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自动笺注)
雪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行狀
  
先妣孺人金氏言行
公元1625年
先妣金氏系出禮安
國朝有諱淡。
名儒集賢殿學士
惠莊王初
吏曹判書不起
卒諡文節公
先妣七世孫也。
曾祖諱玏。
嘉義大夫吏曹參判贈資憲大夫吏判書栢巖先生
學風采。
爲昭敬朝名臣
祖諱幾善。
奇道察訪
考諱鋻。
成均生員
慶州李氏
益齋先生文忠公齊賢之後
弘文館校理贈都承旨光胤之女也。
旨公故家湖西
文學卓絶
十四擢鄕試壯元。
月川趙先生所知
延譽行媒
贅居嶺之醴泉
自號曰瀼西
生員府君天分甚高。
承家庭之學。
又從諸老先生游。
行身持家
動以法度
士類推重
二十四中司馬試。
不幸早世
先妣天啓乙丑十月二十四日生。
明年丙寅春
生員府君見背
疾革
李夫人不遑鞠拊。
可以養者。
獨奴信君妻無子。
忠實可任
遂擧以畁之。
至秋李夫人捐世
信君妻旣無乳則爲飴醴之屬。
置小紬囊如乳。
與飮之。
日夜不懈
信君謹愼保護無不至。
數歲而信君妻死。
其後奉養之誠又一如其前妻
九歲祖母夫人始收之。
夫人
公元1626年
司諫嘯臯先生承任孫女
性嚴重。
先妣左右奉承
毋敢失意
以此大夫懽心
有二姊二兄。
事兄如父。
事姊如母。
有敎不敢違。
有疾湯藥
雖久不敢懈也。
及歸先君子
事姑及祖姑
又皆得其懽心
奉祭祀盡誠敬
君子以禮
睦親戚以和。
御下以恩。
交隣以厚。
內外上下莫不稱之。
自痛早失怙恃。
諱日致物助獻。
必親備曰吾不孝
雙親面目不能記。
以爲獨此可以少洩余懷耳。
姑金夫人丁酉下世
侍疾居喪之節。
諸子不及見。
終喪之後往事
感涕
旣久猶然
祖姑李夫人嘗有不安節
先君侍寢席。
累日不解衣
終夜交睫
親調嘗藥餌。
未嘗使子女代執也。
李夫人春秋高。
諸姑歸寧
所帶婢從稍料外。
厚加給賜
順適其意。
儉歲未嘗艱乏
諸姑以故久留而愈安焉
至婢從亦樂留
會食
長幼滿堂
諸子諸甥悽然曰。
先姑每言吾子還有充堂時耶。
不逮矣。
諸姑歸。
又揮泣不忍別。
諸子亦爲之泣。
信君夫妻保養之勤。
所以遇之恩義甚至
一婢以供炊。
及旣老則又迎歸致養
死則爲之治喪送葬極哀
其於子女敎戒尤嚴。
長女少有過。
輒呵之曰女事父母
所以舅姑也。
父母可恃愛。
舅姑如何
適人將歸曰。
凡汝有
過。
卽吾之恥。
之無辱汝父母爲也。
諸兒有以言語忿爭
正色曰兄當愛弟
弟當敬兄。
汝曹幼而不戒
如長而成習何。
先君子當出外。
不肖再從兄象戲
先妣召問之曰。
受命讀書象戲耶。
不敢對。
先妣怒曰受命讀書而爲象戲
廢業罪小
違命之罪大。
人子如是乎。
又責從兄曰吾謂汝曹講學也。
乃事牧猪奴戲
自今毋得相從矣。
其責諸子
援據古訓
辭氣整截。
使不敢仰視
性嚴肅而濟之以慈恕
婢使受罰
退無怨言
一婢嘗有怨言
人聞之曰汝怨賢主母。
不畏天乎。
凡遇一家死喪
親往哭之。
助治襲斂諸具曰。
吉事猶可不顧
凶事不可不致力
隣里假貸
有無無難色。
不必責償
尤矜無告
丐者在門。
有以給之。
一家隣居而性傾黠。
得罪不敢見。
其子忽得病甚危。
先妣敎之方藥賜食物甚勤。
諸子問曰老物無賴
何卹之深也。
先妣患難不相不祥
且彼不善
何與於我。
先君受學白雲權學官尙遠
學官旣亡。
先君取其一女養於家。
先妣視若己出。
敎之以女紅婦道
資而嫁之。
先妣下世
致哀所生
人謂至恩所感。
嘗謂女子賤行
無過於妬。
每聞俗婦妬悍心恥之。
見人之善。
亹亹稱歎
以爲不及
眉眼朗然
識慮通遠
料事別是非。
實有
公元1670年
丈夫所不及者。
辭氣明暢
祖姑年高重聽
獨先一語便曉。
亦不高聲也。
未嘗讀書
時時談說古今
出入義理
取三行實
丁寧子女言之。
庚戌二月遘痘于榮川之寓舍
閏月初九日
奄棄諸兒。
壽僅四十六。
疾革盡去褻衣
易著新潔衣。
略言後事
就枕而終。
嗚呼尙忍言哉。
方其病時。
女奴本家奔問。
路逢田間饁婦
一辭言曰聞汝主母遘痘。
積善必壽。
神明豈無知者耶。
及以喪歸。
遠近婢僕遑遑號哭
若喪父母
護喪者歎曰。
平日積恩
此豈外貌爲者哉。
