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三渊集卷之十八
书
书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6H 页
答拙修斋赵公
节过建阳。寒威稍弭。伏惟辰下。道体颐摄康胜。区区倾仰。常目在南也。昨者笺诲。奖勉交挚。明示昭旷坦路。使自趋之。直指本地风光。使自得之。虽非其人为愧。善诱之赐则大矣。敢不策此蹇浅。求所以寻向上去耶。且从前承诲。不为不屡且多矣。至于太极图。则曾未致思而会疑。故未有以发问也。向进。偶以涂听他人之聚讼者。呈禀其异同。获闻快示劈析。多少洒落。方其当机之际。精神晓泠。如渴得饮。心以为得未曾有。无复馀疑。及既退归。竟不免若存若亡。谚所谓越渠而忘真。谓是也。昏钝如是而可与研几乎。然静言寻绎之久。仅得驳破诸说之大致。则除第一圈奉置为太极以外。自阴阳而下诸圈。不欲以太极之名归之。至以阴阳中圈。为中虚白处而已。终无奈考诸图解。的以中○为其本体。本体非太极而何。至若之为圈。乃无极二五妙合之象。而覈而破之。所谓妙合之名状。归于四络而不归于一圈。此一圈非太极而何。二者既明为太极。则诲旨恐不免与图解翻反。
节过建阳。寒威稍弭。伏惟辰下。道体颐摄康胜。区区倾仰。常目在南也。昨者笺诲。奖勉交挚。明示昭旷坦路。使自趋之。直指本地风光。使自得之。虽非其人为愧。善诱之赐则大矣。敢不策此蹇浅。求所以寻向上去耶。且从前承诲。不为不屡且多矣。至于太极图。则曾未致思而会疑。故未有以发问也。向进。偶以涂听他人之聚讼者。呈禀其异同。获闻快示劈析。多少洒落。方其当机之际。精神晓泠。如渴得饮。心以为得未曾有。无复馀疑。及既退归。竟不免若存若亡。谚所谓越渠而忘真。谓是也。昏钝如是而可与研几乎。然静言寻绎之久。仅得驳破诸说之大致。则除第一圈奉置为太极以外。自阴阳而下诸圈。不欲以太极之名归之。至以阴阳中圈。为中虚白处而已。终无奈考诸图解。的以中○为其本体。本体非太极而何。至若之为圈。乃无极二五妙合之象。而覈而破之。所谓妙合之名状。归于四络而不归于一圈。此一圈非太极而何。二者既明为太极。则诲旨恐不免与图解翻反。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6L 页
而顺此而下。为气化为形化。一圆而在中者。何莫非太极之真形乎。大抵理之与气。难言先后。难可分开。而截断而上之。挑出而外之者。所以明为本体也。为统体也。此之谓不杂形气之太极。及其流行在物。则即阴阳而为不离阴阳之太极。即五行而为不离五行之太极。以至即气化即形化。无不皆然。今有指第一圈而问焉曰何物也。则吾对曰所以生阴阳五行。为气化形化之太极。而第二圈则曰阴阳太极。第三圈则曰五行太极。第四曰气化太极。第五曰形化太极。盖其一直串下一直转去。虽所乘异势。所含殊品。而其理则贯。故名之。不得不曰太极。图之。不得不以一圆。此濂溪所以明白示人之丹青。而窃瞷执事之意。有似爱惜太极之名。加诸二五诸品。虑或亏损体面。侵漫界分者然。区区窃所未解。且理不可名。矧可图乎。然夫既细意描写。贯以一圆者。欲人就向形气上。认取有不杂者存也。苟如盛诲二五二化之圈。非画为太极之象。直是表分群品之囿。则何其形疑于太极而义乖于不杂乎。伏望逐此疑条。快赐辨晢。一以开窾启之迷胸。一以折诸贤之讼口若何。才修此而诲笺又落。虽有著中痒处。而犹未快破疑团。故敢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7H 页
复渎之。纸短不罄。
答拙修斋赵公
来辨以阴阳圈中白处为本体。本体为太极。但不可因此而指阴阳圈子为太极圈子。以至下段。太极在阴阳在五行云云。与固陋书旨。似不甚参差。而细寻主意。所谓太极在其中云者。每悬空言之。深有悭乎指著一圆之象为太极之体。此其毫分微异而实千里之歧也。主理主气。所从而言之。固宜有异。然主气而言。亦不可不明立太极之名目。明指太极之真象。翕之前书。辞虽未莹。意则未尝以气质之性为本然之体。直是就图而言。自二五为二化。虽节级有次。区囿有分。随其位异其名。而若其一圆之贯乎中间。则的为太极之真象。亦不害为万物各具源一而分殊。前书中在阴阳为阴阳太极。在五行为五行太极意盖如斯。且有一譬于此。天雨时置器于下。瓮也缶也碗也钟也。小大不同状。而水则一也。画之于纸。指而示人曰。彼湛湛者水也。盛之者器也。器大小参差。所盛非二水。喻诸气质各具之性。发明濂溪画圈之意。其理较然。宁如依违于图象道器之间。以太极一圆之象。或谓之状理妙。(阴阳中圈及妙合圈。)或谓之摸
答拙修斋赵公
来辨以阴阳圈中白处为本体。本体为太极。但不可因此而指阴阳圈子为太极圈子。以至下段。太极在阴阳在五行云云。与固陋书旨。似不甚参差。而细寻主意。所谓太极在其中云者。每悬空言之。深有悭乎指著一圆之象为太极之体。此其毫分微异而实千里之歧也。主理主气。所从而言之。固宜有异。然主气而言。亦不可不明立太极之名目。明指太极之真象。翕之前书。辞虽未莹。意则未尝以气质之性为本然之体。直是就图而言。自二五为二化。虽节级有次。区囿有分。随其位异其名。而若其一圆之贯乎中间。则的为太极之真象。亦不害为万物各具源一而分殊。前书中在阴阳为阴阳太极。在五行为五行太极意盖如斯。且有一譬于此。天雨时置器于下。瓮也缶也碗也钟也。小大不同状。而水则一也。画之于纸。指而示人曰。彼湛湛者水也。盛之者器也。器大小参差。所盛非二水。喻诸气质各具之性。发明濂溪画圈之意。其理较然。宁如依违于图象道器之间。以太极一圆之象。或谓之状理妙。(阴阳中圈及妙合圈。)或谓之摸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7L 页
气化。(五行及二化圈。)令玩图者意分而目眩。终归于认理为气而不知就气而拣理乎。至于中庸首章之注。亦非别义。阴阳五行。化生万物。阴阳自阴阳。五行自五行。而中含一圆。为太极之体。图之则便一太极图也。恐不须援彼而證此。窃自妄臆。高明之意。太似泥著于本然气质浑然各一之分。其于随物各具之理。狭视而藐之。真若有所亏欠偏单。谓不足以当太极之全名。名言玆指示玆。终不快以一圆之象归之于太极。有若孔子之惜繁缨。抑何意耶。至于以阴阳中圈之虚白为太极。虽迫于图解之有据。强名本体妙合圈之一圆。被问者之搊搜。不得已截断而归之于太极。然其曰中间虚白云云。寻其气味。似异乎周子。故故写出的的示人之本意。若五行各带圈及二化圈子。犹不以太极称许。考诸图解。五行则解之曰各一其○。气化则解之曰男女一太极。形化则解之曰万物一太极。其发挥图意一圆之为太极。若是其明白昭著。又何必著于本然气质之偏全。苦苦力争此一圆曰初非形容太极乎。濂溪之作图。一则曰太极。二则曰太极。彻头彻尾。一般太极之真象。无往不肖。朱子之作解曰。各一其性。而浑然太极之全体。无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8H 页
不各具于一物之中。吾知其奉此而体会。未知如何。
答拙修斋赵公
