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墓碣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5H 页
参奉李公墓碣铭
世有奇伟倜傥之士。初非厌弃纷嚣。脱略功名。而间亦有材器可以展布于世。而与世不偶。终无所成。为世所惜者何限。以余所见。李公世观字仲宾。即其人也。余始遇公于稠广中。观其言貌动止。绝无俗子妩媚之态。固已目属而心向之。伊后一再相遌。见辄犁然。而犹以未得款洽为恨。居无何。而闻公奄忽谢世。不觉恸惜曰。善人亡矣。今世何由复见斯人欤。后六年公之胤宜焕宜炳兄弟。袖公行录。请铭于余。呜呼。余不铭公。更铭何人。按状。公龙仁人。上祖三韩壁上功臣三重大匡吉卷。入 我朝。有驹城府院君中仁。二世至刑部典书伯持。录清白。自是世。袭簪缨。高祖讳启仁。进士 赠承旨。曾祖讳士吉。县令。祖讳后发。寿职同枢。考讳华岳。不仕。妣某乡某氏之女。以崇祯后丁酉二月十一日生公。自幼嶷然夙成。十岁。就学于玄石朴公之门。受小学,四书等书。出入累年。最蒙奖许。辛亥。尽室下利川庄舍。癸丑。娶妇于潘南朴公之相之门。丁巳。遭外艰。乙丑。遭祖考丧。制承重服。辛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5L 页
未。遭内艰。公以孑然独身。终鲜兄弟。十馀年之间。连遭大故。丧葬祭礼。手自经纪。尽诚无憾。壬申。挈入洛中。始居白岳山下。既又移寓于城东。虽流转迁徙。家计旁落。而教督诸子。勉勉不懈。甲戌。又哭朴氏丧。鳏居累年。不以家事关心。而素喜词翰。益自勤励。至于博士功令。虽不专意。屡中发解。而辄踬会围。人皆称屈。甲申。疏斋李相国颐命掌铨。以清白先荫。初拟寝郎望。庚寅增广。始中司马。自是连拟斋郎。不受点。乙未。始除 思陵参奉。丁酉八月。仕满将升。而遽以是月十三日殁。十月永窆于利川先垄侧负巽之原。前配朴氏祔左。朴氏甚有妇德。内外亲党咸称之。继配竹山安氏。士人纬之女。公有四男二女。宜焕,宜炳,生员宜熽。朴氏出也。宜燮及郑桨妻。安氏出也。季女未笄。宜焕一男。普显。一女为韩师赫妻。宜炳一男。普亨。一女幼。宜熽三女。幼。呜呼。以公之气槩才能。有所遇而发用。则其志业所就。谁之不如。而早汨没于丧戚。晚不遇而落拓。惟以诗酒自娱。与尹永平之赟,李观察海朝,李参议宖频。作文酒之会。觞咏交错。嬉戏淋漓。人谓东村胜事。且如疏斋相国及李左揆健命,宋尚书相琦诸公。有意汲引。终始眷眷。嗟惜不已。此可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6H 页
见公之名论风谊。殊不草草矣。系之以辞曰。资美而气豪兮。竟沈晦而没世。天乎人乎。谁执其咎兮。吾恐为善者遂懈。然后嗣之多贤兮。未食之报宜有待。
副护军权君墓碣铭
崇祯甲申后七十八年辛丑。余谢官归老于楼岩江舍。一日。临瀛士子金应镜,辛甲东两生。怀书为质。谒余而言曰。吾乡。昔有隐德不仕者。号栗亭。姓权。名始显。字显哉。自幼勤敏劬学。遂通六经百氏之书。学诗于任公有后之门。不事彫饰。超脱科臼。屡试不中。年未衰。而遂废举不赴曰。吾以倦游之躯。赌得失于少年之场。非我志也。净扫一室。图书自娱。足迹不到城府间者。馀三十年。性清疏耿介。不以家事关心。担石屡空。而无忧色。接人恂恂。不露圭角。而至于好善嫉恶。论事是非。有确然不动之操。平居鄙悖之言。戏慢之容。不设于色辞。又以教育人才为事。别筑小斋。扁以蒙养。乡邻子弟。挟册而登其门者。七十馀人。严立课程。至诚告教。终日无倦。晚取江湖鱼鸟之乐。移居镜浦南岸。为终焉之计。寿至耋艾。跻三品阶。卒于甲午正月十日。去其生癸酉正月十六日。得年八十二。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6L 页
初葬于济峙之原。后改葬于某村某原。君娶宁越辛氏。喜重之女。故弘文博士应命之孙也。生二男二女。男长以载。次斗载。女长适崔益㞳。次适金昌胤。孙男长曰命东。继以载后。次曰道东,采东,祖东。皆有才学。生等亦以童年受业其门。虽无所成就。而同门诸人。皆得衣缝掖。游学校。幸厕选士之列者。间亦有之。无非吾先生赐也。愿得一言。铭诸墓。吁。自乡遂之礼废。而献艺之科立。怀抱德义之士。无缘播幽香于深谷。展素蕴于明时。可慨也已。如权君。余虽未识其面。而今观君辈所述。盖一乡之善士。而古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岂其人耶。今以君辈不忘受教之恩。不远千里。求一言以图不朽于来世者槩之。亦可见古人乐育英才之遗意也。是为铭。
参奉金公墓碣铭
余观世人父作子述。圭组相承。以荣耀一世者。仅十一于千百。况种德艺学。不坠家声。生而趾美。没而并祭于社者。又几人哉。若以邹圣天爵人爵之训槩之。则其重轻贵贱。又不辨而自明矣。以余所闻。近故扶安金氏之家。其种德趾美之盛。盖不可以十一千百论焉。呜呼休哉。舂岩金公讳之纯。字真卿。即在涧堂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7H 页
讳澕之嗣子也。在涧堂德学行迹。备在状中。而天品甚高。拔出尘臼。胸襟洒然无一点微瑕。见者皆以雪中仙鹤称之。一乡多士相议。立祠于蓼溪。与天默斋李公并享焉。舂岩公承训家庭。德器浑厚。读书必务潜玩。为文不尚浮靡。尝曰。人之心地。莫贵乎真实。主忠信三字。可为学者法。此公操履之笃也。事父母。左右就养。诚敬俱至。滫瀡之味。寒煖之节。躬亲调尝。不任仆使。前后执丧。哀戚动人。葬祭诸节。一遵礼制。不以年老少懈。此公事亲之孝也。其持己也庄而温。接人也和而顺。虽遇事变。必从容酬应。未尝有疾言遽色。人有请学。训诲不倦。不分贵贱贤愚。各随其才而成就之。此公接物之方也。自弱冠。屈意治博士业。屡魁乡解。年三十二。始参南宫之选。丙子虏变后。敛迹丘园。无意世事。大臣荐其行谊。除 敬陵参奉。强赴谢命。朝廷议除王子师傅。公即日辞归田庐。居闲养静。日与亲朋杖屦。逍遥于东阡北陌之间。取其堂西有水舂台。自号舂岩。此公出处始终之梗槩也。己亥。公寝疾日渐危毒。犹未废书。早晏手执一卷韩碑曰。古人享遐寿者鲜矣。盖自知不起。有此安之之意也。以其年七月十六日卒。去其生戊子十一月二十四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7L 页
日。寿七十二。葬在某乡某向之原。妣全义李氏。生员廷龙之女。正言 赠参判承孝之孙。公娶西河卢氏。孝子成均生员士尚之女。吏曹参判叔同之五世孙也。生一男一女。男曰蓍。丁内艰。不胜丧。先公殁。女适士人高斗远。蓍娶牧使曹挺立之女。生五男二女。男长善基。未娶而夭。次曰敬基。次曰世基。早世无子。次曰远基。次曰德基。女长适士人尹亨商。生一子东鸣。次适郭辽。夫妻俱早殁无后。敬基娶一善金东燧女。生五男一女。女适士人吕以大。男长范。娶坡平尹亨甲女。馀未娶。远基娶南原尹时敏女。生三男。皆幼。德基娶黄州边世老女。生二男二女。皆幼。高斗远生一女。适士人洪载元。生二男。长叙畴。次禹畴。扶安之金。以丽朝平章事谥文贞公丘。为鼻祖。四世至古阜郡守光叙。当丽季。耻事异姓。大归于扶安。又四世。至进士讳锡良。有孝行。南溟曹先生志其墓。于公为高祖。进士生察访讳光。察访生都事讳益福。寔在涧公之考也。呜呼。公之硕德懿行。播人耳目。而官止一命。不得有施。乡中士论。久而愈慕。岁乙亥。以公配享于蓼溪祠宇。公有一子。早夭。儿孙零丁。人或有疑于福善之理。目今曾玄振振多贤。仁者有后。于焉可徵。曾孙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8H 页
