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玉吾斋集卷之九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x 页
玉吾斋集卷之九
 疏劄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87H 页
辞吏曹判书疏(壬辰)
伏以今日天官之命。何为而及于臣哉。才分之万万不称。姑舍勿论。近来情迹之臲卼。日甚一日。杜门缩伏。危蹙俟罪者。今已半年于此矣。偃息自在。莫非 圣恩。此在微臣。已是至幸。而非常之宠命。遽下于千万梦寐之外。臣诚駴惑战悸。莫晓 圣意之所在也。日昨自列之疏。极知僭猥。无所逃罪。而 圣批温谆。开释备至。谕之以殊甚明白。勉之以安心行公。中夜承受感极涕下。第今查狱未了。门事未完。命官以下考试诸臣。举皆屏伏待勘。不敢供职。则有罪无罪。义无独殊。臣于此时。独自冒出。揆以廉隅。断无是理。只此一款。已可为臣去就之决矣。且臣伏见前正言赵远命之疏。以臣前疏。谓之一反前说。一人之言。或證其闭。或證其开。随时反覆。前后径庭。末又断之曰。宪臣所谓卒难变辞云者。诚误料矣云。噫。臣以门事。受困于人。固已多矣。而诚不料其言之至此极也。夫臣之前日之疏。是岂得已而不已者哉。盖臣初疏之时。则敦金两门。既无所发之言。且非致疑之处。而两门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87L 页
俱闭。即其时试所之所申饬者。则臣虽未目见。认以为闭。谓丹凤之异于两门者。其势固然。厥后诸囚之招。始有门开之说。而伊日场中淆乱已甚。殿庭咫尺之间。亦未能纠束整齐。则况于内外阻绝。见闻不及之处乎。此正所谓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者也。况且一番分付。出于捡饬之意。两门守直。自有主管之人。则臣之日昨疏辞。自不得不然。其何可质言悬断。有若亲见立證者然哉。若使敦化洞开之说。初发于儒臣筵奏。而囚供已有此言。则向臣再疏所辨。亦当如此矣。今乃不究前后事实。不详文字曲折。勒加丑诋者。此何理也。卫将之难保举职等语。亦以伊日事势。有此设疑之端。臣则自谓告君之辞。不害为委曲详备。而不悟其反以此谓證其开。添一罪案也。夫此门。闭则无事。开则有罪。人人之所共知。人虽至愚。自證其开。自就其罪。参以人情。其果近乎否乎。至于推诿自脱云者。亦有所未晓者。臣于金始㷜疏后。非不知陈暴委折。而亦不无自明之嫌。只待究竟勘处之如何矣。及夫李世德之疏出。则事端转大。语意尤险。而查事坏败。将无了时。不得不据实历陈。以明初疏之未足为公案而已。凡人臣。苟被情外之言。将受罔极之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88H 页
罪。则号呼君父。以冀解脱者。终古何限。今以擅开之律。欲归臣身。而又使臣闭口囚舌。无一言自暴者。抑又何也。窃恐虽以不疑之无辨。高允之不易辞。亦不肯为此也。若其往来时见其开闭云者。其言亦多爽误。而此则臣之前疏。既已备陈。今不欲更费葛藤也。大抵此门开闭。为今日之所大争。除非儒生之由此出入。卫将之终始典守者。谁能灼见而明知之乎。若使臣之往来。在于揭题先呈之后。则以臣为證。容或可也。而今以初疏泛论之言。执为左券。深在殿内之人。欲作公證。若将与权应对举面质者然。不亦可笑可苦之甚乎。 天鉴在上。物无遁情。是非虚实。臣不欲多辨。第念前后反覆憸人之恶行。闾巷贱流。一闻此言。尚且羞之。臣虽万万无状。亦尝侧闻先生长者之风矣。平日言行。固无足观。而今当白首之年。猝然得此题目。身名之污蔑。已不可言。而其辱朝廷而羞当世。为如何哉。语曰。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如使臣素所树立。稍见信于一世。则诋辱之来。亦岂至此。臣诚反躬惭汗。无面对人。亟欲钻地以入而不可得也。臣之情势。实无一刻抗颜周行之望。尚可束带趋朝。扬扬如常。重自陷于机阱而莫之顾乎。召牌之下。不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88L 页
得祗赴。违慢之诛。有不暇避。席藁私次。冒死哀吁。伏乞 天地父母。曲加谅察。将臣新授本职及兼带诸任。一并镌削。仍命攸司。议臣罪犯。重赐勘处。以为人臣前后反覆者之戒。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天官新命。实循公议。卿之前后疏辞。不过备陈事实而已。反覆二字。宁有一毫近似。而诬诋至此。良可骇也。于卿少无嫌端。安心勿辞。须速行公。
辞吏曹判书疏[再疏]
