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x 页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神道碑铭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58H 页
刑曹判书赠领议政谥忠贞吴公神道碑铭(并序)
上之十五年己巳。 中宫逊位。判书阳谷吴公斗寅。与参判李公世华。应教朴公泰辅等八十馀人。诣阙上书极谏。吴公实为首。 上震怒。三人皆杖流远地。吴公至坡州。朴公至露梁江。皆道卒。独李公不死。后六年甲戌。 上大悔前事。既迎还 中宫。正位坤极。首念二公忠死。特遣官致祭。赠吴公爵议政府领议政谥忠贞。朴公吏曹判书。旌其闾曰忠臣之门。有请立祠祀二公者。皆听之。于是国人胥悦。自红女荛夫。无不感叹涕泣。庆天道之定。而或者犹悲二公不得如李公无死。以快睹 壸位之复。君子曰。不然。人臣而为 国母死。此大义也。然而古鲜有蹈焉者。至二公以谏死。而此义始明。夫谏而或死或不死。天也。然不死则其为烈未彰。而其感人犹不深也。故为二公者。必死而后。可以愧一时在廷诸臣。而塞奸壬之祸心。不然。当日之祸。岂止于此哉。且圣人之过。虽如日月之食。然其更也。未有若今日之遄者。亦安知非二公之死。先有以感动之也。是则今之为今。固二公一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58L 页
死之力也。而从而悲之。不亦末哉。吴公字元徵。海州人。为人沈静简重。不事矫饰。少颖秀有文。十岁。随皇考天坡公于海西。 皇朝副总程龙使来。见而异之。命韵赋诗。公援笔立就。用汉程不识为比。程公大惊叹。厚馈珍币。公悉辞谢。只受一箑。程公益加敬重曰。他日未可量也。以其诗载皇华集。公于是名闻中国矣。戊子。魁进士发解。遂登上舍。己丑。擢别试壮元。例授成均馆典籍。兵礼二曹郎。屡拜司宪府持平,掌令,执义。司谏院正言,献纳,司谏。弘文馆修撰校理。 孝庙时。诸路推刷奴婢。督察严急。三南置营将。数行操鍊。又将为 东朝。修理宫殿。公以正言。因灾上疏。历言其弊。寻又与同僚上劄。请缓推刷恤刑狱。纳谏诤厉臣工。 上奖其忠谠。得谏臣体。已而。因刑狱事。略示未安意。公陈疏自劾。后数日。 上召见诸谏官慰谕。自咎失言。公即进谢。仍陈时弊。复如前劄指。且言内厩马亲临步作之失。 上嘉纳。大司谏俞㯙言事触 上怒。被刑远窜。公以持平屡争之。 上怒免其职。正言时。有宫奴死于讯杖。内司请罪刑曹吏。公以谓内官而请该吏罪。其渐不可长。启请其罪。从之。 显宗朝。以献纳。偕同僚上劄。请修省节俭。典学礼贤。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59H 页
且陈时弊数事。并见听纳。 上将阅武。公在玉堂上疏。言天灾荐见。饥馑厉疫。宜谨出入之节。以尽修省之实。 上赐答优厚。禁府奏当狱囚。 上用特旨为轻重。公以司谏言其不可。且劾禁府不能执奏。失有司体。 上怒免之。后又以执义。因虹变上疏。极言灾异甚酷。而上下恬嬉。政令因循。宜先勉强学问。存养对越。以为修省之本。法 祖宗延访之勤。以通上下之情。奴婢虚录。侵及族邻。为今八路极弊。宜速行查正。以纾民困。 东朝进宴。温泉行幸。虽皆不得已。亦宜随事减省。以恤民力。又请疏滞狱。以解冤郁。开言路以来忠谠。反复恳叩。累数百言。 上优答。清人以我违犯约条。遣使何问卒蔽以赎锾之罚。两司共劾。诸大臣不能以死自当。致辱及 上躬。 上大怒。尽逐诸言者。承旨缴奏。又下之吏。公方直玉堂。即夜上劄争之。明日又与同僚请对极论。 上不听。公意犹未已。退更上劄言之。后又请牵复诸臣。辞益剀切。不报。公前后在三司。最多且久。遇事论列。不避触忤。亦不以激讦弹射为能。一主于匡救而已。间为侍讲院司书,文学。成均馆直讲,司成。尚衣院,济用监正。再兼史局。与修 仁 孝两庙实录。带三字衔。出为庆尚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59L 页
都事,高山察访,海运判官,北青判官,洪州牧使。间以书状赴燕。又为御史湖南。其为都事也。以岭南儒生再乱试场。特遣公往镇之。卒以无事。为高山也。以尝斥一显官浮妄者。铨路右其人。反绌公以示抑扬。北青之出。实自掌令。时京城有无赖辈相朋结。挟刃斗乱。公使吏逮捕。有王孙家奴。亦在捕中。属公为其地。公不听。督捕益急。一日。与持平闵公维重同退朝。有何人殴伤闵公御者见血。公知王孙家奴。恨公欲害其人而误中也。即与闵公同坐府中。疾捕讯治。卒毙之杖下。事闻。 上怒并命褫职。旋用喉司言还仍。既又因僚台激 上怒。并褫补外邑。大臣及三司。相继力争不能得。公即日赴官。悉心奉职。不以迁谪为意。其为御史也。承命阅视诸镇军实。道臣私一邑宰。前已以兵器事褒闻增秩。又属公善视之。公至邑。见其凋敝反甚。即上闻抵罪。谏臣咎公不并劾道臣。论罢旋叙。丁未冬。以永宁殿修理都厅郎。叙劳。升通政。即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至右承旨。居顷之。上疏请得一县养母。且有以自效。遂拜光州牧使。至则抑豪右恤茕独。教子弟兴于学。尤约己节用。以致蓄积。会值辛亥大饥。发以赈民。民以不饿死。朝令。毋得受他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0H 页
