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3H 页
上葛庵先生(己巳)
秋间因洪太仆所附致慰状。窃计已关崇听。向于科儒之还。知台体重患寒疾。旋就平善。忻慰何极。恭闻呈假南归。拘忌不敢迎拜路左。仰叩展布次第。为之怅然。一出世路。经历事变。平生抱负。已略试矣。窃观 圣主宠擢。礼待之隆。君臣之际。不可谓不相遇矣。未知果出于中诚相信者邪。抑或有出于声音笑貌者邪。朝廷大臣有肯爱慕而为之调护者乎。吾之所以献替谋猷。有可以塞重望报隆遇。而有辞于良史者耶。夫山林特起。与科目常调不同。 明主之所注望。士大夫之所期待。莫不以古君子事业责之。一言而不中。一事而不称。辄群起而尤之。其能如胡文定之恕龟山者。有几人哉。今之由是路出者。其亦难矣。一日而立朝则朝政之阙失。不可以不言。君德之愆违。不可以不正。民生之利病。国计之休戚。不可以不留心。斗经虽跧伏山中。不闻某政之阙某事之失。然上则灾异荐臻而天心未豫矣。下则贪赃肆行而民生不遂矣。廉耻道丧。奔竞成风。至以科举一事言之。内而京试。外而乡选。私意横流。蹊径纷然。国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3L 页
言藉藉。有识寒心。不谓昏朝覆辙。复见于今日也。在今改轨之初。正宜 君臣交励。大小协谋。施为举措。一出于正。使无隙可议。无间可乘。犹恐不足以镇浮议而杜谗口。况其所以行之者。若是其愦愦哉。愚恐一番退处之人。不但反唇相訾。方且阴拱窃喜。而他日偾事之后。在家不知之责。先生亦不得以辞之也。门下以休休有容之量。有拳拳好善之心。膺 知遇蒙显擢。自通德不数朔而跻嘉善。契合之隆。诚旷世一遇矣。 圣上既待以非常之宠礼。先生既不得终辞而受之。则人亦不得不以非常之德业责之。言他人之所不敢言。正他人之所不能正。格君心之非。任世道之责。四方之人。不以望于他人而望于门下。其将何以当之哉。退陶先生尝言吾东方之士。稍有志慕道义者。多罹世患。虽由地褊人浇。亦其所自为有未尽。学未至而自处太高。不度时而勇于经世。况今之时。与退陶之时。又加远矣。举国分争。朝著为战场。而失志之流。睢盱辟睨。幸国家有事而欲乘其隙。呜呼。其危哉。于是而吁谟设施。又不足以厌人心而服众志。则不几于以燕伐燕而束缊救焚者乎。先生如不得终辞世道之责。则其惟益懋正学。益拓宏规。自治之功则一毫不敢忽易。致君之业则一事不敢放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4H 页
过。正己而率物。责难而陈善。行大中之道。绝偏私之累。且博求直谅敢言才识远虑之人。收之门下。使之集众虑广忠益。又推之以至诚。处之以大公。确然独立于颓波之中。超然远览于几微之际。使存诸中者。纯粹而正大。见于事者。光明而俊伟。赫然有以新一代之耳目。而变一代之风采。庶乎上酬 明主之知。而下慰苍生之望。不审先生其有意乎。如其不可则曷若及今早与之判决。试以一事为之兆。以观 明主之俯仰。而定其行藏。不犹愈于坐縻虚礼。逡巡有待。而未免颠沛于末流者哉。斗经狂简小子。行不掩言。自家身心。全不能理会。而敢论大君子出处之道。诚既愚且僭矣。唯平日感先生奖掖之私。义不自外。所以不自量而效其区区如此。惟先生不以人废言。矜其愚而察其诚焉。
  别纸
洛中士友。有相从讲学者否。先生方骎骎向用。计恬靖自守之士。必以及门为嫌。恐不得以多见也。进士李泽亦曾见之否。其人何如。闻有李潜者。故参判夏镇之子。不事场屋。颇有士望。顷有一人自言见李潜于阳智。颇疑门下荐剡失人。持论欠平。不如早寻遂初。又言李君则论事亦不稳当云云。此等人。虽未必适中。若得大家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4L 页
收拾。虚心延访。资其规益。如武侯之州平。梁公之行冲。庶几济事也。间有疑门下立朝持论。不肯直触忌讳。不审先生何以得此于梁楚之间哉。此虽吹毛洗垢之言。然亦可见一语默之不可放过也。秋科私情。京外同然。而目见稔闻者。岭左东堂关东监试是也。此而不警。后何所惩。至如馆试。只以三百准点充选。虽人数不满。额数半圆点以上。不得观光。乃法例也。今榜则半圆点之人。诿以前时见戏于彼辈。不得准点。并许混入。已甚苟简。其中又有二十点以下五六人。公然预选。可骇甚矣。士习岂容如是。京中公论颇沸。以逼于大司成不敢发。先生职兼祭酒。恐不可不言。如何如何。近日前辈 褒赠相继。诚旷典也。柳,李二尚书。以冤死蒙 赠恤。朴泰辅,吴斗寅冤死一也。而未闻举论。玆非可憾欤。赵持谦,韩泰东。以持论公平有 褒赠。朴世采,尹趾完。独非公论者乎。赵,韩已死。故褒之无可嫌。朴,尹生存。故进之有所碍。世道如此。尚何望哉。宜乎人心之不服也。
上葛庵先生(辛未)
前月舍弟从海上历候而归。细审起居之详。慰此瞻仰多矣。即日春寒。伏惟台候神相百福。向接邸报。伏见十行 恩纶。辞意郑重。窃计史官已临到矣。伏惟进礼退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5H 页
义。成算已定。其将何以处之。右揆策免。未详厥由。或云虽坐语触 先朝。实以论大君田不宜与张氏。致忤 上意。果尔庶无愧宰相之言。而一鸣斥去。略不存体貌。若是则人臣其将何所恃而敢进批鳞之言哉。此则出于传闻。虽不敢谓必然。而窃瞷近日凡言官所论执。无论是非。一切挥拒而不纳。间有忠言至论。不过略示嘉尚之意。全无翕受之实。訑訑拒人。不幸而近之矣。草野疏贱。犹不胜漆室之忧。况如先生任大责重如此。格君之道。其必有所出矣。不知曾向顶门上下一针乎。此区区所愿闻也。未涯面禀。伏纸惘然。
上葛庵先生
从兄归。承拜赐覆书。恭审造朝后台候起居百福。且闻 筵中绪论之一二。又于邸报见六臣献议。区区慰释。不啻亲承謦欬之末也。仄闻 圣主眷倚益深。随分展布。庶其在此。不必大行。而世道必有阴受其赐者矣。幸甚幸甚。先生今番行止。或以为不当出。或以为不可不出。世路偪侧。人无定见。悠悠浮议。固不足动吾之成算。而惟祝益懋明德。益光大业。有以镇服乎浮嚣。而杜其哓哓之口。则门人小子与有荣矣。
答葛庵先生(乙亥)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5L 页
