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x 页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题跋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6H 页
春游酬唱录跋
往春即山之游。余实倡之。乃其登高。而赋则抑士敬之劝为多。是以三日而酬唱成录。追而展之。游历之详具在。其涉则自松川观瀑以往。听雨于妙峰之寺。瞰远于万丈之冈。转而过舞雩台而观止。其偕则吾与士敬尚卿之间。季弟暨其属数人麋至。笛童一行琴者一。实混以后先。而及至舞雩则仲兄若季达。逆而会之。于是乎唱要壹富。而游事始畅。胜美之辏。蔑以求多。虽然造适而献笑者。无意而才适尔。若曰安排于期会则乌能若是。于其归也。余与士敬并马。指山而叹曰今之游者。幸哉。其遇于一出而难于再获。是之谓不朽矣。重幸而吾与子无故而及秋则可图续也。然是者已属期会耳。乌可必也。因相与婉娈而后来入矣。今几再秋矣。而吾与士敬之乐否可知。独其录在是耳。布于灯下。与士敬合读。为之回首。
题海山录后(庚寅)
古来诗人。于枫岳莫不韬笔。岂由其胜槩绝等。无以敌之乎。抑以其应接万态。有不暇给也。要为所压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6L 页
耳。余于玆山。盖三四理屐。而居一于韬笔者。今观斯录若是其富。则甚矣子东之胆粗也。细阅其逐境摸奇。各有发挥。而正阳之作尤伟。又可谓难之难矣。亦记前夏往岘山。适子东之入山。而有故未偕矣。于焉挥手在洛伽梨花亭。而遥见其腾凫双湖。扬盖万景之间。轩豪其气。若将跨十洲超八纮。枫岳虽雄。岂视其巍巍乎。是以凌踏簸弄。姿意所欲。而有诗焉如此。惜乎吾未能联躅以贾馀勇也。百渊冰月之夕。得斯录而吟讽。便觉牙颊飕飗。早晚毗卢头上。仗是为前茅。以奋笔势。笼挫其万二千者。庶乎其可必也。庚寅仲春上浣。百渊拙友题。
对越帖跋(丙申)
一帖所载。无非至言。自程张朱子。以及我东诸贤。凡所自警警人与摹德状道焉者。总在里许。其奥辞渊韵。岂非后学之所宜庄诵者乎。鱼友舜瑞会余于清潭书楼。谈经之暇。出示此帖。要以跋语。余乃涤砚溪流。盥水而题之。丙申孟秋下浣。安东金昌翕谨书。
赤城录跋(己亥)
丁酉春。余南游过赤城时。盘谷权公适为其宰。叙款乎风楼睡堂之间者洽矣。又与之联镳往前后岛。遇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7H 页
胜辄命觞。举觞即有诗。一唱一酬。自成卷轴。宾主交欢之意。具见于斯。亦谓后会有日。对阅以破颜也。岂料存没之遽。斯录为酿涕具耶。呜呼悲矣。公之诗质素有馀。不务纤软以逞巧。固为难及。况在其对境操纸。信手写去。往往唱未辍响而和已造端。略不以推敲事。斯可见简易胸中。凡百不安排底影子。余所默识而钦叹者。故今于志感之末。特为发之。亦孝子之所宜闻也。己亥抄秋。友人金子益泣跋。
题郑后侨日本诗卷后
鹧鸪诗名。大播青丘。而独未长价于赤关者。诚所未晓。岂狃于誇多斗捷。而全忘本调之使然耶。不惟卷中无可贯点。抑恐仍成慢调。不复改弦。则虽欲踵苍厓雪崖辈后尘。亦难容易。切欲浣涤了今行油醋瓶。而纳以兰雪气味。庶复清真矣。
题柳兵使所藏尤庵笔迹后
呜呼。是帖也。君师父生三之义。具见于斯矣。尤翁之所戒柳公。一则传 圣祖密教。使之奋身殉国。一则书示朱子诗。使其不亵遗体。以为建功之本焉。皆金石至训也。柳公盖尝奉以周旋。无忝师门。而又孝子不匮。克世㫌纛。其懋效贞亮之节者。将无愧曹家璨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7L 页
玮。则凡观是帖者。孰不感励乎忠孝隆师之道哉。柳公名星彩。官至安西节度。书所称虞候。即其初历也。伯胤就章见为晋州节度。次即海西水使贞章也。
题族孙履健殇儿宗胤哀辞后(庚子)
是儿也。得龄凡千八百馀日。自孩提以往。皆敦行孝慈之时刻。以较夫捣扤浑敦辈之三万六千日。则敦为其多乎。生而麟凤庶类。兰玉阶庭。死则返真太清。为昊天之所受。又得仁人淑士歌咏称述。以播芬于无穷。其为不夭也多矣。余方读书之洪范。有所致疑于福极之说矣。夫既以寿也好德也。置于福圈。夭也恶也。置于极圈矣。则如有寿而恶。好德而夭。则其将奈何。一得一失。享全福者为难。然则若是儿之年短而德长。吾知其不甘心于居极。而却胜于老而不死者矣。欧阳子所谓短长得失。皆非此之谓云者。意盖如此。以是慰其魂。亦以广厥祖子裕之哀膈尔。
题族孙履健殇儿宗胤哀辞后[再题]
医书云小儿须费人煅炼成就方好。此言极有理。合下夙慧无亏欠者。便是夭格。庚子抄秋日。宗老三渊题。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说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8H 页
鸟说
