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33-02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易述卷七      明 潘士藻 撰
睽䷥(兑下/离上)
 程傅为卦上离下兑离火炎上兑泽润下二体相违
 睽之义也又中少二女虽同居而所归各异是其志
 不同行也亦为睽义
 许慎曰睽目不相视也睽耳不相听也睽违也日月
 相违
卷七 第 1b 页 WYG0033-0258b.png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
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
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
𩔖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述曰郑玄曰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志
 异也故谓之睽虞翻曰小谓五阴称小得中应刚故
 吉赵汝梅曰卦言小事吉以六五用睽之才不可以
卷七 第 2a 页 WYG0033-0259a.png
 大事也程可久云火泽无相用之理故相遇则革不
 相遇则睽孔疏大事谓兴役动众必须大同之世方
 可为小事谓不待众力者虽睽亦可
 苏氏曰有同而后有睽同而非其情睽之所由生也
 睽自家人反明本同也惟本同故睽可合燎而丽于
 高上之处者火也流而潴于卑下之地者泽也故曰
 动而上动而下妇人以嫁为行少则同处长则各有
 夫家林黄中云离火兑泽同赋形于天地中女季女
卷七 第 2b 页 WYG0033-0259b.png
 同鞠育于闺门其始未尝不同也其终未尝不睽耳
 彖先释睽义次言睽才终言合睽之道而赞其时用
 之大孔疏说而丽乎明不为邪僻柔进而上行所之
 在贵得中而应乎刚非为全弱虽在乖违之时卦爻
 有此三德可以行小事而𫉬吉也
 汝吉曰小事吉盖睽之吉也抑睽者异也以异而同
 天地万物于何不通高卑定位圆方动静何睽也而
 絪缊化醇合以育物其事同矣男女正位异姓殊体
卷七 第 3a 页 WYG0033-0259c.png
 何睽也而刚柔唱随合以成家其志通矣万物芸芸
 别生分𩔖又何睽也而性情声气相应相求其事𩔖
 矣盖必有睽也然后其用可以合而同令有阴而无
 阳有柔而无刚不合异以成章将能行乎正如火泽
 不睽则胥息而为害耳莫不善于睽而三才之大用
 由焉故易无用不行也易莫妙于反对于睽尤见反
 对致用之妙
 杨廷秀曰物聚则朋睽则孤孤矣焉得而不穷睽而
卷七 第 3b 页 WYG0033-0259d.png
 小事吉何也散不可聚睽不可合凶不可吉则无为
 贵易矣兑之说丽乎离之明是合睽也六五进而上
 行是合睽也六五得中而应乎九二是合睽也故曰
 易穷则通合睽之道又有大者天地之判而合男女
 之别而耦万物之分而聚非合睽之大乎故曰睽之
 时用大矣故易穷则通也
 质卿曰物有必不可不合者一或相乖即为睽如动
 物必两足而后行羽物必两翼而后飞苟缺一焉必
卷七 第 4a 页 WYG0033-0260a.png
 不可君之必不能不与臣合也父之必不能不与子
 合也夫之与妇也上之与下也皆不得不尔也一或
 乖离何能济故天下国家之事败于睽然究观天地
 万物之理成于睽睽吉小而用大也苏氏曰人苟惟
 同之知若是必睽人苟知睽之足以有为若是必同
 是以自其同者言之则二女同居而志不同故其吉
 也小自其睽而同者言之则天地睽而其事同故其
 用也大
卷七 第 4b 页 WYG0033-0260b.png
 象旨革亦二女同居而大亨革以九居五六居二大
 亨者以其正也睽胥反焉所以仅小事吉也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述曰火性炎上而又在兑泽之上泽性润下而又在
 离火之下上不逮下下不奉上故为睽违同象兑泽
 之悦异象离火之明代渊曰火与泽混同则有害用
 不相通则功不成而物不济以明其体位须异而其
 理须同所谓同而异也荀爽曰大归虽同小事当异
卷七 第 5a 页 WYG0033-0260c.png
 百官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共归于治
 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君子观象于睽以同而异盖得其所以为同者而后
 睽可合也性同而习自异源同而流自异道同而事
 自异心同而迹自异正犹兑离本同乎坤之体而火
 泽自异乎卦之象同也而不害所趋之异异也而乃
 为致用之同夫安有所谓睽也睽之为卦合异为同
 之道也
卷七 第 5b 页 WYG0033-0260d.png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
以辟咎也
 述曰初九睽之初也初阳动于下四阳动于上宜应
 而敌焉动而成睽悔也阳刚得正与四同德俱在睽
 时终能相合其悔可亡丧马悔之象勿逐自复悔亡
 之象马乘而进者也之四无应非丧马乎所以有悔
 四往无所适无归之马也马逸无归其𫝑自复马复
 则悔亡矣恶人与我睽者四不当位刚敌而久不同
卷七 第 6a 页 WYG0033-0261a.png
 心也初刚能下下无亢迹显异之意故见恶人无咎
 时方乖离而位乎穷下上无应可援下无权可恃若
 以其与我不相得也遇可见而不见则嫌疑遂深咎
 之道也安能化异去间而使之合乎
 初九之处睽也夫睽之时人情离矣斯时也人分上
 一毫讨求不得惟自己分上自尽其道而初九阳德
 兑体也刚动而正不起疑妄兑初而和不生乖违身
 心之悔皆亡而无歉然不足之意则天定矣天定则
卷七 第 6b 页 WYG0033-0261b.png
 人情自顺有丧马勿逐自复之象丧马动而成睽之
 迹凡有所丧而必逐者内自歉也悔亡则不以得失
 动其心而睽者终合有见恶人无咎之象恶人动而
 相睽之人凡不相得而不相见者内自疑也悔亡则
 不以同异动其心而睽情顿释初九阳刚有主故能
 相安相忘如此
 质卿曰马所以行行有不得者吾不可以求之人恶
 人世所嫉人所共嫉者我不可以不容之也
卷七 第 7a 页 WYG0033-0261c.png
 见恶人正所以辟咎岂其为咎盖世道之有睽皆起
 于邪正之太分明而好恶之太峻绝故必量足以容
 天下乃可以托于天下仁足以养天下乃可以寄于
 天下
 苏氏曰人惟好同而恶异是以为睽故美者不必不
 狠从我而来者未必忠拒我而逸者未必二以其难
 致而舍之则从我者皆吾疾也是相率而入于咎耳
 故见恶人所以辟咎也
卷七 第 7b 页 WYG0033-0261d.png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述曰程传二以刚中之德居下上应六五之君道合
 则志行成济睽之功矣而居睽离之时其交非固二
 当委曲求于相遇觊其得合也故曰遇主于巷必能
 合而后无咎君臣睽离其咎大矣巷者委曲之途也
 遇者会逢之谓也当委曲相求期于会遇与之合也
 所谓委曲者以善道婉转将就使合而已非枉已屈
 道也
卷七 第 8a 页 WYG0033-0262a.png
 象旨主谓五说文巷里中道何休云一里八十户八
 家共一巷是也离中虚有巷之象不言家而言巷二
 五皆不当位卦由此成睽然俱求其党注家谓之出
 门同趣不期而会盖卦名睽而爻义则贵其合二本
 五之所求彖傅以为应刚者是也得其正应又何咎
 耶说者谓二五君臣之睽如此
 二五之睽虽缘三四之隔实以阴阳皆不当位之故
 臣位反刚刚易亢也君位反柔柔易疑也则相合难
卷七 第 8b 页 WYG0033-0262b.png
 矣合睽之道全在阳刚为九二者必能遇主于巷而
 后得无咎臣与主睽臣之咎也二柔失位而履中能
 绌其刚迂其身以成吾君故曰遇曰于巷必欲拘堂
 陛朝觐之常理执吾之刚以矫拂之则终不合矣张
 氏曰睽而不遇彼此不无不见之疑疑之既亡彼此
 又若一旦之遇巷者二五往来相从之道也二亦五
 之所求其位虽隔其志终通故二得为于巷之遇于
 巷非遇主之地而无咎者以不失乎相从之道也
卷七 第 9a 页 WYG0033-0262c.png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
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述曰睽之为睽以有可疑之迹为人所疑而自生乖
 异也六三正应上九而位在二四两阳之间为疑地
 故致正应之疑而三遂以疑成见舆所以载已者牛
 所以引车者三欲进以应于上而不胜其猜疑之心
 自尼而不进若见其舆曳矣又见其牛掣矣又见其
 人天且劓而刑之矣本无舆曳本无牛掣本无天劓
卷七 第 9b 页 WYG0033-0262d.png
 疑故其见如此皆负涂载鬼之疑心使然也夫其始
 之不能不睽也是无初也其后之必不能以终睽也
 是有终也三虽阴柔应刚乃其正理求遇而不𫉬故
 疑横见生而睽已甚终则疑亡见释还为婚媾遇刚
 故也上九阳刚之明既徐察而与之合矣故曰无初
 有终
 象旨三互离为见非正离也互坎为车为曳非正坎
 也曳者缘地而不能行义取坎陷无牵退之意也互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33-0263a.png
 离又为牛掣王注滞隔所在不𫉬进说文作觢牛角
 一俯一仰不能驾舆行也无前掣之意六三以说为
 成兑之主而丽文明之君然才弱难进故象如此其
 人谓三三之天谓上也阳爻故称天且者未必然之
 辞鼻者上通之物劓之则逆其上通吴幼清以为三
 车曳牛掣而乘车者复将遭上劓鼻之灾也兑为毁
 折所谓无初三上盖夫妇之睽者
 陈皋曰以泽应火各居其处殊𩔖特甚求合实难所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33-0263b.png
 应之人居离之极峻绝威明不可迩也居上犹天既
 尊且严三以泽秽之极仰之如天畏之如刑然有所
 遇者正配也
 柔居刚位已本不正而承乘应又皆不正之阳是以
 邪见之群起也凡人心疑而意见皆无中生有仲虎
 曰见舆曳无初也遇刚𫉬其正有终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33-0263c.png
 述曰王注无应独处五自应二三与已睽故曰睽孤
 象旨初四皆无应而四称睽孤在下犹可独立在上
 不可无辅也处无所安比非吾与必以气𩔖相求为
 助故遇元夫元夫谓初阳德也质卿以为丧马弗逐
 之仁人也四与初皆阳同处体下当睽之时俱在独
 立自然求之而遇始之睽而卒以遇其志交孚无间
 而且交相厉也故得无咎象曰志行也初四皆阳刚
 君子当睽乖之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可以行其志救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33-0263d.png
 时之睽也
 纪闻曰四如举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杰以一身殉
 唐非孤立于睽离之世乎乃下荐洛川司马张柬之
 荐一柬之而五柬之合与仁杰而六周复为唐仁杰
 之志行矣岂惟无咎又何厉矣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

 述曰六五处睽者也处睽只在自己悔亡以阴居阳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33-0264a.png
 宜有悔然得中为文明之体应刚无偏系之私其悔
