以严宫禁。大臣有以谏官请对论人为非。 上右大臣而并递谏官及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4L 页
宪臣之直谏官者。公上劄请反汗。盛陈股肱耳目相须之义。劝 上调柔两全。乙巳新元上劄。请览交泰之义。扩天理之公。典 圣学而茂对时。广接见而毕下情。许积新拜相。前掌令李堥抗章。言其不称。 上怒而罪之。伸救堥者并被谴。公上劄争之。荐拜议政府舍人。兼西学教授,校书校理。移执义。岭南考官吴始寿策问。有讥斥儒贤语。公劾罢之。赵絅曾救善道罪废及收叙其党。以其年老。请复月廪之 恩。公论之。十月。大雷电。三司请对。 上辞以疾。公上劄。引鲍宣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之语。深戒宴安。请停进宴。且陈兵民之困弊。宜克尽警畏之道。招延贤士。以革弊瘼。复移副应教。为养乞郡。不许而 赐米。俄擢承政院同副承旨。丙午。岭人柳世哲。承鑴,穆旨。上疏论己亥服制。搆陷儒贤。公陈启入对。痛斥其邪。拜全罗监司。以不忍离亲陈情免。寻拜大司谏,礼曹参议,承旨。清人以不归走回人有啧言。大臣不自当。右相积奉使。归之于 上。有罚锾之辱。两司论劾三公。 上怒行遣两司。积徒黄壖者投疏。谓公于两司之论。发纵指示。公乞免。且言喉司怵威怒。不敢陈忠。 上免公职。已而。大司宪李庆亿。遽停合启。正言安塾劾之。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5H 页
上递谏官。喉司争之。 上责之曰。何怵于某之言若是。未几。复拜承旨。辞曰。人臣使人怵于其言。此难容之罪。夏旱与同僚闵公维重入对。请 上亲祷。且陈久停视事。戒惧之心日懈。金公佐明亦入侍。乃曰。承旨之言固好。而朝著近多偏私之习。此两臣最有才学。而亦有此习。进退人。随其好恶。趋时者争慕效。若精白一心。持论公正。岂不美哉。果如此。虽十日一讲。有益于国。公退而累疏辞免。自是不安于朝。力求外。除舒川郡守。士类惜其去。洪相国命夏。荐拜广州府尹。公以为保障之责。宜先得民。为政宽而严。救民如恐不及。节约而府库充羡。公馀登西将台。忾然太息。为文记之曰。墟墓兴哀。宗庙兴敬。是秉彝之良心。随其所发而犁然感油然生者也。登斯台而其有不感慨累欷者乎。苟能由是而益勉臣死之义。则其有得于斯台者。岂独阅储胥审形势而已哉。己酉。尤斋宋公。亟请 召还以大司谏。还移承旨。同春宋公入辞还乡。公进曰。愿 殿下毋谓儒臣已去而遂懈开筵。且儒臣以 神德王后祔庙为言。义理无可疑者。用其言则可谓用其人矣。移副提学,吏曹参议。兼承文院副提调。庚戌。拜成均馆大司成。移承旨,副提学。上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5L 页
劄数千言。请警畏天谴。预讲赈政。条陈养冗兵之弊。又论讲学从谏之道曰。 玉体稍安之时。省繁文 御便殿。使讲官进读经史而听之。无妨于调摄。可宣其底壅人心。浸灌以义理说。则有开发之功。凑泊于册子上。则无走作之患。人臣之进言者。先意迎合。则逊而易入。抗辞争执。则逆而难容。明王知其然而必求诸道与非道。复拜吏曹参议。兼备边司副提调。是岁。八路大饥。庙堂又举公为赈恤厅副提调。与金公佐明。金公寿恒。赵公复阳。闵公鼎重。同管荒政。时流民萃于京师。疠疫又炽。乃分 命五。公监赈于都城。内外设糜粥以救之。公所赈亦万馀人。公不惮勤劳。尽心济活。盖自公南汉之政。朝廷始服其通才。乃有筹司赈厅之 命。金公佐明。亦以守御使。见公尽心国事。舍前事而相许。公亦乐与之同事。后卒与其胤清城公锡胄协心。共济艰危。识者多之。 仁敬王后膺德选。辛亥六礼成。朝野咸庆。而公过自抑畏。如无所容。夏。以特 旨升拜礼曹参判。又兼筹司,槐院,书云提调,都总府副总管。入对。又论减冗兵省浮费。寻移兵曹。 上因冬雷。询弭灾之策。公引洪范。陈刚克之道。请躬以率下。壬子。以大司成。兼惠民署提调。移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6H 页
