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静堂集第十一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x 页
晚静堂集第十一
 序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17H 页
别怀兼纪风土。寄诸从序。(甲寅。)
余不佞之朔方。既累日。思群弟在洛。遂愔悒叹咤曰。嗟夫。玆土距京师。岂不数十百里哉。寂寞而孰余偕。而幽郁而孰余宽哉。人有从傍解曰。自玆走京师。程不逾六七日。邮褫日襁属不绝。则地岂踔远绝塞哉。况子不既以阖室而来乎。则宜朝夕而左右之。奚幽郁。玆土居关岭之冲。而为一都会。南北之荐绅大夫。若四方游贾之徒。无日不涂乎玆。且东北滨大海。素号多奇山水。不既饶游玩繁丽之观乎。则奚寂寞。请以是偕宽子。噫。是言也诚似矣。而殆谅人不周哉。今夫恒物之情。耐乎熟。而不耐乎不熟焉。性所喜则适。而否则不能强焉。是二者无是理则已。否则余今日之所处。皆是也。恶得不使余悒悒深悲哉。嗟乎。尝使余南走越万里。北走燕蓟数千里。经乎别而有所熟。则今数百里。特咫尺比耳。宽其怀。岂不若筑堤而障霤乎。余自发才燥。日与接而游处者。唯群从是赖。而居且南北巷而近。源源乎。曾无数舍之违。今一出门。而邈然在数百里。大岭阂之。沧海界之。余于是始知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17L 页
天下地乃有如是远。而别乃至如是不可堪矣。是土岂枌榆也。而堂而侍严慈。室而有妻儿。则是余家也。岂不愉适而忘其为北地远哉。然日晨昏外。即闭户吾伊已。则辄寂寞无朋从之乐。日能趋郡塾而试儒俗。接官胥而询土风焉。其士黧面而不逢掖。其民雕悍不娴。服毛褐而语兜离。其释子日手牒诉。璅璅谋财粟。余于是深惜其民颇淳质易教。而文窍不凿。独荒陋至是哉。而是亡以娱余寂。则当是时。虽不欲思子为劳。得乎。嚼山膏。炮海腥。珍飶今稍稍饫矣。余素安藜藿。则不如晚食而当之美也。黛绿粉白者。日耽耽攻吾守。而余素喜恬泊。则辄俨然左避。视之犹脂腻之近人焉。是皆亡以释吾幽。则虽欲忘与子对斟酒。扬扢千古。语津津废晷时。得乎。时登郡楼。览邑居城市之雄。时登山。瞰渤海眺大漠。则左海数百千里。皆罗列而在股掌间。傲然而挥斥日月。蹙踏风云。岂不荡怐愗发心胸。而侈余平生之大观哉。然吾语而孰对之。吾唱而孰和之。其游特为荒漠间枯冥之观。而辄必索然归矣。夫如是则果未尝熟于别矣。则玆数百里。奚异踔远哉。犹家焉而不得并有其游从之乐矣。则岂无时寂寞。声乐非其好。而游观无可与偕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18H 页
矣。则岂得免幽郁乎哉。遂复思之曰。虽使余熟于别。今岭海数百里非远哉。虽使余性不喜游从。余尝不因心而深驩子哉。虽使余素慕纷华之境。玆土亦不诚大荒卤哉。嗟夫。余无兄弟。而幸而有群从兄弟。幸而皆彬彬有行有文辞。俱足以当我心。则余既欢好之。视同气无间焉。今独在岭海之陬。不得日与游从。而其风土之朴鄙。又无足以解余忧。则前二者举皆值我今日矣。恒情之所不免者。余奚以独堪之哉。日余之出京师也。日所历皆近圻地。不知道涂之夐远乃如是。方有行役劳。不暇念游从之乐。意玆土有乡绅韵释。犹可以慰吾寂。今乃居然失其数者。思想日往来余怀。而不能自已。若是不已。余亦不知将何以为处也。昔人鹿豕之语。其诚强语哉。其诚强语哉。北地风气颇恶。风沙与虐雪相豗。埋山而裂泽。四野篁茅皆震荡。声窣窣不绝。其原陆皆荒斥。少草木。莽然有右北平间色。时欲引领南望。而余亦恍然失。不自知何从何历。而忽戾于斯。则未尝不神注心驰。继而涕泪之沾衣也。遂复思之曰。顾有可以慰解之者。余将俟日暖。策一藜东走。踏毗卢绝巅。而西招子。子肯随我乎。则得游从于家室之近。而又历览岳海之胜。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18L 页
皆凌暴而囊橐之。以益发吾曹文章。地数百里之远。奚论哉。请以是俟之。
赠君得南行小序(乙卯)
昔蒙庄氏语心曰。坐驰。刘梦得又稍演之曰。坐驰可以役百景。是盖有见哉。夫心。活物也。融会灌注之至。万里犹一膜焉。始余侍家大人北郡。而别尔在长安中。则每寝而心在长安中。已而闻尔在西湖。则每饭而心在西湖间。彼岭海之高深。盖未尝阂我奕奕流动之会。常若嬉嬉乎与尔君得游矣。乃者。我仲父出宰南郡。而历数月。而君得升司马。将往觐焉。南郡远数百里。余始叹吒泣涕之。已而自解之曰。南之远。犹夫北也。钜岭沧海之间隔。犹夫北也。且余喜古则驰心而见古。慕圣则游心而得圣。既熟夫使吾心矣。子则济汉水。而余心飘扬乎帆席。子则登鸟岭。而余心缠绕乎梁辀。且跋履郡境。游戏诗骚。而余心日左右乎几杖觚牍之间。靡所往而不随且共焉。推是以往。无论数百里。即南而粤北。而燕岱将无碍吾精神心术之运。是岂不合于庄氏坐驰之旨。而其神会面觏。果有间无间乎哉。遂脱然而收佗傺状。觞而为君得别。行尘起而心旌摇摇焉。已在大岭之南矣。余则芒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19H 页
乎若丧。而君得盎然载之而南。
寄赵涟川子直谪所序
夫捧觞戏䌽。朝朝而修滫瀡之养。晨昏问起居。扶携几杖。怡愉乎堂庑之下。是子职之乐也。其或触世网罥祸累。而身且危。重贻门闾之忧。徙播疠土。旷绝桑里。远结岵屺之思。是子职之不幸者也。虽然。恩与义或与之互相轻重而相夺矣。若有不可已者存。则其可以乐而一守之。而以不幸而苟免乎哉。虽然。子以是行其志。而亲不愿。不可行也。亲以是愿其子。而子不承。亦不可能也。能以是承亲者。贤子也。能以是愿子者。贤亲也。古之人遘是会者。不获已则姑舍其乐。而强就其不幸者多矣。是必亲能许其志。子能承其命者。于是君子必交贤之。日者。先正同春宋先生中萋斐齮龁。而至夺爵不已。朝野大夫士。皆扼腕而莫敢发。其门下生若而人。乃奋然抗直。疏斥辨之。其一即涟川守赵侯。盖赵侯请。而尚书老先生许之也。遂大触时讳。编管于南。于时同事而摈者。俱有耆耄之亲。而去家各累十百里。舆儓闻者。犹涕泪之。余不佞时有尝药忧。不暇就望行尘。独闭门大咤。客有谂于余曰。赵侯不有垂白二亲乎。今弁髦专城之养。而为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19L 页
亡师得罪去。无乃自谋者已轻乎。余对曰。否否。夫事贵见可而动。今日虽百牍疏。必难功。僮昏犹知之。赵侯又无乃知其不可而强为之乎。余对曰。否否。嗟乎。余于是有不忍言也。遂执左说而告之曰。恩与义固异矣。而时与之轻重而相夺焉。赵侯恶得不姑舍其乐。而强就其不幸哉。赵侯行其志。而尚书公许之。尚书公许之。而赵侯能遵承而遂之。行之而不许。许之而不能承。孰谓尚书公教。孰谓赵侯贤。赵侯之心。岂不曰心有所不忍。义有所不可辞。则承亲志。以即乎吾心之安。是犹之捧觞戏䌽。怡愉乎堂庑之下乎。尚书公之心。岂不曰心有所不忍。义有所不可辞。则无宁从尔志。虽徙播疠土。而是犹之朝夕我也。罪且为余荣。而岂尝为余忧也乎。于是赵侯之贤。日闻天下。而尚书公之教。与有光焉。世之君子。必且交贤之矣。且夫计较利害成败之说兴。而天下之义理晦焉。夫事之适乎义者。唯我自尽而已。若夫成与否则天也。今日吾 君则甚明圣。若曰吾说之必无益焉。而隐忍而遂已。则奚可哉。问者曰。善。且赵侯出有轩盖之游。入而雍容窔奥之室。今乃涉湖海。而田氓之与徒。蓬茨之与居。能无病之哉。余对曰。今日之行。赵侯盖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0H 页