篿。以公门人韩上舍正吾所撰行状。来请铭碣。浩固辞不获。粗叙其表著者。系之以辞曰。
两世蓄德。道胜位屈。位虽云屈。德则庙啜。持此较彼。谁通谁塞。未食之报。在后不忒。中虽少阏。卒乃蕃昌。如不信天。视此铭章。
县监申公墓碣铭
高丽氏肇基。申太师壮节公崇谦佐命。始大显。平山之申。皆本于太师。 本朝。有齐靖公孝昌。官至兵曹判书。三世至讳亿年。官经历。寔公高祖也。曾祖讳匡祉。祖讳孝曾。两世俱仕为参奉。考讳獜。 赠左承旨。妣固城李氏。佥正忭之女。大司宪贞肃公则之曾孙。公讳景进。字子渐。以嘉靖丁未九月十四日生。自少志学。行谊纯笃。尝为博士功令。累中发解。壬辰倭变。承旨公年七十三。公与奴顺年。迭负避兵东峡。翌年。承旨公殁于旅次。公冲冒艰险。返葬于杨州先茔侧。虽当仓卒。丧葬诸节。不失礼意。甲辰。除青岩道察访。官止青阳县监。年至。退处槐山之冠洞。筑一小室。为暮年游憩之所。种以梅竹松菊莲五者。扁以六友。曰老人游泳于斯。岂非五友中一友耶。日处其中。吟诵性理书。又作一小册。手写小学题辞,心经赞,东西铭,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8L 页
四勿,敬斋,求放心,尊德性等箴。晨夕寓目。与弟县监景逸,景遂,县令景遇。相与勉学。不但为埙篪之乐而已。庚午。以大耋。升通政阶。壬申七月十八日卒。享年八十六。葬槐山桂月阿亥坐之原。配淑夫人顺兴安氏。生员应寿之女。文成公裕之后也。与公祔葬。生二男。长寔。次寭。副护军。一女适柳忭。寔早夭。以寭子尚周为后。寭生五男三女。男长尚周。即出后者。次尚颜,尚闵,尚伋,尚容。女适士人慎盛,金,主簿李时奋。尚伋出为县令公之孙。内外曾玄。多不能尽录。公沈静寡言笑。居家敦睦。莅官廉白。平居不喜交游。守静看书。不资师承。多有自得。尝草著一说曰。晦庵之学。古今罕比。向者河崙建议。升子张于十哲之列。惜乎。河崙不知朱子之功。尤宜升配也。朱子前后。延平勉斋。渊源相承。发明斯道。而俱未得从享圣庑。岂非右文之一欠典耶。又曰。荀卿。以人性为恶。以启李斯焚坑之祸。许衡。生于宋世。身事夷狄。理当黜享。又曰。我东静庵,退溪,栗谷。道学纯正。兴起斯文。功莫与竞。静,退则幸已从祀。而独栗谷不与焉。诚为 圣朝之欠事。其议论之明的如此。及公殁后至 先王朝。有文庙升黜之举。而符合公所论者为多。可见公见识之高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9H 页
也。为文平实。笔法遒劲。多传于世。公几世孙佐郎綎。与余情好甚笃。晚占高第。未克展布而没。心常悼惜。今其子命耇袖公家状。属余铭碣。义不可辞。谨撮其要。而铭之曰。
有人于斯。行高德备世莫识。在家饬躬。孝亲友弟敦于族。居官恪谨。恭上恤下砺廉白。识见高迈。尚论古贤后不忒。虽靳于位。寿享大耋。嗣承多贤。庆流无极。报施之道。谁谓终啬。有欲知公。镜考斯碣。
玉峰白公墓碣铭(并序)
愚少也。习闻艺苑馀论。咸推玉峰白公。诗盛唐而笔永和。居常艳慕。以为是词翰家第一流。及读松江先祖所为挽公诗。有遗孤受托之句。又窃叹先契之重如是也。岁癸卯。余得罪于时。栫棘南洋。公之后孙受璥,受瓘等。来理旧谊。因以得公本末颇详。其律身之清高。训子之纯深。皆可为后法。是将以德掩艺。顾反以艺掩德耶。始觉前日浅之为知公也。一日。受璥来致其宗兄受珩之书。仍授以家状一通曰。愿有以铭之。余以罪累。辞不敢。受璥责以契谊。请之不已。顾念先祖遗孤受托之语。诚有不忍孤贤孙之望于百年之后者。冒昧滋笔。撮其槩而叙之曰。公讳光勋。字彰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99L 页
卿。玉峰其号也。生而颖脱。艺业夙成。八岁。能属文。伯氏评事光弘。亦以文章名。尝对策占魁。公读其试卷。无所碍滞。评论得失。一一中窾。傍观者啧啧叹曰。文章兄。又有文章弟云。一日。长者拈春字。使以古诗应之。公即对曰。江花树树春。长者诘其出处。公曰。此在唐诗。顾未察耳。仍诵全篇曰。夕阳江上篴。细雨渡江人。馀响杳无处。落句云云。长者信之。既又自言其率口应猝。一座惊异。其后具眼者见之。咸谓置之唐音中。诚不易辨也。年十三。以诗赠僧归枫岳。林石川亿龄批曰。谪仙复生。是岁。发解乡试。自是。诗名大振。游青莲李公后白之门。与崔孤竹庆昌迭倡骚坛。又从伯氏于京。质业于梁松川应鼎。南归。往拜卢苏斋于沃州谪中。卢公有神交久名闻。义合可年忘之句。甲子。始捷进士试。公素无荣进意。自此遂废举子业。惟以山水自娱。凡无聊不平。必于诗发之。壬申。韩,陈二诏使之来。苏斋膺命馆伴。请于朝。以公为白衣制述官。遂赴驲召。延誉诸公间。名卿大夫。皆折官位辈行愿为交。造门求识面无虚日。随傧至湾上。华人见公诗笔。莫不耸叹。至有称以白老先生者。明年。丁外忧。服阕。累以荐拜官。不起。丁丑。始拜 宣陵参奉。移拜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0H 页
全州 殿参奉。又移 靖陵,礼宾寺,昭格署等参奉。公虽黾勉仕宦。所思不存。尝遗诸子书曰。行将摆弃而归。与汝辈。讽咏先生之风。耕钓以终其生。足矣。雅意未遂。竟以壬午五月十四日。病卒于京邸。寿仅四十六。远近闻者莫不痛惜。公卿以下。皆有以赙恤。时松湖公自乡奔赴。松江先祖适会观察本道。要诸路吊之曰。从此吾无意于世矣。仍言奔丧之礼。不可披发。令括发。加四角以送之。及丧还营。理后事甚悉。其年九月。葬于灵岩郡南海林山向午之原。公早有大名。所与游如杨蓬莱士彦,崔孤竹,荪谷李达,宋龟峰翼弼,李山海,崔岦,李纯仁,尹卓然,河应临。皆一时英华。或称以四杰。或谓之八文章。然若论其刻意复古。直造唐人阃奥。则未有不归之公也。万历丙午。朱天使之蕃。求得公及孤竹稿。击节叹赏曰。当归梓江南。以誇贵邦文物之盛云。于是乎公之诗名。满于天下矣。至于 本朝诸钜公所为诗稿序跋。引重甚挚。无复馀蕴。然玆乃技耳。若夫孝友之笃。操履之确。好善恶恶之懿。则未有能表章之者。盖公早失所恃。事严君。诚礼克备。尝出赘于灵岩玉峰山下。距亲庭百馀里。深恨不得以时定省。每月必觐。替人承候。亦以一旬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0L 页
为式。虽至赁仆。莫或愆期。省亲之行。路由邑中。州伯感其诚。频致供养之需。居忧尽礼。终始不懈。家贫屡空。常若自足。不以一毫干于人。清修苦节。耸动污世。栗谷先生所谓雅度澄壶月者。岂非目击心许之言哉。训诲诸子。必依于道义。戒居室则造端乎夫妇之微。论读书则务本于小学之书。至于科场得失。固父母之所愿于子者。而苟有毫分未安于义者。虽兄弟亦不许。相致力曰。一生行己。常念勿欺之教。才学既成。富贵穷达。付之于命。吾何与焉。其他嘉言格训。载于手牍者。殆不可胜书。此岂非自身而行于家之一端耶。公尝入京。松湖公随侍。时郑贼汝立。方盗名字。举世趋风。汝立见松湖。爱其英秀。固请留学。公不许。人或疑之。公曰。师弟子不可不审。盖已知其凶悖也。许筠尝为其妹择对。慕松湖公之才名。屡抵公。请与为昏。公故以他辞拒之。栗谷先生问其意。答曰。姻家岂徒取其门阑之燀赫耶。栗谷益加敬叹。筠后果诛死。此其先见。何遽出古人下哉。当时与公好。而公之所与好者。前辈则青莲,苏斋,石川,松川,朴思庵,宋颐庵。侪流则栗谷,成牛溪,松江,李峒隐义健诸贤也。古语云。不见其山。愿见其木。此可以见公也。公于平日。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1H 页