三月中连承递便所附书。恭审绝漠冰霜。谪居道体神卫康泰。奉读感叹。不啻得隔世信也。节届初夏。塞外冻释。伏惟起居益享安吉。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固君子之能事。况窃味书意。方以任重责大。道远年暮为忧。瞿然有望道未见。惟日不足之叹。以此发愤之诚。忘忧之乐。将不知钟鼎之为荣。栫棘之为穷。区区牢愁滞郁。固不待筑堤以障。而自退听于三舍之外矣。兼蒙缕缕垂教。不以愚无似。欲推而纳诸君子之科。惓惓有矜迷牖惑诱掖接引之意。口咏心惟。恍如陪函丈奉音旨。忽不自知沙塞关河之贻阻也。斗经向者亦尝有意于此事。只坐脊梁不硬。担荷不起。既不得日受钳锤于严师畏友之侧。初缘避人标榜。卒成与俗迁渝。一向放倒。驯致狂肆。遂为四五十无闻之归。环顾自失。茫然愧赧。今欲回头驻脚。寻理旧业。而鼎器已破。锢露不下。新嗜靡甘。旧习难夺。计非岁月工夫所能追补。朱夫子所谓知得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药。真是知言。而只是即便不如此。甚非易事也。然既蒙大君子不弃之教。安敢以非所敢当。而遽以辞逊为事乎。或者赖天之灵。卒能自拔于下流。岂非先生始终之大赐也。前秋下乡。意欲仍往不返。臈末及春暮。两度专人求递。辄为僚友阻搪。既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6H 页
又念斋郎禄隐。只是门荫例授。贫卑冗散。不过为关柝之流。古人偶寄婆娑。藏身羁绊。亦或一道。且流闻北鄙迁人。以年荒似有南移之举。或觊过路邀拜。遂于月初复到斋所。所谓援而止之而止者。第未知其能不自失焉否。惟先生酌义垂教。俾免尤悔如何。斋居僻静。不失为山林岁月。正好为学。而近有科业之累。殊不省事也。谪中还有书籍可备翻阅否。曾见晦斋李先生谪中撰集中庸九经衍义。未及成书而下世。实为斯文欠典。先生若能续纂。克成完书。作一经世之大训。不但于先正有光。岂不为世道之幸邪。馀伏祝为斯文增护。以慰远诚。
上葛庵先生(丁丑)
前年春夏。尝一再修起居之问。其能免沉浮否。即日春序渐阑。塞垣冻释。伏惟致命顺理。德履茂对崇深。斗经幸以馀芘得免疾恙。前年夏末。尝调厨院奉事。冬晚由还。不复西归。月前送人求解。计匪久得解。自此可得自便。惟是岁月流迈。志业晼晚。不免穷庐之叹耳。纪弟得文科。在衰宗实为多幸。但孤露之感。殆难自裁。柰何柰何。前月末一走英阳石峡间。得从庭玉昆季。窃详谪中动静。且闻彼中亦有一二士友识趣不凡。肯入炉锤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6L 页
吾东声教。固不限于遐裔。而先生教铎。自是行于穷发之北。亦已奇矣。生此邹鲁之乡。而安于㬥弃者。可谓罪人。金修撰天开岁初得病。数日奄忽不起。妙年清才。前途万里。何遽至此。令人惨惜。愈久而不已。 朝家赦典例不及一番人。不知天意何时悔祸。引领北风。川途无极。企瞻丈席。伏纸惘惘。
答葛庵先生
僚友家奴还。伏奉下书。谨审长途炎瘴。跋履无挠。税驾后起居神相康泰。既不胜欣慰。兼闻寓处且有岩洞林峦之胜。伏惟讽诵之暇。游息有地。舒忧散寂。有足乐者。恨此樊笼局束。无由陪杖屦于水石之间。仍办天王方丈之游耳。元圣夫今往高兴。渠亦自幸得近先生谪所。犹恨以疆域有守。有妨于源源躬造也。此人精敏于义理。尽能思索文学。今日流辈中鲜有其俪。一向长进。前头极可望。瘴海寂寞之中。士友稀阔。得此人亦可幸也。地主想匪久当到。设令相问。亦非好消息。不如相忘于江海耳。适圣夫使君告行。附此替候。馀伏祝为斯文加护。
上葛庵先生
十月晦。逢大年新从湖外还。叩谪中起居颇详。及归京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7H 页
邸。伏接冬初下覆书。奉读披慰。足当謦欬之末也。信后冬律已穷。伏不审道体颐养若何。承有一家团聚之乐。睽违累年。相对当如梦寐也。斗经首冬呈假南还。值家中痘发。狼狈还京。徒费日月于鞍马之间。还切自笑。顷与李悦卿同行。悦卿眷眷称慕先生不置。且言洛士向时不乏趋隅踵门。求其诚心敬爱。始终不渝。殆无先我。观其才俊。尽不易得。其论人往往破的。但恐有长沙使君之病。未肯便入于先生炉锤中耳。如斗经者。其心初非不肯入者。而志不率气。未免依违前却于半涂之间。犹不自省。而又欲点检别人。亦可见用心之不著己也。湖海邈然。未卜趋侍。引领南望。神爽飞越。岁除不远。惟伏祝为斯文益加崇卫。慰此瞻咏。
上葛庵先生(癸未)
春序欲阑。便信久阻。伏未审此时先生德履起居若何。区区瞻慕不任下诚。斗经仅免疾𧏮。月初行乡饮酒兼举养老宴。杂采古仪今制及乡约而行之。但讲之无素。窒碍处颇多。未免茅缠纸裹。手分化现之归。深恨远于门墙。不得随疑更禀。恐有明州乡饮之讥耳。李畏斋,复斋庙享事。庙宇讲堂已成。将以开初二日妥灵。乡议之龂龂者。每不快于书院二字。日昨有投单更讲之论。话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7L 页
头不美。彼乡议固挟私忿。而李家子孙辗转矶激。致此节拍。前头无事奉安。恐未可必。非无调娱镇定之意。而观其头势。似将有当街奋拳之气。自揣力量。有难弹压。未知末梢之何底耳。乡论之必欲降为乡祠。固出前祠相方之意。意固不韪。宁欲定号以精舍。以冀一分息争。而初既主张书院之称。不欲挠屈不公之浮议。遽变所见。非出务胜。实关事体。未知于先生之意何如。幸下指教。一镇嚣嚣之论。气色不佳。无裨于事。则何敢浪播。以惹喙舌耶。
与丁愚潭先生
昔者轩车枉过里门。而适出寻医。不克承颜。既而薄宦中人。尘埃蹩躠。而乃文丈凤翔千仞。龙卧一代。篱鴳壤虫。宜不得附瑞翼而接神鳞矣。惟其一心向往之私。无日不在江天少微之间。门下未必知也。即日仲夏久旱。伏惟道体起居神相清福。斗经谬膺县寄。才疏政拙。无一善状。地近炎陲。兼有饮瘴之忧。时时企想龟潭法泉。天放云游。虽未得陪杖屦奉謦欬。而引领溯风。便觉清气逼人也。适仍县吏入京。谨候动静。馀伏祝为道崇珍。
与权大学士(愈)
南门昏见。寒事渐紧。伏惟尚书大监逊荒起居神相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8H 页