自取之。自取之。从而病之。即妇孺无是。况赵侯贤乎。君子于外至之境。无入而不自得焉。赵侯必且怡然。而疠土缠索。安之而为清凉之境。顺之而为床席之适矣。是何足为赵侯忧哉。然而抑必有犹不能悬解于中者矣。大江之南地。踔远京国。书疏月辄一二至。而登高而望大行之云。顾影而泣游子之线。遇一寒则忧曰。吾亲得无愆一衣乎。遇一饥则忧曰。吾亲得无亏一餐乎。则是人理之所不堪。彼独何以为心哉。虽然。庄周不云乎。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盖君子于事之无可奈何者。亦安之而已。且老先生康宁善匕箸。神明不衰。子姓之左右乎寝门者。犹侁侁焉。赵侯于此。亦稍可以慰解矣。问者曰。然。居顷之。赵侯既南赴。以书来曰。愿得子诗若文以慰。详其书。果辞旨溢发。脱然无贬士牢怪语。独庭闱之念。郁纡而不能解也。余遂录其前所称相夺交贤之说。奉赠焉。又举后所称安之若命之语以宽之。继又咨嗟而告神明君使扶持之曰。嘻乎彼苍苍者。果有定有不定乎哉。无定则已。有定则以力惎天者。特朝暮耳。吾且待终必胜人。吾且待日月回光而阳春煦矣。
杂稿自叙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0L 页
余生平性喜懒。而且有幽忧之疾。不能勤苦读书。观书未尝竟其篇。而有疑滞。则辄掩卷。不欲斤斤求解。以故业觚翰。殆十数年。顾其中。盖去杖杜不远矣。间或酬人抒悰。有所著若而篇。则漫欲诠录而收之。客有从傍嘲之曰。收之也。为其可宝也。宝之也。为其可传也。今子刺促乎得寂寥虫噪语。何乃编录为。余惭亡以应。客又有解之曰。今夫富商家。火齐尺璧殷如也。则必缄縢以贮之。窭人藏弊帚珍寸金。犹恐其或遗物。则诚有间。而亦各言其宝也。余深摡其言有理。遂笑而录之。已而盱衡而詑夫客曰。彼高赀者。天畀鬼输之乎。近而廛衢。远而波斯。勤其子母之术而已。本之勉强。成之积累。则虽窭人子。岂不在自求之何如乎。客曰。然。
送李校理季心以通信副价赴日本序(壬戌)
我七年冬。日本新关白袭位。遣使者来款塞。邀我使请遵盟约。朝廷议遣报价。不绝其欢。遂博简一时才学之士堪使绝国者。至从事之选。朝议咸曰。李侍读季心。已而膺副价选者。秩升而当改选之。则朝议又咸曰。李侍读季心。于是李君治大艑。以 赐金。束四时服。至翼年夏。行将有日矣。客有过者。谂于余曰。今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1H 页
我 上日御金华法筵。而李侍读论说敏洽。称能讲官。岂独无人哉。而乃今出而使万里外国。 圣朝任使之。得无失其宜与。余应曰。否否。其轻重则间矣。然而辍一时禁近之列。而使远人怛威饮德。增我邦国之光。而有鼎吕重。此朝廷意也。客曰。然。夫日本。我雠也。而我国夷治而羁縻之。通好以来。今八十馀年矣。其间冠盖之信。每历十馀载。而辄一赴。故其山川土疆。国情谣俗。我之所不习。而况闻近者。其邦内变衅未已。事情甚不可测。且彼狡变多诈。视诸夷百之。实有难以信义礼法动者。凡天下事。意虑之所及者。为之易。而出乎意虑之外者。应之难。苟或值其变常。而能守正而不挠。相机而善制者。非君子之明识达才。不能焉。况此尸使事聘外邻者重乎。彼若桀鸷无道。或事端有变。李君将何以应之。余应曰。李君读古书。盖习闻古列国交聘时。郑侨楚子文专对之风。且机敏而晓解事。必且临变善应。度义而行之。宜不至辱君命挑夷怒。而负朝家委寄之重。或不幸而遭其变常之大者。顾汉节在李君。业已不自有其七尺躯矣。客曰。然。子善李君。今行矣。抑有以规之乎。余对曰。是役也。余固无难乎李君矣。何者。夫使臣之职。务在咨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1L 页
诹。而使外国亦然。今我 国家海防疏而疆忧棘。 主上方赫然南顾。沿海之士。枕戈而待警矣。今李君周而详。其跋履交际之间。岂不能觇其兵力之强弱。交好之诚伪。得其微隐于象舌之外乎。夫接乎人者。必持己正而检制严。然后其风操足以为远人重。岛夷之国。龟犀珠贝之产。名天下。且多宝剑。尤者。往往直千金。人鲜能冰檗于其间。而今李君雅洁士也。况我东之奉使者。上下数百年。如圃隐,秋浦诸先正清芬流风。犹奕奕在鳌山蛮海间。李君素饫闻而深艳之。岂不能斩斩其辞受。又从而束湿象胥。使越橐如洗。舟载以郁林之石乎。古人于聘际之间。尤重其威仪言貌。辄以卜其吉凶善败。况彼必将戴手。而争瞻大朝之光。今李君素雅慎。岂不能庄重其一语一步。循循而蹈规度乎。文章号称华国。而彼尤重文辞。前后我使之至其国者。必咄嗟而挥染酬咏。使啮踵而购求者。皆满意去。其服我文明久矣。今李君淹博而文藻溢发。尤长于应卒。岂不能追袭前辈。发其声藻。为日域数千里鳞介草木生色乎。是数者。余俱无难乎李君矣。虽然。李君有太夫人在堂。今乃旷晨昏。涉重溟。其旋也。近辄经阅寒暑。则抑将何以为心哉。余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2H 页
闻庄周曰。君子于事之无可奈何者。安之若命。况太夫人春秋未高。子姓之左右堂庑之下者。日捧䌽而愉愉焉。李君于此。岂不少有以慰解之乎。客曰。唯唯。居顷之。李君有书来曰。余行。子不可无言。余方有幽忧之疾。不能结撰曼辞。以张大其行。只序次其谢客难之语。以赆其行。临发。又相与食酒而祖之。仍叹咤泣数行下。重之以辞曰。余按地志。日本之西南界。与闽越直。而海路不数千里而近。且闻其俗喜交市。商舶之帆风一踔者。襁属不绝。其得中原报者。必有以详于我矣。李君其试访之。滇广岭海之间。其果有一旅一成延汉祀而绍华统者否乎。今夫人一寓目恢诡殊异之观。犹以称其奇。或游览于山巅水涯。犹以称其游。况乎驾巨艘如蔽天之山。悬大帆如垂天之云。荠扶桑蹴尾闾。挥斥日月。叱咤鱼龙。欻乎若蹑风而凌汗漫。飘摇乎若乘槎而问银汉之津。一游目而尽东南裨海外阔大幽怪之观者。其为游何可胜道。嗟乎。诚天下千古大观哉。李君其行矣。
至后观梅诗序(庚午)
余弟志斋李君同甫。养静林野。其萧散澹雅之风。盖异世而神交和靖。畹兰篱菊。蓊然列也。而性尤酷嗜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2L 页
