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序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6H 页
送李汝范归京师序
始吾闻京师多游士。而多挟秇负气。趋时借誉为名高。敏于言而弱于实。赢于文而确于质。以今观于汝范。何尝不静胜雅驯。言顾行而质剂文哉。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京师之家百万。而人士之所渊薮。庸讵知不更有积学董道。深藏若虚。韫而不沽者邪。惜乎。吾未能雅游而尽识之也。于汝范之归。既叹其不可留。而又告之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京师而无善士乎则已。有之必在汝范之侪友矣。他日当访子于上东门外。因叩子所与游。将从子而请见焉。
代人贺李相公(观徵)致政序
十有九年。判中枢事前大冢宰延安李相公告老。 上不听。章累上乃 许致事。 命吉月奉朝贺如故。公祇谢而 上赐之酒。又 御制诗三章以赐之。可谓旷世异恩。公之子侍郎兄弟。既珍袭为家宝。而请学士大夫传其事。闻者叹之曰。年至致事。古之制也。自中世人鲜能久矣。盖辞爵禄若是之难也。吾东国 仁 孝以降。公卿宰相告老者史绝书。公告老。公于是高人一等。以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6L 页
 上倚重公若斯而能听公退。及退而 恩礼益惓惓。皆盛德事。昔贺知章年八十乞为道士。玄宗作诗送之。群臣多和之者。文潞公当元丰末告老。神宗赐宴赐诗。古今荣之。然知章狂客。其归以黄冠。元丰之世。王氏惠卿用。而元老大臣多不容。今相公世臣宿德。非高蹈忘世者流。 上礼遇之隆。无潞公元丰之难。而据礼必退乃已。公为难。且知章子曾不以干蛊称。潞公有子及甫以憸人忝所生。公之诸子体公之心。感 上之恩。思以张大其事。公虽退。继公志而报殊遇。将在乎是。是知章潞公所未有而公有之。公为难。渐之上九曰鸿渐于逵。其羽可用为仪吉。观之上九曰观其生。君子无咎。皆贤德之士。处无位。而为人观仪者也。公虽退。人之仪式观法公者将无已矣。贤人君子进退之间。而世无不受其赐如是。遂为李相公致政序。
游槽溪玩月诗序
七月既望。余游槽溪。入山门。诸同游已至。招提下有精舍。 长陵末。王子麟坪大君所构云。下马并厓径北入谷。谷非人境。多奇石垂泉。石为屏壁梁阈之状。度石桥。有水阁架岩居空中。水行阁底声锵然。水出西壁上洞中。至壁悬流。为瀑数十尺。雨后尤奇云。瀑上洞中有二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7H 页
峰。秀色在半空。路绝不可至。水过阁东出。又为瀑二级。水至下级。微缓而益长。石益白。东临平野。又其东为水落之山。西壁北厓。桥东潭侧。往往有石刻。而又刻开岩架阁事。多麟坪手笔。明月既出。山水益幽幽然。仲舒使一篴一觱篥。踞石间奏。含宫吐羽。响满空山。天籁水乐相和助。有僧兴发舞石上。呼酒一行。使人神骨泠然。久而不欲归。夜宿上方。朝复至水阁。呼笛数弄。清风自远而至。兴不可尽。余得四绝。属诸君和之。又书同游人姓名。诸君将归而使余序。
苍岩同泛录后序
葛庵先生除谪籍。自晋阳将归永嘉。既遍扫丘墓之在金罗凝川者。至鹫城馆不佞所。遂访辛徵君江墅。临晋,金罗,桧山,凝川,鹫城人士从先生至者。庭阶不能容。时暮春。烟雨满江。雨外广野遥岑如画图。先生乐之。挟诸子扶策登山顶。徘徊瞻眺。目境既尽。遂拿舟沿溯。循崖而转。层壁古窦。神剜鬼凿。往往有平台可钓游。壁尽为土岸。百步人家其间。又转一曲则苍岩。为古忘忧郭公结庐处。江水环台如玦。舟行环岩。岩尽而止。乃放棹顺流而下。江雨乍霏乍霁。烟云聚散益奇。江际白沙。其外绿芜千顷。为江湖最胜处。日欲暮。先生将归。坐中有献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7L 页
寒冈,旅轩两先生龙华同泛录者。遂录同游人。为苍岩同泛录。客有言玆地固据江湖之胜。而天假先生杖屦之游。足以重玆地。千古又得徵君为主人。又有宾友盍簪之盛。不可以无籍。子盍记之。余遂述其事。以遗同游者。先生时年七十有四。鞍马行数百里。日应接数十百人无倦色。泥塑春风。令人心醉。凤凰景星。人以一见为幸。人之与斯游者。顾非幸欤。同舟者四十有六人。丹阳三人永嘉三人临晋四人金罗八人凝川七人鹫城二十人桧山一人。龙华山在苍岩上游云。
退陶先生言行通录序
端木子言之。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吾夫子述作笔削。如易什翼春秋。业已日月天壤矣。乃一言一行。二三子谨察悉记。而齐鲁之论以传。子朱子生平论著。自大全集若经书传注备矣。门弟子又各记言记动。裒次成帙。即格言语类诸书可见已。今去圣人二千馀年。言语气象。周旋酬酢。若目接而亲炙之。则繇虖论语一部书。而沧洲讲道。答问辨惑。雅言庸行。多考信于格言语类。大较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而文武之道。以之不坠。记录之有裨于传道也尚矣。海东道学。兴于胜国之季。兆我 昌明之运。寒,蠹继其微。静,晦振其绪。至于退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8H 页
