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损窝先生纪实 第 x 页
损窝先生纪实(附)
[行状]
[行状]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5H 页
行状[崔昌亿]
先府君姓崔氏。讳锡恒。字汝久。罗代之始。有六部大人佐之。崔其一也。后世著籍于完山。以高丽上将军讳纯爵。为始祖。六世而至讳得枰。以选部典书致仕。生讳宰。重大匡完山君谥文贞。父子皆以廉直孝谨称。有传于丽史。生讳有庆。事我 太祖。官参赞议政府事。谥平度。生讳士康。事 世宗。官右赞成兼判吏曹。金宗瑞之开六镇。实长兵部。参谋画。谥敬节。寔公之九世祖也。高祖讳秀俊。累 赠左赞成。曾祖讳起南。登第有重名。历应教,舍人。卒官永兴府使。后以仲子领议政完城府院君文忠公讳鸣吉贵。累 赠领议政。完兴府院君。祖吏曹参判讳惠吉。文忠公弟也。始文忠公无子。取参判公次子讳后亮为后。官汉城左尹。袭封完陵君。即公之生考也。有高识懿行。妣广州安氏。观察使献徵之女。完陵公弟讳后远。参判公季子也。文学名一时。累举不中。官内侍教官。无嗣。又取完陵公季子子之。即公也。所后妣骊州李氏。郡守以省女。及公贵。累 赠教官公领议政。妣李氏封贞敬夫人。祖参判公左赞成。祖妣咸平李氏。顺兴安氏。
先府君姓崔氏。讳锡恒。字汝久。罗代之始。有六部大人佐之。崔其一也。后世著籍于完山。以高丽上将军讳纯爵。为始祖。六世而至讳得枰。以选部典书致仕。生讳宰。重大匡完山君谥文贞。父子皆以廉直孝谨称。有传于丽史。生讳有庆。事我 太祖。官参赞议政府事。谥平度。生讳士康。事 世宗。官右赞成兼判吏曹。金宗瑞之开六镇。实长兵部。参谋画。谥敬节。寔公之九世祖也。高祖讳秀俊。累 赠左赞成。曾祖讳起南。登第有重名。历应教,舍人。卒官永兴府使。后以仲子领议政完城府院君文忠公讳鸣吉贵。累 赠领议政。完兴府院君。祖吏曹参判讳惠吉。文忠公弟也。始文忠公无子。取参判公次子讳后亮为后。官汉城左尹。袭封完陵君。即公之生考也。有高识懿行。妣广州安氏。观察使献徵之女。完陵公弟讳后远。参判公季子也。文学名一时。累举不中。官内侍教官。无嗣。又取完陵公季子子之。即公也。所后妣骊州李氏。郡守以省女。及公贵。累 赠教官公领议政。妣李氏封贞敬夫人。祖参判公左赞成。祖妣咸平李氏。顺兴安氏。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5L 页
俱 赠贞敬夫人。完陵公有三子。仲子讳锡鼎。为领相。而亦出继。国法。不得赠所生之亲。公于是疏言臣兄弟幸蒙 圣恩。俱升台鼎。而以皆出继。封赠之典。独不及于生亲。望乞特恩。以伸人子报本之情。 上特允之。于是又 赠完陵公领议政。妣安氏贞敬夫人。始文忠公。为完陵公择妇。尝乘轩过。路中见一婢负处子行。年可十馀岁。以衣蔽面而风忽开。公瞥见而惊异之。遂迹其后。至一家。则僻巷席门。陋屋数间而已。问之则乃安司艺宅。盖观察公时为司艺。文忠公即入见。定婚而归。喜谓家人曰。吾今日得贤妇。当多生贵子。兴吾家。其后果生公兄弟云。公以 显宗甲午八月初六日酉时生。清嬴善病。至十馀岁。犹不授书。而公内弟安公某。与公同年生。才名甚早。连登泮庠。安夫人深叹羡之。完陵公笑曰。彼虽才艺早成。气象不过一措大。终必不达。吾儿大器也。其后安公年老穷不第。而公果贵。公晚始就学。勤苦刻厉。夜以继日。常坐于一隅。终不起。至忘溺便。裤为之腐。于是词学日进。述作精工。癸丑。丁安夫人忧。制除。益自督课。以早失怙而科不逮亲为恨。亲友或有先登第而来访者。闭户不与之语。读书不辍。己未。中进士。完陵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6H 页
公时守清风。公省觐舟行。有诗曰。琴书行李随缘客。云水生涯得意鸥。文贞公见之叹曰。音韵流畅。意象无滞碍。真达者之诗也。庚申。遂擢别试。隶承文院。壬戌。荐史局为检阅。例升待教,奉教。移注书。复还奉教。癸亥。升典籍。甲子。移兵曹佐郎。迁正言。时自庚申以后。西人进用。而一队名流。颇与宰辅。言议歧异。台谏请鞫金焕诱胁翊戴诬告之罪。公又继论。而朴公泰辅,吴公道一。执之愈峻。其党大恶之。二臣皆被谴逐。公因求言应旨。疏陈数百言曰。朝廷者。四方之根本。士论者。国家之元气也。未有士论携贰而朝著协和。朝著不和而四方乂安者。今日士论。初岂有携贰之端。惟其论事之际。不欲苟同。自是清朝之美事。而论议或异。则好恶生焉。好恶生而谴罚随之。虽以一家之内。尚不能事事如意。况朝廷之上。人各异见。何可责其必同。设或苟同。不过为卫国之大夫。何益于国事乎。今台阁被谴之臣。要皆一代清名之士。徒以言议之略有异同。而遂成疑阻。一时并逐。如此而欲望士论之协和。朝著之宁靖。不已左乎。且引 仁祖朝先祖文忠公劄救数三名流之斥黜。而极陈前后辈疑阻标榜之患。因其劄语。反覆论说。极其明切。 上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6L 页
皆嘉纳。丙寅。有关西按廉之命。西路阔远而山川峻狭。往来有人迹所不到处。自前绣衣。皆从大路而行。公尽心殚力。不避艰险。深山穷谷。无远不到。常夜独行。遇猎夫几殆。公居家素脆弱。不堪劳苦。而遇国事。勇往不顾如此。十月始归。未复命。拜持平。公曾在谏院。与同僚论吏判李翊。大臣至是非斥之。公疏辨。判府事李公尚真入侍。有闵熙,洪宇远酌处之言。讲臣以两司之不论劾为斥。副校理金万吉。又疏斥以救护欺蔽。公复拜正言。疏言一蔡确。而邢恕言之。则心在党附。范纯仁论之。则意非私护。丁卯。罗良佐仍宋相时烈之疏。为其师美村尹公宣举。卞其冤。上疏被罪。公因辞职。疏陈尹宋两家相失本末。及良佐谴罪过重。且曰。良佐之未陈疏也。大臣以勿捧为请。欲为镇靖之计。及其呈疏。退却。旋又请对。遂有还入之命。至使搜觅闾阎之间。加之流窜之罪。岂有如许国体。如许事理耶。且此事虽是士林间一不幸。自朝廷观之。不翅微事。元非关系国家。则置之可也。而遽加震怒。若治大戾。臣窃惜此处分也。若以语犯儒贤加罪。则宣举亦一代之儒宗。顷年李景华辈极口丑诋。而未闻加以侮贤之罪。独于良佐为师讼冤未彻之疏。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7H 页
