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书
书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0H.gif)
前承惠复。辞意惨切。使人呜咽。诚不忍读也。即日侍奉气力何如。季盛初期倏至。仲云引窆又迫。新悲旧痛。并难自抑。嗟乎尚何言哉。顷书复有询及。而近以儿病忧遑度日。乐甫往来时。亦未暇一一仰对。殊可叹也。小祥退行告辞。当如来示。而此亦为忧患所挠。未及搆呈。想已行之也。丧服云云。已详于问解中小注。必已检看矣。大槩沙溪之意。欲于葬后。仍置灵筵。以俟服尽之时。其间练祥等去首绖负版等节。亦一如生时告而行之。盖己卯诸贤所已议定者如此故也。惟郑寒冈之说。有葬后。撤丧服。用肉祭。未知如何之语。王子家所行。必因此而然也。但寒冈此说。亦非定论。今以人情礼意推之。自虞后。虽稍变吉。然三年之内。则当如事生之道。而今于葬后。便火而去之。谓其已死。不复待以生人者。恐于幽明之间。大有未安。或者必以为既于葬后用肉。则亦不可谓以事生之道事之云。而然肉与丧服轻重。亦自相悬。况己卯诸贤及沙溪所论如此。今何可舍此而从彼耶。此则申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0L.gif)
答再从弟晦甫(丁酉)
礼曰。以其班祔。又曰。若无祖则祔于高祖。弟家所奉于孙儿。上不及于高祖。下过于祖。前头告祔之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1H.gif)
礼有中一以祔之文。今当以纸榜。设玄洲祖考位。而行祔祭矣。三年后权安时。则别为辞以告于先叔主位。似宜。
与从弟子东(庚申)
昨日大雨如注。川水怀襄。宗奴辈渡水之时。为暴流所冲激。祭物皆入水。仅仅拯出。我今姑留东冈。少待水落。为入往计。盖墓下非有故。而特以阻水之故。公然阙祭。心所不安。且彼墓下居人。无论贵贱。莫不有事于其祖父母。而独吾一家阙焉不举香火。是又岂道理哉。朱子有言。元朝则在官者。有朝谒之礼。恐不得专精于祭事。某乡里却止于除夕前三四日行事。丘琼山曰。履端之祭。隔年行之。恐未安。依朝廷元朝行大贺礼。于别日行时享之意。有官者以次日行事云云。以此推之。秋夕墓祭之退日行之。恐亦不为无据矣。如何如何。
与从弟子东(庚寅)
去年春。蒙询以大忌时以纸榜设祭当否。且以纸榜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1L.gif)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2H.gif)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2L.gif)
此中先墓之欲迁于龙仁者。吾非惑于风水求福利而为之也。槩人之劝迁者有三说。一则地理不吉。至以地中不安为言。诚极悚然。然吾实全昧此事。此则置之疑信之间。可也。二则谓 圣上虽有处分。然世变无穷。人心叵测。日后之事。有不可料。此亦人见不同。或又谓岂至有此虑。此亦置之疑信之间。可也。三则谓村落之逼迫如此。虽久远之后。万无无此村落之理。即今烟火与鸡犬姑不论。将来牛马蹂践。当为必至之患云。此则虽微人言。吾心亦尝以为切迫。虽无两件疑信。只有此一事切迫。犹且当动。况兼之耶。夫既不免欲迁。则以吾事势。宁有求得新山之道耶。况先人遗命使葬先山。而人穷返本。理亦当然。高祖考妣神主。方奉安于一室之中。今若往窆于高祖考妣之墓下。则是便遗命行之也。惟是恒辅妻坟之故。事极难处。不得已欲稍退后。使新圹下面为旧圹上面。槩欲令其前。仅可为阶砌而立一二石。非不知此亦苟简。而他无变通之道故也。本穴既窄。虽稍后亦诚可欠。而说者以为不至于犯咽喉。势不得不然矣。人子葬亲。何等大事。而初既误用。遇水变之罔极。后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3H.gif)
与家弟乐甫(丙子)
渼湖书所论。于君意如何否。大抵刑讯之非。吾辈皆已知。而言之者。亦曾对仓洞及之。不但吾辈。松岘意亦然。至于南相。亦言于德而曰。刑讯疏儒。自今日始。而诸公不思救正。何也云。被攻者。尚且如此。其他可知。特在 朝廷者。无一言矣。若仓洞则其意。又自别。敦府疏。果如彼疏。则其罪当不可原赦。不然则为疏者。便是诬告云。槩吾自少与此兄相从。其长短知之熟矣。不计利害。不顾毁誉。固此兄长处。然于论人论事。往往执其一端。而硬断其全体。以此得失参错。是非交互。然不过一时见得之差。亦未必终始自是。遂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3L.gif)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4H.gif)