行路亦爲之傷嗟
嗚呼
先妣質稟淑婉
不享報。
生歲未周。
父母見背
囏難託養
以長以笄。
或者延後福矣。
毒疾乘之。
中道摧折
下世之日。
獨一女嫁矣。
諸子長者甫踰成童
辛勤撫育
不見成長奄至於此
爲人子者。
何以爲心耶。
不肖生晩。
夙罹偏罰
其於先德
未詳識。
今茲撰記。
只據所及聞見如此
若夫溢美過實
不肖所深病也。
仁人君子
庶幾諒鑑焉。
男斗經泣血謹記
皇祖府君行略皇祖妣行實
皇祖府君諱碩忠字大老
權氏自太師
世爲安東大家
冲齋先生忠定公
卓然大樹立於世。
府君曾孫也。
皇考諱來。
奉正大夫守軍監正
自號石泉居士
公元1606年
忠定公第二龍宮縣監諱東美次子
爲後伯父靑巖公。
靑巖公諱東輔
通訓大夫草溪郡守
石泉公再聘
初娶禮安金氏
曹參判贈吏曹判書栢巖先生諱玏之長女
二子
次娶完山李氏
宗室德原正諱樞之女。
王子山君玄孫
左議政藥圃鄭貞簡公外孫女也。
萬曆丙午五月廿一日府君
府君岐嶷夙成
風儀秀偉
氣質醇愨
蔚然巨人之度。
十二遭父喪
致哀成人
三年食肉
李夫人以孝謹。
而事二兄如事父。
旣又受學於庶從兄尙遠
則又斤斤子弟禮。
不尊嫡自異。
見者益重之。
其篤於追遠也。
裒集先世遺文軼事
詳備內外譜派。
遠代苟係祖先
必考其所以而謹識之。
內外先墓。
迂路必尋展。
有表碣謹錄以歸。
遺文譜牒
至成巨帙
叔母黃氏遘重病
府君侍藥餌。
三月不懈
黃氏歎曰吾感汝至誠
無以酧汝。
迺取家藏前賢名蹟障子
與之及歿而子女不能辦襲斂。
府君母夫人
悉出衾衣以送之。
其與恂恂和婉
未嘗有色辭之失。
以是愛而慕之
稱之曰少年長者也。
家故饒。
府君於財泊然無所近。
唯日從事書籍丹鉛
未嘗去手
崇禎六年冬大疫
府君得疾於楓井之寓舍
明年正月六日竟不起。
壽廑二十九。
呼痛哉。
朋儕鄕黨
旣皆咄嗟哀傷
姊婿曹參金公榮祖與人書曰。
醇眞不俗。
不但能業其家。
而遽至於此。
其所以惜之深矣。
嗟呼
自我冲齋先生以後
靑巖公早以詞翰盛名
石泉公又老於文藝
懷才抱屈
其光不顯於世。
府君地步駸駸
人方期以遠大
而又不及三十而歿。
使其名局於里閭而行局於家庭
嗚呼
天道何如邪。
公元1607年
夫人豐山金氏
前世代有顯人
考諱延。
承文副正字祖諱大賢
山陰縣監贈吏曹參判。
山陰公以通儒長德一世
有才八人
皆以文學次第科第顯仕
風采少宰榮祖
儒行大諫公應祖。
持平公奉祖之長厚
書公崇祖秀發
鴈行鴻漸
邦家之光
正字公尤以英才粹學
蔚然慈明之譽。
不幸登第未立而夭。
士林惜之。
配曰聞韶金氏
鶴峯先生文忠公孫女
洗馬諱潗之女。
生世名家
士君子之行。
萬曆丁未十一月二十一日夫人
夫人端莊靜肅
笄而歸府君
事上莅下。
壼政克修
方府君寢疾
時當嚴冬
晝夜沐浴祈天。
鬼神請以身代。
不得則幾欲自盡
旣斂而歸殯於家。
每晨奠而哭於殯。
上食而入。
夕食而哭於殯。
夕奠而入。
如是終其年。
始克葬。
三年之內粥
公元1656年
飮稍稠不嘗
惟日歠白汁而已
三年而衣猶素。
過二十年而食猶素。
之前年年五十。
母夫人哭子。
婦久素食勸解
母夫人亦欲因是並勸夫人
乃曰汝不先食肉者。
不食
於是始嚼乾脯矣。
三年之外
朔朢必奠。
不經不薦
小心畏忌
斬然未亡人者終其身。
於是族黨夫人節行貞苦
在古鮮儷
令式宜得旌異
欲以聞於朝。
夫人聞之。
卽泣於仲父宰公曰。
薄命積釁。
有何善狀
而輒欲鋪張之。
誠恐重其薄命
無以庇賴孤兒弱女也。
宰公感其誠憐悲其意。
爲寢其事。
孝宗八年丁酉春
夫人厲疾
三月十七日終於吐日寓舍
享年五十一。
府君之葬在春陽縣三宜谷內坎外癸之原。
夫人葬同原在下
凡有二男三女
男長卽我先君諱濡。
次殤。
女長適進士成
適生員趙頍。
次亦殤。
先君禮安金氏
栢巖長孫生員諱鋻之女。
有四二女
側室四人
男斗經生員,斗緯,斗紀,斗徽。
適士人洪游益,李梁
進士有四一女
男世琳,世瓚,世瑜世球
適士人朴晩華。
生員二男三女
男德培,德淵
適士人金鼎元,李杺。
次未行。
嗟乎
趙氏姑間泣語斗經曰。
薄命苦心
世孰有如吾母者。
王母李夫人
汝猶及逮事。
秖見其和巽。
於事不主張而已
中年以前
不然
少壯憂患
積鬱鬱不自得
以故左右嗔恚
吾父一子愛宜溺。
未嘗假辭色。
