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霞谷集卷十八
霞谷集卷十八 第 x 页
霞谷集卷十八
 心经集义卷之一○经上(全体道心之经凡二章)
  
[论语尧曰章]
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尧曰)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2H 页
[大禹谟人心道心章]
大禹谟帝曰来。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书)
 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朱子说曰首言性情之妙。人之所生而有者也。纯粹至善。万理具焉。所谓性也。性之欲。即所谓情也。次指情之动处为言。而性在其中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感也。好之恶之者情也。所以好恶而有自然之节者性也。又曰好恶无节一节。言情所以流而性之所以失也。情之好恶。本有自然之节。惟其不自觉知。无所涵养。而大本不立。是以天则不明于内。外物又从而诱之。此所以流滥放逸而不自知也。又曰反躬以求天理之本然者。则初未尝灭也。)
 程子曰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用也○刘录)○又曰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谢氏)
 集义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2L 页
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上)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尽心上)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不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告子上)
  
(附或问谢子于外间一切。放得下否。曰实就上面做工夫来。凡事须有根。屋柱无根。折却便倒。树木有根。虽剪枝条。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3H 页
相次又发。如人要富贵。要他做甚。必须有用处。寻讨要用处病根。将来斩断便没事。又曰打透此关十馀年矣。当初大段做工夫。拣难舍底弃却。后来渐渐轻。至今日于器用之类。置之只为合用。更无健羡底心。)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程子曰君子有义有命。求在我者也。此言义也。求在外者也。此言命也。至于圣人则虽有义而无命。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此言义不言命也。外书)
  
(○程子曰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明道)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告子上下同)(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程子曰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个身与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已自先不好了也。)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3L 页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张子曰人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盖人人有利欲之心。与学正相背驰。故学者要寡欲。(程子曰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伊川谢氏)○程子曰不必沈溺然后为欲。但有所向则为欲。(张氏曰欲则百虑纷纭。其心外驰。尚何所存乎。)(问寡欲养心。只是虚中。朱子曰固是。若眼前事事要时。这心便一齐走出了。所以伊川教人。直是都不去他用其心也。不要人学写字也。不要人学作诗文。这不是僻。道理是合如此。人只有一个心。如何分做许多去。若只管去闲处用了心。到得合用处。于这本来底都不得力。要得寡欲。存这心最是难。以汤武圣人。如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只为要复此心。观旅獒之反复切谏。于此见欲之可畏。无小大皆不可忽。)
 张子曰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口腹于饮食。鼻口于臭味。皆攻取之性也。知德者属餍而已。不以嗜欲累其心。不以小害大末丧本焉尔。
  以上言人心
 集义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4H 页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丑上○说谢氏曰人须是识其真心。方其乍见孺子入井之时。其心怵惕。乃真心也。非思而得。非勉而中。天理之自然也。内交要誉。恶其声而然。即人欲之私矣。)○齐宣王见牵牛而过堂下。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以羊易之也。孟子曰是心足以王矣。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梁惠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滕文上)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4L 页
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告子上)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勃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5H 页
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上)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附又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尽心下)
  以上明道心
霞谷集卷十八
 全体为仁之学凡二章
  
[论语颜渊问仁章]
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程子曰颜子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其视箴曰。心兮本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5L 页
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蔽交于前。其中则迁。制之于外。以安其内。克己复礼。久而诚矣。其听箴曰人有秉彝。本乎天性。知诱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性。非礼勿听。其言箴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矧是枢机。兴戎出好。吉匈荣辱。惟其所召。伤易则诞。伤烦则支。己肆物忤。出悖来违。非法不道。钦哉训辞。其动箴曰。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程子曰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外书近思)
  [颜渊喟然叹章]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集义乐记曰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程子曰礼乐止在反之间。便得性情之正。明道谢录)
 易损之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论)
 旅獒太保训王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周书)○ 明道程子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谢氏言录古人善行。别作一册。明道见之曰是玩物丧志。又云初以记问为学。对明道举史书成篇。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此语。汗流浃背。面发赤。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蹉一字。)
 上蔡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谢子往见伊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6H 页
川。伊川曰相别一年。做得甚工夫。谢曰也只去个一矜字。曰何故。曰仔细检点得来。病痛尽在这里。若按伏得这个罪过。方有向进处。伊川点头。因语在坐者曰。此人为学。切问近思者也。(胡文定公问上蔡矜字罪过。何故恁地大谢。曰今人做事。只管要夸耀别人耳目。浑不关自家受用事有底人。食前方丈。便向人前吃。只蔬食菜羹。便向房里吃。为甚恁地。)
 
