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第 x 页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
华阳洞录上尤庵老先生(并序○癸丑)
咏月
五月初四日。是 孝庙讳日也。有怀尤庵老先生。感而口占。(乙卯)
记梦呈尤庵老先生(并序)
文谷金相公(寿恒)闻余大归芝洞。以一绝寄来。谨次其韵。
敬次文谷相公韵(丙辰)
看书口呼
至夜独坐。偶阅栗谷集。见有至夜一篇。信笔走次述怀。
呈老峰(闵公鼎重)
有怀尤庵先生
至日。林德涵(泳)自岭东归路。历访而去。夜坐书怀以寄。(戊午。)
仲和兄在永平白云山中。寄诗相邀。病中无计往访。遂步其韵以归。
文谷相公寄示所述三律。盖用昔年。与先人暨梦滩李叔禁直酬唱之韵也。词语悽惋。属意深至。三复敬玩。不胜感涕。谨步其韵。用伸卑怀。
偶观金河西,郑寒冈行状。有感各赋一绝。(庚申)
次从弟子东(海朝)韵
妇翁退忧金相公(寿兴)示以所与俞令丈唱酬韵。漫次述怀。
看书偶吟
寄呈尤庵先生
德涵闻余行欲一来宿。而因其为试官。要余更留一日甚恳。余试为少留。又以其移拜宪职赴召。未成共宿之约。夜坐无聊。口占一绝却寄。
九月二十日。德涵乘解职之暇。委来访余于山屋。为半饷话。因饮数杯而散。逢别草草。纵不能深讨所蕴。然亦略有所论。盖余愚妄。每劝其速退。德涵固已意会矣。抑念德涵在朝。固亦未保其能行所学做大事业。然随事匡救。必不无所裨于 圣德矣。余之劝归。无乃不深思耶。且余于自己事。亦未必能善。而乃欲责人以第一义。是亦岂不为芸人田之归耶。虽然。昔者栗谷在朝。牛溪讥其无所猷为而不去。至有枉寻直尺之戒。余于德涵。意盖如此也。德涵既去。遂吟一短律以志。
德涵传谓有一学士。以退栗为。亦有宦欲。而自称独得之见。谓渠不知责以钝滞云。闻来不胜骇叹。作一绝示德涵。
寄宋叙九(畴锡)
闻尤庵先生承 召入城。往拜贞陵洞寓舍。归时得一律。欲录呈而未果。盖时先生以致仕为请。筵臣引太公事。白 上乞留。且因自 上制给羊裘。先生对余。戏引严陵事以自拟。故下联及之。
奉别退忧相公燕京之行
文谷相公女李氏妇挽(并序○辛酉)
德涵送马邀余同宿。余以其方为铨官。引嫌不赴。涵书引寒暄送马邀来一蠹之事。独卧无聊。口占一绝以呈。
退忧相公示以所次晦翁寄山中知旧韵。谨次录呈。
退忧相公用石洲有怀草堂韵。历述杨山退谷嘉陵卜居之胜。寄余索和。余谨以山居即事。仰步。以塞盛意。兼述向来追游之乐。存殁之感。且终以己志之所存。庶几有以自勉云。
端阳后一日。退忧相公与谷云丈(金公寿增)及李学士(世白)昆弟。过余溪堂。余与仲和兄,闵静能(镇厚),金伯温(镇玉)家弟乐甫(贺朝)同发。往水落山。牧使李令公(濡),李都正(弘逸)。亦先已来待。盖皆有宿约也。竟日逍遥于瀑上。至夕归德寺宿。偶吟一律。录示诸丈诸友。
谨次退忧相公韵(并序○壬戌)
以轮对官入侍。罢出后志感。(并序○乙丑)
约李兄伯祥(徵明)共游枫岳。盖与金城倅徐兄鲁望(宗泰)有宿约也。未发前一日。即家弟初度日。略有酒肴。与群从昆弟相会。仲和兄。亦来宿。叙别呼韵。得春字。各赋屡首。余亦走叠五绝以示。
路遇一僧自山中来。不觉兴动口占。
宿正阳寺。盖昔庚辰四月十五夜。先王考以关东方伯。来宿此寺。先君子亦从焉。今适月日相符。抚迹兴感。谨以一绝志之。
到内水岾。望见外山诸峰口占。
自丛石还发。踰楸池岭。夕抵新安驿馆宿。次壁上金龙溪诗板韵。
从氏泰仁兄(凤朝)闻余往还清风。寄示志感一律。盖先人赴任时。此兄尝陪往故也。读之。不胜怆然。率尔和呈。
赠示讲中诸生
书示姜朴南金诸生(并序)
闻尤庵先生来华阳有日。与闵士昂(泰重)同发。二十日。历清安。宿顿头城。翌朝。到洞中。纳拜。因相校正朱书之役。盖有宿约也。二十二日。权致道(尚夏)自黄江来会。二十三日。清安倅李公德老亦至。先是。余与讲中诸生。约游俗离。至是。愿从者十人。皆徒步而来。先生知余欲往俗离。即决意同行。诸公遂不敢后。叙九及其子与侄。亦从。二十六日。发华阳。到巴谷。先生于石上。书龟峰短律一篇。谨次其韵。
二十八日。登云壮台。台在山上最高处。而石断路绝。用木栈二层。攀援而后始至其顶。诸生十人。先登。余亦随之。致道,士昂,叙九。皆坐台下而不能上。盖台极高峻。四望无隔碍。最是岭南数百里。皆在脚底。而目力亦觉已穷。呼僧问某山某水。则僧适无知者。所指只咸昌空阙池,尚州洛东江矣。台下。又有甘露水云。偶得一律。示诸公。
余以方伯相避将遆。以七月十二日发行。讲中诸生无论少长。皆各携酒赋诗以相饯。连数昼夜不止。至是四十馀人。又冒雨相随。至于半路以同宿。其意眷眷有可感者。夜间呼韵。得一绝。示诸生。
十五日。发船清心楼下。时水势大涨。日未落。已到东湖。十六入城。廿日。出芝洞口占。
八月廿八日。与乐甫。发松都之行。夕宿坡山。翌日早朝。渡临津。夕到松京。时从叔父将往天磨,圣居诸山。朴兄斗望。以 厚陵斋郎。亦约随往。先已来到矣。九月初一日。陪叔父向山。历见丽朝陵墓。行三十里。到山外洞口。下马登舆。入洞行数里。至泰安仓。时枫叶向衰。而犹未太晚。左右苍壁。红影相映。水流其下。间以白石层布。殆非人境也。少憩仓舍。仍上山。或舆或步。由城门。艰至峰顶。即所谓万景峰也。峰极高。西南数百里。皆在眼底。而大海接天。浩无涯畔。真壮观也。少坐。踰岭北下。历寂照庵。庵有懒翁所筑墙垣。而作梵字形。亦异迹也。下大兴寺。见诸佛堂。夕与晦甫(光朝)朴兄。出坐溪边。有筑城时许积以下题名刻石。酒数杯。还入别堂宿。初二日。早饭讫。出洞历马潭,龟潭,太宗台等处。水石之胜。不减金刚。非三角之比也。乍憩观音窟。仍入北门。到朴渊下。瀑势甚壮。潭深又不可测。余使僧辈。持索来。从瀑上而垂之。其高廑三十丈矣。还坐瀑上。留连半日。然后东上云兴寺。寺别无可观。由寺而北上。俯临瀑布。则尤奇绝也。寺有文谷相公诗板。谨次其韵。
到花潭。入拜祠宇。仍上后麓。拜先生墓。出坐逝斯亭。亭即后人所筑也。此处水石。亦甚奇绝。而行忙不得久坐。可叹也。夕归时。过善竹桥。有圃隐先生成仁碑。下马彷徨。不胜感嘅。得一绝。
初五日。与晦甫兄弟及朴兄。往见满月台有感。
过坡山。历拜听松,牛溪两先生墓。仍见二世碑并峙。有感志怀。
杨江与伯祥兄同宿。翌早临别。口呼以赠。(丁卯。)
廿七日。发原营向横城。路中口呼。
以赈事往外仓。仓盖在北面榆津地。即去官门八十馀里也。既出路中。则民人等十百为群。处处罗拜。自谓称谢。盖今年年事甚凶。故春间应赋之役。自官一皆料理蠲减故也。为赋一绝。以志其愧。
追次方伯李公养叔(颐命)韵(并序)
归自嘉陵。见秋色方好。欲携乐甫。往赏金刚。仍约训长金希天学徒李得华等若干人。束装将发。乐甫有故西归。余念独往殊无味。而不但枫叶常所愿见。舍此时则官事无暇。将难抽身。遂使李金诸人。先往以待于长安寺。以九月初五日。舍弃驺从。匹马早发。午憩塔巨里。夕投禹鼎新家宿。鼎新设小酌以待。仍许同往。翌早发行。时适雨作。自夜霏霏。向晚愈甚。余被蓑而行。朝过通沟县。午憩断发岭底。仍冒雨踰岭。记乙丑四月。与伯祥,鲁望两兄共来。彼时亦以雨中。云雾蔽山。到岭上。不得望见枫岳矣。今又如之。极令人怅然如失也。初更始到长安寺。则金李诸君。未及来。似以阻雨留滞于路傍也。寺僧辈待之甚款。盖多旧识矣。余问枫叶早晚。或云方好。或云稍晚。其言不一。初七日。早起开窗。则盖自地藏观音诸峰以下。红叶正烂熳可赏。余扶杖出坐山映楼。楼盖新创未完。而临水面山。颇开爽可喜。行中。偶有吹箫者。使吹一曲。则声甚寥亮。亦可听也。余与鼎新及诸僧。散坐楼上。各饮酒一杯。仍促食朝饭。欲转往正阳。则风雨自晓大作。至午不止。遂入坐法堂少憩。余观雨势。恐不易开霁。不得已被蓑肩舆而发。过鸣渊。路甚危。徒步作行。入坐表训法堂。自长安至此。所经历水石。盖亦前所已见者。古人所谓山若增其秀。水若增其清。石若增其白者。似为今日准备矣。高城倅李迪吉甫子与婿。自外山入来已三日。阻雨留此。闻余至。来见。婿即赵叔平子也。尤可喜。礼悦自正阳下来迎我。余见李赵两君行中。有笛童名应龙者。请借今夜。则许之。午饭讫。与礼悦。偕上正阳。先就歇惺楼。略坐周览。然后入明镜堂。歇定。向夕。风雨尤甚。氛霞四塞。永郎岾以下诸峰。自腰以上。则或隐或见。不能尽见其全体。而腰以下。则木脱石出。枫叶犹未衰。四面红影相映。间以苍桧黄叶。玲珑恍惚。殆不可名状。山之得名枫岳。信不虚矣。昔年。尝一到此。而正当四月之望。虽树阴交翠。风日和畅。然其石面呈露。红叶烂熳。则今日所见。殆不翅数格高矣。先王考尝三入玆山。而二皆四月。一乃八月。其八月之记曰。始觉前二游之不为游而游。于是乎始今验之。真是如此矣。夜与礼悦。悬灯对坐。至更深不寐。口占二绝。示礼悦。