邑流民。公乃更益置茇舍。接而食之。所全活甚众。道臣御史。褒闻赐马。且命加留。以从民愿。入为兵曹参知,参议,承旨。丙辰。 明圣大妃有疾复常。用侍药劳。升嘉善同知中枢府事。兼副总管。历汉城府右尹,户,刑二曹参判,行判决事。间充副价赴燕。庚申。以户参兼同知义禁府。参鞫逆狱。升一资历都承旨,兵,礼二参。间出为京畿监司。癸亥冬。特授工曹判书。出为开城留守。未几递。 明圣王后丧。监董方上。升正宪拜汉城判尹。兼知义禁都总管。丙寅。出为平安监司。勤于听政。惠而有威。俸入外。不私一丝。西人至今称其廉。先是。公中子泰周。尚 显宗大王女明安公主。丁卯夏。公主卒。 上特命公释官归视。遂知中枢府事。己巳春。拜刑曹判书。公少以魁科登朝。践历清华。素性谦退。又恶党比病国。常介然自守。不肯颉颃推挽立名。论为当世重。惟日杜门看书而已。以故通政以上。率多处冗散。及子为驸马。益自挹损。于朝政时议。一无所与。至是。群小秉政。连起大狱。公以知义禁三召不进。下吏削职。四月。 上下教废 中宫。公闻而流涕曰。吾受 四朝厚恩。忝位卿宰。今国事至此。宁可以罪废为解。喑无一言。遂书会同志数人。议共上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0L 页
疏。朴公亦方与诸名士会议此事。闻公所在。即来会。或虑疏辞太峻。则无益而有害。公曰。事已至此。死何足恤。疏入。至暮批不下。诸公皆待命阙外。李公曰。吾辈虽罢散。亦一外朝廷。不可一疏而止。当以得请为期。公微笑曰。恐不及如公言。夜二鼓。 上遽以步舆出御仁政门。趣命设庭鞫。有司供给不暇。阙内外震动。公与李公。先被逮入。朴公继之。左右观者。无不惊怖失色。而公又老病体羸。人益危之。然视公动止。恬然如他日。时 上怒已甚。祸在不测。在廷诸臣环视噤默。不为一言。大司宪睦昌明。反目公疏为凶惨。公于是被考几殊。而辞理终不挠。明日命减死。安置义州。甫出狱。京城士女填道諠哗。竞就箯舆前。愿见忠臣面貌。及卒。知与不知。莫不流涕。公身长不满六尺。容貌温然。口若不能道辞者。及一朝遇变。辄以忠节自立。表臣道。扶人纪。百世可传。君子于是。信其有守焉。方议疏事也。或谓公处地。异于他人。宜毋为首。子弟亦以此泣谏。公皆却不听。世或见公特以官高居前列。而岂知其慷慨奋发。能自判死如此哉。公曾祖讳定邦。庆尚右兵使。光海将废 母后。胁百僚廷议。对言臣武夫。只读史略第一卷烝烝乂不格奸一句。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1H 页
闻者壮之。祖讳士谦。宗亲府典簿赠左赞成。以孝闻。天坡公讳䎘。官至庆尚监司。赠左赞成。以文章政事显。早世不尽用。妣赠贞敬夫人固城李氏。兵曹参判讳成吉女。公实天坡公弟司仆主簿赠吏曹判书讳翔之子也。李夫人无子。取以为后。公凡三娶。骊兴闵氏。判书圣徽女。原州金氏。学生崇文女。俱赠贞敬夫人。尚州黄氏。府使埏女。封贞敬夫人。有五男六女。男观周生员。有才行蚤殁。女郡守南宅夏。闵氏出。男鼎周直长。女未字夭。金氏出。男泰周晋周履周。女县监金昌说。修撰崔昌大。金令行。李縡。黄氏出。南宅夏二男。道揆进士。道振。一女。闵承洙,金昌说。二男二女。金令行二女。皆幼。公少孤笃孝。侍大夫人五十年。未尝少失其意。既老矣。事仲父知事公。礼节甚备。平生不问家产。不通赂遗。宗族食于家者。常十馀人。严于官守。人不敢干以私。常喜谈国朝典故。先辈好事。听者为之忘倦。公以五月初七日卒。其七月初九日。葬于阳城天德山先兆内巽向之原。昌协少未习公。公没而始以其女归公子晋周为妇。今者都尉公将树碑墓前。谓余曰。素知子不与人为墓铭。然于一家。未能尽废。以吾弟之婿于子也。敢藉是以为请。昌协屡辞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1L 页
不获。谨叙而铭之曰。
惟古观人。必观末节。士方平居。罔不揭揭。变故临之。鲜能自立。公惟恂恂。内笃操执。不矜不饰。不竞而驰。退然而居。众莫之知。及其奋义。勇夺贲诸。其义伊何。 坤极之扶。有臣盈庭。幸国之祸。匪匡伊助。如膏于火。公犯其焰。以死易忠。揭是彝常。惩彼奸凶。国与有立。理罔终忒。 宸心悔悟。如日斯赫。煌煌褕翟。复我 壸仪。 王曰噫欤。忠臣予思。何以赠之。上公之尊。何以旌之。棹楔于门。追典大备。荣施九幽。自初几时。木行半周。孰云皓天。必千秋反。有欲为忠。尚宜知勉。丰碑屹屹。赤城之冈。作诗深刻。用昭无疆。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墓碣铭
  
孝子赠吏曹参判成均进士金公墓碣铭(并序)