江南之人。多植卉木。或盆而盛置室中。得奇鸟而纵焉。鸟则翂翂然下上于木。未尝惊避人。余往观之。有异然。毛羽犹凡鸟也。问之奚得。则捕之野田蓬蒿间云。尝试迫之而不瞬。开户而复不逸。笼而归之家。其游且自若也。于是养以勺水匊粟。则鸟乃俯而食焉。然不求厌饱。养者盖屡月。其意将乐此而忘死。人之爱益加进。此岂庄子所谓畏人而袭诸人。社稷存焉者耶。盖闻丹山有鸟。翱翔乎千仞之冈。弋罗者不能求云。若夫泽雉爰居。远迹于江湖山林。饮啄自专。比之于率场窃粟者。则其乐可谓全矣。及至一为人取。失其所适。则或惊眩而死。或愁苦而死。是初未尝不有其乐。终亦自残已矣。然则人之于世。其伸缩俯仰。宁可以不善乎哉。语曰至人无己。哲人保身。夫遗形骸超宇宙。浮游于六气之上。固非人人可为也。至若卑身混光。与时将迎。而宅心于不得已。以活其身。抑岂非处顺君子者耶。且养恬退遁。固全生之一道也。而运物之变。日夜相对乎前。则必缘督不凝于物者。独免灾害。彼以山林而已则固矣。且子独不见单豹之丧外乎。诗曰缗蛮黄岛。止于丘阿。美其得所而止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8L 页
也。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美其以时而迁之。盖之止而不以止不恬。君子鄙焉之。迁而不以迁不达。君子隘焉。苟能通乎动止而为一之道者。何迕于俗。亦何往而不适其乐哉。嗟乎。今之人。其有欲虚己游世而不得其术者耶。盍于是鸟焉求哉。盍于是鸟焉求哉。
鹤说
累者。言乎有物者也。役者。言乎事物者也。均是物也。或有物焉。或事物焉。固强弱之势异也。及其执焉而如守。属焉而如系。仇仇而不相舍焉。以至为忧为患。则通乎彼此而同一役矣。人固一物耳。以其最灵而智也。固善能有物矣。人之于人。又各以势而相使焉。则又通乎彼此而同一役矣。是故既生乎世而为人乎。则虽欲免乎是两者。不可得矣。余固一人耳。求免乎是两者。特甚乎人焉。殆乎非愚则惑也。昔者人有归余以野鹤者。放之于庭。蹲蹲乎可观而娱也。俄而犬啮其喙。其血漉然。则我心骇然有惊矣。夜又报以出外而未还。则虑其逸焉。而我心又复冲冲矣。明日又自外而告曰鹤已亡矣。寻之不见矣。或言被人所烹煮。则我心惨然而悲。不能寝食者屡日。然后寻其未始得鹤之时。则我心早已恬平无事矣。今之所谓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9H 页
失者。复同于彼耳。宜若无损益之可数者。而其间虑叹变慹。不翅有万轸。而留而在心者。又不知其几日作恶。则嗟乎。有物者之累。至于此极耶。且夫翔乎坛陆。饱乎委蛇。厌则超九皋而上焉。盘舞乎云霄之际者。是非彼之所以自乐耶。一旦网而掩之。铩而拘之。取充乎人之耳目。则虽或自取其情。亦岂乐为是哉。终焉不脱而以离乎此灾。嘻嘻亦太甚矣。事物者之患也。向吾以有物者与事物者。为各其忧也。今吾因其有物。以及乎事物者而体之。既已忧其忧矣。又从而哀其哀而不能已已。是兼焉而非彼此也。因此而反之乎人。人固有愿为是鹤。而终不免为是鹤者多矣。人而反之于我。我又安得不蹙然而闷。怵然而惧也。
韭说
韭者。易生之物也。朝剪而夕以出。俗谓之善忘。恶其如长恶不悛者矣。若松柏者。一见斧斤则竟千岁不肆焉。将非宁为荣死。而不愿辱死者耶。君子之观物也。引小喻大。则趣操睹矣。
羊说
古之人。亦尝有喜豢养者矣。然必适于用而后笃焉。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19L 页
非特充耳目也。若为盗而养犬。为鼠而养猫。为司晨而养鸡者是已。吾宗兰谷子。于物无所玩。惟羊是畜之。甚矣爱好之异也。余尝访兰谷于西山之阳。盖有羊焉而无匹乘矣。养之之术简矣。委之短草。其首坟如也。然自游已。昔卜式养羊。羊肥息而得汉郎。侨姚牧羊于边。致千馀头。富垺公侯。吾始疑兰谷效二子之为。今见羊之瘠而独。则曰是犹玩物也。且自羊言之。凡物之情。莫不乐群而喜肥泽。今既瘠矣既特矣。方且自适寝吪行息。惟兰谷之所挥肱。亦何故焉。尝余过典牲之署。其东大陂善水草也。自官家牧羊其中。其群百头。无不濯濯然肥腯。群游饮龁。甚自乐也。余顾而曰美哉得所乎。此羊之真性也。暨归而过太庙之路。已有牵羊而入者矣。一牵而一步。彳亍焉鸣号焉。或母顾子牡命牝焉。于斯时也。意虽欲瘠瘦次骨而少须臾无死。不或得矣。物之可隐。莫斯若也。是其兰谷之不忍于羊耶。然物亦有偶合。夫绣牛文豕。将丽碑而登俎。无故而就死地。其见悲于人。非不属路也。适兰谷不见彼而见羊。羊之多矣。而独一物为兰谷所哀。乞诸人而养诸家。若藏命然。人虽以千金求之。不啻掉臂焉。要其意诚欲并生乎物耳。非复玩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0H 页
物者矣。羊之外孤群肥瘠。而乐乎袭人。亦知适其适矣。诗曰相彼投兔。尚或先之。兰谷有焉。不可长饱。聊可遏饥。羊也亦云。
杂说
朝坐楼上。静无所接。见白蝴蝶栩栩游池草间。来往无穷。是庄生之所曾变也。反观此身。非有非无。非虚非实。惝恍者良久。
余性懒不修门巷。人或劝种柳荫宅。而余若不闻。东邻新主入居数日。种柳甚壮。夹川翳井。颇有清风美荫。可彼此共之。领挹之势。此反胜之。不求而得。不劳而致。亦拙者之利也。
作舍七年。墙垣未始有就。四边荒荡。不似人居。时一望之。旷然草色苍苍。与山色无限。斯便有普万物无私之意。囿而局之。无复此妙。吾何矻矻营缮之有。
近日洞内多梁上君子。重门厚墙之家。鲜免其偷。独我无墙者尚免。此在兵法。虚虚实实之术也。诸葛孔明尝开门鼓琴。贼不敢犯。
身有聋疾。池有鸣蛙。苦之甚者。而利在绝逆耳之言。以省应对之烦。物固有所可。固有所然。