 得亡则于己无憾而睽有可咎之道厥宗噬肤所以
 释五之疑而决其往也往则必合夫何咎合睽之道
 去间与疑五无悔而后往所谓孚以𤼵志也
 厥宗谓二也五柔居尊须刚德以济天下之睽故视
 二曰厥宗二依五以为主五亲二以为宗同心相倚
 之机其合也犹噬肤之易一噬即合而入之深非以
 私比而防已应者以斯而往何咎之有往必见合故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33-0264b.png
 有庆也敬仲曰君当求贤而后贤从之故五六当先
 往
 赵汝梅曰爻止言何咎释遽许以有庆者睽异之时
 患不得合耳五能下二二必能承五刚柔德合人情
 可以大同庆誉可以大来岂止何咎而已哉
 汝吉曰四言志行大臣者以得人合睽为其志也五
 言有庆王人者以得人合睽为其庆也
 卜子夏曰取天下之物成天下之事异物相制或以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33-0264c.png
 相合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合众材各睽其
 小体以成大器夫济天下之务者岂于一才乎观良
 马逐用拯马壮则知丧马之义矣知丧马之为睽则
 知四之合初五之合二之为济睽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述曰上四皆言睽孤者四无应故孤上有应自猜狠
 而至于孤也本与六三正应相从以六三居于二阳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33-0264d.png
 之间有疑迹遂生疑心见三如豕之污秽背负涂泥
 若将浼巳而不可近又见六三所载之舆为载鬼一
 车若将祟已而不可与为𩔖豕犹有之鬼无形安可
 载疑情所结怪妄并生故先张弧欲射之而六三正
 应乎上其诚终著故后说弧而不射则疑少释矣既
 而大释曰六三非寇我而从不正者也乃守其正而
 与我为婚媾者也往而从之必得其和阴阳和而为
 雨则疑释见亡睽者合而吉矣故曰遇雨之吉群疑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33-0265a.png
 亡也敬仲曰明天下人事本自昭明本自无事徒以
 刚明之过因迹致疑因疑积意遂至于此极群疑释
 则本自无事初无可言
 王注处睽之极睽道未通故曰睽孤已居炎极三处
 泽盛睽之极也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秽之物故曰见
 豕负涂彭山曰三阴豕象兑泽涂泥豕负涂污于外
 者也此固六三可疑之迹也载鬼一车则有影无形
 者无所不至矣虽是疑情亦缘三阴鬼𩔖孔疏鬼怪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33-0265b.png
 若斯惧来害已故先张之弧将攻害也物极则反睽
 极则通故后说之弧不复攻也以上光明故也匪寇
 婚媾则大释然矣往遇雨吉雨者兑泽之通也众异
 并消无复疑情往得和合故曰吉也
 张氏曰匪寇婚媾在屯六二则对初九言非对正应
 言在睽上九则对正应言非谓二阳也
 纪闻曰匪寇婚媾返求之也遇雨之吉反得其和也
 其始睽也无所不疑故云群疑过于明故过于疑过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33-0265c.png
 于疑故无往而非疑惟天下之至明为能生天下之
 至疑非天下之至明亦不能释天下之至疑其初杂
 然而疑其后涣然而释
 彖傅言睽物性之定分六爻言睽物我之私嫌睽者
 乖异不合之名也然六爻之中初则自复二则遇主
 三则有终四则交孚五则噬肤上则遇雨无一爻睽
 者何哉以诸爻能去其乖异而致同焉耳
 初九爻以正人无位而在下本自与人无应故虽在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33-0265d.png
 睽之时以不与世事而悔亡马者人所乘以出行也
 四为坎马而孤初无应于外而不得上行故为丧马
 之象勿逐自复往者不追也见恶人无咎来者不拒
 也此君子在下无应之时处睽之道也见与迫斯可
 见之见同非往见之见也若往见则违勿逐之戒矣
 初以四为恶人险而不正有恶人之象其见之也以
 辟其为咎免于恶人之见咎也非望其有所行也
 九四爻项氏曰初以四为恶人其见之也以辟其为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33-0266a.png
 咎耳非望其有所行也四以初为善士与之相遇诚
 交而气合则化孤为同化厉为安已不作咎则志得
 上行矣故曰交孚无咎志行也四近君而初在下四
 不正而初正故其辞如此
蹇䷦(艮下/坎上)
 程傅为卦坎上艮下坎险也艮止也险在前而止不
 能进也前有险陷后有峻阻故为蹇也
 赵汝梅曰初三四上皆以往而致蹇来则𫉬免为义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33-0266b.png
 初之誉为知几三之反为薄于险四连于三则得刚
 之助上来应三为硕若九五六二居君臣之正位任
 济蹇之责二不为一蹇而止五能合群爻以皆来则
 不必它往而蹇有可济之时矣
 张邦奇曰屯与蹇相似然屯动乎险中以初为主利
 于初而不利于上蹇见险而止止极必济故初宜待
 而上言硕屯蹇二卦上爻皆阴柔而功效不同以此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33-0266c.png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
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述曰苏氏曰艮东北也坎北也难在东北则西南者
 无难之地也处蹇之时必决择其利与不利晓然𫝑
 之可否见可而后赴之难之所在往益难矣故言利
 西南不利东北大人指九五而利见之者上六也五
 刚正中上柔正位而从之难由正济故贞吉也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33-0266d.png
 利西南利在出险也不利东北东北险地当止勿往
 也卦以九三艮止成义而济蹇之主方在大蹇之中
 出险至上六而始济则尽脱东北险地矣蹇与解皆
 言利西南可以想见其义
 蹇名卦重艮止止者退而反身之意见险而能止非
 适然而然谓阳本务进能与时而止也斯其所以为
 知知者艮有光而又互离为见也卦惟二阳利西南
 指九五之阳爻进而居五则得上卦之中可以济蹇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33-0267a.png
 也不利东北指九三之阳谓自初进至三为下卦之
 终入于阨塞故其道穷也象旨往谓在上以解体反
 对言之解曰乃得中坎在下也此曰往得中坎往而
 在上矣解曰往有功四之阳动于上也此曰其道穷
 三之阳止于下也彭山曰四以上皆言反谓反身脩
 德也至五而成大人之德五以大德而当大蹇万方
 有罪在予一人无不反求诸已者所谓得中者也至
 于上六而始利见大人之德始得行故曰往有功蹇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33-0267b.png
 诸爻皆不言吉惟上一爻言之则贞吉者本因上而
 言也蹇自二至上诸爻虽皆当位而正之可以言吉
 者则唯在上故当位亦以上言也蹇至极而后能有
 为故彖辞皆取义于上往进也往则得中往则有功
 进而至此何蹇之可言哉
 赵汝梅曰吃于言者曰蹇蚾于行者曰蹇非不能行
 不能言也捷于口则期期躁于进则僵仆徐行缓语
 虽难而亦通君子之处蹇亦然始而不审冒险以前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33-0267c.png
 固有陷溺之忧傥以知止而遂安焉不求济险之方
 则终不能出险其与陷溺者等尔九五往而得中上
 爻往而有功君臣德合协心以图济所谓正心正朝
 廷正百官而天下罔有不一于正圣人之用蹇其大
 有如此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述曰程传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阻之象上
 下险阻故为蹇也君子体之行乎艰难险阻之世必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33-0267d.png
 反求诸身而益脩其德敬仲曰惧已德之未善也惧
 已德之有缺也惧巳德之有违而致此也则修焉不
 敢怨天也不敢尤人也张简曰云汉宣王治蹇之诗
 也
 处难之道有三在屯济以动故曰经纶在困济以说
 故曰遂志在蹇止于善耳故曰脩德屯志在救民困
 志在善道蹇犹可须也因事舒迫相巳进退而酌成
 之巳耳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33-0268a.png
初六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述曰王注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
 以待其时知矣哉故往则遇蹇来则得誉象曰往以
 坎言来以艮言赵汝梅曰宜待云者待时而往非终
 于止而不行也终于止何誉之有
 质卿曰士君子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及
 上下治乱去就离合存亡之间凡情之所不能通理
 之所不可化𫝑之所不可禁者皆蹇也斯时也措足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33-0268b.png
 足难措手手难下口口难第一要审察往来若不审
 情不度理不察𫝑径往赴之必遭陷败莫可救药惟
 回心宁耐始有商量始有处置蹇庶几其可济也所
 以蹇诸爻只贵其来不贵其往初方入蹇所以往则
 蹇而来则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述曰蹇蹇谓蹇其时之蹇也沈存中云王五也臣二
 也蹇蹇者五蹇而二亦蹇是也二应于五不以五在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33-0268c.png
 难中私身远害虽蹇未可济蹇时难图而相机遘会
 观变俟时王辅嗣所谓执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故
 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盖以居二柔而得中义不避
 难知不犯难知与忠而俱尽者以图济也
 凡二皆王臣蹇独称之者平时未足以见臣节蹇之
 时方见之五位蹇中王之蹇也主忧臣辱亦二之蹇
 也蹇蹇者多难而非一难也不尤之者嘉其志而恕
 其才也他爻戒其往蹇二应五故称其蹇蹇闻之雷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33-0268d.png
 氏云初以不往为有誉二以匪躬为无尤有位无位
 之间耳
九三往蹇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述曰赵汝梅曰卦以九三成义居乎险止之间往则
 陷止则免间不容发往来之当谨莫谨于此爻也身
 薄于险冒危而轻赴则陷溺其身有不得反焉者矣
 唯艮之性本止知夫往而蹇也故幡然而来反安于
