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x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题跋
题跋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8H 页

金刚我国之山也。然称难见。既见。又称难诗。所言来远矣。今人始闻金刚有瑰奇壮幻之观。则莫不以大心倾之。又莫不以大事营之。故即事鲜办。盖自生其难而未必金刚之为难。仅乃一得造焉。则以彼动摇之心。卒当不暇之接。目将莹焉。口将胠焉。气且瞀焉。意且阏焉。求所以敌其雄奇而竟未能奇。则益枵然而归矣。斯所谓神之不胜也。余故于金刚游者再矣。诗则无一焉。岂壮于举趾而弱于骋口者耶。亦居乎二难而得其半矣。方其登天逸濯万瀑。泓峥乎有盈耳目。自喻适志。至白首不可朽。今而未十年。而暧然者过半矣。况且愁忧悲哀之荐。与衰并至。东略之不知。则尤悔无记久明远者。如少文所为娱老。而亦无奈何。岂不为至今大恨。而乃者得俞,李二君所酬唱金刚者而读之。漻然若川之出谷也。勃然若云之兴岫也。遵势而去。初未见求工之迹。而即其沦涟庆霱之文。鲜不与境妙合。俄窥其中磊磊乎天骨磈砢。绝一尘焉。寔可谓大称金刚矣。嗟乎壮矣。且二子始为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8L 页

泽斋遗唾跋
呜呼。此吾亡弟之碎金也。寂寥如此。而不忍遗弃者。诚不忍其志之湮晦也。呜呼。吾弟之于诗。其殆用志不分者乎。平日所资乎埙篪尚浅。乃其钻透而自得者为深。而既知风雅之事有所源来。则慨然于大东之无诗。而落落乎有以自振黄钟瓦缶之别。尝以此扼腕而号于众也。至其扬搉之精诣绝穷微。则世所谓一切名家在所姑舍。方将揽辔直上。绝迹千里。而独不知其无年之为不可。呜呼。所可惜者。岂非其志也欤。今玆箧衍之留。未足为邓林一芽。而乃二三同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9H 页

题吴忠烈公遗帖后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其人矣。又不可不诵其诗读其书也。余以先祖清阴公后于南汉事。忼慨有源。爰及吴忠烈公之伦。盖尝壮其节而论其世曰。吾先祖之所与为三仁者乎。中心慨慕。思求其精神所在以挹耿光。则未知其文字之存否。为郁郁。乃者公之孙遂一氏辄先以遗帖见示曰。以子为清阴孙也。余则急手擎读。如渴得饮。阅未终篇。则泪迸而眦几裂也。呜呼。公之著述。诚亦少矣。南汉以前。文有儿时讨虏书与立朝斥和疏两篇。南汉以后。诗有沈阳道中寄家四篇。而公之始末。于此尽矣。若论其词源笔势。则并其他杂诗文。莫不英发遒迈气为之主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9L 页

蛰窝遗稿跋
呜呼。仁甫之志大矣。天人性命之际。古今王霸之别。学问诚明之致。乃其所存所急。而寻常于閒言语。有所未暇。不惟不屑为也。道充然后必将有蔼然仁义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0H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0L 页

题李一源海岳图后
金城披襟亭
枫岳出入之滨。何可无此亭哉。翠樾澄川。好风有自。凡其流憩而荫映者。太半是逸士韵衲。则披襟而当之。岂太守之所可私也哉。
通沟暮雨
峡江清驶。参错以疏树欹石。白雨一边。烟店微茫。历历唤渡。岂枫岳寻仙之驭耶。
断发岭望金刚山
姑射冰雪之容。能使神尧丧天下。登玆岭而断其发。亦奚异是哉。
长安寺
祗园布金之广。梵殿参云之杰。总为一桥所压。其飞虹偃月之势。危乎人在半空。王乔之所控鹤。应真之所飞锡。其皆由是而出入矣。
正阳寺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1H 页

