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x 页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启辞
启辞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0H 页
韩配周削版启
童蒙教官韩配周。秉心阴巧。行已鄙悖。趋附弄权之宰。诪张丑正之论。搆出长书。诬辱儒贤。贤关四馆之罚。前后相继。而气势所挟。滥厕金吾。仇视教义之伯父。欲为临葬之他之计。瞒颐当次之同僚。图差湖南出使之行。 王程有限。而到处留连。重服在身。而专事骄淫。又于回还之路。驮率所眄之妓。行路唾鄙。有口皆传。物情骇愤。久而未已。如此钟恶无行之人。不可齿在衣冠之列。请童蒙教官韩配周。削去仕版。
请罢户曹判书李濡启
前户曹判书李濡罢职不叙之请。实循一国公共之论。而累日论启。久靳 允命。才因谏长之疏。止许递改。臣窃未晓 圣意之所在也。夫谋国之道。不顾义理。徒计利害。则鲜不至于败事病国。今此西市之议。初虽出于朴泰淳之疏。而若其终始主张者。即李濡也。噫。 国家不幸。连岁大侵。拯济民命。岂无他策。而以堂堂千乘之国。既不能自济。又从而乞怜于万里之外。义理扫地。有识寒心。事机转误。贻辱 国家。臣
童蒙教官韩配周。秉心阴巧。行已鄙悖。趋附弄权之宰。诪张丑正之论。搆出长书。诬辱儒贤。贤关四馆之罚。前后相继。而气势所挟。滥厕金吾。仇视教义之伯父。欲为临葬之他之计。瞒颐当次之同僚。图差湖南出使之行。 王程有限。而到处留连。重服在身。而专事骄淫。又于回还之路。驮率所眄之妓。行路唾鄙。有口皆传。物情骇愤。久而未已。如此钟恶无行之人。不可齿在衣冠之列。请童蒙教官韩配周。削去仕版。
请罢户曹判书李濡启
前户曹判书李濡罢职不叙之请。实循一国公共之论。而累日论启。久靳 允命。才因谏长之疏。止许递改。臣窃未晓 圣意之所在也。夫谋国之道。不顾义理。徒计利害。则鲜不至于败事病国。今此西市之议。初虽出于朴泰淳之疏。而若其终始主张者。即李濡也。噫。 国家不幸。连岁大侵。拯济民命。岂无他策。而以堂堂千乘之国。既不能自济。又从而乞怜于万里之外。义理扫地。有识寒心。事机转误。贻辱 国家。臣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0L 页
民痛迫。已不可言。而后时之谷。未救沟壑之急。钜万之费。终致府库之竭。末稍事端之横生。虽曰始虑之不及。而其谋国不臧。作事偾败之罪。决不可递职而止。请前户曹判书李濡罢职不叙。
因吴道一疏斥。引避启。
臣等俱以无状。忝居台席。无一报效。不量时势。妄论西事。公请未准。横议层生。蔑国是。死私党。挟诡诈探 上意之徒。前后接迹。至于吴道一之疏而极矣。噫。西市一事。臣等亦何尝以故为败事之说。勒加情外之罪于当事之臣乎。虽以汉,宋故事言之。王恢之诱凶奴。本为欲立殊勋。以安边患。安石之行新法。本为欲致富彊。比隆三代。则其初元无义理晦塞之嫌。而究其极而论之。乌得免谋国不臧之罪乎。夫今日之事。固亦出于为民为 国。而末梢辱 命偾事之罪。不啻狼藉。则其何可一切诿之于非其本心。而不为论列乎。臣等实无一毫私意于其间。而今道一乃以时润疑乱倾轧之罪。欲加之于今日论启之诸臣。隐然以名色等说。要试荧惑 天听之计。不亦巧乎。况又以乞怜请市之举。比之平常通货之事。且以倾竭府库之储。换取红腐之粟。谓无贻害于 国。前后之
因吴道一疏斥。引避启。
