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x 页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行状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57H 页
右副承旨李公行状
公姓李。讳𡐔。字野叟。自号素翁。星州人也。上世有讳匆言。佐丽祖。统合三韩。以功拜将军。自是世有衣冠。六代祖约东。仕 我朝。官至知中枢府事。谥平靖。有文武全才。且以清白。名载史官。五代祖绍元。文科佐郎。曰有蕃。典狱参奉 赠左承旨。寔公高祖。曾祖讳硕明。德川郡守 赠兵曹参判。清阴金文正公撰墓碣。祖讳喜善。教官 赠左赞成。考讳尚伋。兵曹参知。屡 赠至吏曹判书。与仲氏忠肃公。俱以直节重一世。尤斋宋先生撰墓碑。娶密阳朴氏。佥知中枢府事讳胄之女。以万历戊申生公。甫成童。已通四书三经。稍长。游学溪谷张公之门。张公称其聪警。己巳。丁朴夫人忧。庐墓尽制。乙亥。中司马两试。丙子虏变。判书公扈 驾入南汉。及和议成。闻忠肃公循节于江都。不胜求裒之情。舁疾西行。卒于旅舍。时新经兵燹。公私板荡。公昼夜哀号。经纪丧葬。无遗憾。服阕。出入太学。讲业不怠。壬午。登明经科。未经四馆分隶。荐入史局。盖极选也。由检阅。升奉教。时右僚急于党援。欲破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57L 页
格荐引某人。公持正不挠。遂至牴牾俱罢。未几复叙。甲申。例升成均馆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转拜持平。时倖臣李溟。久典度支。专务掊克以固宠。且贪饕无厌人。皆愤惋。而畏其势燄。无敢言者。公首劾其罪状。极言无讳。有曰。烹溟而民不悦。则臣请就烹溟之鼎。辞气凛然。 仁祖震怒。特命递职。于是两司交章争之。仍论溟罪。 天怒愈激。乐静赵公锡胤在喉司。启曰。某以新进。忘身敢言。骨鲠风采。无愧古之直臣云。自后连拟清显。终靳 恩点。赵公复上疏曰。某之劾溟。国人之公言。而敢言于人不敢言之中。其直截之风。宜嘉奖之不暇。乃反摧折之废置之。何哉。 上不省。屡除礼曹正郎。乙酉。由直讲。除恩津县监。又换石城。俱以病不赴。公虽以言获罪。与时抺摋。而溟亦坐是而废。物情大快。士论韪之。清途属望。盖未已也。溟党南以雄为铨长。遽拟弼善。盖枳铨荐之路也。人皆惜之。秋。又以直讲。出守灵光。前倅柳硕滥出官谷。称为别备。至承赏典。而剥民以充之。怨声载路。公将覈闻其状。时以雄领春秋事。以公前日史局时事。奏罢之。盖为硕左右也。戊子。叙拜礼曹正郎。弃归先垄下。秋。除开城府经历。府俗好鬼。崇奉淫祀。公用狄公法。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58H 页
一切禁断。违者重绳之。富室大姓。造为讆言以谤之。留守入其说。置下考。论者非之。己丑秋。除灵岩郡守。郡承武弁迭差之后。诛求无艺。民在涂炭。公应求言之旨。疏陈民瘼十一条。其一言列邑别备之弊。盖公鄙硕灵光时所为。至是及之。又请蠲统营三十年逋租。监兵营鱼税之弊。 孝庙皆嘉纳。庚寅秋弃归。郡民老少遮道不得留。相与立碑以颂之。辛卯。复拜礼曹正郎。秋。以灾伤敬差官。奉使岭南。南俗豪右兼并。冒占田宅。吏莫敢谁何。公至则一切以法绳之。又黜守令之尤无良者数人。由是谤议大兴。会溟党按本道。重为硕之所怂㥚。捃摭陷公。遂至逮狱。编配原城。翌年。蒙宥。丁酉。叙拜直讲兼管御营郎厅。寻除北青判官。延阳李相时白提调御营。惜其出外。再启留之。戊戌夏。由司艺。出除襄阳府使。秋。迁为安东大都护府使。安东物众地大。素号难治。土豪彊盛。逋租不入。朝廷难其人。时同春宋先生长铨。以为不畏彊御。无如李某。遂以公应命。既下车。不烦敲扑。而逋负争集。无敢后者。既而免穷民之无告者。以羡馀补之。缩节冗费。库藏盈溢。又蠲一年田租。己亥。升通政。移拜江界府使。朝议以递移有弊。 命遂寝。先是。公有劳绩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58L 页
法应赏。故资格则仍授焉。翌年。大饥。公乃捐俸以济流丐。又分粜有差。使饥者裕食。耕者载亩。豪右之初以尽籴逋租为谤者。皆曰。不有以取之。将何以予之。今日全活。皆我侯力也。阖境腾颂。绣衣廉问。以状闻于朝。其略曰。自奉清约。尽心国事云。时境内士族。有中冓之丑。狱将起。其姻亲适为言官。忌公严明。中之以他事。见罢。辛丑。叙授定州牧使。是岁大侵。畿辅尤甚。 庙堂方议移西粟。拣公除是职。俾管其事。公朝辞时。见白轩李相景奭曰。奔走国家之急。是吾职耳。然因是若有酬劳之典。则吾心有慊。不愿行也。李公曰。何至是哉。第往之。公遂行。得累千斛。转漕京城。畿民赖而全活。有司果议赏。李公雅知公意。故格不行。壬寅夏。升拜义州府尹。州当走燕之路。冠盖络绎。商贾辐凑。实关西一都会也。公至则申明号令。杜绝私径。有大贾姓姜者。扳援形势。逋负公货。至于累千。而积久未偿。公即囚系督还。或有书请缓之者。终不饶。先是。府人缔结彼人。为其腹心者多。适北使到龙湾。官人负罪者二个。嘱胡译祈贳。公曰。此而不治。官不为官。其可释乎。皆杖杀之。胡译招军官怒诘之。军官设方便以对。公即厉声曰。官以法罪其下。事体当尔。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59H 页
