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卷之二十六 (自动笺注)
三淵集卷之二十六
 雜著
  
持平
伏以臣性本迂騃。
無知能。
自幼懶散
惟以養拙圖閒爲事
於倫常日當行不可廢者。
例皆遺落
蓋其一己私慾
在於安逸四肢
故自父兄知其難矯。
不强所不堪。
一任自爲也。
以是習與齒長
機與俗疎。
迂益迂騃益騃。
不復自同平人矣。
逮爲孤露之身。
無世念。
自屛山顚水涯以畢餘齒。
身外悠悠
久矣灰冷
仍之衰疾侵凌
轉成癃殘
枯殼冥識。
不爲鬼者幾希
乃於夢寐所不到。
有隕自天。
以臣爲司憲府持平
使之乘馹上來者。
承命驚眩
殆欲遁逸不可得
何異載車之鼷。
樂之鶢鶋也哉
臣旣迂騃劣品
癃殘朽物
贅疣於世。
欠一死耳。
其於軒冕
萬萬不襯著。
不惟自判。
人亦云然
忽此來逼。
莫究其所由。
此殆掌銓者不愼注擬
聊用玩人。
以致聖明不察
而有是誤恩
其所駭聽聞而褻名器
莫此爲甚
豈惟私分狼狽也哉
臣雖昧昧
嘗受誨於家庭矣。
蓋聞朝廷百官
權在臺閣
凜然正色執憲
與人主爭是非者。
惟斯職爲然
夫如
是。
容人人而冒據也哉
在隨流平進者。
循次得之
不稱焉。
人亦不甚非笑
眼熟故也。
如臣悾悾
奚所倫比
而今乃搜諸窮廬之中。
待以常格之表。
將使豸冠𩣭騶。
行呼唱於道路
可不可。
問諸市童而决矣。
事理所不愜。
物情可見
天鑑於此
復回光。
則必悟斯擧之爲謬。
而不靳於反汗
終朝之褫。
其如願。
此臣所夙宵屛營
伏地頓顙顒俟者也。
臣實樸愚
不習飾讓
言出肝膈
雲陛匪遠。
伏乞天地父母將臣所叨職名
亟賜鐫免。
俾此丘壑孱喘。
得以安分待盡
千萬幸甚
不勝兢惶隕越切迫祝之至
辭掌令疏
公元1715年
伏以臣卽癡騃罔兩
無可比擬者耳。
平居一身擬諸百爲
雖搬柴擔糞
猶覺其齟齬
管庫以往則視若負山
如是揣量
蓋已熟矣。
今乃以格外臺職
將待夫一世賢彦者。
加之不肖之身。
過越分限
莫此爲甚
人間可笑事。
豈有類是者耶。
臣以乙未春間。
始蒙誤恩大朝
伊時恇惑惶窘
欲遁不得
敢以一疏祈免。
畢露肝膈
其所無似實狀
謂已蒙上下洞悉
不復檢擧除目上矣。
奈之何旣脫復縻。
仍謬成例
至於今番所授。
又更進一步
則其爲愧縮悶迫。
不啻如初
且自乙未至今
已爲五歲矣。
質未稍變。
不少轉。
只是頭童齒豁
衰態益著。
骨蒸肌削。
病源已痼。
以此意氣
被此職名
人知其大不堪矣。
然臣不仕
自有所執。
方其不衰不病。
未嘗以此冀進。
雖復衰極病殆。
亦不欲以控免
主意蓋有在矣。
臣又記乙丑
蒙恩六品官也。
親愛之言。
多勸以一番肅謝
而臣則頑然莫應。
不思所以仰承德意者。
已知罪矣。
當是時。
父母俱存。
兄弟無故
大安健。
六情逸豫
彈冠彯纓而出。
豈不爲悅。
而雖其濫廁
亦豈比今日所叨也哉
竊自以天賦之偏。
官星非分
斷置此生
不踐名途者。
矢心則然。
到今白首之年。
死亡無日
捧土揭木。
馳馹騎而赴烏府
果成何狀人哉。
是其首尾衡决
倉黃翻覆
雖謂之變異非常可也
臣固癡騃
自知則甚明。
雖復狂疎
以此孚于人。
人之處臣者。
尋常待以野客
呼以書生
不忍以舊衘稱謂加之。
亦亮其眞情苦衷故也。
夫何銓官。
獨非知己
而以臣爲戱。
至于再三
霜臺風憲
何等峻望
以是爲玩人之具。
曾所未聞。
臣竊訝惑焉。
臣竊嗟悼焉。
今試加袍帽於猿狙之身。
將見齕裂而走。
鐘鼓鶢鶋之前
必至驚眩而死。
人之抑而發狂
將類此。
則以公言之事。
體有乖。
私言之。
不祥莫大
如是
亦何驅脅維縶
不遂優游存全乎。
竊伏在宥之化。
於物善貸曲成
所以若其性循其宜者。
不可使飛。
不可使動。
是之謂物各付物也。
如臣偏滯
不可以偏滯待之乎。
池籠之外
不妨散流
臺閣之上。
何患無人
伏願下察臣所陳之懇。
非由飾詐
念臣所授之官
不容虗帶。
亟賜鐫削。
永斷召命
俾臣丘壑微喘。
得以安分待盡
不勝區區之祝。
金秀才
金秀才昌立字卓爾
其世安東人也。
始祖宣平
羅麗之際。
以破甄萱功。
封爲太師
安東
累傳而爲六代祖璠。
漢城庶尹
漢陽
因家焉。
淸白修謹
世望族。
曾祖名尙憲。
官至左議政
大明亡。
陪臣
獨明大義
拘虜中五年
持節不變
虜卒義而歸之。
天下稱焉。
大父光燦
中樞府同知