梅。取老楂一本。寘之书室中。栽培有法。先臈而其花特盛。于是陶村,赤谷二词老闻而喜之。约与为一日欢。联翩命驾。来叩同甫灵芝山中。诸君子随而侍杖屦者三数人。皆标举而能诗。余亦以同里。故往会之。盖二公于是岁重阳节。与今数子者。登同甫新筑所谓龙山亭者。已又泛舟前川。饮酒赋诗。其选胜娱游之乐。傲睨百代。今日观梅之游。在其时已搂指待者。而里闾观者。至今称艳。以为神仙会云。斯时也。薄雪微被山椒。幽涧出林薄间。㶁㶁有声。玄鹤在庭。素月当户。而梅又幽艳馥郁一室。为春飘泛乎觚觞。披拂乎几席。无非梅也者。皎乎若与高人逸士。偃仰岩壑之中。怀冰玉而吸风露也。二公酡颜华发。风流照映。发言游戏。皆成乎诗。数子者嫔然列座。乐而有容。无金石而和。不袒裼而达。其嘲咏论讨。无一点尘垢语。至丙夜。赤谷公以不能食酒谢诸客。肩舆先归。明日。陶村公复与数子者。往诣之列。燕其芙蓉榭中。观梅之趣。虽逊前夜。而觞豆益丰蠲。又乃命清歌以佐酒。能令野客欢畅。豪致津津。恍如登朱门而饫侯鲭。是犹之楂梨殊味。各自不废山林之乐。于此抑可免枯冥之归矣。赤谷遂作七言梅花歌一篇。以记其事。陶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3H 页
村及数三子皆从而和之。于是余不佞冁然而进。谂于诸君子曰。今观梅诚乐矣。而特二公寓其乐于物耳。其所以乐。则有不待乎梅者。诸公知之乎。中世士大夫斥于朝。而归乎野者。其佗傺色见者。卑之无论。即其稍称外轻者。鲜能超然自乐于流坎华槁之际。今二公遭际明时。位崇寮秩大夫。世一口称文章家宗师。方且毗赞我鸿昌之业。而或一朝被谴。来遁于荒。或偃蹇自放于衡泌之下。其挫揠甚矣。而不特无几微出于色辞。顾乃以悬车为至乐。缨组为弁髦。嬉怡乎颐养性灵。婆娑云月。日寻裴绿野,白香山故事。是以其高风馀韵。蔼然被于里社之间。而得其题品藻饰山川草木。皆为之吐气。同甫亦官二千石。而径投绂自免归。甚适也。其迹似邴曼容,陶彭泽。虽以余之愚不肖。守分田间。未尝敢以得丧为欣戚。惟喜其附骥诸长者后。得以周旋文酒之会矣。则今日之游。庸讵非所乐者充然于中。而观梅是乐中之一事欤。一草一石。随所遇而皆可成趣。况梅乎哉。数三子曰。然。夫梅在植物中。韵胜而格高。况当积阴摧剥之时。碧蕙殒矣。丛桂折矣。而独挺然孤秀。为众华先。其芳洁之操。劲特之节。殆非风尘中物。噫嘻。梅亦岁寒哉。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3L 页
今二公之乐。必寓之斯。吟玩亹亹而不自已者。抑为其晚节似之。而嘿有相感者存乎。吾党诸君子。请亦毋替其乐。而掇其芬。同其操。如二长者。数三子曰。诺。已而。同甫集观梅诸诗为一编。俾余引之。余椎不能。雕琢曼辞。遂录其语。以塞其请。是岁实崇祯后己巳。而其游在南至后四日。从游者。赤谷之弟金君某甫,孙金君仁伯,余鲁望与同甫,同甫弟乐君。
赠李弟仁老小序(辛未春)
中表弟全城李仁老资敏而嗜学。年甫弁。文业已杰然。伏其伦类。风致散朗。不自拘拘而修外。每少醺。辄侧冠哦诗。一有诗。诗至数十篇。横放自恣。而不可当。又博综道家诸书。穷日夜。亹亹不自休。深味乎其言之也。余深喜其蚤悟。且喜其趣之超也。日招呼驩然相乐。不敢以年齿之长自居。乃者将涉海而归拜其亲。濒行累叩之曰。请有一语。以规以勉。余谢不能。而其意弥勤。则遂窃自念。余于仁老。苟有可告者。何言之不可吐也。而余既椎于道与艺。俱无得焉。其何说之警发开勉。虽有说。能倾仁老听乎哉。欲以文辞勉。则仁老之文。既日大以肆矣。欲以志古勉。则仁老之气。既昂然横骛。而不可御矣。欲抒其道涂所涉历湖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4H 页
海阔大幽瑰之观。而以诗章赠。则余素不閒于斯。且极其力。而必不出乎陈言浮侈。无益而不须为也。无已则抑有一语。可因仁老所已能。而益勉其进者。今仁老汎滥杂书。无亦涉其流。而先博其趣。将以约而趋乎中之意乎。老庄仙释玄虚空寂之旨。即卑之无论。如参同内丹之学。昔贤虽尝有慕焉者。其旨微矣。斯岂真倾心尊向而然哉。大抵诸家其浅者。无足究心。其深妙者。皆不出吾儒之绪馀。且闻前辈盛时。浸染于是者。其毒中之。其终也虽一反之而洒濯而未易解。甚可戒也。仁老固喜诗自放。未尝帖帖为矩步华辞。以自皎厉对之襟韵映彻矣。然或过于疏易。佚荡。而少操制凝固之象。少年志气。故自溢发。此可养而不可挠。然不可谓非气质之偏处。如玉藻九容。常自省检。使其踔厉隽朗之气。有以从容将养于绳尺之中。则岂不善哉。仁老词学。则业已炳然有成矣。其志将为文艺之士已乎。抑其蚤自晢于本末华实之辨。而向望于进于此者乎。诗文。土苴也。虽极其功毕其精。而大发于辞章。顾于身心。何补何得。而士之所可为者。止于此而已乎。不佞则颓然而倦矣。志力不彊。今不免为自弃之归。而才美如仁老。志高如仁老。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4L 页
苟为曹子桓夸大。一语所谩。看文章太重。则岂不甚可惜耶。请仁老之益奋然自拔而加之勉也。嗟乎。仁老尊君侍读公。吾叔也。平日信之如师。亲之如友。不幸而以忠直获谴于朝。谪居海岛。今三年矣。仁老数月来留洛下。白云在望。寸草婴情。岵屺之思。日发诸梦寐。今其归也。风涛之所簸荡。蛟鳄之所出没。一眺万里。渺漫而不知涯。则岂不甚危也。而神明既感其孝矣。阳侯海若。必有以扶相之。故余不为仁老忧。而只申之以规勉之辞。
嘉林世稿序(甲申)
科甲于世家文献之传。非其大者。而乃若首举而冠多士。譬犹之登坛主盟。又况历数世。蝉联魁元。此简策所鲜觏。其事尤难而其光耀特盛。若然者。岂非文明之气长发乎。其始源深流长。世钟厥美而然哉。我国故事。重进士首选。其拣取也必公。择其门第标望。一听舆诵。司马虽异于策名。而世尤荣艳焉。如近世嘉林赵氏四代占进士元。此 国朝以来所未有。岂不盛哉。盖承旨云江公魁进士。在嘉靖甲子。参判竹阴公魁进士。在万历辛丑。仍俱以文科进。云江公盛名蔼蔚。进涂日辟。骎骎向用矣。而阨于党人。又无年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5H 页
而位未大。竹阴公文章。望临一时。世之论词林鸿匠。公必在二三间者数十年。而官序犹淹。且未及提衡三馆。论者歉焉。洗马水轩公魁进士。在我 仁祖中兴初甲子。卒不偶而滞于公车。又抗志不屑禄仕。以文辞自娱。蕴高雅之趣以终。嘉林氏。当我右文思皇之会。世擅词艺。压百千章缝于白战之场。袖然连取首选。若传家旧物。至于今。士皆标式其文而人诵之。又其声施焜耀。蔚有馀光。虽显晦少殊。论者于此。亦可以徵世家之文献矣。如非文明之气。遗赢毓祥。绳绳而袭美。则曷以致此。况嘉林氏。世秉忠孝名行。称家法者归焉。则岂但声藻而已耶。独惜夫水轩公之胤郡守公。早以文雅名。其捷进士也。在高等。众谓宜登首选。而屈居第四。世靡不惜之。幸而今江西宰正万定而甫。于今 上朝辛酉。魁擢进士。不负时所期望。而克嗣其家声。又何其盛也。赵君今虽淹一第。栖迟外县。其家文明之气。岂终使之沈郁而已。意者卒能有以益振大之欤。赵使君在江西。以云江以下三世壮元公诗若科制诸篇。稡为一帙。锓诸梓。而目之曰嘉林世稿。竹阴公既有文集行世。所录只科作而已。噫。竹阴公诗赋钜丽。固无论已。云江,水轩二公之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5L 页
诗。其风调高华逸发。各自臻美。览者当自得之矣。赵使君以不佞有通家之谊。使为文而引之。谢不能。则请益勤。遂谨书其事。识诸编末。
别麟蹄明宰小叙