陶李先生而有大焉。两尽博约。集成群儒。远绍宣尼之派。蔚为晦翁之嫡。呜呼盛矣。先生之阐圣学辟异端。明天理淑人心之至言大训。具在文集。旁流一世。东土之人殆裘褐而菽粟之矣。独其平日燕居夭申。函丈从容。接人应事。敦伦执礼。暨出处行违之节。以至于 筵帷密勿。劝讲纳诲。行世为师。教世为法。及门诸贤往往见于劄录。私诸巾衍。而散落不收。寖远而寖湮。不佞窃尝慨然。癸未之冬。拜锦水丈席。请采摭详订。纂聚成书。以贻同好。仍献所尝传录者。丈席亟颔之。方且定编目裒群书。未及杀青而奄弃后学。嗟乎痛哉。既又念之。耇哲往矣。典刑微矣。失今不图。驯底虖放佚而莫之传。无论孤往日丈席之意。亦讵无后世之遗恨哉。用是惕然。重翻故箧。广搜逸籍。私与一二同志。订脱谬删繁复。分门类编。系以年谱。附以诸贤之称述先生者。然后先生之微言粹行大德疏节。始终略备。非敢以纂辑自居。盖所以收散坠而备讲省焉尔。要之及门诸贤。从游有早晚。见解有深浅。叙述有疏密。而包洪举纤。精觕备见。譬之青柯仙掌。俱系太华。滥觞中泠。并属长江。全体妙用。何渠有高深浅近之间。知者谓知仁者谓仁。特在乎善读善观焉耳。河南夫子有言。乡党一篇。画出圣人。今之读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8L 页
是录者。亦庶几髣髴乎趋隅操几。觌德奉教。而当时气象师门旨诀。跃然于披讨之间矣。噫。微论语无以见孔子言行之详。微语录无以考朱子事辞之全。欲求李先生德业风范出处讲论之实。或将有资于是编云尔。
寓庵集序
嗟夫。祸难关虖世变。而心迹著于时移。世时信诎。互嬗而交推。于是乎云蒸龙变而攀鳞者起焉。林茂鸟归而敛羽者有之。显宠沉没之殊歧。而乃或舍彼而取此。岂好恶异于人哉。其亦为世道虑也。从古以还。遭不幸而处得正。耀良史之笔而陨志士之涕者。缶溪洪寓庵先生讵非其人哉。国朝士祸。莫甚燕山之世。而戊午甲子为终始。彼淫主祸臣仇视善良。芟刈剪薙如草菅然。或父子并命。兄弟骈首。 先朝所养文学才德之士。于是乎尽矣。当是时。有若洪文匡公亦投有北。卒罹淫祸于谪地。诸子收司。各窜远恶。寓庵先生其一也。夫寓庵以巍科清望。选贮湖堂。尝尽言触讳。几陷大戮。甲子之祸。知不能脱。至作墓铭。以死自处。其拘绝岛也。有传后命且至。李公长坤脱身跳窜。同窜诸人密为浮海之计。先生叹曰君命天也。天可逃乎。严责子弟使不得与其谋。逮乎 中庙改玉。众贤汇征。丝能寸善。咸许效用。拔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9H 页
推毂。应时运而奋功名。亦先生分内事耳。乃先生微意则自以废朝从班。耻与新贵竞进。退然潜藏。绝意进取而殁。其心迹之晦。夫岂常情之所敢测哉。其有裨于世程甚大。其诗早负俊声。一时艺苑之评。与朴挹翠訚,李容斋荇,郑虚庵希良并称为诗家四杰。祸变之馀。子姓绝世。尺璧寸珠。莫或收藏。世所流传者。不过毫芒于泰山。悲夫。先生讳彦忠字直卿。士林祀之近嵓书院。今洞主洪君相勋。鸠材募工。剞劂遗诗。附刻先生弟讷庵公彦国诗文数首于其下。盖洪君为讷庵后孙云。既讫工。驰书问序于余则非其任也。彊之不置。敢受而卒业焉。其诗世所共推重。有不待赞叹者。独其苦心隐节。世莫得而知焉。其后百十有八年。 仁祖放光海。而礼安有注书金先生坽。拜司谏不起而终。
活斋遗编序
自夫大道衰正学晦而微言遂绝。先正诸老相传之旨。一坠不复。而似是乱真之流。好高自大之论。日新月盛。甚至岩廊振其势。而草野承其风。主所入而私所尊。浸淫思以易一世。以之瞽宗之。僭侑未已。学术之旁歧渐广。吾道之病盖极矣。于是时而有能奋布衣而倡正论。斲榛涂而捍横潦。不藉师友渊源之浸润。直斥异学派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19L 页
流之淆混。虽其穷且阨。力不足以挽回大势之溃溢。而其特立独见。讵不为超越绝伦之识。毅然杰出之大丈夫也哉。愚于活斋先生李公遗编见之矣。按公讳矩字大方。宗室孝宁大君补之后。天资纯粹通朗。自幼履正蹈方。非礼不为。盖其生长于昏朝伦纪泯绝之际。先生长者绪论既微之后。已能以醇儒志业自期待。及 长陵改玉。世道稍回。而一时所谓宗师际会风云。气燄张旺。显诵其师之说。至以道心为本然之气。四端为气之发。反诋退陶老先生为不知性。共詑其学真得不传之秘。而不自知其陷于见影疑真。不分理气之弊。至欲厕其师于乐祖之列。公又昌言排之。披抉攻破。以订学问源头之大错。前此盖未尝有辨论及此者。虽以此受猜嫌而取颠沛不恤也。自丙子大乱之后。已决山林长往之计。一以读书求志为事。讨论理气性命精微之极致。就太极图朱子逐段解剥处。又以己意随处论断。以为讲质究竟之地。又作敬兼中和图理气心性情图。以为体验存省之资。凡谭名理有疑碍。虽于所尊畏先贤之论。不敢苟同。往往操矛而入室。辨是非竭底蕴。不极言不措。其学致博而反约。如天文律历易象礼家。靡不究心而通其旨向。使之天假之以年。其规模之大。造诣之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0H 页