臣等俱以无状。忝居台席。无一报效。不量时势。妄论西事。公请未准。横议层生。蔑国是。死私党。挟诡诈探 上意之徒。前后接迹。至于吴道一之疏而极矣。噫。西市一事。臣等亦何尝以故为败事之说。勒加情外之罪于当事之臣乎。虽以汉,宋故事言之。王恢之诱凶奴。本为欲立殊勋。以安边患。安石之行新法。本为欲致富彊。比隆三代。则其初元无义理晦塞之嫌。而究其极而论之。乌得免谋国不臧之罪乎。夫今日之事。固亦出于为民为 国。而末梢辱 命偾事之罪。不啻狼藉。则其何可一切诿之于非其本心。而不为论列乎。臣等实无一毫私意于其间。而今道一乃以时润疑乱倾轧之罪。欲加之于今日论启之诸臣。隐然以名色等说。要试荧惑 天听之计。不亦巧乎。况又以乞怜请市之举。比之平常通货之事。且以倾竭府库之储。换取红腐之粟。谓无贻害于 国。前后之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1H 页
接应彼人。两西之民力已竭。虽经十敕。其害殆未甚此。而反谓之两西之民。救得延命。此必以 殿下深居九重。不闻盈路之谤言。西民之怨咨。有此蔽遮掩护之说。是谁欺欺天之训。正指此等人也。臣等窃不胜痛惋也。至于前右相崔锡鼎之启。实是一国公共之论。而曾闻道一倡说于众曰。崔相今番奉命。少无失着之事。其所接应酬酢。一出于正当之道云。臣等骤闻惊骇。以为道一亦有心肠。岂忍发出此等说话。今见其疏。盛称其文学博识。见重当世。至指其私馈之受。谓之以礼相交。末乃以因一事之获谴。从以媒糵。听闻所及。莫不危怕。朝论乖舛。莫可收拾等说。肆然喷薄。若以臣等之论。专出于搆捏成罪。故为乖激之论者然。始知前所传说。实是道一本来所见。而初非一朝偶然之发也。噫。道一此计不难知也。 圣明每以朝论之偏。为厌朝臣章奏之间。饰为和平之论者。 殿下真以为无党而嘉奖之。或有论事过激之语。则 殿下辄疑其党论而摧折之。故道一觑得此机。欲为危动眩乱之计。其心所在。可谓孔艰矣。然臣等平日言论。不能见信于世。致此无限讥斥。何敢晏然于职次乎。请 命递斥臣职。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1L 页
因玉堂疏斥。引避启。
臣等不量时势。妄有论事。被人诋斥。非止一再。仍因苟冒。固已多矣。日昨儒臣之疏。假借他事。恣意侵攻。极其狼藉。既播旋删。用意深密。臣等诚不胜骇惑。略陈其槩于避辞之末矣。儒臣又于分疏之章。费辞提惹。迭加拳踢。一则曰付之一笑。一则曰极意分疏。继之以斥臣攻臣。未必专出于怒臣疏中数语云云。何其阻疑之极。语不暇择。至此之甚也。当初儒臣之侵攻台阁者。只以不劾铨曹为目。而臣等之避。但言铨曹之止罢安牧。事体则然。元无可论之由而已。何尝有一毫为铨曹分疏之意哉。其所谓未必专由于臣疏数语云者。反复思惟。实未详其意之所指。伊日臣等诣台之后。得见其疏。且闻其来在直庐。座中或疑其李祥辉狱事未勘之前。彼之恬然行公。未见其有合于进退之义。故略有所酬酢矣。今此未必专由臣疏之说。无乃指此而言耶。在彼狷洁自歉之义。虽不得不已。而其于待台阁饶公议之道。恐不当如是也。臣等既被其斥。何敢自以为是。而一刻晏然于职次乎。玆于 静摄清斋之中。渎挠至此。臣等之罪到此尤大。请 命递斥臣等之职。
臣等不量时势。妄有论事。被人诋斥。非止一再。仍因苟冒。固已多矣。日昨儒臣之疏。假借他事。恣意侵攻。极其狼藉。既播旋删。用意深密。臣等诚不胜骇惑。略陈其槩于避辞之末矣。儒臣又于分疏之章。费辞提惹。迭加拳踢。一则曰付之一笑。一则曰极意分疏。继之以斥臣攻臣。未必专出于怒臣疏中数语云云。何其阻疑之极。语不暇择。至此之甚也。当初儒臣之侵攻台阁者。只以不劾铨曹为目。而臣等之避。但言铨曹之止罢安牧。事体则然。元无可论之由而已。何尝有一毫为铨曹分疏之意哉。其所谓未必专由于臣疏数语云者。反复思惟。实未详其意之所指。伊日臣等诣台之后。得见其疏。且闻其来在直庐。座中或疑其李祥辉狱事未勘之前。彼之恬然行公。未见其有合于进退之义。故略有所酬酢矣。今此未必专由臣疏之说。无乃指此而言耶。在彼狷洁自歉之义。虽不得不已。而其于待台阁饶公议之道。恐不当如是也。臣等既被其斥。何敢自以为是。而一刻晏然于职次乎。玆于 静摄清斋之中。渎挠至此。臣等之罪到此尤大。请 命递斥臣等之职。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2H 页
