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静堂集第十七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x 页
晚静堂集第十七
 行状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58H 页
祖考赠左赞成行南原府使府君行状
公讳贞履。字勉中。姓徐氏。达城人。徐为著姓。远有代绪。丽朝季。有讳益进。判典客寺事。子讳义。户曹典书。子讳弥性。入 本朝。十七。魁司马。官安州牧使。娶阳村权文忠近女。生讳居广。县监。四佳文忠公讳居正。其季也。生讳彭召。历内翰吏曹。终掌令。生讳固。礼曹参议。生讳嶰。蚤以学行名。甫踰弱冠而殁。赠领议政。寔公曾祖。祖考讳渻。判中枢赠领议政谥忠肃公。考讳景霌。封达城尉。妣贞慎翁主。 宣庙第一女。公以万历己亥八月十八日生。当昏朝。忠肃公十年窜配。一家朝夕危祸。癸亥反正初。例拜宗庙署奉事。不就。甲子。成进士。丙寅。复授前职。历诸署。戊辰。升丰储仓主簿。迁司评,工曹佐郎。己巳。拜永春县监。阶大夫。以治最。加一年。丙子。拜司御。冬。都城中兵。陪扈入南汉。明年。出守青阳县。居五年。移义城。旋又升清风郡守。仁庙在潜邸。公尝被眷知。待之异诸亲。二迁。皆特命。为其近便于养也。台臣论之不从。癸未。遭都尉公忧。制毕。拜刑曹正郎。移司仆寺佥正。出为忠原县监。忠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58L 页
俗悍。豪猾多横。公剸治之。不少饶。竞蜚谤言。三年竟以评罢。明年己丑。叙拜军器寺佥正。授富平府使。癸巳。遭内艰。乙未。复拜军器佥正。出南原府使。经年解归。丁酉。除工曹正郎。戊戌。为丰德府使。五年而辞递。甲辰。复正郎工曹。是年五月十三日。以疾卒于正寝。享年六十六。葬于长湍都罗山负丑之原。都尉公兆次也。前祖妣三陟沈氏。监察讳说之女。以丁酉生。卒于丁卯。寿三十一。未育。祖妣庆州李氏。刑曹判书赠领议政讳时发之女。母申夫人。承旨晚退公讳应矩女也。以癸丑生。卒于己亥。寿四十七。祖妣墓。初皆权奉他所。岁戊午。迁祔于左右而异室焉。都尉公厚德恬素。超然于贵盛之涂。翁主孝敬仁恕。内范甚备。公早服典训。嗜学夙成。以文行为士友所推重。交游同业。为一时名胜。世咸期以远业矣。而卒不偶而淹于下仕。莅职也。至诚奉公。谨饬勤事。为政一遵于法度。未尝皎厉。以取名声。而郡邑常有去后思。解官归家之日。或至假贷以食。而蓄积每过于前政。筮仕四十年。历典八邑。而旧业外。田无一亩之增。性不喜华美。生平无裘马之饰。家事任诸弟。不视田仆簿籍。及析产。推与善者于诸房。无所自私。晚年。家益拓落。而靡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59H 页
有一事营为。处之晏如也。申夫人壸德。焯焯名于世。祖妣擩染内教。淑哲通义理。性勤俭。尤淡于财利。睦亲族。喜施与。绝无世俗鄙薄之风。教子女。笃于义方。不以慈爱故而有所假。每值前祖妣讳日。盥洁而躬执馈奠。未尝有懈。公之在外莅。必使内外截严。不以毫毛事溷官政。平居闺阃之内。声容靓穆。宗党式焉。举六男七女。男长文尚。文科兵曹参议赠领议政。文重。文科壮元领议政。出后宗家。文夏。早殁。赠吏曹参判。文徵。进士青松府使。文裕。文科礼曹判书。女婿县监金夏锡,郡守洪九龄,都事韩柱相,士人朴成翼,进士赵正宇,郡守李奎寿。一男一女。夭殁。侧室出。文复,文逸,文行。佥使。女察访尹趾禧。参议娶判书李明汉女。一男宗泰。文科行判中枢府事。议政娶留守李后山女。三男宗普生员,宗鲁进士,宗愈进士司仆判官。女应教赵大寿,教官闵在洙。参判娶郑以和女。一男宗宪。文科江原监司。女李闻道。府使娶参判李时楷女。七男宗选进士冰库别坐,宗完,宗冕,宗镇,宗逊进士,宗宾,宗峻。女金奎锡。判书娶监司李弘迪女。后娶判官李尚渊女。二男宗玉,宗璧。女黄柱河,郑锡范,南克宽进士。一女幼。金夏锡男振远。女李闻政,辛义明,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59L 页
李雨彬,李行秀。洪九龄男远度。进士。女沈汉纬,尹东鲁。参奉。韩柱相男宗岱。进士。女朴庆裕,李弘模。朴成翼男鹤龄。进士直长。凤龄。文科吏曹佐郎。麒龄。女赵仪凤。赵正宇男明世。李奎寿男道熙,道迪,道进,道逸,道述。女安镐,罗浚,金致垕。文复女李继蕃。文逸二女。李硕祚,权审。尹趾禧二子。寯,寏。宗泰子命伦,命均。进士壮元文科。命纯。进士。命彬。女李秉常。直长。郑锡庆。宗普子命运,命建,命迪。女韩师孟。进士。金始炅。宗鲁以命建为后。女郑锡圭。奉事。尹㝚。进士。宗愈一子二女。幼。赵大寿子锡命。文科正言。哲命。女林世諿。闵在洙子百男。女金燮。宗宪子命渊。文科持平。命涵,命哲。女宋必恒。进士。任海元。李闻道继子匡运。宗选有男女。宗完二男。宗冕三男。宗镇子命畴。馀子女。幼。宗逊,宗宾,宗峻。俱有子。金振远一男二女。李闻政八男一女。李雨彬,李行秀。俱有子。洪远度有子女。沈汉纬二男。尹东鲁三男。韩宗岱一男二女。朴庆裕二男二女。李弘模有男女。朴鹤龄二男。凤龄四女。赵仪凤一女。赵明世二男二女。李道迪,道进有子。李继蕃三子一女。内外孙曾玄在幼稚者甚多。不能悉书也。祖考妣曾被吏曹判书贞夫人荣赠。近复以不肖孙官秩。祖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0H 页
考加赠议政府左赞成。祖妣视品。并赠贞敬夫人。岁壬戌。树墓表。只略记官阅子姓于表阴。而汔未有显刻。今将立碣墓旁。以毕宿志。私自念先祖父虽未登显于朝。究其声业。而淳懿之行。清素之操。终至黯䀜而不章。则后嗣有隐痛焉。谨据议政叔父旧所述志文。且略附以不肖孙幼而逮事时所尝睹闻者一二。奉以告于台座下执事。倘蒙惠以铭辞而发挥焉。则先父先叔父有知。必且感结于九幽。伏惟念旧谊而哀之。庶几祈望之至。
晚静堂集第十七
 谥状
  
礼曹判书南公谥状
公讳二星。字仲辉。号宜拙。其世自罗丽为大姓。入 本朝。领议政忠景公讳在。策开国勋。配享 太祖庙庭。再传而讳智。左议政忠简公。号称名相。忠简四世孙讳彦纯。承政院左承旨。是生讳柁。行副护军赠兵曹判书。是生讳烒。平康县监赠议政府左赞成。寔为公三世。妣赠贞敬夫人连山徐氏。赠参判澍之女。公以天启乙丑生。幼而聪颖特异。学书。不烦师诲。文艺蚤成。出语多惊人。就试辄居前列。庚寅壬辰。连遭内外艰。丁酉。升司马高等。庚子。拜内侍教官。壬寅。阐大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0L 页
科。选隶承文院。用科前资。升典籍。历拜司宪府持平,兵曹正郎,司谏院正言,宗簿寺主簿。甲辰。选入弘文馆。为修撰,校理。出北道评事。筵臣陈病不堪边任状。未赴递。拜修撰。筵官又有以内外出入不均为言者。引咎乞免。仍不进试射。求罢。旋叙校理。自持平。拜吏曹佐郎。兼东学教授。选知制教。并辞不拜。明年。除校理,献纳。又力辞递。时有慧星之异。以校理差测候官。始出谢。移吏曹兼校书馆校理。升正郎。丙午。屡拜馆职,天曹。又兼汉学教授。在玉堂。因灾异请对曰。 圣上责励群工之教。孰不钦仰。但凡事根本。在人主一心。自上躬行导率然后。可见百僚供职之效。以臣等馆职言之。讲筵频开。则馆中诸臣。亦当讲习经训。朝夕献替。而近来废筵已久。玉堂作一卧榻。京外诸事。可以推之。自 上苟能振励于上。则为臣者自当不待下教。而奔走率职于下矣。秋。承命廉察岭南。还在铨。以不进政席。被拿即释。台官崔逸。临事规避。有承迎之迹。被台参。及升秩。政曹不拟承宣。 上意郎官主其论斥。逐二郎官。而公得鱼川察访。政院三司大臣。并争之还寝。是丁未春也。仍陪从温泉。岭人李硕馥。上疏论己亥 大丧时服制。语多阴凶。意在嫁祸。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1H 页