深。又谁能限量。而其所以距淫辞而惠后学者宜如何哉。乃年仅四十而卒焉。功不得加于时。教不得垂于后。非公之无禄。抑亦世道之不幸也。然而至于今日南中学者。犹知诵言四端理发之训。而辞辟气发之为背圣旨而误后学者。繄谁之赐也。其有功于斯文甚大。愚尝读其乙酉应求言十条疏。凿凿乎经世格君之猷。医国救时之言。其论病败触忌讳。至今犹使人缩颈。无惑乎州家之抑不上闻。而世道之不复有为。亦可以想见矣。志士之泪。安得不汍澜于此也。公之孙上舍师蕃,曾孙上舍囿春等。以遗卷见示。属以序引。遂略为之论次如此。而道术分裂之叹。世变升降之感。不得不三致意于斯云。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记
  
云岩观月记
乙丑十月十三夜。余宿川南李氏寓舍。川南滨洛。前有平皋旷野。弥望曼衍。独无高亭抗宇可以临远迩而俯风烟者。将卧客有谭云岩之胜在洛川下流。绝壁千仞。寺栖岩罅。俯瞰数百里。余跃然而起曰。胜地不常。兼之清景。天公有意饷我矣。有能从我者与之俱。乃挤户而出。时夜二更。月光如昼。从之者舍弟叔章,金氏两生,吴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0L 页
生,李童子而季金荷酒壶。数百步及江岸。沙水渺然。星月相涵。川澄月莹。两不相让。使人爽然。左右长松落落。上密下疏。隐隐时露山庄水榭。殆画境而更著数三冠童。携壶望月。要自生色矣。金君乃笑曰。惜乎。不携丹青手。写此物色。传詑世人。余谓金君。子安知无丹青乃一高格。若许丹青传写。便泄天机。江路既尽。层壁突危劖空。寺居上五分之四。仰面指点。疑若天半。遂摄衣杖策。攀危石履侧径抵寺。径投前楼。夜约三鼓矣。扣门无僧。斋寮阒然。使童子拨埋灰温酒。登楼徐引。天风灏气。爽人襟胸。浩然若将羽化而遗世者。月色与天无际。坐数数百里山川。远则微茫颢白。近者攒蹙叠累。界缝之间。往往微烟点缀。受月益白。亦自有情。惟洛川一带。炯若银汉经天。处处闻水鸟山鸟。警月飞鸣相答。余语诸子。昔者剡溪之乘兴。天柱之玩月。赤壁之携酒。清风逸赏。流爽千古。不意于今。乃属吾曹。若较风流。何遽多让。至论人物则诚不敢知耳。相与大笑。兴阑就枕。朝起更酌一杯。乃扫松煤题名而归。记之以贻好事者。
名新潭跃龙峡记
春阳西北行十里而近。有村曰草项。山深谷邃。风烟藏聚。从祖处士府君从祖母金氏堂叔父学谕公墓在焉。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1H 页
岁戊辰。余寓于是。以草项之称不雅。改命曰新潭。盖取方言之近也。有坟庵数间。占地特爽。平挹远山。若华藏齐飞(两山名)数十里外。秀色苍然。有云烟朝夕之观。由庵下山门二百步得一溪源。从西洞东注。奔流汩㶁。溪行数十步。境益佳石益多。石之横波者。往复纵横。盘陀纡曲。若槽若釜。若缺若剜。水行其间。缭然而回。洼然而深。淙然而注。留者渟然。坠者琤然。有茂林丛木。樛枝交荫。石布其下。绿发之苔。翠羽之草。缘其傍俯身入。荫树坐石。俛而饮仰而卧。怡然而适。熙然而忘。久而不欲起。又下十数步。两岸之石对起为门。偃而为梁。其下陡绝。俯立𢥠悸。溪水方慢流。至此急坠。喧厓喷峡。有惊䨓撒雪之势。并坐不辨语声。其下水积为潭。有鱼数十尾大如指。往来游泳自得。石门南厓有前人所刻俟德嵓三字。又其下石夷为台。可容侧卧。刻卧仙台三字。潭之两涯。巨石侧立。如长屏屈曲。高各数十尺。木之依附而生者松枫杂树。罗络周布。绿叶上覆。清风下生。窈窕森沉。烟岚依微。往往落花汎流而下。有水鸟碧羽脩觜。方衔鱼坐石上。迫之不飞。潭之袤可五步馀。清莹若空。素砾碧草。映带左右。药有柴胡沙参之属。掬流而漱。倚石而哦。木若欣而花若笑。鸟不避而鱼不惊。优游焉玩戏焉。神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1L 页
融而意畅。迹遗而机忘。不自知形之接于物。而物之寓于目也。游之适。其有过于斯者乎。嗟乎。嵓之名俟德。台之名卧仙是矣。瀑也潭也峡也。而独可以无称哉。瀑吾名之曰振鹭。潭吾名之曰新潭。峡吾名之曰跃龙之峡。潭之称因乎村名也。又取乎出故而受新也。峡之名。玆潭之胜。意有神物潜焉。龙之渊潜者。可以跃而云飞矣。又若龙门焉。鱼之跃而上者。可以脱鬐鬣而成龙矣。既为之名。又记其胜。以遗好事者与共焉。
寒水亭记
太白之下谭山水者。归之春阳。春阳之间名泉石者。归之寒水亭。寒水吾家庄也。吾家春阳卜庄。自冲斋先生始。而时则未有宅。置宅自青岩公始。而居然轩以瑰伟擅胜。寒水之筑。自石泉公始也。春阳。安东县也。吾庄地不属安东而称春阳者。以距县不一里而通为一郊也。盖太白南支。雄峙磅礴。积翠浮天。其阳为藏史之阁。其西洞曰道心。溪水出焉。南流数十里。历攒峦抵嵁岩。洞天坻石。往往使游者忘归。直县之东而为丽桂潭。层岩支累。有积鱼之穴。旧有宋氏主之。名宋穴。又下为斗郎岩。高大当水冲。其始溪水与县西新潭小溪。合流于庄之北。渟为长潭。溶漾沦涟。可负大舟。溪傍巨石错伏。堆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2H 页
阜隆起。高者为丘。下者为矶。石泉公视而乐之。矶而辟之为亭。丘而崇之为台。亭凡六间。堂四间室二间。南其室以纳阳日。北其堂以眺云山。台之广可数亩。植以花卉。挟以楠梨。狎水鸟于阶除。钩渊鳞于阑槛。岩居川观之乐。不出户庭而取之左右。县廨官路不能咫尺。而嚣声不入。尘事不汩。骄阳烁而清风不息。绿阴合而明月自透。翛翛乎悠悠乎。动静各适。旷奥俱宜。即太白之山水春阳之泉石。宜不得与玆亭竞胜也。丁未之水。溪歧于斗郎岩。分为三流。亭下之潭遂浅。既溪流岁变。近水洲渚。多白石净沙。水浅其鸣锵然益可爱。凡阴晴昼夜寒暑之变。言不能究其状。居然轩为里人任氏借居失火。今有遗址在寒水亭南百数十步。庄地旧隶奉化。今属顺兴。