三从兄仲车氏。从刑部郎中。出守麟蹄县。以秩则左授也。所与游大夫士咸曰。某甫之宰怀仁也。政成惠洽。其治蔼然。入而郎爽鸠。听词讼甚平。官长称之。今者。循久次而出。自当得郡府之绂。某甫乃退然守冲。不少需待。求麟县以去。夫麟在万山中如斗大。无以异于怀。而某甫又莅之。无亦枉而靡所发施其材蕴乎。余闻之曰。否否。吾兄之志得矣。兄岂弟和平。且敏于事。少而绩学。治词赋有声。一家冀望其有成。苟以一第而进。何所处而不当。既屈首从吏仕。其仕虽为贫。而其志盖欲以奠安百里。仰报无坠世家之分义也。就使兄少待而得名郡。不过其供亿之丰。徒卫之盛而已。兄何用乐此哉。兄虽神明不衰。尚可以理剧。然余老矣。而长余一年。视盛岁有损可知。今日吾辈岂非爱养精力之时乎。麟邑俗淳事简。而民业鲜薄。近且荐饥而凋。兄必以平徭补弊为先。煦以春阳。而使熙熙焉。又进其邑子而善导之。而淑士风。使遐峡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6H 页
有所兴劝焉。则可谓称塞其职。而少有以上报 国恩矣。郡县之大小无以异。而兄于是。其治益可以游刃矣。余且坐想兄之官趣。朝起视事。山鹿在庭。林翠满案。印函生藓。时出而消摇于山涧之间。恍若有幽遁之乐。而不自知吏道之缠缚。抑且句漏丹成。衰颜稍稍变渥。视彼理繁弊弊者。得失何如。异日相对。弟将执手而为兄贺。
晚静堂集第十一
 记
  
觉爽轩记(乙丑在金城时)
余不佞为养。请于 朝。忝守是邦。则见其署宇庳隘。邑且峡而陋。未有池榭幽瑰之观。可以嬉游而娱志者。已而得寝之西偏。所谓觉爽轩者。遂以为燕居之室。而时治簿书其中。且以其据外内之交也。暇日虽不及出莅堂皇。而爰以接宾客列觞几。民之以事至者。亦皆引进而听之。盖适于偃休处静。而又于听事无碍。是即前政尹侯以健氏拓隙地而新筑者。顷之尹侯以书来。叙其经始之劳。誇其登望之致。而俾余为之记。余未详觉爽之旨果何居。姑未有以复也。仍观其地势朗垲。轩牖洁整。屋廑数楹。且无丹雘砻斲之侈。而其清远幽旷之观。殆与山巅水涯崇台延阁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6L 页
侔矣。旁挟林麓。下瞰风雨。涵白攒翠。朝暮千状。左右群峦。不劳眺望。而映带环朝于庭庑之下。邑之井里。枌榆与耘者涂者歌呼者。皆可坐而指数之。每角巾宴坐。披襟啸咏。四山爽气。在我几席。自觉气清而神豁。超然不自知缨弁之束而米盐之挠也。则名轩之义。其庶在是乎已。又益得侯之为政。旁听民诵焉而后。始知斯义也。盖不专指高明游息之地。视无壅气无烦而已。意者。其有取于昔人贪泉觉爽之语哉。余闻侯之为是邑。既以威刑肃物。而其惠又春煦也。刬宿蠹。振窳政。流逋之民。莫不衽席。而耕农之子。悉知弦诵。皆侯力也。政声流闻于 朝。民且翕然鼓舞之。而遽以疾谢官归矣。然此犹绩也。犹不足以尽侯美。闻侯居官廉白。邑入素不饶。蠲私赋甚众。而库庾充羡。及其归。苟舟也则殆将载以郁林之石。推是以观之。是邦固无贪泉。诚有之而使侯一歃。其心必益澄爽而无污也决矣。夫然则觉爽。盖侯实录也。既以是自饬。又斤斤乎揭扁于斯。欲以勉诸后。其用志不已勤乎。噫。士大夫立朝大致。必以清白为本。而州县之职。身亲钱谷。是尤所当谨也。今脂腻之物近。辄易以污人比。则皆犹之贪泉也。夫人于此。不特不为之遽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7H 页
怀千金。其志又能益爽焉。则是固冰檗即无论。虽其下于此者。岂不在顾念斯义。而自饬励如何哉。乃以是说复于侯。侯虽退让不自居。而曰。觉爽固轩胜。而寓戒亦吾志也。余遂以其说为记。而张之壁。请与吾党诸君子。莅是邦者勉之。时崇祯后乙丑仲夏。达城徐宗泰鲁望甫。记。
晚静堂记(己巳)
余不佞蹇钝寡学。实无供世之资。而愚不自揆。谬登朝路。沈没扰攘于声利之涂。殆十许年矣。今乃幸而沦放。自佚于山阿寂寞之滨。意者。赖天之灵。由是而收摄身心。休养晚境。庶有以得其迷复之功。则此亦岂非我 圣明终始生成大惠也。遂于所居山舍之侧。因隙地作一室。而扁之曰晚静。其义也果何居。盖纪实也。而且有所期望于方来也。犬马之年。今三十有八。阅世既多矣。意且颓然而倦矣。行将晼晚衰暮。而始能趋乎静。则此实录也。然人之病。每患于动处多。而世故易有以摇夺。则余亦安保其不终日而无变乎。故因以是自警而矢之。其意盖庶乎愈晚而愈静云尔。此则所以期望者存矣。其静之乐何如。潜伏深隩。收声闭影。超乎身无缨绂之缚。而门绝轩驷之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7L 页
喧。窅乎云月之与居。而澹乎鱼鸟之与徒。此盖山居以来。处静大略也。每当山关却扫。舒日如年。林莽悄阒。万窍俱沈。众山朝轩。爽气在席。或少饮啸咏。销散幽忧。或净几清薰。玩心坟籍。其默也如渊。而其虚而靓也如畏垒。其经户也而无人。其披帷也而斯在。虽宵昼之静。其端不同。而其为乐也无穷。使人深悔其失之于早而得之也晚。回思向之驰骤乎市朝。劳弊乎形神。则辄不胜其怵然自失。而愧汗之沾衣也。从今以往。心日益静。身日益閒。形日以腴而神日以王。迹日以閟而趣日以高。倘或造物者。假我以永年。则自艾而耄。自耄而及夫桑榆之境。永守丘樊。嬉怡焉。无或改乎今日之静。是余志也。山阿之灵。俱听之矣。抑有一说焉。不佞虽非知斯学者。然尝闻为学而偏骛乎静。则易堕于异学空妙之域。其用功界分。盖不可以毫釐差也。而第观凡学之得力处。终莫如静。周子主静之说。诚有以也。今余所谓静。特是林野间偃息之静。非所拟议于斯者。然亦岂谓遗弃天下一切事物而后。始得夫静哉。张南轩曰。要须静以涵动之所本。察夫动以见静之所存。动静相须。体用不离而后。为无渗漏。朱夫子深取斯言。则请亦并以是自勉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8H 页
焉。
 在己巳冬。归丰壤田舍。新成草堂。遂扁之以是名。作此记。粘之壁。今易以新纸。移付于此。
 记中。自矢有永守丘樊之语。而后五年。脚跟不牢。复出世路。沈没而不得返于旧庐。每睹林壑。赧然深愧也。屈指于今。居然二十馀年。余之发种种。气力都尽。已饰巾矣。居室虽移于此。其志则一。今则可以实践前言矣。庚寅秋。书。
泛翁洪公坟山图记(丁亥)
孝子奉先之思。无穷已矣。既择其宅兆而安之矣。刻石纪事。以昭其懿美。又埋铭幽隧。为千百年计。则其为丘墓表扬永固之地者备矣。而其思犹无穷已焉。则又为之记载山川位置之详。书诸策而贻来嗣。使久远之后。按之而可识其处。虽使石有时而泐。陵谷有时而堙变。宁有不得辨且识之忧哉。故礼曹参议泛翁洪公衣履之葬。在杨州治东丰壤故县县仓里卯向之原。胤子牧使公士中氏,持宪君士吉。夙夜竭力。改择是原。营治树碣。刻公事行。手植松梓。买田其下。于墓道事。纤钜靡不具矣。又以公坟山图。俾余为之记。盖将以载之于公文集中。永以视远也。呜呼。其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8L 页