绳以重律。尚何望镇人心而弭国言乎。其后连拜持平。兼东学教授。兼校书校理。己巳正月。始荐入玉堂。拜副修撰。庚午。为养出为阳川县令。辛未。复为高阳郡守。清简为治。吏民爱戴。立碑以颂其迹。癸酉冬。遭生先考完陵公忧。乙亥服阕。除辅德,副修撰,舍人。旋擢同副承旨。例转至左副。其年冬。复求为沃川郡守。己卯二月。入为右副承旨。拜大司谏。公疏言臣兄方在政府。而臣又忝言议之地。其牵碍难便之端。不但为一时盛满之惧。乞亟改正。以安私分。 上不许。于是请罢宫庄。时安州有楼盈筒。为明礼宫所折受。而永柔苏湖,元堂郁亿等三筒。曾属于训局及各衙门。本道以立番军粮之需。启请移属。至是。亦为宫家所占。公反复力争。以为宫家折受。本非美制。况在国家勤民之惠。备边之道。尤不宜折给宫家。累启蒙允。西民大赖之。六月。复拜刑曹参议。旋移大司谏。因旱应求言之旨。疏陈五事。曰立志。曰诚典学。曰克己私。曰恢圣量。曰和朝论。其克己私。略曰。粤我 宣庙朝后宫之有名号者。殆近十数。而未闻有营置第宅。王子驸马之家。率皆朴陋浅狭。今 殿下旁置数三姬侍。赐与之节。或不免过差。恩数之加。或不能中度。小则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7L 页
服用之侈靡。馔品之珍奇。大则区占第宅。价踰千金。营置田庄。多占膏腴。且以近事言之。王子宫差。欲换浦于稷山之地。将掘民田数十里。本道备陈委折。该曹覆启请停。则判付乃以详问该宫后禀处为教。夫民生安保。国家荣怀。则贵为王子。何患无田。而未及就傅之年。先占田园。已非教义养福之道。而不顾生民之愁叹。不信道臣之启闻。不听有司之覆奏。只欲问于该宫。该宫亦不过凭问于宫差辈耳。彼特驵侩牟利之徒。操宫家之重。侵剥人民。利归于身。怨归于国。岂不痛哉。诚愿夬赐明断。特令停止。其他宫庄之干系民隐者。亦望革罢。宫庭之间。躬率以导。以宣昭俭之化。其恢圣量。略曰。窃覵 殿下阳德过亢而有独运轻视之意。英气太露而少从容沉静之味。群臣言动。或不少概于圣心。则慢骂摧沮。无少假借。申銋之论人。以蹄齧为事斥之。赵相愚之进言。以无识蔑礼责之。李喜茂稍失周旋于樽俎之间而加之以不敬之目。宋徵殷敷陈所怀而遽下不敢闻之教。辞气之间。岂不有伤于包涵之量乎。其和朝论。略曰。东西标榜。已成百年。一队士类。又分门户。因微至著。积小成大。 圣明惩创已事。务加镇定。专务周容。是非不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8H 页
明。此亦非破党之道。欲望 殿下澹然虚明。绝去意必之私。穆然端拱。无着偏倚之念。凡诸臣之言涉党比者。只观事理之当否而取舍焉。勿以雷霆之威怒而摧压之。用人则惟其贤且才者而进之。听言则惟其公且是者而从之。间或不祛旧习。甘心倾轧者。无论彼此。一并退斥。明示昭旨。显示好恶。则在庭诸臣。向风钦承。惕然改图。孰不同归于平荡之域哉。 上褒以忠爱而嘉纳之。馆官金镇龟。以草记请递斋任。公疏斥以为斋中施罚。或不无偏峻之弊。而惟当付之自中公议。本非朝家所与知。设有推上朝廷之事。亦当委曲开谕。而未闻有摧折递改之事。 圣批乃以斋任递改。自朝家指挥。似涉未安。更为开谕为教。而擅自递改。一任己意。堂堂大学。反为戚臣所坏弄。庚辰冬。复入银台。因冬雷。与同僚陈启。力言党论调剂。未得其要而扶抑大偏。晋接之规。渐不如前而庶务益滞。末又论赐与之太广。工役之渐繁。折受无节而生民日穷。陈灾不给而怨咨盈路。言多剀切。 上皆嘉纳。冬。拜庆尚监司。岭南七十馀州。地大物重。素称难治。而南接岛夷。傧接应酬。尤极浩繁。文移簿书。动盈几案。虽以通才敏识素所著称者。亦多不能裁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8L 页
决。皆为胥吏之所侵蠹。公始至。吏见其身体眇小。容貌瘦弱。咸易之。及见听断明审。剖析精当。老吏咸惊服。以为百年以来所未有也。其于祛宿弊恤民隐。极加意焉。条陈其利害通变。多所状闻。而刑狱重囚历年所不能决者。审覈裁断。区别其轻重而启之。举皆明切允当。 上览其状而称之曰。崔某文学。虽不及于兄。而其经济之。才则远过之诸道状启。类多模糊。而岭伯所陈。明白切宲。虽重狱疑谳。一见可晓。以此知其有器局也。是时。公兄文贞公。方以经术文章为首辅。 上所倚重。而公以藩任。又受 上特达之知。眷遇之意。于是益隆而有大用之意矣。公尝以为图籍。古有职方之掌。地形险易。道里远近。取考于此。而公私所藏。举皆疏略不备。乃令褊裨之晓解经界者。掌其事。吏卒惯熟道路者。亦皆询访。作本道舆图一通。岭峡江河疆域程道。详悉无遗。而户口田结军兵船舰之数。亦列于下。为序投疏以进。壬午八月。以亲病陈情。递拜户曹参议。旋移大司谏。癸未五月擢拜开城留守。九月。复拜平安监司。本道为国家西北门户。处关防之要冲。北边阔远。邻接绝塞。而直路当赴燕之路。商贾之所辐辏。物货殷富。人民繁庶。一道税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9H 页
入。以备边待客之需。例留本道。而从前莅任者。多出银钱。贷民以取息。西藩之饶。甲于八路。利孔百出而弊亦不赀。边郡皆武吏侵渔成习。管饷军粮。徒有虚簿。戎伍不练。器械朽败。公以为官用钱谷。皆有常数。不可牟利以自润。而猾裨奸胥。因缘乾没。官物渐至损失而民有徵捧之苦。遂一切禁止。终公在官。不开库门。营府无事而储积充羡。公之为治。以清简不扰为主。而善因事通变。使不知更张而功自就。军伍整肃。边氓苏息。期年之间。一路大治。乙酉瓜满。拜大司谏。其间又拜右尹,都承旨。丙戌。拜副提学。以文贞公在相府。兼带史馆。法有应避之嫌。三疏辞递。复拜同义禁,副总管,大司成。五月拜吏曹参判,艺文提学,瓦署提调,校书提调。以筹司堂上。自丙戌至戊子三年之间。拜吏曹参判者四。大司宪者三。大司成者再。提学者一。副提学者再。其间连拜同经筵,右副宾客,户礼兵工参判。而居亚铨者最久。戊子十一月。特旨授刑曹判书。公疏辞。批旨隆重而称卿恳。卿恳。非相臣则不辄施。盖异恩也。己丑。复拜吏判。公又辞以臣兄方任元辅。而臣又忝东铨。国匀政柄。萃于一家。天道忌满。鬼神害盈。私心危懔。已不可言。臣曾忝叨亚铨。
损窝先生纪实 第 599L 页