同舟览胜记
记余以前年壬申秋游北壁。盖四郡山水之胜始此。而北壁据其上游。劖削奇丽。展若屏围。矗若剑立。根浸积水。渊停澜舒。折转数里。摇艇进棹。壁益壮境益奇。秋光黯淡。丝肉间奏。水禽与游客相忘。余欲记其胜未果。而从兄使君业先之矣。今年夏初。盖又一造焉。向之淡者浓瘦者润。草树斐亹。烟岚含吐。虽光景改观。而江山犹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2L 页
可识也。既而湖西李亚使汝范督学过永。自南津舟行溯北壁。邀使君兄及他游客与俱。余及郑表兄辑,黄丈昌建,昌迪实偕焉。郑固亚使莫逆交。而黄丈亦素际云。航北壁日未昳。遂绠上一滩至䌽霞壁下。壁即使君兄所命名者。其高视北壁不能半之。低冈断厓。丹翠可挹。使君兄欲于冈尽处置亭而未暇。亭成当使寒碧退舍也。薄暮回舟过北壁。依依然顾眄惜别。翌日泛舟南川。举网击鲜。舟中小酌。厥明亚使及从兄向丹山。黄,郑诸公从之。余有岛潭宿债。遂附舟出南浦。舟中挟歌者数人侑酒。于时清和欲晦。江山明媚。风日恬畅。倚舷对坐。拍肩促膝。谐笑互发。居然斋阁中软语。而奇观异境争呈迭出。效伎于柁橹之前。真使人应接不暇。时见浅山盘谷。幽岩清濑。悠然有诛茅卜居之想。伽倻下石壁尤奇壮诡丽。似欲与北壁竞胜。而处远名不显。舟下德田。西望奇峰。缥缈插天。秀色落人眉睫间则清风之雾岩山也。近午税棹隐舟岩下。岩盖斗起。侧立江面。上广中虚。有隙通其背。空洞谽谺可藏船故名。少选移舟向岛潭北厓。苍壁横亘里馀。壁将尽穿。为门石梁。架空横跨。夭矫穹窿作虬龙虹霓之状。创见甚骇。使君兄肇名之曰玉虹门。盖至此而岛潭已落眼底矣。命舟人促棹而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3H 页
就。亚使丹山候舟已先到。遂移载小饮。棹舟沿洄三岛纵观者久之。江面至此演漾平阔。南望小白。远翠浮天。使人心目旷然。而三峰崒起江心。全石以为体。辅以蒹葭榉柳。中峰高大特起。南北两峰瘦削稍低。而截然离立。有不可犯之色。三峰之间皆可以棹舟出入。是时久旱。南峰内水浅不可舟。遂迤棹环山而过。用小舟载箫笛。上中峰吹之。纤歌相和。响满水天。差晚泊舟登洪氏亭小谈。亭空无主。而正据江山之胜。安得移家此间。作借景主人也。余闻下流龟潭之胜。肩视岛潭。而今又得进善丁丈卜筑冥栖。余于丁丈有执贽之愿而未果。是行欲举帆直下。使君兄以路有忌梗止之。兴未尽而回棹。输王子猷一筹矣。日晡将别。余谓吾辈汉峤云山。各天相望。今者邂逅他乡。为三日之游。而四美二难。不期而具。诚有不偶然者。于是坐中属余记之。龟潭未尽之缘。俟他日续图云。
再游槽溪记
槽溪在覆鼎东。东临牛耳。距 王城十五里。瀑水岩洞绝胜。王城大夫士屐齿日至。四月庚子。余约时会共游。前年七月。已共叔宽,仲舒诸人游玩月。有诗序。今再矣。仲舒已作古人。为之悽然。金次元佩壶至共酌。攀木缘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3L 页
厓。至第一级窥垂水。水长数丈。石屏掩其前。若高墉甚奇。水钟其中。缺其右水出焉。遇石圩停泓绿净。溢其馀屈折而下。圩益大。水积益深且广。环石岸可列坐觞咏。卒至水阁。穿底而过为寒潭。第一级上深洞杳然。有磐石奇峰。四月风和日长。草树岚气。相映白石间。流水溅溅可爱。归而为之记。
灵山新廨记
岁庚辰春。余以秋曹郎中。出守于灵。既莅事。视馆廨不称。询之人。县旧治城东。万历中虞南寇。筑城徙治城中。自是守宰数易。廨宇数废。移址改刱者亦数矣。卒不离城中。旋以灾沴去。未或俟更代而辄废。于是人咸谓灵山廨刱之无益。且视为弃地。有力者不肯至。至则假县之留乡所以寓者且数十年。又以灾妖告则假民居以听事。假居不常。岁率再三迁。树藩编棘。阖境重困。民之病是也盖久。余视其城。无水而浅。视其山。压城而高。缓急不可守。万历之筑。为不知务。而廨宇之必于城中。有可笑者。事谬而胶于旧则陋。害生而不以矫则固。陋与固其为失均也。是岁秋以熟告。余与邑人辛君蒧,俞君必昌,宋君德龄谋刱新廨。斋沐筮地。惟城东旧址吉。鸠材埴瓦。开基于八月下旬。俞君敦匠事。宋君董瓦工。辛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4H 页
君揔督之。甫两阅月为屋近百间。以十一月哉生明之翌日。视事于新廨。中门之内。左祠右寝。中堂四楹。东西夹室。纵而为两翼。横而为长廊。制朴工简。取省力也。堂前拓地。旧砌叠石露焉。位置背抱。视古无爽。庭阶有级。表里有限。高垣外缭。隙地内宽。果园蔬区。周步有馀。由中门而南。纵竖长寮十一间。属之外厅事。即门外为室。若轩若厨。以为祭时治膳之所。厅事之北为楼曰待月。楼之北有斋曰听雪。听雪之西有留春之坞。篁菊安榴木瓜绯桃所植。中门之东有堂曰吏隐。庭宇寥旷清深。树之梅榴梨桃碧梧玉梅蔷薇枸杞之丛。堂北筑砌树花。限以横垣。垣内有清宴之斋挹秀之轩。直内寝东庭之东。以居夫子弟之读书者。有卉果竹树之娱。吏隐之南。出门循西墙有阶。踯躅芭蕉盆荷海棠木芍药。罗络映带。当厅事东北隅东窗之外。古梅老松交荫。视事之暇。足以游目而舒襟。既又名听事之堂曰冰心。制取轩敞。前檐纳月。北窗引凉。远而山翠。近而砌荣。雨晴异态。四时不绝。前俯旷庭。东库以藏军布。西厩以养马乘。门之左右。展为外廊。又其外为吏人之厅。皂罗之房。又西转为大门。临之以楼。名以玉壶。其高可以眺原野临风雨。此新廨之槩也。厥明年辛巳三月中旬。乃大合民人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4L 页
