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疏斋集卷之十三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疏斋集卷之十三
 陵志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4H 页
明陵志
于戏。洪惟我 肃宗显义光伦睿圣英烈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姓李氏。讳▣。字▣▣。 显宗大王之适嗣。 孝宗大王之孙。 母妃明圣王后金氏。领敦宁府事清风府院君佑明之女也。 王小字▣▣。 孝庙尝梦见 明圣王后寝室。有物覆以衾。开视则龙也。 孝庙觉而喜曰。将得元孙之吉兆。乃预命小字以待之。至辛丑八月十五日辛酉。 王诞降于庆德宫之会祥殿。实 崇祯纪元之三十四年。而 孝庙已宾天矣。 王五岁时。 明圣王后有产病。不能进食。 王必跪进粥饮。忧形于色。 后曰。汝劝何可不从。为之强进。 王尝有所养雀雏。死则令毋弃而瘗之。内局取牛酪。其犊多悲鸣。 王问其故。不进酪。爱亲之诚。及物之仁。自幼已如此。乙巳。诸大臣请以宋时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寿恒。为 元子辅养官。出入讲学。浚吉初见 王。告于 显庙曰。 宗社臣民之福。实在于此。 显庙命内侍召 王出。 王向浚吉再拜。礼貌中度。丁未。册封为 王世子。己酉。随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4L 页
驾谒 太庙。又行入学礼。庚戌。行冠礼。辛亥。行嘉礼。甲寅。 显庙礼陟。 王受宝践位。哀号动人。百官卫士。悲不敢仰视。 王自嗣服以来。夙夜祗惧。一以敬天勤民为第一义。以承 先王之志事。勉大臣以随事导迪。 王单心典学。夜分读书不休。 明圣王后亦忧其过勤。 新陵石役甚钜。 王承 慈教。命移用 宁陵旧石。大省民力。时八路灾荒。民或有不胜饥困而自缢者。 王大惊恻。亟下谕诸道。俾免其颠壑流散。 命蠲辛亥以上积逋。今年租赋。计可支用。量减其数。畿内役烦特减。进上虎皮又停。签丁尚方太仆。姑废燕市贸易。始初之化。人心洽然。乙卯。内下黄金一百六十两。银一万六百馀两于地部。 命蠲关北逋谷八万馀石。又 下教曰。方在哀疚中。方物物膳。姑勿封进。夏旱。 亲祷社坛。特 命虑囚。 王于水旱饥馑。忧勤惕厉。自此四十馀年如一日。然每下书藩臣。勉其安集拯济。晓谕民间。劝其勿离乡土。岁时必别谕劝农。皆一札十行。至意蔼然。癸亥。别遣御史。宣谕诸道。父老之扶杖往听者。无不感泣。凡蠲徭赐租。减宿逋停新纳者。前后几亿万计。若经费匮乏。则移军饷之储。倾内帑之财。亦不惜也。 御用人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5H 页
蔘。减纳至半。岁贡朔膳。屡经裁损。至今太官之供。多未复其旧者。岁旱。多 亲祷 庙社郊坛。盛热不入斋室。册祝必令责躬。不得雨则疏释罪囚。或驻辇道傍。进囚谕遣。或 驾幸王狱。亲决轻重。被灾地方。必遣御史监赈。耽罗邈在海外。数年荐饥。又 命近臣。船粟往哺。珍岛十岁不登。疑有冤气。谕令访问。此皆王深仁至泽之浃人骨髓者也。 王遇灾警惧。甚于剥床。大灾之外。虽星度凌犯。日霓抱珥。必 下旨自责。广求直言。又勉群下以和衷秉公。对越临履之诚。自见于言语之外矣。酬应万机。少无濡滞。或朝膳夕进。晓漏犹未寝。乙酉。有内禅之 命。臣亦随诸臣入对。终蒙反汗。然仰承 圣教。伤损之祟。盖在于忧勤圣心之极。欲脱屣千乘。优游晚暮者。正为此也。而疾病之后。 贰极代政。 王犹耿耿于国事。不暇宁逸。臣敢以颐养之说。恳叩于清燕之侍则 王曰。予习性然也。不可变矣。 王寝疾十有馀年。以庚子六月初八日癸卯。 大弃群臣于庆德宫之隆福殿。在位四十有六年。寿六十。呜呼痛哉。是日。倾都奔走阙下。虽儓隶下贱。哀哭如父母。莫不曰我 圣主为生民损遐算也。 惠顺王妃殿下。下教于大臣曰。 圣上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5L 页
平日盛德。朝绅非不知也。犹或有不能悉者。酬应浩多。昼夜不休。寝膳或废。敬事上天。遇灾恐惧。或雨雪愆期。风日不和。有害于农。则虑不小弛。阴晴之候。风起何方。或难自察。则必问侍者。国事民忧。念念不忘。常若不及。勤劳为祟。致损 圣寿。至于丧葬诸具。轸念经费。曾有措置。祭器所造之银。当下尚方。又备前头赈民。别置银子三千七百馀两。令补 国葬之费。可减民弊。内藏衣襨。似无不足。该曹只待书示者备纳。务遵平日省约之意。又 教曰。 圣上勤劳国事之外。甚嗜书史。制述甚多。可示朝廷者。曾已识藏。乃命 东宫出示。呜呼。我 圣妃观感 圣德。奉承遗意者。可以宣扬至仁。永固邦本。而况臣伏读内下 御制。多是敬天勤民之作。凡我含生之属。将何以追报 先王也。昔周公颂文王之德曰。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我 先王冲年嗣位。反不及于文王之享国。此何理也。然无逸之德。在 王尚其细者耳。 王自在视膳之日。承事 两殿。怡愉敬顺。及宅恤。哀戚踰节。拜辞 灵舆。归路犹号擗。 明圣王后多病。 王常凛凛焦忧。竭诚调护。事 庄烈大妃。亦无少间。所 御万寿殿。相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6H 页
去稍远。 王尝闻 大妃有急疾。不遑纳履。疾步往候。尝欲为 两殿进宴。遇灾而止。丙寅。始进丰呈。癸亥。 明圣上宾。戊辰。 庄烈又上宾。 王哀毁踰礼。一如甲寅。每岁 亲享 太庙。或无时展谒。春秋必拜 陵。遍尽 诸陵。则必再三至焉。以威化回军之义。加上 太祖谥号。以字数减于 诸庙。加上 太宗谥号。 仁祖成中兴之大业。 孝宗明春秋之大义。定为世室。 恭靖旧无庙号。追上为定宗。摹写庆基殿 太祖御容。奉安于永禧殿。戊寅。追复 端宗大位。盖丁丑禅代之后。人情冤郁。数百年未敢言者。列圣之所未遑。 王断自渊衷。亟举缛仪。 宗庙之礼有秩。神人胥悦。并及其六臣而俎豆之。以砺臣节。中庙慎妃。礼有难处。则立庙祭之。 王待宗亲。甚有恩。姑妹公主。有疾有丧。必皆 亲临。昭显世子嫔姜氏。尝以罪废。 王察其冤。追复其位。其孙焜,熀。被凶人诬。保全而宠遇如前。逆宗桢,楠。与其党谋不轨。杭图害 国母。并磬于甸而 命殓葬。法行而恩不废也。 王久无嗣。戊辰。后宫张氏始诞生我 嗣王殿下。亟 命定元子之号。己巳。 仁显王后退处私第。命升张氏为妃。甲戌。 下教曰。追惟己巳之事。不觉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6L 页