碧霞潭
金台之耸。普德之悬。其间太峻隘。仅通杖屦。若使朱子品题。得无与越水闽山等贬乎。碧霞始快意。众香之倒影尤奇。斯亦难得也已。
金刚内山总图
山分内外。一以神秀。一以宏博。合之为万玉圃窟。大抵远观胜近观。再游胜始游。所以回翔往复。乃至六七度理筇者。如此翁是已。
佛顶台望十二瀑
观瀑之快。不如隐身而梯空迥立。犹有石梁韵致。鹤巢欹矣。松摧朽骨。四仙消息。搔首问青天可矣。
百川桥出山
送者僧以舆返。候者马向溪嘶。桥东桥西。其虎溪鲸海之畛乎。兴有馀驮。诗未盈囊。仙仙乎十洲在前矣。
海山亭
天下壮观。人知有岳阳楼也。然因其所小而小之。则洞庭为蹄涔。君山为培塿耳。独不见夫屏障蓬莱。轩槛扶桑。灏气所输纳。亭浮万象之表乎。不恨生东国。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1L 页

三日湖
六六峰外。十洲淼矣。潋滟平湖。宛在中央。此四仙亭之为妙也。游三日不厌。留六字不灭。岂凡情可容题品。
高城门岩观日出
金鸡唱耶。人上高顶。目力所及。红涨万顷。迢迢其望。杲杲犹迟。幻轮频呈。翔阳始跻。陆离上下之际。变态在玆矣。
瓮迁
大略侧岸瓮立。如截刚铁。疏凿所未施。石栈萦线。人行凛凛。雪浪荡过马腹。亦傍海之伟观也。
通川门岩
海滨故多奇石。独此劲瘦嵌空。戴松而对峙。一何苍峭。飒飒风帆之过。骑驴者兴亦活矣。
丛石亭
横竖欹整。石皆六棱。何法象也。意者太阴玄精。流注于巨鳌之背而为此倚薄乎。付之溟涬可矣。四柱屹然。鲸涛所莫撼。劣哉砥柱之捍河也。
侍中台中秋泛月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2H 页

龙贡寺洞口
云木苍苍。涧道多曲折。意有佳寺而不知所从入。窅哉。
入山图
昔苏老泉率二子东游。留名于所过山川。阔焉千古。乃有此竞爽耶。试看其舆马联翩。鹤发松迈。杖及于飞虹桥上。奇哉奇哉。堪画堪画。彩服之傍。挟一虎头。盖有意思。斯固露顶翁之弄影自奇者耶。
禾积渊
巉岩其屹。栖鹘之壁。湾环其黑。伏龙之泽。伟哉造化。融结费力。祷旱则应。云辄触石。东州之原。秋稼山积。
三釜渊
巨壁玄潭。三级成瀑。龙蛰于下。士栖于上。庶同其德。而终窃其号而已耶。
花江柏田
松耶柏耶。郁然成林。来往其下。自为古今。陈陶之事。有慨于心。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2L 页

鹤啄讼庭。凫泳官池。阒然槐柳之荫。帘阁若无人。非勾漏则旌阳。盖仙吏所在也。
唐浦观鱼
莽苍陂陀间。烟户渔浦之点缀。如许小铺叙。乃与枫岳同帖耶。楂梨橘柚。取其各有味亦可。
舍人岩
谷云釜渊之侧。自谓杖鞋殆遍。而犹漏此境耶。窈然烟霞之窟中。作雷雪久矣。犹存舍人之号。发其悭而摸其胜。今之康乐。在花江矣。
水泰寺洞口
密林重霭。遮掩琳宫。可知是夏月景象。而如将幻入雪天。皓然薝葍林也。则乍洒粉沈而就矣。更著一叟与懒残对炉试一喝。百渊洞主胡为乎五圣山中。
亭子渊
丹青善幻。固能摸奇称真。而亦或转丑为妍。按图而澄潭翠壁。安知非乌石黄流乎。且取游目意足。不须问某丘某亭也。
谷云笼水亭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此先生所尝爱诵。而自家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3H 页

松风亭
华阴岩洞之贲。极于松风亭而无加矣。快哉架虚。无与同赏矣。此先生之所尝欣慨。而不敏者永抱恨焉。自今以往。日供洒扫于轩槛。庶乎蹑清尘而承下风矣。
叠石台
谷云九曲。此为源头。水鸣锵然。石如重璧。自花溪溯洄而上凡十馀里。先生之杖屦未尝示疲矣。
七仙洞
九曲之中。何所不蕴。而犹视七仙为外府者。岂不以各擅其胜。难为长弟而然耶。继述有责。吾将作亭于其间。
蕉窗集跋
余族弟盛后仲裕一生攻诗。以蕉窗名于世。蕉窗诗凡累千首。余汰十而存一矣。其胤时敏又要余跋其尾。督至百回而不怠。余虽欲终默得乎。蕉窗于诗可谓癖矣。自七情之郁于中。以至四时推敚。景色物态之相代乎前。凡所感会者。皆于诗发之矣。就所居窄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3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4H 页