父老士民男女工徒吏胥。宴饮以落之。既落仍设养老之礼。永昼欢畅。既夕优游。花月暄妍。丝竹铿喧。于是灵父老执爵而言曰。玆地不官廨六百有六十一甲子矣。昔者廨于是。治出于是。官用无事。民用乐业。人才亦间作而相望。自万历筑城移廨。而吏无熟瓜之代。民失奠枕之安。灾眚相袭。人才不兴。无复升平之旧者。不意今日从吾太守而顿复旧观。其自今吏得其职民安其生。小子有造。成人有德。兴礼俗而贲文治。挽回百里之太古。吾等将拭目俟也。敢不为吾民贺更始。余曰斯祝也。非不佞所及。请以俟后人于无穷。遂为记。
寓庵记
箕瑞之赘而寓庆之南村也。日余造焉。箕瑞寓余于其邻饮食之。既而曰子其记吾寓庵。余难之曰子而有庵。胡邻之寓。无庵而索记。不以欺乎。箕瑞莞尔曰。吾庵固未成。而名则定。古人名之。必可言也。子奚靳一言。吾以宁人而寓于庆。庵之名寓。盖余自志也。庵未成而寓于邻。邻吾寓也。庵成而寓于庵。庵亦寓也。邻不可常寓。而庵可以常寓。则庵其可以已哉。吾行构吾庵矣。吾庵之成。岂适寓吾身而已。架以寓吾琴书。椸以寓吾衣幋。几吾寓凭。榻吾寓安。阁吾寓望。庭吾寓步。园吾寓趣。以至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5H 页
于松涛竹雨而寓吾之耳。花光月色而寓吾之目。荷香以寓鼻。而果茹以寓舌。寝之寓寂也。醉之寓真也。无物而不寓。靡适而非寓。则寓之道(一作义)广矣。且吾闻之。生寄也。寄之言寓也。有生以为寓。则无论吾乡。而吾家固寓也。无论吾家。而吾身亦寓也。况于去乡离家而寓居东都之南乎。斯盖寓中之寓。名之宜无以易者也。夫知身之为寓则不每生而顺。知家之为寓则不营产而旷。知乡之为寓则不怀土而通。即吾名居也。盖将达观吾生。随寓而安者也。子以为何如。余作而言曰甚矣。子之寓言之达也。虽然子已决科。名通仕籍。庵虽成。吾见其不能长寓。而子之寓且在于长安之邸也。太岁丙戌季冬上浣。苍雪居士。书于鹤城之寓舍。
瑞雪堂记
吾宗兄翼卿氏。撤先代老屋之朽柱腐瓦。陶土庀材。拓其址而新其制。营构弥年而功告讫。轮奂之美。涂塈之精。见者改观。屋既成且入。而有盈尺之雪。园林庭除。洗然绝尘。若与新屋而相发挥然。及余往贺。而从兄进余请所以名堂者。余请名之以瑞雪。客有难者曰。翼卿生先正之家。奉累世之祀。斯堂之作。所以继先业而垂后昆。名之宜不苟然。而必取于雪。夫雪之为。用聚气而成。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5L 页
顺时而降。山林川泽。无往不可。子乃见之为权氏之物。斯堂之瑞。岂不远哉。余应之曰有是哉。子之疑固也。而抑不见云月与烟霞乎。其为物。日日而见。在在而有。初未尝私一家择一地以逞其光气。而揽胜者取之。玩景者赏焉。真若造物化翁为己设者。岂不以无心公物。无禁于受用也。至于雪。其凝也有渐。其降也有节。非若云月烟霞之无时不有。而盈尺之祥。又不恒有于常年。田翁野老相贺为丰年之瑞。而新堂入处。不期而与之相值。将见五谷登而百室盈。粢盛无阙。馈养有需。为春酒而介眉寿。自今日而始。名言表瑞。又何疑焉。且也严霜既降。岁物萧条。天地之间形形者色色者。靡不索然而枯。黯然而昏。春华夏荫。无迹可寻。及其同云合微霰零。六花乱铺。四野同皓。瑶圃琼林。旖旎璀璨。光景一新。而山川为之妍丽。譬之故家弊庐。栋挠桷坏。檐宇欹漏。窗壁污黑。一朝改构。而颓圮者整致。黝黮者鲜明。而尘垢以之净尽。大地之雪。一室之洁。有若相待而争新。又何奇也。虽然雪之瑞。岂颛止是而已。吾家之承先荫食旧德凡几世。而文史之寂寥。家声之陵替。至今日而甚矣。吾兄之悉心堂构。修举废坠。盖有振积衰复前烈之意焉。继自今祖教其孙。父勉其子。兢兢乎奉先训秉周礼。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6H 页
文行以禔躬。孝友以肥家。澡雪其志气。洒濯其趣操。收日新之功而革旧染之污。盈庭者兰玉。触目者琳琅。则雪之瑞于是而可徵。吾将洗眼而见之。若是则以当日之雪。为私家之物一室之瑞。夫谁谓之不可。既以复于客。次其语为记。
游月澜庵记
月澜庵在陶山东五里。山出清凉。过白云,丹砂,伊谷。崛为石峰。呀为岩洞。至川沙之东南。三峰列峙。左右峰圆。中峰最峭秀。若大鸟矫翼举噣者。山麓盘陀磅礴。展臂坦腹。近江而止。自下而望。皆峭壁层嵓磈礧崛岪。浮屠构庵。最据山曲窈奥閒旷之间。前庭稍展。其外高平可坐数十百人曰月澜台。临江壁立。丛灌被其厓。洛水之源。循清凉历孤山。澹滟苍壁。湾环白砾。抱川沙而下。为深潭为脩濑。过庵之趾而西去。受退溪之流。其下为栎滩为濯缨潭。山过此为狸谷。又展而为东翠屏。尽于宜仁之西。庵之刱。不知始于何代。前有数百年老屋。或半烬补修。至甲午全烬。僧徒鸠复。而书院捐财助成。盖昔嘉靖隆庆之世。文纯公李先生卜筑退溪。藏修陶山。最爱是庵。亟游而亟赏。暇日辄至栖息淹留。读书讲学。古迹传焉。剔榛莽搜奇异。名七台标其胜。集中诗盖累言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6L 页
