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x 页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日记
日记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1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197H.gif)
[二月]
初三日。发曲渊。出宿于石门张好一家。
初四日。晴有风。日出后启行。至院川半冰难涉。且闻龙台川亦然。取途玉实。谷路甚艰涩。积雪半融。往往深及马腹。间关穿历。大费日力。到岭上大风掀天。身几飘落。亦以冰雪改道。遵乎长脊而北。峻急益甚。步步喘逆。殆不通气息。踰至岭底。华严僧汝信清学候于路左。汝信出栗茶饼使疗饥。仍与入寺宿焉。
初五日晴。大风栗烈。发向青草湖。至圆岩驿暂憩金承福家避风。承福咄嗟办饭。十分精美。午至湖边李风宪家宿焉。
初六日。日气稍暄。犹有风。至襄阳县前。风沙大作。川桥中断。续以独木。下马将步。恇怯遂退。骑从浅处而过。至板桥李座首家投宿。乃李风宪从叔也。送人邀崔斯文道鸣。联枕做稳。路资以曾贷崔家米三斗纳橐。金震明邂逅逢着于襄阳县前。遂欲陪从许之。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1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197L.gif)
初八日晴暄。平明发。至镜湖辛圣润家早饭。至沈世纬家宿焉。
初九日晴暄。日出后行。过郡南历礼湖至安仁驿。村舍萧条。到一店无主。只有少女儿。不可备炊。使驿律作炊饭生。只吃数匙。颇觉虚惫。南踰一岭曰火飞。冰路险涩。始踰极费力。及到上头。羊肠屈曲。往往坦夷可走马。盘行约六七里下岭。又踰一小岘。左右荒峡。甚无兴趣。俄忽山开。海色呈豁。东望一带松林。列立沙渚。望之淼茫。南则大野多水田。是乃羽溪县也。西有溪水流出。以其水清有玉泉号。乘昏叩崔与家。乃李仲培侧室喃也。与谈蓬山别业之趣。亹亹可听。问其程途。只五十里云。忙未往赏可叹。
初十日晴暄。至平陵。驿村凋弊。无可寄炊。历过邮亭数里。至李忠义家中火。踰一小岘。见竹树茂密中(缺)草堂。方有读书者坐其中。未闻咿唔。遥见俯仰。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1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198H.gif)
十一日晴暄。未明发数里踰大岭。见日出。至交柯朝饭。主人即驿吏李信侠也。俊雅可与语。午至龙化中火。信侠方向蔚珍。而留秣于此。使致先声于蔚珍焉。踰一小岘行二十里。越召公台。岭高大过火飞。而但不荦确。羊肠中盘可十许里。下岭已曛黑。将到五原。驰走十许里。昏黑中不卞东西。越溪有犬吠。而亦昧远近。误认松林为店舍。至则蔚翳而已。遂复回辔西驰。屡度危桥。至一陋村寄宿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1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198L.gif)
十三日晴。沿川行数百步。至涵碧亭。逍遥有顷而归。邑内居朱上舍兴璧来见。问其世系。乃朱孝子继祯后裔。详雅有文。扣讨邑内名胜。颇有局陈。
十四日晴。月色甚佳。与主宰闲坐凌波亭。又移席于太古轩。团栾至夜而罢。
十五日。大风夜雨。至太古轩。观众翳桑啜粥。
十六日。雨霁犹曀。将向佛影寺。别太古轩。与朱兴璧联镳南行十里。越一峻岘。忽山开川平。得一佳处曰酒泉台。台临澄潭。夹以老松瘦竹。隔水小峰。圆秀有态曰小孤山。台南有社院。即任有后旧居也。任盖寓居于此数十年。有惠训风流。没即俎豆之。傍有龟岩书院。所祀东峰者也。此邑乃东峰外乡。故曾所留躅偏多故也。少憩台上。大风掀地。急避入院厢。少选即发。南踰一岘。沿川而西。川涨难涉。艰缘危磴。复入一谷。至所谓汉岭。登登三十里。下岭遇川。即酒泉上流。两处深涉。水过马腹。艰度至丹霞洞口。川石多紫晕。仰见钟岩𡺚崒云表。僧有来候者。邀入寺门。暂坐梵钟楼。南望芙蓉城。环列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1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199H.gif)
十七日晴。颇觉料峭。复循来路而返。至圣留窟。窟前大川。已有候吏。舣船以待。震明斗发亦自邑来会。同入窟。历大小场金塔至钟岩。欲复进板桥朽败。不得穷源而归。衣冠半为窟泥所污。出即洗濯。隔水有朱上舍。相望一笑。始觉身世从玉壶中出来也。与朱并马至蒙泉书斋宿焉。主人尹培亦佳士。叙其先故。厥父进士某。乃乙酉先榜中人。而其外父则乃外曾祖在英阳时所同邻云。
十八日晴。晓发至德新朝炊。午至望洋亭歇马。夕到月松浦楼。白沙乔松。固所饭闻。而前有川湖。有萦带映发之致。尤为奇胜。夜宿达水驿村。二更上篱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1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199L.gif)
十九日晴。观日出。平海倅韩圣钦适来月松。闻余来委访。慰以酒馔。午至宁海邑底。未及五里而中火。夕过飞村。至雨长村投宿。是日行七十里。
二十日晴。晓发过官院。踰(缺)峙至罗箔谷中火。夕至真宝驿村投宿。主人金喜壁兄弟。淳质殊伦。接待甚款。是日行七十里。
二十一日。晓发行十里而明。至青松。主人元适出未还。意颇落莫。仅得通阍。与从侄相会。午后忽报主人兄自湖庄径归。喜倒不可言。向夕雨作。又以得免旅困为喜。是日行三十里。
二十二日。午晴。飞书比安乞骑。蔚珍人告归作书。
二十三日晴。留登赞庆楼。
二十四日阴留。
二十五日晴。往观落渊瀑布。大略与三釜渊相类。而壁秀潭狭。互有胜劣。去郡十许里。比安有答书。马亦至。
二十六日晴。别主人兄南行。过驿东得一涧。沿至二十里至大典寺。寺后石峰纯骨挺秀者六七。涧出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0H.gif)
二十七日晴。昧爽下大典寺。催饭发行。南行四十里踰三者岭。路极艰棘。前后涉川。亦不可数。踰岭至一村。主人南时熏。与余生同年月。颇款接。午秣后南踰一岭曰柳岘。夕至立岩院村。闻以释菜方领辈方会集。避往远村。到处见塞。暝得一处经夜。是日行八十里。
二十八日。乘晓潜行。登立岩精舍。岩溪清幽。轩楹结搆。妙有意致。书院则不足观。午到仁普驿秣马。南踰峻岘。至净慧寺少憩。着人马步循溪流。至晦斋先生溪亭。倚栏俯视。所谓观鱼台在其下。隔溪平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0L.gif)
二十九日雨。晓出玉山洞口。历览大龙湫。过安仁驿。坦路如砥。走马五十里至东京。周览形势。旷然超凡。自东门驰出南门外午炊。观古钟东迤至瞻星台。住马步上月城。招墟中人。询考三阙旧址。后脉为川水所截。玄武无首。亦可异。川源即黄龙山所出。东西各有大川合汇。东则细岭所出。西即自广驿来者也。南至赫居世庙后。有三大冢。(缺)然相依。大小亦不同可怪。有雨徵。催骑上天龙寺。石路颇艰。舍马处多。至寺观古钟。形制与南门所悬者一般。试叩之。响韵绝宏亮。是日行八十里。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1H.gif)
[三月]
初一日。大雨未绝。向夕开霁。始得周览诸殿。