燕者。市隐之徒也。栖则迫人之胁。寓其迹也混。食不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0L 页
啄人之粟。养其腹也洁。如其智如其智。
松之植乎原也静矣。风鼓之鸣。鸟之翔乎野也动矣。雨驱之息。动其静静其动者。天之号令。而物或不自觉也。
麦者。受气多者也。经四时之雨露。故饭之其味醇厚。令食者充健。人之禀质。哿矣其厚。其薄者将如之何。尝试养以天理。笃之又笃。回元气于既生之后。接太化于方来之化。则浑浑然成一厚人也。继善成性。夫岂有先后之分哉。
止衄说(癸巳七月。寤翁衄症猝剧。步往其家。与医人达夜相守而视之。病情少差之后。为说而警之。)
衄之为症。盖出于心动热升。以至妄行也。今欲去之。而不定厥心。便作死生之忧。使神愈动而热愈升。得无恶醉而强酒者乎。始往烛影之下。满面模糊。此亦为之动魄。今已六七日。或涓滴或大注。成一例套。可知不辄杀人也。窃自广询于人。未曾有得此症而遂至危绝者。比诸呕血则不啻悬截矣。其不足为惊怯也的矣。若早晚顿断之后。善调补缺。则在所加念而已。为今之道。只宜息虑清神省事之为妙。千万千万。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杂著
  
辞掌令再疏
伏以皇天降割。 大行大王奄弃群臣。深山穷谷。莫不奔走而呼恸。臣始承讳音于永平地。奔赴县门。成服之后。归伏春川旧栖。瞻望云天。涕泣何及。如臣愚卤。过蒙 先朝之误恩。猥忝千万不近似之职名。辞不获命。因循至今。中间虽因朝野忧惶。有不敢渎扰。其泯默虚带之罪。诚无所逃。顾今大司宪臣李喜朝。即臣同姓从妹夫也。揆以法典。臣实当遆。伏乞 圣明。下臣此疏于该曹。俾即照例处置。不胜幸甚。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1H 页
拟白休庵书院请额疏
伏以惟我东方。自殷师以来。素称礼义之邦。而第考其道学渊源端的可指者则亦无几人矣。丽朝郑梦周之后。有以豪杰之才。直寻程朱正脉。一以斯文为己任而卓然为百代儒宗者。则惟故儒臣文正公赵光祖一人而已。其时亲受其学。不坠绪馀。至死羹墙。以传师门之一脉者曰故忠肃公参赞臣白仁杰其人也。仁杰生而颖异。孝友出天。稍长力学自立。慨然有求道之志。始从大司成臣金湜。以诸生讲学于国庠。非性理之说则口未尝言。其学益进则自能得师。遂从光祖委己而事之。就其宅傍。搆室以处。一言一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1L 页
动。惟光祖是视。及光祖被祸而死。仁杰至诚痛毒。非但群小以光祖之徒。摈弃排抑。仁杰亦不欲立于其世。绝交息游。闭门读书。其时士祸之馀。俗尚大变。道学二字。为世大禁。而仁杰犹不少沮。愈自激仰。绳趍尺步。不失师规。及至党禁稍弛。始从有司。阐科登朝。则乃欲以光祖之所行于朝者行之。虽小人馀党非笑讥诮。而犹不以为意。及至乙巳之祸。士类之鱼肉。将有甚于光祖之时。故虽鸿儒硕辅犹且敛气缩头。罔知如何。而仁杰独奋不顾身。要以只手障塞洪流。雷霆之下。九死不挠。真可谓众流靡靡。一柱亭亭者也。及至脱死流离困谻之中。犹日诵太极啚说四书易及朱程书。如是者盖二十年而未尝废。是亦不忘光祖遗教也。 宣庙即位。将兴至治。收召贤俊。则朝野之论。皆以仁杰为第一。 宣庙召置经筵。数旬之内。自校理擢拜直提学。又数月升为大司谏。上论垂帘之不可久。 宣庙既专听断。初服陈戒之辞。亦不出于光祖之所以告于 中庙者也。其言曰人主一心。朝廷之本也。君心正则朝廷莫不一于正矣。是以古之圣王。必先正厥心。以立其本。所谓精一执中。即其学也。而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诚使 殿下体精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2H 页
一之道。皇建有极。则表端影正。群下取则。莫不精白一心。丕应徯志矣。呜呼。虽使朱子复生。岂可以易斯言哉。 宣庙益知其贤。又未一年。升为宪长而曰。卿忠诚可以贯日月。节义可以凌冰霜。君子生世。扬于王庭。致君尧舜可也。仁杰亦感激不世之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略以圣敬日跻。为勉进圣学之本。而缕缕以道学不振为忧。请从祀光祖于文庙。请伸宋麟寿等诸贤之冤。请招迎李滉。而引用李珥成浑等。以风动士林。振起斯文。其馀言论风旨。不可胜记。而其至诚眷眷则惟在于此矣。其所以上承光祖之传者。既如此其纯粹明白。而下启后人之功。又有大焉。文成公臣李珥文简公臣成浑。皆其门人也。虽不可谓纯师。其以光祖之微言至论。公诵于斩伐之馀。使二臣者得以闻而知之。遂因以大之。则譬之龟山豫章。虽于程朱。不无小大之可言。而其上继下传。圣道益明。则其功可谓盛矣。夷考其平生始末。真所谓儒先之宗适。后学之栋梁也。夫生而有功斯文者。死而必享俎豆。此古今之通义也。仁杰于 中庙辛丑。以礼曹佐郎。出为南平县监。不以下邑为鄙卑。首以兴学养士为务。四境之内。皆置书堂。择脩士为师。俾主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2L 页
