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梦窝集卷之五
梦窝集卷之五 第 x 页
梦窝集卷之五
 疏劄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辞大司谏疏(乙亥)
伏以庸陋如臣。本无一能。重婴衅累。分甘废弃。而更化以来。 除命荐叠。初头一出。只欲少伸其感激之私而已。至于逐队旅进。受爵不让。秪以辱 清朝而羞当世。非臣之所敢出也。况于清显之职。既有先臣遗戒。尤不敢冒进以处。顷忝谏长。尝以此自列。而职名径递。疏不果上。然臣弟昌协。曾已具陈此意于辞本。是宜在 圣鉴洞烛之内矣。乃于玆者。又以臣除是职。 谕令乘驲上来。臣仰承 隆旨。诚不胜陨越。而顾念先训。终何忍忘弃。使臣畏威怀宠。昧然趋 命。虽可以苟免罪戾。荣其一身。而人必有唾鄙而窃骂者矣。臣虽顽愚。尚安敢冒此以进也。且臣弟昌协。亦方有玉堂新 命。国有三司。最重首席。而兄弟一时并据其二。区区私分之难安。固不足道。而其在 朝家政体。决不当若是偏私也。伏乞 圣明并赐照察。亟递臣职名。以重名器。以安愚分。公私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辞江华留守疏(戊寅)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伏以臣。前月闻老母在京病重。自海邑受由来省。未及还归。不意新 命遽及于此际。臣诚惊惶震越。不知所以自措也。不肖如臣。念绝仕宦。本当屏伏田间。以没其齿。而只以州县差遣。异于内职。母老家贫。急于便养。黾勉赴任。仰承 德意。反顾初心。实多违负。俯循贱分。亦已优幸。岂谓更膺 宠擢。晋跻卿列。以重其非分之灾哉。伏况江都一府。 国家所恃以为保障。自昔选用守臣。不翅难慎。苟非干略声望著称一时者。莫或与焉。而及今储胥增重。事务尤殷。则责任之隆。视前益弥矣。臣本迂疏短拙。全乏材具。区区一县之政。尚多得罪于吏民。有负于职责。今乃畀之留钥之任而委以牧御之事。何异驽马羸牸。不任柴车。而更使之驾大辂取千里哉。微臣偾败。虽不足恤。其如误 国家委寄之重何哉。此尤臣之所以揣分。恐惧不敢承当者也。抑臣又窃有怵惕于心者。顷因郑浩疏。 圣批举昔年大臣论斥尹拯之失。其时大臣臣父。即其一也。玆事委折。户曹判书臣闵镇长疏中。既已略陈。而日昨台臣之 批。亦已开示 圣意。臣不容复有所覼缕。第念臣父当日所论。亦有意义。而今者 圣上以大段失着为 教。则虽在冥冥之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中。亦必惶悚无地矣。臣于此际。叨窃 宠命。自同恒人。臣虽冥顽。其何能自安耶。臣之为此言。极知猥越。而妄恃体下之 眷。不敢自隐其私。伏乞 圣明察臣才器之不称。谅臣情理之难安。亟 命镌臣新授资级职名。以便公私。不胜大愿。
辞吏曹判书再疏(癸未)
伏以臣。猥以贱品。遽膺匪分之 命。悉暴危恳。仰干盖高之 听。庶冀俯垂矜谅。即 赐处分。及承 圣批。不惟所辞未准。 辞旨优异。有非庸陋如臣所宜得于 圣明之下者。臣诚感激惶蹙。不知所以自处也。臣以祸衅馀喘。夫岂有供世之念。而前后 恩命。一皆辞避。亦有所不敢勉承外邑之除。盖为粗伸分义之计。本非因仍进取之意。而不自意自州郡而升居留。自居留而跻卿班。其有负初心。亦已多矣。今若徒畏 君命之严重。罔念先戒之丁宁。恬然冒居于显要之地而不复知避。则是名教之罪人也。堂堂 圣朝。何患无人。而必取此得罪名教者。畀之铨衡之柄。则其为辱 朝廷而累 圣治。果如何哉。臣非不知违拒之为不恭。撕挨之为未安。而以私以公。决无冒进之理。只以被谴为期。故于昨日 严召之下。终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不得承 命。臣之罪戾。至此尤万万矣。玆冒万死。更申哀吁于 天地父母之前。伏乞 圣明亟许镌免臣新授职名。仍治臣违慢之罪。公私不胜万幸。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辞吏曹判书疏[四疏]
伏以臣。连章哀吁。辞竭意殚。日夜默祷。恭俟 俞音。而 天听邈然。不赐矜谅。依前以安心行公为 教。臣固已抑塞闷蹙。不知所出矣。继伏见昨日举行条件。则 圣教中所责。以分义所在。不容言私者。既严且重。而终使之告祠而后出仕。则 德意蔼恻。 恩数夐异。从古人臣之得此于君父者。盖不多见。而臣乃有之。则感泣陨越之外。理穷势迫。益见其转身为难。更将何辞以渎于 黈纩之下哉。然臣窃又伏念。自 上下询于大臣者。宛转开端。似未有一切意思。而至举先臣遗戒中八字全文而诵言之。以臣辞避之义为无足怪。则其为体下之道。亦可谓曲尽无憾。而殆将不忍于驱迫也。乘机导达。善为陶匀。亦在大臣一番吁咈。而惜乎其不能为此也。若其所援李畬及申晸兄弟之前例。是固与臣私相问答者。曲折如许矣。然其所以处臣不许。其为申晸之遂志。而使之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从李畬变例。则臣诚未晓其所谓也。夫李畬之所被 恩礼。自是稀有底事。固不可施诸人人。而其所受戒云者。以臣而较实。有常变缓切之异。虽申晸兄弟。亦与彼一般。而其辞也。独能得其 恩递。 朝家处分。可谓允当矣。在父子。则子不为弃父之言。在君臣。则君不为夺臣之义。义顺理得。凡可以为受先戒立仕路者之当行通例。况以臣情理之切迫。有倍于人。而独不可以与此乎。今日 朝廷。虽曰乏人。而求其才识胜臣者。则固不为少。臣子分义。固宜匪躬。而惟此乞递。亦非直为私也。朱子有言曰。士大夫之辞受出处。又非独其身之事而已。其所处之得失。乃关风俗之盛衰。故尤不可以不审也。然则臣之不欲置身于显要者。虽若出于家人父子之私。其有关于一国。四维之存亡。亦不为轻。