副提学。应 旨进大劄。陈戒甚切。请 敦召诸儒臣。上褒嘉深纳。首相积奸邪日甚。同春宋公。比诸卢杞。上教以伐异。执义李翔继论之。 命削其职。颐命先君子长国子。请 上收威怒。以扶士气。出补外邑。谏官尹敬教又尝论积。追 命安置。公进劄登对。再三力言。持平吴挺昌为积乘时投疏。欲荧惑 上听。公亦力辨之。时积固宠稔恶。而 圣主未及察。忠言辄见疑。群小抵隙。潜肆踯躅。消长之几已形。公不胜爱君忧时之忱。随事匡救。只手扶倾。士类有所恃焉。莱馆倭人。弃约条多无礼。 朝廷移书责马岛。公辞令得宜。倭遂听。 命金公寿恒递文衡。举公自代。兼守两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同知 经筵事,校书馆提调。转汉城府左尹,户曹参判。公辞以主文之人。主彼国文书。义不可为。金公引沧洲公故事。请许回避。公既受命。以振文风得人材为己任。前后掌试所奖拔多名士。又兼同知义禁府事。擢拜兵曹判书。兼知春秋馆事,军器提调。一国文武之柄。尽属于公。位望之隆赫。挽近所罕有也。公尝论精抄军之弊。乃请减保人之升户者。定为十番。收米布于馀军。以省本兵经费之侵耗。知兵事者皆谓通变得宜。其铨注武选。惟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6L 页
公惟才。不听干托。多收录死事人子孙。武士耸感。兼内医院提调。宗室桢。已萌奸谋。先欲干预朝廷。以 明朝野史所录莱抚查奏。有诬我 仁庙语。上章请辨于清人。 上询于朝。诸臣以事关 先朝。嗫嚅依违。或多言宜辨。公以为道理时势事体与辨 宗系不同。道理则何待臣言。时势则 明人私著者。不可请改于清人。事体则野史异于国史。请禁请改。俱不可。逮今 上初服。群壬助成其意。使桢弟㮒于燕。卒以购得禁书。致烦言而已。贱宗翼秀。受群奸旨。上疏请迁 宁陵。欲嫁祸于监蕫奉审诸臣。败乱朝廷。 上命公卿往审石衅而议迁奉。诸臣皆言不可仍奉。公独曰。若变在 玄宫之内。固不可仍奉。 山陵圆径三十尺。封石去 玄宫远。虽改封。岂至震惊 玄宫乎。 穆陵亦尝改封。北关 诸陵。多改封。不可谓无故事。 朝廷不能用。群小又以岭人张应一名。投疏斥公曰。改封之论。用意凶惨。公胥 命金吾。 上慰谕。盖 宁陵之始营也。期迫而筑不密。外石渐生隙。群小之幸灾乐祸者。积虑而发其事。日夜惟望 方中之有变。廷臣莫不狼顾。及启 珠丘。煖气如蒸。椑柒如新。观者追思公言。其后 朝廷追罪翼秀。又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7H 页
兼司译,掌乐,宣惠三提调及知 经筵事。以迁 陵都监提调。礼成 赐马。甲寅。 孝肃大妃薨。差 国葬都监提调。 因山毕。加正宪阶。礼官初议 慈懿殿为 孝肃大妃当服期。旋改大功。 上下之吏。公权差兼察礼曹。群小又嗾岭人都慎徵。疏论 慈懿殿不当服大功。乃 命公卿礼官三司会宾厅议服制。且考己亥事。公与大臣诸臣。引贾疏四种之说。以该曹所改大功为不悖于礼经。 上乃严责首相而编配。公以同议其启。出郊上章。请与首相同罚。待罪月馀。 显庙违豫。疾惟几。公苍黄入城。撰进祷 宗庙文。及 升遐。宿卫 阙下。今 上即阼。例拜领敦宁府事。封光城府院君。解兵曹而诸兼任如旧。公皆辞免。而 命仍经筵筹司。用韩西平故事也。公又苦辞递筹司。而 经筵终不许免。久而逾辞得解。而 命以特进官。出入筵席。又兼都总管,扈卫大将,典牲署提调。时群奸执命。以鑴,穆为领袖。桢,楠为奥援。先欲芟夷士林。以四种说为贬损 孝庙。远窜尤斋。并劾会议诸臣。公又出郊待 命。乙卯正月。两司停论。公上念 王室孤危。不忍自疏。遂入城辞职不许。俄兼畿辅总戎使。再辞不许。三降 召命。赐对慰谕。公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7L 页
