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书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5H 页
答李同甫别纸
所录示三说。窃以愚意揆之。似皆未尽。栗谷说曰。理无声臭。微妙难见。故曰微。是以微为无声臭之意。而直以道心为理也。道心虽原于性命。既有虚灵知觉。则不全是理矣。岂可谓无声臭乎。沙溪说曰。道心所发者少。故微而难见。此亦未然。人心之发。从微至盛。善恶皆然。不必道心之发独少也。且引孟子火泉之谕为證据。而始燃始达。固可谓微。既燃既达。不可谓微。若道心惟微。则贯始终而言其体段者也。其义固不同矣。龟峰说曰。理本不微。在气中故微。在圣人则不微。此说尤为未安。理本微故道心亦微。虽因形气之蔽。有时而愈微。不可谓道心本自不微。因形气而始微也。此殆不察微字兼有微妙之意。只看作微昧之微。故既以道心为本不微。而又谓圣人之道心当不微也。如此则道心惟微。只是说众人之道心矣。舜禹专为别人虑而不复说自己事矣。是不但察理未精。其不察舜禹授受言意亦甚矣。此三说者皆有未尽如此。愚意微微妙也。是直指道心之体段也。道心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5L 页
体段。谓之微妙者。凡人义理之心。比之饥寒忿欲之念。其体段自别。此精彼粗。此微有迹。彼其迹著。惟其精而微也。故常有未易显著之患。自圣人至众人。盖皆然也。若论其何为而微妙乎。则盖本于理道微妙也。理道无形而至妙。故其所由而发者。自微妙而难见也。是其常有未易显著之患者。其体段固然。而亦缘此道心者既已夹杂在形气之中。故尤有所未易显著也。故人苟役于形气。其体段之本微妙者。愈益微昧矣。苟致精一之功。不为形气之所蔽。则其体段虽本微妙难见。亦未尝不光明盛大也。盖道心之微。其体段本末大槩如此。以此揆之。道心之微。固原于理。若只谓理无声臭。微而难见。故曰微。则是直以道心为理也。道器之界。不免少错。此固未尽意者记录有误也。且所谓微者。乃通指道心体段而言。若指所发者少之际而谓之微。则是道心初发之际。独可谓微。而若论全体体段。将不可谓微耶。此亦未尽矣。至于道心之有时而愈微者。固由于形气矣。若曰道心本不微而惟蔽于形气然后为微。则此亦徒举其末而不得其本矣。既以道心为本不微。故又不得不为圣人不微之论。其失尤大。又不但不尽而已。既承远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6H 页
询。不敢不尽其愚。先辈议论。辄用己意判断。实深僭悚。尊兄录示此说。其必有深契于斯义者。愿详教之。
与李同甫
前月脩覆欲付便。便不果发。书亦不果付。不通问。倏已经年阅时矣。伏惟即辰。侍奉学履万福。泳今月二日。家间失火。火出于白昼。幸无伤人之患。适会大风。十五楹家。无一椽免于灰烬。当时震骇老人。何可言耶。家中书册随身者仅百馀卷。其八十馀卷不出。朋友书札藏去者。拙藁未毁去者。亦皆烧焚无馀。此实穷命所致。谓之奈何。见方寄寓村舍。朝夕丐贷以给老稚上下。其困苦可知。计同甫闻此。必深矜恻也。既决秋间西迁之计。家舍不甚切要。日间服食。亦可随分供给。亦不足道。最是书册。不能忘情。恨不早用力。以腹为笥也。西迁实未知其得计。力量不逮。姑且从一家诸议。乍到龃龉常事不须忧。所惧一日患生。未有保全百口之计。深以为虑耳。初意数年居此。可观世变。既草创略就。亦可安坐读书。事势既不能然。又有意外灾厄。岂赋分奇蹇。虽閒界人事。亦将不得如愿耶。无缘相对一吐出多少阻怀。西望驰心。不能已已。千万进学日新。慰此仰望。不宣。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6L 页
与李同甫
顷因梅阴便付书。计已经览也。即辰和煦。侍学如宜。近闻虏势大败。天下之定。当必不久。诸夏生灵。复见天日。吾身虽在海外。其喜实深。但吾国独不与其事。反居南蛮北戎下。更何面目。以见天下。不但兴废可忧。恐自此千万世东国。将不得更为礼义之邦。天下视之。甚于蛮羯矣。是大寒心。奈何奈何。鄙家去住。亦欲观秋冬事势为之矣。城中琐琐争夺之事。不闻亦无妨。惟庙议向背戎夏之间。有可闻者。时赐示谕如何。当路诸人。终办甚事。天将弃东国。为天下恶国耶。临书偶缕缕。见后丙之。馀悤悤草草。不宣。
答李同甫
顷日归便。承拜惠覆。连纸累牍。倾倒缕缕。极令人慰豁。比日亢旱苦热。未悉兄侍下学况如何。圻甸槁旱特甚云。民忧国计。固不能忘。最是吾同甫田间事。尤切切系念。未知能免大损而可期有秋也耶。区区索居。岁月已久。心志日觉流放。尤悔日觉滋多。甚思高明警告之助而不可得。惟有先贤所说敬之一字者。试加一日之功。不无扶策道理。讲学勤惰。践履谨忽。其机全只在此。苟能从事不怠。庶几独学。犹不至于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7H 页
全然卤莽。而方病。其实未能焉耳。不审以为如何。千万忙草。不能一二。
仲和尊兄今在何处。进学如何。其季闻亦渐入佳境。今果如何耶。所望不轻。愿因兄所。得闻其进脩功程耳。
与李同甫
世事已到不可开口处。吾人当此时节。惟当相与谨守括囊之戒。更何言哉。更何言哉。天灾物怪。人心国论。饥馑盗贼。已辊到穷极地头。前史中扼腕寒心之事。一一亲见。而或复有前史所无之事。人生值此命也。奈何奈何。吾人自有义分。既不得极言于鈇钺之之前。亦无以效力于艰危之际。已是无用底人。惟有藏脩精进。益专且密。使斯文一脉。潜滋暗长于隐微畏约之中。尚可勉励。亦不能为。尤可愧恨。想尊兄同此怀矣。而其于愧恨一端。必不至如此之甚矣。
答李同甫
梅村便至。得承兄手书三幅别纸二幅。疾读一过。情意昭然。寻常人虽对面说话。必不能如此之纤尽矣。古人所谓心开眼明者。乃如许耶。第审向来丧惨病忧之挠。令人奉叹亡已。示谕曲折。备悉至意。此间近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7L 页
日亦略有传闻。不能如来谕之详也。但看别单文字。却有可疑。记得乙卯秋间。因使价往来。得见题奏所报。已云吴兵已出阳平关到陕西。其后又闻进到太原。此吴兵由汉中出者也。其自南方直取中原者。乙卯所闻。已在荆湖襄邓之间。其在东南者。乃郑家舟师。而亦闻已到温台矣。今行所得题奏。则西路之兵未离汉中。与前日所闻出阳平到陕西及太原者甚相左。其败军杀将之报。大抵皆在广东西福建等地。是在燕京万里五岭之南矣。而其稍北者又不过荆州界中。是何四五年常胜长驱之势。乃返退缩至此耶。果如此。北人何至汹惧如彼。而使行亦惟怯忙返。又何所见也。郑兵亦方交战于兴化间。亦太歇后矣。此等虽有文书。皆不足信。独或传之说。以形势推之。似得其实。虽或无文书可考。此却可信耳。如此则北人宜其汹惧。而我国波及之患亦不远。尤可畏也。奈何奈何。吴三桂称皇之说。其虚实亦未可知。盖今行所得文书疏缪。窃意其间不无诡诈。安知此言不出于沮官军之势而绝远人之望耶。建国号僭称之说。前日使还。已有此言。当时所传则以为或云僭号。或云立 大明后而国号之为周。自其时传以为僭号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8H 页