大司谏权大运以为狂妄不可罪。公在校理。上劄论递曰。狂妄是人臣好题目。朱云请斩马剑。韩愈论佛骨表。原其心欲忠于国。而顾其言。未免于矫激者。方可谓之狂妄。今欲强拟于包藏祸心含沙射影之徒。是非之天。胡乃至此。 上纳之。俄升应教。吏曹判书金公寿恒。以注拟失 上旨。命推考而不举其事。教曰。被罚者当知之。若施重典。正中其计。公上劄曰。人君使臣。不但进之以礼。其退之也。亦不可不以礼。政官虽或有罪。 殿下当稍存体貌。以全其进退之礼。而情迫乞免。则谓之怏怏。势穷引入。则谓之放恣。进退维谷。转身无地。铨长古之冢宰。责任重矣。 殿下视以为金寿恒一人束缚之资。僇辱之地。使之俛首帖耳。不敢出一声。此非但待寿恒不以礼。此后更安有居是任为荣者哉。况人臣事君。苟非贪饕丧耻之人。则其于礼貌几微之间。犹欲先自奉退。固不待于骂詈笞辱而后已。若使寿恒负此罪名。犹复迟徊。保爵禄而不失。则此宜 殿下之所深恶。而今乃反以辞免为罪。以此导群下。实恐自此列于周行者。莫非顽钝奊诟乾没嗜利之辈。稍能自爱其身者。不复进于 殿下之庭。臣等所忧。不但在一人被罚而已。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1L 页
 上不纳。时 上为 慈殿。有移构别殿之命。公与馆僚上劄曰。事亲之诚。无间贵贱。虽以匹夫之微。冬温夏凊。莫不欲其居处之安。况尊为人主。上奉 东朝。虽竭府库之富。不足以表不匮之思。至于移构一殿。其费几何。而臣等乃敢为 殿下惜之乎。然念王者之孝。与臣庶有异。今者饥荒既极。怨咨方兴。 殿下如能克自抑畏。痛加贬损。使蚩蚩者氓。举皆欣欣相告曰。以吾 王高世之孝。亦有为民而不得申者云尔。则人和所在。天意亦应。安知来岁。不致丰熟之祥哉。夫然后经之营之。以备长信称寿之观。则工役有名。事体合宜。可以得 慈殿之欢悦。而亦可以称帝王之达孝矣。 上不许。移舍人。戊申。兼侍讲院辅德。迁执义。还应教。陈疏论泰安掘浦之役非宜。以为王康,郑袭明之所不得施设。安哲孙,申叔舟之所不能成功。一朝断以为必可凿。驱数万之民命。轻用于必不可成之役。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事竟寝。己酉春。上将有观武之举。公上劄曰。武备文事。自有先后之序。而 殿下开筵已久。一部心经。未毕其半。近以眼患受针。广厦细毡之上。尚未能借臣等方寸之地。触冒风寒。连御帐殿。叫噪之声。彻于宸聪。驰骤之尘。及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2H 页
于黼座。非但事体未安。亦岂慎疾之道也。 上优批答之。同春宋文正公赴朝。进讲心经。以语录解出于退溪先生门人所记。多有重复未分晓处。荐公校定以进。执义,司谏,太仆正,舍人。日月迁除。而以讲筵为重。辄还馆职。文正公退归。公与馆僚。上劄请尽诚勉留之。五月。举朝。有 神德王后祔庙之请。 上重其事。未即从。玉堂四上劄论之。皆公所草也。理正辞明。见者美之。庚戌春。以 神德王后祔庙都监都厅劳。加通政阶。拜同副承旨。升左副。病递。连除大司谏,承旨。皆辞递。冬。复拜长谏。李元祯为殿试考官。其子聃命对策中有违格。而元祯以自己少时肄业。亦用此规證之。因此得中。榜出。物议哗然。公疏请削聃命科。以严科场事体曰。入帘办事。对越 天威。萌私用情。分义不出。故殿试试官。古无相避之法。而末世淆薄。嫌谤易生。设令聃命违格。实由偶失。元祯立證。果出无情。当其子立落之际。有其父干与之事。况元祯从而语人曰。吾于当初。已知吾子之文。以其先知之父。證其违格之子。人言乌得免。众怒何以解乎。台阁继而论之。 上已意朝臣有同异好恶之偏。疑台启非公。赐严批。公引避递。辛亥。除五卫将,判决事,礼曹参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2L 页
议。出为忠清道观察使。癸丑。秩满。授西枢。移礼曹,大司谏。甲寅。始入都。陈疏递。俄又拜兼承文院副提调。秋。又长谏院。先时。 仁宣王后之丧。礼曹议 慈懿大妃服制。定以大功。时有岭儒疏言其非。 上命大臣诸宰会宾厅议之。议上。 天怒遽震。以首相金寿兴失对。命付处中道。以忘 先王。附他论为罪。诸宰并出城待罪。公亟草疏上之。论其无他曰。自己亥 大丧之后。服制之议。不胜纷然。一二假托于礼。以逞胸臆者之外。不过各守己见。各申其论而已。众言淆乱。折之于圣。在上者。苟能公听而并观。则其中或不无得失之可论。轻重之有偏。而同是国事。同是礼说。为乙者之论者。非独忠于国。为甲者之论者。非敢薄于 君。初何有可喜可怒之情乎。今此宾厅诸臣。仓卒承命。以一时考据之说。妄欲引古而施今。其所献议。固知不概于 圣心。而原其情。欲使国家典礼。无一毫未尽之讥而已。 殿下虽以为不可从容开释。反复證定。务为适当之归。亦未晚也。顾乃辞旨迫切。举措严急。临之以震叠之威。施之以编配之罚。深恶痛斥。有若其间。真有可怒之情者。何哉。仰惟 渊衷湛静之中。或不无系著之私。明有所不能逮。理有所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3H 页
不暇察。疑之于不当疑之地。而大臣受情外之罪矣。臣知此教偶发于不平之馀。想必翻然而悟。释然而解。臣何敢索言竭论。以 殿下为诚有所疑于此哉。疏夕入。而远窜绝岛之命夜下。政院屡争不从。命促定配所于珍岛。公即夜就道。及朝。三司并请还收。 上终不允。八月。 显庙宾天。仍而朝著嬗变。明年七月。量移白川。丙辰。被宥命。司谏柳命贤等。争论还寝。戊午。又蒙释。大司谏闵宗道等争之。旋因审理。还职牒。寻叙命下。政院尼之。公自白川归结城庄舍。冬。又被叙命。庚申。 圣断赫然。朝象清明。以左副承旨召。俄拜副提学。复兼槐院副提调,备边司有司提调。特旨升拜户曹参判。移大司成,汉城府右尹兼宗庙署提调,同知义禁。自是累迁三司,国子,银台之长者。或再或三。在大司成。上应旨疏。陈时务。其请勿减大同给价之语曰。臣待罪湖藩时。上司行文。络续来到。动辄以宣惠厅匮竭。将未免革罢大同为言。知其一时恐动之言。决无因此革罢之理。而愚下小民若而人。先怀恇㥘。自愿一结加纳二斗。而朝廷从之。道内之人。怅然失图。始有不信法之心。乃者重臣建请以为贡物价元数十四万六千八百石。每石各减一斗一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3L 页
升许。则所减之数一万一百馀石。贡物主人。似不至怨苦。以此意晓谕云。臣未知贡物主人辈。其果无怨苦之心耶。都民根本。理宜优厚。当初详定。非不知一二过多。而不如是。则无以资其生而应其役故也。小民恒情。于利所存。较量锱铢。以一石减一斗。一人所受。或至累百石。则所减之数。不既多乎。此辈衣食豢养于其中。殆将三十年于玆。一朝裁夺。其口吻中粒食。从之以子孙长久之利啖之。彼至愚而神者。岂有信服之理哉。大同之行。今几何时。而朝焉而加其赋。夕焉而减其价。急于取赢。而不觉失信于中外。以吾夫子答子贡食信之问观之。本末轻重。较然可知。臣于此。不敢为国家惜万石之利。而深有惜于信之一字也。如得贤能之臣。责以理财之任。则用度岂至于今日之竭乏。政令岂至于今日之苟且。以堂堂大朝。为此寒乞儿契活。减刻取利于升斗之间哉。此则今日廷臣之罪。而苟求其本。实在人主节用之如何。今殿下连下节损之教。方讲裁减之政。而冗食犹众也。赐予犹滥也。营缮犹烦也。至于主第新造之费。殆踰万金。此何等时。而乃为此丰亨豫大之举耶。实事如此。其无实效无怪也。诚愿 殿下凡系节损之方。靡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4H 页