吾父一衣誤委房隅。
峻責加之。
新婦有能自順適哉。
吾父善於承意
吾母佐吾父執羹湯十餘年。
縮心未舒。
而吾父又棄世矣。
吾母其何恃以爲生耶。
吾母心多憂畏
諸子女多託養於外。
又吾父之喪以疫。
一歲中人不敢近吾母。
㷀㷀一身
出則號几筵
入則委深室
叩地頓絶
誰與寬譬
於此之時。
吾母柔腸不消幾何
吾父初喪
外王母送一縕布衣吾母。
吾母一著不脫
盛暑蟣蝨蒸汗。
見者却避不知其苦。
伯母泣易以單布衣
又一著不加過臘不知寒。
甚矣。
吾母之命奇薄而心奇苦也。
又泣曰當吾父棄諸孤
吾兄弟皆幼無知識。
尙記吾母每哭几筵委地
移日不絶聲。
吾兄弟伏於後。
亦哭移日不絶聲。
吾母乃起。
日以爲常
吾母之不能盡哀
亦爲吾兄弟故耳。
不然幾何不至隕性耶。
掩抑不能語。
斗經泣而謹識之。
因並次其語於後。
以示爲子孫者。
乙丑正月日。
孫斗經謹記
先考處士府君行述
先府君諱濡字澤如。
姓權氏
安東人
鼻祖諱幸。
高麗之興。
得姓權。
亞父侍中太師
子孫繁昌光顯
而入國朝
 中仁之際。
冲齋先生忠定公道德風節
卓然東方巨人
位至孤貳。
累贈議政府議政
退溪李先生實狀其行。
府君高祖考。
和順崔氏貞敬夫人
曾祖東輔
草溪郡守
密陽朴氏淑人
祖諱來。
奉正大夫守軍監正
郡守之弟龍宮縣監諱東美之子
郡守後。
禮安金氏
曹參判贈吏曹判書栢巖先生玏之女。
繼妣李氏宗室德原正樞之女。
左議政藥圃鄭貞簡公琢外孫女
夫人二男子。
李夫人獨擧一男子諱碩忠。
早孤力學
孝友
丰姿偉度
人且以遠到期之。
年二十九遘疫不起
嗚呼痛哉。
是爲府君皇考
大夫豐山金氏
文正字延祖之女。
正字山陰縣監贈吏曹參大賢之子
所謂山陰八才子之一也。
早以英材篤學
蔚然著聞。
擢第而夭。
大夫人故名家女
又其母金夫人鶴峯先生文忠公孫女
獨習法家故敎。
早寡持家以法。
方府君失怙
年纔七歲
大夫人旣養以敎。
俾學於權學官尙遠
尙遠詩人白雲子是也
始受史略。
歲未周讀之旣。
淸陰金相國聞之。
白雲子善敎之。
是必有成者也。
白雲府君庶族父。
府君之如嚴父
未告蹞步弗敢離。
事母敢自專。
壹咨而行。
府君母夫人早寡
祖母李夫人血屬獨有已。
無以慰其心。
自幼力學自奮
無煩繩督
左右承順
常得其懽。
及遭內艱
致哀以禮
祭祀一於誠敬
忌辰號慕
哀動左右
終身如一日。
李夫人享壽九十三以卒。
主喪歸於宗子
治喪營葬
府君實攝焉。
附身附棺。
克誠克信
一以無憾
其於愼終追遠
兢兢如也。
與二姊恩愛天至
伯姊夫家不匱
營室治業以居之。
器用百度
悉備具。
伯姊每以語諸姪。
汝輩於汝姊。
能如汝父之於我乎。
汝父不可及也。
白雲之死
爲之治喪盡心
勞勩成疾。
每歲旣正
卽拜白雲家廟以爲常。
一家有喪。
盡情稱。
從弟歿而托其子。
府君取以敎之。
造次匆卒
寧舍己子而敎之曰。
吾兒吾雖不敎。
有其兄在。
不忍無父者。
從兄學諭公之卒。
府君又取其中子。
敎之一如從弟之子
客行在遠。
有家書必問孤姪學業勤怠。
未嘗忘。
從弟非罪被逮臬司
府君挈之行。
及遭酷杖甚殆。
府君持之痛哭
左右莫不灑泣者。
旣又用心救護
比歸鬚鬢盡白矣。
白雲有孤而貧。
府君使一婢備炊沒。
又收其孤女鞠之家。
及長資而嫁之。
庶族廷喆死。
府君脫衣斂之。
收養一子
死則又斂而葬之。
庶族憑無子而棄其妻。
府君柰何而翁無後者。
借馬載歸
俾有二子
其篤恩義倫彝
葢天性也。
十餘歲文義
公元1685年
特達
十三能爲韻語
業成儕流莫之先。
及試輒屈。
中年謝去。
右書史
俯仰其中
諸子經學
得酒呼朋。
詩篇間作以爲樂。
晩歲父老敦請
三溪洞主
府君慨然勸課自任
朔朢講會
率勵學者
旣又使之分月寓齋
絃誦之盛。
聞於鄰境
先是書院用度滲漏
或貧不可養士
府君則豐其供餼。
而用獨饒。
乃出其餘。
新祀廚正門路。
齋室狹隘
多士時集
無以容。
相地創別堂。
鑿沼築臺
幽塏擅勝。
一皆役完以時而費不告匱
府君處事不苟
持論必以正。
不肎詭隨於人。
執友顯者言。
依於名節
從兄登第喟然曰。
兄旣登第
吾祖德業
不可及
亦不可忘。
望勿爲流俗而已
葢其自期不試
故期諸人如此
六年庚申
東南海上
辛酉春歸次府秋山
寢疾逆旅
一夕奄至大故
正月三十日也。
嗚呼尙忍言哉。