者。已如此说。今此题奏乃云五月十三日国号称周。前日所传。又似预知者。此一可疑。绍武之云。亦似非初建国者之年号。未知自明者观之。亦有是疑否。吴若称帝。自耿郑辈似不肯甘心服从。而今此题奏中尚有结连之语。尤不可晓也。此所传果不虚。天下之定。又不知果在何时。而移兵之问。势当稍缓矣。其言终不可信。而蒙寇又是别种紧忧。则此时内怯固宜。而但徒㥘而未闻有防患之举。此甚可闷也。今日事。须是圃隐栗谷以上人。方可望其扶持弘济。不失其正。今世一尤翁。朝廷若听信。虽其东西备御。临机应变。非所逆睹。其于华夷向背逆顺是非之大体。似当磊落无疑。而世方欲杀之不暇。听信二字。何处照得耶。真所谓此事苦痛者。奈何奈何。自古国家虽当危急垂亡之秋。其间志士忠臣。不无兴衰补弊救败图存之策。却被当路一时群小恣意破坏。坐看覆亡之状而无处下手。想其冤痛迫切之意。千载之下。犹可于悒。援笔情倒。不觉辞繁。盖此意非兄无可相告处。亦感兄垂示之勤。聊复云云也。国事言之无益。且非吾辈中所宜究言。唯是自家门内事。明知利害悬隔。而力量不逮。且得顺随。每窃伤痛。今承说诱之明白。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8L 页
岂不欲奉以周旋乎。但老人之意。不安于久客。一家之情。争劝以速出。区区虑患之言。非不苦也。此言言之已久。至今无验。故虽当事机益急之际。听之犹似寻常。且当初入来之时。一家兄弟有次第来会之计。今无此计。故事势极难。必若强留。非唯恐伤一家之和气。抑老人之意终必不安。故不得已而为此轻动也。不然。顷岁捲入颇难。而今日仍留甚易。既为其难于忧虞初萌之日。宁不欲为其所甚易于祸乱垂发之时乎。去就之间。祸福不轻。心知非计。力不能止。以此胸中忧惫。浸以成疾。自归期渐迫。尤无宁日。方此委顿。呕吐气逆。惫卧度日。极知情弱量狭。秪自为病。无补于事。而实不能自抑也。此意虽家人未必皆知。念兄相念如骨肉亲兄弟。不敢有隐尔。独兄知之。虽一家间。不宜或发于话间也。情境既如此。重以惫疾眩瞀。书册功夫。抛却已久。前书自悼。岂有一毫过谦语耶。吾兄精神识虑。自非常人。若加之穷经看史。培壅根本之功。所造岂易窥哉。而书来每发悠泛之叹。以此知天下事极难得恰好。正似古语也。如鄙劣虽不足道。若无他疾病冗忧。得专力于所业。则庶亦不为下愚之归。而因循坠堕。行年三十。乃作此等人。此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9H 页
亦可惜耳。书末云云。亦具悉。此野中荒地可作水田者。当馀数十石种禾处。曾出契案于版曹。约与一二相知。灌水为田。事成则欲分一半奉兄备乱之资。去冬书略已发端矣。此既出峡。其事不可成。若其契案呈纳。甚不难。但须防川灌溉而后。方可耕食。只送奴辈。势必不能办此矣。其他则未见有好闲地也。原寓书。数昨自京中直来矣。万万所怀。拨病艰草。不能尽载。惟冀默会。谨答。亲行本当以旬四启程。适有拘碍事。今日始发矣。远路人马不健。跋涉之虑如何。而独留心绪亦难言。弟则当待了毕官债而出去。冬孟仲间。可过洛下。其时倘可遂旬日之款否。亲行将发于四日。故三日拨冗裁答而未及封题矣。玆复略及未尽之意。而其未尽者尚多。只俟对讨耳。
与李同甫(己未)
今日是先尊先生讳日。转头之顷。岁月悤悤。忽成一纪。感伤之意。居然难禁。无状在当时。荷期爱非常。今者荒坠如此。俯仰幽明。跼蹐愧惧。尤不能为怀。惟幸家有令嗣克世其学。此可慰后死者之心矣。而所恨乖踪自贻阻阔。又不得资讲砭之益。则向风悲慨。盖又非寻常流怅之比也。初夏尝拜一小帖。计即关照。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299L 页
今玆秋尽。伏惟侍奉多福。学业日新。前月朴先生经由。略闻从者参访行色。可想安胜。而时迫卒。不暇详叩诸况。今乞详赐诲答。凡向来进修曲折及师友间讲论可闻者。特与开示。慰此一年悬菀之抱。乃荷相爱之不衰也。今岁圻甸又大无。奉养凡百。又将何以为计。亦冀略垂示以解忧仰也。泳所以至今未自信者。只缘无勇猛刚果之志。居常察伦体道之意。每被目前杂细事物所汩。以此悔吝之积。与日俱长。甚愧初心。无以自聊也。从前若得疆辅相守维持。今未必至此。虽在家独学。若不以家务相关。得一别屋。早夜寝处。专意所业。亦未必至此。两事既不能然。而其植于内者。又不足以独立致道。故因循渐染。遂至于此。既往光景。自今视之。真成虚度。不知收拾晚暮。或得救得一半否耳。此事紧要处。又不在多谈。只在专一不间断而已。虽不敢遽望深造。亦庶几快免小人之归。方窃自勉而实亦未能至也。家居事势。此来赖伯兄周旋承奉。泳则无复营为。只病懒故不能精进。近因营筑小屋。往来看检。始颇有事。然屋成后侍省之暇。有退息修业之所。深欲其速成。力绵而冬月已迫。要在明年春夏间。始可成之耳。筑屋处乃一岩洞。前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0H 页
临大川。与江水交合于舍下。洞壑甚狭。仅容置屋。径路四阻。而傍崖有石磴。虽危可通步人。若以舟行溯江沼溪。即泊于门前。又有奇岩成峰罗立溪边。大抵颇有幽寂之趣。不比凡常江榭开门面水而已。流离栖屑之中。困厄何所不有。而到处犹有江山粗悦心目。此为穷途之一幸也。仲秋本拟作骊江行。谓当奉数日款。竟牵家役不能行。今拟以元朝。而亦不知终能成行否耳。正远惟千万加爱加勉。不宣。
答李同甫(庚申)
即拜惠覆。倾慰难状。既来共城矣。今夜岂容虚度。城西之约固好。但虽皆亲朋。终不如兄与我一问一答之为从容而可极意。兄须来宿鄙寓。来谕终觉不便者。是何意思耶。宁以形迹见待耶。李君辅曾无相熟之分。观其趣向。亦甚非苟然者。弟来后三次见访。一次相守达曙。不意兄之待我。乃浅于君辅之相知也。岂敢致愠。第切自悼。今夕只当洒扫恭俟。若不肯顾。亦复柰何。弟非兄之故旧耶。积年相思之馀。一宵稳话。可无急乎。幸毋忽毋忽。不宣。
与李同甫
顷因仲和氏。附上一札。想已关照。其后闻和兄尝作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0L 页
数日郊行。窃想閒界讲讨之乐。为之歆动。昨日筵中。右台以先先生恬退之操学识之高明。陈达于 圣聪。请特褒赠一言。蒙 允。其为士林之荣耀甚大。岂但子弟门生之私幸也。抚念畴曩。还增怆惋。弟近日连得入侍。昨毕讲书传。而随例应文。略无亲切启发之事。每已不胜惭叹。不知使兄与仲和氏辈当之。乃如何耳。盖近时 圣意向学。实甚切至。今日又下 召对之命。适因事姑停。夜对或明间 召对必为之。若得执德安固。终始不迁。则国之大庆也。以弟言之。趁日侍讲。荣幸则极矣。惭叹之意。又自深也。柰何柰何。馀挠冗。不宣。
