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33-04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易述卷十一     明 潘士藻 撰
  系辞上传
 草庐吴氏曰系者谓如缀绳于物辞者易书之言也
 文王所作之辞系于各卦之下谓之彖周公所作之
 辞系于各画之下谓之爻夫子述此篇以释文王周
 公系彖辞爻辞之意故曰系辞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33-0431b.png
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
 金贲亨曰此章言伏羲作易之本原与君子学易之
 要道也盖乾坤贵贱刚柔吉凶变化者易之道也易
 未作而已形于天地之间雷霆风雨日月寒暑男女
 者天地之道也易既作而悉具于卦爻之中可见易
 道本乎天地自然之理而非有所安排造作也易道
 尽于乾坤乾坤尽于易简乾道易故易知坤道简故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33-0432a.png
 易从知与从以君子学易言非谓他人知我从我也
 既易知自不能离故有亲言与道相亲也既易从自
 日加益故有功不离道则德自久日加益则业自大
 君子体易之实功也
 述曰象旨天尊地卑何以定乾坤大卜三易之法其
 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然连山首艮归藏首坤惟
 周易先乾后坤因于天地尊卑之分也钩深图曰自
 一至十天尊于上地卑于下祇以异耳卑何以先高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33-0432b.png
 史氏曰卦画自下之序也易道贵阳而贱阴动静何
 以断刚柔刚非不静其常在动柔非不动其常在静
 断者虞翻云分也置阴阳言刚柔俞氏琰曰质可见
 气不可见也龚氏曰坎在北震在东西北则乾东北
 则艮皆阳也离在南兑在西东南则巽西南则坤皆
 阴也各以其所居之方此之谓类聚阳物也而与阳
 为群阴物也而与阴为群各以其所名之物此之谓
 群分方其各止于一而不相与则无失无得贞而已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33-0432c.png
 矣或类聚或群分则得失随之此吉凶所以因动而
 生以为得失之报也方曰事情所向物曰事物善恶
 以言乎阴阳实体则朱先生未若龚氏之切乎在天
 成象按虞翻说曰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
 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己于
 文日月为易虞翻说当是辅嗣注以为况日月星辰
 非也在地成形震竹巽木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乾金
 坤土也物极谓之变变然后成象物生谓之化化然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33-0432d.png
 后成形变化见则天地之妙用显矣
 项氏曰此章论伏羲作易本于天地自然之易邵子
 所谓画前原有易也是故观乎二仪之判而奇偶之
 画已定观乎卑高之势而三极之位已陈观乎动静
 之理而七八九六之性已断观乎气类之分合而比
 应攻取之情已生观乎法象之著陈而飞伏变互之
 体已见朱子𤼵曰乾坤贵贱两者圣人观天地而画
 卦刚柔吉凶变化三者圣人观万物而生爻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33-0433a.png
 彭山曰尊者能主于上之意卑者能屈于下之意定
 者一定而不易也尊卑以道言乾坤以德言尊非健
 不能卑非顺不能尊者不能自尊卑者不能自卑则
 乾坤毁矣不可以为定
 胡氏曰天地卑高既定则人事万物之情皆在其中
 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各有贵贱高卑之位是
 以君臣父子夫妇长幼定矣
 朱氏曰动而不屈者刚也静而不变者柔也动静有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33-0433b.png
 常则乾刚坤柔其德断而无疑矣
 彭山曰动静者乾坤起伏之势也动显于外而静中
 亦有动此动之有常也静藏于内而动中亦有静此静
 之有常也乾本刚德刚则常动坤本柔德柔则常静
 动而无常则易衰不得为刚静而无常则易躁不得
 为柔惟常则一刚一柔断然不相杂乃为不已之德
 刚而不已所以为健柔而不已所以为顺此言乾坤
 之德不过一刚一柔之断而已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33-0433c.png
 胡瑗曰以人事言之君以刚德居上为动出令而臣
 行之臣以柔道居下为静纳善而君听之君臣动静
 既有常理则刚柔常分可以断矣此经纶天地之德
 亦兼总万物之动静也
 韩康伯曰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也
 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故吉凶生矣
 苏氏曰方本异也而以类故聚此同之生于异也物
 群则其势不得不分此异之生于同也有成而后有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33-0433d.png
 毁有废而后有兴是以知吉凶之生于相形也
 天地一物也阴阳一气也或为象或为形所在之不
 同故在云者明其一也象者形之精华𤼵于上者也
 形者象之体质留于下者也人见其上下真以为两
 矣岂知其未尝不一耶由是观之世之所谓变化者
 未尝不出于一而两于所在也自两以往有不可胜
 计者矣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之始也
 张氏曰成象成形须得变化意思假若日月无往来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33-0434a.png
 星辰无显晦山川无耸伏潮汐人物无老壮荣枯则
 滞而不通造化亦几乎息矣故日月星辰山川动植
 之属者天之象地之形也其往来显晦耸伏潮汐老
 壮荣枯之属相推而不穷者象形之所以成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
月运行一寒一暑
 述曰象旨是故接上以起下之辞刚柔谓爻画奇偶
 也马融云摩切也荡除也刚摩柔为震坎艮柔摩刚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33-0434b.png
 为巽离兑虞翻谓刚柔相摩则八卦相荡者是也其
 言二摩四四摩八八荡六十四揆之上下起接不属
 矣然则八卦之荡奈何胡瑗言若十一月一阳生则
 推去一阴五月一阴生则推去一阳颇为近之然荡
 阴入阳荡阳入阴京房义精矣此言夫天道卦象之
 流行非以画卦也录其事故下遂以雷电风雨继之
 雷震电离风巽雨坎吴幼清曰羲皇卦图左起震而