请右议政崔锡鼎削黜启
君臣之大义至严。奉使之事体甚重。能举其职。则国以荣怀。苟失周旋。则国受耻辱。乃者。前右议政崔锡鼎。当其奉 命西下之时。大失随事周旋之方。悖慢无伦之辱。出于彼书。及于吾 君。则为人臣子者。所当据义严斥。碎首死争。而乃反误引不足喜不足怒之权辞。终负邹鲁仆妾伏剑欲死之义。且私商禁断。明有北来之书。而初不能据法斥绝。俾即撤还。不待 朝旨。轻示许买之意。而致令彼人狼狈含憾而归。他日之忧。有不可言。至于屏去译舌。恬受私馈两件事。则实是前古所未有之骇举。人或以初虽屏去。末乃在傍。始虽 受。终归公帑。谓可原恕。而毋论其终始公私之有间。其有昧于人臣无外交之义则甚矣。后弊所在。关系甚重。舆情莫泄。国言愈激。论其罪状。不可罢职而止。请前右议政崔锡鼎。削夺官职门外黜送。
庚子大祥(一作丧)成服后。廷请四启。
达曰今日百僚之所请者。三代后相承之常礼也。 邸下之所执者。巨创中罔极之至情也。情虽无穷。礼则有节。其不可一向任情而废礼也明矣。古之圣人
君臣之大义至严。奉使之事体甚重。能举其职。则国以荣怀。苟失周旋。则国受耻辱。乃者。前右议政崔锡鼎。当其奉 命西下之时。大失随事周旋之方。悖慢无伦之辱。出于彼书。及于吾 君。则为人臣子者。所当据义严斥。碎首死争。而乃反误引不足喜不足怒之权辞。终负邹鲁仆妾伏剑欲死之义。且私商禁断。明有北来之书。而初不能据法斥绝。俾即撤还。不待 朝旨。轻示许买之意。而致令彼人狼狈含憾而归。他日之忧。有不可言。至于屏去译舌。恬受私馈两件事。则实是前古所未有之骇举。人或以初虽屏去。末乃在傍。始虽 受。终归公帑。谓可原恕。而毋论其终始公私之有间。其有昧于人臣无外交之义则甚矣。后弊所在。关系甚重。舆情莫泄。国言愈激。论其罪状。不可罢职而止。请前右议政崔锡鼎。削夺官职门外黜送。
庚子大祥(一作丧)成服后。廷请四启。
达曰今日百僚之所请者。三代后相承之常礼也。 邸下之所执者。巨创中罔极之至情也。情虽无穷。礼则有节。其不可一向任情而废礼也明矣。古之圣人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2L 页
亦岂不顾至情。而彊行所不忍之礼节乎。今臣等之竭诚哀吁。已逾两日。至三至四。而 邸下尚靳一俞者。未知 邸下之意。既承代理之 命。则践位行礼。虽迟数日。不至有妨而然欤。臣等窃以为不然也。释冕反衰。既是古圣王之定制。成服即祚。亦惟我 列圣之家法。虽以近事言之。 大行大王至诚大孝。夐出千古。而犹不能终违众望。勉行大礼于成服之日。此岂非 邸下今日所当法者哉。伏况 中宫殿下以止慈之圣。非不谅 邸下哀痛罔极之情。而乃以抑情勉劝为教。则 邸下虽欲固守私情。独不念 祖宗付畀之重体。 坤殿敦勉之勤乎。臣等若不得请。则虽终日彻夜。决不敢退出。伏乞 邸下彊抑至痛。以副臣民之望。不胜幸甚。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书启
史官传 谕后书启
臣于向来得罪时议。待刑绝海。情事未暴。弓剑遽遗。血泣追愆。求死不得。 圣明继照。霈泽旁流。如臣无状。亦与 记识之恩。叙命才下。旋有宗伯 除命。惊惶感激。继之以泣。不计筋力之难强。直首京路。以为一哭 魂殿。仍谢 圣恩之计。行到公山县。忽伏闻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书启
史官传 谕后书启