黾勉受符。公见国事日渐危疑。欲整釐戎政。以水原宿重兵逼京都。辟赵公师锡为府使。鑴方秉铨忌之。移除海藩。公请仍曰。重镇不可轻递。且有经理。穆与鑴谓公干预朝政。强请毋仍。争以去就。胁持 上。得其请乃已。公乞解将任。 上不许。穆,鑴及李同揆又以为戚里将兵。国未有不受害者。至引王氏事诋辱。公又力辞。 上答曰。国势几至百尺竿头。譬如涉大川而无维楫。当此内空外讧之日。总兵之任。不属于卿而谁也。继降 召命促视事。公不获已出承 命。鑴复斥以横恣。公又恳辞。 上终不许。群奸既得志。凶谋潜滋。最恶公及清城。公为 上心膂。必欲去之。而 上甚倚重。未易遽动。二公亦相交驩。不顾万死。一心捍卫 王室。请以守御总戎牙兵。轮番鍊习于都下。则时论沮之。至欲并罢扈卫厅矣。公燕居嘘唏太息。殆忘寝食。而未尝见于辞色。乃与清城默察凶党嚬呻。随事预折牙角。外制其变。内积诚意。冀幸 圣主之一悟。其苦心危虑。诚有人不可窥测者矣。冬。特 除尚衣院提调。丁巳。穆乃建亲耕之议。盖王亲耕则后当亲蚕。亲蚕则当备嫔御。欲因此媒进挺昌女。以动摇 长秋。清城患之。欲止而未能。及坛墠戒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8H 页
日。天大雷雨。以风破裂帐幄。 上遂不行。亲耕既不成。则告 庙之论又作。时尤斋已栫棘炎荒。群小又欲加律。以及于议礼诸公。因以危逼 长秋。而恐 上觉其谋。犹阳言罪不及于议礼诸臣。公与诸臣诣禁府待罪。清城公为 上言告 庙之后。其势罪及于议礼诸臣。故诸臣方待命。 上谕令还第。竟不从告 庙之论。噫。公之一身之危。不啻若游彀。而 宗社士林。视公为安危。苟非我 殿下日月之明。 圣后顺信之助。其何能奠磐石之安。救鱼肉之祸哉。公尝承 命制进皇极箴曰。其极既建矣。而于人之有能有为者。使进其行。其无好德者。罔以禄与之。则无有淫朋比德。以归于极。其欲 上修身齐政而好贤去邪。深忠诚悃。不忘箴规。蔼然于文字之外者如此。况其远猷至计密赞于危急之际者。虽不可见其迹。亦可以推知也。是时。 上虽进用一番人。而终不以兵柄授凶党。凶党揣 上意如此。虽欲害公万端。而卒不得售。戊午。积以其党。拟御营大将。 上不用。已怀疑惧。积子坚。奸骗良家妇。验治得实。而其党力反其狱。积乃大恐。父子潜谋不轨。鑴,元,桢请设都体察使。使积统兵权。至请都督中外兵马。日召募壮士校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8L 页
材。力置麾下。训鍊大将赫然。以积党久握重兵。受坚旨。擅设伊峡屯兵。脩器械私操练。又制胡服。计甚叵测。逆楠兄弟。自 先朝席宠骄溢。桢,㮒与宫人淫乱得罪。遂怨 东朝。益怀不臣之心。其母党挺昌等。为之羽翼。交游朝绅。缔结骁弁。见 上冲年多疾。乃觊觎非望。家置王者服饰。使术士郑元老,崔晚悦。为算命望气之说。以惑人听。楠与坚,万铁等。歃血同盟。凶党又欲尽杀善类。因有浈凶书。请加律尤斋。积劝 上从之。其他窜谪。不可胜数。奸凶表里相应。日夜汹汹。庚申春。坚,楠等反谋益急。伊峡兵指日将起。清城欲发其机。犹且持重。公劝以勇决而事未及发。积以迎其祖谥。设大宴广集衣冠。闾巷喧传。将邀公及清城。即席而害之。仍举大事。至有伏甲置毒之说。子弟偏裨。交谏公毋往。公以为吾两人俱不往。彼必疑之。欲谋人而使人疑非计。遂与清城议。清城称疾。公坦然赴会。是日大风雨。公到积家。风落帽。傔从失色。公入座。谈笑从容。酒初举。 召牌忽至。公起赴 阙。坐中愕眙。或劝积以请对观变。积未决。 上下教曰。灾异荐叠。危疑多端。辇毂亲兵将领之任。不可不以国家至亲位高之人为之。其以光城府院君。除训鍊大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9H 页