忸怩于中也。莫察悃愊。误疑良佐。予尝平心徐究。恍然觉悟。大加悔恨。寤寐辗转。积有年矣。今玆涣发纶音。重正壸位。寔出于天理之公而赖 宗社之默佑也。又 教曰。邦运回泰。中壸复位。则民无二主。古今通义。其收张氏王后印绶。又 命己巳死谏者吴斗寅,朴泰辅等赠官旌闾。诛窜其时乐祸而干名义者。其后又 下教曰。自今著为邦家制。勿以嫔御登后妃。呜呼。以千乘之尊而躬曾,闵之行。奉先而思孝。敦宗而厚风。增光前烈。叙正彝伦。即前世明君之所罕闻。此皆 王正心修身成教于家邦者。真可以俟百世而不惑。然盖天下有大义亘万古而不可无者。时往事迈。若将晦蚀。 王独以一身担荷。乃于甲申春。设坛于禁苑中。遥祭 毅宗皇帝。以 崇祯运讫之日重回也。将祭之日。 王感伤恻怛。真若眼看天地之崩裂。又 命设坛于宫城北净处。名以大报。岁祀神宗皇帝。以壬辰再造之恩不可忘也。 王尝命刊行 大明集礼。 亲制序文。汉人之流寓者。廪其身而收用其子孙。臣曾于槐院故纸中。得 皇朝成化年所赐印迹投进。即 命摹刻作宝。 遗命此后嗣位勿用清国宝而传此宝。盖将欲使万世子孙。不忘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7H 页
皇朝之恩也。呜呼。春秋大一统之义。独我东世守百年。异日中国澄清。永有辞于天下后世者。不其在是欤。此尤 王之超百王并三古。而其义可以建天地而不悖者也 王好学尚文崇儒重道居常手不释卷。暮年犹开讲筵。经传史书。无所不讲。自诸子百家。以及东方文集。无不涉猎。凡一经览。平生不忘。临文。析理明而见解透。讲心经。论心动静曰。出没无常。易发难制者。莫如心。故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说。论易纳约之说曰。此则大臣当艰险之时。不得已而可用此道。若治平之世。由间道结于君则不可。论秦扶苏事曰。君臣父子。皆有可谏之道。扶苏见焚坑而何可不谏。幸而用其言。无此祸矣。岂扶苏之过也。或以为过者非矣。又论唐时事曰。盖苏文虽恶。太宗命将伐之。犹可也。若不亲征。则虽无功。亦未为大失也。玄宗杀三子纳子妇。此由于太宗之闺门不正也。 王临筵不欲资口耳。必欲服行经训。尝讲礼。 下教曰。曾子问一篇。自君薨以下。言吉事者鲜矣。予因此有欲下询。亦如之何之意也。五礼仪。凶礼中乌帽黑带之制。因闵纯之议。既已釐正。而团领衣布裹帽。未有变改。复古制可乎。大臣儒臣。请依朱子君臣服议。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7L 页
答曰。玆事自有朱子定论。本无可疑。断然行之。及至大丧。百官承 遗命。乃受衰如古礼。视事用布帽衣。呜呼。汉文短丧以来。臣服君之礼久废。我 朝以布帽袍成服。犹非古礼。苟非 圣学之高明。何能尽革历代因循之弊。以复三代之古也。今日纵不能行之于天下。有王者作。必来取法矣。 王又考 皇朝典礼。定行王妃世子嫔庙见之礼。 王于初元。作水舟图说。出示大臣曰。君犹舟也。臣犹水也。水静然后舟安。臣贤然后君安。卿等宜体此图之意。以尽辅弼之道。取比精切。辞理畅达。丝纶每出昭若云汉。词臣不敢代草。大内亭阁。遍题铭记。无非箴儆寓戒之言。 王于讲筵。讳程,朱之名。文庙。升宋周,张,二程,邵,朱六贤于正殿。黜两庑汉荀况以下十人。 命以宋杨时,罗从彦,李侗,黄干及我 朝李珥,成浑,金长生配享。御笔亲题宋时烈华阳。宋浚吉兴岩书院扁额。尊尚贤德。以一士趋也。尝 幸太学。会诸生勉谕学业。从皇朝之制。别立启圣庙。又 命立何蕃,陈东,欧阳澈,之祠。以激士气。 王于 先朝宾师老臣。致敬尽礼。礼罗贤士。由山林拜相者亦数人。又三选文士。赐暇湖堂。以劝文风。 王亦以武略之不竞为忧。每有郊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8H 页
外 行幸。路中操鍊。时于江上阅武。后苑试才。大行褒赏。厚待将臣。优恤士卒。尝 临幸关寿亭庙。 命并享岳武穆于永柔武侯祠。以兴起将士之心。戊戌。寝疾。时召见宿卫将士。面谕病未试阅之意。又赐酒肉。武士皆感泣欲死。 王以戚继光阵法。便于御倭。不利于防胡。 命诸将确议变通。又以阴雨不备。不可应卒。 命增筑江都南汉城砦。讲定与都民入保之计。又筑北汉百济古城。先是。 孝显两朝行两湖大同之法。 王命继行于岭南。将欲大变赋民之制。以纾良役之偏苦。改量八路之田。以正经界。末年。 命先量三南田使臣。尚有未复 命者。良役之议。不及禀裁。遂成千古之遗恨。臣民之至痛。尤在于此也。王英明出天。气貌清肃。见义则乾断赫然。迁善而奋若风雷。既早登天位。锐意图治。而邦礼初定。群壬戕贤。贼臣谋乱。国命缀旒。 王乃沉几默运。扫除凶逆。宗社再安。世道清明。 坤仪一倾。奸凶得意。流言罔极。事有难言。 王乃翻然悔悟。日月更新。长秋复正。肃清宫闱。此皆 王明睿所照。不远而复者也。而常存钦哉之仁。大狱鲜有枉罹者。 王常自戒以气质之躁暴。或出丝纶。或示言志。恒加省察之功。疾病之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8L 页
际。心气最难摄。而十馀年间。未尝有辞气之大过者。晚年操存之益。尤可以养寿命矣。己亥。以 太祖故事。题名耆社。锡宴老臣。方域之内。正献北斗南山之祝。昊天不吊。终靳必得之寿。呜呼痛哉。安得不怨于天也。 王尝著儆戒十箴。劝学文等篇。赐 东宫。丁酉。有代理之 命。 东宫连章固辞。 王答曰。眼患又剧。酬应甚难。命尔代理。玆乃 国朝故事。汝何让焉。付托至重。尔责至大。夙夜寅畏。无敢或怠。念终始典于学。又 答曰。昨日训戒之言。尔其式克钦承。近日事。处分正而是非明。可以不惑于百世。事关斯文。顾不重欤。故特言之。予意汝遵。莫之或挠。盖宋时烈,尹拯师生事。为一世争端。而 王始定是非。故有是教。呜呼。道心相传。即 王家法。十箴之戒。已本乎精一之旨。而典学之勉。斯文之托。丁宁反覆。贻燕之谟。其亦至矣。 王崇俭节约。从谏如流。衮衣之外。不服锦段。寝殿席弊不改。帏帐皆用青布。朝夕膳羞。不过数器。近臣以不贵远物为言。即 命焚银鼠皮。又有谏大内牵入橐驼者。夜开宫门而出送。谏臣以禁苑营小閤临大路为不可 命。即日毁之。 王冲谦之德。又出天性。未尝以圣智自广。癸巳。群臣归美 圣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9H 页