与从侄邦彦(正臣○戊戌)
今此始祖墓一事。郑生既许同往。诚不可不请去。以寻其地。但既去后。郑谓此果其墓。而表石不在云。则其将奈何。表石或能得之。则又将奈何。盖郑生似非全然妄言者。前日必见其表石矣。其墓既有沙台表石。又刻延安伯李之墓。讳字虽缺半。尚有草头。且伊川于延安。不过数日程。其葬于此。容或有之。可谓十七八近似矣。设令表石立于墓前。讳字亦全存。若无阴记文字中所云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之语。则似不可必以为始祖墓。而以子孙自处。况表石仆在林莽间。又只有草头半字乎。今郑生虽去。其表石则得之必未易。只当寻见其墓而已。寻见后其当何以处之否。鄙意当初宜遣一宗人。往见郑生。细叩其地。且请同往可矣。而径送英辅。虚往虚来。槩既无郑生。郑生所见之墓。与其表石仆在处。何以寻辨乎。以此吾谓英辅。必更往见郑生。具道其所见。然后可知郑生所见与英辅所见。果为一处与否矣。及闻元辅所传李鹤老之言。知郑生有许往之意。又劝晦甫。通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4L.gif)
答从侄伯说(雨臣○丁酉)
所询事吾非知礼者。何以为对乎。但尤翁答李汝九问曰。据礼其祖当为主。而祔于其祖。所谓中一而祔者也。周时贵贵。大夫不主庶子。故庶子各主其子。后世不然。故无长庶皆其父主之矣。又玄石答李君辅问曰。示及妇丧。舅夫所主之各异。礼固有其文矣。第当行事之际。不免相掣。曾于锦平翁主之丧。问于尤丈。答云。无论嫡庶与同宫异宫。一主于父在父为主之说。然后无有妨碍牴牾之弊。寻常以为可据而行云云。槩丧服小记。有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语。故尤翁,玄石两门与人问答然也。长子妇则其舅主之。次子妇则其夫主之之说。未曾闻之。此果出于何书耶。揆以鄙见。今此丧申参判丈当主之。题主亦然。祝辞则并当用摄行仪。以为使孙某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5H.gif)
答从侄伯良(徵臣○壬辰)
别纸辞意领悉。以君家事言之。大祥前一日。当以酒果。告于先嫂氏神主。其祝辞曰。敢昭告于显妣某封某氏。玆以先考某官府君大祥已届。礼当入庙。不胜感怆。谨以酒果用伸虔告。翌日晓行祭毕。祝跪告新主曰。请入于祠堂。仍奉神主。入于祠堂。奉安于先嫂氏神主所奉龛内。而并列考西而妣东矣。盖合椟则虽待吉祭。同龛则无疑。新主祔庙。不可不先告祠堂。而备要则使告于大祥祭毕后。而家礼则在大祥前一日。曾见尤翁所论。以大祥祭毕。入告于庙。然后还奉神主。曲折似繁。不若前期告庙。而翌日祥祭毕后。即入庙之为顺矣。
答从子崇臣(壬辰)
尤翁答仲深兄问。有曰。禫祭出主时告辞。家礼无之。而见于丘仪。如欲一从家礼。则主人以下诣祠堂。祝奉主椟以出可矣。如以昧然为嫌。则用丘仪所载之辞可矣云云。鄙意虽欲一从家礼。终觉有昧然之嫌。且此未必有意。或是未能再修之致。依丘仪行之似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5L.gif)
孝子某将祗荐禫事。敢请先考神主。出就正寝。
答从子崇臣
备要于衰裳之练不练。虽若无一定之论。然上既引图式。以为冠与中衣练之。而衰裳则以大功七升布改制而不练。恐无违于古礼。下又引横渠及家礼说。谓虽并练衰裳。亦不为无据。观其主意。似以上所引者为胜矣。然下所引者。亦不以为无据。俗又多从之。则今亦并练。恐宜腰绖。丘氏既云用熟麻亦可。沙溪又云。若用古礼腰绖用葛。则绞带亦当用布云。今虽用熟麻。实与用葛同。况葛已措置。则直用葛尤当。绞带之用布。有何疑乎。又岂有骇俗之虑乎。头巾虽不言。冠与中衣及衰裳皆练。则无独不练之理。其当并练。可知矣。
与子亮臣(癸巳)
监牧官之病。固知其无可奈何。而抑或有支过时月之望耶。来此门外尺地。而竟不得入往面诀。诚非情理之所可忍。然既未一谢 恩命。则以私事往来辇下。有所不敢。遂欲出谢军衔。则事既太遽。若只往诀。则又非素计。未免自此径归。此心何可言。大抵人之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6H.gif)
与子亮臣(丁酉)
初三 举动时。政院之欲为陈达者。果由于汝五,锡五。诚可叹咄。此虽专出于锡五所主张。犹未稳当。况宗甫与焉。则尤岂不有嫌。又况其所引戊申事。似亦错认己酉为戊申也。己酉三月温 幸时。先人肃谢军职。秪送江头。同春留都。受调护 世子之任。故请对幕次。乞与先人及玄石共之。时玄石亦在江外矣。今吾不但万万不似。既未肃谢。则虽为秪送而来。其事势与己酉大不同。设欲陈达以祗送江头之故。而猝请其留辅 东宫。岂不大段殊常耶。滥猥之外。亦必骇人听闻矣。日昨宗甫书。亦有此个意思。故使勿更为此等语。汝亦令其不复向人云云。可也。