臣于向来得罪时议。待刑绝海。情事未暴。弓剑遽遗。血泣追愆。求死不得。 圣明继照。霈泽旁流。如臣无状。亦与 记识之恩。叙命才下。旋有宗伯 除命。惊惶感激。继之以泣。不计筋力之难强。直首京路。以为一哭 魂殿。仍谢 圣恩之计。行到公山县。忽伏闻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3H 页
议政新 命。狼狈失图。徊徨中路。欲仍前赴 朝。则义有所不敢。欲退而归家。则犬马之诚。亦有所未忍。推敲靡定。计无所出。第念情礼虽重。廉偶(一作隅)亦难放倒。终未免改取乡路。有若逃遁之为。违慢之罪。万死犹轻。而其情亦可戚矣。不意才到乡里。史官踵至。传宣 圣旨。仍令偕来。眷礼之隆。迥出寻常。臣于此。一身廉义。有不敢顾。所宜竭蹶承 命。走伏 阙下。以俟诛谴之不暇。而顾臣年迫八旬。精力消亡。浃月驱驰之馀。病势陡剧。奄奄床箦。转动不得。此实史官之所日见。非敢诬也。目今位著殆空。庶事草创。客使之来。已有先声。 圣上独忧于上。此岂臣子退坐之日。而犹且顽然不动。则伏惟 圣明容或俯谅其老病所致。非出违慢。而臣诚惶恐震越。不知所言。徐当收召神精。谨以一疏。仰暴危悃。
出城时承旨传 谕后书启
臣于郑锡三之疏。心骨交战。不敢顷刻留滞。迸出江外。史官跟至。 圣教俯宣。臣已不胜其惶陨。玆又承宣继临。十行 丝纶。辞旨过隆。迥出常格。臣奉读未半。涕泗俱下。负罪贱臣。何以得此于 圣明之下哉。臣诚感激 恩数。益不知置身之所。臣虽迷顽。亦知
出城时承旨传 谕后书启
臣于郑锡三之疏。心骨交战。不敢顷刻留滞。迸出江外。史官跟至。 圣教俯宣。臣已不胜其惶陨。玆又承宣继临。十行 丝纶。辞旨过隆。迥出常格。臣奉读未半。涕泗俱下。负罪贱臣。何以得此于 圣明之下哉。臣诚感激 恩数。益不知置身之所。臣虽迷顽。亦知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3L 页
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一出春明。宁无清渭终南之恋。而顾臣老病实状。 圣鉴所烛悉。归休之计已决。而忍死低回者。秖欲一登 胄筵。获近 前星之 耿光。然后退寻乡路。是臣之素计。不幸重遭人言。至愿莫遂。到此地头。惟有一退而已。况伏见 圣上所以答锡三之 批。既以大意好矣为 教。继寝 教文中添入之 命。臣益不任惊惑悸惧之至。此乃臣前劄所陈蒙 允于筵席者。而人言之罔极既如彼。 圣上之处分又如此。揆以私义。岂但引退而止哉。论其罪咎。宜在重勘。 圣上虽哀怜老臣。不即置之 邦宪。臣何敢抗颜复进。厕迹于周行哉。踪迹危蹙。竟未祗承。臣罪尤万万矣。臣当收召神魂。更以文字。仰请鈇钺之诛。臣既在俟 谴之中。不敢秪(一作祗)受 召命。仍即还纳 命召。尤庸惶惕之至。
下乡后书启
臣曾在江外。屡承 圣教。喻以还入。而情病俱剧。终不敢趋 命。决然回棹。有若逃遁之为。慢蹇之罪▣所难逭。行到中半。敢将短疏。请伏严诛。不料 圣度过加包容。十行 温纶。亲御宸翰。 辞旨隆重。诲谕丁宁。虽慈父之诏子。无以踰斯。感极涕零。无地措躬。
下乡后书启
臣曾在江外。屡承 圣教。喻以还入。而情病俱剧。终不敢趋 命。决然回棹。有若逃遁之为。慢蹇之罪▣所难逭。行到中半。敢将短疏。请伏严诛。不料 圣度过加包容。十行 温纶。亲御宸翰。 辞旨隆重。诲谕丁宁。虽慈父之诏子。无以踰斯。感极涕零。无地措躬。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4H 页