不讲求而施行。无如向来有名无实之为。则财用虽不能骤裕。自可以支过。彼区区万石之米。得之而不为益。失之而不为损矣。 上优批答之。十月。 仁敬王后升遐。差殡殿都监堂上。辛酉。以劳加嘉义阶。兼同知成均。参判户礼曹。东平尉郑载崙疏乞再娶以求嗣续。 上悯而许之。公长宪府。论之曰。都尉之号。实缘尚主。则再娶之后。当存其号耶。当削其号耶。削其号。则便同外人。不可仍主公主之祀。存其号。则后妻当视都尉之品。受命妇之爵。其在事理。可乎否乎。如或只许再娶。不许封爵。则以无品秩之一匹妇。生与都尉抗礼。死与贵主并食。此尤万万无是理矣。且以载崙疏中。故事论之。河城尉郑显祖之再娶也。公主香火初归之内司。后属之凤城君。终不令郑家子孙主之。 祖宗朝所以处此。亦必有其意矣。 上寝其命。冬。以副价赴燕。壬戌。还拜大谏。移吏曹参判兼同知经筵。特命差远接使。加阶资宪。拜知中枢。适霖雨道阻。不及迎客使于义州。有啧言。还到郊陈疏待罪。以台启罢职。寻叙工曹判书兼知义禁。移都宪。复带槐院提调,知经筵事。递宪司。又屡拜。皆引避递解。癸亥。兼缮工监提调。拜礼曹判书。差 太祖 太宗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4L 页
加上谥号都监提调。加正宪阶。时被疾久。辞递都宪。经筵。疾寝㞃。是岁十二月十三日庚戌。告终于居第。享年五十九。讣闻。辍朝。赐赙祭如例。明年二月。葬于龙仁县花谷乡先兆之次。遵治命也。公资性和厚敏达。仪观渊凝秀伟。自少才声雅望。蔼蔚于士林。所与游皆一时名胜。晚而登朝。常于班行。望其标采者。无不属目而倾向焉。言议风旨。常主宽平。而至是非邪正之辨。则毅然有不少苟焉者。二纪之间。常处三司。每于衮职之阙失。时务之体要。民生之利病。随事极言。概见于前后章劄。讽道义责君德。则在经筵奏对者备矣。忧爱出于至悃。而其文辞长于论事。开广裨益于人主之听者多矣。其按湖西也。自律严而断听明。虽未尝张大施设。以近名取誉。而诚心实惠蔼然。有以孚洽于一路。后之代公任。虽或臭味不同。欲摘疵瑕者。阅公俸馀之在簿。莫不叹服。奉使燕中。橐装如洗。不以一燕物自浼。在行者肃然警饬。生平经营计度。未有及于家事。栋宇墙壁。一任其颓圮而无改。僮指土田。一任其废弃而不问。然于被服饮食。随遇任性。不事矫饰于外。澹泊清素之操。人或有不尽知者。盖古所谓清畏人知者。公近之矣。公少多艺。遇琴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5H 页
师。学弹已成音。先赞成公闻之曰。儒士而操乐器者。能如戴逵破琴则忤人。未免王维郁轮袍则污身。公遂终身不复操琴。幼受学于伯氏赠议政公。尊畏如外傅。爱敬如严父。及其丧祭。告之曰。靡恃靡怙。欲孝谁孝。移之事兄。庶我心恔。一姊蚤寡。迎奉于家。每月殆半。绝甘分少。以尽怡怡之乐。有人不可及者。外舅沈公无子而卒。后嗣久未定。公力请于诸沈氏。立同宗子。而自教养之。俾成家室。田仆器用出沈氏者。悉推与之。不自近一物。行谊之笃如此。公素乐饮。酒后言动与治事接物益精明。当其酣畅谐笑。和气韫藉。风度照映。自令人饮醇袭薰。而其责善亲知。戒饬子弟者。亦或因酒所而发。意严言厉。人皆歆其风味。而服其中蕴刚正之德焉。当患难震剥之际。夷然无牢骚陨穫之意。在海谪。与女婿闵议政书曰。中岁以来。世念渐灰。南来之后。尤觉脱洒。杜门静坐。足以御瘴湿之外侵。此中无书籍。有人送名臣录一帙。日日披对。其于古人处患难固穷之节。潜心体认。颇觉衬切。不比在京时泛看云。于此可见其所养也。庚申后。位遇弥隆。而退然自远于权要。如备局副提调。世所称极选者。力陈衰病。非久终递。每叹曰。朝家有变。人臣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5L 页
之义。不得不赴召。而因仍至今。实非初意。拘绊至此。虽悔无及矣。时 圣明在上。旧臣毕进。而戚畹当朝。公之意盖有在也。以是勋贵中虽有情厚相与之分者。不修还往报谢之礼。故人子有因勋暴贵。为世所疵。公见必责之曰。吾之忠告至此。所以念旧谊也。友人有以文宰进兼兵柄。公闷其任大而权重。力劝辞避。公之自处也。有以信人。故责人而当之者。不以为迕也。与从子今原任领议政奉朝贺公。自为知己。尝曰。有父子之恩。兼朋友之责。惟我与汝有是也。稍有不可于意。未尝不峻辞而切磨焉。公于文。众体俱美。以情到辞畅为主。至于诗律。虽未屑为。而发于遇境陶写者。谐叶精鍊。蔚有馀致。晚而益负文苑之望。廪廪步武主盟。而未及践焉。公以文雅进。论思风议。恳恻婉笃。深得儒臣告君之体。虽进言违旨。中经挫揠。而及其还朝。神明不衰。以旧进宿望。朝夕迁而位正卿列。时议益望其有所施为。而天遽不永其年。公安得谓之究其用哉。然而论公终始。敦名检尽忠规。消长流坎之会。言行无少玷颣。为一世完人。可谓昭代之贤大夫矣。夫人青松沈氏。监役之涵之女。尚衣院正𠍱之孙。阃行甚备。有子而殇。以族子受万为后。官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6H 页
富平县监。二女。长适右议政闵镇长。次适监役李孚命。受万有一男三女。议政有五男三女。宗泰以先谊之故。登仕以来。时获登门而奉绪言。窃仰规范粹温。风流弘长。而且尝有深服公识度之明出于人者。感叹斯世不复得见如公者矣。今奉朝贺公撰次公事行。而以谥状命之曰。是从弟受万在世时意也。宗泰不获以固陋辞。谨据其状而叙其著者如右。以请易名之典。
防御使赠兵曹判书李公谥状
公讳圣符。字存中。系出国姓。 定宗大王九世孙也。王子德泉君讳厚生。赠谥积德公。是生新宗君恭简公讳孝伯。恭简生莞城君讳贵丁。莞城生赠商山君讳继保。子曰讳亿孙。始从外仕。历扬清华。官黄海道观察使赠吏曹判书。寔为公高祖。曾祖讳惟贞。刑曹佐郎赠领议政完溪府院君。用仲子参赞准平难勋。推恩也。祖讳凝。兵曹正郎,知制教。文望盛。官卒不振。考讳文益。筮仕为参奉。以公原从勋。赠户曹判书。妣赠贞夫人原州元氏。县监埏之女。公以万历癸未生。幼隽异。六岁而孤。及长。学于从祖参赞公之门。长身秀容。志气豪迈。不肯屈首于铅椠之业。参赞公许公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6L 页
投笔。遂中戊申武举。即拜宣传官兼备局郎。汉阴,白沙两相公。每当公牒繁委。必呼公授之书。以公鍊敏而闲于笔翰也。升都总都事。转经历。出为文川郡守。北青有城役。兵使启请公为中军。董其事。事竣。以劳赐绯。移统营虞候。又以修缮舟舰。尽职事。褒升嘉善阶。至己未深河之役。渡辽兵新衄。朝议以西事为忧。选授满浦佥使兼上路大将。时昏朝政乱。诬狱频兴。武臣有时望。而挺特不附者。多疑忌而构之。公莅任未一年。被逮系。事悉白而犹保放。在家者数岁矣。俞杞平伯。曾尝感公气义。往来与交甚驩。至癸亥春。诸公靖社密谋已定。公偶访杞平。与完城崔公鸣吉相遌。公扼腕时事。感愤流涕。二公瞷公意。以义举告之。公慨然约与同事。至举义之夕。公驰诣西郊。会者才数百人。而金升平瑬夜深不至。军无主将。众心危惧。将有涣散之形。公言于李延平贵曰。事急矣。何可迟待。仍谓李适曰。吾请自当先锋。将非君莫可。群议从之。推适为将。部署毕。而瑬始至。适怒不相下。公力喻适曰。军帅虽不可易。今日之举。贵在协心。君须让之如初议也。贵又晓之。如公指。适乃听公。与公为左右先锋。既进薄都门。军容未成。众志不固。公按辔拔剑。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7H 页