日者赏花之会。仆虽颛钝。槩知足下之乐。深有所寓。亦其洋溢篇翰。烂漫天真。咸可见大胸中德辉之发。道机之流。异乎人之流连光景者矣。夫跻足下之堂。把足下之觞。玩足下之庭。实非止一二。而仆窃敢以破颜微笑自拟。及承盛诲之旨。宛转乎傍人不识。将谓偷閒之是喻。纵以仆为不足以知足下之乐。而固不曰有不待言语而形见者乎。然而已乎已乎。吾以知足下牖迷之诚。偏胜于吝道之私。是以有丁宁反复恺切恳至而不能自已。不得不尽者矣。谨乃盥读再三。咀嚼真旨。则不自觉破愁为笑。解頞为欣。轩轩乎如坐风雩之间冠者五六。我其一人也。从今以往。庶知昭旷之观。乐天之方。不远伊迩。求之日用而足矣。既感提撕之勤。因陈平生败阙。以蕲夫卒诲。仆赋性偏滞。为气躁弱。加以蒙养无素。直情径行。情之所向。每滞于一隅而不能反三。事之所交。常恐其累身而必欲扫万。驯致年过而立。成一罔两痴汉。然非徒如斯而已。亦以其胸中草木。蒸出藏识。每一念至。引起千头万绪。纷不可理。以是之乎坟典也。则贪多务
答拙修斋赵公
日者赏花之会。仆虽颛钝。槩知足下之乐。深有所寓。亦其洋溢篇翰。烂漫天真。咸可见大胸中德辉之发。道机之流。异乎人之流连光景者矣。夫跻足下之堂。把足下之觞。玩足下之庭。实非止一二。而仆窃敢以破颜微笑自拟。及承盛诲之旨。宛转乎傍人不识。将谓偷閒之是喻。纵以仆为不足以知足下之乐。而固不曰有不待言语而形见者乎。然而已乎已乎。吾以知足下牖迷之诚。偏胜于吝道之私。是以有丁宁反复恺切恳至而不能自已。不得不尽者矣。谨乃盥读再三。咀嚼真旨。则不自觉破愁为笑。解頞为欣。轩轩乎如坐风雩之间冠者五六。我其一人也。从今以往。庶知昭旷之观。乐天之方。不远伊迩。求之日用而足矣。既感提撕之勤。因陈平生败阙。以蕲夫卒诲。仆赋性偏滞。为气躁弱。加以蒙养无素。直情径行。情之所向。每滞于一隅而不能反三。事之所交。常恐其累身而必欲扫万。驯致年过而立。成一罔两痴汉。然非徒如斯而已。亦以其胸中草木。蒸出藏识。每一念至。引起千头万绪。纷不可理。以是之乎坟典也。则贪多务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8L 页
广。无从容涵泳之味。之乎山川也。则勤搜强探。无优游自适之乐。夫以二事之可人性情。而不惟不得其力也。适足助其热闹。则自分终吾一生。永为长戚戚之归矣。比来适有感悟。深以此心之见役于物。为大羞。间或危然高坐。尊吾德性而忽尔放观。则天下之物。元无可扰吾方寸而侵我和乐者。然后畅然反身而如可挹太和之真味。及读中庸。又觉此道之在天地。无间断无空缺。惟其无间断也。故人之为道。不可为之于今日而辍于明日。惟其无空缺也。故不可行之于此地而废于彼地。夫如是。故不得不俛焉孜孜而乐则在其中焉。此君子之所以高山景行。式歌且舞者也。仆之所窥。只此一斑。而玩而载之于心。意思之佳。比诸向日躁扰。稍似胜适。倘能因此而渐入佳境。真得其把柄。岂敢全归于自己修为之致乎。职足下前后诱掖。有以陶成也。如雾露中行。虽不见显然沾湿。而自尔润透者。此之谓也。然念仆向来受病之由。足下今日之所当发药。恐不必全以不能深思为第一主證。而抑凝心于静一。徼乐乎太和。或者治本之急要矣。而前后见教名言。允出一主乎穷理。而罕闻其及于主敬。即其思辨之道。而但曰思之又思矣。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9H 页
不举慎之一字。只教广之又博矣。不归乎反约一句。至若端容貌简辞气三变威仪。亦君子操外安内之一道。而或不免过分呵叱。大压以内荏巧饰之弊。此仆之私所蓄疑。因持以请益乎今日者也。且足下赐教。既以鸢鱼起案。仆其据是而明见可乎。夫程子之论此。以为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同一活泼。朱子解之曰。必此心存主而后。可以见天理之流行。天人体合之妙。存察先后之序。斯言也尽之矣。夫然其不可以躁扰不宁之方寸。领取远不御静而正之实体也。昭乎决矣。假使有瞥地之见介然之察。直是击石电光耳。终亦身道龃龉。事理乖张。毕竟德非我德。而其所玩而自悦。亦非由中之真乐矣。岂不殆哉。且天之春秋冬夏。雨露风霆。无非教也。鸢之飞鱼之跃。亦教中一事也。然而诗人之所择而咏。子思之所玩而取义者。抑岂不以怡然张翅。畅然空游。独可见从容自在之妙。有合于中和之正则而然乎。是以于鸢之斗吓。鱼之屈强。虽亦生之谓性。而君子有不道者焉。何则。以其血气粗露。天机太浅故也。薛公语录有云柳花悠扬高下。可见造化雍容之妙。此言吾所深爱。而推而论及乎体道之人。必也沉涵以养其德性。恬愉以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69L 页
持其气象。淳乎其若愚。冲乎其不盈。淡而不厌。简而有文。其默而藏密也则和顺积中。其语而应扣也则英华发外。动静云为。靡不与天和翔徉。以之赏物而寝卧。玄对之趣存焉。以之接人而目击。道存之妙著焉。如此故乐。方可谓从容和适矣。方可追三贤之天游矣。若如向者之会。主人之遒宾。宾之应督。必以篇富语敏。相持淡泊。东篱之事。幻为一场战白。既倦而归。欢意萧瑟。继之以数日懊悔。若于其时。保其移盆初气象。湛尔相看。客主忘形。酌者酌咏者咏。留者留去者去。以是终日。不害为三贤之同趣而惜其不然。旨哉朱子之说。有孚颙若。以思公子兮。未敢言映发其未尽发气象。妙道精义之蕴。多在此间。而人每求之于外也。昔曾点之春游。游者十人之多。而若必切切相命曰。汝必解衣同浴。汝必登彼同风。汝必识此春兴乎。则浅之为其乐。而其从容自适之妙。必不能形见于铿尔舍瑟敛衽端拱之际矣。今之慕点。不可不勘破此意。而亦宜即其铿尔之初。预会其不足之气象。未发之辞气。不徒泥于言诠。规规然循枝而忘本。似乎其可矣。未知足下以为如何。无乃哂其狂谬而挥其不逊也否。夫足下披心垂诲。提醒窾启。屡已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0H 页
勤挚矣。其能涣然大警。兴起蹈道之乐。则莫今书若也。而独其谨独以上。直达天德之阶梯。未免阙然。适此从前疑情。郁然构会。因之尽情吐露如右。亦可以答塞向书所责诵言如醉。非关不能献诚而然也。虽然。童蒙之吉利乎顺巽。今乃强为解事如许。此所谓教玉人雕琢玉者耶。愿足下恕其朱愚而反以教之也。拜书之日。即作行隔宿。忙未修谢。踰日而后。粗陈葛藤于玆。乍览笔画之潦乱。可知辞理之疏谬者多矣。愧悚愧悚。山中所见。苍峰敛彩。黄木葆根。白云冲默于其间。隐若动极复静。博而反约者然。是吾日夕之玩而于以向晦入息也。
与李同甫(喜朝)
莫往莫来。积有年岁。心期虽曰靡替。亦不可使闻于他人也。盖失信者宜先发书。而懒不即举。亦不欲费辞分疏。惟俟一面以输写。而未得便矣。即此献岁。恰周花甲。缅想静履益臻颐吉否。弟蓬累分耳。不合作涧阿藏修也。故为虎所逐。狼狈不可言。只今收召惊魂。稍亲蠹简。而不无介介于堕甑。始知定功之劣矣。且所留非所乐。以延平而不安于建安。实获我心矣。梨下书斋。云是兄所创建。麝过草香。倍令人依恋也。
与李同甫(喜朝)
莫往莫来。积有年岁。心期虽曰靡替。亦不可使闻于他人也。盖失信者宜先发书。而懒不即举。亦不欲费辞分疏。惟俟一面以输写。而未得便矣。即此献岁。恰周花甲。缅想静履益臻颐吉否。弟蓬累分耳。不合作涧阿藏修也。故为虎所逐。狼狈不可言。只今收召惊魂。稍亲蠹简。而不无介介于堕甑。始知定功之劣矣。且所留非所乐。以延平而不安于建安。实获我心矣。梨下书斋。云是兄所创建。麝过草香。倍令人依恋也。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0L 页
千万曷既。统希兄亮。
与李同甫