初二日晴。踰川北观浮屠庵。仍逶迤出谷。骑率随之。度一长桥。左有松石。川流活活。颇豁心目。度舞风桥南行十五里。入圆寂谷口。松栎翳菀。不无幽趣。涧谷比诸周王则胜。东北至圆寂寺。荒岭四塞。无可开眼。始到悔其艰寻也。少憩觅笋舆乘之。南踰一峻岘。迤转而东。忽见石壁千仞。垂临绝壑。中辟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1L.gif)
初三日大风。出谷至山下村朝食。行三十里至梁山。上双镜楼。无甚胜致。复行十五里。至黄山驿村秣马。行五里度一危迁。大风益甚。沙尘扑面。隔岸有甘露寺不能见。暮到龙塘。唤船渡一川。风逆几漂转于洛江。仅而得济。到塘上村舍投宿。主人甚致款。为煮菉粥以供晨啜。
初四日晴。晓发度鹊川迁。险艰亘五里。过迁遇密阳所送马。换骑至无忽驿秣马。驰到密州。渡江上岭南楼骋望。胜致颇惬所闻。入衙轩与主人及女婿会面一笑。
初五日风。与李婿上岭南楼。以风日不佳罢归。
初六日晴无风。与主人父子泛舟楼前。溯洄向龙岩游泳。良久而返。望见丹槛碧栱。腾耸竹外。其胜有过于楼上所见也。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2H.gif)
初八日晴。往宿于南楼。
初九日。风日甚佳。泛舟楼前。游兴颇畅。
初十日。与主人联镳向头流。自郡行三十里。至水安驿中火。暮到灵山宿焉。是日行七十里。
十一日晴。自灵山行至数里。见一村舍颇萧洒。有楼临大陂。扁以映碧。匆匆不暇登可惜。行四十里至博伊津中火。午后行五十里至宜宁。主倅出见叙款。是日行九十里。
十二日晴。早发至介水院朝饭。历一大野至晋州。登矗石楼。胜槩与岭南相埒。江岸崭绝。石滩迅急。凭槛骋目。有豪壮之意。所欠面势歪斜。不能如岭南之方平尔。向夕渡广滩。舟中望头流万叠。浮出云表。使人兴情飞越。驰至凤溪。已暝黑矣。
十三日。晓雨晚晴。披蓑冲泥。越楼里岭至横步驿。村以有染气。移入一蠹院村。展谒而行。越公月牛峙二岭。至新河东宿焉。
十四日。早发至岳阳朝饭。午后至双溪寺。有新旧两地。东西高低。层现叠出。花竹映蔚。云碓周遭。越涧攀阁。触目壮丽。旧寺有三山阁。左曰瀛洲。右曰方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2L.gif)
十五日晴。早食乘笋舆。从三山阁后勃踤而上。北行四五里。又迤东而行五六里。始逢云栈。架虚乘危。下临不测者凡五六处。过此即佛日庵。庵前小岩刻玩瀑台三字。登台左右望。西则青鹤。东则香炉。东侧有瀑悬焉。高可百馀丈。而三四屈折。未能快射。壁面粗黯。亦无幅尺。举其全体。无足称数。未知其何以擅胜。如许振耀。自孤云以来。至今千馀年。果无一只眼乎。可怪可怪。初拟寄宿一宵。以畅襟情。及至兴索。亦以有病僧。少憩即起。沿瀑上源。穿入穹林。得至上佛庵。庵主海机。乃岭南大首座。年几八十。凛凛将尽。而试叩所存。酬酢铿然。余问流注想何以使无。答曰此乃心之影子。倏起忽灭。无足累我真空。金刚经冶父解有云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鸟飞鱼跃他自来往。亦何累长空大海乎。赠以一绝。朗咏一遍。即袖藏焉。午返双溪中火。季祥归意甚忙。促我往七佛。余意欲一宿神兴而不得自由。并舆驰迈。沿溪西北行十里。至三神洞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3H.gif)
十六日。晓雨晏晴。回舆至神兴寺。沿溪数百步。屡得佳处。若穷其源。义神灵神。次第纡回。可达天王峰。忙未穷溯而返。良可怅恨。溪南石上有洗耳岩三字。余就其傍留两人姓名。朝饭出谷。至平地遇人马。骑到岳阳中火。至河东旧店宿焉。
十七日晴。联镳至横步驿。未及楼里岭数百步分歧。各相回顾。怀不能已。北行二十里。大抵石径崎岖。投(缺)中火。越一峻岘至德山书院。前有大川。冲融成潭。可数百步。环之以头流远势。逶迤不迫。潭南茂松百馀株。其外野色苍然。临潭有洗心亭。只一间亭。左有彩阁亦佳稳。饭后到亭上。倚轩到暝黑。潭影沈沈。静闻水碓及松上鹳叫。自尔忘返。
十八日晴。沿川数里。过南冥坟。道上有碣。乃许穆笔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3L.gif)
十九日晴留。
二十日寒留。
二十一日。与许弟往观黄溪瀑布。高可十馀丈。壁势折陷折补。论之不及落渊。与许弟作别。至太平里中火。过郑瑜家。郑瑜兄弟及诸人出候路左。乍坐叙礼起。郑瑜及从弟某权姓人随来。盖欲同宿龙岩也。行过古三嘉。乍憩川边。复行十馀里至龙岩。乃南冥书院也。追至又一人。乃权万时也。云有世好。款曲备至。与宿讲堂焉。
二十二日雨。与权郑两君联镳西行。越冲岭。雨甚避至岭底村舍。有顷余则先发。驰至居昌中火。沿川二十里。至迎送村宿焉。
二十三日。朝雨至午。大风且寒。驰至愁送台。徜徉未久。披蓑前进。沿路水石。宏畅可喜。至龙渊村。李生圣时追到。云是宋夏绩甥侄。曾有面分。欲与同游。仍作向导。而以无雨具告还。期会于寻真洞。自愁送西行三十里。水石入选者六七处。而石理水色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4H.gif)
二十四日晴。风亦定。循溪而下。至笋岩下马徜徉。又行至降仙台下。得一盘石。阔可四五十间。水色澄澈。亦胜笋岩。中有沚石。可坐而周览。上下洒落惬意。岸上有精舍。得地佳稳。问之乃谷中龙渊村士人辈书斋也。行过村中。被二三士人所邀。暂与对话即起。过愁送台。至李圣时家秣马。闻李已与郑君往寻真。午饭即追往。凡行二十里至安阴邑。又行二十里至寺。自山口至寺门。黑砾如麻。不可改辙。令人意疲。寺居失位。置寮舍皆歪斜不佳。上楼与李郑两君相会。古县郭君亦在座。谈话至夜。仍联枕。是日行八十馀里。
二十五日。朝晴夕雨。清晓从寺后披林而往。僧以席从。得一岩台。俯临大瀑。高可三十丈。喷薄夭矫。声态俱壮。上接以数十步盘石。尤觉快意。溪上有古寺基。稍似窄狭。而倚阜临流。幽妙倍胜于后建处矣。食后与诸君联镳出谷。至安阴乡校村。遇一大川。自西而与寻真川相会。沿川而上十里。得大盘石。广阔绝等。比诸猿洞回潭。大有过之。但石色潭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4L.gif)
二十六日。终日雨。与郑分歧。互赠诗。北行三十里。至加祚龙山村中火。行二十里遇马场岭。险峻颇甚。马瘏难进。下马着蓑而行。喘汗迨不堪。至岭脊。云雾咫尺。窄入幽薮。似在虎豹窟宅。行色隐现。亦足损神。下至稍夷处。始见白水青畦。有贴泉数人在其侧。询问海印程道。可十里。进至寺门。先往官傔。率寺僧持舆而来。至寺所见宏丽。恰如所闻。法堂佛像后大圆牌。他寺所未见。藏经阁百二十间。岁久犹精致如初。学士台在藏经阁西。平敞可坐。有大松百尺。云是孤云所手栽。而苍干劲枝。蔚有古色。傍有祖师殿。壁挂和贞以下开山诸僧像。而祖和尚亦在焉。睹其姿貌颇妍好。殊不魁杰。未知其果传神也。夜宿禅堂。有性能上人。能诗可爱。亦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5H.gif)
二十七日。朝晴晚雨。寺僧整蓝舆。以备红流游览。出红霞门。渡唤仙会仙二桥。至落花潭。激湍之下。成一绿潭。夹以岩壁。苍润峭茜。幽意有馀。又行数百步。至喷玉潭光风濑霁月潭宛在岩。次第森罗。皆有石刻。东有立岩。刻吹笛峰。又下百馀步。为红流洞。隔水卧岩上。刻有孤云一绝。皆已磨尽。只残故教二字。使僧取舆架澜而涉。抚摩笔迹。低徊怅望。未觉千载为遥。东崖有红流洞三字。傍有尤翁改写笼水诗。字画妍妙。舆至叠石台登览。北有岩一般对立。云是孤云所去来入望。众峰皆能嶙峋环拱。苍翠蔚然。复循归路迤入可五里。至白莲庵。与明察联榻以宿。凌晨返海印寺。