尔何不正言。而诡其对耶。时胡译隔一幄。坐闻之。语其徒曰。府尹何人。而若是难耶。终不敢肆其暴。以府接彼界。数有疆域之衅。谨封界。明信义。彼守边城将。莫不畏敬焉。癸卯春。因事罢归。夏。叙付散秩。甲辰冬。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升右副。修却者居言地丑诋。公引疾自免。俄除钟城府使。不赴。乙巳夏。除星州牧使。秋。因邮骑致毙。见罢。后台谏追论其事。遂致之理。徒配杨州。丙午夏。宥归故山。有终焉志。丁未春。拜刑曹参议。上疏乞骸。不允。出除济州牧使。州在绝岛。海途险远。人皆厌避。而公无几微见于色。道闻闽人林寅等。漂到大静县。前牧伯执而闻于朝。将缚送燕京。公闻而慨然。既到官。与林寅等相见。以文字酬酢。详得中朝甲申以后消息。因出示永历二十一年大统历。盖永历 皇帝。是崇祯皇帝之孙。今据广西四省云。公闻即歔欷出涕。将禀于朝。送还本土。后虽有患。儗自当之。既而。押去郎厅入岛。事虽已。然公不胜慨惋。乃致书于沂川洪相命夏曰。此等事不必启闻。而旧伯之失己无及矣。近百人命。陷之死地。已不可忍。况此传父母之信者。顾安忍驱而纳诸仇敌之庭耶。在我之道。固当款接送还。日后脱有不幸。咎在任事之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59L 页
臣。庶不使辱及朝廷。洪相报书曰。今之主此论者。以贻祸国家为言奈何。公之为此者。一出于尊周之义。而竭力周旋。终不可得。则但于接送之际。曲致慇勤而已。漂人感泣曰。大官德意。死不可忘。李副学端相寄书。有曰。夫夫也之不遇李侯。天也。公命子弟录与漂人问答一卷。藏于家。是岁大饥。仓储不敷。公先期经理。送褊裨出陆。贸粟万馀斛以赈之。民无饥色。以其馀粟累千斛。别置库。备水旱。岛中文献无徵。民俗贸贸。公乃增修 圣庙之毁圮者。丕阐诱掖之方。天荒之域。一变文教。戎政废弛。不成部曲。公虑其疏虞。一新军器。又以岛产良马。而无马军之籍。请于朝点额。得五百馀丁。每月朔。隶于演武亭下。州北旧有望京楼。已毁。公重新之。易以拱辰之额。公退辄登临。以寓日边之思。戊申五月。值 长陵讳辰。登楼起感。暮下跌坠疾作。己酉。闻长子丧。疾转笃。以九月六日丙申。卒于官。春秋六十二。十月。返榇于忠州故居。 显庙命沿路护丧。祭赙如礼。初窆于原州。后丙寅。改葬于忠州四美洞背艮之原。公为人刚方。孝友出天。以蚤失怙恃。养不及亲。为至痛。事庶母以诚。伯氏早世。教养诸孤。无间己出。皆至成立。从母年高孀居。公事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0H 页
之甚谨。其官松都也。不堪渭阳之思。迎而至府。奉养甚至。妹氏早没。有稚女。抚养于家。及笄。择配资装而嫁之。及公之丧。其女为服期。庶侄之穷无归者。皆衣食之。内外疏戚。亦必待之以诚。平生嫉恶如雠。少时与友生。设从政戏。官至地部。或比之李溟。公咈然而起。溟闻而恚之曰。李某登朝。必不饶我矣。后乃果然。立朝言论不苟。劾一权倖。上忤下仇。屡踬不起。内而低佪散冗。外而栖遑下邑。终不得复还台省。晚年一入银台。旋又遭摈。或以为唁。公曰。不容何伤。毁方就圆。非吾志也。其在岭邑。尤庵先生贻书曰。曩日事何损于公。置之勿复道也。补郡怀章。虽郁公议。逡巡退步。渐谋休退。岂非衰境良策也。又曰。如我者不见绝。宜乎银台之不许煖席也。银山铁壁。自是兄家计。今若小济以低平。则岂不适于世路耶。只恐邯郸之步两失也。及公之殁。又以诗哭之曰。平生直道名途枳。高世奇才下邑麾。事契于今谁在者。艰虞如许我思之云。治郡必以兴学教。修武备。抑豪▣。礼长老为务。不为俗吏违道干誉之事。故所至虽无赫赫名。去后常有遗爱。及丧过灵岩。邑大夫吏民以至穷谷老妪。争来哭奠。又尝有受罪者。老病不能来。则遣其子而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0L 页
哭之。非仁声之入人深者。能如是乎。律己巳尤严。论溟贪污之后。益自砥砺。惧不克终始。先祖平靖公曾知济州。有留鞭投甲之事。公莅是州。愈加澡洁。不以一物自累。属纩之夕。饬诸子曰。吾殁后。丧殓只用家中所赍衣服。慎勿庇以官物。赐祭文。有曰。昔闻乃祖。投甲溟渤。惟卿作牧。能不忝厥。爱君之诚。根于天性。己丑大丧。久啜蔬食。羸惫成疾。己亥亦然。雅不喜交游。足不踏权势之门。当贼点专恣之日。托以同郡。屡致款意。公鄙之。自灵光归寓松楸。点复致书。啖以畿藩之荐。公又不答。其畦畛之严如此。判书公以棘棘不阿。终始蹭蹬。而刚直之气。老而弥厉。若公者。可谓不坠先典矣。夫人大丘徐氏。佥知中枢府事景霦之女。药峰忠肃公渻之孙。夫人性通达。有女士风。事君子无违。事舅姑以孝。治家御下。不严而整。待众妾。恤群庶。恩义备至。从公历典诸邑。多有内助。及公罢官归家。盐米屡空。而未尝以戚戚容见于公。公自定移义也。夫人归路病。滞安州一日。义州大贾某人。持锦端。夤缘请献。夫人严辞却之。人以为难。公没。教诸子有法。祭祀轮行之规。馔品丰约之节。不合礼意者。一从诸孤之禀请。多所釐正。亲戚咸称为女中君子。后公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1H 页