初八日。留正阳。表训僧弘察。设软泡来待。盖金城倅具志叔倡议。移建歇惺楼。属此僧为之。余亦给六七斛米谷以助之。此僧颇大喜过望矣。似亦以此别致殷勤也。可笑。夕间雨势乍止。众香城稍稍呈露。礼悦作一诗以示。余亦走次答之。
归自枫岳。纪游兼述怀。录寄伯祥,鲁望两兄。求和。
林德涵在湖南之镇安。去冬。闻余拜此县。有一诗寄来曰。投绂归来问几时。谁将县印复相縻。故人自识庐江意。只恐灵芝消息迟。余欲和送而未果。去夜忽梦。与德涵会于枫岳。极其跌宕。觉来不胜依怅。遂次其韵。得二首以寄。
芝洞。与清风使君仲和兄同宿。临别。谨次文谷相公送先人诗韵以赠。
以封库往伊川过昌道驿次韵(凡言次韵。皆观海韵也。下仿此。)
山店次韵
断发岭次韵
长安寺次韵
出长安入百川洞
谨次曾王考长安寺长篇韵
卢春井次韵
鸣沙次韵
宋希文挽(并序○戊辰)
赤谷丈(金公益廉)闻梅花几尽落。以诗见寄。
二月十四日。妇翁金相公谪长鬐。路中寄示一绝。谨次其韵以寄。(己巳。)
拜壶谷(南公龙翼)老爷于松山之保晚堂。老爷设小酌以待余。余不觉至醉。时适三学上人来会。日既夕。余将退。老爷出一诗。命余以为不作无归。余为其速归。匆匆缀二篇以呈。
锦山从兄(成朝)携子东来访。徐兄与其子命伦皆至。余及乐甫金郎同往太极亭下。泛舟沿洄而归。舟中呼韵各赋。
文谷金相公以四月初九日。在珍岛谪所。受 后命而卒。呜呼悲夫。闻公于赴谪渡海日。有诗一绝曰。回头浮世六旬中。得丧荣枯总是空。争似一帆今日快。碧波亭下驾长风。今读其诗。泪不能禁。聊次其韵。以泄此哀。盖曾闻推命者。以公为有胶舟入海之数云。
梅涧从叔父(翊相)为辞职。来寓余莲堂。与晦甫子东诸从。命韵赋诗。得一律。上叔父。
壶谷赤谷二丈。为访梅涧叔父。来会此间池堂。尽日而罢。诸丈各有诗赋兴。仍命余和之。玆乃不揆芜拙。敢尔追成。以述区区之意云。
闻李汝九(箕洪)与同门人四十馀人。为师门上章讼冤。获谴窜会宁。余方患脚疮。不能出入。闻此不胜悲悒。强疾冒大水发行。夜到抱川。与主倅南伯珍(正重)宿东轩。待汝九行。而绝无消息。经二宿还归。留书以别。仍书一绝于简尾。
老先生会葬后。马上成一绝以志。时葬期猝定于数日内。其势甚急。而远近来会者甚多。皆云近千。然所录只四百馀人。(加麻百五十馀。宾客几三百人。)盖往往多不书姓名而去者。故不得尽录。千数虽不满。要之必过半千矣。昔癸丑。余拜先生。自华阳归。僭以山河间气。宇宙英豪二句语。称先生于答朋友之问者。今用其语。以为之辞云。
壶谷爷先以秋怀八律。用 明八子韵寄。赤谷又次老杜秋兴八首。次第书来。仍要余兄弟和之。顾以不閒吟咏。未敢生意矣。近者。鲁望兄偶见壶翁寄来之纸。次 明八子韵以送。乐甫又并和二韵。合十六篇。余亦有未可独自默然者。不揆拙涩。敢慕效嚬。录上壶谷赤谷二丈案下。仍示鲁望兄。
访金汝成(昌集)诸哀于送老庵有感。次牛溪先生哭朴思庵诗韵。
重阳日。壶谷爷赤谷丈。会饮于余之新构太极亭上。盖此地素号龙山。故为继李白九日龙山之饮也。登览讫。又泛舟其下。半日容与。夕又上岸尽醉。乘月而罢。是日乡人来会者。亦六七人。二丈自初到。至临发。相与赋诗。各至十数篇。真白战也。余辈亦不容无作。遂次其韵如左。
与诸君步月还芝洞
与乐甫及金郎。往见水落瀑布。归路拜壶谷。呈一绝。
是时。适大雷雨。仍被壶爷挽宿。次友人韵。
洪州牧赵子直(相愚)书来。示余以与壶谷爷唱酬韵。索和甚勤。不得已次寄。
又次壶谷寄洪牧韵以寄
次乐甫韵
往坡山拜玄石。(朴公世采)归时偶成。
壶翁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分韵。得十绝寄来。余亦有穷庐之感。遂敢攀和。因以抒志。
鲁望兄以杨山卜居二篇。示余及赤谷丈。各有属意。盖渠所居。本伯父宅。而先人曾借寓累年。今为其所有。故因此志感以来。余宜奉和。而诗思比颇没。姑置之矣。即见鲁兄与赤丈。俱各叠和二首。余亦终不可无言。玆谨各赋一篇。以述区区云。
谨次壶翁寄示韵(庚午)
次寄赵经历(相槩)
壶翁以所和赤谷二律及寒食重三日述怀诸作见示。漫次却寄。
赤谷以六七言各一律与壶翁唱酬者。投示索和。不得已次之。
登龙湖新亭。又叠六言韵。
翌日壶翁。又送律绝三篇。对使走次。时已罢约。盖不但风势又恶。壶翁既已施灼。赤谷又有病故也。
新渊去路。历拜赤谷。赤谷赠数诗。余于罢会归家之后。奉次却寄。
三月廿三夜梦。壶翁携酒来访。文谷相公。亦自 山陵临会。壶谷谓言已约乡人网鱼川边以待。余请文谷自此共往松山。自彼转归。文谷曰。余方董役 山陵。此时如此闲行。不知又得何等罪名也。仍大醉赋诗而罢。观相公气象。少无异于平日。而诗语悽惋。似若已知其不免于祸者。既觉则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只有水声潺湲绕枕而已。诗语亦皆忘之。只记其中奇祸无已时。栖息欠一枝十字。披襟起坐。不觉感涕盈襟。因成一绝。录呈壶谷座下。想同此悲也。
壶谷送书。要余兄弟共赏水落。仍寻上瀑。观新寺。余携乐甫赴焉。午到看瀑亭。少憩。步上新寺。至夕还下。日昏后始归家。是日乐甫先倡赋诗。壶翁又欲困余辈。时时出他作。半日之间。合得十五篇。而壶翁先立法。使不作七律焉。时四月初一日也。
曾见退溪先生集中。有次晦斋先生林居十三咏之作。今日偶然孤坐无聊。漫次其韵以抒意。
尹进士(志淳)挽
晓发庆安驿舍
访致道
过龟潭
竹岭
移家入岭东丛石下纪行(辛未)
新居八咏(并小序)
到芝洞后。即得毒痁。伏枕呻痛。病中闻海上家信。小儿子幸无恙。而禾苗为恶风所伤。尽数枯死。叹而有作。
秋夜渐长。病情益苦。辗转不寐。坐而待明。
连数日梦。拜妇翁。觉后有感。
赵子直次徐兄鲁望韵。投示索和。走笔答之。
录寄歙谷太守闵公(挺柏)
壶翁挽
与徐兄会太极亭观渔。夕归临罢走吟。
沈参议龙卿(寿亮)挽
会葬老峰相公感而赋之
谷云翁尝搆一小亭。取崔孤云诗语。扁以笼水。一时诸贤。多次其韵以题之。翁命余属和。不得不承命。
十月十九夜。闻叙九讣。恸而有作。
枕上感怀朝起信笔书之
拜尤庵先生墓(癸酉)
振威邑底。访李兄君辅(世弼)宿。
尹珍山体元(以健)挽
顷与金子益(昌翕)会木洞。子益次芝川忆慕斋韵。示之。其意有怆然者。今谨和呈。
姜子叙(宅揆)寄一律牵率走次
石潭八曲。次朱子武夷棹歌韵。(尤翁尝分属于同志诸公。)
肃宗大王挽(庚子)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辞持平疏(丁丑)
辞掌令疏(丙戌)
再辞职名兼辨台疏谬侵师门疏(丁亥)
辞执义疏(庚寅)
辞执义疏[三疏]
辞执义疏(壬辰)
辞同副承旨疏
辞同副承旨疏[再疏]
辞刑曹参议疏
辞刑曹参议疏[三疏]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辞同副承旨疏(乙未)
辞刑曹参议疏(丙申)
辞右尹疏
辞工曹参判疏
中路辞职疏(丁酉)
径还后待罪疏
温 幸时江上祗迎后到城外辞职疏
辞大司宪疏
辞大司宪疏[再疏]
上 东宫辞大司宪。仍陈戒书。
上 东宫辞大司宪。仍为师门辨诬书。