将。即日受符察任。公受 命入北营。受将校吏士。拜仍留宿。赫然为将十年。将校多其腹心。一朝见变置。举怀忧惧不安。人或为公危之。公嶷然不动。安寝达朝。开怀抚循。莫不感悦归心。是时。积等皆胆破魄褫。凶党太半散落。俄而。元老,万铁上变告坚,楠等逆谋。公及清城承命。领训局御营兵。扈卫宫城。楠,坚,万松等。望风承款。并伏法。桢,积,赫然 赐死。遂 命录勋。以公为一等。赐奋忠效义炳几协谟保社功臣号。公再疏辞。 上遣史官温谕。群奸之乱政党凶者。并窜殛。悉召 先朝宾师顾命大臣于岭海之外。更化之政。譬若氛翳开豁而天日昭明矣。其秋。李元成者。又告凶孽之网漏者。挺昌,元老,晚悦。俱伏法。于是。向者亲耕告 庙之諆。根株悉露。闻者莫不追悸。而益知公勘乱之功焉。公既受训局之 命。首访军中疾苦。复教师之旧。除子贷之弊。痛禁将校之掊克卒伍者。威赏又尽其公明。一军鼓舞。俄以特进官。入讲周书召诰。公进曰。今日更化。亦一初服。政令得宜。可谓敬德。戚臣将兵。乃是格外。顷当危急之际。臣不敢力辞。今乱贼平矣。 宗社安矣。无可忧矣。退臣而任可堪之才。守邦制诘戎政。亦可为祈天永命之一助。其言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79L 页
甚恳切。而 上倚毗方隆。慰谕不许。公又论训局兵渐增其额。非 先朝刱置别队之初意。请以前部馀军二百人。代束伍炮手选上者。以除外邑一式年之弊。 上从之。十月。 仁敬王后感痘疹。 上以拘忌移御。 命公侍药。及 礼陟。 手札叙哀。仍命录进幼年言行。 山陵毕。 召公慰谕。公对曰。臣虽冥顽。躯壳尚存。而不可仍带将任。退而上辞本。 上批曰。自遭惨戚。予之倚毗。一倍曩昔。遣史官慰勉不许。自此凡五入对十七上章。固辞逾切。首相金公寿恒。谅公之不可强。劝 上许之。 上亦察公诚心。至壬戌春。始许递。 永昭殿将用乐。公以提举乐院。掌其事。而近例无可徵。乃考据 昭敬殿故事。以定其制。且言五礼仪与乐学轨范方响之制不同。而轨范成在五礼仪之后。成伣以晓乐律闻。请从轨范。 上从之。公解将任之后。不复与闻朝政。虽 命召而议国事。亦不敢赴。自有旂常之典。公益小心兢兢。居宠若惊。口不言督奸时一事。人有问者。辄曰。 圣主之明也。清城之力也。深居罕接人。门庭常阒寂。癸亥。追上 太宗徽号。公书进宝篆。 赐马。冬。 上经痘疹。 命公入宿阙内。时赐对。公进曰。先儒所谓收拾身心。保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0H 页
惜精神者。正今日所当体念。乙丑差查正厅堂上。覈忠义卫之冒属者。丙寅差丰呈都监堂上。事竣 赐马。丁卯春。患暴呕。病转剧。 上遣二医。赐良药珍羞。数使掖庭人问疾。长子镇龟方出按湖南。大臣为言之。 上命不俟代遄归省。公闻之。令扶起而坐。向 阙感泣曰。 圣恩罔极。三月。疾益甚。 上又遣黄门问之。加赐珍剂。其十五日癸巳。考终于正寝。寿五十五。讣闻。 上震悼。举哀于熙政堂。辍朝二日。乃 下教曰。虽有一时之感伤。意谓年龄未暮。精力强壮。神明所扶。必见勿药之喜。天夺栋梁。歘尔长逝。兴言及此。痛衋难喻。 三殿各遣中使护丧事。 命诸司官。亲供初丧之具。三年仍 赐禄俸。檖以 御衣衾。出东园题凑。又 赐锦䌷米布。成服内出馔羞 赐奠。遣都承旨礼官中使。吊孤。遣地官择葬地。将葬。再 赐祭。丧行。各邑供日祭。葬时备诸奠。内司治石物。本道搆墓舍。所以隐卒崇终者。无以加矣。以勋封例。 赠议政府领议政。上自搢绅。下至韦布。莫不惊悼曰。国将畴依。市井儓隶。亦莫不咨嗟曰。以公厚德。何遽止斯。公曾所莅诸司胥隶。军门将校士卒。皆来哭奠。发引之晓。火城照十里。悲号震野。训局兵自请舁绋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0L 页
至墓所。魂车之返。车马填街路。此亦近世之所未闻也。以其五月十八日。礼葬于广州治西速达里芦峙负壬之原。公卒后三年。时事又大变。群壬窃权。金德远,闵黯,李玄纪等十数人。党护凶逆入对。荧惑反逆案。遂削保社勋。奏对之辞。颁教之文。丑辱公特甚。盖恨 亲耕告 庙之计。不得售于前日。而公之平日指论小人之情状与夫向来协赞天讨者。尤为其刺心切骨之怨也。当是时。乐祸之徒虽斁。君臣母子之伦。尚亦甘心。况于公哉。甲戌。 上乃大觉悟。既光复中壸。又 教曰。庚申狱事。逆节不翅昭著。为权奸所欺诬。终至反案。予尝悔恨。禁府请议于大臣。 教曰。此不待询问而知。复勋事即举行。又 答公次子镇圭之辨诬疏曰。奸凶之齮龁先卿。百般搆诬者。其用意设计。至为深密。决非一时言议之惨毒而已。今予此言。实是奸党千古之断案。奚但先卿被诬之快雪哉。既复勋。 命赐祭。又 命议谥。 亲制公画像赞。又 亲题公墓表曰。保社功臣国舅光城府院君之墓。 圣意岂以更申山河之誓。永示金石之刻也欤。于戏盛矣。公为人沉静详慎。通明弘毅。长身秀眉。风度凝远。其孝友根于天性。五岁而孤。依于外氏。尝侨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1H 页