同知公有三子
季爲領議政壽恒。
議政公之六子
昌立又其季也。
昌立生而英特
敢於有爲
年十五則志于古文
屈首浸淫
不知馬之幾足。
其兄昌翕奇其志。
授以詩。
引之大雅
昌立亦竊好其兄不齷齪
慕悅倣效特甚
自以得弟
兄間知己
昌翕家白岳山下永慶殿東南
作樓而名之曰洛誦
登其上讀書
昌立亦於其左。
作室而對之。
名重澤齋
入而硏誦。
出則考業於樓下
稍引里中子。
與共事。
里中猖披學者
慕其聲爭麇。
至於是齋中益充斥
昌立抗言曰。
人而徒死。
不能文彩表章於世非人也。
爲文而不稟於古。
亦非所謂文也。
極論風雅源流古今雅鄭所以別曰。
詩之不爲久矣
高麗之陋。
我朝仍之。
莽莽千百年。
正始之路堙焉。
獨稍知有古者
鄭斗卿一人耳。
惜乎。
其徒泥陳迹
不能津筏而上之。
所謂詩。
正欲其透徹玲瓏也。
我輩所宜勉。
不在精思而妙運乎。
者莫不醒然。
其銳於追古而善開人如此
昌立幼好狗馬諸玩甚於人。
注意藝業
一切棄去曰。
非所以不朽我者。
家素隆爀
日見乘軒珥貂出入其門。
猶然笑之曰。
異乎吾所願
有室數年。
淡若未娶。
父兄苦勸
乃彊往。
獨喜與其友洪有人,兪命岳及市人崔東標等。
遊於詩社甚適也。
常謂吾。
欲與君輩飮醇酒。
諷詠騷雅
樂以忘死云。
酒酣
或迭讀太史公游俠等傳。
俯仰頓挫
與其人者爲悲歌擊筑之遊。
其登華岳西海意益悲遠。
昌立爲人
白晳遒朗。
談笑
意氣迎人
不以親疎畛域
其爲詩。
淸豪足情。
略似之。
昌立文章四歲而死。
死時所啽囈
太半書史中語
卒之於邑曰。
未就我至高之志矣。
旣死。
其兄與諸友收裒所著。
印出若干板。
藏于家。
平日云云
不能萬分之一
而然識者論其詞格
猶謂有漢聲氣云。
昌立手書澤齋壁上自省曰。
我年十八。
而竟以其年十二月死焉。
蓋讖也。
聞者益悲焉。
贈閔亨洙
性之難復。
氣拘慾蔽。
又於其間
習累爲大。
國風之美。
家範之淑。
囿則爲陋。
便不恢拓
豁爾心胸
大爾眼目
庶闚昭曠
九層登塔。
(九層登塔。
一作萬丈拔俗。)
兪肅基
春木之茁。
日有宣發
乍若凝斂。
乃花乃實。
秋水之浩。
勢如奔溢。
及其瀠洄
乃淵乃澤。
艮之爲義。
行乎其中
默認則得。
勖哉子恭
甘節箴贈純行
節之爲義。
天地之以。
通誠復。
玄運相際
五氣順布。
其機若此
亢斯成旱。
溢斯致水。
騰倒而然。
便非定理
斂焉有截
復循其次
在于人。
不遠取譬
有當怒。
喜有當喜。
乍踰分限
幽明易位
多則妄。
言繁則肆。
淫泆搖蕩
所不至。
爲人瞞。
被物誘。
引入漫漫
過日以熾。
爾誠仲。
胡不改是
把捉無力
規責徒費。
神明垂憫
昭示
汝雖頑然
寧忽至意
攝乎身縮。
訥乎口止。
不厭猛。
矯揉之始。
不中而中。
不害事
得中曰甘。
其節乃美。
於陵之餓。
干木之避。
以是爲苦。
各有攸謂。
在爾精擇
不失本旨
奉玆爻象
沒身勿墜。
燭戒
古之所謂燭者。
束草木之善燃者而爲之。
如弟子職云蒸間容蒸。
曲禮所云燭不見跋
亦此類也。
不知何時而有蠟燭
大抵養蜂而後得蠟造燭。
人文字中。
漢宮傳蠟燭。
銀燭朝天之類。
可知其爲珍物也。
王公貴人
務爲華侈時。
方可有此。
野人薄享者燃蠟則犯分
淵明云乎
日入室中闇。
荊薪代明燭。
野老安分處也。
我國産蠟之地惟數。
嶺西而兩西數三邑湖南茂朱所産僅僅
嶺南絶種
人之用蠟者。
可不其所出之鮮而嗇其所受用乎。
我朝李芝峰平生不燃燭。
蓋欲安於儉也。
古人寇萊公行處燭淚成堆
不如杜祁公一燈靑炯。
兩公位崇祿厚
燃燭若無害。
當時議者以此判其奢儉
可不
畏哉。
余以窮民薄分
不合燃燭。
而以耽書惜夜之故。
愛燭有癖。
然不恣意濫用
惟是居在嶺西
養蜂家相來往
適又自文邑與隣。
縣宰捐助
至其油乏。
未免繼之以燭。
寖以成例
後生輩眼慣手熟。
便以松肪荊燋等視之也。
或一雙燭
熒煌照耀
山氓板屋之底。
胡爲汰侈乎。
余卽惕然汗背曰。
李芝峰罪余哉。
緣此漢不愼儉德
使後生薰化而歸於奢。
將誰咎哉。
暴殄天物
自有殃罰
有明神。
可不畏其殛乎。
且燭者。
祭祀要用之物也。
士大夫家當事難辦。
則富者貿諸市。
貧者替以燈。
或艱求于親舊有祿位者。
例皆攢眉而應之。
一帖之受。
喫得無限呵誚。
圖之旣若是艱。
而視其所造。
大率薄劣枵腹
僅存形制