福。自除谪籍。仍留故垒。寂寞自守。悔吝不及。知时识机。岂弋人所能加也。世故反复。沧桑几变。而硕果不食。仅执事一两人。岂不欲迨此閒居。奉承馀教。而薄宦区区。浮沉吏役。竟不能脱去。不佞诚小人也。一纸替候。鄙怀莫罄。惟伏祝为世道增护。以慰瞻仰。
与三休堂姜参判(世龟)
不佞岭表晚出。虽不得一望大君子光尘。而清风峻节。山仰盖久。昨年副封。斗血寸铁。凛然有生色。暮境投荒。行路赍咨。仰惟素位行患。无入不得。而所难忘者江湖之忧也。南北漠然。无由走一价候起居。玆凭顺兴使君。僭以姓名自通于门下。少致爱慕之私。馀祝为世道崇护。
与松谷李参判(瑞雨)
前春拜违。已成隔年事。虽川途间阻。候问久旷。而一心倾注。长在文星之次。仲夏久旱。伏惟台监郊居气体清福。閒中珠唾。想必盈箧。而无计探玩。惟有清诲霏谭。在耳铿然。前者下诺别语。计就篇已久。可付今便否。溽暑当前。伏祝为世道益加崇卫。
与李松谷
日下消息。漠然不相闻久矣。矧逊荒郊外者乎。即日霾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8L 页
炎。伏惟岩居川观。起居若时清福。世故百罹。事变无尽。置之不复道也。秋露一小榼。乾错两种。敬侑田家作苦。前夏答书。有千里鹅毛语一笑。鹅毛虽轻。情重则物不薄。此物亦当作鹅毛视也。
与隐峰李参判(凤徵)
南州低湿多雾雨。岛中风土。尤不并陆地。固知将摄有方。而不容无过计之忧。即日霾炎。台监谪中起居若何。承谕有味程书主敬致知之训而从事焉。即此桑榆勋业。便是无限清凉境界。区区瘴疠自当退听。从古贤哲得穷鬼力正如此。幸甚幸甚。舍弟佐郎回。蒙前后下书。奖掖过厚。虽与人为善之盛心。而非愚陋所及者。不佞亦尝与闻君子之绪论。非顽然无意于此事者。只是脊梁无力。本领欠工。随时淟涊。与世浮沉。形役物化。负其初心。兀然遂为庸人。甚可愧也。惟其狂简嘐嘐。时发不掩之言。欲矫无耻之俗。以自附有识之士夫。无忝于世德。而亦不可得。见谕不疚于心。毋拂于理则是者。真绝到之论。而其如力量不及何。荷明公见爱之深。聊为之倾倒如此。如不以不可教而终弃之则幸矣。馀惟祝为世道崇护。
答李隐峰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9H 页
程伯子所谓可与元丰大臣同政者。此是量己量人。自信说及之语。未可遽谓未及经阅世变时说。明道德性气象。使人化服。贤愚善恶。咸得其心。一言愿公平气。而介甫愧屈。再言但顺人心。而介甫便感诚意。向微张天祺中书大悖激恼他狠性。则介甫未必便与君子为敌。而庶有维匡调娱之望。朱先生亦云新法之行。诸公实共谋之。虽明道不以为不是。即此亦可见也。其与介甫不合。不必待见囚首之雱上壁捉风之谕。亦可见不相合处。第可与同政之云。只在至诚恻怛,委曲平章而已。惟明道可办此。未知高明以为何如。
与李隐峰
前日伻还。伏承下复。满纸缕缕。如得奉笑谭于清宴。未觉鲸涛之贻阻也。淫霖连月。便成漏天。蛮蜑之窟。蒸湿更甚。其何以将息排遣也。程伯子可与元丰大臣共政之云。大臣即指王介甫。介甫元不是索性小人。只为众君子争新法不合。一时奉身而退。无与共事。见吕惠卿,曾布之徒阿谀便敏。谓可任用。于是群奸汇进。而天下事遂不可为矣。向使明道维匡开导。化其刚狠。消其滞吝。变法能顺人心。君子不至立敌。何至不可共政。故先生尝论熙宁时事。有曰介甫性狠。人皆以为不可。则执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39L 页
之愈坚。使众君子未用与之敌。俟其势久自缓。委曲平章。尚有听从之理。俾小人无隙可乘。其害不至此甚。此即可与共政之说也。台谕所谓使明道当路。介甫或屈首苟容。介甫之时。明道岂肯枉道徇人。明道当路。介甫偕之大道。则岂曰苟容。明道之与介甫共政。只是积诚感悟。消融化服。蕲使之与君子合。不与小人合而已。所谓委曲平章。期于听从者是已。故曰惟明道可办此。未可遽谓枉己徇人。不知于台见何如。
答李隐峰别纸
 宋朝道学名臣录明道先生传下。有曰尝曰熙宁初介甫行新法。并用君子小人。君子正直不合。介甫以为俗学不通世务斥去。小人苟容谄佞。介甫以为有材能知变通用之。君子如君实不拜同知枢密院以去。范尧夫辞同修起居注得罪。张天祺监察御使面折介甫被谪。介甫性狠。众人皆以为不可则执之愈坚。君子既去。所用皆小人。争为刻薄。故害天下益甚。使众君子未用与之敌。俟其势久自缓。委曲平章。尚有听从之理。俾小人无隙以乘。其为害不至如此之甚也。天下以为知言。
台谕谓小人无隙可乘则其害不至此甚云者。非许介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0H 页
甫。许众君子也。见得实不泛。然而鄙意窃谓不然。细看上下语意。皆论介甫。其曰使众君子未用与之敌者。指介甫也。俟其势久自缓者。指介甫也。尚有听从之理者。指介甫也。何独至于俾小人无隙以乘。乃非谓介甫邪。惟其谓介甫。故其下有其害不至如此之甚之语。只看其害不至此甚一语。其非指众君子而指介甫者。大煞分明。若指众君子而言则君子汇征。使小人无隙可乘。乃是十分吉无不利。有何害事。而有其害不至此甚之语邪。凡看文字论人物。务要虚心逊志。平气明眼。不可先立一个主张。夫介甫学术颇僻。气质狠拗。误国乱政。驯致亡宋。不佞亦非病风。何苦呶呶强辩。有若为介甫分疏者。而于明公今日之辨。往复不置者。盖为明道可与共政之言。实有所见。决非苟然者。明道天资。与圣人不争多分。过化之妙。度越诸贤。所以有此自信之言。明公直断以为是明道未及经阅世变时说。及不佞引言行录论介甫处为證。则又以为非许介甫许众君子也。似未免有一个主张之心。故不肯虚己以受后至之说。非区区所望于明公特达之见。玆复更罄未尽之话。若又未蒙印可。则不如且置此閒口颊也。
答金监司(声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0L 页