居路傍。虏使将至。彩棚过门前。众皆纵观。公独闭门不窥曰。虏吾雠也。吾何忍观此。其事大夫人。至爱形于色。兄弟怡愉膝下。非公事。未尝少离。思所以慰悦承欢者。靡不至焉。与其弟判书公万重。手足之情。到老弥笃。人见公母子兄弟之乐者。孰不油然生孝悌之心也。公平居。俚俗之言。不发于口。惰慢之色。不见于容。循循谨敕。动作有度。其伯祖文敬公尝亟称其可与为学问。期以衣钵之托。及其弱冠。矫矫黼黻王猷。学识精邃。言议正大。爱 君尽献替之诚。持身保贞白之操。恢张直道扶翼善类者。盖莫不本于家传之诗礼。是以士流乐为之依归。窃观公立朝本末。始孝宗大王有高世主之志。以公死事家孤儿。眷顾殊异。公亦抱崩心陨首之痛。誓与一时仗义之群贤。共赞大业。中道攀髯。至恨抆血。其后群贤不复汇征。而公犹协齐同朝第一流。眷眷以亲贤远小。勤学纳谏。勉 上以继述之孝。其言尤致意于阴阳黑白之辨。自任以激扬清浊。一时士大夫各自砥砺名行。分别义利。而以事功自任者。或与之睽贰。公虽以此时遭谤厄。亦不之恤。 显庙深察公有至诚可以任重。历试于保障机务之地。并畀以文衡兵政。廪廪乎经邦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1L 页
之业矣。 显庙又弃臣民。则公例膺褒纪之典。形拘势禁。虽不能有所展布。常自恭俭谦抑。克尽尊光之道。上赞 宫闱之化。下为诸戚里矜式。庶期永享 国家休平之福矣。而奸凶执命。逆宗搆乱。其党以为不去公。士林未易芟夷。神器未易窥窃。百计挠害。而主上孤立于上。左右前后。莫非逆宗之私人。事有至难者。危机交迫。不止士祸。公乃不忧其身。竭忠运智。以安 宗社。功成事定。收敛若无。 恩泽绮纨。少无累其平生之操。虽世道多变。疵衅百出。而人不敢一言毁公。此可以知公也。盖尝论之。公之出入讽议。则景仁淳夫也。楷范一世。则元礼孟博也。镇危疑于仓卒。太尉之入北军近之。让成功而不居。冯公之屏大树。何加焉。若其苦辞戎权而避远名势。位极富贵而心存布素。历数今古。依日月之际者。盖未有如公也。况少以文学鸣国家之盛。晚以勋业奠 宗社之危。亦古贤人之所不能兼有之也。夫以公之德之才。使之秉国之成。久任世道君民之责。邦之杌隉。岂至如今日。而十有馀年袖手处閒。又不克享期颐之寿。呜呼。德全才盛之士。世不常有。而不究其用而不永年。天意岂欲用弭一乱而止欤。此 圣明所以有天夺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2H 页
栋梁之叹而久而不能忘也。公为文章。典重有法度。辞理具备。少喜班掾文。晚取欧,曾古诗。尝学乐府文选近体。间效山谷,简斋 盛明诸子。有集行于世。性嗜书。非疾病。手不释卷。贯穿六艺。旁及诸家。好删选古诗文。暮年尤沉潜于考亭书。少工篆隶。字画亦遒婉。公配西原府夫人韩氏。郡守有良之女。育四男三女。女长 仁敬王后。男镇龟。官止行户曹判书。镇圭今继典文衡。镇瑞郡守。镇符夭。次女适县监郑亨晋,进士李舟臣。孙春泽郡守。普泽都事。云泽进士。民泽生员。祖泽,福泽,廷泽,延泽。女适宋婺源,任徵夏,李广渊者。一房出也。进士星泽。女适李衡镇,李淰,李道普,一未行者。二房出也。尧泽。女适进士李重之,崔宗柱者。三房出也太学士谓颐命曰。先人易名。尝有 上命。而公私多故。尚未请于 朝而先兄遽殁。今亲年日深。宗孙流离而吾辈多病。人事未可量也。今世知先人事。亦莫如子。子为之具状。亟请。颐命早出入公门下。猥荷知顾之恩。实有没世之思。不但与太学士兄弟有伍举声子之好而已。义何可辞。顾公言行政事可记者甚多。只撮其忠孝大节。撰次如右。以备节惠之考焉。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2L 页
