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艮斋集卷之七
艮斋集卷之七 第 x 页
艮斋集卷之七
 应制录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2H 页
领议政南九万三度呈辞 不允批答
王若曰。昨传予再谕之旨。已致谆谆。今见卿三辞之章。胡忍迈迈。玆殚未尽之意。用烦申告之辞。惟卿休戚与同。夷险无贰。刚方正直之操。夙著于北谪南迁。经纶赞襄之猷。可见于左辅右弼。肆当改纪之始。再叶覆瓯之名。灵光独存。实为众人之所仰。砥柱屹立。讵容横波之或摇。临大事而忧深虑长。处众谤而心平气泰。惟大臣有容之量。无愧古人。故小子仰成之心。不替今日。方玆眷注之深切。乃见请告之频繁。念惟二年在朝。未尝一日安位。设有论议之携贰。岂可每引以为嫌。或恐情志之不通。以至累辞而求退。惟此百责所萃。尚有暂旷之忧。岂因一时微痾。便图长往之计。鞠躬尽瘁。宜念责任之不轻。袖手旁观。讵忽分义之所在。思闻卧閤之论。勉回悬车之志。天灾时变之虞。辞已竭于前批。岁饥民困之状。卿岂忘于中霄。肆切股肱之相须。用敷心腹而诞告。于戏。临朝求叹。予无乐乎为君。与国同休。卿岂果于忘世。君臣一体。进退何心。无乞解之请。克懋济屯之谟。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2L 页
教公洪道观察使李彦纲书(丁卯)
王若曰。惟公洪。旧百济之邦。地大而物众。而观察。古四岳之属。职重而任专。苟无聪明特达之才。则何以剸烦理剧。若非慈详恺悌之政。亦安得宣化承流。名藩有窠。固予志之先定。铨部改拟。果众议之佥同。肆扬涣音。庸锡宠命。惟卿才具敏给。性度详明。始再阐于巍科。声闻藉甚。逮遍历于华贯。裨益弘多。寄耳目之任则论思可观。处喉舌之司而出纳惟允。埋金帐下。岛夷服清白之风。制锦关东。峡民颂仁爱之化。抽思艺苑。成章于八叉之间。观德射场。穿札于百步之外。才文武之兼备。出入内外而俱宜。劳夙夜之益殚。承宣左右者盖久。玆予临政而独断。遂乃晋秩于贰卿。京兆政清。能声何待于钩距。藩宣务巨。利器当别于盘根。眷玆湖右之一方。实为海东之重镇。连都对郭。统郡邑五十四区。控岭引湖。绵地形六百馀里。粟米麻丝之是出。京邑赖其转输。甲兵器械之素精。国家恃为屏翰。第缘饥荒之比甚。驯致弊瘼之渐滋。兵民有涣散之势而安集之何由。公私有板荡之忧而苏完之无策。惟阃臬保釐之责。比前时尤艰。故朝廷拣选之方。在今日自别。况此水潦之为害。未免田亩之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3H 页
少收。蠲一半之汉租。孰能宣扬予意。分九等之忧赋。固欲藉用卿才。玆授卿以公洪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卿其懋昭乃庸。祗奉厥职。用畏慎以酬酢庶事。励威重以弹压诸州。守宰之黜陟当严。则惟循名责实是务。民生之困瘁可念。则以损上益下为心。邹鲁之风教犹存。宜思诱掖之道。江淮之保障是仗。须急固诘之谋。自馀科条。惟在施措。官通训则任卿自断。罪大辟则禀予而裁。于戏。揽辔登车。岂令专美于前史。褰帷问俗。当念追誉于古人。此予所期。在卿自勉。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左议政文纯公朴世采致祭文(乙亥)