 故位虽百险而不能陷也反与反身之义同王注进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33-0269a.png
 则入险来则得位内卦三爻惟九三一阳居二阴之
 上是内之所恃故云内喜之也
 二在内卦应五为王臣方蹇其蹇志济时艰岂一手
 一足之所能内卦惟三为刚明有济蹇之才今幸而
 知反可资以共事斯二所以为之喜也
六四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迹曰六四本柔而在险体故往则愈蹇不往而来则
 连于九三九三刚实四牵连之共济五难当位而又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33-0269b.png
 得济之实也处险难不以刚实济之柔者安得济乎
 阴本虚来连于阳则实卜子夏曰四得位矣可以承
 其上而不可独济也故往则蹇矣来则当其位而连
 于实得所附也
九五大蹇朋来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述曰一阳陷二阴之中大者蹇也故为大蹇之象处
 蹇之时独在险中以当世难所谓遗大投艰于朕身
 者此焉所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者此焉盖大蹇非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33-0269c.png
 阳刚中正之主莫能任也夫同德为朋阳刚有为之
 才也昔之往而蹇也以时未有任大蹇者耳至是当
 险难辐辏而来指九三也观四来连而象称当位实
 上来硕而象称志在内皆指三言三来则众阴附之
 大蹇可济矣朋来之云所谓利见大人也象曰以中
 节也得位居中咸当其节故致朋来而足以当大蹇
 此所以有功当位能正邦也
 郑刚中曰诸爻皆以来为言与朋来之来异诸爻之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33-0269d.png
 来自外反内朋来之来自下趋五象曰以中节者群
 策毕举众才并效险难纷纷未定所向非阳刚中正
 之大人何能节之酌其才品谓之节取裁其机宜谓
 之节制若汉高知人善任唐宗谋断兼资皆以中节
 者也
 象旨大谓阳明九三阳𩔖三五虽非正应然异位同
 功犹解九四解三而俟二也以中节也诸爻皆取不
 往而来九五正位不动无往无来天下之济难者朋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33-0270a.png
 来而取节焉大蹇之世易于姑息朋来之众难于齐
 一故其中道可节之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
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述曰当出险之时上六阴柔往犹蹇耳来应九三之
 阳刚则硕大而吉且利见九五之大人合朋来以成
 出险之功也必得三然后可以援五故来硕而后利
 见一卦惟上六为吉者上应三比五居坎之上卦之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33-0270b.png
 外盖蹇极而通矣彖谓利见大人贞吉此爻得之孔
 疏志在内也者有应在三是志在内也应既在内往
 则失之来则得之所以往则有蹇来则硕吉也贵谓
 阳也以从阳故云以从贵也
 象旨硕指三之阳阳大阴小不言大以别于大蹇也
 故曰志在内明其下应三也上能出险故吉利见大
 人比九五也赵氏曰蹇之道阨塞穷蹙上当出蹇之
 时得阳刚之助阨塞者解穷蹙者纾有硕大之象故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33-0270c.png
 云来硕吉
解䷧(坎下/震上)
 序卦解者缓也孔疏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也
 程传震动坎险动于险外出乎险也为患难解散之
 象又震雷坎雨雷雨之作阴阳交感和畅而缓散故
 为解解者天下患难解散之时也
 赵汝梅曰为时之悖者六三也九二𫉬之如狐上六
 𫉬之如隼故六五柔中坐享小人孚退之吉九四以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33-0270d.png
 刚居柔不能奏解悖之功初六则刚柔交际之始与
 三无涉而得无咎者也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述曰解利西南苏氏曰所以为解者震与坎震东也
 坎北也解者在此所解在彼东北解者之所在则西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33-0271a.png
 南者所解之地也无所往其来复吉言乎二也有攸
 往夙吉言乎四也蹇解本相反之卦蹇九五往在上
 今来居二是阳复于下卦之中矣故无所往其来复
 吉蹇九三为艮止不动今往居四其体震动为往故
 有所往夙吉上下二卦皆以阳为主惟阳能解乎阴
 也褚氏云世有无事者求功故诫以无难宜静亦有
 待败乃救故诚以有难须速也
 象旨西南得众者何也西南所解之地平易近民民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33-0271b.png
 必归之纪闻曰蹇未解且利西南既解可知矣蹇言
 不利东北解不言者蹇方止于险中故言利平易不
 利险阻既已出险外故但言平易之利不言险阻之
 不利仲虎曰解之时以平易为利略有苛急即非利
 以安静为吉久为烦扰即非吉复之为言对有所往
 之时而言也大蹇既解阳无所往来复居二处中无
 为其来复吉也苟有攸往非夙不可有攸往而不夙
 则难深而不可解矣卦体震雷坎雨为解天地否结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33-0271c.png
 则雷雨不作交通感散雷雨乃作也雷雨作则险厄
 者亨否结者散百果草木皆甲拆也天地之功由解
 而成故赞解之时大矣哉
 李氏曰蹇止乎险下不若屯动乎险中屯动乎险中
 又不若解动乎险外也患难方平之际既不欲人以
 多事自疲又不欲人以无事自怠
 来复之吉不止安静须是整顿纪纲法度皆复如旧
 若蹇虽已平不复有为姑随时维持而已因循苟且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33-0271d.png
 又兆险难之萌凶之自也故须来复乃吉乃为得中
 解者解其遗患馀衅之未尽除者也除恶不尽则易
 滋故有所往夙吉夙者朝而不暮也谓敏疾决断不
 移时而定亦不二往也易言夙吉而迟疑犹豫者凶
 此汉窦何唐五王所以蒙害也赵汝梅曰有攸往指
 九四震体如迅雷之击使人掩耳弗遑而威己震然
 后奸邪不得起谋以间我故曰夙吉
 纪闻曰屯象草穿地而未甲解则雷雨作而百果草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33-0272a.png
 木皆甲拆拆分裂也剥之硕果不食藏天地生物之
 仁解之甲拆𤼵天地生物之仁天地解心也雷雨作
 气也皆甲拆者形也解之雨即屯之云崔说云坎在
 上则为云泽未及物也屯也坎在下则为雨泽已及
 物也解也赵汝梅曰离言百榖此言百果者四阳之
 月百榖犹未芽甲也
 质卿曰有蹇斯有解解则不蹇矣方其处蹇之时不
 敢轻易便是解蹇之道解之利西南即是蹇之利西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33-0272b.png
 南非有二道早往早复就是利西南之事主于解难
 别无意也
 蹇以能止而称知解以能动而出险此其义若相悖
 不知能止者方能动止而动乃为慎动动而止乃称
 能止此见天下无二道皆一易之流通
 蹇之利西南为得中解之利西南为得众惟得中故
 得众其来复吉乃称得中此之得中正蹇之得中于
 来复得其用于吉得其效非二道也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33-0272c.png
 隆冬冱寒万𩔖闭藏是天地之蹇也一气既动春意
 潜萌是天地之解也天地一解而雷雨自作雷雨一
 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屈之终伸之始往之复来之
 端其解也时之所极虽欲不解而不可得也天地非
 解无以运其心百姓非解无以遂其性人工非解无
 以施其能大哉解之时乎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述曰汝中曰雷作于上雨沛于下天地郁蒸之气涣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33-0272d.png
 然解散此解之象也眚灾肆赦赦过也大司寇以狱
 之成告王王命三公三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
 王三宥之然后制刑宥罪也盖赦过宥罪所以涤除
 堙郁回生枯槁法雷雨时至以解民于险也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述曰解者解也屯难盘结于是乎解也蹇难始解阳
 来复中为下卦之主六阴柔弱自下承之故得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刚指九二谓初与二际而成得中之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33-0273a.png
 美也刘牧曰为险者坎也当蹇之时初为难始今遇
 解之时初不能固其险以承乎刚何咎之有能速改
 过以迁善也石介曰阳爻皆能除难初六有应于四
 而附近于二故无咎也
 薛温其曰屯则刚柔始交未相知会动乎险中故有
 难生之理解之刚柔已相际接动而出险故义必无
 咎
九二田𫉬三狐得黄矢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33-0273b.png

 述曰九二六五所任以解险者阳刚之才处得其中
 刚足制柔中足正枉以此解险何险不除故曰田𫉬
 三狐象旨二于地称田九家坎为狐卦多阴故象三
 狐黄矢互离为矢居二为中黄中色矢直物程传𫉬
 谓能变化除去之如田之𫉬狐也俞氏曰众皆疑而
 我释之故言𫉬阳刚中直黄矢之象所以田𫉬三狐
 者盖由于此故曰得黄矢贞吉象曰得中道也即彖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33-0273c.png
 傅来复之得中也
 阴多党𩔖隐伏而善疑蹇难既解阳来复中其道在
 开解群阴而使之胥化所谓利西南者正在于此九
 二盖用泰二之朋亡以消小人朋比之私用豫四之
 勿疑以释群邪疑惑之情也吴氏谓三狐皆为九二
 所𫉬则阴之难解矣卜子夏曰刚中而能济难众之
 所附初承以奉之五正而应之众来附也非我之求
 也得中之道正之吉也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33-0273d.png
 孔疏狐是隐伏之物三为成数举三言之搜𫉬备尽
 九二以刚居中而应于五为五所任处于险中知险
 之情以斯解险无险不济故曰田𫉬三狐黄中之称
 矢直也田而𫉬三狐得乎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实
 能全其正者也故曰得黄矢贞吉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