今使臣冒昧一出。苟为承顺。夫一时 君相方便处分而谓可藉口。则独不顾后世持清议者唾骂而嗤鄙之哉。今臣情势。可谓穷极矣。如将免诛于 君父。则必且得罪于名教。反覆思惟。未见其可均之为罪。岂若归命司败。亟被鈇钺之为愈也。昨者 严召又降。而终不得祇赴。臣之一向违 命之罪。于此益(缺)矣。玆敢疾声申吁于 天地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父母之前。伏乞 圣明更垂矜怜。将臣职名。为先罢免。仍治臣前后逋慢之罪。以肃 邦宪。以安微分。不胜万幸。臣无任崩迫祈恳之至。(六月初五日。 上曰。吏判屡以先戒陈疏。尚不出仕。此事何如。右议政申琓曰。金昌集常以先戒为言。而人臣许国之后。虽有父兄之戒。古人亦有不能坚守者。道理然矣。向者左参赞李畬。亦以此不欲出仕。迫于 圣上之敦勉。终不能自守其志。盖人臣之仕于朝者。随其先训。辄许遂志。则其在国家用人之道。虽有可用之人。终不得用耶。臣等每以难行己志为言。而渠则以为李畬则不过常时之所训戒。与其临没丁宁之训有间者。此固不可谓无执。而 朝家之以此有所区别于彼此。未知如何。且虽以故判书申晸兄弟。每以先戒不仕铨职为言。而伊时铨地不患乏人。故 圣上虽以体下之意。有所许递引以为例。则亦未知于事体何如也。 上曰。虽以先戒为言。而终欲辞避。则岂不太过乎。右议政曰。臣等亦以此为言矣。 上曰。吏判先戒中。既有常存谦退避远显要之语。则无怪有辞避之意。而此不过为父兄者一时教训其子弟之私情。而为人臣既已许身于国家。则分义至重。身非己有。况今君父至加敦迫。则亦以此意告祠而出膺君命。可矣。且即今大政。迁就可虑。天官之长。不可久旷。以此出举行条件。即为牌招察任。可也。)
辞吏曹判书疏[五疏]
伏以臣。哀吁无效。血悃未暴。撕来挨去。以至累次。则辄复有非常 处分。不世 恩数。使臣情势。一倍穷蹙。昨者所以大声疾呼。愿得归命于司败者。实出于计不得已。亦非饰辞。而鈇钺未加。 恩谕愈敦。是盖由臣诚意浅薄。不克格 天。而惟号斯言。亦未有伦有脊而然也。 圣教中分义二字。最为严紧。而前疏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潦草。有欠明白陈破。则臣之肝膈。犹有所未尽摅者矣。夫人臣许国。固当以分义为主。而资父事君。亦岂不有圣训乎。移其孝于家者。以为爱君之仁。推其不欺其亲者。以为体国之诚。臣之于君。其有所资而事焉者。义盖如此。虽君之望于臣。亦岂欲丧其所以资而苟为从我乎。是之谓忠孝本无二致。而至于出处辞受之际。公义私守。有不容两立。则亦惟在上下商量。较其轻重。以为去就之裁。是亦莫非义也。若谓许国以后。只可知有二字。不容一言及私。而有命则膺。有召辄进而已。则是李密陈情之表。不当缱绻于星火督迫之际。而刘珙守制之恳。不当申复于金革板荡之辰也。揆诸古训。恐无如许义理。若臣之区区所控。亦私守之较重。不容为公义所掩夺者也。盖非系一身利害之私。亶出于至情恻怛。则仁爱 旻天。亦宜在所矜亮。而犹有分义之说。谓不可以私参公。则或未察夫忠孝一致之道。初未尝不相为融通也。今臣冒昧一出。则以父遗戒。视同乱命而不顾。则为不孝。诿以分义。苟从 君命而告诉不尽。则为不忠。丧孝悖忠而抗颜立世。则便不是人。古所谓上无以承事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
梦窝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为心。正写出臣之承 命后景色也。夫如是则安得不沥血申吁。至于三四而期以百千为限哉。 圣明一俞。足以全臣忠孝。而臣之随力报效。舍铨地。亦不患其无地。顶踵之糜。固所自甘。汤火之蹈。亦在不辞。若至燥湿夷艰之际。即有一毫逡巡底意出于爱身避事者。则 殿下便可责以分义。置诸斧锧。臣虽万殒。亦无所恨矣。臣之屡违 召牌。至于昨日而已极。此后自处之道。惟有席藁金吾一着。而未被罪前。犹为可言之日。故玆又竭衷披露。以冀万一于 天地父母之垂察而回听焉。臣无任惶惧危蹙冒死祈恳之至。
请监试叠录儒生施罚疏(乙酉)
伏以臣。伏见举行条件。因礼曹判书闵镇厚所启。有不录名儒生。令刑曹详查实状。依法处置之 命。臣以有司之臣。固当奉行之不暇。而抑臣有区区愚见。玆敢冒陈。冀 圣明之有以裁处焉。盖此录名查准。实由于监试二所。乱作之后。终场举子。移赴他所之故也。士子之往来两间。实是无前之事。其为情状。殊涉痛骇。当初查治之论。夫谁曰不可。而及其查出也。两所叠录者。至于七百馀人之多。又其元不录名者。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因此现发。而其数亦至四十馀人。论其罪犯。似与叠录者。为尤可恶。而但查事。本为叠录而发。而叠录之人。以其数多。不可胜罪。置而不问。因事现发之不录名者。乃反重陷于罪。此不几于鱼网鸿罹者乎。且闻自有此事以来。举子各自分疏。以为某也以其单子。要某人图录。而因其不付四馆。遂至漏名。某也以其姓名。书送于四馆。而亦因纷沓。竟致失录。将以此纳供于本曹查问之时。然则其势将缄问于其所援引之人。彼为所援者。率多举子之亲旧。目见其将抵于罪。亦必以某言果是责实在我。彼本无失云尔。则 朝家其将以其言为信然而不之罪耶。抑以为不足取信而仍以其律罪之耶。欲不之罪。则 朝家未免见欺于其方。若仍以罪之。则又非原情定罪之意。更安用查覈为哉。近来士习不美。奸伪口(一作日)滋。识者之寒心。固已久矣。顾此叠录不录。匪今斯今。不过至于今日而特甚矣。虽曰叠录。曾无定律。究其用意。均犯科禁。实无轻重之差别。而在叠录则辄全贷。在不录则独如法。向使不录者。又如叠录人之夥。然则亦可见其自在应免之中。 朝家用罚。岂容视其众寡而有所操纵者乎。臣之愚意。毋论叠录不录。姑从宽典。