虽未尝高自标置。而历选平生。盖有得于学问之力者为多。于以列之儒贤之间。宜亦无愧。顾世之论公者。但慕其词华。与一时骚人墨客。并称而止。此何异于杜少陵蕴稷契之具。而直同调共视于李谪仙者乎。然公议之在世。久而乃定。近年章甫齐声。配公于青莲院祠。士林之论始允。昔昌黎氏铭孟贞曜。欧阳子志梅圣俞。一以诗为案。他不暇及。非谓此外无可书者。良以论述其人。未有重于诗也云尔。今余于公。特详行谊之大致者。欲使后之览者。知公之所以惊风泣鬼者。乃馀事耳。公之先出于水原。高丽侍中上将军景臣。其远祖。至吏曹判书讳庄。谪海美。子孙仍家焉。故亦称海美人。高祖司瓮直长 赠户曹参判讳绘。始居长兴岐山里。曾祖讳孟春。祖讳文麒。皆进士。考讳世仁。副司果。有学行。乡邑长之。妣光山金氏。佥正广通之女。有子三人。公其季也。初娶河东郑氏。县监冈玉女。有一女。后娶。亦河东郑氏。副尉应瑞女。生三男二女。男长亨南。早殁无嗣。次则松湖公。进士。诗笔克肖。趾美词林。连世以白衣赞傧华国。国朝无两焉。次兴南。登武科。尝为县监。当昏朝弃官不仕。女长适金怡。次适柳光𩃀。次适李海。振南二子。尚宾生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1L 页
员,尚贤进士。一女适别坐李复吉。庶子尚贲。兴南一子尚友。宣传官。一女适郑馨远。庶子尚廉。金,柳。皆无后。李海生一男三女。男彬。亦白衣赞傧。后擢文科持平。女长适崔硕徵。次适县监朴震瑞。次适李应㕀。内外曾玄。多不能尽录。今之乞铭者。即公五代孙云。铭曰。
诗道之昌。莫尚仙李。暨终而靡。承以五季。江西一派。为宋膏肓。寥寥千载。响沈声亡。公生海外。力雄反正。字鍊句琢。绳尺韦孟。遗篇入购。名彻中原。我论其世。诗不如人。襟怀飘洒。冰雪皭然。师友切磨。有蔚群贤。云视富贵。蝉蜕尘中。非诗使穷。公不求通。百代清风。可激颓俗。凡世慕公。耽华遗实。敢阐潜光。昭揭铭词。尚有来者。考信于斯。
松湖白公墓碣铭(并序)
余为白生受璥。猥铭玉峰公碣矣。受璥继有请曰。吾高祖讳振南。字善鸣。号松湖。寔玉峰公中子。诗名墨妙。克世其家。仍两世以白衣赞傧诏使。大为国华。名重一时。且与子之曾王考江陵公。世讲伍举声子之好。当时赠遗篇章。尚有存者。亦不可无子言以表其茔也。余曰。然。愚既犯不韪之罪于前。今独何说之辞。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2H 页
公少有英才。岁戊寅。随玉峰公之京。路由南原。适遇林白湖悌,荪谷李达,松岩梁大朴。同上广寒楼酬唱。公亦隅坐。有明朝又向全城路。匹马超超独咏诗之句。座上莫不叹赏。白湖为识酬唱录曰。玉峰之子。深有乃父风。其诗亦载卷中。比之阿买亦远矣云。时年十五。后于四学课试。连以诗赋居高等。取发解。与李内翰嵘定交。李见公所为庐山长歌。推以为绝作。先辈闻名。亦多就见焉。栗谷李先生尤加眷爱。及公下乡。先生每对玉峰公。辄问几时还洛。壬午。玉峰公卒于京邸。公戴星而奔。我松江先祖适巡察湖南。邀于路吊之。因讨奔丧礼。括发加四角巾而送之。及丧还。葬祭诸节。小有疑文。必问于松江及他识礼家。以恔孝思焉。庚寅。中进士试。丁酉。避倭乱。客于统制李忠武公舜臣阵中。李公甚相敬重。天将季金领舟师来。重公名。因李公求见。欢若平生。待以殊礼。皮游击承德。亦见公诗笔。大加称赏。归时。多受公笔法而去。丙午。朱诏使之蕃之来。馆伴柳公根。举公为白衣从事。诏使文章书法。名天下。讨公笔迹。辄称绝奇。藏弆为宝。诏使亦写玉峰书室。玉洞烟霞八大字及武夷九曲诗以赠之。诏使之归也。馆伴又不欲舍公。公力辞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2L 页
而归。公素与金文正先生尚宪,竹阴赵公希逸相善。有暮年卜邻之约。为置京第于白岳下。未几。时事大变。公不乐于世。修葺玉峰旧居。又营别墅于松山松湖等处。皆占湖山之胜。往来藏修。为终焉计。戊午十二月初五日。卒于家。寿五十五。明年。葬于海南长星山坐子之原。配海南尹氏。宣传官宽中之女。眉岩柳公希春之外孙。有贤德助公。成内治。有子二人。女几人。男长尚宾生员。次尚贤进士。女适某姓。孙男女几人。乡望世系。前碣具焉。此不复详。所著有松湖诗稿一卷。见者咸谓可传子孙。将谋刊行云。公器度夙成。志气磊落。词章笔翰。固已趾美。而行谊醇笃。尤能克绳。事母夫人甚孝。当丁酉奔窜之际。适口之味。便身之物。无不毕给。至或设酌称寿。尤致意于追远报本。岁上墓。不以路梗权废。徒步踰岭。奠献如平时。人皆难之。地主感其诚。许以马代步。尝作家戒。先世祀飨。无得循俗轮行。祭田所收。别藏一库。临时取具。务尽蠲洁。定为垂后之规。御家有法。内外斩斩。赈赡穷族。惟力是视。救人患难。如恐不及。若夫一切世味。盖泊如也。公之内子。无他兄弟。只有孽喃。其家产业多归于公。公谓彼虽贱也。将以承重。遂于分数之外。别出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3H 页
田民。名曰奉义条。而加给之。俾无乏祀。其人没世感德。闻者义之。癸丑以后。伦彝斁绝。公所与交如白沙李公恒福,玄轩申公钦。皆流窜绝地。公未尝以世祸自挠。不远千里。问讯相续。玄轩答书。有曰。古所谓朋友之道。始见于今云。桐溪郑公蕴。以直言谪济州。祸将不测。公携酒送别。及癸亥。郑公召还。公已谢世矣。郑公作诗悼之。当昏朝时。无赖子弟。多附雠母之论。以阶拔身。公之从妹子宣世徽。即其一也。得魁科。归谒公。公闭门不纳。其严于淑慝之辨如此。故类见忤于凶党。尝被李弘老所搆捏。陷于缧绁。事竟无实。亦不能逞其憾焉。噫。人于祸福利害。能不变其所守者寡矣。况有能不顾一世之凶焰。避恶若秽。赴义若渴。如公之为者乎。宜其为玉峰公之能子。而称湖南之高士也。余于此。益有感于今日之世道。遂系以铭曰。
诗唐笔晋玉峰翁。孰干其蛊松湖公。王家献之顾匪熊。布衣华国父子同。非直也艺行又躬。获亲信友乃家风。遭时不良耻苟容。眷彼弊庐先人踪。园有花竹山有松。于焉婆娑乐在中。傲视浊世惟义从。素履靡玷始犹终。湖海高名逝无穷。我铭贞石诏稚蒙。
府使金公墓碣铭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3L 页
肃庙甲戌。故掌令金公汝习。因事直言。 上优批褒嘉。朝绅动色。时柳尚运为铨长。妄揣 上意。外许而内惮之。将黜言者以谄之。一日政席。遽拟公蔚山郡。铨郎李仲刚健命。执笔不书。僚郎沈权书之。汝习到蔚。未数月。不淑。余遇沈而责之曰。君何杀金汝习乎。沈愕眙曰。是何言耶。曰。李仲刚之所不书。君独书而黜之。竟死不返。非杀而何。沈色悔久之曰。吾亦恨之。噫。俯仰人世。忽已三十年馀。李,沈二公。俱已即世。而余独支离不死。得罪于时。御魅海岛。朝夕待尽。汝习之胤相玉。驰书千里外。并授行录。请志其墓。虑或以罪迹为辞。至以尤庵老先生在蓬山时。引朱夫子党祸后。应副人文字事。援以为例。恳恳不已。余谓后生安敢妄拟先贤。自陷于不韪之科。旋念汝习之墓。非余铭之而谁为之。知我罪我。其在斯欤。谨就其家状。而叙之曰。公讳灏。号寻乐斋。汝习其字也。系出新罗国姓。上世有坐直谏。谪豉盐城。子孙仍籍焉。豉盐。即今延安府云。有讳暹汉。高丽四门博士。教授生徒。大振儒风。至讳涛。号萝葍山人。中 皇明洪武制科。东还官密直提学。文章节义。斑斑史牒。 本朝左参赞文翼公讳汝知。兵曹参判讳锡哲。其显者也。高祖讳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4H 页
