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033-05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易述卷十四    明 潘士藻 撰
  系辞下傅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述曰诸卦皆乾坤之变化乾坤即是易也门者取阖辟
 之义学易者必自乾坤始明乎乾之阳则知举六十四卦
 之物凡本乎阳者皆乾也明乎坤之阴则知举六十四卦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033-0503b.png
 之物凡本乎阴者皆坤也二物之德阴与阳合而其情相
 得二物之体刚自刚柔自柔而其质不同知易之合德有
 体则知易之道所以体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而阴阳无
 遁情矣天地以形言易无物不具故曰体神明以德言易
 无用不神故曰通说旨体天地之撰以卦象言通神明
 之德以卦德言
 苏氏曰阴阳二物也其合也未尝不杂其分也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未尝杂也故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033-0503c.png
 体阴阳合德故杂刚柔有体故不越于稽其类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耶
 述曰其称名也杂为句而不越当读至于稽其类称
 名卦名也事类尽于阴阳卦之称名杂而不越于稽
 考其事类以尽阴阳之变盖世道下衰民伪日滋圣
 人不得已而有言故曰其衰世之意耶
 徐进斋曰上古之世俗朴民淳迷于吉凶之途而莫知
 所趋故伏羲画卦以教之占而吉凶以明斯民由之而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033-0503d.png
 无疑也虽乾阳坤阴刚柔交错体天地之撰通神明之
 德然刚胜则吉柔胜则凶亦未尝费辞也中古以来人
 心变诈迷谬愈甚文王周公于是系卦爻之辞称名稽
 类以开示阴阳之义易之道虽无馀蕴而圣人忧患后
 世之意盖亦有不得已而然者故下文又申言之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辩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
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033-0504a.png
 述曰姜廷善曰往谓阴阳消长刚柔变化(阙/) 所藏
 者人所不明易皆著而明之故曰彰往来谓吉凶未
 定事之方来人所未知者占筮中所告可以前知故
 曰察来显谓百姓之日用至显而人所共见者易则
 微之使人敬慎而不敢慢幽谓死生之说鬼神之情
 状至幽而人所难见者易则阐之使人洞晓而无所
 疑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词则备矣
 苏氏曰道之大全未始有名而易实开之赋之以名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033-0504b.png
 以名为不足而取诸物以寓其意以物为不足而正
 言之以言为不足而断之以辞则备以言者辞之约
 者也辞者言之幽者也断辞即彖辞也或曰辨物正
 言断辞后天之易也视先天则为备矣
 其称名虽若甚小其取类则为甚大其旨远使人思
 而得之其词文使人玩而悟之其言致曲而后中于
 道其事闳肆而其实本于隐皆因其疑贰不决恐惧
 勿入之时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必报明于天理之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033-0504c.png
 报则吉凶之动贞夫一而奚贰之有曰济者出之陷
 溺之危(阙/)  安吉之地也此其所以为衰世之意
 耶
 孔疏往事必载来事豫占彰往察来也易之论说其
 初微之事至其终末显著也初时幽闇以至终末阐
 明也以体言之则云微显以理言之则云阐幽开而
 当名者开释卦爻之义使当所象之名若乾卦当龙
 坤卦当马之类是也辨物正言者若辨健物正言其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033-0504d.png
 龙若辨顺物正言其马开而当名辨物正言凡此二
 事决断于卦爻之辞则备具矣若豕负涂噬腊肉之
 属是以一小物比喻大事也若近言龙战远明阴阳
 斗争圣人变革其旨远也不直言得中居职乃云黄
 裳元吉其辞文也变化无常不可为体例其言随物
 屈曲而各中其理也易之所载之事其辞放肆显露
 而所论义理深而幽隐也因贰以济民行者欲使趋