教道。又颁廪赡学。而月至其所。考课其业。儿童所学。为正句读。此实程明道为邑之馀法也。以故贸贸遐裔之士。得闻真儒之风。而皆知向方。其深仁厚泽。在于一县者为最矣。夫以仁杰之正学渊源。虽在异地越疆。惟当尸而祝之。况其游宦之乡乎。故乡中父老议建祠宇。春秋设享。积有年纪。久而颓圮。今将重建。以为永久之道。而第无 恩额表章。则流俗所轻。废坠无日矣。臣等窃闻 圣上临御以来。崇报儒贤之典。无所不暨。而独仁杰之祀。未有及焉。此则臣等孤陋畏恐。不以上闻之罪也。今敢裹足千里。猥吁 天阍。伏乞 圣明特下有司。俾议所宣之号。以新一时耳目。则非独一县之幸。其于斯文兴废。亦不无所关也。臣等不胜激切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端懿嫔服制未得献议启(戊戌)
臣蒙呆迂野。百无知解。至于礼学。尤所昧昧。人知其未尝参涉矣。今此 下询。系是 朝家典礼。而无于前例者。则臣有何见。得措舌于其间乎。既非素讲。不敢强对。臣不胜伏地惶恐之至。
大行大王服制未得献议启(庚子)
臣于礼学。素来昧昧。自在 先朝。一再承 命。而例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3H 页
不敢仰对。今此 天崩罔极之际。礼论多端。自 圣上务欲自尽于大事。乃有此博询之举。至及于愚臣。臣实卤莽依旧。其于参量折衷之道。无可容喙者。礼官俨临。而未免虚返。臣罪万万。伏不胜惶恐俟诛之至。
大行大王服制未得献议启[再启]
臣于礼学。素无一日之讲。而屡被不敢当之 问。礼官临门。徒有惭汗。及至虚返。又增罪戾。然何敢强其不知。猝办为说乎。伏地惶恐。俟诛而已。
先集印役匠人宴饮时小记(庚辰)
先集印出之役。设于江都者。载自己卯之八月月半。以厥十二月晦告讫。盖未满五朔。而集有十三册成矣。始以其事钜而用弘。一家佥议。莫不迁延之为忧。迄玆遄成。实若有所阴相。岂不以监董之勤。而繄诸工之克敏是赖。犹有馀力。则以泽斋蛰窝两稿为继。又不日而断手。乃庚辰二月二十一日也。越翌日遂宴诸工于府后洗心斋。所以劳之也。斋之为处。荫阜临池。其宇面阳。翼然东室而西堂。堂之赢于室者。有若干袤焉。席者铺设讫。余与侄济谦整衣冠。入即于室西向坐。本府教鍊官二人曰车有纪,金万镒。随而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3L 页
隅坐。面南焉。诸工在堂者曰韩好善,韩永俊,韩业祥,刘彦墨。皆南面东上。好善永俊等。是均字匠。而好善年长故首坐。业祥刻手而彦墨印匠也。曰金成胤,金寿刚,金斗汉,朴守俭,车五达,车辙。皆北面东上。是为列字匠而序各以齿。揔之论功定次。均字为最。而刻与印亚之。又咸自京来。有宾之道焉。故使皆南面。列字者功较歇。而又本府吏属。故使皆北面。车金二教鍊皆起草者。劳如列字。而体貌稍尊。故使之入室。而降而及阶下。其厅直房子之有劳者。莫不赐席。至于馈品礼杀。亦令视此为差焉。案将举。诸工逡巡降阶膜拜。齐声而辞曰偃然升堂。与君子同饮。小人之所未惯敢辞。余曰劳尔之谓何。今日燕尔。所重有在。其何体例之拘。遂皆拜焉。尔乃筵席有比。笾豆互见。而惟北面者之界于室也。限以屏阈。只令谈笑相通。所以纾其敬也。是日朝有风雨颇澒洞。酒半褰帷。景气清美。池水湛碧。庭有小柳金色。园中杜鹃红。拆蕾者数三朵。有映栏槛。众情为之融畅。韩永俊举觞向余曰。惟此旨酒嘉肴。不合小人之腹。又辱与接席通觞。是不尊卑而光宠之也。今虽醉饱任情。可幸不罪。好善善讴。使奏一曲以畅之如何。余曰何伤乎。各呈其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4H 页
真态可也。于是好善引吭。为今日乐之调。其思也婉。永俊击节而和之。北面者都寂。强之良久而后。一声发洪亮。震于高梁。乃金寿刚也。歌阕而酒有馀斗。室者起而号呶盈堂。永俊因屡舞。濡首于池。业祥倒于前楹。钟动而昧风露。盖皆极欢而罢矣。噫。事之能如愿。役之不愆于素。邂逅者时也。其或参差矣。虽饮醵之事如瓠叶兔首之易设。亦屡设期而未谐者有之。今焉役既顺成。宴亦卒获。在我无乾糇之愆。在彼偶一饱之数。众工曰乐而后。吾之心始尽。可不谓幸乎。然念余之不敏。曾未有一字之校。以服斯役。而乃雍容一朝。享其成之为愧。若终始检干。率济谦而为之者。惟家弟敬明为毋怠。而适以有故。并其均字者李厚锡,刘三得及列字李油然。不在斯席。是事会之大圆。而犹有小缺如此。尚冀他日绎燕而补踦。其能复如愿乎。姑记玆初筵节次如右。庚辰仲春下浣。书于洗心斋。
书示俞李两生(乙丑)
噫。往者屈也。来者伸也。吾与二子。相与切磋于既往。则其事若存若亡。其效亦可睹矣。自今乙丑阳月十八日以往无穷者。吾与君相知与相长。日新而又日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4L 页
新者也。呜呼勉之哉。
书示俞李两生[又示]
俞君君四李君君弼。舍鬷迈之游。超纷华之囿。而朅来乎龙峡寂寞之中曰。从子愿游。虽至老而志若玆。余则应微而盘旋。若避乎宝盖深处。则又复追来。呈其愿敷其求。咸若如初。又闻其来也。赤身而涉冰滩。茧足而顿荒榛。嗟乎其亦勤矣。执迹而究其心。吾亦不可谓非诚而能然也。然我善疑者也。亦不敢知二子今日之诚。终必能如天之不息。悠久无疆也。是以于开卷之际。重问其愿。而勉约以保始。
木火箴赠郑元猷