上 大朝辞大司宪兼赞善疏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再书](戊戌)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三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四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五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六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七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八书]
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
辞赞善书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辞赞善兼祭酒书(己亥)
辞大司宪兼祭酒赞善书
上 大朝进东贤奏议续 经筵故事二书。仍辞本兼三仕疏。
上 东宫辞职兼辞食物书
辞吏曹参判兼申辞食物书
辞职兼陈戒疏(庚子)
辞大司宪疏
辞大司宪兼祭酒疏
辞大司宪兼祭酒疏[三疏]
国练哭班罢退后出城时待罪疏(辛丑)
申辞 召命仍以练布带事自列疏
辞 世弟赞善疏
辞大司宪兼赞善祭酒仍陈所怀疏
书启
礼书證订不得承 命书启(庚子)
进讲册子不对书启(辛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答尤庵先生(甲寅)
上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别纸
上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乙卯)
上尤庵先生(丙辰)
上尤庵先生中庸问目
上尤庵先生心经问目
上尤庵先生浩然章问目
上尤庵先生(戊午)
上尤庵先生别纸
上尤庵先生(庚申)
答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别纸(辛酉)
答尤庵先生
答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别纸
上尤庵先生(壬戌)
答尤庵先生(乙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上尤庵先生(丁卯)
上尤庵先生
上玄石朴公(癸丑)
上玄石朴公(丁巳)
上玄石朴公论心经要解疑义
上玄石朴公
上玄石朴公(庚申)
上玄石朴公
上玄石朴公(壬戌)
上玄石朴公
上玄石朴公
答玄石朴公(癸酉)
答玄石朴公(甲戌)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七
书
上退忧堂金公(庚申)
上文谷金公(壬子)
上文谷金公(癸丑)
上文谷金公(辛酉)
上屯村闵公(维重○庚申)
答屯村闵公
答畏斋李公(端夏○乙卯)
上畏斋李公(癸亥)
答畏斋李公
答壶谷南公(庚申)
上梅涧从叔父(壬戌)
与权致道(甲申)
答权致道
与权致道
与权致道(丙戌)
与权致道(庚寅)
与权致道(辛卯)
与权致道
与权致道
答权致道
与权致道(癸巳)
与权致道(丙申)
与权致道
与权致道(丁酉)
与权致道别纸
答权致道(己亥)
答权致道(庚子)
与权致道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与金仲和(甲寅)
与金仲和(庚辰)
与金仲和(壬午)
答金仲和(乙酉)
与金仲和
答金仲和(丙戌)
答李君辅(辛酉)
答李君辅论大学
答李君辅(壬戌)
答李君辅(癸亥)
答李君辅论心经释疑(甲子)
与李君辅(丙寅)
与李君辅(丙子)
与李君辅(己丑)
答李君辅(庚寅)
答李君辅(庚寅)
答李君辅(辛卯)
与李君辅(壬辰)
答李君辅(戊戌)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答崔君美(邦彦○辛丑)
答李汝九(甲子)
答李汝九(甲申)
与林德涵(癸丑)
答林德涵
答林德涵(庚申)
与林德涵(辛酉)
与林德涵(癸亥)
与金子益(丁亥)
答金子益(壬辰)
答金子益(乙未)
答金子益(庚子)
答金直卿(干○辛丑)
与金直卿(壬寅)
答李子三(畬○壬辰)
与李子三(癸巳)
与李子三(乙未)
答李子三别纸(丙申)
与郑仲淳(浩○庚寅)
答郑仲淳(甲午)
答郑仲淳(癸卯)
答朴大叔(镡○乙丑)
答闵士昂(丙寅)
答宋叙九(庚申)
答朴士元(光一○丁酉)
与朴士元(癸卯)
答朴士元
与宋伯纯(一源○己卯)
答宋伯纯(辛卯)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
书
答金汝成(丁丑)
与金汝成(庚寅)
与金汝成
与金汝成(乙未)
与金汝成(丙申)
与金汝成(庚子)
答金汝成
答李养叔(丁亥)
与李养叔(戊子)
与李养叔(壬辰)
答李养叔(癸巳)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丁酉)
答李养叔
与李养叔
与李养叔
与李养叔(辛丑)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与闵静能(辛巳)
答闵静能(己丑)
与闵静能(庚寅)
答闵静能(壬辰)
与闵静能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甲午)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乙未)
答闵静能(丁酉)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戊戌)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
与李士秋(晚成○丙申)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书
答赵子直(庚申)
答赵子直(戊辰)
答赵子直(庚辰)
与赵子直(辛卯)
答赵子直(壬辰)
答赵子直(乙未)
与权有道(尚游○壬辰)
答权有道(癸巳)
与权有道(辛丑)
答权有道
答申翼仲(镡○庚寅)
答金士直(楺○庚寅)
答金士直
答金士直(壬辰)
与金士直
答金士直(戊戌)
答金士直
答金士直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书
答闵圣猷(镇远○乙未)
与闵圣猷
答闵圣猷(辛丑)
答徐兄鲁望(甲子)
与李伯祥(己未)
与李伯祥(丙子)
答林道冲(净○辛巳)
答赵定而(正万○癸巳)
答郭智叔(始徵○庚辰)
与宋质夫(徵殷○丁巳)
答宋质夫论中庸
答宋质夫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书
答俞宁叔(得一○戊辰)
与宋道实
答李谦叔(益命○癸卯)
与沈龙卿(癸丑)
答赵汝常(持恒○癸酉)
答洪士中(万选○壬午)
答洪士中(辛卯)
答洪士中
答洪士中(壬辰)
与洪士中
答洪士中
与金山甫(镇华○甲午)
答宋希周(茂锡○乙未)
答金伯温(壬辰)
答赵锡五(荣福○己丑)
答赵锡五(丁酉)
答郭参奉(徽之○戊子)
与朴尚甫(弼周○戊子)
答朴尚甫(壬辰)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丁酉)
答朴尚甫(庚子)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与朴尚甫(癸卯)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答鱼舜瑞(有凤○甲午)
答鱼舜瑞
答鱼舜瑞(庚子)
答鱼舜瑞(辛丑)
答李可久(颐根○丁酉)
答李可久(癸卯)
与金道以(时佐○丁丑)
答金道以(甲申)