我致戎又谁咎也
 述曰解者阳解阴也九二来复得中初居其下而得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33-0274a.png
 无咎六三阴柔位乎其上负四乘二为负且乘之象
 负为人役乘民所载也民役而为人载忝位已甚何
 以靖民难解方始而小人窃位且复召衅致寇必矣
 此有国家者之忧也贞吝正九二贞吉之反象曰亦
 可丑也丑即羞吝之意丑之使自解而贞𫝑不能自
 还至上而悖极有射之已焉刘濂曰坎舆象亦寇象
 六三不中不正居险之极而乘阳之刚是为负乘处
 非其分必为寇盗所夺此窃位之小人所当解者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33-0274b.png
 刘牧曰初二三俱为险难初二遇解时而应上是不
 固其险也三据险极以柔乘刚以阴居阳是小人而
 乘君子之器也而又不应于上是固其险者也险固
 不适难何由解故云用射之石介曰六者小人之才
 三者君子之位六之为小人也乘非其位而又上慢
 下暴所以致寇也以解为道解缓也而不能应上故
 曰上慢以柔乘刚故曰下暴宜寇之来也王逢曰非
 止速寇伐又起天下之戎也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33-0274c.png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述曰王注失位不正而比于三故三得附之为其拇
 也刘牧曰朋谓二也与四同功又俱阳爻故谓之朋
 二居险中不固其险亦应于上是信而不违解也张
 献翼曰解者本合而离之也必解拇而后朋孚盖君
 子之交而小人容于其间是与君子之诚未至也小
 人情状最为不一狐以言其蛊惑隼以言其鸷害负
 乘以言其窃位拇以言其附丽也孔疏曰若当位履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33-0274d.png
 正即三为邪媚之身不得附之也既三不得附四则
 无所解须解拇由不当位也
 象旨拇王弼谓三李鼎祚曰九四体震为足三在足
 下为拇程朱二先生谓初为拇按初刚柔之际义无
 咎不应解之朋至苏氏谓九二王弼谓初按朋同𩔖
 四与二同功皆阳则苏说是也二四俱为解主四虽
 比三然为震主体动有能解去之象故二不致疑至
 而相孚也解拇何以未当位三以负为羞知其不能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33-0275a.png
 承四之位当承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
人退也
 述曰六五以柔居尊正应九二近比九四阳刚为辅
 是有君子之德君子心本平易事从解散尽释疑衷
 以开群情荡然赦过宥罪之仁廓然天地雷雨之解
 曰维有解也敬仲曰君子在位无所不解则人心无
 复怀疑而吉有孚于小人小人即所解去者质卿曰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33-0275b.png
 小人之退不必只为身退方为退能引𤼵人之道心
 消弭其人心便是小人之退便是小人之孚彭山所
 谓化为君子不敢为不善犹言不仁者远也
 质卿曰君子维有解只是自治更不于小人身上求
 之便吉我之有孚自孚于小人而皆输其诚心在小
 人惟有结在君子维有解维有解而天下无不可化
 之人无不可处之事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𫉬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33-0275c.png
射隼以解悖也
 述曰六以柔居卦上而称公高而无位德盛而无为
 者也故用能射隼隼鸷鸟象为害之小人解之时至
 于上六极矣无所不解矣而贪残小人犹拥高位隼
 在高墉之上之象上六居动之极当解之成极而后
 动成而后举故必𫉬之而无不利象曰以解悖也至
 解终而犹有未解者悖之甚也以大公而解荒悖何
 不利之有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33-0275d.png
 彭山曰当解之时至于六五已能化小人为君子矣
 然或有悖者国之谗慝民之雄鸷也则公为射而𫉬
 之隼𫉬而君子攸宁小人攸芘无不利焉解之尽也
 射盖示人以正于力不劳而夙在其中矣言隼则亦
 治其首恶之意也
损䷨(兑下/艮上)
 郑玄曰艮为山兑为泽互体坤坤为地山在地上泽
 在地下泽自损以增山之高犹诸侯损国之富以贡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33-0276a.png
 献于天子
 赵汝梅曰损下益上卦之义也上卦得益则四有喜
 五元吉上正宜吉也下卦当损而初酌损二弗损所
 损者三而已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33-0276b.png
 述曰损之成卦在三上二爻下兑之成兑由六三之
 变也上艮之成艮由上九之变也三本刚而成柔上
 本柔而成刚两卦合体为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
 损下益上之义也主三而言故以损名卦有孚二五
 中爻虚实相应也陆希声曰下以刚中说于上所以
 为损下上以柔中止于上所以为益上下说而上不
 止则无损于下上止而下不悦则无益于上说而止
 刚中而应乃得有孚元吉也王注损刚益柔非以消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33-0276c.png
 刚损下益上不以盈上损刚而不为邪益上而不为
 谄则何咎而可正以斯而往物无距也行损以孚二
 簋至薄犹可用享所谓贞者贞此攸往之利亦利此
 玩卦之三爻有二簋之象此卦原为损此一爻故成
 损
 孔疏损之为义损下益上损刚益柔损下益上非补
 不足者也损刚益柔非长君子之道也若不以诚信
 则涉谄䛕而有过咎故必有孚然后大吉无咎可正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33-0276d.png
 而利有攸往矣李鼎祚曰损三而益上也阳德上行
 故曰其道上行矣朱震曰六爻皆应有孚也荀爽曰
 居上据阴故无吉无咎以未得位嫌于咎也艮男居
 上兑女在下男女位正故可贞利有攸往谓阳利往
 居上损者损下益上故利往居上崔憬曰曷何也言
 其道上行将何所用可用二簋而享也以喻损下
 益上惟在乎心何必竭其不足而补有馀也
 仲虎曰损之元吉无咎可贞利往占之辞繁而不杀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33-0277a.png
 自坤彖外未有如此反覆详悉者损本拂人情之事
 也损下未必大善而吉未必无过未必可固守未必
 可有往唯损其所当损于理可行而下信之则其占
 可如此尔
 象旨损而有孚元吉无咎苏氏曰为上卦言也可贞
 无咎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苏氏曰为下卦
 言也苏意以损道上行而举而之上则无下皆贞而不
 往则无上可贞利有攸往有贞者有往者故曰曷之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33-0277b.png
 用曷之者择之用谓用损之道俞氏指六三之偶非
 也可用者答辞也言可用者其为物薄适时之变非
 其常也兑本乾而九三独上故变为阴初与二意向
 之犹祭之设簋精意以享之我非实与而神非实取
 也
 其道上行自阳而言也二簋应有时者初九遄往而
 九二征凶故二簋虽应而往有时也经言二簋用享
 吉乎其损也传言应有时裁乎其物也故不同也损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33-0277c.png
 刚益柔有时三益上之时辅嗣以为刚为德长损之
 不可为常也与时偕行通损益盈虚之时辅嗣以为
 自然之质各有定分损益之加非道之常也傅凡三
 言时盖极论损下益上损刚益柔在损时则可非其
 时有不必然者矣章氏曰惟时然后损此所以备众
 善也
 王逢曰损生乎泰泰盛之始也益生乎否否衰之始
 也损泰之九三为损之上九泰之上六为损之六三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33-0277d.png
 故曰损下益上损否之九四为益之初九否之初六
 为益之六四故曰损上益下孔子曰损益盛衰之始
 也
 蔡清曰享祭享也古人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则祭
 享宜不可损者今言二簋可用享则其他无不在所
 损举重以见轻也享礼陈馈八簋为盛四簋为中二
 簋为薄也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33-0278a.png
 述曰王注山下有泽损之象也可损之善莫善忿欲
 也孔疏君子法此损道以惩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
 之情也感物而动境有顺逆故情有忿欲惩者息其
 既往窒者闭其将来忿欲皆有往来惩窒互文而相
 足也
 刘调甫曰山下有泽其山日损人有忿欲其德日损
 又忿者气高有山之象欲者沉溺有泽之象惩忿如
 摧山窒欲如防水皆本卦自有之象顾所谓惩窒者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33-0278b.png
 有道禁于未𤼵而已君子有大忿行已有耻之谓也
 君子有大欲欲明明德于天下之谓也有大忿则小
 忿自惩有大欲则小欲自窒象山曰学者未知道纵
 令惩窒得忿欲全无亦未是学问此言当深味之
 彭山曰忿欲皆因乾刚之本在三者而言损以益坤
 之上则为止止则能惩窒所谓损也
 纪闻曰泽灭木则大过者泽也上有泽则虚受者山
 也下有泽则损者山也风得雷则益者风也象各有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33-0278c.png
 所重山泽二者其气相通山体中虚而受润于是泽
 气上通而山上有泽是为咸之象山下有泽则泽寇
 山而山塞泽泽也日壅山也日削是为损之象扬子
 云曰山杀瘦泽增高是已卦名损兑泽之深益艮山
 之高损益并言以见损下益上之意此云山下有泽
 不复兼取益艮山之意矣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33-0278d.png
 述曰损以下阳益上阴也初四正应而初以阳居阳
 则盈矣四以阴居阴则虚矣以已之盈益上之虚初
 之事也以为已事而速往以益之则无咎又因阳刚
 好进初体轻锐而戒以酌损之仲虎所谓当自酌其
 浅深之宜而不自伤其本量其所受随器而止酌之
 义也王介甫曰损已益上不以已事出位者也在下
 而刚不中故可损之损之已过则亦不中故当酌损
 六四能纳已者也故曰尚合志遄往刚往也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33-0279a.png
 汉上朱氏曰已事止事也事有当损于初刚正决断
 如救焚拯溺可也事已成则不可损然过则非四所
 堪不及则损之无益尚合乎六四之志而已事有当
 损不损而至于败岂非志哉遄谓如鲁人欲以璠玙
 葬夫子历阶而止之是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