二十八日。晴有风。从寺北踰一峻岘。行可二十里。双溪僧来候路傍。与海印僧替舆。又踰一岘。路傍有瀑不甚高。岩壁亦丑。不足留览。到双溪寺洞口。水石颇清旷。渡百川桥。亦好阅目。到寺憩一饷。首座僧师哲自修道庵赴余遥招。与之语。道机尽熟。亦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5L.gif)
二十九日。沿溪而屡得佳处。盘石澄潭。在在可坐。(缺)有十许丈。苍壁荫映有致。至立岩尤奇胜。下展盘陀。演漾悠远。若移此胜。以补红流之缺。则何可当也。凡行七十里。未至郡一牛鸣。访至李周卿墓。适其棘人来治石。相吊尽哀。仍至其家宿焉。
三十日晴。借得人马行过星州乡校。越月岩岘涉孔岩津。至仓舍中火。大风掀地。仅仅成行。隔岸吾泰书院。意有佳致。而不可寻可叹。暮过仁同县。又行十里。村名番伊兀。日犹未暮。畏风遂止宿。
[闰三月]
初一日晴。晓发踰星岘。行三十里至善山界虚边中火。又行数里。遇比安人。与同行。至衙轩宿焉。
初二日晴。留观客舍。
初三日。晴有风。与德而共游屏山。
初四日晴。往扫外家始祖坟。往返十五里。
初五日晴留。
初六日。大风。将向安东。早起与德而联骑。北行四十里。中火万伊谷。历龙宫地界。间有峡开野敞。可以游目处。东转三十里遇洛江。乃安东境。川北大村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6H.gif)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6L.gif)
初八日雨。将谒古台庄。东行二十五里。穿入幽谷。松杉蔚然。距凤项寺不远。至设坛处。观其位置显敞。与环抱备美。土气不高燥。利用荐设。未得当地。虽为可恨。而要亦八九分近之。庶有凭依。以慰莙蒿之思矣。东行三十里至安东郡。始至姓吏丽明家。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7H.gif)
初九日雨。朝洒霢霂。亟促从者俶装登途。行四十里至礼安邑村中火。未至陶山五里。登忧日堂少憩。吟望海棠一树。带雨可爱。至陶山直往天渊台。徜徉食顷。至岩栖轩。使庙吏启玩乐房室。列见几杖笔砚。宛然咸在。谒庙退歇院房。饭后复出岩栖轩。整衿静坐。淡云微月。池面有光。滩声与子规。并入清听。若有謦咳。出自函丈。所得于观感者。足可百年不朽矣。
初十日晴。朝雾。盥嗽整衣冠。复往岩轩。若将行晨谒为者。散步于节社洌井间。墙边红桃二树。开花方盛。落英半在池面。益令庭院芳蔼。步出天渊。大雾不辨色。但闻濯缨潭潺湲送声而已。凡行四十里至清凉山下。有大川乃洛江上流。艰涉到谷口。川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7L.gif)
十一日暮雨。东转致远庵下。四顾群峭。突兀竞爽。比诸山中所见。似益奇拔。缘磴数里。下涉蒙密。艰踰一岘。行十里遇奉化歧路。舍之右行。连踰三岘。皆峻棘。凡行四十里。踰三岘至龙华村。一名门岩。投宿。
十二日晴。行五里踰汉岭。有村曰薮皮。乃昨日所欲抵而未及者也。原麓颇宽敞。村居亦稠。北有日月山。穹隆有气势。踰岭有大溪。活活东注。径复百折。涉颇艰。问其归宿。已是岭东派也。初欲从坚岭作路矣。遇人问岭路险夷。皆言高岭胜。遂舍右路而北行三十里。到岭底村中火。询诸村氓。问岭路。皆言难于上天。一行皆有怖色。至则险窄危迫。不可尽述。汉岭以东之水。至是始离舍危乎。坠落深壑。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8H.gif)
十三日雨。平晓发向蔚珍。路中青沙翠阜。无数牧童。披蓑唱歌而行。自幼从事诗中画里。所曾称奇者。今始实睹。妙妙东望飞来峰。圆秀有妙态。登之当益超越。而忙未暇焉。至蔚邑。与主倅会话。退归下处。邑前长桥才经驰过。坐食顷。忽中断有声可骇。
十四日晴留。夜与主倅及朱上舍做稳。月色亦佳。
十五日晴。发至兴普渔村中火。行踰葛岭。暮至五原。记得去时迷途。无限狼狈。所寄宿又矮陋难过。今则未暮卸鞍。屋舍亦佳胜可幸。
十六日晴。晓发踰召公台。登岭行凡十馀里。又踰一小岘。至龙华驿村中火。连踰三岘。险过召公岭。至李信侠家乍秣。踰汉岘至时直崔俊迪家投宿。
十七日晴。晓发至凌波台观日出。台前众石矗立若堆玉。颇似众香城。中有一岩孤秀。瘦劲若老仙模㨾。沿岸迤逦北行数百步。至万顷台。岩石之奇秀。大逊凌波。小台平稳可坐。左右眺望。极有眼界。昨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8L.gif)
十八日晴。晓发至崔家后北冈。至所谓书斋。畅豁惬意。借得崔马。至火飞岭上而还送之。密阳马疲卧不起。若无生意。仅得扶起。至安仁中火。沿海五十里。皆行沙路。自江门桥回望镜湖。萦回隐映。倍胜于台上所见。欲览镜湖者。须从此路往还。可领其胜也。曾与沈君五约与留连。而缘忙直还可叹。暮到连谷洪海龙家投宿。
十九日雨。中火动山驿村。遇新村辛上舍。乍语而别。暮至佛城双湖。值主人远出。与其弟联枕书室而归。蔡君彪章亦在焉。
二十日。日出后行过洛山。至降仙驿。寻讨金世俊家。以谢前日借马厚意。中火后直从山北径路。行二十里至圆岩宿焉。送斗发买米华岩寺来。
二十一日。踰弥水坡至煖岩少歇。出葛粥疗饥。午至石门权汉家经夜。
关西日记(丙戌)
[四月]
十一日晴。午后启行。秣马碧蹄。踰惠阴岭。抵定而松楸宿焉。行中骡一卜马一卜。马即定而所送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9H.gif)
十二日雨。晓发至乌木店早食。行至板桥。猝逢骤雨。衣冠沾尽。狼狈可笑。至松都访李信健家寄宿。
十三日晴。晏发至金川。主倅罗重器适出江阴。先已使人候逆。以粮糇及卜马一匹助行。观回澜石夕宿。主倅闻余止宿。冒夜把火而来。款叙至夜深而罢。
十四日晴。晓发朝饭于平山。中火葱秀站。夕抵瑞兴。主倅不在。厥胤显祥出待。
十五日雨。俶装将早行。雨不克发。迟延二炊饭始发。中火于剑首。行二十里取径路入东里镇。日热惫甚。少憩于道傍幽薮。又行二十里饥甚。就路上井侧浇饭。至黄州日已落矣。主倅出接款叙。至夜深而罢。骡背疮甚。留喂官厩。
十六日晴。早食即发。主倅借一快马。驰到中和。日未午。中火于店舍。烦渴不能食。行未到裁松亭数里。下马息惫。渡永济桥。穿入列树阴中。颇觉体凉。到津头望见练光亭。焕若画啚中物。渡江直到亭上。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09L.gif)
十九日晴。与定而联镳向香岳。出普通门。展谒箕子墓。行到顺安中火。暮至永柔。定而直入衙轩。余则往谒卧龙祠。徘徊少顷。主倅李子宾送言邀入。至衙轩。与子宾昆季。儿子厚谦及洪锡辅列坐叙话。夜宿梨花亭。亭乃 宣祖壬辰时所驻跸也。地势宽敞。庭有梨树数株。绿阴可爱。房榭爽适。甚惬憩息。
二十日晴。早饭即发。至肃川中火。暮到安州。定而入见兵使。出即邀余上百祥楼。眼界阔大。八风攸会。倚栏少坐。殆思重裘。北望延州。(一作川)药山突兀。妙香诸峰。亦在莽苍中。而不可了了。西南则大野茫茫。缭以晴江大海。暮潮方至。远浪荡红。尤为奇观。昔年一览。病其面势欠端。洲渚不清。而今来不欲更上矣。此亦偏见。须着大眼目。可尽其胜。满眼关塞之气。虽损佳致。而使抚剑悲歌者骋望焉。足令意气激仰。总而论之。盖亭观之大家数也。
二十一日晴。早食出江月门。暂观七佛寺。沿江数里。涉晴川上流。草软沙净。颇有佳致。倚棹少顷。定而追到而共涉焉。午后到宁边。直到铁瓮城。城固因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0H.gif)
