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x 页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日记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4H 页
丹丘日记(戊辰)
  [三月]
初四日阴。寒食。过事松楸。午昃出德浦。解缆历一丝亭。逶迤为方丈岛名花滩。南折而溯马滩。西风方兴。乃令挂帆。余乘船虽数。而未尝为此吟。坐柁楼。浩然有宗悫之风。自船上内观。不觉甚疾。而睨而旁视。闪闪奔轶。若群马西驰者。斗尾诸山也骤过。至保安驿前有津焉。风气舒散。加以夕景澹清。襟抱洒如也。牛川远村。烟火暧然。近江卉草。芳意亦堪掬。至簇柏湍泷甚悍。不利进船。有邻船来触。相与呼张。默念庄生虚舟语。为之一哂。入月溪有暝色。洲渚微白。照见江里。长迁缭绕北岸。而无一行者。渔歌犬吠。时自茫昧中送响。暝行四五里。到黔丹吕家村投宿。此江之南岸也。是日行五十里。得诗凡七首。
初五日。朝阴晚晴。平明发船过吕家亭。望之殊潇洒。所未者宽敞。然江岸映蔚。颇可留目。岸转为老温滩。水道高仰。泷势甚悍。中多顽石。石犬牙错。以矶悍水怒腾沸。寒沫吹人。甚可怕也。无何为大滩。险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4L 页
涩倍之。至杨根县前。江面平豁。甚可人意。北望龙门山。隐轸在云霭间。未见其戍削。然盘纡磅礴之气。自尔严厉。足可备国之望秩矣。过娱宾历葛山。云阴解驳。融成空翠。水光练铺。澹以和风朗日。舟楫人物。皆镜花中幻影也。傍船多水鸟。饮浴皆自适。过盘乃惠任仰德诸滩。有大川北来会江。似是龙门下流。东望婆娑城。亘缭云际。未知何代物也。北岸有松林郁然。下据苍岩。守梦先生旧筑也。登之定有旷势而未暇焉。自此而上。水益清沙益净。日月亦觉增朗。每进一棹。望眼愈豁。云沙烟树。绵渺相纡。北来诸山。皆嫩媚若敛衽。过梨湖南。有慕斋书院。最占佳丽。挂帆上普通滩。险不碍涩。而平浅易胶舟。牵笮者甚病。接以燕子滩。水清泻。望见二陵松柏。远色明灭。沙渚有唳鹤。与橹歌相杂。篙师言清心楼始现。而黯黯不可辨。夜泊邑内。是日行八十里。得诗凡十馀首。
初六日晴。历访李寿翁。转上清心楼。所据似已卑。而登之爽豁圆朗。不可名状。大抵眼界。南北促(一作窄)而东西长。东见神勒寺。双树映蔚。钟呗之声相闻。西则烟水莽荡。回抱二陵而去。燕滩梨湖之外。屹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5H 页
然远朝者。龙门山也。乘舟而东。观马岩礧磈无他奇。只捍水之功可述。循岸而东。神勒寺出焉。东台有白塔棘峙。写影江心。松桧十馀株。杂以银杏。大可合抱。依然挹翠轩诗中物也。褰衣而上石崖。层层可坐。俯临龙湫。凛不可唾。塔北有碑。记创寺本末。法堂松林后有懒翁浮屠。有碑在傍。牧翁笔也。碑石光莹可鉴。盖贞珉也。下船进过纛岩。石势崷崒。颇有古色。下映沙渚明媚。蟾江北来。会于其东。过漆岩。此为忠州之域。自此而溯。亹亹佳丽。心欲舍船而占居焉。暮过青龙潭。滩潬合沓。触棹轧轧。微月俄已映樯矣。宿北岸。是日行七十里。得诗七言古十一首。