令军中曰。本图此事者。为宗社。不顾死也。今乃欲自溃。同儿戏耶。一人敢失伍者。用军法。众遂肃然以定。于是大勋集。而会朝清明。当是时。忠义之士。攀附协策。虽非一二数。其奋然出气力。和两帅。牢众心。冒死为士卒先者。孰有公伦。诸将中。赞中兴之功。公实为多也。翌日。水原聚军之报至。本府是畿辅宿重兵地。而时危疑未定。朝议忧之。而难其选。即拜公为府使。往平之。缓急托重如此。及勘靖社勋。始置公正勋。旋降之别单。而只升资。盖元勋嗛公前事。斥适西阃。并与公而屈其功也。入拜训鍊院都正兼副总管。明年春。适举兵叛。体察使李公元翼。举公启请为别将。以自随。朝廷遣两防御使。分路御之。改命公为右防御。予兵二百。以遏山路。士寡弱不能军。而公不见言色。即日就道。自杨州行。收邑兵。急到江阴界。则贼已由大路。直趋京师。张元帅晚。蹑其后。列镇无出兵婴之者。贼遂长驱。如入无人之地。公亟欲邀击之。幕僚更谏曰。公之受命。防山路也。今贼由他。奈何以零卒当凶锋。是无益而肉投虎也。宜莫如从间路。合兵于元帅。以俟其便。公毅然曰。不可。 上既命我以御贼。其敢诿诸路分彼此而坐。以贼遗君耶。遂星夜进。时体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7L 页
察副使与元帅。号令错出。初令两防御守新溪之石岭。翌日。又有急符。使移守马滩。师期隔一宵。而岭距滩为五舍。疾驰虽犯兵忌。节度不可违。公与左防御李重老。交勉以戮力效死。即提兵。一日夜至猪滩。两军合势。背滩布阵。先是。平山两郡兵守下滩。丰川府使朴荣臣,瓮津县令尹廷俊。扼马滩。寻因幕府令。直夜移阵于猪滩。公闻之顿足曰。凶锋迫而事已急矣。乃弃要险。但令诸军。奔命而疲于道路。将令颠倒甚矣。有如贼由马滩而袭我后者。谁其御之。俄见贼万馀兵。已据马滩。先遣人说公曰。举义之日。功孰有先于子与我者。勋臣者。竞取崇位。功高者。反见摈斥。擅弄如此。吾今举兵。只欲清君侧耳。子何不合兵协力。以取功名乎。始适意望大。而帅外阃。意公同被抑屈。亦有致憾于时故也。公即命斩来使。或有以兵交使在其间为言者。公奋曰。此乃两敌对垒之谓。何论于称乱之凶贼乎。不如是。无以折凶心而振士气。立斩以徇之。遂呼军官。口授以书状启。且曰。众寡不敌。胜败已分。臣当以一死报国。俄及曙。贼先劫平,延两府军。主将皆不战而遁。贼乘胜进攻。丰川,瓮津阵连破之。公敕诸将。坚壁毋动。蓄锐以俟。贼明琏用降倭及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8H 页
手下敢死士。分左右翼。直犯防御阵。两防御所将兵。皆乌合未鍊。数又不满千。当夜倍道。而未及蓐食。见下滩兵崩溃。气益沮。公奋臂语左防御曰。今日固决死战。我若退一步。君宜以军法从事。君若退一步。我亦当如之。遂躬冒矢石。援枹鼓众。众皆争奋。为公殊死战。贼益以生力军乘之腾蹙如风雨。公督战愈急。而我军力不能支。公见事势已去。手解网巾。取金圈。授庶从弟德英曰。吾义当死。而以独子。不得终孝老母死。目不瞑矣。此乃世传旧物。宜持还于判书从祖。言已将投水。德英与从仆。泣而挽衣。则公颜色阳阳。无异平日。拔刀断衣裾。耸身赴水而死。左防御同时致命。朴荣臣,尹挺俊及前府使李师朱。来在军中。皆从公死于贼。哨官权浩元,张缅。亦力斗争死。事闻。 仁祖大王悼伤。难甫定。命两道护榇而归。给葬需。遣官致祭。褒赠公兵曹判书。悯公之母老而失养。特令优廪而复其户。下教曰。逆适之变。将士畏缩。列邑风靡。贼之所向。无人遮截。李重老,李圣符等。独以贯日之忠。奋裹革之志。不计强弱。冒刃当前。死而后已。忠勇义烈。千古罕有。予每念之。击节称叹。其令铨曹。重老父升实职。圣符子除官。 上之悯忠奖节之旨。恳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8L 页
恻出常。中外群听。靡不感动。公之子哲献。即拜寝郎。年甫十四。且有疾。该曹闻以不能从仕状。特令移授公女婿黄𡷎。亦异恩也。公幼而零丁。赖母元夫人义方之教。得以成立。癸亥反正之日。公功成。以驺徒归家。夫人拒门。不肯见。久而后始许入省。时义举如日中天。倾都欢然。而夫人以闺阃之见。绝出流俗如此。公事之如严父。诚孝备至。平居笃于内行。虽屈于弁鹖。而恂恂谨饬。绝无武人粗悍之气。为人慷慨有节槩。且饶材略。内外所莅。俱著声绩。尤励廉介之操。家无甔石。旨瀡不继。而夫人安之。不使公有苟营也。性又肮脏。泊于名利。未尝随俗俯仰。趋承权贵。以故其仕多踬而少伸。其勋录之降改也。世议称屈。而公夷然。终无几微色。人益贤之。譬之冯大树云。其佐统营时。当昏朝。洪判书茂绩。以布衣。抗直疏斥凶邪。被窜巨济。公割俸周之甚款。及递归。以所骑名骡与之。亦可见其嗜义而不怵于世祸也。生平不喜交游。独与金忠武应河。为莫逆友。常以忠节交勉。卒并以死国。标名伟然。抑其平素心期默有相符而然哉。方潝者。公旧日褊裨也。公之以防御出也。潝方持其禫服。迎拜公请从。公与之俱。及到猪滩。适远出刺探还。则军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9H 页
没矣。知公已赴水。解衣付还其奴。泣曰。主将以忠殉国。吾苟独生。他日何面目。见主将地下乎。遂投水死。公之义烈。有以感动乎人。人以死报之也。嘻乎亦烈矣。公之配贞夫人金氏。士人益炯之女。一男哲献。初以恩除职。后用子后晟恩例。赠户曹参判。女长适参奉黄𡷎。次适司仆判官金仁文。哲献男后泌。参奉。后晟。南兵使。后白,后纲。黄𡷎男信中,任中。金仁文男德远。右议政。后泌男喜华,喜夏。并武科县监。喜仁,喜甲。后白男喜晚。内外曾玄总若干人。始公之殁。既蒙褒赠有炜。而子姓幼弱。未能上请于朝。旌谥之典。犹阙焉。至今 上甲子。李参判选疏言公与李重老殉节表著。而褒忠有阙典。宜并施棹楔。 上赐允。遂旌公闾。其后海西士子。合一道之论。立祠于猪滩之上。俎豆公与死节诸人。至癸未。公之孙后晟。上言以赐谥恩例为请。礼曹覆启以为圣符本职。从二品。官级虽未准。议谥令式。而死节人有特许赐谥之例。宜许赠谥。以褒忠义而树风声。 上可之。公之哀荣。于是始无憾。而时代寝远之后。节烈益复昭卓。辉映当世矣。呜呼。逆适之犯阙也。虽初从间道。元帅以威望之重。不能疾趋而嘬其锋。元勋忠笃之臣。视师临江。见贼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69L 页
骑而先还。使贼不旬日而遽薄京师。其兵盛而猋锐如此。当是时。命公以山路防御。而诸掌兵勋臣。各拥骁士而自卫。只以罢卒数百授公。当事者谬误军机甚矣。又军檄屡变。守滩苍黄。公于是有死而已。安得无摧败乎。倘使公总辖大兵。从容守备。则必能以其忠勇之气。奋发威声。机便自运。使贼先有所慑惮。庶几成其遏贼之功矣。天下事。夫岂有忘身轻死而不能办者乎。臣子之义。受命于危难之会。力竭则以死继之。一死之念。当在于受命谋事之始者也。不如是。则国家何所赖。而人纪何以立。若公者。诚先定其一死之念矣。卞成阳,张睢阳诸公。历千古而凛凛有馀烈焉。公庶其无愧于斯矣。西溪朴判书世堂。撰公猪滩碑文。有曰。忠臣死。而乱贼气夺而破败。乱贼破者。忠臣之力也。逆适见猪滩诸臣。为国家视死如归。知天经地纬。昭揭日月。其心怵然而气为之沮。鞍岭诸将。不得擅平贼之功。而必归之七公也。其为言可谓得于理矣。公之立慬。事迹彰著。且据公家状。论撰如右。以请易名之典。
大提学乐静赵公谥状
公讳锡胤。字胤之。号乐静。其先白川人。高丽兵部尚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0H 页