我曾伯祖右议政文忠公仙源先生。以崇祯十年丁丑。殉义于江都。国家旌其闾曰忠臣之门。文忠公有曾孙。曰进士赠吏曹参判讳盛遇。与其叔父德山公寿民。皆以孝没。皆旌闾。君子叹曰。懿哉。忠臣之世。其有孝子也。孰谓芝醴无根源哉。公字际而。文忠公季子吏曹参判讳光炫之孙。德山公兄水原府使讳寿仁之长子。生美晰明粹。饬躬庄而与人仁爱。临事持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2H 页
论。斩斩不苟。逮文忠公时。甫六七岁矣。文忠公特奇爱之。虽他人见者。亦皆以为真文忠公孙也。及长。好读书务记览。为文辞。赡敏炜烨。每试辄高等。遂与季盛运同取壬辰榜进士。声誉方日兴。不幸遽卒。年二十八。公自儿时已善养母夫人。疾积廿年。不懈。其㞃也。斮指进血。及丧毁甚。执礼如大小(一作少)连。已而。府使公疾又㞃。君益忧遑不欲生。潜为文累百言。泣祷于神。引刀割股。得血数升许试之。其效若神。傍人视其创。皆大惊无人色。既而读其文。又无不泣濡衣也。于是府使公疾既间矣。公则调护益勤。捣药必身操杵臼。朝夕走牛下取酪。必自其手。不一假之人。风雪甚寒无变。竟以是得疾。乃更自力治汤剂。如未疾时。日伺公奏厕。就视便色何如。疾甚。亟问其寝饭状。谆谆不绝口。既没。远近闻者皆愕曰。孝子死。其无天道矣。其知公深者则曰。惜也。岂徒孝子。殆国器也。使其不死。必益大文忠公家矣。盖昌协尝闻于先君子。亦云我金实安东大姓。公出自昌宁成氏。县监弘宪。其外祖也。配南原尹氏。牧使衡圣女。仁孝淑哲。博通书史。凛然有士君子识度。哭公三年。邻里闻其声。辄为泣下。亲授二子书。训厉诱掖。身兼父师。二子卒以成立。娣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2L 页
姒同巷居三十年。无纤芥瑕尤。宗党叹服。长子时杰。文科全罗监司。推恩赠公今官。娶牧使沈瑞肩女。二男。令行,正行。四女。赵景命,朴弼彦。馀幼。次子时保。进士。工曹佐郎娶郡守尹抗女。一男纯行。二女。李敦。其一幼。公生于庚午。卒于丁酉十二月八日。始葬结城县。壬申。改葬洪州葛山朝晖谷负乙之原。实参判公墓兆后别麓也。监司兄弟。属昌协铭其碣。昌协平生所闻公友爱睦姻。他善行可书者多矣。然皆孝之馀也。不具述。只书其大者。而系以铭曰。
文忠之忠。公死于孝。是曰克世。于光有耀。嗟来其谁。尚亦则效。匪公之铭。以砭不肖。
吴忠贞公元配闵夫人墓碣铭(并序)
夫人姓闵氏。系出骊兴。高丽平章事文景公令谟之后。高祖讳起文。副提学。曾祖讳涖。赠兵曹参判。祖讳有孚。户曹正郎赠左赞成。考讳圣徽。户曹判书肃敏公。以刚直材谞。名显 仁祖朝。妣昌原黄氏。进士庭悦女。夫人生而颖秀淑哲。少受小学家礼。略通大义。绝不以自衒。父母奇之。十四。归于首阳吴氏。为忠贞公讳斗寅之配。为观察使䎘之冢妇。观察公前已弃世。夫人事姑及王姑。壹以至诚。无或有违。及王姑丧。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3H 页
承重持服。馈奠必悫。门内称其孝敬。旁及亲党。爱而能施。其没也。皆为涕出。夫人生于天启乙丑十月十八日。卒于丙戌四月廿四日。从葬阳城县西。吴氏先茔癸坐之原。忠贞公后官判书。夫人既累赠贞夫人矣。及公卒而朝家褒其忠。特赠领议政。夫人又从赠贞敬夫人。有一男一女。男观周。生员有文行。早殁无子。女适府使南宅夏。生二男。道揆进士。道振。一女。闵承洙。忠贞公再娶金夫人。有一男。男鼎周监察。三娶黄夫人。有三男四女。男泰周海昌尉。晋周,履周。女适判官金昌说,校理崔昌大,士人金令行,奉教李縡。铭曰。
以名卿子。为忠臣妇。妇人之荣。百世不朽。
吴忠贞公继配金夫人墓碣铭
赠贞敬夫人原州金氏。刑曹判书赠领议政忠贞吴公斗寅之继配也。其先出新罗敬顺王。高祖讳瑛。典设别检。赠吏曹参判。曾祖讳斗南。同知中枢。赠户曹判书。祖讳海龙。成均生员。考讳崇文。业文早世。妣清风金氏。领议政文贞公堉之女。夫人以崇祯辛未二月廿三日生。幼即端惠寡笑语。及嫁。事尊章以敬。承夫子以顺。抚视前夫人子女。恩爱笃至。由衣服饮食。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3L 页
必先己子。亲党皆称之。癸卯四月初八日。疾卒。葬于阳城县西。吴氏先茔坐癸之原。吴氏出首阳。观察使赠左赞成讳䎘。典簿赠左赞成讳士谦。即忠贞公考与祖也。忠贞公元配闵氏。生一男一女。男观周。生员有至行。居夫人忧。以毁没。女适府使南宅夏。夫人生一男一女。男鼎周。监察。女未笄而夭。后夫人黄氏。生三男四女。男泰周海昌尉。晋周,履周。女适判官金昌说,校理崔昌大,士人金令行,奉教李縡。南宅夏生二男一女。男进士道揆。道振。女闵承洙。始夫人嫁明年。忠贞公擢魁科。及公累官正卿。而夫人已先卒。不得享其禄。尚得赠封如公秩。后朝家追旌公死谏。赠爵领议政。则夫人又加赠如其秩。呜呼。其始终之际。亦可谓哀且荣也已矣。是为铭。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墓表
  
李观察殇女墓表
昔夫子有言。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者有矣夫。盖伤之也。而扬子云尝以其家童乌。拟于前所称者。余以谓不独男子为然。虽女子。宜亦有之。而闺房之懿。率湮晦不章。此尤可悲焉。余外兄观察使李公。瘗其殇女于广州光秀山先垄之侧。属余表其墓。而余不忍辞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4H 页