 吉避凶行善不行恶也以明失得之报者失则报之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033-0505a.png
 以凶得则报之以吉也
 质卿曰古之为民者一今之为民者二一则浑以朴
 而民心不惑于多岐二则眩以疑而是非多昧于两
 可此衰世之意圣人之所忧也以为民既二矣则趋
 避必惑民行将何以济民行二矣则得失必迷其报
 岂可以不明故称名于杂而稽类于同要以明得失
 之报此报一明则疑于行者明徵于辞二于心者会
 归于一圣人之为世道至矣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033-0505b.png
 君子脩身治行得失之间寸心自知何必言报至于
 言报而世事可知矣报明而犹然不信至有前因后
 果之报累万言而不尽圣人之心戚矣戚矣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述曰易之爻卦之象则在上古伏羲之时但其时理
 尚质素圣道凝寂直观其象足以垂教矣中古之时
 事渐浇浮非象可以为教故卦爻之辞起于中古作
 易者其有忧患乎若无忧患何思何虑不须营作身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033-0505c.png
 既忧患须垂法以示于后以防忧患之事故系之以
 文辞明其失得与吉凶也
 蔡清曰当中古之时世态日新而作易者又身历乎
 忧患之事故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而所以反身脩
 德者自无所不用其至耳故今易卦之中多是处忧
 患之事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也损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033-0505d.png
巽德之制也
 述曰履德之基基如筑土之下基积累之所始也履
 以立礼故曰基苏氏曰基者厚下者自全也谦德之
 柄说卦传坤为柄解有形可执又谓勤于造事而不名
 其功得之矣欧阳南野曰谦所以持践履之志于不
 坠而为之柄也复德之本本物生之根也复者阳之
 始生乾之元善之端人心发见之初养德自此始故
 曰本恒德之固固固守而不变也恒主不易方故曰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033-0506a.png
 固龚深甫曰复者复命知常也固者物莫能倾也损
 德之脩脩谓治其恶损惩忿窒欲所以脩身益德之
 裕裕谓充长善端有馀裕也益迁善改过以益其善
 困德之辨困致命遂志而心识开明故曰辨辨于心
 也龚氏曰以困则异于尚口之穷也井德之地井无
 丧无得动静常定广博之泽所由出故曰地巽德之
 制制裁制之宜陆氏曰有为者常顺时制宜不顺时
 制宜者一方一曲之士非成德之事也顺时制宜非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033-0506b.png
 随俗合污如禹稷颜子是已故曰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
称而隐
 述曰履和而至履以兑柔应在上乾刚故龚深甫说
 和为能说至为应乾而亨谦之成卦在九三以刚下
 人上承下绥众皆归之故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小
 者几微之谓微而辨之不远复也朱子以复阳微而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033-0506c.png
 不乱于群阴恒杂而不厌人之生动用酬酢事变非
 一人情于此多生厌恶是不恒其德者也能恒者风
 雷交变而立不易方损先难而后易忿欲之害性损
 之为难觉而宜焉是即性也何难之有益长裕而不
 设郑氏曰自生也而无益生之祥自长也而无助长
 之害自成也而无劝成之害长而至于裕其益孰禦
 焉岂以饰为事哉陆子曰设者侈张也不设则无侈
 张不诚之意乃所以为益也困穷而通穷则反本而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033-0506d.png
 德慧术知出焉所谓通也井居其所而迁井不动而
 养遍于人陆子曰君子不以道殉人故曰居其所而
 博施济众无有不及故曰迁巽称而隐巽为权故能
 称隐者委曲善入而不露形迹所以为德之制
 彭山曰小者事之微物者几之动复于微小之几而
 能辨则理为主也杂者事之繁厌者心之扰恒于繁
 杂之事而不厌则心有常也
 损以去恶用力为难先其所难以待其自得不计功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033-0507a.png
 也故曰后易后易犹言后获也益以长善改过为大
 日新不已以求其自裕不急用也故曰不设不设犹
 言无所设施也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
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述曰履以柔履刚以说应乾故以和行则不至于不