尹玄洲三绝帖跋
士趋之蹉乎乡原。朝论之乖乎调停。忧之者孟朱子也。今之士大夫鲜能讲此。则世道之日卑可知。若乃处乎盛际而睹微发慨。若恫之在己。谆谆乎家人父子间者。非哲识而能之乎。孙婿尹万东。以厥祖文穆公手迹示余。意盖如右。而纵横奋翰。老筠劲松如也。敛衽读之。实激懦衷。阅至下端。联著以自笔诗画及唐绝数首。都为一帖。以见公本末华实之该。其亦盛矣。然在后人可不知所择乎。唐有郑虔。宋有松雪。咸擅三绝而见唾乎千古者。未能如公先讲第一义故也。岁丙申。安东金昌翕谨跋。
题洪道陈(重畴)所藏韩石峰书帖后
神宗皇帝于我朝鲜。有再造罔极之恩。盖尝以一纸诏书。宣谕于本国君臣者。委曲费 圣虑。呜呼至矣。朝鲜有善书者韩濩。乃于兵戈飘转中。誊留一本。传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4L 页

题郑长源(荐)所藏尤庵书帖后
郑友长源。童侍尤翁于华阳。愿得手迹。以九思四勿为请。犹厥祖松江公之于听松也。尤翁欣然挥洒以与之。长源藏弆以为宝者四十馀年。慕至必展。展必怆涕。甚矣。其尚德也。尤翁之笔固奇矣。然非取其艺。惟德翳物。自其慕者而言之。盖如此。方尤翁之山斗望全也。沓然趋附。望其德辉。在野满野。在都满都。一睹为快。如见大圣于泗州。及得其赫蹄片墨。则詑以为荣。有未入手。或争割其纸而去。由是尤翁之笔与其碑板。遍走四裔而殆家家有也。一朝时移势变。拳踢加于尊讳。昔之珍藏以千金者。今将投诸水火而不欲久于世也。然则长源之笃于所好。藏之愈固。岂不难哉。盖长源之先君子太白山人。悦服尤翁。若季通之于晦庵。韵味攸同。相命以采薇高顶而超乎尘世之表。及悼其不幸。尤翁之视长源以仲默固也。惟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5H 页

题玄参奉所藏先人简牍后
右先人简牍凡四十馀纸。并仲父二简。留在竹林亭者。自其胤钦甫妆䌙为帖。至孙守中。保守惟勤。己巳后二十九年。不肖孤昌翕重到亭中抆血而披之览讫谓守中曰。呜呼。宾主千里。缱绻相与之厚。祖孙三世。珍藏毋怠之善。都见于此矣。尚何更著语哉。
题先人诗帖后
先人平日。罕为临池之戏。至于自写其诗文。精楷如此帖者。虽子孙未之有得也。子孙之所未得而他人有之。岂不贵哉。始则求之之勤。终焉守之之固。是其所用意。足见贯沧桑而超劫火矣。寻常岁寒之托。岂足为喻哉。
题朴彝仲遗稿后
湖南之朗州。其山曰月出。山下有鸠林巨村。实人士之渊薮。其中有秀民。曰朴君弼宪。小名特达。字彝仲。好学而文。不幸早夭矣。昔岁乙卯余随家大人。窜居于鸠林。与彝仲家接邻。彝仲父吉夫氏。固余朝夕追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5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6H 页

题 肃庙御制伯氏画像赞后
此乃臣伯兄昌集像赞也。癸巳夏。 肃宗大王命画师秦再奚写真以赐。越七年庚子六月。 仙驭上宾。于是 大妣命下 御制诗文若干而此篇在焉。呜呼。 宠命绘像。事既旷绝。而烂然 奎藻。赞以惟肖。自色笑毛发。以至难描之心。而并被发挥。是将使数尺绢素。重于九鼎大吕。猗欤盛哉。古未有也。彼麟阁颂美。出自词臣之手。未闻以云汉贲之。则知其不足珍也矣。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说
殪獍说
余自外归。则庭有悬焉。问谁获焉。则奴举金从傍对曰。小人刈茅于谷。适是兽乘至。迎而击之。殪其一。请待他日尽刘之。余闻之色动。即其皮而坐之。顾谓家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6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7H 页