文成十年。太学士兄弟。与其二侄俱亡。尚未送状于太常。今年夏。 上下教曰。国舅光城府院君节惠之典。尚今阙焉。诚为欠典。令本家速撰谥状。仍付太常。以为议谥之地。呜呼。公殁已三十有馀年。子孙相继凋丧。事固有未遑。亦未有以此事謦咳者。而 圣上乃于十年违豫之中。追思公精忠大勋。轸念后事至此。从古人臣得此于君父者有几人哉。百世之下。欲观公君臣之际。其不在是。颐命以尝药在 禁中。都事以校理直玉堂。相对感泣圣恩。搜出旧状。谨依 圣教。付太常焉。
赠户曹判书鳌山君李公谥状
   考永平县令 赠议政府左议政云福。妣 赠贞敬夫人昌原黄氏。
   祖议政府右参赞 赠议政府领议政谥定献公梦亮。
   曾祖成均进士 赠议政府左赞成礼臣。
   高祖安东判官 赠吏曹判书成茂。
公讳擢男。字根叔。庆州之李。始有沙梁部大人谒平。为罗祖佐命元功。至高丽。有左仆射翮。入 本朝。有工曹参判延孙。佥知中枢府事崇寿。进士公。隐德不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3H 页
仕。定献公以清俭忠孝。为一代名卿。公以 隆庆壬申九月生。自幼时凝重寡默。喜怒不形。及长。沉潜书史。而不事博士业。庚子。始以门荫。除青丹道察访。典设司别提。积仕升司仆寺主簿,工曹佐郎。出监德山。为政清简。民颂其德。 仁庙时。又拜横城县监。时逆贼李仁居。窜迹盗名。寓居境下。见 朝廷与建虏羁縻。声言欲斩主和诸臣。乃包藏祸心。语多指斥 乘舆。闻者反谓处士大言。不以为意。一日突入官府。掊碎仓廪。掠取军器。出狱囚胁兵民。仓卒无敢谁何。县中大惊挠乱。公乃挺身赴原州。请即发兵讨之。辞气慷慨。牧使洪宝以为当及贼势未炽。尽力扑灭。蔓难图也。遂与公勒兵三道疾趋。仁居欲拒战。公与洪宝督诸军。捕贼魁。并致其子姓支党于京师。悉伏诛。 仁庙下教曰。逆竖称乱。某等奉行天讨。宜速定功。以劝有位。遂策公输忠奋义决策昭武功臣二等。超二阶。封鳌山君。乙酉五月。考终于京第。享年七十有四。讣 闻。吊祭礼葬。墓在抱川花山先茔之侧。例 赠资宪大夫户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公神姿丰秀。中心乐易。孝友出于天性。养亲极其诚敬。居丧几至灭性。与昆弟湛乐。以及宗党。不事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3L 页
家人产业。而轻财振穷。如恐不及。自有旂常之典。益加谦抑。常若羞耻。未常以勋贵自居。丙丁以后。尤不喜禄位。寓居白马江上。累岁优游。夫人晋州姜氏。参奉伯龙之女也。无子。以族子时胤为后。时胤生一男一女。男世胄。今为县监。女适李敏著。男羲佐。女适宋徵纬者。世胄出也。女适朴弼仁者。李敏著出也。内外孙曾十数人。姜夫人。即颐命外曾王母之妹也。寿过大耋。颐命幼时常拜于其第。屋宇萧条。僮仆鲜少。亦可以追想公俭约之风也。 国制。功臣虽位不及正卿。亦许赐谥。况公潜德之可记者如此。宜受嘉名。谨因其家状。撰次如右。呈于太常。以请易名之典。
赠兵曹判书坡宁君尹公谥状
公讳廷俊。字秀伯。坡平之尹。国之大姓。始祖莘达。佐丽祖。统合三韩。其后瓘。开拓朔方。勒石先春岭。入我朝。有坡平府院君璠。 贞熹王后之考也。高祖讳汝弼。靖国功臣坡原府院君。 章敬王后之考。曾祖讳任。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祖兴仁。武科正郎。乙巳。父子俱被祸。考讳琼同知中枢府事。妣李氏。宗室明松守艺之女也。公以同知公弟讳𪼠之子过房所生。母生员柳璜之女也。公身长九尺。状貌魁伟。爱人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4H 页