答金道以兼示三洲黄江
答尹君房(星骏○己卯)
与尹瑞膺(凤九○辛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书
答李远卿(缅○庚辰)
答李远卿(壬辰)
答李远卿(癸巳)
与罗仲辅(硕佐○癸丑)
答成汝中(至善○壬戌)
答金德老(镇成○丁酉)
答李汝皓(濯○甲午)
答赵君锡(景命○壬辰)
答李一源(秉渊○丁酉)
答李汝章(廷熽○丁酉)
答权稚圭(瑢○癸卯)
答南国宝(汉纪○戊子)
答南国宝(乙未)
答金仲礼(在鲁○辛丑)
与赵子以(尚健○戊戌)
答鱼圣则(有龟○甲午)
答李季通(蓍圣○乙未)
答李季通
答李君瑞(德淳○丁酉)
答李季通(潗○戊戌)
答李季通(辛丑)
答金震卿(镇东○丁酉)
与徐永年(梦良○戊寅)
答宋圣章(必焕○丁酉)
答宋圣章(癸卯)
答宋圣章
答申晦伯(思显○丁酉)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书
答金和仲(天泽○丁酉)
答赵宗甫(荣祏○丙申)
答赵宗甫(壬寅)
与申明允(暻○丙申)
答申明允
答申明允(癸卯)
答闵士卫(翼洙○丙申)
答闵士卫(丁酉)
答闵士卫
答申汝极(思建○丙申)
答赵士辉(明翼○己丑)
答赵士辉(甲午)
答赵士辉(乙未)
答赵士辉(庚子)
答金济卿(弘泽○丁酉)
答罗深源(浚○己亥)
答闵伯绳
答赵君美(攸○乙未)
答赵君美
答赵君美
答赵君美
答赵君美(丁酉)
答李子搏(华重)心经问目(癸巳)
答李子三(台重○丁酉)
答申国宾(命观○戊戌)
答李汝谐(华翼○甲午)
答郑元猷(彦焕○癸卯)
答安新伯(宅明)
答尹士静(恬○甲午)
答卞常甫(熙经○乙未)
答李士希(圣范○丁亥)
答曹伯玉(锡琛○癸卯)
答安生(晚升)
答金生(叙五○丁酉)
答白生(受瓘○癸卯)
与金生(光世○丁酉)
答崔生(潚)兄弟(癸卯)
答崔生(泰昌○丁酉)
答任生(顼)
答林生(凤举○乙酉)
答洪生(益采○癸卯)
答洪生
答洪生
与金生(凤瑞○戊戌)
答康生(时休)
答李生(道涵)
答李生(廷燮○甲午)
与金生(润)
答安生(喜天○乙未)
答鹤山院儒(庚寅)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书
答再从弟晦甫(己卯)
答再从弟晦甫(丁酉)
与从弟子东(庚申)
与从弟子东(庚寅)
与从弟子东
与家弟乐甫(丙子)
与从侄邦彦(正臣○戊戌)
答从侄伯说(雨臣○丁酉)
答从侄伯良(徵臣○壬辰)
答从子崇臣(壬辰)
答从子崇臣
与子亮臣(癸巳)
与子亮臣(丁酉)
答族侄于邻(德臣○戊戌)
答宋甥圣宾(寅明○丙申)
答金孙玄泽(丁酉)
答金孙玄泽
答金孙玄泽
答金孙玄泽
答金孙玄泽
与或人(辛巳)
答或人(壬辰)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祝文
告灵芝山神文
沙溪先生宗家祠堂诸位祝文(为金天泽兄弟。代作。)
华阳洞尤斋先生画像祝文
水原梅谷书院。尤斋先生奉安祭文。
祭文
祭同春堂宋先生文
祭从祖叔父应教公(有相)文
祭文谷金公文
祭尤庵先生文
祭外舅退忧堂金公文
祭畏斋李公文
祭林德涵文
尤庵先生迁葬祭文
祭谷云金公文
祭亡弟文
亡女黄氏妇发靷日祭文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祭文
祭农岩金公文
祭李汝九文
亡弟迁葬祭文
祭李甥君保(秉哲)文
祭从弟子东文
祭洪士中文
癸申翼仲文
祭金士净(浣)文
祭闵静能文
哀辞
宋生(普明)哀辞(并序)
洪士吉(万迪)哀辞(并序)
孝子金上舍室内哀辞
南监司夫人李氏哀辞
鱼监司夫人元氏哀辞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序
从祖伯父东里公(殷相)年谱后序
海山唱酬录序
奉别赤谷金令丈游永平山水序
别判敦宁闵静能赴燕序
别赵令公锡五赴燕序
记
灵芝书室记
游水落山记
青龙山书堂记
南涧精舍记
三一亭记
先府君神道碑铭后记
先府君墓志铭后记
八代祖 赠议政府君墓省谒记
仁川乡校重修记
石潭瑶琴亭记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题跋
书熊御史书帖后
王子靖孝公年谱跋
书朱张二先生南岳唱酬录后
读书钞语跋
书栗谷先生行状后
先府君别集跋
孝庙御笔跋
书儿辈水落诗后
退忧堂集跋
书栗谷柳枝词草本后
书仲父 赠修撰公遗事后
兰谷稿跋
龟峰集跋
题任忠简公遗墨后
书樗轩先祖旧墓表后
书古镜重磨方续后
题先府君手写心图后
书松崖金公遗疏遗戒帖后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谕告文
任镇川时谕境内士民文
乡校会讲日书示诸生文
乡校会讲日书示诸生文
任仁川时谕境内士民文
任海州时谕境内士大夫文
石潭书院谕诸生文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墓志铭
牧使 赠参判郑公墓志铭(并序)
参议 赠参判顺宁君金公墓志铭(并序)
从祖季父左参赞梅涧公墓志铭(并序)
郡守 赠参判赵公墓志铭(并序)
先府君墓追志
淑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正郎朴公墓志后记
赠贞夫人南原尹氏墓志铭(并序)
王考副室赵氏墓志
监司李公墓志铭(并序)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墓志铭
赠掌令朴公墓志铭(并序)
县监崔公墓志铭(并序)
孺人宋氏墓志铭(并序)
伯父青湖府君墓志
亡室贞夫人金氏墓志文后记
从氏佥正公墓志铭(并序)
叔父进士府君墓志
从氏郡守公墓志铭(并序)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墓碣铭
从祖叔父应教 赠都承旨东芚公墓碣铭(并序)
都事俞公墓碣铭(并序)
别提郑公墓碣铭(并序)
都事柳公墓碣铭(并序)
碑
鹤驾山清阴金先生木石居遗墟碑
朝珍村先生台碑
平市令 赠参判赵公墓碣后记
令人朴氏旌闾碑
墓表
郡守李公墓表
从弟观察使墓表
学生尹公墓表
再从兄检阅公墓表
族侄申伯墓表
全礼君李公墓表
樗轩先祖墓表
申君伯凝墓表
李君而述墓表
进士赵君臣若墓表
遗事
先府君遗事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传
忠臣柳义臣传
忠臣张翮传
李统制使传
金孝子传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行状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退忧堂先生金公行状。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行状
亡弟行录
贞敬夫人尹氏行状
贞敬夫人蔡氏行状
司宪府执义直斋李公行状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杂记
杂记(上)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杂记
杂记(下)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语录
尤庵先生语录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劄记
家礼劄疑○通礼
家礼劄疑O婚礼
家礼劄疑O丧礼
小学劄疑
诗传劄疑
栗谷理气书劄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杂著
中庸说