并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施停举之罚。限年不解。则既无不均之叹。足为惩励之地。仍以今后犯此者。辄施本律。断不饶贷之意。严加申敕。则士自知畏。鲜有犯法。其于矫弊之道。未见其为失。而 朝家事体。可以得中矣。臣之此言。有乖执法之义。而只恐 圣朝处分之失宜。岂敢有一毫为士子地也。惟 圣明之进退也。且臣之衰病。不堪剧务。臣已自知。行公经月。未有一事之裁决。固已贻笑于当世。而最是三臣查事。迁就至此。虽缘中间堂上之不齐。其为未安如何。臣今猥忝是职。宜即举行。而 朝家之初令备员。其意有在。以臣疏率。何可自谓长席而遽然独当以误查事乎。自臣出仕之后。以待僚席之齐进。而参判病未赴坐。参议嫌不参查。畿邑应问诸人。今方来滞京邸。而查问既无期。弊端亦不赀。颇闻外议多以久稽 成命。归罪刑官。此虽事势之适然。其有负职责者多矣。伏愿 圣明亟递臣职。仍治臣罪。俾无事务稽滞之患。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
因赵泰亿启承 严旨请罪疏
伏以臣。伏见赵泰亿问启 判付辞旨。极其严峻。臣于此固已惊惶震駴。毛骨俱竦。而继而得见泰亿书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启。极论臣曹查事之不严。仍历数臣怀私之罪。而结之以玩 国法欺 天聪。其所操切凌轹。无复馀地。臣虽迫于 严命。不得不行查。而自知疏率。必致误事。查后有言。固已任之。而亦不料其言之危险乃至于此也。夫三臣罪犯。皆系重大。而至于李东彦事。又是伦常大变。 朝家更查。盖欲得其实状。有所处置。则为有司之臣者。岂敢不有 国法。一循私意。泛然查问。以负我 圣上之明命哉。臣于行查之日。就台臣前后启疏中。可问之端。发为问目。再三严问于诸人。则同辞纳招。一向发明。而端绪未露之前。径请讯问。亦非查体。故乃以缄问论启台臣为请者。盖以台臣所对。必出可据之端绪。而因其端绪。次第理会。则有可以钩得实状。臣之本意。亦在于必覈乃已者。自可见矣。苟使臣但欲草草弥缝而止。则岂复有此请哉。至若不寻端绪。以观虚实所归。轻用刑讯。惟以锻鍊为务。则固足以实台臣之言。快台臣之心。而在臣便文自营之私计。亦岂不为得。而臣顾不忍为是也。且发问台臣。实据甲子已行之例。其时大臣重臣。亦岂不知台体之不当。而故欲纳人于诬陷之科者耶。乃于今日。以此咎臣。实臣之所未晓也。其他种种疏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漏之患。臣亦自谓难保其必无。而今此泰亿之所执而为违端者。未足为查事之肯綮。则臣不欲一一争辨以伤事面。而当初承宣之请更查也。拈出台疏中所论三大节以为言。则该曹只以此查问。自是事例之当然。至于举行条件外。并与台臣前日所论而更为发问。亦臣意见之所未到也。臣之无状。猥荷 洪造。滥跻卿班。才具素短。涓埃莫效。只是殚心竭力。奔走职事。去私奉公。报答 国恩。实臣区区所自期者。 殿下不以臣为不肖。任使亦已多年。则庶可以少烛臣断断无他矣。到今白首之年。偏护彼三臣者。有何利益于臣身。而甘自陷于玩法欺 天之罪。以孤 圣上隆天厚地之 恩哉。此实人情之所必无。而苟其然也。则神必殛之矣。至于结辞之模糊。不过臣临事而不能周详。遣辞而未达旨意之致。而今此 圣教。若有疑于为诸臣游辞者。此莫非臣平日诚意未能孚格而然。自讼之外。更复何言。今臣罪名狼藉。有不容诛。其不可一日晏然于职次也决矣。伏乞 圣明下臣司败。勘臣罪律。以严 邦宪。以服人心。不胜万幸。臣无任瞻 天望 阙屏营崩陨之至。
辞右议政三疏(丙戌)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伏以臣。披沥肝血。再吁 宸严。冀垂闵下之仁。俾免匪据之任。而微诚未格。 恩旨弥温。臣之惶惧之忱。闷蹙之情。至此而又加一倍。直欲循墙而走。钻地以入而不可得也。臣闻在易鼎之九四曰。鼎折足覆公餗。此言大臣非其人。则偾任而败事。犹鼎之折足也。解之六四曰。负且乘致寇至。此言非人而窃盛位。则启衅而招盗。犹解之致寇也。是以君之任大臣。当以折足为戒。必求其人而授之。臣之任国事。当以致寇为虞。必量其才而受之。然后上无虚授之讥。下免偾事之罪。今者 殿下不知臣之不肖。强委重焉。而臣又不自量。昧然承当。则覆餗致寇。理所必至。况臣前疏所云满盈之忌。显要之戒。实臣之所当铭心刻骨。以终其身者。而乃于一朝忘而弃之。惟以趋 命为恭。终取颠沛而已。则其害 国事而伤私义。又如何哉。抑又伏念。臣本庸碌。无一可取。而偏加剪拂之 恩。实出人望之外。逮夫年前禁庐入直之日。 特下悼念先臣之作铨任辞避之时。又勤告祠出仕之 命。其 恩数之优异。尤古今之所罕觌。臣常感泣陨结为期。今 殿下又畀臣以先臣之旧位者。 圣意似不偶然。以先臣之忠于 殿下者。事 殿下于今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日。实臣职分之当然。何敢为撕挨之计哉。而只是自量才分。既有偾败之虞。不遵先戒。又非情理所安。臣之进退。可谓穷蹙矣。顾臣休戚之义。实倍他人。若使臣得释重负。仍居卿班。则筋力所及。分守所堪。惟当随事殚竭。尽瘁乃已。臣之所以效劳于 殿下。殿下之所以责忠于臣者。何必相职而后可也。玆敢不避烦猥之诛。更竭危迫之恳。辄复尘渎于 静摄之中。伏乞 圣明更加矜谅。将臣新除职名。亟赐镌改。回授可堪之人。俾尽弘济之责。臣无任惶陨祈恳之至。
因领议政崔锡鼎书启及疏。辞职劄。