二十二日晴。早食出西门。行四十里至石桥仓。沿途山川。明媚特甚。大川自云山境来者。纡徐平铺。缭以清渚白沙。北望白壁山极清峭。闻其上有龙湫焉。少憩仓舍。复行十里。至天水镇中火。行五里得一佳境。乃天水台也。圆石层累。级级可坐。盖以茂松承以浅潭。颇有胜致。岩上镵龙龟天水(缺)凡三处。旱路撼顿。政苦炎燠。下马濯热。神情顿醒。自此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0L.gif)
二十三日晴。早发踰月临岘。路颇峻急。踰岘数里。至月津。沙渚澹洁。细草茸茸。舟中揖法王诸峰。兴情颇浓。船泊南岸。迤东入普贤洞口。凡渡六桥。皆从绿阴中过。肩舆僧已有出待者。乘舆行数里。路绕狮子项。始至寺焉。境落平敞。风气团聚。真大伽蓝地也。由曹溪门至万岁楼。楼广可百笏。与吴公及定而列席散坐。拓户南望。山翠甚浓。令人意思甚适。早食讫。将上上院。取道西。浮啚庵居。环抱有致。绕庵错落。皆诸僧藏骨处。中有清虚浮啚碑。乃月沙笔也。暂看即起。循溪穿树阴而北。大抵绕缭于葱茜中。道与涧相离合。而巨石列峙。色多黑色。殊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1H.gif)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1L.gif)
二十四日晴。早食越东岘至内宾钵。无何至檀君台。庵空无僧。庵后两岩交头成一穴。自是檀君所气化处。傍有石泉。澄莹冰齿。从窟后而上。有台缥缈。俯视大壑。群峰皆在指点中。又东行崎岖。披林俯壑。得六层长瀑。垂练跳珠亦可观。乃万瀑洞也。定而曾已过目。先从瀑源截过。余则自下循次而观讫。复出林北至一庵。乃峰头陀。亦幽胜。追至定而憩处。俯视瀑流。徜徉少顷。遇险屡下舆。艰步而上。自宾钵约行三十里。至所谓中峰。入眼群峰。多苍白色。可在枫岳中品。石秀松劲。迥脱尘气。不及此危。以妙香为土块矣。又进五里。至有泉处。拟浇饭。虫满泉中不可饮。不得已以酒浇饭。侑以菉豆粥。堇免病渴。又艰行六七里。至香炉绝顶。四望豁然。足荡胸次。大海群山。缭白萦青者。只凭僧指。有不可指悉。惟一山脉络。可得要领。而东望毗卢。突兀不降。馀峰列立者。皆洁白有奇彩。峰顶侧柏树阨于冰雪。短短着地。杜鹃花方馆萼。可知其沆瀣所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2H.gif)
二十五日雨。发内院东穿深林。至上禅下禅等庵。上禅有空殿。金碧夺目。龛中有一禅影子。杰颉可畏。画法极生活。林间有飞瀑斜溅。乃万瀑下流也。西有无住庵。政与瀑流对峙。疲不能跻。至(缺)庵。山雨大注。少憩待晴。至佛智庵。东望擎天柱。突兀撑云。下有大涧。备有高深之致。庵僧戒习颇有道气。出清虚袈娑琉璃杯六环杖及天将所往复书牍。冒雨下普贤寺。共中火。定而发向鱼川。余则留观音殿。独坐观雨。意绪颇悄然。终夜雨溪水大涨。
二十六日。雨留普贤寺。
二十七日雨。午时暂晴。夕又雨。将向金台。溪水大涨。坐笋舆。拥僧护济。渡月津北行五十里。至所谓獐项。忽尔旷望。原野萃眼。(一作芋绵)绕以清江素渚。村落相望。暧有幽致。可以亚匹于鱼川矣。行十里渡西江至熙川邑底。忽被主倅所探知。乃与相面。供以荞面。生平所未尝。初欲自此向真珠谷。谓可坦夷。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2L.gif)
二十八日。雨留圆明庵。
二十九日晴。行向金仙台。沿溪东行二十里。留仆马于村舍。与圆明僧三人及六湛道文及他客僧凡十人。披拂巨薮。沿溯幽涧。行二十里。涧尽岭出。西迤岭脊而行。始至清虚堂。废置已久。苔延户牖。所谓甘露井泉亦不浚涤。踰冈而西。始见金仙法王二台。东西对出。皆南向。金台之西石台屹然者曰奏乐法王之峰。有散花台。与奏乐同势。金台超爽。眼界愈旷。法王幽妙。恰与毗卢对案。乃(一作所谓)回龙顾祖也。金峰后脉即芜荄台。(一作芙蓉峰)有首座僧法器。老于禅会。观其应缘接物。十分流通。要为胸中无滞碍也。是日晴明。甚惬眺望。西(一作东)北有天挂山。磅礴甚壮。乃毗卢祖也。西有一峰。昂若鹫头。乃鹫峰也。夜宿金仙台。
三十日晴。回至圆明寺。熙川宰来待供面饼。午后回到月津。宿普贤洞口林姓士人处。
[五月]
初一日。沿江而东。多有佳处。行三十里吉村秣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3H.gif)
初二日晴。出山行二十里至扶苏院。又行二十里过三峰。秣马价川界。屋宇丑甚。殆不堪食。行六十里至无尽亭投宿。亭据绝岸。左右翼以数三里苍壁。江滩悍急。殊无恬适之致。
初三日雨。早发渡前江。东行二十里。微雨沾衣。至孤岩村秣马。乃殷山境也。闻有径路可直达成川。行五十里皆微径。崎岖踰修扫岭。渡沸流下流者两次。成川倅送马。渡郡前江滩。至衙阁。馆我于留仙观。
初四日晴。与主人终日赋诗。
初五日晴。泛舟至金炉峰下。至吏隐台。亦有野致。
初六日晴。观武人中格者犒饭于降仙楼。女乐盛张。有剑舞。余从江上至平宽。回顾甚奇观也。
初七日微雨。与主人观渔于金炉峰下。夕乃还。
初八日晴。将还平壤。取道三登。越(缺)秣马于仓南村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3L.gif)
初九日。与主人泛舟游于鹦鹉洲。以上百丈。溯滩而上。至松亭而归。
初十日。发向箕城。西行六十里。至(缺)秣马。乃平壤地也。午后渡大同江至箕衙。
十三日晴。谒檀君祠箕子祠及武烈祠。出西门谒仁贤书院。南至江边。观箕子井及井地区画。初到茫然。遇一村老。得以领略焉。暮宿练光亭。方伯夜会。
十四日晴。三登来会于练光亭。将与方伯为石湖游也。
十五日。早食。与方伯同舟。至咏归楼。下船周览。不如所闻。又沿流而南。岸势奇崛。或有奇岩。至(缺)又下舟登览。坐地平夷。面前江三叠横带。甚有萦洄之致。若作亭观。自可与浮碧练光争胜矣。又放溜下十馀里。渔船蔽江。陈陈举网。远见银鳞泼剌之状。至石湖江水平阔。岸势峭绝。潮至尤渺然。团栾至夕。舟行恐泥。由陆路归。走马热甚。赖得十里绿阴以涤烦。与定而,晋卿并马快骛。至津头月已出矣。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4H.gif)
十六日阴。洒雨。暮到中和。宿生阳馆近处。
十七日。至黄州。李使君邀至竹楼款话。
十八日。大风雨。踰洞仙岭。风急笠摧。艰到凤山店舍宿焉。
北关日记(丙申)
[二月]
二十七日。阴晦洒雨。将向北关。与儿子同出县门。北行二十里。至多多谷中火。乍行数里。舍分水岭路而左转向雪云岭。黄茅赤坂。沮洳不利行。渡黔不迁。
二十八日。晨起蓐食。儿子向伊川。权金两生亦别去。独行四十里。度回门桥。至灵台谷中火。路右有立石迥然人立。色如丹碧。傍有小岩。竖若纤指。奇妙寡仇。问其名乃立岩云。暮至国岛。海松森立成林。穿至一板屋寄宿。
二十九日风。早食踰岭。岭路不甚斗峻。而骑行颇艰。村人以蓝舆来候。舆行约二十里。岭北冰雪颇积。直下若悬溜。至十馀里始骑。至三巨里。路始稍夷。驰下凡三十里。至长便村中火。行二十五里过东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4L.gif)
晦日风。早起乘舆上内源庵。室宇宏畅。一仿香山内源而无甚胜妙。下来啜饭。还出洞口。过南山驿村。凡行五十五里。至拨亭摊饭。又二十馀里至圆山中火。聚落稠密。渔商沓凑。俨然一都会也。雇马将落还。金佥知弘振自邑底送马匹。移驮以输。行十五里。弘振弟兑振候于路左。同入邑底。主倅先扫一舍以待之。夕主倅来见。
[三月]
初一日。以风留。西望一峰峭秀。云是乘高山。山顶有万景庵。可望日出。
初二日晴无风。早食行三十里。至良奇驿中火。夕至高原县底。闾舍整比。皆编芦为篱。萧洒若江南风气。德原傔人引入其宰所尝历宿者。房室靓净。案槅清楚可喜。盖老妓曾为洪兄第二郎所怜。而今为吏人小畜。壁上犹有伽倻琴。弟子有数人服事。质厚少娇盈之态。与语亦可破寂。