嵘。司果。曾祖讳仁溉。通德郎。祖讳㻆。掌苑署别提。考讳粹五。宽厚简重。世称长者。擢文科。历台阁。卒官通政钟城府使。后以公从勋。 赠礼曹参判。妣兴阳柳氏。及第庆元之女。封贞夫人。以 孝庙庚寅十二月十九日生公。幼而聪警绝人。尝温习论语。三日遍诵一部。弱冠。出入场屋。多居上流。 肃宗戊午。捷增广文科。时群壬擅朝。沮其进途。分隶国子。人皆惜之。摄职堂后。记注赡敏。院中皆推为不可及。庚申更化。参保社从勋。例升成均馆典籍。转司宪府监察。历礼兵二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辛酉春。始除司谏院正言。再入而递。夏。除咸平县监。以亲癠不赴。秋。除江原都事。壬戌。除司宪府持平。与修 显宗实录。未几。出为海运判官。旋移顺天府使。邑处海隅。素号难治。吏习滥猾。每太守新到。辄投伪牒。以尝试之。公一皆摘治。宿赃老奸。吐舌缩颈。莫敢复为欺隐计。甲子。解归。八月。参判公捐馆于钟城任所。千里扶榇。哀号陨绝。仍婴奇疾焉。制除。除掌令。时尹宣举门徒罗良佐等。疏诋尤庵宋文正公。语极诬悖。 上命窜良佐。司谏李墩墩启请还收。玉堂洪受瀗驳墩递之。持平李益寿欲踵墩。而忌公在台。以不劾玉堂为辞。请递公。 上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4L 页
严批不从。公上疏辞曰。良佐侵辱大老。苟有是非之心者。岂不知其言之无伦。而还收之请。遽发于言地。儒臣驳正。在所不已。益寿反以不劾为咎。其亦异矣。 上优批不许。呈告得递。旋除掌令。入侍启曰。顷日儒臣以罗良佐,韩圣辅之疏。互相侵辱。俱极妄肆等语。有所陈达云。夫圣辅之疏。不过为师卞明而已。儒臣之必欲与良佐同归之妄肆之科者。其言议之谬戾甚矣。 上深然之。时有公主丧。特许葬地于京城禁标内。玉堂劄论之。玉堂五人。一时见罢。公诣阙陈其不可。即温批从之。判书金公万重。以闾巷间传播之说。达于筵中。 上怒甚。命下金公狱。责问谁受。公与诸僚。力争之。递除掌乐正。未几。复还掌令,持平。权持等。论劾李公选。语极诪张。公引避曰。朝论岐贰。抑扬太偏。人情抑郁。气像不佳。不思调和镇定之道。务为乘机挤陷之论。此岂国家之福乎。执义李墩。论递公职。是时。老少分朋。士祸已兆。公不乐在朝。力求外补。除洪州牧使。境内素多豪右。侵小民。蔑官长。习以成俗。公痛绳之。积弊如洗。有一嫠妇。与其诸族争葬地。理直而强弱殊途。屡讼辄诎。公一见即决。以归嫠妇。一州争快。己巳。被奸党搆劾。大归昌平旧居。庚午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5H 页
春。遭柳夫人忧。服阕。始搆数椽之屋。左右图书。淡然无营。与伯仲氏。逐日团会。谈论竟夕。教诲一家子弟。接引旁近学子。谆谆诱掖。多所成就。尝于屋后得水石佳处。仿武夷九曲而命名。遇兴辄徜徉其间。有乐而终焉之志。甲戌。政化鼎新。 坤位复正。登进旧臣。公以济用监正。力疾西上。为一谢 恩命。至则移拜掌令。请删 坤圣出宫时 圣教之十分未安者。 上即允之。旋因大臣言反汗。公陈疏乞解。不许。贼臣宗道酿成己巳之祸。其子彦良。不宜置 辇下。启窜极边。至辛巳。果以凶逆伏法。人服其先事之见。蔡振后之孙彭胤。诬辱李文成,成文简。请黜圣庑。改纪之初。滥被瀛选。公以彭胤世济其恶。论削其录。士论快之。冬。因灾异。应旨陈疏。首陈君德得失之由。次陈春宫辅导之方。以至仕涂之混淆。言路之开闭。生民之休戚。军政之疏虞。凡数千馀言。无不推本起弊之原。继以对症之剂。凿凿中窾。皆可施行。 上优批嘉纳。公一日诣台论启。久未承批。公即陈疏曰。 殿下曾于东垣内。刱置一阁。俯临大道。都人咸谓为游观设也。今闻 殿下出御后苑。临观新恩。因张倡优杂戏。竟日忘返。台启之久留不下。未必不由于此。微臣见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5L 页
轻。固不足言。其于累圣德骇众听。何哉。末引召公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之说。程伯子暮归观猎。此心难操之言。缕缕勉戒。仍请亟毁此阁。以解国人之惑。 批曰。台启虽不谅予心。而其忠爱陈戒。无愧古人。看来嘉叹不已。可不体念。仍赐虎皮一令。以表予嘉尚之意。翌日。入对曰。 殿下率是道行。何事不可做。古人曰。赏一人。千万人劝。自此朝廷之上。绳愆纠谬之言。将四面而至矣。又启曰。君上阙失。虽如臣者。亦能论列。至于事关大臣。世所忌讳。此无他。人之一身。利害系此故耳。以任元耇事观之。亦可知矣。愿以诸葛亮勤攻阙失之义。饬厉大臣也。盖时相尹趾完。请释权大运。元耇疏斥之。趾完前后书启。语多不平。元耇终至坐罢。故尝于疏中及之。又此申复云。判书申公翼相曰。金某敢言人所难言。可谓直截。而只纳其言。不毁其屋。殆近于悦而不绎矣。校理宋公相琦。继陈当毁之意。其后朴玄石世采又白 上曰。金某疏批。近来罕见。至有褒赏之举。此臣邻感动处。而其疏有撤阁之请。今若仍留。则群下或不信 殿下纳谏之实矣。 上曰。已令撤去矣。始公疏到喉院。人皆为公惧。及批下。莫不耸叹。以为盛德事。公以当时伦纪虽明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6H 页
于上。惩讨不严于下。寻常慨惋。及论别阁事。 天褒非常。益自感激。遇事风生。知无不言。时辈固已骎骎不悦矣。己巳。遗孽于殿对。论当今之弊。有曰。楚狱多滥。冤枉莫伸。盖指其时凶逆之狱。而擢置高第。公以事系名义。不可不规警。请推诸考官。适用事大臣主其试。故 上以非斥大臣责之。于是时辈必欲乘机挤排。吏判柳尚运倡补外之议。玄石朴公以为直臣不可出外。其计遂沮。朴公去朝。而尚运竟黜公补蔚山郡。司谏金公盛迪,大司谏申公懹。皆上疏言金某才以直言见褒。终以论事被黜。中外骇惑。乞还言路。以彰容直。掌令尹公弘离。亦上疏曰。金某一言悟主。无他端而黜诸岭海。若久于瘴疠。终至颠仆。窃恐 圣朝贻杀谏之名也。尚运方被柄用。故诸公之言虽切。而不能入焉。乙亥二月。将赴任。亲旧素知公有水土疾。忧而戒之曰。毋过以职事。妨于将息也。公不然曰。人臣之义。不择险夷。况内外乎。又此邑是先君所莅。敢不勉乎。视符之后。一以字民袪弊为务。勤于听断。平明坐衙。入夜乃罢。居月馀。宿疾添谻。以三月十八日。考终于府舍。境内士民。奔走号哭。填咽官门。为政一朔。仁声之感人已如此。校理闵公镇厚白 上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6L 页
曰。金某即直言之臣。斥补岭外。竟以柩归。尹弘离所谓贻 圣朝杀谏之名者。不幸而中矣。今于返葬。若命诸道。别为护送。则庶有光于褒直隐卒之道矣。 上可之。是年五月二十三日。永窆于高阳道川面书斋洞亥坐之原。从先兆也。公气质清明端粹。表里如一。事父母极其孝。愉惋承奉。未尝见拂戾之色。参判公性严。有不可于意。辄如万石君之便坐对案。家人无敢有言。公委曲开陈。始降色辞。友爱同气。至老愈笃。至于奉先之节。尤致诚勤。虑远代祠墓。子孙贫穷。或至乏祀。议于诸宗。收储财谷。置土田。著仪式。要为可久之图。为文本于经传。明白条畅。词理俱到。长于章奏。指陈事情。勤恳剀切。有足以开悟人主之听。早用力于洛闽诸书。其于理气性情之分。研究精微。剖析毫釐。裒成一书。看玩不已。后被回禄之灾。心甚惜之曰。虽欲更为下手。精力有不逮矣。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呜呼。以公孝友之行。直谅之节。文学之懿。才具之全。早擢高科。历试内外。声誉蔼蔚。惟是亢厉自守。不能与时俯仰。名位常在通塞间。晚以孤忠。受知 圣主。若将有为也。而卒为时贵所扼。摈死遐荒。斯其命也欤。农岩金公昌协以诗挽公曰。时宰真成欲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7H 页