读诗猗嗟章
蔡传人心道心辨
题李兄君辅正心问答说后
书尹善道疏后
书尹善道疏后
书尹善道疏后
题李草庐(惟泰)礼说后
论吴贯之困得编
士庶同斩麻布带辨
次归去来辞
芝村集跋
[跋]
芝村集跋[李台重]
诗
华阳洞录上尤庵老先生(并序○癸丑)
咏月
五月初四日。是 孝庙讳日也。有怀尤庵老先生。感而口占。(乙卯)
记梦呈尤庵老先生(并序)
文谷金相公(寿恒)闻余大归芝洞。以一绝寄来。谨次其韵。
敬次文谷相公韵(丙辰)
看书口呼
至夜独坐。偶阅栗谷集。见有至夜一篇。信笔走次述怀。
呈老峰(闵公鼎重)
有怀尤庵先生
至日。林德涵(泳)自岭东归路。历访而去。夜坐书怀以寄。(戊午。)
仲和兄在永平白云山中。寄诗相邀。病中无计往访。遂步其韵以归。
文谷相公寄示所述三律。盖用昔年。与先人暨梦滩李叔禁直酬唱之韵也。词语悽惋。属意深至。三复敬玩。不胜感涕。谨步其韵。用伸卑怀。
偶观金河西,郑寒冈行状。有感各赋一绝。(庚申)
次从弟子东(海朝)韵
妇翁退忧金相公(寿兴)示以所与俞令丈唱酬韵。漫次述怀。
看书偶吟
寄呈尤庵先生
德涵闻余行欲一来宿。而因其为试官。要余更留一日甚恳。余试为少留。又以其移拜宪职赴召。未成共宿之约。夜坐无聊。口占一绝却寄。
九月二十日。德涵乘解职之暇。委来访余于山屋。为半饷话。因饮数杯而散。逢别草草。纵不能深讨所蕴。然亦略有所论。盖余愚妄。每劝其速退。德涵固已意会矣。抑念德涵在朝。固亦未保其能行所学做大事业。然随事匡救。必不无所裨于 圣德矣。余之劝归。无乃不深思耶。且余于自己事。亦未必能善。而乃欲责人以第一义。是亦岂不为芸人田之归耶。虽然。昔者栗谷在朝。牛溪讥其无所猷为而不去。至有枉寻直尺之戒。余于德涵。意盖如此也。德涵既去。遂吟一短律以志。
德涵传谓有一学士。以退栗为。亦有宦欲。而自称独得之见。谓渠不知责以钝滞云。闻来不胜骇叹。作一绝示德涵。
寄宋叙九(畴锡)
闻尤庵先生承 召入城。往拜贞陵洞寓舍。归时得一律。欲录呈而未果。盖时先生以致仕为请。筵臣引太公事。白 上乞留。且因自 上制给羊裘。先生对余。戏引严陵事以自拟。故下联及之。
奉别退忧相公燕京之行
文谷相公女李氏妇挽(并序○辛酉)
德涵送马邀余同宿。余以其方为铨官。引嫌不赴。涵书引寒暄送马邀来一蠹之事。独卧无聊。口占一绝以呈。
退忧相公示以所次晦翁寄山中知旧韵。谨次录呈。
退忧相公用石洲有怀草堂韵。历述杨山退谷嘉陵卜居之胜。寄余索和。余谨以山居即事。仰步。以塞盛意。兼述向来追游之乐。存殁之感。且终以己志之所存。庶几有以自勉云。
端阳后一日。退忧相公与谷云丈(金公寿增)及李学士(世白)昆弟。过余溪堂。余与仲和兄,闵静能(镇厚),金伯温(镇玉)家弟乐甫(贺朝)同发。往水落山。牧使李令公(濡),李都正(弘逸)。亦先已来待。盖皆有宿约也。竟日逍遥于瀑上。至夕归德寺宿。偶吟一律。录示诸丈诸友。
谨次退忧相公韵(并序○壬戌)
以轮对官入侍。罢出后志感。(并序○乙丑)
约李兄伯祥(徵明)共游枫岳。盖与金城倅徐兄鲁望(宗泰)有宿约也。未发前一日。即家弟初度日。略有酒肴。与群从昆弟相会。仲和兄。亦来宿。叙别呼韵。得春字。各赋屡首。余亦走叠五绝以示。
路遇一僧自山中来。不觉兴动口占。
宿正阳寺。盖昔庚辰四月十五夜。先王考以关东方伯。来宿此寺。先君子亦从焉。今适月日相符。抚迹兴感。谨以一绝志之。
到内水岾。望见外山诸峰口占。
自丛石还发。踰楸池岭。夕抵新安驿馆宿。次壁上金龙溪诗板韵。
从氏泰仁兄(凤朝)闻余往还清风。寄示志感一律。盖先人赴任时。此兄尝陪往故也。读之。不胜怆然。率尔和呈。
赠示讲中诸生
书示姜朴南金诸生(并序)
闻尤庵先生来华阳有日。与闵士昂(泰重)同发。二十日。历清安。宿顿头城。翌朝。到洞中。纳拜。因相校正朱书之役。盖有宿约也。二十二日。权致道(尚夏)自黄江来会。二十三日。清安倅李公德老亦至。先是。余与讲中诸生。约游俗离。至是。愿从者十人。皆徒步而来。先生知余欲往俗离。即决意同行。诸公遂不敢后。叙九及其子与侄。亦从。二十六日。发华阳。到巴谷。先生于石上。书龟峰短律一篇。谨次其韵。
二十八日。登云壮台。台在山上最高处。而石断路绝。用木栈二层。攀援而后始至其顶。诸生十人。先登。余亦随之。致道,士昂,叙九。皆坐台下而不能上。盖台极高峻。四望无隔碍。最是岭南数百里。皆在脚底。而目力亦觉已穷。呼僧问某山某水。则僧适无知者。所指只咸昌空阙池,尚州洛东江矣。台下。又有甘露水云。偶得一律。示诸公。
余以方伯相避将遆。以七月十二日发行。讲中诸生无论少长。皆各携酒赋诗以相饯。连数昼夜不止。至是四十馀人。又冒雨相随。至于半路以同宿。其意眷眷有可感者。夜间呼韵。得一绝。示诸生。
十五日。发船清心楼下。时水势大涨。日未落。已到东湖。十六入城。廿日。出芝洞口占。
八月廿八日。与乐甫。发松都之行。夕宿坡山。翌日早朝。渡临津。夕到松京。时从叔父将往天磨,圣居诸山。朴兄斗望。以 厚陵斋郎。亦约随往。先已来到矣。九月初一日。陪叔父向山。历见丽朝陵墓。行三十里。到山外洞口。下马登舆。入洞行数里。至泰安仓。时枫叶向衰。而犹未太晚。左右苍壁。红影相映。水流其下。间以白石层布。殆非人境也。少憩仓舍。仍上山。或舆或步。由城门。艰至峰顶。即所谓万景峰也。峰极高。西南数百里。皆在眼底。而大海接天。浩无涯畔。真壮观也。少坐。踰岭北下。历寂照庵。庵有懒翁所筑墙垣。而作梵字形。亦异迹也。下大兴寺。见诸佛堂。夕与晦甫(光朝)朴兄。出坐溪边。有筑城时许积以下题名刻石。酒数杯。还入别堂宿。初二日。早饭讫。出洞历马潭,龟潭,太宗台等处。水石之胜。不减金刚。非三角之比也。乍憩观音窟。仍入北门。到朴渊下。瀑势甚壮。潭深又不可测。余使僧辈。持索来。从瀑上而垂之。其高廑三十丈矣。还坐瀑上。留连半日。然后东上云兴寺。寺别无可观。由寺而北上。俯临瀑布。则尤奇绝也。寺有文谷相公诗板。谨次其韵。
到花潭。入拜祠宇。仍上后麓。拜先生墓。出坐逝斯亭。亭即后人所筑也。此处水石。亦甚奇绝。而行忙不得久坐。可叹也。夕归时。过善竹桥。有圃隐先生成仁碑。下马彷徨。不胜感嘅。得一绝。
初五日。与晦甫兄弟及朴兄。往见满月台有感。
过坡山。历拜听松,牛溪两先生墓。仍见二世碑并峙。有感志怀。
杨江与伯祥兄同宿。翌早临别。口呼以赠。(丁卯。)
廿七日。发原营向横城。路中口呼。
以赈事往外仓。仓盖在北面榆津地。即去官门八十馀里也。既出路中。则民人等十百为群。处处罗拜。自谓称谢。盖今年年事甚凶。故春间应赋之役。自官一皆料理蠲减故也。为赋一绝。以志其愧。
追次方伯李公养叔(颐命)韵(并序)
归自嘉陵。见秋色方好。欲携乐甫。往赏金刚。仍约训长金希天学徒李得华等若干人。束装将发。乐甫有故西归。余念独往殊无味。而不但枫叶常所愿见。舍此时则官事无暇。将难抽身。遂使李金诸人。先往以待于长安寺。以九月初五日。舍弃驺从。匹马早发。午憩塔巨里。夕投禹鼎新家宿。鼎新设小酌以待。仍许同往。翌早发行。时适雨作。自夜霏霏。向晚愈甚。余被蓑而行。朝过通沟县。午憩断发岭底。仍冒雨踰岭。记乙丑四月。与伯祥,鲁望两兄共来。彼时亦以雨中。云雾蔽山。到岭上。不得望见枫岳矣。今又如之。极令人怅然如失也。初更始到长安寺。则金李诸君。未及来。似以阻雨留滞于路傍也。寺僧辈待之甚款。盖多旧识矣。余问枫叶早晚。或云方好。或云稍晚。其言不一。初七日。早起开窗。则盖自地藏观音诸峰以下。红叶正烂熳可赏。余扶杖出坐山映楼。楼盖新创未完。而临水面山。颇开爽可喜。行中。偶有吹箫者。使吹一曲。则声甚寥亮。亦可听也。余与鼎新及诸僧。散坐楼上。各饮酒一杯。仍促食朝饭。欲转往正阳。则风雨自晓大作。至午不止。遂入坐法堂少憩。余观雨势。恐不易开霁。不得已被蓑肩舆而发。过鸣渊。路甚危。徒步作行。入坐表训法堂。自长安至此。所经历水石。盖亦前所已见者。古人所谓山若增其秀。水若增其清。石若增其白者。似为今日准备矣。高城倅李迪吉甫子与婿。自外山入来已三日。阻雨留此。闻余至。来见。婿即赵叔平子也。尤可喜。礼悦自正阳下来迎我。余见李赵两君行中。有笛童名应龙者。请借今夜。则许之。午饭讫。与礼悦。偕上正阳。先就歇惺楼。略坐周览。然后入明镜堂。歇定。向夕。风雨尤甚。氛霞四塞。永郎岾以下诸峰。自腰以上。则或隐或见。不能尽见其全体。而腰以下。则木脱石出。枫叶犹未衰。四面红影相映。间以苍桧黄叶。玲珑恍惚。殆不可名状。山之得名枫岳。信不虚矣。昔年。尝一到此。而正当四月之望。虽树阴交翠。风日和畅。然其石面呈露。红叶烂熳。则今日所见。殆不翅数格高矣。先王考尝三入玆山。而二皆四月。一乃八月。其八月之记曰。始觉前二游之不为游而游。于是乎始今验之。真是如此矣。夜与礼悦。悬灯对坐。至更深不寐。口占二绝。示礼悦。