 次以离鼓以雷霆右起巽而次以坎润以风雨也运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33-0434c.png
 行寒暑五经通义云日在牵牛则寒在东井则暑幼
 清曰艮山在西北严凝之方为寒兑泽在东南为暑
 在离次以兑者日之运行而为暑在坎次以艮者月
 之运行为寒也
 王注相切摩言阴阳之交感相推荡言运化之推移
 纪闻曰摩是八卦以前事荡是有那八卦了团旋推
 荡那六十四卦出来汉书所谓荡军是团转去杀他
 磨转他底意思前以乾坤贵贱刚柔吉凶变化言是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33-0434d.png
 对待之阴阳交易之体也后以摩荡鼓润运行言是
 流行之阴阳交易之用也
 章氏曰阴阳刚柔相摩相荡絪缊变化生生不穷天
 地人一也日月往来一寒一暑一岁十二月一日十
 二时莫不然乎
 质卿曰看来天地原只一乾坤乾坤原只一变化此
 造化自然已成之易也故易之始作也只是一刚柔
 而已有刚柔也不能不相摩相摩而斯有八卦有八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33-0435a.png
 卦也不能不相荡相荡而斯有六十四卦刚柔者乾
 坤之异名摩荡者变化之妙用易何尝外于乾坤哉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述曰象旨乾交坤而震坎艮得乾道成男坤交乾而
 巽离兑得坤道成女乾男为父者以其始物之气坤女
 为母者以其成物之质易象数钩深图曰一阳生于
 子而乾位在西北居子之前故曰知大始一阴生于
 午而坤位在西南作于申成于酉故曰作成物皇极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33-0435b.png
 通变以为乾位在亥知大始坤位在未作成物文王
 后天之用二说相通也
 彭山曰乾坤者天地生物之大德而人得之以生者
 同此德也乃以男属乾道女属坤道者盖自阳之生
 而言则生于阴也阳在阴中势必𤼵扬故得乾初爻
 为长男得乾中爻为中男得乾三爻为少男自阴之
 生而言则生于阳也阴在阳中势必退缩故得坤初
 爻为长女得坤中爻为中女得坤三爻为少女男女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033-0435c.png
 虽同禀阴阳之气而主于阳者必健主于阴者必顺
 其势各有所重焉乾坤之道生物之理也以乾坤之
 道而成男女则男女之性本乎健顺之德也与凡物
 得形气之偏者不同物性不可以语健顺故男女以
 人言也此结上文以起下文见乾坤乃人固有之理
 而德业之所由成也
 朱氏曰六子致用万物化生不越乎乾坤震坎艮之
 为三男得乾之道也巽离兑之为三女得坤之道也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033-0435d.png
 圣人用之天下合乾坤也父子君臣乾坤也夫妇震
 巽坎离艮兑也长幼其序也朋同类也友异体也五
 者乾坤而已矣
 胡氏曰万物始于无形乾能知之时下降而生之坤
 则能承阳之气以作成万物之形状也说旨曰知犹
 主也作者𤼵动鼓舞之意始始其气也成成其质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033-0436a.png
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
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述曰诸卦受画于雷风山泽水火诸卦之画无一非
 雷风山泽水火雷风山泽水火无一画非乾坤乾本
 气之自然故易坤因乾之自然故简易简者无为之
 别名惟其易故易知易知者自为主也惟其简故易
 从易从者顺乾行也曰有亲曰可久只是一个易知
 之妙曰有功曰可大只是一个易从之妙天下事不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033-0436b.png
 可一毫着意亦不可一毫着力易则不着一意所知
 者皆人可与知简则不着纤毫之力所能者皆人可
 与能或以朱义心明白而人易知事要约而人易从
 是说向外去非也此合内外之道韩注顺万物之情
 故曰有亲通天下之志故曰有功亲亲切也功功效
 也亲切乎中自亹亹而不息故可久功同乎人自积
 渐而日益故可大贤人言其德业过人易简而天下
 之理得矣张邦奇曰所谓天下之理者何也高者卑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033-0436c.png
 者动者静者类聚者群分者成象成形者莫不由于
 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也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
 中矣其中云者承乾坤之谓应天尊地卑而言也夫
 天一形也地一形也人不啻千万其形也私其形者
 其形几何故不足以当三才之一不足以当三才之
 一者谓其不才也
 象旨可久可大与盛德大业无异也而称贤人者项
 氏曰明乾坤之德业人皆可充而至吴幼清指为贤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033-0436d.png
 人别曰易简理得者圣人也殆不然乎湛子曰理一
 而已易简非二体久大非二功德业非二事苏氏所
 谓隐显之别也此乾坤之辩也不可不知也
 淮海曰天尊地卑以下其易之定体乎刚柔相摩以
 下其易之运用乎皆自然也定体自然便是以不动
 为运用即先天也运用自然便是以运用为不动即
 后天也先天后天一也自然者易简之谓也天地所
 以为天地人所以为人其理易简而已贤人可久可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033-0437a.png
 大是得此易简即可作圣人也圣人之成位乎中是
 得此易简即可参天地也所以中庸提出率性二字
 惟率性则易简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述曰圣人设卦谓伏羲也始作八卦重为六十四卦
 矣八卦以象告不言而见吉凶观象系辞谓文王也
 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系之彖辞又系之
 爻辞以明吉凶因得明吉因失明凶也刚柔爻之九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033-0437b.png
 六也九阳六阴迭相推荡刚推柔生变柔推刚生化
 卦象之有吉凶悔吝皆本于此易乾凿度曰阴阳有
 盛衰人道有得失圣人因其象随其变为之设卦方
 盛则托吉将衰则寄凶阴阳不正皆为失位其应实而
 有之皆实义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芥必有悔
 吝所以极天地之变明王事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033-0437c.png

 述曰象旨易言吉凶在人为得失之象易言悔吝在
 人为忧虞之象虞与忧对当读如驩虞之虞谓乐也