德。请上尊号以显义光伦睿圣英烈。 王严辞固拒。久而勉从。中心不乐焉。臣谨稽之天地。验之往古。 王之盛德弘规。巍乎焕乎。嘉言美政。史不胜书。三代以后。无可比拟。岂所谓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者欤。于戏伟哉。领议政臣昌集。右议政臣健命等。议上尊谥曰。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庙号曰肃宗。殿曰孝宁。以是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寅。葬于明陵甲坐庚向之原。始仁显王后之葬也。 王命虚右之制。仿 长陵曲墙筑不偏。丁字阁亦当中。预忧再劳民也。 王元妃仁敬王后金氏。领敦宁府事保社功臣光城府院君万基之女。庚申。薨。 继妃仁显王后闵氏。领敦宁府事骊阳府院君维重之女。辛巳。薨。 惠顺王妃殿下金氏。领敦宁府事庆恩府院君柱臣之女。淑嫔崔氏。生延𧘌君。 䄙嫔朴氏。生延龄君昍。己亥早卒。 嗣王殿下 前妃。端懿王后沈氏。 赠领议政青恩府院君浩之女。 中宫殿下鱼氏。领敦宁府事咸原府院君有龟之女。 延𧘌娶郡守徐宗悌女。延龄娶修撰金东弼女。我 殿下以臣经幄旧臣。近来久侍医药。遂以 幽宫之志 命臣。臣固辞不敢当。终不获 命。顾臣文词见识。固不足以形摸天日。而 临御既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29L 页
久。可纪者多。谨书其功德之大者。亦不敢华而不实。永负 天地之大恩云。
疏斋集卷之十三
 墓志
  
外王母贞敬夫人李氏墓志
呜呼。我外王母贞敬夫人全州李氏以寿终。而舅氏兄弟。俱已先殁。我先妣悲夫人德美之莫述。惧无以垂范后昆。乃手录平日言行。以遗诸侄。仍命颐命纂次文字。外氏诸兄弟亦强之。颐命自以素固陋。言出卑幼。又难传信。承命周章。久未敢成。今者获戾于神。奄及大故。窃恐因循退托。永负遗意。肆敢据先妣所录及诸兄弟族党之言。谨叙幽堂之志。创钜荒迷。不能文之。以辞。匪惟。僭猥之是惧。或者疑我以亲戚之私欤。礼云。妇人之行。不出于梱。且近世彤管之记久废。中垒之传不作。然则闺门之德。非其子孙之所睹记者。孰凭而传之。况我先妣。温恭淑哲。其得之于擩染观感而记之者。其实录也。颐命与诸兄弟。皆逮事王母者。省事以来且数十年。其岂无私识于其心者。而今敢为一辞之溢。以犯诬先之罪也。谨按外氏家乘。夫人系出 璿源。我 太宗大王第一子让宁大君讳禔。有吴太伯仲雍之节云。传四世。有讳璘。 赠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0H 页
判书。有讳元友。官至县监 赠赞成。是为夫人高曾。祖讳毂。官至郡守。考讳光后。官县监。妣安山金氏。副护军讳就镜之女。夫人。十七。归于我外王父府尹黄公。王父讳一皓。字翼就。号芝所。以宗周之义。被害于清虏。实 崇祯辛巳也。 仁庙哀其冤而莫之救。则命廪公大夫人及夫人终身。夫人已封贞夫人。其后朝廷追念其义。 褒赠府尹公正卿。又以长男玧。录保社从勋。加 赠贰相。夫人亦从封贞敬夫人。夫人育三男三女。男长玧。晚阐文科。官至承旨。先夫人二年而卒。次琡。弱冠夭。次琎。以学行荐授斋郎。衔恤不仕。三十而夭。一世悲之。后 赠持平。女长即我先妣。适我先考大司宪李公讳敏迪。次适参判李选。次适清城府院君金锡胄。玧初娶郡守吴达天女。生一男一女。男夏英令。女郡守赵龟祥。再娶尹某女。三娶(缺)金声发女。生一女。朴泰逵。琡娶姜某女。无子。以琎之子夏民为后。琎初娶郡守金天锡女。再娶郡守宋熙业女。生三男一女。男夏臣,夏民,夏弼进士。女主簿洪致祥。我先考生四男三女。师命及第。孚命。颐命判书。益命。女长金万坚。次未行而夭。次参奉金道济。李选生三男一女。男圣辉,昌辉,长辉。皆进士。女副率洪禹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0L 页
宁。金锡胄生一男。道渊佐郎。己巳之祸。李师命,金道渊。俱不得其终。夫人生于万历乙巳八月二十三日。卒于今 上庚午十二月十二日。享年八十有六。辛未二月。孙夏英等。迁王父墓。合葬于扶馀蒙道村后。以宅兆不利。某年又移窆于某地某向之原。夫人幼有至性。母夫人金氏。尝久疾沈绵。夫人日夜侍疾。三年不解衣。县监公亟称之曰。虽古之以孝闻者。何以加吾女。为之涕下。尝自制一衣。有妹色欲之。夫人即解而衣之无难色。父母试问之曰。汝无资可办他衣。奈何与之。对曰。兄弟之身。一体也。弟着何异自着。金夫人有阃范。教诸女以顺正。及夫人归黄氏。书赠训辞。以寓衿帨之戒。夫人服膺玆教。夙夜儆戒无怠。以幼事亲者。移事尊姑。尊姑姜夫人。早寡多病。夫人自三日之内。竭诚保护。凡衣被饮食之属。必先意预具。有命即进。若相戒约。姜夫人每叹曰。贤妇以此至行。传于后嗣。黄氏其昌大矣。黄氏固大家。上奉两家祀。王父已仕于朝。宾客常满座。又敦亲好义。轻财喜施。与宗族之来依者众。待而举火者亦数家。夫人以弱龄当家。能治内事驭家众。竭力承奉。未尝以窘乏为辞。辛巳。姜夫人尚在堂。夫人犹含痛忍哀。持形立气。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1H 页
左右致养。不异平日。及其丧也。绞紟棺椁。躬自检饬。送终之礼。无不自尽者。尤笃于奉先之礼。每于享祀之日。亲涤器具馔。达朝不寐。临祭素食。老而犹不废。常戒子孙曰。祭之夜。放意睡卧。若失时之早晚。如不祭。又曰。吾观人家分田产于子孙。使各房分。次祭先。甚非礼意。又疏远则祭不如礼者多矣。吾家奉祀田民。吾不敢擅动。子孙知此意。凡祭。宗子主之。毋令他子孙分行。姜夫人父母无嗣。庶孙贫窭无依。祭不以时。墓无碑表。夫人为之收拾田业。择配以娶之。岁给祭需。又营治墓石。镌刻俾树之。自称未亡以后。终丧啜粥。六十以前。未尝具盘进食。被服淡素。不与人宴婚。子孙有科庆。亦不许设闻喜宴。长男为养屡奉檄。不敢以献寿为请。辛亥。在洪川。邻邑倅有欲设酌而寿之者。夫人使人谢之曰。祸衅馀生。本不喜纷华事。贻弊邻州。尤岂敢安。况岁俭而君撤。县亦岂设私宴之时乎。其人愧服。其以礼自守也如此。前夫人李氏。有一女。为进士申炅之妻。夫人怜其无母。加意顾恤。不间所生。申公丧室。犹感恩。诚礼不衰。甥侄沈佥枢檍兄弟。族侄郑休。亦慕夫人之义。爱戴如其母。王父庶妹二人未归。夫人抚养甚至。见之者皆曰此儿当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1L 页