者。良以此也。观察公名濡。系出 世宗大王别子广平大君讳玙。配咸从鱼氏观察使震翼女。以癸丑九月廿一日生女。幼聪慧早成。孝友仁恕。俱过人远甚。死时年盖十七。可以嫁而未嫁也。然于礼所称德言容功。皆已閒习。初不烦姆教也。至其辨事理当否而决于取舍。尤不类小弱女。以此观察公甚爱之。每惜其不为男也。而乃竟蚤死。不得以梱内之治。助成世教。岂非所谓苗而不秀。而尤可悲者耶。然而程孝女之贤。年止廿五。又未嫁以死。而其懿美著于后世者。以有伊川之志焉耳。惜乎。以女之似孝女也。而所以托不朽者。非其人也。然后之人。尚哀其不幸。而无或夷其数尺之封。则亦观察公之志也欤。
仲父退忧先生墓表
公讳寿兴。字起之。号退忧堂。安东人。高丽太师宣平之后。考讳光灿。同知中枢府事赠领议政。妣延安金氏。牧使琜之女。同知公实府使赠赞成讳尚宽之季子。出后叔父。左议政文正公清阴先生讳尚宪。凡生三子。公其仲也。府使公嗣子承旨赠领议政讳光赫。无子。公又出为其后。公为人聪达果敏,宽简慈惠。少学于文正公。克遵义方。 仁祖戊子。中司马一等。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4L 页
孝宗乙未。擢庭试。明年。又登重试。始隶承文院。历注书,翰林,春坊,玉堂,谏院,吏兵曹郎,知制教。辛丑。通政。广州府尹。大司谏。承旨。大司成。兵曹参知,参议。甲辰。嘉善。京畿监司。汉城右尹。都承旨。丙午。资宪,户曹判书。丁未。崇政左参赞。庚戌。崇禄,汉城判尹。总戎使,江华留守,判义禁。癸丑。特拜右议政。自释褐至是仅十九年矣。明年。进首相。以议礼不顺旨。谪配春川。乙卯。放还田里。庚申更化。起拜领中枢。戊辰。复为首相。己巳祸作。安置长鬐。庚午十月十二日。卒于谪所。寿六十五。越四年甲戌。奸党屏殛。首命复官赐祭。公始与吾先君。相次登朝。同阐词科。清名雅望。并临一时。已而。公特以才猷。显度支之政。论者以谓近世少比。然公雅爱儒术。尤喜读朱子书。前后再相。皆在吾先君中谗去位之后。公见阴阳消长已兆。而一意以匡 主德扶士林为事。他不顾问。遂再被窜逐。卒以柩归。以视吾先君。虽受祸有轻重。而君子谓其守正不挠。毕身殉国。皆不愧为文正公孙云。夫人南原尹氏。牧使衡觉女。生二男。昌烈夭。昌说判官。五女。县令洪泽普。郡守宋光涑。牧使李喜朝。校理李晚成。士人李圣佐。昌说三男三女。皆幼。外孙男女二十馀人。公始葬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5H 页
杨州栗北里承旨公墓下。寻因菑患。改卜吉于其西二里负壬之原。亦先兆也。后十年辛巳。昌说始树表阡上。属不肖从子昌协。略书其阴如此。若其本末具载。昭示后来。则当有神道之刻焉尔。
淑人申氏墓表
京城东四十里杨州之郡场里。有族位而葬者。曰高灵申氏。其东南数里栗北里。有族位而葬者。曰安东金氏。有自申氏归金氏而没而反葬于申氏者。曰淑人韩山郡守讳光烒之元配。申金俱世望族也。淑人之考曰湸。济用正。赠领议政。祖曰应矩。承旨。赠左赞成。妣曰星州李氏。同知中枢坰之女。郡守公之考曰尚宓。庆州府尹。祖曰克孝。敦宁都正。赠领议政。淑人生于万历丙辰十月初九日。以乙未三月十二日卒。考议政公诔之曰。孝友端良。精明英透。可见其德之懿也。盖淑人尝一再乳不育。卒无子。郡守公继娶咸安赵氏。亦无子。赵氏取养族孙昌业。以奉其祀。即余弟也。古者。女未庙见而死。归葬于其党。若淑人之葬。不于金氏而于申氏。乃其顾言然耳。非礼之正。然二氏之阡。松槚相望。如一山焉。虽葬于申氏而犹金氏也。亦何伤乎。虽然。不有以表之。恐后之惑也。故昌业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5L 页
为树石墓前。而使余识其阴。
同知中枢府事李公墓表
公讳行健。字士以。全义之李。远有代序。至清江公讳济臣。益大。公其曾孙也。万历壬子。选司马。崇祯戊辰。登文科。历二十一官。以同知中枢府事终焉。其显者。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掌令。侍讲院弼善。承政院承旨而已。公在童孺。即为申文贞钦所赏识。及其侪友论材。亦谓公时平可作度支。世乱可任将帅。然公坦直自信。不与世为俯仰。其为正言也。论事背时议。几以是废。然知公者。顾尚其风力。为复置台职。以伸其诎。公则逡巡求外。得仁川去。盖自知肮脏难偶矣。及为永兴。得疾归。益遗弃世事。闭门饮酒。间出为清风。亦不久而归。凡优游閒居十六年以卒。公虽外若无修饰者。内行甚备。其为邑。尤以廉白得民心。此皆清江公遗风也。公卒于甲午八月十一日。寿六十七。葬于杨根先兆辛向之原。后赠吏曹判书。祖讳耆俊。承文院正字。考讳重基。新溪县令。妣丰川任氏。初娶全州李氏。再娶青松沈氏。生二子。万雄文科观察使。万钟学生早夭。侧室三女。权谆,郑时弼。一为罗斗天妾。观察二男。徵明文科参判。徵夏判官。四女沈权,李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6H 页