 柔变为刚进之象刚化为柔退之象刚进柔退明昼
 象柔进刚退晦夜象盖卦爻刚柔相推以成变化而
 变化将来又成刚柔犹是昼夜相继焉其柔之变复
 为刚者犹昼之仍继乎夜也刚之复为柔者犹夜之
 仍继乎昼也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033-0437d.png
 苏氏曰夫刚柔相推而变化生变化生而吉凶之理
 无定不知变化而一之以为无定而两之此二者皆
 过也天下之理未尝不一而一不可执知其未尝不
 一而莫之执则几矣是以圣人既明吉凶悔吝之象
 又明刚柔变化本出于一而相摩相荡至于无穷之
 理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象者
 以是观之之谓也夫出于一而至于无穷人之观之
 以为有无穷之异也圣人观之则以为进退昼夜之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033-0438a.png
 间耳见其今之进也而以为非向之退者可乎见其
 今之明也而以为非向之晦者可乎圣人以进退观变
 化以昼夜观刚柔二观立无往而不一也
 六爻之动动即变化也陆绩曰天有阴阳二气地有
 刚柔二性人有仁义二行六爻之动法乎此此三才
 极至之道也极陆德明训至韩注兼三才之道故能
 见吉凶成变化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033-0438b.png

 述曰易之序谓易中所著事理当然之次第也爻之
 辞谓六爻所言之吉凶悔吝居而安各得其所之意
 也乐以心言玩谓绎之而不厌也君子观易之序而
 循是理故安观爻之辞而达是理故乐
 孔疏观象而知其所处若居乾之初九而安其勿用
 者居乾之九三而安在乾乾是所居而安者易位之
 次序也辞有吉凶悔吝见善则思齐其事见恶则惧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033-0438c.png
 而自改所以爱乐而耽玩也卦爻皆有辞但爻有变
 化取象既多以知得失君子尤所爱乐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
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述曰纪闻曰观象槩观诸卦爻之象观变只观所变
 卦爻之象耳占以揲而值之将用之以为决断故谓
 之占易以变为占于占言变苏氏曰至于占而君子
 之虑周矣是以自天祐之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033-0438d.png
 卜子夏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
 而玩其占自卜之明也圣人极阴阳之度穷变化之
 会而得其易是以合于天而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仲虎曰象与变有刚柔变化之殊辞与占有吉凶悔
 吝之异君子居而学易已穷乎象与辞之理动而用
 易又适乎变与占之宜动静无非易即无非天故自
 天祐之吉无不利天地间刚柔变化无一时间人在
 大化中吉凶悔吝无一息停吉一而已凶悔吝三焉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033-0439a.png
 故上之示人以吉凶悔吝者圣人作易之事此独吉
 而无凶悔吝者君子学易之功也
 项氏曰此章谓读易之法必自文王之易始故上章
 论乾坤贵贱刚柔吉凶变化五事而此章独自吉凶
 变化起义者盖有画之初乾坤贵贱刚柔之迹已著
 而吉凶变化之象未明有卦然后见易之有变化二
 端皆文王辞也复以二端析为四类而详言之吉凶
 者失得之已定者也其忧虞之初则谓之悔吝变化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033-0439b.png
 者易之用也其所以变化则刚柔二物而已故观吉
 凶者必自悔吝始观变化者必自刚柔始文王观四
 者而系之以辞读易者亦观此四者而玩文王之辞
 则静居动作无入而不利矣序即爻位居此爻之位
 则玩此爻之辞以处之然后能随所遇而安乐之或
 以序作象乐作变以与下文合似不必尔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吴羔曰首章所谓圣人作易者以画卦而言前章所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033-0439c.png
 谓圣人作易者以系辞而言盖先有卦而后有辞至
 此章则合卦爻辞而言其通例矣
 述曰卦者象也成卦之体上下内外无不备具而彖
 之辞或举其一或举其详或不言焉而皆足以相明
 此彖所以言乎其象也爻者九六之数也两地则二
 四为六参天则一三五为九九画奇六画偶兼三才
 而两之则六画成卦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此爻
 所以言乎其变也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033-0439d.png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
善补过也
 述曰爻之所以吉者言乎得若元吉征吉贞吉往吉
 大吉中吉终吉之类爻之所以凶者言乎失若征凶
 贞凶终凶见凶有凶之类彭山曰得正言吉心之安
 处也失正言凶心之不安处也悔者不肯自安于不
 正心切悔悟此趋吉之路然未至于吉吝者不能自
 克其不正心窃羞鄙此趋凶之路然未至于凶故曰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033-0440a.png
 小疵小疵者未成失得犹许其改也无咎本亦有过
 以其善补是过以无咎朱氏曰止于当则其德全全
 则人以为休而依之过于当则其行缺缺则人以为
 咎而违之惟其缺而补之然后无咎吉凶悔吝无咎
 皆举爻词以明通例见人心皆安于天理之正而不
 正者自觉其凶少有不正自不容已于悔且吝此皆
 反正之几欲人自得其本心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033-0440b.png
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述曰五存者应五言而为文天道贵阳而贱阴阴阳
 有贵贱之位皆卦爻之所列也阴阳各有贵统御谓
 之齐阳大阴小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辞专取主爻阳
 大阴小语其常分耳当其为卦主则无异也胡氏曰
 六十四卦皆以阴阳得位失位分吉凶君子必当明
 辨之比之六二居得其正则其辞曰比之自内贞吉
 小畜之初九以阳居阳则其辞曰复自道何其咎吉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033-0440c.png
 随之九四以阳居阴则其辞曰随有获贞凶观之初
 六以阴居阳则其辞曰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噬嗑