府君生於崇禎元年戊辰五月二十九日
至是廑五十四歲。
二月以喪歸。
三月權窆于松生先妣墓後。
歲丙寅冬始卜遷于才山縣西蘇用洞卯向山。
奉先妣附。
先妣先府君十一年卒。
五男三女
男長斗經生員,次斗緯,次斗紀。
業儒
次壽益夭。
次斗徽亦業儒
女長適士人洪游益。
次夭。
適士李梁而寡。
側室有四子。
知分,安分守分明分
斗經娶故
徵士金是榲女。
二女
斗緯娶郡守李之虎女
三男一女皆幼。
斗紀前娶士人李嵩逸女。
後娶士人金玧女。
一男幼。
斗徽時未娶。
洪游益有二男二女
男長偉。
餘幼。
府君脩幹偉表。
好善重禮
其見端人正士
未嘗不傾慕之
晩命斗經就家禮祭禮節約行事節目
臨祭贊唱
無失禮。
府君通材長慮
不可自見於世。
人鮮克知之。
嗚呼
天下平治
無功名。
昔人尙恨之。
况世非平治
而才否一區
之死無聲
則其可恨也不逾甚乎。
人子之心。
何以自慰也。
仁人君子幸賜一言
以賁幽壙
是猶屈於人世而信於地下
已矣
嗚呼痛哉。
孤斗經泣血謹述。
葛庵先生遺事
先生生有異質
歲在判書懷中
手自指其眉曰兩眉象似坤卦
判書公異之曰。
幼子知卦畫乎。
先生盡言八卦之象。
判書大奇之。
九歲作花王詩。
卽應曰花王發春風。
不語壇上
紛紛百花開。
何花爲承相。
人知其爲公輔之徵。
十歲南漢受圍。
有咏梅詩曰。
窓前梅樹
開向黃昏月。
欲飮花下酒。
奴賊圍城闕。
忠憤鬱然
識者斂袵
十三四負氣自喜
當街攘臂
角觝爲戲。
行路畏之。
十五
忽然跅弛彀率
太夫人常言未見氣質驟變如此兒者。
所居石保有叢祠。
人甚神之。
不敢犯其樹木
先生十五時焚其祠。
自是崇奉者絶。
先生大人判書抱才韞櫝
自丙子大亂之後
避地首比山中
惟以文學詩禮
敎迪諸子
先生自少卽知俗學之陋。
有志經世之學。
遠大自期
先生少也。
自雄其才。
慨然神州陸沈
有笞兵遼薊刷恥燕雲之志。
究極兵家之流
八陣六花
洞達機變
丱角時乘判書公遠出。
驅束里中羣兒演武戲。
登高爲壇
折丹楓爲旗。
八陣之勢。
羣兒始以其戲也。
笑而不應
申令三驅
按笞其隊長
衆隊慴伏惟令。
判書適歸
望而異之。
隱身而覘之。
先生高座
指麾若神。
師律儼然
大驚
翌日徐戒之曰兒曹不嫌有奇壯圖
昨日之戲。
非所以視人。
幸山中少耳目耳。
先生先妣張太貞夫人。
張敬堂先生之女。
敬堂陶山心學之傳於鶴峯金文忠公
貞夫端莊學識
世稱女中學者
先生仲氏存齋先生敬堂之學。
先生兄弟自相師友
弱冠就醫奉化
白雲翁權君尙遠
白雲氣岸高倨。
薦紳之士。
非其人輒慢易之。
見先生熟良久
蹶然起坐
意甚欽重
歸語吾先子曰。
今日見李某秀才
年雖少。
德器已成。
東南有人
存齋先生講索之精踐履之篤。
度越諸儒。
先生薰灌濯磨之久。
回視向日展才用世之志。
覺於己分不切
剪枝葉就本根
從事集義居敬之功。
近思錄朱子心經等書。
終身受用之地。
葢有一變至道之勇焉。
存齋先生圽。
先生益以斯文自任
奬勵善類
掖引後進
唯恐爲善者懈而爲學者寡。
人有一行之懿一言之善。
若己有之。
聞人向學之名。
求訪延見
如恐不及
有請質疑者。
善誘叩端。
傾倒底蘊
明理到。
剖析精微
愚智咸得其益。
其接人也。
禮恭意謙。
色溫誠篤
能使懷忮者心醉
好勝者氣平。
學者問難請益
先生輒擧先賢已成之說。
擊蒙發藥
親切的當
如誦己言。
和靖耳順心得
蔑以加矣。
公元1638年
其事君也。
唯以優游浸灌
積誠感悟爲主
恥以激訐爲直。
己巳坤寧失位
言者不患不直
無益於事而激成君父之過。
先生葢是之慮。
始疏格於禁令
俟上怒稍弛。
陳章婉諫。
天意回而有離宮修理之命。
旋以金相激惱而寢成命
其救李公尙眞
不言忠諫
獲罪
但曰老臣不宜以疏辭鶻突而遽施嚴譴
於是李公免絶塞栫棘。
不知或疑其欠於直截
而葢不識遇巷納牖之義者也。
至於經席進講
文獻戒。
痛切深至
直觸人主心術之微。
講易旅卦曰。
六二以中正之德。
處不失當
故能致其童僕忠信之助。
匹夫如此
人君乎。
九三剛而不中
有自高之象。
故喪其童僕貞信之心而致危厲之患。
匹夫猶然
爲人君者。
過剛則必有躁㬥不詳
刑罰不中之患。
自高則有傲然自聖
謂人莫己若之病。
可不加警省乎。
其講歸妹說而動征凶之義曰。
凡說而動者