世熙,郑重震,韩世良。学生二男。徵善,徵献。内外曾玄若干人。往在丁卯年间。参判公托余识公墓石。余诺之未暇作。而参判即世。今判官君又以为言。余惟公之事行。碑志具矣。余以晚出。何能有发于其外。独念少侍先君子。每闻曾祖文正公亟称新溪公之贤曰。某天生公辅器也。惜其不及大用于世。及先君子临终。语及平生执友。亦称观察公为最贤也。曰纯粹洁白。表里洞然。立朝言论。侃侃有古诤臣风。余小子窃识之不敢忘。夫以李氏之族。得清江公为重已大矣。唐之房太尉家。盖不足道。而公之以为父与为子者。又如此其贤。则岂不尤有光矣乎。故书之。以见公之无忧。而且以见其德之有源有委如此。
亡儿墓表
维杨州东南五十里凤头山之阳。有坐巽向乾而墓者。其高不能四尺。其下有有才有行且有志而不幸短命死者。曰安东金崇谦。字君山。左议政文正公讳尚宪之玄孙。同知中枢府事讳光灿之曾孙。领议政讳寿恒之孙。副提学延安李公端相之外孙。其生以崇祯纪元壬戌十月三十日子时。少即卓尔不群。正直仁信。明白通达。学书不帖帖行墨。精识妙解。捷出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6L 页
人先。言论英发。痛快如利刃破朽竹。尤慷慨有高气。视世之龌龊猥琐。无足当其意。货利声色。廓然不留情。所好者。独山水与文章耳。其父昌协。遭家难不仕。自少从出入农岩三洲间。耕渔读书。间则游枫岳天摩。登华山绝顶。有挥斥八极之意。前后赋诗数百篇。类皆奇峻苍老。不作近时熟软语。观者咸惊唶。谓为得少陵格法。然雅独慕古人大节。不肯以章句小儒自命。意欲经事综物。为有用学。其所商略讲画。惟一二朋友。闻而深许之。虽其父。亦不尽知也。偶得疾。以庚辰十月二十日。年十九而死。于是其父无他子。其妻朴氏又无子。两世血胤绝矣。儿本无夭死法。天以其父无实而盗善名。疾而降之罚。以夺其嗣。其父号呼鬼神。终莫能赎。遂以其十二月二十六日。葬于此。既又惧百世之后。莫识其为谁氏子也。抆血泚笔书石。以明告来者。使知其人之可惜。
李恭人墓表
恭人姓李氏。系出延安。副提学赠吏曹参判静观先生讳端相之孙。而今清风府使喜朝同甫。其父也。十七。嫁为昌原黄庆河妻。十九。从其舅镇通川任所。去父母八百里。死于岭东海上。实甲申十一月癸亥也。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7H 页
通川君扶柩踰岭。以明年某月某日某甲。归葬于广州乐生村卯向之原。距黄氏先兆仅里许。恭人之死也。盖以免子。而子又同时死不育。其夫益哀之。于葬也。请虚其右以拟身后。通川君怜而听之。既又泣而告同甫曰。吾妇之死。其殆吾之无禄乎。始妇入吾门。见其英明敏慧。及执妇道。虔共有诚。吾夫妇甚爱之。然犹曰此其始来然耶。既而愈不懈。至三年一如其初。则知吾妇之果贤也。今不幸死矣。且又无子。不有以表之。来者何徵。又何以塞吾二人之悲。于是同甫亟以书来。求余识其墓。余不忍辞。为具书通川君之言如此。诚以妇人之行。莫难于得舅姑心。其他不足详焉尔。恭人母安东金氏。领议政讳寿兴女。余之从妹也。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行状
  
司宪府大司宪俞公行状
公讳㯙。字方叔。杞溪人。其先有称俞三宰者。仕新罗末为阿餐。史失其名。而俞氏之谱。自此始。在丽朝。有讳汝谐。官司宰主簿同正。以直道忤权臣。谪死海岛。其后九传而为户曹判书讳绛则。公之高祖也。方陈复昌,尹元衡用事。秉正不阿。几及于祸。卒谥肃敏。曾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7L 页
祖讳泳。慈山郡守。祖讳大仪。赠吏曹参判。皇考讳省曾。江原道观察使。光海时。为贼臣尔瞻所构陷。下狱危死。会 仁庙反正得脱。后赠左赞成。妣绫城具氏。典牲参奉浚之女。以丙午十月初七日癸卯。生公于汉阳盘松里第。幼峻茂异凡儿。稍长。学于家庭。刻厉勤劬。艺业蔚然。遂中丁卯司马。癸酉。登文科。选补承文院。坐微眚罢。叙为承政院注书。侍讲院说书。丙子。荐入艺文馆为检阅。公自在庠序已见重。士友期以公辅。至是秉笔入侍。 仁庙目其进止曰。此真宰相步矣。是年冬。虏倾国入寇急。书至数日。庙议劻勷。讫无定算。公慷慨挥泣。直趋入体察使金瑬坐处。金公谓其将斥和。遽奋发骂曰。为此年少辈误事。国必亡也。公不为沮。顾盛言贼报入京师累日。而羽檄不复至。烽火亦不一举。是必为敌锋所阻。而庙堂之上。未闻出一计画一策。何也。金公即下座执手。问计策所出。而虏骑已薄都城矣。遂扈驾入南汉。请 上出御正殿。敕励将士。令一意战守。 上亟从之。朝议将以 王世子出质。公方在 上前记注。闻即出位力争。辞气激烈。闻者伟之。丁丑扈还。历待教奉教。升成均馆典籍,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荐入弘文馆。为修撰,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8H 页