凡人所知。金刚木柔。于木之中。别为刚柔。松竦可仰。柳弱可折。元猷元猷。松耶柳耶。人之易观。显莫如火。大明则日。小明则烛。亦有湿薪。嘘不上炎。元猷元猷。毋使烟郁。(李翱往复书。有烟生于火。烟郁之语。)丁酉仲春日。三渊朽人书于宝盖山中。
书赠子安(族孙谦行)
初学当知。物有其则。且如读书。疾徐有节。喙长声高。傍听辟易。自失其聪。焉能领纳。入德之门。知病为要。静尔声容。安承余教。丁酉仲春。三渊书于灵隐小窝。
书赠高达明
岭南有一士。不记其名。终身以诵易为事。一子死。人往吊之则夷然不戚。但曰此子宜其死矣。寻常不读易。宁不死乎。其言虽迂。亦有意味。人能读易不辍。至于融贯之地。则万理在中。亦可以颐神养性。免夫短折矣。高生达明。不无记性。而诵经不绎。以至于若存若亡。相别四五年。见其面目可憎。心窃闷之。今从我读易。乍有程过。而难保其不如前忽过也。书此以勖之。戊戌仲秋日。百渊翁书于湖海亭。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5H 页
书示赜道人
抄秋憀慄之夕。木落山空。余在谷云深处。悄然有寡偶之叹。雪山赜道人。忽焉卓锡于前。相视而笑。有若莲社宿契。盖雪山余旧巢。而又知与致雄师从游。则固神会之无斁也。与之言藏教中事。皆能应机剖析无滞碍。余之得此于异白之流亦鲜矣。山斋并榻而卧。溪声满耳。月霜皎然。又足以两忘形迹焉。临别见赠以律绝各一首。韵格清遒。合有拚和之道。而适值遏密。不可以诗也。聊述其邂逅输写之槩。纳诗漉囊以归之。所以著缘起之在玆也。
书赠用谦揭斋壁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5L 页
毋忝所生。能自得师。渊冰小心。分寸惜阴。
从容礼法。沈潜坟典。俨然其坐。叩之则应。
书赠悫行
二九要诀。振降(儿名)所佩。钦哉佩服。无时暂忘。
谢关西伯闵圣猷送纸衣
溪藤之蕴。雪茧之襮。缘以不解。着以相忆。千里匪远。惠乃稠叠。伦非商颜。何有宽窄。贤愧缁衣。胡此改作。久要之意。古道是勖。敢不拜嘉。终身以着。意内长短。实安且焕。投之所向。雪岳冰谷。阳春在玆。何有凛栗。感焉篆骨。报则无物。亦有区区。新岁之祝。香岳巍屹。坐如是尊。浿水沦涟。化如是宣。
答文行庄子疑处
  逍遥游
六月息。如以为半岁至天池则太似困弱。陆西星者解以呼吸之息。六月解作夏四月。似有妙理。盖通一岁言之。自冬至以至四月一呼也。自五月以至十月一吸也。海运时黄雀风动亦四月也。去以云者。言其乘此气而往也。野马尘埃。亦因气息而动者。天地间氤氲充塞。皆此气之云尔。大鹏之乘此气。即至人乘天地之譬也。轻微之云。纤碎可笑。杯水一款。只言充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6H 页
积者厚然后有大运用。以芥舟比野马又纤碎。且粘著何足与论于逍遥乎。大鹏与姑射仙人同一地位。岂可以列子比乎。列子之上。又有尧由。列子只居二上而未参于上之下者也。
旁礴。只凝搏之谓也。犹言뭉치다。
宋人一款。兴比极顺。而朴注甚谬。汝所云恶其断发而不欲比至人者。可谓得其情矣。且越人断发。故无所用章甫。至人无己无功。故无所用天下。法喻密切。而朴乃拘滞于善恶之分。有是错解。白华时固知朴注多谬。而今更勘究。殆无可采用者。虽幸不谬。亦未莹活。虽掩卷不见可也。惟摘示秋水阙文及齐物天倪之错简。差有功尔。
  齐物论
吹万不同云云。将答天籁。直就地籁上而转之。言其吹而怒者。风也非窍也。窍之形。有似耳鼻口之不同。而风则使之或叱或吸也。人之气质。有机括诅盟等之不同。而真宰使之或喜或怒也。法喻则合矣。所谓使自己者。犹言似鼻者自有鼻中之声。似口者自有口中之声。犹知有大小。恐亦有大小皆使其身为之也。以异为音。全不成说。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6L 页
真宰造化。岂二物哉。真君亦然。但就一身上推之。耳目手足。皆不足为君。而惟心主宰一身。而性在其中。是为真君也。论天亦有内外。死生寿夭穷通贵贱若昼夜之相代者。天之在外者也。行住坐卧视听宿食以至语默之节。一任天然者。天之在内者也。百骸一段以上散漫说。以下紧着说。自此至可不谓大哀乎。十分痛切。令人欲堕泪。孟子告子篇亦多类此。
大知闲闲以下云云。大槩得之矣。
言非吹也。固难解。槩言才涉言语。便易失真。不得比于风木有声。所以曰非吹也。然苟能有谓无谓。一任天真。如鷇音之发之无心。则亦何异于吹乎。陆注意思盖如此。稍分晓。林注则直言汝虽有声。声出于天。亦何异于鷇音乎。则却似无味。其有辩之辩字。林作区别。陆作论辩。陆以无辩为合于鷇音。所谓其无辩乎欲其如此也。陆以鷇音为贵。林以鷇音为不自主张。林说终归于味短。(天地篇有合喙鸣亦鷇音之音)
因是因非。朴注最胡乱。不足深论。因是因非。初见似未分晓。而观其节节。与彼是对说则其意了然。彼是则立耦者也。因是则环中之道也。耦字如仇字。仇有好不好。楚汉之欲相吞。虞芮之欲相夺。欲存是而灭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7H 页
彼也。夫妇之好合。朋友之丽泽。欲两存而相须也。同是耦也。而南郭则欲丧其相吞者耳。
  
삽화 새창열기
  彼是一高一低欲相倾。此白彼黑欲相吞。
  因是物我平。
  

  同是一色。亦无高低。
