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玉吾斋集卷之十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x 页
玉吾斋集卷之十
 疏劄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4H 页
特教后辞职疏(甲午)
伏以臣之罪。万戮有馀矣。坐违严召。今至十四。苟知有君臣分义者。决不敢为此。臣虽无状。既非病狂失性赴火蹈水者。则无端违傲。自就鈇钺之诛者。是岂常理之所敢出乎。惟其情迹。万分穷蹙。廉义。万分嫌碍。虽欲出而承命。有不可得故也。昨者再牌之下。又犯逋慢之科。伏地战恐。只俟严谴。伏见下政院之批。辞旨隆渥。特出寻常。逐段分释。无复遗蕴。而至于君臣犹父子。贵在情志流通之教。则臣奉读未半。涕泗横流。诚不料负罪贱臣。何以得此于 君父也。噫。 圣教至此。臣何敢更以区区私义。仰烦号吁。而第臣之一向撕挨。实出于万不获已。初非一毫自阻于 圣明之意。而苦心危恳。犹有未尽暴者。则 天日之明。亦何由洞烛无馀乎。盖当初问备之启。语虽可怕。既称相规。则自昔铨官。例谓推缄满囊。臣何必以此决为难进之端。而若臣之所大危蹙。不褫不已者。乃在于其后避辞中诟斥也。其言之是非。自有公论。臣亦略辨于前。已承恩批。今不必更事呶呶。而然其构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4L 页
罪至深。殆无馀地。有非初启请推之比。则今 圣上所以明辨洞斥于蔑礼之科者。可谓至矣尽矣。而臣之终始力辞。不敢冒出者。则其实在彼而不在此也。佐贰坐罢之嫌。前后 圣教。亦以为不然。窃想 圣意必有所在。而迷滞之见。终亦难回。夫以同事之人。一则方在罢职。一则晏然行公。不但事理乖舛。臣心之羞愧。物议之嗤点。为如何哉。在臣自处之义。其所当褫者。岂不较然明甚乎。此外又有所大不安者。李晚成被斥于谏避。视臣所遭。何等轻歇。其时所处之任。比铨司亦云较重。而径出呈告。即蒙许褫。则况臣身为罪首。其可一日仍在乎。台避中峡窠云云。即狼川县监金养谦也。乃者养谦。弃官启罢。夫被其差遣者。既罢其职。则况其差遣之铨官乎。微末一守令。尚且自处。又况天官之长乎。居铨地而被人言者。有一于此。犹不可仍据。顾臣种种臲卼有如此者乎。此皆事理当然。公议所同。臣虽无耻。其不可抗颜再入政席也。于此益决矣。仰惟 圣明礼使群工。凡于朝臣情势之难安者。随其号呼。辄许自伸。体下之德。孰不钦仰。而今 殿下又以君臣犹父子为教。父之于子。若见其穷隘窘迫无所措身。则必将哀怜悯恻。曲加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5H 页
全保。臣之望于 殿下者。亦惟此而已。特教之下。不敢仍伏私次。来诣阙外。毕暴危迫之忱。言出肝膈。实非矫饰。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俯谅血恳。亟削臣职名。仍降威命。勘臣罪律。使犯分蔑义者。有所知戒。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臣无任战慄俟命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向来台言。非出公心。则开释之后。一向为嫌。必褫为期。决知其太过。至以佐贰之坐罢。为难安之端。尤有所不然。断无许改之理。卿其勿复撕挨。即出行公。
三告加由后辞职疏
伏以臣于铨任。至今蹲冒。非不知大丧廉隅。得罪清议。而惟其严命缚束。转身不得。时值忧遑。路绝疏单。包羞忍诟。耐过大政。长单之上。虽似例告。其迫切求解之愿。则天实临之矣。不料三度加由之命。出于格外。惊惶失图。莫知所措。夫铨官之以都政为瓜限。自古以然。此虽在平时负重望者。皆必褫而后已。况如臣之疵衅僇辱前后相续者乎。臣之情地迫隘之状。曾已累烦 天听。圣明亦必下烛。而今臣决不可复出者。其事有五。臣请冒死陈之。臣本多年在外。不与世接。所谓恩怨好恶。不关臣身。而初不自量。妄入朝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5L 页
端。触处生疣。咎悔山积。况荐被误恩。久忝匪据。涯分已溢。报效全蔑。中夜以思。骇汗常浃。若复因仍不退。窃恐税驾无所。臣身不足惜。其于辱朝廷何哉。此臣之不可复出者一也。昨年台疏。已极深憯。今春所遭。构罪尤重。而上怵分义。下迫事势。穷蹙无地。勉承隆命。今虽乞退。无补既往。亦何忍缘此一出。盘礴不去。有若占恋者然哉。古人所谓息黥补劓者。正臣今日道也。臣之不可复出者二也。臣性本昏愚。全昧物情。冥行擿埴。动遭颠踬。至于注措之间。非不十分审慎。务加调适。而昏谬疏迂。自顾多失。加以情地睽阻。时议溃裂。始疑终怒。诟谤溢世。一身孤危。万念俱灰。如是而尚可更备驱策。久处重任乎。此臣之不可复出者三也。天官职责。至重且大。本非人人所可滥叨。即今朝臣之地望才具百倍于臣者。指不胜屈。而臣独何人。一授再授。兜揽不已。老马为驹。其耻如何。而妨贤窃位。为罪益深。虽非情势之臲卼。理宜斥退之不暇。此臣之不可复出者四也。若臣疾病之深痼。已入难医之域。遇暑以后。一倍添剧。累日政席。正值毒热。忍死往来。几至陨绝者数矣。宿痾新證。一时交发。最是胃败而不能食。胸满而不得卧。宛转床席。日就危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6H 页