昨晚从兄传致所赐书。论先稿改刊事。辞旨严截。不胜瞿然之至。附录中旧本一二删改之僭。敬闻命矣。盖附录所载。大抵王父所裒录。而先人奉禀诸老。编定刊行者也。设令他人欲为移动。在斗经等尤宜谨守。岂敢一笔句断。任意删弃。以犯不韪之诛哉。第当裒集之始。以本稿散逸无几。而致详于附录。所收或务多而汎取。盖创始易冗。而修润始精。自古已然。是以先集之行。见者或病附录之太汎。如岭伯教书。不过为循例纶音。削勋传旨。徒详于逆节辨诬。送行诸作。率多一时閒酬酢。而悉收并录。未免过冗。其言不为无见。故付标奉禀于锦阳。回谕以移易妆点。尽皆精密详细。无复改评。窃以为依此改刊。可幸无罪。今承缕缕之谕。以非敬承前辈道理为教。不觉悚汗浃背。无所措躬。所谕前辈裒集讲定者。若非大害义理。不当删去者。尽是不易之论。足以矫后生轻率僭辄之习而归于敦厚。幸甚幸甚。第今此付标所删。岂敢创出私见。求多乎前辈哉。特以文字刊行。本欲传远。必须讲之又讲。精之又精。无一毫馀憾。乃可以传示久远而无异议。若以前辈所讲定而不容更加勘搉。则伊川所谓前所未安。后不得复正者。又将起于今日。此朱夫子所以力辨于南轩者也。且附录新补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1H 页
多则卷秩不得不分。自朴思庵所撰碑文以下。别为一册。分编移动。旧板不得不毁。既毁旧板而重刊则去其繁剩。务取精核。亦所以简省工役。亦未知如何如何。极欲躬进奉教。而亲忌渐迫。夕间当还家。玆敢替书仰复。恭俟可否之命。
答闵士会
仲春素书。承坼差晚。就审向时泽畔起居珍谧。岂胜瞻慰。斗经门户无禄。永春从兄竟不起疾。气质神采。宜享上寿。而遽止于此。痛兼公私。无以自裁。金天若学士又以夏初别世。无非吾党运气所关。谓之柰何。古之君子玉成收功。多由谪困之久。至于文章小技之精诣。如子厚,子瞻辈。亦得浮湘过岭之力。今公二十年投窜。已过澹庵年数。其转徙北南。又非特邦衡所遭而已。困横增益之功。将必有赖于担当大任之日。老天岂全无意者邪。顷年闻公有一金石大篇。传到南中。全务尚奇立异。读者至不能句。适因拜书。妄效区区之见。非不知僭越为罪。窃恃大度之虚受。汔不见片语之覆。果知寸筳不足以发大钟之响。既而有人言。执事对人言权天章亦以吾文为不可解。吾文其果不可解邪。殊无俯谅狂言之意。咋舌自讼。愧其不知量而轻于献愚也。圣人之所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1L 页
以圣而益圣。以其不自圣而择荛言也。虽执事文章已臻妙境。自出机杼。自开堂奥。不复蹈古人蹊辙。尚宜廓询荛之量。收采葑之益。不当遽示訑訑之声色。以塞规切之路也。若又以此等声色。施之进德修业之间。谐弼赞化之际。则窃恐无以集众善广忠益。而成久大之规模。受重远之负荷。此岂知旧之所期望于执事者。人物眇然。莫甚于斯时。如明公者仅可一二数。而据此一节似未免有私己护前之病。令人不觉抚心而叹。实非为文章一事而发也。既云自悔而又发狂言。想有以谅其惓惓之愚也。
答李幼材(丁巳)
斗经衰门祸叠。正字堂叔父不意别世。才逾一月。又遭伯祖母丧。沉痛摧裂。不知所言。向蒙见念。俯赐慰札。副以别幅。辞意勤𢢽。既深感戢。继以愧赧。尊丈升用未久。遽已拂衣。虽缺舆望。然伏想摆脱尘纷。复入清凉境界中。快适当何如也。恨此汩汩祸患。未遂抠衣请业之愿耳。斗经自初夏至今日。忧冗煎迫。全阙书册上工夫。更无计句当身心。㬥弃有甚于曩日。忽承赐谕。惘然自失。至于见属过勤。则非孤陋所敢承。不佞初未尝一举足进半步。则所谓行百里半九十者。不几于躐等之教乎。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2H 页
虽然由此而懒废者或不敢安于自画。则是亦贤者之赐也。向蒙远寄古诗一篇。亡论辞旨古雅。亦可验充养之所得也。坐冗掣信阔。久阙攀和。疏慢大矣。今始构拙冒呈。伏惟视至。
答李幼材(己未)
山河间之。音尘久旷。愿言之念。与日俱深。玆承手札存问。谨审趋庭有乐。学味清裕。区区不任欣浣。斗经本是懒废。重以钝滞。鄙吝日积。无以免小人之归。向时零琐工夫。渐复淡泊涣散。若得强辅如吾兄者。时赐砭镌。岂至若是其坠堕邪。承问进学次第。瞿然不知所对。若所谓人不知之妙者。虽兄见爱之过。故欲引而进之。君子发言。恐不宜若斯之无权停也。四月间大拟扫万东鞭。适紧冗掣缚。竟未入手。世事不如意每如此。迨今怅惘不能自裁。兄岂谅之邪。闻金警甫病甚极可虑。当今善人几何。而艰疾若此。直是令人短气。柰何柰何。馀客扰日昏。不罄所怀。惟祝勉究大业。慰此倾慕。
与李幼材别纸(丁卯)
前日所论孟子教玉人雕琢玉之教。作使字意看。语意颇新。而鄙意从前作指教之教看。虽不敢株守先入。而亦不敢遽弃旧见以从新意者。正以何以异三字虚心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2L 页
玩味。毕竟作指教之意似稳故也。近日偶阅性理大全横渠先生事。执政于横渠有救助之语。先生曰若与人为善。孰敢不尽。如教玉人追琢则人亦故有不能。以此观之。先贤亦作指教意看矣。如何。
与李幼材(戊辰)
日者乖逢之叹。想无彼此。高轩出山。实不偶然。而竟失款叙之便。在斗经尤为不幸也。即惟长途跋履之馀。侍学增胜。斗经宿病日益深痼。服饵针砭。俱不得效。骎骎成一癃尪。柰何柰何。病中不敢复看书册。时于无聊中发兄拟古诗展玩。以当笑谈。毋论词格体裁。一洗近世萎冗绮靡之习。意古致远。顿挫激扬。直若流出于古人之肝腑。月华澹遥空。洞房何寂寂二篇。尤使人惕然有警省处。诗之感人多矣。非故人见爱之厚。何以得此。恨此颓懦。重以疾废。正如粪土难雕。是为愧且惧耳。顷者一出。前失丁丈。后失吾兄。失此二奇遇。思之至今怏怏。不但疾病之恼人。还自笑耳。
与李幼材昆仲
岁律欲穷。伏惟趋庭讲学。佥履珍相。前者因梧溪李君奉赫蹄。想得彻览否。乖逢之叹。至今思之。怏然不快。赠金君诗若序。间一寓目嗟赏。但时出聱牙。骤读茫然不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3H 页
晓。令人有寡陋之愧。诗文使古语。古人亦有之。然使事而善则事为吾用。使事而不善则吾反见役于事。往往致槎牙硬僻。精神不活。吾兄之作。不必至是。然春木芚援手鹑。若用之于大篇险韵钩章棘句之间。亦何不可。至用之于寂寥短章则不几于僻而晦乎。斗经之管见未敢自信。而有疑辄献。可否取舍则在兄明鉴耳。闻卖田买马而喂饿虎。何其仁也。
答李幼材季干
自吾兄扶侍北还。有便未尝不问数千里外。情缄凡三度矣。非见念之勤。何能及此。每一奉领。感怅交集。从审彼时老先生道体起居。天相万安。佥兄侍履亦复佳健。足慰爱慕者心。馀复何望。季干兄前秋驿亭。邂逅联枕。依然一梦。还乡以后。苦难值北便。竟阙一书。怅然怅然。前冬苦寒。振古所无。南州如许。穷北可想。每闭户拥炉。何尝不起塞垣之念。承书缕缕。北庭风土。宛然在目。展读以还。辄为之竟日不怡也。斗经前秋下乡。意欲仍递。冬春以还。两遣人告病。而同僚一向以不递为期。既不得递则相持退坐。有所不敢。月初复至。吾心乐否。兄可谅会。
