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卷之十七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三渊集卷之十七
 书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6H 页
上伯父
拜违以来。寒事穷深。山川风雪。邈然有万里之势。悬仰之苦。不可名状。伏未审履玆初阳。气候若何。计今归卧华阴。凡百便惬。仰慕无任区区。犹子间关冰途。行六日。始达山下。盖以取路迂回。亦复一宿于清平故也。只今见栖大乘。身境俱清。所聆者百围风杉。所玩者千尺冰瀑。时复夐然独上。倚绝巘临曲渊。指点其云气灵邃处。似是梅月翁所留躅。而被僧挽住。不得至曲渊村家。然其路不甚险绝。虽杖屦。足可一遭来往。深悔夏间不陪到此庵耳。真田申看形势。终复惬意。黑渊虽好。恐难以易之。况闻其程道大爽。初算其远于真田几百数十里。路远既如许。而他未有大胜此者。农土之宜。或反不如此云。虽未目见。而八九分不入心矣。此庵有戒淳者自言曾栖神秀。屡次谒见云。而亦恨夏间行次时未及迎拜于山中耳。千万都俟拜侍。还归可趁来望。未间。伏祝气候节卫得万安。不备。
上伯氏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6L 页
先妣状文。留意久矣。苦无泚笔之隙。因循阅岁。以为罪恨。适此处静。构拙以呈。自知繁冗太甚。而情发难裁。毕竟如此。伏望入览后转示两弟。俾各签疑。更赐回教如何。文成淹久。未及经仲氏眼目。悲恨之切。益觉泉扃閟邃。摧陨奈何。
上伯氏
岁换浃望。阒若隔世。怀仰十倍于常时。伏惟履新。起居与合眷大小。并纳休庆。而释负一事。亦依愿蒙俞否。瞻企不任远忱。弟始满甲子。自憎顽甚。而念及亲爱中多少未到此者。何限可惜。闻李子东奄为古人。哭望雪山。悲不自胜。四世交谊。固无可比。而自是其人可惜。周旋者久。益知肝胆无间。而今遽失之。晚世友道绝于此矣。怛怛奈何。
 偶阅朱子语类。得兄拜弟一款。颇明的可据。从前于玉洞祠墓。无以为礼。情不得展矣。自得此證。弟则欲为展拜。未知如何。此在语类仪礼士冠条。有曰虽兄亦答拜。试令敬明检出。仍与商定如何。
上伯氏
弟已到枫岳。择取精蓝以栖止。萧然无饮啄之虑。只以焚香诵易为事。一生六入。今番为最适意。然念不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7H 页
可以再诵唐诗。能得几回过。亦不无悽慨矣。
上伯氏
查正事。伏承下示。以悉曲折矣。朝家主意。果出于逃故邻族之救弊。则岂不美哉。而从前如许等事。如详定量田之类。号为恤民而终为厉民之归。今番括入钱布。安知不为北汉支用耶。此邑汰定之数。不惟五百。实则八百名也。试念一邑中各㨾冒属。乃占民户原数三分之一。而不为剥割之归耶。更考备局行关。的以乡厅吏隶不少分拣而括之。至于愿募之不免。尤为冤闷。当初官家之诱募。盖出于赈政所用及军器书籍之备。所谓要用所致也。为守令者。不待朝令。擅给帖文。固为可罪。而以渠辈言之。既已备纳重价矣。年久之后。复徵身布。可谓贾用不售矣。岂可曰孰令汝见欺于官家而不复分拣也哉。窃谓官家之罔民。与朝家之笼罩。殆烂漫同归。而谤有所分矣。此事如欲尽净究治。则当于前后守令之滥为捧钱者。讨偿民财而后。民可无辞于汰定矣。不然。笼罩而硬行之。民口难防。恐有愧于商君三丈之木矣。昨闻一校生在同甫时。曾备书籍而免役矣。今在汰中。愿推旧物以补纳布之用。亦可好笑。为今官者。亦无辞可答。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7L 页
举隅。可知其无限难便矣。伏望更加澄省。图所以变通如何。
上伯氏
三昨到此。伏承下书。仰慰无已。且审趋班告撤。庶有暇息之适。以为喜幸。而 上候加减犹靡常。源流风波。似有所激恼而妨调也。大事大事。黄江疏易题快笔。势若破竹。尹若有灵。定不禁汗浃背矣。又有猛者。赵台数百言。字挟风霜。不惟其敢言可奖。自是邃于经学者。其论君师一体。高压父子之上。皆有援据。真可谓发所未发。而及至源流一款。冷语了之。尤见识力之高。可敬可敬。
上伯氏
七宝山大过所闻。幽奇中能兼疏朗。会象台妙过天一。天一所览。多冗长可删。而此则属目皆端淑。且天一据秽土而所瞩者三面。此则当中玉立。四围皆秀峰。平生所罕觌也。或谓山色欠洁白。亦偏见也。沉香浓色。自然神异。未可以黑白容评。或似鳌山。或似石假。或似蜃楼。玲珑恍惚。自令人心醉。石间多奇松映蔚。尤奇尤奇。登开心台。望千佛万狮。奇怪万状。台上无尘秽。浑是金沙玉地。正值梨花盛开。似非人界也。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8H 页
千佛瀑高可百仞。大乘庵在其上。平对海门。瀑可易得而庵胜无双矣。此在咸兴境。而又有观音窟在北青。缥缈孤秀。上下十里。无一点尘土。令人不敢唾。亦绝境也。
上伯氏
到配后屡承下书。而一未奉答。深以为郁。即于统营便。伏承初八下复书。细审伤处似损。食路渐胜。静养之节。反胜于在京日。欣喜之剧。亦可见定力之坚。伏切钦叹之至。弟病殆日臻。隔坡反虞。不闻哭声。人理穷酷。尚何仰喻。倩白不备。千万厚卫胜瘴。至祷至祷。
 