十七年而没。享年七十八。以公位跻二品。从封贞夫人。袝葬公墓左。生四男四女。长曰志述。次曰志道。参奉。次曰志逵。女长适牧使李晚成。次适县令李昌龄。次适参奉俞正基。馀夭。志述娶府使任允锡女。生三男三女。男世璞。与季父志逵。游于玄石朴文纯公之门。俱以经明行修。闻于世。女崔彦著。馀夭。志道娶参奉李仁宝女。生二男五女。男长世琏。进士。有文行。知名士友间。次世瑄。女长赵圣弼。次沈汉选。次黄振河。馀夭。志逵娶校理赵根女。生五男一女。男长世琬。早死。次世琰,世玙。馀夭。女柳万枢。后娶崔润圣女。生二男。幼。李晚成无子。李昌龄生七男三女。男长明升。察访。次明观。进士。次明谦。次明复。进士。次明益。女韩配厚。季未字。馀夭。俞正基生三男。长彦明。文科。次彦成。次彦亨。内外玄曾。多不能尽记。不佞于公。既有世契之厚。且幸同公桑乡。晚生蒙昧。虽未及获登龙门。而窃尝与闻乡党长老之论。贵而不改寒士之操。老而不忘布衣之交。无贤愚咸称公贤。及与公诸子孙游。习闻公居家孝友之行。立朝忠直之节。殆未可求之今世。居常艳慕。谨据家状。撰次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焉。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1L 页
左副承旨柳公行状
公讳谭厚。字正夫。姓柳氏。文化县人。远祖车达。佐高丽太祖。绩纪统合。位至大丞。其后世袭圭组。至六世而有文简公公权。以文学。参大政。事载高丽名臣传。又历五世。有讳宽。号夏亭。始入 本朝。掌文衡。位右揆。录清白。致仕而卒。亦谥文简。事载 本朝名臣录。自后四世。有 赠兵曹参判灵岩郡守讳希汀。慕斋金先生撰墓碣。参判生讳用谌。成均生员 赠承政院左承旨。寔公高祖也。游于金慕斋之门。能文章善楷书。大为先生之所奖许。曾祖讳益。笃学力行。早卒。 赠吏曹参判。祖讳公亮。累官至判中枢府事。后降授参判。考讳箮。号节初堂。学行文章。伏一世。而无命无位。仕止仪宾府都事。妣某封杞溪俞氏。同知中枢府事 赠左赞成大祺之女。礼曹判书景安公汝霖玄孙也。天启癸亥九月。都事公自永同任所递归。二十四日夕。抵京第。是日亥时公生。翌朝。王父参判公来抚之曰。汝不于路中。而至家乃生。真孝子也。因命小字曰孝寿。髫龄负气不羁。才十岁。折节受学。十八。读书至玑衡及期三百章。潜心研究。洞然解释。辛卯。中司马试。壬辰。丁内艰。泣血终三年。都事公年踰艾。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2H 页
且善病。而公之伯仲季相继早世。公独侍傍。色养无违。不事科业。有意为己之学。专精治易。几忘寝食。辛丑。丁外艰。持制如前丧。适当隆寒。昼夜不离殡侧。号哭不止者。殆满三朔。因此病谻。喉音渐闭。遂成膏肓之疾。癸卯。外除。益无意世事。杜门读书。乙巳秋。为亲旧所劝。屈意赴举。擢殿试第二名。选隶槐院。丙午。以无妄被谴下理。即出。戊申秋。兼经书校正郎厅。己酉夏。出除庆安道察访。辛亥秋。升成均馆典籍。复兼校正郎。自是非出外。未尝不参校雠之役。盖时议重其选也。老峰闵相国久与之同事。每当讲论。啧啧称善。冬。拜礼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寻迁兵曹佐郎。壬子春。辞递骑省。专意考校。七月。佐幕湖南。是秋。三掌本道初试。试取惟公。时岁比不登。朝家申明田制。公承 命覆审。启闻详实。务在损上益下。监司申公晸。见而叹赏。无何。与监司不合。投印而归。监司大悔。使褊裨追谢之。癸丑冬。拜司谏院正言。病未赴 召。旋入骑省。升正郎。甲寅。复除正言。辞递。即拜司宪府持平。又辞之。俄拜侍讲院司书。前后累迁薇垣,柏府,春坊,骑省不尽记。辄引病辞递。八月。 显宗大王升遐。公以前衔参哭外班。十二月。以副司直。傧倭使于东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2L 页
莱。时有移馆之举。而倭人狡猾。必欲售其所欲。公随机善谕。竟得无事。莱伯鱼公震翼还京。亟称于人曰。柳公行己处事。能有以戢下而服倭。大为莱人所称叹云。乙卯夏。复 命。七月。差书状官。仍除成均馆司艺兼司宪府掌令。赴燕。丙辰春。乃还。冰檗自持。正己肃下。同行者甚惮。而亦有心服之者。夏。出为尚州牧使。时本州经界紊乱。赋役不均。下户残氓。偏受其苦。公悉釐正之。黠吏不能措手。胥动浮言。监司金德远信之。已不便公所为。又以事见忤。竟置下考。将归。都事严缉。适到本州。州人多言公善治状曰。亚使亦参考绩。何遽置下。缉愧谢之。即就公言曰。今到此州。始知民情称枉。恨不早使道主知之也。公但微笑而已。归寓利川先茔下。时权奸当朝。朝议大变。公绝迹京辇。与世不相闻。戊午春。除通礼院右通礼。不就。夏。除蔚山府使。府民有杀妻狱。滞囚多年。几至瘐死。公考见文案。心疑之。徐究端绪。得其冤状。即报监司而释其囚。其人感泣而去。未几。果得其妻于清道地。盖其人尝驱其妻。妻之父怒。潜引出给清道人。而反诬其婿以速狱也。及是一境。称其神明。府之土豪辈深惮公。不得行胸臆。潜畜愤怒。乘公之赴试院不在官。相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3H 页
率而会乡校。挐致首吏数人。罪状官家而杖之。复乱入乡射堂。击碎其门。恣睢跳踉。无不至。公还知之。捕系其首恶五六人。监司朴公信圭适巡到近邑。闻之大怒。欲躬自按治。朴素号威猛。公又虑其酷刑伤人。请自本府治之。屡报而犹不许。诸囚闻之。自以为必死。日夜号哭。及监司到本府。公面请自治曰。遐裔蚩氓。无知妄作。自陷于罪。宜听本府自治。使知分义而有所惩矣。监司始许之。即引诸囚至前。责之曰。汝罪当死。吾欲置法。汝太守仁慈。恐伤若等之命。必欲自治。故已许之。可就死于仁人之前也。公遂按罪施刑。考律平反。请于监司。只流其首倡。馀悉放之。又有久讼。讼者赂营裨。要得监司决语而来。公知其奸。执不肯施。监司有不平之言。公备举其委折以明之。终以去就争。监司始悔悟。反坐其人。自此深服公所为。凡系祛弊恤民之事。言无不从。道内狱讼之难决者。悉委决于公。期年。政成化行。一境大安。方伯考奏。绣衣廉问。皆以异绩闻。庚申夏。以献纳。被 召。大小邑人。皆会饯。前日被罪者。亦皆追送于路。至有攀辕不忍别者。归到利川。再疏辞递。十月。 仁敬王后升遐。以殡殿都厅。入京敦事。十二月。选入玉堂。为副修撰。辞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3L 页