伏以臣于日者。酷被人言。诋辱非常。天官谬命。又下此际。俯仰惭慄。莫省所以。而顾臣情势。万分危蹙。人器不称。有不暇言。略就台疏。陈辨其一二。仍请亟赐重勘。冀蒙矜允。伏奉 圣批。慰谕备至。辞旨隆厚。非臣贱累所敢承当。而至其被诬委折。曲加开释。虽使臣言之。无以过此。臣是何人。得此异数。以首顿地。感涕自零。惟是查事未完之前。即臣待罪之日。在臣自靖之义。亦不敢连章烦吁。有若循例辞免者然。泯默跧伏。祗俟处分者。亦有日矣。昨伏见校理吴命恒之疏。又以臣向疏中论及门事一款。胪列臣罪。费辞侵斥。臣之骇懔。于是益甚矣。噫。臣之当初问备之罚。何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89H 页
等末减。纤芥之怀。曾不置胸。而况为法受罪。是臣本情。亦尝自言。侪流之间。孰不知此。臣虽偏滞。岂有以此。龂龂不已。至于日昨疏辞。提及儒臣姓名者。不过行语间泛论。有何一毫不平底意。而今其强引为嫌。诚是意外。无乃疑怒先着。看得过深而然耶。抑欲借此发端。以为攻臣之资斧耶。其曰恍然惊顾。自悔牢闭之前言。又曰强诿以见闻之不及。只欲归罪于内官卫将。自己则脱然无所与焉云者。其诟骂之可谓极矣。然其大意。与赵远命之疏。同一圈套。臣虽欲更辨。亦不过前说而止耳。且彼方以自明罪臣。若复有言得罪。尤大臣不敢为此也。第其责臣以自处之义者。其言则固厚矣。而抑何其不谅之甚也。臣于门事之后。一味含嘿。事之虚实。罪之轻重。只付公议。且待查勘。及至操持益急。终不容无言。则不得不并陈开闭节目实状之如彼。此岂出于推诿自脱之计乎。臣若架空为说。求欲免罪。则以此咎责。诚无足怪。而如有可辨之状。可言之端。则其将曲避分疏之嫌。而不一陈闻于 君父之前乎。远命之疏。虽有推诿之说。归趣则在于反覆变辞。今此命恒疏意。亦以前后异说为辞。而结语则又在于归罪他人。臣之罪名。迭出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89L 页
层加。衅累交积。迫蹙逾甚。不知此后构臣者更有何说。臣之颠沛僇辱。必不止于今日之所遭而已。 殿下虽欲终始抆拭。恐不可得矣。噫。臣于本职。虽在平常之时。固无一分堪承之望。一世嗤点。将无所不至。而今又为人所贱恶。至于此极。苟如言者之言。则臣之得齿人数中。亦幸矣。尚可厕迹于清朝士夫之列。而又况进乎是而冒居铨衡之地者。宁有是理哉。目今大政过限已久。诸大臣献议。虽以次官举行为苟简。而首相议中别为变通云者。实出于深量事势之意。今若亟免臣职。改授他人。则都政不患迁就。国事庶可收拾。臣亦得以少谢众怒。得全躯命。如其不然。徒事羁縻。旷日相持。则虽 圣上加以恩数。迫以职事。受谴是期。承命无日。分义之违蔑。政务之废阁。皆将归于弁髦而后已。此在公私。何利之有焉。召牌连降。末由趋赴。实出于情势之万不获已。而违慢之罪。亦已大矣。伏乞 圣慈谅臣危苦之状。察臣恳迫之辞。将臣本职兼任。并即镌削。仍命攸司。按臣负犯。如有前后变辞归罪倖免之实。则臣当甘伏刑章。永无所恨矣。臣无任惭惶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前后疏批。业已开示矣。今玆吴命恒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0H 页
疏意。与赵远命之疏一般。则何必深嫌。至于门事之开闭。自有主者。当初节目。不啻明白。则于卿今无嫌端。安心勿辞。即出行公。无使大政一向迁就。
辞礼曹判书艺文提学疏(癸巳)
伏以臣。曾以科事。受人诬辱。不至一端。中间谬恩之下。力辞获免。毕竟勘罢之命。实出宽贷。感戴鸿私。以罪为荣。虽在疾病垂死之中。庶几安意将息。少延危喘。而其不敢冒耻攘诟复立周行则决矣。不料玆者。遽蒙收叙。宗伯艺苑之命。并下于一日之内。积衅如臣。何以得此于 圣明。臣诚惝恍战悸。靡所容措。臣之不肖无状。最居人下。寻常职事。尚惧不堪。况此宗伯。主一国之礼仪。艺苑。掌一代之词命。地望之高华。委任之隆重。夫岂如臣万万庸驽所可滥叨者乎。此外情迹之难安。尤有所不可冒出者。前者赵远命诋臣以前后反覆。吴命恒斥臣以推诿自脱。酷加丑辱。无复馀地。一被此目。其累难洗。凡在他人。尚且为臣羞之。况身亲当之者。更施何颜自列于清朝士夫之间乎。臣于伊时。随即陈辨。曲荷 圣明。备尽开释。今不敢更烦覼缕。而其后李夏源之疏。又继远命,命恒而发。其所把持臣身者。大抵一串贯来。而旨意之非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0L 页