霜溪秋宿。稍纾积蕴为幸。归后未继情则懒书有素故也。兄札先枉。感愧交极。但闻俯忧太深。毒发泥丸。殊用贡虑。弟归定新巢。偃息粗适。有书盈架。而遮眼无业次。只如是送年已矣。舍伯所遭。一何奇怪。困辱非忧。撕挨枉费日。所快者八面受敌。劄劄有精神。杜注愈晢宣累。掀尽平生。与黑水就僻密讲者。赃案狼藉。逆诈臆不信。尤翁于是免矣。因此而历看古今人物。身后衮钺。翻覆靡定。如王通,扬雄。以大儒见称。至千百年之久。一经朱子笔。刬地埋杀。自今以往。鲁西美村之称。难上于妇孺之口。所谓盖棺事乃定者。知其粗浅矣。一晤难期。聊发狂言。千万何既。所祈加意调啬。副此愿言。
与李同甫
来时卜夜。诚为欣幸。而残年无几。获一会面。亦何资益之有。况彼此气调。颇似迷藏。有未相领略者。则虽使晨夕相从。恐亦无滋润意味。如何如何。且盈天盈地。有多少合理会事。自阴阳五行。以至礼乐刑政。讲之须周遍精切。方是学问。若复恋著一角。看作全体。
与李同甫
霜溪秋宿。稍纾积蕴为幸。归后未继情则懒书有素故也。兄札先枉。感愧交极。但闻俯忧太深。毒发泥丸。殊用贡虑。弟归定新巢。偃息粗适。有书盈架。而遮眼无业次。只如是送年已矣。舍伯所遭。一何奇怪。困辱非忧。撕挨枉费日。所快者八面受敌。劄劄有精神。杜注愈晢宣累。掀尽平生。与黑水就僻密讲者。赃案狼藉。逆诈臆不信。尤翁于是免矣。因此而历看古今人物。身后衮钺。翻覆靡定。如王通,扬雄。以大儒见称。至千百年之久。一经朱子笔。刬地埋杀。自今以往。鲁西美村之称。难上于妇孺之口。所谓盖棺事乃定者。知其粗浅矣。一晤难期。聊发狂言。千万何既。所祈加意调啬。副此愿言。
与李同甫
来时卜夜。诚为欣幸。而残年无几。获一会面。亦何资益之有。况彼此气调。颇似迷藏。有未相领略者。则虽使晨夕相从。恐亦无滋润意味。如何如何。且盈天盈地。有多少合理会事。自阴阳五行。以至礼乐刑政。讲之须周遍精切。方是学问。若复恋著一角。看作全体。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1H 页
以为此事之外。更无他事。声色于此。笔舌于此。徒费日力于此。何暇万理之穷。则非所谓周遍。亦非所谓精切也。如兄学问。大抵如此。向之尼怀年条。今则麻布辨矣。自家所执。非不的确也。其所旁引曲援。非不切紧也。诸说之窘遁曳走。非不知其然也。但不能以逸待劳而喃喃不已。颜子之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定不如是。殆子路之终身诵者乎。且不忮不求。岂不大于麻布之辨。而夫子抑之者。盖不欲以得小为足而使恢了地步也。若曰吾有所受。不可放过此事。以此承华阳法音。接武夷大统矣。则窃恐未免孤单。非所谓撑柱宇宙者。合乎此。岂足为圣人之徒。出乎此。岂至为夷狄禽兽乎。兄言关系甚大。而实则无甚关系。且此事之外。更有事在。此理之上。更有理在。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岂可以一条布了之乎。以兄之文理密察。益图所以溥博时出。庶乎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忝在朋友。岂胜大愿。从前方枘圜凿。固知难谐。而区区愿忠之意则决于此矣。狂奴旧态。固任其一哂。而亦勿疑其工诃起闹。千万幸甚。弟自洛得泄患。添苦于触炎冒湿。归即委顿却食。食便直下。气力殆尽。枕边虚无人。兄所谓失计云者。岂谓是耶。令爱志文。艰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1L 页
辛构呈。终是不好。盖情所恻至。却觉覼缕可厌持。较夫古人文体。大愧简重。未知于兄意如何。若字句疵欠及些少失节处。在兄便宜点化耳。颇哀老子。勿复来搅可矣。
答宋伯纯
伏承盛谕。示以比来调度杜门深坐。以自修二字。贴在额上。此意固好。而又求问箴砭之言。恳恳诚切。至意之下。顽迷者其何敢有爱于言。而前书所谓合有面摅者。则亦只是索居悁郁之意。非真有密意妙话可以奉闻于左右也。既蒙见诘。以何辞则。抑犹有两段可言者。向来邂逅。得累日陪游。其商品岩泉。吟弄雪月之事。可谓极其输写。而独欠了一件文字。促席细讲。以究其至当。足为馀恨。而睽违岁久。讲评路邈。逮在苫垩以后。无他外诱。有些窥斑于大全语类等书。而无可告语。则每尝掩卷浩叹而止。此其所欲摅者一也。又其一则自有近事。有谓座下有抵李之书与骂朴之举。凡其处义。殊欠从容。甚言之者曰。骂朴之时。殆拳踢相加。抵李书中。大段凌踏春翁。以座下平日气象。参互其所闻。殊不近似。然则此言何为而来也。迷儿之来。始闻其时曲折。大异行言。则顿释其
答宋伯纯
伏承盛谕。示以比来调度杜门深坐。以自修二字。贴在额上。此意固好。而又求问箴砭之言。恳恳诚切。至意之下。顽迷者其何敢有爱于言。而前书所谓合有面摅者。则亦只是索居悁郁之意。非真有密意妙话可以奉闻于左右也。既蒙见诘。以何辞则。抑犹有两段可言者。向来邂逅。得累日陪游。其商品岩泉。吟弄雪月之事。可谓极其输写。而独欠了一件文字。促席细讲。以究其至当。足为馀恨。而睽违岁久。讲评路邈。逮在苫垩以后。无他外诱。有些窥斑于大全语类等书。而无可告语。则每尝掩卷浩叹而止。此其所欲摅者一也。又其一则自有近事。有谓座下有抵李之书与骂朴之举。凡其处义。殊欠从容。甚言之者曰。骂朴之时。殆拳踢相加。抵李书中。大段凌踏春翁。以座下平日气象。参互其所闻。殊不近似。然则此言何为而来也。迷儿之来。始闻其时曲折。大异行言。则顿释其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2H 页
疑郁然。瓯臾之止。虽愧智者。而其不为涂听所眩。则固已先此矣。但书辞中。以春翁为当愧谢于晦谷云者。终伤凌厉。其挑惹众怒一倍。哗然以为与晦谷相宣。为猛起奋末也。亦不为无端。且争时急。或不免声气太厉。则谓拳踢之相加。虽出于溢恶。苟退而思之。觉有近似者。则亦惟在自反加勉而已。盖心为万事之根本。根本不立。而欲以之应事接物。各得其当。无有是处。夫阐扬父师之志业。主张斯文之是非。其事固重且急。而然要急不得。须使方寸之地从容虚明。庶几其鉴空衡平而后。所阐扬所主张。浑然实理中出。非复有閒气所挟杂也。然则操存省察之功。其可一日少缓乎。窃尝慨然于今世之所谓抬夯师门。绍明先烈者。全昧于内修外攘之义。茫然赤地之上。只以争长较短为事。而至于正心诚意之功。读书穷理之业。皆不免倚阁一边。而所充扩四端。只在是非一路上。殊不知既无田地。所争者只是閒气耳。畴昔之游。忝与累日周旋。窃瞷其德性纯粹。有足钦服。极知其敦重谨悫。高人数等。而独恐于洞见道妙明鉴庶物者。似有欠阙可议。夫忠信与好学。自先圣以为难兼。而了翁所谓气质之用狭。道学之功大者。自是好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2L 页
说话。今若徒恃有美质。而不复以格致诚正者点化之。则向所赞敦重与谨悫。适足为偏滞有弊。而不但其用之狭而已。盖敦重之过。或至遇物而凝滞。谨悫之甚。或不免剋核太至。是惟无怒。怒则必至于冠裂。是惟无疑。疑则必著于心本。是其气质之用。可畏而不可恃如此。自我心胸。既欠了冰壶秋月之玲珑。而所遇仓卒。大抵皆豕涂鬼车之纷挐。则难平者事。相怨一方。亦安所不至乎。向来多少。今不欲提起覼缕。而为座下今日之谋。诚莫若杜门深坐。自修无辨之为得。既自云然。何烦外赞乎。然所谓杜门。只是兀坐。所谓无辨。只是缄口而已。而不就夫本源田地。益加锄荡。养来虚明。则一时把持。如石压草。一遇不平。依旧闯发。或至横溃四散矣。岂不殆哉。所以窃愿座下亲切加工于学问大根本上。约情研理。须令齐进无缺。期造夫高明广大之域而后已。到此地头。回思已往所处义所肆辨者。精粗也疏密也。其尽分也不尽分也。必有洞了其然否矣。大学书中诚意正心两段。并与其或问语类而研求之。最为急务。诚意章所论笼罩自欺之病。令人发汗。正心章所论鉴空衡平之妙。令人解颐。于此果能脱落而警悟。则超出鬼关。方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3H 页