杀意。巫阳不问有含冤。闵公镇厚诗。亦曰。恩褒炳炳文史在。长使奸谀愧舌甜。赵公泰采之疏曰。自某之斥死瘴邑。 殿下之廷。无复敢言者矣。噫。古人有言曰。盖棺事乃定。凡人于其生也。固相吹嘘汲引。而死则忘之者多矣。今公既没。而人思之。愈久而愈深。是岂无所以哉。而况 圣主褒直之音。隐卒之恩。将垂诸简策。终古不泯。则其庶几生荣死哀者乎。彼挤公于必死之地。自以为得计者。由后世观之。将谓何如也。公可以无憾矣。配淑人海平尹氏。领议政斗寿之玄孙。通德郎堤之女。明惠端淑。事尊章。处妯姒。各尽其道。治家有法。拔贫为资。饮食服用。务在洁净。不使公知有无。公于平日。不以家事经心。盖亦与有助焉。先公八年丁卯没。距其生辛卯。享年三十七。与公墓同原异坟。凡举四男一女。男相冕,相圭奉事,相玉壮元及第。历扬清显。阶通政。前任成川府使。季相绅。女适士人洪圣度。早夭无育。。长房出。烆,烶,煌。二房出。鲁,默,煦。三房出。府使君。既以文学才望。见推于时。诸兄弟俱有文行。子姓又蕃。公之不食之报。将于是乎在。铭曰。
犯人主易。论大臣难。一辙滔滔。古今同叹。侃侃金公。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7L 页
邦之司直。维逆有鳞。手批不惕。衮褒煌煌。随以宠赉。感激忘身。胡利胡害。目无权要。我思其职。一言出口。仗马俄斥。岭海异昔。终能死人。恩逮返骨。足观君臣。必杀乃已。彼独何快。百世在后。公议可待。书斋之原。其山嶙峋。揭此铭章。庸视无垠。
参奉孙君墓碣铭
余尝闻青海孙君晔之孝于其曾孙万全而耳熟焉。岁庚寅。余得罪于朝。窜配甲山。甲于青为邻也。青之士子从而游者十数辈。余以孙君之孝问之。则合辞称曰。其孝果不愧于古人。吁夫子所谓人无间者。孙君其庶几乎。君字晦伯。天性至孝。事亲尽道。幼读小学曰。为人之道。此一部书足矣。定省之暇。又勤礼学。终日危坐。无惰容。家素贫。土田薄狭。而计一年入。先除亲厨所供。贮之一处。不敢妄费。以故虽值凶歉。甘旨之具。未尝匮乏。平日亲庭。叱咤之声。未尝及于犬马。则其慕曾子之孝乎。亲身亵服。手自浣濯。而不使亲知之。则其闻石建之风乎。尝粪甜苦。占病吉凶。黔娄所以祈天。而君亦能之。扣冰号泣。双鲤跃出。王祥之所以感天。而君实有之。其他如吮亲背疽。起死回生。及其亲年大耋。妨于收听。则各书日用大小物事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8H 页
于木版。随事禀旨。俾省酬酢之劳。则不但诚感之通于神明。其左右致养之方。实多有人所不及者。及其遭丧也。附身附棺。克尽诚敬。歠粥三年。哀毁踰制。尤谨于追远之礼。至老不衰。老峰闵相公按本道时。闻其孝。除 德陵参奉。辞不就。年七十九没。葬于府南佛谷酉坐之原。西原孙氏。自兵曹参判讳凤。始居北青。世有衣冠。其鼻祖高丽左仆射抃。事载东史。君高祖万户讳世弼。曾祖奉事讳汉瑾。祖学生讳彦伦。考通政大夫允文。妣某氏。某之女也。呜呼。君之孝行。名于一乡。闻于后世者。岂无渊源所自。盖闻君考通政公服儒勤业。一生尊慕圣贤。经传文字。不舍于地。壬辰之乱。挺身入文宣王庙。收聚诸位位板祭器及经书几卷。藏置山谷深处。得免贼燹。至今乡人称以义士。其后公之从弟德文。立慬于丁丑之变。参奉之子起逸。又以孝悌笃行。闻于世。其一家忠孝之行。彬彬辈出。岂非通政公尊经卫圣之功。有所擩染而然乎。余尝以近世一种毁经侮圣之徒。流而为无父无君之祸。妄陈一疏。为世齮龁。人或尤之。今以孙氏家行所由来者观之。亦可以反隅于出此入彼之论。始信余前言之不妄也。君娶某氏。男几人女几人。铭曰。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8L 页
猗欤孙君。人皆曰孝。作之者父。宜食其报。施及后嗣。守而勿堕。彼或反是。独何心者。
郡守沈公墓碣铭(并序)
昔我高王父松江公。当 明宣之际。权凶浊乱之馀。其所与力持清议。明扬善类者。寔惟青阳君巽庵沈公讳义谦。其人也。既而。群憾猬起。时事大变。二公首被齮龁。终始同其祸败。后世子孙。仍修伍举声子之好。久而益不衰。今青阳公后孙佐郎胤贤。跋涉远途。抵余于清风之寓舍。授以其先公之状。而乞铭焉。顾虽老废笔研。义不可以终辞。公讳潗。字达夫。即青阳公五代孙也。青松之沈。自胜国。已称右族。逮 本朝。益以蝉赫。名德辈出。勋业焯然。再启沙麓之庆。其世系固不待谱而知也。青阳公有子曰㤿。实继伯父郡守 赠左承旨讳仁谦后。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光世。 赠吏曹参判。祖讳檼。妙年登庠。遭时昏浊。早世不显。 赠吏曹参判。考讳若溟。监察 赠吏曹判书。妣 赠贞夫人青海李氏。佥正 赠参判文柱女。以崇祯壬午九月十八日生公。幼而魁梧秀拔。迥异凡儿。稍长。能自劬书。最喜子长文。词翰夙就。气格雄浑。亦未尝屑屑于博士家功令。辛亥。遭判书公忧。服阕。即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9H 页
遁于岭外之密阳。时盖甲寅士祸已兆也。庚申更化。始就荫补。由寝郎。例迁奉事直长。升义禁府都事。适有重狱。事关虏中。囚供繁絮。公见差执笔郎。耳受手写。敏给中窾。见者以为能。出监獜蹄县。县在深峡。输材代赋。积成痼弊。公即规度便宜。申请矫革。一县赖之。修缮官廨。哙然一新。捐捧给费。民不知役。己巳。投绂径归。未几。瓜熟得代。自是。内则翊卫司卫率,司御,翊卫,敦宁府判官。外则加平,安山,陜川三郡守。皆所履历。为治务在约己便民。其值灾荒。悉心赒赈。俾无捐瘠。虽素号弊邑。一经公手。人安物阜。必复其旧。近名干誉之事。绝于言议。尝曰。凡世之临民者。苟有甚利之事。必有甚害之弊。又曰。今有为姑息之政。以要民誉者。终不可继。则辄弃官而去。邑仍告弊。民亦受病。今之所谓良吏。古之所谓民贼也。吾平生无他长。只不敢作自欺欺人之事耳。呜呼。此可以观公治矣。岂汉吏所谓悃愊无华者是耶。公以丙戌十一月二十八日。告终于陜川之郡斋。士民奔走号哭。如悲亲戚。至有为之持服者。非惠爱之入人深者然乎哉。明年二月。返葬于通津瓮井里艮坐之原。从先兆也。公凡再娶。前配南阳洪氏。县监济亨之女。甚有妇德。年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09L 页
二十一而殁。墓在通津先山南外麓。继配全州李氏。佥枢 赠吏曹参判惟聃其考也。慈仁和壹。事尊章。奉蒸尝。孝敬克备。下逮婢使。曲有恩意。无一不可为闺梱则者。后公二十一年。春秋八十二而殁。权窆于公墓西别冈。盖用术人言也。公凡有二男一女。男长胄贤。府使。前配出。次即佐郎君。女适教官宋有源。俱后配出也。侧出男之贤。夭。府使二男。曰鉐。曰锌。进士赵明观,奉事李义浃,士人韩益增,进士洪圣源。其四女婿。佐郎初娶无育。再娶男女。皆准三索。男曰锳。馀二鉎,铤。俱夭。女适李益熙,徐命孚,俞择中。皆士人也。宋教官有一男一女。俱夭。内外曾玄总数十人。幼不尽录。公宽洪简重。(而处)心不苟。周详缜密。而俭约自守。历典郡邑数十年间。一榱不易。一亩无增。解官归家。夕炊常窘。雅不喜交游。以赌名誉。前后除拜。一任倘来。故莫有能推毂而左右之者。虽其清谨之操。治行之最。表表著称。而卒之栖遑下邑。莫究其用。识者恨之。而公固悠然也。余与公夙讲世好。相视如兄弟。存没之感。居然二十馀星霜矣。九耋残龄。孑然在世。泚笔而铭公之墓。神思衰落。撰次无章。不足以形容德美之万一。可悲也已。铭曰。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0H 页
宏其中。长者德。施诸外。循吏绩。世家声。斯无忝。位不称。人或歉。有子贤。图阐扬。我作铭。视茫茫。
同副承旨云江赵公墓碣铭(并序)