盖尝引斯义。累烦辞逊。今此天官之任。不比佐贰。岂可徒恃宠灵。不思敛退。乞赐改正。使免倾覆狼狈之患。三疏辞免。辞意恳至。 上终不许。而勉谕益勤。批答辄称卿恳。倚毗之眷。迥出常格。公不得已出肃。时朝论横溃。党习日甚。倾轧攻击。纷然迭起。铨衡之职。尤为猜疑指目之地。旁伺间窥。必欲斥逐而后已。前后居选部者。若不诡随以求容。则亦多过激以取怒。公从容和衷。清慎无私。不以爱憎好恶有所低仰于其间。其所以辨别可否。斟量轻重。随材甄叙。莫不一循于公道。于是大为 圣明之所委信。而虽一世之不悦公者。亦不得訾謷指斥之端。庚寅。拜刑曹判书。兼司仆提调。俄迁兵曹判书。上疏辞递。复拜刑曹判书,左副宾客。六月。因省墓受由。归到东郊。拜左参赞。复以病疏递。旋除判尹。迁户曹判书。兼济用,缮工提调,惠厅堂上。未几。复拜吏曹判书。兼知经筵。仍擢判义禁。 上眷益隆。而忌嫉者始众。文贞公既屡被人言。而至是攻公者复迭起矣。顾公居官注拟。无可指议。而言者以公兄弟之在朝。或称气焰熏灼。或谓势成威立。虚辞侵诋。无所不至。公雅志不欲处权要。因是屡疏力辞。 上每开释备至而痛斥言者。公不得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0H 页
已承命入城。兼右宾客。复乞免。不听。时北京报至。有海贼东抢之语。朝野惶骇。讲备御之策。 上引公卿诸臣询问。议者或以为都城可守。北汉可保。或以为洪福可筑。纷然不一。公退而陈疏曰。诸侯有道守在四境。历观前史。关防所守。自有定处。如关中之崤函。荆楚之汉水。蜀都之釖阁。东吴之采石。又如我东三国鼎峙之时。各有关隘以御外寇。高句丽以安市鸭绿为固。百济以炭岘白马为阻。新罗以竹鸟两岭为重。设关屯兵。以备不虞。未闻敌兵傅都。苍黄奔避者也。假使边报果非虚警。此与壬丙已事。情形悬殊。盖壬辰之乱。倭酋阴蓄射天之计。以百万精兵。肆毒于我。丙子之变。彼有觊觎中原之志。而虑我之议其后。以大兵力。威定而归。其不得据守都城。理势然也。今之所虞。特一海岛啸聚之类。既无壤地逼近之虞。又无积怨深怒之事。不过侵犯边鄙。抢掠财货。岂有孤军越海直至都下之虑。莫如致力于沿海邑镇。修缮城池。加意于津梁关隘。预设守备。 殿下正宜穆然端拱。毅然持重。都城便否岩阻保守之论。更勿提起。使腹心凝固。边圉增重。则众情有恃。自尔安定。且言水军多在山郡。收其番布。给代雇立。脱有缓急。将何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0L 页
所恃。海边岛屿。其数颇多。而岛中居民。皆以渔采为业。惯习波涛。善于操舟。宜命各邑各镇。毋论公私贱。有役无役。就加团束。其田租身役。一并蠲减。诸宫家各衙门渔箭盐盆。并许出给以业民。庶可为有用之兵而得力于缓急矣。此外扰民兴怨之政。不可轻议。以为镇众心熄奸弊之地。 上皆优批嘉纳。正言鱼有龟疏论合启参论人。不为拟望。而又摭政注数事。多所胪列。盖参文贞公合启之人。铨曹久已停拟。公入铨。以为在私义。固不当干预于通塞。而顾身居首席。终有所不安于心。以从公铨叙之意。屡言于佐贰及郎僚。遂有数人通拟之事。而谏臣之疏如此。宪府避辞。又谓朝廷一半之人。尽归枳塞。趍合之类。乃遽冒通。公疏卞其事宲。且言近来搢绅之间。嫌避之路太广。心常以为未安。凡系恩怨。多所脱略。人或以太无分界病之。而毕竟同归于循私蔑公逞快私憾之科。 上答以台臣疏避一篇。精神专在于吹毛求疵击去铨地为教。铨郎李縡又以新通事侵斥。公之位遇隆重。而睢盱者日益甚矣。公屡疏乞免。而皆蒙优批。至于疏三四上而得递。辛卯。复拜判尹,刑曹判书,观象监提调。二月。迁兵曹判书。兼军器提调,判义禁,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1H 页
左宾客。公时在墓下。因前铨曹事力辞。疏三上。 上又答以前后诋斥。用意至深。世道至此。宁不慨惋。卿若因此不安。奉身而退。则不但适中其计。将至于位著殆空。宁有是哉。本兵重任。不可许改。卿其须体至意。从速上来为教。公又不得已入城供职。西铨掌武选。武士之求仕待补者。以千百计。因缘请托以媒进。敏于攀拊者。辄得官。其或抱材而贫残无势者。类多淹滞。公莅政。大革弊习。采舆诵甄材能。叙久勤振沉屈。延进武弁。问其能否与其所知有材器者。切戒以奔竞苞苴。每有注拟。莫不允协公议。于是有材勇者咸皆砥砺以待求。而干嘱之俗。为之大变。尝闻一武士长身善射。早登武举。而贫无以求仕。三十年终不得禄。公闻之召见。遂差禁卫军官。其人惊感。思欲报恩而无由。公尝于堂后凿沼种莲。朝退辄赏玩。其人家有怪石一双。甚巧奇。即与守奴议。置之沼侧。冀公一顾。后十馀日。公偶推窗见之。问所从来。奴以宲对。公怒曰。吾以某有材而沉屈。置之幕下。乃欲以是而媚我耶。即去其石。招入峻责而黜遣之。其人惶恐泣涕而终身以为悔恨。此虽军校微琐之事。而亦足以知公为政用人之一端矣。时议筑北汉山城。公疏陈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1L 页
不便之状曰。夫山城保守之道。外险内夷。然后敌无攀缘傅近之虞。我有往来接应之便。而此则不然。内外俱险。守堞士卒。势难周旋。此其不便者一也。山城周遭。半不及于都城。加以丘陵重复。石角槎牙。平地可居处。不及五之一。许多人民。宲无并容之势。又况北汉当为 驻跸之所。亲兵勍卒。必将尽属于此城。只以都民控守京城。则力分势孤。万无捍御全安之理。北汉之孤绝。甚于南汉。而外城已破。独保内城者。古未尝有也。此其不便者二也。使敌盘据都城。因粮于公私馀蓄。则此军志所谓反客为主之法。彼若初不薄城。据守要害。遮截勤王之师。则我内乏粮饷之可继。外无援兵之可恃。将何以为计。此其不便者三也。都城士庶男女。无虑数十万。多是朝不谋夕财利资生之类。临急奔迸。坌集孤城。既无自食之道。又无周给之资。不过旬日。必生变乱。此其不便者四也。且既筑城。为他日驻驾之所。宫阙不可不建。省府不可不立。仓库不可不置。寺刹不可不营。量其木石瓦砖。其数不亿。当此国储罄竭民生困悴之日。为此巨役。已非细忧。矧又不可不广置资粮。而必待粜籴敛散而后可无陈腐之患。畿邑人民。素多贫薄。而为南汉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2H 页
江都移转之备。莫不怨苦难支。今又以北汉军饷分给。则村闾穷窘。已无准捧之势。石路险峻。又多颠踣之患。未及见敌。吾民先困。此为必至之形。无穷之害。虽有智者。无以善其后矣。夫以京城咫尺。有此天险。而历累 朝数百年。终不设筑者。深谋远虑。必有所在。今日此举。臣窃为国家重之。时庙议已定。卒筑城置饷。其后敛散之弊。果如公言。壬辰春庭试。公以艺文提学参试。司谏权𢢝疏论试场之滥杂。有试官傔从查问之举。公与诸试官待命。而大司谏李宜显又论出题事。至以两提学接膝相议。非他试官所与闻为言。时弘文提学李墩主文。因承牌还家。欲搆成其罪。而引出题事以成案。故并及于公而侵诋之。公疏卞事状。以为入参诸臣。即以班次俯伏殿上。臣之坐次。居西壁之首。金宇杭,李彦纲。循次而坐。李墩坐于其下。相去颇远。虽欲接膝。固不可得。而墩搜阅在前册子。拈示彦纲。彦纲传示于臣。即龚遂拜水衡事也。臣以为易出东作。若以王生拜水衡丞为题。则似不蒙尘。以此禀议于命官。元无与墩商确酬酢之事。而必欲挤之罔测之地。以为一刺并中之计。独不念 圣鉴之在上而天日之可畏耶。 上优批开释。而命勿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2L 页