 述曰九二阳刚得中贞也所利在贞则不待有所损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33-0279b.png
 若有所往而着意于损则失其贞正而凶矣弗损益
 之不自损其刚贞则能益其上乃益之也九二当损
 刚之时居柔而说体上应六五阴柔之君若不守其
 刚贞用柔说以奉说主适足以损之而已非损己而
 益上也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中则何所容损
 所以弗损益之初以刚居刚而宜酌损亦欲其得中
 耳
 象旨卦以损下为象九二何以往凶也五虽柔而居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33-0279c.png
 刚非不足二虽刚而居柔非有馀则二不可复往故
 利贞征凶其迹不往其心往也弗损眺氏客语为读
 者是初九之遄往迹与心合故曰尚合志九二独心
 向之耳故曰中以为志守其刚中所以益柔中也传
 言二簋应有时谓此苏氏曰夫以损己者益人则其
 益止于所损以无损于己者益人则其益无方故损
 之六三益之六四皆以损己者益人损之九二益之
 六五皆以无损于己者益人以其无损于己故受其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33-0279d.png
 益者皆𫉬十朋之龟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
行三则疑也
 述曰象旨三人即下兑三爻一人六三也损一人即
 一人行也互震为大涂三人位故曰三人行得其友
 虞翻上据坤应兑之三兑为友故称得友是也本义
 一阳上而一阴下何以言损下哉
 六三损之所以为损者皆顺其理之自然而不容参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33-0280a.png
 以一毫人为之私也三阳并进则六三独损之为阴
 以两而分一也一人独行乃得上九为应以一而成
 两也仲虎曰损因三而成故必损六三然后一卦阴
 阳各以两而相与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正系辞所
 谓致一之理也一则得友三则生疑损益之道微矣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述曰六四以阴居阴履得其位在损之时而正应初
 刚阴虚能纳以损其疾也损柔之偏以从刚也损不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33-0280b.png
 善以从善也疾何可久唯使之遄速则有喜而无咎
 王介甫曰凡不得阴阳之中而有所偏者皆谓之疾
 以阴处阴而承乘皆阴所谓疾也偏乎阴者资之以
 阳则其疾损而有喜矣阴柔之弊常失之缓故遄乃
 无咎
 苏氏曰遄者初九也下之所损者有限而上之求益
 者无已此下之所病也我去是病则夫遄者喜我矣
 自初言之己事遄往则四之求我也寡故酌损之自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33-0280c.png
 四言之损其疾则初之从我也易故遄有喜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
自上祐也
 述曰象旨六五虚中损己本受九二不损之益而上
 九与之相比故曰或益之莫知益之所自来而益之
 者不一也或益之绝句如益上九莫益之龟为灵物
 十朋之龟为大宝所以绍天明者而五能受大益心
 地灵通神明其中足以尽盈虚之理达变化之机虽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33-0280d.png
 朋龟献兆不能违之其为益大矣质卿曰夫土宇版
 章之益益之昭昭之中其益也人可见益之小也慧
 知明通之益益之默默之中其益也不可见益之大
 也故六五之吉为元吉
 质卿曰人之益必有所自六五之元吉为或益之意
 者自上祐乎思若启之行若翼之其必有默感而默
 受者天地鬼神所不能违也
 王注𫉬益而得十朋之龟足以尽天人之助也崔憬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33-0281a.png
 曰大龟背上有二十贝曰十朋龟之最神贵者以决
 之不能违其益之义故𫉬元吉刘牧曰五居尊而曰
 上祐必天道也
 否泰之初上相易故茅茹象同损益之二五相易故
 龟朋象同未济之三四相易故鬼方象同卦变之道
 于是乎观
 尔雅云十朋之龟谓神灵摄宝文筮山泽水火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
卷七 第 46b 页 WYG0033-0281b.png
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述曰上九乃受益之地彖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谓此
 也阳刚在上艮体不动而比者应者咸受其益故曰
 弗损益之凡损己益人者所益有限弗损以益人则
 益无方矣益不自留故无咎可贞而吉利有攸往卦
 辞之善咸备于斯刘牧曰阳居亢极而务益非所宜
 也得无咎以其下济也王肃曰上据五应三三阴上
 附内外相应上下交接贞而吉也如此而往亦无不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33-0281c.png
 利阳称君阴称臣夫刚物所归也刚长居上众阴仰
 戴而归有得臣之象虽曰得臣非己所有盖上处无
 位之地赞成六五之治而不自以为私也故有无家
 之象卜子夏曰高而无位赞五之功虽应得臣无自
 有也
 象旨俞氏曰益九五之君以益下为心故大得志也
 损上九乃臣也亦大得志然则君臣上下皆当以益
 下为心也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33-0281d.png
 九二爻项氏曰损以有过与不及故损一益一以求
 中也若九二六五则既中矣二非有馀五非不足一
 有增损则反失其中矣二当此时守中则利上往则
 凶故爻曰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中以为志也六
 五本无待于补九二亦不补之而上九之阳忽补其
 上补自上来者神天之降祐龟筮之弗违盖福禄之
 补非损下补上之补也故曰或益之又曰自天祐也
 六三爻项氏曰六三上九成卦之爻也六三损刚以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33-0282a.png
 补上是泰之三阳损其一也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
 上九因六三之行而得其友既已得友则不可复损
 矣故曰弗损益之损由六三之损而得名故爻辞极
 论损之精义上九受损之补者也故爻辞极论损之
 成效六三不可以不损六三一损而初二四五三上
 皆得成耦六三不损则三阴三阳皆成参杂极天地
 男女之义亦不过如此此损之有孚而大善者也
 上九爻杨氏曰上九居损之终则必变之以不损位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33-0282b.png
 艮之极则必止之以不损当节损之世下皆损己以益
 上上又能不损其下宜其无咎宜其正吉宜其利有
 攸往宜其得臣无家无往而不得志也故曰大得志
 也得臣谓得天下臣民之心无家谓无自私其家之
 意如大禹菲食而天下无饥民文王卑服而天下无
 冻老汉文集书囊罢露台而天下有烟火万里之富
 其得损之上九之义也欤
益䷩(震下/巽上)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33-0282c.png
 纪闻曰损益二卦之得名只据见成卦体言不必推
 原下卦本乾上卦本坤上卦本乾下卦本坤盖艮兑
 合而为损兑之所以为兑者以其上画阴艮之所以
 为艮者以其上画阳也兑上阴为虚为损艮上阳为
 盈为益卦体兑下而艮上是为损下而益上巽震合
 而为益震之所以为震者以其下画阳巽之所以为
 巽者以其下画阴也震阳下实为益巽阴下虚为损
 卦体上巽而下震是为损上而益下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33-0282d.png
 按卦以损四益初名五二中正相应以为益者也三
 孚二附四四巽主附五而五孚之乃大得其益下之
 志初阳最下能受上益也阳亢居上益之所不及也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述曰孔疏益者增足之名下巳有矣而上更益之圣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33-0283a.png
 人利物之无已也损卦则损下益上益卦则损上益
 下得名皆就下而不据上者向秀曰明王之道志在
 惠下故取下谓之损与下谓之益既上行惠下之道
 利益万物动而无违何往不利故利有攸往以益涉
 难理绝险阻故利涉大川
 阳本在上损上卦四爻之阳为阴而成巽阴本在下
 益下卦初爻之阴为阳而成震阴柔民象民得益故
 民说无疆上下定位而以上之初爻下于下之下爻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33-0283b.png
 自上下下也天道下济而光明其道大光也故为益
 益以九五阳刚中正为主六二以中正应之以此攸
 往利益天下君臣庆会而天下实同受其福庆矣震
 巽皆为木震动为行故曰木道乃行王注木者以涉
 大川为常而不溺者也以益涉难同乎木也以卦德
 而观人事人心之阳刚震动于内而行以卑巽则日
 有进益无疆限也若动而骄亢必得损矣何能成大
 益以卦象而观造化天以阳气损而下施而地顺以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33-0283c.png
 生育其利益万物无方所也有方所则有限量岂所
 以为天地之益言无疆言无方益之为大如此王注
 益之为用施未足也满而益之害之道也故凡益之
 道与时偕行赵氏曰损益盛衰不能钧等损有馀益
 不足而后适中益而无时则过于益者必过于损不
 足有馀反覆仍在也是以损益二卦皆言时行
 臆说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泛论其理而意归于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专论其理而言所当益其道上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33-0283d.png
 行利之归于上也其道大光利之被于下也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述曰孔疏雷动于前风散于后然后万物皆益如二
 月启蛰之后风以长物八月收声之后风以残物风
 之为益其在雷后故曰风雷益也刘调甫曰风烈则
 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本相益也君子观象于风雷
 而求所以益已者见善则迁无系吝之心有过则改
 无迁延之意雷厉风行亦不过此此舜之所以若决
卷七 第 52a 页 WYG0033-0284a.png
 江河子路之所以闻过则喜也是可见君子所以受
 益全在一见则迁一有则改若稍涉系吝迟回善不
 为吾有过遂成吾过矣何益之有斯圣人所以取义