 可行谦称物平施故以制礼则不至于失节复以自
 知心独觉而不蔽也恒以一德心不贰而能久也损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033-0507b.png
 以远害损其害于德者益以兴利益其利于德者寡
 怨困而心亨之验也困以刚中为体自得于心而怨
 尤之意消辨义井养不穷之用也井以上出为功不
 尸其用而利物之义明巽以行权权者称锤前却无
 定以等物之轻重而取衡之平时中是也
 象旨九卦之陈履谦复恒损益所以豫其内困井巽
 所以利于外基言乎其立之位本言乎其养之始地
 言乎其行之处若曰无入而不自得云耳陆子静言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033-0507c.png
 于鹅湖其意又曰复而先以谦履盖履上天下泽而
 人居其中先辨一身所以举错动作之由谦以自持
 使精神收聚于内则此心斯可得而复本心既复谨
 始克终以得其常而至于坚固私欲日以消磨而为
 损天理日以澄莹而为益虽涉危陷险所遭多至于
 困而此心卓然不动然后于道有左右逢原盖至此
 则顺理而行无纤毫透漏如巽风之散无往不入此
 以其义言之三陈皆有辨困之辨辨于已复之辨辨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033-0507d.png
 于几井人己之间两极其辨三陈九卦初德次体次
 用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述曰易之为书不可远远谓远于心也近则在心矣
 其为道也法象阴阳数数迁改而不滞于物故曰屡
 迁上下以位言刚柔以爻言上下无常以刚柔之互
 相易耳典犹册之有典要犹体之有要此谓有常也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033-0508a.png
 变则无常矣易道之屡迁如此然实具于心不可远
 也不居犹不止也六虚六位也位未有爻曰虚卦虽
 六位而刚柔爻画往来如寄非实有也故以虚言其
 屡迁无常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而已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
 述曰其指易道也其出入云者以卦内外体言出自
 内卦而往外也入自外卦而来内也卦画之出入内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033-0508b.png
 外各有其度所以使人知惧知惧谓独知之地戒谨
 恐惧也使谓神几自动若或使之也又辨其凶咎𤯝
 灾伤嗟惕厉之所自来晓然明于忧患与所以致忧
 患之故无有师保而严惮之得失(阙/)报也如父母亲
 临而爱敬之见圣人之情也蔡氏曰此言易书之不
 可远也
 韩康伯曰明出入之度使物知外内之戒也出入犹
 行藏外内犹隐显遁以远时为吉丰以幽隐致凶渐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033-0508c.png
 以高显为美明夷以处昧利贞此外内之戒也
 彭山曰师者教之道保者保其躬也此以礼法绳于
 外者言临父母以敬爱本于天性者言以明知惧之
 心乃道之自然不能已者非生于外之严惮也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述曰辞彖爻之辞初率其辞而揆其方道虽不可为
 典要而辞之所指则见端而知末观旨而知归亦既
 有典常为可守矣此得之于易书也而易之行则待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033-0508d.png
 于惧以终始之人项氏曰所命之辞随道而立周旋
 曲折皆有定向然非诚敬率理之人不能信受而曲
 从也方其率之也则谓之辞及其行之也则谓之道
 辞之所指即道之所迁也人能循其不可远之理则
 屡迁之道何有不得哉
 杨氏曰此章言易道之用存乎变易道之体存乎常
 易道之行存乎人仲尼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言不
 可远求也君臣父子视听言动治乱安危取舍进退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033-0509a.png
 俱载于易人远求之则涉于渺茫非圣人作易意也
 故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易之道存乎变是故屡迁
 而不居周流而无间乾之初九忽上而居于坤之上
 六于是坤变而为剥坤之上六忽下而居乾之初九
 于是乾变而为姤此易之变上下无常者也乾之一
 阳与坤之一阴相易而震生焉坤之一阴与乾之一
 阳相易而巽生焉此易之变刚柔相易也是皆不可
 拘之以典常绳之以要约惟变所适谁得而禦之者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033-0509b.png