待罪。其后台章持墩益急。以承牌还家之事。墩竟窜配。而诸试官亦罢职。才经月。即命收叙。仍差筹司惠局之任。旋拜刑曹判书,司译提调,艺文提学。移右参赞。公引试事。屡上章力辞。复拜判义禁。时因大臣所启。有本府罪囚问议大臣别单启下之教。公以为此虽出于省约文书。以便 睿览之意。而王府体例。虽微眚薄过。必请刑推。议处照律。次第举行。所以重事。面请依前已行之规。循次入启。 上即从之。公于莅官。务必谨守成规。不欲轻改旧章。而于议谳之际。尤所慎重。俄兼宗簿提调,承文提调,知经筵,内资提调,右宾客。乙未。拜京畿监司。丙申。入为右宾客,内局提调,刑曹判书,左右参赞,吏曹判书。时 上候长未宁。威怒有时非常。以药院事。忽有 严教。又以政注间事未毕都政。有特罢之命。出住郊舍。八月。特除江华留守。疏批。谕以药院下教悔悟之意。公惶恐入城。肃谢赴任。丁酉。召拜兵曹判书。兼判义禁,知春秋,军器,典牲提调。未几。以亲病辞职。时大夫人年踰九耋。常有疾患。章屡上辞甚恳切。而 上终不许。西铨阙员。特令次官问议差出。公又辞以佐贰事权。虽不及于长席。均是一曹之官。因 下教。临政拟望。有何不可。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3H 页
而必使就问于在家之微臣。臣心惶悚。已不暇言。揆以国体。恐不当如是。时 春宫代理答批。又不许。盖倚毗之笃。礼遇之隆。夐绝百僚。虽党人炽张。排轧异己。位著之间。殆乎几空。而独于公眷顾。终始无替。巧诋极讦而不得售。可见公结知之深。有非群小所能间也。戊戌。连除礼曹判书,判尹,奉常提调。八月。遭内艰。庚子服除。拜兵曹判书。时 肃庙宾天。 景庙新登极。公以臣子之义。不敢固辞。一疏即出供职。参都目亲政。又拜弘文提学,知春秋,判义禁,承文提调。辛丑移拜吏曹判书。掌令朴致远劾公以用意无严。浊乱朝廷。而因举丙申都政时事。以为 先大王深恶痛斥。特下罢职之命。厥后终不复授以铨衡之任云云。都政罢职。特出于一时之教。旋即收叙。畀以江都之任。才及周年。又有西铨之命。前后疏批。开释备至。柄用如故。中适居忧。不得复授东铨。而党人为说至此。亦可谓矫诬之甚矣。玉堂处置。递差致远。而献纳徐命均疏斥致远。答以忧时进言。予用嘉尚。公屡疏乞免。时公兼带经筵,史局,药院,弘提。而复差出疆之任。并皆力辞。答以此等风习。予实痛惋。决不可以此引入。中其逐去之计。卿以宽大之量。不必深嫌为教。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3L 页
是时。元老宿德。几尽凋丧。而独公岿然在朝。为上下之所属望。党人所以惮公者。实在于此。其百计搆捏。必欲斥逐而后已。公既以台评峻发。固辞不出。而八月。大臣卿宰。齐会宾厅。仍为入侍。定建 储之策。公又以情势。不得承牌。台论果发。以公及礼判宋相琦偃然在家。违牌不进。请罢职。公于是出城。住东郊别墅。台论旋停。而公又再疏力辞。亦皆优批不许。后因相臣筵奏。得递。旋除左参赞。入城参册封贺班。执义赵圣复疏请引接臣僚之际。 东宫傍坐参听。公搆疏论其不可。以阙门已闭。不得上。十月初十日。忽下备忘。有听政之举。日暮。公始闻之。即诣阙请对。时已三更。诸臣数人随至。 上命留门引见。公进曰。臣伏见备忘记。不胜惊惶。虽已夜深。敢此请对矣。自古帝王家。或有如许处分。皆由于人主春秋迟暮。或在位日久。劳𢈼(一作瘁)成疾。积年沈痼。不得已而为之。今我 殿下。以春秋则才过三十。以在 位则未满一年。以疾病则臣待罪药院问安。 批答每以无事为教。若请入诊则以别无大段疾患。或以时无形显之症为答。所谓不安之节。不过痰火引饮小便频数而已。此岂沈痼之笃疾乎。无此三事。而 即位之元年。猝下此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4H 页
教。 先大王付托之意。果安在哉。况我 春宫邸下。引接宫僚。至于涕泣。册礼才过一旬。乃有此举。 春宫情理。安得不如此乎。且言赵圣复疏。以傍坐参听。讲确可否为言。微末台官。何敢发此言乎。宜施屏裔之典。圣复疏批才下而有此备忘。莫重莫大之事。因幺么一人之言。猝然轻举而不以为难。今日国事。更无可恃矣。曾在 先朝乙酉冬。有传禅之教。其时公卿百官。伏閤苦争。臣以大谏入侍争执。终至回天。 先大王听纳之美。至今颂之。听政与传禅。虽曰有间。玆岂非 殿下之所当法乎。今若快回成命。则上可以慰 先王在天之灵。中可以安 春宫崩迫之情。下可以解臣民抑郁之心矣。反复数百言。恳恻开陈。上教曰。重臣之言。若是缕缕。依允。公即起收涕曰。今承此教。不觉感泣。死无所恨矣。退出。夜已四更四点矣。公没后。吴光运挽公之诗。有曰。辛丑邦家只手支。四更三点泪垂垂。乾坤震荡排阍急。星月昭森下殿迟。时以为实录云。听政还收之后。凶党益忿恚。宪府发启。请罪当该承旨曰。备忘之下。所当急报大臣诸宰。齐会力争。而不此之为。乃反受人指挥。深夜启请。续续请对。及至大臣来到。终不启请留门。致令彷徨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4L 页
路歧云。盖彼辈闻公请对。乃始来诣。则备忘已为还收。无可请对。而巧饰为说。如见肺肝。其无严如此。右议政李健命又上劄云。朝廷体貌。至严且重。虽是急遽之中。不宜放忽。一重臣深夜请对。有异常规。而政院之遽然启请。未免率尔。今其所言。出于匡救处分。终归至当。而后弊所关。不可置之。当该承宣。宜加警责。持平李瑜,正言慎无逸。又陈所怀。以谓乘诸臣之未到。潜俟挺出。忙急登对。逆杜诸人力争之路。要衒自家独办之迹。掌令朴致远又发启请削黜。以谓传禅与代理。截然有异。而辄以今日代理之命。指为乙酉传禅之事。以为公罪。公之奏对说话。明白可巧。而搆捏抑勒。为此不成说之语。盖备忘还收。既不可以为罪。则或以深夜求对为斥。或以不少迟待为诋。终至于以代理为传禅为罪。始则请罢承宣。末又请削公职。黄海监司李㙫疏言前参赞崔某。独先入对。果何罪也。所欲言者。何等大事。身既到阙。唯当即时呼吁。以冀反汗。沁沁墨墨。迟待它人。夫岂分义之所宜乎。苟有若是者。诚可诛责也。今反以不如是为罪。此非常情之所可度也。无论先后。但得回天。斯为至幸。独办与共办。其暇论乎。至谓备忘未下之前。先到阙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5H 页