信其不诬矣。而持是而阐扬父师之志业。主张斯文之是非。莫不自精明纯粹中流出矣。岂不盛哉。太极图,定性书。亦须于晨夕幽閒时。讽诵涵泳。使意味流通。必有殊绝功效。康节有诗曰。自从会得环中意。閒气胸中一点无。所谓环中。乃先天图也。所谓閒气。乃閒杂意思。夫其卦画象数。宜若无与于人。而览之。能使人荡涤滓秽何哉。试求其妙而有所默契焉。则必有冰消冻释之效矣。凡此图书玩索之事。固座下之所尝厌饫。而爱至望深。窃欲其更加新工尔。且有一说。为将。当有怯时。为儒。亦岂不然乎。为文。有放胆小心二门。为学。亦岂可一向放胆而不复以小心为事乎。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朱子载之于小学。而又尝谓门人曰。心有合要大时。有合要小时。盖时中之义。固有如此者。今只知千万人吾往之为大勇。而不知有战兢临履底道理。曰我以此而壁立千仞。以此而追踵孟朱。则得无为孤垒易倾乎。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乃孟子之逊辞。而遇遁焚章。乃朱子之弱迹。一于放胆之论者。于此当作何解。至于圣贤作用与先儒出处语默。或涉于微晦。则后学阙疑正在于此。此所谓议论安敢到者也。夫明道之不辞条例。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3L 页
伊川之不入行状。此其微旨所在。不容草率硬判。而晦谷于此。太多胆以为伊川甚不满明道。甚之一字。亦太突兀。是伊川之所未措意。而朱子之所未尚论者也。此固令人惶恐。而至于坐了春风门外尺雪。朱光庭与游,杨二子。各记其一时亲炙气象耳。初非敢为差别而然也。今乃扭捏驱使。既失其文义矣。因此骎骎。遂有贵严贱和之义。则明道地位亦太低下。得非未安之甚者乎。寻常往还讲磨到此等处。一一与高明之意。吻合印可。无复差爽否。晦谷曾有一书于遘疾之前。而因循稽复。遂至阽此床席。每怀耿耿也。今此笔端横及。颇涉苛摘。而其于远间亲之嫌。亦不免冒犯。极知悚缩难容。然窃以公共道理。不妨大家商量。以归于至当。不有益于彼。则必有益于此矣。此纸到后。虽以转示晦谷。亦非所靳也。千万负席澌顿之馀。强抒葛藤。全不知裁。伏惟恕其愚而取其节焉。
答宋伯纯别纸
抬夯绍明云云
今世以抬夯绍明为事。而有昧于内外之分者。滔滔皆是。指不胜屈。若欲其不避忌讳而直斥焉。则顽敢谓虽执事与稚举辈。亦岂能迥超此圈乎。哓哓然争
答宋伯纯别纸
抬夯绍明云云
今世以抬夯绍明为事。而有昧于内外之分者。滔滔皆是。指不胜屈。若欲其不避忌讳而直斥焉。则顽敢谓虽执事与稚举辈。亦岂能迥超此圈乎。哓哓然争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4H 页
长较短。其不为较父祖年甲者。盖无几焉。而于自家向里一著。恐亦有所未遑。且两先生所遭侵剥于后人者。未知其于仲尼之武叔,公伯寮如何。而然子思之所以绍明者。却不以此为当辨。其弘阐家学。作为中庸。只是原天人性命之微。达学问诚明之极。而及其称扬祖德。则不过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止矣。至于日月之所无伤者。则已付诸子服,子贡辈之一二辨讨。而萧然不以为己事。窃想其心地真实。气象脱洒。信乎其善能绍明者。而因此慨然于今日曰。凡为两先生后承者所患。无一部中庸。不患有武叔,公伯寮辈耳。内修外攘之说。自朱子书中已有之。承袭为说。非敢创撰。而亦何尝教贤缓不及事乎。向者高明之示谕。则曰杜门省愆。将有所云云。故乘其机缘时节。入以此说。庶觊其犁然有当。而乃反龃龉。亦谓伊时早已息马讲道。而不料其犹为常枕戈不解甲之日也。夫箭雨黄屋。婴城自保。固豺狼也。然或不以萧墙为虑。而谋动干戈于境内者。何尝不以六月兴师籍口乎。当急而缓。当靖而不戢。些子有偏。便非时义。偏之所在。其孰无弊乎。必也克去己私。寻个是处者。庶可以免此矣。而要之先务内修之说。其占地较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4L 页
广而气味差长。虽在夫常枕戈不解甲之日。亦全然少此不得。如何如何。如顽者人微言轻。方惩乎转喉触讳。图便于括囊无咎。观此衰怯意思。岂复有说法度人之望哉。然区区所忧乎世学者。则诚以专骛外攘。为今日痼弊。苟得遇一个半个。以此为口实而有助于横流之遏。则自知其幸而已。
高东溪祠记云云
高东溪祠记。果以夷惠者流。为百世师。而亦言其中字之弊矣。然其正意。岂真谓中行终不可蹈而遂以学夷,惠者。为胜于诵法孔子者耶。窃谓一时人物之论。与万古学方之训。要当有别。盖论人物已定之品格。则取其彼善于此。故曰虽东溪亦可为师。指学问至善之标准。则恐其失中而趋偏。故谓夷,惠为隘与不恭。言固各有攸当。而听言贵乎能择。大学之止至善。中庸之道中庸。朱子既为章解句释。其所剖析。极于毫釐矣。寻常雅言及接引后学。论及此旨。亹亹谆复。不一而足。顾未尝劝人以理会。东溪记则学者之所宜刳心。固有所在。而乃其所愿。舍孔子而其谁耶。圣贤衰世之意。固未易知。若过为揣量。谓衰世不合复讲中字。则至善中庸之说。曾,思之发之也。岂只为
高东溪祠记云云
高东溪祠记。果以夷惠者流。为百世师。而亦言其中字之弊矣。然其正意。岂真谓中行终不可蹈而遂以学夷,惠者。为胜于诵法孔子者耶。窃谓一时人物之论。与万古学方之训。要当有别。盖论人物已定之品格。则取其彼善于此。故曰虽东溪亦可为师。指学问至善之标准。则恐其失中而趋偏。故谓夷,惠为隘与不恭。言固各有攸当。而听言贵乎能择。大学之止至善。中庸之道中庸。朱子既为章解句释。其所剖析。极于毫釐矣。寻常雅言及接引后学。论及此旨。亹亹谆复。不一而足。顾未尝劝人以理会。东溪记则学者之所宜刳心。固有所在。而乃其所愿。舍孔子而其谁耶。圣贤衰世之意。固未易知。若过为揣量。谓衰世不合复讲中字。则至善中庸之说。曾,思之发之也。岂只为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5H 页
盛世暂行计。而在今日则便合束之高阁耶。抬一时人物之论。盖万古学方之训。吾未见其能择矣。若就祠记文字而论之。则其文义曲折。合有消详。所谓一朝慷慨而有馀。百年钻仰而不足者。若不善看。便欲趋夷,惠之捷径而懒向于孔门。则大失本旨。须知慷慨非归宿之地。钻仰在兴起之后。非欲其安于一偏。将使之趋乎大中。如是则彼此皆我之有。终始合为条理。亦可谓会其有极矣。至于百世闻风而兴起。二圣有同焉。而鄙薄之属于惠也。贪懦之仰于夷也。观孟子之两下悬注。而盖亦有弦韦之义焉。窃瞷高明之意。于朱子微旨。求之过深。其薄隘斯世。则不欲举一个中字。始惩于胡广中庸。并与仲尼而不愿立意如此。不惟其尚论古人与悯恻斯世者。耻尚失准。在成己第一义谛。殆亦甘心于批退。推其思易天下之意。将举己与人而取正于侧立之标。则其为占地。若非景朝多阴。则便是景夕多风矣。况于其执边之中。又似有偏枯者。盖其气象所近。趣尚所主。于望望然恶侧弁之标格。不为不足。而由由然容祼裎之意度。似未有裕。未知其于矫揉抽添之道。果能得当否。如或弦韦易治。如火益热。则向所谓百世兴起者。徒为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5L 页