常。愈出愈奇。至以卫将之罪。勒归必死之科。杀一不辜。又为 圣德之累。而此皆为臣之罪。末乃以不仁甚矣等语一句勘断。此则虽远命,命恒之辱臣。亦未之有也。夫臣之前后疏辨门事。只据实状为言。则卫将之罪与不罪。固非臣所知。而设令臣果有构虚移罪之意。 圣明在上。无微不烛。岂有以臣之故。枉杀无罪之理乎。其言之背理。不但诬臣。不几近于诬 圣明乎。臣于其时。才褫天官。方在散职。缩伏俟谴之中。虽不敢辄露章牍。至今泯默。而追思怖慄。尚觉心寒。何敢以 圣上之洞察。时月之已过。不为之一暴乎。且伏见李墩前后供辞。则以臣初疏之语。全归之构诬。许多辞说。尽有可辨者。而墩既被罪矣。事且已过矣。今不敢追提往事。更有云云。而盖臣疏语。本据所闻。非有故相陷害之意。落点先后。亦不关于其罪之有无。而龂龂不已。有若由臣而被罪者然。自明之辞。无怪如此。而臣诚骇惑。莫知其故也。臣之臲卼之情。种种如此。今若仰恃宠灵。强颜供职。则真所谓无耻之鄙夫。而亦何以自解于远命等诟辱之言乎。且于艺苑兼任。亦有不可承当者。曾经文衡之人。后拜提学。例多辞避。前辈所处。斑斑可考。如臣不文滥吹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1H 页
者。何敢以曾经主文之人。偃然自居。而政格官序。终不可放倒。此亦臣当褫之一端也。今此称庆陈 贺。才已定日。本兼两任。俱有职事。前任金镇圭。既以情势难安。引入而见褫。则事当差出无故之人。俾免颠倒之归。而臣之难安。视镇圭有加。褫彼授臣。乌在其变通之意乎。即者。以春帖子出韵。召牌下降。而臣之情势。如上所陈。疾病危缀。犹是馀事。反复思量。万无承命之势。逋慢之罪。万死是甘。不得不大声疾呼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慈谅臣危迫之恳。察臣苦切之辞。将臣本职。亟先褫免。兼任艺苑。亦令该曹照例处之。改畀他人。仍治臣违命之罪。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李夏源疏语之谬戾。李墩自明之供辞。俱不必为嫌。曾经文衡之人。后拜提学。亦有可据之例。何用辞为。卿其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吏曹判书疏
伏以臣于前秋。谬叨天官之命。科查未勘。方在俟谴之中。累疏恳祈。获蒙恩褫。臣诚感祝 圣上体下之大德。而且念臣丑陋本末。罔逃于 明鉴之下。此后 睿简。必不至重误矣。岂料今者又有此万万不敢当之恩也。夫天官职责之重。 圣上所知。何待臣言。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1L 页
虽当平世负重望者。此犹难之。况今时势艰险。朝象暌乖。一举措之间。动辄挂碍。诟谤随之。前后诸臣。其才地力量。皆非臣比。而一入其地。鲜不颠沛。如臣轻疏迂浅。百不犹人。人之视臣。曾不足为轩轾。而今乃据权衡之长。操进退之柄。不量己分。偃然冒当。则臣之为世僇笑。固不暇恤。而终不免孤负隆委。偾误国事。到此之后。虽万被罪。亦何所及哉。近来官方。虽曰大坏。若使如臣等辈循序平进。不少难慎。则其骇瞻聆辱名器。莫此为甚。而贻累 圣上则哲之明。亦将如何哉。此臣之所深惧。不但为一身之私义而已。且臣前日所被人言。已经辨暴。且蒙开释。今不敢每每提说。烦溷 天听。而惟是辱人之贱行。奴隶之所羞。凑合成罪。狼藉难掩。至今思之。心肝欲坠。虽曰横逆之来。自反无愧。污辱之名。已不可洗矣。臣窃见近者朝廷之上。论事一不合。辄以声色相加。恶言凌藉。无复斟量。此风已成。殆难救得。而若乃疑人于心术之间。直归于憸小之科。如臣所遭。亦未之见。此固臣平日言行不见信重。当风波互激之时。为一种胁持之资。而上累清朝。下辱身名。皆臣自取。尚谁尤哉。今若诿以一番自处。便谓无嫌。视同平人。冒厕周行。则一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2H 页
世嗤点。将何以自解。而不几近于不识人间羞耻事乎。日昨恩除。出于罪废之馀。诚不胜感激兢惶。而适值国有大庆。贺礼隔宵。职事所关。严召荐降。逃遁不得。强颜冒出。只欲一参呼嵩之列。少伸情礼而已。因仍蹲据。本非臣意。况此新命。尤是分外。虽无他故。岂有一分承当之望乎。且臣本有癃痼之疾。三冬冷泄。澌缀已极。顷者贺班。终日触风。寒冻彻骨。几死阙中。扶舁还家。诸證陡剧。丑秽之状。虽不敢历举。而便血无度。谷道虚脱。以致真元下陷。喘息如缕。又于腹脐之上。痰块结聚。其大如拳。痛楚如刺。坐卧之际。叫呼失声。宛转床席。作一僵尸。深恐一朝溘然。永辞明时。身事到此。他尚何论。以此连日庭请之班。末由进参。病里惶霣。惟俟诛罚。玆敢力疾草疏。冒死哀吁于 仁覆之下。区区至恳。亶出赤心。 天地父母。不其谅只。伏乞 圣慈谅臣危迫之忱。怜臣垂死之疾。将臣本兼诸任。亟赐镌免。以重国事。以延微命。仍命斥退。勿复检举。使臣得以全其私义。守其本分。则亦可为养廉耻砺臣节之一助矣。臣无任战灼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复授天官之长。予意非偶。至若卿之所遭。前后疏批。开释已悉。每引为嫌。毋已太过。卿其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2L 页
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大提学疏