容斋所记逍遥洞幽奇无比。试令儿辈往赏传奇。以解悁郁如何。
上仲氏
顷承下书。迨以为慰。严冱一倍。伏未审起居若何。窃想冷寓凡百。必有所酸苦者矣。虑慕甚至。弟栖息幸得安保。而吃面烧榾。不乏读书之材料。固不敢以赤脚上岳为高致。稍寻不炉之初意。试以所携启蒙。略略玩索。从而贯读。则胸中有些开豁。其于象数之大法。几皆领会。而至若训注诸说。随见随解。无大碍滞。前之未解而废过者。今或莞尔而得之。但辨别之工。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8L 页
则大有未至。凡诸甲乙之异同。似是似非者。独未能勘而破之。有若矮人之观场。从他指示而已。然此则姑且以已解可悦者。融会浃洽之久。则或庶几了了白黑矣。且此等工夫。固非所长。而从前用心。未尝不留于此。精神从而注焉。因以成癖。顾于他书之浩大明畅者。每觉味短。不欲再读。是亦有系之病也。而然为今之计。正如老病之人。方患厌食。而适思一味。则虽有害之物。势将诱进而劝之。惟以接口为幸。况未必有害者乎。朱子亦尝曰。平生只观大学启蒙。如弟力量。虽一启蒙足矣。以是自勉。未知果如何也。
上仲氏
拜违无几。忽过南至。山川风雪。复此浩渺。悬仰盈怀。不但始欲愁而已。伏未审比来起居若何。昏事计已顺过。馀扰已澄。草堂中明窗静几。可供新功。引领神往。几俛仰再陪矣。弟在途巽坎。在所可略。见今致身绝庵。爰得我所。冷淡趣味。大抵在颜公山记。冰雪中。时得微径。则披老杉拂苦竹。上造绝巘。指点曲渊之源云气深处曰梅月翁所留踪者耶。不则循溪而下。纵观冰瀑。倚枯而暝。僧虽告以日晚。亦不应。其东台之胜。比昔见尤缥缈。瀑长亦如之。有老释言白洲来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9H 页
游时尝量过。乃百七十丈。参以己见。似不为过矣。明春冥会。得续天磨之躅者。种种秘区。可太半搜踏。不欲以毫楮先露声息耳。
上仲氏
伏承简幅之赐。封皮有数字手教。为慰大矣。闵书喜得披展。所恨未洒落。盖似心允而口不服。其中申论分别一段。依旧儱侗。研寻两日。莫得其要领。更取前书而参考之。则是是非非出于事理而不出于智云者。分明以分别与是非浑归之所而不以为能也。缘此引出多少葛藤。终没巴鼻。弟窃闷焉。戏为小驳。写在四片纸矣。追闻敬明之言。兄主亦以能所辨其分别一段。恐此八九分中窾。虽有未尽破者。亦不多矣。小纸同裹以往。
 此段自谓已曾明白。而又复不明白。诚所未晓。但既曰智是分别是非底。则以例。仁是爱物底。义是度事底。体用则同矣。以能所言之。仁以爱物。物非爱也。义以度事。事非宜也。智以分别是非。是非非分别也。是则分别之为能而不为所。亦明矣。窃观其意。似是浑分别与是非而属之所焉曰。分别不亲切。不如易以神明。其所谓鉴能照物。妍媸非鉴。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49L 页
以喻是非之非智则似矣。然何害分别之为能也。鉴譬则智也。照譬则分别也。妍媸譬则是非也。鉴之为照。可以明智与分别。体用之贯也。妍媸之非照。可以明是非与分别。能所之判也。体用与能所。既别白而分别之于智。亦无愧乎仁之爱义之宜矣。
 心性之辨。方且未契。安在其大处不参差而烂漫同归乎。恐欠诚确。
 云峰之书行于世者。虽充栋汗牛。而据此一段。亦可判其得失。苟有失焉。非见差则乃说病也。然说病重则未信其见不差也。失于此者大则难许其得于彼者多也。要在明白勘辨。不当汎作宽假语耳。
 按大传训释。则有曰卦爻阴阳。皆形而上者。其理则道。盖卦爻阴阳所蕴者。悉天事人事。而冲漠之妙。自在上面。道器之分。如是而已。曷尝层分高下。限截先后。以明其在天在人者哉。
上仲氏
忽忽穷阴。怀仰增深。忽此跫音之至。下书自其袖出。忙手披读。喜豁无量。仍伏审捲出三洲以后。起居粗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0H 页
安。而栋宇江山。所以触惹悲端者。恐难以闭户可顿遣。奈何奈何。弟一向安过。来后四十日。只以放浪栖遑消之。入处板屋仅半月。始理简编。而白地排烟户。井臼米盐。皆似关手。馀暇则出入涧谷。辄起疏凿营度之念。迹閒而心未恬。殊非入山本意。私自发笑。中庸读至十馀章。未及深究起疑。而自不明不行两段。以至不远人为道三段。已觉其纷纶错综。苦难领会。有若经义非艰而章句惟艰。盖其逐节判科目处。似多有不必然者。未知读之益精之后。则果可见其固当然乎否。读毕后。当有所禀扣。今便有未暇焉。自馀当寒卫重为祷。
上仲氏
所教香山记胜事。非不留意。而卒卒未成篇。俟成当呈览也。其山大略峰峦之欠峭发。固尝揣料之矣。独怪其洞壑窄陋。无可散策处。融峙都阙。而却能与金刚竞爽者。未知其由。所谓龙虎控抱。金碧焜耀之实则信有之矣。上院三瀑。金法二庵。其缥缈奇奥。在金刚。可居上品。此其擅胜之所在者耶。
与大有
悤悤芒芒三日之随。亦无叙别之暇。纵使赶及龙湾。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0L 页