答族侄于邻(德臣○戊戌)
恋中得书。良慰阻怀。别幅所示奉悉。君于小大学。既曾读之。则今又问及者。何也。岂欲留意于向上一大事。而复读之耶。前冬所读节要。亦果卒业否。大抵初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6L.gif)
答宋甥圣宾(寅明○丙申)
小纸所询丧中吊人一段。礼说云云。来示既已提论。此无容更言者。但曾子之吊子张。设或真有此事。后人恐不当容易遵行。况刘氏说。既引夫子三年之丧吊哭。不亦虚乎之文。而谓曾子必不然。且谓经中此等处。曾子失礼之事。不可尽信。陈氏亦于曾子问注。以此往哭子张之云。疑其为好事者之所为。今何可扫去此等诸说。而谓曾子果有此事也。窃观世人于一家丧外。虽亲切朋侪之丧。其欲谨守礼法者。未见其往哭。必待服阕而行。槩彼之三年。自当于已服阕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7H.gif)
答金孙玄泽(丁酉)
祠宇自连山奉还之日。入庙后当有茶礼矣。可并行于庙中诸位乎。焚黄告由等礼。虽于庙中行事。当只告本龛而已云。今此入庙后茶礼亦可。只行于不迁位。而不及他位耶。
几筵入庙之日。固当设行茶礼。而此与焚黄告由不同。既曾祧迁。还奉入庙。则虽于他位。亦何可不行乎。且茶礼非如祭仪。只设酒果。有同俗节朔望而已。盖前日或者所论。合设于厅事。有同祫享一段。事系大段。不可创出。故曾以难行为对。而此则既无移动神主之事。有何未安乎。高祖位出安别室后。亦似当有茶礼矣。书此后。偶考寒岗说。有曰。曾祖神位递迁奉来。共安祠堂之后。合祭当否。祭则备设饭羹耶。只设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7L.gif)
答金孙玄泽
出嫁女先遭父丧。后遭母丧。则父丧除服时。虽暂着玉色衣。即当旋服母之丧服。恐未见其不可也。问解姜博士问答。尤似可据矣。鹅黄青碧。犹可暂着。况玉色耶。至于母丧未葬前。独先除服。则亦恐未安。待葬后。本家行练祭之日而除之。无乃得宜耶。
答金孙玄泽
出继者。遭本生亲丧。葬前则虽不可行事于所后家庙。而既过卒哭之后。何可不为躬参耶。至于服色。曾于崇侄时。使依父母丧中祭祖父母之例。以孝巾布直领行之矣。后觉其不安。且考玄石礼说。以尼山所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8H.gif)
答金孙玄泽
别纸领悉。吾本欲以当从玄石所论之意答之。而既虑汝意或持难。且恐各㨾服色之猝难办备。又黄草笠亦似殊常。犹未能决定。欲待汝出来。更为相议矣。今汝所示如此。诚可嘉矣。情虽不忍。礼亦不可放过。一依玄石所论而为之。诚似得宜。然汝又欲以平凉子代黄草笠。此则与玄石意不同。然亦出于参酌。恐无不可也。如何如何。
答金孙玄泽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8L.gif)
即考续问解。则慎斋说果如来示。然尤翁答人问。累举慎斋事。而有云慎斋尝曰。吾家有亲尽之祖。而最长家无意奉往。不得已别立小祠于吾家而奉安。以待其人之亡而埋安云。今有庶曾孙三人。而嫡玄孙越三次奉祀。则道理既未知其如何。且恐其亲尽埋安之期益促。未安尤甚也。况沙溪既谓庶孽无不可奉祀之义。而慎斋乃又以贫贱不可奉祀。则嫡玄孙奉祀无妨为教。然则虽嫡孙。亦岂无贫贱不可奉祀之人耶。此亦必有难处之端矣。黄江每以续问解。为不可不釐正。未知其所疑在何等处也。知事丈舍庶孙而自为奉祀者。设或由于续问解中问答。尤翁所谓慎斋宅所行者。必不指此矣。李安山以嫡玄孙欲舍庶曾孙三人。而自欲奉祀。故吾引尤翁说答之。未知果如何也。既已奉祀。则改题似无可疑矣。
与或人(辛巳)
按备要。沙溪以为 国制国恤卒哭后。大小祀皆许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9H.gif)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59L.gif)
答或人(壬辰)
所询小祥后晨昏展拜一款。退溪先生虽以为当行。而备要中亦入录。然问解中沙溪先生所论。则似以为不必行。故前日鄙人前后草土时。皆不行矣。后见尤翁与文谷问答。盖文谷以退溪沙溪两说有异同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45A/ITKC_MO_0445A_A170_360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