道原于天。在人兴衰。天之与人。关系若玆。盖天生卿。若将有为。胡既生之。而不憖遗念卿德行。纯粹无玼。气清质厚。才大识巍。早弃世华。深探道微。独追遗绪。不由师资。门路之正。洛闽是逵。纂述之富。挽近所稀。明体适用。笃实光辉。存心致泽。熟讲精思。学实希颜。志则惟伊。昔我 宁考。诚笃缁衣。旌招累加。卿执谦撝。逮予嗣服。弥勒币辞。卿始幡然。谓可辅台。朝存矜式。国有蓍龟。色斯何遽。民士嗟咨。予心曰笃。滋欲试之。擢之冢宰。为百僚师。卿时进言。先格君非。予迷不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3L 页
悟。事多辟违。致卿逊荒。阅历累期。纵然遇遁。着处观颐。及至前岁。再正坤仪。思新化理。柄用耇耆。首拜贰公。晋践台司。任重论道。志切匡时。咸期展布。陶铸雍熙。云胡易退。一疏径归。予怀缺然。思想如饥。朝夕以俟。尚恐其迟。何知一疾。遽成难医。呜呼痛矣。哲人其萎。有违谁弼。有疑孰咨。彼苍者天。未欲平治。自卿就徵。三造轩墀。考卿在朝。旬月而已。然于世道。岂曰小裨。迩英讲说。罔非弦韦。延和袖劄。悉竭肝脾。上自天命。下及民彝。王伯偏正。利义公私。修齐之则。政刑之宜。形言笔书。分析毫釐。麟书有法。辨严华夷。抗章秉义。窃取宣尼。皇极有训。戒切朋比。作诰谕众。上规苍姬。万言封章。伟哉范围。有条有绪。挈领提维。平生精力。经国宏规。所养所存。此厥可推。小学注记。致意明离。书登没后。目击泪随。人虽云亡。道则在斯。爰命庙堂。亟加采施。且下春坊。用资讲劘。冥冥九原。倘或有知。时益艰虞。俗日浇漓。中流失楫。予将畴依。眷彼坡山。林悽涧悲。遣官致酹。庶歆予卮。
参判林泳致祭文
惟灵。禀质之厚。受气之清。行既内淳。华亦外彰。发为文章。浩浩天成。粤自髫龀。已著盛名。魁莲擢桂。俱在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4H 页
妙龄。青云发轫。晋涂方亨。志不温饱。禄利非荣。沈潜理窟。丘壑徜徉。师友渊源。道义行藏。循玆众望。予笃不忘。数十年间。除命相望。何以盛之。金马玉堂。何以畀之。给事铨郎。承宣近密。教胄黉庠。西屏玉节。南邑铜章。于内于外。思一试卿。卿惟辞逊。素履弥贞。进非久志。退不婴情。为纪南国。江汉洋洋。昨年改弦。益思忠良。首擢宰班。俾掌宪纲。卿疏屡彻。谓病见妨。分司养閒。半载有强。还朝未几。复首归程。予悯卿疾。降旨留行。分剂内局。用瘳膏肓。继给薪炭。以慰荒凉。予实曲轸。庶延其生。沈淹旅舍。神竟不相。文其黼黻。材实栋梁。敛而归之。为用不长。其生其夺。理固杳茫。庚申赐对。表予宠光。壬戌封章。见卿忠精。于何复得。慨想生平。赗赠有加。官庀其丧。眷卿终始。无间存亡。遣官致酹。式有故常。忱辞侑爵。以抒予伤。
临陂凤岩书院(文敬公金集。文穆公金絿并享。)赐额祭文
本朝崇儒。多士猗猗。世或先后。道则同归。卓矣文敬。夙遵正逵。家庭袭训。洛闽是睎。庄敬自持。造次不离。其最用功。已所独知。诚求实践。妙契于斯。表里交修。动静罔违。周详缜密。细入毫釐。允矣君子。知德者谁。道穷本原。探索精微。礼谨节文。考證差疑。剖阐遗闻。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4L 页