昔当我 宣庙初元。屏黜奸凶。登进善类。思庵朴公淳方居鼎席。为士林宗主。既而。朝论携贰。党祸始俑。谏长许烨,司谏金孝元主张邪论。捃摭微事。举劾朴公。拟以笞杖之律。意在动挠贤相。使不安其位也。时云江赵公以新进为正言。引避独启。卞斥甚䀸。栗谷李先生暨吾先祖松江公。亟加奖许。然竟以是重忤。于时至遭台评。栗谷与人书曰。倚楼之被劾。大有妨于调剂云。盖栗谷力主和平之论。将欲䌤缝两间。俾不至败阙。而因公见弹。虑事不济。忧叹之意。形诸简札。则其所引重。果何如也。呜呼。斯可以观公矣。公讳瑗。字伯玉。云江其号也。幼而聪警。诚孝异凡。七岁。就学于徐司艺崦。一日。徐公啖以园桃。公辄效陆郎故事。徐奇其意。令赋诗曰。诗成当更饷。公应口对曰。蟠桃秋正熟。何以献吾亲。愿作西王母。乘鸾飞去身。徐公大加惊叹。世目为神童。甫成童。赋东国三都。效左太冲。篇就。脍炙人口。几于纸贵。稍长。师事南溟曹先生。一见便称佳士。为题剑柄诗以赠。有牛刀恢恢地。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0L 页
神游刃不游之句。先辈之期待已如此。年二十一 明庙甲子。魁进士试。栗谷先生。即其生员壮元也。时称得人。隆庆壬申。登别试丙科。历翰苑。入薇垣。此其独启时也。遂被瀛选。仍佐天曹郎。将以沈公忠谦。应铨选。沈公即青阳君义谦之弟。青阳方为一边人所仇嫉。株连之祸。辄及比伍。公外舅新庵李公俊民。闻而亟止之。公曰。吾不以一官易斯人。卒荐之。许金之党。固已嗛前事。因此群起力攻。斥补槐山郡。未几。还玉堂。转校理,应教。屡迁两司。由执义。升同副承旨。益与时抺摋。不安在朝。出为星州牧使,三陟府使。其在星也。与寒冈郑先生逑。交谊甚笃。唱酬篇什。传于世。壬辰倭寇猝至。公适在外。迤赴 行朝。一家避兵于铁原。既而遘难。伯仲二胤。俱死于孝。公伤痛成疾。竟以万历乙未四月十日考终。葬于坡州惠阴负艮之原。公禀绝异之姿。辅以师友渊源。平日自待。不但以文艺为也。早失所怙。事两母夫人甚孝。教诲子女。率以身先。必于未明盥洗。正衣裳。就谒尊章。无敢或后。祈寒盛暑。亦未尝废。立朝行事。守正不挠。撞触时忌。无所顾避。己丑逆节初起。或传湖南有贼魁。而未知谁某。公于众中扬言曰。此必郑汝立。时汝立方盗重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1H 页
名。为一队所宗仰。闻者骇之。既而。果验。人始服其先见之明。其亢直类如此。世固以是重公。而亦多以是见嫉。妙岁蜚英。进道方辟。为公为卿。谁之不如。而始扼于党人。终限以中身。未克展布其所蕴。斯其命也欤。林川之赵。显于胜国。有曰天赫。以勋封嘉林伯。是为鼻祖。高祖讳瑶。文科左通礼。曾祖讳元卿。历扬台省。卒官司艺。祖讳翊。有文望。见忤衮贞。低徊冗散。位至监正。考讳应恭。黄海都事。母骊兴闵氏。世卿之女。季父 赠左承旨讳应宽。早世无子。夫人郭氏。取公为后。公配李氏。即新庵公女。生四男四女。男长曰希正。仲曰希哲。早阐文科。官兵部郎。即以孝殉身者。俱无嗣。次曰希逸。世所称竹阴公。魁司马。再阐文科。以文章直节。为 仁祖朝名臣。季曰希进。文科司䆃寺正。司评韩师德,执义任性之,县监韩恂,佐郎李九渊。其四女婿也。竹阴一男锡馨。魁进士。除官不就。号近水轩。寺正四男。世馨通德郎,时馨郡守,文馨进士,郁馨夭。四女适尹源庆,李楚奇,闵晦主簿,闵潢。外内曾玄。多不能尽载。今乞公铭者。即竹阴公曾孙正万。亦进士壮元。方任水原府使。以余为松江公之后孙。责以世好。强委重焉。余不能以老病辞。谨就家状。撰次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1L 页
如右。系之以铭。铭曰。
我祖松翁。有友云江。名誉夙彰。达于家邦。蜚英玉署。独持风裁。二憾交逞。众贤同败。展季直道。三黜何妨。元祐党籍。百世之光。飞不尽翰。虽则可憾。后承多贤。报施靡僭。松翁之孙。铭此龟趺。尚庶来者。知我非谀。
赠兵曹判书振武功臣成公墓碣铭(并序)
粤在 长陵甲子。贼适称兵犯阙。 大驾苍黄去邠。事势之危急。有甚于奉天之难。当是时。倘无鞍岘一捷。则国之为国。未可知。而元帅一军。俱难逭以贼遗君之诛矣。幸赖二三诸将戮力鏖贼。宫禁肃清。 庙貌如故。惟时诸将之功。固无让于李晟浑瑊等诸人。故昌山君成公。即其一也。公没六十有八年。墓碑未有文。公之曾孙翊汉。一日。抱公状。嘱余曰。吾祖事迹。终不可泯。今将治石树碣于墓道。愿得一言。以垂不朽。余辞不获。谨受而为之叙。昌宁之成。为高丽著姓。自中尹仁辅益大显。四传而至汝完。入 本朝。为府院君。生子讳石珚。礼曹判书,谥贞平。号桑谷。四世至讳世贞。官司宪府大司宪。寔公高祖也。曾祖讳伟。郡守。祖讳钻。 赠参判。考讳习吉。 赠判书,夏城君。配南阳洪氏 赠贞夫人。学生继海之女。以隆庆壬申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2H 页
某月某日生公。始名心授。后改曰大勋。字仲集。九岁。判书公没。哭泣之节。居丧之仪。如成人。从母夫人。奉榇归葬于忠州先茔。因居于槐山。即公外乡也。稍长。业文。善词赋。中发解。屈于礼部。尝与友生游前川。见获巨鳖。公意怜而放之。鳖入水。三顾而去。后梦乘其鳖中四刍。乙巳。 朝家设科取人。公赴武举。果中四刍。而捷巍科。人皆异之。即除宣传官。光海朝奸凶。谋废西宫。驱胁文武百官。会阙下。将廷请。公厉声于座曰。此非武夫所知。终不署。几不免于祸。庚申。拜咸镜南道虞候。癸亥。 仁祖改玉。西关元帅张晚。辟为平壤别将。及适举兵反。直向京师。元帅蹑贼追到长湍。闻贼兵已入都城。 大驾南行。副帅李守一先据鞍岘。元帅亦遣部下郑忠信,南以兴及公等。率兵登鞍岘。与守一分据左右。平明。贼悉众来犯。公遂挺身出逆。流矢中右额及左胁。无怖色。督战益急。时贼势甚盛。诸军气缩。不敢进战。公斩一降卒。枭旗竿。以示之曰。贼将明琏。已就戮矣。于是。大军并至合击。贼众大溃。从城东门走。公与柳孝杰等。追渡三田浦至庆安。适及明琏。为其下所杀。函二贼首。献捷于公州行在。 上还都。元帅以白衣从军后。公与诸将。迎谒于江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2L 页
外。 上驻驾劳之曰。今日还宫。皆尔等之力也。遂命元帅。前导入阙。大飨赉功。册公勋二等第五人。赐号竭诚奋威出气振武功臣。进阶嘉善大夫。封昌山君。始公自西营从元帅也。领兵一千五百。及凯旋。阅所部。中矢者二人。馀无一人死者。当时称为福将。寻加嘉义。乙丑。除满浦佥使。务以威信示服。丁卯。北虏犯境。围受降城。公谓长子时夏曰。吾当为国死难。而父子俱殁无益。汝可出城谨避。收吾骨。归葬先垄也。时夏泣曰。父死于忠。子死于孝。是所愿也。将焉往乎。公曰。汝有此言。吾复何恨。遂与之竭力拒守。虏兵自退。募人蜡书。闻于江都行台。 上深加奖叹。及递归。又出为江都中军。时光海废在围篱中。有人以危言中公。逮狱无实。配丰川。旋即蒙宥。戊辰。除中和都护府使。坐微事。谪长兴。甲戌。移忠州。丙子八月五日。卒于配所。寿六十五。先此。已有还给职牒之命。卒之日。始下本州。及以丧闻也。 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兼同知义禁府事。致祭赙如礼。葬于槐山郡东德山南麓丑坐之原。配贞夫人安东金氏。金亦大族。参奉彦禧之女。承旨点之孙也。有妇德。归公家。事姑以诚。姑性严。进食少。或违时。辄却不御。故夫人虽隆寒盛暑。昼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3H 页