书上将军文胄。其鼻祖也。八代祖胖。策 本朝开国勋。官都评议复兴君谥肃魏。生瑞老。知申事。其后世有冠绅。考讳廷虎。卒官江原道观察使赠吏曹判书。以忠直节显重于世。妣贞夫人沈氏。郡守訔之女。以万历丙午。生公于黔阳村舍。幼而质粹美。绝无嬉戏。凝然有成人器度。自六七岁。已嗜学。判书公尝置卧衾内。以手画肚作字。明日辄能识之。赋冬岭松诗。语有挺特气。见者知其他日必能树名节而自标也。稍长。益肆力淹博。沛然自诣。溢而为词藻者。辄惊人。华闻蔼蔚。间从溪谷张公维。学古文辞。张公亟称之。期以大成焉。癸亥中兴。始出游场屋。人争先睹。咸目属之曰。此赵某也。以公名盛。士多求见公草藁。公辄出之。无少秘。或至递传远播。往往为人描写殆尽。公犹端坐无一语。不以介意。人益敬服以为不可及。中是年司马。其榜罢。又中甲子司马。丙寅。登文科。榜又罢。则戊辰。擢壮元。公时年廑踰弱冠矣。六年间。再捷大小科。古所未有也。例拜成均馆典籍。未几。为侍讲院司书。迁司谏院正言。己巳。拜司书。正言者再。在台风议侃侃。不激不随。胄筵劝讲。论说谆切。深得讲官体。时论推重之。郑文肃公经世。见公所记书筵事。条畅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0L 页
无遗。叹曰。真奇才也。 春宫。有廷仪,弼善职赞导而适觖员。公仓卒替行之。公新进。人或忧其蹉失。而周旋中度可观。见者啧叹。赐长暇读书。移礼曹佐郎。庚午。再为献纳,持平,正郎礼曹。更直讲司书。秋。选入玉堂。为修撰。遭沈夫人忧。壬申。制除。拜修撰,献纳。癸酉春。除吏曹佐郎兼司书,知制教。铨郎世号热官。而公处之萧然。若寒士。每在政席。非三司清选郎僚所宜与。则未尝有一言。居中考递。冬还吏曹。甲戌。又辞递。历直讲,修撰,校理,献纳。复入铨。注拟间秉直道。忤长席用事者指。遂不出。乙亥夏。太学有栗谷,牛溪两先生从祀文庙之请。继而党人异议者。陈疏丑正。 上意因此颇有不释然者。公时在玉堂。上劄辨之。辞正事晢。邪说以诎。士论多之。寻因微事罢。旋叙吏曹。又求罢。承文院别选制述官。俾管文书。公与焉。丙子春。清人僭号。以嫚书来。朝野汹汹。庙议不示绝而为羁縻计。公抗疏请斥却之。有曰。不以严辞痛斥。一意和好。则终必至忘 祖宗忠贞之节。负 天朝再造之恩。举礼义之邦。而陷于禽兽之域。又以慰民心振士气收人才。为修攘之要。辞义凛烈。疏出而中外传诵之。夏。叙复吏曹。升正郎兼春坊文学。体察使金公瑬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1H 页
辟公为从事。六月。以中考递。有求言旨。公上疏极陈时务绝和事。以明大义。与固邦本。修戎政。即其纲也。其言中窾。明白剀切。皆国家大计。十月。以直讲受命。巡检岭南。时州郡武备久疏弛。多眩以虚实。为苟免计。公至则明以察物。奸欺无所容。而又不事苛急。一路翕然。十二月。清人倾国入。 驾幸南汉。公闻变洒泣。即督发诸营兵入援。身自在后节制。而继之兵到城下左次。公驻近地。方收败亡。集餫饷。亟谋再举。而和事已成矣。丁丑二月。复命。时庙议以斥和诸人。大言误事为罪。尹公煌等多被窜逐。公以终始论斥和事。今独倖免。为深耻。遂自列。请与同罪。 上不许。俄拜吏曹。复申前恳甚力。而不得命。大难之后。朝象益变。公既无当世意。又以负罪而处荣路为不安。时判书公谪居荒峡。公谢官。往奉晨昏。屡有献纳,吏部舍人,执义,应教除命。而辞不就。时或黾勉赴朝。而未尝淹也。冬。以执义。引前事自劾。 上严责特罢。戊寅夏。叙尚衣院正,应教。皆辞。求外出牧晋州。公未尝习米盐。晋且地大。而综理精密。剖断如流。吏称神明。不敢欺。于是惠化洽。一境父母之。及归。树三石以思。己卯。入为舍人。以书状赴沈。其去与还也。不以一物自随。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1L 页
澹如也。留沈之人。咸曰。前后使价。莹无一点尘者。惟赵公一人而已。有译胡素悍。轹蹴我朝士惟意。及见公。自执厮从役甚谨。盖畏慕公也。冬。以中考。为宗庙令。迁校理。庚辰春。 昭显世子以觐东还。清人要元孙替质。 上将许之。公愕而忧曰。国本虚矣。决不忍为也。夜草疏亟争之。不报。因所进教书中。有触忤语。命罢。寻叙应教。上劄陈时务。以正君心为大本。中有天地易位。举国左衽等语。 上以宜讳命改之。公诣政院请罪曰。此举古所未有。何敢奉教。以伤事体。 上怒责之。仍辞递。屡拜执义,司仆,宗簿正。冬。在宪府。请革内司奴复役与齐民均。捐西路贡布。以充夫马役。永杜陈告之路。以息怨讟。盖公尝以内司私财。非王者政。必釐革而后。可以清君德而纾民困。前后辄屡言之。至是复以为言。 上引国典。不从。公以言不见采自劾。不赴召。坐罢。已而。因台言。命特叙。辛巳。司谏,舍人,校理,执义。日月迁除而不就。力丐外。得安边府使。其治如晋。癸未。以典翰。召还。复疏论君德时务。言及宫庭。截直不讳。仍乞归养。 上嘉纳之。以时当艰虞。不许归。寻请觐归里。复上疏。极言军民困悴状。乞究利病而罢行之。批旨优焉。甲申春。相臣白公清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2H 页
白有才学。 上亦赐褒嘉。遂擢拜承旨。力辞不许。会有天灾。疏陈兵民之弊。修省之道。拜兵曹参知。移右副承旨。又乞归觐。并论时事。而曰。 殿下屡经变难。至今日而极矣。于此。亦可以少警矣。安得自沮自怠。不念 祖宗付托之重乎。诚愿侧身修行。日新圣德。澄治本源。以正建极之道。刚大志气。以恢倾否之业。格天心于疾威之日。萃众志于涣散之后。实宗社之福也。辞意激切。见者感动。台臣李𡐔。论一宰臣聚敛。上疑其攻击严斥之。公启陈𡐔言。是国论。直气不可折。又力陈西粮横赋。重民困。徵布邻族。益致兵散。请限年蠲其米布。并涤宿逋。 上颇从之。惠及诸路兵民。冬。命观察湖西。时判书公寓居道内。公以是不敢安。恳辞。特许。寻以兵曹参议。移大司谏兼筹司有司提调。乙酉。拜副提学,承文院提调。累疏辞。 上奖以端雅有才学。宜居经幄。不许。迁右承旨。请归省。特赐药物。在途陈情。兼陈拒谏疏贤之失。救灾恤民之策。拜吏曹参议。旋辞递。复授。且命专管荒政。累疏论事。上而衮阙。下而民隐。以及宫家勋贵。皆痛陈而极言之。大要在崇俭节费。损上益下也。丙戌。移大司成。复吏曹副提学。冬。长谏院。台臣李应蓍言事窜北塞。公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2L 页
疏伸之。力言不可罪谏。且斥在台不力争者。 上怒命递职。丁亥。参议兵,吏曹。秋。丁判书公忧。己丑五月。仁祖大王礼陟。公奔哭。制斩衰成服。前此朝士在私忧。遭方丧者。丧服未能一准于礼。至公始行之。识礼者韪之。服阕。除大司谏。上劄首论慎终在初。仍论心学之要。以至公私义利之分。朝著混浊。生民困苦。悉言之。 上以忠直褒美。公又言山陵役。因畿内灾歉。贷各司米布。雇夫者。不可责偿于民。宜行蠲免。又陈内司诸弊。请遵周官之制。由吏部喉司。而违者执奏。且请罢宫家免税。并禁私占山泽。以昭平明之治。 上难之。不许。时 孝庙初服。锐意图理。又耆哲汇征于朝。朝野想望有为。公益精白。随事竭论。庶几大新庶政。而言多格不行。朝廷方讲大同新法。命公参其事。公以不正贡案。而先行大同。为不便。且言事多不见采。以不得言自劾。累疏辞。 上颇不悦。俄移大司成。庚寅。自承旨长玉堂。极论君德阙失。请加功本原。痛除病根。 上嘉之。先是。俞公棨,沈应教大孚议 大行庙号。忤旨久锢。公累疏。明其无他。至是。筵臣白棨等冤状者。并被贬窜。公请伏伸棨之罪。章累上。语益切。 上慰释之。而公求罢。夏。叙拜副提学。不拜。寻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3H 页