初七日晴。晓过木溪。至荷潭。烟收雾敛。暄景甚舂融。四山倩翠滴滴流。江波光莹如菱镜。荡棹而行。风襟洒然。岸上林丘入望。皆妍秀可居。其中金徵别业。胜致备惬。近水有松林成丛。倒影绿潭。下以苍石承之。可以垂钓。就其奥丘。置华屋累构。拥以无数桑柳。吠烟甚稠。仲长统乐志论其在是矣。得此而卧者。犹有轩冕之念乎。稍近为玉江。所见一㨾。清美如之。至月滩水中有巨石。巉岩人立。古传相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5L 页
思岩。未详其命意矣。前有塔渊。南边平皋。上有白塔。高可数十丈。历金热至弹琴台。獭水自南而汇江。冲涛怒泷。喧撼台下。水色亦沈黑。此即我国之陈涛也。悼惋国殇。舟为之凝滞。历无情扫潭。忠倅送言约宿于北仓。辞以行忙。至瓮岩滩。中有巨石错峙。盘陁可坐卧。船由其中行。左右碍掣。盘涡喷薄。笮楫俱不利。曳夫一人漂渰几鱼。仅得拯之。不觉心寒。历北仓龙台。暝溯榆滩。宿早芚。是日行七十里。得诗五言古五首。
初八日阴。历函岩浦滩乌楸。至黄江驿前。入权持平家。忠州倅亦来会。小话而起。至真木亭。雾雨濛濛。江风满襟。顺风挂帆。驰若劈前。水折而风回。帆未及收。船垂覆者再。骇浪濡首。船人苍黄失措。仅乃回斡。同载者始有人色。枕衾厨具。波沫淋漓。人之遇快多踬盖如是。吁可戒哉。过兜利滩。风浪益壮。遂下陆骑马入郡得诗。
初九日晴。得诗五言绝。
初十日雨。夜登寒碧楼。使笛人乘船泛月。上下溯洄。得诗五言律。
十一日晴。梨村词客来。相与赋诗。得诗七绝。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6H 页
十二日大风且雨。黄昏时人报忠原倅来到。列火照江。舟楫响滩中有笛声。袅袅隔(一作越)波而来。自此使一笛叟坐碧楼以应之。既而船到。相与坐于楼上。偕来者季祥与沈季良,李学颜凡三家昆季。而童子德寿亦随焉。余初将以是日作游。遇风待日。而诸君不约而会。殊不寂寞。亦可谓奇遇也。得七言古诗一首。
十三日风。与忠倅并船而发。或先或后。挐音笛声。迭奏间作。历鹤栖岩溯花滩榆滩。左眄桃花凌江诸村。幽暧有佳致。有七松亭。亦森蔚可爱。舅氏所卜也。无何玉笋峰出焉。耸秀撑江。自此为丹丘洞门。两山环合。船入积翠间。亹亹延兴。水转而为龟潭。右有龟峰。特为𡺚崒。左则彩云玄鹤五老可隐。罗列相接。崒乎可挹也。泊舟左岸。仰见龟峰。势颇雄奇。盘纡磅礴。在枫岳可居中品。而乃峙江边。所以擅名也。上长淮濑。南指雪马洞。北登降仙台。暮宿下津村舍。去丹阳郡治无数里。是日得诗五言古四首。
十四日。风定少阴。朝越北岘。谒书院。午后至岛潭。放舟度石门入隐舟岩。微雨洒衣。暮宿洪家亭舍。得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6L 页
七言律十首。
十五日晓。雾雨乍霁。日色矇眬。季祥招与泛舟于三峰之间。使笛人坐峰间奏数曲。平明回舟至拆浦。并骑向云岩道。左有石窟嵌空。中有两孔。一则泉水淙淙。一则可以通人。历一大村。乔木森列。中多棹楔。缘川而南十里。上为两派。左出则穷于竹岭道侧。沿右而水石颇清。历夹路岩壁𡺚崒。若作洞门之势。转过一曲。开一野塘。风气明媚。东边依山。人居稠密。前拥艮(一作良)田美畴。驻马凝睇。缅起秦馀之思。问其村名。乃桃李坪也。无何至云岩。川石颇清幽。俯水峙一大岩。侧生松桧。杜鹃方开。遂列坐其下。为流觞曲水之饮。致可乐也。西望数百步。有舍人岩。不足搜览。有金大秋儿时同门也。相逢欣然。西越一岘。出下仙岩之上。有村甚佳。沿溪而上。岩壑极秀洁。亹亹沿寻。若将有会胜处而竟未大奇。至一处激湍侧住。岩石成台。层层可坐。暮历下仙岩归丹阳郡。少坐凤栖楼。是日得五言绝。