嘐嘐者耳。未见其能自择师也。朱子尝论汉儒皇极训中之谬。以为一字不明。祸及无穷。盖非中之为罪。明理之为难也。所以究此训义。倍加审订。命辞无差。吾乃沛然。然后开示迷涂。的若指南。缘委曲而抵坦平。会万歧而达十字。小大由之。俾无窘步。凡以为万世建中计也。以是知衰世之忧。政在于学之不讲耳。正法隐而边见炽。遂使圣路榛芜。斯其为弊已矣。且天下之恶。皆从柔一边来。而古来可惩者。独胡广一流而已。则善亦不难于择。恶亦不难于避。而惟其有许多般證患。故严矣而或至贼义。方矣而或更好佞。间亦有托于独行而矜己傲物。屹然与回互隐忍者。等济其私。历观古今。若此类。何可胜数。吁其可畏也已。且高公高矣。效高公而未至。其不为粗拳大踢使气骂座者几希。然则刻鹄画虎之利害。亦在人审于取舍耳。今且循本而论笃。则夷,惠不足于大中而边于圣者也。高公求免于假中而边于善者也。学高公而未至者。边于不善者也。然则君子之道。可不贵中。而救衰世者。可不以仔细讲学为务乎。
所充扩四端。只在是非一路上。
孟子曰。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即此皆字。
所充扩四端。只在是非一路上。
孟子曰。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即此皆字。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6H 页
便是话头。可见其平铺说来。初非有所料拣也。今若曰舍其是非一路而只扩三端。则固为偏矣。反是而却曰且置三端而专以是非为事。则一等是错。其拗亦甚。岂孟子平说之本旨哉。气质本然之说。抑何为而举起欤。岂谓其三端所发。都出于气质。而是非一路。独保其本然耶。窃谓原于一性而发有中节与否。当矣则四端皆善。妄矣则是非亦恶。其不可拈一放三也决矣。如果以是非一路。为进退三端之宰。而在所先立者。则其清源端本。尤宜十分是正。必其有未发然后其发也直。有不言然后其言也中。其可苟托于充扩之名。而直以閒气中争长较短者。参错其间。冒占己便也哉。以若所为。求其善不善之各归其分。殆北辕而图之越也。何榛芜之可辟哉。朱子所谓是非之原。毫釐有差。害生民而祸后世者。未必不以此为虑。而欲救此弊。所以谆复于格物致知之训者勤矣。然欲致知。必须端庄静一。涵养本原。故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居敬要矣。立志又当在先。故曰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若其所谓志也。则亦曰万理明尽。一疵不存。超然乎气禀物欲之囿者。是为其极。而非所谓立彼我较甲乙。以是为建立门户者也。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6L 页
然则欲明是非之原。尽有曲折。其功夫之渐次。阶级之层累。终始不苟如此。非可守夫是非二字而谓扩充之已了也。况其曰专在于是非一路者。自其入头而已差乎。来谕以为閒气中。岂无是非之可言乎。顽则曰除閒气为是。使閒气为非。是所谓大是非也。大是非未判。而切切乎小是非。是较夫何为哉。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夫以上下二百馀年。而只一笔句断。是亦所谓大是非也。今若诘之曰。胡不详言彼此之孰善。而只如是儱侗说去。恐不得无弊云尔。则岂真知孟子者哉。且好议论妄是非。是亦自谓是是非非。而乃一切禁断。岂伏波之误欤。而考亭之编入小学。其将为隐忍回互者之一助耶。盖如高明之说。则勿论其真妄当否。凡以是非为业者。只腾口颊。可托于斥邪辟异。以承三圣之冢统矣。亦不劳兼致博约随处体认。而取便一路。坐收扩四之全功矣。天下果有如此捷径。则人谁劳心。而但恐其杂色冒入之弊。将使贾竖女子之是己。指而非彼马者白白黑黑。具曰予圣。要人作斥邪辟异㨾看。则未知执事将何以渣汰之耶。且有一说。千万主臣。而敢辄发口。夫以两先生一德同宗。如河南之并出炳然。家国之同光。若言其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7H 页
相敬交孚之靡间。则试听于高山清冰之赞词。而可知其昭融终始。洞澈幽明。是宜世世万子孙。式好靡替也。而一朝因甚来由。庭户遽隔。楚越参商。欲寻干戈。其视阋墙而犹御外侮者。反有甚焉。毋论其彼曲此直或短或长。而他人说来。举皆曰可为痛哭。以执事之仁厚。而试一念及。其忍以此为不当恻隐者乎。君子所贵乎道者。莫尚于三贵。故虽造次颠沛之遽。而犹动作威仪之必谨。或至仇敌相对。处之。亦必从容有度。今因一有不察而忿懥用事。遂使远近听闻。致疑于拳踢相加也。窃谓意虽急于斥邪。然不合太厉声气。以执事雅执肃括。而不免失检于此。则其可以此为不当羞恶者乎。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推吾不谖之诚。以及乎春堂。其所致隆。夫岂有间乎。执事平素之庸敬。固宜有在是者。而因其一时辨难。逼拶到底。不觉笔势凌厉。至有逊谢不暇一句。当仁不让。义则然矣。独不可以少婉其词乎。试退而徐思。念及当日承謦欬祗杖屦之初。则其可以此为不当恭敬者乎。惟此三端。真切发现。可见其明命赫然而不容掩抑。不当疑气质所杂而更须拣择也。盖朱子所谓因其已明之端而致其反身之实者。正在于此等处。趁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7L 页
机充扩之外。更有何说哉。若以其时义紧歇而论之。则今日下手。惟此为急。向所谓是非一路之论。虽权且倚阁可也。但恐高明为学。自有规模。犹守夫专扩是非之说而谓无暇于三端乎则可复。奈何奈何。
言人不善遇遁焚章
此段云云。只为放胆小心两项。设此假令以为孟朱文字中。备有此意耳。苟能反以三隅而活看焉。认得圣贤规模固如是恢广。而吾人所以安身立命者。亦不可著于偏局。则大意得矣。辞不费矣。言者与听者。岂不相悦以解乎。来教却是迷藏之甚者。言人不善之辨。则曰有为而发。遇遁焚章之解。则曰不可遽行。要欲拄人之口。俾勿出小心二字。苟如是言。则孟朱书中。果只有放胆一门。而无复以小心为言者乎。夫有为而发。集注之训。固已如此矣。圣贤之言。虽有一时因人而发。不可据为定本者。然必有此时义。然后有此言教。岂以其有为而发。而遂废此一义耶。抑孟子尝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是亦小心底意思。政好与舜受尧之天下而不辞及勇士不忘丧其元等语参看。若朱子则每每言道理千差万别。不可执一而求。又以执德不弘。为
言人不善遇遁焚章
此段云云。只为放胆小心两项。设此假令以为孟朱文字中。备有此意耳。苟能反以三隅而活看焉。认得圣贤规模固如是恢广。而吾人所以安身立命者。亦不可著于偏局。则大意得矣。辞不费矣。言者与听者。岂不相悦以解乎。来教却是迷藏之甚者。言人不善之辨。则曰有为而发。遇遁焚章之解。则曰不可遽行。要欲拄人之口。俾勿出小心二字。苟如是言。则孟朱书中。果只有放胆一门。而无复以小心为言者乎。夫有为而发。集注之训。固已如此矣。圣贤之言。虽有一时因人而发。不可据为定本者。然必有此时义。然后有此言教。岂以其有为而发。而遂废此一义耶。抑孟子尝曰。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是亦小心底意思。政好与舜受尧之天下而不辞及勇士不忘丧其元等语参看。若朱子则每每言道理千差万别。不可执一而求。又以执德不弘。为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8H 页