奉先之思。诚无穷已矣。余尝拜公墓。览其山川。郁纡翕然而风气聚焉。则知其为吉阡。今按其图。杨州之东。有注叶山。山下 光陵在焉。其山一支。南迤十馀里。为柏岘。自岘南去数百步。一山陡起。名城山。有故城遗址。自城山。负亥东落南转数节。有小石峰。又东折数节。立金星峰。而开斯区焉。卜墓之冈。正据一局之中央也。其东而远。则天磨,普通诸山。苍翠浮天。挂萝岘在其间。北而近则泉岾山。山有贵葬。松桧郁然。傍有九理峰。障蔽左麓之低处。 太祖大王行宫旧基。在东北二里。至今 御气恍有睹于川原之间。蓼连坪巨野。在东一牛鸣地。通逵经之。即走嘉平,抱川道也。大川自北逶迤而来朝于墓山。漫衍萦回而南。为王山滩。出洞少南百许步。层壁峙而俯临川流。杂树蓊蘙。澄心石三字刻于岩。越数冈东南二里。双树驿村也。墓旁东北百馀步。县仓也。西北距州治三十里。西距都城东门四十五里。碣石竖于墓东南三十一步。丙舍在东九十步。扁以永思。牧使公兄弟所留止也。泛翁公。以儒雅进厚负文苑之望。寿位不称其德。而遗集将永世而流传。则斯记也庶几其随之而不泯矣。丁亥仲冬。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9H 页
芙蓉堂重修记
观察使所治。必据一道都会。地大而物饶也。则必有楼台池沼之观。以藻饰其胜。而于焉待宾客。备游息。其名特闻。如原之浮萍阁。咸之观风亭。是也。海州。即观察所莅营府。而关海间一都会也。山川之美。疆界之大。鱼盐财用之富。舟车民物之盛。自古而然。隐然为国屏翰之重。以是观察使必用朝之材望。而其倅贰。亦选焉。州客馆之西。有扁以芙蓉之堂。盖嘉靖丙戌所创也。以来百有馀年之间。屡阅变故。而犹免焚毁而岿然。至 孝庙季年己亥。牧使罗公星斗。见其栋宇岁久而陊。谋所以修葺之。故参判郑公万和时为按使。喜闻而助其事。堂遂哙然以新。而又有先正之记文。今复五十馀年矣。 朝家改牧使。以判官为贰者数年。而赵君命祯。以选来莅。赵君袭诗礼之训。年盛材优。治事甫踰年。政成惠洽。暇则馀事及于修废坠者多。时斯堂复多伤圮。有不可因仍。则观察使郑公是先慨然有重新之意。与赵君议叶。遂畀赵君而亟图之。且助其功费。如己亥故事。郑公故观察公之孙也。观察公按道时。髫年在侍。如陈长文着太丘车中。亲睹改修事。今以才望。被 圣朝特简。绳武按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29L 页
节。缅忆增感。固已深焉。则其锐意于重新玆堂。自有不能已者矣。未数月而功告讫。规模虽因其旧。而翚飞益以崇。丹雘益以焕。州人欣然改观。克称大府亭沼之美。自今使华宾客之戾止也。若得异境于阛阓之内。遐眺旁临。乐其清爽。皆可以忘其征役之劳。观察公与半刺君。视政有间。时与之宴息于斯。不特舒精神供吟赏而已。乃于从容整暇之际。民忧征谟。有所商论而反复。则必有志向相照。筹计弥得者。然则斯堂也。岂止为游观之资哉。噫。时事艰矣。军民熬然。在藩维之地。任字牧之责者。必不遑于宴息吟赏。而有得于下所称商论政务者矣。余惟观察公克承先美。其事又奇。赵君之理剧游刃。及于补弊之政。俱可艳而可喜。遂记其概。以复赵君之请。仍念余未见斯堂。而尝闻堂之胜矣。绿池环之。匝以高柳。而堂在水之中央。结构邃而迥都府中诸胜。而有之龙首,首阳诸山。并峙于数里间。岚翠映带池面。每当盛夏。芙蓉万朵。云锦烂然。乘月以小艇。游泳其间。水风微动。香彻心骨。令人意象。恍然在玄圃中也。余衰且病。无以一至而游览。则临笔怅然驰神而已。
晚静堂集第十一
 识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0H 页
书室小识(癸丑)
达城子既扁其室以鲁。遂文释之。疥于壁曰。聪明才辩。余岂不慕哉。然非可以强之。则曷如从性近者。勉之易乎。余不能敏。气椎而才滞。枵然无一艺如人。盖甚鲁也。然徒鲁何观哉。必也鲁其鲁。而以求至于不鲁而已。昔者。夫子之门。曾子独以鲁称。而及其道统之传。则不在言语家。不在文学家。唯在质鲁曾子门矣。彼聪明才辩之徒。谁或庶几哉。窃思之而得其说焉。其敏者如游,夏,若,求,赐辈。才绝而识悟。盖尝彬彬可观矣。或欠于敛之为实。而不能无厌近骛高之弊。唯曾子质实而淳笃。故人一而己必百之。终得其沈密凝固之功。程子所谓竟以鲁得者是也。其为鲁岂尝不为其进学地哉。昔。朱子在屏山书堂。使数兵耘草。独一兵逐根拔草。耘得甚不多。诸生皆笑。以此兵为钝。朱子曰。否。细视诸兵所耘处。草皆去不尽矣。遂戒诸生。使以是为攻学法。噫。此真善喻也。以是验于今世。士之机颖者。往往疏漏于学。而其笃实而有成。则必质鲁者能之。鲁其可易乎哉。况余卤莽而习气。则颇浮躁不定。盖于敏与鲁俱失矣。安得不从其近而勉之。窃自附于圣贤之鲁乎。是为识。
晚静堂集第十一
 说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0L 页
守拙说(辛亥)
余质不至甚椎。而才性迂拙。手艺尤蹇滞。每当甚易事。犹且茫然不解。徒劳斤斤屡问。而终必不偾则错。是以见者多鄙笑之。不曾任以事。必曰是非尔所能也。余亦闷焉。而深耻之。窃自奋曰。鸠不能为巢。言拙必称鸠。然彼犹自构其室。则其拙岂不愈于我乎。于是余亦以拙自弃而不强焉。尝读蒙庄书。得巧者劳。智者忧之说。已而。又得机事机心语。益脱然自喜。遂心解之曰。余之拙其善哉。余之拙。岂尝不为余利哉。余之拙甚矣。而言讷也而不至吃。则可以读圣贤书矣。身钝也而不至挛。则可以服父母劳矣。手足虽不能开利。何妨守吾庐而糊余口。知鉴虽不能敏悟。何害育吾妻而养吾子乎。则余之拙其善哉。噫。世固有摽掇华采。组绣其舌颊。以取妍于时者。是巧于文者。幅巾博带。游谈道德。粉饰栀蜡之色泽者。是巧于行者。柔声媚色。乘机而钻刺。鬼神或不能尽察其形。则是以仕宦而巧者。相时徇物。啬出而利入。犹恐锱铢之或遗而儳焉。无终日之宁。则是以经营而巧者。巧者沛然行之。自以为得计。若果拙者虽欲勉彊为之。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1H 页
得乎。噫嘻。余之拙。岂尝不为余利哉。昔苏长公欲刳形去智。而且以愚鲁望其子。柳子厚欲乞巧。诚智者。何必强而泯之。诚拙者。虽乞奚补乎。此虽涉世变而有激而云。皆不免有意于矫拂而为之。则无亦太劳乎。余则异乎是。盖因其素性而守之而已。遂为说以见志。
治圃说(少作)
余性喜种莳之事。每行田野间。见耕耘者。辄欣然遽欲趋而共之而不能也。一日偶行书室之墙东下。见其土厚而腴。遂操锸而亩之。其防其筑。皆因地而为之。不日而毕。疏其污。芟其蘙。又植木而篱其四围。种将播。客有从傍劝曰。某花丽可以玩。某草珍可以观。请子充其圃。无令之芜。余笑而谢曰。丽者。侈我目。珍者。娱我观。而其能华而有实乎。吾非不爱其丽且珍。而崇华而不务实。今世纷然趋之。吾且背俗而从吾好也。于是问诸奴。区而画之。高者为田。庳者为水田。越一日落种。其种曰禾四亩。曰粟二顷。曰荏一顷。曰菽列莳诸顷之畔。不以顷别。木绵则二顷。瓠则数本。冬瓜则五本。瓜则二顷。芥亦一顷。凡十许种。而顷广仅各数武。或接其陂。或同其洫。或专或错。且有蹲鸱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1L 页
韭蒜之属。蓊然而环列焉。时天久无雨。越数日。雨乃大霈。薰风时至。其干固。其叶敷。不施钱镈。而皆繁而遂焉。余甚乐之。携觞而坐于圃之左。诵靖节园蔬之诗。想无功东皋之乐。犁然会心。若今日事。则又仰而叹曰。上世夫人无不耕。君子不耕。盖中古焉。如余者。学与业。灭裂乎卤莽乎。窃士之名。而无农工商之劳。天下之惰游民也。然且安坐而日饱。则素其餐甚焉。吾之圃甚小。虽不能有滞穗有遗秉。以食其力。而姑且少试于环堵之中。以寓其志。是他日十亩宽閒之权舆也。归而记其说。