生而死死而生。可而不可不可而可。是而非非而是。三层一串妙妙。
齐物论只言因是因非。秋水则因其所是而是之。因其所非而非之。意尤分明。齐物论只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秋水则以功与趣分之。功如马不可捕鼠。狸不可驾车之类。趣如齐未必尽是。楚未必尽非之类。于功当言可不可。于趣当言然不然。
天倪者。是非之自然。天之所分。非人之所分者。至人胸中。非无是非。而顺天而不徇人。非谓以妍为媸指冷为煖也。浅看庄子者。以为将泯去是非而无所卞别。则失其本旨也。
因是彼是。固八字打开。而独于举莛与楹上着个为是。似混谬。恐是字误。只可阙疑矣。
文字乃昭文也。其文法自如此。以子加父上。似倒而实非。惠子之子。作文饰无意味。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7L 页
指马之喻。岂难解哉。立彼是者。以自指为指。他指为非指。故反观之。以他指为指。以自指为非指。则彼是莫得偶矣。汎言超出是非之涂不分晓。
有言于此此字。只可轻看。犹言今有一言而已。夫子岂有两般解。皆言孔子而已。始虽言闻诸夫子。而夫子举其言而斥以孟浪也。
万物尽然诸字。皆以万人以私意蔽见为解。甚不是。物固不可作人。而中间两字。冗长无当。且蕴字不可作蔽晦。以是字作彼是之是。亦细弱无力。以吾观之。自参万世而接乎万物尽然。一气贯串。只是言通古今合物我而蕴包不分开也。
待彼之彼。乃大圣也。
亦无辩。谓不可辩也。林注误。
  养生主
督。医家所谓督脉之督。乃人身之中脊也。(朱子亦以人身督脉为解)取以喻不偏之意。而至于毋近刑名则其言似鄙诈。被朱子所诃。而本意则有在。自他人论之。不可以善恶为目。而实则托不得已以养中。秋水篇所谓躅踯屈伸。反要语极。在其中矣。
官知。只是耳目之官也。安排知巧。破碎不成说矣。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8H 页
公文轩一段。终欠分晓。以泽雉合说尤儱侗。截作两段看。公文则以顺受天命为贵。泽雉则以忘生徇欲为戒。庶免傅会。而意义亦该畅矣。未知果如何。
夫子非老子而何。老子亦被玩弄。则其嘲骂三皇五帝。可知为戏剧矣。德充符曰惟舜独也正。山木曰尧非有人云云。皆极颂之辞。
泽若蕉之类。何须着解不略。玄黄则神骏不著。林朴得失不须卞也。
未达人气。所谓气者资禀规模之谓也。如或疏或密或清浊钝敏之不同。须了达其如何。可施以教谪。所谓人心则就酬应之时而言也。随机开发。便是达人心也。
以阳为充。指卫君也。
师心。即意识也。未可以随其成心为例。
未始得使。犹言受教也。朴说大谬。
寡不道以欢成。只言不以道理而能好成其事者。罕有焉矣。
言有好不好。行有善不善。此则就不好边说。故曰风波实丧也。如以礼饮酒。以巧斗力。皆行之丧实者也。风波分碎。盖未得大致者也。致命即君命也。无传其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8L 页
溢语之类。亦非易事。朴说非矣。
和字解有许多曲折。左传晏子论和也非同。甚分晓。今人惯见其温和和平之类。以为和字只与人顺同也。实则不然。如调食味。太酸则入蜜。太淡则添咸。便是调治之道。然其调治以渐而不暴。故见其不暴而有温和和平之称。却令本旨隐矣。此段和字甚有骨力。未可平看。达而入之。即添咸入蜜之类也。
仆缘作仆仆。杜撰可笑。仆即掌马者也。
不为社者。且几有剪。林说为是。几作几人甚不畅。然此段亦有可疑者。既是社树不可剪。则匠石师生不宜妄拟斧斤。或者果是栋梁之材。则亦有变通斫伐之道。而寻常经过者不敢加手。故如是云云耶。
誉即是非之谓也。
理神气形
不可意致(不期精粗约分)不可言论(意致)不可分围(言论)可以数分(有形)
  秋水篇至精无形一款。未易分析。朴注甚儱侗。混并作两层。故如是排定。须以原书参互可也。
 无形精之属。(所谓无形。非真无形也。虽真无形。亦非至妙处也。)
 不可围粗之属。
  可以言论。故总谓之粗。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9H 页
可以言论粗。
 可以意致精。(此可谓真无形。而亦非至妙处也。)
 可以意致。比诸不可意致者则又为粗。
 上面若将有至精者。而名言道断。只可曰不期精粗。
 始以无形不可围。分为精粗。而又举而纳诸粗圈。又以不可说者为粗。而重重入细。与中庸无声无臭之旨合焉。
九歌解
  东皇
喜其合也。
  云中君
始合而终离也。
  湘君
欲合未合之际也。
  湘夫人
将合而却离也。
  大司命
合而相从而终惜其离也。
  少司命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29L 页
始惧未合而合又未长也。
  东君
合而未尝离也。
  河泊
合而将离而不忍离也。
  山鬼
长离而未能合也。
左赞
  伯宗
刚中又刚。亦有阳子。伯宗效之。相方以喜。不于韦弦。以水救水。不知其妻。乃其知己。
  臧武仲
盗之为名。取非其取。歌雍之彻。八佾之舞。踰分越轨。以为己有。邾庶之来。亦从其类。盗起如云。四封之内。智哉臧纥。洒濯乃诘。桴鼓臧纥。其知是矣。
泣赠季达