恶。即今證状。实无更起为人之望。铨衡重任。岂臣癃病将死者所可虚带者乎。此又臣不可复出者五也。今者皇天默佑。 圣候康复。陈贺大礼。已有定日。举国含生之类。莫不欢抃欣跃。此时猥烦私恳。极涉惶恐。而顾此铨任。断不敢复出。疾痛之呼。亶出血忱。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曲垂仁恩。洞察情实。将臣本职。亟先镌罢。使之退守贱分。获伸微尚。优游 圣泽。以毕馀生。则臣虽灭死。万万无恨。铨官三告后疏章。例皆即捧。而喉司诿以新有定夺。一向退却。危悃莫暴。抑塞愈甚。今当开政之日。坐犯逋慢之科。惶悚之极。无地自容。不意特召之命。又下此际。而臣之情地病状。无一可出之势。一日之内。荐违 严召。负犯至此。万戮犹轻。席藁私次。威罚是甘。亟命攸司。勘正臣罪。尤不胜大愿。
答曰。省疏具悉。三告加由。予意非偶。今以五不可出。控辞至此。予以为过矣。断无许改之理。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大提学疏
伏以臣之求解铨任。其号呼迫切之状。不翅蹈水火而履机阱。积逋严命。祗俟诛谴。幸赖 天地父母之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6L 页
仁。特许恩褫。虽因大臣之劄陈。实出 圣上之曲轸。残躯危命。庶有全保之望。生死肉骨。未足喻其大恩。感激衔戴。不知死所。而文衡谬命。忽及于千万梦寐之外。前担才弛。后负愈重。惊惶震悼。五内迷惑。诚不料朝家举措之失至于如此也。臣之不才不文。滥窃虚名。前此叨冒。已不胜其羞愧欲死。而况前秋台劾。罪名非常。至今思之。懔悸靡容。则臣于此任。固不敢复辱。然此犹涉于臣之私义。而第于今日被圈一事。大有所难安者。不得不冒死陈之。惟 圣明垂察焉。夫我朝文衡之任。其重无与为比。每当差出之际。必令前任荐望。大臣六卿。齐会圈点。事体之重且大。有如是者矣。前任之追书并圈。古未有是事。昨年金镇圭以前任荐望时。引古例力争。大臣听其言而止。盖闻追书之举。始自丁丑以后。虽不无一二行之者。而事异常规。终涉苟简。固不当定为恒式。况臣则与今大臣。为一家之亲而并入书圈之中。此不惟臣之私分万万难冒。实有关于公朝大防。是可使之放倒而莫之恤乎。且臣伏闻国朝以来。曾无以次点受命行公者。顷年有一重臣以次次圈受点。历数前后。仅止此一人。然亦即褫改。盖馆阁议荐。必推一代重望。而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7H 页
其居首点者。尤公议所许故也。今臣所荐三人。皆是舆论所属。而臣乃滥入追书。以至越次受点。此实前所未有之事也。夫以亲嫌。则既有追书难安之端。以故事。则又无次点行公之人。臣虽无耻。其不敢冒受也明矣。若臣之卤莽薄劣。无与比数。三入词苑。前古所无。而天曹文衡。偏萃一身。自惟微贱。何以堪此。颠覆之祸。懔懔在眼。念及于此。心寒骨惊。玆敢沥尽肝血。仰首哀鸣。伏乞 圣慈谅臣决难冒进之义。察臣理在必褫之状。亟许镌免。改畀应授之人。以严公格。以重国体。如以臣言或涉例让。则亦望下臣此疏。询于庙堂。划赐变通。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昨年台言。殊涉过当。追书圈点。次圈受点。俱有古例之可据。则于卿实无不安之端。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大提学疏[再疏]
伏以文衡重任。本非如臣者所可拟议。而至于三典。则滥猥尤极矣。此虽前辈宗工哲匠亦所罕睹。顾臣何人。才褫复授。有若己物。不恤一世之嗤点。重污国家之名器乎。虽然。此犹不足为言。惟其追书受圈。既有难安之嫌。次点受命。又无行公之人。即此两款。决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7L 页
不可冒没承当。而昨伏承 圣批。未蒙允许。乃以有故事可据为教。臣诚惶惑。益不知所措。国朝久远。故事臣虽未能详知。亦未暇悉论。而盖闻丁巳年故相臣金锡胄及丁丑己卯年吴道一。以前任被追书。而此外则挽近耳目之所无。亦可谓稀阔之举矣。况其时大臣则与锡胄,道一。皆无亲嫌。犹或可诿于公举。而今臣所处。与此有异。虽曰前任。追后添书。便同议荐。此在私义。岂不大段未安乎。且前两臣者。虽入追书。并以首荐准点而得之。此又与臣之以次点受命。大相不同。其不可援以为例亦明矣。盖文衡之必令公卿会圈。又必取其准点。置之首荐者。所以循公议而重其选也。非如他职拟望高下之可以推移。格例之严。本自如此。故曾前或有以次点除拜者。终始力辞。必褫乃已。如故判书臣金万重,李寅烨是已。彼其地望文学为世所推者。尚不敢居。况于他人乎。寅烨则伊时虽遭儒臣之言。而次点一款。亦为难进之大端。以至即褫。夫前人所行。已皆如此。臣之去就。何可独异。而况又加之以亲嫌书圈前人所无者乎。古例之可据。臣虽不敢知如何。以次圈受点者。或有一二人矣。而其出而行公者。未之闻焉。臣若不避嫌疑。不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8H 页