阴阳开阖之理。合天人而一者也。天不能常昼而无夜。故人不可常动而无息。于是因其冥昭之限。裁为兴寝之节。易之则怪。壹之则病。君子之向晦入息。其取义于泽雷者然矣。余友赵定而独得不睡之疾。年久不瘳。自述其耿耿苦状。不可胜听。余则戏呼以寤斋先生。将作一说以解之。久未成也。前后面恳与书督。不知几阅岁而愈不懈。则甚矣。吾文之淹。而定而之久于寤也。盖余于定而之疾。始则闷焉。中则疑焉。终以为大喜焉。原定而之言。病似在甲戌年间。荐遭其内外钜创。与同气零落。凡六七丧。毋论其摧剥。乾肝焦肺。所埤益于一身。若含敛葬祭之忧。竭神拮据诚。亦不遑于息。斯其疾祟之。或有根柢。而俄又丧其贤配。情挚故悼深。固所谓鳏也。宜其疾之转甚也。余与定而情同骨肉。骨肉有疾。可不谓闷乎。按医书曰。过三更不睡。则血不归心。夫一宵之失。犹令面黄而神荒儳焉。如不终日。今定而之寤。阅几年矣。况其所历仕。皆剧邑闹曹。众所谓白日欲睡者。独能刃有馀地。案无留牍。以其间谈谐与吟哦迭作。一日累十篇词源洋溢。观其色。两颧渥然。须鬓郁郁漆黑。曾谓数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7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8H 页

论智字说
云峰之所引朱子之说。朱子本以训知。非训智也。训智自云峰始。而其失有两重焉。道器之有上下。而降体为用。固不可也。于其用之中。定理与明觉。经纬有别。而又复浑而一之。毕竟以觉为性。则上下与经纬。其分俱紊焉。然究其所差于眇忽。则经纬之先错。而上下随堕矣。农岩于此。悯其心性之混。不得已于析言之曰。智是五性之一。知是一心之用。是盖道器二物之辨。非五性间架之争也。若以间架言之。则五性之中。智则主知。无可疑虑。农岩亦尝说智者别之理。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8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9H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9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0H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0L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1H 页

后天图说
后天之图。何为者耶。自古治方术者。能用其法而不得其解。自朱子亦未免听莹。其答袁机仲书。极论先天之妙。发挥无馀。独于此图。以为尝究其理而未得其说云。若是则在后学。只当阙之。不宜穿凿。而抑尝因邵子之说乾坤坎离所尝交济者而反复细绎。粗得可通之一说。乾坤之交也。再转而乾就西北。坤就西南。坎离之交也。再转而离交乾宫。坎交坤位。巽艮之转而移交震兑之位者。巽之反兑故也。艮之反震故也。离者火也。火则炎上。故其变在上。坎者水也。水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1L 页

记昔己未冬。余在三渊之上。始读启蒙。略费旬月工夫。既无师授。全然卤莽。偶于此一款。窥其彷佛。为说如右。伊后三十馀年。置不复思者久矣。时复䌷绎。则未有他说可以易此。今者诸贤方讲此图。有所质难。自顾这些活计外。无他可应。又安可閟而不呈。以避弹驳。若琉璃瓶子乎。一笑。
落齿说
岁戊戌。余年六十六矣。板齿一个无故脱落。便觉唇颓语讹。面势歪蹙。揽镜视之。骇若别人。殆欲汪然出涕。更细思之。人自堕地。以至耆老。其间修促。固多节次矣。孩而死则齿未生也。六七岁而死则齿未龀也。八岁以及乎六七十而死则龀而后也。更至耄期以外则齿又齯也。计吾所得年数。几占四分之三。而齿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2H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2L 页

齿乎齿乎。尔寿何长。一甲之周。百味备尝。功成则退。报尽则谢。吾于吾齿。可以观化。如星之灿。陨为丑石。如木之茂。得霜则落。自是常事。无闷无戚。寥寥敛迹。默默守中。一榻之安。万缘斯空。饱不须肉。▣不须童。是惺惺者。惟主人公。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赞
李延平先生赞
豪勇之资。道则中庸。讱言立本。德邵容融。颓然野老。确乎潜龙。水竹生涯。冰月心胸。
仙源先生画像赞
睟乎满面之阳和。浚乎双眸之凝静。挹其色。蔼然可掬。窥其际。穆尔有定。于是知熊鱼乎仓卒。羽化乎烈焰之中。亶其由平日之从容。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3H 页