损其福。及其嫁。资送颇厚。庶族妇人之幼而无依者。收养而嫁之。穷老而无归者。迎致于家。死则葬而祭之。鳌山君夫人。即姜夫人之妹也。耄期无子。夫人日问起居。分甘折小。奉养如事亲。大祸之后。寄寓穷乡。家业益旁落。夫人手执麻枲。身服勤劳。课僮仆治田农。以其蘋藻甘旨之馀。犹轸恤诸族。恩义有加。诸族之来归者。视若王父在时。其教子孙。谆谆勉之以礼义。未尝昵爱而掩过。有过则至诚开导。改而后已。故虽无诃责。子孙敬畏如严父。季子参奉公幼而孤。夫人悲其失学。使之从师远游。成就其志业。子孙有早显者。必忧形于色。深戒满盈之惧。外孙李师命。以勋名。一岁中暴贵。夫人贻书于元勋清城公。勉以君子爱人之德。盖其意欲其如韩魏公之于苏文忠也。清城以书示客曰。妇人岂有如此见识也。其任使婢仆。庄以莅之。恩以怀之。使优劣得所。灾眚不问。饥寒必察。故虽屡经险艰。绝无怨叛之心。多得其忠力。丧后至有哀慕成疾而死者。又有容人之量。人或有忘我恩而反覆者。亦不深怨。急人之困。若恫在己。见人之饥穷疾病者。无妄罹灾者。必极力救济。虽夕炊将阙。裘葛不具。亦不之顾也。夫人神精内朗。见识高明。藻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2H 页
鉴又绝人。临事分别是非。自合于义理。人或问之以古今治乱得失。则闻其始而揣其终。辨邪正判义利。了然如目前事。言子孙之寿夭穷达。后多验。常曰孩提之儿。已可识其为人。尝闻一妇人失其珠贝。搜得于其嫂衣。夫人疑之。且曰。盗之固非矣。扬其声者。又甚于盗矣。盖其妇欲伤其嫂。暗置珠贝于嫂衣中。往索而扬其盗。后果犯悖乱之罪云。其料事揣情。多此类。故兄弟子孙之当官者。必禀决疑事。平生不喜巫觋。见人笃信则必教之曰。游魂冤鬼之郁结不散而降于巫者。能啼啸作人言。说人祸福不疑。此只能知已过事。不能知未来事。吾尝验之。手掬沙豆之属以问之。我知其数。则彼能言。我不知则彼亦不中。盖事之已有迹者。人之存于中者。廑能知之。其他未可信也。其精识不惑。又如此。夫人耆耋之后。每日犹早起梳洗。非疾病。未尝欹卧。居处萧然。饮啖淡泊。书疏必亲。应接不倦。眼彩清莹不昏。言语的确简切。每祝黄发鲵齿且无疆矣。自丧长男。神气日衰。未久而终。呜呼。天既赋夫人以明德。锡夫人以大年。而独使其身生逢百罹。崩城之哭。冤绝千古。二胤之贤且孝而不克终养。两孙之祸。又憯于生前。何赋之丰也而何命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2L 页
之穷也。岂气数之变。适与之推敚。而报施之常。天犹不忘欤。盖尝观天人之际。其所谓报施之理者。廑若存而若亡。而说者曰。天道福善而祸淫。又曰。天之所助者顺。信斯言也。若夫人之孝顺慈明。宜并受百禄。克昌厥后。而顾乃五十年间。极生民之荼毒。痛冤忧戚。以终其身。善顺之报。果何如也。虽然。箕畴叙福。以寿为先。而所重者攸好德。噫。夫人之年。不可谓不寿矣。夫人之行。亦罔非惟德是好。则夫人之于五福。亦可谓得其先且重者矣。今天之向用于夫人者。纵未全施以五福。抑又闻之。夫有德而不食于其身者。天必报之于其后。定胜之理。终可有待乎。呜呼痛矣。
户曹正郎金君墓志铭
杨州金村。清风金氏世葬之地。其村北负子之墓。是吾姨弟进卿之藏也。进卿生于富贵。死于患难。抱恨泉下二十有馀年。而幽堂尚无志。孰知其死之甚悲也。墓之右。有文贞忠肃二公墓。于进卿为曾祖若祖。隧有显刻。谱系详矣。考文忠公讳锡胄。以文武大才为将相。定庚申逆乱。策保社元功。妣昌原黄氏。忠烈公讳一皓之女。黄夫人生子多不育。进卿生而寄养于他人。学语而归。俊伟不群。已有识虑。及稍长。家声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3H 页
益燀赫。而进卿绝无绮纨。习好读书敕躬。见者期以远大。皆称必世其家。十八。选上庠。寻补寝郎不仕。甲子。丁文忠公忧。居丧养亲。克尽其诚。追先志治后事。少无遗憾。服阕。以先荫超拜宗簿主簿。及入谢。 上赐对便殿。天语谆谆。又移忠勋都事户曹正郎。洗手奉公。吏事亦办。己巳。时事大变。凶党反庚申逆案。追夺文忠官。欲罢保社勋。势将无所不有。进卿乃告诀于黄夫人曰。今者大祸将作。儿亦不可保矣。与其不得全肤体而殁。不若吾自早决。区处家事。神气不乱。饮毒酒而尽。闰三月十日也。藁葬于其先陇之侧。未几。 坤殿逊于外第。士大夫多死于桁杨。至是则先死者为安矣。呜呼。死生亦大矣。其审几果决也如此。夫岂自经于沟渎者比哉。其后黄夫人。又窜于绝海。世祸之烈。古未有也。甲戌。 圣上大觉悟。诛凶雪诬。命复文忠及进卿官。黄夫人归自海上。改藁葬。取再从孙圣厦。继其后。于是。文贞之祀。不绝如缕。进卿名道渊。娶东平尉郑载崙之女。死时年二十六。今圣厦以郑淑人命。请志于余。余诚有不忍记其事者。又何忍辞。乃挥涕而书之。铭曰。
文忠之门。世有棨戟。天道忌欤。祸胡斯酷。盛衰之变。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3L 页
适与时会。嗟乎进卿。命其可奈。
昌陵参奉黄公墓志铭
孟子曰。仁之于父子。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盖欲尽其性而不付之命焉。然其得不得。命也。若我季舅黄公。稚年痛父匪命。已知不共一天之义。力不能伸大义于天下。则常以生无以尽子之职为深耻。没身穷毒。不以人理自居。含痛茹恨。夭阏百年。嗟乎。岂非命也。庶可谓尽其性矣。君子以为王伟。元后一人而已。又能力学明理。深知性命之本。故学者尤称道之。公生八岁。先忠烈公受边任于丙丁之后。笃守尊周之义。遇害于清虏。公冤号陨绝。哀动傍人。收阅遗墨。泪血渍纸。及读书史。见人复雠事。辄扼腕悲哭。十岁。往依我祖考文贞公于白马江上。受业甚勤。而哀戚不衰。文贞公亟称其性行。未几。虏又以文贞公意在 南朝。拘入沈中。公益无所归。闻两宋先生方讲明春秋之义。欲往从之。乃告大夫人曰。儿既无意于世。愿求贤师。得闻性命之理。无负劬劳之恩。大夫人悲且喜而许之。是时。公年甫成童。先以弟子礼。请学于同春。受小学家礼论语孟子。同春每叹其见解精深曰。宿儒不如也。且谓公曰。吾多病。诲人不及尤庵。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4H 页