下。虽三尺童子。其谓信之乎。十二月。兵判李晚成。特旨改差。而授公兵判。公时在郊舍。下谕敦召。以县道上章辞职。温批催促。未数日。命卜相。艮斋崔公及公。一时升拜左右相。公方陈疏力辞。而猝有逆宦尚俭之变。 东宫引接宫僚。至欲辞位。而 大妣殿谚教。下于宾厅。公闻之震惊。即入城肃谢。因与大臣诸臣。请对入侍。极陈 东宫慰安之道。胪列宦寺惎间之罪。言甚恳切。 上即命宫人及两宦出付有司正法。公又陈劄。请先严鞫得情。明正典刑。 上批以宫人罪状。既有 慈圣谚教批下之事。两宦罪状。 东宫引接宫僚时所言之事。予亦洞知。更无可问之事。依传教举行。于是老党乘隙而起。以不请鞫而径先正法为咎。哗然攻斥。语多危怕。公上劄自引。 上又答曰。今番处分。予心所为。于卿小无所失。卿其安心勿辞。尝因入侍筵臣有发私亲追报之论。 下询大臣。公对以在 殿下情理。不可无追报之道。臣意则别立祠宇。祭享之需。令该司封进。立称号以重事体。恐合情礼。更议于诸大臣。处之宜矣。司果郑亨益上疏。指斥以三年无改继志述事为言。公劄卞曰。先儒之言曰。天下岂有无母之人乎。又曰。子之于母。初无绝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5L 页
道。宗庙之中。不以恩掩义。闺门之内。不以义胜恩。以此观之。生则致奉养之节。死则尽追报之诚。此固天理人情所不容已。自古人君遭变处义之道。必如是而后恩义两尽。情礼无歉。若如亨益之言。则必使 圣上绝所生之恩。然后方可快于心。天下宁有是理。生而养。必有宫室。死而祭。岂阙祠屋。既当有祠屋。仍旧则可。新建则不可云者。又何说也。所谓立号。不过别立题主之名号而已。至若 先朝处分。初未尝萌心于改易。此于三年无改继志述事之义。有何毫分相妨也。臣谨稽璿源谱略。王子名下。禧嫔出三字。此必当时监董之臣。仰禀于 先王而刊行。颁赐臣僚。人无不见。而亨益未尝一言及此。乃于 殿下嗣服之后。建号立祠。情理之所必行。而了不关涉于 先朝处分之事。独以违先志改处分。勒成罪案。使廷臣不敢开口。 圣上不得措手。是诚何心哉。壬寅三月。逆狱大起。公与首相参鞠。方按问之际。罪人白望欲沮败狱事。忽以危言引狱官。侵及于按狱大臣。公与僚相。即出待命于金吾门外。 上遣史官。谕以勿待命而安心参鞠。复陈劄子。仰暴危恳。 上答以凶人侵攻之言。不足深嫌。安心勿辞。速出参鞠为教。而复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6H 页
遣史官敦召。公不得已趍诣宾厅请对。欲陈其委折。行司直申銋急投一疏。深攻按狱之失。至谓名入贼招。不为请拿。移鞠本府。又异常规。又曰。按狱大臣。又为待命。其亦紧出于罪人之招。槩可知矣。一番卞正虚实。在所不已。盖銋以八十老臣。受嗾而为此疏。其指与白望一套。公未及登对。自閤门迸退上劄。卞其事状。且言臣受 两朝不世之恩遇。致位至此。区区寸丹。天日下烛。幺么逆竖死中求生之言。岂足以白地诬污。而重臣乃云虚实可以对卞而知。痛冤之极。直欲无生。 上答批开释史官。敦召不置。公念国家多事。鞠狱严急。不可以情势前却。复出视事参鞠。狱既不慑于凶锋之危怖而有所回避。又不挠于时议之峻激而有所浮动。从容审察。议谳允当。承款伏法之外。其馀干连證参之类。必皆务从平恕。依法裁断。使无连及冤滥之患。前后酌处数十人。台启随发。辄复还收。或陈劄论列。或登筵禀达。非止一再。金有庆名出贼招。至于就拿。而分拣放释。洪锡辅屡经刑讯。久因牢狱。而指导生路。启达劄陈。竟得免死。李晚成,洪启迪等。亦皆申救酌处。台启以李晚成岛配为不可。仍论训局禁营内迁与出外之为可疑。又言易置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6L 页
之举。出于昌集。而就章又狼籍承款。又以有一名官于三司会坐之中。传洪致中与晚成问答之语。请以此两款。添入问目。严鞫得情。谕启蒙允。公劄陈罪人鞫问。必以告者之言。或以他囚所供。或拈出渠之供辞中违端。发为问目。自是流来之规。今若以外人私相酬酢。添入问目。则不但古无其例。且启日后无穷之弊。臣意宰臣问答一款。勿入于问目中。恐合按狱之体。 上允之。又请金云泽停刑劄曰。鞫狱按治之道。自有次第。必须词證具备。线络分明。然后方始请刑。此乃自前通行之例也。行药之说。出于盛节之招。而崇祚,仁佐,义宾,德峻等。皆以灰金腹心。无不详知云。故屡次严刑。相继杖毙。而无言及于云泽之事。阶梯已绝。更无盘诘之处。只以春泽之弟惯习恶逆之谋。径加刑讯。则虽快于一时之舆情。不但有欠于按狱之体。亦将启日后无穷之弊。至于赵洽云云之说。事关 先朝。非今日臣子之所敢发问于罪人者。故独对之说。屡出于诸贼之招。而臣与参鞫诸臣相议。初不提论于议启中矣。以此添入于问目云者。非臣始虑之所及也。 上答以金云泽请刑。诚得台体为教。至于鞫招所出外影诸人。其数甚多。公虑其蔓延。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7H 页
终不请拿。喜之母谚札。阴谋昭著。而不欲以谚札成狱。力主不问之议。金一观承服时。以推戴人之三变其名。称兵日子之相左。不为载录于议启中。器之,龙泽。请勿追戮。麟重请勿孥籍。又皆考法例。虑后弊无所低仰。公之一遵三尺。按狱公正。盖如此。李颐命,金昌集。台启峻发。请正邦刑。是时。两人子侄。多已承款伏法。而联劄之语。又屡出于爰辞。时议益严。公以为联劄节目。罪固罔赦。而以此深论。终有投鼠忌器之嫌。故议罪之际。多从宽平。初奏以不待按问。径先处断。有违法例。请拿鞫后正法。而继又上劄。言厥罪昭著。既无可生之道。而曾经三事之人。施以栲掠之刑。终有所不忍。况曾前后命。多及于中道。遵 先朝已行之例。取盘水加釖之义。参酌处分。似或得宜。 上答曰。劄辞尽好。勿施栲掠之刑。因政院启禀。有加釖之命。公又上劄言。加釖二字。本意不过泛引古义而已。若遵 先朝已行之例云者。盖指赐药之意也。 上又答曰。劄辞得宜。依施。于是群议喧哗。谓公缓于讨逆。台阁交口侵斥。公与僚相。方坐鞫厅。又迸出引罪。上劄乞免。 上答曰。台言侵斥。何足为嫌。卿其安心勿辞。三司发赵泰采按律之论。公屡上劄救之。又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7L 页