递。辛酉。复拜修撰,献纳。又辞之。 山陵既完。乃还利川。旋以馆职。膺西湖考试之 命。寻用都厅劳。例升通政阶。拜佥知中枢府事。夏。奉 命。延慰北使于平壤。还拜分院承旨。时 中宫新受册。御别宫而设分司故也。过嘉礼后。即还乡。连除掌隶院判决事,刑曹参议。皆不拜。壬戌春。出除淳昌郡守。郡有土豪申姓者。有力于监司。欲夺邑民坟山。惹起讼端。公据法斥之。申也强为争辨。而辞气悖慢。显有怙势胁持之色。公遂下之狱。监司有愠言。公投绂而归。是夏。领相金公寿恒,左相闵公鼎重。于 筵中盛称公经学吏绩及廉洁之操。 上特命收叙。冬。除五卫将。癸亥。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皆以病不赴。时玄石朴公世采为吏曹参议。于 榻前。请召恬退之士三人。而公预焉。且称公学业精博。公适入京。出谢护军之命。玄石谓人曰。某令此举。盖欲避恬退之名。尤见其加于人也。公于玄石。曾无一日之雅。而其见重如此。俄拜同副承旨。序迁至左副。呈病递归。秋。除骊州牧使。州通船路。且近京城。京中士夫。多借民户。受用官粜。无意偿纳。积成逋欠。公按簿徵责。谤讟四起。而不少贷。甲子春。罢归。乙丑。叙复护军。俄拜兵曹参议。夏。转拜承旨。未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4H 页
几。以病辞归。冬。拜三陟府使。公病且衰。无意仕宦。而及除是州。谓地僻务閒。不辞而赴。丙寅正月。旧疾猝谻。屡辞不许。六月。始得递。归利川。十二月初十日。考终于正寝。寿六十四。公屡典大邑。而丧无预具。走人称贷于京肆。丧出第六日。始克殡殓。至卖湖庄。仅庀葬需。以明年二月十七日。窆于利川松岘家后负壬之原。从治命。祔先茔也。公资禀甚高。聪明迈伦。气貌安详。心度精明。自幼及壮。受训家庭。其于读书穷理。反躬践履之实。固已立其大者。性又嗜书。手不释卷。于经传六艺之文。濂洛关闽之书。靡不体究。而其专精思索。尤在于易。自夫在家事亲之馀。莅郡治民之暇。孜孜讲读。未尝少懈。刻厉坚苦。极深研微。就河图中。玩其自然之象。因其图而明之。笔之书而阐之。不袭前人之套。多有自得之妙。尝曰。吾于易。尽吾心竭吾力。积十数年而后。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系辞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岂易言哉。且谓易是道德性命之书。卜筮特其一端。夫子于十翼。已详言之。其后程子于理。卲子于数。朱子于象。亦皆发明之极其精。则圣人之能事。帝王之极功。岂有加于此哉。而世之言易者。只取其数。以为推命卜筮之用。窃其糟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4L 页
粕。妄谈吉凶。反为惑世之归。易之设。岂端使然哉。深以此病之。或有请学者。则辄曰。朱子云吾知惠迪吉。从逆凶。满招损。谦受益而已。此言真我师也。至于数学。则吾未之知也。晚年所得尤精。至于心瀜意会。自有难言之妙。而人不得以知者。则时或逌然微笑而已。有所著成能遗义一部。自谓一生精力。尽在是矣。盖欲待其学益进书益成。质诸先觉者。而未果焉。自少无意荣宦。晚偶一试成名。声誉蔼蔚。而敛避清途。一味敛晦。尝曰。好爵众之忌。权势祸之媒也。历试州郡。辄有声绩。正己率物。尽心奉公。先德教。后诛罚。振儒风。奖节义。至于武备。亦克修治。持己以谦。犯而不较。待人以诚。和而不流。故粗悍武夫。或先倨而后恭。狡猾吏胥。亦畏威而献诚。清俭自饬。终始一致。每递官归家。行装翛然如来时。居家孝友笃至。奉养丧祭。各尽其道。居忧之节。终身之慕。实有人所不及者。每值忌日。如始丧。宗侄奉家庙异居。每日晨起。必先省谒。虽祈寒盛暑不废。至老如一日。常守静简出。不乐交游。不为矫激之行。不主偏私之议。平居言语。若不出口而临事刚毅。一以义裁。尤严于是非淑慝之辨。有确然不可夺者。辞受不苟。必以其道。然近名之清。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5H 页
绝俗之介。亦不屑为。其奉使东莱时。府伯鱼公。见其行橐。器用多缺。赠以砚匣佩刀。后数日来见公。终日言。无谢意。但见其挂诸壁间。而乃知其不留于心。深加叹服。青石岭石砚。素称绝佳。前后使燕者。虽号清谨。以其为文房之具。取之不嫌。公独无取。还到关西。有一邑宰。持赠一砚曰。此是青石之物也。某所爱玩者。而嘉公橐中不染一尘。敢以是用表清德。公曰。只为其路远难致。非欲故异于人也。城西弊屋。隘陋难容。或劝之改搆。公笑曰。凡人之情。鲜能知足。常使此心。随处泰然。则矮室厦屋。何间之有。其在乡庐。蓬茅藜藿。人所不堪。而悠然自适。虚心玩易而已。尝曰。许鲁斋欲使学者。先治生业。盖虑贫穷之夺人志。而妨于为学也。而后之学者。藉为口实。循利而害义者多。可不戒哉。且谓人之好名者。内不足故也。声闻过情。吾实耻之。其所存可知也。自尤斋宋先生及朴玄石,金文谷,闵老峰诸名公。莫不推重。或欲荐拔而登庸之。公闻不乐。终不一造其门焉。公素不以文章自任。而所著文字。本诸经书。以理达为主。亦不喜作诗。或发于吟咏。自有作者风。少时送人作边郡。有诗曰。秋来白山雪。夏入绿江流。郑东溟斗卿见而奇之曰。此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5L 页