十六日。舟下长淮。南寻雪马洞。回至龟潭少憩。遂还郡观风穴。是日得五言绝。
十七日。忠原船还归。倍觉寥落。得七言绝。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7H 页
十八日。夜见捉鱼。得七言古。
十九日。沧浪来。至鹤栖岩。观捉鱼。得七言律。
二十日。登寒碧楼。得五言律。
二十一日。得五言绝。
二十三日晴。往凌江谷。与沧浪梨村词客。坐岩上赋诗。松石甚佳。午饭。沧浪先去。将为二岛之游也。沿溪而上。得佳处凡两所。磐石平圆。无复驳砾。溪水清泻。可以嗽弄。闻其上有隐瀑。寻之不得。迫日暮出谷。乘船而下。得七绝。
二十四日雨。渡北津。历浦前苇谷东幕。所历多山舒水缓。甚惬居栖。堤川境也。中火于东幕。越一岭半日行荒峡中。无一开眼处。暮越脚根岭。有川自平昌泻来。缠于岭根。可以行舟。北有石壁。秀峭可观。此所谓立石也。旁有平皋幽旷足趣。夕阳横射。立石彩翠万状。渡头有收网者。行十里至宁越。日已曛黑。得五言古。
二十五日晴。东北行上锦江亭。萧洒散浪之趣。胜于寒碧。而所欠者面势不端。莫适注目也。缘磴而北行几十里。至紫烟岩。郡吏送一渔船。使之登览。中岩清绝幽夐。无一尘纷。造化之妙。虽逊于岛潭。而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7L 页
玄对之味。反似胜之。浇饭乘船而下。更登锦江亭。到鲁陵展谒祠墓。拜六臣祠。东越小岘观立石。不如远望之为玲珑也。暮宿一士人家。得七言古。
二十六日雨。到义林池。陂塘周可四里馀。波垂注作一大瀑。下成阴壑。上多老松森蔚。可坐。仲氏与沧浪待我久坐。为雨所(缺)。才已下去。追至村店联枕。夜雨淋浪达晓。得七律。
二十七日。到郡与主倅兄弟。并马至台岩。始至岩洞粗驳。不堪游玩。越一石磴。势若豁然。巨石洪湍。潨激(一作射)左右。石皆洁白。游者皆相顾詑(一作诧)异。折花煮啜。举网得小鲜脍之。风味不乏。还至八松亭。与主倅兄弟分路还郡。得七言律。
二十八日雨。设软泡于凝清阁。得七言律。
  [四月]
二日。会凝清阁听琴歌。
三日。金上舍还归。往净方寺。
四日晴。还郡转向雾庵。少坐凤栖庵。终日于白莲庵。
五日晴。发船下峡。仲氏追到虎滩送别。梨村客亦会。过黄江见权持平。暮泊函岩滩。得七绝。
六日。过可兴荷潭,木溪孔滩,洞岩兴元仓。宿江天。得五言古。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8H 页
七日。朝过甓寺。上清心楼。历见寿翁李子三。
湖行日记(壬午)
  [二月]
十二日。阴霾欲雨。宿明村。闻草庐阿臾尤翁多少说话。鲁西有曰何其未同而言乎。草曰英甫识见尽是高于吾辈。君若不从英甫则后世小人之名可畏云云。
十三日清明。料峭秣马弥勒堂。披览大学或问诚意章。袖有鱼舜瑞所答我自欺两解之问。从傍参互。觉有未精透处。毋自欺之云。禁止辞也。不知不觉。倏来忽去者没奈何。只可责其知识之负也。至于容着在这里。则欲遂其好恶之诈。便即猛制硬拔。此所谓毋自欺也。见店汉两个。相与挐攫。以言语卖弄。有所触发于自欺之义。暮到水原奴家。灯下看或问诚意章。气甚不平。未克研究。