夫婦有情欲宴昵之私。
而無嚴敬莊肅之德。
朋友則有善柔便佞之害。
無直諒偲切之益。
君臣有容承順之態。
而無忠讜匡直之助之謂也。
用是而往
無所往而不凶。
聖人戒之。
至講大學衍義小畜九三夫妻反目
進言曰。
此段眞氏引程傳反復開說
復餘蘊。
而其引唐高宗隋文帝事。
尤極痛切
程子敎學者讀論語
聖人語便作今日耳聞
臣願上用此爲看書之法。
攻砭君上受病處。
不避忌諱如此
進講講官
閤門外。
更閱當日講文
商確而入。
待問難。
先生掩卷袖手而已
講筵
引經證史。
貫穿援擧
歸於陳善格非
尋行數墨者所可企及
講官退而歎曰。
如此方是讀書人
嘗因講大學衍義
進言古人謂此書爲治平要道
信非虛語
然臣有所慨然於斯者。
眞德秀不勝忠君愛國之念。
積年纂集
上疏投進。
理皇忻然開納
進講經筵
亦可謂嗜學願治矣。
而觀其治效。
殊甚蔑裂。
用人則旣誤於彌遠嵩之。
賈似道又以妃族進。
專國用事
馴致亂亡之禍。
意理嗜學
徒尙虛文無實得故也。
如使理皇實有得格物竆理之學。
知義公私之辨。
如冰水火之判。
實用力於誠意正心之學。
好善好好色。
惡惡惡惡臭。
則其爲學不但爲文具。
而爲治必有實效矣。
臣敢以慨然於理皇者。
殿下戒之。
講易已訖。
進言曰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無非憂勤惕厲之意。
人主所當體念處。
至如乾大象之自疆不息
大象厚德載物
否泰君子小人內外消長之喩。
尤爲切要痛快
君子陽剛
小人陰柔
觀其剛明正直可知其爲君子。
觀其柔暗隱伏可知其爲小人
以此觀人。
君子小人情狀可見
如此然後可謂有學易之效矣。
隨事納誨之切葢如此
未嘗不潔去就
而常惓惓致君澤民
庶幾涯分有所展布
嘗曰士大夫貪榮戀祿。
固無足觀
君臣分至
而世之自好者。
每以悻悻邁邁爲高。
孔子之去魯。
不以女樂行而以膰肉行。
不欲彰君相之過。
聖人忠厚氣象
千載可想。
今人不曾理會及此
可歎
嘗講尊周恥秦之
每當客使至。
隨班參見
未嘗苟避曰食祿立朝
不能强國勢壯主威。
獨使至尊恥辱
偃息自便
所不敢出也。
甲戌之禍。
不逞先生嘗言碧潼相誣構大獄當罪
且於王子始生。
卽請嚴嫡庶之分。
猜惡次骨
必欲甘心
始竄洪原。
纔到配又請逮問
半途又有鞫廳之逮。
人皆震駭
先生不免大禍
先生夷然處置後事
置對
鞫囚靡不劫刦失措
先生獨步安重
言語定審。
經据律。
鑿鑿理直
委官以下屬目動容
無辭以傅死議。
掌令安世徵始發拿問之論。
是以誤論自首
承旨任埅時爲金吾郞。
其甥姜上舍碩勛往叩獄情
任言當某出獄就供。
人皆注眼以俟。
旣而擧止有法
辭氣雍容
他人自異。
坐中暗暗稱歎
供畢就獄。
人皆目送之曰。
此人今日能不落名
任號深於黨論
而其言如此
亦可見公心之難誣也。
先生鞫獄七十日。
盛暑霖蒸。
少壯所不堪。
先生處之怡然
獄卒哀其年高久繫
請陰解枷杻
先生謝曰吾爲重囚
豈敢私脫桎梏
不聽
獄卒聳服
先生出獄
卽有鍾城之行。
京城大夫奔走候唁。
自曙達昏。
庭宇不能容。
先生應接不倦
子姪門生以累朔拘繫
嚴程又迫。
不可重自疲於應接
先生知舊哀吾在患。
吾何忍不見
盡日拜起送迎
疲薾不形
學者講論經理
精神益旺。
候問退相語曰。
匪但筋力
禮貌誠款
令人感服
莊敬日彊。
豈欺我哉。
先生赴謫。
斗經追送永平梁門
臨別見敎曰。
男兒行世
患難竆厄
不容智巧規免
勿以老夫此行。
消沮磊落丈夫之氣。
先生謫所
棘籬中手周易古經
一正今本雜亂
字畫眞謹
有程課。
又掇出前輩立言
辨疑訂誤。
精理明。
纖毫必察。
素位行患。
日孜孜
不知年數不足如此
公元1697年
丁丑夏
撤圍籬移配光陽。
自鍾至光數千餘里。
時値雨潦溽暑
金吾李徵盛年
不耐行役
先生年過七袠。
始終不見勞悴
不覺歎服
北塞南郵。
人士椎樸
不知義理之學。
先生進其秀者
于學。
循循誘掖
人頗興起
邊鄙章甫往往斐然
先生且遷以歸矣
先生謫歸
寓居花山之錦陽。
葢年益高德益卲。
信從者益衆。
摳衣請業滿門
先生隨才設敎
不躐不倦
講授漸有次第
狂簡庶幾知裁
不幸先生告病矣。
先生德性天成
和粹之氣。
睟盎面背
平居穆然襲人者。
春風甘露也。
自持退然鎭物者。
高嶽崇丘也。