伏以国家文衡之任。重矣。非其人而滥授。一犹不可。其可再乎。臣于此任。昔尝承乏。陋劣之状。为世嗤点。追思至今。惭汗尚浃。岂意今者复有此误恩也。臣之不才不文。无与比数。寻常词翰。亦不犹人。窘涩短拙。随处败露。其在少时。已多此愧。况今衰老。精神消亡。元来面墙。成一空壳。真所谓铅刀不可试割。秃帚不可扫物者也。臣之本末伎俩。举世所知。特以一经匪据。便谓宿趼。下不欲刊汰其名。上未及勘破其实。致令举措重失。名器再辱。噫嘻。此何事也。 圣朝才俊。磊落相望。宿望新次。俱多有人。举而授之。莫非踰臣。臣独何人。兜占不已。视若己物。不恤公议。屡犯糠秕之讥乎。况臣本职。滥猥已甚。揣分量力。万无一堪。而今乃加之以莫重之任。譬如僬侥担上。又添千匀。颠沛覆跌。理不旋踵。福过灾生。身且不保。蝼蚁微命。虽不足惜。 天地大德。宁不有伤。臣自闻命。五内焚灼。罔知所处。即今国家。大典将举。事体至重。日期且迫。而千虑万量。承膺无路。诛戮是甘。更无他道。此岂但为臣一身计也。床箦危喘。神气昏缀。短疏自暴。未竭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3H 页
腷臆。而苦心至恳。实出腔血。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曲垂鉴谅。将臣新除文衡之命。亟先收还。毋令流布四方。大骇瞻聆。本兼诸职。亦赐次第镌免。回授可堪之人。以重国事。以安贱分。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再授文衡。实循公议。卿其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因吴命恒疏辞职疏
伏以臣于疾病垂死中。猝被儒臣疏诋。惊駴靡定。略暴危悃。 圣批不许。恩谕备至。噫。臣之以门事受人齮龁。前后非一。苟非 圣上明察事实。曲垂宽贷。则臣之性命。亦云殆矣。今于经岁之后。又复追提往事。胪列罪状。要其旨意。大抵一袭前套。而至以敦化进善分而贰之。兵曹节目。归之筌蹄。而又曰。承宣之责。视考官较重。其所为言。一节深于一节。是臣之罪名。尚在未勘之中。无罪卫将。替臣而枉受其罚也。夫试场变通之后。则敦化之为试门。固也。唯其如此。故自试所。分付开闭。且定禁乱官。使之防禁。则臣未知试所所管此外。更有何道也。该曹节目。虽在其前。典守锁钥。自有其人。臣于向来疏陈曲折。盖由于此。而反覆推诿之说。相继迭出。至于不仁枉杀之言而极矣。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3L 页
收叙牵复之后。不敢晏然。略示自处之义者。亦乌可已也。而今乃拈出泛论之句语。以为自当之题目。盛气张皇。凌蹴转甚。此臣贱庸。有以自取。顾念名位。有辱清朝。臣诚且惭且悸。莫省所以。虽使臣尽纳告身。杜门屏蛰。犹不足以息众怒而补前愆。况可腼然就列。冒居于国家莫重之任乎。物情多乖。险道难尽。若复贪恋恩宠。濡忍不去。则此后骇机。将不知所税驾矣。念及于此。懔然心寒。人非之极。鬼责且迫。宿患沉痼之中又自数日毒疔发于左颧之上。半面浮高。赤晕渐炽。昼夜刺痛。将欲成脓。昏昏不省。寝食俱废。危喘欲绝。日昨特召之下。未能祗赴。连呈辞疏。见阻未彻。惶蹙之极。不知所出。今以开政。召牌又降。而情势之外。病状若此。无计起动。又犯逋慢之科。罪戾转甚。万陨犹轻。顾此重任。不容一向瘝旷。而臣之病势。决无更起之望。玆敢疾声哀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慈曲垂矜察。将臣本兼诸职及都监堂上之任。尽行镌免。仍治臣前后罪犯。使臣得以安意就尽。公私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玆事曲折。朝家所知。而儒臣之疏。又复追提。殊涉未便。于卿少无嫌端。须勿固辞。速出行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4H 页
公。
辞赏典仍辞职疏
伏以臣。昨伏见备忘记。以臣名忝都监堂上之列。亦有加资之命。臣于是惊惶恧蹙。不知所以为措也。今玆大礼载完。邦庆无前。凡厥臣庶。莫不欢欣鼓舞。幸逢斯会。而至若都监诸臣。设有一时监蕫之事。不过职分内事。况臣则差下之后。疾病沉淹。踰月引入。末梢赴坐。仅十馀日而止耳。岂可与终始效劳之诸臣。混被恩典乎。此不但有乖于嚬笑之爱。事理之乖舛。窃恐无大于此。臣安敢晏然冒受。有若真有可纪者然哉。至于赐马之典。亦系僭赏之甚者。夫以拙陋之辞。无以尽其模画之诚。此其负职事而贻窃笑。固已大矣。尤何敢与议于康侯之锡乎。并乞 圣明深谅臣至恳。亟收加资与赐马之命。以重恩典。以安微分。不胜幸甚。且臣于近日儒臣疏论政席间事。亦有难安者。盖其时湖幕之望。臣之所呼。在于他人。及至边邑之望。虽有李祯翊举论之事。旋又还寝。今者儒臣。至以僚席问答之语。归之湖幕。此则恐非实状也。臣虽昏昧。苟有是事。则亦岂全忘。反复思惟。终未觉得。无乃儒臣偶然听莹于喧扰之中。仍以自信而然耶。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4L 页