为人臣子。遭此旷绝之异数。政使情势万分难强。岂敢更容计较。不即承膺哉。第臣素以癃尪之人。暮年瘴乡。伤败已甚。重以连遭惨戚。任情悲痛。气息如线。舟载浃旬。始达乡庐。撼顿既多。暑湿乘虚。旧疾倍谻。新恙越添。落席昏昏。人理殆绝。室中转侧。犹且须人。奔走承 命。固不暇论。何幸 圣明曲赐怜察。 许以竣事上来。臣于此庶几安意将息。得免日夕惶缩之忧矣。第念省扫焚黄等事。必待子葬既襄而后。方可次第而行。即今营圹无期。迟速难料。矧当盛暑。尤非老物起发之时。而承宣来守。旷日持久。此不几于文具之末乎。若夫厨传供亿。为弊不赀。日昨疏中。敢及此意。而未承明白指挥。臣窃悯焉。且伏念 命召事体。至重且大。决非退归之臣所可仍佩。而屡次 还授之下。辄事违拒。揆以义分。深所未安。不得不奉持以来矣。玆令录事。又为赍上。伏乞亟 命收还承宣。并许纳符之请。毋使 恩命。久委于草莽之中。千万幸甚。至于内局扈卫之 命。尤不可一日虚带。稍俟疾病之少间。谨当以文字。乞免本兼诸任。仍暴微恳。而县道往来之际。易致迟延。伏愿 先将内院扈卫之任。特 赐变通。俾无重务久旷之弊。不胜伏地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4L 页
祈恳之至。
承别 谕后书启
臣老病垂死。人理断绝。因山已迫。无计动身。方治自罪之章。祗俟鈇钺之诛。不意 圣上遇灾警惕。求助勤挚。史官俨临。 纶音诞宣。臣于奄奄床箦之馀。扶起擎读。不觉心抃而口嘘曰。此古人所谓圣德事也。惜乎。臣耄荒已极。知识全昧。无以罄竭愚忠。对扬 休命也。虽然。 君父遇灾。忧惶蔼然。有急贤将伯之意。而为臣子者。顾乃诿以老悖。身既不能进。口又无一言。则亦非分义之所敢出者。试就 圣谕所及而略陈焉。噫。朝象之泮涣。民生之困悴。诚今日莫大之忧。而正朝廷实为正万民之本。则未有朝廷不靖。而万民得所者也。比窃伏闻。 殿下务存心于荡平之政。饬励群下。戒诲谆切。臣未尝不钦仰 圣学之高明。而所操之得其要。愿少无死。与睹化理之成。而至今数载之间。朝象民忧。日益蛊坏。而荡平之效。茫如捕风。臣诚讶惑。莫晓厥故。抑无乃 殿下所以为荡平之道者。徒知色目之可恶。而不念薰莸之难同。并用彼此。两可是非。谓足以调剂辛甘保合同异也耶。此则唐宋建中之覆辙。而朱夫子所尝痛恨于当时
承别 谕后书启
臣老病垂死。人理断绝。因山已迫。无计动身。方治自罪之章。祗俟鈇钺之诛。不意 圣上遇灾警惕。求助勤挚。史官俨临。 纶音诞宣。臣于奄奄床箦之馀。扶起擎读。不觉心抃而口嘘曰。此古人所谓圣德事也。惜乎。臣耄荒已极。知识全昧。无以罄竭愚忠。对扬 休命也。虽然。 君父遇灾。忧惶蔼然。有急贤将伯之意。而为臣子者。顾乃诿以老悖。身既不能进。口又无一言。则亦非分义之所敢出者。试就 圣谕所及而略陈焉。噫。朝象之泮涣。民生之困悴。诚今日莫大之忧。而正朝廷实为正万民之本。则未有朝廷不靖。而万民得所者也。比窃伏闻。 殿下务存心于荡平之政。饬励群下。戒诲谆切。臣未尝不钦仰 圣学之高明。而所操之得其要。愿少无死。与睹化理之成。而至今数载之间。朝象民忧。日益蛊坏。而荡平之效。茫如捕风。臣诚讶惑。莫晓厥故。抑无乃 殿下所以为荡平之道者。徒知色目之可恶。而不念薰莸之难同。并用彼此。两可是非。谓足以调剂辛甘保合同异也耶。此则唐宋建中之覆辙。而朱夫子所尝痛恨于当时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5H 页
者也。岂以明圣如 殿下而容或有此弊。殆必以老臣精神昏惑。多思过计之致也。伏愿 圣上反以省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于彼此色目之说。一切扫去。惟视人之邪正。事之是非。取其正者是者。而斥其邪者非者。一断于理。勿以私参。使取舍黜陟。必出于光明正大。若舜之诛四举八。然后方能无反无侧无偏无党。惟皇作极。真成荡平之事业。而天心可豫。民忧可纾矣。呜呼。灾异之作。何代无之。而未有甚于近日者。政此闭塞之节。乃有震薄之异。烨烨虩虩。不宁不令。未知此何影也。虽不敢指为某政某事之应。以袭汉儒傅会之失。