(论语曰孟之反不伐。谢氏曰人能操无欲上人之心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而凡可以矜己誇人者。皆无足道矣。然不知学者欲上人之心无时而忘也。若孟之反。可以为法矣。雍也)
 程子曰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得真与妄尔。(明道刘)
 程子曰义理与客气常相胜。只看消长分数多少。为君子小人之别。义理所得渐多则自然知得客气消散得渐少。消尽者是大贤。
 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不性者焉。○又曰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脩夭而已。○又曰莫非天也。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领恶而全好者。其必由学乎。
  以上言克己
 集义乐记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6L 页
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中心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孽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告子上○孟子谓高子曰山经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尽下)○(朱子曰荀子曰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盖偷心是不知不觉自走去。不由自家使底。佛家亦有流注想。他最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7H 页
怕这个。此即荀子所谓偷则自行之心也。)
  
(张子曰心清时少。乱时常多。其清时视明听聪。四体不待羁束而自然恭谨。其乱时反是。如此何也。盖用心未熟。客虑多。而常心少也。习俗之心未去。而实心未完也。人又要得刚。刚则守得定不回。进道勇敢。○有潜心于道。悤悤为他虑引去者。此气也。旧习缠绕。未能脱洒。毕竟无益。但乐于旧习耳。古人欲得朋友与琴瑟简编。常使心在于此。)
  
(程子曰人不能祛思虑。只是吝。吝故无浩然之气。○程子曰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贵志。○或谓人莫不知和柔宽缓。然临事则反至于暴厉。程子曰只是志不胜气。气反动其心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弗由。哀哉。(离上○又曰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 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 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上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上)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上)○(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乌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上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7L 页
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来。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尽上)
  以上主复礼
霞谷集卷十八
 敬怠义欲凡二章(是为惟精惟一之功。博约复礼之事也。下又以义以敬二节分立焉。)
  
[礼丹书章]
礼践阼。(大戴礼篇名)武王践阼三日。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帝之道存乎。曰在丹书。王欲问之则斋矣。斋三日。王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王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焉。于几于鉴于盥盘于楹于杖于带于履屦于觞豆于户牖于釖弓矛为铭焉。)
  西山真氏曰(武王之始克商也。访洪范于箕子。其始践阼也。又访丹书于太公。可谓急于问道者矣。而太公望所告。不出敬与义之二言。盖敬则万善俱立。怠则万善俱废。义则利为之主。欲则物为之主。吉凶存亡之所由分。上古圣人。已致谨于此矣。武王闻之。惕若戒惧。而铭之器物以自警焉。盖恐斯须不存。而怠与欲得乘其隙也。其后)孔子赞易于坤之六二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先儒释之曰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盖敬则此心无私邪之累。内之所以直也。义则事事物物各当其分。外之所以方也。自黄帝而武王。自武王而孔子。其皆一道与。
[易坤六二敬以直内章]
文言传坤六二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程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刘)
 程子曰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矣。便是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8H 页
约处。坤卦言敬义立而德不孤。至于圣人。亦止如是。更无别涂。穿凿系累。自非道理。故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不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心所蔽则欿然而馁。知其小也。(思无邪无不敬。只此二句。循而行之。安得有差。有差者皆由不敬不正也。○又曰易之乾卦言圣人之学。坤卦言贤人之学。惟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集义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又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程子曰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尽上○程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若未接物。如何为善。只主于敬。便是为善也。以此观之。圣人之道。不是但嘿然无言。入阙录)
 程子曰董仲舒有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仲舒所以度越诸子。(传习录曰一有谋计之心。虽正谊明道亦功利。)
  以上主道义
 集义书召诰。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又曰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周书)
  