亦将如斯矣。然以其悤悤。未觉销魂之百倍于他别。彼此盖亦同矣。独此落来心事。始觉难堪。况念山川踔远。冰雪奰屃。愈远而不知其所极。殆不欲究思。至于病弱难强。则有神明在。为君拨置久矣。计程。今日当抵黄州。未知凌厉撼顿。无甚受损否。一心旌悬。殆食息所未弛也。俺落来作恶。言不可悉。冒寒犯昏。以致苦痛于东州之夜。留一日。力寻前路。只此数日役。乍歇乍动。犹且关心如此。岂所谓见小敌怯者乎。别语未了者。拟填七篇。而滚滚思来。题外出题。不觉完四十篇。诗格虽未高奇。纪实则有之。自和者言之。可免汗漫牵强之患。而俨然四十篇。参合为百二十首。定胜于他酬唱。幸勉为之为佳。但语犯忌讳。此纸难渡鸭江。只抄题头数字而暗和之为可耶。
与大有
此间栖息依昨。楼居既好。不知有毒暑。而古松流水。闻空友读易喃喃。振孙读史于傍。能商得失以献笑。菜把则取诸邻庵。吾事亦云济矣。
答大有
所论近作。推极于神化之域。令人捧腹。盖少日偏于求奇。悭于割舍。未能于气脉韵折处用意。故牵强砌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1H 页
凑。不成体度者居多。到老回看。有可笑处。所欲致意者。思不踰格。气不累调。而习久格定。未能尽如拟议。然亦改弦有迹。以为无斧凿痕者。似由是也。所评春行诗有什么口气云者。不胜捧腹。盖太老反丑。太切反拙。俺亦知其如此。特取其靠实著题。有足解颐者耳。
与大有
邈尔阻信。一至于此。虽燕行。何以过此。所未解郁者。君之调况。果何胜劣。而石郊心台。方何为住耶。引领为劳。何可尽述也。俺遍踏六镇。回到镜城。方向七宝。身上连得安健。亦蒙多助而免窘败矣。昔年仲氏抵俺书。有西水罗地尽头之说。杳不知为何处也。乃今踏过在白首之年。吁亦异矣。若追蹑宿躅。所感非一绪。则怆涕尤无穷也。
与大有
在洞阴。附书白足矣。其已收否。霜候颇厉。未谙比来气味如何。恋念靡已。俺归处新庐。凡百惬意。名其处曰谷口。以谓为华阴之初地也。室曰博厚。堂曰悠久。楼曰高明。盖取中庸之旨。以自观省。而悠久之中。寓祝多矣。僧去时所寄杂咏览否。追作歇庵泠亭二首。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1L 页
足成感遇一什。早晚自致儿所。转达于伯氏有日矣。君其取见而或和其一二为可。如祟寒热。则不须强为矣。
答大有
朝伻得书。知追到大岩而虚还。引领增黯惘矣。此间阒寂殊甚。乍收闹中之神。而阔冰纤月步院。若无悰念南游者问舍求田。果将焉所止泊。梁鸿之顾瞻城阙而噫。亦可谓先获矣。明将拂曙向杨山。作此俾传往。灯下不究宣。
与大有
阻信久矣。风日连不佳。未谙为况如何。似闻信侄占魁。困而得之。太振耀。亦非君所望。谓之悦亲则不可。只可塞断大门。铩却鹏翼。于己分于门祚。庶无盈滥之患。庭训未尝不如此。而今可申申矣。俺独留悠然。诵读不辍。惜乎过去之閒抛日也。
答敬明
俺自来屡易栖所。城中诸寺。大抵丑闹。此寺乃开元。最与鸡犬相接。始望而嚬蹙也。稍回而若成一壑。林樾陂塘隐约。有中州道观之致。夏月处之。当益佳矣。有禅定僧一人过而留焉。与之默处深房。户外两屦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2H 页
而已。西将台尝一登望。雪山满目。江汉纵横。虽使曹李辈临之。不得不竦剑悲歌。盖其地势使然。北俯三田碑。东睨汗伊峰。痛可言耶。突起城外东北而名蜂峰者。最为城中所忌。当时有一虏酋跳梁其上。窥我动静。我军善炮者。一举而使两脚腾空。独此稍可追快。循城而下。山僧指而相语曰。此李将军杀贼处。其地夷而不岩。宜其仆缘之易也。到天柱寺。观处能遗稿。诗情甚豪。其在古诗淋漓澜翻处。如锦袖舞风。明珠走盘。近体稍俗。亦有自造语。终是近世贯高。未可轻评也。
答敬明
陈同甫集览之。甚豁人胸怀。世之欲免腐儒窠臼者。不可废也。中兴策中。经略荆襄。以秦齐两方。为东西伸缩之势。捭阖如神。酌古论邓艾之徼幸成功。羊祜之失机西陵。亦为确论。读史如此公者。可谓不草草矣。近看五代纪。而汗漫苦未记。梁晋血战。多在魏州。魏固大名府。而相贝二州。莫知东西。相岂魏之南而黎阳亦在相耶。澶与滑离合远近。亦如何。须详考以示为妙。
答敬明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2L 页
今此披阅内典。初非欲究竟修證也。无以遣日。聊复为尔。申象村所谓经书则艰于理会。史记则苦多感愤。政为吾今日设也。但恐看来看去。啖蔗味深。或至弄假成真。未保其必不然。然以余今日气力。岂有刻厉钻研。坐进此道之望耶。若儒若佛。决知其不能真实用力。以造乎妙奥。而独其身世之感于彼幻寂之说。乍若有所依著焉。所以徊徨恋向。不能舍去者。非专以揣量精力与牵挛习气而然也。至于彼此偏正之辨。则比如渴人之遇水。取其近手。苟以疗喉耳。何暇以清浊甘咸为取舍乎。然用功难易之故。亦入思量矣。大抵儒者自有规模。自有体面。其为道也。不远人而行之。不择事而安之。左之右之。汎应曲副。从容乎肯綮之中。而动中其窾会。由是而行其典礼。正其伦理。如此然后。方可谓之儒者规模儒者体面。不然而其所安身立命。稍或倚于偏奇。涉于枯虚。则已不是中庸涂辙也。允迪乎玆。未信其非难。而在余则殆有甚焉。幼既无检押之节。固束其筋骨。壮未有存省之功。锄治其田地。七颠八倒。奄至不动之年。则万事破败。日暮途远矣。自罹荼毒。一片神明之区。尽为痛冤懑郁之气所蟠据。骇掉沸战。无一刻平靖之时。盖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3H 页