殆未能畢事而滅焉。
燭固難辦。
辦亦難得好品。
吾輩所燃之燭。
大勝人家祭用者。
猶嫌其滓未盡鍊。
光未遠射。
欲得明潔上品
殊不知燭愈明而識愈暗。
彌甚而罪彌積。
於是而不喚醒則殆矣。
孔子曰。
則不遜。
以其犯分濫用
不惜天物也。
莫不知有聖訓
而患不自省
每於眼慣手熟處。
看作例事曰。
何足爲奢。
終身不改者有之。
自今老少交勉
惜燭如金。
使用於緊處而不敢浪費
旣以此立防。
推類
百費
莫不儉嗇爲道
庶免天之所厭乎。
謹次伯氏所步歸去來辭
歸去來兮
華山之陰吾所歸
吾旣漫浪於溟岳。
老而休兮奚悲。
仍世父之薖軸。
高尙遹追
濬澗谷之堙翳
臺沼是非
猿鶴申盟
余帶荷衣
理壠上之舊詠。
冉冉翠微
遵彼九曲
石疊湍奔。
花溪玉峽
天鑰洞門
慶雲隣近
淸寒迹存。
風溜調琴
醑湛樽。
樵叟以睨柯。
巖耕解顔
旣雉籠之不蘄。
鷦林獲安
素履衡泌
敻名途與利關。
馬嶺崷崒
攢余眉以聳觀
鳥道古今
王京之往還。
黃閣迢遞
北斗盤桓
歸去來兮
吾已倦夫西游
靑軒春物
谷鳥相求
涇渭奔潰
岳麓增憂
何不遜膚而釋負。
岸角巾乎田疇
松溪有梁。
渼湖有舟。
猶嫌其太近。
谷雲一丘
盡室以游山。
今可躡其風流
啾喧之滿世。
到籠水兮都休。
已矣乎。
亢龍有悔亦可懼。
鳴鳥不聞其誰留
胡爲乎跼蹐迷所之
赤松從有願。
紫芝晩期
祝堯年於丘壑
王稅耘耔
壎箎坎坎
賡宛鳩之雅詩。
優游卒歲
世人兮莫猜疑
玄虗長老
毗盧兮。
余挾師以觀大千
白華兮。
師卽余以談重玄
不見拒於靈岳兮。
又得會心高禪
彷徨塵外與共兮。
無乃多生之植緣。
支公之從玄度兮。
南華之首篇。
大小鵬鷃均適兮。
延促椿之等年。
師亦咀嚼義言兮。
恍心悟而解懸
子休之交晩兮。
竺典窮硏
趁講晨而來會兮。
鶴身翩躚
松磴而戛氷澗兮。
金策磨兮桐履穿。
蒲團倚之有待兮。
淨几明窓之蕭然
儒與釋其忘形兮。
三敎一筵
冥栩蝶之適志兮。
得魚忘筌
高杉兮霰墜。
遙嶂兮月圓
俯仰以兩適兮。
邁逸韻其出纏。
二鼠之囓兮。
飛光之跳遷。
短臘之三十兮。
壑豈久於藏船。
隨緣而俄攝用兮。
余將返乎百淵。
桑下宿處兮。
脫殼寒蟬
悢悢不舍兮。
與雄公其隨肩
衆香而歷三佛兮。
追到乎山映樓前
豈莊旨之未達兮。
臨歧之徊㣶。
昔臨尸而猶歌兮。
別袂之足牽。
觀幻界以露電兮。
聚散等於浮煙
虹橋萬丈兮。
天籟殷乎層巓
拍手大笑兮。
虎溪之後先。
浪播奇事兮。
顧陸畵傳
書示雄法師門徒
師資相須之義大矣
欲善其道。
必隆其師。
未有不隆其師而能善其道者也。
苦海茫茫
非筏則莫濟
迷途倀倀
非相則多窒。
所貴乎師。
以其能苦啓迷也。
功則博矣。
則厚矣。
所以存則致敬養。
沒則極悲慕
不容易
法所當然
通乎儒釋
莫不有愼追之道。
若曰釋道貴達。
師死而恝視之。
世尊涅槃之後
萬衆雨泣
雙林現足。
胡爲忉怛哉。
蓋以理則芥視四大
以事則珠護一齒
所以並行不悖者也。
雄師在世
以脫洒爲其道。
推其心。
固不欲紛紛身後
而然弟子者徒順其脫洒之心而不存啁啾之悲。
豈非託理略事歸於頑薄哉。
積年親近
飽承法音
或至了四敎集者
沒而散去。
不復留影
是可忍乎。
所謂雙熏。
不知何人
而能一心悲慕
隨事護念
至周歲靡怠。
其所被惠。
只是南華數篇。
而志之不倦
乃能如此
始知人貴純心學
以口耳爲戒
彼讀遍龍藏說墜天花
而終不免於忘師者。
豈不釋家陳相乎。
善哉雙熏。
善哉雙熏。
賴爾一人之在。
庶乎砭頑惇薄矣。
除夕書示文行
公元1720年
庚子歲除之夕。
余與二三子
秉燭博厚室。
孫兒文行誦余乙未守歲詩。
是在自然之室。
寂寥無伴。
與渠
公元1715年
同榻而賦者也。
噫。
露電光景
倐焉半紀
中間悲懽離合
蓋不欲詳。
而若屋宇新舊與人多少
又是參差者。
然而依舊華山之陰。
卧在雪屋
皤然霜鬢
半縷黑。
豈此老之非舊吾耶。
一部中庸
猶且在手。
齒豁喉燥。
斷續伊吾
况有知新之味乎。
悲夫悲夫
顧汝文孫硏經攻文。
亹亹向上
前路知不窄矣。
年富難恃。
志植易奪
試詰汝六年之中所惜者。
寸晷景。
所了者。
幾卷經史。
而知悠泛之居多
則亦安知未來不如過去乎。
夫人一歲之內。
不能念念在學
日知月毋忘。
而及其行盡如馳。
發慨於歲除之夕。
其亦慢矣。
又有癡念
明歲以往
若可更長一格
而數宿起來