有令格。徒以误恩隆命。处于不当处之地。则不惟臣之廉义扫尽无馀。抑恐国朝三百年来。馆阁体例。自臣身始坏。臣虽无状。何忍为此。此臣之所大惧。而不得不抵死祈免者也。仰惟 圣明在上。凡于朝臣情实。国家典章。靡不洞悉。臣之此言。实非饰让。而所引格例。亦甚较然。反汗之命。何待臣言之屡渎乎。昨疏所陈。未免疏略。玆敢更竭微悃。仰伸号吁。伏乞 圣慈深加照察。将臣文衡之任。亟赐镌改。无令臣重得罪于公议。重任亦不至于旷废。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日昨疏批。已谕予意。卿胡不谅。祈免至此乎。予以为过矣。顷年李寅烨之力辞文衡。专由人言。则与今日事有不同矣。须勿固辞。速出行公。
辞大司宪兼陈所怀疏(乙未)
伏以臣于文衡之任。实无冒当之理。而向来严命荐迫。教文事急。黾勉暂出。诚出于万不得已。而因仍窃据义所不敢连章祈免。未蒙矜许。惶蹙转甚。莫知所处。而宪长新命。又下意外。臣之狼狈窘闷。到此一倍。臣本昏懦愦劣。百不犹人。言议之地。尤不近似。曾前累试罔效之状。伏想 圣鉴亦必下烛无馀。而矧今积毁深哜。左右交沓。危踪脆骨。颠踣是忧。尚安敢扬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8L 页
扬于台阁之上。以言责自任乎。日昨冒昧出肃。仍参宴礼者。只为 圣候康复。欢庆无前。情礼分义。俱不可退在故耳。至于职名之当褫。区区自画。盖已久矣。且臣入秋以来。转辗感伤。殆无一日苏健之时。而伊日力疾出入于法筵。仍致病势添加。旧患新證。一时兼发。头痛如碎。体寒如束。上喘下泄。饮啖全废。今已多日。有增无减。宛转床席之间。昼夜叫苦。无论情地之如何。即此病状。已断陈力之望。玆于召牌之下。竟未祗赴。臣诚死罪。伏俟诛谴。伏乞 圣慈特赐谅察。将臣本兼职任。一并镌改。仍治臣违命之罪。千万幸甚。抑臣窃有所怀。敢此附陈。惟 圣明之财幸焉。日昨。大臣以值此大庆。亟行惠民之政。以示上下同乐之意。请减今年诸般身布一疋。诸大臣之议。稍有异同。仍有更加商确禀处之教矣。臣虽未知庙意之果如何。而但念连岁灾荒之馀。岁入大缩。各司储蓄。无不枵然。虽以惠赈两厅见之。他可推知。念之哀痛。言之寒心。今此减布之请一人一疋。虽若些少。通八道合而计之。将不知为几万疋。则一年经费。其可无匮绝不给之忧乎。其意则甚盛。其言则甚美。而其实则恐未易行。此诚不可不深长思也。继又伏见备忘记。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9H 页
深轸良役之痼弊。有户布口钱中熟讲以处之命。德音一播。中外耸感。苟能因此几会。善变其法。则数百年积弊。庶可刷洗。而八域生民。亦可以奠安。岂不盛哉。夫良役之弊。病入膏肓。 圣上业已洞悉。前后疏章。备尽论列。不待臣更陈。而户布口钱之议。发已久矣。庙堂诸臣。非不欲一番更张。仰体 圣意。而事多拘掣。势有窒难。以至于今。不专由于因循而然也。凡今变通之策。舍斯二者。宜若无他。而臣愚浅见。于此事。不无平日隐度于中者。今夫各邑有役户有游户。所谓役户。即各邑良役之类是也。所谓游户。即士夫儒生诸般无役閒游者是也。而我国良丁之数。本不及于士夫以下閒游者。今以良役之户。比较于閒游之户。则邑邑事势。固难一槩论。而大抵游户。必赢于役户矣。臣于昨年。试为取考兵曹各色军布圻湖应纳之数。且又誊出两道各邑元户。与之相准。则户数之过军额。或至三倍。或至二倍。圻甸三南。则两班为名者。比他最多。虽未知西北诸路之果皆如此。而要之不甚相悬矣。今若就良役中本纳二疋者。减其一疋。其馀一疋。则分诸游户。而所谓游户。名目多端。上自朝官。下至土品。校生军官之类。皆纳一疋。则此便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09L 页
与户布无异。而其法则稍似简易矣。苟欲行此。宜令庙堂先取各邑诸色纳布之数。知其几名。然后又取其邑户籍。区别役户游户。较其多少。如役户少而游户多。则每户虽捧一疋。其上纳之数。比旧有增。固无可忧。如或游户少而役户多。则所纳虽减于前。绝长补短。裒多益寡。要令一道上纳大数。足为经用之需。则亦何不可之有哉。臣尝为此论。难之者曰。户布之法。随其大中小残。定其纳布多少。此出均役之意。今乃毋论户之残盛。并纳一疋。漫无差等。此非王政也。不患寡而患不均。非孔子之训乎。臣应之曰。此正所以均之也。何者。今夫十五二十口以上。谓之大户。而即所谓两班者也。或多子女。或有率下奴仆。而言其家产。则贫不能自存。迫于饥寒冻馁者。亦多矣。如此者。谓之大户而徵其数疋之布。则必不胜其怨苦。至于八口之家。食指本少。契活稍裕。比之大户。丰瘁悬殊。而只纳一疋。其不均甚矣。先王制民之产。亦惟视其贫富而为差。则何必计其人口之多少而有所低仰乎。今此一疋之布。无分彼此。无有厚薄。乃所以均之也。又有难之者曰。役户比游户。虽或相半。其中役户。非但渠一身役而已。一人纳邻族累人之布者。亦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0H 页