因狱囚之言。以明其不预阴秘之谋。赵圣复亦以台启拿鞫。公以为此与逆狱有异。渠虽无状。职是台官。一向严刑。终至殒毙。非圣世之美事。请参酌。绝岛围篱安置。 上初允之。而又因台启拿来。公又言圣复之罪。俱在原疏。别无钩得隐情之事。更杖严问。恐违鞫厅按问之规。还发岛棘。恐不失为 圣朝宽大之典。 上又允之。其后筵臣陈达。又从台启。公又上劄陈论。 上答曰。赵圣复讯问。诚甚得宜。到今还收。未知其可也。盖是时三司年少之论。日渐讥激。凡公于狱事议处启达劄陈。台阁辄随而发启。斥公以缓狱。侵诋之章。陈辨之劄。日交公车。而最后持平具命奎之疏。尤极胪列。专事诟辱。有曰台谏力而拘诸狱。大臣暂而免诸国。末又以狱囚自出为言。盖受一镜之嗾而为此疏云。 上答曰。侵斥大臣。略无顾籍。良可异也。公径出城外。连上疏辞免。答批优渥。承旨史官。相继敦谕。最后疏批。有曰。噫。今日是何等时耶。岁饥民困。国势无可恃之形。言念及此。中夜无寐。以卿休休之量。当岌嶪之秋。岂忍袖手恝视如平常乎。须念相须之义。勿复以情势为辞。即速入来。用副至望。因遣承旨。敦谕偕来。公又不得已入城。时筵臣及勋府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8H 页
堂上。屡以录勋事陈达。公引 中宗朝告变人卢永孙单勋例为对。金一镜尤欲录狱官之勋。盛言单勋之不成体貌。公于筵中。严辞峻斥。以为渠欲自录而不避嫌耶。又言若如此。则不如初不录勋之为愈。吏曹参议李真儒请对单付。金东弼为光州牧使。柳寿垣为礼安县监。朴徵宾曾已补外。而以其程道之太远。移付近邑。时金东弼疏论一镜教文之引喻不当。柳寿垣疏斥领相筵奏之失。而又有饬厉右相尽心鞫事等语。方在罢职中。朴徵宾则劾尹公淳而补外。公入侍奏言。补外之规。随其外窠。拟望收点。若非自上特命。曾无作窠单付之例。刱出新规。果于自用。有欠谨慎之道。曾在癸亥年间。故相臣金锡胄请黜三学士而指窠远补。公议骇叹。岂意今日以佐贰之官。反效此习。不可无规警之道。请递其本职。以惩其轻锐自用之失。台启以犯逆罪人父子兄弟。有职名者追夺。书院者毁撤黜享。公引璿源谱略后本之吴端还书职名。故相朴淳其孽子犯逆之后。无辍享之事为證。论其不可 上皆允从。盖公不为已甚之论。而援据古例。指陈合宜。皆此类也。公既积困人言。事不如意。虽黾勉入城。而不欲复当狱事。每于筵对。辄陈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8L 页
悃诚。以为狱囚自出。何等罪名。而岂可以按治之无人。晏然自当。且念臣曾以此罪人等酌处之意。陈劄筵达。皆已蒙允。虽仍台启还收。终至参鞫。若臣本意。如前无异。今此馀囚。皆是枝叶大狱之馀。或以一二倖免。似不至失刑。而实为 圣上好生之德。又尝因禁府。设鞫命下。以迷滞之见。终难自回。难安之势。与前无异力辞。及因春塘入侍。又言臣于前日。累陈意见。凡狱囚按问。自有格例。虽名出贼招之类。一推再推。至于面质。必待情穷理屈而方为限死加刑。今此罪人等。或楷梯路绝。或情迹难明。一向严刑有乖法意。 上多允从。公之前后所酌处者。虽因台启还鞫。而终始争论。全活甚多。癸卯。升左议政。兼 世弟傅,奉常,司瓮都提调。公时年七十。又入耆社。 上素信公。倚仗甚笃。而一日入侍。忽下严教。人咸怪之。公惶恐迸退。即出城陈章待罪。 上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因一时之火。有过当之举。筵中既示悔悟之端。以卿休休之量。何足挂怀。卿其安心勿辞。从速入来。以副孤望。其于再疏。又答曰。卿之情势。虽曰难安。前旨开释。竭尽无蕴。退处荒村。恝视国事。是何情志。须体至意。斯速入来。勉副孤望。仍遣承旨传谕偕来。三疏之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9H 页
批。又答曰。前席下教。因一时之火。则以卿休休之量。何足介滞乎。须体心腹之辞。安心勿辞。幡然造朝。用慰思想之怀。公惶恐不敢苦辞。复入城。前此两相。皆在外。唯公一人居位。数年之间。独当劳剧。公年既耆艾。竭力殄瘁。至是而病已深矣。甲辰正月。患痢疾。已而少间。至二月复剧。引人言上章辞位。 上答曰。卿之所患弥留。深用虑念。卿以世禄之臣。倚仗王室。岂可以一时人言。过自引嫌。甘陷辜恩之归哉。须体至意。安心勿辞。即遣御医诊视。内隶问疾。竟于是月二十四日。考终于皇华坊聚贤洞第之正寝。享年七十一。讣闻。 上震悼。下教曰。新丧贤德。震悼之怀。曷可云喻。棺板一部。令该署即为择送。礼葬等事。亦即举行。禄俸限三年仍给。以表予意。 东宫即于其日。亦举哀。因召宫僚。谕以师傅之丧。临吊之意。因禀于 大朝。遂于二十七日。 乘舆幸临。将入。下令曰。乘舆至堂前。有欠于待师傅之礼。至中门外降舆。宫臣达以仪注。既以至堂降舆为言。且自中门至堂前。其间稍远。不宜步入。 邸下至灵前再拜后。就坐哭毕。令遗孤升堂。 邸下离坐。就执手抚慰曰。先傅历事 两朝。忠勤已著。为国元老。眷遇靡替。不意今日遽尔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09L 页
丧逝。非但 大朝震悼罙深。今予此来。只拜灵筵。不见仪形。追念师傅之义。一倍痛悼矣。又 令曰。毁不灭性。圣人所戒。强进粥饮。终始支保。是予所望矣。于是阖门感泣。其非常之数。旷绝之恩。 国朝以来所稀有。惟象村,月沙与公为三人而已。以是年某月某日。礼葬于杨州上道面先茔后麓枕艮之原。公清羸弱小。体不胜衣。而宇量宽弘。执守贞固。平生不喜皎厉浮华之习。专务精约切实之用。而安静详审。识虑深长。顾退然若无能。不事交游。故人莫有知者。既登朝。在侍从之列。唯居官尽职。恪谨自守。而未尝与朋侪上下追逐。谈议臧否。不甚为名论所推许。及名位渐显。履历渐广。临民处事。声绩茂著。由是众望渐服。谓公长于干局。练于事务。有廊庙之才。而犹未能知公之蕴也。及夫进升台鼎。猝当变故。勤劳独贤。应酬万端。而事有妨碍。议多龃龉。公孤立一意。不动声色。而裁断镇定。各得其宜。终能使 两宫乂安。 宗社巩固。先辈有识。始推公忱诚局量。真可谓 社稷之臣矣。顾知之者寡而毁之者众。卒之身后齮龁五十馀年。踬于世路之险巇。困于党人之搆陷。使公心事行迹。不得暴著于世。岂不悲哉。公与艮斋崔公少相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0H 页