不安席。夜不解衣。必供设以待。终始不怠。当乱离奔窜之际。遇险必负而行。卒免于难。人称其孝。先公没。葬于郡北癸坐之原。即公先考夏城君墓侧也。有二男二女。男长时夏。大护军。次时旸。将仕郎。女适李皞。北虞候。次适金纽。县监。侧室男。时燠。通德郎。女适许通,安遣。时夏无子。取弟子尔徵为子。副司果。时旸四男三女。男长即后护军者。次尔元,尔善,尔宪。女适学生沈之蓂。次适武科金鼎弘。三适学生李振文。李皞有一男。天英。金纽有三女。长适学生权恒。次适学生洪贺。三适学生尹商美。时燠有一男一女。女适李枝馨。男尔锡。安遣有一女。适金后锡。通德郎。公美风神。有志槩。处心行事。务在诚实。居家接子弟。御僮仆。宽和平易。未尝见其忿厉之色。而至于临阵对敌。莅官治事。精彩凛然。人不敢犯。甲子之役。公功劳最著。及论功定次。元帅以公善书。使执管。初欲置公二等之首。公固让不居。每呼公名。辄书他人。至第五名。元帅挽公手。迫令书之。公不获已始书。其谦己不伐类如此。始也。学书不成。终能收功弓马。启邑封爵。追荣所生。呜呼。亦伟哉。卒以微眚见斥。终于配所。没未数十年。子姓陵替。不见收录。在朝家待功臣之道。不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3L 页
能无少憾。然自古种德于躬。未尽报者。必于其后发之。今公曾孙翊汉,佑汉,重汉,云汉,仪汉。与吾游。俱有文行。且其诸子多贤。而种学不懈。人知公之后必大蕃昌云。铭曰。
有怀投笔。烈烈其志。其志伊何。不在功利。日入地中。满廷鬼蜮。一言扶伦。义形于色。逆竖射日。震惊天阙。一战树勋。 宗社再血。盟指山河。天壤不弊。郁郁佳城。妥灵产祉。有屹隆碣。孝孙之思。我铭其额。庸视无期。
进士吴公墓碣铭(并序)
罗州之吴。显于胜国。暨 我朝。世袭簪缨。为湖南大姓。近世有以文学才行。负一道士望。而恬于进取。终老林下者曰讳玄锡。字启休。少而颖悟不凡。八岁。随母夫人于外家。闻祖母讣。即举哀如礼。又与女弟。反着其彩衣裳曰。吾曹虽幼。祖母丧。何可服此华盛。及母夫人奔丧。随行在道。凡所以劝进粥饮。扶护慰譬之道。无异成人。见者啧啧叹。以为他日未可量。尝夜过古木下。见有一女儿。披发啼哭。公意其为鬼妖。直前击之。仍忽不见。人益壮其气魄。年十二。就学。课诵勤敏。为诸儿最。甫成童。慨然自愤。期以立扬。入明谷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4H 页
书室。食淡攻苦。三年文词大进。已而。先公寝疾积久。公昼夜不离侧。坐卧便旋。必亲扶将。务适其意。四载如一日。先公每曰。自吾沈顿抵此支持。繄此儿是赖。尝于病中。思鳜鱼。时方隆冬。公介于渔者。剖冰求之。以为彼为吾亲。冒寒入水。吾何敢自安。遂亦跣而立水中。既得鱼乃已。人皆感叹。丙午。竟至大故。哀毁踰制。庐于墓侧。晨夕展扫。绕茔悲号。见者或为之泣下。因得奇疾。至于右目失明。沈淹药饵。几二十年。及见己巳世变。益无意于科名。顾母夫人年高。恐有怅悒意。黾俛就试。中辛未司马。是年。丁内忧。甲戌改纪。一再赴场屋不利。则辄引朱夫子所称崔德符丈夫五十年。要须识行藏之句。就屋后僻静处。结第数架。为终焉计。左右书史。讽诵以自娱。晚以家政。付之胤子曰。世固有役心生事。至死不厌者。既非颐养之道。且使人子无养亲之日。吾不知其可也。自是一不以事物经心。足迹罕出里门。当路或有闻其名而尉荐者。前后屡见注拟。然非公志也。戊子四月。考终于正寝。寿六十三。疾方革。顾语诸子。教戒甚悉。无怛化意。用其年十月初三日。葬于同福县母后山下癸坐之原。公气度峻整。才识通敏。名节自励。言行不苟。内行益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4L 页
备。孝友笃至。事亲之际。诚礼克尽。养生丧死。几无遗憾。事伯氏。如严父。朝夕就省。其殁也。经纪家事。教育诸孤。及时婚嫁。无间己出。姊氏染疠。家人皆出避。公独终始救护。既丧。躬视含敛。成殡而出。仲妹家贫。送以一婢。俾给薪水。后产子女。并以与之。尤谨于报本追远之义。每值祭日。斋沐将事。退而衔恤竟夕。又虑先代祧墓易致乏祀。约诸宗人。料理财谷。别置墓田。一岁一荐。要之久行不废。睦于宗党。不计亲疏。吉凶患难。竭力救助。其有不善。从容教责。必使悔改。虽在他人。苟有一家不相能者。亦晓以恩义。反覆谆切。因以感悟者有数家焉。平居早起冠巾。扫洒堂宇。家众各有常业。闺门之内。肃如治朝。博奕杂剧。不使近前。常训子弟曰。士生斯世。有三件事。讲学明理。穷养达施者。上也。勉力科业。以持门户者。次也。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足以承祀飨而供亲养。抑又其次。外此而棋酒自荒。名为清致者。君子不与也。接人无贤愚。皆厚遇之。亦不能容人之恶。苟见邪佞猥琐之态。辄正言直斥。殆无颜面。公尝自病其过刚害事。作知非箴。以自警省。林参判泳当甲戌初赴召历访。公曰。明公谓今日何事为先务。林公曰。党祸最酷。须先调停。公曰。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5H 页
明公之志则美矣。但人心不如我心。恐终不能办。愚意莫若明是非而已。林公亦以为然。而未能用。后果如公言。公之行谊言论。著于乡党。闻于士大夫间者。自可槩见。独其才猷干局。未有所施。愚未知其果如何。而林公尝称公于人曰。真盘根错节。不屈不挠之才。农岩金公昌协亦言。公才可大用。而惜其虚老于世。二公皆与公交。其知之宜深矣。噫。以公之志节材能。使之展布所蕴。则其所成就。宜必有可观者。而大之不能策名登朝。出入言议。以振委靡之俗。小之不能乡举里选。平进仕涂。少试剸剧之手。卒以沈屈。泯泯没世。世之不知公耶。公之不求知于世耶。可嘅也已。公之世曰 赠吏曹判书襄平公讳自治。策敌忾勋。启封罗城。罗城之孙。汉城庶尹 赠户曹参议讳謜。高祖也。曾祖讳彦彪。有隐德。拜礼宾寺参奉。不就。参奉公仲子讳希道。文学德行。蔚有盛名。以翰林早世。翰林公之第三子讳以翼。出后季父忠义卫讳希有。擢文科。官至通训大夫兵曹佐郎。寔公皇考。妣南阳洪氏。参奉 赠承旨致庆女。公之配曰平泽林氏。参奉峤之女。献纳得悦之孙。有四男二女。长大斌。次大勋。次大浚。参奉。次大运。二女适林葂,边致迪。大斌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5L 页
二男四女。男时稷。次幼。三女婿崔济贤,权橝,柳英显。季未笄。大勋三男。时卨,时悦。次及一女。幼。大浚二子一女。大运一子。并幼。林葂三子三女。明宪,国宪。馀皆幼。边致迪二子二女。亦皆幼。铭曰。
行非不修。才非不茂。位独不畀。将安归咎。公弃世耶。世弃公耶。是有命焉。吾又何嗟。后承多贤。天或有定。揭此铭章。以徵馀庆。
大司谏孟公墓碣铭
余于中年。谢病归田。间虽一二造朝。亦未尝时月淹于朝廷。后来诸贤。多未相识。时独窃听游谈者论当世才贤。咸一口言。孟公万泽施仲。可当一面事。未几。公果由台省。被擢出按两藩。入长薇垣。所在著绩。方将骎骎向用。而公遽谢世。识者恨之。今公之胤上舍君。以李相国健命所为状。来徵铭。顾余何足以不朽公。第惟李公端人也。生既与之深相知契。其没而状德也。宜若画工之传容貌。是必可信无疑。况其论撰。又皆余所尝耳熟焉者。据此为说。可幸无罪。谨按。孟氏系出新昌。远祖讳仪。高丽内侍令。讳希道。修文殿提学。号东浦。入 本朝。屡徵不起。自韩山移居温阳金谷村。子孙因家焉。子讳思诚。 英庙朝名相。谥文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6H 页