学者之戒。试观此等言语。可知圣贤规模。固有如是全备者。岂容以偏枯意见。指杀为说。亦岂容大拍胡唤。做个主张。谓道理之尽此乎。如来教所云。圣贤作用。固难遽学。然其可知而奉行者。政在其随时变易。不滞于一隅耳。在伪学禁时。朱子亦尝开门授徒。有天生德于予气象。然又有此焚章一事。合以观之。可见其全体髣髴。若复任情取舍。进此而退彼。则得无为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者乎。且放胆自是快事。小心亦非恶道。则子约之抗疏。还他大胆可也。朱子之焚章。还他小心可也。今乃多费气力。裁损子约之胆气。造大朱子之心量。以为朱子未始小心。子约未始大胆。则依违和会。两无归著。至于持此括囊之象。等彼叫阍之举。谓无参差。则尤为艰窘。且内虽勃勃。外不勃勃。坐视不言。终自私叹而已者。尤见其为弱迹。正好为鄙说之證。来谕引此。未知其何谓。毋宁诿诸圣贤作用而不著注解之为简也。今必欲究此一段。则除却閒说。虚心持个语默二字。作一公案。参会看来看去。左思右想。如此之久。始于其各一坐地各一爻义上。的见其言有当言默有当默。勿论其心之大小。各即乎天理之所安。持以参揆乎古圣贤所存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8L 页
之机。如禹回同道三仁殊迹者而无不头头吻合。则方是此一段了。不然而有未释然者。则逡巡退步。喟然乎夫子体道之广。果有是千差万别者。以为已造乎。则瞻前而忽后。以为独得乎。则一致而百虑。惟人事出处语默之无常。即天运进退开阖之在玆。信乎义理之无穷而人见之易偏。于是读书益加仔细。观理益加该遍。如是则惟此焚章一段。或阙疑或默契。犹是筌蹄间事。而因此而自家所得。别有可言者。其心胸恢了几间。其眼目高了几尺。讲学到此。不亦悦而且乐乎。今乃不然。见人说昼。反以说夜。尔东我西。不相领略。初非出于察言观理之意。则辨说虽健而意味殊淡。顽于此不能无慨然耳。
明道不辞条例云云
此段不须多费辨说。强著注解。只看朱子之总断。则曰明道之不辞条例。即孔子之猎较。伊川之事事不放过。即孟子不见诸侯之义。盖天下未有不满孔子之孟子。亦未有诬孟子为不满孔子之朱子。据此而断之。则庶免其低看明道。臆诬伊川。错注朱子之弊矣。更何云哉。而执事于此。犹复叩问不置。必欲令顽愚者有所供对。夫玆事也。伊川既不自言其故。朱子
明道不辞条例云云
此段不须多费辨说。强著注解。只看朱子之总断。则曰明道之不辞条例。即孔子之猎较。伊川之事事不放过。即孟子不见诸侯之义。盖天下未有不满孔子之孟子。亦未有诬孟子为不满孔子之朱子。据此而断之。则庶免其低看明道。臆诬伊川。错注朱子之弊矣。更何云哉。而执事于此。犹复叩问不置。必欲令顽愚者有所供对。夫玆事也。伊川既不自言其故。朱子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9H 页
又不明白说破。而今于累百载之下。欲以粗浅之见。妄揣而硬说。自以为得其微旨。非愚则僭。谁敢为此。来谕以朱先生所云不能无疑于明道。为伊川不满之證。则窃恐其未安。盖朱子于此。固以不能无疑。目之为未可与权矣。今以伊川之不满。同之此例。则伊川之学。其亦为未及于权者耶。是则所不满者。不在明道而乃在于伊川。未知晦谷本意。其果出于此乎。否乎。来谕又以渊源录深疑之说。为甚不满之解。则亦有不近者。伊川之义精仁熟。其于去就之际。讲之密而处之审。直是从分金秤上秤来。以和靖之眼目地步。固有觑不及赶不上者。则何怪其疑之深。而观夫子所以告语者丁宁。则知其疑之也不但隐之于心而固举以质问焉矣。此又何害焉。今于两夫子之同气同道也。而谓其有甚不满者存。已难与门人弟子学未至而致疑者。作一般看矣。况和靖之深疑。在于一时。而又质问于函丈之间。则朱子之据实直书于伊川和靖。皆无嫌矣。若伊川之甚不满。在于身后。而至形于笔削之际。则晦谷之以意硬说。不独于明道有嫌。而亦有嫌于伊川矣。然则深疑之说。果可以为甚不满之解乎。且执事之引此也。原其始意。固曰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79L 页
伊川之黾勉。既被和靖之疑。则明道之委蛇。岂满伊川之意乎。语势则然。而旋又有无所低下之说。却不免意有衡决而徒劳援證。竟无意味。何为其然也。明道地位。尽自嵬嵬。岂以晦谷一言。有所低下。顽正恐晦谷地位。坐此而自低耳。盖禅家者流。固有以呵佛骂祖。无伤于释迦达摩者矣。若吾儒门法。谨严谛当。不比异教之猖狂无忌惮。故以后学而妄议圣贤者。例受不韪之责。今为晦谷地而乃以无损于明道为说。则其所分疏。适足为刬地沉埋矣。无乃太薄乎。和严之辨。不须苦争。而来谕当严而和。和非可贵。当和而严。严亦可贱者。亦近之矣。但春风尺雪之说。正见两夫子气象不同而各有极至处。非可以差等论也。今谓气象之差别。自有不可掩者。则依旧有抑扬之意。(且有一说。正好笑。侯仲良既并记两程事。而于尺雪下系之曰。其严厉如此。晚年接学者。乃更平易。据此则即伊川一人而有初晚严和之别也。今谓严和终不无差等。则是伊川之学。初高而晚低也。岂不可笑耶。)若非命辞偶差。则岂犹有些子偏系隐伏于八识田中。而不觉闯发如此耶。万一如此。深恐为问学之累。不但一时尚论之失而已。故敢终言之。幸深察。既承一一批示之教。有难塞默。谨就其五段宜复者。演出葛藤如右。方将缄寄之际。忽生回惑。盖闻执事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0H 页
遘闷受侮。日以益甚。至有尊讳著黄之厄。噫其酷矣。此时。以一言磨切于执事身上。不但如谚所谓软地插木。或恐为落阱下石。以助一边之张气。揆以时义。大非所便。颇欲焚去藁草。依用遇遁之例矣。更思之。则今此所商量显晦语默之道。勿论其高下方圆之如何。要为格致一事学问大端。则彼外面悠悠者之噂沓多口。与此大不干事。其何足视以前却而不尽我忠告之忱乎。思之反走。卒归于沛然。遂此缄寄以浼崇听。未知其于语默时义。果能得当否。而但见其语多伤直。全欠停称。盖缘平日涵养无素。辞命又其所短。肝膈所蕴。太半未宣于唇吻。唇吻所注。八九失真于毫楮。本来如此。今觉尤甚。写来满纸。无非忿厉之气。自读再三。不怡者良久。虽以执事之广度善恕。而恐亦难堪此苦口。且念事多难平。言者风波。一波滚成万波。小事弄出大事。吾见亦多矣。说来说去。无有了期。因其未契。痛相摩轧。摩轧不已。遂至掀露。或为卞庄子之所乘。亦难保其断无此理。念及乎此。令人骨青。苟有万一之虑。则亦何乐而数数为此乎。狂瞽之发。断以此书为终始可矣。此后纵有来扣之美。意味益深。奉留箧衍之外。无可为报。要之会面然后。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0L 页
始可两摅壹郁。而然其太半未宣。犹有如右所患者。其将奈何。晦谷稽答。岂敢有什么意思而然哉。实以其书所包综头脑大而范围广。自非精思深究多方参考。则有难为复。况玆哀荒病昏。其易办此乎。至于旷岁稽隔。则亦太因循。宜执事之致疑以不屑为嘲也。然早晚一复矢心则然。幸勿以形迹著猜而徐待之如何。