好士。所与交多豪侠气义之士。如金将军应河。朴丰川荣臣。最相好。中 宣庙戊申武科。荐拜宣传官。朴承宗父子。称有世谊。要相见。公曰。我祸家子。心常恐惧。朴公权势方盛。固知趋附可得好官。其如后患何。仕满。承宗处以军衔。鳌城李文忠之北迁也。有恋 阙歌曲。公日使歌姬唱之。或自歌悲咜慷慨。族人为尔瞻客者。责于酒席曰。君何敢唱此曲。公曰。君知广昌。我慕鳌城。又命歌之。丙辰。升通政阶。戊午。出守碧潼。深河之役。运刍粮。渡辽在后。不及于败。居官廉谨仁爱。忤监司朴烨。解官归乡里。绝迹都下。癸亥反正后。复除瓮津县令。甲子。西帅适举兵反。公闻变。发县兵赴。巡察使副元帅李守一。以公为中营将。令与丰川府使朴荣臣守马滩。左营将平山府使李廓来歧滩。要与合兵。公以为马滩最要害不可弃。往复再三。廓怒强之。公恶临难相违贰。与荣臣握手誓曰。吾辈惟有一死而已。屈意从之。贼果晨渡马滩。袭其不意。军未成。廓鸣金脱身走。诸军溃乱。左防御使李重老赴水死。右防御使李圣符及诸将李师朱权浩源等。皆死于贼锋。公与朴公被执。适与明琏。据胡床叱曰。汝以孤军敢拒我耶。今贷汝命。汝敢不从。公与朴公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4L 页
大声曰。大义所在。众寡何论。吾何可从汝。汝其速杀。兵多者叛逆。势弱者投降。君臣之义安在。汝以武夫。受 国厚恩。府院君副元帅。于汝不足乎。何故反耶。明琏厉声曰。俘虏敢尔唐突。公又大声曰。明琏文化水军。位至巡边。于汝极矣。敢负 国乎。我是世禄之臣。忍拜贼竖乎。公言万奋于口。而贼刃已断右臂矣。朴公见之。瞋目大声曰。适贼既负 国恩。又杀义士。苍天在上。敢若是乎。适不甚怒。而其党李守白奇益献。初喜得二公。见其不屈。乃与明琏力劝杀之。二公遂遇害。而怒骂犹不绝声。公奴玦有胆力。公爱之常自随。玦见公死。以公所骑马。托瓮津官人曰。吾有此马。足以逃生。我公至此。吾何忍独活。须以此马归纳于夫人。乃痛哭投水死。夫人。 王子敬宁君四代孙仲庆女也。自瓮津来收公尸。至京白其死节于朝堂。瓮之人士。亦上章颂其烈。 朝廷命赠公兵曹参判坡宁君。遣官致祭。 赐葬需复其家。公死时年四十五。归葬于高阳香洞先茔之侧。公死后十年。李防御重老之子文雄兄弟。朴丰川之子之屏兄弟。手斩守白于都城中。持其首诣 阙自请罪。夫人闻之。日备酒食。躬馈两家子于狱门之外。待之如亲戚。公无子。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5H 页
以族子隮为后。隮尝录原从勋。加 赠公兵曹判书。隮官止判官。生四男二女。之宪,之翰,之翊持平,之赟县令。女适大司宪金益炅,任蕫公。侧室男升折冲。女适金汝俊。内外孙曾。并数十人。 孝庙时。因筵臣言。命棹楔公之门。金川士民。立祠于战地。祀公及死事诸公。今 上辛卯。赐额忠悯。之赟诉于 驾前曰。 国家于死节之臣。无不赠谥。臣祖尚未易名。乞蒙盛典。 上下礼曹覆议。礼官金镇圭以为尹某忠烈卓然。不必因其子孙之言而加 恩。又不容覆议。今宜不拘生时官秩。特 赐嘉名。以存树风声。入侍大臣亦请之。 上特命并与朴荣臣赠谥。 国家之前后奖美公者。可谓盛矣。呜呼。若公之杀身成仁。至死不屈。虽颜平原之烈。何以加此。观公平日所慕悦。所避远者。亦可以知公之蓄积素然。熊鱼取舍。其辨之也早矣。岂可与一时慷慨就死者。同日而论哉。此 圣朝所以有格外之恩也。颐命与之赟兄弟。连姻相厚。早闻公遗烈甚详。谨摭赵文孝公翼所为碑文。撰次为状。敬告于太常。以请节惠之典。
赠兵曹判书朴公谥状
公讳荣臣。字仁辅。密阳之朴。出自新罗赫居世。高丽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5L 页