斯文罔隳。惠我后学。厥功则巍。 圣祖尚贤。实际昌期。首膺旌招。位掌邦治。卫士加额。庶几有为。如何易退。道不克施。有号自庵。生禀异姿。气清质粹。志高才奇。玉堂金马。献纳论思。学从仕优。忠自孝移。袭薰,良友。拔茅明时。尊王黜霸。期铸雍熙。北门俄启。蜮弩潜覗。桁杨祸惨。卒老荒陲。鹫城为县。穷海之涯。类单于宓。若涪于伊。地存遗躅。士挹馀徽。于焉安灵。有庙祁祁。缅怀前修。慨焉嗟咨。爰锡华扁。俾揭柱楣。修其牲币。奠以忱辞。尚其歆格。无或斁遗。
交河新谷书院(文敬公尹宣举享) 赐额祭文
昔在 宣庙。厥有两贤。丕阐吾道。诏后光前。维卿是承。有的其传。宅相陂山。私淑文成。门路既正。积累工程。程门敬字。张氏礼学。既恭而安。能约于博。庄严中正。笃实光辉。允矣君子。知德者谁。箪瓢陋巷。所乐不移。 两朝旌招。终执谦冲。敛此至道。以贲其穷。春秋大义。隐而深彰。君民素志。处犹不忘。尹谷之喻。义著昭训。儒服之召。事旷前闻。 圣祖嘉乃。此略可见。嗟卿为学。务在实践。登高自卑。由内及外。乡邻化德。后学有赖。以今观卿。此功为大。眷玆西河。衣冠是藏。衿绅寓慕。不啻羹墙。于焉尸祝。为之归依。有锡新扁。用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5H 页
焕柱楣。缅怀风规。慨焉嗟咨。爰具牲醴。奠以忱辞。卿灵不昧。尚其歆玆。
请建 世子奏文(丁丑)
云云。臣窃照会典。此文系 明朝宗藩礼。今得施之于遐外小臣。此实由于皇上至仁覆焘。小邦视同内服。然窃伏念。小邦壤地虽小。自有宗社臣民之托。而国于海外。道里窎远。不能以朝夕请命。必须早建储嗣。豫膺恩封。以系民望。然后方为日后全安之图。言其事势。不得与宗王比。且念臣正妃闵氏。受命主壸已十七年。终无嗣续。取嗣子(景庙御讳)为己子。鞠养顾复。以至成长。曾在康熙三十三年月日。奏复闵氏为妃。有曰慈育嗣子。无异己出。则得蒙皇上俯鉴。登诸敕书。此实天朝之所已审。人心之所共属。既已建为嗣子。布告国内。莫不延颈欢喜。而今此祈恩之请。未蒙准许。非但举国臣庶咸怀缺望。臣自比年以来。痼疾婴身。恒怀懔懔。人心不固。国事多虞。而宗社之重。更未有所属。臣于是诚陨心失图。不知所处。此实宗社安危之机。非以一人私亲之计。渎扰之诛。有不暇顾。玆沥血恳。猥此申吁。伏乞皇上天地父母。谅察小邦事势。俯从权宜。快许封典。使小邦宗祧有托。臣民系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5L 页
望。不胜千万幸甚。
思陵丁字阁上梁文(戊寅)
宗祏举升祔之仪。儒号如旧。 园陵遵寝庙之制。栋宇维新。情文始宣。观听俱耸。恭惟 定顺王后。笃生名阀。休有圣姿。当 中壸之配尊。丕赞神化。及 上王之禅位。共膺徽称。那知变故之屡兴。奄见崇奉之终替。冤深泣竹。痛山川之阻脩。游远看花。慨年代之迁谢。虽精禋之是藏。粤自 累朝。尚褥仪之未陈。以待今日。玆有旷古之典。聿伸追远之诚。悉复王章。礼并隆于 坤极。才修 庙享。事宜亟于 山陵。既崇树乎堂封。乃经营于寝阁。群情胥悦。争先子来之民。大役易完。已成丁字之制。倏翚飞而鸟革。甍桷交辉。恍凤翥而龙盘。冈峦改色。新加 陵号。表前日远望之思。仍置私坟。取中朝陪葬之义。固知神理之无憾。益见 圣德之有光。载举脩梁。恭陈善颂。儿郎伟抛梁东。重叠青山入望中。谁道越州千里远。日边消息晓先红。儿郎伟抛梁西。参差松柏戛云齐。 显陵也识无多远。 仙驾朝朝路不迷。儿郎伟抛梁南。江流凝静碧于蓝。遥怜锦障西来水。才到维杨便作潭。儿郎伟抛梁北。山形控列拥神阈。定知阴谷早生春。喜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6H 页