校理。出为京畿都事。未拜。以亲嫌递。戊寅。为司谏院献纳,吏曹佐郎。秋以校理坐罢。守御使李公时白白 上言。俞某可大用。虽在罢散。请辟为从事。 上许之。冬叙拜校理,吏曹正郎。自是出入周流。不离玉堂,谏院,铨曹。而常带三字衔。庚辰。升议政府舍人,弘文馆应教,司谏院司谏。兼侍讲院弼善。间为司仆寺正。七月。以司谏应旨上疏。略曰。臣闻灾莫大于人谋不臧。而天变次之。今人心陷于利欲而义理晦塞。士习骛于进取而廉耻都丧。朝廷之上。举措失宜。好恶不公。大官悠泛。小官恬嬉。各自为家计。 殿下独不自为家计耶。 殿下非无好善之心。而稍持公议。慷慨论事者。辄加摧折。浮沈流俗。循默取容者。宠以爵禄。使三尺之童。得以窥 殿下之浅深。如是而欲致治。不几难乎。 殿下非无恭俭之德。而大乱甫定。疮痍未起。迎接清人。一新舆辇。识者之寒心。久矣。窃闻尚方所供。或未精好。则亲自点退。诮责工匠。是虽未必尽信。若能如汉文之衣绨。卫公之大布。则此言奚为而至哉。 殿下愿治之志。非不切。而委靡偷惰。百为溃裂者。由不得其人也。古人有言。才不借于异代。举一世无一人才。臣未之信也。今 殿下徒欲循常守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8L 页
例。考资格视亲疏。而不问人器之相称。众望之可否。是何异于按图而索骥乎。朝臣之不顾利害。尽言无讳者。乃爱 殿下也。忠 殿下也。察其中公明正直可堪大用者。信任勿贰。则草野之士。皆将愿立于朝矣。 殿下一洒之志。岂但已也。然一日二日。奄过四年。授首强邻。死生惟命。春宫大君。并被拘质。五岁元孙。未免北辕。从前乞怜之效。果安在哉。幸今天诱其衷。脱还有期。时难得而易失。事易去而难追。伏愿 殿下深惟远图。毋使再误焉。 殿下自下城之后。坚定此志。明赏罚审用舍。扫除旧习。树立新规。保守封疆。捍卫根本。隐然有难犯之形。则礼节可更也。岁币可减也。春宫可还也。元孙必不送也。兵粮必不助也。此志不立。畏懦挠夺。以有限之土物。应无厌之壑欲。苟冀姑息。侥倖朝夕。驱我赤子。助攻父母。自剥膏血。以事强暴。皇天安得不震怒。民心安得不离散。灾沴安得不荐臻。伏愿 殿下毋徒沮丧。益奋有为之志。毋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臣闻天地不交。则万物不通。上下不交。则天下无邦。未有君臣之间情意未孚而能成治务者也。我 世宗 文宗 成宗大王。接遇臣邻。恩礼备至。三时讲书之外。夜引玉堂之臣。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9H 页
讲论从容。问古今治乱。民间利病。便服相对。只张一烛。此非 圣明之所当法者乎。臣屡得入侍。伏见 殿下于群臣之言。罕相酬答。夫君臣名位悬绝。虽虚心延纳。酬酢如响。常患下情之抑塞。况渊默以待之。严崇以临之乎。今宜于寝室便殿。不时召对。简其繁文。坐卧接见。何必备仪物临正殿然后可也。末又言吴达济,尹集等之出敌阵也。 殿下引见赐酒曰。汝之老亲妻子。予当终身护恤。事定之后。因筵臣陈启。月给米六斗。而曾未有一番特恩。请申命有司。特加存抚。亦收拾人心之一大助也。且古人或得罪当时。犹有伸理褒赠之典。况此三臣。初非得罪于 殿下。到今悯锡。有何所惮。假令彼人闻之。必不以此为我之罪也。疏入。 上嘉纳。九月。承命廉问北关。在道。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序升右副。十月。始复命。条上便宜七事。皆蒙施行。辛巳。迁礼曹参议。俄还承旨,赞成。公年老退休于清风。公乞外得醴泉以便养。而邑亦大治。未几。往省赞成公于清风。时公实已有归志。殊无意还邑。邑人闻而大戚。日走公请还。公使谕之曰。敲扑催科。本非我所忍。苟欲我还。必尽纳逋粜而可。不然。我亦不得还矣。于是民吏相告。惟恐或后以失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69L 页
公。男女负戴争输。数日而毕。公本知邑多逋粜。度民必不能以时偿。故设言此以阻其请。至是为黾勉还邑。会邑有歧麦之异。人以比张渔阳。翼年春。以亲疾弃归。老稚攀挽不得留。至有啼哭于道者。既去。为勒石颂德。僧徒又建阁以庇之。人有抱冤不伸者。辄走哭其下。过之必下马。甲申。拜右承旨。历兵曹参知参议。又兼备边司提调。以堂上官而与闻庙画。盖一时之极选也。乙酉。拜庆尚监司。倭差至东莱。颇肆恐喝。公数往来接待。应之有方。倭人卒不能售其计。将去。谓莱人曰。吾无所畏。畏方伯怒目耳。满岁递归。繇承旨擢拜礼曹参判。迁都承旨,兵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冬。拜司宪府大司宪。启请疏释滞囚。以召和弭灾。从之。会大君家奴。犯僭衣之禁。禁吏执之。大君怒缚辱禁吏。公与同僚启言。反正之初。宫奴之作弊者。法司得以治之。曾未几何。国纲解弛。宪吏不敢下手于宫奴。然未有如今日之举者也。惜乎。 圣明在上。而大君乘忿。做错至此。尚何以革侈习振颓纲。遂引避请递。 上以其言直优容之。顷之为大司谏。会天旱。公启言天道神明。灾不妄作。一妇抱冤。足以感伤和气。况前后迁谪常赦不原之人。岂无拊心呼天。不能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0H 页