擢两馆大提学。进嘉善阶。时修 仁祖实录。清阴金相公荐文衡而独举公。以时望也。公五疏恳辞。 上以史事责谕之。始承命。拜大司宪。都民相与戒曰。赵公在台宪矣。慎之无犯法。其风采洒濯如此。递为兵曹参判。复长宪司。同知经筵,筹司,常平厅。其所兼带也。 上尝语公以事有经权。欲毕 上女公主婚礼。时 仁庙练制甫过。而盖 上意出于不得已也。公执不可。 上再三谕之。而争愈力。事竟寝不行。有儒臣论救俞棨。激 上怒。遂加棨罪。公并为之伸辨。复以伸棨请谴。六疏不已。 上教曰。卿辞至此。足见卿耿介。予之不舍卿。所以愈深也。以史事敦起之。移礼曹。辛卯。拜大司谏, 世子左副宾客。应旨。陈敬天恤民。好贤从谏之道。以心学为本。 上嘉纳。历汉城府右尹,大司谏。冬。复为都宪。时 上谒陵。京畿监司扈驾。职事有失。下台府勘之。公以其罪非故。从轻律。 上怒甚。下监司,宪臣吏。而罢公职。谏臣论之。罪谏臣。又窜公于湖南之扶安。明年春。特命疏释。叙西枢。复命参史事。公十疏辞。不许。除谏宪长。皆辞。秋。拜吏曹参判。请暇省墓。以病不任事。力乞退休。 上责谕甚峻。公尝对宾友。言长铨者非人望。至是。以参贰同曹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3L 页
为难安。疏中及之。 上以为攻异。命窜江界。寻移杆城。蒙恩宥。中道径还。癸巳春。叙右尹,刑曹。屡拜大司成。又长宪府。特兼大司成。极选而近岁所罕有也。由京兆。复为大司宪。论诸公主第宅过度。徐公元履在台宪。有所论事。已而。擢拜亚宪。公以为其论事失体。避辞过当。见非物议。而用舍乖于至公。遂论之。因严旨。又引避。伸其说。 上盛怒。黜公为钟城府使。筵臣伸白。太学生上疏留之。皆不能得。公前后贬窜。皆西北绝塞。素多病。见者危之。而公处之夷然。单心抚摩。补弊除害。岁恶而民无饥色。政暇则又修武事。饬边备。斤斤于职。不以官尊而自晏也。边俗荒陋。公择邑诸生。亲授以诗书。斐然兴劝。后闻公卒。士人有服丧者。甲午冬。特召授西枢。乙未夏。还朝。公衰谢之年。跋履匽薄岭海间。旧疾益示惫。决意退归休养。而以恩命之下。旋返田庐。为不安。姑迟徊京辇。偶感疾。遂以八月初二日。遽卒。享年五十岁。家无一袭衣。敛殡悉赖诸公襚助。特赐东园材。吊赙如礼。葬于金川某乡某向之原。中外大夫士无问识与不识。闻者相吊。吏胥市巷之民。咨嗟相告曰。贤宰亡矣。国其如何。虽论歧趣异。不相悦者。亦不敢指一事而訾瑕公。呜呼。此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4H 页
岂偶然而致之者哉。公天资甚高。自近于道。端重凝远。表里莹彻。动有规度。操持甚严。刚介而和平。清明而敦厚。平居穆然。寡言笑。心静气定。绝未有一点虚浮之习。英华著于容色。高识发于言论。挹而听之者。自然心醉而诚服。性笃孝。恒在亲侧。油油翼翼。志体之养。俱极其诚。左右使令。必躬亲之。至年大官盛而无少变。时违定省。辄有孺子慕。亲癠。昼夜不解带。亲悯其惫。夜使少休。则必露坐户外。而不令亲知。其处丧也。毁戚之节。悉中于礼。未有一日懈也。晨兴具冠带。拜家庙。祭祀必亲检虔洁。待亲党。恩意周尽。抚养教诲。各尽其宜。身口所须。虽少必分赡之。推而及于乡居邻里。婚丧之贫不举者。尤竭心以济。其接物也。温而庄。诚意动人。其莅事也。谨而审。履屐皆当。家人未尝见有惰容厉色。诟詈不及于仆隶。闺梱之内。常雍如也。雅喜简澹。于声色纷华。泊然无所好。以至书籍器用。无长物。生平不问产业。又不以一事干人。弊衣疏粝。人所不堪。而处之甚适。其立朝大节。以勿欺二字。为第一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论事 上前。色温而辞直。或至触犯雷霆。而无少回挠。于当世之治体治务。洞见其是非得失之正。而深究其裁处缓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4L 页
急之宜。尤惓惓焉。必归之于端本清源。其前后反覆忧爱。出于至诚。明切简要。本末俱备。可举而行也。言议常主宽恕。雍容有馀地矣。而至邪正是非之辨。别白明截。毅然壁立。有不可夺者。祸福得丧。无动于中。望临一世。自致华峻。而不乐荣名。冲然有难进之节。常所去就。无或少苟。尝筑数间精舍于金川先阡下。将谢事归休。虽未及就。而亦可见雅志之所存矣。公未尝以学问自居。而自少收敛身心。探索无倦。充养有素。其深体自得之者。有非世俗以儒学标名而骛外少实践者所能及。是以屡阅震薄。年且向晏。而志气卓然不衰。义理日益以精。论者于斯。亦有以验公学力也。文章本原经术。明畅典雅。不效奇僻誇嫭之习。凡于述作。操笔立成。未尝淹思。而尤长于章劄之文。开悟人主意者多矣。公受 两朝知遇。凛凛向大用。可谓明良之会。世方拭目。以尊庇之业望公。而眷毗虽深。谴何屡加。其迹未尝数年安于朝。又天遽夺之。终不得致位三事。展其蕴而大裨于世。呜呼。岂非天哉。然而士类至于今。慕其名而诵其言。信其秉正而不为邪。如窃脂之必不谷。想其光辉而皆知艳仰之。如麟凤之必为瑞。历论近世贤公卿。必首举公。而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5H 页
众口无异辞。子朱子论王梅溪曰。光明正大。疏畅洞达。如青天白日。如高山大川。无纤微可疑者。必君子也。推是语而观之。亦可以识公也欤。公之配曰赠贞敬夫人闵氏。庆州府尹赠领议政机之女。有子而殇。继子惀。奉事。五女婿。正郎宋光栻,佥知李萱,士人朴时玮,应教沈濡,郡守金万埈。内外孙曾总数十人。昔清阴金文正公,慎独斋金文敬公。同在朝。每论后进人物。辄称公为第一人。尤斋宋文正公时烈。序公文集曰。金玉其相。追琢其章。后朴思庵淳。而可以当此者。唯乐静公。笃论先辈之重。许公如此。讵不信矣乎。因而概公之终始。则其三黜无愠。似柳士师。论事忠恳。似陆敬舆。诚信孚人。笃行无愧神明。殆庶几于涑水文正之风。谟谋足以经世。文学足以华国。正直之节。洁贞之操。为世模范。焯有馀烈。若公者岂非所谓粹德完名。文质彬彬之君子者耶。公殁后。钟城金川士子等。疏请于朝。并于儒院俎豆公。 上之十年甲子。因筵臣言。命赠公议政府左赞成。近日大臣。又白公节行。请特赐谥。以示褒美。 上可之。哀荣之典备矣。宗泰后生蒙昧。雅慕公德美之盛。今者悉据公甥侄洪观察葳所为状。稍加节略而论次如右。以备太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5L 页
常氏之采焉。
赠领议政行大司谏八松尹公谥状。
公讳煌。字德耀。号八松。坡平人。坡平之尹。自丽为大姓。侍中开国伯文肃公瓘。平章事文康公彦颐父子。勋名伟然。继而簪组。奕世蝉联。入 本朝。有讳坤。策佐命功。吏曹判书。谥昭靖。寔公八世祖。高祖讳倬。左尹。久长国学。甚著训诲之功。曾祖讳先智。嘉善行承旨。王父讳暾。赠承旨。考讳昌世。赠吏曹参判。有孝谨笃行。娶清州庆氏。副提学浑之女。赠贞夫人。以隆庆辛未十一月丙子生公。幼无嬉戏。嶷嶷有器度。庆夫人常称其孝曰。无一事贻吾忧者。是子也。及长。委禽于牛溪成先生之门。得于承炙。益力学自饬。华闻蔚然。先生亦重之。癸巳。遭参判公忧。二十七。擢谒圣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己亥。出补居山察访。本职如故。辛丑。转成均馆典籍,司宪府监察,刑曹佐郎。连拜司谏院正言。论纠不避亲旧与要人。謇然有谏臣风。尝劾守宰宰枢数人。 上教曰。守令黜陟。自有主者。不须越俎。公入对。备言台谏无有不可言者。奚可谓之越职乎。语甚剀切。 上盛怒。而无以夺公。递授兵曹佐郎。以微事夺职。叙历礼刑诸曹。壬寅。左迁水原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6H 页