悠泛又如故
然則除夕之嘆。
其爲欺心也屢矣。
此老之因循擔閣
蓋亦坐此
後生之視以爲戒。
文乎勖乎哉
庚子除夕
大父書于谷口博厚室。
記聞
山吏千時遠。
淳潔寡慾
爲山水遊
嶺南之地。
足迹殆遍。
嘗閒行一處。
似是醴泉地境。
不知爲何面。
適見有微逕草間
夤緣入谷
泉石甚佳。
樹木扶疎
水散巖上
千吏濯足樂之
或坐或行。
沿流數十里。
不見有人家
良久一曲而數舍在平地上。
公元1720年
落極蕭疎
別有一箇草堂
荒簷冷壁。
勢若斷山
中坐一士人。
布袍
面甚蒼勁
嗒焉當戶
若有所思焉。
卽至則置黃卷其前。
滿室書籤
無長物
千吏甚異之。
亦不欲輒攪聒
久坐庭中
徐察其動靜
日晡曛黑
相對默然
最後抗聲曰。
尋幽到此。
日旣沒矣。
不知寄宿否。
士人徐答曰。
此中無可宿處矣。
遂復閉口
千吏沒奈何
退之其隔籬村氓所。
留坐謂其人曰。
士人不知何許人
不言不動。
半日伺察
未有食事
似有內舍
而亦煙火氣
何爲者。
氓曰。
誰曾見此兩班粒食
粒食
何以爲活。
只消兩箇六日
含嚥之久。
核淨則止。
千吏聞而奇之曰。
如斯人者。
末之慾也。
氓笑應曰。
彼猶有慾。
每歲貿針若干
頒與村人
得一石松
煨食之。
匱則以此繼焉。
其所謂猶有慾焉者也。
問猶有行動時否
罕見其動。
一歲凡幾次。
乍或散步澗谷云。
千吏遂一宿而歸。
擬復搜尋
而以母老未暇
雖使再往。
難必其不迷也。
燒絶棧道
尙論古人難矣。
苟未循迹考事。
洞知心術所在
則譽之適所以毁之。
加以華衮而反爲敗絮之蒙矣。
可不愼哉。
龜山之所論留侯
譽歟毁歟。
吾所未解。
如云云。
其勸以燒絶棧道
在於沛公而使不之東矣。
便是留侯范增也。
沛公之不貪不淫之爲賢。
知龍五采之爲瑞。
而猶欲急擊勿失
愚莫甚焉。
留侯之遇高祖於留也。
說之以太公兵法
高祖領會如神。
留侯以爲天授
傾心從之。
蓋知神器之有歸。
不容力爭也。
雖其乃心韓國復舊物。
非不切。
而推其所願欲
不過滅嬴夷項。
成就高祖之大勳
而使韓成裂土而封。
僅如七國時生活。
則亦可以止矣。
留侯知足
而顧昧昧於此乎。
且燒絶棧道
亦何計也。
不過項羽狺狺沛公
有所顧忌也。
示之以路絶勢窮。
則彼可放心東歸矣。
其後沛公東出
投之以齊梁叛書。
所以撓其心而緩其攻也。
留侯之爲沛公
不亦周且厚乎。
沛公韓信謀而師出陳倉故道
棧道雖絶。
未必使沛公鬱鬱枯死漢中也。
當時設計
只度項羽淺量
意在晝錦
而猶有所遲疑
以此堅其不西顧耳。
自深於謀者言之。
是奚足爲拒漢之泥丸
而謂以此韓成而騁中原
豈其然乎。
嗚呼
留侯之心大矣
未可以淺看也。
不迹去就
不揣事勢
只從偏處
論。
所以極言其爲韓不爲漢者。
燒棧一著。
看作贓驗
使留侯博大之心剗地埋沒
留侯有靈。
豈肯甘心范增乎。
抑又有大未安者。
留侯之送沛公西也。
佯與悢悢而所示以忠謀者。
乃陰售封鎖之計。
急於爲韓。
亦何忍於沛公乎。
不惟譎詐無比
亦見其躁迫不裕。
儒者氣象
更從何處看取乎。
余故曰龜山之論留侯
毁也非譽也。
谿谷漫筆
 國風所謂淫奔之詞者數十篇
序本以爲刺淫。
或別指他事
朱子皆斷爲淫者所自作。
若果爾。
聖人何取於是而載之經也。
淫聲美色
一接耳目
便足以移人情性
乃欲藉是以懲創逸志之資。
無乃左乎。
馬端臨文獻通考
論此一欵。
甚辯而核。
恨無緣就正考亭也。
國風中朱子所斷爲淫奔之詞數十篇
其中靑衿雞鳴之類。
或者別指他事
未可知。
至如桑中詩。
序說以爲刺淫。
而味其辭旨
定其賓主
分明是淫者口氣
非刺者之爲。
借曰出於刺者之口。
而只叙其行淫節次
一番詠歎而止。
亦何貴乎刺淫乎。
以彼以此
淫聲美色之接人耳目等耳。
以是載之於經。
問諸仲
可也
苟能以思無邪之法讀之。
則雖以爲淫者所自作。
讀者便爲刺者。
如使邪淫不思懲創
反悅其冶遊情節
則雖以爲刺淫。
讀者却爲淫者。
况將刺其醜而反若身涉。
其中事體
不然者。
無寧以淫者所自作。
還他淫者。
可以觀。
在觀之如何耳。
春秋之法。
其於淫蒸弑逆之迹。
不嫌備載
與此同意
聖人心胸闊大
故其施敎亦直大。
 操則存
舍則亡。
出入無時
莫知其鄕。
惟心之謂歟。
孔子之言。
孟子引之以論心也。
范純女子讀此章曰。
孟子識心
心豈有出入
伊川先生聞之曰。
此女不識孟子
却能識心