答李幼材季干(丁丑)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3L 页
僚友奴还。得佥兄手书。具审在途及歇泊后。先生气体神相万安。佥兄跟陪迎侍。团聚均迪。慰此慕用深矣。且闻欲侍奉移住玉龙洞天佳处。乃知炎州瘴海之中。亦有清凉境界。岂天故设是。欲以慰贤而困于此者。如柳子之云耶。恨此羁縻。无由一致身于其间。仍赏方丈天王宿债。林颖拒人。鸣驺扫迹。兄之戏语。遂成亿中。一笑一笑。圣夫去作邻宰。殊方故人。岂非穷途中幸会。但在斗经失一益友。不能不为之悢悢尔。近闻玉洞水土不如玉谷之善。且玉龙之人。始虽欢迎。终必难保。幸商量审择。勿致后悔如何。然在我处之有道。接之有礼。顽㬥且将化服。何往而不可。但终不如择仁之美耳。
答李幼材(戊寅)
船头别后。棹进山回。失兄所处。为之怅然。既而潮满月明。举席穷桅。箫鼓竞发。篙师用壮。神旺兴逸。恨不挈知己共之。及得兄书。辞气激昂亢厉。顿挫而悲呜。有燕韨击筑之馀音。愈令人感慨无已。所谕者诚是矣。见属者诚厚矣。岁寒相期。诚出见爱之深。而仁智之乐。殊非仆所敢当也。岳阳诛茅。或恐戏言非其实。而天王峰顶书吾姓名。不知何时办得此一段奇事邪。仆之诗未能离色泽。视兄全尚天质者。何翅濮韶之辨。而奖诩逾涯则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4H 页
过矣。仆再明当首归路。自此逾疏阔矣。惟望进德珍重。慰此私慕。
与李幼材(丁亥)
前修慰状。致之川前金棘人。计已传彻也。日者递中得兄手翰。一字一涕也。所慰惨戚之馀。体力支持尔。斗经意外闻舍弟言事获 谴。远投瘴海。心境为之惘然。渠书以岭海岂尽死人自励。差强人意。未知到彼后水土果如何也。承两葬同日。慈情爱刃。何能自堪。闻丧惨以后伯氏兄已还海乡。兄独飘飘靡止。每一念至。慜然怛伤。不翅身当。此中倘有栖息地。非不欲奉邀。为暮年相依计。苦无容手处。每与大年语及。喟然耳。退陶先生言行通录。近与李天祥分门类编。合年谱附录凡三册。颇费心力。觉更有条理。方欲写出正本。恨不得再经兄眼耳。志文草奉呈。幸勘教。从兄所草行状。近亦脱稿。遗集未及同勘。盖各有所掣。苦难得旬日聚首。天祥于文字眼目最精。得同校当有益。而忧服中难于邀请。是可欠也。天若检讨。因李海朝论与权某罪同罚异。遂有高兴之责。白首投荒。令人慨然耳。
与李幼材(戊子)
顷日复书。计即彻听。老炎如蒸。不审湫寓中服履起居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4L 页
若何。区区瞻注不已。斗经姑免疾病。宣城外食之忧犹未艾。只得任之。不复相较耳。言行通录批标处。一一勘过。有以见兄眼目之精裁校之密。因此整顿一番。觉头面稍新。何幸何幸。序文承示。大觉病败不小。改窜得三数行。呈上草稿。幸痛与雌黄。论语讲录。自是一书。皆无问目而有答语。今不得已各条补入问意。似稍完足。四书释疑。更取考阅。逐条皆是谚释。似难收入编书中。曾见文集。亦有带译释处。终是未满人意。未知如何如何。艮录中肇见心经附注。沈潜反复。或验之践履之实。或察之义理之间。兄欲易义理字以事为字。不然理当作利云。此盖言沈潜思绎文义时。而改义理作事为。或改理作利。莫有粗浅之病邪。
与李幼材(己丑)
昔者一书。承坼多时。上元修状兼书拙诗。致之金参奉家便。计当即传彻也。春序属季。气候乖常。不审新移甫定。可堪栖泊。而凡百节度何如。似闻兄梧台之寓。元无久意。又将有丰西之计。如此挈挈靡定。令人伤叹。三溪洞主。众望归于老兄。想兄或以撤移未定。道里遥远为难。而念昔老先生曾经此院主教。此地后生至今有馀慕。继家声而振遗风。老兄恐不可辞也。遗集顷尝偷隙。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5H 页
与从兄对校一番。携至寓舍又一阅。惓惓乎救世淑人之诚。切切焉距诐牖迷之意。真使人感发而兴起。只切知德者希之叹耳。其有疑误。已各标识。又有一议。以卷帙之多。欲从删减。馀具别集。以为待事力续出之地。亦已付标。俟与兄对商耳。固知兄有春末临况之意。今有源源际接之便。还可幸也。
答李幼材
到府底接留书。院伻回又承手滋。谨审归税无挠。第星州惨报。闻之怛然。斗经到城。值柳李逆境。未免宿留而发。取路金溪。求见史传手草。其称述老先生极其笔力。与言行录互相出入。欲录老先生言行。此最不可阙之文字。但收入时。不可称史传。须与老兄一番商量而决。此中从兄亦极称其不可不编。故已誊写。以待面订耳。先稿附录考异减改。语约意该。令人叹尚。始觉枝辞之无取也。当一从改本。交游录良感前后见谕之勤。敢不敬从。当初率尔犯手。仍附卷末。因此招拳惹踢。上累先稿。私心自咎。每有咋指之悔。承谕诸人之意。俱出虑患周圆。已奉嘱刊役有司。刊去其板。而此中诸议纷然。不肯放下。幸兄更有以明晓之。破此胶滞之论。使雌黄不到先稿。斗经亦免于多口。如何如何。鸭浦李护军丈前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5L 页
有九秋共游仙刹陶渊之约。故将参虎院望日焚香。仍陪此老溯峡。已报金斋郎。庶有水石共讨之便。深企深企。
答李幼材(庚寅)
月初洪甥传示前月念后所惠书。仍审燕处深居。不弛反躬自省之功。虽是撝谦勉人之意。而如是点检。如是收拾。庶几接续悠久。而若亡者存。家计可镇长矣。如斗经者何足道。人事俗务。辗转缠绕。既已谢遣泮人。而犹不得数日之閒。来书所谓终为这㨾人而止者。兄未必然。而斗经将不免矣。近从奉化使君借览所谓农岩集。即金昌协所著。无论文字典要精深。百体皆备。无施不可。如精金美玉。无可拣汰。而直以此学为家计。诚意𢢽到。向人吃紧。只是党论深痼。推尊栗,尤。儗之非伦。忿嫉异己。驱归凶邪。此为大不满意。想渠以祸家子弟。不自知其失正而然也。不然如此文字。近百年不多见矣。又有林泳沧溪集。姑未尽阅。而亦以此学自任。文章不及金。而持论不偏则胜之。恨不与兄共阅也。
答李幼材(辛卯)