自白者乎。今宜涣发德音。赦过宥罪。以为慰悦人情。导迎和气之助。时姜狱之后。人多坐罹。不得原赦。故公再请审理。而辞旨特深切。 上亦知其意。答曰。罪囚固当审理救护。姜狱之类。则不宜并论也。翼日公又上劄极论弭灾之道。大要在恤民隐慎官方。振纪纲恢言路。而其末又请审理益切。 上优答。四月。递拜都承旨。冬。出为京畿监司。秩满。还西枢。俄为大司谏。己丑春。以汉城府右尹。丁赞成公忧。服阕。拜都承旨。再为京畿监司。秋。 孝庙幸 长陵。驾次高阳。桥崩堕卫士马。 上以公不善检饬。怒甚欲杖之。会有救者得免。遂配德山。明年春。移洪川。未几宥还。冬。因筵臣言。特叙拜礼曹参判。副总管。癸巳。以谢使赴燕。还加一资。为京畿监司。力辞不拜。拜礼曹参判。丁继母李夫人忧。乙未拜刑曹参判,大司谏。以前任司寇时事坐罢。丙申夏。叙拜兵曹参判,同知成均馆事。先是。承旨柳道三。赴人燕席。与麟坪大君语而误称臣。未几。有徐忭者上变。告大君以道三事为言。 上既怒诛忭。而台谏亦劾道三。妄发递之。物论犹未已。至是。公为大司谏。入侍榻前启言。道三平日不能谨慎。知大君在席而辄入座。又其妄发非细。今但递职。物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0L 页
情未快。请罢之。 上震怒曰。俞某欲以妄发为实事。其心可知。前日教诱徐忭者。必此人也。予为人主。独不能保一弟乎。遂命特递谏长。下金吾严鞫。厉声推案。殿上震动。左右皆惊恐失色。右相沈之源进曰。某之论道三。岂有深意。自 上威怒太过。诚为未安。 上曰以此奸邪人为谏长。是大臣不能择人也。待罪可矣。今不杀此贼。无以为国。金吾官有怠慢不遵命者。予当先罪之。诸臣皆相顾战慄。不敢发一言而退。是日。公即金吾受刑。而 上又命加刑。人皆谓公必死。而亦无敢救者。司谏尹鏶。自其家闻之。即驰诣台独启曰。俞某。职为谏长。方才昵侍。而 殿下捽缚㩧扑。加严讯焉。是尚何忍。且审理之命甫下。而继有骇动一国之举。在廷莫敢一言。安用辅弼公卿为哉。臣官以谏为名。不敢隐默。以负君父。时 天怒方震。人皆为尹公惧。而尹公亦目意必撄重祸。 上顾贤尹公。例报不允。于是金吾得因台启不加刑。而大臣三司。又交章力争。遂得减死论。是日。微尹公则公几不免矣。公之在狱也。家人入视。神气恬畅如平日。顾命后事甚治。及是。命安置绝岛。既发行。而台谏又争之久。后始因李公景奭言。命移平海。公遂改路。过岭居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1H 页
一月。掌令权諰又言之。遂得放还。公即归广津田舍。葺数椽居之。日与宾客子弟。赋诗为乐。盖泊然无复世念矣。居四岁。始因言者特叙。 显庙初。除锦城县监。公素谨于居官。及是。愈益毖饬。子弟求官纸写书。公不与曰。吾僇人也。幸蒙恩为邑。吃饭外。虽一毫。不敢妄私费也。无何。被帅臣诋侮弃归。庚子。又拜京畿监司。公凡四为是职。而三拜命。其治不用请托。尤严黜陟之政。有所善大臣子在属县。公察其无善状。辄用下考黜遣之。人以为难。是岁大饥。人死亡甚多。公为节缩繁费。单心赈救。畿民赖以活。秩满。还西枢。移长宪府。间贰礼兵二曹。壬寅。出为江华府留守。公以江都故保障重地。而乱后二十年。军政不举。士气怠沮。请发遣御史。试才论赏。以激劝之。又请罪人徒徙者。勿令定配本岛。以贻土民害。皆从之。癸卯春。以疾递归。自是数年之间。累拜兵,刑曹参判,大司宪,大司谏,左尹。间为都承旨,判决事。而为兵曹及宪府尤多。丁未。出为开城府留守。府当孔道。使命络绎。民以困弊。公至则痛节损用度。其使命策应。皆有方便。而参商之征。旧为私用者。悉归之官库。以补民役。于是民以大苏。既去。犹追思不衰。以为数十年最云。戊申。递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1L 页
归。遍历旧践。间又为户参右尹。公早负俊望。所交游皆一时名胜。而市南俞公棨。乐静赵公锡胤。沧州金公益熙。尤相厚善。公于诸公中。登进最早。及 仁庙时。已位亚卿。人谓且大显矣。其后顾蹭蹬留落。更 两朝数十年。位不加进。而后进少年。多已同列或居上。人皆为公叹积薪。而乃公于宦情殊薄。常欲退身林野。以终馀年。对人辄用此为言。恨不能如其志。晚岁益郁郁也。乃以辛亥正月十二日。疾卒于正寝。得年六十六。临没。顾小子命岳申命名之义。翛然无怛化意。讣闻。赐赙祭如仪。以其三月。葬于杨州车踰岭枕子之原。先兆也。公资性厚重。器度弘伟。平居俨然。若不可犯。即而与之语。忠实宽和。辞气蔼如。性笃于孝。五岁失母夫人。以为终身痛。既贵。尤恨禄不逮养。语及必涕。韩夫人尝临娩疾痛。公闻之。即泫然。侍者怪问之。曰吾思先妣生我劬劳。自不觉感泣耳。赞成公疾病思黄柑。幸得一尝。而公犹终身不忍食柑。尝从人得遗札。辄跪受读之。汪然涕下。观者为之感动。与伯氏参议公相爱特甚。卧起不暂离。衣履服用。未尝别异。参议公没。事孀嫂抚孤侄。恩意无间。从弟病没。亲戚疑其厉。无敢入视。公独躬为殡敛而卒无恙。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2H 页