答李同甫
伏承手覆于积阻驰想之馀。慰泻可言。近日 圣明之锐意典学。实无可更勉之语。非但逐日开筵。一日进讲渐多。而翌日讲前受甚习。文句之外。亦多讨论义趣之事矣。自尤翁之进讲太极西铭之后。挽留愿学之意尤切。诚意蔼然。有足感动。若得日新此意。终始惟一。则 宗社生灵之幸。可胜言谕。弟每恨一出之误。幸于此时与观盛事。殊未为全误也。太极西铭。上命尤相解释大文文义。 命泳解释通解矣。今日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1H 页
进讲诗序。则泳解释文义。而尤翁发其未尽之蕴矣。罢对坐政院。悤悤不宣。
与李同甫
方拟趍宿兄所。已通于和兄矣。来札忽到。审得其家有故。难于会宿。极用惊怅。此中阻怀如山。若失今宵。后会又无定期。柰何柰何。弟每夜独宿草堂。静寂无异山房。兄末可枉屈耶。玆送人马奉邀。若不遐弃。愿即惠然。昔一蠹每送马迎致寒暄。吾侪虽不敢妄拟先贤。此亦岂非好事耶。谨扫席以待。
答李同甫
何日能忘。顾因田家无闲奴。而所带奴马入置京里。故一伻奉候。亦久未能矣。今承特遣锄军书问郑重。感慰之馀。益愧弟不能如兄之缱绻也。病蛰日久。意颇专静。虽因病惫。不得着力读书。而或有翻阅。则往往不无感发之处。始知忙里过送日月。真可痛惜也。向来不做官时。亦每有家私之累。名虽静处。实不能闲。惟是近日境界。觉最安适。反己内省之意。颇似少紧。但其坚坐。保此优闲。殊未自断。深恐一朝复入闹境。则汩没坠堕。无复此意也。古人诗云虽知等闹寂。终觉静理优。此事在古人尚然。况如弟辈乎。以此而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1L 页
言。实无更入城中之意。但老亲企待之苦。日切一日。殊有不易处者。此身亦无久远歇泊之所。不知漂漂者竟何如耳。牛川固益静便。但家间以供给为难。即今形势。姑未知此身归定之处。过数日。庶有定议也。此距丈席及兄所皆甚不远。初意可得源源从游矣。于兄则一未进候。虽丈席间或造焉。亦旬望间仅得一二番而已。此则病怠之罪也。咎悔曷谕。姑此上复。
与李同甫(辛酉)
旱势至此。民命将近。令人焦忧。炎暑亦觉难堪。此时侍奉学履安胜。奉傃不已。弟闲中奉老凡百粗适。虽无刻苦之功。比之在洛。亦自差胜。日以自幸。意外除命荐加。狼狈转深。私闷如何。前书示教。仰认相念之深。非苟而已者。本欲奉以周旋。犹意辞疏上闻。略暴情病实状。则虽未趍 命。犹或可以少安矣。其疏未及入去。而又移铨职。则更无申吁之路。昨又以史事被别 召。如此而不疏不往。则形迹之间。果有万分难安者。势须一动矣。但末梢归计恐有相掣肘处。要在兄辈从傍警告。俾不失几会而已。和兄一言。可谓简而当矣。此兄若肯为我宣力。使得脱于史局。则向后去就。当稍轻安。不知竟如何耳。玄丈升资。固为士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2H 页
林之光宠。但进退渐难。正如来谕。区区亦深奉虑也。询及或问本体本然两说当否。弟亦岂有的见。但既曰心之本体。而必以义理之本体为言。觉得有主张避就之意。恐非文义之自然也。如何如何。至于所谓未发之本体。则大槩得之矣。但虽是应接之际。若不系着于事物。则亦可谓不失其本体。如此则本体本然。似亦可以兼用处言之矣。未知此义如何。临书信笔及之。尤恐欠精。亦须回教于早晚书中也。吏曹人归。忙草不宣。
与李同甫(壬戌)
前书想已关照。鄙行本当于今日登程。适有实病。不堪冒暑远行。且奴人持马往南中。意谓月初当还者至今不归。政虽不病。亦难以徒行矣。以此停行。遣人呈状。不知处分如何尔。区区之意。只如前书所云。今亦非有别见而为此迟回也。盖出于疾病事势之适然耳。其不至于扶病借乘而行。则盖亦略恃前日辞疏既得上彻。比之全无皂白公然退坐者。或有间故耳。史局若许褫免固善。不然。亦当依初计上去。数月供史职耳。诸处殿最。既皆不参。三司铨地。皆无所用。独副修一窠。尚属可做。而朝廷所乏者。岂一副修撰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2L 页
耶。若以此时得湖中一县。栖迟岁月。进退形迹之间。实为甚安。因习吏事。以暇读书。亦不妨于朝家历试培养之道。方一面书恳于铨僚。而此辈每苦持难。若得宰相一言。则铨曹亦必不为持难。欲以此意烦乞于仲和。而幺么贱迹。未敢望长者之陶镕。不能直及之。兄试与仲和商量。如或可为。俾速周旋如何。玉流寓居之计。不审果成之否。虽与此边做活计之义。若稍相左。果能随时随处。下得实功。时月侨居都下。亦何害哉。但人心多随境界流迁。此甚可闷。弟初到。意绪颇好。近因非久。当离坐处。以此日间事业。亦不敢为久远计。不知如此者当复几许时。深可怜悼耳。今番往来后。定欲坚坐。凡事苦难预料。亦何可定乎。非事之难于预料。是自家无见识力量而然耳。尤可惧矣。许多忙草不备。
 所谕敬以直内。未见退陶全文。不详其本意果如何。而弟寻常每意内外字。只如心事字。虽对义方而言。亦不可专属之静也。以丹书敬怠义欲之语观之。亦可见其来历意思矣。未知此意如何。退陶兼显兼外之说。似是推衍兼动之意而立言如此耳。若细考之。微似有语病矣。不审明者果以为如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3H 页
何。鄙见又异于退陶。想与兄意益相背驰。幸更裁教。本欲详论。便忙。只举其大槩。乞垂恕照。
答李同甫(癸亥)
别纸示意甚详明。开释良多。愚昧荒迷。无复外念。惟此近日事会。实关 宗国之兴替。士林之休否。一息未泯。亦尽有不能忘者。今观来示。念虑曲折。凿凿皆当。更望益加意念。常推血诚。左右密赞。俾无破绽。其所补于世道。岂浅浅哉。除 命之及。适当此时。良用驰幸。至于尊兄出处之义。则向来已知自筹已审。近日想又与诸丈烂熟讲定。更何容议于其间耶。弟自祸变以来。每念古人子欲养亲不待之语。悲泪纵横。尤不能定情。尊兄为亲禄仕之志。既已素定。则岂复宜每每虚徐耶。世间毁誉轩轾。总是等闲。惟此事为独大也。如何如何。鄙家寓此。固无依赖。而然尚有数间屋子。仅仅容接。且有数顷浦田。方且从事。若舍而入京。则无田无家。何以经过。来教入洛之计。虽出于相爱之深。而有难奉施者矣。适患眼。艰此作字。不能备。
答李同甫
顷于贤从使君行。伏承惠札。已审方有色忧。仰虑深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3L 页