好。推重甚深。及与之同在相位。虽出处各异而议略同。艮斋尝于辞疏。有曰。臣与右相少同里闬。结发从游。今至白首。平生心期。素相谙悉。今右相在朝。尽心国事。如臣已退之踪。何用复出为哉。盖以范蜀公自处。而以司马温公期公也。赞成郑公齐斗。亦与公相许。尝论公兄弟。谓文贞公文章德业。近世罕有。而尤称公忠诚器局。有先祖文忠公遗风云。公居相位。与云谷李公光佐,谦斋赵公泰亿。年辈悬殊。而引与同升。与共国事。两公常深服公。其于后辈。独爱白下尹公淳。每与之议可否决是非。尹公亦尽心事之。其后梧川李公宗城,灵城朴公文秀。皆慕仰钦服。循袭绪馀。立朝持论。一以为准。盖公处辛壬之事。周旋于艰难之际。殚竭于危险之途。不计目前之颠沛。不顾日后之祸患。惟知为 圣躬讨逆。以扶 宗社。为 东宫保护。以安国本。其苦心血诚。有足以质神明而贯金石。若其裁制时辈峻激之论。弭息党人参夷之祸。精审之虑。钦恤之意。一出于至公无私。又非寻常浅见之所能识也。然方其在位当事。谤讟朋兴。侵斥沓至。其疏劄辨陈。殆乎无日无之。而引入乞免。未尝一月安于朝。及其身没事过之后。党人之所以搆罪抵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0L 页
衅。罔有纪极。虽其攻斥之端各自相反。而公之生前身后。积困于多口。其报国之忠。处事之公。至今掩蔽而不章。丁未初。谦斋赵公于筵席请赐祭曰。臣于故相臣崔某事。窃有所怀。崔某平日公平忠勤。受知 肃庙。为国有诚矣。顷年 临吊。近日复官。俱出异数。群下孰不感叹。崔某于辛丑冬。拜相职才数日。夜闻逆俭之变。惊惶罔措。不顾廉隅。片时出肃。请对极陈。即此而其忠诚可见。至于鞫狱。事体自别。固难容议。而外影诸人。虑其蔓延。终不请拿。台谏欲论启。则力挽而止。此外不为请拿者亦多。喜之母谚札。不为成狱。一观招辞。不为载录。观此数事。亦可知其用心。向日合启勒捧贼招云者。宲宲是欺天也。虎龙处置之失着。实如前日宋寅明之所达贼招勿书。与柳孝立狱事。狱官不书干犯之语。同一苦心。一毫非出于欲置闇。此则可證天日矣。顷日 圣上以局量为教。而崔某自少以身小量大称之。小臣所见。则局量不如古人。故当事不能周思运转。以致失着者有之。而至其为国苦心。向 殿下保护之至诚。实为可质神明。 上即允之。赵相文命。主荡平之论。多毁短诸公而独称公。公忠善处事。欲一陈白于筵中而未果。庚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1H 页
申焚案之时。宋相寅明奏曰。当时大臣。若有一毫查滓。 殿下岂得有今日。 上首肯曰。予已知之。丙寅追夺时。金有庆闻之愕然曰。崔相有何罪。而又为追夺乎。乙亥追夺时。李台重又谓人曰。吾辈之所谓惩讨。不过一时偏论。岂真以为有罪乎。今于数十年之后。又有此举。亦太甚矣。盖虽在岐论之人。异色之类。亦时有公心之未泯者。其言如此。而一边报复之计。诋诬之说。已成胶固。气势所驱。举世靡然。后出之辈。不复考其本末。随声逐影。动辄以堤防为言。谓公当时之事。真若可以为罪者。岂不恸哉。惟我 先大王日月之明。洞悉忠款。眷遇特隆。 临吊之举。已为不世之圣恩。而登极之后。筵教备忘。多称道褒嘉之语。尝教以故相身虽小而量则大。又曰。晏婴身虽小。为齐名相。前后丝纶。不可悉记。顾微贱之踪。无由祥闻而备录。以为传家之荣。虽因朝局变换。党燄炽盛。屡有追削之典。而旋复复官。爵秩如故。丁未赐祭之时。下教曰。向来合启。架虚凿空。情外事。吾岂不知。崔相事。常用慨然。素多局量。吾知其不为年少台官所迫。黄霸相业。损于治郡时。似是气衰而然。晏婴身虽小。为古贤辅。如彼之人。末稍如此。心常慨然。吾之致吊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1L 页
时。招致崔昌亿而慰谕矣。追夺后判若待二人。每恐人谓不诚信。然今番处分。非一时换局。欲使后人知其事也。壬申复官时。备忘有曰。至于崔某同时处分。意亦在焉。拜相后处义。非予初料故也。而辛壬事。党人之与泰耇同搆。既与其时为相。故无一遗。而此乃报复之义也。顷年当其末梢。与泰耇大有间焉。同时诊筵。已知其心。春塘帐殿。亦有见者。于今为此人与泰耇同为复职。一边必不服。以泰耇之故。此人亦不复职。一边亦必不服。然彼此不服。有何拘乎。但以予之弦韦处之。故相崔某。特复其官。戊子。又书复官。传旨筵中。有 世孙甚明他日必为之之教。而廷臣争执。遂寝不下。及至壬辰。竟伸前命。夬雪幽冤。 先大王隆恩厚德。与天无极。九泉之下。必将饮泣而含感。阖门大小。只有攒手颂祝而已。尚何言哉。公性既恬退。处以简静。未尝经营于事务。驰骛于言议。常病文贞公有所作为。其在西藩。贻书勉戒曰。处身之方。莫如不出。谋国之道。莫如不为。观公此言。似若守分占便。无意于斯世者。及其临大事当大难。径情直前。恳恳之忠。不能自已。而其所处置。又皆周详精密。深忧远识。卓出于众言眩惑之表。始壬寅狱起。其所干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2H 页
连。无非世室巨族公卿宰列之类。而又其凭籍疑乱之辞。极其危怖。人心莫不扼腕齐愤。而一二有知计者。或虑日后之有报复。预为引避之谋。尹公劝公勿当狱事曰。南人之积怒于彼辈久矣。讨逆治狱。必无不尽。公宜辞退勿与。袖手傍观。徐起而论其得失是非。则置身于稳便之地。而亦可无他日之患。公叹曰。是何言欤。吾受 两朝厚恩。致位至此。国有大狱。乃欲为便身之图。避而不当。是岂忠臣事君之道。且时辈粗疏。不顾前后。乘愤逞快。必至于不收拾之域。将置国事于何地耶。尹公于是深服其言。每语不肖兄弟曰。大监之贤。非计较利害之说所能动也。虎龙告变之辞。语有犯于不敢言之地。公启请勿书。李公匡德。因从兄。劝公治其凶言之罪。公答曰。少年何为不见事而轻易妄论耶。狱事方张。鞫讯严急。先治告者。既甚难处。况欲治凶言之罪。则自知必死。为死中求生之计。何所不至。宜姑隐忍。以待他日之处置。李公恍然惊服。以为不可及。时一镜势甚张。及教文凶言事出。公付标请改。尹公又劝公上疏攻其罪。公曰。君言是也。予岂不知。今若攻之。则必多有起而救之者。他日将并与救之者而污蔑。吾不忍为也。且彼虽有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2L 页