之。丁酉季冬小望前二日。余共李叔擎,金鸣久,金大叔。自宜仁投宿庵中。夜出步月澜台。月明如昼。苏长公所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者此也。翌日与大叔携李知县伯生,李奉事益卿,大亨,处仲,金润甫。上穹岩临绝壁。遍讨七台古迹。目境所及。自丹砂而下。岩壁劖削崱屴。逦迤屈折。水之流随壁而转。或隐或见。舒而沦涟。激而湍濑。上下十数里。村烟野田白沙青松。历历可指点。俯窥则幽厓古窦。寒冰积气泠泠然。远而平楚长郊。高而缥气空翠。在眉睫而袭襟裾。幽邃澄夐。不可殚状。玆地固兼江山之胜。而又得老先生杖屦寄赏而留芬焉。七台三曲。且与天壤俱传。林涧之幸。岂但钴鉧小丘之遭而已。馀人先归。余共鸣久,大叔再宿而归。
学聚堂记
入唤醒门未及观物楼。广庭平阔。顾瞻舒长。哙然而方。旷然而清。可容百数十人行礼展步而地有馀。庭之左右。翼以别堂。在南而旧者曰文会。先人洞主时所建。在北而新者曰学聚。家弟斗纪为山长而继构云。盖三溪之为书院。始于明万历中。尊祀我先祖冲斋先生。 赐额表章。实在 孝 显之际。甲子又一周矣。建院之始。规模未备。游学未广。正堂斋室苟完取容。升平百年。儒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7H 页
额日增。有时稠会。寄寓无所。则于是而先人有文会之筑。层台穹林。深洞脩川。映带亏蔽。一院为之改观。今且四十年。而又往往有不能容众之叹。所以家弟采众议而筑斯堂者也。既成而请名及记于余。余惟书院育才。莫盛于宋。东方书院之教。必称隆万之间。以其法门未远。务本实而先讲修焉耳。晚近以还。风媮而俗污。争名者游谈者。率聚于学舍。而道学之弁髦也久矣。有识盖尝病之。今吾院宇之增筑。凡以延游士而广栖息也。士之游于斯息于斯者。其能如隆万间先进务实之为乎。或如近日晚辈之为者乎。士之聚也。不讲学则求名而已矣。不求名则游谈徵逐而已矣。盍簪对床而讲学是事。则击蒙辨惑而开通其心智。易象之取朋友讲习者此也。士之聚也。必有所视效焉者。视贤而效者进。视愚而效者退。见善翛然。必以自存。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斯可谓善于观人而切于反己。记所谓相观而善。盖谓是也。请名堂以学聚。名斋以观善。文言之传曰君子学以聚之。盖言博学多识而畜聚之也。今玆学聚之义。谓之讲学而畜聚之可也。讲学而会聚焉亦可也。不以争名游谈而聚。而聚必事乎讲学。群居相观。不欲其媮懒放僻。而欲其必取益而从善也。则德之进也孰御焉。斯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7L 页
非今日广学舍揭名号之意乎。家弟曰此吾意也。请以是诏游士。抑此两堂之必待吾家父子而成者。似有不偶然者。所以规模位置。一从文会之制。堂斋命名之义。盖亦窃取之矣。若夫面势之高明。轮奂之精致。陇云村烟变态献姿之甲乙于文会者。登览者当自得之。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跋
  
题晦庵诗抄后
余读朱夫子诗。盖后生时所作。冲远古澹。酷有陶韦风致。中年以后。更峻峭苍老矣。及与黄子厚酬唱。辄蹈古步。岂就子厚所尚而然邪。抑亦夙所嗜也。至其游戏啽哢而寔寓妙道精义。则渊明所不到。况韦,柳哉。感兴诸作是已。
敬书家藏近思录后
余家旧有世传小册近思录。裹以裌袱。盖先祖冲斋先生时册。衣面及衣内与面纸所书。皆先生手笔。先生盖深有味乎此书。虽直省在公。常携怀袖。 中宗大王尝宴宰执。赏花于后苑。 命尽欢扶醉而出。有小宦拾得近思小册。 上曰落自权某矣。 命还之。此册是也。不但 熙朝乐事。 明良盛际。令人慨想。而先生之心得躬行。格君措事。正大光明。始终一致。浩然而不疑。无非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8H 页
学问之功。而得力于是书中者。即吾家之有是书。讵亶为传家故物手泽之存焉而已。凡为子孙者。苟能玩心于玆而得其门焉。家学渊源。固将不外是而在。呜呼可不勉欤。
尊周录跋
右尊周录者。葛庵李先生尝取其平日著述言议有及于复雠雪耻尊中华攘寇戎者。裒录以成编者也。不佞每敬读之。未尝不慨然而叹也。夫丙丁之乱。东国之大耻也。甲申之祸。天下之极变也。当时耳闻目击者。自一二臣负 国偷生者外。凡有血气。畴不欲蹈东海而饿西山哉。而始也压于势则忍之。俄而习于目则狃之。久而风渝俗变。礼乐文物。荡乎不可复返。则忘之愈久而彼此交好。乘塞之民。父兄缓带。妇子奠枕。五六十年。不见犬吠之警则安之。若是乎凡情之渐染而无恒也。君子则不然。忠义之性根于中。逆顺之变定于素。所讲者春秋之义。所任者纲常之重。即世之揣时势者见以为迂。𥇕机变者见以为滞。而确然秉伦彝仗节义。弥久而不变。犹金焉百鍊而愈刚。如水焉万折而必东。君子之志盖如此。始先生九岁而言志之对。已有提义旗克复辽左之愿。十岁而遘丙子之乱。则其咏梅一绝。以城阙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8L 页