 之上九以阳居阴则其辞曰何校灭耳凶是吉凶之
 文皆在所系之辞君子若辨明吉凶之事观其辞则
 可知矣彭山曰忧者危惧之意介者辨别之端善恶
 所由分之界也当初悔初吝之介而不忧则必至于
 凶矣震惊动也当其过时惕然惊动此即悔心之萌
 也能悔则复于无过矣龚氏曰悔则无咎介则无悔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033-0440d.png
 不近于知几乎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述曰俞琰曰卦以阳爻之大者为主则其辞平易如
 复谦之类卦以阴爻之小者为主则其辞艰险如小
 畜夬之类各指其所之之者动爻虚斋赵氏曰之变
 卦也言本爻之辞正指之卦之义朱氏曰词有易者
 之于吉也所谓能说诸心词有险者之于凶也所谓
 能研诸虑也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033-0441a.png
 质卿曰大之不能不易小之不能不险此理有自然
 事有必至是之谓之也辞惟各指其所之则趋避者
 有定准就理者无他岐天下后世知有大道而不可
 欺以邪径信有易地而不可惑以险途者全在于此
 淮海曰君子之居而动也尽善之谓得尽不善之谓
 失小不善之谓疵不明乎善而误入于不善之谓过
 尽善而得则吉尽不善而失则凶觉其小不善欲改
 而不及则有悔不觉其小不善犹可以改或不及改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033-0441b.png
 或不肯改则为吝当悔吝之萌不以小疵自恕以求
 补过则为无咎言积疵则为失积过则为疵积疵则
 为凶积补过则为无咎积无咎则为得积得则为吉
 此其一念之微而其著甚远君子之所以贵慎独与
 孟子曰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之所谓间即大易此章之所谓介参天地在此尽人
 物在此沦夷狄在此入禽兽在此可危也哉可惧也
 哉所以学易之道全在忧悔吝者存乎介一句君子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033-0441c.png
 有终身之忧其此悔吝之介乎
 项氏曰自彖者言乎象至无咎善补过皆解系辞之
 文自列贵贱者存乎位至各指其所之皆读系辞之
 法也彖辞所言之象即下文所谓卦也爻辞所言之
 变即下文所谓位也吉凶悔吝无咎皆辞也独吉凶
 言存乎辞者悔吝可以介而免无咎可以悔而致必
 有忧震之心者然后能用力于其微焉至于吉凶则
 得失之大者读其辞皆可辨也是故贵贱以位言小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033-0441d.png
 大以材言卦各有主主各有材圣人随材之小大时
 之难易而命之辞使人知所适从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述曰此直赞先天之易也先天之易有卦画而无言
 无言而无所不贯无所不在精示意见而不可以形
 迹猊象窥测者人全具之人不得而执之故言易与
 天地准朱氏曰乾准天坤准地九准阳六准阴与之
 平等无低昂轻重之间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象旨弥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033-0442a.png
 以反本言如弓既张而弥之愈反愈合纶以致用言
 如丝既分而纶之渐合渐大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之情状
 述曰象旨此皆圣人用易弥纶之事以者用易也故
 幽明始终鬼神皆就易卦画言之卦画内外上下有
 天道焉有地道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033-0442b.png
 知幽明之故荀爽曰谓阴升之阳则成天之文也阳
 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幽谓天上地下之不可得睹
 者也明谓天地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也卦画一
 变为始六变为终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荀爽曰
 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
 则死卦画阳奇阴偶物也精气聚焉用九用六变也
 游魂运焉张子曰精气自无而有故显而为用游魂
 自有而无故隐而为变李氏曰物鬼也变神也鬼常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033-0442c.png
 与体魄俱故谓之物神无适而不知故曰变章氏曰
 鬼神之情不可窥鬼神之状不可见何从而知之精
 气为物物则有象有象则终坏而为鬼游魂为变变
 则无方无方则不测而为神是鬼神之情状不于精
 气游魂而知之乎
 朱氏曰天气也而成文地形也而有理形散为气明
 而微也气聚成形幽而显也仰观乎天凡地之成形
 者莫不有是文俯察乎地凡天之成象者莫不具是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033-0442d.png
 理故分而为二揲之以四生二仪四象八卦成三百
 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原于太极知此
 则知幽明之故也
 象旨原始反终依郑虞本当读原始及终若曰推原
 其始则知未来反摺其终则知已往又或以为于其
 终而反求其始则固已费辞矣朱子𤼵曰一变者卦
 之始也谓之一世六变者卦之终也谓之游魂七变
 而反者卦体复也谓之归魂始者生也终者死也反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033-0443a.png
 则死而复生故知此则知死生之说其以初上为始
 终而始终为生死是也其指六爻之变而谓游魂归
 魂者非也
 章氏曰精气即游魂之所凝聚游魂即精气之所运
 用自其可见闻者谓之物自其不可执着者谓之变
 魂之于物也直寄焉耳精气游魂一而二二而一者
 也惟精气全而游魂定则𤼵扬昭著雷动风散鬼神
 之变化其非我也圣人只教人从自家身中认取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033-0443b.png
 精气游魂具而为人故曰人者阴阳之变鬼神之会
 精气为物形之谓也游魂为变神之谓也形有生灭
 神止往来耳于此了彻修身以俟不以天寿贰其心
 斯命自我立矣
 精气为物坤之道也游魂为变乾之道也魂升魄降
 人死则然其生如之何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033-0443c.png
 述曰幽明阴阳之显晦死生阴阳之消息鬼神阴阳
 之聚散而皆尽之于易可见易之道即天地之道也
 天地一阴一阳以成变化而易与之相似故其故其
 说其情状自莫之能违也朱氏曰万物者二篇之策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曰知周万物天