多有之。今若一从户籍。减去自己一疋。则从前邻族之布。于何责出乎。臣应之曰。内自都城。外至八方。人户元数。一览可知。总而论之。则游户必加于役户。通融分派。岂不足以相当乎。虽有赢缩。亦岂无推移填补之道乎。虽然。臣之此言。非敢自谓必可行。伏见 圣上眷眷于蠲弊恤民。而大臣之请减身布。似有未尽其曲折者。故敢以一得之愚。略效尘露之补。冀或为集众思举群策之一助焉耳。倘蒙 圣明不以为迂阔不可用。则试令庙堂诸臣。就加商度。议其当否而处之。不胜幸甚。抑臣闻礼曰。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盖法虽善。必道以为本。然后法无不行。夫所谓道者。有许多物事。而若孔子之言节用爱人。大易所谓节以制度。不伤财害民。尤是切要之言也。目今公私赤立。蓄积俱竭。诚宜损上益下。量入为出。要使浮费不作。实惠下究。然后庶可救得捐瘠之民。不然则设有良法美制。臣恐徒归于虚文而已。此又 殿下之所当加意而随事自勉者也。惟 殿下并赐留神焉。臣病思昏愦。语无伦次。尤不任悚恧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勉戒切至。可不留心焉。疏辞令庙堂商确禀处。卿其勿辞。安心行公。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0L 页
试官违牌后辞职疏
伏以臣。素有痼疾。遇寒辄发。顷日考试之役。伤败已极。出榜还家之际。重添寒感。宿患新證。挟发交攻。服药调治。终未和解。最是头痛甚酷。两眼若坠。殆不能支堪。而非时冷泄。夜则尤㞃。度数无算。腹肠如刺。当其叫痛之时。若将顷刻垂死。如是进退。今涉一旬。證情一向无减。仍以寝食全废。元气澌薾。顾此癃孱之喘病。发于积伤之馀。时月之内。决无更起之望。陈章祈免。诚出于计不获已。非敢有托病图便之意。而惟其职事无甚紧急。喉司视为寻常。不为捧入。方切闷蹙。又于昨日。右手拇指。偶然见伤爪甲。并肉裂破。流血淋漓。臂腕连痛。不能运用。委顿枕席。一倍昏缀。今以考官。召牌下临。分义所在。已不敢违傲。况以试官违牌之故。才有严饬之教。则尤何敢无端偃息。自陷于罔赦之诛。而即今病状。实无一分自力之势。欲起还仆。竟未祗赴。席藁私次。甘伏刑章。且臣有一段私悃。虽极僭猥。何敢自阻于 圣明之下乎。臣尝闻故名臣赵锡胤。 孝庙初。以文衡当增广会试。其时举子。适有与锡胤相避者数人。锡胤据实陈疏。不入主试。时议不以为非。至今传为故事。夫锡胤之公忠正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1H 页
直。一代所推。而其所自处如此。夫岂不义而锡胤为之哉。今臣庸污。虽不敢自比于锡胤。举子中嫌避者。亦有二人。此与锡胤时事。似无异同。况莫重同庆之科。以臣之故。若至避停。则岂不为向隅之叹乎。窃见考官之望。举子中有相避者。皆不举论。臣则特以方忝文任。循例备拟。而臣之有相避。比他人较多。又有锡胤前事之可据。则其在朝家体下之道。恐不必督迫而使之也。臣言至此。固知万万惶悚。而 君父之前。何言不尽。玆敢冒万死。仰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慈亟削臣职。重勘臣罪。以严邦宪。以安私分。千万幸甚。
辞吏曹判书疏
伏以铨衡之长。国之重任。苟非其人。一之犹不可轻授。况至于再三而四乎。呜呼。 殿下今日之命。何为而复及于臣哉。臣之至愚极陋累试辄败之状。伏想 圣鉴洞烛无馀。不待臣更言。请以时势之艰险。日甚一日。决不可重误之意。冒死仰陈。惟 圣明少加怜察焉。臣窃惟当今国家。譬之人身。殆无一肤一发不受病处。而心腹膏肓之疾。则在于铨地。盖自夫论议歧贰之后。情志不通。互相吹觅。居此地者。又不能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1L 页
自超于科臼之中。凡于进攘取舍之间。物情之不平。固其所也。而至于驱微眚于大何。作有意于无情。则亦太甚矣。又况朝廷官职。视旧无加。仕路进取。逐岁渐广。通计文南武在。职与前衔。其数不翅近万。夫以有限之窠额。应无已之求觅。虽欲一番轮差。其势末由。且于注拟之际。自不无抡选之道。彼不得者之称冤怀憾。无足深怪。而甚至望次高下。喜怒随至。官职燥湿。恩怨立判。仍以疑谤一播。众口交煽。噂沓之言。无所不有。语曰。千人所指。不病而死。又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今日铨官。不幸类是。世之目铨地为坑埳者。诚不虚矣。由今之道。无变今之弊。则虽使圣贤当之。亦末如之何。况如臣等辈。尚可着手于其间乎。向日台臣所论韩永徽一事。亦可见矣。夫成川。名邑也。前后名官。虽非斥补。尚多回翔。则今使永徽一出遨游于清凉佳丽之地者。于渠亦未为失。而以其不满于意望。大生恚怒。到处诋辱。如许风习。曾所未闻。横逆之来。惟当付之一笑。而身为铨官之长。因一守令差遣。遭此无限喷薄。致令公朝体统。堕损无馀。莫非臣树立素轻疲软溺职之致。此则臣亦自讼之不暇矣。乃者台章追发。便作公案。彼辱之者。固非常情。而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2H 页