被围不忍花下之饮。其忠诚义气。固已勃然盈溢于童孺之时矣。所以不以压而忍。不以习而狃。不以风渝俗变而忘。缓带奠枕而安。处焉而论述于家。出焉而谋猷于 国。靡不以尊 天王攘丑类。表义烈刷耻辱为第一义。其斥證丽氏随世托国之论者曰。丽家杂夷佛。固已让我 朝之纯服礼教。且丽之立国在前。而宋之受命在后。或彼或此。势亦无责。我 朝肇兴。实在 大明之世。册号封诰。受之 高皇帝。世虔侯度。天下所知。 穆陵西狩之日。微 皇朝则国为介鳞。岂可援丽事作口实。以自陷于逆乱之科哉。其义精其辞严。伦纪树矣。向背决矣。如是而后亶为守礼义之国。如是而后无负 神皇再造之恩。如是而后无忝乎 昭敬王事大之诚。如是而后长有辞于天下万世。尊周一录所以大有功于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彝者也。其名尊周者。尊周室攘夷狄。春秋之所以大一统也。崇祯甲申后六十八年三月丙午下弦。
柰城社契立约后题
吾柰城县旧有大洞规约。刱于明弘治间。李讷斋先生通贵贱束上下。主于厚伦砺俗。有春秋讲会读法之例。自始逮今盖二百有若干年。耆德相承。敬守勿替。彰善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9H 页
瘅恶。罔敢不恪。僻隅风流之厚。实赖之。晚近以还。寖以坠弛。往往坊里有盭彝乱常之事。识者病焉。丙申之秋。多士会行享礼于书院。数三章甫有挽回美俗之意。倡议裁节蓝田乡约。讲而行之。九月之朔。私会论量于石泉精舍。长老乐闻有劝成之意。实未暇发文播告。而衿绅不期而至者三四十人。噫。世教衰。乡无善俗。其闻古道。不反唇而訾者鲜矣。乃今正论一倡。同志向合。闻风乐从。若赴军令。吾县士友之好古兴行。不其韪欤。遂就朱夫子所增损者。参以寒冈契议。海阳乡约。商酌去就。期始初冬。讲行于一方。诸君子傥能永肩此心。有始有终。岂非吾党之厚幸。而一县士风礼俗之懿。庶有辞于后世矣。
 始李进士天祥锐主此议。难者谓美举难于持久。乍作旋辍。得无贻笑于无恒乎。天祥慨然曰作辍无恒。固可羞矣。世变多端。人心不齐。设未免中辍。行之一二年。便是一二年美举。行之三四年。便是三四年美举。不犹贤于预恐无恒而终不作美举者乎。辞气激切。诚意𢢽恻。足以起懦夫而一众心。玆约之成。天祥之力也。吾侪诚能立心皆如天祥。秉诚款协志意。惟恐其退转。惟恐其懈弛。惟恐其涣散。惟恐其睽乖。相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29L 页
提挈相饬励。弥久而逾勤。积习而成俗。则庶乎免于无恒而底乎有终矣。盍相与勉之哉。某又书。
敬题退溪先生诗集卷端
先生之诗。学者患其难读。盖非惟难读。实难骤学矣。窃尝味之。其自警言志勉学论学等作。尚直致谢润色。布帛也菽粟也旨诀也精言也。固不容诗家评喙。至于唱酬吟讽之什。无论古律。其会心得意处。刃游神授。脱凡造妙。情致感慨。意思优游。气象超绝。光景和畅。或清峭或壮丽或淡雅。婉而不弱。奇而不诡。沉重而华实兼。温厚而词格备。广大而精润。活动而工致。固非小家偏工所能髣髴。人往往见其藏芒隐彩。而疑其尚老示朴。不知有隽永无穷之味。则非善读者也。然初学眼目不高。雅俗未分。而遽欲摹袭则难乎免于画虎之讥矣。家中旧有别印诗集六册。佚其两册。请金天与山长补印。妆置案头。聊识首卷。
朱书讲录刊补跋
余少也读朱书。遇难解处。辄披讲录而质之。既以启发其蒙滞。而间亦不能无所疑者。窃以为是录出于亲炙诸贤之手。亦尝以就质师门者而并编焉。宜其微言大义。发明靡憾。而往往杂以错解讹传。误蒙士之眼而贻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30H 页
识者之恨。信乎记录之易混而难覈有如是者。诚恐流传之久。不知者遂以为实经师门之是正也。则将不免上诬先正而下疑后学。非细忧也。傥得邃学精识之君子。博考覃思。爬刮而修润之。于以阐疑义而导真诀。岂非幸欤。顷岁闻友人安陵李幼材父有志乎是。喜闻而劝成之。既数年而书成凡若干卷。名曰讲录刊补。盖仍讲录之旧而刊其误补其阙。间携以见视曰。吾之为此。盖疲其精力矣。犹恐其有误而起后人之弹砭。子其随疑驳正。逐讹订辨。以尽淘汰琢磨之义。余谢以非所及也。则顾属之不置。乃敢究观其始末。盖余昔日所致疑者。靡不栉洗其头面而一新焉。斯已勤矣。至于义理精微。事文历證。如缕斯析。如囊斯探。又何其难也。以余謏见。所谓石火之于庭燎。曷足助其光耀。而感其求蒙问寡之诚意。少涉疑晦。辄效辨质。靡不虚襟点头。并采俱收。其心公眼明。集众思取一得如此。而朱书之注解遂完。所以羽翼老先生表章嘉惠之意者。功亦盛矣。是书之成。而吾见穷乡志学之士。不患抱朱书而靡所考问也。又何其幸也。
黄氏朝天日录跋
吾东国之人。生偏壤局一隅。曾不知远游骋怀之舒快。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30L 页
即域内名山大川。通都胜地。轮蹄之聚。且不能理屐而一寓目焉。矧中国之远而皇都之壮乎。乃昌原黄子穷乡一布衣耳。当万历壬寅。国中之外乱甫平。修岁时玉帛之贡于 皇朝。前吏部左侍郎柏岩先生金公膺上价之 命。黄子奋衣请从其行。历平壤览箕子之故墟。渡鸭河经鹤野。冒险难排冰雪。蹠山海之关。吊夷齐之庙。入皇城拜帝居。徘徊天坛。摩挲石鼓。饫观天朝文物衣冠之盛而归。其志气之伟。诚力之勤。可谓难矣。有朝天日录略记行事。金君应柱兴叔从其曾孙太学上舍复圭传写一通。请余题一语。兴叔为柏岩玄孙云。