已成狂疾。特未发出耳。以此方寸。可使之立大本而行达道乎。所谓解维正柂冰释理顺之意味。自是闯门墙得把柄者之说耳。非所以诱日暮途远之人也。抑敬明岂以我厌薄吾道。如夏虫之疑冰乎。余非如是也。岂以我可为而不为。类折枝不用力者耶。余非如是也。盖岂敢惮行。畏不能趋。是实余之原情。自卜已审者矣。然难易之说。非止于此。既为衅逆之身。苦不欲与人相接。对客酬应之际。一言感触。五内攒刺。虽家人儿小。稍遭噪聒。则不耐苦闷。假使日后顽命得延。而分不能置身丑夷。与人事相周旋。独可以自遣。惟屏远踪迹。沦晦声光。为得策耳。至若居家而左妻右子。应俗而吊丧问疾。人事之至重而莫可废焉者也。儒道大要。举不外此。余之苦苦不堪忍。亦莫甚于此。强而行之。必发狂疾。姑舍是而治其馀云。则若是而为儒者之规模体面。无有是处。昧昧反复而思。惟此道理处分极难。其易也。惟气刚心烈。精于义而达于权者乎。余则非其人矣。夫因吾身之难立而拟儒道为支离不简。余所不敢。闻儒道之易行而谓吾力足可跂及。余所不能。虽然。自道言之。随处会通。宜无隔塞不可行之时。而体合背离则存乎人之贤否。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3L 页
素位而行。随分而遣。隐忍以处心。坚苦以持身。古之道理有在于是。贞悫如敬明者。可以与此。吾虽不能。而犹为敬明愿之。栖心苦淡。寄迹虚幻。依违人鬼。兀同土木。悠悠忽忽。苟度时日。吾欲云云。冀敬明之恕焉。向来精力未至此竭败。心地未至此荒乱之时。间读中庸。有所兴起。慨然有高山景行之志。则辄为词章之习诱乎外。修炼之欲根乎内。左右牵制。使不由正路。心与心斗。曾已剧矣。今也则万事已了。诸念灰尽。种种客习。多已自崖而反。独此耽看禅悦一味耳。敬明旁见。必以为秪残邺城。拔此则庶有混一之势。是以有丁宁劝止。而殊不知今日情势。如穷鸟之窜幽。怯于乔木。彼此取舍之间。以偏贸正之难。反有甚于向来多歧之惑耳。噫。始以因循前却。担阁半生。至于今日。道穷涂尽。则聊淹之地。将不免为其究之宅。是其时节因缘。式使之然也。哀哉奈何。尝中夜未寐。倚壁摽擗。肠肉尽裂。则辄持栗谷以妄塞悲之说。三复流涕。我思古人。岂不以至恸难寄。寄之无生。而身世无聊。依于枯空而然耶。然哿矣栗谷。以年则少于我矣。以情则不如我毒矣。盖犹有转身之路广也。今余则已矣已矣。命之穷矣。其将与尧舜周孔之道。悢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4H 页
悢作别耶。人皆尧舜。固是正训。而难施于狂愦丧性之人。此正如稻粱刍豢。虽曰美味。独不可于久疾者之爽口。有从而劝者曰权且吃果啜茶。以延其命脉。可乎。或曰不然。虽至呕逆翻胃而死。必无废稻粱刍豢。之二说也。吾不能辨其得失而私有所商量矣。
答敬明
书来。知仁甫遽逝。一恸之至。行自病矣。奈何奈何。卓尔亡后。以渠视弟。虽穷毒煎迫之际。对辄欣然开胸。比来合并时少。犹以为恨。今则九泉矣。何处更得来。直置痛悼。已觉闷塞难堪。癸亥至今十年馀矣。渠之所得于其间者。果是何事。以其通慧沉粹之资。志业未究。竟从短运。当共与千古志士。均此悼惜也。
与敬明
俺眠食既适。亦无外事妨夺。颇得从事鲁论。精力虽短而意味则长。循是不辍。庶收桑榆之功。而何可必也。间阅延平问答。若将有洒然默契处而旋又失之。然爱而不释。实有晚相见之叹尔。
答敬明
此间栖定非不稳。而宿习与戏魔潜尼夫向里意思者。非止一二。然皆阴柔未立之罪。悼叹奈何。所砭吟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4L 页
哦之分静功者。实为顶针。方将自咎。而此言如劄身。其敢忽诸。浚弟大搅一场而去。方欲敛气澄观。则又有村学生聒聒伊吾。大妨杜机。而亦未能推却。则多见刚力之不足也。因浚弟来讨。重理易经。成诵几遍。凡于玄赜无形影处。心目不及。所考校者。只不出程传本义之异同。而不能不致憾乎二夫子之不及周孔也。然此无可奈何。只平心读卦彖大象之文。而不求甚解。亦觉意味渊长。便欲君亦做此工夫。待至会面时。讲讨相说以解。未知如何。中庸虽未卒功也。不妨兼看此经。比来课诵。觉书之易了者。莫如此经。一卦只百馀字。成诵甚简易。未诵前。亦不必屈首汩没于传本义是非薮中。以致头痛而神惫也。试依此言。日诵一卦。训诂则只观本义如何。
答敬明
太极卜夜之奇。闻来神往。但未知晓枕长话。讲甚理事。如是怀尼旧案而已。则未必胜读十年。吾辈曾宿所负于霜溪素月者亦多矣。何由说与主人。会得环中意耶。此间栖息。真所谓旅焚其次者。僦寓禅室。不无堕甑之念。犹不废与纯讲评。间读易经。得些鸡肋之味。亦免为全不用心矣。
与敬明
此间栖息。大抵佳适。而精舍得地清绝惬意。殆无毫发馀憾。每周绕园坞。辄有好峰森朗呈奇冰雪中。尤难为怀。倦而入处窗明几静。宛如陶山记所述。而所欠玩索一段事耳。盖煼挠撼顿之馀。仍成颓惫迄今。静坐时少。仰卧时多。案上太极。壁上先天图。乍触心目。若有新见之可喜者。而俄又淡暗悤悤。岁将了矣。有时思园治心荒之说。不觉发笑。想闻之。亦一笑也。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5H 页