两句。能尽北塞四时之景矣。笔法端丽。深得二王遗模。而亦不以自居焉。平日。未尝别作号称。惟篆刻洁清斋三字。而亦不施于札翰间。又篆书易简二大字。揭诸壁。而寻亦去之。盖不欲求闻于世也。配淑夫人南阳洪氏。学生达湖女。县令稙孙也。后公九年而没。祔公墓。无子。子仲氏子畴。亦无子而夭。未及立后。而公下世。畴之妻申氏。始以畴兄㽥之子某为子。时年八岁矣。呜呼。以公高识邃学。既不求知于人。人亦不甚知公位不称德。后嗣零替。进未克施。退无所传。岂所谓天不可必而理不可测者耶。不佞虽未克获习公门。而窃尝有钦乎其执德之固。制行之备。愿为之执鞭者久矣。今据家状。考其言行事实。皆平日得于人而耳熟者也。略加诠次。以俟立言之君子云。
成均生员 赠佐郎石谷宋侯行状
君讳尚敏。字子慎。石谷。其号也。恩津之宋。东方著姓。上世有大原。官判院事。世为衣冠族。至双清堂愉。始奉母夫人柳氏。居怀德。柳氏以节行。 孝庙朝旌闾。其事具在国乘家传。自双清公。三世而有进士讳汝翼。墓在怀德治东马山原。郑文翼公光弼述其铭。宋文忠公圭庵先生獜寿书之。文翼公是其妹婿。圭庵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6H 页
先生。其从孙也。是生进士讳世一。其承重子曰亿达。于侯为高祖。曾祖讳应宗。祖讳寿长。同知中枢府事。考讳时兴。用优老典。阶嘉善。龙骧卫副护军。兄弟四人。子侄繁衍。同居一里。孝亲睦族。未尝以不义闻于人。乡里称之。娶草溪周氏。司果命立之女。以天启丙寅二月二十五日生君。自能言。便解文字。自在父母怀中。闻古圣寝不尸之训。终身不复偃卧。十一岁。妣周氏没。其哀痛哭泣之节。如成人。稍长。力学不倦。悉通经史。尝著击蒙诗。有人皆为尧舜。闻诸邹夫子之句。且著送人归安宅序。长老见之。皆曰。此儿不但为举子业者也。早知事亲礼。晨昏必定省。出入必告面。有所得于人家。必归以饷亲。不先入口。出入同春宋先生之门。后就尤庵先生。受家礼,小学,四子诸经。闻为学之方。益自刻厉。不以人指笑而自沮。以圣贤为师法。以亲命。黾勉就场屋。庚子。考官姜公柏年。见其文亟加叹赏。二场所作。俱置高等。既捷生员。又不屑意于进取。惟以穷经玩理为事。尤致力于朱子书。其看书。一以文义为主。尝曰。文从字顺。然后其理乃得。若硬说道理。则虽若粗通。而实未得作者之本意矣。戊申。有亲癠危笃。色忧废食。进药必先尝。每夜稽颡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6L 页
北辰。乞以身代。如是者月馀。病忽愈。人谓之孝感。性又介洁。少涉非义。一芥不取。人或悯其贫。以物相助。亦择而受之。故人获其受。则以为幸焉。辛亥岁恶。同春先生闻其饥甚。邀置傍舍而食之。凡升合之米。御袖徒步。而遗其亲。相去十馀里踰大岭。而终始不怠。于其时也。亦谨授受曰。非仁者之粟。虽死不可食也。盖其心有所未安。则虽尊慕如同春先生。亦必疑难矣。壬子。遭外艰。丧祭一遵家礼。或有所径庭而不得行。则终日不乐。以世人直领方笠非古礼。常以冠绖出入。人甚骇异而不变也。祭祀时。托邻人市物而来。则必迎劳致谢。盖亦为亲也。邻人感其意。亦必尽其诚曰。此而可欺。狗不食吾馀矣。慕义闻风者。争遣子弟就学。严立学规。礼貌甚庄。虽自贵家来者。有过则不少假借。冬。同春先生疾革。君入见。先生执手曰。君能得生乎。盖虑其贫病。又在巨创。故临绝而眷意如此也。翌日。先生易箦。持服五月。甲寅。鑴,穆辈。假借礼论。搆成士祸。尤庵先生首被栫棘之祸。同春先生追夺之 命。又及于泉壤。朝臣章甫。前后陈疏讼冤者。率被窜谪。丁巳以后。告庙论起。师门惨祸将至。君不堪痛迫。乃曰。今玆邦礼得失。尺童所知。而世无儒者。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7H 页
不能辨白以悟朝廷。绝可叹也。遂纂成一疏。考据礼经。参以彼此论议之同异。明白纤悉。讼两师被蔑之端。辨群凶矫诬之状。曲尽无馀。欲赴阙呈进。侪流力止之。不果上。如是者三。常居闲咄咄。或达夜不寐。己未三月初七日。不告于邻里亲戚而行。直入阙门。以短疏缴进所编书。承旨安如石等请对。极言以为大逆无道。 上遂命鞫问。其供辞。略曰。不举礼论。不可以讼冤。不白师冤。不可以为人。草疏一通。具事本末。综其是非。辨其邪正。欲以广 圣上之意。塞谗人之辞。不计邦禁之严。身祸之惨。又曰。臣疏只欲遵用董仲舒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所谓惟知义理之必当为。义理之必可恃。而不幸蹉跌。死生以(之之)说。以明臣师宋时烈,宋浚吉之无罪而已。若其死生祸福。有不暇顾。 圣上治之以犯禁妄言之罪。诛止一身。则虽斩头陷胸。含笑入地。无所悔恨云。一日下九十杖。翌日又鞫之。颜色不变。扬扬如平日。观者无不叹服。竟死于杖下。实三月十七日也。得年五十四。是时。火色弥天。莫敢为收尸计。俟同门尹公以健,以性兄弟。与若干同志。具殡殓。藁葬于城东十里马场之傍。是年五月。归葬于怀德家后山乾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7L 页