可就学焉。公乃以同春命。往拜尤庵。尤庵乐得而伤其志。公亦诚心服事。其游如父子然。公既闻大义。尝泣血言于尤庵曰。小子至痛莫泄。枕戈徒铓。愿先生教之。因而失声。若无傍人。人亦为之掩涕。是时。 孝宗大王将大有为。礼致贤士。论天下大事。尤庵最受付托。吁谟密勿。世无知者。独公微闻其旨。常有执殳前驱之愿。尝过县邑。见戎器堆积无用。乃戴兜抚剑。雪涕顾眄曰。嗟夫。使我得编行伍。以跃以击。虽膏野草。复何恨也。及 孝庙宾天。公手书小记曰。呜呼。 孝宗大王。以圣神雄武之资。志雪丙丁之深耻。礼罗遗逸。将欲有为于天下。余亦戴头而忍生矣。皇天不吊。中道崩殂。此岂但东国之不幸而已。诚天下万世之不幸也。公力不可自灭雠虏。则以尊攘大业。甚有望于 圣君贤师。事又无可待者。益痛伤哀惋。忽忽无生人之心。又尝手抄武侯二表及澹庵封事,朱子垂拱殿劄等文字数十篇。每和泪悲吟。声气激烈。有时竟夜不寐。起而彷徨。独语咄嗟。或终日不食。默然危坐。若无视听。虽有室有子。无废人伦。而平居薄衣疏食。如在苫块。常居扶馀田舍。丙午。来省大夫人于京。留一年。冬。感寒数日而卒。十二月十三日也。享年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4L 页
廑三十三。呜呼痛矣。盖公孝根于天。识原于学。不以有生之乐。易其雪深怨明大义之志。以为人之当尽其性者。理也。不得其愿者。命也。冤痛哀号三十年如一日。刺心切骨。积损神气。以短其生。此即公至性之卓然而不可灭者。若其他群行之焯焯者。虽不尽记。可也。然公事偏慈。有婴儿慕。有疾则尝粪祷天。事兄如严父。以及丘嫂伯姊遘厉。躬自救药。其事师。有疑必规。犯而无隐。筑室门下。非省亲不离。其为学。不知不措。有闻辄行。自就傅至于属纩前夜。无一日不读书。经传性理诸书。莫不淹贯。而尤用力于朱子之书。旁通历象算数。为文。辞达理顺。时与人往复论辨。多有感发人意者。此皆公不勉而能。何足以尽公之美也。使公不生于忧患。而假之以年。以其精明超迈之姿。大肆力于学问思辨之功。或出而担荷君民之责。或处而周旋师友之间。世道之交丧。必不至如今日矣。抑公之所以赍恨而殁者。有可以扶世教树民彝于百世。又岂但一时君民师友之裨而已哉。公讳琎。字君美。昌原人。始祖。高丽平章事石奇。祖文敏公讳慎。以文学节义。为 宣庙名臣。官判书。号秋浦。考忠烈公讳一皓。号芝所。官府尹 赠赞成。妣完山李氏。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5H 页
县监光后之女。公初娶郡守金天锡之女。不育。再娶砺山宋氏佥正熙业之女。生三男一女。男夏臣直长。夏民参奉。夏弼郡守。女主簿洪致祥。直长三男。尚老进士。尚耇,尚耆。三女。生员柳泓,宋禹锡,俞彦宗妻。参奉四男。尚中,尚敬,尚厚,尚质。一女宋必徵妻。郡守二男。尚元进士。尚贞。一女尹东采妻。主簿无子。有二女。始 显庙乙巳。以学行荐授公 昌陵参奉。不就。今上戊辰。公之门人宋圣济等上疏。请褒公节行。 朝廷赠公司宪府持平。公始葬于杨州洪福山先茔之侧。金淑人祔焉。丁卯八月。并迁于同州牛耳山向甲之原。追祔宋淑人。公之丙午入京也。主于我先君。公素敬服我先君。甚相得也。先君使诸子受业于公。小子与直长同学。童騃无所识。尚记公尽日端坐读书。声若出金石。夜分而不辍。小子时觉而听之。其声转益哀怨掩抑。虽不知为何故。而自不觉其感而生悲也。今直长谓某尝受公怜。使之铭。铭曰。
牛山东麓。马鬣三尺。是维孝子之葬。永无毁伤。
贞夫人金氏墓志铭
己亥重阳。延安李同甫为文哭其内。仍以示余曰。览此。可悉我夫妇之平生。将以十月初一日。葬于龙仁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5L 页
慕贤里先陇傍负辰之原。子其为我铭之。以慰其魂。其文曰。君初入吾门。挽鹿车共归乡里。君生长绮纨。分甘淡泊。虽流离岭海之远。亦无难焉。中年。余为亲养。从吏役。亲殁而更不出脚。则穷窭久愈甚。而君亦乐而忘忧。盖其性质醇正。识虑通明。实非世俗妇人之所可及也。君晚生一男。抱三孙而一殇。三女归而或孀或夭。逆理之惨。澌惫成疾。遂至于此。临命。言语如平日。无一毫怛化之意。精神与定力。亦丈夫之所难能也。噫。夫人以荆钗布裙。事同甫四十八年。未尝以艰苦之色。累同甫之心。同甫固穷力学。独守东岗之陂。乐其齐眉之敬。今焉白首而失之。终天告诀之辞。固宜阐扬其潜光。况夫人宜人宜家。百禄是宜。而子姓多贻其戚。以伤其生。此尤同甫之所深悲也。同甫与夫人俱是名家子。月沙李文忠公。文章动海内。清阴金文正公。节义擎宇宙。静观斋先生讳端相。以文忠之孙。从事洛闽之学。同甫克承其家。退忧堂相国讳寿兴。以文正之孙。世袭韦平之拜。夫人即其仲女。二家早约潘杨之好。礼未成而同甫丁外艰。故夫人年十七。始归于同甫。夫人之母尹氏。牧使衡觉之女。夫人以夫贵封贞夫人。男亮臣进士。女长适金镇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6H 页
岳。早孀。次适黄庆河,金东铉。俱早夭。夫人以今岁八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四。呜呼。闺门之行。外人之所难知也。而不佞与二家俱有四世之好。丱角与同甫游。同甫之长女。又是吾甥妇。是以深知同甫之哭其内。无溢辞也。亦尝闻夫人从父兄农岩金仲和之言。每称吾妹无让同甫之贤。同甫名喜朝。 朝廷待以贤士之礼。累迁官方带大司宪之衔云。铭曰。
妇人苦乐。由他人兮。夫孰居室。不患贫兮。嗟惟夫人。异恒情兮。安分无忧。保幽贞兮。我谓同甫。莫伤戚兮。谦盈之理。好反覆兮。虽有一子。后必炽兮。愿执左契。慰生死兮。
恭人绫城具氏墓志铭(罗仲辅内。其子浚。志而请铭。)
奕世之钟鼎兮。绮纨之非不足兮。夫子之喜之兮。荆布以服之兮。乐子之尚吾志兮。虽贫贱亦何伤兮。殚一心事两姑兮。天锡胤奉烝尝兮。孝子志其藏兮。旧客铭其后兮。闺门之行未易详兮。云余昔闻乎丘嫂兮。
恭人青松沈氏墓志铭
余内弟昌原黄夏民。委禽于青松沈氏。尤斋宋文正公。以书贺其伯父曰。曾见沈家兄弟。尽佳士。新妇必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6L 页