而盖闻雷霆者。人主之号令也。臣尝窃听于道路之传言。 殿下喜怒有时乎暴发。 处分或失其和平。霜露舒惨。倏变于呼吸之顷。雷霆击撞。荐施于近密之班。台谏言事之章。拒逆于 阙门之外。经幄论思之臣。斥逐于绝海之中。似此辞令举措。夫岂大圣人平心和气之所发。而于以当天意服人心。不亦远哉。臣非谓今日之天灾。专由于是。其在 圣明修省之道。此亦未必不为一端。则前后过当之举。谓宜亟并收回。快示悔悟之意也。臣衰败忒甚。疾病交剧。数行文字。亦难缀属。胸中所欲言者。百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5L 页
不举一。其所为言。亦无伦脊。臣窃自悼焉。至于收召之 命。臣尤惶恐。不知所以仰对也。目今衰癃之状。虽不足为。朝廷之有无。当此廞卫将启之日。苟有一分转动之势。何敢偃伏私次。顽然自便哉。此或可以蒙 圣明之俯烛。而臣何敢自恕乎。俯伏涕泣恭俟谴罚。
筵启(北伯时 榻前启)
启曰。本道凡事。臣于赴营后。所当随事启禀。而其中一二事。有不可不禀定者。敢此仰 达。边民之生事彼境。其来已久。而 朝家之所虑。只在于越采越猎之弊而已。今番则又有越境剿掠之变。其为将来之忧。实不浅浅。大抵前后犯越之民。每缘彼中来查之后。有所勘律。而自我国元无诇察论罪之举。故边民频频犯禁。苟幸无事。元不知其为应死之律。臣意则自今以后。严立科条。边将边倅之不谨把守。致有犯越者。因事发觉。则无论彼国之知与不知。论以一罪。并其犯越之民。一体枭示于境上。若有设机捕捉。与知机告官者。边倅边将。则不但加资。兼以实职除授。边民告者。则与捕贼之功。同赏加资。又以米布优数题给。则其于禁奸防闲之道。似为着实矣。
筵启(北伯时 榻前启)[又启]
北路素以戎马之地。专尚武艺。今之议者。或以文教为(非急)务。而臣意则文教武备。不可偏废。必先尚文教。使民稍知亲上事长之义。兼尚武艺。奖成其才。似为完备。而但念武士激劝之道。惟在于校艺施赏。而弓角,鱼胶,箭竹等物。元非本道所产。营中物力残薄。亦无取办需用之路。弓角鱼胶箭竹等物。令备局优数下送。以为试才校艺时施赏之地何如。
筵启(北伯时 榻前启)
启曰。本道凡事。臣于赴营后。所当随事启禀。而其中一二事。有不可不禀定者。敢此仰 达。边民之生事彼境。其来已久。而 朝家之所虑。只在于越采越猎之弊而已。今番则又有越境剿掠之变。其为将来之忧。实不浅浅。大抵前后犯越之民。每缘彼中来查之后。有所勘律。而自我国元无诇察论罪之举。故边民频频犯禁。苟幸无事。元不知其为应死之律。臣意则自今以后。严立科条。边将边倅之不谨把守。致有犯越者。因事发觉。则无论彼国之知与不知。论以一罪。并其犯越之民。一体枭示于境上。若有设机捕捉。与知机告官者。边倅边将。则不但加资。兼以实职除授。边民告者。则与捕贼之功。同赏加资。又以米布优数题给。则其于禁奸防闲之道。似为着实矣。
筵启(北伯时 榻前启)[又启]
北路素以戎马之地。专尚武艺。今之议者。或以文教为(非急)务。而臣意则文教武备。不可偏废。必先尚文教。使民稍知亲上事长之义。兼尚武艺。奖成其才。似为完备。而但念武士激劝之道。惟在于校艺施赏。而弓角,鱼胶,箭竹等物。元非本道所产。营中物力残薄。亦无取办需用之路。弓角鱼胶箭竹等物。令备局优数下送。以为试才校艺时施赏之地何如。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6H 页
筵启(北伯时 榻前启)[又启]
臣除授本职之后。北路武士之留京者来见臣。臣问其上来之由。则盖缘往年。自 上御隆武堂试射时。以西北武士弓马之才绝胜他道。命各军门将官有阙之代。必先调用。随窠填差为 教。故北路武士。闻风上来。多至二十五六人。而远方之人。既不得付料。留在为难。岁初还归本土者。五六人。其馀二十馀人。尚滞城中。饥饿失所。当初激劝奖许之意。反为落莫抑郁之归。不可无疏通之道。自 上申饬各军门将官有阙之代。随窠填差。且闻前例。西北武士。除取才付禁军者。意非偶然。而中间废阁不行云。今此北路武士。未付料之类。依前例除试才。随窠直付禁军何如。