矣。即因贵星之来。又奉手帖。备悉缕缕示意。极用慰荷。第伏闻色忧尚未愉快。贡念尤不能已。泳向来无甚疾痛。动作饮啜。殆与常日无异。忽自今初旬间。适患外感。头疼神昏。厌食呕逆之證。一齐作苦。今盖十五馀日。略无差意。畏风不得开户。终日默卧。书策在傍。亦不得检看。此间苦怀何可言。诸谕虽皆奉领。疾困如许。只可略报梗槩矣。所谕泳于性命之理。知之明备者。此必就其分数稍胜处。大槩言之耳。固不须深看。然终未免为失言之归。此非但大不相知。亦大不识性命之理矣。人于性命之理。虽未能灼见其精微曲折。苟能稍知其在己之实体。则自其一言动一意念。以至处世接物出处议论之际。便当以一遵性命之理为心。如此则其所树立。必自卓然乎世俗常情之外。而凡外至之荣辱毁誉。皆不足以动其内矣。此岂可易言哉。若泳者谓之稍知亦未可。况可谓之知之明备耶。幸于此处。试加深省。不但观人观理之际。意思自别。其于反己复性之功。或亦不为无助矣。至于礼学。从前尤不得下功。诚如来谕。近果有意于读礼矣。惫劣荒怠。仅读得小戴一二卷。仍遂以病废。可恨。然早晚必欲卒业。亦不但已也。然必于性分上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4H 页
见得大意而知所归宿。然后三千三百之节文本末。相资融合为一。举归于求仁精义之事耳。不然而只以承接陈言区别名目。为知性命之理。则其所以学礼者。亦不过为稽考古文酬应问难而已。自泳言之。此犹难能。然吾辈亦不可不知此意也。如何如何。近事爻象。虽略闻知。然流闻每得其一端。既未能合听并观。其何能悬断其得失耶。第念吾人弥缝保合之意。未尝不好。但其一二议论之见于外者。已不能皆同。乃以未见其不同为言。则虽复苦口开说。人岂信之乎。要当于议论参差之际。就己心之所安事理之无疑者。立得自家之定见。然后积诚明辨。力箴其异。而劝归于同。如是而不能得。则其向人言曰。古之君子论人论事。不必皆同。是乃各尽其心之事。不可以议论之同异得失。便为向背低昂于其间云。则庶几其事明意直而人亦易信矣。如其未然。而强以不能皆同者。谓之未见不同。则非惟人必不信。亦非自家立定见养诚心之道矣。未知如何。抑此姑因来谕所及而略陈鄙见耳。若以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之义。细自点检。则必又有不止此者。虽使一时临事。无甚差失。若其平日素养。或不足以取信于人人。则是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4L 页
亦当自咎也。今乃以从前不为身谋为甚悔。此似愠激之言。非复增益之意。愿更加察于内外轻重之分。益勉其在己者。而无以他人之知不知。有所沮劝。未知如何。至于去就之论。亦当有以自审其安不安或去或就。归不负乎素心可也。岂远外荒迷者所宜每与议者哉。第以愚虑言之。为亲禄仕。异于行道之仕。政不必以时议之纷纭。有所前郤。此则恐无可去之义。但兄之患。不在于做禄仕。而在于门户太盛。姻娅亲属。非公卿大官。即是名士要人。系官在京。自不得不与此等人周旋。与古之抱关击柝者。坐地气势迥然不同。不但近时哓哓。未必不本于此。窃想自家心境。亦非复陆沈金马门气象。此为可虑。计此亦无奈何。只就其中。更加警省。自立规戒。既尝敛逊而又加敛避。常置身于闲淡安静之域。则亦庶其可乎。若夫士友言议之问。才涉推助波澜。一切无所与知。非唯不为与知。又必随力勉解。使吾从初力主和合。无所偏系之本心。终始如一。愈往愈切。则彼哓哓之言。本皆出于契分亲厚之间。亦岂有终不相信之理耶。病昏。本不堪作如许葛藤。涉笔亹亹。自不觉烦芜之至此。言虽无可采。亦可见向往之苦心也。如何如何。然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5H 页
此皆吾人只就分上。勉其所当为者而已。若今世道人心。恐非一二琐力所可挽回。只自仰屋长吁耳。百年党祸。举国之半。既已陷溺而不可反。今此一边之中。上自大僚。下至布衣。其间望实才行表表可见者。曾有几何。而忽又生事于无事之中。崩分离拆。转辗乖隔。非此谤彼。即彼毁此。一世殆无完人。诚切叹伤。不能自已。奈何奈何。下惠赙正木一匹依受。以吾人穷寒事力。何必为此。然其情致之笃。益令人悲动矣。老人气力幸粗安健。别纸候问之意。即已告知矣。馀外强疾艰草。不复一一。只希照察。
答李同甫
前上覆时。病困荒昧。颇有漏落。后来披复来书。始觉之。此其精力可知矣。贤从兄又袖示兄札。备悉指意。令人甚念。兄所自思者。盖与前日鄙书所云凡系推助波澜之事一切无相干涉者。大槩近之。弟今更有何别见。但想世事似渐纷乱。在京善处。虽尝奉勉。而实恐有未易办得者。尤切奉虑。且闻朝议有以京华子弟不肯做斋即。必为别坐都事。以为进取捷径为言者。虽其意未有专指自廉士远嫌之义言之。似亦难安。以此引嫌。迢然遂初。未知如何。固知为养之至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5L 页
诚。不比为身之仕。而事有关于廉隅。且此时处身。将有愈往而愈难者。则因此断置。恐或为宜。幸更审思而处之。泳自祸变以来。凡诸朋友间寻常寒暄之问。亦不能趁时作答。而独于兄。葛藤至再者。盖念兄所处之特难。不得不深系虑故耳。然此往复事意。兄独默谅而去取之。虽甚亲信之间。切不露毫发苗脉为善。盖此所论。只是吾人自处之义。初非漫及外事者。今日纷纷。大异常时。凡百不可不过慎。更冀加念。若或未然。是乃不察此苦心。而其于交际之谊。亦大无信矣。匹夫之心。将必慨然。不敢复通尺纸片言也。以兄相爱之深虑事之周。固知不待鄙言而自能閟重矣。犹且丁宁如此。欲兄于此。更加警省焉耳。馀外昏乏。不备谨疏。
 此事奉劝。与前告此事独大者。未免相反。此心亦甚戚戚矣。但古人云为亲为身。只是一事。恐今事宜或当如此。敢效浅虑。归守东陂。尽欢菽水。而洗心立脚。益懋大业。则预想情境。此心亦自洒然。其视羁绊在京。左右局束。毕竟只赌得一县邑暂时之养者。似迥绝矣。未知如何也。
答李同甫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6H 页
初秋。驮疾往省新陇。仍营石役。留滞数月。今月半间。始还旧寓。去来彼此。哀苦难忍。实不知有生之为好。而日月几何。练期已迫转眄之顷。此何人事。冤号莫逮。穹壤罔极。奈何奈何。顷在山庐。褫承惠覆。路远便断。无由致报。此来。又拜月初八日书。前后辞意缕缕纤悉。殆所谓笔端之舌。千里之面。感慰何可量。先生遗集。特蒙寄惠一本。甚荷不鄙之盛意。仍伏敬玩。恍若亲聆音旨。怆惋之馀。其慰后死者之心。亦甚深矣第陋名拙跋。亦得冒浼于其间。对之。不觉惭汗。且恨称述之际。亦不能自竭其诚。悚叹奈何。前后诸谕。并当详覆。闻便甚遽。略草入褫。只得报梗槩而已。向日去就之义大槩。可以一言蔽之。曰为亲屈而已。其于恩义称停之间。必自见其稳当处矣。顷者既有浅虑虽不得不自效。而念兄情势。此心亦殊戚戚。得兄自处如许。还可慰幸。但必诿之以非意所及。无嫌可避。则尚恐其涉于周遮而或不能无害于明白恻怛之本领矣。愿更点检而随事益加警省也。如何如何。鄙书慎密之意。果是过虑。来示诚然。令人愧服耳。小儿辈作事。每闻于事过之后。而无论彼此曲直。在渠分上杜门守静。乃为第一义。虽在远外。亦岂不言及此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6L 页