(臼季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人之则也。左氏传)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8L 页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唯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其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宪问)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程子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君德也。君德即天德也。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明道)
 表记子曰君子庄敬日彊。安肆日偷。(伊川甚爱表记之语。盖常人之情。才放肆则日就旷荡。自检束则日就规矩。外书吕氏)○程子曰严威俨恪。非敬之道。但致敬须自此入。(伊川近)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明道曰此是彻上彻下语。圣人初无二语也。充之则粹面盎背。达之则笃恭而天下平矣。子路)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明道曰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以持养之。及其至则一也。见上。卫灵)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唯谨独便是守之之法。(问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之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有诸中而后见于外。现其出门使民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9H 页
之时其敬如此。则前乎此者敬可知矣。非因出门使民然后有此敬也。)
 易曰(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程子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无间断。
 程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则便不直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则直也。(明道)
 又曰存养熟后。泰然行将去。便有进。
  以上主持敬。 右为复礼为仁之功。
霞谷集卷十八
 主敬慎致至诚凡四章
  
[诗大雅上帝临女章]
诗大雅曰上帝临女。无贰尔心。(大明)鲁颂曰无贰无虞。上帝临女。(閟宫)
  
(龟山杨氏曰道无显微之间。慎其独。所以对越在天也。诗曰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大雅穆穆文王章]
大雅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文王)又曰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思齐)
 抑曰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中庸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集义程子曰忠信所以进德。终日乾乾。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也。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69L 页
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孟子去其中。又发挥出浩然之气。可谓尽矣。故说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小大事而只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彻上彻下不过如此。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须着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忠信所以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乾道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者。坤道也。明刘录)
 张子曰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诗大雅板之篇。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谕。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易乾之象天行健章]
易乾之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中庸诗云维天之命章]
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集义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咸有一德曰终始惟一。时乃日新。见上)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表记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0H 页
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述而)
  
(传习录曰发愤忘食。圣人之心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圣人之心真无有戚时。恐不必言得不得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注人心之全德。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程子曰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又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会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下)(又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先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尽上)
  以上主敬慎致至诚二节。 右为道心惟一之诚。
霞谷集卷十八
 心经集义卷之二○经下(格致诚正修身分作四节)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0L 页
格物致知一节
  [易复初九颜氏之子庶几章]
  [论语颜回好学章]
系辞传(复初九)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下传五)○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传习录曰你私意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中庸回也择善章]
  [论语三月不违仁章]
中庸子曰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程子曰中庸如何择。如博学之。又审问之。又明辨之。所以能择中庸也。虽然学问而辨。亦何所据。乃识中庸。此则存乎致知。致知者。此则在学者自加功也。入阙录)
 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尽上)
 集义易益之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伊川程子曰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学问之道无他。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易传)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季氏)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1H 页
(明道曰见贤便思齐。有为者亦若是。见不贤而内自省。盖莫不在已。外书)
  
(系辞传 噬嗑上九 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下传五)(张子曰纤恶必除。善斯成性矣。察恶未尽。虽善必粗矣。)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注言其但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又注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著。宪问 ○秦誓曰我心之忧。日月愈迈。若不云来。周书)
 程子曰予年十六七时好田猎。既而自谓已无此好。周茂叔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一日萌动。复如初矣。后十二年。暮归在田野间。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方知果未也。(明道)
 集义说命。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暨厥终罔显。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允怀于玆。道积于厥躬。惟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商书○传习录曰夫谓逊志时敏者。非谓其饰情卑礼于其外。汲汲于事功声誉之间也。其逊志也。如地之下而无所不承也。如海之虚而无所不纳也。其时敏也。一于天德。戒惧于不睹不闻。如太和之运而不息也。夫然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1L 页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下)
  [易乾九三进德修业章]
文言传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程子传曰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致知也。所谓始条理者。知之事也。知终终之。力行也。所谓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程子曰知至而至之者。知至而往至之。乃吉之先见。故曰可与几也。知终而终之则可与存义也。○又曰知至至之主知。知终终之主终。)
 朱子本义曰忠信主于心者。无一念之不诚也。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虽有忠信之心。然非修辞立诚则无以居之。知至至之。进德之事。知终终之。居业之事。所以终日乾乾而夕犹惕若者。以此故也。
 程子曰修辞立其诚。不可不子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若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当自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才有可据之处。有可据之处则可以修业也。终日乾乾。大小大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为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2H 页
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
 集义中庸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
 颜渊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见上○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程子曰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学。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却与天地同体。其次惟庄敬持养。及其至则一也。(卫灵明道)○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子张明道)
 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己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明道)
 程子曰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是佗元无少欠。百理具备。得这天理。是谓大人。(圣神)又曰学者先须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而诚。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订顽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2L 页
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而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程子曰人只有一个天理。却不能存得。更做甚人也。○或问涵养。曰若造得到。更说甚涵养。(因论持其志。先生曰只这个也是私。然学者不恁地不得。 程子曰三月不违。言其久也。然非成德之事。○右为博约复礼之学)
  [大学在止于至善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易系辞乾坤易简章]
系辞传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有亲则可久。可久则贤人之德。易从则有功。有功则可大。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一章)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程子曰下学上达。意在言表。又曰凡下学人事。便是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3H 页
上达天理。然习而不察则亦不能以上达矣。宪问)
 集义中庸子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又曰)礼所生也。(又曰)不可以不知人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又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又曰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以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又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又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又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人之性物之性。又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诚。)
  