疾言遽色不形倉卒
惰容戲動不設於燕私
呵叱不及犬馬
詈詬不加僮役
子弟有過
微露風采
使自省改。
家居盡日欽欽誾誾
而自有不可犯之色。
其與人言
諄諄引進
懇懇牖迪。
唯恐一人不入於善
人無賢愚
靡不感其誠而服其德。
御僕隷。
曲有恩義
未嘗厲聲呵責
而下畏愛
宰相詣闕
旣入吏卒散而自便
及出呼喚而集。
先生吏無敢蹞步
一卿宰怪問曰令公行何威令
吏卒不移動耶。
先生北徙南流
向時京皁兩人追到謫中。
沒齒陪從不去
感恩也。
先生自號葛庵
世人以其居寧海南岳
因稱之曰南岳先生
隱君松月居士公行
公元1625年
公諱善字子修
太宗王子溫寧君裎無嗣
母弟謹寧君襛子牛山君踵爲後
生六丈夫子
有聲宗班。
第三韓山正挺。
號西湖主人
爲公五世祖。
與兄茂豐正揔。
風流文采名最盛。
山主忌之。
同其父牛山君曁六昆弟幽之絶島
甲子之禍。
同日賜盡。
至今冤之。
高祖信陽守淮。
曾祖司圃署別提敏。
祖龍宮縣成立
考榮基。
厚德純行
遭亂落南。
東權氏。
軍資監正來。
曾祖冲齋先生忠定公橃。
由是居安東。
天啓乙丑生公
自幼器度凡兒
始師若干書。
退取諸子六經
潛心默究
參考精審
必以融會爲期
仲兄論語張敬堂先生
疑公讀論語無師資。
拈出微言奧義以難公。
公應口辨無滯礙。
仲兄爲之大驚
沈重寡默
恥爲流俗態色
世人是非論議
未嘗有所參涉
自守確然
不以人譽毁有所勸沮。
不事生業
泊然財利
衣食不取華與旨。
孶孶講讀
杜門著功。
竆晝不厭
平生至樂
在於此。
晨起盥洗
對案兀坐
唔咿無絶吟。
終宵就枕不過二更
博極淹通經籍百家之言
所用力尤在於書易孟子中庸大學
終身誦味不輟
讀書
置匏投豆。
以滿爲度。
往往讀過萬遍
公元1697年
留心玩索濂洛關閩儒家言。
而契解者不淺
爲文章直欲追秦肩漢。
不肯後世之文。
論著章艱句險。
錯出奇思
讀者不省爲何等語。
公且謷然自得
以爲世莫我知。
未嘗求知於人。
耄年所作。
間發平暢
如出別人之手者。
孝友
事親從兄愛弟自盡
兢兢送終追遠
居喪執禮嚴。
而尤嚴於內外之辨。
收育孤姪如己子。
勤於勸課
里閈後生
靡不敎督
喜聞讀書聲。
見少年輒問近讀何書。
深責惰游者。
一家子弟有資才勤敏
奬進期待
深致愛重
博觀古跡
平壤開城雞林舊都遺勝
靡不探討
山澤之游。
近而淸涼太白小白
稍遠而周王金烏,俗離。
最遠而三角金剛九月諸山。
以至東南海際奇詭之觀。
屐齒殆將遍焉。
胸中蘊抱礌砢嶔崎
不一試於世。
騁懷發興
自肆雲水間。
晩而倦游則卽所居之傍。
依淺山近盤松
誅茅小齋
命以松月
之後凋月之有常
月子傳以自序
二間房近突處爲室。
半間環以書籍
僅容坐卧
土床取通烟袪濕。
煖氣不到
寒暑其中
不爐不扇。
寢食佔畢
不知年數不足
不喜徵逐
憂人憂樂人之樂。
不務交游
而於端人修士
心誠親慕。
最與李孤山惟樟,金仙隱泰基金箕山如萬,權拙窩以時
莫逆友。
於丁愚潭時翰則無一日之雅
聞風相與書問不絶
葢古所謂神交者。
嘗窆考妣禮安芝山麓。
同原異穴。
而兩壙皆有石。
以爲終身之憂。
年過八十。
乘轎季氏
上下商審。
得眞合葬
人謂至誠所感。
遠地先壠
守護奠掃。
講定科約
俾遵永久
奉先一節
每勅子孫曰。
吾老且死矣。
汝等須潔誠盡心體吾意。
以外誘奪志勉戒子姪曰。
昏朝之人。
惟志利達
立身一敗
萬事瓦裂
汝曹立志
當求不愧而已
每言人不忠信
無足觀。
載籍忠孝節義貞烈等事
三復感歎
目擊然。
學者在傍。
必提詔之。
丁亥朝家推進宴恩。
高年壽爵
公遣子弟公府
不免則以朝命不可棄。
版籍書壽銜。
不服緋玉。
踰八望九。
精神目力不减
夜能讀細書
乙未春疾作
日微而神益淸。
自知不起
戒子孫以持身必謹。
交游必審。
婚嫁以時
臨終猶誦中庸首章易乾卦。
恬然而逝。
二月十七日也。
享年九十一。
娶興陽李氏
父司畜署司畜一圭
祖知禮縣監㙉。
世所稱月磵先生者也。
三男四女
男瑾,瑎,玲。
恂恂儒素
專門禮學
女適鄭輅,權震說,權永秀,鄭碩耆皆士人
七人仁迪,仁求,仁實,仁培,仁栽,仁雨,仁山
公平著述頗富。
晩年以爲無益語棄之。
只留若干首。
公元1710年
目曰華編
又編史選三十餘冊。
上古皇明
未及脫稿
經書訓義
漆園口義
藏于家。