外王父无嫡嗣。只有庶孙。单孑无归。公取而鞠之。既长。为治产授室。使主其宗祀。而祭具皆取办于家。又为伐石树墓。以致其诚。皆人所难能也。雅素俭约。不治车马衣服。晚得三子。甚爱之。亦不使衣帛。门无杂宾。萧然若寒士家。顾性喜饮酒。每遇不平事。或亲友造室。辄引满取醉。亦不及于乱。尤远女色。虽当杯酒燕乐。未尝昵戏。动止有常则。造次不失言色。每遇烈风迅雷。必明烛衣冠而坐。在宫府。终日治事。整肃不懈。吏胥无敢仰视。或历数月。未详其颜貌。然为政宽仁。前后历官中外。未尝妄用刑杖。在户曹。尝阅视库藏。主守者逐物呼而数之。至鍮铁。即公嫌名也。而其人犹举声呼。他吏在傍。数数目止之。犹不觉必尽数呼乃已。公顾笑谓吏曰。是人迷騃。若无苦止之也。此虽小事。亦可见其气象矣。公始娶丰川任氏承旨孝达之女。资美有妇德。蚤卒未育。继即韩夫人。清州大姓奉事甸之女。柔嘉孝顺。事君子无违。治家御众。有法度。性好施。亲党咸赖其赒给焉。有三男一女。男长命舜早卒。只有一男。曰学基。次命健,命岳。女适安相吉。侧室子命龙。内外孙若干人。昌协晚生。不及识公。公之没也。诸孤又皆幼稚。平生行事。多所不能详。而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2L 页
命健掇拾闻见。录其梗槩。属昌协为状如此。世有立言君子。尚得以裁择焉。
成均进士金君行状
君讳盛遇。字际而。安东人。我金氏。肇自高丽太师讳宣平。太师佐丽祖破贼有功。世祀古昌郡社。古昌后为安东。子孙遂著籍焉。其后世袭冠冕。七百馀年。而至右议政文忠公仙源先生讳尚容。左议政文正公清阴先生讳尚宪。俱以道德节义致大名。金氏于是益昌。文忠公季子讳光炫。官吏曹参判。忠厚正直。克世其家。是为君祖考。考讳寿仁。通政大夫水原府使。妣昌宁成氏。县监弘宪之女。左议政遁斋世昌之后也。君为人白晰秀眉目。在髫龀已聪颖迈伦。文忠公奇爱之曰。此我家芝兰也。稍长。酷嗜读书。书未尝去手。夜或达曙不寝。长者忧其悴。夺其书藏之。君辄窃而诵之。于是文辞日就。为歌诗骈俪。赡博敏丽。与季进士君。同出游场屋。试辄屈其曹偶。遂同取壬辰司马。声称奕奕竞爽。人目为双璧。君既资才清茂。尤笃于内行。事父母至孝。成夫人抱奇疾二十年。竭诚致养如一日。疾革。斫指进血。及丧。哀慕致毁。居处饮食。壹循古礼。盖或过之而无不及焉。府使公久患消中。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3H 页
至丙申冬。疾益甚几危。君遂潜诣屏处。为文祷神。告所以割肉疗父之意。其辞极悲。哀泣读讫。即刲股出血。血可数升许以试之。其效若神。闻者莫不感动。而傍人见其创者。皆无人色。君则神气自如。终不使府使公知。人益叹服焉。府使公疾既间。犹未复常。君忧虑不解。扶护将理。愈益勤剧。捣药合丸。必身亲之。朝夕供牛酪。亦必自其手取之。风雪无所避。府使公悯而止之。且郤其酪不服。君勉为承命者。而卒不忍假之人。遂以是得疾。君前已毁于疏水。又失血多。至是益沈顿弥留。竟卒。疾时。府使公视之。虽夜。必从灯下。谛视其颜色。私谓傍人曰。亲候视前时颇胜。医治当益急。乃更自力治汤剂。如未疾时。日伺公如厕。就视其便色何如。病甚犹亟。问公匕箸兴寝。谆谆不绝口。取亲癠所用药囊手封之。置诸怀中。盖恐他费也。其诚孝笃至。至死犹如此。君既没。远近闻者。知与不知。莫不咨嗟叹惜。或为出涕曰。孝子死矣。天道安在哉。后乡里。录上其行义于朝。特命旌闾。先是。文忠公立慬江都。 国家既表其里曰。忠臣之门。而君仲父德山公。后亦孝没。俱被旌闾之典。乌头赤角。并列一门。人益信其为忠孝家焉。君生于庚午十月十六日。卒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3L 页
于丁酉十二月八日。得年仅二十八。葬于结城梨树洞里成夫人兆次。壬申。改葬于洪州葛山朝晖谷坐乙之原。寔参判公墓兆后麓也。配南原尹氏。牧使衡圣之女。子男二人。时杰。文科都事。时保。进士。时杰娶牧使沈瑞肩女。二男。令行,正行。一女赵景命。一女幼。时保娶郡守尹抗女。一男纯行。二女幼。君既孝于亲。推而友兄弟睦宗族。各尽其道。接人无贵贱。一以诚信。和气薰然。使人亹亹倾向。至其辨论事理。斥折人非义。又斩斩不可夺。平居。冠带必饬。洒扫必洁。虽燕閒游息。亦必于图书笔砚。一切俗事。不以干其意。工于八法古隶篆籀。皆端雅有家法。所读书。必手自抄写。不为界行。而字大小阔狭不错。如绳画然。亦可见其德性也。昌协于君。为族弟。然后君二十年而生。君又蚤没。未及识其面。而独尝闻诸父平日语及文忠公诸孙。必首举君志行之醇。艺业之美而叹曰。使某在者。必能克绍先烈矣。昌协窃识之不忘。又闻故李尚州恢。每称君曰。如际而者。何可得哉。观其家庭。唯诺。敛膝危坐。则庄悫端士。及其杯酒欢宴。披襟笑语。则气象便豪豁。吾阅人多矣。未尝见如此人物也。李公于君为姑夫。其知之宜详。并著之状末。以备立言
农岩集卷之二十八 第 274H 页
君子之采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