伏以臣。伏见首席 敦谕书启。既曰 筵中僚席。有所云云。情迹危蹙。于此倍切。昨日疏中。又曰。左右相陈宋婺源事。因有救解之言。臣于此殊不胜瞿然也。伊日 榻前。僚相备陈疏儒情状之可恶。以敦勉首相为请而仍有所云云。臣亦以寂寥数语。继有所陈。而其大指。不过以学儒远配。有关后弊。 圣朝处分。终为过当也。此岂为一婺源地哉。曾在癸亥年间。黄霨之辱元勋。亦极无严。其时鼎席。亦以馆学之故。请收窜配之 命。而未尝以事关僚席为拘。终至反汗而后已。元勋亦未尝以此为不安之端。臣徒见前事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之如此。妄效区区之愚忱。而或虑同席之间。有所挨逼。遣辞之际。务存斟酌。曾不料其终为触犯之归也。当初僚相之以此陈白者。专为劝出首相之地。而缘臣一语妄发。反为其难进之端。此岂臣本意也哉。臣之叨冒匪据。固已知其不似。而一番登对。辄做大错。致令首席转益不安。臣咋舌无及。愧悔徒积。自顾情迹。终难晏然于职次。伏乞 圣明将臣职名。为先镌免。仍治臣妄言之罪。不胜幸甚。
因庆尚监司李壄疏。辞职劄。
伏以臣。得伏见庆尚监司李壄疏本。以臣前日 筵中李惠畴所买马主姓名查问事。费辞论斥。语意深紧。臣于此诚不胜其讶惑也。当初李壄以惠畴买得良马分赂权要。为拿问之启。则是将查得实状。即正其与受者之罪也。其后惠畴发明。则壄又疏陈惠畴不可讳之状。而至举其马主为言。则是若明知其赂马之来历。而又将以因此端绪而究覈之也。以此观之。则惠畴之事。似有苗脉。李壄之意。本在必覈。亦自可见。而及其金吾议谳也。以为事体不可缄问于台谏。亦不可勒谓之纳赂媚悦。以台谏之论启。置之于虚实之间。重臣之受赂。归之于疑似之地。揆以法意。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事体恐或不然。臣于前席。略论金吾之失。而亦未知缄问之为必未安。故又举拿问言官之前例以證之矣。今壄之言曰。缄问之举。自古及今。未之闻焉。然则甲子年间。朴世𤎱之论劾赵圣辅。而亦不免缄问者。此非近例之可据者乎。昔年故相臣洪瑞凤。以受马遭。弹于赵絅也。 仁祖大王欲拿问论启台臣。询诸大臣。诸大臣皆以不可不核为对。则俞伯曾果以不当问为言。臣曾祖父文正公臣尚宪上疏论之。有曰。人情多变。险路难尽。不测之机。发于纤芥。无形之事。勒成證据。 日月之光不照。平生之志未白。横被永永不可磨之玷累。而卒乃以伯曾之救絅。为沽直自名。先辈之扶植元气。顾惜事体。岂独伯曾为然。而伊时诸臣识虑。亦岂尽出今人之下哉。诚以台谏虽重。所言涉于暗昧。则有不可不问也。况以缄问较之拿问。则亦自有轻重之别。而今壄以为岂忍甘为现告之人。以贻台阁无穷之羞。不亦异乎。若使壄汎论其事。无所指的。而 朝家诘问其言根。则其在事体。固未知如何。而其疏有曰。一匹之牵纳于兵判家之说。有口皆言。有耳皆闻。至有指其马之本主而为言者。此岂可讳之事云。则其所为言。明有指的。而所谓马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主。特未举其姓名耳。从而问之。有何所伤乎。壄初既露其根。因若将凭覈摘发者然。而今反欲讳之。托以事体。牢拒 明命者。抑何意耶。臣实未晓也。噫。近来人心之危险。世道之薄恶。其视臣曾祖时。不翅百丈下矣。况今党论日盛。挤陷成风。若以不测之名。无根之说。横加于人。而 朝家欲究其事。则既无凭覈之端。欲问台臣。则又以事体自诿。俾绝伸暴之路。终归黯黮之地。则臣曾祖所谓 日月之光不照。平生之志未白者。实是先获之辞。而率是以往。其将世无完人。人皆自危。此岂 国家之福。而壄所谓塞 君上之聪明者。正自道也。臣愚窃恐陷人之害。反有甚于缄问之弊。而金吾之议谳。亦有乖于台谏严覈之本意。故不量时义。妄陈愚见。今壄不咎金吾之不加究覈。反恐微臣之更请查问。至以锢台阁之耳目。塞 君上之聪明。为臣罪案。臣本巽懦。苟然厕迹于睢盱之间。偶论一事。其所胁持如此。则是将钳人之口。使不得复有所言也。且臣于赵尚迪之事。虽其人与罪。俱系微细。而金吾之照勘。舍其当用之本律。强用不衬之比律。实有关于后弊。故不得不言之。盖法者。天下之法。三尺至严。不容挠改。或以法官而视君上之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喜怒。或以君上而徇一己之好恶。有所低昂于其间。则将焉用彼法律为哉。凡法府之勘罪也。必其无当律之可拟者。而后始引比律而用之。尚迪之罪。自有其律。而拗引比律者。其果合于平允之道乎。臣之陈达主意。只在于此。而今者金吾两臣之疏。或谓臣以舍轻从重为非。或谓臣以其使之落职为非。是皆不谅臣本指之所在也。且李东郁疏。有曰勘以笞五十。亦恐其轻歇。然则勘以何等重律。然后始足以惩尚迪之罪耶。臣虽无似。既居大臣之列。随事尽言。固其职也。而乍一开口。辄惹群咻。苟使臣之所言。或有大于此者。则丛镝之及身。可立而待。岂不大可惧哉。臣之情迹。其不可因仍槃礴于职次也决矣。伏乞 圣明谅臣杌隉之势。察臣危迫之辞。将臣职名。亟许镌免。仍治臣锢耳目塞 聪明之罪。以谢人言。以安微分。不胜万幸。
因谏院启请谴劄
伏以臣。伏见谏院请勿钩问言根于台臣之启。辞语张皇。意旨深峻。终结之以亡 国而后已。臣看来骇怖。不觉浑身青也。臣缩伏累日。恭俟 处分。而 圣俞尚靳。公议愈激。不敢一向泯默。玆冒万死。以暴臣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前后奏达本意。仍请鈇銊(一作钺)之诛。当初李惠畴所赂良马数三将臣之外。终不直招。谏臣始以一匹马牵纳兵判家之说。至于陈疏而仍举其马主为言。则终有所不可不明覈者。而小臣之所仰请 圣上之所下教。只在于指告其马主之姓名。实未有迫问言根之意。且惠畴之所贸良马。既云其多。则其马主姓名。台臣亦何能尽知。而设使尽知。只的指重臣家所赂马主一人足矣。及其自政院招问之际。既以义州人崔禹锡为告。又举安州人不知名者为告。已涉眩乱。而若其曹复卿,李兴畴之私相酬酢。本不系于现告马主之事。而强为援引。旋以疏前疏后。未免错对自列。勿论其举措之颠错。此既有违于 圣上别无他诘之下教。而举世哗然。皆谓迫问言根。以至于台启之重发。臣诚惝恍。莫知其所以也。台启中有曰事非目击。