答敬明
改岁浃望。而始得一书。其为披豁。可知其没量也。况审迎送之际。得免病恼。尤以为喜。此间穷山添齿。怆绪非一。念仲氏隙驷此速。而又恰是甲子一周。使天少假及此。则进德立言。当复有充展者。痴思及此。继以涕陨也。先状依情写去。不暇顾体要如何。承伯氏示谕。大家不以大体见病。亦云幸矣。自馀小疵。自可面商而点化矣。近因作两件文字。忍痛泚笔。若刃攒肠。心事若新。人之为顽。噫亦甚矣。
与敬明
新春宿痾。冰雪与融。远情所祈贺。而献岁浃月。夐阒不相闻。甚矣。岩处之塞情也。俺始满甲子。自憎其顽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5L 页
延。而悤悤过了。几何不为贼乎。馀日调度。茫无可拟。思前算后。于是为切。而此际闻子东幽问。失声陨神。其人实可惜。岂但为四世交谊而然哉。岁前所业。只易经绎诵一遍。继阅邵书及蔡律。间间领会。比前差胜。遂欲以象学为归宿。分知非程朱大中之程。而正如失船者。寄一片板。苟免沉沦则幸矣。短景穷辙。计多窘束。奈何。
与敬明
去月月初书。披慰未已。春寒苦未退。清明已过。而犹欠暄妍。未谙此时。将息如何。曾承呕泄不甚。食治亦胜。便是好消息。今能一味否。复此憧憧。俺依遣而冷节过矣。未申雨露之感。悽疚曷已。韦编工夫。比为恶业所夺。滚滚沓拖。久矣不梦羲文。何恨如之。闻君诵到临卦。何其流利。可知意味浓至。上口却容易也。佛书所谓有时因好月。不觉过沧洲。岂谓是耶。全然难解者。多在爻辞。朱子所谓说易到此处。没可推者。诚无奈何。然只读孔子彖传。意味渊永。至于成卦之由。伊川亦说得赡畅。可喜玩索。此等处。亦足以忘肉味。至于爻辞杂赜处。有同卦影。吾戏谓周公亦未的见其象。只依俙说去。如焦赣,扬雄凑合成书者。占则有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6H 页
验。盖非渠预见其象。如眼分黑白也。周公之立象。固异于焦扬。而然终亦依俙影说。非十分的定也。未知君意以为如何。
与敬明别纸
通书中淡而不淫。和而不伤。求其旨意则然。而板本淫与伤相换错。未知他本皆如此。而君则寻常看如何耶。细看注解。妖淫导欲愁怨增悲云云。则其为错换决矣。
混兮辟兮注解中一动一静。当分贴于一混一辟耶。据语类中混言太极。辟言阴阳五行以后。以是为解。则只辟之一字。含得一动一静。而又有一说。以混为诚之复。以辟为诚之通。则意又差异。未知何以为决耶。
与敬明
郁陶中。得领新元手书。喜慰无尽。从嫂之丧。乃出此日。承讣惊恸不可言。因养谦报示移僦状。始闻出寓鸥亭。而书辞中以清旷安适为说。已是可喜。又闻读易。遍过三十六宫。亦可见鸥亭气力。顾此坐地之胜。如百源者。全无功课。亦何谓也。况且辊到此岁。悼顽惜无闻。不知所为悰也。通书嗜未甘。忽被朱子书分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6L 页
功。有同左右攫而撑拄肠肚。便觉意味浅淡。只此可见主一无工夫。岂书之咎哉。
通书混辟解。终欠莹晢。他处引用。大抵多以阴阳阖辟为解。如作费隐㨾看。则亦不协于其无穷之意。一阖一辟。方见其如此。如自本源冲漠而散为万象。则如是为说。似不妙矣。小过卦不过防之解。本义欠快。小注中有可采者。曾著眼否。窃想其文义。盖言不过而防之为顺。本义之作过防。似欠清快。未知如何。
 非不过而防之也。乃不过故防之也。阴多而阳少。过者阴而防之者阳也。
上从氏府使公(昌国)
拜违后岂胜悬慕。而忧扰为日。尚未有一书驰候。此实日夕所憧憧。而老炎此酷。伏问比来政候若何。官况冷薄。已承一二来声。而但想讼庭如水。印封生苔。允惬于雅性简静。夫岂有郁郁久居之叹哉。此间弟病痰嗽增剧。昼夜喘喘。焦闷之切。不知为悰。观此忧端所抵。澒洞终年势也。寒溪秋约。恐坠渺茫。引领益惘然。窃承有乘霁观瀑之行。彩虹紫烟。果惬所闻否。游目所及。弟所树屋。亦必在指点中。居僧或有道之者否。书到此。不觉林惭之无尽尔。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7H 页
上从氏府使公
拜辞悤悤。未及见愆候复常而退。怅黯之馀。仰虑万万。然窃念喎势既正。语音亦畅。比初向安。则可知特左运不如常耳。宽心善调。则勿药岂无期乎。似见意思若不能于须臾。转添烦热。有可闷者。此殆由于常时轻健。实倍于人。而一朝反之。若骥絷而鹤铩。曾所未惯。尤难耐过而然也。然须转念而思之。若是身之偶中桎梏。始视以没奈何。俄至于相忘恬焉之间。便臻乎脱然之域矣。盖在病待瘳。若作十年计。则或旬望而瘳。作旬望计。则反成累年不瘳。有心固不如无心。而心动。适所以生别證也。以此思量。庶知其宽调之有益矣。千万留神。窃所仰祷。从弟归处新庐。凡百惬意。自此永镇谷口。管云物守墨庄。庶免为蓬累则大幸也。
答养谦