初三日晴无风。北涉大桥长川。逶迤岸东西。村落错峙。带以良田畴。令人有卜居之意。不知为幽朔风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5H.gif)
初四日晴。未明启行。至烽台驿中火。始见车行。余饭后值一车。驾牛乘之。使仆叱牛而行百馀步。甚惬体气。便有康节兴致。考其制度。节朴易造。造致一件于谷云则好矣。自草原至咸兴。坦滑无片石。故尤为利用。驿北二十里。为两界。大抵空阔。而微间以陂陀。过此则茫茫浩浩。若无际畔。而北望数莽苍。粉堞亘云。负城有飞阁。即乐民楼也。板桥跨广川几四五百步。半度回顾。见初登板者。颜面不分明。桥尽陟一亭。扁以无荒。又进纡转而上乐民楼。周览讫。循城到某人家歇息。
初五日。早发中火德山。所历山川明媚如畿甸。路甚坦夷。踰咸关岭。表里可十馀里。登易而降艰。往往有陡绝地。下马而步。未及洪原十馀里而投店。望见海口。奇岩错出。如鼋鼍形。皆环县而列峙。其中一岩即穿岛云。是日行八十五里。
初六日晴。早发未及县五里。迤从东偏。而取径踰一岘。与官途会。海色浩荡。沿岩奇岩。不胜指点。北则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5L.gif)
初七日晴。朝食踰岭到北青。值判官行粜远出。以书速之。兵使出见于馆次。
初九日晴。入谒守梦祠。夕兵使出来有酒食。
初十日晴。往看广石。不惬所闻。归路历书堂。即白沙旧寓处。地既僻静。果如北迁录。而屋宇极(缺)轮奂甚侈丽。判官子侄方读书于其中。
十一日。阴霾欲雨。早发借兵使马。步骤甚速。摇摆殊未安。行二十里。东指青海伯藏骨处。有屋岿然。即佛堂㨾也。越杵岭到居山驿。表里海山。风气稳结。片片冈砂可置冢。闻朴信赫在一牛鸣地。招来询六镇形势。乃摺纸作啚。指其所谓罗坛者。大赞其妙曰胡地山形。嫩媚无比云。秣马行十馀里。穿入松林。至所谓侍中台。大抵岭东例有之境。而东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6H.gif)
十二日。早发到谷口驿舍。主人金盘丧人也。言其父才略过人。厥祖与妣。皆有孝行。洞口棹楔是也。庭宇显敞。井泉清洁。可合待行旅也。行数里便入磨云岭。望见斜磴亘天。若不可攀。而屈曲而上。如蚁旋磨。俯视懔然。几万丈强。可怕可怕。表里可十五里。又踰福岭。夕到端川。县门有一仙棹楔。令人起敬。投一劣屋。主倅闻而出见。雅士也。亹亹所谭。皆颐生之术。亦言与宋三锡邻比有素云。是日行八十里。
十三日晴。晏发所历山川。多黑砾荒垄。颇似广平。与仆傔评品供一噱。路左一高坂。号龙垄。势方而面丑。惨不忍见。云有村落在南偏而隐藏不见。近有一议拟作关防。兵使辈屡次往见云。暮投一瓦屋。主人李时混年八十极康健。为人自魁梧善谈论。家温而子蕃。其长子某剧论庆兴山川。秀丽可居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6L.gif)
十四日。早发以岭峻马瘏。将贳马。主人出奴马使护行。其意气可尚矣。上下峻急。倍甚于磨云。而磴转危凛之势。却不及磨云。且林深谷邃。中多荦确。自是富岭形规。表里可二十馀里。高顶有亭子。可俯沧海。渔舟方出没。如小萍。自是奇观也。下岭歇马。到城津日未晡。是日行六十里。佥使出见。
十五日留。周览形势。盖天磨一支。蜿蟺入海。突兀起岸。筑城其上甚壮丽。下为渔津。商船所辐凑也。朝日轩在内外城间。望德台在佥使衙后。势极缥缈。东望无壁淼然也。有卵岛出没隐现。似云非云。若无定形。或云蜃楼之起。多在此云。佥使出接致款。夕馔旨洁。颇杂以京味。尤疗旅胃。夜闻风涛滚城。城若摇动。默诵先考枕底涛声之语。不胜怆恍。
十六日晴。偶见舴艋着岸。戏坐其中。使沙工弄棹入海。循城根三面而转。绝壁巉立。若龙额蚕头。凡三四角奇崄。鸬鹚穴其中。从者以石掷之。磔磔惊飞。佥使闻余入船。欲同泛而未及。从望德上挥袂相应。若在霄汉。夕还店次。
十七日风。历双介浦。呀然石门。高广可数十丈。造化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7H.gif)
十八日留。登谯楼。看皮服而耕者满田。悠然有谷云之想。
二十日。风冽殆刮面。秣马古站。仰见巨陇。高仰切云。即载德镇也。万户守信地者陶复穴处。虽五月犹罕出头。云冻死之难免。奚暇防贼乎。可供一笑。登皮子陇。遥望雪山。闯然于群峙之隙。便知为长白也。不觉抚掌称快。晡时到明川邑底。邑宰遭戚未出见。治送夕供。是日行七十里。
二十一日晴。行巨陇间。触目可怕。踰尖岘登会陇。东则大海。西则长白。两巨相值。俱无端倪。历鬼门关。谽谺挐攫。若将扑人。凛不可少住。犹以马疲难进。暂就拨亭少憩。人马解饥而去。两关中即大川以桥渡人少。雨当用船。大抵如淮阳麦坂矣。渡川登重陇。所见白山延袤无极。大洋益浩渺。上下登顿。马烦仆怠。而犹自扣鞍称快。夕至朱村。墟落旷然。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7L.gif)
二十二日。早发至永康驿。距镜城平分为四十五里。路甚坦夷。踰(缺)岭一㨾坦程。所历田畴。覆沙孔惨。可知前岁之凶也。到镜城城池甚壮。传是李澄玉所筑。筑时身自运石。务为久远啚。当时称名将有以也。西有大薮。似为补虚而设。东临大海无五里。投林大成家。高屋旷院。架有俊鹰。车两亦多。可知豪富也。以马瘏出布贳一鬣。是日行九十里。
二十三日。凌晨未炊而发。越烽岘颇峻。下即大野。村居相接。有夷旷之致。颇似春川牛头。考诸堠子姜德里。云历踰城馆。投店为朝炊。踰岭为富宁境。沙路间细砾。间关四十里。人马俱疲。踰獐岘乍歇路傍舍。行十馀里见两岩。左低右高。夹水对峙。即兄弟岩也。世言以此岩之故。人到此道。槩多两度云。穿薮溯而行。峡趣颇邃。到郡日已没。主倅遣吏迓路左适舍。饩供甚礼洁也。味如岭西。大洗脾腥。是日行百五里。兵使走幕裨致讯及米太。
二十四日。以疲甚留。登运筹轩。转往将台。亦快阔也。主人同登肆目。指西边岩谷之窈窕曰走茂山道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8H.gif)
二十五日。大风刮地。日气凛冽。冒以作行。飞沙扑马首倒退。殆不行。行二十里过茂山交路。走避拨亭。破落不堪憩。有八十老叟面丑言狂。口不绝声。令人可怕。犹能言六镇程道。颇凿凿可听。自此越茂山岭。不甚险绝。亦无悍石碍足。磴转纡回。而颇有转摺。表里不过五六里。此岭乃长白馀支。迤走为六镇诸山之过峡者也。下岭六七里。午饭于路左村店。又行十馀里为礼山镇。城堡坚壮。民居充庶。以日未暮。历至十五里。扣一瓦屋。主人即亲骑卫金二延也。接待甚款。自言家颇温。不以接客为难云。而亦言余衰年妄动。大贻家人之忧为非便。其语甚恳恻。可知其仁孝人也。
二十六日。阴风稍息。主人借马。使其男从焉。驰至十五里而送之。山开旷望。便见豆满江。彷佛赴瞩。与仆傔拍手称快。亦觉身世之飘飏。似属梦除也。城谯入望。壮丽寡仇。柴车之出城者。络绎相接。殷殷度板桥。殊觉热闹也。到郡府使出见。暮登东门楼。府使亦偕。指点豆江所发源。半为烟氛所霾拥。幸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8L.gif)
二十七日晴。借骑府使马。到行营。城池壮固。槩如镜城。而以城内少井泉为欠云。登东门楼临眺之快。大逊会宁矣。虞候李潚出见。借马夕供亦净美。多用南烹。
二十八日雨。将谒钟山书院。越一岘行二十里到院。夜来因多吃酸汤有霍气。嚼胡椒及苏合丸。稍得镇定。而犹未妥。惫到院寮。取钥匙于远村儒生处。始启院门。焚香展拜。牌凡三位。主壁一蠹。左四位奇复斋,郑休庵,柳眉庵,郑守梦。右五位曾祖考,郑桐溪,俞市南,赵乐静,闵老峰。闻韩参奉世让有文行。取道涪溪。沿道村墟。夷旷可居。造韩公家。晤语两饷而起。行十里遭雨。狼狈入路傍村舍。乡儒家也。有童子扫榻而迎。俄而其兄亦会。同榻而宿。夜雨滂沲未已。