十四日。晓起看或问诚意章。(分晓差排云云。已入原集杂录。)
午秣马葛院。过弘庆碑。忽思玉峰千年落日诗格之高。楼院家一种意见。笑此以为无味。大抵其固于论诗如此。又思其兄弟相较。碑在水南北。至于裹粮走马而来决见输。犹有馀言。其执吝如此。何能圆活于谭诗乎。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8L 页
暮到成欢村。访罗德麟寓处。相接欣甚。其教授驿童。有一座草堂在驿前最胜。寄宿得稳。服童便气颇苏。看或问诚意章一遍。
十五日。晓起张灯。看或问依昨。午饭天安。至德坪略秣。无得落后。向湖南。余则向全义。路过邑底。至水内村。德麟有附书于村儒池姓人。先容余寄宿地。而池适有丧故。遂急投民家。雨霁见月色。村前松坛可步。灯下看或问如昨。
十六日。踰松峙。朝饭燕岐邑底。渡独乐津。暮宿东谷李参奉家。厥两胤郎及孙龙成兄弟皆来集。话到鸡鸣。余与庇仁公论安分循理之道。以及骂风詈雨之为不敬天。又称不顾破甑者。其达识可贵。
十七日。朝过光城家坟山。午至后谷。哭于柩前。退与二棘人握手摧陨。未通谒于霁月堂。
十八日。留后谷。搆思祭文。
十九日。致奠。沃川兄两子来见。厥仲雅驯可与语。能留意于经史实学。问读朱子节要何如。余对曰只节要与纲目。熟读精究。则横行天下。无有碍窒。俄出其祭岳丈边光载文。甚蔚赡。称道亦亹亹。可知其人非俗士也。文义吴彦国来见。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9H 页
二十日。发引随到镇岑。哭辞而归。与吴彦国联镳踰朴(一作插)峙岭。将向洞鹤寺。而路忽南转。缭绕入五六里。至申处士愈草堂。衡泌萧然。门外白石。可供嗽弄。有冠童二人出迎。相让升堂。则称非主人。问主人何往。则云往黄江矣。入室有黄江所寄额雷天堂三大字在壁。架有儒书各种。傍置三花盆。大梅盛开向凋。想其大雪埋谷。对此高卧。令人洒然易虑。冠者言申公方读朱子书至三十卷。略皆上口。恨不与之探讨。遂书留名字而出山。与吴兄同访洞鹤寺。寺门水石清洁。夐异他处。初地翠壁耸起。广可五六十步。高则数十丈。曾有栖鹤寺名。以此声讹而为东学也。梵宇宏丽。僧寮夹大溪错列。贯以长桥。下有白石盘陁数百步。有大铁镬。围可五六抱。夜宿溪南普贤殿。与吴兄联枕细话。其称尤斋有曰河南正学。又称权遂庵有舍己从人之美。
二十一日。朝起散步阶上。望东北云际。有数角银峦秀出。吴遂指点上界。云有五松台庵最奇峻。又有上院。亦绝境也。将向孔岩书院。以有神薮水石。饫闻其绝胜。而别在东偏僻处。二者不可兼。遂舍院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89L 页
路而东入。吴言观感名贤之迹。与冥搜岩泉之最。未知其取舍何得。入谷凡经三曲。皆以神薮为名。而秃丘秽壑。竟无可开眼处。于是见取舍之决谬矣。余与吴兄解手。北踰马岭秣马。渡锦江宿五公谷。与昌复论诗。见其所作诗颇俊雅。
二十二日。朝饭弓院。暮宿德坪。与金青阳子璨相见。睽违十许年。见已盲废矣。与论往事。不胜感怆。
二十三日。朝饭天安炭幕。见饼酒骈列。知糜谷之害。见丧舆幕次。稍见邑政有照管处。暮宿成欢。罗君往京矣。厥儿能款接。灯下看或问诚意章。