风便得书。具悉彼时。服中静履珍啬。岂胜欣慰。吾侪不幸。金参奉奄不起疾。忠厚乐善。何处更得如此人。不曾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6H 页
闻病报。而遽闻长逝。尤令人悼恸无已。固料同我怀者老兄。承示怆然。柰何柰何。斗经自前月中旬。患齿牙浮疼。废食几至两旬。近始稍定耳。闻近有开岩结茅之计。得幽閒出尘之境。此实暮年难遇之幸。未知眼前突兀当在何时。恨未即一骑相就。共赏幽致。但念彦兼不在。茅栋虽成。难得赏心人耳。
与李幼材
前月中闻迁奉定期。敢以一书效区区之虑。日者伏闻大事克完。而旧坟果有水变。新兆若是吉地。则勇决改卜。安知不为幸邪。伏惟开封见和。痛慕若新。何以堪忍。斗经女息之葬。适与同日。不得相问。虽蒙原谅。惭负多矣。适见京报。有直讲之除。此是科后初授。将以初二发程趋 肃。当寒远役。深是闷事。岂若牛突松明校书过腊之为得也。先生下世垂十年矣。吾乡宜有俎豆之举。而苦无稳当处。至今无举论事。虽知无所损益。而事理有不当然者。乃于近日会聚同志于三溪。通文海府。请先举仁山合享之礼。会员甚济济。良可幸也。未知仁山能办此否。
答李幼材(壬辰)
秋初自洛舆病还。得接六月廿四所与书。披慰阻恋。若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6L 页
奉谭宴。斗经以谫劣朽钝。谬入言地。论议谋猷。无以仰副亲友属望之意。而逡巡病罢。有类厌避骇机者。是为愧赧。中间儿子从河上归言。承眄稠中。且传奖谕之语。尤使人惭汗。即日节近阳复。远惟静养进德。以时珍重。伯氏老兄再期奄临。岁月飙忽。真如一梦。如斗经汔未得一哭于几筵未彻之前。平生分谊。扫地尽矣。他日将作何颜见诸贤孝也。斗经杜门三朔。此月始试三十里往返。齿发凋换。真作癃然一翁。还可笑怜。
答李幼材(癸巳)
匪意对贤器接惠书。细审近况。慰此饥渴深矣。积年贻阻之馀。初夏相逢之便。又终差池。不能不为之怅然。斗经经年一病。杜门自废。欲趁此和暖。试中脘砭焫。若因此得力。免成沈痼何幸。而何敢必也。沈台初见求诗。继又贻书徵记文。斗经固辞。即以诗句塞责。因幸得免拙斲血指之归。沈公因此书求于兄。彼虽失时锢废。自是向之显者。林下幽人。以文字应其求索。固不是十分稳便。而兄既固辞不得。则亦何可固守一默之戒邪。窃观草稿。根据古训。理致深婉。多规勉而少赞叹。实是十分好文字。其间一二所疑。鄙见未必是。而不敢孤问不能之盛意。已对贤器及之。必能传达矣。秋怀和章。令人怆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7H 页
然起山阳邻笛之感。续和之教。当俟暇日奉副。而欲见元韵然后致思耳。
答李幼材(戊戌)
病滞宣城。日接两度惠书。大慰客中滞郁。又邂逅鸣于于宜仁。细叩动静。汝修之至。又闻行旆自紫海已还。起居康迪。尤用慰泻。斗经旅游伤暑。却食僵卧。数昨始轿舁还家。食饮稍胜。只是儿子往彼同归。得痢苦苦。极以挠闷。与地主往复论辨长书。病倦中只一番看过。而大较以浅见言之。老兄所答理胜辞顺。倘使两造于紫阳门庭。以求听直。伸屈自有所归。而其如一边务胜。强不可令何。呶呶口说。末俗例态。在我无愧足矣。讲录刊补。计今已成完本。亦望更示。豁此蒙蔀。闻所谓大全劄疑。序语如彼。彼中误认每如此。刊补恐不容终閟也。
与李幼材
从府递承初六日手札。审悲悴撼顿之馀。税泊无挠。慰仰良深。仁山缛礼渐近。而适值科期。章甫席捲而西。迫此寒凝。老病者不敢冒险远。大举将未免埋没。可叹可叹。前书论质三篇文字。各就本稿附标评禀。今尽失本稿。不能记其作何语。可笑。惟追尤堂记有留本。更就而论列一二。盖从前喜其文字纡馀。议论根据。理胜而责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7L 页
备。而极论则似犹未免沓拖烦絮。及见改本。裁减整顿。视初本觉大胜。文不厌改。信非虚语。简洁精当。殆无遗恨。因是喜之。读来读去。尚觉有剩语删不尽者。敢复效愚。两引礼记语好矣。又引伯玉欲寡过语亦好。又更引孔子多闻慎言之训则近于支烦。反似博士家连类示博之为者。鄙意古之人俛焉欲寡其过。不以年老少懈如此之下。即接以夫追尤而至于寡尤。寡尤而至于无尤云云。似更简洁。故前书及此。颇有说话。今不能记而大略如此。山阳处士李公矩之孙。顷日自槐山委到。属行状于荷塘从兄。持遗稿四册。见示于斗经。托以拣择取舍。仍属序引。曾见木老书尺。甚加敬畏推逊于此公。至于著述等役。若宜自任。而亦有让能借重之语。意前辈不矜己好推人。故作此态。今见其遗编。专以学问讲究。辨异端斥诐辞为己任。于太极阴阳图书心性情理气等说。反覆论述。剖析发明。于整庵,阳明,我东前辈立言可疑处。莫不条列论断。于栗谷四七之辨。逐条攻破。彼时岭南江右学绝响辍。而独溯正学。抵排异说。宜见敬畏于木老也。其所论辨。实非灭裂之学卤莽之识所能窥测。甚欲同兄细勘一过。而何由一聚邪。李处士享年止四十二。可惜。若使得寿。其所造殆不可量也。
答李幼材(己亥)
逢此新年。倍切向往。不自意贤器委枉。更奉累牍之赐。凭审发春。燕养履端。脱积忧纳新祜。区区赞慰。足代謦欬之馀也。俯嘱幽堂文字。人轻辞拙。岂所敢当。值乏误托。亦知其出于不得已。设令汗颜血指。终归于不可用。且使盛德大业。幽翳而不章。是用愧惧不敢承领。而分谊之重。亦有不容但已者。姑留更思。欲偷暇一犯手。以听取舍。要之虽撰出必不中用。幸更求于秉笔者。以备拣择如何。昔南冥行状两人撰出。此亦一前例也。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8H 页
与李幼材(庚子)
天崩之恸。率普同哀。如斗经名忝迩列。尤不胜攀髯莫逮之痛。柰何柰何。暑节远途。枉临之勤。荷意郑重。第以客稠别遽。未得稳承款诲为恨。归税后启居若何。悠悠瞻溯。志文依教还入舟水图说发挥及争论长白山南迎导失计两款。虽痛加刊落。犹且三百馀字。泽堂月沙相志文五千二百馀字。犹谓之繁冗不成文。今此文六千五六百字。其不成文甚矣。未知何以则得粗成文体邪。恨未得合席商量也。讲录刊补。已谋传写。分成三册托写手。谢氏所论韶武异处。已依戒割改。但论语或问以谢氏说为发明尤详。今此谢氏所谓圣人岂以我所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8L 页