坐之原。娶平阳朴氏。 赠察访继立女。无嗣。以从兄尚谦子后锡子之。官济用直长。侧室有一女。为金世豪妻。后锡有子四人女二人。皆幼。庚申改纪。凶徒就戮。公议大伸。老峰闵相国,清城金公锡胄。相继陈其冤状于榻前。自 上特命雪冤。赠承训郎工曹佐郎。录用其子。李尚书秀彦。议于闵相国。取君所编疏本刊行于世。丁卯。乡老宋时亨等。以君孝行。闻于朝。请旌闾。宋尚书奎濂,李掌令世弼倡义。欲以君配享于平阳朴先生祠宇。远近士论。洽然从之。鑴之馀党。设淫辞防塞之。己巳。凶党复炽。还夺赠职。毁破疏板。且禁享祀之典。甲戌。用士人申用济疏辨。 命复其赠职。且除疏板享祀之禁。尤庵先生曾于己巳海岛中。以文祭之曰。以栗谷之道德学问。而并与牛溪黜享于圣庑。君正以此时。还收 赠命。预禁享祀。与同其荣辱。范母所谓死亦何憾者。正为子慎准备也云。噫。世之称君者。徒知己未树立之卓卓。而殊不知平日学问之正。制行之高。有所预养。而终能办此也。君天分极高。聪警绝人。自少汎滥诸家。将大肆力于文章。一日喟然叹曰。文章一小技。此不足以勤一生以求之也。遂即捐去之。出入诸老先生之门。笃志力学。尝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8H 页
曰。道之大全。当以朱子为法。而初学准的。又莫如伊川之严正。故其处己观人。有所违于其法门。则必自讼而深惜焉。至读朱子书。则必朗然抗声曰。朱子尝曰。我读我书。如病得苏。此书信然矣。凡有所论难。不合则必终日辨论。终不合则不措也。又曰。曾子为人谋忠。真圣人家法。而吾之见信于人者盖寡。是吾之忠不足而然也。尝称宋龟峰实近世豪杰之士。而有不能安分之病。故与人交。必致其虔恭。而卑屈之态。则亦一毫不见于色辞。其在朋游之列者。无不畏而爱之。又尝论美村尹公之家法学行。而甚疑其论议常在利害上。其后尹之子弟。反复狼狈。一如所料。世以是服其真见。尤庵先生尝书于朱书劄疑后曰。余虽未及卒业。而朴和叔,金延之,金仲和,李同甫及宋子慎。继以成之。则实为经世之一助。后于祭文。有曰。余再为孤囚。诛戮之论方急。朝夕受命。则将与子慎同游于地下。而抠衣于云谷考亭之间。卒请大全语类之疑义。岂不乐哉。其见许于先生如此。尝以世人述作为病。故无所纂辑。然观其致命一疏。则馀可知矣。其疏一编。明圣人制礼之本旨。毫分缕析。如指诸掌。破许穆析句诬经。以舞文弄奸之心术。则其尊经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8L 页
卫道之功。诚不为少矣。至其斥鑴之攻朱子。而稔恶穷凶之情状。欲防其凶于国家之势。则真所谓草野孤臣。毕义愿忠之诚。昭如日星者也。而竟死于淫刑。悲夫。然自孔颜畏匡之后。能为为师致死之说者几人。其能允蹈而无愧者。惟君一人而已。西河李公敏叙题君疏后曰。师友道丧久矣。其平居无事。出入从游。而至有所威怵。鲜有不背面而匿迹者。君以眇然七尺之躯。犯鬼蜮不测之祸。必以伸师冤雪邦诬。为己任。卒殒身于刑戮。非辨义明信道笃。不以死生祸福。动其一发者。能如是乎。君没至今数十年来。世道益舛。一种右袒尼尹之辈。刱为父师之间轻重有别等语。以荧惑我 圣上。世无辨其诐遁。而生三事一之义。于是乎熄。当此时。使君不死而在世。则必有只手障澜之功。而今不可得。呜呼恸哉。记昔甲寅秋。湖中士友会议师门讼冤事于天安县之黉舍。不佞与闻其末议。望见君于人人之中。观其举止安详。听其议论精确。固已目属而心向之。居无何。遽罹惨祸。而时事屡变矣。俯仰人世。倏尔三十年所。居常仰慕节义。每读己未一疏。未尝不掩卷而泣。今后锡记君事迹始终。并与尤庵先生记事及祭文。而来请状文。噫。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9H 页
以不佞謏寡之见。何敢赘一辞于其间。惟老先生之论是徵。略加诠次。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焉。
观察使俞公行状
公讳榥。字典叔。自号凤洲。俞氏。出庆州杞溪县。丽祖创业。有义臣。以前朝世臣。守志不事。遂降县吏云。后有讳汝楷。登第。以直道。忤贼臣忠献。为其挤陷。窜没海岛。事在丽史。寔生讳得瑄。官左仆射。自是。世袭冠冕。代有闻人。我 朝。有讳起昌。以武科。历典郡邑。著清白名。燕山朝坐谪。 中庙改玉。特拜兵曹参议。不就以终。世称其高。子汝霖。官礼曹判书。谥景安。尝与静庵赵先生。请削靖社滥勋。生讳绛。户曹判书。谥肃敏。为 明庙朝名臣。寔公高祖也。曾祖讳泳。郡守 赠左承旨。祖讳大仪。宣务郎 赠吏曹参判。考讳省曾。观察使 赠左赞成。妣绫州具氏。 赠贞敬夫人。高丽三重大匡存裕之后。参奉浚之女。以万历己亥四月二十八日。生公于汉师盘松里第。幼性聪颖异凡儿。十二岁。具夫人下世。执丧如成人。十五。淹贯经史。吐词惊人。月沙李公诵其四六长句。以为黼黻之手。时值昏朝。赞成公酷罹凶锋。几至不测。公日夜号泣。周旋方便。得免惨祸。及 仁庙改玉。始赴举。甲子。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69L 页
中司马第四。庚午。式年会讲准格。适有岭人等画较分者。由考官取舍失当。公遽见屈。于是公议哗然。铨部除公金吾郎。不仕。壬申。复除祥云察访。癸酉。增广魁发解。占会围一等。隶槐院。仍荐授艺文馆检阅。甲戌。升奉教。例升典籍。乙亥。拜司谏院正言。时以佶,亿,健放释还收事。两司方论争。正言赵寿益。挺身营护。公启论逆珙王法难贷之状。寿益将顺曲护之非。其后吏判李圣求于 筵中。力救寿益。侵斥台议。公引避。辞意峻截。 上有未安之批。盖 上意欲伸私恩。圣求,寿益乘时迎合。故 上恶闻执法之论。连下 严教。谏院处置请出。有直陈所怀。风采可见等语。秋。掌试。以微眚坐罢。丙子。叙拜礼曹佐郎。复拜正言。时罗德宪,李廓等。以信使入沈。适当虏汗僣号。为虏所胁。参其贺班。受其僣书而还。台启重发。请斩德宪等。僚员托以结末。不肯参论。公启曰。德宪辈。是何等罪状。而媕婀含默。拖至日月乎。今虏肆然称帝。悖慢之辱。有甚于金使诏谕之名。则惟我堂堂礼义之邦。惟当一心抗愤。当 圣上斥绝之日。体 圣上奋励之志。使八路改观。三军增气。可也。尚何待结末之迟速乎。臣未知德宪辈诛之则贼必来。不诛则贼必不来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0H 页