石碏
始诸进忠。义方之明。终能割爱。天讨以行。强哉其烈。百代寡仇。庶可合传。惟汉秺侯。
臧僖伯
隐之矢鱼。臧彄不悦。矫拂其欲。将纳轨物。富哉言乎。古训是列。瞑眩不入。乃自称疾。不苟于随。可谓有立。
臧哀伯
鲁无令君。臧氏有儿。畜君如何。昭德塞违。灿然其述。文物声明。所以著丑。郜赂之章。嗟嗟痈君。竟未回听。
颖考叔
为仁有本。推乃不匮。舍肉因几。阙地解誓。孝乎忠乎。其仁其智。挟辀之颠。争非君子。
师服
晋穆命子。昧祸之基。侃侃师服。独烛几微。严陈本末。存戒觊觎。听我藐藐。终见阋墙。实沈之墟。龙血玄黄。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3L 页

强邻之畏。小邦有人。厥有忠言。先民后神。何以免罪。修政协亲。及其临敌。料变如神。谋适不用。少师在焉。竖子言中。后图之云。
管子
管子治国。定民成事。士农工商。勿使杂处。隐令寄政。参国伍鄙。三军之鼓。伍属之听。咸有统领。守固战强。以屏周室。以震岳滨。规模则然。所假者仁。包茅之徵。楚亦有言。子华之退。会盟乃尊。末俗攘攘。何限罪人。
曹刿
草莽有臣。谓肉食鄙。昂然入见。问战所以。小哉惠信。忠可一战。长勺三鼓。敌情可见。仗我朝气。蹙彼辙乱。知彼知己。万师之杰。
鬻拳
义理无穷。亦有经权。鬻拳之权。权而悖伦。刖有馀悔。乃殉以身。绖皇之(缺)。亦愧谀臣。
杜原款
哀哉原款。临命从容。顾勉孺子。将以成恭。守情悦父。杀身成志。死亦无害。言止于此。有谓必辨。非我知己。
宫之奇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4H 页

申生
子之孝亲。处顺则易。骊妖献昏。终古罕值。事有千变。恭惟一字。立以待烹。乃定父子。虞舜之后。其孰与二。
子鱼
玆父之让。子鱼称仁。退而克让。尤见其贤。左师之政。足以安民。泓战决机。其智如神。假仁非仁。让胜受败。愚弟之立。宜宋不霸。
董因
被发之川。辛有忧戎。沉璧于河。董因迎公。家学之传。测星明蓍。辰出参入。小往大来赞其弘济。其莹也哉。
姜氏
齐桓有女。亦自英雄。慷慨肝胆。开拓心胸。去矣公子。燕婉莫留。桑妾被杀。子犯与谋。送以醉乡。成是建侯。返锁空闺。皬然白头。
僖负羁妻
大宾之过。一国皆盲。赤芾三百。焉用盈廷。有妇人焉。藻鉴孤明。认龙于蚖。谓非凡鳞。荐诚寸璧。乃侈盘飧。惜也无报。害生于恩。不斩魏犨。曷慰其魂。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4L 页

伟哉子犯。足以佐霸。仁亲为宝。不以国利。拜天受块。知命攸在。尊周攘荆。功亦弘大。惜乎要君。临河请罪。
烛之武
函陵围重。郑知其急。佚狐言之。烛武是索。如牵老骥。出于破枥。缒至秦军。辩若河决。转危为安。在一掉舌。
蹇叔
皤皤蹇叔。老于量敌。壮夫谋浅。主听乃惑。风雨之陵。送子以哭。未拱原木。三帅面缚。其后也悔。秦誓攸作。
弦高
先王馀泽。四民无别。郑商弦高。忠于肉食。韦藩木揵。曾无天禄。回易之智。用于弭敌。乘韦先牛。乃宁郑国。
狼瞫
君子之勇。狼瞫有之。勇有所用。害上非义。不登明堂。早宜黜右。彭衙之役。乃得死所。
宁武子
宁武之愚。见称宣尼。欲观其智。何从以知。其聘于鲁。达礼知乐。湛露彤弓。不辞不答。盛矣其智。亦自难及。
臾骈
克怨不行。臾骈庶几。不介赵宠。逞报夷蒐。三善之全。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5H 页