朱子曰。
純夫知心不知孟子
此女當是實不勞攘
故云無出入。
不知有出入
猶無病者
不知人之疾痛也。
余嘗讀此說。
竊服伊川之言精透的切
而於朱子說。
不能無疑也。
夫心之有出入
云動靜耳
其出也。
何嘗離內而之外
其入也。
亦非自彼而返此。
起滅萬變
不出方寸地
非眞有出入也。
程子曰。
心豈有出入
亦以操舍而言。
體認眞切之論也。
范女之言。
意與此同。
不能活看孟子
以辭害
意。
所以不識孟子耳。
朱子以爲范女自無勞攘。
不知有出入
是以人心爲眞有出入
恐非孟子本旨
其亦異於程子之說矣。
且已無勞攘。
不能知人出入
聖人生知安行者。
終無以周知人心物態情僞也。
 莊生論人心曰。
其熱焦火
寒凝氷。
其疾俛仰之間。
再撫四海之外
焦火之熱。
非緣墮在爐炭
凝氷之寒。
豈爲陷入凌陰
再撫四海
亦豈脫去軀殼凌虗涉遠也。
知此則知出入之說矣。
出入無時出入
可以動靜爲訓。
心苟定矣。
當動而動。
當靜而靜
言其寂感。
只曰動靜可矣。
散亂放倒
不守腔子者。
或操或舍。
乃疑於出入
然非眞有出入
取其近似而名之也。
范女之疑孟子
程子以爲不能活看孟子言意
朱子以爲不能體知他人病心
其意雖異。
其以心爲非有眞出入有同焉。
今乃執朱子不知有出入
以爲孟子本旨
及其釋出二字
則曰猶動靜云耳。
又引程子之心豈有出入
亦以操舍而言。
贊其眞切
旣以動靜操舍
混糅而言之。
其於出入之訓。
已欠了了
末乃廣引莊子凝氷等說。
反覆發揮
以明其心無出入。
有若獨知
其妙。
朱子未曉者然。
其亦異矣。
 老子曰。
得一以淸
得一以寧。
得一以靈。
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
王得一以爲天下貞。
五句義甚明。
谷者地之虗處。
其曰得一以盈者。
何謂耶。
此與莊子言在谷滿在阬滿阬者。
語意相似
蓋古之有道者
見得道體天地間
充實滿盈
絶無間斷空缺
擧目觸物
在在皆是
故其言如此
讀者不可草草
天淸地寧神靈萬物生侯王貞
各就其物之能。
以言其所以爲是者一也。
一者何。
惟道是已。
一如通解可矣。
何獨於谷之盈而特變其例乎。
竊意者海也。
盈者水之充也。
今若以盈爲道充塞
則一爲何物
盈也一也。
皆謂之道則雜矣。
爲道一非道。
則盈何以得此而成乎。
文法舛差不協
理致散漫不切
要非篤論
莊子在谷滿谷
亦謂其樂聲之流遍。
無處不充云爾
初非懸空狀道也。
 三代之盛。
後世所及
天下四百五十餘年。
而中罹羿浞之難。
姒氏絶祀者四十年。
周自武王
幽王
僅三百五十餘年。
共和之際。
天下無君者十四年。
東遷以後
王室微弱
同列國。
至于
戰國
徒擁虗器
所謂天子者。
空名在耳
延祚八百。
不足言也。
惟殷有天下六百四十餘年。
賢聖之君繼作
五百餘年而有高宗
乃能奮伐荊楚
平定鬼方
威靈震於殊俗
之身。
雖以無道亡國
牧野之事。
猶稱其旅若林。
則其兵力盛矣。
使之惡不至甚。
殷必未遽亡也。
余嘗謂三代
殷最盛。
以其尙質也。
質則事簡
事簡則費寡而民不困。
國之所以久强而不衰者。
以此乎。
三代歷年之久。
大抵德壽之徵。
之四百。
殷之六百。
周之八百。
要非後世可及
其間脩促强弱
略有不齊
則亦其命分氣限。
文武齡之多少無異
惟夏不絶於羿浞。
殷之屢次中興
周之歷東遷猶存
可見天之輔佑鞏固處。
不可以小小參差之迹。
生議樹立善不善。
若謂殷之最盛。
以其尙質
質則事簡
事簡則費寡而民不困。
對文而言。
猶可如此說。
若夫忠則德厚
德厚化淳而民不漓。
如是者獨不可以固其國乎。
且以事簡德厚
勝劣如何
都是閒說。
如觀大體
 胡文定湖南使。
行部衡嶽
愛其雄秀
欲一登覽
戒行矣。
俄而思曰。
非職所在也。
卽止
晩居
山下五年
竟亦不出也。
世人遊賞山水高致
當官者或淹留忘返
以至曠職貽弊者有之。
胡公之風。
亦可以知戒矣。
若乃閒居名山之下。
五年一不出遊
古之人中所養
一室之內。
有以自娛
外境之玩。
何足易吾樂哉
山水之爲物。
非如淫聲妖色之不可心術者也。
高明君子有以善觀
則樂仁智養氣象。
於是乎在。
至於當官淹留曠職
則固留連爲害也。
山水何罪焉。
閒居山下
五年不出
偶然如此可也
意若出於矯弊。
則亦已偏矣。
必用此爲法
使山水無或接於耳目