气于今弥八域。儿郎伟抛梁上。氛散云消宸宇旷。翼翼觚棱承紫微。四星天极重明朗。儿郎抛伟梁下。羽帐珠帘备扫洒。肃肃扃除护百灵。倘疑陟降于焉舍。伏愿上梁之后。天神降祐。地祗效祥。黝垩长新。垂浩劫而不改。笾豆载列。锡纯嘏而无疆。俾重熙于大邦。期勿替于永世。
艮斋集卷之七
 序
  
送洪学士(受畴)赴燕序(乙亥)
洪学士九言之役于燕也。朝中卿大夫及儒士之素相与往还者。皆赋诗以赠之。其富盈箱。而九言犹不以为足。临行。复求一言于余。屡辞而愈勤焉。余惟九言诗人也。其道途间关之状。山河感慨之情。有以自发之矣。何必待乎人哉。且余病不喜吟诗。前后朋游之奉 命而北者。踵相接于道路。而未尝有一言之赠。今又安可破戒而为之哉。虽然。余于九言今日之行。深有感于心者矣。昔周大夫过王都而赋黍离。刘元城善之曰。常人之情。于忧乐之事。初遇之则其心变焉。次遇之则其变小衰。三遇之则其心如常矣。呜呼。我之臣服于彼既久。行人之奉玉帛而行者。率岁以为常。或一岁而再焉。几何不至于恬然不以为意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6L 页
也。嗟乎。今去崇祯丙子。甲子恰一周。而君又作贺正之行。念当时之危辱。思今日之宴安。得无瞿然而惊。衋然而悲者乎。韩昌黎之言曰。十干十二支相合。数穷于六十。或者天运其有循环而人事有可乘之机乎。九言以此为心。则入其境而审其山川之险要。道里之远近。行于野而审其土地之荒辟。过于市而审其物货之盛衰。见其俗则审人心之向背。见其政则审纪纲之理乱。归奏朝廷。裨我修攘之图。果如是则虽平日吟诗之习。吾恐其有不暇及焉者。又何以他人之诗为哉。余既不能诗。又重违其请。聊书此以归之。未知九言以为如何也。
琴湖(李佥枢志杰)集序
右琴湖集。故佥枢李公所著。而其胤子今侍读世瑾甫所收辑成编者也。始。侍读君。以咳唾之馀不忍弃。袭之巾衍。用寓羹墙之慕。而一时宗匠钜公。见而皆赏之。以为不可无传于后。于是存窝崔相国。就加抄定。而药泉南公。为序而弁之。诗凡五卷而分为十七录。则公之平生。此亦槩见矣。噫。自古能诗而穷者何限。唐之孟东野。宋之梅圣俞。其最著者也。韩公铭东野墓云。惟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摋。年几五十。始来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7H 页