贞。父子俱以孝旌闾。至讳喜。贤而早世。 赠左承旨。于公为曾祖。其配赵氏。亦以贞烈旌闾。祖讳世衡。文科通政 赠吏曹参判。考讳胄世。文科汉城府左尹。妣南阳洪氏。佥正 赠左承旨处深之女。以 显宗庚子三月初五日生公。弱不好弄。聪警绝人。甫十岁。就学。至禹贡。一读便成诵。又讲期三百。迎刃而解。辛亥。 显庙为明善公主择配。一时公卿子多预选。独公进止有度。应对甚当。遂膺 睿简。赐号新安尉。公初名万赫。 上赐今名而字之。壬子。遭洪夫人丧。哀戚如成人。 显庙遣中使。劝以鱼腊。公号泣承命。旋复丧食。癸丑。公主以痘夭。 上下大臣议位号事。盖先是。明惠公主择配三月而公主没。即罢位号。故有是命。右相金公寿兴。议以为礼曰。取女有吉日而死。如之何。孔子曰。婿当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今明善公主驸马。不但封爵而已。至于纳采纳币。命服内出。吉日已卜。正礼所谓告期之婿。似与明惠公主事有间。固当为齐衰之服。而若其未成礼则一也。位号事难以断定矣。 上教曰。既已纳币卜吉。则与只告期者。亦不同。爵号可因存。政院礼官及大臣多言其难便。 上不从。后因台论。竟罢尉号。丙辰。娶李氏。都正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6L 页
弘逸之女。丁巳。随左尹公安东之任所。晨昏之暇。端坐一室。诵读不怠。其于声色纷华。泊如也。往拜尤斋宋先生于长鬐谪所。先生叩其所学。深加期待。仍书警语以赠之。公尝置座右以服膺焉。己未。左尹公在吕州任所。疾亟。公疾驰入省。有顷属纩。公以未及侍汤为至恨。哀号擗踊。久而犹如袒括之日。见者多出涕。服阕。中甲子监试两场。时议颇以失魁为惜。己巳士祸作。与洪万迪等。疏讼牛,栗两贤黜享之诬。而已。 坤圣逊位。尤斋有后命。自是。益无意于世。买舍龙山。日以图书棋局为娱。雅好山水。遍游岭东。北至安边。南抵太白。翛然有出尘之想。甲戌更化。复治举业。丙子。拜内侍教官。 上手书七言绝。使海昌尉吴泰周传于公。夏。移禁府都事。戊寅。升司仆主簿。九月。擢春塘台别试。谢恩日。 上召见宣酝。又御题五言一绝以赐之。公在太仆时。见差点马之行。仍往湖南。竣事还。即拜兵曹佐郎。己卯。拜司宪府持平。李公观命。首论希载合启停论之失。仍及左袒之类用罚之异同。玉堂尹趾仁等纷然疏论。正言李世维从而和附。启递李公。公为其代。即举世维之失而驳正之。七月。掌试关西。复拜持平。时同僚论全罗监司朴泰淳贪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7H 页
污事。公以为台谏固当随闻论劾。而朝家待法。终不宜置之暗昧而不问。遂请拿台臣。李震寿等。反谓公两面为说。苟且模糊。请递之。 上不从。仍教曰。法从之臣。不宜置之暗昧云者。非有深意。而抉摘措语。谓之苟且。事体未安。并递震寿等以直公。自是。铨曹久不拟公于台职。持平李德英论斥铨地。赵相愚陈疏自卞。以公前秋考试时。厚招物议为言。 上因筵臣言。下金吾查问。相愚始引台臣朴泰昌。泰昌举任道观为證。道观本贱孽无赖。尝与公妇兄李世桢邻居。有隙者也。公掌试时。世桢适参榜于他所。道观欲诬世桢。乃曰。其时试所换军。实为世桢地。又言街上得一赫蹄。乃孟李相通书。而书中有汲水军及宪吏金贵荣。禁府罗卒换入等语。于是秋曹按查。则金贵荣于两所皆不入。罗卒在外禁乱。元非考官之所管。汲水军。亦无换易之事。所换只是元军。而元军之换。亦由于同时考官李彦经所主张。彦经疏陈实状。道观之言。皆归虚罔。金吾请覈书札字画之真赝云。公辞曰。吾尝忝在从班。岂可与贱人对卞哉。金吾不能强。使其所在书纳。又不类。遂释公。治道观诬罔之罪。辛巳八月。 仁显王妃升遐。差告讣书状。赴燕。明年。拜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7L 页
司书。疏陈前日被诬之状。俄拜正言。引避而递。癸未。岭东大饥疫。公受 命监赈。遍历险阻。广询民瘼。入禀朝廷。出饬列邑。措置有方。济以至诚。卒无捐瘠。东民立石颂之。未复 命。升拜司谏。未经献纳而直升者。近例所罕。盖前后瀛选。朝议咸属。而辄为媢嫉者所沮。公议惜之。故不以常调处公也。甲申七月。擢同副承旨。八月。拜黄海监司。公疏辞曰。庚戌年间。臣父按节本道。适值大杀之岁。殚心赒赈。全活甚众。而民至今追思。如臣不肖。不量己分。妄受重寄。终至偾事。则负国家而辱先人矣。 上不许。公以为监司居州县之上。不可先自犯法。如牛脯之自京来者。亦却不食。一遵三尺。律己甚严。不事刑威。列邑悚然。未几。流逋复还。仓庾皆实。修缮戎政。劝课儒生。处事综密。绰有成效。李公世载素不与相好。使燕还。入道内。闻公为治。而心悦之。语人曰。吾虽与某有嫌。欲为国事。非此人不可云。丙戌。拜水原府使。公以疾辞。庙议以本府赈事方急。必欲起公。公不得已强赴。随便接济。俾不至饥。麦熟辞递。冬。拜大司谏。戊子。岭伯缺。庙议咸推公为先。铨曹拟公于副。右相李公濡白 上责政官。十二月。拜忠清监司。引疾屡辞。 上下未安之教。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8H 页
公惶恐应命。陛辞之日。 上喻以凶荒特甚。卿宜竭力区画。公受 命而行。为政如海西。尤加意焉。夙夜勤瘁。旧疾添剧。赈事既完。再疏乞解。言甚恳至。 上询庙堂许之。六月。拜大司谏。自是。疾益甚。气胀喘急。而精神不爽。客至酬酢如平日。至庚寅正月。自知不起。手书一绝。以付其孤曰。 显庙于我。有陨结难忘之德。荷今 上剪拂之恩。致位至此。每欲捐躯报国。今病已矣。此所以识吾志。汝且勉焉。遂翛然而逝。即二十三日也。享年五十一。李判书寅烨来吊曰。吾辈常欲以西北事委之。今遽至此。国家之不幸也。徐相国宗泰亦曰。公之至此。实由于勤劳国事。讣闻。吊祭如仪。以遗命。权窆于新昌黄洞坤坐之原。公容貌端庄。气度恬雅。不事矜持。自合仪则。与人谈宴。终日竟夕。未尝见怠慢之色。时政得失。人物臧否。不设于言议。而见识精透。操持的确。绝无挠荡浮誇之态。内行纯笃。伯氏早世。待丘嫂甚敬。季弟早孤失学。至诚教诲。终得成就。及长。买舍而处之。其于宗族亲旧。恩义周至。赈赡穷乏。不计有无。至若馈遗之少涉非义者。拒之若浼。在官必冠带视事。寒暑不废。为政纤悉。巨细不遗。一心奉公。孜孜靡懈。居家不问产业。萧然如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8L 页
寒士。且不喜交游。非有公事。辄闭门端居。图书自娱。经史之外。如天文地理算数医卜之类。无不旁通。山川道里人物盛衰。虽在中国。皆如指掌。尝于燕行。谓众胥曰。某所有某碑。汝自取路探看。由某路出。当与汝会某地。果如其言。一行惊异之。笔法亦精遒。颇仿颜,柳。而不自矜焉。世或有知公者。而未必尽知其才艺之多也。噫。以公之词学才地。始扼于时。动见龃龉。终不能备顾问。焕王猷。中结人主之知。宣力于外。绩用方兴。而复以短期促之。位不过下大夫。寿仅止于中身。呜呼。其命也欤。公有一男七女。长适学生沈濯。次适学生赵荣祖。先公俱亡。次适学生洪澍。次适幼学黄运河。有二男。皆幼。次适持平徐宗伋。有男女。皆幼。次适学生金退谦。次适幼学俞彦鋿。一男淑周。生员。即乞铭者也。有一子幼。铭曰。
英英孟公。鹄峙鸾停。夙膺 睿简。贰室馆甥。秦楼既空。周庠是游。世与我违。棋局消忧。时来吐气。王庭羽仪。扬历台省。志不诡随。彼媢嫉者。亦独何心。踬而复起。主知则深。擢之喉舌。试以方面。感激恩私。殚诚勉勉。两路苏疲。一病乘劳。绿绨催宣。归不复朝。临绝之言。耿耿在国。胡莫少假。俾展骥足。搢绅咸吊。其死也
丈岩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419H 页
哀。已矣今日。何处得来。有子克类。图永厥垂。我述铭诗。庸昭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