則彼仲尼之登岱。
濂溪濯纓
亦何爲也。
豈皆捨其內養而徇於外境者乎。
以吾之眞樂。
天地之佳界。
內外圓融
其樂益深。
彼此相易之有。
自有藩籬
深藏一室
惟恐山水之奪吾樂。
意似廣而實狹。
似通而實滯矣。
 張子房高帝背約項王
諸葛孔明昭烈劉璋
先儒多非之。
余意不然
項羽子房之讐也。
子房之從高帝
辛苦間者
徒欲藉手以滅項報仇耳。
旣以復君之讐爲志。
他尙何顧哉。
鴻溝之約。
本爲圖脫太公耳。
誠心結和也。
八年兵戈
天下
生靈糜爛矣。
今又養虎遺患
復啓他日戰爭
此豈仁人所可忍乎。
孔明之從昭烈
只爲興復漢業耳。
是時
四海九州之地。
盡爲曹孫所據。
昭烈赤手
無所庇身
獨有益州藉以恢復基址
草廬定策時。
已講此計。
不取蜀。
將使昭烈終身荊州寄客耶。
劉璋
本一竊據者。
漢家王者
在所必討。
兼弱攻昧
湯武之擧。
何不可之有。
子房孔明之謀。
皆權而不失正者。
以是爲非
何異宋襄文王者耶。
子房之勸高帝背約項王
若謂之急於報仇
未暇他顧。
則似可成論
然重吾之報仇
輕人背約
未知其果爲十分道理
以此了其說。
則猶爲一色之論。
下段八年兵戈等語。
又何贅駁也。
且其言則道理
其意則利害
有當辨者。
約誓則矢於神明
兵戈則及生靈
俱是不可輕者。
枉尺於今日。
直尋於他日
王者道理乎。
孔子之論爲國
寧去食而存信
擧國餓死
許重事
孔子仁人
胡爲此說。
孔明之取蜀。
先儒不非其取。
而非其取不以道。
彼之懦弱
旣可執言
胡不聲罪致討
而始若交懽
俄又襲取也。
是其狙詐不正
所以見非於義士也。
今乃先列其事勢
利害曰。
不得此。
無以爲資。
從而爲之辭曰。
兼弱攻昧
兼弱攻昧
豈有非之哉。
所異於湯者。
以其詐襲耳。
乃是緊關
不爲提破
是其窘處不然則疎矣。
前後兩論。
以義利爲上下劈。
依違出入
歸於鶻突
其引宋襄事
則憤頭語爾。
不足多辨。
 陽明白沙
論者並稱禪學
白沙之學。
有偏於靜而流於寂者。
陽明良知之訓。
用功實地
在於省察擴充
每以喜靜厭動。
爲學者之戒。
白沙之學。
絶不同。
但所論窮理格物
程朱頓異。
其所以別立門徑也。
佛家空寂之說。
至禪而大翻窠窟
自宋以來
所謂禪學
大抵靈照不昧妙用不滯爲宗。
其所煅煉精神
多在於日用應緣處。
以故宗杲之於彦冲
每訶其忘懷枯寂
朱子之於象山
亦不病其喜靜厭動。
惟是不分眞妄
作用爲性
乃禪之歸宿
諸儒之所迷轍也。
陽明致良知
蓋亦有見乎心之能。
而無見乎性之眞。
但知圓於機之爲妙。
不知止乎矩之爲方。
其所省察擴充
只成得作用是而已
然則禪學之異於儒。
陽明之淪於禪。
正以其煉用而昧體也。
今乃以不偏靜不流寂。
證其非禪。
亦見其疎矣。
 
朱子曰。
夜半黑窣窣地。
是天之正色
芝峰雜記
擧其語。
愚意不然
凡物有色
因明而見。
暗之中。
色相皆泯。
故但見黑窣窣而已
日出明發
萬象呈露
然後正色可見耳。
夜則無見。
何能辨色
夜半黑窣窣地。
是天之正色
天非天理之天。
正非正當之正
此蓋用莊子蒼蒼正色
正色猶言本色也。
此當以天與日離合看。
日沒以後
日出以前
猶有餘明。
則便屬日色之界。
恰到夜半玄黑。
歸天本色
若至萬象呈露
色色可辨。
則乃日之生色
亦天之正理。
朱子意似如此
恐察之未詳而辨之太易爾。
 
公元1068年
反常
皆謂之妖。
宋煕寧元年
潭州山裂出米。
元豐三年
靑州石化爲麵。
武氏垂拱三年
魏州地中出鐵。
如船數十丈。
廣州雨金
宋紹興中
雨水銀。
此數者皆書諸策。
以爲大異。
若使世之變異每每如是
則其利益於人。
大矣
山出石化麵。
飢民不患無食矣。
地中出鐵。
冶鑄之勤息矣。
天雨金銀
貪冒不以攫市得罪矣。
嗚呼
豈惟無古之祥瑞
變異
不如古。
可慨也已
山出石化麵。
雨金雨鐵之變。
漢桓而始。
至於南宋
漢桓以前時代闊矣。
此變可謂晩出
而自宋至
今。
猶爲未甚闊。
安知不復有此異。
而斷以古有今無乎。
些小米鐵。
示變而已
足以救飢濟用乎。
不足引古慨今。
畢竟其言非莊非謔。
歸於無稽
文人不根持論
如此
 溫庭筠渭上題詩
有曰呂公榮達子陵歸。
萬古煙波釣磯
橋上一通名利迹。
至今江鳥背人飛。
我朝金悅卿渭川垂釣圖曰。
風雨蕭蕭釣磯
渭川魚鳥忘機
如何老作鷹揚將。
空使採薇
二詩俊爽相類