京师。欧公序圣俞诗云。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今年五十。犹从辟书。若公高才隽望。人谓青紫可俯拾。而累屈省试。落拓名涂。中值甲寅世变。杜门谢举。以诗自娱。无复当世意。故公之芹宫录以前。似圣俞。摄提录以后。类东野。若其解薜之年。不及五十才一岁。嗟乎。一何相符耶。其拄笏清心等录。不过如东野之溧阳尉。圣俞之湖州监。而圆扉行吟两录。又二公之所无。且二公者。虽挫揠弃外于时。犹得当世之贤人若韩文公,欧阳文忠。为之知己。能使声名。振耀于一时。垂光于百祀。而若公则虽于身后。得明斋尹公录。药泉南公序。而俱有并世不相知之叹。以此言之。公之穷。其殆有甚焉者。悲夫。然此特言其穷而已。若公岂欲以诗自名者哉。奎瑞于丁巳疏。始见公于七百多士之中。晢面疏髯。器韵清高。矫然仙鹤之出群也。及接其容止。聆其辞气。趣操敦磪。悃愊无华。真长德君子之人也。故其诗翛然清远。淡然无华藻之饰。一皆流出于性情之正。不期于诗而诗者也。虽处京华名利之场。而常存旷远之趣。虽在幽囚冤郁之中。而绝无感怼之意。十七录同一律。而未尝以外累变其中。此公诗之所以尤可重也。岂韩公所谓鸣其不平。欧公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7L 页
所谓穷而后工者比哉。侍读君。以奎瑞夙有游从之好。请书一言于后。奎瑞既悯公穷于无遇。而又窃幸及见公。知公诗之所以然。玆敢不揆而为之叙。庶后之玩斯集者。有以诵其诗而知其人焉尔。
晚晦诗帖序(壬寅)
岁在壬辰。金生启豪。访余于龙津。叙旧谊。仍以一帖子授余曰。此先迹也。噫。先人述作。非不多矣。先人年四十一岁而启豪生。启豪生十五六而后。始有知识。先于此者。启豪既不可追。后于此者。先人衰矣。又懒于文墨。今其收录在纸者。仅三十篇。而此二篇者。乃赠晚休赵公,息庵金公诗。而笔亦先人所自书者也。所以尤加贵重。妆横为帖。以寓羹墙之慕。且以遗稚昧于无穷。愿公为一言以识之。余感其孝思。敬诺之。而丧戚病忧。未果就。其后十年之间。金生率一岁三四至而其恳愈切。壬寅。余病在鱼谷。朝暮俟尽。金生又至。复以此为请曰。公今老而病矣。恐此志不遂。以遗馀戚。仍又泫然。奎瑞其何忍终于无言。以伤孝子之心。呜呼。念昔己酉监试。公以生员。亚元居前例。而奎瑞以不才参榜末。虽慕公声名。悦公风仪。而坐远也。不得接晤承款。后三十年。有 庄陵追祔之典。奎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8H 页
瑞以一榜年少。忝大宗伯监局务。公于己酉。已以宿儒名。而后中十四省试而终不第。以水部员外。来为郎属。累然处于凡僚之间。奎瑞固蹴然悲之。而公则奉职愈勤。若无以自异于人者。奎瑞虽服公伟度。实未及知公之详也。呜呼。今去戊寅。二十有五年。公亦已殁矣。而始得公平生梗槩于残篇烂墨之间。岂不悲哉。闻公少与晚休赵公,息庵金公及一时诸闻人游。以文词相颉颃。而今观公两诗。词䪨富赡。类韩杜长篇。笔法亦清遒。得王,赵遗髓。若使公励气力耀精彩。以与之角势争能。岂遽出息庵诸公下哉。然而细玩之。其句语点画之间。亦或率意任真。不加修饰。锦而尚絅。玉不掩瑕。非公之才不能于藻绘。盖不为也。夫艺至于此。亦足以自珍。公曾不留意以要身后之名。其不存遗稿。亦此意。其尤可贵也已。噫。名者。人之所愿慕。而公犹尚如此。况于贫富荣悴凡身外之物倘来之事。又岂足以置欣戚于其间哉。后之人。以此观公。则亦庶几矣。奎瑞此言涉于评论。极知僭猥。而然其犁然有当于心。九原之下。犹存景慕者。寔在于此。不宜舍此而为言。未知金君以为如何也。
药泉集序(癸卯)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8L 页