顷日两僚书问其虚实于臣。臣果以无是事答之。而其时委折。两僚疏中。既已备尽。则不待臣有言。而且念言语相质。实为可耻之甚者。故泯嘿至今矣。乃者两僚又以被斥于儒臣。相继自列。而皆举臣为言。则臣亦安可不一陈暴事实乎。如臣无似。忝居长席。凡于注拟之间。不善周旋。致令堂郎有此反复。臣之罪戾。至此为大。而其不可仍冒于匪据。益较然矣。惟 圣明并垂照烛。亟赐斥退。实公私之幸也。臣无任战灼祈恳之至。
因徐命遇疏斥辞职疏
伏以臣于日昨。伏见前掌令徐命遇之疏。浑身皆青。战悸靡定。夫居铨地而行私。是人臣之极罪也。苟如其言。诛戮犹轻。席藁俟命。尚无处分。臣若不一呜呼。则日月之明。亦何由俯烛。一暴情实。退就鈇锧。臣诚甘乐之无恨矣。其疏首尾胪列。殆千百言。攻铨地者半之。而其中廉义坏损之斥。 圣批既已昭释。植党摈异之说。非独指臣一人。则不必一一自辨。而第公牧缮监等云云。此事则诚有之矣。然亦自有曲折。臣请冒死悉陈之。公牧宋奎炫。即臣之七寸亲也。善治升秩。已至十年。再经府使。连被褒启。曾前政官。累拟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5H 页
于牧使之望。臣适当公牧之窠。意在择人。不觉其为嫌。此臣之罪也。前监役宋夏绩。臣之袒免亲。宋汉源。与臣同八代祖亲。宋尧臣。与臣同七代祖亲。而汉源是先正臣宋时烈之曾孙。尧臣是先正臣宋浚吉之曾孙也。同姓虽曰百代之亲。国典既定相避之限。臣之愚意。族既疏远。人亦可用。则举拟当窠。恐无不可。况且两贤臣之子孙。随才收录。自是美事。而时烈之家。则子姓零替。衣冠久绝。在朝家。亦宜轸念。此岂臣私好云哉。臣尝闻两贤臣在 孝庙朝。先后秉铨之时。拟除宗人于初仕之窠者。不止一二。而论其属党。则比臣所拟。亦有较近者矣。夫岂违法害公。两贤臣为之哉。臣不量时势。妄效斯义。竟致人言。自陷于罔测之科。此亦臣之罪也。若其佐贰之望。亦有说焉。夫以前望循次备拟云者。盖以曾经者为主而言也。若只得见拟而未及差除者。则比之曾经。亦自有间。此其政格然也。顷年台疏所论。有异于是。盖闻其时拔去曾经数人。猝用新通两人。加于旧望之上。故公议为非。今则曾经一人。方在外任。而曾前台疏。非但以越次为言。且论其不合。此外亦有曾入本曹末拟。备局荐拟者各一人。而或以顷年泮任时事。或以昨秋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5L 页
疏救科狱。自臣未入铨。见枳于宿践之地。则臣之不得备拟。其势固然。盖臣徒知旧望诸人。有不可因循举拟之端。且谓新通者。地望文学。超出流辈。置之曾经之下。而不及顾虑于时议之不平。此又臣疏迂之罪也。今春国子之望。臣果有新通之人。而履历才望。舆论所称。则滥吹之说。已不可晓。而臣虽不似。既长铨席。则虽铨佐馆阁之比国子尤重者。犹当新通而拟之。况于国子之稍轻者乎。以此为罪。恐不成说。若夫玉署新通事。在前冬何与臣事。而今乃谓一手连通。有若与国子并出于臣手者然。何其不顾爽实。但务求罪之至此也。金德基知申之望。自有公论。日昨 圣批。亦已至矣。臣何容复言。而韩永徽之台望。在于都政之后。其后臣亦循例拟望。李祯翊之还通。已在于上年。则不可以一时郎僚之言。仍废不用。而犹于半年之后。始拟旧望。则臣之慎重。亦可谓太过矣。所谓力战公议。务树私党云者。其果近似乎。边倅年限之变通。固非臣所知。而郑必东。既是台阁久次。且有居官刚果之称。故臣于都政。首拟于江界之望矣。今以相臣铨官。后先和应。数三柄臣。坏弄恣肆为言。虽其意在于构罪相臣与铨地。而诚不料其言之危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6H 页
险。至于此极也。噫。世道渐艰。人情日险。虽使居铨地者。无隙可乘。无巇可抵。尚难于自保。况臣衅孽。种种如此。早晚颠沛。固已料之。今此惠文之弹。亦何足怪乎。抑臣之所深悼者。臣本不肖无状。最出人下。过蒙宠简。猥叨重任。感激洪私。图报涓埃。是臣日夜所耿耿者。而朝论横溃。众目睢盱。一注拟一举措之间。指摘吹觅。无所不至。无情之事。看作有意。微细之故。钩致深文。妆撰疑似。凑合彼此。毕竟罪名狼藉。为世大僇。区区素心。无以自暴。不免为孤恩负国之归。念及于此。心胆若坠。唯愿早伏刑章。以塞众怒。以靖朝著而已。尚以何心。仍厕周行。更蹈机阱而不知止乎。昨今荐召之下。终未祗赴。违慢之诛。亦所甘心。伏乞 圣明特赐照察。亟降威命。下臣攸司。逐段按治。苟有行私坏法之实。则依律重勘。以为人臣之至戒。虽或不然。亦不可一日仍置其职。即赐镌削。仍许屏退。以全身命。亦 天地生成之大造也。臣无任危怖战灼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命遇之疏。构捏前后铨官。不遗馀力。而遣辞极为危险。世道至此。宁不痛心。至于举拟委折。今观卿疏。尤无所失。何足为嫌。卿其安心勿辞。即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6L 页