(明道曰知至则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未至尔。)
 孟子曰乐正子。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尽下○程子曰可欲之谓善。便与元者善之长同理。东录)
  
(右为道心精一之精)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3L 页
诚意一节
  [中庸天命之谓性章上节]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传习录才有夹杂。便不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的心。又曰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集义伊尹作咸有一德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又曰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商书○西山真氏曰不纯乎善而人欲参之。不常乎善而人欲问之。则二三其德而动无非匈矣。易以日新为盛德。先儒谓人之学。不日进则日退。故德不可以不日新。不日新者。不一害之也。 又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见下)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程子曰罕言利。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为利。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4H 页
(如释氏之学。皆本于利。故便不是。)(孟子辨舜蹠之分。只在义利之间。言间者谓相去不甚远。所争毫末尔。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才出义。便以利言也。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若无利害。何用计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
  
(南赣公移曰苟无不尽之心。自无难处之事。)
 程子曰贤者惟知义而已。命在其中。中人以下。乃以命处义。若贤者则求之以道。得之以义。不必言命。○(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有人遇一事则心心念念不肯舍。毕竟何益。若不会处置了放下。便是无义无命也。)○门人有欲归应乡举者谓决科之利也。先生曰汝之是心。已不可入于尧舜之道矣。夫子贡之高识。曷尝规规于货利哉。特于丰约之间。不能无留情耳。且贫富有命。彼乃留情于其间。多见其不信道也。故圣人谓之不受命。有志于道者。要当去此心而后可语也。○(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于所不安也。何止一日。须臾不能。如曾子易箦。须要如此乃安。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若见得。必不肯安于所不安。得之于心。是谓有德。不待勉强。然学者则须勉强。古人有捐𨈬殒命者。若不实见得则乌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成仁。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集义大学君子有大道。必忠信而得之。骄泰而失之。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又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又我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4L 页
必不忠。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离上下)
 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诗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集义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汗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尽下)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尽下○又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尽上)
  程子曰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是伪也。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与为利。清浊虽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5H 页
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周书大学○明道先生不以一善成名。一时之利为己功。见下)
  [易乾九二闲邪存诚章]
文言传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本义曰闲邪存其诚。无斁亦保之意。)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程子曰思无邪。诚也。少日说)
 程子曰忠信所以进德者何也。闲邪则诚自存。诚存斯为忠信也。如何是闲邪。非礼而勿视听言动。邪斯闲矣。(敬以直内则须君则是君臣则是臣。凡事如此。大小大直截。吕)
 集义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下)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尽下)(明道曰介甫说知道如此。如此已与道离。有道者分明只作本分事说。孟子言尧舜性之。由仁义行。岂不是寻常易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和性字由字。也不消道。李端伯)
 伊川曰人只被这个知见不通透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著意。才著意。便是有个私心。这一点意气能得几时子。○(伊川临终。门人进曰先生平日所学。正今日要用。先生力疾微视曰道著用便不是。)
 谢氏曰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5L 页
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行也。知者谓之有所见则可。谓之有所得则未可。有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乱。未能无意也。安仁则一。利仁则二。(里仁)
 程子言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鲜于侁说不改其乐曰乐道而已。伊川曰使颜子以道为乐而乐之则非颜子矣。(雍也○问伊川谓若以道为乐。不足为颜子。又却云颜子所乐者仁而已。朱子曰非是乐仁。惟仁故能乐尔。又曰但今人说乐道浅了。要之说乐道亦无害。又曰程子云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
 程子尝与赵汝霖论为政。切忌临事著心曰。此诚是也。然唯恕上合著心。(吁问是否)先生曰彼谓著心。勉而行恕则可。谓著心求恕则不可。盖恕自有之理。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不待求而后得。然此人之论。有心为恕。终必恕矣。
 集义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程子曰若不能存养。只是说话。)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大学)○孟子曰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离下○颜渊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见上)
 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6H 页