意。而纷纭鼓作。竟至于此。是岂为父兄者之所愿闻耶。至如所示语句。当初听闻未详时。容或有此苗脉。而必更有斟酌于其间。决不但如此之浅陋。且其大意固未尝不在于守静。而今已成不效之空言。世岂有谅此意者。置之不须更道也。来示所谓就好知恶。就非知是。公听并观。参合彼此而后。可知其真是非者。诚是切至之论。敢不承勉。但患自家心未易尽公。见未易尽明。虽既参合彼此。亦难以果得好恶是非之正。此吾侪所宜各自努力者也。未知兄意以为如何。千万书何能尽。姑此上谢。
答李同甫(甲子)
此月一日。忽因镇安便。得承兄五月廿三日惠书。慰感可言。仍审向来侍奉宦学万福。尤切欣泻。泳顽喘不绝。奄见深秋。远想丘原霜露。益不胜哀苦之怀。而扶江旧居。今已鞠为茂草矣。馀生天地。触念成悲。视息虽存。生意索然。命之穷矣。谓之奈何。前时疾病。不自意全。赖辛勤将理。今已离危苦之域。而即今證情。犹自非轻。痰热上升。则头疼而不能举。块气发动。则胁痞而不可堪。以至精神大耗。肢体偏枯。其他小小痛恙。又不可悉数。病状如许。而医药又难。死生固难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7H 页
料。定不得复起为完人矣。积久调治。则病瘳或可冀。年驰气衰。定不得复用力于书册矣。悼叹奈何。来书慰问穷病之外。又勉以讲明体察培根植本之义。终以学成德立相期。此甚非病劣之所敢承。只自悲愧而已。本以昏弱之资。立志未固。悠悠半生。无所发明。中间轻出世路。所丧又无纪极。虽微疾病之挠。尚难望其收拾晚景。或觊有分寸之进。况其沈痼至此者哉。自此亲友相知者。直可以病癈人见处。勿复以决无可望之事。虚相期待。则乃可以苟安病怀矣。切冀矜谅。非漫语也。此中栖息。初非久计。适会南乡大歉。姑且宿留。早晚南游计必遂矣。盖此生惟以依近松楸。为慰意之地。此外孑然无复关念故也。如何如何。每想兄久处京里。应接必烦。恐不能无妨于学业。殊切仰虑也。升六当在何时。如或出宰近南。则庶有披诉之便。第用哀企。万万惫顿艰草。不备。
  别纸
别纸缕缕。具悉盛意。尤荷诱掖之备至也。顾此残喘。病伏穷山。形骸虽存。心识几泯。章句旧业。亦已抛弃。其何能出意见形文墨。以上下斯文之大议论耶。想兄徒记畴昔妄谈多言之旧习。不知今日困劣摧缩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7L 页
之实状。而误辱此勤示也。况念昨岁朝议全无相及。而后来犹闻有情外哓哓。则今日此论。亦非若士林闲讲。虽或有隐度于中者。尤何敢容易开喙耶。兄以相念之深。必欲知其微志之所存。则亦有不待愚言而可以相谅者。今日朴丈中立两间。必以㕣心明辨。收杀此论。弟岂有他意别见于其外耶。弟于夏间。尝一拜书于朴丈。其时既闻有此事。而亦不敢辄效浅见。唯请寄示定论文字矣。至今未见覆帖。方以为菀耳。然弟所以自勉者亦有之矣。痛戒偏倚之弊。愿得是非之真。不敢自欺。庶无大过。乃区区微志之所存也。持此志而又就正于长者之绪论。则其尚无得罪于相爱念如吾友者耶。兄以诚相叩。而弟不为质言。如有所隐。心窃不安。而量分远嫌。终不得不然。幸恕而察之。此纸亦即去之也。
答李同甫
来书每深以远大相期。泳虽至陋。亦尝闻此事之人皆可勉。而初非己分外事矣。但不能实为此事。非惟不能实为此事。正不能实有此志。今虽欲勉强希慕。庶几其万一。而心懒气弱。终亦不能以自振矣。每奉训厉之辞。只增其惭恧而继以悲悼也。鄙病大槩是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8H 页
心疾。深思强矫之功。固未易为矣。至于虚心主静。涵泳其所已知。则不但精力之可及。亦必有益于养疾矣。此意非不知之。而每苦不能为。颓废若此。无药可救。是将奈何。近来时于呻吟之隙。或阅史传文字。以为破寂慰怀之资。而神思茫然。不待掩卷。已辄忘之。真与不看无异矣。然时有会意处。辄恨见之之晚。始知经传外古今诸史。亦不可不熟看也。大抵读经看史。正如着衣啖饭。人孰不为之。而其所得深浅。在自家用力如何耳。固难以一律齐矣。然为学而多有所未涉。则亦何以充吾知识之所可及者耶。愚意讲论往复。犹且为第二件事。先须循序读四书。以及群经。又复熟看洛闽诸书。以及左传纲目之类。浃洽贯穿。令无透漏。乃最今日之急务。若夫研究细微文义。虽亦不无随分之益。而尚恐其零碎浅淡。不足以大有所益也。不审兄意以为如何。他日因书。幸为示及近岁读诵课程。以慰此爱仰之意如何。
答李同甫(乙丑)
逢秋情绪。一倍悲悽。病废书册。尤无以自慰。此际不觉有望远怀人之意。何来情缄。忽坠面前。连忙披读。恍接晤言。此怀倾泻。何待言而后谕耶。第审向者昆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8L 页
仲并有悼夭之戚。极用惊惜。而又伏审高堂起居因此亦不安节。下情尤不胜仰虑之至。迩来书疏之间阔。殆未前有。每深仰恋。而亦谓处势自宜然尔。孰谓中间乃有如许悲忧事耶。令人深增向往也。区区旧患。今夏比去夏。固有间矣。自六月以后。大小疮肿。连仍作苦。近又于眉尖生毒肿。一夜间满面尽浮。證情危恶。几不得活。多施艾灸。仅得回头。即今馀毒犹未全消。此外閒漫处疮疡。又方未已。此等虽非危身之疾。痛楚罔聊。亦难尽谕。奈何。一身之内。百苦迭作。自然无复心情可及他事。放废日甚。尤可悼惋。比来白发生者渐多。今朝小儿辈亦摘一茎白须。此不但心忧身疾。益促其衰白。自顾年纪。固宜见此。前道光景。亦复几何。忧哀疢疾。有志未就。将不免为虚生浪死之人矣。浩叹奈何。世间万般毁誉。百种荣辱。总是外事。只有此理此心理会到底。方是吾人一大事。到此地分。方可究极微显。洞彻古今。无复疑晦歉愧于方寸之间。岂不快活。自量精力。恐无逮此之望。唯望才高年富如吾兄人早自努力收拾。无若此物之徒伤悲焉耳。不审高明以为如何。前头出宰。倘近此地。庶几未死之前。更续相从之旧缘。此岂但为游好之私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9H 页
耶。如可容力。幸留意不忘。夏考不赴。未知事情果合如是否。而人生仕宦。聊复尔耳。逡巡委蛇。亦有裕矣。亦何足深计较也。传书人立俟。日亦迫昏。不备谨疏。
答李同甫(丙寅)