诗所歌兄弟无远者。谓其在欢忻饭燕之时。而乃雪霰原隰之感。则实切于丧威非祥际矣。自吾与季达。并遭此噭噭也。相集而告诉者。苦语也非好话也。然摅写胸臆之抑塞。则亦有赖晨夕之数也。玆之有阙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0H 页
则其何以堪。况向之逝者。既不料其至此。则今之馀者。宁能为石人耶。所欲挽而不舍。以极馀日。余情之切也。今季达往矣。抑岂不有后者。而彼天时世运。坱轨不常。得无如峡云江涛之纷纶鸿洞者乎。茫乎哉。吾二人之后会也。呜呼可涕也已。
失题
诗曰鱼在在藻。依于其蒲。其知鱼之性乎。夫鱼也者。活物也。得其所托则一日而所周游者千匝。故养之徒以水则圉圉然不终朝而死。何则无所泊也。今怪石之高。可以隐鱼之背矣。众草蔓延者。又为之蔽护。鱼之乐可谓全矣。鱼既乐矣。又能呴濡焉。水之浸润于石者愈多。有若云兴雾薄。石与鱼交相养也。
白鹿潭记闻
汉挐山绝顶甚平平处为潭。潭广可百馀步。青壁环之。略无缺处。从其中视天。云色甚异。潭左右白沙。络以香蔓馀。有绿茅细润可爱。古称金光草云。而其潭名百鹿潭。以白鹿饮水。故尝有游者言馀。其水甚寒而清。如白蜜和冰。亦见白鹿饮水之踪。皆在潭西南。倚壁又萧阒可庐。寔茹芝之所云。余时悲恼度春。闻而神驰。忽不知大瀛之际天地也。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0L 页
代信陵君祭侯嬴文(月课代作)
惟灵。天下国士。大梁布衣。胸藏龙变。迹依豹隐。和璞埋土。良工之所易失也。老骥伏枥。驽马之所争先也。数十年夷门悠悠者视一抱关。而独无忌岁暮遇之者。岂非意气之相感耶。夫辞我厚遗而先生之高义。见之于交际。即我弊车而先生之欲就我名。见之于睥睨。属我以壮士而先生之炳几。见之于缓急之前。及至邯郸之役。简书日驰。冠盖道属。唇齿之相依。不可以不恤。鹡鸰之相救。不可以不急。西邻之蚕食。不可以不遏。五霸之义伐。不可以不啚。独无奈君心怔营于内。老将嚄唶于外。虽有管晏。莫可掉舌于其间。投肉馁虎。多见我计窘。而踞鞍夷门之下。谋及先生则片言出口。密意属耳。成败存亡之机。形于胸中者。捭阖若神。夺三军而退强秦。在一抚掌耳。邯郸乃得为赵。大梁乃得有人。天下之贺战胜者。皆集于无忌。秦又乘我去国。伐我大梁。我则率五国之兵。鏖之于河外。抑之于函关。天下之贺战胜者。再集于无忌。自五霸以来。未有取威之燀赫。若此之伟也。一举而救赵。固先生之赞我者大矣。再举而破秦。亦先生之馀烈。有以鼓吾之勇气耳。先生之为无忌。终是至足。无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1H 页
忌之欲报先生。死无所辞。乃先生曾不以受报为念。反以死送我。岂无忌所念及哉。义烈感慨。薄己而厚人者。先生之贤也。死生安危。感恩而失报者。无忌之恨也。夫监门之困。曾不足以婴心。适来适去。于先生亦何有焉。固也其鸿毛性名。脱屣尘世之易易。而独不顾无忌炯炯一心哉。抑先生之仓卒拚命。岂亦有以当吾之赴邺而向邯郸也。主怒方赫。群憾傍伺。先生之置身。将见其臲卼。先为自处乎。则无忌之累先生。噫亦甚矣。言之痛矣。方今强秦既退。大梁安乐。君王既感泣以授印。欢欣以道情。饮博如古。烽燧无事。此正宜长待先生。奉千金之寿。引万岁之乐。而呜呼已矣。岂不痛哉。遵宿昔自迎之轨。念仓卒赴邺之别。倚门而不见其人矣。凭轼而谁与同载乎。丽谯突兀。晨柝哀壮。顾英魄之攸敛。奄秋柏之为实。沥酒告哀。寿欤酹欤。河水洋洋。有泪如此。呜呼哀哉。
艺园十趣
崖寺岁暮。风霰交山。夜寒僧眠。孤坐读书。
春秋暇日。登高远眺。形神散朗。诗思涌发。
掩门花落。卷帘鸟啼。酒瓮乍开。诗句初圆。
曲水流觞。冠童毕会。一饮一咏。不觉联篇。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1L 页
良夜肃清。朗月入轩。击扇诵文。声气遒畅。
经历山川。马顿仆怠。据鞍行吟。有作成囊。(一作助)
入山读书。课满归家。心充气溢。下笔如神。
良友远阻。忽然相值。细问所业。劝诵新作。
奇文僻书。闻在交友。送奴乞来。急解包裹。
分林隔川。佳友对居。酿酒报熟。寄诗伫和。
记梦
戊寅四月二十五日夜梦。所在不知何处。而似是石室家舍。家亲亦在焉。忽见大风扬沙走石而来。小窗一只为风势所薄。裂破为二。落于地下。家亲方坐厅上。见其窗破。乃曰风势如是凶猛。可怕可怕。即入于房中。因手持一物。若为补窗之状。俄而天地晦冥。有若黄昏时。旁有一人曰今日即日食矣。又一人曰今日是三日。凡日食必在于晦朔两日。今日日食之说必妄也。余出户见之则此时风势所止。但看天色黯惨。浮云蔽日重重。乍有叙卷而终不露日光。两边有赤气白气。横亘夹焉。余曰非日食也。乃白虹贯日也。一人曰日食时必有此异也。如是问答。注眼日边矣。俄而一人急曰日在彼矣。余回头视之。日果出而蚀亦分明。所食者若哉生明时。日形馀者无几。余曰今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2H 页
日食既非其日。而且蚀之太过。加以风变虹变非常。可谓变异之大者也。仍嗟叹良久。
玉流楼上漫录
山楼阖户。晨雨洒落未已。泉殷幽槛。润及高窗。僮眠而无所报客。事清而无所栖心。遂于架头。探得遵生八诠。尘外遐举。汎观至会心人会心事。随爱淹目。研绿而点之。伯氏自外而至曰雨中岸箨。冠点幽帙。尔之闲也至此。
鹤浦记评