与宋伯纯
伏承示谕。知彼中狂澜。往而愈甚。事势推荡。固无怪其如此。而未知更有何许节拍而云然耶。以此所闻言之。则黔潭有林遇箕者。以未与斥和。反攻轩相等语。肆然侵斥于老先生云。果有是事耶。诚有之则不惟无异厦成。厦成之曾未生意者也。在尼徒则作此邪说久矣。南汉江都。义无异同。乃朴泰辅之怼笔。而一边有心肠者。犹以为骇恶无伦。亦未有据而承用者也。不知遇箕何从得之。托以扶护春堂而毁冠裂冕。如是其肆然耶。可知阴受指嗾于酉峰之门者。情迹难掩矣。这中又有一浮说。不旬日间。大播于城中。有尤翁别集。来到某家。其中有不可道不忍闻之说。凡有口者。莫不来问其虚实。不胜纷然。昌翕即答曰。
与宋伯纯
伏承示谕。知彼中狂澜。往而愈甚。事势推荡。固无怪其如此。而未知更有何许节拍而云然耶。以此所闻言之。则黔潭有林遇箕者。以未与斥和。反攻轩相等语。肆然侵斥于老先生云。果有是事耶。诚有之则不惟无异厦成。厦成之曾未生意者也。在尼徒则作此邪说久矣。南汉江都。义无异同。乃朴泰辅之怼笔。而一边有心肠者。犹以为骇恶无伦。亦未有据而承用者也。不知遇箕何从得之。托以扶护春堂而毁冠裂冕。如是其肆然耶。可知阴受指嗾于酉峰之门者。情迹难掩矣。这中又有一浮说。不旬日间。大播于城中。有尤翁别集。来到某家。其中有不可道不忍闻之说。凡有口者。莫不来问其虚实。不胜纷然。昌翕即答曰。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1H 页
先人于尤翁。固尝待以函丈矣。师生之间。苟有磨切规责。未始有不可受者。今日别集之出。不知有甚严训也。在不肖体先意之道。固不当拒而不受。亦不合反学酉峰怼先美之不扬。而甘心为逄蒙反射也决矣。假使尤翁本无此说。而后人杜撰者。则令孙谨厚。吾知其必无是事。可以百口保之。以此以彼。别集有无。吾有以处之矣。为我谢酉峰之徒曰。毋劳心于缉翩交构为也。问者唯唯而退。凡此数款设计。其用心极惨而其为计反疏矣。噫。亦不足挂齿。而一片照魔镜。不可不两相洞照。故玆以所闻。仰质崇照。
答申愈
自顷不利而归。中心惆怅。久而不已。时复涧阿之中。南望太息。以溯归云已矣。不意空谷。金玉之音。惠然遥枉于半千里地。而长笺数百言。缕缕谆复。表里殚尽。又如此。始知其曾留名帖。乃能见彻。致玆答礼之勤挚。而至于陈义甚高。称道太过。则悾悾无似者。诚知无以堪之。惟悉去形迹。讲究此事之云。区区所望于人人者。本来有此意思。而久矣莫余应也。今乃得之于左右。则诚非小因缘也。左右既以肺腑相示矣。愚不欲复为边幅说话。而顾此半生败阙。不一纳供
答申愈
自顷不利而归。中心惆怅。久而不已。时复涧阿之中。南望太息。以溯归云已矣。不意空谷。金玉之音。惠然遥枉于半千里地。而长笺数百言。缕缕谆复。表里殚尽。又如此。始知其曾留名帖。乃能见彻。致玆答礼之勤挚。而至于陈义甚高。称道太过。则悾悾无似者。诚知无以堪之。惟悉去形迹。讲究此事之云。区区所望于人人者。本来有此意思。而久矣莫余应也。今乃得之于左右。则诚非小因缘也。左右既以肺腑相示矣。愚不欲复为边幅说话。而顾此半生败阙。不一纳供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1L 页
于论交之初。则亦非所谓倾情倒意。而又何以效虚逊而来规益哉。昌翕天资偏驳。童习不端。从初未能抑心俯首。恭为弟子之职。则自其支体筋骸。全无检束。以就夫俯仰屈伸之则七颠八倒。以到摧颓之境则衅逆馀毒。神志乖败。方寸七情之会。惟哀怒不平之蕴。占地最广。惯得心头长时跳荡。实有摧山沉火之难。而无复渊澄衡平之望。所谓敬补小学之阙。既未如法。将待夫偏致其知。以救得一半。则从来恶知觉。如雕篆声病之为痼习者。梏之反复。侵蚀正见。而空寂之诱。又参错其间。当初爱看庄竺文字。亦非关汎滥求道以及之。只欲采其瑰奇。以文浅陋之为计。既以浸淫之久。则其于酿毒招祟而造妖捏怪也。足自有馀。然则左右之所诃记诵词章与诐淫邪遁之病弊。昌翕于此重有所犯。而学问之大纪。惟明善持敬二事。则自觉于己两无交涉。夫如是。何敢以儒自处而有所云云于论学哉。惟是年岁以来。齿发衰飒。便有霜降水涸底意候。精力则短于蒐猎。兴会则阑于陶写。亦知其此等。要非究竟实法。而旧嗜外家糟粕。则多是嚼蜡味短。独觉刍豢之悦。在大全语类等书。盖不知何故。而自能与心相入。试欲暂抛而不可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2H 页
得。更欲一书如此。亦不可得。始焉开卷而喜。如旅游迷道者。乍望乡山。即其莽苍半面而宛尔全体之真。固不在跻高造深然后有喜也。入其中而亹亹承诲。真若父兄说门内事。丁宁反复。举不出家常茶饭。而耳提掌示。要皆使人奉行无疑也。每至其逐人身上千百说病。自其五脏系络。以至百骸九窍之互为标本。随其證情。各一治法。则惕然若荡子之见素问。辄浑身之觉痛也。盖读之有未竟。玩之有未融。隐约见得彷像而言之。妄窃以为如此。况其真能深造遍观。举宗庙百官之全而以为己有者。其乐又可言耶。于是慨然永叹。遂有毕命刳心。身世两忘以求之之意。仍窃谓天下有简易之理。推之不以条段则艰。圣人有明白之训。求之偏于玄远则迷。学者有博约之序。循之不以阶级则殆。夫朱子之为万世津梁者功德在此。善乎金河西之赞咏曰。宇宙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真之一字。下得最好。世界之方圆横竖。咸归位分。物色之黑白朱紫。莫相淆混。万伪伏息。一实充塞。若是而称之曰。孔子后一人。未为过也。然自朱子而言之。以其广大心量。岂欲独擅为孔子后一人哉。老婆心切实。欲人人同己。而人自不能如教。当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2L 页
时亲炙之徒。其能发听信身心者。仅有一吴伯丰而不幸失之矣。至今数百千年。终亦无有乎尔。为是其天资不若欤。曰非然也。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惟能屈其至敏。从事钝功之为难。有志于圣学者亦多矣。惟能致详下学。驯至上达之为难。既能之矣。常存夫百无一能之心。既解之矣。犹据夫益求其解之地。优游以趋之。参伍以会之。刮剔以广之。累积以崇之。浸灌之不足。又涵泳之。温燖之不足。又醲郁之。摹画之不已。乃成方圆。拟议之不已。乃成变化。始焉以序而致其详。终焉耐久而归乎熟。此朱子之所以为朱子。而他人所莫能与。至于告之而莫我信。率之而莫我从。则是所谓独律靡应。孤饱如饥者也。朱子于此。果乐为一朱子否乎。夫其所以广设法门。曲施方便者。固不胜其详复矣。亦尝和盘托出。申以誓言曰。试依某言做去。旬望无效。则斫取老僧头去。呜呼其痛切矣。夫以天下之广。而三万之日。亦不为不久矣。求其能实做旬望工夫。亦无多人。则朱子之目。殆将不暝于长夜矣。岂不悲哉。或有谓朱子之后。义理既明。不劳讲究。只有践履。此不惟为自怠一说。其瞎人眼目。亦不少。夫道若大路。朱子固引路之善者也。然其所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3H 页