判官。因事与司仆寺争之伉。中微文罢。无何。还礼曹。升正郎兼记注官。出为统帅营幕佐。铨路名遴选而实远之也。未久。复出北青判官。蠲无名之税。以宽氓征。赡钱课学。士多矜奋成就。戊申。解归。贼臣尔瞻骤得路气盛。道遇公。甚输款好。公恶其侧媚。不相报酢。韩缵男同里闬。新附凶党。屡造公。要见尔瞻。公斥不应。求外得灵光郡。剸治之。案无留牍。令节聚耆年。行养老礼。奉母上寿。与之同乐。郡人欢艳。以为盛事。政成惠洽。民追思碑之。历成均直讲,奉常佥正,军资监正。丙辰。公之长子连系诬狱坐罢。公见时事大变。伦彝斁坏。遂大归乡里。屏居自靖。不迹于朝者八年。癸亥。 仁祖大王即大位。公虑鼎革之初。或不能一反之正。贻书金升平瑬,李延平贵。历举弊政。勉戒甚晢。诸公善之而不能从。起拜掌令。时有废世子磬甸之议。公持不可曰。是不过不堪幽闭。掘地跳出。有何可死之罪乎。诸勋贵更相撼公。公竟不出。出为朔宁郡守。适有公格。不赴。历诸寺。还掌令。升执义,司谏。选入玉堂。为修撰,校理,副应教。移司谏。又还应教。明年。李适叛。 上幸公州。检察使金公尚容。辟公从事。先行留行在。御营使李贵。往视临津江防。望贼旗遁还。军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6L 页
遂溃。贵元勋方贵重。言路请罪。其副将失律而不及贵。公与校理李楘。上劄曰。李贵受命视师。望贼先遁。贼乃从容渡江。以致 庙社蒙尘。乘舆播越。虽枭示军门。未足以快神人之愤。而言者独论其副。贵则以贵势得免。请一体按律。以正王法。群听莫不竦然。 上以谋陷元勋为教。延平。亦力诋公诬之。盖公后来枳于宦涂。自此而始矣。贼平扈驾还都。递为司䆃正。移议政府检详。屡拜舍人,司谏。遭内艰。丙寅。制阕。拜司成,司谏,辅德。公每于书筵伴读。记世子课诵生熟。无所回护。随事劝戒切至。世子甚敬惮焉。丁卯正月。自应教。迁司谏。时建虏入寇。庙议遽请弃都城避之。公入对陈启。极言帝王守国御敌。必先坚定一心。有激励死守之心。则人心感发。将士思奋。今者贼在千里之外。都城奔溃如此。由 上心先动故也。 殿下坚定不挠。晓谕中外。亟遣诸大将。分领见在军兵。赴援边城。 殿下号召南师。亲御继发。则威声赫赫。远近风动。当以背城一战为心。然后贼乃可退矣。又曰。如不得已。则命世子。奉 两殿。入保江都。而 殿下固守京城。策应南北。不幸则出巡三南。以为恢复之图。不可窜身孤岛。只为避兵之计而已也。又请尽发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7H 页
圻内兵。且分京炮数千。以守临津诸滩以遏之。又退与诸僚陈启。槩曰。 殿下亲信之臣。莫如金瑬,李贵,李曙,申景禛等。而或入海岛。或上山城。或称扈卫。皆占便安之地。独使张晚。空手赴敌。且武士之精锐者。皆属勋宰之军官。称以扈卫。而不顾边城之急。殊不知边城既破。国势既去。则彼军官辈终始效力乎。又言亲征扼江之策。请斩倡议去邠者。及寇深。 上幸江都。公从行。诸勋贵多侧目视公。而公论议益激厉不少挠。历数当路之罪。请窜李贵。平安监司尹暄弃平壤。公与诸僚论请按法。不以亲知故而少饶。虏使刘海来求盟。公力请毋纳。 上令公卿台谏。议接待便否。公极言和不可恃。又进曰。虏差虽欲致恭尽礼。殿下不可以千乘之尊。密迩犬豕。况今乃欲伉然不拜。而 殿下必欲屈身于彼者无他。有苟生之心。无奋发之志故也。人皆有一死。 殿下何独畏死至此乎。臣虽衰朽。亦当冒刃行间。以效一死。李延平贵,崔完城鸣吉盛言。贼势鸱张。我兵寡弱。遇辄奔溃。不得不讲和保国。公曰。今日贵等之言。与宋之汪黄秦桧一辙也。退与同僚。抗论请诛姜弘立投虏向导之罪。复上疏曰。今日之和。名虽和。其实降也。 殿下以虏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7L 页
为爱我而求和耶。悬军深入。兵无后援。卒罢马倦。而我勤王之师方集。或把守江津。或据险清野。则彼自有可破之势。故乃以和愚我。和事成则有必亡之道。急则数月。缓则数年。等亡。毋宁决战于今日。请亟斩主和误国之臣。逗挠奔溃之将。又斩虏使。而回赂虏之物。犒赏三军。激励众心。 上下教曰。尹某疏中。降字问启。公启曰。臣目见 君父受辱。忠愤激中。言不知裁。夫和者。两国相好之谓也。降者。一国屈伏之谓也。臣不敢知今日之事。为两国相好乎。一国屈伏乎。昔赵宋惑于和议。先斩陈东。以绝正论。臣请伏斧锧。以绝奋义讨贼之议。 上命削职编配。政院缴还。三司交争。 上教曰。启辞良是。予实过矣。犹命递职。两司启曰。尹某自变初。言及时事。辄垂涕泪。臣等固知其爱君忧国之诚。迥别他人。而叹朝廷之有人矣。顷日疏语。出于愤国家之受辱于丑虏。而不觉其过耳。其心岂有他哉。 上乃命勿递。公力辞而递。 车驾还都。拜军器寺正。会持平赵絅。论诸勋臣之罪。而盛称公气节以激怒。于是勋宰竞攻公以自解。至引国初赵浚金扶事。冀 上鞫问公。而 上寝之。事遂已。公自和事后。益慷慨忧愤。且见众怒噂沓。无意供世。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8H 页
谢病归乡里。亡何。除舍人。适有不获已者。黾勉入都。时横城人李仁居叛诛。 上见其檄文入毁言。疑公谏疏为祟。有严教。公移病自免。戊辰。以暗行御史。受命廉问关西。穷边险要。靡不遍历。关防制置之宜。兵民保辑之策。殚心经画。条奏纤悉。咸得中窾。仍请减庙乐。以补军饷。还拜司谏。用荐除吉州牧使。例当升秩。不许。旋改安边。言者以为尹某诚心忧国。有直言骨鲠之风。宜留之以备补拾。遂拜司成。屡迁太仆正,应教,舍人,辅德,执义。庚午。阙庭设丰呈。公论二三贵臣。使其妻女。冒入阙中。且曰。女谒盛行。人君之所当戒。 上以所论有失实而递。寻自应教。擢拜同副承旨。转右副。明年。移吏曹参议。时虏骑入西关。将攻椵岛。据舟舰责粮饷。国内骚动。公草疏言和战得失。条陈养兵足食任将之道。未上而以事递。寻拜大司成。移兵曹参议。出为全州府尹。首以宽民力为务。悉罢不急之役。兴学政公听决。为治清慎明肃。豪猾屏息。均田使者。意在增赋。公不从。田与赋相左者一正之。加留一年。乙亥。解归。州人刻石颂德惠。公素患目眚。自南还。决意退休。再辞谏长召命。 仁烈王后薨。公力疾就列。 上哀伤踰节。久不视朝。公陈启以为国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8L 页
势岌岌。朝夕危亡。宜日接臣邻。讲求治道。丙子二月。又上封事。略曰。今日天怒极矣。举国之人。遑遑汲汲。而 殿下深居九重。群臣无敢见者。上下沓沓。未有施措。莫之知惧。自古安有如此而国不亡者乎。臣不胜痛哭焉。承弊政者。不可守常道。拘小节者。不能成大业。今日若不大警动大作为。痛革因循之习。则必无救于乱亡之祸也。臣前日请停庙乐。非不知庙乐之难撤。然必以庙乐为言者。庙乐既撤。则御膳必不求甘。御服必不求美。内帑内需。不得不出。宦官宫妾。不得不损。进上可罢。贡献可除。推此以往。则百为浮费。一切蠲省。而转危为安。在此一着故也。何以言之。今日图存之策。只在保民与养兵。祭享御供。一仿 中朝之制。罢贡物而市买以用。如太官之瓷窑渔箭。尚方之织造工作。并皆停罢。以法土簋藜羹短褐之盛德。宫嫔板房。用复旧制。以省收布贡薪之费。此外凡所以节俭省约者。皆自 圣躬始。内而勋戚所占公田山泽之利。诸司大小私捧之滥。一归之度支。外而各营列郡暴敛冗费。苞苴馈献之类。次第釐革。则财用有道。而民得苏息矣。一年应入之税。十五六万。虽除别收米二万馀石。犹不下十三四万计。除一年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9H 页
经费十万石之外。尚馀三四万石。又荡涤冗费。则可得万馀石。取其所馀。以充贡物之价。则以祭享。以事大。以御供。必无不足之患。元税外杂赋。悉皆蠲减。而每田一结。只收五斗米一匹布。以为养兵之资。则军食有裕。而兵力自强矣。又聚诸道军额。简精锐赡衣食。各择将领。习其技艺。明其赏罚。通八道。可得七八万精兵。据险守要。则何患乎南倭。何忧乎北虏乎。 上赐优批。而朝廷未有听用之实。时 上久不引接臣僚。而灾异荐见。中外忧惧。是日命宰执台谏入对。群情欣耸。而大臣诸宰。别无建白。公进而复申土簋短褐等说曰。臣以谓不如是。不足以救今日之急也。承旨李公敬舆。亦劝 上振作。大司成李公植。语有谐谑。公劾其浮诞之失。递为兵曹。移吏曹。虏使以蒙古人来。要我共尊虏为帝。庙议以为义当斥绝。 上意亦决。虏使遁还。朝野汹惧。公又上疏曰。丑虏肆然以恶逆加于我。既不售而归。若不甘言诱我。必且豕突惧我以兵。不及此时。竭力自强。一朝仓卒。终未免听其所为。则今日之抗义。适足为空言实祸之归。今之急务。莫先于轻徭薄赋。慰悦民心。而其本在于荡涤浮费。更张宿弊。臣前疏所陈是也。愿 殿下亟下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79L 页