二十四日。朝饭葛院。暂秣清淮。暮至水原奴家宿。灯下看或问诚意章。
二十五日。晓发至弥勒堂。日未出。秣马果川。到家日才没矣。
雪岳日记(乙酉)
  [八月]
二十四日晴。将往麟蹄。朝食后拜辞家庙及伯氏。历违仲氏于东门。午后径由石串。见大有作别。暮到金村哭墓。
二十五日晴。拜辞先墓。起向石室。遍谒诸茔。取道文洞驻马。与玄祥(一作李沄)作别。秣马鹅湖。暮到檗溪。养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0H 页
谦在焉。园庐芜漫。不堪着眼。惟案山松翠森秀可喜。夜宿草堂。溪声满听。不至聒睡。夜有风雨。
二十六日。终日雨。往吊李叟于逍遥谷午饭。披蓑而返。中路颇沾湿。
二十七日晴。向夕俶装踰梨岘。宿金忠义爱山家。将以借马也。适其往赴社会。坐待良久。始见乘醉而返。明灯叙旧。意款款也。劝我以烧酒。辞之牢甚。则换取白酒以进。强饮二杯而罢。
二十八日晴。鸡鸣治行。蓐食待曙而发。骡背疮烂不堪骑。骑金忠义马以行。具附骡背而行。大雾不辨路。踰松峙历迷源。都不分晓。误入獐。地名迷路。旋即复路。行四五里又迷行。向津路遇行人指示。不远而复。迤右踰郁业岘。颇峻急。岘尽路稍夷。辄逢泛波下流。缘迁东北行。右踰一岘。乃几思岘也。嵬磊多石不可骑。下马行数百步。荒原幽薮间。小溪淙琤。田塍交错。夹路有池台疏凿痕。可知为郑司艺旧业也。先考尝为京畿都事时。历访郑公。见其池台之美。曲曲幽妙。似非人世。雅言所及。亹亹不厌。挽语中所谓龙溪一洞。在今日真成千古。揽辔彷徨。不觉有梓泽丘墟之感。过此而野平江豁。路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0L 页
傍稼事。在在茂秀。亦有好村落。多在西岸。无何涉江。滩深不及马腹。滩名即博议暗也。涉后遵迁而东。有翠岩可据。下有扁舟载柴而西下。回轧乱石间。迅若飞凫而逝。望之杳然。陟一高皋。即佳亭子。秣马少留。主人名李以信。人品颇好。擘画路程曲折颇详畅。自梨峙至此众云三十里。而实则四十里也。前进十里曰楸谷。过此山气明媚。白麓翠松。在在皆然。盖有具家墓山焉。观其风气。允宜人之居葬。而以田土论之则瘦软太甚。行四五里。无可挂镰处。踰一小岘曰插日(一作月)岘。下岘曲曲回阻。令人意瞀。单行实有长弓之怕也。沙路纡转。马蹄不历。一石稍转而为九万。(地名)野色莽然。恰与迷(一作述)源争阔狭。水右边下。有顽峰屹峙若奴。(一作努力)男金刚即八峰也。东入一谷。踰所谓地藏岘。欲向屈其村而患无向导。有一牵牛者指路颇详。将越岘少坐班草。秣马以生菽。休养马力而后始登登焉。其高可与天磨车岘相伯仲。下岘有暝色。一路纡回。信马而行晻霭中。红树素石。景色异常。有溪清驶。赴江如马。涉溪登原。有犬吠声。始到所谓屈其村。自佳亭至此六十里。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1H 页
二十九日晴。早饭后散步平皋。江水在其下。左有溪流会之。涉溪有岩。高起十馀丈。上可着亭。稍欹侧为欠。西岸巉岩。屹然作对。相距一牛鸣。有村老郑起先者随至岩上。谈话颇款。移登西岩。势若剑脊。凛不可久临。归卧休惫。丁敏辈供荞麦面。以当夕饭。