 下者万物之会知周万物乾知太始也道济天下坤
 作成物也易无物不知是知周于万物天下皆养是
 道济天下故不过者所为皆得其宜无有愆过使物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033-0443d.png
 失所也九家易以旁行周合六十四卦即卦之反对
 反复为用正见其应变旁行未尝逐流而不返使人
 明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故不忧
 不忧者自得于已也安土敦仁万物之情也易顺物
 之情使各得其所敦厚于仁故能爱养万物胡氏所
 谓物既遂性则父子兄弟亲疏且递相亲睦而敦仁
 爱之心是已不然虽欲爱之不能也
 心无一毫系累谓之乐常人多忧因不能乐天不能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033-0444a.png
 乐天因不能知命而不免有忧易理旁行不流即幽
 明死生鬼神屈伸代谢于天地万物之中者何莫非
 命知命则一身之生死得丧同于屈信代谢何忧之
 有非乐天何能安土安土者随寓而安心无系累如
 是方能敦仁方能爱爱者天地生物之心所谓仁也
 不能安土必择自安之地则惟知有已不知有人何
 以能爱尧舜之得位孔颜之不遇其敦仁一也其能
 爱一也其知天知命一也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033-0444b.png
 象旨旁犹旁烛之旁非避碍之意不流依京房本作
 不留朱子𤼵曰易之用者近是矣朱义行权守正非
 本旨也易旁行不流故玩辞者变通天道以知天命
 亦周物不忧似天也乐天依虞翻作变天安居易象
 是为安土安土则心存理得故亦道济天下似地也
 变知天命则智迹泯安土敦仁则生意𤼵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033-0444c.png
 述曰天地之化滔滔不穷如一炉金汁镕化不息易
 为之铸写成器使入模范匡郭而不过乎中也曲成
 者顺万物之理而成之非一方也易与物变化明中
 正之道随其大小广狭长短方圆无不各成就此物
 之理无有遗漏而不成者天地万物皆以易言之昼
 夜者刚柔之象刚或化柔柔或变刚阴中有阳阳中
 有阴贯通为一是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不为变
 化之所乱而可以知范围曲成之道也荀爽曰昼者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033-0444d.png
 谓乾夜者坤也通于乾坤之道则无不知矣自此以
 上皆神之所为也神则阴阳不测而易则惟变所适
 不可以一方一体求此易之与天地准而能弥纶天
 地之道也知此者其乾知大始之知乎非乾知大始
 之知不足以知先天之易之妙
 范者形之所自出围者数之所能周天地之化有形
 数故可得范围相成也而开物相克也而成务丽于
 形制于数而未始有穷也无以范围之则天有愆阳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033-0445a.png
 地有伏阴五行之气拂郁而失其性其𤼵也有不得
 其平而甚至于过易将天地之化如用范来范成各
 就围里都没过遮拦故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龚氏曰范者形之使有体围者制之使有方春则生
 夏则长秋则敛冬则藏一寒一暑终则复始天地之
 化也使之各因其时而成功此之谓范至于寒不陵
 暑暑不夺寒阴不至于太肃阳不至于太温而万物
 各得冲气以生此之谓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是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033-0445b.png
 皆中节也
 郑氏曰易也天地也圣人也合则同离则异天下之
 万物出入生死之不齐而不可为量数由其道得其
 宜极其高大莫不安其性命之情而致曲以成之易
 而已盖帝之于万物所以出齐相见与夫役说战劳
 而遂至于成也岂一理而足哉此之谓曲成万物而
 不遗也
 龚氏曰流行于天地之间者无不受命于阴阳而从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033-0445c.png
 役于昼夜其微有消息其著有盈虚其分有幽明其
 数有死生随流转徙未尝知其为昼夜也故成然止
 冥然行惟昼夜之所驱耳通乎昼夜之道者则异乎
 此虽与之来而有所谓不来虽与之往而有所谓不
 往故其体为神其用为易
 象旨神者何易之道也随物而在故无方也何以为
 易理之变化也易何以无体变化故无体也叶少蕴
 谓凡易见于有为者皆言用用之者体而易不以体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033-0445d.png
 对用故别而论之曰无体
 淮海曰知幽明知死生知鬼神知万物知命知昼夜
 如此乎言知之详也总之只是知易耳幽明即死生
 死生即鬼神鬼神即万物万物即命命即昼夜曰故
 曰说曰情状曰道曰化皆易也此知放而弥六合卷
 而藏于密吾心不虑而知之知是也若一入于虑便
 不神便不易便不能放不能卷便入闻见便落见解
 非德性本然之知矣德性本然之知乃同于天地万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033-0446a.png
 物而能生乎天地万物者故大学之道在致知致知
 在格物合天地万物而为一体是为格物妙天地万
 物一体之道而通于知是为致知致知则得易易者
 心也故曰神无方而易无体心之不测便是神心之
 生生便是易非致知其何以哉故知致则理穷则性尽
 则命至
 项氏曰自仰以观于天文至故知鬼神之情状故者
 以事言也说者以理言也情状者以象言也易有象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033-0446b.png
 有理有事知斯三者而易之蕴尽矣昔者伏羲之始
 作也仰观于天见阴阳之象俯察于地见刚柔之形
 于是制为奇偶之画以准其象使万物之情皆以类
 而从而天文地理遂与人事物情相通而为一而幽
 明之故可得而知矣原画之所由始二分四揲之变
 皆起于至一无朕之中要画之所以终三变六扐之
 馀复归于至一无朕之始而死生之说可得而知矣
 气聚而为物奇偶之画所以为有象魂游而为变九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033-0446c.png
 六之化所以为无迹而鬼神之情状可得而知矣此
 三知者言易之所知与天地准也下四故者言易之
 所能与天地准也范围天地三言以见其弥纶天地
 之道也盖易有奇偶二画所以匡括天地之变化而
 天地不能越其外所以曲成万物之终始而无一物
 之或遗通幽明死生鬼神之道而知无所不至是故
 天地之神无阴阳之定方而易奇偶之变亦与之周
 流而无定体此所谓易与天地准也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033-0446d.png
一阴一阳之谓道
 述曰易以道阴阳天地人物万般不同其实不越阴