言多耳剽。则弹劾之际。设有不审之事。未尝有迫问言根者。此言固似然矣。而今日事。其果与此相类耶。向使台臣。泛以重臣为簠簋不饰而劾之。而 朝家诘问其事。则其于事体。固为未安。而台疏所陈。不翅明的。至举马主为言者。究其本意。岂不欲明覈而罪其人耶。然则今此审问。亦以其言不容。直归之孟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浪而遂置之。故欲穷竟其事。则正所以重台论。尚安得为损台体而塞言路耶。臣意虽使彭思永当之。亦必不待迫问而自言之矣。且马之为物。本不微小。授受之际。其迹易见。非暮夜苞苴之馈可以掩人耳目者。而 朝家之所问。不过台臣所自言之马主姓名。则今乃混谓之言根。何耶。台启且曰。曲为被参者地。随事究问。事未究覈之前。其虚其实。未可逆睹。则为被参人地者。只当掩覆之不暇。惟恐究覈之或及。而今乃以必欲究覈者。谓之曲为其地。不亦可笑之甚乎。顷日。 筵席诸臣。皆以缄问台臣为未安。故辄引 先朝拿问台臣之例。而以为故判书李一相之所被台启。 朝家特加究覈。而其事竟归虚罔。遂至于拿问言官云者。盖以事系重臣。在所明覈。则不得不问于论启之人者。自昔而然也。当初李之翼之被拿也。一时年少诸议。皆以拿问为非宜。而其时先正臣文正公宋浚吉。以为某人之无状。某人之至冤。诸公非不明知。而犹汲汲一切。以扶彼而抑此为务。每许以言事。台官无乃自辱台阁之甚耶。若诘问言官。果为损台体塞言路之归。则先正之为言。必不如是严截。臣于此益信臣缄问台臣之请。不为无所据矣。昨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年赵泰亿之缄问。亦岂可已而不已者。而今又凑合此事。一并归之于亡 国之举。身为大臣而钳一世之口。壅 四聪之明。至于亡 国而后已。则论其罪恶。虽灭身湛宗。有不足赎者矣。其何敢自解耶。且臣伏见金吾诸臣疏 批。以顺旨挠法。决知其不然为教。臣于此亦有不容不略暴者。盖闻金吾照勘赵尚迪之罪也。诸堂上。皆知有当律。而同知李东郁。独以为别 判付之下。不可用轻歇之罚。遂不免勉从。而拟以比律。则诸郎属争之。终不能得。以东郁疏中首席专用臣议者见之。亦可验矣。此其顺 旨挠法之状。不翅难掩。前日承宣之发。张释之之言于前席者。亦以此也。臣所云云。固非泛论。而 圣批如此。臣益不胜其惶愧也。臣猥以无似。滥叨匪据。一言妄发。辄速骇机。职缘臣不能量时揣分。昧然承当。以至于此。今虽噬脐。其将何及。伏乞 圣明亟先罢臣职名。仍下司败。以正臣罪。以快公议。不胜万幸。
因林溥疏。待 命疏。
伏以臣。日昨得伏见湖儒林溥上疏。辞意极其危怖。有非臣子所忍闻者。臣即其时金吾堂上之一看来。不觉骨寒身青。即诣金吾门外。席藁伏地。以俟 处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6L 页
分。不意特遣史官。 谕以安心勿待罪。臣惊陨惶感。不能自定。第伊时鞫厅之事。有不容不陈暴者。林溥疏中所谓尹姓人。当是尹顺命也。当讯问顺命之时。顺命以为希载谚书中盛言其妻奸恶之状。仍谓其妻与春泽等相奸交通。西人必欲谋害我身。渠若杀我。则于 世子。亦岂好乎。汝以一家中年长之人。何不禁断云云。此不过希载愤嫉其妻之辞。而又无关于狱事肯綮。故问事郎厅。曾不一一载录。实非用意拔去者也。同知事柳之发。一日自外入来言曰。外间有言罔测之言。发于罪人之口。而鞫厅置而不问。委官以下。闻而惊骇。以为此必因顺命之前言。有此讹传。而所闻既如此。则不可不一番审问。故翌日讯问顺命之时。使之悉陈昨日之所言。而竟无彷佛于外间之言者。其时事状。不过如此。何尝有逆节之发露。果如今日林溥所言。而鞫厅诸臣掩匿不达者乎。设使罔测之言。果如林溥所言。而参鞫人中有欲掩匿者。有诸大臣焉。有金吾诸堂上焉。有承旨两司与问事郎厅本府都事焉。佥议必无齐允之理。况罪人供辞。问事郎厅。悉受而书之。参鞫诸臣。若见此等惊愕之语。则其何敢使之拔去。虽有使之拔去者。郎厅岂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肯曲从而删去乎。盖最近于罪人而无言不闻者。郎厅也。执笔而书案者。亦郎厅也。言出于罪人之口而不载于推案。既载于推案。而从人言拔去。俱在于郎厅之手。今虽日月稍久。岂无记得之理乎。其时鞫厅诸臣俱在。若严加究覈。则其间虚实。自可辨矣。当初顺命之言。既无彷佛于林溥所谓拔去四字。则岂顺命所言之外。更有他所闻耶。此则非问于林溥。无以知其来历也。呜呼。人臣负此罪名。不可一日容息于覆载之间。其在 朝家事体。亦不容置之黯黮疑似之间而莫之辨析。伏乞 圣明亟命有司。严加究覈。苟有如言者之言。则亟正臣罪。以昭 国法。臣无任崩陨战灼之至。
辞左议政三疏(丁亥)
伏以臣。情事迫隘。形迹臲卼。敢将沥血之恳。更溷听卑之 天。臣虽愚顽。亦岂不畏渎扰之诛。而庶几或蒙矜察于仁爱之下也。伏奉 圣批。不惟不加之罪。其所 诲谕。反益丁宁。至于史官传宣。便成应行之 恩礼。臣诚惶感悚蹙。不知所出也。呜呼。以 殿下之至仁至明。在微臣黯黮受诬之日。辄察其冤痛而亟昭释之。独于今日疾声之号。犹且 听之邈邈。不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为之哀怜而财幸之者。何哉。岂亦以 圣慈既拯臣于坑阱之中。则虽有臲卼之情势。而犹不如向日之危迫耶。 圣明既烛臣心事之无他。则虽有一时之凶言。而亦保无异日之可虞耶。抑今 王室之多艰。维其棘矣。以臣为真有扶颠持危之才耶。鼎席之不备。亦已久矣。以臣为可以伴食充位而已耶。扶颠持危。固非臣所可效其万一。而至于伴食充位之人。何求而不得。而必欲勤致无才德有罪衅之一贱臣。此必 殿下犹未察臣之情势万分危懔。殆有甚于已往者也。臣于是不得不更暴危悃。死罪死罪。臣赋性巽懦。志气庸孱。平居与人接物。惟主和易。常戒猜刻。及至立 朝。