相类。又是洪忠正外生。宜归于贵家。盖宋文正尝与沈氏之祖考相国讳之源。共赞大义于 宁陵。时洪忠正讳翼汉。痛斥崔鸣吉和虏。夏民祖考忠烈公讳一皓。资送崔孝一归正。俱被祸于清虏。考持平公讳琎。以雠虏一天。自废于世。师事文正。讲明复雠之义。不幸短命。文正悲之。视其孤如诸孙。故喜两家忠义之后相与结亲也。沈氏内外世德既如此。生禀美质。端粹慈惠。幼而父母称其孝。归而夫党嘉其行。余外王母李夫人。鉴识明而少许可。每曰此妇女士也。夏民过房。为叔父讳琡之子。所后母姜夫人。早寡多病。沈氏服勤如事其母。余尝与数年隔墙而居。多见其至诚。沈氏父府使讳益善。尝游宦远方。沈氏思恋成疾。居母忧又毁甚。沈绵十年。竟以辛未九月不起。得年廑三十四。其年十二月。葬于利川元积山负壬之原。其后夏民官县监。从为恭人。有二男。尚中。娶赵始采女。生三男二女。男长箕祚。馀幼。尚敬进士。初娶尹翼瑞女。生一男。再娶李喜烨女。生一女。青松之沈。传自高丽卫尉丞洪孚。历四世入 本朝。有青城伯德符。又六世。有左参赞光彦。奕世公孤。又三世。府使宗忱。监役官契。为恭人高曾。黄氏谱系。具载其先墓志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7H 页
碣。故独详于沈云。铭曰。
诗美硕人。序及姨私。岂若系出。忠节名垂。华阳之喜。善推世类。岂若亲懿。躬觌行谊。芳年可惜。令名其长。我铭幽石。永阐潜光。
刑曹参判石滩李公墓志铭
盖 皇明万历年中。天降丧乱于我 国。壬辰岛夷匪茹。 大驾西狩。时惟石滩李公。以微官家食。倡率乡兵。征剿有功。丁巳。光海幽闭 母后。彝伦斁绝。亦惟公以荫调散官。抗言投荒。以一人办得忠义二大事。至今公议皆谓公笃学之力也。公讳慎仪。字景则。全义人。高丽太师棹之后。汉城尹龟。始入 本朝。高祖讳宏植。求礼县监 赠吏曹判书。曾祖讳益禧。缮工监副正 赠兵曹参判。祖讳侃。不仕。考讳元孙。刑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妣李氏。 恭靖大王玄孙。公生于 嘉靖辛亥。四岁而孤。十岁又丁内艰。居丧无异成人。事伯兄如事父。抚诸弟尽诚。幼而夙成。端重不好戏嬉。及成童。好经学通大义。十六。当 明庙丧。叹曰。吾早孤不得自尽于亲丧。天地间一罪人。君亲一体。今于方丧。可尽其戚。持身如亲丧时。师事闵杏村纯。受业服勤。馀二十年。读书课程甚严。四子六经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7L 页
洛闽诸书。无不贯习。最用力于学庸。其持己。常以居处恭执事敬为本。严肃静专。动罔违礼。一生受用。正在于此。杏村常称以德器。朋友或劝应举。辄蹙然曰。早失怙恃。科宦何荣。 宣庙时以六行选士。谓公笃志力行。卓然有守。初除礼宾参奉。不就。再除斋郎。杏村曰。世禄之臣。不可不一谢 君恩。公遂黾勉膺 命。升 宗庙奉事。旋以事罢归。壬辰。公以乡兵三百人讨贼。 行朝擢授司饔直长。倡义使金千镒。褒 闻其诚节。又擢授中部主簿。历工刑二曹佐郎。时稷山有潢池变。 上命择送县监。铨部以公应 命。公未至而事已定矣。 朝廷追论讨倭功。仍其宰邑而累升军资佥正及正。以其有声绩也。逆贼李梦鹤称兵陷州郡。列邑奔溃。兵使仓卒未及徵兵。单骑到温阳。公与天安守。领八千兵驰赴。军声始振。兵使上 闻。特加二资。丁酉。倭陷南原。天将解总兵生军败。移驻于稷。与贼交锋。县境空虚。公独与一官奴接待。事无阙遗。监司前后褒 闻。总兵前言其尽诚。故特加二资。秩满加留一年。己亥。解归才五六日。大臣责铨曹之不即叙用。乃除古阜郡守平市令。病不就。又除槐山。未久病归。邑中髦老涕泣请留。公为文谕之。御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8H 页
史褒启于归后。 命赐表里。筹司荐授广州。以病力辞。甲辰除林川。监司御史又褒启。乙亥。移授南原。台官以数迁启仍之。筹司荐公才行兼备。移洪州。丁未。又移海州。 赐品服。庚戌。将弃归。吏民守门号泣者日以千数。秩满又仍。公居州郡二十年。治绩茂著。前后使者争先褒 闻。或云。慈祥清慎。吏畏民怀。或云。清慎自持。秋毫不犯。或云。持身廉谨。使民便易。天将亦为之称叹于 上前。所至学校兴而仓廪实。民皆仰若父母。悃愊之治。虽古循吏。何以加焉。甲寅。拜佥知中枢府事。公称病久不就。及光海用奸臣计。将起金墉之祸。䝱百司献议。少违者有奇祸。搢绅士民及胥徒畏惧。多逢其恶。公乃奋然抗论。以为如此则天理灭矣。人理丧矣。遂献议四百馀言。其略曰。人之心。即天之心也。人心顺则天理亦顺。伏愿熟察天理人心之当然。体大舜之心。行大舜之道。则神人喜抃而国家臣民之福也。公之子弟亲戚。涕泣交谏。愿为百口计。公怫然曰。吾岂可负所学而为不忠也。于是群凶骇愤。交章请置重辟。人皆丧魄。而公则坦然。但以先墓未树碣。恳托于家人。至明年戊午。合司请远窜。光海反以远窜为轻曰。李恒福以大臣。只陈所怀。尝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8L 页
请安置。今日三司何其馁也。遂栫棘于会宁。公以匹马与一子登道。小室号哭拜诀。路人为之流涕。公上马恬然。时李文忠以下数三名公。抗义扶伦。此皆有名位结恩义者。而独公以疏逖冗散。不畏淫虐之威。故光海之怒最甚。世之尚论者。亦以公为尤难。公就谪北边。有虏警。同谪诸公。问处变之宜。公答曰。万一贼迫城下。不可坐棘中浪死。当身隶行伍。背城一战。贼退则还入棘中。不幸见败。舍生取义可也。而朝廷必有处分。可俟而行之。闻者激昂。奸凶果疑罪人。并移于南。公移配于兴阳。去穷发而入烟瘴。益困之也。路过槐山郡。人争持牛酒迎劳曰。旧日贤使君也。公在棘中六年。棘篱朽坏。而谨守限域。足不踰尺寸。癸亥 仁庙反正。收召旧臣。拜公刑曹参议。俄以立节昏朝。特升嘉善阶。拜判决事。李文忠已以柩归。而公之不死于南北。复见清时。天也。公以特进官。入侍 经席曰。臣万死馀生。获瞻 天颜。愿献一言。更化之初。所当先务者。在于收用贤才。悦服民心。 殿下亦以古昔圣王为法。期臻至治。闻者以为老成忠实之言。公备尝险艰。年踰七十。上章乞骸。 上不许。公素负重望。朝论冀其大用。有一名官。欲处以外职。言于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9H 页
铨长。铨长曰。人望所属。出入 经幄。不可出外。铨长入相。而其冬。铨曹竟授光州。甲子。病递。乙丑。复拜判决事。丙寅。刑曹参判。丁卯。建虏入寇。 上幸江都。公扈 驾渡江。疾革留仁川。转向水原马井里。病日益深。忧国煼煎。以七月十六日。殁于旅舍。其九月。葬于高阳元堂里负乾之原。贞夫人庆州李氏。承训郎应龙女。温雅閒静。宗党称其贤。先公殁。同茔异穴而葬。讣闻。 上遣官致祭如礼。 显庙时。重臣请 赠谥。肃宗时。始 命先赠正卿而赐谥。乃赠公吏曹判书。太常议曰。勤学好问曰文。清白守节曰贞。公为人俊伟光明。笃实严正。以反躬切己之学。早服师训。平居温然不露其声色。至于临大义。确乎有贲育不可夺之节。故以一身任纲常之重。处事精明详慎。律己清严。故居官民怀其惠。常心游物表。仕宦非素志也。而勉从师友之劝。遭时板荡。流连于民社。归则家徒四壁。卜筑于高阳石滩。萧然欲终老焉。沙溪金文元公。每称其师友渊源之正。尝寄书于南谪。致意叹服云。男贞吉。宣务郎。安吉监役。女婿洪棨,朴昱。皆无后。侧出男俊吉。宣务子頀,韶,䪫。女适水使赵猷。监役一子二女。皆死于丙子虏难。頀生云槫。韶生云橚,云梓。䪫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39L 页