受其辱者。其耻亦何如耶。如是而复入政席。冒当进退之柄。尤非廉义之所敢出也。噫。无状贱臣。累忝铨地。既未能激扬清浊。又未能调适酸咸。孤恩负职。死有馀责。而今又荐辱 宸简。复畀前任。宠命之下。岂无感激图报之忱哉。第以臣才分情地。较量今日时势。则危兆败形。昭在目前。其偾国事辱身名。必不止前日之所遭而已。然则臣之宁伏违傲之罪而不忍更蹈骇机者。其情诚戚矣。抑臣又有怵惕危迫之情。夫天曹文衡。何等地位。而数年以来。乍褫旋授。长在身上。有若世无他人而己所独专者然。以臣眇劣。何以堪此。满溢之患。颠覆之灾。不待智者而可知。念及于此。不寒而栗。方今 圣朝群彦林立。移臣所授。谁为不可。矧此文衡。则宿趼重望。自有舆论所属之人。尤何可一向代斲。以贻汗颜之讥乎。臣自被命以来。心神错愕。疾病兼剧。徊徨累日。今始陈暴。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察臣肝膈之言。非出饰让。怜臣孤危之踪。决难复冒。将臣新授铨职。亟赐解免。仍褫臣所兼文任。回授可堪之人。国事幸甚。私分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复畀铨衡之长。予意夫岂偶然。韩永徽事。宜付一笑。何足介意。乞解文任。尤涉太过。卿其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2L 页
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因洪致中,吴命恒疏斥辞职疏。
伏以臣于病伏控免之中。得伏见大司谏洪致中之疏。历论朝廷党习之弊。有曰与夺操纵。辄循一时之好恶。仍及近日铨注事曰。向来从班之人。无故废弃者甚多。台阁之望。既不通融检举。以同异为取舍。末又以乞饬铨臣结之。其所论说。已极深峻。及其引避之辞。则喷薄尤甚。罪状铨地。无复馀地。臣于是悚蹙惭悸。不知置身之所。噫。今日朝廷之上。论议溃裂。景色睢盱。好恶各异。是非靡定。至于所谓有故无故云者。亦多一切相反。今致中之言。要亦不过一偏之论耳。如臣疏迂懦拙。加之以积忤多衅。固难望其分别泾渭。调适辛甘。而第其区区所自期者。则常欲秉心无偏。持论无激。不使至于大坏败。庶几以此少副委任之 圣意。僚席之间。亦以是相勉。每当三司之望。如非有故之人。则未尝不参互并拟。而近来台阁出入之人。新旧相仍。其数渐夥。虽于罕出之窠。轮回备拟。势未及遍举。此则勿论彼此。间亦有之。非故枳塞废弃而然也。惟其疑怒先着。吹觅继起。铨地生衅。辄由台望。似此弊习。其来已久。虽以致中之自谓和平。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3H 页
而亦不免此。他尚何说哉。夫为人臣而任铨衡。惟以好恶同异而操纵取舍。则其罪固已罔赦。况臣三四年来。连忝铨地。凡于用舍之间。不厌物情。动遭颠僇者多矣。而今者谏臣疏避。一节深于一节。究其志意。若以时势之日益艰危。朝象之日益泮涣。皆由臣身而致之。至以从今以往。无复为 殿下言之为言。然则是臣之罪。不但在于一时用舍之失而已。万被诛殛。亦将不足以自赎。虽蒙 圣上曲赐宽贷。臣何敢徒恃宠灵。蹲冒不去。益增妨贤病国之诛乎。此际副应教吴命恒之疏。又继致中而发。攻斥铨地。与致中一般。而条列罪状则益深且紧。夫壬辰疏论诸臣。其中亦不无疏通之人。则永废之说。已不可晓。而至于李宜晚。则臣于年前在铨时。连拟于玉堂春坊之望。则今番之偶未检举。顾何至于大损政道。况缘其侄而锢其叔。非臣意虑之所及。则以此为言。其果近似乎。外任移迁之际。并拟一望。非今斯今。则独于副学之望。若是深论者。何哉。伏见 圣上于其疏批。逐段昭晢。无以复加。臣不必呶呶较絜以益纷挐。而顾臣以当退之身。处必败之地。章牍迭起。罪名狼藉。以此情势。不可一日在职。而台臣处置之前。亦不敢轻先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3L 页
自列。泯嘿缩伏。已近一旬。召牌连降。日事违逋。席藁私次。惶陨欲死。今始稍俟收杀。冒死哀吁于静摄之中。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察臣穷隘之势。怜臣崩迫之恳。将臣本兼职任。亟赐镌削。仍命攸司。勘臣负犯。以谢人言。以靖朝著。公私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好恶之说。殊涉过当。儒臣之疏。大意一般。而前后吹觅。每及铨地。处铨地者。其亦难矣。卿不必过自引嫌。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工曹判书大提学疏
伏以臣。幸蒙 天恩。获解铨任。水部除命。又下于半日之内。臣诚感激凌兢。惟当即出供职。而第臣所忝文衡。职名之滥猥。情地之跼蹐。实有不敢晷刻自安者。抱此忧惶。久欲毕力控免。只缘向来拘于本职。不遑他及。荏苒以至于今而因仍窃据。断无是理。玆敢沥尽腔血。仰吁宸听。惟 圣明少加怜察焉。臣之叨躐文衡。已在十馀年前。间褫旋授。今又至于三矣。虽前辈名臣非臣之所敢睎其万一者。论其年数之久。未有臣比。噫嘻。此何事也。臣尝闻 成庙朝赞成臣徐居正。居文衡十四年不去。致令名出其右之人。终不得与焉。至今论者以为讥。盖此文任。位望之隆。显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4H 页