遇之时不如舜而私自已哉。尽美与尽善。圣人之意。岂不曰舜与武王同道云云者。语意未莹。似未见发明之详。岂谢说此外又别有致详于韶武之异者欤。幸更详之。第念虽得传写。自家已成七十翁。年老质朽。已无受用之路。谚所谓学工伎而眼已暗者。正此之谓也。浩叹而已。今番成服节目。内外百官。皆受斩衰之服。实依朱夫子君臣服议。足正既往之谬。而作散前衔官曾经侍从者。许一例受衰。此则是矣。未经近侍文武荫前衔。只以白衣带白笠成服。反不如居斋之太学生则似太薄矣。昔有问于寒冈先生曰。初丧都下前衔无论官资崇庳。皆用绞带何据。答曰岂不以虽退而恩数已深。不敢自同于凡民也邪。此似是 宣庙初丧时事。此亦已事之可證者。未知受服时有證此请改正者邪。
答李幼材(辛丑)
月初始接苏湖五月初所遣书。望后琴季良又传月初书。继接东厓书。细悉岁杪再申前 命。多口竞聒。诬诋罔极。还收乃已。此辈恶言罔上。自其素业。亦何意其至此极邪。腊月见塞。复此举论。 天意若不偶然。而终不柰于众楚之咻。不知何时快见天日普照。更无阴翳之干邪。昊天不复。忧无疆也者。古人苦心。亦当如此也。雨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9H 页
涝支离。此时履用何状。刊补今才毕写。一番雠校。就讲录疑处。以浅见附于其下。姑留本册。先呈疑义。幸批示去取之意如何。鄙所疑释。不必别标。只以按字混书似可耳。
  别纸(论朱书讲录)
第一篇答张敬夫。 陈明仲下熹之私计愚窃云云注。窃字为句。按荆轲传丹之私计。愚以为云云。前辈读此。或于计字绝句。愚字属下句读。或于愚字绝句。似无于窃字绝句之理。恐记误。似当于私计愚为句。窃属下句读如何。
第二篇与赵帅。 刘家典库事注。或疑赵帅与刘家定婚。有典质仓库事云云。观下文。不特为刘氏游说之语。则恐非定昏典质仓库之谓。不如且阙疑如何。
第三篇答张敬夫。 窃承政成之下。前日之见误矣注。以天命之性为实者误也。按上下文义。有犹恋著前见。请因前所谓空者而讲学以实之。又谓何藉于前日已误之空见云云。据此则所谓为实者误之实。疑当作空。如何如何。
第四篇答吕伯恭第四十六书。 旱灾祈祷下副手梢工注。副手的当之手。按其时新参。乃周益公。固贤相。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49L 页
而书中既叹其大承气證下四君子汤。犹以不发病为幸。窃意先生本意。盖以周公虽未得为上手梢工。犹可为副手梢工。若唤醒不至沈醉。则缓急犹可恃云耳。观其幸不发病及犹可恃之语。副手之副。似取副贰之义。未知如何。
第七篇答袁机仲。 魏郑公(止)诸人不知正此之谓注。以魏公及佛者之言。喻机仲自信之笃。愚按先生于易说。前书及别幅。极言竭论。自谓说得太郎当。而机仲不能解惑。执之愈坚。故欲待羲文而质正焉。以上文若只如此则某固已深晓之语观之。则魏公良遂之语。似先生自喻。如何如何。
答魏元履。 馀经亦迎刃而解矣注。经即春秋。按元履欲为春秋学。先生既称甚善。又言春秋学。乃学者最后一段事。仍劝读论语。而言论语中看得有味。馀经亦迎刃而解。既曰馀经则似通指诸经。今直以春秋一经当之。恐非本意。如何。
第十篇答胡宽夫。 自己脚跟却不点地。愚谓点恐占字之误。占有据著之义。
答廖子晦。 意虑泯绝注。心迹泯灭而断绝云云。心迹二字。疑当作意虑。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0H 页
○论鬼神祭祀。 圣人所不欲言注。才得想见其精微恍惚之意云云。按至诚恻怛精微恍惚之意。据祭祀者而言。今乃曰才得想见其精微恍惚云云。恐记误。愚意尽诚用极之下。删才得想见四字。改曰以致其精微恍惚之意则似稳当。如何如何。
○刘家大哥注。疑是平父者。恐记误。平父行第为五哥。非大哥。考墓志平父少先生八九岁。先生自言与相长大。而子晦则实在门人之列。恐未及教导平父。况此书一行作吏。疑知南康时。则是时刘共父已卒。托先生以教孤。大哥疑指共父长子学雅。
○如有所立卓尔之下。只可大槩实说注。言不当深究谩说。按深究谩说。语意欠明。恐当作强揣为说。
第十一篇答黄商伯。 气犹相近之下。偏全或异注。气全理亦全。气偏理亦偏。虽出孟子告子上小注胡云峰说。而此书气以粹驳言。理以偏全言。则恐当曰气粹者理全。气驳者理偏。未知如何。
答吕子约。 且做一不知云云之下家计注。按家计。恐如规模之意。讲录犹言国计。恐记误。
第十二篇答廖季硕。 诚斋直道(止)一路阙注处。按诚斋自秘书监将漕江东。年未七十。退休南溪。享十六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0L 页
年清閒之福。此恐指江东漕命时。
答周舜弼自不曾持得敬之下。未要生说之解。盛批似有据。第答胡季随书。随语生说之云。答吕子约书。随语生解之云。及此上文缘文生义之云。皆先下随字及缘字而承以生字。果是生说话生注解生训义之谓。今此且须虚心涵泳。未要生说之语。亦解作生出说话。或近牵强。故疑其当解作生硬说去。未要只是未须之义。不觉其不相贴。岂鄙见误入偏滞而然邪。如何如何。更赐反覆为仰。此后书又言前后见舜弼讲论。多不切己。而至于文字上捏合。亦似生硬强说之意。如何如何。
第十三篇答刘季章。 私下创立云云之下。迤逦注。犹周回也。按既曰平行直达。迤逦向上云云。又曰何必如此迂曲缭绕云云。考韵书迤逦。因循也。逦迤。连接也。其义大同。迤逦向上。似是连接渐进之义。讲录周回之解。反近迂曲之义。恐记误。
○晋辅下近上一种注。按答王子合书。子馀留此久云云。见渠长上不欲痛下钤锤注。长上犹长大也。答石天民书。有世俗一等近下之语。近下盖谓近卑下也。则近上似谓近长上。盖言近长上一种老成朋友。若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1H 页
回头便可倚赖。讲录犹近来之训。恐记误。
答胡季履。 高远。注以禅学。而按本书又病其骛于虚名。求于人者甚重云云。则似非指禅学。似指务声名闻誉之人。讲录禅学之解恐误。
答胡季随。 所喻两条下。不要思想准拟融释洒落底功效。判著且做三五年辛苦不快活底工夫云云。窃详书义。似当于功效下绝句。判著且做三五年不快活工夫云者。似谓判断做三五年工夫。如云拚得旬月工夫之语。著似语助。或曰著力之意。今讲录于判著下当为句。似可疑。如何如何。