然溫詩直以名利太公
無意致。
悅卿之詩。
用意深遠
有關世敎
識者自能辨之。
世謂古今人不相及
眞影響語耳。
呂公之出。
固爲趨利
子陵之歸。
不免釣名
其言渾妙無迹
讀者蹉過
言以名利太公
未高著眼矣。
三淵集卷之二十六
 上樑文
  
楮島新居上樑文
江山有待
天奉煙霞
棟宇旣成
作我隣者魚鱉
一竿從事
百年斯干
竊愧眇福疎慵
奄有全美境落。
原夫一氣磅礴
運爲羣碎之峙融。
山泉昧鬱以成蒙。
冞入其阻。
風水浩洋故稱渙。
可觀者瀾。
或展象乎
公元687年
悠遠長懷
或凝貌乎嶔岑重峭。
曠奧也之境難相攝。
仁智者之見各有偏。
問宅幽勢阻之所於彭蠡洞庭
水中之采薜。
論天海闊之致於小山盤谷
樹間之索魚。
間或高深而約衷。
不乏攀沿妙趣
樂與壽與。
氣象相關
漁乎樵乎。
軌迹而偕赴。
有一於此
莫我之求。
鄙人有素癖之難醫。
飫嘗玄對之上味
乘興一往
身若湍决而莫防。
馳神而再(缺)。
心或雲駭而靡定。
向擅一壑太華
將修三淵之壯觀
紫芝崇阿
浩歌正激於采秀
黃鳥灌木
戀思終切於遊方
譚景昇之返騎終南
亦云悖矣。
蘇耽子之指井橘下
是可忍乎。
玆故頹其順而浩其歸。
所謂愼爾遊而勉爾遁。
混迹膠擾之熱界。
終非拙性能堪。
而改棲莽蒼之近林。
實亦親意攸愜。
眷求允臧之地。
沉吟不決於心。
適薪憂之轉
欣聞八月濤雪
嗟蓬慮之未啓。
願浮五石瓠樽。
已知出郭之少塵
自有緣江之熟路
牛川驪江上溯
不其遐。
龍山麻浦之下流
足斯可濯。
芚村泛宅
每記稚昧經過
楮島佳名
始承爺孃指點
此水不皺於童見。
吾生可感重臨
止於所當止乎。
莫若美矣
江濆數百餘里。
可謂專其風流
天下
第一名區。
誰與爭乎我所
若述爲勝之大略
實含衆妙自然
淡沲鏡中色神。
蕭疎林下風氣
園陵宰樹
鬱彼金粟來龍
公主長洲
依然銀潢之戱鳳。
溫祚之蠻觸石白。
南漢之樓譙霞丹。
沚漵距岸而紆回
爭呈抱月之勢。
帆舶分島而交迭。
若排分風之程。
羃羃菁菁
綺錯種瓜之華畛。
曖曖歷歷
煙綿晒網之遙村。
山枕浦而潭浸其藍。
浪扇汀而沙沃如雪。
所以使擊汰放溜徒侶
莫不欲攬莽採蘋淹留
七里潺湲
幾閱披裘處士
歸五湖浩蕩
曾止散髮大夫
側島回波
緬懷石洲弭棹
折花臨水。
渺思玉峰送人
故情不盡東流
伊人在於中沚
方將躊躇流目
忽已綢繆於寸胸。
瓦石騰波
無乃黿鼉之所送。
杞梓委港。
誰謂江漢之難方。
揆日定中之前
休工霜降之際。
虗無窓影
足使海蜃遜奇。
縹緲樑虹
坐受檣燕獻賀。
間架雖狹。
爽之宜。
拱輳無偏
集夜俯朝對之趣。
特出以就月。
不正以逐江。
忘飢則枕底洋洋
知樂面前潑潑
憑高瞰遠。
豈此境之畵耶。
戾天沒淵。
我身之夢也。
無人獨酌虗室
有客聯步平臯
櫻籬簇雲。
可占素封逸樂
漆園礙日。
堪擬傲吏婆娑
柳曲
磯。
待繫釣魚舴艋
養蘆脩岸。
以速狎人之鳧鷖
非特怡愉性天
亦聊以經綸水國
春花肥鱖。
賡志和之短章
秋水迷牛。
海若大論
豪氣崢嶸牀上
逸韻飄洒天倪
南垞北垞淼漫
頗似輞川隔浦。
小嶼大嶼之嶢𡵉。
何異蓬島望僊
柔櫓夜戛於簾前
卧忖山陰過客
法鼓曉琅於林表
坐諳遠公參禪
敻焉神超
曠然天放
可不導引而壽。
未信無江海而閒。
幸甚至哉。
樂烏已也。
許叔玄棲止懸霤。
始緣拳拳庭闈
王無功來往渡河
不妨源源棣萼
何必高擧遐引。
方克適性頤生
早晩家君之釋羹鼎把竿
將同韓相故事
春秋阿母之命板輿行藥
願賦潘岳閒居。
今於擧樑。
聊爾贊偉。
兒郞偉抛樑東。
三島玲瓏列檻櫳。
望望湖中小隱處。
輕舟日日樵風
兒郞偉抛樑西。
參雲古樾匿招提
靜掃高樓後坐
漁歌一曲子規啼。
兒郞偉抛樑南。
咫尺城近蔚藍
飄然俯視天開鏡。
吟倚高柯綠潭
兒郞偉抛樑北。
白石前波異色
貪看古渡一竿橫。
恐失新川煙直
兒郞偉抛樑上。
太虗爲室雲爲帳。
四海諸公與共之。
風弄無相妨。
兒郞偉抛樑下。
日夜涵天滿地瀉。
去艓來艎太劇忙。
忘機竟屬憑樓者。
伏願上樑
後。
煙月自在
菰蘆長春
絶檻飛窓
悟觀水之有術
輕身逸手。
操舟之若神。
兒則無事鉤針
妻乃閒坐結網
龜蒙田遇歲。
季鷹蓴鱸有秋
歌竟復歌。
蕩漾忘世我。
樂莫斯樂。
優游而終平生
洗心上樑文
有生誰不勤。
子思自動而歸
居室人之大。
令弟舍其舊而就新
擧贏云乎
苟安而已
吾弟洗心主人
落拓心地