惟我药泉先生南公。以 肃宗三十七年辛卯下世。后三年甲午。 上手书药泉集三字。使之觅入。时抄缮未完不克进。后九年 景宗癸卯。集始成。呜呼。 圣考宾天已四年矣。先生孙处宽。实干其事。乃摹出御笔。奉刊于卷首。因复徵序于奎瑞。奎瑞窃惟人之有号。或有私识于印章堂扁而不能自彻于门墙之外者。或有通行于侪友门生之间而他人莫知者。或有举一世尊仰而称号之者。或有传于千万世而不泯者。先生之号。岂非以举世尊称之故而流入于 九重之听否。若先生之文。则 圣考已熟察于章劄奏议之间。今于既殁之后。又欲通览其全书。所以爱重而追尚之者。可谓至矣。虽宋帝之序司马。何以加此。然则此三字。可以重斯集而传于千万世而无穷。奚以序为然。奎瑞于此窃有感于心者。古称道德事业文章为三不朽。若先生。可谓兼之者矣。先生早以文学进。当 孝显两朝。以格君正事为己任。故殿陛论事。则每被 两圣屈己而从之。讲帷谈经。则同时儒贤同春宋先生。炭翁权公。皆称为真讲官。当日人材。可以比隆于 明宣之际。而先生卓然独冠于众彦之林。岂不盛矣哉。逮我 肃庙朝。自亚卿至上相。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9H 页
契合之隆。千载一时。然于三十馀年之间。大小往来之运。亦天道之不能已者。先生虽有穷海绝漠之行。未几何而先生所斥之人。俱被凶逆之诛。先生犯颜之忠。先见之明。可以有光于简册。而当其被谴而去也。 圣考乃以刚方正直许之。知遇之感。岂以荣悴而有间哉。至于甲戌以后。则事尤有可悲者。当其时也。事既挂连。势有至难。一转再转。果将如何。先生之所以苦心于经权之际。岂众人所可识者哉。呜呼。 圣考之每以深长虑为教者。可谓百世以俟而不惑。自今观之。向之托于名义。必欲归先生于罔测之地者。其所踏之辙。果何如也。考数十年间。所上章劄。莫非因人言俟罪乞免之语。而前后 圣旨。集中俱载。纶音恳挚。或至累百言。而亲逆枉驾之教。前古之所未有。夫以先生之精忠。 圣考之眷遇。而终不能使一日安于朝廷。以尽治平之业者。莫非天也。而况其群猜众咻。又非特一臧氏子而已者哉。虽然。先生戊辰筵奏。急于迫头之祸萌。乃至忘躯命犯雷霆而不顾。而未及一期。国受其变。乙亥筵奏。忧深虑远。明于日后之患。若烛照龟契。而果验于二十九年之后。追后袖劄。拟欲杜曲径尊朝廷。为国家千万世之堤防。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29L 页
俱于集中。可见也。由是。世之尊先生之道者。虽五尺之童。莫不知尊君之为义。患失之可耻。此其功。岂在于抑洪水辟异端之下哉。若先生文章之盛。有集存焉。人皆可见。非小子所敢容喙。而若言其大体。雄博而精深。纡馀而切实。实为经世之文。我东名家。鲜有伦比。求之于古。唐之陆宣公。宋之欧阳子。其近之耳。文者。贯道之器也。苟或于此而不知先生道学之正。功业之隆。则是茅心而蒿目也。曷足与论于不朽之事哉。呜呼。我 圣考之欲览斯集。夫岂偶然。而惜乎编辑未成。不得一言之赐。以华衮于千秋。是可慨也。玆敢以先生所得于 圣考者。终始言之。后之人。想必有感于当日君臣之际。以及世道之变。而为之掩卷太息流涕而不足也。
艮斋集卷之七
 记
  
屏岩记(癸丑)