毁鹤浦而美三日。自有定论。非一再谈也。何听之错。
海金刚记评
横竖皆理致。往复有笔势。殆令人目眩神夺。但觉太澜翻。终欠停蓄。稍损约之。使有片段则尤耐咀嚼而味长也。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上梁文
  
仁川书院上梁文
弦歌有爱人之道。久矣薰德而沐仁。庙祠得妥灵之宜。俨然上栋而下宇。文之所在。士于是依。伏惟静观先生。冰清一条。凤翔千仞。虚灵万理之会。天与明德者全。诗书六艺之传。世掌华国有素。咳唾皆珠玉。何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2L 页
劳操觚翰而为。跬步即云霄。方来有芾冕之困。人不异辞于兰台金华之选。世皆争睹夫景星庆云之祥。范淳夫之温和。讲筵擅其三昧。陆敬舆之剀切。草奏疑乎六经。敷舜禹精一之至言。晰春秋逆顺之大旨。祧室献议。礼正太常之讹。绣衣发仓。仁感 圣祖之泣。竭诚乎衮职弥补之际。存忧乎士林培护之中。时方晏然。岂北风之爻象。心则远矣。乃东冈之梦思。以急流勇退之身。即陋巷安贫之地。黄卷有刍豢之味。玄籥发鸢鱼之机。贯理事而究显微。盖欲极博而归约。合内外而达仁智。将以成己而及人。月窟天根。揽枢纽于一丸太极。口讲指昼(一作画)。昭格致于十字交街。颛蒙窾启之醒然。先觉宿儒之瞠若。 明主侧席。庶白驹之贲来。大厦摧梁。竟苍生之无禄。渊泉溥博。未及知命之期。云雷经纶。永郁满腹之蕴。凄凉己酉绝笔。冷落维杨行窝。虽旷世有立于闻风。在衰季讵缓于崇德。社事既行于啜食。士情犹欲其专祠。惟后人感格无方。真如掘井得水。凡先生精神所在。莫非受月虚池。矧玆邵城之下方。(本作一邦)曾是文翁之遗爱。仁声所被者鼓舞振作。惠训不倦而风流弘长。地有爽垲于斯。天作俎豆之所。盖尝有意而未就。盍循白鹿之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3H 页
遗规。宁可舍是而他求。不烦青乌之新卜。经营允协于佥议。远迩乐闻而齐声。时虽值屈而役不侵公。神若有相而功无愆素。高天阔海。恢地步而基成。左坎右离。列体势而门辟。斋祭讲肄之各其堂室。以及庖湢而周。俯仰升降之咸循(本作循乎)扃除。然后游息有适。居然土木断手。展也衿绅耸瞻。缁帷绛帐之一新。玉色金声之宛在。饮射读法。士民怀公堂之趍跄。克复归仁。弟子绎函丈之问难。礼义由此其出。轮奂有美厥成。属举脩梁。恭陈善颂。抛梁东。青阳淑气蔼冲融。回薄一元腔里转。片时三十六行宫。抛梁西。沧溟万里豁坤倪。堪笑区中口耳陋。一涔涓滴在牛蹄。抛梁南。浑浑入地老星涵。欲识天形如倚盖。须将北极举相参。抛梁北。昆崙磅礴大无极。美厥灵根玄理存。潜心始有无言得。抛梁上。上头一圈超形象。眼到昭明步益高。如神志气人皆仰。抛梁下。宽平田地微茫野。多少亡羊非一歧。造门庶免冥行者。伏愿上梁之后。奎璧增焕。槐杏繁阴。于于鼓箧而来。无或稍怠。济济充堂之盛。至不能容。积忠信而刊浮华。务从先进礼乐。极钻研而细讲贯。期以上达高明。深体先师嘉惠之至心。毋负 盛朝乐成之美意。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募缘文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3L 页
宝月庵募缘文(为义源上人作)
盖闻善莫大乎损己益人。愚莫甚乎守财造业。我佛所谓不住布施。即儒经之积而能散者也。苟能破己悭贫济人。则虽自半钱一计。以至布金恒沙。堆七宝与须弥等。其为功德一也。今有因缘于此龙门西麓梨浦上源。峰益秀水益清。有一奥丘。神悭而鬼秘者不知其几年。而贫道乃一朝遇焉。鹤已避锡。虎亦咆泉。盖将广启道场。崇建兰若。非直庄严佛土。且以悦可众心。深洞长松。俨然古先生之出现。穷村僻坞。莫非大法雨之沾濡。至于金绳引路。宝幢飏风。寻花迷谷者闻钟生欣。荷斧穿萝者避雨有所。况庐岳莲社。不拒陶潜之杯勺。若耶云门。旁接何点之讲授。然则贫道之为此经营。非以自利。实所以利他也。所望于众者。亦欲以此为心耳。伏愿列位檀越。毛拔千金。芥视囷粟。回惜财之厚念。结爱山之胜业。
白云岭修路募缘文(为一环上人作)
史吞谷之西。有巨岭曰倒马峙。谷人走京师者。必由是而往。又傍通诸邑。为四民懋迁之辏。实峡门之要蹊。不容废塞者也。惟是险绝。甲于八道。略举其峻岌
三渊集拾遗卷之二十四 第 134H 页
诘屈之状。则崇冈叠巘。参云碍日。蛇盘羊肠。百步九折。岭有大小相次。可谓难为兄弟。而又有大溪横贯。为之经纬。中多廉利之石。若剑列戟攒。登顿揭厉之际。一蹉跌便坠坑渊。每至夏涝冬冱。艰棘尤倍。行旅之病久矣。曾亦累次修治。而只不过捧土填凹。补栈架虚而止。终无(本作不)济事。若不大加刬铲。痛去㠂崚。则太行摧轮。无时可免。而函谷泥丸。将至永塞矣。贫道慨然于此。大发誓愿。将以斧凿从事。而恐力不逮。普告诸擅越。自谷中始。谷中烟家凡三四百户。毋论孱盛礼约。随力随助。虽半钱粒粟。勿嫌不敷。至于破斧碎锄。尤切于用。其或赤身空拳者。倍出筋力以赴役。以是为开山之倡。则凡履此路者。虽遥村越境之人。将见其云合响应。财力俱到。不日而功告成矣。坦然一条路上。轮蹄无碍。负戴皆歌。则是转蜀道为康庄。开福田于浩劫。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