哀痛之教。上告 宗庙。下谕中外。使八方晓然知 殿下大有为之志。然后亲御国门。日讨军实。而申儆之。勿复为宴安姑息之计所挠夺也。且斥庙堂以沮主上奋义之志。挫军民忠勇之气。大臣因此辞职。 上指公以狂妄。公移疾递。拜兵吏曹参议,承旨。皆辞免。大臣请与诸进言人。会议变通。公说见施。只罢陵寝五享一事而已。公争之而不能得。复自吏曹。改谏长。与同僚上劄。条陈节冗费纾民力六事。时议将遣使虏中。公进曰。今日之议。必欲复修羁縻之策。而虏已僭号。大义截然。更无可通之理。彼必不待我以兄弟之国。必使奉表称臣矣。此则宁以国毙。决不可为。只当终始斥绝。一于备御之计而已。时 上命停外进月膳。庆尚监司沈演陈疏请复。训鍊大将申景禛废职失军心。公并论之。请罢。公见时事日棘。益忧慨涕咤。八月。又上劄。极论朝廷既据理斥绝虏使。以播告八方。转奏 天朝。今不可复通信使。又曰。 天朝再造之恩。以臣子之忧。为己忧也。见今贼锋。进逼皇城。我亦以君父之忧。为己忧。则岂忍袖手安坐。以观皇朝之成败哉。臣之前日之言。阴雨之备也。今则祸机已迫。燃眉之急也。 殿下先发宫掖近习之少壮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80H 页
者。次发宗室百官之才俊者。次发儒生。次发胥吏市民公私贱。则都中可得数万人。四方选兵。亦用此道。先发豪门盛族。次及小民。则孰敢怨咨。孰敢规避。如是则十数万精兵。可不劳而得。罢备边司而祛遥制之害。撤江都之备。焚行宫。不以为归。而进驻平壤。以示必战无退避之意。则八路勤王之兵。忠义之士。必将裹粮景从。以赴 殿下之急。军容盛壮。风采立变。孰与畏约无穷。卒与祸终哉。公秉论。悉与时议背驰。不悦者竞相訾謷。且念国事无复可为。遂辞递。因目疾转㞃。屏伏。不复与闻国论矣。冬。虏大入。数日薄郊圻。 上向江都。未及出城。回驾入南汉城。公力疾。与子前正言文举。奔赴。时大臣以下惶惑。不知所出。公欲陈计画而不能起。使子条陈于体府。又以为城饷少。而贼方未集。请令卫从朝士仆马。急输城底仓谷。发轻骑。往取武库兵器。无使资敌。体府然之而不从。自城受围。士大夫素持清议者。多茅靡易操。主和议者。出气攘臂。攻公益肆矣。虏请得主议败盟一二人。以试我。朝议欲从之。 上不忍许。由是议久不行。已而。事益急。用事者欲因以挤向来清论攻己之人。以逞宿憾。盖春初。虏书来。庙堂亦主斥绝之论。至是乃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80L 页
欲委人而自脱。又使诸营。使怂恿兵士。露刃宫门。请出斥和人。以胁朝廷。遂矫 内旨。令各自首。于是金清阴尚宪,郑桐溪蕴。出而请行。公家人以自首之令非出。 上旨。而意公必无回避。故不令公知。公病中晚始闻之大惊。亟上疏请行。又诣体府。奋言以身自当。文举亦请自行。公口号韵语。与同舍诀别。寄书诸子处后事。言色夷然如平日。父子整行。以胥命矣。群议以为自古固有灭亡之国。安有执忠义之士。以快敌人者。台谏亦叩閤请申覈。 上可之。庙堂遂以吴达济,尹集。送于虏。公及诸人得脱虎口矣。 上还都。公入城待命。用事者与诸弁臣。乘众怨激之。以为斥和生祸难。计将鱼肉之。觑 上意。遂沮焉。寻命加公等十人罪。公为首。以浮薄好名。语涉不祥。终误国事。为目也。始命远窜。言路争之曰。尹某等。只欲扶大义。至于祸乱之作。非所逆睹。命减配中道。公既赴配。不与外人交。杜门屏处。仰屋伤叹。常曰。使时事至此。皆余之罪。被服皆用缟素。一如处丧。冬。下教放释。公及诸人。而辞旨严。犹有未释然也。公不敢还故里。越境俟命。戊寅。始归尼山。丙舍。为终焉计。或劝稍近京辇。且令诸子赴公车。以避疑谤。公曰。七十之年。两目不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81H 页
见。复何所觊。谓诸子无以我故易志。死生祸福。命也。终不动。及闻朝廷有助兵之举。戚然曰。今后士大夫何面目。立于天壤之间哉。自此绝口不问时事。牢卧一室。足不出户庭。己卯夏。忽感疾。却药不进。遗命就先兆。薄葬。敛用士服。勿饰墓。四礼一遵平日训书。至六月四日。易箦于正寝。享年六十九。病时谆谆若啽呓者。旁人谛听。皆古人叹世伤时之语。属纩之际。有所吟。即清中原济此江之语也。其惓惓忧国至意。临死弥笃。忠义之性。出于天者。盖如此。公既没而以南汉扈从劳。加嘉善阶之命。乃下及于圹后矣。公之始葬。在尼山县西先阡。后移于先墓西长久洞酉向之原。公天资刚毅庄重。寡言笑。平居终日。无惰慢之容。挹之可畏。而及乎接物温然。和谦长者也。性至孝。色养太夫人。油油翼翼。虽在家食穷匮。而旨瀡常备。侍旁。未尝有叱咤之声。前后居忧。皆庐墓侧。待昆弟姊妹。友爱笃至。长子以公道当授官。公移以与弟。以悦亲意。收恤宗族。故旧之穷乏者。曲有恩意。其在外莅也。约己清白。未有毫毛自营。而专务节省而足民。斥羡馀代民役。而终不视德。簿书米盐。规模精密。不动声色。而众务靡不毕举。亦不喜赫赫声。言未尝极人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81L 页
过失。而至论义理之辨。先定于内则。斩斩劲特。贲育莫之夺。虽于人主之威。亦无所屈挠焉。早有经世之志。沈抑既久。逮乎遭际明时。益以直道风操自勉。少合于世。屡踬而不悔。及当屯艰之会。竭知殚衷。振奋激昂。惟以 主上之危辱。 宗国之覆亡。名义之坠坏。为深忧隐痛。遑遑涕泣。恳叩力言而不知止。一己之死生祸福。不一动其中。初未尝计也。或至群嘲众骂。往往斥以阔远骇于流俗。而亦不暇顾也。急遽造次之际。精魄益壮。发谋出虑。动高平日。皆忠悃之所发也。其见于章奏风议者。恳恻洞达。裨君德而感士心。似陆敬舆。恢规远略。赫然可为中兴之基本。似李伯纪。正直之气。凛凛于文字间。后来其言。若蓍龟。忠节大名。照映如日星。妇孺尚能识之。闻者莫不竦动。呜呼。国势危弱。以至于今。有雠人役之耻。公之志郁而无一酬矣。然而世之士大夫靡不憯焉怀痛。尚知名义之大为天纲人纪。而不可一日忘者。伊谁之功哉。清阴金文正公。叙公封事曰。使公言而见行。则可制乱于丙子之前。公言而见思。则可雪耻于丁丑之后。后世必有诵公言悲公志者。呜呼。可谓深得乎公。而岂不诚知言哉。公为文章。根柢道理。不事雕缋。而
晚静堂集第十七 第 382H 页
明白条畅。长于论事。一时号以文辞称者。有不如也。有遗集藏于家。配成夫人。擩染典训。阃德甚备。有子男六人。勋举县监。舜举掌令。商举庶尹。文举吏曹参判。成举蚤殁。宣举以道德儒贤。屡彼 两朝礼招。不出。卒官执义赠领议政。世称美村先生。二女婿。生员李正舆,郡守权俊。县监男抃。司谏。有男曰敬教。副提学。诚教。司谏。掌令男晢修撰。搢大司宪。执义男拯原任右议政。今行判中枢府事。有男曰行教,应教。推掌令。清阴公实撰公墓碑。论公风烈。其所以发扬引重之者甚至。湖中人士。又相与俎豆公而尊之久矣。 上之三十五年。筵臣有白公以忠节名臣。官品拘格式。汔未有易名。士林觖望。请特赐谥。 上可之。于是宗泰谬承谥状之托。诚眇末不文。不敢当。而平日窃有高山之仰。以托名为幸。谨据公墓碑行状文字。参互而掇其著者。论撰如右。以告于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