 阳两端阴阳原不相判浑合而成不偏不杂此一元
 太和之气自于穆自无妄自中正纯粹精自生生不
 息乃所谓道也
 彭山曰一阴一阳者阳明阴晦阳主阴而阴从阳随
 时变通无所偏倚之谓也阴极而不变则滞于阴阳
 极而不变则滞于阳皆著物而入于器矣惟其变通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033-0447a.png
 不滞则主之者阳从之者阴刚柔适得其中而无太
 过不及然后为道故道以形而上言非以阴阳为两
 物而道在其中也象山陆氏曰一阴一阳已是形而
 上者庄渠魏氏谓一偏者不足以为道得之矣
 形而上者谓之道指虚明者而言阳也形而下者谓
 之器指成形者而言阴也此阴阳之大分也阴用事
 则阴阳不交而为否阳用事则阴阳交而为泰故道
 也者阴阳之交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盖谓此也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033-0447b.png
 阴阳合德则为道阴阳合德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偏于阳则阴随阳而散漫偏于阴则阳随阴而沉沦
 此则堕于气矣象山曰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谓
 其不偏也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
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述曰继之者善天命之本然乎成之者性人之得于
 天命自然乎继者阴阳相续贞又为元比太和浑沦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033-0447c.png
 之体所谓善也成者阴阳化生成男成女此秉彝各
 足之真所谓性也善者性之原性者善之实善性皆
 天理中间虽有刚柔善恶中偏之不同而天命之本
 然无不同知继善成性之本体则工夫始与天命合
 一始能得性之至善而不滞于意见之偏此君子之
 道也不能见此全体未免失其中正落于偏倚故仁
 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或偏于阳或偏于
 阴仁与知遂分而为二至于百姓则由乎阴阳之道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033-0447d.png
 而不知一阴一阳之道皆离道也故曰君子之道鲜
 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述曰君子之道一阴一阳之道也在天地为元在万
 物为含生之仁造化以贞复而肇生物理以归根而
 反生显诸仁也一阴一阳妙合而凝也然而莫测其
 出机焉莫测其入机焉藏诸用也一阴一阳机缄不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033-0448a.png
 露也仁即生理之根柢而于是乎显所以绵绵而不
 绝用即𤼵育之盛大而于是乎藏所以混混而无迹
 故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盖道之妙也天地无
 忧圣人有忧而同此显仁同此藏用盛德大业至矣
 哉如天施焉如地生焉无不有也我不自以为有而
 覆载生成皆其所该是富有也所过化焉所存神焉
 如天地之运而无息故者不留积盈而来者不匮也
 是日新也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033-0448b.png
 仁言显即用是体用言藏即体是用𤼵明道之体用
 一原显微无间总是一阴一阳之妙盖显即阳之动
 而主宰乎阴者曰显诸仁则全体呈露而不落声臭
 藏即阴之静而附丽于阳者曰藏诸用则大用显行
 而无所作为显而藏藏而显不可以意见见不可以
 耳目知此所以仁者知者滞于偏而不得其全不著
 不察之民由其道而不知而圣人之盛德大业与天
 地鼓物而不忧者同也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033-0448c.png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述曰圣人盛德大业本易道而成故推言以尽其意
 生生者生而又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随时变通此
 易理也自其生生之成象谓之乾自其生生之效法
 谓之坤象谓理先见而未成形者以其健而主阴故
 曰乾效呈也谓法乾制用而成形者以其顺而从阳
 故曰坤数蓍数也变卦变也物莫逃乎数故极数可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033-0448d.png
 以知来物事行事也即所占卦变而通之也极数知
 来所以通事变也占之于心而通之于事则乾坤之
 理与时偕行而不滞于迹此阴阳之不可测也故谓
 之神上章言易无体此言生生之谓易惟其生生所
 以无体上章言神无方此言阴阳不测之谓神惟其
 不测所以无方
 象旨言阴阳得中者为道也今夫圣人之明民示诸
 有而儒者之高论乃欲引而沦诸无大傅云一阴一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033-0449a.png
 阳谓道矣今乃复云阴阳气也其理则谓之道然则
 阴阳不足谓道乎易称乾道称坤道又称乾阳物坤
 阴物以明阴阳即道道者所由之路阴阳即群有之
 所由出入也今云然者岂非其误解形下之器哉古
 老曰偏阴偏阳之谓疾此岂独命家之说也陈氏新
 话云道在阴而阴得其一在阳而阳得其一当别说
 如仁知所见也
 象旨此明阴阳谓道之义继指流行言万物资始继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033-0449b.png
 贞以元元为善长故曰继善属一阳之分贞而成终
 物各有则故曰成性属一阴之分北溪陈氏曰继成
 字与阴阳字应善性字与道字应继善者即性善意
 犹言吉之先见为良心之本体成性者即性相近意
 盖有累于气之不中正者矣
 仁知即性之成者人受天地之中以生仁知皆得其
 偏耳见之之之谓道也随其所见而目为全体不能
 尽知其性之所有者而全之也继善成性以造化之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033-0449c.png
 流行分阴阳仁阳知阴以在人之禀受分阴阳
 上章说圣人之仁知知与仁合而为一此说知者仁
 者仁与知分而为二道无阴阳本自无滞仁者之见
 滞于阳而不知有阴知者之见滞于阴而不知有阳
 百姓由乎阴阳之道而不知君子一阴一阳之道也
 不知其性者为百姓知之而入于意见者为仁知之
 偏以皆落于成性之后而未睹乎继善之初也
 苏氏曰属目于无形者或见其意之所存故仁者以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033-0449d.png
 道为仁意存乎仁也知者以道为知意存乎知也贤
 者存意而妄见愚者日用而不知是以君子之道成
 之以性者鲜矣