 然易之道有体有用其变而无常者用也其常而不
 变者体也君子之学易能通其变而得其常极其用
 而执其体易道之体安在哉曰敬而已乾曰夕惕若
 敬也坤曰敬以直内敬也易之道千变万化而归于
 一敬学易而本一敬则出入起居非度不由外内屋
 漏惟惧是知以此应世则遇忧患而自明遇世故而
 自达以此谨独则无师保而自律远父母而自严君
 子何修何饰而臻此哉其初率循乎易之辞而不敢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033-0509c.png
 违揆度乎道之方而不敢离玩味于变动不居之中
 探索其典常不变之要躬而行之执而有之则易之
 道为吾有矣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述曰徐几曰质谓卦体时谓六位之时物谓阴阳二
 物也原其事之始要其事之终以为一卦之本质卦
 有六爻刚柔错杂随其时辨其物言卦虽有全体而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033-0509d.png
 爻亦无定用也初者本之所由始事未有形非知几
 不能拟其象故难知上者末之所由终在事已成功
 之后而易知故初辞则费于拟议卒则决以成其终
 而已
 崔憬曰质体也言易之书原穷其事之初若初九潜
 龙勿用是原始也又要会其事之末若上九亢龙有
 悔是要终也易原始潜龙之勿用要终亢龙之有悔
 反复相明以为体也诸卦亦然若大畜而后通之类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033-0510a.png
 是也
 侯果曰失在初微犹可拟议而之福过在卒成事之
 终极非拟议所及故曰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述曰汉上指初难知以下言初上二爻杂物以下皆
 言中四爻二至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为互
 体德谓卦德撰郑作算云数也二卦固各有德自其
 中四爻之阴阳杂而互之又成两卦是别算其德也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033-0510b.png
 初德之是非未见上德之是非己定故以中四爻辨
 之也
 纪闻曰初者有始之谓上者有终之谓言初言上卦
 之首尾可见也卦分两体以象言只是两象以人言
 只是两人六分六爻以象言则分为六象以人言则
 分为六人与卦体全不同矣卦立而初四二五三上
 为相应之位初四三上为偏二五为中上下二体至
 是始著惟其时之不同而其事物亦异如乾之取龙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033-0510c.png
 一物也或跃或飞之不同者时也如渐之取鸿亦一
 物也于干于木之不同者亦时也是非者当位不当
 位中不中正不正也内外卦既足以示人矣复自其
 互体而辨之则是是非非益可见焉
 蔡清曰以互体论杂物撰德者曰如震下坎上其体
 如屯杂而撰之自二至四互坤也其物为地有顺之
 德焉自三至五互艮也其物为山有止之德焉互阳
 位也而以阳居之则当位而吉固可辨其是互阴位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033-0510d.png
 也而以阴居之则不当位而凶亦可辨其非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
半矣
 述曰象旨要与要终之要同崔憬谓中四爻亦能要
 定卦中存亡吉凶之事者是也辨是与非原中爻之
 始也要存亡吉凶要中爻之终也盖有是非则位之
 存亡事之吉凶要之则可知矣要者得其要也以辨
 是与非为要则存亡吉凶居可知矣言无待于动也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033-0511a.png
 以彖为要则知者观其彖辞而思过半矣言无待于
 爻也盖所要者愈约则所见者愈易矣中爻者六爻
 之要也彖者一卦之要也
 质卿曰亦要存亡吉凶言中爻之辨是与非若是其
 备者无非欲人之存其亡吉其凶也存不忘亡安不
 忘危易道以恐惧为本也存亡吉凶易之辞而欲人
 存其亡吉其凶者则辞各指所之之意故居则观象
 玩辞动则观变玩占此其要也是以有吉利而无凶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033-0511b.png
 咎
 韩康伯曰夫彖者举立象之统论中爻之义约以存
 博简以兼众杂物撰德而一以贯之形之所宗者道
 众之所归者一其事弥繁则愈滞乎形其理弥约则
 转近乎道彖之为义存乎一也一之为用同乎道矣
 形而上者可以观道过半之益不亦宜乎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
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033-0511c.png