邾文公
迁则君殆。不迁民危。邾子知命。取舍于斯。归养跻民。短长忘私。乃迁于绎。帝乡之归。翛然体逝。其君也哉。
惠伯
呜呼惠伯。既忠且厚。穆襄之阋。被发以救。卫身不足。乃葬马矢。错莫倚伏。使余歔欷。
灵辄
翳桑之饿。若无气力。忽为牛虎。公庭倒戟。箪食物微。老老恩重。推孝而忠。非直也勇。
锄麑
不忘恭敬。宣子之德。欲全忠信。锄麑之节。人生实难。死亦可惜。触槐而殒。呜呼其烈。
司马侯
能与叔向。与为终始。登台之对。陈述德义。如司马侯。可谓君子。抚孤而泣。同夤之谊。
里革
泗渊之滥。里革断罟。刺今之阙。乃引前古。春讲罛罶。以助宣气。夏槁鱼鳖。乃助生阜。时方别孕。戒其无艺。一语匡君。藏罟有司。司存之言。其亦旨哉。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5L 页

忠矣孔达。体国忘身。坚守约言。亢讨强邻。知死不避。待变饰巾。国以免伐。社稷之臣。
伯宗
伯宗好直。阳子之俦。其妻则哲。预以为忧。求士毕阳。慭庇其儿。遥遥荆蛮。得其所归。
范文子
至公无私。有范文子。忧存三郤。愿留一楚。得胜不喜。径自祈死。天听其愿。晏然体逝。
子罕
邑中之黔。不干民事。匪惟分谤。亦以止诅。乃如之人。其心孔仁。却玉存宝。利己利人。
臧坚
嗟来之死。沟渎之经。亦各守慬。未可偏轻。鲁有臧坚。能耻苟生。刑馀之辱。乃抉其伤。
祈奚
举雠举子。盖出于公。夫惟无私。言出君从。十世犹宥。谓叔向贤。乘驲急难。如救头燃。既释而归。若相忘焉。
叔向母
簪珥之杰。是母眼明。炳乎几兆。徵于色声。忧存龙蛇。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6H 页

弃疾
君臣父子。轻重有权。弃疾处义。胡为其然。等是一死。死宜在先。李漼所遭。亦有相似。总是可哀。令我抆涕。
申叔豫
再为令尹。子冯骄逞。三困于朝。申子谋长。不作观起。车裂是避。八人之退。门无系驷。公私两平。宾主俱利。冯乎申乎。盛矣其智。
子鲜
子鲜之出。有憾卫君。无信无刑。乃远其身。盟以白水。处乎木门。刀锯不及。轩冕浮云。税服而终。亦在彼昏。
杜泄
忠于穆叔。不畏竖牛。犯锋而入。葬以路车。不由西门。辩折季孙。忍复告殡。以毁中军。全节而遁。祸不及身。
孟僖子
僖子之楚。不能相仪。归而讲礼。蚤夜孳孳。临死顾言。托子宣尼。补过之善。百世可师。
芋尹无宇
断其王旌。执人于宫。辞王之爵。慷慨进忠。言古之制。莫非王臣。十日十等。达乎天人。荒阅仆区。当法两文。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6L 页

屠蒯
股肱之丧。聪明失官。二御失责。司味存焉。容非其物。志不定言。均饮其罚。屠蒯悟君。
荀吴
师徒不勤。可以得城。荀吴不欲。恶奸之盈。安不贾贰。邑不贾怠。好恶不愆。民知义所。犹有食色。顿兵不取。待其力尽。始乃克鼓。
白公子张
白公骤谏。引古刺今。反复勤恳。炳炳其心。不畏殇宫。惟进德音。肯以良规。瑱于王耳。归而杜门。括囊无咎。
子皮
一介休休。子皮有焉。授政子产。视若一身。制锦之规。能拜昌言。不惟举国。将以家听。优哉好善。国享其宁。
伍举
章华之台。伍举从王。乃陈匏居。俭德之光。是讲军实。是望氛祥。崇高彤镂。无取观美。事不烦官。日不废务。地以隙占。时以暇成。今反所为。瘠民敛利。胡不戒哉。台美楚殆。
公冶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7H 页