以引之。不过使当行之人饰车两轮。以足步目而行而已。犹恐有废一不达之患。则又从以丁宁申戒。不一而足。今乃反其说于朱子之后曰。只尔轮冥尔行。果成说乎。朱子尝论大学而曰。不用某许多功夫。看其底不出。此言又何谓也。夫道有体用。随势而为向背分合之殊。圣贤言之。则又微显详略之不同。故孔子一说。孟子又一说。则(性近性善之类。)从后而和会之者程,张。程,张之于孟子语有异同。则(气质本然之类。)从后而和会之者朱子。朱子之于程,张语有异同。则(太虚太极之异同。经权人道心之类。)从后而和会之。将谁使乎。况朱子之说。又自有前后参差。不容不辨覈归一。则岂可以朱子之不在而苟然放过。不思所以竭吾心智乎。义理无穷。学贵知新。朱子之后。尽有多少合商量也。今之学者。大抵心胸浅促。本不欲作辛苦活计。而又坐为其自怠之说所欺。只据其见成文义。略绰意见。依㨾指画曰。那个是道理体面。这个是功夫节次而已。全不曾入心思量。锻鍊出来。卒然有无方之问不测之劫。则其窘立见。盖板本见在之说。知能终身株守。而石函出地。莫辨其为朱为陆。既骨之异端。知能随例痛斥。而对面杨墨。或不免认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3L 页
贼为子。学无实得。无怪乎其到底愦愦。所贵乎精义入神者。政欲其不可如此。窃谓由今之学。无变其涂辙。以是为黄屋左纛。聊以自娱之计则可矣。亦将以纂承夫考亭统绪。则吾知其非诬则僭也。故曰浮慕其人。不若实体其道之为确。诵其言于稠人广众。不若契其心于幽閒静一之为妙。心与之融。道与之符。其言语其文字。皆若出于吾之笔舌。则坦然由之。不疑其行。何往而非光霁气象乎。司马温公尝有吾以扶教之说。朱子斥之以为自欺欺人。何则。以其不覈其彼此邪正之辨。而苟为此阳尊强怒之态。隐之于心。其笼罩不洒落。殆将有不可对人言者。是则物有未格。意便不诚。其赃验甚彰。而朱子之所勘覈。亦未为过于严也。凡生于朱子之后。以为义理既明。不须讲究者。观此亦可以知惧矣。盖玆事体大而任重。诚非小小力量所可担荷。而亦非悠悠意思草草功夫所可坐进也。亦未有不待师资。不费讲评。而居然得之者。又系是公物。无古今无彼我。要在大家商量。使此个长明不晦昧。乃为大心。众生所立心也。如昌翕者。日已暮矣。无可进步矣。区区残愿。乞得为一介蠹虫。以寄息乎考亭书库。少见其卫道微悃。而犹以匪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4H 页
分为惧也。向来诸宗匠信而好古者。无复典刑。在今日俗学声利场边。总是没话可说。是以乐闻贤者之风。思受切磨之益。乃者如渴而赴之。交臂而失之矣。于心犹以为不虚归者。当时目击个中。实有妙理崭焉。涧阿之中翼然雷天之斋。数盆梅菊。半架紫阳书。其室为不虚。而顾视抠衣之徒。俨然整衿。便见盎睟风味。主人为不远也。持是而归。以为新得。来往思存。实所不去于心目。继以获此惠问。许以所闻见询。既荷不鄙。亦知其因缘幸会。不必颜面之为见。自此而泽山涵受之益。律吕谐叶之美。庶几有神之听之也。迩来为学。敢问如何。曾闻门下之说。大全工夫。已经上口者。凡十五卷。想今已了业矣。朱子每举横渠成诵之说。以为下学第一义。其告张元德则曰。轮流通念而覈之不精。亦无益。惟此用功节度。其浮沉迟数。在高明必有剂量。而窃欲闻其如何尔。今年雨水之壮。殆洚水相埒。远近举在昏垫。缅想山居味道履用独能恬适。寄声岩泉。亦一一无恙否。曾见其谷中芟涤之功也有未尽。穷居乏人。例不免如此。经雨来一番。痛洗发定。益清旷洒落。剧令人神往也。距衡门北下几十步。大岩龟伏。登之。远峰参焉。俯见数叠水帘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4L 页
淙射。可喜。若就其岩左田中。作亭或筑台。则其瀯泠攸会。定惬风咏之趣。未知雅意规画。曾亦到此否。陋居荒甚。苦未有洁清瑰奇之观。然能林茂渊深。郁与世远。若在红绿时节。亦堪迎客。而客亦何自而来乎。相去之远。书札亦非易事。念其不可数数也。临玆修复。遂一并输写葛藤难了。猛割止此。未由会晤之前。千万以时进学自爱。实远朋区区之望也。
答申愈
地远契浅。得一慰问之赐。足为仁恩。副之以长札。申教与开譬兼至。恻然欲其生之意。陈义则高。腼然顽物。非所堪承。伏纸哀感而已。昌翕罪逆不死。以迄于今。中经前后合襄。复见前和之归土。斯皆人理之极痛贯穹壤。而忽此岁穷号陨。又当奈何。惟是一向顽甚。善自耐遣。返自成圹以来。衰麻在身耳。食息凡百。其异于平人者无几。见忧以致毁。或不全则殆过矣。至于唯而不对。只读祭礼。亦何能一遵古训乎。苟为遣日。或不免翻阅杂书者有之。间读朱子书。得其居忧时所与林择之疏。有云哀苦之外。无他外诱。又痛自刻责。以不早用力于主敬。至有天理几灭之悔。合下甚次第。犹有此等说话。其有警于居忧惰身者则
答申愈
地远契浅。得一慰问之赐。足为仁恩。副之以长札。申教与开譬兼至。恻然欲其生之意。陈义则高。腼然顽物。非所堪承。伏纸哀感而已。昌翕罪逆不死。以迄于今。中经前后合襄。复见前和之归土。斯皆人理之极痛贯穹壤。而忽此岁穷号陨。又当奈何。惟是一向顽甚。善自耐遣。返自成圹以来。衰麻在身耳。食息凡百。其异于平人者无几。见忧以致毁。或不全则殆过矣。至于唯而不对。只读祭礼。亦何能一遵古训乎。苟为遣日。或不免翻阅杂书者有之。间读朱子书。得其居忧时所与林择之疏。有云哀苦之外。无他外诱。又痛自刻责。以不早用力于主敬。至有天理几灭之悔。合下甚次第。犹有此等说话。其有警于居忧惰身者则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5H 页
亦甚苦切。昌翕于此深所懔惕。欲就操则存一句上。图所以补阙赎愆。而久惯弛置。收拾不上。终是创巨馀气意绪益荒塞。苦未有精明新鲜底时节。乃知其师友启发。于此少不得不拘远近。苟有可往复商量处。则庶其蒙吝之得瘳。况如世侍座下。事契既敦。而臭味不爽者。固向往所在。而特未暇先自请教也。承诲谆切。大以讲冶为急。俾此开端而将施以镌碇焉。此意良勤。有不可孤。顽陋于此。其何敢以(二字缺)为拘。而不从寒泉之例乎。从前疑晦不啻山积。而遽欲拈起则不知所拣。别纸所求教。温旧而已。殊愧草草。倘亦勿吝回教。得一一逐段批示。千万为幸。他惟进德自爱。以时遵晦。不宣。
苏堤秉烛之夕。亹亹承诲。亦既罗列倾倒。而坐此陋约。不能应扣如响。至今追绎。有足歉愧。今欲别起问难则浩难拈出。请就其旧案未结者而究竟其说。亦可为审问不措之道否。
孔颜所乐。当作何解。
朱子之所以为朱子。在当为则为。
五行一阴阳之一字。当作皆字解。
五行土居五数。及地与土名实同异。
苏堤秉烛之夕。亹亹承诲。亦既罗列倾倒。而坐此陋约。不能应扣如响。至今追绎。有足歉愧。今欲别起问难则浩难拈出。请就其旧案未结者而究竟其说。亦可为审问不措之道否。
孔颜所乐。当作何解。
朱子之所以为朱子。在当为则为。
五行一阴阳之一字。当作皆字解。
五行土居五数。及地与土名实同异。
三渊集卷之十八 第 385L 页
地上尺寸皆天。作如何解。方为深妙。
正寝所在。
右皆高明所发问。而当时未能确对。今欲得其详示而往复焉。
大学自欺。当作如何解。小人閒居为自欺与否。欲闻指一之教。
此则迷陋所发端而未畅者也。
朱书。与陈漕论盐法曲折。果如劄疑所解而已耶。曾闻尊有别解。幸以成文录示。
正寝所在。
右皆高明所发问。而当时未能确对。今欲得其详示而往复焉。
大学自欺。当作如何解。小人閒居为自欺与否。欲闻指一之教。
此则迷陋所发端而未畅者也。
朱书。与陈漕论盐法曲折。果如劄疑所解而已耶。曾闻尊有别解。幸以成文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