题崔士集诗卷
通一卷不作一今人语。俨然晋宋名家。使颜谢见之。自当敛衽。但高洁之极。太趋旷淡。文苑之士往往不省为何等语。更能溯汉沿魏。中参阮陶。归宿杜陵青莲辋川诸人而成一家言。斯臻具美。允为旷代之作者。足令左海吐气矣。士集以为何如也。
及门诸子录跋
昔我陶翁老先生讲道溪山。一时英才云合响臻。依门墙而受钳锤。大以成德达材。小以磨光受采。亦有一经亲炙。款承音旨。终身受用。优入高第之列。或多年服事。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31H 页
答问还往。乌头力尽。未免还珠之叹。学者其可以不自勉哉。大较 穆陵之世。贤才蔚然。后世莫及。中遭阳九。岛蛮大讧。国步几危。攘夷靖邦。克树中兴之烈。第功数勤。率先偻指于先生徒弟。不但以道学渊源归重而已。可谓盛矣。诸公事迹。学者无所考信。盖显晦路殊。远近地分。其显者固有状志记述之可据。而洛下湖中远而难徵。显者如此。况其晦者。以故高第十数公外。世莫知其迹及门屏。良为欠典。余既蒐辑先生言行出处。以为通录。又考门下诸子行治之槩。谓之及门诸子录。以附其下。欲使览者有以见先生学问道德根基之厚。而炉鞴教育渐被之广云。呜呼伟哉。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箴
  
昧爽丕显箴
天位惟艰。人心易怠。苟或荒宁。必致昏昧。圣王是惧。夙宵匪懈。岂惟日乾。丙夜不寐。岂惟夕惕。清晓坐待。一心澄明。杂虑屏退。上念天命。顾諟目在。旁求俊乂。广搜博采。翼翼昭事。犹恐获罪。明明扬侧。犹恐不逮。四更五更。惕如齐戒。一日二日。警省罔改。心勤九重。光被四海。柰何后王。逸欲以败。俾昼作夜。罔显乃晦。勉勉我 王。汤敬是配。日新又新。著功加倍。微臣作箴。敢告于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31L 页
无轻民事箴
至尊者君。至卑者民。位若相悬。势实相因。勿谓民贱。民乃君天。勿恃君尊。后作民父。虐我抚我。则雠则后。其机如此。敢不祇惧。相厥民事。终岁役役。玉食锦衣。莫非尔力。所以君子。厚下安宅。一日遑暇。事务有阙。暂时荒废。田畴不辟。事育无望。父子莫保。勿夺其时。以绝生道。一夫不耕。八口呼饥。匹妇不织。一家无衣。无衣无食。何以卒岁。勿妨其业。俾民有赖。春而举趾。秋而收穫。春秋之间。少无閒隙。君其念此。无轻以忽。昼尔于茅。宵尔索绹。无昼无夜。矻矻服劳。君其念此。罔逸以骄。惟难惟恤。乃保其国。其怠其忽。厥位乃覆。在昔阿衡。用训厥辟。臣今衍义。敢告文石。
戒酒箴
   金君子游性坦嗜酒。徵求无厌。人家有残酿。不敢出。畏难继也。余窃病之。以为酒虽主于忘忧合欢。是亦饮食。乌可强求而不知节。若每每要索。期于充欲。与鄙夫之不耻嘑蹴何择焉。金君请书诲语以自艾。遂为之箴以贻之。
与其溺于酒。宁溺于渊。溺于渊或泳以沿。溺于酒必沉以颠。临财而苟得者。廉耻蔑绝。嗜酒而苟饮者。心志荒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32H 页
越。当其妄求而冒馋。何异乎东郭墦间之乞。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戒
  
与万侄忍言忍性二戒
   闻万侄病中。不慎言。不惩忿。中夜而起。为忍言忍性二戒。书以畀之。
常言尚讱。矧人恶德。尽言招过。国武见杀。闻人过失。如父母名。文渊书戒。反覆丁宁。薄俗顽嚚。鲜克自反。一触忌讳。弧张剑按。汝何不戒。冲口妄谈。积怨丛猜。造谤行谗。竞伺汝咎。争持汝短。躬其不阅。家必遭患。我为汝忧。中夜凛然。先灵有知。目岂瞑泉。
     
(右忍言)
血气忿怒。猝㬥难持。打破家事。伯恭自医。诟骂仆夫。程门深戒。手执箠挞。费气伤体。驯此以往。家道不安。为妻为子。承奉实难。矧或当官。为害更大。淫刑妄作。速辜取败。我为汝忧。抚枕无眠。先灵日监。岂不怛然。忘怒观理。动心忍性。圣训丁宁。祝汝念听。
     
(右忍性)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铭
  
座右铭
弘尔量一尔衷。端尔操敕尔躬。扩尔善儆尔慵。欲思窒病思攻。忿思难疑思通。言思讱貌思恭。制乎外安厥中。敛尔华积实功。笃而恒图有终。
笠钩铭
圆而覆象乎天。卷而舒体用全。阴雨有备谁侮予。物亦有四维。可以国不如。
高齿木鞋铭
于乎危于下阶。慎于行泥。无忘于旱蹊。
梓木书案铭
木从绳而直。君子敬以直内。木就矩而方。君子义以方外。鐻而削砥而砻。克治之功斯在。观乎物反求诸身。懔若严师畏友之是对。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赞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第 232L 页
溪上遗址堂斋赞
  
玩佩堂
先生之佩。玉粹金精。何以得之。朱牍真经。解赏无人。嘅焉永叹。愿言吾侪。潜心宝玩。
  理韵斋
宝匣瑶琴。弦绝多年。先生远绍。辍响再传。黄卷梅窗。几回春信。勖哉后生。尚理馀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