癸丑之夏。余自儒州。将游首阳。崔生㳜(后改瀗)临别。告余曰。首阳有别区。人所不知者。而惟㳜独知之。愿公详之。余曰诺。循州城东北走。得广石。沿广石以上。得屏岩。即崔生之所云也。广石。素有名馆宇于其傍。刻川之盘石。以标屏岩。人所不通。尽数里硗确蓊翳。行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30H 页
之甚艰。路穷得小潭。从游者以为颇可喜。折一曲以上。余亦不知足之疾而兴之逸也。两崖苍石削立。状如屏列。中间白石平铺。水流石上而变态俱焉。其垂若虹者为瀑。其布若练者为川。澄而深碧而浓。舞沦漪漪者。潭也。激而扬清而驶。喷沫洒洒者。滩也。或因曲而湾洄。或遇窦而幽咽。殆不可状。下而望极其所自。上而视尽其所归。憩乎其侧。苍苍然泠泠然。嗟乎。屏岩之不得名于世也。为其幽深而人莫之知耶。以其蓊蔽而人故不之至耶。抑虽知之。而至人不好之。伊我独好之耶。幽深而莫知者。则吾请归之天焉。蓊蔽而不至者。则吾请归之人焉。若人而不好之。我独好之者。则其将何说焉。余于是乎重其感于知遇之难也。遂为记。
睡乡记(并小序)
   昔王荆公尝作醉乡记。吾则性不善酒。聊作睡乡记以自托云。
睡乡与太古并立。天皇氏尝游此地。得无为之术。归而治天下。天下遂化。厥后天皇氏一万八千岁而终。睡乡人亦一万八千岁。人之访之也。必卜其夜。然或昼求神疲。酣醉无聊。则亦时往焉。惟不喜疾病离别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30L 页
幽骚怨戚之人。虽夜亦不得至也。其地无山溪之限。其居无城郭甲兵之备。其俗不烦不苛。无检无束。亦无上古叔季之杀。又意有所感焉。则能一瞬游千里而不远。一息周万变而无穷也。然此非其至焉者也。惟浑浑悠悠。无营无欲。无思无虑者。方为得睡乡之真界。人亦罕有至者也。战国时有一蝴蝶。老而神。颇得其真游而自适也。其后化为庄周。以荒唐之术自大。仍不复返。至于晋。有处士陶潜元亮。与羲皇氏相期而游于其地。其后未千年。宋有希夷陈图南先生。欲与赵氏争天下。已而闻睡乡之趣。遂去隐不出。其他若蚍池之游。蚁柯之乐。虽稍诡怪。俱琐琐无足道者。呜呼。自古及今。虽庸人凡夫厮儓下卒。亦何尝无睡。若此类。自托于斯。能踯躅于尘垢粪壤之间。聊以自暇焉者而已。欲薰情乘。终非能远到者也。譬如桎梏之人。倚墙壁而暂搔。纵得一饷之快。若夫语之以天地之大。居室之宽。浮游旷荡之乐。终有所茫然者也。可不悲乎。或曰。昔混沌氏当太古之时。日凿一窍。混沌怨之。七日而佯死。遂跳于睡乡以居。故其俗犹有遗风焉。嗟乎。其果然乎。虽然。余窃有所惜焉。向使不凿七窍。亦终无许些知识。岂不尤美乎。周诗曰。我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31H 页
生之后。逢此百罹。逢此百罹。尚寐无讹。余尝读其诗而悲其意焉。由是。士之不遇于当世者。多隐于睡乡而不返云。
新成小斋记(己未)