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述曰象旨仲虎曰杂物撰德指中爻互体此论中爻
 本体崔憬曰二主士夫佐于一国四主公孤牧伯佐
 于天子皆有助理之功三诸侯五天子同有理人之
 功异位者韩康伯曰有内外也朱先生以二四同阴
 位三五同阳位疑与下异位之说相左矣阴以降为
 用而有待于阳故以远近等之不成乎四退而成乎
 二阳以升为用而无待于阴故以贵贱等之不成乎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033-0511d.png
 三进而成乎五誉惧凶功以异位言之柔本不利远
 二远而誉要之无咎耳非元吉也其用柔中明其无
 咎之故柔危刚胜专为五言邪疑辞君德以刚为本
 亦有柔中而吉者然其功鲜矣二与四三与五皆同
 功异位二四言其善不同而三五不言者二四皆臣
 可以比量三五君臣之际则称君不敢较也
 潘梦旂曰三与五功同乎阳而位有贵贱之异三以
 臣之贱而居下卦之上故多凶五以君之贵而居上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033-0512a.png
 体之中故多功然五君位也柔居之则危刚居之则
 能胜其事故六居五多危九居五多吉也
 韩康伯曰三五阳位柔非其位处之则危居以刚健
 则胜其任也夫所贵刚者闲邪存诚动而不违其节
 者也所贵柔者含弘居中顺而不失其贞者也若刚
 以犯物则非刚之道柔以卑佞则非柔之义也
 侯果曰三五阳位阴柔处之则多凶危刚正居之则
 胜其任言邪者不定之辞也或有柔居而吉者得其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033-0512b.png
 时也刚居而凶私其应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
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
凶生焉
 述曰三画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言易书广大而天道
 人道地道悉具其中也陆绩曰天道有昼夜日月之
 变地道有刚柔燥湿之变人道有行止动静善恶之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033-0512c.png
 变圣人设爻以效三者之变动故谓之爻也乾阳物
 坤阴物古注以类释等谓爻有阴阳之类易盖阳贵
 阴贱以其有等也故曰物以云者物之不齐物之情
 也阳物入阴阴物入阳更相杂成六十四卦乃有文
 章故曰文若纯一其色则不为文矣文既相杂则必
 有当位与不当位者在焉爻即九六之爻是也位即
 初二三四五上之虚位也不当为阳物居阴位阴物
 居阳位当位者多吉不当位者多凶吉凶之生正其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033-0512d.png
 变动之几所不能息者也
 彭山曰天道地道皆就人言三四忧勤作用之时故
 为人位初与二则潜藏含蓄之时故为地位五与六
 则成就无为之时故为天位其实天地人一理也淮
 海曰知三者之为一物圣人所以主静立人极而天
 地之道归矣
 干宝曰其辞为文也动作云为必考其事令与事义
 相称也事不称义虽有吉凶则非今日之吉凶也故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033-0513a.png
 元亨利贞而穆姜以死黄裳元吉而南蒯以败是所
 谓文不当也故于经则有君子吉小人否于占则王
 相之气君子以迁官小人以遇罪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述曰仲虎曰文王以忧患之心作易故其辞危危惧
 故安平慢易故倾覆易之道虽广大悉备不过使人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033-0513b.png
 惧以终始而已惧以始者易惧以终而犹始者难乾
 第一卦而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此惧以
 终始其要无咎之说也
 韩康伯曰夫爻不当而吉凶生则保其存者亡不忘
 亡者存有其治者乱不忘危者安惧以终始归于无
 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大体也文王以盛德蒙难而
 能亨其道故称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
 邵宝曰危者使平孰使之易者使倾孰使之理如是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033-0513c.png
 而易言之谓易之使之也亦宜百物不废理无物而
 不存也惧以终始心无时而不存也无咎者用易之
 功
 彭山曰殷之末世谓纣周之盛德谓文王其辞危谓