嘗有一絶靑山六七丈。
白屋二三間。
中有迂士
平生述與刪。
所以自述也。
氣淳貌古。
世僞人巧。
不入於心。
七十後始著鶴氅衣。
八十始制深衣大帶幅巾
常著
自少至老。
身不設惰慢傾側之容。
不道鄙悖媟昵之言。
遯世無求
不見知而不悔
豈古之逸民者非邪。
先人爲公內弟
以故於斗經兄弟
誤加奬詡。
庚寅夏兄弟大小科進謁。
公爲之肆筵觴酒
以稱外家之慶。
今已矣。
長孫仁迪。
以斗經覿德承範之久。
手錄遺事
以狀行見托。
遂就所錄。
參以目接心識者而敍次之。
以備秉筆採擇焉。
謹狀
公元1721年
元年辛丑正月日。
表姪通訓大夫前行諫院正言權斗經狀。
列大夫行工曹正郞荷塘先生公行
公諱斗寅字春卿
自號荷塘
權氏世爲安東人
高麗太師之後
本朝有諱橃。
官至右贊成
累贈領議政諡忠定公
中宗仁宗明宗三朝
道德風節
卓然名世
是爲冲齋先生
二子長諱東輔
官止郡守
號靑巖
次諱東美
官止縣監。
次子軍資監正諱來
爲後靑巖公。
號石泉
於公爲曾祖
長子尙忠
不仕
公元1643年
生諱霂。
蔭補英陵參奉
聘驪州李氏諱伯明之女。
崇禎癸未四月十一日生公
幼而闓爽穎敏
受學
有日進月就之益。
離經倍文
曹輩莫及
稍長受業鄰丈梅軒洪公浚亨。
事之甚嚴。
不煩課督
勤勵不怠
稱家奬勉之意。
先君子每言吾見童蒙才俊多矣。
進學之敏。
未見如某之比。
擧業程文
超詣早成
先進咸讓其能。
連居兩親承重喪。
應試甚罕。
三十五始成進士
淸修簡潔
寡言敦德
檢身端雅
秉志堅貞
羣居而不詭隨
獨處而無怠放
積行孚。
華聞自然弸達。
相國權公大運學士權公瑎俱謫嶺海
士友稔聞公望實。
己巳還朝
學士南士行表著者若干人。
以公爲首
遂有孝陵參奉之除。
公避標高卽趨肅。
權相公嶺南公議
薦公及李公東標學行檢。
南士第一
請俱敍六品
經幄勸講
超拜掌苑別提
公纔齋郞
黽勉謝命而歸。
嗣是連有太僕主簿,工曹佐郞之除。
庚午始赴水部之命。
東宮司御。
世子冊封縟禮
全義縣不赴
辛未又自工曹正郞社稷署令
除安陰縣不赴
水部
俄棄歸。
壬申又自工曹正郞永春縣監。
赴任
其莅縣。
視民如傷
寬田政紓民力
尤簡火田之稅。
峽氓安而愛之
凡吏工匠
公元1696年
欺紿事覺。
未嘗痛繩
只略治使之知罪而已
累代祭祀
邑入不足於用。
輸家儲以支匱。
或虞其招矯情之誚。
笑曰推家贏補官乏。
吾自率性無飾。
何畏人疑。
訟庭闃然
日以讀書爲事
暇輒哦詩自適
酷愛山水
邑門外數里有江壁之勝。
視事之餘。
扁舟獨往
沿泝上下
興盡爲期
間値游人韻士
相携臨泛。
唱酧陶寫
不知章組在身
丙子春繡衣所啓罷。
葢入不悅讒言
而亦不敢沒其淸約愛民之實。
旣歸庫帑充溢
見者以爲前此未嘗有。
士民鑄鐵竪碑。
以寓去思
後數十年而民之頌德不衰
戊子長水縣監之除。
以恩出先蔭。
旣趨謝。
而据年限呈遞
病世之沽矯者。
索價媒進
每有除命
非有病故
輒趨謝供職
宦情如寄
未嘗終年旅館
少有慊意
奉身而去。
其爲水部郞中
投刺長官
見其無禮貌。
起去
投劾將歸
葛庵李先生京邸
資一鬣助行李
葢善其潔去就也。
其見蠅營狗苟名利者。
賤惡之。
不欲掛諸齒牙
其辭長水也。
齒益暮時益艱。
遊益以倦。
脫身樊籠
放情丘壑
頹乎其處順
然而遂初矣。
雅有至性
事親承顔順旨
以悅其心。
其事曾王母李淑人王母金孺人
雖異宮。
定省必謹。
少有安節
湯劑視寢食。
不敢暫懈。
奉公
寢疾
至劈指血和藥以進。
居喪致哀
盡情稱。
朝夕哭泣
隣里爲之感欷
尤嚴內外之別。
承重兩世亦然
嘗於慈夫人心制中染癘。
出寓閭家。
證極危。
參奉公以無人審證投餌。
內子住旁屋察病情
公覺之。
遽言吾雖重病
喪人
室家何敢病舍
促令遠移。
守禮之嚴如此
每遇兩親諱日
追慕號慟
哀動左右
至老如初
梅軒公之喪。
致哀致力
忌日必致助祭
晨謁祠堂
朔朢子弟焚香展拜
小祭祀
非甚未嘗使人代攝。
墓祭亦然
高後猶自躬行
登陟丘壠
不見疲倦之色。
子成令人媍德冠世
公琴瑟之友甚摰。
而將之以禮敬
自新婚初未嘗戲言貌相接。
家政大小一委內治
而每以省費節用
申申戒飭
至於急人濟物視力從優
內間樂成美意
不顓尙省節
莅官淸德
表裏瑩白
人謂亦資內助之不近脂膏云。
以先世胄
承祀持家
宗族衆多