耶。自古羁縻侥倖。终不免于乱亡之归云。递拜侍讲院司书。夏。拜正言兼知制教。自是。常带三字衔。俄递为兵曹佐郎。秋。拜正言。是时。虏衅日深。 庙堂有以和事为己任者。称以侦探贼情。送差虏中。付以国书。公欲论其不可。而同僚有规避者。公即与他僚启曰。顷者贼虏僣号。肆然驰书。 殿下赫然奋发。断以大义。严辞峻斥。告谕八方。移咨督府。转奏 天朝。当此之时。已离之人心复合。已丧之士气复振。已晦之义理复明。此诚转危为安之一大机会也。曾未数月。横议蜂起。至于近日。诿以侦探。送差虏中。将付国书。谁为 殿下画此计者。谋国虽未免权宜。处事不可不明白。今贼逼皇畿。天下同仇。 园陵震污之说。既出于诏旨。为臣子者孰不含痛而欲死。 圣敕之一褒一勉。监军之或抑或扬。无非望我深也。责我切也。虽未能束甲。而趋以救父母之急。岂忍因监军送谍之说。乃图我自为之地乎。又况兵家用间。贵在神密。差人乘驿。偃然传书。则是亦一使臣也。夫孰曰为 天朝地。而孰不曰冀缓我祸乎。噫。和事才绝。奖墨未乾。举措不正。群情疑惑。是不几于下欺吾民。上负 皇朝者乎。 上批以莫重之事。如是妄论。殊极不当。又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0L 页
于政院之批。有台谏必忧其美名不远播之教。公又与同僚引避。启曰。伏承 圣批。辞意至严。且答政院之教。尤极未安。臣不胜惊惶。夫不恤利害。不量是非。徒知出而轻议。惟名是求。则此乃人臣之极罪。士夫之大耻。而 殿下情外之教。乃及于此。臣等独持美名。将安归乎。假令臣等之心。初出于掠美徼利。 殿下或因臣等之言。更询庙堂。十分讲求。军机之可以秘者秘之。义理之可以正者正之。如青天白日。万目咸睹。则异日国史褒之。天下大之。岂独臣等之美名也哉。校理吴达济等处置曰。当国家举措之间。大义所在。含糊不吐。以避好名。则安用彼台谏哉。近日台臣所论。断无他肠云。十月。除司宪府持平寻递。后昼讲时。 上因论斥和事而曰。顷者负 皇朝欺吾民等语。甚无思虑也。朝廷则只欲不为挑祸。而其言如此。 天朝,邻国。若闻此语。必以我国君臣为无状。虽谓好名可也。诸臣皆曰。此事亦且名言之。则世之不讳可知。非但 天朝,邻国。虽使传之后世。亦且有辞。又曰。恐辱及朝廷。言或过当。岂必好名而然哉。其后备局引见时。自 上又提此事。屡下 严教。盖当初启辞。实出公手。而此数段语。最忤 上旨。故其前后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1H 页
未安之教如此。是年十二月。虏兵犯京。 大驾去邠。公陪赞成公。直向江都。中途。闻 大驾径行南汉。达夜驰赴。则山城已被围矣。赞成公顾谓公曰。吾虽职散年老。受国厚恩。义当执羁靮。效臣节。山城既不得入。则 庙社元孙。皆在江都。盍往从之。于是出万死。赴江都。赞成公诣分司。谓大臣曰。畿内军兵。处处屯聚。无所依归。宜出遣秩高望重之人。以为收拾统领之策。时检察使金庆徵在坐。艴然曰。秩高之人。谁可往者。令公可自往。盖庆徵自疑指斥其身。有此愠语。翌日。庆徵辟公为从事。称以巡检御史。出送湖西。显为中伤之计。公略无几微色。即日发行。路逢全罗兵使金骏龙。有逗留状。公驰入军中。捽致骏龙。挥泪责之曰。一片孤城。 君父受围。朝暮危急。间不容发。而领兵大将。徘徊观望。在律当诛。骏龙惶骇。无以为对。但请贷死前进。公不惮夷险。历遍湖岭。巡检备至。忽闻 大驾下城。痛哭还朝。丁丑。庙议抄出前后斥和诸臣论罪。以公及尹煌,李一相,洪瑑。厥罪惟均。 上并令定配。两司启请还收而不从。三司请对启曰。古人在江表播越之时。收用顾荣,贺循等人望。以服人心。今者作为名目。罪一时人望。听闻为骇。又曰。执送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1L 页
斥和三臣。诚出于不得已。今此追罪之举。人以为以仇雠待言者。 上终不允。于是公配丹阳。是年十月。 特下备忘曰。俞某等狂恣诞妄。惟意所欲。君上之言。无论智愚。皆以不从为快。谋国之事。不计存亡。专以虚名为重。欲杜此习。削出于外。中外相传之言颇险。故放送。政院以 圣教未安封还。后四日竟以前备忘还下。公虽蒙宥。无意世事。遂卜筑于郡之仙游洞。日以书史自娱。暇日徜徉于山水间以自遣。己卯夏。有叙 命。除平安都事,户曹佐郎。皆不赴。庚辰春。除礼曹佐郎。旋移忠清都事。赞成公谓公曰。士君子立身许国。当以所在致死为准。不宜一任遐遁。亟令赴任。公不敢胶守初志。黾勉往赴。至则方伯李公厚源。有诗曰。时因从事论心事。蹈海高风世共推。辛巳冬。递还。时赞成公休官。退居于清风。故公归侍亲庭。壬午。拜弘文馆校理。辞不赴。癸未。又拜校理。适以亲癠入城。谢恩即还。甲申春。又有校理之命。以厉祭官。奉使岭南。复 命。上封事。极陈民瘼时弊。有曰军兵之役。曰公木之弊。曰修筑架山山城。曰频开 经筵。咨访治道。曰非时营缮。亟命停罢。 批曰。所陈之事。无非嘉言至论。予当体念而采施焉。疏下。备局回启。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2H 页