 当其时人心陷溺放逸为非皆由不知天命之可畏
 故特示以危厉之意使人知所警而不蹈凶几非谓
 遇祸而始惧也使者天理之自然若或使之也其心
 危惧则天理必使之平康其心忽易则天理必使之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033-0513d.png
 倾覆盖有不得不危者此其辞危之意也故易道之
 大百物之理悉具于中无一废者而所以尽此道者
 唯在知惧之心始终如一要其终于无咎而已则易
 道之大在心而不必远求矣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
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述曰彭山曰健之极而不见有健之迹谓之至健顺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033-0514a.png
 之极而不见有顺之迹谓之至顺恒者久而不已也
 险危惧不安之意阻退避不进之意知险者险之知
 乾之所以兢兢也知阻者阻之知坤之所以抑抑也
 此言乾坤之德朱子以知险阻专为处忧患而发故
 谓险为自高临下之地阻为自下趋上之地而不知
 险阻二字皆以德言也若乾不知险其为易也不能
 恒坤不知阻其为简也不能恒不能恒易恒简则亦
 非健顺之至矣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033-0514b.png
 说者理说于心言好德之切也研者几研于虑言覈
 理之精也圣人体易简之德故能道占者之心而使
 之说能因占者之虑而使之研以定天下之吉凶成
 天下之亹亹定吉凶是剖判得这事成亹亹是做得
 这事业胡氏曰定吉凶于卦爻之中使人勉勉从善
 而不陷于邪佞也此章之意专为定民吉凶而发朱
 子以乾坤分配说心研虑而又以说心研虑分配定
 吉凶成亹亹者则太支离矣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033-0514c.png
 金贲亨曰乾知险若需刚健不陷之类也坤知阻若
 剥顺而止之之类也知险知阻即上章惧以终始之
 意
 朱氏曰乾健而为万物先莫或禦之故其德行恒易
 坤顺以从乾无二适也其德行恒简以易也故知险
 之为难以简也故知阻之为疑简生于易阻生于险
 简易也故能悦诸心知险阻也故能研诸虑简易者
 我心之所固有反而得之能无悦乎以我所有虑其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033-0514d.png
 不然能无研乎天下之吉凶藏于无形至难定也天
 下之亹亹来而不已至难成也定之成之者简易而
 已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述曰变化即乾坤阖辟往来之变化变化显设于人
 心则云为也人心应感至神言云行为无停机无滞
 迹如天道阖辟往来变化之自然此几也善之先见
 而为吉端者故言吉事有祥祥未有形而已见于心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033-0515a.png
 故谓之象象之所见即事也事之所成为器故云象
 事知器占者因象而占验吉凶谓之占事所占之事
 即象事也象事知器不筮而知也占事知来筮而知
 也苏氏曰此言易简者无不知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述曰彭山曰天地设位则乾坤变化而见吉凶者天
 地之能也但不能使天下之人皆定吉凶耳圣人体
 乾坤之德而定之是成其能也人谋以圣人之设卜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033-0515b.png
 筮而定吉凶者言鬼谋以天地之生神物而见吉凶
 者言吉凶之几乃人人之所同有有以开之则人人
 皆能趋吉避凶就易简之归而天下无事也故曰百
 姓与能
 仲虎曰天地有此理不能以告人圣人作为卜筮之
 书明则谋诸人幽则谋之鬼百姓亦得以与其能此
 圣人所以成天地之能也圣人成天地所不能成之
 能百姓得以与圣人所已成之能也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033-0515c.png
 韩康伯曰人谋凡议于众以定得失也鬼谋凡寄卜
 筮以考吉凶也不役思虑而失得自明不劳探讨而
 吉凶自著类万物之情通幽深之故故百姓与能乐
 推而不厌也
 项氏曰云为即言动也人之言动即易之变化云为
 自此以下四句即上系之四道也云为即尚其辞尚
 其变也象事占事即尚其象尚其占也精于变化云
 为则知言动为见吉之先有拟议之功无谄渎之祸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033-0515d.png
 故曰吉事有祥即中庸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见
 乎蓍龟形乎动静也此以辞与变体之于身也即乾
 之知险也精于观象则可以知制器之理如上文十