傲兀襟情
夙嬰幽瞀之在身
萬事嚼蠟
甘爲支離於斯世。
百年繫匏
道士餌朮黃精
未遂山澤流放
君平閉簾白日
不妨城肆沉冥
蓋將恬澹養心
孰肯蹩𨇨以循物。
芭蕉雪裏
老丹靑
璇璣掌中
遊思轇轕
四大增損比棘。
一心纏繞愈灰。
靈臺新治
仍思勃磎蟬蛻
智府久鬱
將攄區畫鳩居
機事聊爾爲。
鍊神之妙用斯在。
毫末不可挫。
曲肱初志並行
乃睠西麓之美區。
不出北里喬木
洗心名號美矣
塵事可遺。
昔賢之井薪依然
風流如昨。
考其勢脉。
鳳翥弼雲蜿蟺不過
參以襟帶
而星朝拱北之巉巖相趁
白沙翠阜
松籟斷其市聲
層城曲阿
煙帳遮其野馬
泉相觀之旣審。
竹苞松茂允宜
靈蓍告以辰嘉。
美材庇其
山積
斧彼鉅彼之依乎天理
目無全牛
斯翬斯之付諸神工
物奚累我。
事從談笑間就。
眞成倐忽經營
心於揮霍上閒。
居然結構迢遞
突兀爽塏
路人失謀。
風雨淸和
泥燕讓績。
南郭隱几晨徙。
旣登乃依。
維摩方丈晝開
病去體。
疎窓密牖。
利其有而用其無。
噲正噦冥。
坤以闔而乾以闢。
守玄自然之室。
聖賢而自陶。
依隱於喧靜之畦。
褦襶高卧
遠目於歸鴈。
橫琴月軒
淸晝之流鶯。
丸藥風院。
點竄鴻漸茶譜
平生所好在中
槃礴虎頭畵樓
丈夫求於是外。
矯首楓溪之蒼翠
古今磴塗。
怡顔玉流淸暉
晨昏氣色
衎衎吹笙鼓瑟
孔燕弟兄
曖曖越陌而度阡。
爲賓主。
斯千之勝事具洽。
張老之善頌曷無。
六偉斯騰。
庶匠攸作。
兒郞偉抛樑東。
露林初旭引新桐。
更倚危軒舒嘯遠。
東郊不斷栗園風。
兒郞偉抛樑南。
終南膚寸雲嵐
隨時好雨城闕
一枕羲皇午夢參。
兒郞偉抛樑西。
蒼蒼落日溪禽啼。
趨庭興入水聲洞。
棣萼追隨成別蹊。
兒郞偉抛樑北。
白山雪後峩嵋色。
風松夜靜如龍吟。
一辧幽香沖默
兒郞偉抛樑上。
月穆金波日宣朗
天光每照無塵胸。
灝氣昭回俯仰
兒郞偉抛樑下。
井井
窓影瀉。
金甁素綆舊無禽。
從此收長不舍
伏願上樑之後
茀祿天申
繁祉川至
玉樹瓊芝之騈茂。
戶庭窄而難容
鶴骨童顔之韶腴。
步履輕而欲擧。
只此爲足。
非敢多祈
德峰祠宇上樑文
死有重於泰山
姓名萬代瞻仰
莫大人紀
廟宇一邦風聲
輪奐騰輝
懦怯增氣
伏惟陽谷先生
端確其質。
英妙自天。
鳳凰九苞
名父超宗之美。
駃騠三日
華使伯樂之過。
占魁元於明庭
少年之喫著匪志。
卿月平地
老臣恪謹盡心
自信羔裘不渝
常恐衮職之有闕。
節儉正直之可迹。
便儇皎厲之是羞。
褚公性堅。
夫豈依人之鳥。
周相口吃
自非奉詔之臣。
貞璞蘊白虹之精。
價或等於凡石。
溫風之節。
不覺其連林。
及夫天步有差
殆哉地道之將裂。
不能得於子。
郅惲滿朝
臣所欲忠者君。
道輔之同傳。
雷霆在上
九閽而抗威。
鼎鑊當前
一箇之成是。
三百年培養有待
大丈夫性命則輕。
其時以爲寃。
到今日國有立
主理奪。
悔悟之旋萌。
丕運天傾
英靈之暗贊。
長秋之位旣復。
烈日之節彌彰。
王諲諷微。
無賴翠羽之賦。
鄒浩爭晩。
未解玉山之嘲。
於古有光。
匪賢曷尙。
棹楔之表宅。
已自朝家
俎豆而揭虔。
盍先鄕里
睠玆赤城有土
噫其碧血之攸藏。
山川互朝。
炳靈肇始
魂魄相得
知萃渙之愜宜。
龜食允從人謀
鳩僝罔淹於時詘。
工徒勇赴。
信有鼛鼓不勝
木石義來。
何曾毫髮之或挫。
風斤月斧
忽危甍與壯門。
地軸天綱
上棟而下宇。
煥然結構之後
顒若香火之前
可但曰沒而祭社乎。
將以愧後之爲臣者。
熊魚難判。
好惡不同
鸚鵡能言
義理之得透。
時議漸趨於務實
擧最切於激頹。
屋之爲屋維棟樑
取譬莫近。
死而不死男子
觀感焉窮。
仁之成歟。
神則矣。
聊奮三寸短管
載揚偉之善謠。
兒郞偉抛樑東。
交映素王宮。
巍巍當座隣無愧
蒙許三仁列同
兒郞偉抛樑西。
高低
香煙一縷延焄愴。
烈魄英魂赴感齊。
兒郞偉抛樑南。
映廟回塘綠似藍。
紛紛靑紫頹波際。
照影何人不慚
兒郞偉抛樑北。
天作高山辰極
遠護神畿餘氣長。
來人傑皆邦直
兒郞偉抛樑上。
天闕雲開緯象
救月陰弓依太空
瑤臺桂魄無恙
兒郞偉抛樑下。
數畆庭持九野
但令堦礎樹根深。
遮莫飄風屋瓦
伏願上樑
之後
神宇永寧
士節益礪。
仁風義習。
充惻羞而有餘。
秋菊春蘭
苾芬不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