二十九日。以所住狭陋。冒雨作行。踰小白岭。石路荦确。困顿颇甚。岭上雾雨皓漾。半是冰雪。仍作沮洳。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9H.gif)
[闰三月]
初一日。冒雨而发。不甚沾湿。踰巨陇数重。大风篷篷捲送。人马若不自由。行四十里到稳城。主倅出见。暮登北门楼。主人亦偕。使幕裨指点江北形势。西有龟岩巉岩临水。直北大薮。榆柳蔚然。薮后呀然成谷。谓之荷田。直北有巨岳。雪遍其顶。即甲齐山也。龟岩之北。有斜径挂岘。自西亘东。沿江而转。即于罗胡人来往于厚春者也。
初二日晴。复上北楼。啸咏良久而返。
初三日。朝发至黄拓浦。观双岩屹立。比诸兄弟岩雄壮过之。秀洁不及。壁面刻李泽堂铭文。了了可见。沿江而过。历数越边巨薮。见游鹿兟兟成群。意甚闲暇。可知猎骑之罕到也。峡束磴窄。便与江相逼。遂瓢酌以饮之。历一大壁。凛欲扑人。无何到训戎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19L.gif)
初四日。大风雨。南行三十里至龙堂。即 穆祖旧基。有松一株在原上。传是手栽。堂即祭江神所也。登台肆目。历历厚春之派。奔入豆江。平芜数百里。目力尽矣。韩成甫自涪溪率诸贤来集。长幼各以诗贽。盖塞外彦会也。大风刮地。难于久坐。坐数饷。挥手而起。成甫独随来。中火乾原。缘江危磴数十里。至阿山堡宿。与成甫同登戍楼。又步月于店庭。乍谈易理。其一味醇厚。终可爱也。
初五日。朝发。与成甫作别。各悢悢也。到抚夷堡。苦雾四塞。所谓迂路而来。庶乘澄霁。快睹八池者。计将左矣。心殊惘愕。到堡坐食顷。风忽捲雾。豁然四通。催借万户马登西峰台。洞见八池如看掌。果古传五色莲在中。又按邑志有龙产珠。亦此之谓也。万户李枝万自作八池歌。高声朗唱。益令神王。万户借卜马。夕到庆兴。官府依山南。向北有望德亭。缥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0H.gif)
初六日。与主人登望德亭。有将校金鼎新多识古事。谈若决河。指点越边尖冈。约在十里外者。云是 穆祖葬妣处。所谓斡东。亦其近地也。
初七日。早食向西水罗。历巨薮数十里。斧斤不及。(一作入)可知人少也。踰岭历屈浦。指点炉口山。杳㳽数十里皆白水也。路缘其畔。缭绕一线。往迷其向。还失所适也。憩一渔店。篱院净洁。无腥秽气。盘供亦佳。东越一岘。岘上四眺。表里浦海。通透无隐。赤岛卵岛罗列于其间尤奇。余遂舍马据岩磝。留览良久而起。越岘缘浦。马踏藻叶有声。此物(缺)烧。端利之间。人贵此物。到此狼藉不收也。到西水罗。城谯凋残。村舍丑陋不堪住。南有望海亭。可以骋望。而危凛不可久也。盖西水罗非胜。胜在望西水罗也。遂回骑到渔店午住处宿焉。终夜有风。
初八日大风。将往赤岛。船人以风为解。余亦无必往意。驰到炉口山。渔人舣船以待。到涉风辄向息。遂催橹入水。行五六里始达东岸。数百步皆赤石环列。或圆陀或嵌空。色象鲜洁。有鸟玄身而朱脚。意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0L.gif)
初九日。晴朗特甚。金某辈以舆马待候初路。跨马北行十五里下憩。舆乃及之。傍见奇峰数十朵。个个精秀。凡有三层。绝顶则飞鸟所不及。中台犹难辄跻。中台下有泉成泓甚清冽。傍多奇岩。皆作釜盂状。余掬泉饮。循石罅屈曲而上。才及中台而坐。望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1H.gif)
十一日晴。主倅邀游赤池。乃 度祖射龙处。张鹄引众耦发矢。矢行波上。甚可观。举网得银鲫五百头。曾所未见也。
十二日风。治装将发。触风眩甚。遂解鞍仍留。
十三日晴。到阿吾池堡秣马。野平村稠。可合置郡治。曾移本邑于此。有异议旋辍可惜。万户自京来者。来与叙款。晡时到德明乍歇。踰松岭至南泉村。始见杜鹃花。夜有子规声。
十四日晨。洒雨旋止。行四十里至鲁阳朝饭。自此路艰益甚。踰(缺)岭。阴林窄谷。不见天日。间多泥坑。殆甚于过鬼关。踰岭见耕夫菜女。歌呼者满垄。始有阳界意思。路边泉石清驶可喜。若行岭西峡间也。至栎山闻富宁宰候余在富浦。急走驿夫以报之。
十五日。朝越小岭。遥见海边立石。到富浦与富宁宰及输城察访相会。察访曾与同闬者。致款颇慇勤。
十六日。与二公同游水中海中二台。海中台虽在陆上而斗入海澨。松石颇幽洁。船泊其底。乍登台上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1L.gif)
十七日。早发至输城驿中火。晡时入镜城。兵使出见。西水堡万户元次山来见。
十八日晴风。鱼游涧李载亨来见。自云受学于仲氏佐幕时。叙旧感咽。要以卜夜于其家。余虽忙甚。不得已应诺。李留其子侄于邻舍。为陪往计。余将游元帅台。使其子侄先往。而使一傔负寝具而从之。元帅台只是临大海浩渺。西眺长白甚快。盖壮观也。略有杯盘。元次山亦偕。向夕遵海而北。越数岘至李家。处地夷畅。前有松岩亦可赏。士友六七人谈话。入夜而罢。
十九日晴无风。余欲晨发向永康。而苦被诸公挽住。饭后返旅次。以夜话致惫。遂颓卧不作行。
二十日晴。中火永康。夕至朱村。投旧店而宿。
二十一日晴。晨发中火鬼门关。暮至明川。主宰出见。闻吉州与城津将方游七宝。作书使少淹。主倅为余先送人。为料理马草及中火憩息之所。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2H.gif)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2L.gif)
二十三日。云气密塞。定是雨徵。促食乘舆而东上下马台。又上海望台。北望寺岩甚密迩。寺岩之东有船岩。形不甚肖。而以其船头有人立摇橹之状故得名。次则册岩交椅。略似依俙。寺岩背后周遭以千叠峰岭。其外大瀛也。自海望缭绕而行四五里。至金刚庵。数椽在崖广下。可蔽雨者四五间地。岩溜成滴。檐外又有一泉。可以瀹茗。少坐稍进上会象台。一山面目。总会于此。若金刚之正阳。而所胜正阳者。眼中无冗物。而身无附丽之势。卓然涌出。四抚群峭。意者天台之琼台。或类此也。册岩下多有奇峰。所谓三浮屠。特其莹秀者。砚滴峰只在台之腋下。妙甚台甚峭𡵉。似不可攀。而巧有石级。累累乳悬可受足。虽老脚不难着。一山中如此者甚多。台名始诸林锦湖。按其记文。他岩谷多与今所称牴牾不可考。寺岩曾称以万寺。今有万狮之名。恐寺狮音讹而然也。余坐台上。娱悦忘归。妙安以有雨徵。催向兜率。下台入蒙密。若堕深坑。夤缘细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3H.gif)
二十四日。快晴无雨曀。上海望峰。山形莫不呈露。间有白岚着于岭间。表里通透。奇变无穷。浩㳽银界。大抵是大瀛。而中峰之出没。往往作列屿。须臾万变不可悉究。余欲更往会象。而被僧辈所靳不勇往。追思多可恨奈何。返开心午食。上开心台。下金藏(缺)。若从忉利而堕阿鼻。甚无趣。诸僧聒挠。殊不快意。会象之恨。于是为切矣。
二十五日晴。乘舆上门岩。回望千峰。历历可指。颇似断发岭。所恨朝霞眩笼。未了真形也。南下巨垄。到阿干仓中火。晡时到吉州。
二十七日。雾塞风恶气不平。邑儒金世重率其侄子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3L.gif)
二十八日晴。中火塔洞。主人之弟及其从弟来见。历临溟观石门。奇巧无比。夕到城津。吉州来见。