臣除授本职之后。北路武士之留京者来见臣。臣问其上来之由。则盖缘往年。自 上御隆武堂试射时。以西北武士弓马之才绝胜他道。命各军门将官有阙之代。必先调用。随窠填差为 教。故北路武士。闻风上来。多至二十五六人。而远方之人。既不得付料。留在为难。岁初还归本土者。五六人。其馀二十馀人。尚滞城中。饥饿失所。当初激劝奖许之意。反为落莫抑郁之归。不可无疏通之道。自 上申饬各军门将官有阙之代。随窠填差。且闻前例。西北武士。除取才付禁军者。意非偶然。而中间废阁不行云。今此北路武士。未付料之类。依前例除试才。随窠直付禁军何如。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6L 页
筵启(北伯时 榻前启)[又启]
臣既受 命外藩。则朝廷大小事。所不敢与闻。而窃伏念臣先祖文清公臣澈。曾在 宣庙朝癸未。受 命本道。辞陛之时。陈疏言事。 圣批有卿今远离。朝廷有此忠恳之奖。苟有忠恳。不以内外有间者。古今何异。臣亦于今日事。窃有区区所怀。请略陈之。臣伏闻 圣上以今年即明亡之周甲。渊衷感怆。欲建庙设享于 神宗皇帝。而朝议皆以事或宣泄。致彼诘责为虑。迄未定夺云。臣窃慨然也。夫 皇明万历之恩。实我东臣民没世难忘之处。而一自丙丁之变。力弱势穷。虽有屈意皮币之事。朱子所谓忍痛含怨迫不得已八字。君臣上下所当佩服勿忘。而近年以来。世道陵夷。尊周大义。几至泯泯。幸赖我 圣上兴想于 孝庙所经营之志事。起感于众人所未思之意义。特降建 庙之教。此实有辞于天下后世之举也。庙堂之持难。虽亦不无意见。而臣意则不然。夫谋国之道。严立纪律。以防宣泄之路。而惟其所当为之事。则为之勿疑可也。苟以宣泄彼国为虑。而但自畏约而已。则非但此事。如军务城池等事。亦莫非彼人所恶闻而致诘者。岂可恐其宣泄而并废之乎。凡国内
臣既受 命外藩。则朝廷大小事。所不敢与闻。而窃伏念臣先祖文清公臣澈。曾在 宣庙朝癸未。受 命本道。辞陛之时。陈疏言事。 圣批有卿今远离。朝廷有此忠恳之奖。苟有忠恳。不以内外有间者。古今何异。臣亦于今日事。窃有区区所怀。请略陈之。臣伏闻 圣上以今年即明亡之周甲。渊衷感怆。欲建庙设享于 神宗皇帝。而朝议皆以事或宣泄。致彼诘责为虑。迄未定夺云。臣窃慨然也。夫 皇明万历之恩。实我东臣民没世难忘之处。而一自丙丁之变。力弱势穷。虽有屈意皮币之事。朱子所谓忍痛含怨迫不得已八字。君臣上下所当佩服勿忘。而近年以来。世道陵夷。尊周大义。几至泯泯。幸赖我 圣上兴想于 孝庙所经营之志事。起感于众人所未思之意义。特降建 庙之教。此实有辞于天下后世之举也。庙堂之持难。虽亦不无意见。而臣意则不然。夫谋国之道。严立纪律。以防宣泄之路。而惟其所当为之事。则为之勿疑可也。苟以宣泄彼国为虑。而但自畏约而已。则非但此事。如军务城池等事。亦莫非彼人所恶闻而致诘者。岂可恐其宣泄而并废之乎。凡国内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7H 页
机事之见泄。皆由于译舌辈溺货卖国之致。国有纪纲。少知畏戢。则何敢乃尔。记昔 孝庙朝辛卯以前。凡事常患见泄于彼中。被其诘责。无岁无之。 孝庙固尝有经营大志。而深痛其纪纲之不严。奸细之嫁祸。一自译舌李馨长及贼臣李烓。次第就戮之后。其弊遂绝。今至五六十年之间。事无大小。未尝有外泄之患。此岂非既往之明验乎。 殿下今于建庙之事。断而行之。若或有宣泄之虑。则严立科条。设令他日有意外之事。自今以后。往来彼中译舌辈。当被重诛之意。申明下 教。则夫焉有烦泄之虑乎。既有所怀。敢此仰 达。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议