初八日。留正阳。表训僧弘察。设软泡来待。盖金城倅具志叔倡议。移建歇惺楼。属此僧为之。余亦给六七斛米谷以助之。此僧颇大喜过望矣。似亦以此别致殷勤也。可笑。夕间雨势乍止。众香城稍稍呈露。礼悦作一诗以示。余亦走次答之。
归自枫岳。纪游兼述怀。录寄伯祥,鲁望两兄。求和。
林德涵在湖南之镇安。去冬。闻余拜此县。有一诗寄来曰。投绂归来问几时。谁将县印复相縻。故人自识庐江意。只恐灵芝消息迟。余欲和送而未果。去夜忽梦。与德涵会于枫岳。极其跌宕。觉来不胜依怅。遂次其韵。得二首以寄。
芝洞。与清风使君仲和兄同宿。临别。谨次文谷相公送先人诗韵以赠。
以封库往伊川过昌道驿次韵(凡言次韵。皆观海韵也。下仿此。)
山店次韵
断发岭次韵
长安寺次韵
出长安入百川洞
谨次曾王考长安寺长篇韵
卢春井次韵
鸣沙次韵
宋希文挽(并序○戊辰)
赤谷丈(金公益廉)闻梅花几尽落。以诗见寄。
二月十四日。妇翁金相公谪长鬐。路中寄示一绝。谨次其韵以寄。(己巳。)
拜壶谷(南公龙翼)老爷于松山之保晚堂。老爷设小酌以待余。余不觉至醉。时适三学上人来会。日既夕。余将退。老爷出一诗。命余以为不作无归。余为其速归。匆匆缀二篇以呈。
锦山从兄(成朝)携子东来访。徐兄与其子命伦皆至。余及乐甫金郎同往太极亭下。泛舟沿洄而归。舟中呼韵各赋。
文谷金相公以四月初九日。在珍岛谪所。受 后命而卒。呜呼悲夫。闻公于赴谪渡海日。有诗一绝曰。回头浮世六旬中。得丧荣枯总是空。争似一帆今日快。碧波亭下驾长风。今读其诗。泪不能禁。聊次其韵。以泄此哀。盖曾闻推命者。以公为有胶舟入海之数云。
梅涧从叔父(翊相)为辞职。来寓余莲堂。与晦甫子东诸从。命韵赋诗。得一律。上叔父。
壶谷赤谷二丈。为访梅涧叔父。来会此间池堂。尽日而罢。诸丈各有诗赋兴。仍命余和之。玆乃不揆芜拙。敢尔追成。以述区区之意云。
闻李汝九(箕洪)与同门人四十馀人。为师门上章讼冤。获谴窜会宁。余方患脚疮。不能出入。闻此不胜悲悒。强疾冒大水发行。夜到抱川。与主倅南伯珍(正重)宿东轩。待汝九行。而绝无消息。经二宿还归。留书以别。仍书一绝于简尾。
老先生会葬后。马上成一绝以志。时葬期猝定于数日内。其势甚急。而远近来会者甚多。皆云近千。然所录只四百馀人。(加麻百五十馀。宾客几三百人。)盖往往多不书姓名而去者。故不得尽录。千数虽不满。要之必过半千矣。昔癸丑。余拜先生。自华阳归。僭以山河间气。宇宙英豪二句语。称先生于答朋友之问者。今用其语。以为之辞云。
壶谷爷先以秋怀八律。用 明八子韵寄。赤谷又次老杜秋兴八首。次第书来。仍要余兄弟和之。顾以不閒吟咏。未敢生意矣。近者。鲁望兄偶见壶翁寄来之纸。次 明八子韵以送。乐甫又并和二韵。合十六篇。余亦有未可独自默然者。不揆拙涩。敢慕效嚬。录上壶谷赤谷二丈案下。仍示鲁望兄。
访金汝成(昌集)诸哀于送老庵有感。次牛溪先生哭朴思庵诗韵。
重阳日。壶谷爷赤谷丈。会饮于余之新构太极亭上。盖此地素号龙山。故为继李白九日龙山之饮也。登览讫。又泛舟其下。半日容与。夕又上岸尽醉。乘月而罢。是日乡人来会者。亦六七人。二丈自初到。至临发。相与赋诗。各至十数篇。真白战也。余辈亦不容无作。遂次其韵如左。
与诸君步月还芝洞
与乐甫及金郎。往见水落瀑布。归路拜壶谷。呈一绝。
是时。适大雷雨。仍被壶爷挽宿。次友人韵。
洪州牧赵子直(相愚)书来。示余以与壶谷爷唱酬韵。索和甚勤。不得已次寄。
又次壶谷寄洪牧韵以寄
次乐甫韵
往坡山拜玄石。(朴公世采)归时偶成。
壶翁以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分韵。得十绝寄来。余亦有穷庐之感。遂敢攀和。因以抒志。
鲁望兄以杨山卜居二篇。示余及赤谷丈。各有属意。盖渠所居。本伯父宅。而先人曾借寓累年。今为其所有。故因此志感以来。余宜奉和。而诗思比颇没。姑置之矣。即见鲁兄与赤丈。俱各叠和二首。余亦终不可无言。玆谨各赋一篇。以述区区云。
谨次壶翁寄示韵(庚午)
次寄赵经历(相槩)
壶翁以所和赤谷二律及寒食重三日述怀诸作见示。漫次却寄。
赤谷以六七言各一律与壶翁唱酬者。投示索和。不得已次之。
登龙湖新亭。又叠六言韵。
翌日壶翁。又送律绝三篇。对使走次。时已罢约。盖不但风势又恶。壶翁既已施灼。赤谷又有病故也。
新渊去路。历拜赤谷。赤谷赠数诗。余于罢会归家之后。奉次却寄。
三月廿三夜梦。壶翁携酒来访。文谷相公。亦自 山陵临会。壶谷谓言已约乡人网鱼川边以待。余请文谷自此共往松山。自彼转归。文谷曰。余方董役 山陵。此时如此闲行。不知又得何等罪名也。仍大醉赋诗而罢。观相公气象。少无异于平日。而诗语悽惋。似若已知其不免于祸者。既觉则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只有水声潺湲绕枕而已。诗语亦皆忘之。只记其中奇祸无已时。栖息欠一枝十字。披襟起坐。不觉感涕盈襟。因成一绝。录呈壶谷座下。想同此悲也。
壶谷送书。要余兄弟共赏水落。仍寻上瀑。观新寺。余携乐甫赴焉。午到看瀑亭。少憩。步上新寺。至夕还下。日昏后始归家。是日乐甫先倡赋诗。壶翁又欲困余辈。时时出他作。半日之间。合得十五篇。而壶翁先立法。使不作七律焉。时四月初一日也。
曾见退溪先生集中。有次晦斋先生林居十三咏之作。今日偶然孤坐无聊。漫次其韵以抒意。
尹进士(志淳)挽
晓发庆安驿舍
访致道
过龟潭
竹岭
移家入岭东丛石下纪行(辛未)
新居八咏(并小序)
到芝洞后。即得毒痁。伏枕呻痛。病中闻海上家信。小儿子幸无恙。而禾苗为恶风所伤。尽数枯死。叹而有作。
秋夜渐长。病情益苦。辗转不寐。坐而待明。
连数日梦。拜妇翁。觉后有感。
赵子直次徐兄鲁望韵。投示索和。走笔答之。
录寄歙谷太守闵公(挺柏)
壶翁挽
与徐兄会太极亭观渔。夕归临罢走吟。
沈参议龙卿(寿亮)挽
会葬老峰相公感而赋之
谷云翁尝搆一小亭。取崔孤云诗语。扁以笼水。一时诸贤。多次其韵以题之。翁命余属和。不得不承命。
十月十九夜。闻叙九讣。恸而有作。
枕上感怀朝起信笔书之
拜尤庵先生墓(癸酉)
振威邑底。访李兄君辅(世弼)宿。
尹珍山体元(以健)挽
顷与金子益(昌翕)会木洞。子益次芝川忆慕斋韵。示之。其意有怆然者。今谨和呈。
姜子叙(宅揆)寄一律牵率走次
石潭八曲。次朱子武夷棹歌韵。(尤翁尝分属于同志诸公。)
肃宗大王挽(庚子)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辞持平疏(丁丑)
辞掌令疏(丙戌)
再辞职名兼辨台疏谬侵师门疏(丁亥)
辞执义疏(庚寅)
辞执义疏[三疏]
辞执义疏(壬辰)
辞同副承旨疏
辞同副承旨疏[再疏]
辞刑曹参议疏
辞刑曹参议疏[三疏]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辞同副承旨疏(乙未)
辞刑曹参议疏(丙申)
辞右尹疏
辞工曹参判疏
中路辞职疏(丁酉)
径还后待罪疏
温 幸时江上祗迎后到城外辞职疏
辞大司宪疏
辞大司宪疏[再疏]
上 东宫辞大司宪。仍陈戒书。
上 东宫辞大司宪。仍为师门辨诬书。
上 大朝辞大司宪兼赞善疏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再书](戊戌)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三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四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五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六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七书]