无与为比。以一人而久占。非惟陇断之有耻。亦非抡任之公道。在居正尚不免人言。况于他人乎。臣之卤莽灭裂之状。不待臣言。 天鉴已烛。而加以疾病衰落。神精销亡。掌科试则藻鉴全昏。取舍多错。当词命则结撰艰涩。窘态百出。以至大小文书讨论润色。无一事可观。如是而虚带华衔。久窃荣名。世安有如许主文之人乎。每自循省。未尝不背汗面赪。然使臣此任。若议初授。则在朝家不害为试可之道。臣亦或可以一分自效。而今臣至再至三。伎俩毕露。及今斥退。以惩前日之滥吹。岂非国体私义之所当然者乎。况以眇福贱分。独专匪据。颠偾覆压。理所必至。臣固不足言。亦岂 圣上爱惜保全之道乎。明廷才彦。指不胜屈。宿趼新望。亦自有人。臣独何人。一向代斲。下丧自己之廉耻。上累公朝之名器乎。臣本性拙。不事矫饰。凡于除命之下。如非大难堪者。则亦不敢游辞例让。而惟此一段苦心。出于衷赤。天地神明。亦所鉴临。如蒙 圣慈曲推体下之德。将臣所带大提学之任。亟赐褫改。回授可堪之人。使臣得以随分效力。少答洪造。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臣之以此陈疏。今至累日。而喉司不谅。一味见阻。病状且苦。危缀垂死。新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4L 页
除本职。亦无祗肃之望。日夕惶闷。此际得伏见前校理郑栻之疏。极言近来用舍之不公。辞说虽多。大抵向日谏臣儒臣之论耳。臣既略辨于前。今不必更事呶呶。而惟是追摘臣疏中一二字句。直加以不韪之目。夫臣之被斥自列。势所不免。而疏中所云。亦莫非据实而言之。此岂近于反攻言者乎。今日居铨之难。诚有如向者 圣批。而寂寥数语。亦添罪案。不料文字间吹觅。又至于此也。臣虽已离铨地。诋斥之言。至今未已。此后馀波。亦不知所底。是朝著不靖之渐。由臣而起。此又臣之决不可冒出者也。伏乞 圣慈深加睿照。先镌臣职名。且治臣罪咎。以快人心。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复授文任。岁月不多。一向控免。无已太过。儒臣之意外疏斥。不必深嫌。卿其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本兼两任疏
伏以臣于日昨。以 太庙修改事体至重。本曹堂上。无他推移之人。再牌之下。不得不黾勉冒出。而积病之中。又添寒感。證势苦剧。人鬼未分。旋又寻单。实不获已。而且臣本来情地之外。副应教吴命恒之疏。攻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5H 页
铨事比前尤紧。臣之惶怖。到此一倍。噫。臣之去铨。今已数月。诋斥之言。汔可止矣。而一疏再疏。愈往愈甚。臣诚迷惑。莫晓所以。虽其所论。不过更申前疏馀意。然于其间。亦岂无可辨者。而窃观近来朝廷之上。凡有一事。彼此互激。惟务取胜。一往一来。各自为是。景色转益不佳。风波靡所止泊。古所谓曰可曰否之义。不当如此。臣虽不肖。不欲效尤。而况 圣明在上。无微不烛。群下情伪。尽知之矣。众言淆乱。尽晢之矣。在下者。喋喋不已。徒自妄耳。今虽有情外过当之言。是非得失。自难逃于 天鉴之下。则在臣之道。惟当默而息乎而已。而第臣苦切之恳。疾痛之呼。只在文任一事。此若未解。则虽死难瞑。臣之前疏。实出赤心。而 圣批乃以岁月不多控免太过为教。臣尤闷塞罔措之至。如使其人合于是任。则久置不改。固其宜也。今臣则初既不当得而得之。真所谓匪据之甚者。又其至于再三。前后所罕有者。通计首尾。已至十二年。而虽以今番言之。恰已一期有馀矣。言其岁月。何可谓之不多乎。设令朝廷无人。臣固不当独专重任。况褫去如臣不文之人。改畀他人。俾之重词命而振文风。实为事理之当然。此岂为臣让能之名。图便之计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5L 页
而已。国体所关。诚不可不念者也。抑臣于数年以来。累遭人言。几陷坑堑。究厥所由。莫非铨地之故。虽蒙 圣恩之涵贷。得免大何。保有今日。而中夜思之。不寒而栗。顾此文任。举世属目。高华显重。视铨有加。若复盘礴久冒。不早敛退。则安知攻铨者之锋。不复移及于此地乎。臣年迫六十。病入膏肓。实无材力可以供世。而倘蒙曲加怜察。获解兼带文任。则从今至死之年。无非臣奔走效力之日。言出肝膈。一毫非饰。 天地父母。宁不矜许。如以臣言。或涉例让。则亦乞下臣此疏。询于庙堂。使之划即褫改。不至久妨。公私尤不胜至愿。即今 圣候静摄之中。又有受针之举。举朝忧遑。咸造起居之列。而臣之病状。实无一分自力之望。不得致身班行。以伸情礼。伏地惶陨。诛戮是甘。乞削臣职。仍治臣罪。以肃宪纲。以砺臣工焉。臣无任战灼祈恳之至。
辞职疏