二十九日朝。与吉州宰及佥使乘舴艋。入浦观矢鱼。收网而屈之。积至百馀槢。水族之罹者。愈出愈奇。可供一噱。饭后启行。踰磨天岭到望海亭。逍遥良久。以苦雾四塞。终未骋望。歊火瀹早饭以疗饥。下岭至旧店。兵使南瓛方在馆。余遣人送讯。即来见。细闻伯氏消息。极豁郁陶。
[四月]
初一日雨。历见兵使。至端川。主倅来见。其子亦来。示以科诗。夕登莫开楼遣怀。郡势既夷旷。而楼据要地。野平山舒。环以海汀。烟雨中颇有画意。
初二日洒雨。午发将踰磨云岭。邑座首金道淑来叙甲辰事颇详。厥父某大蒙先考款接。年甲偶同。而道淑亦与余同甲。又闰七月。后余五日矣。强邀至其家。去邑只六七里。屋宇颇潇洒。少留答其意。留一诗而起。夕至谷口金盘家宿。未暮往见文星岩。字泐不可详可恨。
初三日。雾雨不开。朝发至利城。路遇利宰。以散籴往谷口。为之回辔。随余到邑底某人家。略话给粮。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4H.gif)
初四日。朝雾夜雨。将向桧山。舍大路而迤向西北。路傍原陆。清旷可喜。大川之出桧山者亦颇澄驶。行四十里入谷口。乱石充塞。便不惬意。以马疲艰进。送利城傔人。促舆担僧。而留坐林间。少间僧出。行十里始至寺。据地颇峻。犹有回抱之势。梵宇宏丽。雄殿特见称于缁流而已。毕竟无甚胜观。夕饭设软泡味极佳。近京所未有也。夜雨淋浪。不妨卧听。有老僧(缺)求诗。赠以一律。仍问前路观音窟胜致如何。僧乃仔细品题。至谓上下十里无可撒尿处。余始闻其胜。间为他说所挠。意颇摇漾矣。于是遂决计往焉。
初五日快晴。循初路出山。西行十五里踰蕨坡。遥望雪山亘天。颇似长白面目。而考按处势则绝远。追问乃所谓白参。亦大干之南骛者也。踰岭可三十里。至慈航院中火。自北青郡北走甲山。路会于玆矣。前进五六里。舍甲山歧而西。屡越大川。旁见盛村。皆是董家所住云。涉川苦频数。而又频逢骤雨。间关亦甚。间憩树下以息疲。凡行四十里。欲抵所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4L.gif)
初六日。蓐食借邻人马。直向稤库。数间板屋。幽稳可栖。井泉清冽。浸以山菜。风味亦不乏。居僧竺连乃营建观音庵者。遂令导路。路有新旧。旧艰而新坦。从新路跼步稍进。凡五六休而始达。盖庵据艮位。八峰环列于后前。有一峰最秀曰香炉峰。峰腰岩广。凹然成龛。若彫斲而成者。置佛一躯。短不盈尺。覆以金桁。形制大小称之。岩悬百仞。猿猱所不到。只可遥望而止。所谓观音窟。指是而云也。自古传有光瑞。僧俗之祈疾祷子者。咸往顶礼。庵南四十馀步有七星坛。白沙凝成。玉洁金莹。政与石龛相当。故凡欲供佛者。多于此为之。庵凡五间。结搆之致。丹雘之焕。莫不妙绝。庵左右窦有泉甘冽。僧辈称以甘露。人有溷污。泉辄渴涸云。绕香炉迤西。有张幡三同抱回等岩。皆戍削清峭。无一点尘秽。不惟不可溺。殆不敢弃唾也。终日徜徉。适值澄霁融朗。益觉幽意。午睡再枕。起向七星坛。啸咏忘返。夜有微月。又于坛上兀然孤坐者良久。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5H.gif)
十一日。晓参守梦先祖忌祀。偶来凑着。怆幸并切。未午启行。踰平排岭。宿平浦村。北青儒林沆随来联枕。
十二日晴。马瘏不可进。遂借林沆马以输橐。将至洪原郡底。径往穿岛。岛底成石门。其上陂陁。可以置亭。旷望列屿。奇怪万状。有末朗岛。最为脩长。界属于北青云。览后至郡底店。乃官奴家。而其祖母年九十三。精强异常。与客能酬酢。自言母是赵生。白沙北迁时赠诗者。遂出四卷诗轴。古今名贤之作。多在其中。不尽经过者为。然卷轴稍有坏污。前后方伯辄令重为妆䌙(一作潢)云。中火即发。老妪语刺刺有欲挽之意可尚。暮至咸安店宿。
十三日。雨踰咸关岭。中火古站。未暮至咸兴。方伯送言病未出见。助以粮数斗。
十四日。中军来见。往本宫观庭北两松。 太祖所手植。壬辰被倭剑斫。故以铜裹伤处。便成铁甲㨾矣。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5L.gif)
十五日朝雾。将向千佛。遵成川而北。雾里不辨山川。乍捲见川原昭旷。有村皆可居。行五十里至德陵口中火。又行四十里至洞口。僧以舆待。至寺只觉幽稳。无他奇胜。
十六日晴。早发会舆僧。从北涧而陟上。行六七里。至上岭台。望见瀑布。露首数丈。庵在其上。依俙见檐棱。都似画景。下岭又遵石涧。乃瀑布下流也。俄造望瀑台。仰见飞流。约可百仞。石面不甚莹洁。瀑身始阔终狭。下无潭湫以承之。又为亏欠。循磴而西转。迤北至大乘庵。不惟处地孤迥。又兼平敞。有台有沼。皆蕴妙致。坐庵中拓窗。瞰海浩渺。千里之致。容易于枕几间得之。尤为奇特。雨至瀑壮。不涉溪而俯视其壮。又为便也。庵废久矣。有沙㳽二人来栖。数日汛扫才讫。余适来矣。二衲苦待雄师之来。拟质经义。其意颇恳切。惜乎雄不果来也。余爱其不俗。各赠以诗。
十七日晴。出山到昨憩所秣马。往谒 德陵。追及卜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6H.gif)
十八日。朝发行四十里。到定平中火。夕至草原旧馆宿。
十九日。昧爽发至永兴。府使出见。值都事在馆未做稳。
二十日。晏发待都事出。往见射帿楼。夹以双池。柳荫浓盛。颇有画意。府使言自 上尝画看云。取道龙江东偏。至璿源殿。仰瞻 御容。值日光透牖。昭昭呈现亦可幸。按事迹此非诞生之地。而自前多混说。后乃决定以 诞降别有所在。距此只四五里。以一石为表云。午到高原中火。夕至文川。
二十一日晴。到德源。主人不在。旧馆亦有故。就一官人家少憩。乡所辈来见。斧壤人马来会见书。夕到圆山。
二十二日晴。中火南山路中。热甚屡憩树下。亦未快。夕至锦基村宿。
二十三日。早发始入三方。险侧不可述艰行四十里。至三方村舍中火。夕至食浦。夜雨滂沛。
二十四日。披蓑而发。至(缺)少憩到郡舍。
南游日记(丁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6L.gif)
二十七日晴。发石郊。秣于栗岘。暮至龙仁县宿。主人石郊李生员奴属。有所牌令。而殊不款接可笑。行八十里。
二十八日晴。早发至(缺)中火。夕至镇村。行八十里。
二十九日雨。被蓑到广兴院。店舍破落无比。以逸谦无雨具。借得于吴生家。吴生即逸谦妻族也。夕至李载大家宿。所居在松楸下。水石桑麻。备有乐志兴味。令人兴羡。行八十里。
三十日晴。早发至北面村中火。夕至清州邑。与主倅相见。时值 温幸。责应埋头。倥偬不得做稳。官供粗疏。亦非衰脾所堪可笑。兵使营将来见。行七十里。
[三月]
初二日晴留。宋必休来与同榻。
初三日晴。以朝饭不熟阙食。至文义店买饼疗饥。俄自衙中出美馔及蔬肉。颇得开胃。夕至怀德后谷。宿霁月堂。宋必休来见。闻其大人得风病云。行八十里。
初四日晴。往见宋友病。夕至苏堤。吊宋棘人。仍宿于不谖堂。
初五日晴。早食过增药驿及沃川郡舍。至新村秣马。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7H.gif)
初六日晴。主人指示西峰。云有智力寺在其中。凌晨偕往。入谷有泉石之胜。左右夹以岩壁殊清绝。至险处舍马行三四里至寺。有病僧不可入。乃沿溪徜徉而返。至主人家啜食启行。二十里至唤仙楼。未到数里。水清莎绿。桥其上。人行若画啚中。楼面向北。前有卧石曰龙岩。越岸有降仙台。南则野色苍然。奥旷兼焉。殆过所闻。过此十里。皆荒陇狭冈。殊无开眼处。至茂朱。主人出见。仍邀至唤睡亭。寒风楼在其东。皆副所闻。平江低垄。气象舒远。隐隐见赤裳山势。凭轩致可乐也。
初八日晴。与主倅往见衣岩。泛舟岩下。望见岛村。颇有幽趣。到岭上回眺。大川纡回。作玄乙势。茂锦两界。宛转绣错。对酌数杯。间以唱酬成一录。向晚联舆观后陂。无足留赏。复从往路。斜从立石而下。返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7L.gif)