出行公。
因徐命遇疏斥辞职疏[再疏]
伏以臣。自被台言。至今在职。亦可谓顽钝无耻之甚矣。疏批开释。虽无馀蕴。而臣之衅累之名。已不可洗矣。胥命金吾。辄蒙恩贷。而臣之违傲之罪。终不可逭矣。是宜亟举刑章。以谢言者。以振颓纲。职名之褫解与否。在臣之罪。犹不足为说。而臣既不能逃遁远避。又未能快伏严诛。日寻长单。唯俟处分。而见阻未彻。进退罔措。臣之情势。亦孔之戚矣。夫近来铨官。以人言去位者。前后何限。而所遭之危蹙。罪状之深重。未有臣比。言者之言。虽出构诋。亦臣疏暗。积忤时议。有以致此。自省不暇。何敢尤人。第念天官之任。主进退人物。必须自立于公正之域。然后方可以处此。今以铨衡之长。被行私之斥。则是将无物可藉以居其职。得免重辟。固已幸矣。其不可一日仍在。事理明甚。况廉义坏损之云。即臣罪目中第一案。若又苟冒抨弹。盘礴不去。则此正患失鄙夫之所为。人将唾骂。羞与为伍。臣虽淟涊。决不忍重犯此诟。而在 圣上礼使之道。亦何可牵迫拘率。任其受污而莫之恤。有若束缚驱骤者然哉。昨者 圣上之许褫两大臣。非以台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7H 页
疏所构为一毫近似。盖出于谅其情势。不欲强迫之意。体下之德。人孰不钦颂。今臣自处。虽不敢比论于大臣。若其廉义之不可放倒。与大臣无异。而 圣上所以砥砺臣节。曲费生成之道。亦岂容有别哉。恩数非不重矣。分义非不严矣。而顾此去就之义。关系亦大。不但为臣一身计。诚恐辱清朝而累 圣眷。反复揣量。终无可出之势。昨日召牌再辱。亦未祗赴。区区自画。唯万戮是俟而已。仁覆之天。无物不体。匹夫有志。死亦难夺。玆敢沥血哀吁于 宸严之下。伏乞 圣明曲赐矜谅。察微臣大防之难坏。念国家重任之久旷。亟命削臣职任。治臣罪犯。公私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被诬。予已洞察。则但当勉出。何可轻褫重任耶。卿其须勿固辞。安心行公。
因李蓍亨供辞辞职疏
伏以臣。伏蒙恩暇。今将归扫先垄。幽明感激。不知死所。第臣得见李墩,孙蓍亨击铮供辞。则其诋辱臣者。可谓惨矣。臣诚骇愕。莫晓其故。夫墩之被罪。自有所坐。蓍亨如欲为其祖讼冤。则唯当就其事为言而已。至于落点先后。还诣早晚。初既勘处。便作筌蹄。本无干涉于今日之讼冤。而其言之罔极。乃至于此。无乃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7L 页
承牌还家之迹。因臣直陈。益彰难掩。故怒臣次骨。必欲甘心而然耶。伊日墩虽承牌。足迹不到政院。去留行止。臣固漠然。而点下已久之后。一试官来言其出去。门闭移时之后。因下隶始知其还诣。臣疏所陈。不过一从所闻而言之而已。岂有他意于其间哉。当初慭置其事。不为据法请推者。臣意实在于覆盖其失。而及后物议喧腾。台章重发。臣既不得不引咎。则亦何可终没其事。不陈其委折乎。臣本疏拙。全无机权。用意陷人。性不相近。今蓍亨名为讼冤。而其所论臣者。无非题外。言虽至丑。亦不足怒也。然念臣虽庸残。职忝卿列。污蔑至此。身名都丧。臣何足言。有辱清朝。而昨秋以来。累陷机阱。畸孤之踪。理难自保。从今以往。益无供世之念矣。玆敢略暴哀恳。仰渎宸听。伏乞 圣明怜臣情势之万分危迫。将臣本兼职任。尽行镌削。仍许屏退丘壑。以没馀齿。则此实天地曲成之大德也。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伊日卿疏。直陈所闻。则意外侵诋。何足为嫌。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因李明彦疏斥辞职疏
伏以臣。立朝行己。无一善状。昨今年来。误恩荐加。众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8H 页
诟弥甚。左右受侮。为一世辱人久矣。日昨台章之胪列臣罪。又非就事相规之比。深文勒加。直驱之于怀私罔上之科。惊怖震駴。置身无所。 圣度宽大。罚止问备。重罪轻勘。已乖公法。而其启径停。出于他台。则人心之未快。亦可想矣。缩伏私次。恭俟重究。加以贱疾昏涔。鬼事日迫。虽数行文字。末由构就。泯默度日。臣罪尤大。臣若嫌于自明。终不一言。则区区情冤。无以少暴于 天日之下。而亦何以解人之疑惑乎。非敢求免薄罚。实出引伏其罪。惟 圣明试加怜察焉。臣尝谓人臣事上之道。身非己有。义无私便。急病让夷。是固常节之当勉。而至于职事所关。则尤当尽心乃已。不容计较趋避。臣虽不肖。亦岂全昧此义。惟其平生孱疾。到老益甚。奔走陈力之愿。有时乎不能如意。间犯逋慢。前后非一。每自循省。惭悼靡容。日者试官之役。既无难安之端。图避一念。顾何从而萌于心乎。适会不幸。病势猝剧。其时实状。医工之所见。亲旧之所知。虽欲忍死承命。末如之何。且谏臣疏语。涉于泛论。推以混及于许多曾经之人。固无此理。而若臣则去铨地属耳。难安之情。与时任无甚异同。其不敢自谓我独不与而突然冒进者。其势固然。而况其疾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8L 页