上 东宫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八书]
辞吏曹参判兼赞善书
辞赞善书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辞赞善兼祭酒书(己亥)
辞大司宪兼祭酒赞善书
上 大朝进东贤奏议续 经筵故事二书。仍辞本兼三仕疏。
上 东宫辞职兼辞食物书
辞吏曹参判兼申辞食物书
辞职兼陈戒疏(庚子)
辞大司宪疏
辞大司宪兼祭酒疏
辞大司宪兼祭酒疏[三疏]
国练哭班罢退后出城时待罪疏(辛丑)
申辞 召命仍以练布带事自列疏
辞 世弟赞善疏
辞大司宪兼赞善祭酒仍陈所怀疏
书启
礼书證订不得承 命书启(庚子)
进讲册子不对书启(辛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答尤庵先生(甲寅)
上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别纸
上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乙卯)
上尤庵先生(丙辰)
上尤庵先生中庸问目
上尤庵先生心经问目
上尤庵先生浩然章问目
上尤庵先生(戊午)
上尤庵先生别纸
上尤庵先生(庚申)
答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别纸(辛酉)
答尤庵先生
答尤庵先生
上尤庵先生别纸
上尤庵先生(壬戌)
答尤庵先生(乙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上尤庵先生(丁卯)
上尤庵先生
上玄石朴公(癸丑)
上玄石朴公(丁巳)
上玄石朴公论心经要解疑义
上玄石朴公
上玄石朴公(庚申)
上玄石朴公
上玄石朴公(壬戌)
上玄石朴公
上玄石朴公
答玄石朴公(癸酉)
答玄石朴公(甲戌)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七
书
上退忧堂金公(庚申)
上文谷金公(壬子)
上文谷金公(癸丑)
上文谷金公(辛酉)
上屯村闵公(维重○庚申)
答屯村闵公
答畏斋李公(端夏○乙卯)
上畏斋李公(癸亥)
答畏斋李公
答壶谷南公(庚申)
上梅涧从叔父(壬戌)
与权致道(甲申)
答权致道
与权致道
与权致道(丙戌)
与权致道(庚寅)
与权致道(辛卯)
与权致道
与权致道
答权致道
与权致道(癸巳)
与权致道(丙申)
与权致道
与权致道(丁酉)
与权致道别纸
答权致道(己亥)
答权致道(庚子)
与权致道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与金仲和(甲寅)
与金仲和(庚辰)
与金仲和(壬午)
答金仲和(乙酉)
与金仲和
答金仲和(丙戌)
答李君辅(辛酉)
答李君辅论大学
答李君辅(壬戌)
答李君辅(癸亥)
答李君辅论心经释疑(甲子)
与李君辅(丙寅)
与李君辅(丙子)
与李君辅(己丑)
答李君辅(庚寅)
答李君辅(庚寅)
答李君辅(辛卯)
与李君辅(壬辰)
答李君辅(戊戌)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九
书
答崔君美(邦彦○辛丑)
答李汝九(甲子)
答李汝九(甲申)
与林德涵(癸丑)
答林德涵
答林德涵(庚申)
与林德涵(辛酉)
与林德涵(癸亥)
与金子益(丁亥)
答金子益(壬辰)
答金子益(乙未)
答金子益(庚子)
答金直卿(干○辛丑)
与金直卿(壬寅)
答李子三(畬○壬辰)
与李子三(癸巳)
与李子三(乙未)
答李子三别纸(丙申)
与郑仲淳(浩○庚寅)
答郑仲淳(甲午)
答郑仲淳(癸卯)
答朴大叔(镡○乙丑)
答闵士昂(丙寅)
答宋叙九(庚申)
答朴士元(光一○丁酉)
与朴士元(癸卯)
答朴士元
与宋伯纯(一源○己卯)
答宋伯纯(辛卯)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
书
答金汝成(丁丑)
与金汝成(庚寅)
与金汝成
与金汝成(乙未)
与金汝成(丙申)
与金汝成(庚子)
答金汝成
答李养叔(丁亥)
与李养叔(戊子)
与李养叔(壬辰)
答李养叔(癸巳)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丁酉)
答李养叔
与李养叔
与李养叔
与李养叔(辛丑)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答李养叔
与闵静能(辛巳)
答闵静能(己丑)
与闵静能(庚寅)
答闵静能(壬辰)
与闵静能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甲午)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乙未)
答闵静能(丁酉)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戊戌)
答闵静能
答闵静能
与李士秋(晚成○丙申)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书
答赵子直(庚申)
答赵子直(戊辰)
答赵子直(庚辰)
与赵子直(辛卯)
答赵子直(壬辰)
答赵子直(乙未)
与权有道(尚游○壬辰)
答权有道(癸巳)
与权有道(辛丑)
答权有道
答申翼仲(镡○庚寅)
答金士直(楺○庚寅)
答金士直
答金士直(壬辰)
与金士直
答金士直(戊戌)
答金士直
答金士直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书
答闵圣猷(镇远○乙未)
与闵圣猷
答闵圣猷(辛丑)
答徐兄鲁望(甲子)
与李伯祥(己未)
与李伯祥(丙子)
答林道冲(净○辛巳)
答赵定而(正万○癸巳)
答郭智叔(始徵○庚辰)
与宋质夫(徵殷○丁巳)
答宋质夫论中庸
答宋质夫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书
答俞宁叔(得一○戊辰)
与宋道实
答李谦叔(益命○癸卯)
与沈龙卿(癸丑)
答赵汝常(持恒○癸酉)
答洪士中(万选○壬午)
答洪士中(辛卯)
答洪士中
答洪士中(壬辰)
与洪士中
答洪士中
与金山甫(镇华○甲午)
答宋希周(茂锡○乙未)
答金伯温(壬辰)
答赵锡五(荣福○己丑)
答赵锡五(丁酉)
答郭参奉(徽之○戊子)
与朴尚甫(弼周○戊子)
答朴尚甫(壬辰)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丁酉)
答朴尚甫(庚子)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与朴尚甫(癸卯)
答朴尚甫
答朴尚甫
答鱼舜瑞(有凤○甲午)
答鱼舜瑞
答鱼舜瑞(庚子)
答鱼舜瑞(辛丑)
答李可久(颐根○丁酉)
答李可久(癸卯)
与金道以(时佐○丁丑)
答金道以(甲申)
答金道以兼示三洲黄江
答尹君房(星骏○己卯)
与尹瑞膺(凤九○辛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书
答李远卿(缅○庚辰)
答李远卿(壬辰)
答李远卿(癸巳)
与罗仲辅(硕佐○癸丑)
答成汝中(至善○壬戌)
答金德老(镇成○丁酉)
答李汝皓(濯○甲午)