有曰。近侍之臣。奉使还朝。将民生疾苦之状。露章陈恳。一言一语。皆出吃紧为国诚深。其意可尚。请并施行。秋。录宁国原从功一等。拜修撰。冬。拜校理。以问礼官。往义州。登统军亭。有中原文物归何处。寸愊长悬北极星之句。未及还朝。移拜吏曹佐郎。乙酉。连除修撰,献纳,校理。因升吏曹正郎兼侍讲院文学。时 孝庙入承储位。行册礼。以都(监劳)。升通政。丙戌。拜兵曹参知。秋。移刑曹参议掌试。以书题事特罢。丁亥。复拜刑曹参议。移同副承旨。戊子春。升左副。因时灾陈启。略曰。 圣上反正之初。忧勤惕虑。夙夜匪懈。累经祸乱。此志渐怠。丁卯不如甲子。丁丑不如丁卯。至于今日。又不如丁丑者万倍。臣未知毕竟税驾于何地。 殿下深居九重。罕接臣僚。所与亲近者。宫妾而已。宦官而已。治道何由而得闻。下情何由而得达乎。顷者。谏院之启。出于忧爱之诚。而 殿下以君上有病。强请开筵。其有前例为教。帝王开筵。自是常规。有疾强请。宁有前例。王言一出。向背所系。 殿下此教。何为而发也。臣窃惜之。且伏闻。 殿下别搆一堂于寝殿之侧。 殿下所居之室。虽曰狭隘。不犹愈于三等之土阶。不剪之茅茨乎。 殿下既厄于公山。又厄于江都。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2L 页
又厄于南汉。其时所居之室如何。而至于今日。独不念在莒之时乎。 上答曰。所论皆中予失。再三嘉叹。其后。又陈宦侍骄横之习。宫禁不严之端。 上皆嘉纳。夏。拜全罗道观察使。以亲癠辞递。旋拜左承旨。又递。秋。拜工曹参议。己丑正月。赞成公卒。丧制一遵家礼。馈奠之暇。手写礼记正文。日有课读。辛卯。服阕。拜参知兼管史局。参修 仁庙实录。寻移左承旨。时当 孝庙初政思治之日。尝入侍言 先朝时开筵之日。则台谏有亲启之规。近废此规矣。 上曰。此言是也。申饬行之。自是遂为定规。冬。拜刑曹参议。为养求舒川郡守。郡有收果之赋。为民痼弊。公一皆蠲之。仍就城内隙地。多树果木。自后其弊永祛。莅任半年。廪庾盈溢。用除一年民租。境内有宫房防川折受处。民田被夺者多。公皆推还其田。且毁防川。以此坐罢。一境髫白攀辕不忍舍。竖石以记遗爱。癸巳春。拜兵曹参议。八月。丁继妣李夫人忧。公以衰老之年。连遭巨创。过毁成疾。才过练期。竟不起。乙未四月十六日也。享年五十七。讣闻。赐赙祭。以从勋。 赠吏曹判书。兼带如式。用其年六月七日庚申。葬于杨州车踰岭赞成公墓下负坎之原。公资禀端雅。器度凝重。事亲至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3H 页
孝。赞成公耋艾之年。宿患沈绵。公专心侍药。亲执刀圭。非有公故。不离其侧。每日昏定侍坐。夜深命之退则出候于外。知其就寝。而后退归私次。常以早失所恃。为至痛。推以事继妣李夫人。无间所生。夫人亦不知其异出。前后居忧。戚易中礼。拜奠之节。未尝以老病自恕。与季氏大宪公。友爱笃至。以及群从内外族亲。克尽敦睦之义。立朝行己。具有本末。接人和易。而严于邪正之辨。处事安详。而明于是非之分。当冠屦倒置之日。与数三同志。抗论力争。虽屡承 君父摧压之教。而不挫不挠。终被荒野窜谪之罚。而不怨不悔。春秋大义。赖之而不坠。呜呼盛哉。一自天地翻覆之后。绝意仕宦。素履弥坚。晚岁虽迫于君亲之命。黾勉出膺。而正色立朝。未尝为媕婀苟且之计。自通籍以来。迹不到权贵之门。门庭寂如寒士家。嫉世侈靡之习。居家敦尚俭素。平生不着毛裘。乙酉。问礼之行。西路风气甚洌。关西伯朴公遾。忧其生疾。赆以一袭毛衣。公终始挥却。及升绯玉之班。李夫人制遗无文锦衣。公虽拜赐。而不喜着。其俭德天性然也。为产不赢一亩。沔川地。有世传数顷田。一日送人收税。则田为傍近民人葬地。沔守将欲治其人。责其税。公闻之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3L 页
曰。吾岂忍徵布于白骨耶。遂弃之。人皆叹服。性喜读书。于先儒性理之说。最深留意。尝手画河图洛书于座隅。反复潜玩。抄录朱书二册。常不释手。尝摭古人忠孝事迹之特异者。手自缮写。名以起敬录。又裒集先世内外系谱及墓道文字。为追远录。于文章。用力甚勤。文取左戴。诗尚杜苏。而亦不以此自居。故世鲜知之。惟赵乐静,金沧洲诸君。称其浑厚。所制若干卷。藏于家。前夫人晋州柳氏。 赠贞夫人。县监健之女。有妇德。事舅姑。以诚孝。赞成公亟称其贤。遇事必有所咨。尝痛斥巫觋之说。不使近于户庭。妇人而有女士之称。与公同年月生。卒于丁亥九月二十五日。得年四十九。葬于杨州先茔内巽坐之原。举一女。适承旨李程。继后子命夔。工曹正郎。后夫人恩津宋氏。直长时煜之女也。生一男。曰命赉。命夔先娶都事郑栻女。生二男。重基,衡基。再娶士人权休女。生一女。适林象台。命赉娶参议朴世城女。生四男。广基。进士。厦基,度基,庆基。一女适进士赵鼎彬。李程一男。喜泽府使。四女适士人李震硕。正字徐文翊。县监柳载和。执义林世俭。重基二男。曰彦璧。实主公祀。曰彦璞。四女皆适人。衡基四男。曰彦福,彦禄。馀幼。林象台二男。幼。广
丈岩先生集卷之二十 第 474H 页
基五男。彦铎。馀幼。喜泽一男。夭。李,徐,林三婿。皆有一男。浩于公。虽未有扫门之分。每念公丙子所树立。未尝不敬叹而深慕之。呜呼。以公文学才望。当 孝庙经营大业。寤寐豪英之日。俾获登庸协赞。则想其成就。必不但见于区区章奏之间。而公已巳病。惜哉。此岂公之不幸而已。尤庵老先生尝撰公神道碑铭。表章其大节曰。馀皆可略也。以浩謏闻寡识。何敢复有所赘。第据其家乘。谨加诠次。以备参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