病有万万难强者乎。前此试事。臣既不辞而当之。则今忽称病。以济其规避之私者。其果一分近似乎。苟如是则非但王法之所不贷。神明亦必殛之矣。夫疾病之来。人所难免。喉司亦以实病启禀。则台臣亦岂无所闻。而全没实病一款。直断以用意巧避之目。噫。同朝之间。何其不相谅至此耶。若受暇移拟两事。亦可谓操切之太甚矣。夫臣之趁节祀请暇。出于情理之不容已。其时距科期。一月有馀矣。 圣上亦许趁由限往来矣。知申之必以臣谓无上来意者。已是臆逆之过。臣于下去后。若果不有批旨。迟回不来。则是罪在于臣。虽请罪之可也。而今于承批辞陛之日。猝然陈启。退却单子。有若迫蹴驱出者然。如许事体。曾未有闻。见闻所及。莫不为骇。此非独臣一人之言也。清朝相敬之风。恐不当如是。故臣于自辨之疏。不得不略及此意。而且臣尝伏见 园陵行幸之举。是何等重大。而若在隔月之前。则朝臣请由。亦不为拘。况于科事之在于来月者乎。其所谓申饬下乡者。乃指科日临迫未及往返之谓也。律以此例。臣所未晓。然则臣之乞暇。自谓可幸无罪。而喉司举措。终未知其稳当。臣虽欲惭悔。其可得乎。两所分试。既无轻重之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9H 页
别。考官之有嫌避者。或要拔去于试望。或请移拟于他所者。亦多有之。臣亦狃闻其事。不免为此。则以此为罪。何敢自讳。然若归之于私意横流。国体放倒。则亦非臣意虑之所及也。虽然。此皆臣之罪也。如臣眇末庸贱。久忝匪据。疏于处事。昧于涉世。物情见恶而不知敛退。涯分已溢而尚怀贪恋。人怒鬼猜。陷此大戾。僇辱蹈藉。无所不至。虽微官庶僚之作奸犯科者。论其所遭。未有臣比。终至于辱朝廷而丧身名。静思厥由。莫非自取。尚谁尤哉。所可悼者。饰诈言病。仆隶之贱行。怀私蔑公。人臣之极罪。衅孽狼藉。衷情莫白。惟此介介。不能终默。非敢雕琢曼辞。较挈长短。与言者有角胜之意也。至于臣之病势。则已不可为矣。痼疾缠绕。危證叠出。数旬沉绵。有加无减。即今咳嗽彻夜。寝食俱废。语音全然不通。便作瘖哑之人。仍以痰火转剧。精神迷乱。一缕廑存。万念俱消。虽无情势之危蹙。自分废疾。无复供仕之望矣。文衡重任。本来千万不似。矧今抨弹摧剥之馀。疾病如此。尚何敢一日仍带。以益其罪戾乎。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谅臣疾痛之呼。怜臣臲卼之势。将臣大提学之任。亟赐镌削。仍命攸司。勘臣当被之罪。以谢台议。以厉群工。千万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399L 页
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卿之疾病。予岂不知。一时台言。何至深嫌。卿其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辞吏曹判书大提学疏
伏以臣。顷于疾病垂死中。台劾重发。罪名非常。危怖悚慄。久而靡定。冒死自列。冀被刑章。温批反降。辞旨甚隆。非臣衅累所敢承当。感激兢陨。益无所措。而顾臣情迹。既不可更厕周行。病势又无由一分蠢动。 圣候违和。群下忧灼。而一未趋造于起居之班。以伸臣子之诚。分义全阙。罪戾日积。病里惶惕。万陨是甘。长单再上。日望矜允。不意天官宠命。遽下此际。惊愕失图。五情迷错。诚不知置身之所也。此殆臣分限已溢。死期将迫之致。而偾败如臣。复辱 圣简。岂不为朝廷之一大累乎。臣于铨衡之任。自知万无一似。而初既逃遁无路。未免半年忝据。招尤速戾。前后非一。毕竟台疏。罪状狼藉。至今思之。馀悸未已。虽蒙 圣上始赐开释。终许恩褫。 天地生成。曲加涵贷。而臣之孤恩负职之罪。已不可赎矣。在 圣朝饬励之道。理宜斥退之不暇。臣亦自矢从今以往。决不敢再入其地。公义私分。断断如此。此岂但臣自为计哉。臣之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400H 页