绛县老
绛县之老。秘其年岁。凡所听莹。满朝皆骇。史赵布算。文伯屈指。赵孟敬之。官以复陶。鲁知所归。朝多君子。
夙沙釐
所事者君。不事乎土。君实迁矣。何赖于鼓。委质策士。不二其心。遂使荀吴。喟然起钦。乃相旧君。奄有河阴。
莒妇人
莒有烈妇。思报夫雠。处心之久。至老不衰。纺纑度城。以缒晋师。怨毒大矣。可不戒哉。
厨人濮
先人之心。壮于扬徽。裹首而走。其计益奇。宋无斯人。几丧元公。新里之捷。堪论首功。
公孙青
卫君之困。齐臣致恭。将事死鸟。致币良马。执铎以掫。明燎终夜。何齐何卫。一视以君。归饮赏爵。上下同欢。
子家羁
昭公之臣。有子家羁。忠则盛矣。识势知时。非畏季氏。恶夫倾危。好亡恶定。郈孙之为。平阴之困。乃歌式微。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7L 页

叔孙婼
立于竖牛。反以义讨。不牵于私。大哉其孝。还至自阚。君弃其邦。凛辞责季。密谋纳公。孤忠莫遂。一死是祈。存顺没宁。其亦庶几。
叶公子高
子高之烈。终始白公。其入也忧。炳几之忠。其乱也戡。靖社之功。举国之望。脱冑犯锋。勋立身退。其智犹龙。彼哉掩袂。亶不聪弓。
市南宜僚
白公造乱。伐二卿士。五百人敌。有市南子。剑承其喉。不动如山。威不能惕。其节乃全。
伯乐
晋阳垒培。尹铎往增。赵简将杀。昭雠是憎。不有伯乐。谁解其怒。陈其世德。亹亹训告。谓夫委土。可作师保。一语转圜。尹铎受赏。归禄则辞。怨如畴曩。
楚昭王
赤云夹日。兆当王身。禜移令尹。不听史言。谓河有祟。祭不越望。昭哉楚王。心广言爽。华衮之褒。得于孔圣。
奋阳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8H 页

王孙由于
云中遇盗。戈及王体。由于翼蔽。受之以背。仆而徐苏。终执羁绁。能有大者。功莫与匹。陋矣子西。致咎脾泄。
季芉
平王之女。其宫居兑。遇乱托体。钟建之背。一负视醮。矢心不改。所守者贞。何有卑贵。可以无愧。帝乙归妹。
荣成伯
君死于逊。返自乾侯。甚矣季氏。于阚为沟。斥其不忠。成伯差强。又止其谥。孰如其刚。
公子结
急难之义。逃王为王。割心以盟。王不顾兄。
陈寅
乐祈有宰。可谓智者。立后而行。俾知难也。杨楯之献。戒其贾祸。言皆中窾。计无不可。
弊无存
临战辞室。奋然北首。舍命霤下。视若死牖。君求厥尸。乃三襚之。犀轩直盖。亲推其輀。臣勇君仁。播烈东齐。
司马牛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8L 页

沈尹戍
除谗义正。克服子常。毁舟谋奇。沮于史皇。雍澨之拒。三战皆伤。托首句卑。刭干布裳。忠有本末。厥嗣用昌。
公为
乾侯之逊。咎归公为。逆如季氏。谋去亦宜。执戈卫国。其事尤奇。勇有所贾。殉者童踦。
蹶由
犒师而来。衅鼓是迫。谈笑一死。不动毫发。王问如何。答以卜吉。所为来观。王怒徐疾。驩焉好逆。滋怠敝邑。虐则知备。师可以息。国之守龟。何事不卜。城濮之兆。其报在邲。辞壮理直。楚不能怵。由不畏死。死亦得脱。
闵子马
以不悦学。知周必乱。旨哉言乎。可谓知本。小人之说。以学为病。大人惑焉。以苟为政。如谷不殖。何以为命。原之落矣。周亦沦丧。
郤宛
郤宛直和。忠著楚国。不袭吴乱。招祟罔极。巧哉谗人。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9H 页

张柳朔
公哉王生。忘雠荐人。柳朔感分。不惮杀身。身死柏人。儿从范氏。木非鸟择。义则熊取。
正常
季氏之圉。乃有正常。奉其顾命。炳然刻肠。南儿之出。抱以临廷。肥也诈退。谁欺欺天。未全其孤。迈迈其奔。
季文子
吴剡始成。文子兴叹。所叹者何。华不胜蛮。被衽之忧。老成之言。知惧者鲜。行父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