 淮海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圣人之
 见即仁知之见但圣人不落于仁之见知之见仁知
 者即落于仁之见知之见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之
 日用即圣人之日用但圣人知此日用百姓不知此
 日用日用即人情物理也人情物理易理也除却人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033-0450a.png
 情物理何者为日用克己复礼之学全在视听言动
 上做𤼵育峻极之体全在三干三百上见曰知曰见
 知此合一见此合一之易理耳其知也无所知无所
 知则无所不知故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其见也无
 所见无所见则无所不见故曰望道而未之见
 龚氏曰仁者体也道以之显用者知也道以之藏言
 显则知用之为知言藏则知仁之为体至于鼓万物
 而不与圣人同忧则寂然不动之时也圣人有思有为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033-0450b.png
 者也故吉凶与民同患道则无思无为故鼓万物而
 不与圣人同忧
 朱氏曰圣人有相之道不以其所可忧者而同乎无
 忧以谓配天地立人道者存乎已易之道是已则圣
 人盛德大业岂不至矣哉象旨富有者冒天下之道
 开物成务显仁也日新者惟变所适根本盛大藏用
 也苏氏曰我未尝有即物而有故富如使已有则其
 富有畛矣富有者未尝有日新者未尝新吾心一也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033-0450c.png
 新者物耳
 象旨此以易之阴阳言生生者生阴生阳也应一阴
 一阳谓道之意一阳生而成象之谓乾一阴生而效
 法之谓坤效法者依成象而代有终也成象特为朕
 兆耳应继善成性之意以其生于未始有象之先纯
 乎健而为主故曰乾以其生于既始有象之后纯乎
 顺而从阳故曰坤苏氏曰言易之道至乾而始有象
 至坤而始有可见之法也纪闻曰象言成则法已具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033-0450d.png
 而未定法言效则道尽见而无隐效呈效也出诸幽
 隐以示人也法者未然而已然千古当然不易之定
 体也张忠定曰事未判时属阳已判后属阴未判生
 杀轻重在我已判更不可易
 有象有法则数行矣易逆数也无有远近幽深遂知
 来物则有以极其数道无数也故未尝有穷物有数
 也故可极焉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数五十
 蓍之用四十有九而卦止于六十四则数为可极故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0033-0451a.png
 也数为可极则来物为可知此占事也故曰极数知
 来之谓占
 象旨占者穷过扐之数遂知来物事则贯十有八变
 因变以成务矣吴幼清曰数者变之已成变者数之
 未定朱氏曰穷则变变则有术以通之此之谓事
 象旨蓍初揲卦犹未成或阴或阳不为典要矧可度
 思故曰神此言乎阴阳之道用于蓍数也在天在人
 谓之道在易在占谓之神龚氏曰初言道以一阴一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0033-0451b.png
 阳为宗中言易以乾坤为序末言神以阴阳不测为
 妙则易果道阴阳而为理气之别者亦太刻画矣业
 德易乾坤占事神是一阴一阳之道随所在而得名
 者非二理也
 金贲亨曰此章以天道明易道也日新之谓盛德以
 上言天道生生之谓易以下言易道生生之谓易即
 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以太极言也成象之谓乾即继
 之者善也效法之谓坤即成之者性也以两仪言也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0033-0451c.png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易之大业显诸仁者
 也阴阳不测之谓神易之盛德藏诸用者也
 一阴一阳犹言一出一入明奇偶之迭用也阴阳者
 气也阴阳迭用者道也道之所生无不善者元也万
 物之所同出也善之所成各一其性者贞也万物之
 所各正者也成之者性犹孟子言人之性犬之性牛
 之性草木言性热性寒也仁者见其始于一而以为
 仁智者见其终于万而以为智木石飞走愚夫愚妇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0033-0451d.png
 皆在其中而不知其所以然者是三者之见愚智虽
 不同而皆未足以言易也自易之显者观之有法象
 之著明则道之一阳也谓之仁可也自易之藏者观
 之无方体之可测则道之一阴也谓之智可也一显
 一藏鼓动万物而不已则仁与智又皆属于阳枯茎
 蠹策藏显俱出于无心则仁与知又皆属于阴惟其
 神妙如此不可形容故赞之曰盛德大业至矣哉以
 言其德则变化日出而不穷此阳之显也以言其业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0033-0452a.png
 则天地之间备矣此阴之藏也合而言之显藏藏显
 如循环之无端则易之一辞足以兼之矣观其画一
 奇以开万象则奇也者诚天下之至健德之所以能
 日新也及其配一偶以成万形则偶也者诚天下之
 至顺业之所以富有也极奇偶之数至于万有一千
 五百二十以见天下之赜则谓之占即奇之象也通
 奇偶之变至于千五百三十六卦以效天下之动则
 谓之事即偶之法也究而言之或显或藏莫知其方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0033-0452b.png
 则神之一辞足以赞之矣此即上章神无方易无体
 之意也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述曰此章赞易理广大则通上下矣以言乎远者变
 动也所谓推而行之存乎通不禦者所谓通也以言
 乎迩不变者也静则能动正则能一天下之动以言
 乎天地之间则乾坤合德刚柔有体变与不变互相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0033-0452c.png
 推移而万物备矣
 彭山曰无不含容谓之广无不完具谓之大言易道
 如地之广如天之大无有穷尽不可得而禦也迩指
 人心言正者贞也静虚中所含之理平正无所偏倚
 之名也言易道虽广大而皆具于吾心天地之间即
 广大之道也备即具也具于吾心静正之外无道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0033-0452d.png
 述曰易之广大出于乾坤二卦乾坤各有动静于其
 四德见之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专谓专一直谓
 直遂翕谓合而气之专者藏于此辟谓开而气之直
 者出于此俞氏曰乾画奇而实不变则其静也专变
 则其动也直直者坤之德而乾合之坤画偶而虚不