 三卦之圣人是也精于占卜则可以知方来之事如
 上文无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是也此以占与象措之
 于事也即坤之知阻也此二者圣人之知也天下有
 自然之奇偶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象其奇偶而文
 其用以成作易之能事此圣人能作于上者也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033-0516a.png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述曰上古观之于象可见后世非爻彖以情言不可
 也彭山曰象谓画爻告告人也爻彖谓爻辞彖辞刚
 柔杂居象之交错有得有失有正有不正而吉凶可
 见爻彖可发乃其情之所不能已耳刚柔交错即所
 谓变化情即所谓险阻也见圣人之系辞皆本于卦
 画自然之象而以人情言此百姓之所以与能也欤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033-0516b.png
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
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述曰变动以利言谓爻之变动本欲人趋吉避凶而
 无不利其有吉有凶之不同则以情而迁易盖以爻
 词明人情之险阻必参之下四者而后知所以趋变
 动之利也康伯曰泯然同顺何吉何凶爱恶相攻然
 后顺逆者殊故吉凶生也苏氏曰顺其所爱则谓之
 吉犯其所恶则谓之凶夫我之所爱彼之所甚恶则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033-0516c.png
 我之所谓吉者彼或以为凶矣凡吉凶之纷纷者生
 于爱恶之相攻也相取言相求也远谓两体上下相
 隔近为比爻共聚非正应而以私情相求谓之相取
 取之不以理故悔吝生矣情伪虞翻谓阳情阴伪以
 情实而相感者已信而人皆信已则利生焉以虚伪
 而相感者已不信而物莫能信则害生焉相感者情
 之始交利害则吉凶悔吝之端也近谓比爻易之情
 刚柔相摩变动相适者也阳乘阴承谓之相得近而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033-0516d.png
 不相得则必有乖违之患而凶或害之曰或且然之
 词其不免于悔且吝必矣害之而悔则趋于吉且利
 也吝而不悔则遂凶圣人不得不以利言之而使知
 远害也故曰圣人之情见乎词
 徐几曰易道变动开物成务以利言也而卦爻之辞
 有吉有凶其情之有所迁耳爱恶相攻如讼九四不
 克讼复即命以与初相爱也谦六五利用侵伐上六
 利用行师以与九三相爱也同人九三伏戎于莽恶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033-0517a.png
 九五也九五大师克相遇恶三四也
 远近相取如姤九五以把包瓜上九姤其角远取初
 六也解六三负且乘近取二四也豫六三盱豫近取
 九四也
 情伪相感如中孚九二鹤鸣在阴以诚感乎五也屯
 六四求婚媾往以情感乎初也蒙六三见金夫不有
 躬以伪感乎二也渐九三夫征不复妇孕不育以伪
 感乎四也横渠张子以情伪专人事则亦几于析天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033-0517b.png
 人然者不恒有孚皆阴阳之实象实理而独指为人
 事可乎
 利害者商略其事宜有利有不利悔吝则有迹矣吉
 凶则其成也相感者情之始交故以利害言之相取
 则有事矣故以悔吝言之相攻则其事极矣故以吉
 凶言之象旨凡爻居皆有远近其行皆有情伪其情
 皆有爱恶也然近不相得则恶相攻而凶生伪相感
 而害生近相取而悔吝生尤为易见反以三隅则远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033-0517c.png
 而为应及一卦主爻亦必备此三条不独比爻矣
 苏氏曰悔吝者生于不弘通者也天下孰为真远自
 其近者观之则远矣孰为真近自其远者观之则近
 矣远近相资以为别也而各挟其有以自异则或害
 之矣或害之者悔吝之所从出也
 干宝曰爻应于远则于近者不能相取伪而不情恶
 而不爱感通绝而相攻之衅生矣故曰凶或害之悔
 且吝苟比于近则于远也亦然近者得祸于势远者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033-0517d.png
 得罪于义得罪于义者人得而攻之然不若得祸于
 势者之迫也辞言近者其理如此非姑以为例也动
 尚变筮尚占其道一也
 邵宝曰观变动者存乎应应远者也阳唱阴和是谓
 相得故屯六二之贞君子取之否则为比之三矣变
 顺逆者存乎比比近者也阳乘阴承是谓相得故复
 六二之休君子取之否则为遁之四也虽然感莫大
 于正应而比不与焉应有正矣而苟焉以求相得可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033-0518a.png