有四门进士元。世有簪缨。入 本朝。有汉城府判尹允林。祖讳虎。武科司果。以勇力闻。考讳宗男。以 宣庙朝武将。讨叛胡尼汤介有功。官至承旨。后 赠参判。妣完山李氏。郡守世俊之女。公生而有至行。参判公尝有疾。公斫指进血乃苏。及长。雄勇绝人。与金将军应河。尹坡宁廷俊结交。皆一时忠义之士也。擢乙亥武科。由宣传官。出监熊川。海滨经乱久未苏。公竭心劳来。本道屡以绩最闻。光海以参判公尝有扈从之劳。追封勋爵公。例升通政阶。然公伤时昏乱。视功名若浼焉。及 西宫幽闭。益扼腕愤痛。辄正言不顾。意气若傍无人者。同里有贼臣韩希吉。其子认将赴郡。其徒会饯而邀公。公辞以无马。又送马固请。公至则认等皆以郑沆之守乔桐。相贺为得人。盖永昌方囚在岛中。沆可以承主意而潜杀之也。公乃奋骂曰。为此不忍为。其若后史何。认等言于尔瞻。即窜公于渭原。凶党又言置勇士于近胡之地。恐生变。遂移珍岛。人皆代怖。公恬然不以为戚。癸亥 仁庙改玉。公误闻光海死。痛泣不已。人或笑之。公曰。昔尝臣事。何得不然。以五卫将 召还。即拜庆源府使。公辞曰。光海时。臣之升资。以臣父录勋。今父勋既罢。臣资当还。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6H 页
且臣十年离母。不忍复远去。西日已迫。愿乞终养。 上使授近邑。得淮阳。 上犹以为远。改拜丰川。公得遂荣养。 异数也。西路困于毛营。民不堪命。公方便接应。邑苏民安。甲子。西帅适举兵叛。其势猖獗。莫有婴其锋者。道臣苍黄罔措。不以公分隶战阵。公慨然挥涕。愿得效死。道臣始令公守马滩。旋又促召公。欲与同入山城。公谓马滩不守。贼当直捣都城。不听。乃与中营将尹廷俊。固守滩路。左营将李廓阵歧滩。要与合兵。公以为马滩最要害地。不可弃。往复数三。廓怒强之。公与尹公握手泣誓曰。吾等有死而已。屈意从之。贼果晨渡马滩。袭官军未成列。廓遽鸣金而走。军遂溃。左防御使李重老。赴水死。右防御使李圣符及诸将李师朱,权浩源等。死于贼。廓匿于岩石间。公独倚岸射杀贼甚多。及矢尽弓折。遂与尹公同被执。至贼阵。适与明琏。踞胡床叱曰。汝以孤军敢拒我耶。吾贷汝死。汝安敢不从。公大声曰。大义所在。众寡何论。兵多者叛逆。势弱者投降。君臣之义安在。汝以武夫。受 国厚恩。府院君副元帅。于汝不足乎。何故反也。适素服公勇力。必欲与同事。诱胁公万端。公又大声曰。适明琏。何不速杀我。我终不汝从。尹公亦奋口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6L 页
骂贼。贼先斫其臂。公又瞋目大骂曰。适贼既负 国恩。又杀我义士。苍天在上。敢若是乎。适犹不甚怒。而其将李守白乃曰。此人著节昏朝。素称刚直。终不可为吾用。不杀有后患。遂以鞭棍乱捶公肩背。舌根吐出。以刀断之。以石拉齿。公犹骂不绝口。守白大怒。因断其头。是二月初六日也。适直犯京城。为官军所败。守白斩适头以献。 朝廷贷其死。其后甲戌。公子之屏,之垣,之藩,之墉。与李重老子文雄,文伟。共杀守白于都城中。持其首诣 阙。自请罪。 仁庙略施擅杀之罚。公死时年四十七。以其年四月。葬于杨州金村。公娶广州李氏广南君光岳之女。四男。长佥知。次佥使。次县令。季兵使。女婿郡守李文柱。侧出男之阃。内外孙曾。多不尽录。公初 赠官刑曹参议。 孝庙时。以筵臣大臣言。加 赠兵曹参判。又 命旌其闾。金川士民。立祠于战地。并祀死事诸公。今 上三十七年。赐额忠悯。尹公之孙。以其祖尚未蒙易名之典。诉于 驾前。礼官金镇圭以为此不可待其子孙之言而加 恩。又不容覆议。大臣亦请之。 上特命并与公 赠谥。又加 赠兵曹判书。 圣朝前后崇报之典。至此无遗憾矣。其大有裨于世教者。岂但为二公
疏斋集卷之十五 第 387H 页
之荣耀也。呜呼。士平居讲圣训说大义。若可以杀身成仁。或多临急劻勷。以败其身名者。若公以将家子。固未尝服力诗书。研穷义理。盖其仁义之性。不失其天赋。但知天地间惟有父子君臣之伦而已。不然。何其所成就如是其卓绝也。噫。金墉之变虽滔天。使公敛迹缄口。则何有十年瘴海之厄。封豕之势虽莫遏。使公不自请战。则必无骨碎身糜之惨。而其所以愤不顾身。捐生殉国。常恐或失其时。如不可及者。是岂勉强而能。计较而成也。卒能功植伦常。义塞宇宙。嗟乎烈矣。岂不诚大丈夫哉。从古偷生舍义之伦。闻公之风。真可愧死矣。公之曾孙尚玄诸人。始请状于金尚书镇圭。文未成而金公逝。今又来请于颐命曰。公尝与金公同请谥于 筵席。又为尹公之状矣。不可以与成此状乎。颐命不能辞。谨撮其家状。撰次如右。并告于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