伏以臣。性本疏率。涉世昧方。不幸以李墩事直陈所闻之故。受怨最深。齮龁未已。顷者安氏上言。又誊蓍亨供辞。诋辱之言。亦及于臣。而其中还诣早晚。则至请缄问于大臣。落点前后。则以臣年前疏中一试官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6H 页
来言之说。谓之不可不覈。直归臣于欺罔变幻之科。臣虽疲劣。不欲随斥随辨。重伤事面。而其设意造辞。诚有所危怕者矣。昨伏见大臣劄本。则以其身所亲睹为證。夜深还诣之云。由于传者之误云。臣于此不胜瞿然之至。盖臣于其日。送言于墩。促其还来。而阙门已闭。犹无声息。故使院隶从开阳门隙。问其去来。则门外无仪曹吏留待者。无以探问。久后。院隶来告曰。仪曹吏今始来言礼判还诣阙外云。夫墩之还诣直房。臣固未知的在何时。而臣因院隶所传之言。知其还诣。则乃在于昏黑已久之后。臣疏以夜深为言者。自不得不然。至若臣前疏中一试官来言云者。即今大司谏朴凤龄。而权𢢝疏中受点退归之语。已在臣疏未上之前。则其非臣之所创说。尤不翅较然。彼所谓欺罔变幻云者。不亦可笑之甚乎。大抵墩之被罪。自有本末。当初特教谴罢。只为承牌归家。本不以落点前后。还诣早晚。有所轻重。则今不当以此称冤。况虽自谓落点前归家。其承牌还出则一也。虽自谓趁早还诣。其不及门限则一也。而惟此两款。都不关于历抵虚实。自朝家初无可论之事。则臣未知墩之因此所被者何罪。未伸者何冤。而蓍亨辈之必以此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6L 页
执言者。亦何所据也。彼既不究事理。专事丑詈。其所为言。本不足多辨。而今者大臣有此陈劄證明。则臣亦何敢终始泯默。不一陈暴其伊时事实乎。玆不得不冒死渎扰于静摄之中。臣罪尤大。伏乞 圣明特赐照察。镌削臣职名。仍命斥退。以安私分。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上言中两款事。历抵虚实。都不关紧。以此称冤。其果成说乎。卿无所嫌。安心行公。
辞吏曹判书疏(丙申)
伏以臣。病㞃垂死。冒渎宸严。伏承 圣批。谕以安心调理。俟病间行公。遣医赐药。恩数旷绝。蝼蚁贱臣。何以得此。一缕未泯。感涕横集。顾臣吐血危恶之状。略悉于前疏。伏想 圣明亦已下烛矣。其冲突涌出之势。比初虽似少间。时时发作。吐咯不止。且此病。最忌劳动。必须一意静息。专废酬应。积久调治。而后庶可回苏。不然而若犯少愈之戒。致有复发之患。则其祸立至。十无一幸。今臣贴身床席。已浃一月。数日前。欲试气力。始乃扶掖登溷。其间往来。不过数步。而气喘火升。血又大作。几至晕倒不省。久而少定。如此而尚可有一分蠢动之望乎。 圣眷虽隆。职事虽重。自量病势。朝夕待尽。承命趋走。已无可望。而即者特教又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7H 页
下。至以身病如得少间。速出行公为教。臣尤不胜惶闷罔措。今臣病思。虽极昏缀。犹有一段知觉。都政之既始中辍。实是前所未有之事。此时 睿简之复及于臣。 圣意亦非偶然。臣虽冥顽。苟有忍死自力之势。上感 圣恩。下念铨事。出而承命。亦何待于 圣谕之勤挚。而惟此病状。异于他疾。乍止旋发。晷刻之间。懔懔难保。死亡之忧。迫在目前。深恐孤负 鸿恩。永诀明时。一念悲结。惟此而已。尚何暇论于职责之万一乎。召牌之下。又未祗赴。前后罪犯。万陨犹轻。而区区沥血之恳。实出将死之哀鸣。伏乞 圣慈特垂矜怜。将臣铨任。为先褫解。以幸国事。且令臣瞑目归尽。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祈免至此。可想疾病之难强。予用虑焉。本职。今姑勉副。卿其安心调理。仍 传曰。遣内医看病。
论李献英等覆试疏
伏以臣于李献英等事。嫌难参涉。日者陈疏。得蒙 圣旨之开许矣。今则覆试之命。出于特教。该曹更无可以禀处者。节目举行。自是有司之事。故昨日草记。请令政院禀旨。亦已允下矣。第玆事。所关不轻。臣虽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7L 页
不得参论本事。请就成命覆试一款。略陈愚见焉。盖当初大臣献议。本因谏臣疑其预构之说。而有曰其兄则少有名称。其弟之无文。世所共知云。此外虽有他辞说。而其主意则欲辨预构之虚实也。及其宪臣之启。则专以书题字标之用奸。直请拔去。由前之说。则预构为主。由后之说。则字标为重。今以台臣所论。引用大臣所议。事端各异。不相符合。且如大臣之议。只论预构。而不言用奸则稍胜之。其兄今虽更试。何以辨覈。若如台臣之启。不用预构。而只论设标。则此是已著之事也。以此勘结足矣。亦何待于更试而知之乎。然则今此覆试。恐不免为无所当矣。设令以两件事。合作一串。所谓字标。既不可并论于更试之中。则似亦偏枯。终无归宿。有非朝家指一用法之意也。大抵科场式例甚严。书题中误书落书。辄以违格。拔去者则有之矣。至于覆试。非但 国朝所未有。轻开此路。后弊无穷。而亦恐无益于覈实定罪之道。且令献英辈。万一终不就试。则徒损国体。亦将何以处之。此尤不可不念者也。伏愿 圣明深加睿裁。且询大臣而更赐处分焉。臣职事所关。冒昧陈论。死罪死罪。
答曰。省疏具悉。今玆疏陈。亦有意见。自本曹问于大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8H 页
臣禀处。