晚静堂集第十一
 跋
  
跋赤谷枫岳录后
近世茅坤曰。太史公文章。善摸状。读荆聂传。使人便感慨。有燕赵悲歌意。读李广等传。便欲善战。有味哉。其言之也。此不几于化工之肖物乎。盖文章无二道。纪实咏物。机括同焉。如二谢游览诸诗及孙绰天台赋。每读之。其写吴越东南岳海诸胜。瞭如指掌。自觉神思奕奕流动。恍乎若躬亲跋履其间。文之大小虽异。其善摸状均也。今观赤谷金公游枫岳录。其诗若记若赋。侔色揣称甚悉。为十洲三岛生色。其咏内山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2H 页
也。奇丽秀发。其咏外山也。阔大宏旷。其望海泛浦也。漫汗浩渺而不可涯。其奔放震荡。一泻千曲。万瀑百川之吟也。黝深涵渟。源积而流长者。九龙诸渊之篇也。扬扢仙释灵异之迹。则其音瑰奇诙佹。赞叹毗卢众香标峻之致。则其辞突兀危绝。其详不可悉数。而大抵一寓目而辄令人有褰裳濡足意。灵秀之气。云霞之色。怫怫于眉宇唇吻之间。皆可掩其题目。而使曾所游历者。凿凿能辨。虽谓之枫岳传神。可也。其摸写之工。虽不敢遽议于太史公。较诸二谢兴公诸人。往往有超而上之者。呜呼。公于斯艺。可谓绝人。而臻其妙矣。世之神想玆山者。携此卷卧游足矣。何必理屐策筇。远求其真面哉。仍念公蚤策名显于朝。以文雅深被 孝庙眷知。朝夕步武卿列。而不幸阨于时。未衰而退处田庐。今数十年矣。其文藻之美。用之而润色彰施者不能半。而在山巅水涯者十七八。岂不惜哉。倘使公当亨嘉之会。处馆阁之地。以毕究其业。则形容休德。而鸣我 国家之盛者。必益彬彬矣。而乃独畀之以寿康之福。又饷之以济胜之具。只使其藻饰摸述。特为名山侈。或者天意有主张者存乎其间。而此未可易而论也。公不鄙余。出示此卷而以跋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2L 页
语命之。余实曾所游历者。故只论其善摸状者。以复公。
海岳唱酬集跋
夫人上崖谷临洲渚。其咏物为诗。易造佳境。盖其观小而吾之气能有以收摄故也。至若岳海宏旷阔大之胜。则虽古之名能文藻者。往往廑得其一二隽语而止。岂非其观愈大而其气愈夺。诗力有限。而物态无穷摸写。故自难工而然哉。今李君同甫及其弟乐君。在灵芝山中。日游山巅水涯。辄有诗而皆美。此犹其常焉耳。及其同入枫岳。历观内外山。东迤浮渤海而还也。余出其唱酬集而读之。浏浏乎气调清而音节宕。凡山海之瑰钜雄秀。灵真所宅。造化所秘。使人可愕可慑。与夫风云波涛。倏忽千变。只可心会而口不能言者。悉驱而囿之于觚舌间。凌暴陶镕。靡不状而肖之。嗟夫。二君臞然。体不胜衣。而文弱甚。猝然遇天下宏旷阔大之观。不为所摧压。而其为诗。乃能觑天巧夺万色。振奋颉颃而若相与之角者。此不特观其诗力浩乎。其气之充。可知也。且同甫不屑辞章。今不必斤斤致力。而其语尤靓整无夸辞。如雅人庄士垂绅佩珩。从容折旋于绳尺之中。无亦其气之养。又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3H 页
自殊而粹盎而发于诗耶。古人之廑得一二隽语者。是编也皆出语可观而超而过之。则斯已奇矣。况一家伯仲埙篪之音。并能臻美如此。岂不尤难哉。虽然。其所谓气者。能益知所以养。则心胸眼目。益随而俱大。昔吾夫子岂不尝登岱岳小天下哉。而如九云梦曾不芥滞者。卑之不足论也。二君益有以勉之。
达城志状跋(乙酉)
恭念我宗风质素。自先世。未尝暇于修饰夸大之事。以至收族纪德不可已者。亦多阙略而不备。今我仲父议政公与诸宗人议。既修刊达城族谱。三百年内外本支之繁且远者。靡不收而叙焉。已而。我季父都宪公出按湖南节。则又与相议。以四佳文忠公文集散轶而廑存者十馀卷锓行之。文苑阙事。今始克举。己又以药峰忠肃公遗稿二卷继刊。忠肃公盛年。文学鸿博。登朝以来。值世多难。负荷栋干。其绩庸。只著于政事谟猷之地。未尝受任文事。发施声藻。而所著疏劄状论事及其他论撰文字甚多。平日既不收留。又屡经寇难。并归沦失。今所存诗文若而篇。收拾于断烂之中。此不足以识公之全。然永使我后孙。得以奉玩精神之运。咳唾之遗。则此数十年来所未遑者。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3L 页
其为幸深矣。公又念吾宗冠绅远矣。其可纪自丽代始。而墓道之文。远者不传。自 国朝以后。间。颇有显刻幽志之存者。会稡之为书。庶可以纪载世德。昭视来嗣。遂自安州公墓表。追刻阴记以下。以至近世。取各家碑志之文。以世次为序。编为一帙。而目之曰达城志状。虽行序在先。而文字未及成。则姑觖焉。凡此剞劂之役。以按使公殚心经纪。次第告完于数月之间。从今吾宗收族纪德之事。庶可以无复遗憾矣。呜呼。自我先代登崇位。而以德烈显。则既纪旂常载国乘。固亡论已。若其官秩未大。或沈屈韦布。则其材业虽未有著见于世。然而纯实厖厚。守家训而谨法度。俱不失于祖先忠孝之风。观于是编。可徵矣。为后孙者。其可不各思祗勉。永为观范。以承今日议政公勤恳贻后之至意也哉。承议政公命。敬为跋。时 皇明崇祯甲申后六十一年乙酉四月日。崇政大夫行议政府左参赞兼知经筵春秋馆事, 世子左宾客宗泰。谨书。
御玺帖跋(壬辰)
槐院阁掌故事大旧文书。经乱并轶。只有十馀卷藏留者。取而阅之。万历乙未。 本国移辽东都司咨文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4H 页
纸本见截断。而为册子表妆。咨端踏 御宝。朱彩烂然。篆画莹整。而宝文六字中。下端二字及 御押。被截不存。盖咨既安宝。则是净写正本也。或因事改易他本。或辍而不遂移矣。而院胥不知谨。用作册䌙也。呜呼。 本朝玺宝。即洪武中。 本朝膺运开国。请命于天子。 高皇帝锡以国号。仍以王玺宣赐者。经我列圣朝二百馀年。至崇祯丙子寇难。乾坤变易。而宝遂不全。此一事。亦我东臣民崩心之恸。嗟嗟愿言则嚏矣。至于今日。中朝文物仪章。所以宠赉而衣被之者。殆无复存者。至 御玺之重。虽列于朝者。无由睹其旧制。乃今得其字画彷像于故纸中。以敬寓目焉。俛仰感伤之衷。岂胜捧玩而沾涕哉。当其时巨寇在国。军机交急。词命之驰赴于东临诸军门者。日夕旁午。是咨其一也。我 宣庙至诚大义。感动 中朝。 皇威霆震。夷氛汛扫。终至赫然有中兴盛烈。海东数千里。下至蠕肖草木。涵煦百年者。夫孰非 皇朝之赐也。眷言西望。九宇莽莽。而大东之日星晦矣。尚何忍言哉。遂谨取其纸。召工妆为小帖而宝藏之。庶几永无亏失。以寓下泉之思焉。呜呼。上天昭昭。岂终绝我皇统。 皇朝裔孙。抑有如夏康,汉光。再绍旧历。奄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4L 页
有中华日月中天。则我国必先受玺宝之赐。如洪武永乐时。得以复睹旧制之美乎。余衰暮而尚有望矣。顷者。相国李公颐命于槐院旧录。得安宝咨纸 御宝六字与 御押俱完。此则益奇而贵。李公作帖为序。余所得虽有觖为可恨。而犹以为深幸。其搜取之。因李公启之也。时崇祯后壬辰月日。 皇明遗民东海徐宗泰。拜手谨书。
三秀轩稿跋