晦日。早起借得村马以载橐。癸峰子随来。东行十馀里。三次涉江。滩水及马腹。寒凛不可堪。癸峰以河鱼痛落后。屡顾悬悬竟不至。使墨世牵骑且叱驮。路颇坦夷。过洪川邑。行十馀里秣马。与日村村汉皆称品官。拒人甚牢。仅得一斗屋以休憩。店主快意见待。遂赠一笔。行踰马岭路甚平。骡背虽疮。自忘疲顿也。到泉甘驿。问旧识李承云则病不相接。移就邻舍。乃承云侄家也。越房疏冷多风。仅得经夜。俄有一汉出款。云是主人之兄。而人事款畅。劝以入歇内房而不从焉。
  [九月]
初一日晴。朝送墨世于麟衙。使传书得骑卜以来。终日惫痛。殊无悰绪。
初二日。墨世传麟衙书。以马一匹及二官人来。为送屈其马。作书付墨世还送。行踰健伊岭四十里。到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1L 页
马奴驿。访金兴业家寄宿。燃松明话。至夜深渴甚思水。主人馈一梨。甘爽多水。顿瘳渴喉。
初三日。早起吃白粥而发。骡背疮甚。托主人以调治。行缘(缺)迁越看仪津到麟衙。与主倅兄叙话。食后随主倅兄出坐江边观放鹰。
初四日晴。观射帿。
初五日晴。随主倅兄往观龙渊放鹰捕鱼。就岩角危峭处设席饱食。夕有雨意急驰还。
初九日晴。食后缘迁行十五里。秣马于圆通朴吏家。乃春发妇翁家也。受菉面点心。得马输橐。行入暗谷越三岭。岭尽水出。翠壁白石。洒落洗心。迫暮不徜徉可叹。驰过蓝桥到葛驿。微月挂林抄矣。宿春发家。
初十日。朝食到石门板屋。修妆颇惬意。可以过冬。登弄月台。周览形势。使春发涂窗。
十二日晴。往处板屋。见碧云寺僧担佛入谷。村人皆奔波。使春发加土板上。
十三日晴。入曲渊暂憩池世男家。往投碧云寺。观东庵新搆处。地高明颇惬素尚。
十四日晴。晚有风。闲游溪边。跳越溪南。坐岩上东望。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2H 页
五岁庵后诸峰。迥出云表。兴寄悠远。五岁僧雪总来见。
十五日晴风。将向五岁庵。使一僧携枕具而往。独先沿溪而东。观宋尧卿所占屋基。溪潭之幽奇。峰岭之森秀。殆过碧云。而面势端的则有逊焉。到俞泓窟。迤入水帘洞。乃宋尧佐宿处。其奇胜不可尽述。还到俞泓窟。舍溪东入。土冈逦迤。令人足酸。霜叶填溪。尤妨步屧。艰踰一岭。蹒跚坐叶。而下至五岁庵。诸峰环卫。森若鬼神。板屋生白。与雪总终夜谈禅。晓月步小庭。尤觉惺然。
十六日风。别雪总步上后冈。直上十里。始至岭上。内外峰峦。一览无馀。下瞰外山。万戟攒列。一一干霄而上。宛似黄山啚。循岭北上又四五里。斜从二素岩。蹂踏短柏。稍稍下岭。又逢磊礧。艰步十馀里。至普门庵。平看万峰森列。庵东峰缺。海色万里。实天下之奇观也。庵空无僧。静坐前楹。取落叶煎汤浇饭。即上香炉台。即庵之南偏。眺望尤奇。沿涧而下。度一略彴。则瀑落万仞。不可睨视。凛凛移步。魂悸胆掉。到极危处。斜挂一条朽松。广才数尺。一跌则不可取矣。过此登登降降。左右皆万仞绝壑。此所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2L 页
谓马脊岩也。尝闻华山有苍龙岭。危险无双。未知比此如何耳。艰行十许里。至食堂岩。岩石平滑可坐。左右峰壁森秀者甚多。其中金刚窟最奇。傍有丹壁甚佳。仰挹俯嗽。神襟为之洒落。若论其胜美具会则曲渊中亦少其匹。但观止一曲。不能层现叠出为未畅。此为上食堂。刻飞仙台三字。下食堂胜致颇劣。亦刻卧仙台。行十里到神兴寺。处地野陋。南有权金城土王城。隐隐环卫。