请勿送琉球国咨文疏(礼判时)
伏以臣于病伏中。伏见下备局举行条件。因左参赞闵镇厚所达。有琉球国谢咨。令庙堂禀处之命矣。此事尽有合商量者。既有区区浅见。不敢自隐。辄此冒陈。惟 圣明裁察焉。盖今此漂民之馆饩护送。俱得生还。实出彼国之善意。而曾在 皇朝万历丙申。我国解送彼国漂人于京师。俾还本土。数年后。彼有谢咨。我亦回答付诸节使之行矣。今番则彼既解送。我不可无谢。礼有施报。前后相同。此所以有今日之议也。但念 皇朝时则视我国犹一家。凡于朝聘交际之间。不甚拘禁。虽以故判书臣李安讷赠琉球国使臣诗见之。亦可知其同文一轨。两无疑嫌之意矣。臣未知即今彼中之坦然无阻。果如 皇朝时耶。若以藩服之国。自相通书。以犯外交之戒。而又要我以传云尔而或有嗔啧之言。则其将以 皇朝时亦有此事为解。而可以杜彼之说耶。且万历则我使值彼使朝贡之日。仍以传之。譬如列国缟纻之赠。初非王室之所禁也。至于公移礼部。请其替付。则窃意当时亦不敢为此也。顷于戊寅年。琉球亦有解送漂人之事。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8L 页
而其时未闻有谢咨。岂亦拘于事势难便而然耶。不但此也。万历时咨文。载于先辈集中。而赞戴 皇朝之语。为其主意。盖其文体。自不得不然。今则既不可如此。若又没之而只谢彼国。则礼部官见之。亦安知其无恚也。盖我国之于日本。则壤地相接。信使往来。即彼人之所知。无可讳者。而琉球则不然。隔以重溟万馀里。万历以后近数百年。曾无通问之事。今忽修书赍币。以示相好之意。则彼之不致怪持难。臣不敢必也。臣意则朝家必欲一致谢意。则无宁使赍咨官。以早晚节使时。欲付书契于琉球。以谢其意等语。试先刺探于礼部。且问琉球入贡之期在于何时。知其事情而来。姑待后日。亦何晚之有哉。伏愿 圣明深留睿念。更令庙堂诸臣熟讲审处。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疏辞。尽有意见。玆事不无意外之虑。予意则不如不为之为愈也。
请勿预定温阳科日疏(丁酉)
伏以昨日筵中。有温阳设科预为择日之命矣。遵 先朝已行之例。慰一道望幸之心。 圣意所及。盖出于此。诚不容他议。而第臣有区区愚见。职掌所关。敢此略陈。臣伏见 先朝故事。则乙巳丙午年设科之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9H 页
命。皆下于驻跸行宫之后。定日试取。亦在一旬之内。未尝于动驾之前。预定科日。如今日之为者。盖车驾所临。士民耸动。奔走瞻望。举有获近耿光之幸。于此时也。劳问慰悦。特出 宸命。则听闻所及。尤当有欣欣相告之乐。窃想 先朝之所已行之者。其意如此也。今若预定科期。径先颁布。非但有违前例。抑恐纷遝之弊。反有甚焉。此不可不念也。且伏惟念。 圣上今日之行。出于万不获已。非乐为也。况当饥荒孔惨上下忧遑之日。苟系弥文。宜在所损。虽以近日 圣教观之。其随事省约之意。可谓至矣。而今乃预择科日。有若常例应行之典者。无乃或近于豫大之嫌而事体亦有所未安耶。臣意则姑待 行幸之后。观势前却。定而行之。亦且未晚。伏愿 圣上更加睿察。且询大臣。商确处之。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今此设科。虽曰非时。已有 先朝故事。慰悦之举。乌可已乎。行幸后。亦可为之。科日。不必预择也。
辞判义禁疏
伏以臣空疏谫劣。最居人下。偏蒙异渥。滥跻八座。蔑有丝毫之报。徒积尸素之讥。每自循省。心恧面骍。不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19L 页
意今者误恩益隆。擢授臣以判金吾之任。臣闻命惊惶。震越罔措。缩伏私次。弥日发悸。诚不料何以致此也。臣于年来。名位亢极。涯分之溢。固已久矣。今又超躐之至此。夫六卿之班。虽或可以循次充位。从一品崇秩。何等名器。而乃敢滥越叨冒乎。至于不由铨注。特出 宸简。尤是常格之外。此在应施之人。犹为稀阔之举。况如臣之万万不称者乎。 圣明举措之失。无大于此。臣之私心恧蹙。固不暇言。窃恐累 圣上之则哲。贻四方之嗤点。所关非细。岂不大可惧哉。且臣于此尤有所怵惕闷迫者。臣之忝冒本职。今至六次。其他兼带文衡惠局等任。又至五年之久矣。朝家莫重之任。当世极选之地。并萃臣身。一向埤遗。有若举世无人而臣独专有者然。此已大乖于 圣上用人之方。而今乃添此一大负。高位疾颠。理在不疑。过福生灾。势所必至。此臣所以懔然心寒。莫知税驾之所者也。臣衰耗已极。疾病深痼。神精亡矣。筋力尽矣。权衡重地。姑舍勿论。管钱谷掌词命之外。议谳之任。又当于前矣。设令才具力量有愈于臣者。当此犹或难之。况如臣癃废昏懦者。虽欲左酬右应。殚竭心力。少效职分之万一。其可得乎。臣之一身颠沛。固已自
玉吾斋集卷之十 第 420H 页
分。而其于国事何哉。臣自被命以来。五内迷错。祈免文字。亦且未遑。今始露章号吁。悉暴肝膈之恳。伏乞 圣明曲察情实。俯赐矜怜。将臣新授资级及判义禁之任。为先还收。以重名器。以安贱分。以终 天地生成之泽。不胜至幸。
答曰。省疏具悉。今玆超擢。意非偶然。卿其安心勿辞。速出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