答赵君锡(景命○壬辰)
答李一源(秉渊○丁酉)
答李汝章(廷熽○丁酉)
答权稚圭(瑢○癸卯)
答南国宝(汉纪○戊子)
答南国宝(乙未)
答金仲礼(在鲁○辛丑)
与赵子以(尚健○戊戌)
答鱼圣则(有龟○甲午)
答李季通(蓍圣○乙未)
答李季通
答李君瑞(德淳○丁酉)
答李季通(潗○戊戌)
答李季通(辛丑)
答金震卿(镇东○丁酉)
与徐永年(梦良○戊寅)
答宋圣章(必焕○丁酉)
答宋圣章(癸卯)
答宋圣章
答申晦伯(思显○丁酉)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书
答金和仲(天泽○丁酉)
答赵宗甫(荣祏○丙申)
答赵宗甫(壬寅)
与申明允(暻○丙申)
答申明允
答申明允(癸卯)
答闵士卫(翼洙○丙申)
答闵士卫(丁酉)
答闵士卫
答申汝极(思建○丙申)
答赵士辉(明翼○己丑)
答赵士辉(甲午)
答赵士辉(乙未)
答赵士辉(庚子)
答金济卿(弘泽○丁酉)
答罗深源(浚○己亥)
答闵伯绳
答赵君美(攸○乙未)
答赵君美
答赵君美
答赵君美
答赵君美(丁酉)
答李子搏(华重)心经问目(癸巳)
答李子三(台重○丁酉)
答申国宾(命观○戊戌)
答李汝谐(华翼○甲午)
答郑元猷(彦焕○癸卯)
答安新伯(宅明)
答尹士静(恬○甲午)
答卞常甫(熙经○乙未)
答李士希(圣范○丁亥)
答曹伯玉(锡琛○癸卯)
答安生(晚升)
答金生(叙五○丁酉)
答白生(受瓘○癸卯)
与金生(光世○丁酉)
答崔生(潚)兄弟(癸卯)
答崔生(泰昌○丁酉)
答任生(顼)
答林生(凤举○乙酉)
答洪生(益采○癸卯)
答洪生
答洪生
与金生(凤瑞○戊戌)
答康生(时休)
答李生(道涵)
答李生(廷燮○甲午)
与金生(润)
答安生(喜天○乙未)
答鹤山院儒(庚寅)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书
答再从弟晦甫(己卯)
答再从弟晦甫(丁酉)
与从弟子东(庚申)
与从弟子东(庚寅)
与从弟子东
与家弟乐甫(丙子)
与从侄邦彦(正臣○戊戌)
答从侄伯说(雨臣○丁酉)
答从侄伯良(徵臣○壬辰)
答从子崇臣(壬辰)
答从子崇臣
与子亮臣(癸巳)
与子亮臣(丁酉)
答族侄于邻(德臣○戊戌)
答宋甥圣宾(寅明○丙申)
答金孙玄泽(丁酉)
答金孙玄泽
答金孙玄泽
答金孙玄泽
答金孙玄泽
与或人(辛巳)
答或人(壬辰)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祝文
告灵芝山神文
沙溪先生宗家祠堂诸位祝文(为金天泽兄弟。代作。)
华阳洞尤斋先生画像祝文
水原梅谷书院。尤斋先生奉安祭文。
祭文
祭同春堂宋先生文
祭从祖叔父应教公(有相)文
祭文谷金公文
祭尤庵先生文
祭外舅退忧堂金公文
祭畏斋李公文
祭林德涵文
尤庵先生迁葬祭文
祭谷云金公文
祭亡弟文
亡女黄氏妇发靷日祭文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八
祭文
祭农岩金公文
祭李汝九文
亡弟迁葬祭文
祭李甥君保(秉哲)文
祭从弟子东文
祭洪士中文
癸申翼仲文
祭金士净(浣)文
祭闵静能文
哀辞
宋生(普明)哀辞(并序)
洪士吉(万迪)哀辞(并序)
孝子金上舍室内哀辞
南监司夫人李氏哀辞
鱼监司夫人元氏哀辞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序
从祖伯父东里公(殷相)年谱后序
海山唱酬录序
奉别赤谷金令丈游永平山水序
别判敦宁闵静能赴燕序
别赵令公锡五赴燕序
记
灵芝书室记
游水落山记
青龙山书堂记
南涧精舍记
三一亭记
先府君神道碑铭后记
先府君墓志铭后记
八代祖 赠议政府君墓省谒记
仁川乡校重修记
石潭瑶琴亭记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题跋
书熊御史书帖后
王子靖孝公年谱跋
书朱张二先生南岳唱酬录后
读书钞语跋
书栗谷先生行状后
先府君别集跋
孝庙御笔跋
书儿辈水落诗后
退忧堂集跋
书栗谷柳枝词草本后
书仲父 赠修撰公遗事后
兰谷稿跋
龟峰集跋
题任忠简公遗墨后
书樗轩先祖旧墓表后
书古镜重磨方续后
题先府君手写心图后
书松崖金公遗疏遗戒帖后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一
谕告文
任镇川时谕境内士民文
乡校会讲日书示诸生文
乡校会讲日书示诸生文
任仁川时谕境内士民文
任海州时谕境内士大夫文
石潭书院谕诸生文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墓志铭
牧使 赠参判郑公墓志铭(并序)
参议 赠参判顺宁君金公墓志铭(并序)
从祖季父左参赞梅涧公墓志铭(并序)
郡守 赠参判赵公墓志铭(并序)
先府君墓追志
淑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正郎朴公墓志后记
赠贞夫人南原尹氏墓志铭(并序)
王考副室赵氏墓志
监司李公墓志铭(并序)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三
墓志铭
赠掌令朴公墓志铭(并序)
县监崔公墓志铭(并序)
孺人宋氏墓志铭(并序)
伯父青湖府君墓志
亡室贞夫人金氏墓志文后记
从氏佥正公墓志铭(并序)
叔父进士府君墓志
从氏郡守公墓志铭(并序)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墓碣铭
从祖叔父应教 赠都承旨东芚公墓碣铭(并序)
都事俞公墓碣铭(并序)
别提郑公墓碣铭(并序)
都事柳公墓碣铭(并序)
碑
鹤驾山清阴金先生木石居遗墟碑
朝珍村先生台碑
平市令 赠参判赵公墓碣后记
令人朴氏旌闾碑
墓表
郡守李公墓表
从弟观察使墓表
学生尹公墓表
再从兄检阅公墓表
族侄申伯墓表
全礼君李公墓表
樗轩先祖墓表
申君伯凝墓表
李君而述墓表
进士赵君臣若墓表
遗事
先府君遗事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五
传
忠臣柳义臣传
忠臣张翮传
李统制使传
金孝子传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六
行状
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退忧堂先生金公行状。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七
行状
亡弟行录
贞敬夫人尹氏行状
贞敬夫人蔡氏行状
司宪府执义直斋李公行状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八
杂记
杂记(上)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九
杂记
杂记(下)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语录
尤庵先生语录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劄记
家礼劄疑○通礼
家礼劄疑O婚礼
家礼劄疑O丧礼
小学劄疑
诗传劄疑
栗谷理气书劄疑
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杂著
中庸说
读诗猗嗟章
蔡传人心道心辨
题李兄君辅正心问答说后
书尹善道疏后
书尹善道疏后
书尹善道疏后
题李草庐(惟泰)礼说后
论吴贯之困得编
士庶同斩麻布带辨
次归去来辞
芝村集跋
[跋]
芝村集跋[李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