首阳子为营一室于凤山之阴。四柱而两梁。循壁而量。其高三尺有馀。其自西之东。自北之南。皆盈把而止。卧则折腰卷股。屈曲而寝。起则必先俛其头缩其颈。冠不垫笠不摧。将出户则必竦身。左右视审。度良久而后敢出。首阳子居之。其意怡然自适也。客有过之者曰。噫。子居之小也至此哉。何子之乐之也。主人曰。嗟乎。其夫天之所覆者。地之所载者。岂不弘且远矣乎。然吾以抄忽之微。处乎其间。茫茫乎不知置身之所焉。玆居也虽小。能荫吾身适吾意。容滕之外。且恢恢然有馀地。是天地亦有所缩。而玆居亦有所赢也。吾固未始知天地之果大乎哉。玆居之果小乎哉。又试言之。自夫吾心之主宰者而言之。则身亦外也。自其理之无所不包者而言之。则天地亦在吾心之内。吾请内天地乎。则容天地者。岂不大哉。吾请外身乎。则身之外。尚复有凡席之地。又安可以小之哉。且夫其居广者。其所以用其心也亦博。居一室之内。一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31L 页
室之事。无所不当审。甍桷之摧而忧。阶级之缺而忧。障篱之撤而忧。一有不得焉则劳其心。心既劳则又安能自暇乎他哉。吾安能以无所不包者心。局于十步五步之间。规规焉而莫之脱乎。吾又安能以其小且外者而忘其大且内者乎。况玆居也虽小。尚有兴寝洒扫之节焉。书册笔砚之用焉。宾客接应之礼焉。吾将日勉焉而犹惧其不给。又安暇乎其外之慕而居之。大与小之论哉。
艮斋集卷之七
 铭
  
艮岩铭(己亥)
昔在连山。以艮名堂。今此名岩。以在艮方。名虽假设。意则深长。艮乎艮乎。铭以不忘。
团扇铭
体则明月。用则清风。掌握之权。惟主人翁。
砚滴铭
圆其外而虚其中。乾形而离性也。土为质而水为藏。坤体而坎用也。上有穴。兑上绝。而下有底。震下连也。静而能安。艮之止。而用之不穷。巽之权也。
艮斋集卷之七
 赞
  
内舅知事金公画像赞(戊申)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32H 页
姿禀恺悌。仪度安详。九耋须鬓。八座冠裳。工摹其容。我颂其德。子孙盈室。奉侍无极。
艮斋集卷之七
 说
  
名利说
众人。贸贸以利忘生。烈士。矫矫以死易名。所趍虽殊。其所以忘身殉物。一也。鱼游江湖而死于钓者。利其饵也。兽处山林而死于阱者。利其肉也。孔雀生于南海。鹦鹉出于陇西。中国之人得以饰之器用。畜之樊笼者。岂非以言语毛羽之名而然乎。嗟乎。名与利。其可近之乎哉。虽然。窃怪夫今世之人。非徒以利为利。方且以名为利。外矫虚名而内规实利。汩汩焉终日夜以悴。惟恐名之不售而利之不得专也。嗟乎。及其名之无利。亦肯忘其身以殉乎哉。此与以死易名者比又远矣。
观心说
释氏有以心观心之说。吾儒以两心讥之。然吾身亲验之矣。乙卯。吾尝有幽忧之疾。其善惊易怒。不安不固。胡思乱想。还然无端者。为一心也。其间一念荧然矣而明知此心之为胡乱者。亦为一心也。或以此镇彼而安。或此不胜而彼愈炽。如是者数矣。遂以释氏
艮斋集卷之七 第 132L 页
之说为信然。其后九月而病少瘳。瘳则无是矣。更思之。其善惊易怒。胡思乱想者。外邪也。其荧然矣而知此心之为胡乱者。本心也。嗟乎。善惊易怒。胡思乱想者。是岂其心哉。乃欲以此为心。而与天所赋本然之心。为之敌焉。而谓之以心观心者。岂不愈病矣乎。且世或有子而不孝。臣而不忠。小人而蹈君子。声而溺。色而荒者。此其人亦有一念。知其不善矣而尚不能自抑者乎。亦能将此心而观彼心矣乎。其有得焉者乎。吾以为人之如此者。实未尝明知其本体而然也。苟或知之。自当无是物利蹈溺。遂至以彼为心。而失其所以观心者心。则虽释氏。亦将奈何哉。故君子贵格物而致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