 于风雷也虽然善未易明过亦未易知也执焉者自
 以为善而不知其善即过也安望其能迁改乎
 汝中曰六子皆有益于物必曰风雷者水火山泽惟
 能结聚万物散之动之然后能增长故归之风雷
 章氏曰雷风一也曷为有恒益之分盖巽长女也入
卷七 第 52b 页 WYG0033-0284b.png
 而在内震长男也出而在外阴阳各有定位故为恒
 而大象取不易之义震本动也入而从风巽本入也
 出而助雷阴阳相与呼应故为益而大象取迁改之
 义此易之所以变动不居也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
事也
 述曰此卦损上之一阳而益下所谓自上下下也则
 初九一爻为一卦受益之最阳刚初动震主也所应
卷七 第 53a 页 WYG0033-0284c.png
 则巽主也震体能干巽权又能任之宜为上兴大益
 之事利用为大作也阳本大震在下有大作之象居
 下而得上之顺以行其志必须所为大善而吉乃无
 过咎阳刚好动动未协于其旋则何以济大事大事
 不济何以塞已咎以尽善之道运正干之才事成而
 免于咎盖益之以德也象曰下不厚事也王注居下
 非厚事之地在卑非任重之处大作非小功所济故
 元吉乃得无咎也
卷七 第 53b 页 WYG0033-0284d.png
 陆希声曰初处下体为二阴之主不宜厚事以擅九
 五之民惟志于奉上乃元吉无咎
 象旨大作虞翻侯果皆本系辞以为耒耜之利易道
 设虚以待有不止于耒耜矣朱义受上之益不可无
 所报效易道屈伸自然之感非论报施也倒体卦益
 之下即损之上皆正受益者也故上九利有攸往而
 初九利用为大作上易有为功则利倍罪则责薄故
 损之上仅能无咎而已正且吉下难有为功则利归
卷七 第 54a 页 WYG0033-0285a.png
 于上罪则先受其责故益之初至于元吉然后无咎
 其所居者非厚事之地也夫事之重厚者犹诗北门
 王事敦我之云谓不当任厚事非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
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述曰二居益下之时虚中能受不独受上益也故曰
 或益之子夏傅曰柔得其位受上之益得中之道能
 精意以奉五通于人而信于神也故自来非常之祐
卷七 第 54b 页 WYG0033-0285b.png
 十朋之龟不能违与损之六五同矣其位臣也故以
 永贞于五为吉夫阴之所利在于永贞而二能尽之
 王者用以享上帝亦吉也家语曰贤者神明之主王
 者荐于上帝使之主祭帝必享而受之永贞吉德日
 益也享帝吉受帝益也
 汉上朱氏曰或益之者益之不一天下之善皆归之
 也天地鬼神人道贵谦得益如此故十朋之龟不能违
 受益者当守而勿变愈久而不厌则来益者无穷矣
卷七 第 55a 页 WYG0033-0285c.png
 象旨王辅嗣曰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出震而齐
 巽者也六二居震之中而应于巽故享帝之美在此
 时也二地上也祭天者扫地而行礼因吉土以享也
 王逢曰为臣若是王者用之可享上帝是已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
用凶事固有之也
 述曰当益下之时以阴居阳不能谦退在上而益之
 嘉宠斯谓美疢损矣三本多凶益之用凶事者处震
卷七 第 55b 页 WYG0033-0285d.png
 之极震动警省乃所以益之也如此然后可以无咎
 彭山曰有孚者诚合于六二中正之德也中行谓上
 盈宜损下虚宜益以中道行者三本不中由受凶事
 之益而有孚中行乃可告公用圭公谓六四三居下
 之上宜承上者也安得自任而擅为益告公以取中
 用圭以示信明益民安国之事可执以见天子而告
 成功象符瑞之信也六二得中与五为中正之庆而
 三与合德见同此益民之本六四巽主在卦操益下
卷七 第 56a 页 WYG0033-0286a.png
 之权而三为通信见同此益民之志也不曰告王而
 曰告公公事公言之又益下以大公为德也
 益之上来益三也三以阴居阳上以阳居阴皆不中
 失正而三居受益之地上当益人之任故有益之用
 凶事之象虞翻所谓三上失位当变是矣又三居震
 极有震动愬愬不宁之意上巽躁卦极则反常益用
 凶事凶害非常之事也易道百物具备卦损上益下
 最吉有益用凶事者益之无方也系辞益长裕而不
卷七 第 56b 页 WYG0033-0286b.png
 设
 益道无方顾其位何如耳二居中正之位以履顺为
 益三居多凶之位以应变为益故象曰益用凶事固
 有之也
 象旨三多凶称凶事说文凶象地穿交陷其中三互
 坤而震极未有不陷所以为凶事之象也无咎者干
 宝以为处震之动怀巽之权者盖言其时位矣有孚
 谓二以非正应故曰孚中如中行独复之中震大涂
卷七 第 57a 页 WYG0033-0286c.png
 有行象二五之中自贞悔言三四之中自一卦言非
 其中爻不备也六三之用凶事无咎矣然四者益下
 之权在焉而又近五为公象虞氏谓三伏阳为公五
 可为王则三为公杨敬仲曰上九皆非也震善鸣有
 告象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
志也
 述曰象旨中行谓三益下之权在四故三告而四从
卷七 第 57b 页 WYG0033-0286d.png
 之四成巽之主有顺从象彭山曰以中道而论阴当
 益也阳当损也二五皆以中正之德相应三孚二而
 以中行告四承五而以中行从上下同志何往不利
 利用为依迁国迁阳于下遂成益民之事矣迁国必
 有所依阳自四迁初则当以依于二为当二臣之正
 位王用享帝者依之以迁夫是故定国而奠民所以
 利也阳在四不中不正当损而为益则得为中行与
 二五中正有庆合意矣
卷七 第 58a 页 WYG0033-0287a.png
 孔疏六四居益之时处巽之始体柔当位在上应下
 卑不穷下高不处亢位虽不中用中行者也故曰中
 行也以此中行之德有事以告于公公必从之故曰
 告公从也用此道以依人而迁国者人无不纳故曰
 利用为依迁国也迁国国之大事明以中行虽有大
 事而无不利
 薄氏曰三四告公不告王者事有繁细义有缓急至
 于上施不广故圣人许下之行不拘以义也
卷七 第 58b 页 WYG0033-0287b.png
 张氏曰迁重大也迁国犹可凡当损上以益下合于
 中行者皆是也姚氏曰凡迁国必有依也周之迁也
 依晋郑邢卫之迁也依齐得其所依也许之迁也依楚
 蔡之迁也依吴失其所依也故古者迁国以益下必
 有所依然后能立象止释告公从谓告公而获从者
 告之以益天下之志也志苟在于益天下上必信而
 从之迁国出于不得巳故不释焉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
卷七 第 59a 页 WYG0033-0287c.png
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述曰人君施惠于民不必求诸物不必损于己惟求
 诸心而惠自下于下矣九五操利益天下之权而阳
 刚中实故曰有孚惠心夫中心无为以守至正乃膏
 泽下民之本原此之谓至诚此之谓天德其为惠也
 岂顾问哉如天施焉不问其施如地生焉不问其生
 王人者导利而布之上下则此其大善而吉者矣以
 中感中以正感正遂得六二之有孚惠我德惠我中
卷七 第 59b 页 WYG0033-0287d.png
 正之德也则五之能益二也傅称中正有庆以此而
 三之孚四之从皆在惠德之中矣象曰有孚惠心勿
 问之矣惠施于政而有迹可得而问惠出于心而无
 方又何问焉惠我德大得志也吾之德孚于臣下而
 益下之志不于是大遂也哉
 益道以孚为本二中正三孚二四从三皆以益民之
 志上承于五而五刚中正有孚惠心真诚所溢交信
 无间臣下用告而君上勿问之矣孚之至也此自上
卷七 第 60a 页 WYG0033-0288a.png
 下之本所以元吉也
 紫溪曰益字俱从实心做出来故中行曰有孚惠心
 亦曰有孚不孚而中只是一个迁就之为已则何补
 不孚而惠只是一个功利之私人则何济此脩身平
 天下所以起于诚意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
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述曰五以中正人皆归之极亢乘尊过求莫附虽有
卷七 第 60b 页 WYG0033-0288b.png
 其应岂附之哉求多于人人所忿也益穷反损故有
 或击之者莫益之偏辞也言众心所不与也或击之
 自外来也言非所料而自至也震巽为恒巽震则非
 恒矣故有勿恒之象损彖曰损刚益柔有时损下之
 道时暂而巳益彖曰日进无疆其益无方益下之道
 则宜恒久故上九立心勿恒有凶象
 象旨上处巽之成进退无常当益之极益终当变不
 能益三非四五之志故击之者至三四五互艮艮手
卷七 第 61a 页 WYG0033-0288c.png
 有击象四五非上应故称或位则不能安其身时则
 不能易其心应则不能定其交其立心勿恒矣
 苏氏曰上者独高之位下之所疾也而莫敢吾击者
 畏吾与也莫益之则无与矣孔子曰无交而求则民
 莫与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故击之立心勿恒凶戒
 词也众莫不益下恒义也我独立心勿恒凶其宜矣
 纪闻曰或益之自外来也人皆得以益之也或击之
 自外来也人皆得以击之也孔子读易至损益喟然
卷七 第 61b 页 WYG0033-0288d.png
 而叹子夏避席而问答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
 是以叹也
 紫溪曰益下之益非自益也始于有孚中行也则忠
 信以得之之验也莫益之损非自损也始于立心勿
 恒也则骄泰以失之之验也此益大象见善则迁有
 过则改即诚意之学岂有不务身心之益而能为天
 下之益者哉
 仲虎曰上下经阴阳各三十画然后为否泰为损益
卷七 第 62a 页 WYG0033-0289a.png
 咸男女之交变而损则不交恒男女之不交变而益
 则交咸者夫妇之情情之感也极必损恒者夫妇之
 道道之久也极必益然损三益上为损初二上而为
 四五者不谓损损四益初谓之益上五下而为三二
 不谓益益在下卦之下民爻也下之上容可损下之
 下为民决不可损也故损之释彖曰损下益上而不
 言损民益之释彖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则其为益
 民也可知矣
卷七 第 62b 页 WYG0033-0289b.png
 彖曰益损上益下按损益二卦凡物以下为本故损
 下则谓之损益下则谓之益而上之损益皆不与焉
 草木之根墙屋之基人之气血皆然凡称损益盈虚
 者皆以下言也山下有泽损山非不实也上实而下
 虚故其卦为损风雷益风非不散也外散而内盈故
 其卦为益皆主下卦言之也山吸泽之气亦损下也
 风动雷之威亦益下也观损益之卦而圣人之行事
 见矣
卷七 第 63a 页 WYG0033-0289c.png
 按益诸爻无无益者独上九一爻无益之者故曰偏
 辞也言在益之时独不受益也或击之小象恐人以
 为六三故以自外来释之言上动则坎来也莫益之
 一句乃指六三初与四二与五皆以正相交故能为
 益三与上以不正相交故不能为益谓上九为无交
 而六三之益称固有之明亦不能益也
 九五爻梅氏古易考原曰二为五之正应五当心位
 言二孚而益之之心不问可知其吉也然二不但孚
卷七 第 63b 页 WYG0033-0289d.png
 于九五而惠五之心又孚于初九而惠初九之德初
 为卦主故称我二五应远故曰惠心初刚实为二所
 食又相比近故曰惠德六二亦言受九五之益而又
 得初九之弗违与此爻辞意正相同此因言五之所
 应而并言所应之所比彼因言二之所应而并言六
 二之所比
夬䷪(乾下/兑上)