遍历华要。而曾不以执论乖激讦人过恶。取怨于人。见忤于世。此不但同朝之所知。抑 圣明亦或俯烛之矣。及夫祸变之后。常怀畏约之心。显要之除。辄皆辞避论议之地。亦不参涉。则岂复有取怨见忤之道哉。不幸辛巳鞫事。适在臣待罪金吾之日。臣子分义。不敢规避。未免终始进参。而当时外间鼓煽危言。疑动按狱之臣者。殆无所不至。以柳之发自外来言者言之。今犹可想像其情形矣。其欲早晚遗祸于臣等者。固已料矣。前年溥疏果出。而设鞫究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覈之际。凶言二字。皱合上下文字而强成之。更问一节。汩乱前后月日而欲灭之。终赖 圣上至仁至明。实迹自著。捏造有归。而苟非然者。其不免为砧质之鬼。亦已久矣。思之至今。尚有馀悸。何论当日哉。大抵溥之一疏。酝酿盖久。其始之捏造疑似。中之胪传唱和。卒之关通谋计指嗾而怂恿者。固非一二人所为。而其迹不翅泥中斗兽矣。然如必重,履相。何足言哉。其中朴泰春。乃臣一家至亲。而徒见推助倾陷之迹。未有毫发顾藉之意。世道之薄恶。人心之危险。一至于此。此固臣之所窃伤痛者。而以至亲而犹如此。则其他含沙伺影而欲相中者。不知更有几人。而特未及尽发耳。此又臣之所窃危怕。而不敢以一二罪人之得。为幸焉者也。盖以鬼蜮之情。变幻难测。萋斐之织。缉缉未已。虽未遽售于一时。而岂能永沮于祸心。韨虎成于群言。母杼投于三至。虽非所可虞于 圣明之世者。在臣亦何可恃此冒进。以再蹈于危机耶。臣之今日难进。实亦不止于此。而不敢辄究其说。姑言此一端。此虽若专为一己利害计。而非人臣忘身徇国家之义。然古人固云身安而后国家可保。使臣徒恃 圣明。冒进不疑。而危机之发。复如前日而益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甚焉。则适足以助多难于 王室。而鼎席之不备。有不暇论矣。于 国事。果何利焉。今若许臣退处畎亩。俾守贱分。改卜贤德。以委重任。则斯可以弘济多难。而不患鼎席之旷废。公私岂不两幸哉。伏乞 天地父母。俯谅崩迫之恳。将臣职名。亟赐镌免。仍治臣前后违 命之罪。且臣于月廪题给之 命。窃自惶愧靡容。而迫于 严。命不敢每辞。其去朔以前。既已冒昧祗受矣。至于新 命以后者。则方在辞免之中。有不敢一例并受。今因道臣启闻。又有输送之 命。假使臣无故在 朝。未肃谢前。不得受禄。事体则然。岂容因仍冒受。以重伤其廉义乎。伏乞收回 成命。以安微心。臣无任瞻望崩陨屏营祈恳之至。
辞左议政疏[四疏]
伏以臣。虽愚蠢。亦具心肠。岂不知 恩眷之为可感。渎扰之为可畏。而犹且一味挨撕。汔无趋承之意者。岂臣所乐为哉。至于前疏所云。固知语多梗触。辞涉支繁。而实从危肠苦心中流出。有不暇于裁择烦猥。僭妄之诛。则诚知其难逭矣。不意 圣度天大。不加谴责。反垂 恩数。特遣近臣。远宣 纶音。凡其开释之至。责谕之勤。有非贱臣所敢承当。臣感泣之馀。亦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不胜其闷塞也。夫人主之德。莫过于昭冤理枉。人臣之罪。莫大于辜恩昧义。既蒙昭冤理枉之德。而辄速辜恩昧义之罪。苟非其中有万不得已者存焉。则宜不敢为此。亦不忍为此矣。今臣所处正如此。而前后号吁。至再至三。 天听愈邈。 异恩辄加。莫非臣诚意浅薄。不能上格之致。而尝见 殿下每以君臣之间。贵相知心。责勉于群下矣。独于贱臣心事。犹有所未尽 下烛。何哉。诚不能无憾于 天地之大也。臣世受 国恩。身致卿相。虽其才地庸下。进退有无。不足为 国家之轻重。而亦岂徒知敛避之义。不思图报之道哉。特缘 圣眷太隆而效蔑涓埃。名位猥高而罪积丘山。以招人神之忌恶。今若不惩曾吹之羹。复蹈几陷之阱。则臣之一身祸福。固不足言。独不为累于 圣上终始生成之德乎。此臣之所大惧也。抑臣又有戚戚于中者。臣之前夏在告也。 圣上特降天札。遣承宣而谕之曰。予未尝不以先卿之尽瘁王室。期待于卿。臣每读至此。不觉心肝崩陨。涕血交迸也。今奉 圣旨。又以忠贞世笃休戚与同为教。臣于是尤何忍为辞哉。 殿下之于先臣。生既眷遇之非常。殁又追念之不置。不以臣为不肖。处之以先臣之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位。责之以先臣之事。臣之德望才分。固不及先臣万万。而至于尽瘁一节。尚可以自效。故欲以先臣之事 殿下者事之。以报前后隆天厚地之 恩者。固臣之所尝自誓于心者。今则 殿下之所以期待。小臣之所欲自效者。亦已左矣。此岂臣自忘其忠贞休戚之义哉。臣诚抚心自悼。无以归见先臣于地下也。昔人有遭谗谤而告于其君者曰。悯馀生之无几。究前日之异恩。稍近坟墓。渐谋归休。追叙始终之遭逢。以詑乡邻之父老。此与今日臣之心事一般。其亦悲矣。倘蒙 殿下镌臣所被职名。许臣仍处畎亩。则臣虽生而不能为 国尽瘁。陨首结草。是臣之所自期。伏愿 圣明特垂哀怜。而俾遂其志愿焉。臣无任激切屏营涕泣祈恳之至。
辞左议政疏[五疏]
伏以臣。身负覆载难容之罪名。而伏蒙 圣上至慈至明。谓其迷钝之甚而谅其无他。即其暧昧之中而原其非罪。肆赦之不足。从以开释。开释之不足。又将薰沐而用之。盖不待众允而 恩有偏覆。于以见 圣度弘大。天地莫量。在臣分义。惟当感激趋承之不暇。而顾以覂车之马。不容再驾于大辂。被弹之鸟。不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敢复集于旧林。徊徨踯躅。欲进无门。坐违 严命。遂成撕挨。其情固甚戚。而其罪亦已多矣。卒之一疏妄发。重触忌讳。两相对辨之章。愠怒非常。 圣上前后之批。辞旨极严。臣罪于是益大而不可逭矣。惶怖震越。求死不得。屏息私次。恭俟威罚。而殆浃二旬。未有所闻。岂 圣上以其待罪大臣之后。不忍遽加刑章。欲待其自处而退之以礼耶。若然则在臣之道。亦不宜一向泯默。虚带职名。以重其顽愚之罪。故辄敢冒入文字。冀蒙 处分。惶恐死罪。惶恐死罪。抑臣戴罪自列。已极猥越。宜不敢更费多言。以溷 聪听。而第见领议政崔锡鼎之疏。张皇数百千言。具陈鞫事本末。以明其议谳之至平。心事之至公。无毫发之可疑。盖以臣前疏所云。为都无事实。专属诬罔。而至其斥臣之辞。尤为深憯。一则曰危险。一则曰旨趣不佳。终又结之曰直驱诸臣于乘机倾陷用意搆害之科。此岂平常心事所可为者云。审如是则其为阴险倾陷。公肆搆捏。直是一索性小人所为耳。此而不白。则虽以 天地之仁。幸免刑章。而生无以举颜于人世。死无以瞑目于地下矣。宁不冤且痛哉。臣请更冒万死。悉暴前后事情于前。而仍就鈇钺之诛焉。臣于昨年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0L 页