去铨。仅五朔矣。才褫旋授。有若以臣代臣。国体苟简。莫此为甚。而臣虽无耻。亦何可不恤人言。放倒廉义。偃然冒承。有若固有者然哉。况此宿愆未湔。新罪层生。日昨谏臣之启。操切僇辱。虽在文任。而怀私蔑法。果如其言。则尤岂可一日置之铨任。任其坏弄而莫之恤乎。且于其后疏中。历诋铨地。虽若泛论。臣亦近来铨官之一。则臣之危蹙。已不可胜。而乃若金有庆之见枳。尹世绥之崇长云者。亦皆臣在铨时事。而至以迎合济私。断为罪案。夫世绥之事。臣于徐命遇疏后。略有所辨。而今此所论。语意益深。可谓愈出愈奇矣。臣不欲费辞呶呶。重伤事体。而铨官之一时通塞。何与于 圣意所向。而至举不韪之目。勒加丑诋于人者。抑独何哉。呜呼。今之居铨者。不亦难乎。身在色目之中。处此睢盱之地。用舍举措。亦岂无失。而吹觅捃摭。无所不至。先之以疑谤。继之以攻击。向日 圣教所谓如得奇货纳之坑堑者。在铨地为尤甚。而亦已事之明验也。人情莫不自爱其身。身之不保。何事可做。众手交指。尚且难当。况危机深阱。动辄相随者乎。深恐怨仇交攻。不死则废矣。 圣上虽欲终始曲全拂拭。而使之有不可得。古人所谓万一披猖求退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400L 页
不得者。岂不懔然而心寒乎。臣非不知 圣眷之非偶。恩命之难孤。而诚不忍以此不肖之身。蹈已覆之辙。犯必至之危。终至于偾国事丧性命而后已也。至于文衡既遭劾罢之后。则其不可冒据。视铨地殆有甚焉。凡今庶官末僚。一被白简。犹不敢仍在其职。况于居三馆之长席。掌一国之词命者。其可耐弹而行公乎。不待臣言。事理较然。 圣上亦岂不下烛乎。此若未褫。则本职亦无冒出之势。撕挨穷蹙。狼狈转甚。公私事势。岂不大可闷哉。臣之病状。今已一月有馀。种种危恶之證。虽不敢每烦 天听。而近值酷寒。一倍增剧。深房伏枕。殆类蛰虫。不敢窥门外一步地者。即众人所见也。残骸癃喘。朝夕待尽。情势危苦。犹是馀事。抚躬悲悼。但有涕泪而已。除命之下。已至累日。而神气昏昏。末由构疏。今始仅仅凑泊露章。仰吁于静摄之中。此亦臣之罪也。伏乞 圣明俯谅沥血之恳。特垂体下之恩。将臣本兼职任。亟赐镌改。回授可堪之人。使国事不至重误。缕命得以少延。千万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台言之非出公心。予所洞知。复畀铨任。夫岂偶然哉。噫。党习日痼。吹觅日甚。而汲汲攻击。每先铨地。其心所在。不难知矣。予实慨惋也。前后居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401H 页
是职者。辄皆引避。则铨曹将无行公之人矣。宁有是哉。文衡之任。尤难轻褫。卿其安心勿辞。速出肃命。
辞吏曹判书大提学疏[再疏]
伏以臣于日昨。伏承疏批。辞旨之隆。夐出常例。既谕之以复畀铨任之非偶。因又忧嘅时事。轸念铨地。丁宁切至。有若面命。蝼蚁微臣。何以得此。奉读再三。感惶交切。噫。 圣教及此。臣不知死所矣。第又以速出肃命为教。则是臣情实。犹未蒙见谅。臣于此陨心失图。诚不胜闷塞之至。臣之前疏。自谓腔血之恳。庶几 天鉴之下烛。而今乃不能孚格如此。传所谓天矜于民。所欲必从者。亦虚语耳。此由臣平日忱诚素浅。疾痛之呼。终归例让。此臣之罪也。然臣苟有一分可进之势。则宠命至此。分义亦严。岂敢不即出奉承。而顾此危苦迫切之情。更无转动之路。以言乎铨地。则偾败属耳。以言乎文衡。则驳议甚重。而职责之不容再误。则铨地为主。廉义之大关一已。则文衡尤重。要之两任。俱不可不褫。反复思惟。初无本兼先后之别也。近来铨官遭人言去职者。固多矣。而然其所遭。亦有轻重。如出于一时相规而已。则以此自画。不欲复居者。诚过矣。朝家亦不可苟循其志。而今臣则罪在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401L 页
行私。被构至深。得免刑章。亦已幸矣。更将何颜。扬扬复进。以益举世之嗤点。以速一身之颠沛乎。臣若徒畏严命。冒昧一出。则其辱 圣眷而误国事。必将不止于前日之狼狈。到此之后。臣虽被罪戮。亦何及哉。 圣教以行公无人为虑。此诚然矣。而若使臣弁髦台言。脱略廉愧。惟以趋走承命为恭。则不几于管子所谓四维不张者乎。此臣之所大惧。而其欲必褫者。非亶为身谋。乃所以为国家也。为世道也。不然则恩荣旷绝矣。责勉隆挚矣。臣顾何心何义。苦事力辞。至以被谴为期而不自恤乎。铨任。虽曰系是前事。臣之自处。犹不得不然。况于文衡。方在论罢之科者。尤何可一日仍带乎。臣本无似。十年在外。一趋朝端。过蒙殊渥。致位至此。无阶报答。寻常惭慄。若陨渊谷。力分所及。则夷险燥湿。何敢回避。而惟此本兼两任。以臣今日情地。万无承命之势。一褫之外。更无前却。痼疾缠身。朝夕待尽。而此亦有不暇言者。召牌再降。又未祗赴。前后罪犯。万陨犹轻。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曲加矜察。将臣本兼职名。亟赐镌削。仍治臣违慢之罪。以全私义。以延危喘。不胜幸甚。
答曰。省疏具悉。日昨疏批。备悉予意。断无许改之理。
玉吾斋集卷之九 第 402H 页
勿复以情病为辞。速出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