瞻想久矣。忽有一书缭绕自洛下回到矣。故人勤意。良可见矣。弟荐祸不死。奄经终制。彷徨天地。无复依凭。独坐穷山。祗自疚心耳。承谕学政甚脩。此近世所刱闻。凡在瞻聆。孰不耸赞。况如蹇劣亦尝忝在游从之末。其为幸欣。又岂他人之比哉。愿益勉旃。终始不懈。使儒者之效。大白于斯世。不亦伟耶。顾今士趋多歧。淳风日丧。有偏倚鼓作之习。无公平退让之意。此甚可忧。此习未除。虽使尽通诸经。亦未可谓善学矣。想告语之际。必先留意于此义矣。如何如何。此中栖息。果欲定居于镇安治南十里马耳峰东矣。家山尚远。客况多苦。亦未知果为定居之所也。馀生此世。益无外念。宁可遽论赴洛事耶。兄示指此为后期。其将无际晤之日耶。使人悽黯。不能已已。君辅所传。颇爽弟本语意。要亦可谅区区爱专望深之微悃矣。兄何不少体究而反有所云云耶。憾之一字。岂所施于兄我间耶。未涯面讨。唯时惠德音。慰我穷陋。所寄简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09L 页
幅依受。吾侪问讯。亦何用此。一行作吏。乃不欲为守令空简耶。呵呵。远书不能多谈。
答李同甫
传闻新使君行将经由贵境。谓当得兄书。果然矣。披慰实难言。第审顷间遭重制。从氏诸哀有难支之形。可想悲念之切。令人深增虑仰。且闻以官长回避。不久当解任。荣侍方欢。学化将成。而忽作浩然之行。㕣私缺然。又可胜谕耶。弟入新居已月馀矣。境界开豁。不似深峡。马耳秀色。长在窗棂。以此颇慰穷独。而盛暑无前。汗粟满身。祼(一作裸)体阖眼。艰难遣日。百事放倒。仅存肉块。可闷可闷。孤露馀生。既无慰悦之地。病情沈痼。亦非可堪奔走者。故前后 恩除。皆未趋 命。虽是素定之事。每值一番 恩命。不安之意渐深。柰何。中情如许。终始坚卧。固不可必。而设使坚卧。懒惰弛废。只一无用贱汉。亦何与论于斯文世道耶。换邑或近南中。何幸如之。但历数近邑。无恰当处。不敢望耳。何由 见。叙此满腔耶。怀想之深。频发梦寐矣。即闻有便急草。尤难尽意。
 知有谕告文字。早晚因便可蒙录示否。兄之作邑。尽有古人之风。极可喜可喜。此外或有讲义。或公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0H 页
文可观者。并示及以慰穷陋如何。如弟目中虽对古书。临事每只流徇俗习。闻兄有谕告文。尤剧叹仰耳。弟已前辞职疏状。只说病状。虽是实病。 上下未必相信。即奉杨山丈席书。云左台诸公。有陈白于 筵中。请以必致者。不意此身。乃遭此等意外不似之事。前头或有别样 徵招之举。未论进退之渐难。即其狼狈。何可形言。免丧仅过数月。辞官只是一两。而乃烦外间撺掇。已如此。极可惧也。弟于大小事。本无的见。每事好与朋友商量。毕竟虽未必善择。而好问则乃其本态。今坐深山。所接只山氓野人。前头应事处身。必当尤多悔吝。奈何奈何。安得同甫使作近宰。书不可尽。第忉怛北望耳。
与李同甫(丁卯)
去冬惠书。果即承领。适有去便。即既脩谢矣。何为至今夫关照耶。其时固悤悤。不能究所怀之万一。而记得书中有一小诗。今不能全记。略加补缀如此云投绂归来问几时。谁将县印又相縻。故人自识庐江意。只恐灵芝消息迟。盖见来书封识。辄有灵芝小标。故末句及之。而亦以寓筼筜重叹之意耳。小诗不足道。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0L 页
惜其区区慕勉之义竟至浮沈。故临纸。不觉先及耳。昨日仲和令兄忽因禠(一作褫)便。转致兄此月八日书。开缄疾读。缕缕若对面语。政此阒寂。慰豁可量。迢迢南北。不知隔几云峦。而一札穿到。仅踰旬时。以此言之。灵芝消息。亦不迟矣。仍审比间。侍奉荣养万福。令人忻贺无已。但闻有痰證为苦。殊切奉念。山县自饶蔘朮。更须加意药物。期速完复如何。病根深后。医治难效。遂成废人。亦不可知。即泳今日是也。此当视而为戒者。宜毋忽也。泳病势情势。量己量时。更无一线可进之路。而朝 命连及。职名渐峻。俯仰踧踖。此怀可谕。顷间亲旧多言分义不可不一谢。鄙意亦自有此计矣。此职未禠(一作褫)之前。姑未可议此。虽既禠(一作褫)职。亦须朝著稍宁靖。始可安心往来。今姑未卜其早晚有无也。病身岂有健时。昏惫少间。亦或翻动书策。而终是灭裂。不成课程。聪明益耗。荒落日甚。有何所做之工夫。但觉慨叹之意常深耳。每念吾人自少向学。才识绝伦。从来爱祝。实非他人之比。而间阔至此。无缘详扣近岁进学曲折。以自警省。常时耿耿。何日忘之。职事时忧。固亦吾人已分内事。而鄙意又欲兄益复加勉于向里一截事。此意非草草临忙难尽。未知兄意于此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1H 页
梗槩。题目肯否。如何。来谕提起岭海时事。令我怆然。信使之难凭。精力之不逮。较之其时。已甚不侔。兄何不能相谅而遽有此世变云云之虑耶。吾人亦发此语。举世谁复能相知者。置之不足多卞也。抑此有恰好对语。可发千里一笑矣。往者兄莅湖邑。未尝一番伻问。其时或有如兄云云者。弟谓人之莅官。所执各异。或有专主简约者。或有性勤人事者。此友则似必主于简约耳。岂有他意哉。今来谕乃忽如此。何其与弟意不同也。别幅所引故人知君语。未知果谁着题也。如何如何。好笑好笑。此间晚幸得儿息。慰意可知。但种种疾恙不绝。忧挠方深耳。奈何奈何。馀万适值有邑便。忙挠不备。
 所谕与右台酬酢事。顷己因和兄闻之。弟既洞悉矣。近日辞疏。始及此意。而措辞轻重。未知果为得当否也。弟于寻常疏章间遣辞叙情。每反不及于私书往复。岂因敬谨之念太重而然耶。虽私书必开怀倾倒者。差能缕缕若是。敬惮处。又反不及焉。此事亦可见其只合打乖山林。不堪作供世人耳。如何如何。
 枫岳旧游。杳如一梦。当时伴禅。亦不记谁某。来示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1L 页
及之。令人洒然。淮阳吾固不薄。顾安所恳嘱乎。且弟迂疏倦惫。实恐不堪百里之重寄。且念州县人事。亦与山居不同。或未必真同耦耕。而徒有后来行止之难便。恐不如只守此东冈耳。
答李同甫
前承兄惠诲帖。今既半年矣。入秋来疾冗非常。亦以来书条绪浩穰。略答去则心有未尽。欲仔细则精力不逮。故因循至今。久不能报。而兄惠百简。俾作往复之资者。每当乏纸之际。不免侵用于闲漫酬应。所馀只此数幅耳。一幅用时。意未尝不在兄边也。即者禠(一作褫)中。又承兄惠书。感叹之馀。负愧益深矣。信后已间月。谨问侍奉仕学诸况复何如。仰恋区区。泳九月患癨乱病。弥留至十月初。几死仅苏。今其馀𤺌。尚尔未祛。间又以儿病挠心。毕竟酷被火灾。草草山栖烧荡已尽。见方寄寓邑村。迩来困厄。昔所未有也。奈何。藩臬除 命。固知不似。亦缘实病难疆。初疏力辞。反蒙 优批。不免复沥积悃。庶获禠(一作褫)免。而诚心浅薄。疏语常缓。亦何可必知其仰格也。此职虽云外职。决非如泳迂疏所可堪任。且一出之后。收杀尤难。愚意实欲只守吾初服。远近亲识之论。皆以外职为言。无不劝起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2H 页
者。未知事理果如是否。而若竟固辞不获。则又不知所以自处。正尔忧心耳。奈何奈何。所恨相去之远。凡事无由剧论也。前书奉勖之语。不记云何。而来书亟称。足见取人之盛心。此间病冗如许。耗废日甚。加以去就未判。心事不安。益无意况可相警发。连承虚己乐闻之好话头。卒无以奉扬。只增惭悼也。再辱远书。不可复稽一报。且适有入京便。略此奉答。多少不能仔细。