溥疏之始出也。略将当初委折。首陈一疏。虽其文成于仓卒之际。事记于久远之后。不免有所疏漏。如领相疏中所谓翌日之误者。而若其区区之意。则窃自附于人臣勿欺之义。及其设鞫究覈之际。狱情之翻覆无常。罪人之变幻多端。臣等之出没死生者。不知几回。虽在傍观。亦莫不代怖矣。盖臣之所闻于顺命受讯之始者。只是岂好之语。此与溥疏中二字。轻重不翅相悬。故其时只以前招无加减。循例取供而已矣。厥后因柳之发之言。更令诸问郎反覆详问。则顺命所对。并与岂好而无之。遂以其供辞。载之文案。臣等之意。固非不欲周详。而乃于今日。遂成罪囮。诚使臣等逆睹其如此。则岂无可以处变者。而愚不及此。此则臣等之罪也。其何辞以自解也哉。盖勿论岂好不好。以此言传之于履相者。必重也。敷衍而增益之。以疑乱一世之听闻者。履相也。而及其供对也。履相则曰不好。必重则曰有不好底事。与臣疏所谓岂好者略相似。而语脉意势。实有轻重之别。盖将观势随机。以为从轻变重。因浅入深之计。其为出于祸心。则一而已矣。而惟李圣肇与必重依幕酬酢之语。书札往复之事。可以见臣疏之断断非诬。彼圣肇者。岂为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1H 页
臣地哉。不过当初所闻实如此。而其必以书札往复于必重者。即已揣知必重难信之情形矣。盖一番人表里经营之计。因此一着。不免乖谬。则圣肇之见嫉。于是乎甚。而独无奈所执书札。既系要證。无以为罪。则乃以其所谓罪人招辞全然不闻者。为欲巧反拙。反覆穷诘。欲加重究。诚使圣肇于其时。果闻罪人招辞之有某语。则何乃致疑于鞫厅更问之节。而与必重有所问答乎。且其时堂上郎厅。不能长时在坐。或因吃饭。或因休息。更迭出入。则其不得悉闻罪人之招辞者。岂独圣肇一人。而乃以此独为圣肇罪案。是果狱体之当然者乎。臣之所不能无疑。正在于此。而今反以圣肇等不请刑。自为公平之一證。未知圣肇之可受刑者。终在于何事耶。臣诚愚昧。莫晓其意之所存也。大抵凶言二字。与更问一节。最为此狱之肯綮命脉。而臣自初待 命。久在辇下。凡鞫厅议谳 筵席奏对。间或得之于传闻。前疏之言。盖皆明有所据。岂敢以孟浪无实之言。而仰渎 四聪之下。以取搆诬之罪哉。臣窃伏闻上年六月十六日请对时领相曰。其时只有不好底等语云。不好与谋害。岂不判异乎。此盖舍臣所谓岂好。而取吕姜之语为归重。以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1L 页
与溥疏二字。较其轻重也。八月初一日请对时则曰。不好与不利。何间乎。不利则乃有害也。若论当录不录之失。虽不好亦有之。何必归之谋害而后可耶。夫不利二字。本出管蔡之言。而溥之所以引用于今日者也。今乃谓不好与不利无间。而又以乃有害者释其意。则其异于溥疏所云者几希。而与向所云不好与谋害。岂不判异者。自相矛盾。臣之惑。固已甚焉。而至于中间七月二十一日请对时则曰。上有谋杀我之文。下有害字。岂不重欤。是即自以其意言之者。而继又言朴招中有曰上文有谋杀字。下文有亦害字。寻绎其首尾。适足以證成云。故问目中。以是问之。昨果吐实云云。此皆出自其口。达于 圣聪。登诸史官所记。而今于臣疏所云。乃曰莫知。何以致此。有若出于臣之白地杜撰者然。夫于十数字内。削去中间曲折。独拈首尾二字而结之以岂不重乎。其孰不致疑于欲成谋害之案者哉。况上谋下害之云。虽出罪人之招。而必以此为问目。导罪人以必。以此为言。则彼罪人者拷掠。当及身矣。更何所顾藉。而不以此承款乎。以此言之。则臣之前疏所云。恐不可谓全然虚罔也。然领相于此。初亦岂有倾陷搆害之意哉。特为喜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2H 页
事不靖辈所掀撼波荡而不能自持耳。以领相疏中所谓曲护诸臣坏了狱体等语见之。亦可想其大略矣。至于尹趾仁月日考启之疏外。若勉出在告大臣。而内实驱陷按狱诸臣。盖原任大臣。亦参顺命讯鞫之坐。既不可以并论。亦不可以区别。故遂发此议。而其疏有曰。顺命推案中。金春泽与希载妻交奸之说。若有载录。则可以指摘其时日。夫春泽等交奸之说。始发于十月刑讯之时。而以非承款。不为录案。乃于十一月十九日。因其更问。始为载录。而原任大臣。不参此坐矣。趾仁之以此为言者。意非偶然。而金吾之启。果以十一月十九日为始招。一循趾仁之意。指夫顺命于其日加刑时承款。厥后更无刑讯之事。若以十一月十九日。为始招之日。则臣之所谓更问者。便归虚罔矣。于是一种乐祸者哗然。以溥言为不爽。将驱诸罔测之地。诸问郎之待罪者。见此祸机之迫在呼吸。敢援古人狱中上书之义。遂相率而号吁。则喉司之臣。惟恐其实状之或彻于 天听。称以猥滥而却之。金吾堂上之疏则曰。十一月十九日。始有春泽交奸杀我之说。明白载录。臣等于考启。果以十一月十九日为始发。而十月二十日二十四日。又非判府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2L 页