初九日。往赤裳山。环以千仞铁壁。中包肉地若鸡子黄。可谓天造。如北汉者可以奴视矣。史库据正脉。风水极好。中火城寺。乘舆至护国庵观事迹碑。李泽堂所撰也。上按廉台。通望无碍。以有氛霭未极目可叹。夕返于店次。
初十日晴。至柳村秣马。村中疠疫大炽。仅得乾净一隅。摊饭而过。所历皆荒垄。无可开眼。未至邑十里许。见山开川泻。有村曰梨木。相接以林尚书村庄。豁然畅兴。又过三川书院。川有三派。以颜程朱三号。遂以此名院云。至邑至太古亭。幽雅可喜。主倅出见大笑。出百花酒以劝之。余强饮一杯。未觉醉困也。夕宿于邑底。
十一日雨。与衙胤同往半日岩。岩洞险狞。不欲久留。回至朱子川。观卧龙岩。水石颇佳。乍历其川上书堂。有一学究。指示丛桂堂旧垈。阶楚依然。傍有祭天台。缥缈半空。策马艰步以上。回望豁然。俯视旧垈。依俙骑龟行径。令人兴慨。乘夕而返。朝走书镇安乞马。夕后见答书。骑马一匹至。
十二日晴。早发越一岘。遵江而南。入望多美村。霁景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8H.gif)
十四日。晴大风。到明月堂。与主倅做稳。风乱败意而散。
十五日雨留。主倅以事往任实。约以会于中台。龙潭胤来。将偕游中台也。
十六日雨。与两李生联镳向中台。历睨马耳双尖。石色顽驳不足赏。始闻主倅大打。以为不然。果善品题也。行五十里。至中台洞口乍休。置卜马沿溪而东。水石颇佳。近寺多茂林芳草。水碓迭作。寺基极雄畅。法堂后竹林辛夷。丛郁可喜。亦有名不知佳木。花如紫薇而稍异。罗汉殿在法堂北。造像极工妙。森然有活意。夕食后沿溪(缺)遗基。屡逢层瀑。滚滚不穷。隔水望丹阁在山腰。掩以数株梨桃。花方烂发。不似尘中物色。遂与主倅变计。为借榻计。夕食设泡之具。皆移置焉。夜雨大注。
十七日。雨晚晴。下大寺。
十八日雨。披蓑发行。主倅父子随至谷口村家。而解手行四十里。历任实邑。夕至可端驿。越一大川宿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8L.gif)
十九日晴。早发行四十里。至淳昌邑底朝饭。沿路无可观。午至潭阳。野阔川平。竹林盛甚。入望多亭馆。意多佳处而未暇探赏。投一陋舍。惫卧无悰。又值散粜。人聚闹聒多时。尤不耐也。南行数里。野色无际。在湖南为巨野。俛仰台在迩。而以无向导未访可叹。历松江书院。接以昌平郡廨。穿过十里。到息影亭。轩爽副闻。亭本林石川所筑。传至其婿金某。今之主管。乃金之后裔也。郑友㴒即馨叔之从弟。遣其从孙为馨叔孙者迎候于亭上。指点(缺)景。所谓环碧堂。只在三里许。苍溪一派。汪汪潆洄。旧尝容舟。今以阏塞见阁可惜。至(缺)家。即松江旧第。而中更缮修云矣。至夜留宿。
二十日晴。士友梁敬之采之及择之两子及李(缺)郑浩然来集叙款。同至环碧堂。钜竹万竿。檀栾映蔚影于百顷大陂上。筑石为钓矶可数百间。致可乐也。堂宇明敞。允惬栖息。堂西层阶。列植梅柏。中辟小塘种莲。曲曲有妙致。坐堂上见陂水。闪闪绿动竹间。白雨骤至。飕瑟助兴。吟留一律而归。
二十一日晴。往访潇洒园。小涧琤琤。屈曲作数丈卧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9H.gif)
二十二日晴。访瑞峰寺。即瑞石山北面。将邀绫牧赵定而同游也。诸友十馀人亦团集。午后闻绫凫有先声。与诸友出止水阁。争倚赤栏以遣兴。俄定而至。欣然把酒。各赋七律而罢。
二十三日晴。与定而联舆上山。取途从西麓。迤转五六里至华岩窟。庵房修洁。有禅僧五六人。气貌不俗。周览厨后巨壁成广。泉出紫石间甚清冽。乍坐房中。被定而催趱。不得尽赏而起可叹。自此所历皆陂陀少草木。若一疥橐驼。殊无妙态。约行十馀里。挨过石扇。腾跨峰顶而坐。眼界颇广。渺然南溟在前。环以诸邑焉。朝有雨气。至此始解驳。尤惬遐瞩。定而惫倒不起。余独跳越石上。左去右来。西峰临绝壑。万石攒竦。若鬼物离立状。按霁峰记度其面势所谓瑞石。定指此也。东峰圆石。即巫觋赛神处。铺饭狼藉。殆不欲留目。峰底列屋。皆巫觋所住。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29L.gif)
二十四日出谷。有依依之意。夹路青林。莺声不绝。又一清致也。(缺)
南征日记(己亥)
[九月]
初一日晴。出南门渡铜雀。吊李参判。转往明村。哭润卿几筵。夜与庶叔打话同宿。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30H.gif)
初三日晴留。向夕尚州一行来到。邑中颇闹热。与伯温,尚卿鼎坐于政阁。与共夕饭。尚卿就余下处而联枕。
初四日晴。尚卿先发向振威。余则追发。行五十里至葛院中火。暮至成欢。得一窄室颇稳燠。人马则安顿于炭幕。办致夕饭。惫困不能吃。睡颇浓。
初五日晴。昧爽吃些汤饭。行四十里中火天安。晡时到德坪。访吴先达家宿焉。青阳金青阳长孙持家者索诗甚苦。强副之。供杮栗皆非佳品。吴也亦觅诗赠二绝。
初六日晴。越车岭三十五里。中火于弓院。过场墟舍官途而东。至五公洞。昌福在焉。与联枕。
初七日晴留。有杮未烂熟。择其佳者而啖之。觅粮太数斗纳橐。闻昌彦留维鸠葬子。作书寄之。
初八日晴。渡江行四十里。到新谷拜李兄大村中。屋舍俨然。环以竹树。有方池。诸客倚栏者无数。安阴兄弟咸在。陪宿于李兄床侧。
初九日晴留。以本家改题主行茶礼。有酒馔。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30L.gif)
十一日晴。搆成祭文。奠物自安阴家办备。金沟书至。送斗发于光山。报以不往之意。
十二日晴。致奠归时。往黄山周览而归。曾以其绝壁石包为上品。再见似不见。石立不高。惟以松竹掩映尔。夕石城宰携酒来访。觞咏尽兴以达曙。
十三日晴。历见安棘人。往连山遁村。见金知事丈。夕饭后至龙潭家宿。
十四日。往吊圣登诸胤。饭后拜金丈。
十五日。将向安心寺。历吊盘谷。吊权翰林。又行二十里。逢金尚钰。使为向导。石路颇艰。夕到安心寺。
十六日晴。东上白云庵。石梯百馀级。若造云表。有小楼缥缈。眼界颇广。西指镜湖若一杯焉。
十七日晴。从岩觜彳亍行三十里。至得母庵。有记言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31H.gif)
十八日晴。权棘人有书问。投以赤城诗录。
二十二日晴。尹以德来访。公甫及金尚钰来会。
二十三日晴。设软泡。尹君归。
二十四日公甫归。余作花岩行。分路于洞口。南越小岘颇荦确。有川东来。即玉溪下流也。行十馀里至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31L.gif)
二十五日洒雨。出洞乘舆越马岘。寻沿玉溪。溪南天登山峰壁颇耸拔。所谓玉溪台在其下。而涧壑荒丑无足观。未知何以得名也。前行数里。至所谓山北村。西望奇峰。森列如掌。颇似三角道峰。论其奇峭。顿胜于白云一面。过村三四转。所望峰势益娟秀。往往如画。行四五里至拜岩。岩峙如累塔。人传懒翁过时。拜大芚于此云。岩间一庵。超绝不可攀。似胜于白云得母。曾有禅定者。被绿林客所逐。今无一衲。微雨洒面。徐徐驱马而返。有边太山者识面于安心矣。邀于马首。入其家。以其太僻。将入复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八 第 2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39A/ITKC_MO_0439A_A167_232H.gif)
二十九日。文甫归。得母禅海眼,普贤禅行哲同来见。哲貌古气沈。可与对榻。而恨其遽分散也。夕海眼寄松叶。镜湖安命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