生云柏,云植,云艗,云枢,不佞生也后。虽尝闻公之义亦未详焉。向者云梓以尤斋宋文正公所为谥状隧碑。千里来示。托以行状。其情甚勤。故不敢辞矣。其间十年在 禁中尝药。云梓已奄忽矣。今其子最全。又以遗命泣请之。顾何忍负九原也。但宋文正为谥状甚详。状不可叠。乃就其文。略加增删。以志幽圹。系之以铭。铭曰。
世号为学。竞趣虚文。公惟醇笃。操确履敦。是以文元。尚公渊源。单师扑贼。一言扶伦。历数儒林。能得几人。弦歌数州。政教少伸。启沃微言。志大君民。飞龙利见。日昃其嗟。道之不行。谓天奈何。斯文遗恨。瘗此铭歌。
童子金如玉墓志铭
童子小字喜曾。以丙子正月初四日。生于其外祖锦山郡任所。以癸巳八月初十日。死于其祖父密阳府任所。密阳公携榇而归。以其年九月初八日。葬于燕歧釜洞金氏先山之侧丑坐之原。将窆。其父鼎运泣谓余曰。儿有孝友之性。夙慧而多奇才。生以病废。死非其乡。今虽返葬故山。诚恐其旅魂犹飘散未复。且恐后日耕犁或及。不保其朽骨。愿得公一言识其竁。心慰安其魂。使后人见而怜之。无毁夷也。余乃和泪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0H 页
濡毫。记于片瓷。俾纳于圹。儿生而眉目秀朗。吾两家奇而爱之。性又慈明岂弟。自孩提无忤其父母之意。甫学语。能读书善记。七岁。患疹疫。热痰流骨节。曲伛发背。又聤聩不能授书。独自贪看古书。往往有不解其字音而默会其义者。然时作五七言诗。句语清奇可咏。见其父作程式文。效而述。赋表亦多可观。其性与才之拔萃如此。而奇疾夭阏如此。又不见父母之面。而死于大岭千里之外。可谓生民之至穷者。今余无辞可宽汝父母之哀。况可以慰汝之魂乎。吁其悲矣。虽然。世之人皓首而死。无一可记者多矣。今汝之没。亲党知旧。莫不嗟惜。不但余之深悲而记实也。此可以少慰汝之魂。而使后人怜之否。汝父母冀汝疾之少损而冠之。死时犹未冠。余与汝祖父俱老矣。悲汝者能复几时。而汝父母尚少壮矣。户庭笔札之间。多汝之迹。此情何终极也。汝金出庆州新罗之后。密阳公名昌锡。汝父进士。以都事公明锡之子。为后于密阳公。汝高祖松崖公讳庆馀。有清节盛名。谱系详载松崖墓版。今不具录。且为之辞曰。
余壹怪夫天之生人。其清浊脩短之不齐者。若在于有意无意之间。秀而不实。从古而然。汝之不幸者。天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0L 页
也。伤如之何。
安东金氏墓志铭
呜呼。此余外孙女安东金氏之藏也。女以庚辰十月二十九日。生于余家白马江上。丙申。归于完山李生经济。今年二月。始产女。病殁于三十日。其生也短矣。顾无事可纪。然女宽和淑善。胸中泊然无物累。幼而孝谨出天性。长而沉静无妄语。女家在内浦。余虽未见髫龀之时。数岁辄一见。益知其纯粹之资。常恨其为女子也。时与之语。能辨事理。乐名教。必问古人嘉言善行。绝无俗妇芬华之意。豁达有丈夫之度。其祖副率公在时。对余辄娓娓说女事曰。惜哉。生为男。可以昌大私门。亦岂不为公之宅相乎。且闻其父母之言。女自稚少。未尝有忿厉之色。尊章有言。久愈服行。一家诸父诸母十数人群从儿少亦多。其长者敬之。年等则友之。幼者爱之。各尽其诚意。尝受养于其曾祖妣。及哭其丧。哀号过节。自是喉烂膈常烦。产后之疾。实根于此云。又曰。稍长。治酒酱佐家事。已嫁。工针线供衣服。皆适其宜。其事舅姑。如事其父母。故李氏家上下莫不称贤。及其殁。李生之祖承旨公。亦谓余曰。此妇纯行美质。非今世人。宜我衰门不能保也。嗟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1H 页
夫。闺门之行。若非其祖父母舅姑之言。人孰闻之。与其相对而说悲。不如传之于文字。今以数行语。哀其可惜。不知后之人见而伤之否。其父母倚此女若男子子。一朝遽失之。如不欲生。余又欲少慰其猿肠。挥涕而书之。俾纳其墓。墓在广州乐生驿北宫村面午之原。即李氏先山之傍。葬以四月庚子。女父曰副率时发。祖讳盛益。忠臣文忠公仙源相国讳尚容之五世孙。李生父蓍远。祖箕翊。 中庙王子德阳君讳岐之七世孙。出后于父之再从兄蓍命。铭曰。
贤而无命。丈夫犹然。况于妇人乎。死而有后。尚望报施。今于汝何俟乎。
疏斋集卷之十三
 墓碣
  
林川郡守任公墓碣铭
我祖妣贞敬夫人任氏有弟。曰林川郡守讳耋字希叔。余儿时及见公事其大夫人。大夫人年已期颐。公怡愉娱戏若婴儿。生朝令节。子孙宗族常满堂。必尽欢而罢。余虽童騃。每见公辄油然生孝弟之心。又闻我祖考文贞公尝见公侍亲疾尽诚。亟称其孝云。公为人仁厚和顺。一见者皆称为善人。平居。未尝有疾言遽色。教子弟以俭。使童仆以恩。兄弟之子无依者。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1L 页
多抚养而嫁娶之。朋友有客死者。竭力干其丧。当官。恪勤清约。不事名誉。而所在有仁声。晚年解官归定山美谷。杖屦逍遥。不以一事婴心焉。丙辰二月八日。晨起盥栉。无疾而逝。享年六十五。其年四月辛酉。葬于舍后大夫人茔南负壬之原。淑人李氏祔焉。公丰川人。其先自中国来。鼻祖澍。高丽御史大夫。入我 朝。有参知门下府事球。世仍大显。祖讳硕龄。观察使。考讳景莘。别坐。妣全义李氏。生员荣林之女。公少而绩学攻文。庚寅。始选司马。明年。筮仕。内则冰库别检,掌苑别提,训局郎,刑曹佐郎,工曹佐郎,正郎,司饔,宗簿主簿, 世子翊卫司翊赞。外则礼山,平康,恩津,临陂,林川。历职内外数十年。平生不营产业。身后家无馀赀。公初娶平壤赵氏通德郎玏之女。有妇德早卒。葬于广州先茔。生一女。适县监崔寯。继室即李氏庆州人。郡守大厦之女。父母无子。欲归其祀于淑人。固辞而为之立后。及归。公舅姑甚宜之。丙午。卒于公恩津县任所。享年五十一。生六男二女。男震亨,震成,震行,震明,震英,震昌。女适进士尹翊商,士人李善徽。震雄,震宗。公侧室男也。孙男思哲,思信。女适安寿鼎,李东植者。震亨出也。男思远,思运,思进。女适金汉章,李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2H 页