事徐文重进参之日子。则顺命云云之说。发于更问与否。非所可论。又曰。问事诸人等。以十一月十九日。为更问之日者。未知有何所据。此盖以更问一节。为不足凭信也。其为原任大臣地则至矣。独不念无辜诸臣之抱冤莫伸乎。其亦不公不仁。甚矣。甚者至以结案之日。并行更问为言。结案之日。非可更问之时。则此又无据之甚者。而幸因诸问郎就鞫。同辞抗辨。适又李坦以前日自取顺命结案之招者。今复为问郎力明其不然。俞彦明又谓顺命始招。在于四次刑讯之时。则乃原任大臣不参坐之日也。鞫厅。始乃欣释。即以十一月十九日许。为更问之日。于是乎臣等始得免掩置之罪矣。臣疏所谓汩乱而欲灭之者。实非过当之语。而月日之辨。既因诸问郎之力。则领相之末后 筵奏。其势自不得不尔。恐不当以此而示德色于人也。至于判府事徐宗泰之疏。遣辞尤深。至以世道伤败为臣罪案。则殆非意虑之所及。而臣之骇怖。益以甚焉。宗泰则前日 筵奏。既以谋害乃文字。当初出于罪人之口。必以常言为之。其必有谋字。诚未可知云尔。则固已致疑于二字之非实矣。况月日考出之事。又自有亲嫌。则今此两段。皆不干己事。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3H 页
而犹且强为引咎。至于如此者。何也。岂其一二参鞫之际。并行月日究覈之举。此其为今日不安之端耶。抑急于为首相分疏。而不惮以身自当耶。臣窃讶惑焉。且念伤败世道。其罪大矣。臣虽无状。岂其敢于为此。而以彼之恺悌善恕。乃于不干己事。怒臣斥臣。若是其严。则臣之得罪公议。不见原于同朝者。斯亦可见矣。若乃赵相愚之疏。其窘遁之态。不能自掩。而其所谓横被诬枉者。尤极可笑。有不足多辨也。抑领相之疏。以为年少喜事者。固不足责。老成之人。亦复为之。此其所以责臣者。虽若宽缓而实为深紧。至 圣批有曰。老成大臣之言。反有甚于台避。则尤不胜惶恧焉。臣本性质懦弱。方当少壮之时。亦不能磨砺圭角。与人争是非。以峻刻激发为事。此实通朝之所知也。今既老白首矣。而所居之位。又是人所具瞻。虽事有不概于意者。何敢遽以声色加诸首席。以损伤庙堂体面。况鞫事之了当。久矣。 圣鉴之照烛。至矣。追咎既往。以惹闹端。夫岂可已而不已者哉。臣与领相。私义有嫌。不相往还。久矣。昨岁枚卜。猥被其推毂。遂同三事之列。此颇近于萧,曹古事。其疏所谓进人之际。不至肆行党伐者。似亦指此而言也。臣亦自念人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3L 页
臣之义。当先公后私。不容复有回避。且今朝论之。乖张极矣。消融保合之责。惟在大臣。苟于同席之间。不能锄去畦畛。而有参商之迹。则根本先自披攘。而 国事益无可为。故遂弃置前事。不设形迹。降心坦怀。务相调适。虽进退可否之间。或不无一二异同。而要在鼎味之不爽。车子之可行而已。未尝敢有争心胜气。以失其和。庶几保此终始。共济艰危。以仰答 圣恩之万一。区区此心。可质神明矣。不意溥疏遽出。而领相承 命按狱。臣则席藁待勘。居然有刀俎鱼肉之势。此固人事之大不幸。而毕竟勘律止于罢职。则虽出 明主之宽仁。而其所议谳。亦不可谓不傅轻议矣。然于其间或操或纵。乍缓乍亟。类不能一出于无心者。如上所陈。则虽微臣而人亦孰不疑之。况其所为传(一作傅)轻议者。亦只以更问一节。为可免掩置之迹而已。至于凶言二字。则固置之于虚实疑似之间。且以其所左右于诸囚之供招及抑扬于前席之奏对者观之。则盖亦七八分疑其有矣。是则臣疏所陈。亦岂好者。殆不免饰辞谩 上。而其初之掩置不掩置。固不暇论也。臣诚褊心。其何能无愧恨于此。今虽 圣上洞烛诬枉之实于再鞫之后。而惟此一念。终不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4H 页
能遣诸胸中。如是而欲复与之。黾勉同事。如前日之为。其如忸怩而不自得。龃龉而难相合何哉。然臣亦不敢遽以此意形诸言语文字。以伤同朝之义。只欲自办一退。以避贤路而已。 圣上不曾谅此情势。即赐允许。臣诚闷迫。不得不具陈。向来所遭之可畏。日后骇机之难测。冀蒙 圣明之矜察。而至于前所云云者。则终不敢明白说出。惟从头历叙之际。不免略及于鞫事。而遣辞不能葳蕤。上以致 圣主之疑。下以触僚相之怒。此固臣罪。而亦其衷情之所结轖。事势之所逼拶。欲默而不能得耳。岂臣之所乐为哉。然而领相之怒。臣固料之。而亦已任之矣。惟以我 殿下之明恕。而辄疑其与台臣相表里为党论。欲逐去异己之人。人臣之罪。孰甚于此。而况在人臣。其罪尤当如何。自昔人臣之朋党相倾。要不出于贪禄位争权势耳。今臣一心耿耿。惟在避远世祸。保全性命。其于非分职名。必欲褫免乃已者。殆甚于束缚者之求解。宁有一毫争权贪位之心而敢为党论哉。且使臣得遂避贤之愿。而庶明励翼。朝著和靖。则臣以桑榆馀年。退守东冈之陂。养鸡种黍。歌咏 圣泽。此臣之至愿大幸。又何苦而必欲逐去诸臣以为快哉。 日
梦窝集卷之五 第 114L 页
月之明。宜何所不烛。而其不谅贱臣心事。一至于此。无非臣平日言行不见信于 君父之致。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仍念臣之庸陋。最出人下。特以先臣之故。猥被 圣眷。擢备辅相。虽其材智不足兴起事功。力量不足镇定朝论。而庶无毁画于瓦墁。推助于波澜。以为 国家病。至于伴食之讥。模棱之谤。臣固甘心而不辞矣。不幸遭罹变故。心事失平。重辱 误恩。情迹益艰。危肠易以枨触。疾呼不暇缓声。遂致庙堂之上。有变色之言。同寅之地。启相矛之隙。使朝论益以溃裂而 国势益以判涣。此虽非臣之本怀。其端则实自臣始矣。反躬自数其罪。岂胜诛哉。况玆陈辨。虽出万不得已。而指摘发扬。颇伤剋核。覼缕条列。又涉烦猥。臣之罪戾。尤万万难赎矣。惟愿 殿下速赐处分。先削臣议政职名。仍将臣疏所陈事情。一一勘过。如其或诬。臣固当伏讆言罔 上倾陷大臣之律。虽其非诬。臣亦宜受妄言起闹坏乱 朝廷之罪。其轻其重。惟 圣主裁之而已。臣无任惶陨震懔涕泣俟罪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