 枫岳胜游。令人慨想。梦里相从。亦奇事耳。但不知是兄念我切而梦耶。我念兄深而入于梦耶。抑兄我二念。俱往来于仙山而适相合。并为是梦耶。兄于此试下一转语。如何如何。好笑好笑。游录必有可观者。早晚可得一荡胸否。来诗二绝。情致蔼然。三复以还。益增怀仰。拙句和去。亦可发千里一好笑也。前途会合。不知当在何日何地。临纸怅惋。益不自胜。弟今得禠(一作褫)此职。则开春。欲携家南还。居于墓下。此事若成。相望益杳然矣。
答李同甫(戊辰)
去臈。承兄第二书。即草草脩覆欲附便。适不果矣。岁初。又承兄臈前书。倾倒益至。令人不胜感愧也。比想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2L 页
新阳。兄侍奉政履益膺万福。区区仰傃。何日可已。弟所居既被火灾。因此归计益决。明日将奉家南还。此后相望。益复杳然。而久病习懒。钝滞日甚。书札亦难以自力数通矣。怅然奈何。惟千万自爱自重。以副远诚。前书累承虚己之问。病废昏塞。略不能效愚。此又可恨者。然圣贤遗训表里巨细。皆已明备。只在深究而力践之耳。吾辈更有何新语。若论其要。似当以求仁为大端。近名为至戒。未知兄意亦谓然否。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顾安得僻静处。作月十日讲习耶。知数有梦寐之感。为之慨惋。弟今日岂复有敷腴颜色。兄殆遇我真面目也。何当真见。临书益恨。
答李同甫
才附一书于邸人。而自愧已晚。忽此承拜兄惠书。知已住旆灵芝。相期于杨江石室之间。此心不觉尽倾。而亦复自省拳拳之私。宜不下于兄之相念。柰何期会周旋之际。每输兄一着乎。此殊可瞿然者。徐复点检。似是敏钝快滞之有异。非其诚意之差殊也。如何如何。可呵可呵。此间狼狈曲折。略具前书。而反复念之。只切惭悔。不知前此曾有人遭此境界否。今承拈示晦翁语。恰似今日卦影。殆所谓是在兵法者耶。要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3H 页
之非一遭剧谈。未易尽此蕴结也。即欲驰赴相期处。数日来实有身患。即今胸腹方苦。轮囷作痛。玆不能强起。当俟行舟出峡之日。往候于东湖某处也。弟今必欲递职。而其势未易如意。撕挨淹滞之际。自不免挨至旬望间也。虽有前期。目下失此佳会。恨郁何言。如见寒碧主人。为传弟可笑踪迹。而同舟下峡。办一会于江汉间如何。馀万不宣。
与李同甫
近久阻音。不审酷热。侍奉政履何如。仰溯区区。弟仍因宿留之际。忽见时事至此。痛伤忧窘。罔知所谕。想兄必已闻其曲折。而说话甚长。玆不复烦及矣。顷日长书之说。极其纷纭。或云儒生辈当上章伸辨。或云本家子姓当为之。弟辈虽区区论说。极言其不可。而力弱恐不能镇定矣。幸赖玄丈入来。力加调护。遂得无他。此后似无可虑矣。又有一种议论。欲以此论及吾人。此真软地插木之论也。兄之长书。虽尚未及得见。而亦闻其槩矣。既无片言及于牛溪。而虽于鲁丈事。亦不如韩君辈疏辞之公加诋斥。则既以私书不可发之义。镇定大体。而独于兄欲论之者。真不成议论。近与一二侪友反复力论。皆以为决不可论。而其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3L 页
间亦以丈席绪论为重。此事似亦可镇定矣。恐兄未及详知。略此委报耳。事虽不发。人言如此纷纷。兄之苦怀。亦可想矣。弟意欲兄宁且归卧芝洞。庶几人言易息。而且事虽或有不可知者。超然闲卧之后。亦自易处。未知兄意以为如何。顷拜丈席。相念甚切。亦以早归为胜耳。弟初无久留意。况近日耶。方且缩蛰。欲得间即去。而时忧尚未有收煞之期。亦不知竟如何得去也。馀万病伏昏眩。艰草不成语。
与李同甫
东郊草草托一书于和兄。要奉致则和已还峡矣。即想行旆当自仙瀛。甫归芝洞。不审果然否。弟一疏后。闻 忧遑日臻。竟不免还来出肃。踪迹益可愧笑。亦不知将来又作如何收煞。极令人忧窘耳。入来后更闻一二语及兄边者。虽缓急不齐。而大槩可保无他矣。至于兄之浩然欲归之意。则恐终是得计。兄之自待。人之望兄。既与循俗做官者不同。无论是非。人言噂沓未已。此为可苦。何啻古人折腰之难耶。弟曾向人言及兄有不安欲归之意。人辄不信以为果归。则其自处善矣。但未必然。此则全未知兄之言也。昨得丈席书。亦虑兄不欲递。岂近有往复新义耶。馀难书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4H 页
尽。
答李同甫
臣民无禄。 慈圣竟至礼陟。中外攀慕之痛。曷可形谕。顷日既承兄见邸报。即惠问书。未几又承兄惠覆。如得面晤。昨来又连蒙季兄来访。彼此底蕴。殆已罄尽。而尚恨不得奉见而竭论也。归计已定。辞状未已。则其间淹速。亦何深较。令人已不胜羡仰也。弟顷既递职。固当即还。而徒以 严旨之馀。忧遑日谻。率尔还入。竟遭 大哀。即今去就比前尤艰。悔咎之极。昼夜不安。旧患腹病。新添外感。一时发作。闭户呻痛。已历数四日。此间苦境苦心。何可言何可言。今计唯有补外。可以速去。其事固未易成。果成。亦犹有不能慊于志者。一行妄谬。狼狈转甚。迷钝如此。尚可论别人事耶。前日奉告之意。实亦遵禀丈席之旨而为之者。若弟浅陋则曾何足以及此义耶。并谅之如何。季兄前此只爱其酝籍。今见英发乃尔。深以为喜。山海酬唱。亦得寓目。清风所谓东华尘土人。读此可以九窍生风者。殆指弟今日事也。愧笑愧笑。季兄要弟题一语。愧不敢浼。奈何奈何。此外长语。非远纸可悉。病且如许。自力只此。所冀深务进脩。以慰向仰。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4L 页
与李同甫(己巳)
不得拜书。忽已期岁。此平生所未曾有也。慨惋何可言。世事至此。人无生意。区区书札间人事。自无心暇及。非独以疾病弛废也。想亦谅之矣。昨日无事。偶检箱箧中故纸。适皆岭东时所得吾兄手札。不觉心动。所感非一端而已。 宗国之忧。世道之祸。以今较前。固不啻百倍矣。下至吾辈问讯之勤讲勉之重。亦大不逮于前时。岂亦受变于末路世习耶。此又何为而然耶。时运之关于天者。吾固无可如何。而其事之尚属在己者。恐不可不深省而交脩也。不审吾兄以为如何。秋序已深。伏惟侍奉学履安胜。泳疾病已痼。精力日耗。且自前岁还乡里以来。日间唯以亲戚游谈。儿辈课业。悠悠过日耳。无复馀閒温理旧闻。宁能有新功可言耶。若其随分策励。庶几自免于虚生浪死之归之意。则未尝不益耿耿于胸中。此则似年衰病痼。馀日无多。故穷庐之感。自然渐切而然耳。无缘际晤以自开益。向风怀想。日不可堪。聊因便禠(一作褫)。草草寓此。不宣。
答李同甫(庚午)
久矣。弟之言无实也。去秋发书时。自谓继此问讯讲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5H 页