书来知粗过。为慰。科事时议固勿论。而在我功课优乏。不可不忖量而为进止也。漆雕开吾斯之未信。何事不然。要不可苟也。若曰他人或有如我者。而随逐而沦胥。此今日俗态之可哀者也。岂吾家子弟之所宜效乎。知欲敛躅而干役于檗溪。可谓善思矣。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7L 页
答养谦
墨奴至见书。知经宿无事。为慰。此间亦依遣矣。官事如乱发。固益难堪矣。以些小精力。专一措办。犹有难给之患。而乃于其间。曲副私溷。不惟害公。乃所以为自煎熬自销铄也。岂不悲哉。推奴一事。向者凶杀之后。自有执言。可斩截矣。徵债亦大挠民。勿论当推不当推。权为倚阁。以专意于官事。事理当然。而今乃曲徇颜情。无一违拒。若从君父之命令。是何不思之甚也。闻墨世言。见有推奴徵债者。方被容接。大可寒心。果是心弱。不能痛割猛挥。则试以我曰不可之教。明白指诿。急急捲送。无复留难。如何如何。我于官事。固不欲与知。而此事禁断则欲担当焉。后有来者。只以有我教打发。虽有伯氏之嘱。勿为苟从。如是立心。坚如金石而后。可以做事矣。小仁者大仁之贼。汝岂乐为是哉。只由昏弱之甚。不以轻重本末裁断故也。余言不再。切勿复然可也。
答养谦
墨奴至见书。为慰。但荒政关虑有可闷。然今日赈事。亦无好策。自古只卖爵劝分。而爵帖则自前欺民多矣。今欲勒授则杖而后可行。知其难矣。劝分亦归于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8H 页
胁使。且平康岂有许多富民乎。除此两件外。惟畏斋松叶法。可以助谷之不逮。而民不肯啖则奈何。毕竟均分粜谷。加以耗谷之外。更何措手乎。贸办一事。惟干能者为之。而犹不免败事而惹丑。拙者其可效乎。力分外无可周旋。亦何必骚骚自底乎。处之一如优閒。则虑事度宜。庶免颠错矣。余新庐静卧。意味颇适。俞郎来与对榻则商量书史。定胜于他处十倍矣。
答养谦
岁改思切。太奴来传书。喜认新春合衙安吉。而但闻烦剧愈甚。不遑食息。实是难堪之道。愁闷愁闷。况收籴为紧务。而过时难捧。将若之何。穷腊莅任。上司合谅其非慢。而且当赈之民。施以鞭挞。非仁人所可为也。虽未准捧。只可甘心俟谴矣。余比无呻吟。颇能诵书。俞郎之慰寂亦多矣。念后欲还家。只可任之矣。偶见家语。有一段可喜者。漫录往。且读书录曰。接下言贵简。不可一言冗长。此语可佩服。所谓贵简者。非不为嘱所当嘱问所当问也。但适可而止。不杂以閒漫语之谓也。对吏胥。最宜如此。至于乡所辈。则当虚心推诚。凡可以考事例访民风者。不妨舋舋咨询。亦宜以庄穆之色接之可也。千万不悉。只冀慎护。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8L 页
子路为蒲宰。问政。子曰。蒲其如何。对曰。邑多壮士。又难治也。子曰然。吾语尔。恭而敏。可以摄勇。宽而敬。可以怀强。爱而恕。可以苏困。温而断。可以抑奸。以此加之。政不难矣。
答养谦
伻至见书。知安过。为慰。余昨憩兴栗。经夜月精。今早入山城。登四王峰。值雾气乍褰。指点海澨及殷长县郭。颇能荡胸而归。休于贝寺。总论一山面目。固不如远望之奇。而迫而视之。亦能磅礴磊落。足可与天磨争雄。而兴栗寺楼之疏敞。月精谷口之幽邃。未可多得。井泉在在清洌。亦金刚之所愧。广石则虽欠莹滑。铺张可喜。坐石上。回望四王数峰。亦可以凝思朗吟矣。食后当旋归。先走此傔。略附不一。
答致谦
专人来。见汝望日书。披悉多少。欣慰不可量。信后大雨无前。两仪若改判者。未知其处不至如此否。余依遣。廿二三两夜。惊𢥠失魄于大麓间者。曾所未经也。幸所居处高而稍坦。得免岩压矣。伯父文集。将入梓于岭营云。何等喜幸。来五册。静里细阅过。更为打点以送。而家记则皆是陈世德述祖训。勤挚著实。而文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9H 页
字亦好。不可加手。故欲全存之。寻常陪诲。终日所闻。要不出于家训山居两款而已。今若以家记游记立为纲领。而傅以他文若干。似得宜矣。游记中。亦不可不论文格而全收。故汰去六七篇。而谷云以前入选数篇。亦欠浑熟而第留之。
答致谦
初九书至。闻麟病竟不救。惊恸何可言。兄主之所钟爱。汝之所扶仗。遽见其仆。一何惨切。况渠平顺富文墨。岂非重可惜乎。前书已云毋论嫡庶。零剥向尽。上墓少而占土多。不幸乃如此。怛怛奈何。相立至。又见书。述悲与忧埋。种种不忍闻。亦无好商量。真所谓天之扤我。如不克者也。孔子曰。贫而无怨难。怨亦圣人之所不禁。而但不可长置懊恨于心而口出嗟咄声。庶免为小人长戚戚也。子桑户之呼天与父。似乎怨矣。终则曰然而至此极者命矣夫。斯其为达矣。余依遣。近日意况。正是无人。亦自悠然处静之适。向来所未有。最难者书役。家简七八张。亦耐眩挥汗而办之。又苦文债沓至。被督辄头痛。深悔从初欠斩截。远愧退溪。近惭仲氏耳。
寄致谦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59L 页
阻郁甚矣。白云衲及狼衙便。连次付书。想入手矣。且余之制 国挽当否。未曾熟思而苟应矣。吴明仲适来论此事。以为既不受缞。便以韦布自处。而独于制挽应 命。未免斑驳。其论似直截。便有勿呈之意。仰禀于兄主。有别纸。汝可参商以裁定。务归于至当为可。所谓不可不应 命云者。必有意旨而远莫论量。可叹。
答致谦