 孔疏夬决也此阴消阳息之卦也阳长至五五阳共
卷七 第 64a 页 WYG0033-0290a.png
 决一阴故名为夬也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述曰五阳正长一阴独在上有扬于王庭之象五阳
 刚实有孚之象兑为号令之象兑口在上为告自邑
 之象刚长必消阴有利往之象
卷七 第 64b 页 WYG0033-0290b.png
 夬之训决以决柔也内健则无情欲之牵外说则无
 忿戾之迹以此而决则决而和矣决小人之善道也
 象旨五互体乾为君又居尊位王庭之象乘一阴居
 五阳之上又与五同体故曰柔乘五刚兑说小人在
 君侧善固结弥缝而君不疑扬于王庭肆于君侧也
 李舜臣曰孚号有厉有之为言不必然之辞也五阳
 相信而不忘于号令知其危而戒之斯有万全之势
 无一跌之虞矣程傅君子之治小人以其不善也必
卷七 第 65a 页 WYG0033-0290c.png
 以己之善道胜革之故圣人诛乱必先修己邑私邑
 告自邑先自治也以众阳之盛决一阴力固有馀然
 不敢极其刚至于太过如蒙上九之为寇也不利即
 戎即从也从戎尚武也即戎以除君侧未有不乱者
 夬之所尚在决不可施之君侧故穷应大猷曰阳刚
 虽盛尚有一阴是刚长尚未终未可遽止故曰利有
 攸往往而决尽一阴为纯阳刚长乃为终极
 徐进斋曰夬以盛进之五刚决衰退之一柔其势若
卷七 第 65b 页 WYG0033-0290d.png
 甚易然而圣人不敢以易而忽之故于夬之一卦丁
 宁深切其道贵审而不贵迫所以周防戒备者无所
 不至俾小人自知恶大罪积不可久居其上而甘心
 于退屈众刚从而决之则不劳馀力一决而为乾矣
 故虞朝之去四凶周室之诛三监蔼蔼贤才之盛无
 复贞胜之忧是得决之义也后世众贤在位得时得
 君其始未尝不欲去小人以除君侧之恶大抵不知
 夬夬之义而勇于一决机失事败祸乱相寻卒贻众
卷七 第 66a 页 WYG0033-0291a.png
 君子之害而家国从之者何可胜数可不戒哉
 质卿曰天地间只是阴阳二气流行其盛衰有渐其
 消息有时此正淑慝之分而君子小人之介也故阴
 之进而盛也其势必剥乎阳阳之进而盛也其势必
 决乎阴圣人于剥欲其观象而止于夬欲其健决而
 和意深远矣
 赵汝梅曰刚长始于一阳至临有八月之凶泰有复
 隍之惧大壮有羸角之忧积至夬良不易易而一阴
卷七 第 66b 页 WYG0033-0291b.png
 犹在使不遂芟夷之宁保不覆出为恶五刚犹唐五
 王一柔犹一武三思在宫中也不幸而薛季昶之言
 中惜哉是以利于有终
 彭山曰夬五阳长而一阴未尽将决去之故曰夬扬
 高举在上也五为王居而一阴在五阳之上扬于王
 庭之象言一阴尚显扬于上而未尽也先儒以扬为
 正名其罪则为兴戎之道矣健而说卦德也决而和
 德之用也决阴之道主于自治之严顺阴巳退之势
卷七 第 67a 页 WYG0033-0291c.png
 而待其自消所以其决为和孚诚也号呼也孚号众
 阳使之一德而常有危厉之心然后万全而无害其
 危乃光也告即号也所谓孚号但告自邑而不利即
 戎若谓吾势已盛彼势已衰恃其刚而快于一逞所
 尚乃穷夬之所尚者决一决而趋于穷不利莫甚焉
 如是而利有攸往往则决尽一阴而为纯乾刚长乃
 终也君子道长至于终克已焉尽之矣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卷七 第 67b 页 WYG0033-0291d.png
 述曰泽上于天取溃决之义泽本下也气腾而上于
 天势必决而下为雨露之泽未有积于天而不下者
 天下以贡赋供一人非泽之上于天乎君子观象以
 施禄及下惠于臣工遍于萌𨽻如泽决而下天道自
 然之施也宜施而施天无留泽之理上重积而不散
 居其有而屯其膏忌矣决附之义利施而不利居也
 张希献曰云上于天需泽不及下泽上于天夬则天
 之所以泽万物者决矣居则积而不流德斯匮矣故
卷七 第 68a 页 WYG0033-0292a.png
 忌纪闻曰乾下施者也故雨施德施皆于乾言之夬
 以乾为下卦故大象曰施禄及下姤以乾为上卦故
 大象曰施命诰四方以坎遇乾彼此皆阳故坎水之
 气上腾于天则未能成雨是谓需之待兑阴卦也以
 兑遇乾阴阳和合故兑泽之气上腾于天则成雨而
 下降是为夬之决也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述曰象旨吴幼清曰初为趾四在下卦三阳之前与
卷七 第 68b 页 WYG0033-0292b.png
 初同位前趾谓四也丁氏易东曰四阳为壮五阳为
 决大壮初曰壮趾此因大壮初趾而加前以别之非
 矣初居卦下而欲急进超升大壮四阳之位近九五
 以决上六故壮前趾之象也不胜为咎吕仲木曰位
 卑而无应言之无与为倡行之无与为随以其愤心
 而往不惟决其前趾矣为咎者其咎乃自为之也
 纪闻曰夬五阳由四阳之壮而成故初与三犹存壮
 之名壮之初而壮于趾征凶有孚夬之初而壮于前
卷七 第 69a 页 WYG0033-0292c.png
 趾往不胜宜矣李仲永云一是当壮之初而戒其用
 壮一是当决之初而戒其好胜
 孔疏初九居夬之初须当审其筹策然后乃往而体
 健处下徒欲果决壮健前进其趾以此而往必不克
 胜非夬之谋所以为咎王注象曰不胜而往咎也不
 胜之理在往前也
 质卿曰初九当夬之时见势在君子而可乘去小人
 而可决却只见其前不见其后不知新进后生养既
卷七 第 69b 页 WYG0033-0292d.png
 未充见又不定何敢轻于举动且彼当权之人取诸
 物也弘植其根也固何能为汝而动摇故为壮于前
 趾往必不胜矣夫其不胜也是初之咎也不足惜也
 不知举动轻于一掷利害及于众朋未免徒张小人
 之威权而费君子之调剂其为咎也大矣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述曰九二处中彖所谓孚号告自邑者此爻得之当
 众阳决一阴之时志不忘决而善用其刚内怀兢惕
卷七 第 70a 页 WYG0033-0293a.png
 外严戒号自治之密也小人阴类阴谋不测意外之
 变卒然而起为莫夜有戎之象勿恤可也莫夜戎皆
 上六阴象能静而不忘儆有儆而不忧恤得中道也
 汝吉曰中无定体时其决即惕号为中故曰得中道
 质卿曰二之所得正初之所失也二进而上居位也
 隆在卦之中秉权也正又刚而得中才足以行而德
 足以运目中可以无小人也然犹不敢逞于一决惟
 惕惟号常恐为谋之不固是以莫夜之戎始可勿恤
卷七 第 70b 页 WYG0033-0293b.png
 古君子之老成经国类如此岂少年喜事之人所能
 知哉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述曰九三以阳居阳在乾体之上而处不得中过刚
 者也故有壮于頄之象与小人处而刚壮见于颜面
 有凶道矣壮頄非夬道也九三乾乾君子刚断在心
 弃夫情累决之不疑能夬夬者故虽独行遇雨若濡
卷七 第 71a 页 WYG0033-0293c.png
 有愠而终以此道决去小人何咎之有诸爻皆无应
 而三独应上上成兑之主雨者和于兑之象遇言其
 适然爻位所值也遇雨疑于濡故曰若濡若濡则必
 有愠者矣而终无咎盖君子夬夬断于义不动于气
 独行则不必谐众而违正应之情遇雨则不必自睽
 而生不和之端若濡不恤污迹有愠不避违言其用
 益密其夙夜警惕有出于寻常孚号之外而未尝少
 露其几正与壮頄之象相反所谓决而和也
卷七 第 71b 页 WYG0033-0293d.png
 王介甫曰頄在上而见于外体之无能为者也九三
 体乾之上刚亢外见壮于頄者也阳未上行未可以
 胜阴之时也应在上六未可以决之之位也夬夬者
 必乎夬之辞也必乎夬与壮于頄何异以其能待时
 而动知时之未可而不失其和也应乎上六而与之
 和疑于污也故曰若濡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若
 濡则有愠之者也和而不同有夬夬之志焉何咎之
 有然君子与之和也伪欤曰诚信而与之和何伪焉
卷七 第 72a 页 WYG0033-0294a.png
 使彼能迁善以从已与之和同而无夬矣
 纪闻曰复六四曰独复阴处阴中独复以应阳舍小
 人从君子夬九三阳处阳中独行以应阴舍君子从
 小人故皆言独独者违众自立之辞壮于頄则有凶
 而和以决之乃无咎也
 夬夬深勉九三之辞言当夬而又夬不可系累于阴
 也质卿曰九三当夬之时内之不足遂壮于頄则事
 未形而几先露必有凶矣若君子之夬其夬者自有
卷七 第 72b 页 WYG0033-0294b.png
 独行之法观之于时审之于心筹之于夙夜而断之
 于几微其心思所运有已知之人不得而知之独行
 如此虽遇雨可也若濡可也有愠可也而终则无咎
 汝吉曰夫不信于心而苟同于人者惑也不白其心
 而求白其迹者浅也皆不得言夬夬也微不以形迹
 自绝不以形迹自明者宜不能及此矣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
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卷七 第 73a 页 WYG0033-0294c.png
 述曰九四兑下之爻与阴同体外刚而中柔非能决
 者其象如此臀无肤孔疏所谓四据下三阳位又不
 正下刚而进必见侵伤是也臀之无肤行不前进故
 曰其行次且非以居则不安行则不进对言决柔以
 刚为主四居柔失其果决而乘九三之刚又居兑下
 毁折伤而不良于行也牵羊悔亡说卦兑为羊上六
 之阴如羊之在前也凡牵羊者纵之使前则行若自
 前而力挽之则反不进象兑阴不可力去惟顺其已
卷七 第 73b 页 WYG0033-0294d.png
 退之势四与三阳从下而进则决阴之功可成而悔
 可亡矣兑为口舌故曰闻言即告自邑之言也同体
 兑说故以闻言不信戒之
 质卿曰当决阴之时在三阳之上时可以乘而刚断
 不足盖大臣依违怯懦而不能决去小人者夫三阳
 已进势不能止矣一阴在前有必消之渐矣于此效
 牵羊者从容和缓逊其先而随以进则悔可亡只是
 他闻言而决不能信也时之能竞人也如此气之难
卷七 第 74a 页 WYG0033-0295a.png
 自克也如此天下之事何尝不坏于此等辈之人时
 之难乘而易失功之难成而易败机括在此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述曰苋陆草之柔脆者也决之至易九五以刚尊之
 主而决一阴如苋陆然特惧心有所系而不能决故
 策之曰夬夬盖九五原为上六所深入彖所谓扬于
 王庭者所以要夬而又夬始为中行而得无咎象又
 破九五尚未有慊之心以其平素相入之深今虽以
卷七 第 74b 页 WYG0033-0295b.png
 义不可而决之其心未能无系谷永所谓公志未专
 私好颇存者也是得为中正之尽乎得为阳德之光
 乎故曰中未光也
 象旨苋虞翻本作莞尔之莞陆蜀才同虞翻作睦谓
 和睦也明以识焉盖兑说有莞睦之象按莞睦过于
 和壮頄过于刚决而和此臣之事而非君之德君德
 贵刚宜以大义断象取莞睦则兑说之体也近习易
 昵甘言易昵虽刚中之主犹若有所系者故必夬而
卷七 第 75a 页 WYG0033-0295c.png
 又夬自胜其私始为合乎中行而得无咎勉之夬夬
 其行得中但可补过而已未尽中正之道也故曰中
 未光也
 易中于阳德赞其光明光大此云未光朱子所谓这
 是说那微茫间有个意思断不得盖阳刚中正之体
 如日月之光不著纤毫若一有系即私一有向即欲
 岂夬夬自克中行独复之谓哉上与三应而专五与
 上比而昵故皆以夬夬言之
卷七 第 75b 页 WYG0033-0295d.png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述曰彭山曰无号谓不以孚号自治也如此则阴道
 终难尽去而小人之祸胚犹在故终有凶当夬之终
 一阴将尽恐君子不知危惧而有所忽也故以此戒
 之湛原明曰何以为终不可长也当夬之终不可使
 一阴之复长也阳盛而阴将尽岂能有复长之理圣