十七日晴。将向洛山。寒溪僧告归。与神兴僧步出洞门。观土王城。瀑布飞流广壁。势甚奇壮。若就其北冈作一观台。则不惟上乘风斯下。虽庐山亦未必过之矣。涉大川到降仙驿。有金世俊者。闷其徒步之难。借一骑马。即驰向洛山。历见金刚一夕饭。与刚一步到洛山。散步梨花台。胸襟豁然。夜观月出不清快。晓起见日出又不利。曙色朣胧中。出步广庭。鲸音宏亮。与海涛相应。守更僧上殿唱梵。令人魂清。
十八日晴。金刚一借马东驰十许里。到双湖访崔斯文斗明。(一作道鸣)讲话亹亹。入夜始就枕。
十九日晴。发向襄阳。观河赵台。海天两际。轩豁呈露。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3H 页
岸侧诗岩。奇诡万状。前有一石峰。屹然有相揖势尤奇。秣马洞山。(一作洞仙)历介麻浦到香湖。宿李进士永敷家。
二十日晴。蓐食到新村。访辛进士圣洙。并辔过连谷沙月。到北坪历辛圣润家。到镜湖访沈生员世棠(一作世纬)不遇。沿湖而步上镜浦亭。辛鲁清及泽之追到亭上。与论物色。泽之盛称甑山之胜。登之果快胜。较亭上之观殆数倍也。夜宿辛圣夏家。乃泽之之兄也。夜君五襆被来话。乃联枕。
二十一日晴。与泽之并马向丘山。历览梧竹轩基。行穿州府。历访金万谦。乃癸丑同榜也。过乾金野度。访道桥鸢鱼台。至丘山前有永归岩。远在百馀步。不与院(缺)带。泉石亦不佳。午食向松潭。山路极难。冒昏到松潭。辛鲁清在焉。斋任李天植作人颇佳。闻其孝行卓绝。(缺)
二十四日。与君五将访(缺)并马历(缺)谷。过白云迁。有泉石颇佳。遇微雨忙向兔谷。林壑(缺)峻坂得平丘。迤西入小谷。度青鹤岩。(缺)
二十五日雨。晚晴犹霂霢。欲向九龙渊。而以无霁意。且为休养足力不动。终日卧温室。数唤沙弥问天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3L 页
气。夜间云拆见星。旋复晻翳。
二十六日朝雨。冒雨骑马而出洞口。两衲随焉。历昨日所经村家。南踰一岭。即小柏岘。踰岘有平郊。幽畅可居。可知为栗谷所记岭下平郊也。僧辈谓长者基。沿溪行三里。又有一坪。亦名长者基。亦云有庵基。记所谓板屋者隐约在是也。无何舍马遇观音迁。中开巨渊。汹漰沈黑。南边(一作北)皆绝崖。行缘南崖数百步许。凛凛匍匐而行。中间两处仄滑数丈。几足二分垂外。余率尔暂过。顾见匍匐恂目状。始自生怖。岩势(缺)欹石色丑黑。比诸食堂襄阳。大有等级。过此岩壁益幽奇。无何为息堂岩。峭壁四围。森严若神。西北特𡺚崒者。可知为矗云峰也。镜潭在岩前。水颇澄渟。而幅圆不广。岩上刻秘仙岩镜潭天游洞八字。旁有尹鲁西题名。余观君五神情。似难并游九龙渊。劝令休坐岩上曰。得如栗谷足矣。余与灿师攀缘抱回负回等岩。凡四涉水而九龙渊口。九渊相连。一瀑下辄有一渊。东西缘壁而睨视。渊瀑层见。贯珠相连。巧妙无比。若论局势之宏雄。不及枫岳与支离谷(即寒溪)远矣。归到食堂。君五坐石上。使僧炊饭以待。去来只一炊顷矣。两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4H 页
客两僧列坐摊饭。其味甚渊永。是时雨歇。天气清美。沿溪徜徉。至长者基。得所谓涨云潭。两崖高悬。湍流迅奔。可为洞中泉石之上乘。僧言李仲培来游时。亦按栗谷记文而搜发此潭云。返寺日未落。僧辈皆贺涉险善返。夜睡甚浓。脚力不至甚酸。