牙山奰祸。必杀逸谦而后已。痛矣酷矣。尚何言尚何言。以伯父劬焘。与从弟之纯明。不能佑一个盲儿。无复神理。失声摧叫之馀。寻究其所由致而终属冥茫。益不胜肝结而膈塞。奈何奈何。前头葬埋香火。凡百没巴鼻者。都在汝身上。担上加担。姑不欲细商之也。抑吾所惜者。其人也以仁厚为质。而兼有宏量达见。定为一世鸿儒。况欲从我林下。有多少好扬搉。而今失之矣。呜呼。岂不惜哉。
与致谦别纸
古之圣贤存心持身。莫不以戒慎恐惧为主。至于临民行事。则又莫不以三申丁宁为教。余之冥顽。闻道未早。到老读尚书而后。始知有此个道理。呜呼晚矣。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0H 页
又寻常立意。以辨黑白判紧歇为要法。而苟未从头理会。则所谓黑白。果何凭以辨之。所谓紧歇。特未定其何在也。且禹之戒舜曰。毋若丹朱傲。孟津之会。累言勖哉以戒之。舜之不为丹朱。夫人皆知之矣。禹言颇似不紧。而若论其洞见几微。则紧莫甚焉。以至仁伐至不仁。宜无可戒。而兵凶战危。惟恐其失著。则未可谓不紧。大抵如此。吾辈之所谓紧歇。见白而不见黑。则自治与行事。多见其疏脱。而如闻老实慎重之言。申申重复。则谓之不紧而掩耳焉。观后成败。未知其孰为紧歇也。家间所讨论。积有年所。后生受渐熏深矣。汝则以气禀之邻近偏著得紧。明一边而外此刊之。为冗烦證情著发矣。今将临民承事。而以此规模行之。则其偏枯不周悉。良可虑已。
讼狱一事。辨愿奸覈情伪。汝固不让于人。而然事情暧昧。情伪万端。苟不以钦哉为念。而又加以缓思徐究焉。则悤悤失之者。难保其不失太平。且如东廊僧卖姜者疑狱。岂容以些小明察而勘出乎。以此知其难矣。可不慎乎。
汝有低看人物之病。尤为害事。为邑宰者。自乡所以下。至于房子。固宜察其善恶能否。而亦必临之以庄。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0L 页
不以慢视而后。可悉其片长寸善而归于翕受矣。如天仙汉。汝所谓蠢蠢最劣者。而余营水碓。将致力于数百步外。则役浩费广。而仙也忽指涧石之盘陀者曰。此可为碓。遂决谋凿成。奇妙无比。此里老多智者皆未入思。而庵老承天亦瞠乎后。以此知人不可低看。不惟靡哲不愚。亦或靡愚不哲。夫如是。故所以贵在降心纳善。采长用中也。此外可言者多。而临信忙甚。粗举其纲。他可推类而知已。
答厚谦
恋中得书。慰甚。而忌祭奄过。不胜怆切。未能入参。只倚松楸洒涕矣。此间忧色稍敛。静室安睡。间阅黄卷有味。闻汝不住看史。已过玄恭。以接乎王猛。其胜劣大略如所示。而皆间世俊杰。生并一时。霸略伟然。每读至此。令人抚掌称快。此后太极殿一会。与谢安石胆量。尤有动人处。亹亹看阅。岂可生厌乎。勿怠勿怠。
答厚谦
俞郎至见书。知苦寒凄楚。有难堪遣。每阅来纸。殆欲潸然。向来所讲幻化名理。岂遇一寒而破碎耶。尤可嗟惋。俞郎来讲南华。颇相悦以解。恨不致汝于傍边。以豁肠肚也。
答厚谦
阻久得书。若将欣慰。而披展。即一病录也。穷之又穷。病上添病。乃发黄疸之證。知经许多辛苦。犹未优入安域。其为惊虑。何可胜云。骥病转危为安。实为庆喜。汝适巧值而受忧。到底苦海。益可验造物之幻弄汝也。是宜呵呵大笑。出一语咄叹则天下愚人也。因此煅炼。增益其所不能则亦玉成也。汝亦会么。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1H 页
答济谦
致儿来。领得汝书。知侍下仕况安佳。慰泻剧矣。信后又半月。霜寒凄冽。未谙复如何。余依遣。致儿来留。颇慰悁悄。别去。又不免悢悢。终胜于初不会也。闻岭伯难久。文集事将归落莫。可叹。然序文中误字。重写以送。恐大小龃龉。不惬于格目也。所传门人言议。固时俗所见。凡为儒贤文字。例以道德立论郑重铺张。方成体面云。而身意不然。窃谓仲氏本以因文入道。末后意味。亦不以文墨为轻。有不可讳。今据实叙次。其从浅入深。归宿意思。亦不轻而重。则何必例套之为循乎。至于诗序。亦有所含蓄。要人不把做声病一般看。而此则犹不免虚閒意多。不当与文序同刊。拔而置之可矣。
答济谦
见书。知当寒侍过状。为慰。兄主腰痛始虑实深剧。方冀引日调治。而又因变故耐痛。为青蒲之伏者累昼夜。犹获神相无愆。何幸如之。时事亟矣。狐啸虎入。象惨而机迫。舌战之穷。至于肉薄。可怕可怕。诚仲之亡。始闻而疑。凶音之至。就木的矣。人己所冀待。竟只止斯乎。此生若浮。悲亦无几矣。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1L 页
答彦谦
得书慰甚。又领诸公论辨文字。皆理义之奥。尤为眼青。但舜瑞所与仲谦驳者。未详起端。何敢覈其中否而轻作断案乎。徐俟细绎而有复矣。吴君明德之说。大段胶拘。盖心灵与气欲所宜分合而融释者。似未致思。至于序文章句初不矛盾者。未能活看。自作纷挐。令人闷懑。舜瑞所答。亦未爽利。所释明德。浑心性而言之者。未免包笼。殆近于骑墙。至于虚灵本心之云。诚为大错。盖虚灵各一其性。曲折甚多。岂可如是潦草乎。恐是汝亦失问而致答者之汎应。有近于獐鹿两边说也。
 二字儒佛所通。而所争者本心得失。若自弄灵光。离远本真。乃佛者之错。而遽许以得本心可乎。自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2H 页