右三秀轩稿一编。延安李子乐甫所著也。世之遗文锓行。必其人不特文誉盛。而兼有名位显重者。夫文章自有定价。实有其蕴。则何可待外而为重哉。古来身伏草莽。而遗集流传。垂光百代者。何可胜数。李子盛有辞章之美。退然敛耀。耻以文华标名。又年不及彊仕。其文未尝发施焜耀于世。然深为士友所推服。其声雅已蔚然矣。早绝公车。土苴荣进。则其官位显晦。有不足论也。李子未弱冠。文藻焕发。操笔辄成。己又浸灌砻磨于诗书学问之业。以操行谨饬。斤斤如也。为文根据道理。明畅有规度。诗亦抒写情境。音调冲雅。笃有风人之致。论其所至。何遽让于有位遇而擅文苑声者。未知流传垂光。与彼藉外为重者。孰永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5H 页
孰不永哉。惜乎其自远于世。弗施于山龙黼黻。而以大雅华国。且无年而不得益究极其天才也。惟我月沙文忠公先生文集。为 国家典章。白洲文靖公文集。为馆阁标式。静观斋先生文集。为儒林模范。寔于李子为三世。而其集盛行于世。今李子小藁又行。四代有文集。掌故氏所记。抑有是乎否也。盛矣。李子之殁。今十馀年矣。伯氏同甫哀伤之。悯其发于精蕴者将就泯没。取其遗稿。命工以活字印之。亲友助之。踰月而功告讫。见集中诸作。多平昔嘻笑而交酬者。每为之抚卷抆涕也。同甫要余有一言。李相国既序之。称道甚详。余无复可以为辞矣。思李子而不可见。只以数语留其文字中。以寓余悲。壬辰九月初吉。外从兄晚静山人徐宗泰鲁望。书。
晚静堂集第十一
 书后
  
读弇山集(癸丑)
始余读弇山集。而善之曰。嘻宏博哉。文章之无先秦汉。业已累百千年。今骎骎得遗音。而时似之。至锋焰挺动处。有奇隽生色。自令人跃然而喜。彼元美何人哉。而文乃能若是美乎。因阅之累日而曰。既宏博矣。顺其力所造而为之。犹不必遽让曾,王数公下。乃欲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5L 页
尽追古。始每有语。一切洗凡径超常套。以故或浮夸生割。或饤句饾字。侧僻不典。规规于幅尺之间。而求一语明白雅驯。绝无有也。嗟夫。文章之不复乎古。亦系世代风气之上下。有不得不尔者存焉。彼弇山数子。既不出先秦之际。又不出两京时。乃生于千数百年之下。遽欲溯千数百年。而一蹴而并其轨。是顾不难哉。如可力求之。先元美数子而已。有韩柳欧苏诸公。彼必已为之矣。而何韩柳子自韩柳子。欧苏子自欧苏子。曾不斤斤先秦两汉哉。其文气笔力。终不能尽追其古。而陈言凡语。一务趋避扫去。其势不得不走奇僻一道耳。夫文章之体。虽不得一以畅达为宗。譬之波澜。沦涟澎湃。各有其势。又譬之音乐。激越舒缓。俱有其节。读之浑厚。有一唱三叹之音。岂若是缺缺露矫揉痕。索然失本来真色哉。且自恃太倨。强欲解理气。如劄记等篇。间多舛驳语。以阳明之学。为真识心性。嗣圣人不传之绪。而颇讥诋关闽诸贤。其放肆好论如此。抑出于文章家褊心负气之习欤。当其声气颉颃。侈辞自誇。若可以手辟草莱。震荡百代。一复左国班马之辙。而唐以下尽麾之坛坫之下。然考其归则机轴精神。不出宋人范围。尤好用晋,宋人世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6H 页
说纤美语。又何其不伦也。然嗣北地子而益振大之。淘洗元季之陋。而使我 明文气起衰。其功伟矣。至于鳞。余亦有说焉。读者始见其钩棘语。孰不深骇而奇之曰。是微奥哉。而徐而有解直外眩之耳。为文若是劳且僻。则当自著而自知之。何垂世为。嘻其用志滞矣。今夫获一器而号于众曰。是殷彝也。是夏敦也。则虽不与埏埴凡物等。而孰从而果知其为殷夏之宝。设令果为殷夏之宝。其窳缺甚。其将臡俎之盛而贲宾席乎。黍稷之实而奠清庙乎。大抵弘,嘉诸公。伯安雄而恣。献吉大而疏。仲默靘而靡。鹿门华而失之弱。荆川赡而失之衍。弇山则该众长而尤杰然者欤。
书阳明集后(己未)
王伯安曰。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又曰。记诵辞章之习。弊之所从来。无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者之过欤。是言也。盖指朱门末学之弊。而发此奇高愤诡之论。虽有所激而言。而其乱圣学误后世。噫嘻甚矣。是何得以不辨。夫道体之全。虽极广大不穷。而其间名理精义纤微曲折。有不可以毫釐差者。此古圣贤之所以既曰致广大。而又必曰尽精微。既曰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而又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6L 页
既曰宽裕中正。而又必曰文理密察。足以有别。曰精义入神。曰博学而详说之。其所以示万世脩德凝道之要。而其教不过如此。则以言理之精且详。为为学之病者。实为偏枯之见。而况当朱子之时。则其言尤有所不得不然者。盖周,程诸先生殁且未及百年。微言寝晦。而异说交作。如游,杨诸君子论说。犹未免往往沦于空妙之域。而有差失师门之旨者。其他尚何说哉。吕希哲,张九成诸公之馀澜。浸滥鼓荡靡然。至淳熙之际。江西诸子而极矣。或推管,晏而同圣门。或尊汉,唐而拟三代。或偏务尊德性。而以问学讲读为空言。其言理也。遗日用而先性命。其论学也。乐简捷而厌拘检。其说经也。务以己意割裂经旨。各自标异。以求其新。平近者必引之使高明。易者必凿之使深。张眉努眼。肆言奋骂。乖迕侧险。变怪百出。有不胜其纷纭者。虽如南轩,东莱二先生经解诸说。间亦有不得义理之中正。而其流不能无弊者。若此不已。几何其不至于经理晦而士学舛。充塞仁义。而人不得以为人也耶。先生以是窃尝慨然忧叹。自六经以下。至洛关诸书。其义理旨趣。力与诸人悉加论辨。弹击于往复书尺之间。必求其至当而后已。虽力绵而谤集。不暇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7H 页
恤也。以为是未足以开后世。又为之章句传注。毫分缕解。十窜百易。竭平生之心力。而尽圣言之精蕴。会群言而折衷。定百世之标准。由是以后。上下数百千年。群圣贤之书。钜而义理之大致。细而章句之音读。深者深。浅者浅。高远者高远。易近者易近。明切的当。正大纯粹。纲提领挈。各极其趣。灿然如日月中天而纤微必照。嗟夫。斯理也。圣贤立言垂训。以著明之。大小精粗。初无异致。生于累千百年之后。安有不得其句读。而能解其意义者。又安有不解其意义。而能会其道理之深微者哉。言之不详。则无以发其趣。析之不精。则无以著其蕴。详且精焉而后。正学可得以明。邪说可得以息。是以尝曰乐浑全而忌剖析。喜高妙而略细微。是今日为学之弊。又曰。邪伪交炽。士溺于见闻之陋。若非痛加剖析。使邪正真伪。判然有归。则学者将何所适从而知所向。是盖先生之志也。身任斯道之重。而继往开来之责。皆在先生。则先生可得以已乎。余尝以为道学。大明虽无如宋朝。而士大夫争尚异学。又无如宋朝。周程之后。若无夫子集成卫正之功。则吾恐异说侵畔之祸。不特有江西之顿悟。而又不特举天下参半而与之相抗。犹能如今日而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7L 页