 乎故曰近不必比远不必乖此之谓也故远而相求
 有如睽之三上者久而相待有如屯之二五者变而
 相守有如同人之二五者难而相济有如蹇之二五
 者此所谓相得也如其无正应也则近有相取之道
 焉如贲之二则以承而贲须如复之二则以乘而下
 仁此亦所谓相得也其不然者反是
 邵宝曰情伪之动非数之所求也故有合散如萃之
 六二者有屈伸如乾之初九者有躁静如归妹之九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033-0518b.png
 四者有刚柔如履之六三者是曰体与情反质以愿
 违情伪之道不越是矣合散合而散也屈伸屈而伸
 也躁静躁而静也柔刚柔而刚也
 项氏曰凡系辞之称八卦即六十四卦也八卦更相
 上下为六十四故例以八卦称之八卦以象告谓卦
 爻之以象示人也爻彖以情言谓系辞之以言谕人
 也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此再言象之所以示人者
 明也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此再言辞之所以谕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033-0518c.png
 人者殊也自彖辞观之卦体本以变动而成故彖辞
 专言其变通之利如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之
 类是也虽睽蹇明夷至不美之卦其彖皆有所利盖
 其初皆因穷而变变而成卦则以成卦者为利故曰
 变动以利言自爻辞观之据逐爻之情而处事则吉
 凶皆异于本彖矣故有在彖为主爻而在本爻则为(阙/)
 今称近者此据比爻言之反以三隅则远而为应亦
 必备此三条矣但居之近者其吉凶尤多故圣人槩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033-0518d.png
 以近者明之也
 相攻相取相感近而不相得四者人情之见于动者
 也而卦爻之变动如之惭枝多寡游屈六者人情之
 见于言者也而爻彖之辞如之所谓爻彖以情言者
 如此动与辞与上文云为正相应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述曰象旨吴幼清曰上文言易之辞皆由情而生此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033-0519a.png
 又以人譬之人之辞亦由情而生也今按虞翻云将
 叛者其辞惭坎人之辞也中心疑者其辞枝离人之
 辞也吉人之辞寡艮人之辞也躁人之辞多震人之
 辞也诬善之人其辞游兑人之辞也失其守者其辞
 屈巽人之辞也
 纪闻曰渐三所系将叛者之辞也睽上所系中心疑
 者之辞也临二所系吉人之辞也睽三所系躁人之
 辞也中孚三所系诬善之辞也节上所系失其守者之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033-0519b.png
 辞也六辞之中吉一而躁叛疑诬失居其五
 叛谓背实弃信言与实相背故惭中心疑故不敢说
 杀其辞枝者如木之有枝开两岐去吉者静躁者动
 叛者无信疑者不自信诬者败人失守者自败皆相
 反对守谓所依据吴王失国故其辞屈于晋夷之失
 对故其辞屈于孟子皆失其所据也将者守不定也
 失其守则既叛矣惭犹强言之屈则无能强言矣中
 心疑者以为是又以为非以为可又以为否竟莫适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033-0519c.png
 从诬善或云本无而自诬为有本不能而自诬为能
 夫由其诬也竟不见其归着矣上系以默而成之为
 结下系以诸辞之不同者为结吉人辞寡其默成之
 旨欤
 张邦奇曰夫不知言无以知人不知人其不陷于险
 阻者鲜矣圣人拟之彖爻而人情见君子学易以知
 人情则知险知阻是故易而不轻简而非率又曰吉人
 之辞寡易简故也其馀五者不易不简而险阻存焉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033-0519d.png
 可不畏乎
 质卿曰阖户辟户之乾坤以造化之运行言也易知
 简能之乾坤以造化之德行言也成象之乾效法之
 坤以人之禀受言也正此知险知阻之乾坤人无此
 乾坤二德无以为立人之道此德人人有之但体之
 而未尽其全故用之而未尽其妙以其为情所迁故
 不能率其所性而发不中节善易者只明乾坤于易
 简徵其所得于险阻辨其所知不然则艰难委曲自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033-0520a.png
 投于陷阱而不知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033-0520b.png
 
 
 
 
 
 
 
 读易述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