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中庸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右为克己复礼之约。)
正心一节
  [中庸天命下节未发之谓中章]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集义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注绝无之尽者。毋史记作无是也。张子曰四者有一焉。与天地不相似。子罕)
 系辞传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九四)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6L 页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下传五○谢显道见伊川曰近日事如何。对曰天下何思何虑。伊川曰是则是有此理。贤却发得太早在。伊川直是会锻炼得人说了。又道恰好著工夫也。)告子谓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又曰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公丑上)○程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则便不直矣。行仁义。岂有直乎。必有事焉而勿正则直也。(朱子曰人心至灵。主宰万变。而非物所能宰。故才有执持之意。即是此心先自动了。此程子每言坐忘。即是坐驰。而其指示学者操存之道。虽曰敬以直内。而又有以敬直内。便不直矣之云也。)
 中庸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明道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一活泼泼地。(会得时活泼泼地。不会得时。只是弄精神。)
 集义(系辞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上传十○伊川曰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惟观其所见如何耳。)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上传十一)周子图说曰无极而太极。惟人也。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7H 页
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无欲故静。周子曰圣可学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养心说曰养心莫善于寡欲。予谓养心不止于寡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
 又曰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性。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张子问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程子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7L 页
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右为道心惟一之一)
修身一节
  [洪范五皇极章]
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周书)
 大学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孟子曰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论语子曰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集义易无妄之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六二曰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程子曰圣人于天下事。自不合与。只顺得天理。茂对时育万物。)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8H 页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知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离下)
  问不迁怒。程子曰只被说得粗了。诸君便道易。须是理会得因何不迁怒。如舜之诛四凶。舜何与焉。圣人之心。本无怒也。(譬如明镜。人有能怒一人。而不怒别人者。能忍得如此。已是煞知义理。若圣人因物而未尝有怒。此莫是甚难。)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今见可喜可怒之事。自家著一分陪奉他。此亦劳矣。圣人之心如止水。
  程子曰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如言天讨有罪天命有德。此都只是天理自然当如此。人几时与与则便是私意。(又曰以物待物。不以己待物则无我也。夫天之生物也。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矣。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天理如此。岂可道哉。以天下之大。万物之多。用一心而处之。必得其要。斯可矣。然则古人处事。岂不优乎。刘录)
  程子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今人主心不定。视心如寇贼而不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当知天下无一物是合少得者不可恶也。(程子曰人多思虑不能自宁。只是做他心主不定。要作得心主定。惟是止于事。为人君止于仁之类。如舜之诛四匈。四匈已作恶。舜从而诛之。舜何与焉。人不止于事。只是揽他事不能使物各付物。物各付物则是役物。为物所役则是役于物。有物必有则。须是止于事。○程子曰学者患心虑纷乱不能宁静。此则天下公病。学者只要立个心。此上头尽有商量。关伊)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尽上)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8L 页
程子曰天地生物。各无不足之理。常思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有多少不尽分处。(端录)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曰予一以贯之。
 程子曰道一本也。或谓以心包诚。不若以诚包心。(以至诚参天地。不若以至诚体人物。)是二本也。知不二本。便是笃恭而天下平之道。(刘录)
  程子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皆是一贯。(刘录)
  又曰一物不该非中也。一事不为非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为其偏而已矣。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修此道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而已。由是而不息焉则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可以驯致也。(游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9H 页
程子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吕)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程子曰至于夫子则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己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又曰先观二子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天地气象。公冶)
 