二十七日。出山至曲渊。下马暂憩。过兔谷。与君五分路。至新村访辛进士夔。乃圣洙甫叔父也。圣洙亦来话。夕至香湖。李进士准备人马。俾送君五家骑率。暮得小艇泛香湖。舟中小酌。海色湖光。向夕愈佳。比初历加胜。
二十八日。食后发行。至其士浦秣马。暮至佛城。(一作双湖)与主人联枕。
二十九日。主人劝留。郑缵祖闻余来留。自洛山来话。
  [十月]
初一日。平朝郑友先去。余稍迟发。行至水次村秣马。历青草湖至圆岩。日已衔山。问村人以禾岩路。依俙寻去。路遇神兴僧。指示前路较分明。未昏至寺。寺前泉石极清绝。坐寺楼平见沧海。汝信上人引入小禅室。幽静惬意。与信师听秋(一作联枕)软语。水碓格格。终夜有声。
初二日。开窗东有氛霭。不利见日。然赤霞遍海。窗栊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4L 页
动色。沿涧东步。上见飞瀑蜿蟺。白石成级。食后拟上圣人基。信师使寺僧整舆随。余以手挥之。不耐苦劝而乘之。距基数十步始下舆。台有三层。皆可坐而啸咏。最东者极超旷。坐见大海。与三湖相萦。天吼山在西。从台南而下。人马已待。骑上弥水坡。艰险无比。踰岭至贼潭。奇峰环合。瀑泉亦佳。可改恶名为仙游潭。过门岩窗岩。亦可寓目。历龙台洞至葛驿。讨食春发家。暮至权家宿。
初五日。至板屋。浚东泉作井。长城居士来。
初八日。闻任捍城过。出见班荆。墨世来居士来。始入板屋。焚香明烛。神虑洒然。春发亦宿。
初十日阴。慧明来得京书。闻济侄占魁。书自衙中来。
十四日。始寒。彝侄来留论易。得衙阁书。墨世亦随来。入夜月色甚佳。与彝侄步出弄月台。俯临澄潭。光景晃朗。石门受月处。闪闪有奇彩。逍遥良久而返。
十五日寒。与彝侄踰屋后牛踰岭。至双溪。徜徉移时。欲从前路返则惮其斗绝。将跳越溪石作路石门。而水涨石冻。彷徨未济。偶逢权命一两子。才横木架溪。扶之以度。逶迤归板屋。
十七日。微雪大寒。村氓来会。绸缪檐楹。使张会一作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5H 页
担桶。慧眼来过。食后至弄月台。观潭水合冰。灯后官人至。承衙轩书。带有两雉。
十八日大寒。作答送郡斋。李兴业持酒来劝。广学来。白羊谷吴生来。得仲氏书。吴乃池世男上典也。
二十三日。风寒稍缓。吃太粥。春发告归。吴生员自曲渊出来送言。
二十四日寒减。夕有风霰。吃太粥。吴公来见。夕回谢。
二十八日。大风且雪。入夜风益厉。雪未蔽地。
  [十一月]
初三日。暄夜雪。居士还。汝信上人寄书。以饼梨及草席见贻。权命一供荞麦饼。李兴伯纳衙禄米。盖孔方所换也。
初六日晴暄。元秀才来。权命一供豆粥。张会一传家书。
十二日晴。食后登后冈望雪岳及广业洞壑。降至屋基。察其面背风水之会。夕后权命一来传衙轩书。中有家信。伯氏及致谦书。
十六日寒。广学六岑来设泡。
二十五六日暄。郑善业纳衙禄米。碧云徐居士来谒。与论东庵搆缮事。
  [十二月]
初五日寒。蓝桥李继叔来。出游石门冰涧。贵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七 第 195L 页
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