難齊一。
大恐忝代德而隤家聲
每爲諸弟姪言保合敦睦之道。
引古嘉言懿行
申復誦味
以致企慕之意。
欲使之感發興起
宗派稍疎。
眷念不置
賻喪卹患
惻然若身當者。
其遇之者亦惟望公必仁之。
遇人寒乞
脫衣裝絮。
俾免凍死
不計難易
家人不敢拂意示靳。
聞人有爭財利失歡
睦者。
嚬眉若將凂己。
人亦敬憚
無敢以爭多較少之語。
發於公座側。
標致皎然
如秋瓊枝
望之可滌鄙吝
不待克治物欲分數自寡。
稠人廣坐
自有出塵之氣。
其接人則溫然可親之和色。
書籍之外
絶無嗜好
讀書竆日不厭
兀然端坐
潛心佔畢
客到門外
諷誦之聲琅然可聽
積工尤在四書馬韓諸子
晩暮之境。
每夜孟子中庸大學
時及馬史韓文。
無一遺忘
文字隻眼
最好先秦西京之文。
後世萎靡衰薾之作。
不欲置眼。
操筆成文
滔滔渾渾
不事雕琢波瀾滂沛
不見涯涘
未嘗爲厓異近名之行。
懷沖履素
泊然不以俗累經心
應事接物
一任淸眞
悅遠慕。
朋遊翕然嚮服
其於儒宗碩德
誠心敬愛
質疑求益。
韋布時嘗謁眉叟許文正公擯廢中。
留止半月
深見款許。
講聞言論風旨以歸。
年眉翁下世
公每稱其人物古偉。
氣象淸高
譚說簡雅
自是雞羣仙鶴
對之令人俗慮消落
且言其文評甚峻。
明朝諸子自稱復古
均之習氣不正
茅坤稍平。
亦帶不正之習。
其論本朝作者
於簡以下諸號大家數
鮮有可其意者
卽其自處之高。
於斯可見云。
其於葛庵,愚潭諸老。
未嘗執贄問業
惓惓瞻儀
虛襟信服
始終無間
晩年葛翁自謫還。
旣馳往省候
其高
公元1709年
年久厄。
蹈險難飽冰瘴。
道義彌熟。
神氣不瘁曰。
吾道如是也。
命子莆請學其門。
平居雖燕閒。
整衣冠。
未嘗以短褻自便
箕踞之坐跛倚之立。
不設於身體
至老猶然
參奉善長嘗言多病成懶
雖稠會不耐久坐
習慣難矯柰何
公誦表記君子莊敬日彊安肆日偸之語。
善長曰此吾頂門針也。
葢公不事矜持
內主莊敬
四體不煩拘束而自斂然法度
所存以語人也。
聞人之善。
誠心欣尙。
若己有之。
其聞不善
未嘗嚴辭顯斥。
嚬顣示不快意
人言一番嚬顣
威於他人努眼厲聲
每座中諸人語及世情時事
談辯風生
公獨穆然若無聞。
徐以一言微示己意。
聽者爽然
家有亭臺水石之勝。
最喜嘉賓勝友
與之討典訓名理
止留款。
連日不厭
家人供待無倦
客亦忘其非己廬。
旣去而歎曰到靑巖亭。
名園賢主
淸玩佳饌。
無一不足
所以使人樂留云。
家居洞門外有石泉巖壑之勝。
冲齋先生愛其淸絶
杖屨逍遙
築臺砌營精舍未及就。
靑巖公始肯構焉。
歲久頹隳
只有遺址
公每慨然所以重新
歲己丑羣從弟姪
鳩材陶瓦
舊址合力改建
精舍旣成
每傍花沿月。
投宿憑眺
或邀親賓共賞。
悠然有自得之趣。
年至稀耋。
氣力淸健
肩背竦直。
癃瘁不形
時趁風日
公元1719年
淸暖。
携呼弟姪
游息巖泉
經丘涉磵。
不恃杖而行。
步履飄然
望若地仙
不知高年尊老
山雌澗毛
隨意供進
怡神遣興
世塵不到心頭
林泉淸福
人不敢望
末年連喪兩子
則雖以理自遣
懽悰非復曩時
惟賴書籍賓友
消散滯鬱而已
己亥寢疾
疾革顧言
在於愼言敦友睦。
諄諄勉勵子姪輩。
十月二十三日
考終外寢
享年七十有七。
十二月葬於松生先塋下午向之
令人昌寧
父錫
祖弘文應敎以性。
四男二女
,莆先公卒。
莆以文行克肖之譽。
不幸短命
苾,業儒
適士人姜震秀,李晦兼。
一男三女
正倫
女適進士成玉李德龍柳灝
正倫一男
成玉德龍各有二男皆幼。
莆有一男二女
正臣
二男皆幼。
有繼子。
二男一女皆幼。
姜震秀有一男㫤。
二女適南鼎國李啓中。
李晦兼有一男四女
男幼。
女適申慶岳,■(雨汏)。
苾,收拾詩文十卷
將請編校具眼者。
葢公質本恬靚。
而濟以溫厚
性極高邁
而處以謙虛
情外之矯飾
世間鄙瑣
未嘗一毫萌於心而形於言。
但見其超然不可及
澹然不可褻。
不至同塵
不至絶物
求之季世
不可多見矣。
斗經少公十一歲。
自少至老。
從遊無間
義兼師友兄弟
於諸孤狀行之
公元1723年
屬。
不容辭。
粗叙其目擊心識之實。
以備立言君子採擇
謹狀
歲癸卯四月日。
再從弟通訓大夫前兼高山察訪製敎斗經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