璿,李广道者。震成出也。震行以思运为后。震明以思进为后。男思敬。女适朴弼基者。震英出也。男思一。女适白时万者。震昌出也。崔无后。尹男愿,悫,懋。李男正镇。女郑锡徵。余尝恨公躬有厚德而不显其世。以是铭其碣。铭曰。
盖闻有厚德而不食于其身者。将施于其后。公之子孙振振兮。我姑铭公之石。以俟其久。
进士尹公墓碣铭
进士尹公讳翊商。字翊之。余之异姓从姑夫也。公少与余诸兄游。余自童子时。见公风仪俊朗。每加敬焉。闻诸家庭。尝曰。尹生佳士。诸兄亦以为翊之才思逸发。必大鸣场屋。及余稍长。又见公所与交诸名士。多称公不可及。余意公必早显于世矣。公发解多高选。而辄屈于礼围。三十二。始中司马。人皆叹其数奇。是时。凶党戕贤。祸遍士林。公与诸生上章讼冤。及疏首窜谪。公乃决意自废。更化之后。犹不就公车。其后余时见公英华凋落。非复旧时。未久病不起。得年廑三十九矣。余之从姑任夫人。即余祖妣之弟郡守讳耋之女。甚有妇道。舅姑宜之。生后公二年。先公十五年而卒。夫人之弟震明休卿。尝曰。尹兄有至行雅操。世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2L 页
无知者。吾观其平居。必夙兴端坐。终日无惰容。读书深究其义。与人交。久而不狎。未尝乖气加人。忿争失色。其先公典邑制阃。多在声色风流之地。兄持身若处子。此皆制于外者也。若其事亲尽怡愉之诚。友兄弟。恩爱蔼然。于其所后李夫人。生备甘旨之养。病尽医药之道。疾革。啮指血以进。居丧三年。不入中门。衰麻不离于身。菜果不近于口。非丧事。不与人言。寒暑不炉扇。朝夕馈奠。祠堂享祀。必诚必洁。此则今世之所罕见也。休卿信士也。一生无妄言。今按公诸子所为家状。多相符而少溢辞。此可以见公之为人也。公资性端明。温和孝友之行。及于朋友。故没世而人不能忘焉。公为诗。出于天才。十岁。已有惊人语。记性过人。经眼必诵。作字又雅正。故所乐深在于此。外物不衡于心。公之长子愿。尝居公州庄舍。余见其篱落之盛。问其世业则曰。先人所后家。田僮素多。先人平生不事产业而好施与。宗族之不肖者。或欲起争端。辄举而与之。故今减旧之半。亦可以见公之清标也。公将家子也。苟业箕裘。早年旄节。岂足道哉。今其一门。皆以武显。独能澡身力学。为士友所推许。愤正人之受祸。感同事之被罪。则断置一生枯槁而终。世之规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3H 页
进取喜反复者。见公事。真可愧死矣。况同时抗疏诸人。后多骞腾。以公之才。时清而复起。谁之不如。且闻公居家。教子弟甚严。开诚责过。化而为善。虽使公不幸而无所成名。若复寿考至今。其刑家之风。可范于世矣。呜呼。岂不惜哉。公远祖高丽太师莘达。籍坡平。其后侍中敦。镇服叛民。久居咸安。子孙始分为咸安之尹云。公高祖顺川郡守 赠吏曹判书讳世亨。曾祖 赠户曹判书讳颙。祖义州府尹 赠左赞成讳进卿。考知中枢府事讳天赉。妣草溪郑氏。 赠承旨文建之女。公以 崇祯甲申十二月生。知事公之再从兄宣传官讳㮋。无子。取公为后。宣传公之考 赠司仆正讳又进。祖兵曹参议讳顗。即 赠判书讳颙之弟也。宣传公之配曰全义李氏。承旨省身之女。公以壬戌五月。葬于杨州花蝶洞巽向之原。尹氏世葬之地。先墓多碑碣。公之先系。不尽录于此。公凡三娶。任夫人与公同祔。继室咸平李氏。生员璧之女。葬于公墓东三里卯洞酉坐之原。继室阳川许氏。进士𡹘之女。任夫人有三男。愿,悫,懋。悫以武科。今为兵曹参判。追 赠公司宪府大司宪。三夫人俱 赠封贞夫人。懋出继于本生仲父公。侧出男忠。女韩配熙妻。愿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3L 页
男台鼎,象鼎,来鼎,梦鼎,宅鼎。女适李德一。悫男禹鼎生员。履鼎,昌鼎进士。女适申㬚。懋男和鼎。女进士李喜寿,成道宗,柳大根。曾孙内外男女三十人。台鼎男师渊。最长。馀并幼。参判谓余可以知公事。托以墓道之文。余不忍辞。乃以平日所见闻。叙公始卒。且系以铭。铭曰。
敛而自废。命其可咎。蕴而莫展。施亦不厚。苍茫此理。若无真宰。屈伸有时。犹可少待。子为虎臣。孙联上庠。流庆方始。曾玄满堂。未艾之祉。孰识其因。我铭贞石。永视后人。
海州牧使洪公墓碣铭
始泽堂李公。以高文邃学。乐育英才。如东湖洪公。独许以可主文者也。泽堂之季子畏斋相公。承袭家学。又与之深托契焉。及东湖先卒。畏斋将志其墓文。未完而亦卒。是以有叙事而无论议。未录其子孙。且无铭诗。然而文辞尔雅。情义感慨。事甚核而提其要。惇史也。不可弃矣。其文曰云云。盖畏斋之文。止于此矣。东湖之子镇宗等。言于畏斋之从子睡谷相公畬曰。不可以是纳诸幽。公其续成畏斋公之遗志。睡谷悲而许之。其后镇宗殁而睡谷继逝。文又未续矣。镇宗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4H 页
之子遇箕。乃谒余日。畏睡二公今已矣。世无知我先祖事者。小子孤藐。无可相托。诚恐此事便已无以慰我先人九地之悲。公可恝然乎。余怆然曰。使他人闻子言。犹可伤情。况余少尝受知于东湖公。晚读公遗文十数篇。实有平生之慕。畏斋又吾先子之心交。今余附骥尾而论述贤士大夫事。与有荣焉。遂取畏斋文序于右。乃敢足之以铭。变志为碣。若其不朽之图。余何敢焉。惟畏斋当之。畏斋公名端夏。铭曰。
昔余弱冠。拜公东湖。长身美髯。风仪烨如。小阁俯江。左图右史。清赏留宾。玄谈析理。余始恍然。内怀疑懊。蒙求初筮。纵未窥奥。得其绪馀。已足惊世。谁之不如。老犹淹滞。退听群言。谓俟时清。善类连茹。公已九京。后从诸郎。读公遗事。愧余浅知。益见素履。集木其恭。藉茅为慎。含章蓄德。戒在骄吝。因心孝友。寔出天畀。幼形至爱。晚犹婴戏。荣名早岁。将显其亲。鸱吓腐鼠。木灾牺尊。 圣君感诚。贤相荐才。亨衢在前。竟世低回。公则夷旷。不怨人天。士之不偶。从古而然。骐骥服车。瓦缶鸣雷。前哲攸悲。岂独公哉。利川之葬。后移隋城。舞凤乙原。令弟行营。厥有再室。同祔新兆。丙申癸丑。俱卅四夭。尚书斗源。寝郎寿昌。是郑祖考。姓贯于
疏斋集卷之十三 第 344L 页
光。至行懿范。闺门之彦。男即镇宗。选庠监县。婿李德成。乘龙布政。金氏之考。进士克亮。鼻祖方庆。上洛受封。二子华衡。过房叔仲。先室儿女。不觉无母。嘉耦相继。嗟并无寿。遇箕司马。实主公祀。华惟显箕。衡尚无嗣。布政三子。真源淳洙。内外孙女。六人俱归。公既不食。以遗后祉。今虽零替。久必昌炽。我铭墓石。续畏斋序。天其不忘。愿执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