气势。而名位犹未高。吾在相位。庙荐在手。若不升擢捡拟。彼势将自沮。亦不敢肆行𦙞臆。故公之在位。远接伴送使前后升卿秩者九人。终不一及于末副之拟。一镜以是深憾。至有制疏嗾劾之举。尹公亦尝叹服不已。此事惟二公知之。他人未有知者。其居官也。综达事务。晓畅物情。所居之职。事皆整理。及在廊庙当 国家多事之时。虽日不暇给。而罢经理设厅料贩之规。禁贡物年条卖买之弊。复受价剋减之数。原还谷逋负之责。凡在敛财兴利之事。一皆杜绝。弛以与民。当此之时。新经 大丧。劳费浩广。客使相续。应酬繁多。而经用有裕。民生乐业。尤能引大体守成规。不轻改作。而吁谟筹画之间。其所区处裁决。莫不曲当其宜。皆可以为法。宋相寅明尝语人曰。崔相公经济之材。先辈莫及。至今备局所遵守者。皆其遗法也。其接物也。宽和有容。不责苛细。尝在岭营。初至视事。裨校列侍。吏卒满前。营妓见公体小。在傍目笑之。幕裨怒而请其罪。公笑曰。我自貌寝。其笑固无足怪。何足罪乎。其在关西。尝当食启器。有大蜈蚣偃于饭上。营中震骇无人色。公颜色不变。徐以箸摄置盘中。进饭如常。人莫测其意。及食毕。命拿食婢以入。问曰。汝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3H 页
夫谁也。对曰。官厅吏也。又问汝夫有几妻。对曰。有二妻。公复命拿其本妻以来。又问曰。汝何敢欲陷食婢而置毒耶。其女即惊吐实。公即曰。汝罪当死。今姑贳之。后勿尔。又拿其夫入。命待其二妻如一。于是一营大惊以为神。公为判书时。居忧在家。里有禁军。适送马远出。而猝有习阵之令。邻盲崔姓家有马。尝借骑。至是。使其奴又往借之。其奴痴。至公家寻问。适日暮人散。公独坐厅。隅见而问之。知其为习阵借马。即命解厩马牵去。其人晓乘而赴习阵。及天明。始知其非盲家马。问其奴大骇。即驰到公门外。伏地请罪。公召入谓之曰。汝与吾邻居有年矣。借马何足怪乎。且军法至严。若日暮不得马。以致后期。则汝当死。吾以是借之。众皆服公之雅量伟度。非人之所能及也。于是人皆传说。至流闻禁中。 先大王尝屡道其事而称其有局量。公又尝入侍。脱耳掩置閤门外砖石。 先大王时在冲年。戏持去入内。公退出寻不得。 肃庙即使掖隶取给之。 先大王每于筵席。叹古宰相简俭之风。其处身也。简率俭约。不喜华靡。虽爵位崇显。禄廪丰腆。而起居饮食。一如布素。田园不增。垣屋不修。家之有无。未尝问焉。婢仆有往往不识其名者。尤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3L 页
不欲以烦弊劳人。寝兴之际。不须指使。尝患痢。一夜数十起。侍者皆深睡。独起如厕。至于颠踣。有田在湖南之灵光地。与牧场接境。牧子尝与之争经界。公闻之曰。古人有毁家为国者。吾今在廊庙之位。岂惜数顷之田而与民争利耶。并割数十石地以与之。立朝四十馀年。未尝与人争竞。标榜色目之说。不涉于口。爱憎好恶之私。不滞于胸。其于讥诋抨弹之至。不见有忿厉之色。自引之章。不以辞气相加。只辨释事理。明其是非而已。居官尽职。不择剧易。公退之暇。闭户读书。晚节当国。又值鞫狱。按问讯治之劳。文案议启之烦。终日不休。有不堪其剧。而罢归之后。夷然若无事。辄对案披书。诵读不倦。不为文学词章。而经史百家。用工勤笃。奏劄明畅。辞理俱到。诗亦流丽精致。文贞公方以文章服一世。而其子副学公有盛名。文学之士。咸趍仰之。公居其间。未尝矜衒誇诩。而疏章之作。赆挽之篇。往往脍炙人口。文苑之望。世皆推许。再入剡荐。而适值文贞公在首席。竟以次点而不得与焉。公内行淳备。诚孝笃至。早丧安夫人。尝以不逮养为戚。事完陵公。左右无违。所后大夫人年踰九旬。公已位高年老。而奉养之节。躬执劳役。衣服饮食。皆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4H 页
自剂量。溺溷垢污。手亲洗涤。公退之暇。非接大宾。未尝暂离。手执书帙。咿唔其侧。及其遭艰。哭泣哀慕。虽隆寒大暑。不脱缞绖。人皆叹公之老而笃孝。事文贞公极其诚。待姊妹尽其爱。少妹申氏妇。常与公夫人争分产相诘。公自外来问知。即割而归之无难色。径出外舍。读书不辍。夫人服公之襟怀夷旷。公虽和易。而居家方严。待子弟尤谨礼节。副学公名重而位显。至有少过。辄呵责不置。文贞公尝戒侍妾曰。下宅大监性严。汝切宜恭慎。勿见过。其见惮如此。公尝自号损窝。盖取易损卦之义。居家处事。一以约损为主。平生所著文字。随手散逸。未尝收录。遗命勿刊文集。勿竖神道碑。勿请谥。盖公素志然也。夫人灵山辛氏。司瓮参奉辅辟之女。判府事启荣之曾孙。明达刚果。闺门整肃。奉舅姑友娣姒。咸有法则。恪官箴正家道。赒穷睦亲。皆有内助焉。宗党莫不归仰。举二男。夭。取伯兄正郎公季子▣▣为后以荫仕官至清州牧使。孙男三人。长守仁冰库别检。次守温,守元。皆生员。女一人。适士人申渘。守仁无子。取守元之子弘敬为后。女适赵翰逵。早夭。守温一子弘信。二女。长适李永源。早夭。次适权楘。守元一子弘敬。申氏妇早没无后。呜呼。
损窝先生纪实 第 614L 页
先祖之没。已过五十有五年。日月寝远。事迹逾昧。前辈故老。皆已沦没。家藏文字。亦多散失。大惧先祖之德业事行无可考信。谨摭家庭之所闻见。略加叙次如右。为子孙之观焉。
公体貌弱小。而气像安重。其在开城。北使见之惊服。谓译人曰。汝国宰相。在开城耳。及为相。北使至。云谷李公为右相。先诣馆所。李公状貌魁伟。矜严有威。北使见其至。不为动。及公至。北使不觉蹶然惊起。其后我使之燕。迎问崔相公平安。道其敬服之意。其见敬慕于异类如此。我使归传其语而公已下世矣。
其他如柳广裕,沈搢,李瀗,尹悫,柳星枢,李寿民,李德峻,洪圣畴,赵洽等及内人墨世,一业。无不酌处。李健命论罪时。筵奏以封典顺成。功可赎罪为言。徐命伯则筵中陈达。不为缘坐。其外应行之典。亦不为之。其后 先大王教以是岂观于渠乎。固是看予面而然也。王法不可贷。而犹且如此为教。
公体貌弱小。而气像安重。其在开城。北使见之惊服。谓译人曰。汝国宰相。在开城耳。及为相。北使至。云谷李公为右相。先诣馆所。李公状貌魁伟。矜严有威。北使见其至。不为动。及公至。北使不觉蹶然惊起。其后我使之燕。迎问崔相公平安。道其敬服之意。其见敬慕于异类如此。我使归传其语而公已下世矣。
其他如柳广裕,沈搢,李瀗,尹悫,柳星枢,李寿民,李德峻,洪圣畴,赵洽等及内人墨世,一业。无不酌处。李健命论罪时。筵奏以封典顺成。功可赎罪为言。徐命伯则筵中陈达。不为缘坐。其外应行之典。亦不为之。其后 先大王教以是岂观于渠乎。固是看予面而然也。王法不可贷。而犹且如此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