李翔复官当否议
臣神识昏耗。失后忘前。凡干公事。实难仰对。而但李翔以累朝礼遇之臣。不幸为群小所搆捏。竟至瘐死于狱中。幸赖 肃庙洞烛其冤。既许昭雪。仍有复官赐祭之 命。而又因奸党之齮龁。终至追夺于 处分已定之后。士林之嗟伤。固已久矣。门徒之吁冤。具有所据。其于伸雪复官之举。岂有他议。伏惟 上裁。即者该郎。又以李范之狱。承 命来询。臣于前冬。略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议
李翔复官当否议
臣神识昏耗。失后忘前。凡干公事。实难仰对。而但李翔以累朝礼遇之臣。不幸为群小所搆捏。竟至瘐死于狱中。幸赖 肃庙洞烛其冤。既许昭雪。仍有复官赐祭之 命。而又因奸党之齮龁。终至追夺于 处分已定之后。士林之嗟伤。固已久矣。门徒之吁冤。具有所据。其于伸雪复官之举。岂有他议。伏惟 上裁。即者该郎。又以李范之狱。承 命来询。臣于前冬。略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7L 页
有仰对。而第于玆事。实未详其曲折。故固未敢质言矣。今闻已经明断。此外处置之道。自有典宪。又何问议为哉。矧今疾病沈绵。精神昏耗。日用事物。都不照管。汗漫文案。何可考阅。玆不敢循例献议。而第念此是人伦之大变。恐不可徒恃片言之决。以贻事过之悔。伏惟 上裁。
因 幸新陵。历省旧陵当否议。
臣近因寒暖之不适。将摄失宜。素患水土之祟。一倍添剧。昼夜哮吼。寝食都废。精神昏瞀。如在烟雾。小大酬应。前后忘失。忽此意外。礼官远临。询以疑文。虽在不病之时。固非如臣蒙陋者之所敢与议。矧此垂尽之日。尤何敢有所僭论于礼意 微之际哉。虽然。既承 下问。岂容含默。大抵三年之内。不得庙见礼也。顷因台臣之疏。获承 展陵当否之问。臣固以无于礼之礼为疑。而不敢质言矣。第今日之事。容有与前差异者。夫以无故之时。而行义起之礼者。固常情之所疑也。若仍有事之日。而举 展省之仪。则揆以情理。胡至大悖耶。如以墨衰入 庙。为不可则亦有说焉。朱子尝曰。丧三年不祭。而但古人居丧。衰麻之衣。不释于身。哭泣之声。不绝于口。其出入居处。言语饮
因 幸新陵。历省旧陵当否议。
臣近因寒暖之不适。将摄失宜。素患水土之祟。一倍添剧。昼夜哮吼。寝食都废。精神昏瞀。如在烟雾。小大酬应。前后忘失。忽此意外。礼官远临。询以疑文。虽在不病之时。固非如臣蒙陋者之所敢与议。矧此垂尽之日。尤何敢有所僭论于礼意 微之际哉。虽然。既承 下问。岂容含默。大抵三年之内。不得庙见礼也。顷因台臣之疏。获承 展陵当否之问。臣固以无于礼之礼为疑。而不敢质言矣。第今日之事。容有与前差异者。夫以无故之时。而行义起之礼者。固常情之所疑也。若仍有事之日。而举 展省之仪。则揆以情理。胡至大悖耶。如以墨衰入 庙。为不可则亦有说焉。朱子尝曰。丧三年不祭。而但古人居丧。衰麻之衣。不释于身。哭泣之声。不绝于口。其出入居处。言语饮
丈岩先生集卷之九 第 218H 页
食。皆与平日绝异。故 宗庙之祭虽废。而幽明之间。两无憾焉。今人居丧与古人异。卒哭之后。遽墨其衰。凡出入居处。言语饮食。与平日之所为。皆不 也。而独废此一事。恐亦有所未安。窃谓欲处此义者。卒哭之前。不得已准礼且废。卒哭之后。可以略仿左传杜注之说。遇四时祭日。以衰服特祀于几筵。用墨衰常祀于家庙可也云云。以此观之。三年之内。家庙之祭。犹不可废。况一时因事而展谒乎。然 王朝之礼。自与士庶有别。臣非不知。而适见朱子此说。似有可以旁照者。故敢此附陈。伏惟 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