已也。故尝私心以为朱子之功。与仲尼之删述。孟氏之辟杨墨。千载同轨。斯言岂过也哉。盖先生晚年。常以道问学一边工夫偏胜。既自警省。而又深戒学者。其旨微矣。而后学或不能深领其指。则嘉定以后。末学之缴绕于文义。诚亦不能无弊。然是诚人自不善学之过也。岂可谓先生之教。有以启之乎。其功政在言之详且精。而今反以为过。是犹见江河沈没而死者。而仍欲咎圣人制舟楫之功。岂不误甚矣乎。伯安之攻朱学。虽极力震耀张皇。而要之大意不出此数语。其贼天下之正学。而流祸千古。实不下洪水猛兽之害。而每见其语。以朱学比诸洪水猛兽。辄发一笑。而继之以掩卷太息也。其他论解处。往往自超诣动人。而其学之原脑宗旨舛驳如此。其他尚何论哉。偶观阳明集。因书其所感于心者。如右。
书李仁老亡室崔孺人志铭后
全义李仁老有贤妻。曰崔孺人。既殁且葬。仁老自为之志。其事核而备。其文辞陫侧笃至。读之有足以令人感涕者。余于仁老中表也。尝习闻孺人之贤。又仁老平日。不喜作夸辞。其言无溢。可徵也。仁老请余有一语以相其哀。呜呼。其文生于情。而不可以有加矣。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8H 页
按其志。孺人十岁。连丧父母。哭踊如成人。至于死而孺慕如一日。呜呼。孺人能孝矣。每亲党有会。妇人多欢笑为乐。孺人独端嘿终日。呜呼。孺人能静矣。孺人十五而嫁。甫嫁而尸阃政。上奉祭祀。下抚仆御。井井俱有条理。呜呼。孺人慧而敏矣。孺人蚤习女范。知好书。虽大篇。一再读。辄暗诵不忘。于古人所处义理疑难处。论析或能超诣动人。呜呼。孺人艺而通矣。仁老作事。有少不当于理。孺人必以义笃规之。仁老示以恚怒而不少挠。徐曰。吾而不言。谁当言。呜呼。是尤蔼然有鸡鸣之风。推此美而长之。孺人可能为德耀。而使仁老伯鸾也。可能为翟夫人。而使仁老渊明也。岂不贤哉。余观于世。闺闼孝敬之风。盖鲜闻焉。而衿绅家幼少妇人所留心者。唯在饰簪珥袨衣服。甚则切切然营聚赀财。务以富厚。契活为计。风俗薄而漓。可嘅已。乃孺人操洁而行纯。泊然无他徇众嗜好。在室而孝爱充积。事尊章而婉顺不怠。又不堕宴私。克相君子如此。孺人卒。年二十。使之有其年而益成其美。则柔嘉之行。必且有焯焯为范于世者矣。蕴此淑美。不被福祐。含恤而以终其生。无嗣而不延其后。天道何徵焉。唯是仁老之文益大而昌。果可焜耀而传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8L 页
后也。则孺人之美。亦且随之而无穷已矣。
罗近溪集
其论或不无高朗透悟处。而大抵从灵明虚荡中说出。看之与看佛经相似。全背程朱门法门平实路径。
钱牧斋集
牧斋凡于寿序堂记等漫散文字。辄举天下事。以建奴闯贼邦国之忧为言。扼腕感咤。娓娓弗自已。盖积诸中而自随笔溢发也。甲申春间。燕都岌岌垂没。而牧斋邈在吴中大江之南。文字之间。(三月所作)以闯贼。庶几悬首藁街为辞。词人之迂于事甚矣。然触事咏物。感奋时事。是杜老之遗韵。其忠忱则至矣。癸巳三月书。
韩退之之严简毋论。宋之欧阳永叔,王介甫,曾子固诸公。凡论人称道人作人墓文。未有甚溢之辞。俱有斟酌。斤两不差。 皇朝人则专事浮夸。称人过于本实。见之有似调戏。元美甚焉。钱受之。颇同之。
文有波澜。肆笔成章。且善于形似。曲尽事情。自是 皇朝末叶。救得文章极弊之大家也。然笔路所溢。喜用古文陈言全句。且多奇僻鬼怪之语。不可为则。且一生趣向。务在轧斥两李与王。故推许荆川与归熙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9H 页
甫固宜。而崇重李西厓过当。如袁小修辈纤靡之文。亦不知其可厌。其见褊矣。论人善则辄以道德称之。序人诗则皆以风雅归之。全无绳尺斟裁。此欧,曾诸家所未有也。以是令人见之。只赏其造语文辞而已。自不得信其语。文章虽美。何能信于后世哉。然则殆无异于弇山之浮侈矣。大抵 皇明文人习气。夸且尚谀甚。都不免此。
牧斋作冯祭酒梦祯志铭曰。其家以沤麻起富。父祖皆不知书。此等语。今世作人墓铭者。必不书。书之。本家亦必辞之矣。中朝犹质实近古。
温陵十景帖
余在燕馆。有持此温陵十景帖而求售者。遂以微价易之。观其题识。即蔡应徵所写也。不识蔡生为何人。虽未必为画苑名手。而第其形写点缀。纤而远。淡而巧。终有超于吾东俗画蹊径之外者。山门净几。时自披展抚玩。必有以助我云霞之想也。携而归。欲令儿曹见之。时甲申仲春。晚静山人。书。
续资治通鉴
正月丁巳。英宗崩。神宗当日即祚。戊午大赦。二月。立皇后向氏。(以太子妃册之也。)二月以所生日。为同天节。皆非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39L 页
山陵前所可为。当是时。天下晏如。君崩之日。即行嗣位之礼。宋朝典制盖如此。天下安有此理。在始丧号擗之节。天子与匹庶同。安忍于此际。服衮冕临之乎。决非人情。人情。即天理也。虽有周之康王之事。必非圣人之制也。翌日赦。亦失之大矣。
米芾宝晋斋帖
米南宫书。未尝斤斤于法度。而风韵溢发。奇态横生。往往雕翔而蚪奋。玩之。自令人神耸。然沈郁。不如颜公。逸妙。逊于坡翁。只是一种异品。何论晋人藩墙。丁亥秋日。
家庙碑帖
余在燕馆。得此鲁公书二帖。即公所书家庙碑。字体尤谨严典则。视公他书加美。令不解书者。亦知宝爱可敬也已。第此帖据所撰以下字㨾。稍不类。抑余不识而然耶。时甲申仲春日。
真西山集
尊崇朱子极矣。而亦或曰。象山先生。阐明大道。其称美杨公简,袁公燮。亦或有过处。盖先生资本温醇。深知敬慕先辈。而不事树帜偏袒。然恐有欠于别白轩轾之义。且金石铭志。似称道有溢处。不似欧公,介甫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40H 页
之简。甲午冬夜看阅。谨书所见。
皇明名臣录
  高御史攀龙
万历间。阳明近溪之学。尤盛于东南。靡然归趋。公于其间。论说见识。能超拔众泾如此。公为名节贤人。而雅不甚以学术著。未知其学果如何。何以购得其集而读之。丙戌至月日夜。书。
学庸
题目二字。乃 宣庙御笔。只字之间。犹可仰睹云汉之昭回也。伏想此卷。未必为常日 御读手泽之书。意者。临宣赐时。偶尔挥 宸翰以下之也。曾王父驸马府君。既受赐。历甲子丁卯丙子之难。家藏书籍沦失。殆无存焉。而此庸学 御书题目两卷。幸而得全。未有损污。王父赠赞成公,先父赠议政公。皆宝藏之。后子孙当敬守之。无敢失也。
东坡画竹簇
此画竹一纸。家间旧藏也。余自幼时。闻是为东坡笔。而未有图识可证。抑旧有之而因割幅弗存耶。近世中朝来。称名家书画。虽标识宛然。而虚赝过半。况此并与此而失去。则何所考信哉。余素未解画竹三昧。
晚静堂集第十一 第 240L 页
无以辨其真否。而第观天然秀润之态。溢发于毫楮间。必非凡笔也。姑妆之为轴而留之。恨无由起文湖州而辨之。时壬辰夏日。鲁望甫。识。
桃源图
皇朝人顾秉谦画。虽云名手。似失于摸状仙源实境何也。桃花不当在于山椒。渔人偶见桃花点川流。踰穿穷寻而入。忽尔有人烟。村落分列。桑麻郁然。鸡犬在门巷。主客俱骇。相揖与语。衣服殊别。儿稚纷集。此等意象全略之。未有可以彷想者。彩桥与泛舟。亦失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