评。当不复如向日之阙然矣。奈何承覆以来。岁行且周矣。尚不能一书申报。却思前书中语意。若出于他人心口者此何事耶。实以年来目疾尤苦。灸艾满千。讫未收效。看书数板。作字一幅。辄增痛涩累日不堪。故日间全废书册翻闲。虽甚无聊。亦不能自强。而至于书疏往复。尤不敢生意。遂致久孤勤意。自坏前言。悼恨奈何。且欲仔细作报。故尤易延拖。乃至此耳。近得舍弟书。闻兄惨遭东床之丧。惊叹不可言。近岁凡事邈不相知。未知令婿谁氏子。因何疾恙。遽尔夭逝。念兄情境。怛然伤叹。不能已已。即日秋凉。伏惟兄闲中侍奉为学。亦复何如。弟目疾最害事。腹痛又极非轻。衰迈之年。众病交攻。殆不可支吾。欲与兄详论者甚多。未知前期有无。益可慨然也。一年一书。方是住世信息。而疾病钝滞。亦难以自尽其意矣。奈何奈何。闻有丧惨。不觉动心。而病眼近日亦似少安。自力作此。略纾阻思。统希兄恕谅。
 弟以眼病。全不得看书。但时时讽诵庸学两书。自慰穷寂。而亦不能接续精熟。殊未有得力处耳。兄于闲中。作何工夫。幸略示及也。道家脩炼。必以鼎器未亏为贵。弟今疾病深重。眼病尤无祛根之望。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5L 页
所谓鼎器已如许。金丹消息。此生已矣。有志未就。良可悲悯。想兄聪明精力。犹可有为。愿更及时深勉。期以闻道成德。如何如何。自家先须办此工夫。然后任道范世之事。方无所窒碍耳。不审兄意以为如何。来谕谓弟最于穷格上有力。此则过予矣。弟自少虽略知道理无穷。不可不穷到极处之意。而实未能逐事逐物。真个下功。故每事迟疑。常不免于退托。此乃平生病痛也。至于近事。不能担当剖判。亦只此一串病痛。极可瞿然者。然世之担当剖判者。亦或未能真知义理之极致而遽自断定。无复馀地。则亦恐其未为尽善也。要之理有未尽明。心有未尽公。则或退托或不退托。皆不济事。唯汲汲理会自家身上明善克己之工夫者。为第一究竟法耳。如何如何。窝记极知不敢当。且今荒废转甚。尤难闻命。然勤谕至此。亦何敢惮难而终辞之耶。早晚必欲其效拙。则幸更详示命名之本旨与今日用功之实事。俾得依仿构成。更资就正如何。艰草不尽所怀。
与李同甫(壬申)
数年来病益痼。两目迭痛。专废书札人事。因复成习。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6H 页
虽或少间。亦不能自力矣。其中等閒往复。犹可勉强。至于有说话书尺。尤觉重难难为。庚午冬间一修问后。阙然至此。中间传闻有岭东行色。益增感怀。舍弟时以所被书幅转示。辄有相念之语。又记岭东时尝辱一书。索以湖亭题咏。此尤为动心处。而茫无相应。亦复踰年。虽其中心有不能须臾舍者。兄亦何从而谅之耶。即日岁晏。伏惟兄侍奉进学。神相增胜。区区悬仰。退忧相公丧纪且终。想惟冰玉契重。不比恒品。感念之谊。自应久益难忘。泳贫病流落。永负鸡絮之义。每剧悲愧也。鄙旧患腹病。累岁沈苦。至今春益甚。幸艾灸有验。中夏以后。姑不更作。而其祛根尚未易言。至于眼病。略无差势。昼罕开睫。夜未对灯。简编既疏。心志益荒。以此凡百转益颓废。不独书札一事然也。日月逝矣。衰病乘之。自此恐无复窥班之望。环顾生平。亦足可悲。奈何奈何。吾兄年来进学曲折。必当有可闻者。恨不得承听也。比窃自念年数荏苒。已迫古人知命之时。而其于志学路头。尚不能端的自信。大槩日前。只据肤浅意见。便谓道理不过如此。虽于古人说话名目涂辙。往往亦不无彷佛测度。而终始用意疏略。不能深切求之。以此凡近识趣自名向学。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6L 页
宜其悠泛卤莽。讫无所发明。今虽略知有可更深求者。年衰病痼。无复可为。只自慨然悼叹而已。因想吾兄聪明夙成。本非常人之比。自少周旋师友间。薰陶见闻。亦已多矣。到今所造。殆难仰窥。而但念聪明之资。容易晓会。曾无潜思积虑亲切寻求之功。无乃于源头立本处。亦未免与弟辈大同小异。而犹未能十分自信耶。古人言立志之方。曰学曰道曰仁。其实一事也。而就中仁字。直指心德。于立本处尤切。今当于浩穰道理中。先就此一字上。潜心玩索。将圣贤所言处。反覆体认。如流动发生。涵育融漾。当理无私。万物一体等语。一一经心默究。令皆透彻。体之于动静之时。持之以表里之功。如是为学。庶几不谬于立本。而充积之久。毫发偏倚固滞之私。亦无所容于其间矣。弟虽无复可为。亦不能全然无意于此。不审高明又以为如何。此意只是流来常法。非有别样新意。相爱之深。或意有助发处。不避先言之嫌。敢私布之。虽无可采。想亦谅此愚诚也。意中颇似恳切。而写出却无味。非但临便冗迫致然。亦是所存浅薄故尔。弄丸窝记。久欲承命。而尚未果焉。愧仰无已。病废以来。书札亦不得自力。况此等文字耶。朋友间误以此等见属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7H 页
者。已非一二。而皆不能应副。虽素相信者。或至发不平语。既以自悼。还复一笑耳。早晚病间业进。敢不一践宿诺耶。顷岁舍弟南归。盛言高居溪潭之胜。为之西望太息矣。此间今夏。亦造一小屋于江山颇胜绝处。恨无由相从讲疑也。此外千万病眼艰草。难尽。
 书辞虽若无不可烦人者。以弟全无实作。顾若担当论学。极知非分。此由愿忠之切。不暇自恤耳。幸深谅此。千万勿烦他眼。永寓有一书。亦是三年负逋者。必因兄所要转致者。亦欲其密也。谅之谅之。
答李同甫(癸酉)
前惠别幅。甚慰阻阔。近又因便。续拜小柬。此意尤好。岂所谓有便辄寄声者耶。兄可谓先施之矣。弟自顷被书。亦既再遇风便矣。欲细作报。忽悤未果。向非小柬先施。复失此便。亦未可知也。丧败之馀。旧患增苦。春来益少安日。书册意思。几尽断绝。自叹奈何。所诵何能甚多耶。只庸学及论孟大文。年来略诵一过矣。疾患悲伤。精力益耗。今皆已茫然耳。以学问言之。读书最有据可易勉者。懒惰疲病。亦全不能为之。其他可知。奈何奈何。前告求仁之意及师慕延平之说。只据一时意思。欲相与勉之耳。初非先行之言。则宁有
沧溪先生集卷之十三 第 317L 页
工夫之可见耶。只是年衰病痼。退托之弊尤甚。则果有之矣。此实非小患。不知将何以自拔也。闻与永峡兄相会旬时。恨不得共之也。曾闻读书功课甚有条绪。想所造必益深邃。今欲附一书。因忙未办。当俟后耳。凡人自道或过于谦。难见实状。兄相会之久。必有所见。略示之如何。其间大段讲论可闻者。亦冀示及。弟于此兄。期仰之重。殆无与为比。只书疏废阙则大抵同然耳。所谕挽幅则颇能应副。而独靳于记述文字者。诚然诚然。愧服无已。此无他意思义理。只是事小而有期限者或能自力。而心中以为重难。容可徐图者。自然易至于延拖耳。奈何奈何。坡山函丈调摄。近又如何。令人驰诚。又非常日之比也。江居之胜。彼此未知。果如何。只恨相远。无缘相往来。此极慨然耳。千万卒卒难尽。只希日新德学。副此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