前解明德者。大抵七圣皆迷。惟林沧溪看得脱洒而为说甚快。其载于与玄石及朴大叔书者可考。诚得细读以领旨。则无疑于纷纷之说矣。
寄彦谦
客岁床玆。谓已蝉蜕于新春矣。闻以新春之故。妄动致伤。又困于二竖。极可惊叹。人事气力。参商择中而行之。方为读中庸人也。只此一端之执。便可判书自书我自我也。所冀加意善调。而善调则本于善读。勖哉毋忽。闻纯也做策。信亦欲擸掇汝。皆非好音。只欲笼水我耳也。余连住睡庵。苦文债恼神。叹如之何。
寄彦谦信谦
汝辈于此丧(致谦妻丧)虽无服。以痛痒相关之情言之。岂可恝若路人乎。若曰疠焰可畏。须以远迹为十分道理者。则亦有不然。我是叔父。一间于汝严。则父兄所在。虽矢石交下。亦与之同死生。于义则然。犹且曰各有其父。不容通同。则亦难以口舌争也。仁义若相夺。经权用不同。固难细商。而窃恐汝辈秤停乎浑一各具者。未必得当而骎骎乎趋于薄也。昨日士敬来问。仍久坐。以其欲久视多拘忌。而乃能办此。则盖出一味敦厚。不容排抑而然也。然计其寸数则十寸也。若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2L 页
以寸数远近。裁量情礼。则十寸杀于八寸。八寸杀于六寸。六寸杀于四寸。乃为亲疏等差。今四寸为路人。而十寸太厚。彼此相形。汝辈终归于薄矣。然汝辈天禀。岂少慈良而然哉。恐所讲乎仁义经权者。或失其准也。彦也能举所不知之铭旌。义声腾播。厚所薄而薄所厚。其必不然。然有可检省者。义侠外人之所同称。简薄至亲之所见恕。以此为心。厚于彼而薄于此。则其果出于天理乎。是宜细省处也。推类相规警。尔我同趋于聊厚不薄之地。如何如何。
寄彦谦
离合悤悤。徒添襞积。加以积雨。贻阻恋郁。岂有既哉。即未委暑中侍学奚似。而身上无苦否。诚仲比尚同榻。亦有何紧商量耶。并所纡轸尔。余依遣。好楼居閒光阴。惭愧独享。归后课业。涉阅周礼一部。方看朱书。意味颇浓长。恨不与尔辈相扣发也。退溪在都下得朱书。闭户静看。或以暑热致伤为戒。答曰。读此书。令人肝膈皆凉。可谓妙诠也。尔亦与诚仲亟讲节要。以为却暑之道。如何如何。盛暑著笠可闷。凤楼之箨缅矣。京中所卖纱巾不侈者。料理投副。切企切企。
答彦谦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3H 页
还得汝书。忻若对面。不以发久而陈看也。认得向来侍学得如宜为喜。而近日寒热之忧则知以热治而见减。亦何至焦扰乎。余半万里周览。阴晴夷险之际。每适其便。良愧天奉之厚。而犹以未造白顶为遗恨耳。玄黄马背九十日。坚坐不欹身。亦始料未到。惜乎费此气于虚閒也。
寄信谦
别久无闻问。际此萧辰。尤无以为悰也。即日凄凛。未谙眠息如何。场屋失意后。作何调度耶。不培本地而又滚滚以明春战艺为务则误矣。余还山寡悰。幸无呻吟。乍往帘洞。占得松月于新丈室。泓峥寥朗。殆非人世。未尝费神而奄有置榻地。又可喜也。
寄用谦
久未得信。忽为新岁。思想又一倍也。且问迎新后侍奉安吉。而松楸行事。得如宜否。驰念之极。继以忾然也。余饯岁穷谷。与一孙孤灯了之。悰况可知。况添冗齿。尤自憎也。汝年恰为志学矣。宿岁懒习。须尽净冰融而数数顾影。知元服之为重。则庶免为猖披之归矣。千万至祷。
答文行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3L 页
今岁非平岁。汝书即吉音。况闻汝妹顺产得璋。何庆如之。余经夏谷口。虚负碧寺凉风。只就陂上松棚。读易遒长。亦一快事。老来难读而嗜深则气昌。少者未必知此味也。漫及之。
答文行
向书见之。知安侍为慰。霜寒益凛。意味复何如。念汝窄胸无可展之策。除是远览东海与大读南华。为庶几耳。开初越岭之后。汝欲来会。则笈南华以从为可。在余息惫之道。添一讲授。非计之得。然亦不得已也。
答文行
岁改信阻。方悁郁也。奴至得书。知能支保。而逢新号慕之状。如在目中。此怀怆切。亦难胜矣。余又添一龄。自怪滚到于此。儿时以七旬为极。则欲展志业。恐未及此限。今则得年已足。而伎俩依旧。后生可视以为戒也。所问看读次第。似已厌薄庄叟。有姑舍之意。夫既不造堂哜胾。则亦难强使之眷恋也。且经史子集。亦宜博涉。固难终身于南华。移功于纲目八大家。亦何妨哉。读八家看纲目。亦非不可兼之事。兼之为宜。然近来读欧苏者。只掠取丰乐超然台之类。习其转换拈弄而全无事实。如申正甫辈。皆坐此病而终无
三渊集卷之十七 第 364H 页
所发明。欲读八家。则当就其学问事实处。咀嚼探究为上策。如颖滨十策论重臣禄胥吏之类。最宜细读。以此较韩文谄谀宰相与送穷进学之属。虚实悬绝。盖苏家父子长于论史。看纲目。有可参互者。欧,曾,王亦有论事可采者。并看为佳。
寄文行
余恼暑苦未健。赖有瀯泠以醒神。简策则全未著课。间阅宋鉴。不无解颐处。人言读宋史。愤结易成瘿。此亦偏陋之见也。神宗之失明道。岳飞之遇秦桧。固化儿之善幻弄处。以点检得国不正。而承以匡义之谲诈祥符之矫诬。天厌甚矣。焉得郅三代之治而免一偶之偏耶。所以乍示好机而终败其图。至于已斯亡。无足怪者。讨史谭庄。待汝一来而摅郁。未知果可踰岭否。秋夕前恐未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