 变则其静也翕变则其动也辟辟乃乾之德而坤合
 之是已
 彭山曰乾静专坤静翕譬如人之在家乾则端居于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0033-0453a.png
 内而坤则为之阖户乾动直坤动辟譬如人之出外
 乾则遂意直行而坤则为之辟户此皆乾为主而坤
 从之之义也大者自内而达于外广者自外而包乎
 内此皆以动而为用者言然必以静为之体静而动
 动而贞也盖远之具于迩者程子所谓不专一则不能
 直遂不翕聚则不能𤼵散是也
 韩康伯曰乾统天首万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
 也坤则顺以成阳功尽于已用止乎形者也故乾以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0033-0453b.png
 专直言乎其材坤以翕辟言乎其形对则乾为物始
 坤为物生散则始亦为生故总为生也
 苏氏曰至刚之德果至柔之德深绝意于动专也不
 可复回直也敛之无馀翕也𤼵之必尽辟也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
 述曰彭山曰天地本上文乾坤而言义时宜也阴阳
 进退随时合宜言其明不息也故以配于日月易简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0033-0453c.png
 圣人自然之善无所作为者也至德谓天地之德至
 极而无以加也此因广大而推言之广大该乎变通
 变通该乎阴阳之义阴阳之义该乎易简之善易简
 之善所以为广大之本也善至于配至德则易道尽
 矣故赞之曰易其至矣
 象旨广大配天地坤广乾大也变通配四时虞翻曰
 变通趋时谓十二月消息盖乾坤之变也阴阳配日
 月者荀爽曰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0033-0453d.png
 居深居冯氏止以复临明之湛子因曰阴阳交迭升
 降合日月往来代明恐与变通义复也
 苏氏曰天地得其广大四时得其变通日月得其阴
 阳之义至德得其易简之善明乾坤非专以为天地
 也
 项氏曰夫易广矣大矣此一章之总目也远而不禦
 即直与辟也静而正即专与翕也天地之间备矣即
 大生广生也易之为道一与两而已乾即一也静而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0033-0454a.png
 守一则其气专而无不闭动而用一则其行直而无
 不开此乾所以为万物之父坤即两也两闭者为翕
 言与乾俱闭也两开者为辟言与乾俱开也此坤所
 以为万物之母大者无不统也广者无不承也自广
 大而至易简其言之序自博而趋约也易之所以广
 大者以其能变通也所以变通者阴阳二物而已所
 以为阴阳者至易至简也阳者一之而已岂非天下
 之至易乎阴者两之而已岂非天下之至简乎天地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0033-0454b.png
 之间至大者天地至变者四时至精者日月至善者
 至德易之书具此四者岂不谓之备乎其占也无有
 远迩幽深遂知来物此所谓不禦也其未占也寂然
 不动无思无为此所谓静而正也其形则静其德则
 正静者坤之翕也正者乾之专也
 淮海曰易之广大于远不禦于迩静正天地之间无所
 不备见之而其所以广大者则出于乾坤二卦专与
 翕所谓静正也直与辟所谓不禦也天地之间无所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0033-0454c.png
 不备即大生广生也惟专而后直惟翕而后辟天地
 虽广大其至德则甚易简矣人心之静正如乾之专
 如坤之翕则易简之善是亦天地而已寂然不动则
 自专则自翕是所谓静正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述曰紫溪曰易是易理非易书上章云生生之谓易
 是理也在天为天道在地为地道在人谓人道圣人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0033-0454d.png
 所以为富有之大业日新之盛德者即此生生之理
 而已非谓用易以为德业也质卿曰德是上通乎神
 明者故曰崇不崇即不能首出庶物业是博及乎生
 民者故曰广不广即不能帡幪乎众类德之崇只在
 知上业之广只在礼上
 注疏知以崇为贵礼以卑为用知者通利万物象天
 阳无不覆故以崇为贵也礼者卑敬于物象地柔而
 在下故以卑为用也极知之崇象天高而抚物备理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0033-0455a.png
 之用象地广而载物也易道之大岂有出于其外者
 哉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述曰天地易之门户天地设位六爻上下升降而易
 行乎其中矣行乎其中者用崇德广业故也圣人知
 礼成于所性绵绵若存一崇一卑浑然天地设位之
 体自然触处皆成道义德之崇崇于此业之广广于
 此矣易之至在圣人身上于此全见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0033-0455b.png
 金贲亨曰知崇礼卑合内外之道者也变化者天地
 之用道义者知礼之𤼵故天地设位而易行成性存
 存而道义出成性存存参前倚衡之见也
 薛敬轩曰成性即天地存存即设位道义之门即易
 行乎其中天之生生不已理之生生不已也
 知崇是知识要超迈礼卑是须切实处行若知不高
 则识见浅陋若履不切则所行不实知识高便是象
 天所行实是法地识见高于上所行实于下中间乃
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0033-0455c.png
 生生而不穷故说易行乎其中自知礼之见诸人者
 为道自知礼之措诸用者为义有天地之道而后易
 行有知礼之门而后道义出三极之道一而二二而
 一者也
 知之所以知者本于乾之易知礼之所以能者本于
 坤之简能易知如乾故知崇如天简能如坤故礼卑
 如地礼即理也以礼言则有据约礼崇礼复礼此之
 谓也
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0033-0455d.png
 质卿曰一物当前才动念便如阴云之障天知便不
 崇于德分上便减却分数(阙/)事到手少不停当便如
 脚跟之不着地事便不成就礼条理也极细密极卑
 下如亲亲尊贤之等杀皆是礼所生何其稳当圣人
 礼之卑其卑如此
 圣人体易于身知穷万物之原则乾之始万物也礼
 循万物之则践而行之则坤之成万物也有天地之
 位则有阴阳之变行乎其中人有此性则有知礼之
卷十一 第 50a 页 WYG0033-0456a.png
 德存乎其中但患人不能存之耳苟能存其所存则
 道义皆自是而出矣门言其出也道者义之体智之
 所知也义者道之用礼之所行也成性犹设位也有
 此位则谓之设位有此性则谓之成性即上文成之
 者性也至存存上一存字方言人为之功
 
 
 
卷十一 第 50b 页 WYG0033-0456b.png
 
 
 
 
 
 
 
 读易述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