 人于夬终为之戒慎终保治之道也
 蔡汝楠曰夬决去小人初恃刚长二须戒备三戒壮
卷七 第 76a 页 WYG0033-0296a.png
 頄所以责小臣四之不刚非能决小人者然公议不
 可不从也故示随人所以责大臣五于阴为近君所
 狎昵不无系爱然大义不可不断示之夬夬中行所
 以责君凡小人在朝系恋于君依违于柄臣而小臣
 动戾机宜未有能去者故备著之
 邵宝曰五君子而去一小人何其难也五君子者初
 有志二有谋三有术四有耻五有德有志者病于躁
 有谋者病于疑有术者病于劳有耻者病于怯有德
卷七 第 76b 页 WYG0033-0296b.png
 者病于系其位使之然也去其所病而刚道成矣
姤䷫(巽下/乾上)
 张清子曰一阴方决于上而一阴已生于下阳不拟
 阴之来而与之邂逅故名曰姤
 苏氏曰姤者乾之末坤之始故彖傅言天地相遇
 王世贞曰剥乱成也姤乱萌也圣人不忧剥而忧姤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
卷七 第 77a 页 WYG0033-0296c.png
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时义大矣

 述曰虞翻曰消卦也与复旁通巽长女女壮伤也阴
 伤阳柔消刚故女壮也象旨女壮谓巽为长女初比
 二故四勿取朱先生注曰一阴而遇五阳则女德不
 贞其说本郑玄一女当五男之意而实不然也卦义
 本谓所遇而合无所应安在其为当五阳哉一阴方
 生而以为壮程子所谓渐壮而敌阳者也刘濂曰姤
卷七 第 77b 页 WYG0033-0296d.png
 才一阴而遽曰女壮积而至于坤皆初六之为也女
 壮则男弱取以自配必害乎阳
 彭山曰姤以柔遇刚而为刚遇幸阴之得所制也先儒
 以邂逅不期为说则似非姤义之所切耳长消长之
 长阴长则阳消矣故阳之于阴当有以制之不可使
 长也天地相遇亦以柔遇刚言孔疏天地若各亢所
 处不相交遇则万品庶物无由彰显李舜臣曰姤巽
 下乾上有以坤之初变乾初九之义是为天地相遇
卷七 第 78a 页 WYG0033-0297a.png
 之象以画观之则一阴之生建午之月也万物相见
 乎离而蕃育于大夏非品物咸章而何刚遇中正瞿
 玄曰刚谓九五遇中处正教化大行于天下也姤本
 以柔遇刚成卦而谓刚遇中正天下大行易之贵阳
 也如此吴幼清曰彖辞虽虑小者之始生而势渐盛
 彖傅又喜大者之居尊而道得行李元量曰夬之一
 阴不为主者阴往而穷也故曰刚决柔姤之五阳不
 为主者阴来而伸也故曰柔遇刚月建一阴曰蕤宾
卷七 第 78b 页 WYG0033-0297b.png
 则阴为主而阳已为之宾矣是姤主阴遇阳而为言
 也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者九家易曰阳起子运行至四
 月六爻成乾巽位在已故言乾成于巽既成转舍于
 离坤出于离与乾相遇南方夏位万物明章也盖本
 相见乎离之意苏氏曰刚者二中正者五阴之长自
 九二之亡而后为遁始无臣也自九五之亡而后为
 剥始无君也姤之世上有君下有臣君子之欲有为
卷七 第 79a 页 WYG0033-0297c.png
 无不可也程先生二五皆中与正俞氏谓刚为四皆
 非象旨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述曰赵汝梅曰乾为天巽为风上乾下巽是为天下
 有风此与风行地上义颇不同始为太虚之风自上
 而下观为地上之风旁行而遍历太虚之风吹号万
 籁后之诰命象之后王尊居难与民接虽清问咨访
 何能家至而户晓唯敷言下逮而后君民之情始遇
卷七 第 79b 页 WYG0033-0297d.png
 象旨乾为施巽为申命诰四方者所谓夏至之日施
 令命诰四方所以助微阴也张希献曰风者天之号
 令所以鼓舞万物命者君之号令所以鼓舞万民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
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述曰巽为绳有系之象金柅指九二九家易曰丝系
 于柅犹女系于男故以喻初宜系二也彭山曰阴以
 从阳为正故曰贞吉谓专心顺二也有攸往见凶初
卷七 第 80a 页 WYG0033-0298a.png
 为二所据应四则见凶章氏曰往见凶者往在阴则
 凶在阳也阴性甚躁壮必伤阳如豕虽羸已信其壮
 之蹢躅阴之不可与长有如此二泉曰金柅羸豕象
 也贞吉往凶占也观象者可以得一阴躁进之状玩
 占者可以得五阳制静之几矣
 象旨豕豚类巽象阴躁蹢躅巽为股为进退股而进
 退则蹢躅也初应于四为二所据不得从应故有为
 所孚者蹢躅之象即所谓有攸往见凶也初六在下
卷七 第 80b 页 WYG0033-0298b.png
 尚微不必以刚制二先生以柅为止车物非柔道牵
 矣
 王注金者坚刚之物柅者制动之主初六处遇之始
 以一柔而承五刚体夫躁质得遇而通散而无主自
 纵者也柔之为物不可以不牵臣妾之道不可以不
 贞故必系于金柅乃得贞吉也若不牵于一而有攸
 往行则唯凶是见矣羸豕牝豕也猳强而牝弱故谓
 之羸豕夫阴质而躁恣者羸豕特甚焉言以不贞之
卷七 第 81a 页 WYG0033-0298c.png
 阴失其所牵其为淫丑若羸豕之孚务蹢躅也
 蔡汝楠曰姤得坤之初爻复得乾之初爻故谨复之
 道当如初九之潜以待其盛察姤之几当如初六之
 履霜以谨其始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述曰象旨鱼阴象巽为鱼故初六得称鱼姤者主求民
 之时近而先者则得之不论其应否嫌若有咎故曰
 无咎朱先生谓不制而使遇众害由是广此可谓治
卷七 第 81b 页 WYG0033-0298d.png
 姤之道而非二相姤之情矣不利宾姤以初为成卦
 之主四对初之宾也宾主相对为正二以近比而姤
 初则初不复应四矣此岂四之利哉
 初六以阴居下当遇之始适遇九二之刚中阳大阴
 小以阳包阴故为包有鱼之象虽非正应惟在遇时
 以遇为主遇则亲焉故无咎在常时则为不正难免
 于咎二近四远一阴不能兼二阳近者利则远者不
 利此义理之自然势之必至也故曰义不及宾也
卷七 第 82a 页 WYG0033-0299a.png
 汉上朱氏曰一民不可有二君古者有分土无分民
 得道则归往失道则掉臂而去初无远近内外之间
 顾遇民之道如何耳敬仲曰得民心而有之民为文
 王武王所有则纣不得而有之矣得小国而有之郑
 在晋则不在楚在楚则不在晋矣得贤才而有之齐
 有管夷吾则他国不得而有之士会入晋则秦不得
 而复有之矣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
卷七 第 82b 页 WYG0033-0299b.png
未牵也
 述曰程傅二与初既相遇三说初而密比于二非所
 安也又为二所忌恶其居不安若臀之无肤也既处
 不安则当去之而居姤之时志求乎遇一阴在下是
 所欲也故处虽不安而其行则又次且也次且难进
 之状谓不能遽舍也然三刚正而处巽有不终迷之
 义若知其不正而怀危惧不敢妄动则可以无大咎
 也非义求遇固已有咎矣知危而止则不至于大咎
卷七 第 83a 页 WYG0033-0299c.png
 徐进斋曰夬一阴在上故下之五阳皆趋而上姤一
 阴在下故上之五阳皆反而下其阴阳相求之情则
 然也夫九三之志亦在乎初初比二应四与三无系
 三乃介乎其间求与之遇而承乘皆刚进退不能故
 曰臀无肤其行次且
 夬四姤三各以同体次且然四位柔而又处上柔之
 下故牵而不决三位刚而又处初柔之上故不遇而
 未牵也象旨九三过刚不中而无所遇之象行未牵
卷七 第 83b 页 WYG0033-0299d.png
 与柔道牵相反以其未牵于初而不行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述曰九四本与初应当相遇者也今既相遇乎二矣
 则初非四有故为包无鱼之象德不中正位又相远
 失德而远民凶于是乎起矣象曰远民也阳为君阴
 为民阳既远乎阴虽欲包之而不可得君自远乎民
 民其有不离心者乎易象或以阴为小人以为小人
 远之可也或以为民以为民民不可远也
卷七 第 84a 页 WYG0033-0300a.png
 二刚得中以比近而得初之从四刚不中正以位远
 而失初之应民可近不可远其义于是著遇之道君
 臣民主夫妇朋友皆在焉四以下睽故主民而言为
 上而下离必有凶变起者将生之谓民心既离难将
 作矣
 张氏曰剥五阴曰贯鱼姤一阴但曰鱼包如包苴之
 包容之于内而制之使不得遇之于外也姤之有鱼
 将为剥之贯鱼矣李去非曰贯鱼包有鱼皆阳能制
卷七 第 84b 页 WYG0033-0300b.png
 阴故剥无不利此亦无咎初六取象不一于本爻则
 曰豕于二四则曰鱼于九五则曰瓜皆取阴物而在
 下之义明其势之将蹢躅义之不及宾终必至于大
 溃也以杞包之则不使及宾而不至蹢躅矣不利宾
 恐其失之疏含章恐其失之激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
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述曰九五阳刚居尊为治姤之主初阴最小五阳最
卷七 第 85a 页 WYG0033-0300c.png
 高本不相及而以大包小有以杞包瓜之象五月瓜
 始生故以瓜象初二与初遇故包有鱼五与初无相
 遇之迹犹以高大之杞包在地之瓜瓜虽始生而必
 溃九五刚健中正敛其阳光自严自防静以制之为
 含章之象一阴午中起于重渊象有陨自天然岂可
 以意及哉岂可以意防哉盖阳极必生阴阴长必消
 阳命也九五含章尽中正之道虽阴阳迭胜之命必
 不可常然中正之道尽已无毫发之愧而后可以言
卷七 第 85b 页 WYG0033-0300d.png
 命故曰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汝吉曰以杞包瓜此汉祖封吴濞唐宗防女主时也
 而衅孽实自致之唐虞之包朱均周公之包管蔡微
 乎微乎敕天于时几基命于宥密所谓含章中正志
 不舍命如斯矣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述曰汝吉曰姤思下遇而刚在上象角然刚极而亢
 与初相远何遇之得当哉当遇之世处于上穷而遇
卷七 第 86a 页 WYG0033-0301a.png
 其角所以吝无咎者阴方长遇而失正不免阴邪之
 害咎矣上无所遇而亦不近阴邪可免于咎也
 孔疏角者最处体上上九进之极无所复遇遇角而
 巳故曰姤其角角非所安与无遇等故独恨而鄙吝
 也然不与物争其道不害故无凶咎也
 仲虎曰九三以刚居下卦之上于初阴无所遇故虽
 厉而无大咎上九以刚居上卦之上于初阴亦不得
 遇故虽吝而亦无咎遇本非正不遇不足为过咎也
卷七 第 86b 页 WYG0033-0301b.png
 赵氏曰当姤之时小人固不可使之进为君子计亦
 不可无以蓄小人故圣人既戒初六之不可往又于
 二四五言所以包制之道三重刚不中上以刚居一
 卦之极故厉而吝然皆无咎者以阴不相遇不与其
 进也
 剥一阳穷于上忽下生而为复夬一阴穷于上忽下
 生而为姤一消一息必然之理阴始生遇刚而止不
 进迫以害阳故言系于金柅刚系柔以为用也天地
卷七 第 87a 页 WYG0033-0301c.png
 相遇阳得阴而品物章也刚遇中正刚善用柔以含
 其章也故曰天下大行生育之功成矣九二包有鱼
 无咎九四包无鱼起凶阳之不可无阴犹君之不可
 无民也上九姤其角则亢阳之极而吝失其所以为
 姤遇者益见九五刚遇中正之善也
 
 
 
卷七 第 87b 页 WYG0033-0301d.png
 
 
 
 
 
 
 
 读易述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