第十四篇答时子云。 从彼时。注谓从子云游东莱门下时。今窃观书意。似谓重科举病根。从伯恭时已种在心田。所以末有令人痛恨语。未知如何。
第十六篇答徐子融。 鸡抱卵之下心不服注。先生自言其不心服也。按书言子融自恃有此。便谓己能向里。而人不知。故心不服。而有北门之辨。至于词气俱厉云云。似谓子融自恃闭眉合眼。谓有向里之工。而人不见知。故其心不服。有北门厉词气之辨。其曰先生自言不心服。恐记误。
答窦文卿。 忌者丧之馀。祭似无嫌。今以馀祭绝句。愚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1L 页
恐当于馀字绝句。以祭字属下句。读作祭似无嫌。文势始稳。如何如何。
答吴斗南。 此事尽须商量止朝耕而暮穫注。此事即程先生之言也。此事至精至密。当从容玩绎。非一朝夕所可责效也。按大全集元书。此语实因前日裒集程门诸公行事而及此语。仍恨渊源录编集未成而流布。有此等工夫亦未须作之语。盖先生编渊源录后。深考程先生言语。有以见门徒无能当师门衣钵之托者。盖叹法门法器之难得。则所谓此事。其非指程先生之言明甚。以此等工夫未须作之语观之。则此事商量。似指渊源录。而其下即有未易朝耕暮穫之语。则此事似指承当衣钵而言。果指承当衣钵也则注中从容玩绎之语亦不衬贴。此注似当商订改正矣。
第十七篇答张元德。 信未及下搏约注。搏成共学之约。未知搏成之为何语。鄙家节要册纸面。曾以浅见书以搏当作博。近借见外家万历年铸本大全正作博约。退溪先生亦尝称李公浩兄弟自相博约。恐博约为是。如何。
○配义与道之说下。 又说。作论语解。注元德又说如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2H 页
此也。按此何以见其为元德说也。下文毛公说诗云云之下。有观此等处。其意可见云云。此论语解毛公说诗。俱非程先生之言。而必为元德之说。有何的證邪。
第十八篇答江端伯。 圣贤所已言注。孔子所谓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也。按事物未见。不可逆料。恐是泛论。未见其交涉于诈与不信。而注解如此。未知何据而知事物之为诈与不信也。
第十九篇答黄直卿第十二张二孙下。 老大隐约注。杂引庄子通鉴及韩子赋。释以穷僻贫约。凡文字随所用而意义自别。此书所谓老大隐约有思虑云者。隐约贫僻之中。似兼有深密不浮露之意。未知如何。
第二十篇答刘共甫。 参贰之下。遗损家声。一本遗作隤。汉书隤其家声。
答林择之。 所请竟未报下。不知世间见有六经语孟程子文字。讲录不知字下。注当为句。以愚观之。不知之意。似止于程子文字之下。以不知二字为句。有何意义邪。
此外或不无浅虑起疑处。而蒸暑中挥汗趱课。往往脱漏。势所必至。其间或有不当疑而误疑处。惟在商量裁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2L 页
正。然大槩此后似不至大惹人疑。而此书行世。可以大有功于学者矣。
与李幼材(壬寅)
阂信此久。慕菀何极。即日霜寒。伏惟静养淳深。斗经前月初间。偶跌平地。撞胸瓦石。杂方治疗。近才少可。而仍致羸惫。杜门牢蛰。甚思一者从颂于中路学舍或山房。兼谋多少咨叩。渐近冱寒。恐遂不成。断送此岁。岂胜浩叹。日者从科。便接金德三书。力言师门讼辨。佥议持重。虽出知时审势之义。而出处本末。己巳陈疏委折。一未伸㬥于 新上纩听。实为苦痛。凡事唯尽在我之道。成败利钝。不足深计。欲其及秋试齐会。博谋详讲而处之。其言实甚有理。而近日台阁年少辈。唯以辱人前辈为能事。全不顾藉。未知何以则合于义理。免招僇侮。幸与汝修,鸣于,方叔,润哉诸人。熟度回示如何。鄙家妻丧在北。闻讣乃在今年正月初间。故儿子练变。因殷奠受服于此月。斗经则将以后月行练祭。儿子将以初忌受禫服。斗经则将以新正初丁行祥祭。未知如此行之。得免失礼之归邪。回教可否幸甚。
答李幼材(癸卯)
岩亭内行。伏承初八日手书。凭审履端纳祐。岂胜赞贺。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3H 页
讼冤之举。岁初虎院发论。可见佥同之谋。举事之敏。十六校会参坐者几人。自有北丧。都下绎骚颇甚。今则似太早。而毕竟无妥帖之理。边圉疏虞莫甚。脱有缓急。将何以备御。将谁可任使。漆室之忧。徒切何补。李瀷子新。乃李潜之弟。废举潜心穷格之学。视其兄溆尤缜密超悟。近见其井田说。究考三代圣王之制。欲会通于朱夫子之所疑难处。实不易见解及此。年可四十馀。居在安山。罕入京洛。昔年闻金上舍华润之言。子新取老先生文集。分类成编。未知其书体段竟何如也。
与赵宅仁
家祸不殄。又见季弟家第四侄继夭之惨。痛哭痛哭。更何言更何言。昨闻邸吏持湖幕除目而去。固知雅意必不乐赴。而退坐辞免。公私有弊。未知成算将何居也。溪院遽失山长。不但士论缺然。自此参差。晤对未易。亦一恨也。前见兄发思庵所撰碑铭。勒珉院傍之议。归谂诸同人。皆耸听以为伟举。但其时只自语及于私席。未及开座发论。如不免西行。未可趁其前戾院出代。仍发此论于公座。以为定出干任。待时营竖地邪。此中从兄及粹彦,国材诸兄。皆欲兄发旷绝之论。为藉重成事之阶。故敢及之耳。
与赵宅仁
节属清和。山居静履多胜。斗经姑免病。疏 批无期。行当自递。闻兄入都堂录。此时异事。朋侪相贺。而斗经恐兄又未免入苦海。但未知早晚耳。不见清凉已多年。拟以今望间省先垄于才峡。仍入莲台盘礴一两日。兄不可不偕。须趁望日相候于移廪金友家。为并鞭计。老境山间团会。实非易事。须扫万必临。金宅三作何状。似闻眼病向歇。已能看书否。若可携到则亦一胜事也。
苍雪斋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153L 页
与郑善长
计自故山归税。动止万重。丰孙醮礼。定在开月。欲趁其父未京行加冠。以币馔之难。初欲从俗束发。闻黄用五言贫家虽以半束纸代币。一器蔬充馔。冠礼不可不粗备。以示成人之道。其言极是。故欲以廿日行之。敢请兄作宾。或可光临否。贫家未有疗饥之物。待客不过一楪豆腐汤而已。坐请尊者。真率山居事例如此。想不以为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