(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明道曰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论语三子言志。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程子曰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又曰曾点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集义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尽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79L 页
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注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朱子曰此章言圣贤乐善之诚。初无彼此之间。故其在人者有以裕于己。在己者有以及于人。)
  
(传习录书曰舜察迩言而询刍荛。非是以迩言当察刍荛当询而后如此。此知之发见流行。光明圆莹。更无挂碍遮隔处。此所以谓之大知。才有执着意必。其知便小矣。讲学中自有去取分辨。然就心地上着实用功须如此方是。)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谢氏曰不知有馀在己不足在人。不必得为在己。失为在人。非几于无我者不能也。)
 张子曰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程子曰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程子曰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人只为自私。将自家躯壳上头起意。故看得道理小了他物。放这身来都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又曰人能放这一个身。公共放在天地万物中一般者。则有甚妨碍。虽万身曾何伤。释氏却厌恶要得去尽根尘。乃知皆是自私者也。吕)
  
(明道先生其自任之重也。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以一善成名。宁以一物不被泽为己病。不欲以一时之利为己功。吕)
 集义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商书)○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下)
 论语(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孟子曰(居下位。不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80H 页
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告下)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系辞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上四○本义此圣人至命之事也。)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下八○又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匈。是故谓之爻。又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上十二)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陋巷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又曰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离下○又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又曰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尽上)
 孟子曰伯夷伊尹不同道。又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又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公上)○又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万下)
 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80L 页
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不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右为道心精一之用)
  [舜典命夔典乐章]
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谑。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皋谟)
  
[洪范敬用五事章]
洪范九畴次二曰敬用五事。(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曰时休徵时若。 又有咎徵恒若。曰狂曰僭曰豫曰急曰蒙。)
 集义中庸。子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修身则道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又曰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子张问从政。何谓五美。子曰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谢氏曰未至于从容中道。无时而不自省察也。虽有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81H 页
不存焉者寡矣。此之谓思诚。)
 
(○曲礼曰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玉藻曰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
 
(又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又曰立容辨贬卑毋谄。头颈必中。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程子曰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明道曰毋不敬。君德也。君德即天德也。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
 
诗抑曰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大雅)横渠尝言十五年学个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学不成。有多少病在。(又曰众人安则不恭。恭则不安。外谢)
 程子曰今学者。敬而不见得。又不安者。只是心生。亦是太以敬来做事得重。此恭而无礼则劳也。恭者私为恭之恭也。礼者非体之礼。是自然底道理也。只恭而不为自然底道理。故不自在也。须是恭而安。今容貌必端。言语必正者。非是道独善其身。要人道如何。只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只是个循理而已。(吕)
 
(程子曰今志于义理而心不安乐者何也。此则正是剩一个助之长。推则心。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然而持之太甚。便是必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81L 页
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须且恁去。如此者。只是德孤。德不孤。必有邻。到德盛后。自无窒碍。左右逢其原也。吕录)
 
(程子曰志道恳切。固是诚意。若迫切不中理则反为不诚。盖实理中自有缓急。不容如是之迫。观天地之化乃可知。吕录伊川)
 
(○谢氏历奉师冕见章云夫圣人之道。无微显无内外。由洒扫应对进退。而上达天道。本末一以贯之。一部论语。只恁地者。渊源)
 程子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谢)
 程子曰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理无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独。(刘)
 程子曰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又曰圣人之道。更无精粗。从洒扫应对至精义入神。通贯只一理。维洒扫应对。只看所以然者如何。 洒扫应对与尽性至命一统事。)
 
又曰舞射便见人诚。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己。自洒扫应对上。便可到圣人事。(遗)
  [大学修身为本章]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上)孟子曰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尽下○又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
 大雅(思齐)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如关雎麟趾是。)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
霞谷集卷十八 第 482H 页
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故治国在齐其家。又曰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
  
(右为复礼为仁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