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x 页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杂著[中]
杂著[中]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4H 页
无妄六二爻象辞解
余读易经。至无妄之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窃疑其文义难通。再三玩究。了有所悟。始取程朱之说而观之。则与愚见绝异。固不敢自信己说。而心有所思。不得不发之于言。且将记而不忘。以质于先觉之君子也。盖程子之意。只谓不为穫而耕。不为畬而菑。而经文下语。不与此相贯故注释之际。多费辞说。而三段之意。自相牴牾。潜室陈氏论之详矣。朱子则以为四事都不做了。而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又曰。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之象。至其释象传之辞。反以谓非计其利而为之也。此前后之说。亦果不牴牾耶。且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则是妄也。非无妄也。窃观无妄之卦。下为雷上为天。有雷行天下之象。则其惊蛰藏振萌芽。发生万物之功。震实主之矣。故以动为功者。下卦之震也。以默运不宰为用者。上卦之乾也。是以圣人于乾则深戒其动。九四之可贞。九五之勿药。上九之有眚。槩是动之戒也。若乃初九之往吉。六二之利往。六三
余读易经。至无妄之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窃疑其文义难通。再三玩究。了有所悟。始取程朱之说而观之。则与愚见绝异。固不敢自信己说。而心有所思。不得不发之于言。且将记而不忘。以质于先觉之君子也。盖程子之意。只谓不为穫而耕。不为畬而菑。而经文下语。不与此相贯故注释之际。多费辞说。而三段之意。自相牴牾。潜室陈氏论之详矣。朱子则以为四事都不做了。而无所为于前。无所冀于后。又曰。自始至终。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之象。至其释象传之辞。反以谓非计其利而为之也。此前后之说。亦果不牴牾耶。且都不营为而偶然有得则是妄也。非无妄也。窃观无妄之卦。下为雷上为天。有雷行天下之象。则其惊蛰藏振萌芽。发生万物之功。震实主之矣。故以动为功者。下卦之震也。以默运不宰为用者。上卦之乾也。是以圣人于乾则深戒其动。九四之可贞。九五之勿药。上九之有眚。槩是动之戒也。若乃初九之往吉。六二之利往。六三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4L 页
之行得邑灾。信可见用作吉而用静凶也。是圣人以动之功用。责之于震。而宜动而不动者。反得其尤也。苟明乎此。则于六二爻辞。宁有难通牴牾之患乎。夫六二以阴柔之质。当无妄之世。而居中正之位。时恬位安。坐享其成功。而才弱质柔。或歉于震作。则无乃有宜动而不动之咎者耶。且无妄之时。即至治之极也。譬诸禾已穫矣。田已畬矣。苟或谓其已穫而不念其耕之勤。谓其已畬而不念其菑之艰。则怠忽萌于斯。庞政兆于兹矣。肆圣人为之戒曰。不耕而岂可穫乎。不菑而岂可畬乎。以警动其狃安之习而提撕其震作之心。继而曰则利有攸往。有攸往者。动作之谓也。则之为字。继前意起后语之辞也。上下辞义明白贯通。理顺意切。更无牴牾。未知程朱复起。以为如何也。或曰。然则象传未富之辞。为何义耶。曰。未者非必之辞。言非必欲富者也。时当耕而不耕者。岂欲富者哉。事可为而不为者。岂欲治者哉。夫子之意取譬如斯。而不菑畬三字。义非关于富。故断章取义如此云。曰。圣人之治天下。行其所无事而已。其作用而期望之。岂如耕者之欲富哉。程朱之以为妄者。子以为是。一何盭也。曰否否。不耘而望其秀。揠苗而期其长。斯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5H 页
妄也。若服田力穑而期其有秋。则何妄之有。夫子论治道曰。三年有成。是果无所期乎。书曰。弗虑胡获。不为胡成。其虑之也。其为之也。岂不期其获与成也。呜呼。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恪勤奉公。夙夜匪懈者。在下之责。则虽至治雍熙之世。政事之臣。未尝逸也。此所以无妄之下卦。属之于震也。时清世宁。宜静而反动者何哉。盖恬嬉兆于治平。鸩毒生于宴安。怠弛丛脞。不期而至。而厉阶生矣。质柔才弱者。易流于是。故圣人之戒。如是丁宁。若六二有阳刚之德。则岂有斯戒哉。初九阳刚而占为往吉。周公之意。灼然可见。西晋诸人。惟不知此。值世宁泰。而清谈废事。恪勤获笑。望空称贤。而臣道丧矣。可胜叹哉。或者又曰。六三六二。俱是阴柔。而六三偏灾者何也。曰。六二质虽阴柔。而位则中正。盖循常习旧而已。尚未有恬嬉之意也。惟以居震之时。宜动而不动。而有此儆戒也。而况六三不中不正。而才柔质弱。匪亶不能动。亦且不敢动者也。是以委靡怠惰。不自收拾。牛放不求。见得于人而已。遭失物之灾。亦由己任王事。不能自做。权柄移人。而反遭瘝旷之责也。自九四以上。德皆阳刚。处无妄之世。在出治之位。足以振厉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5L 页
百辟。脩举成宪矣。第以才健志刚。或易变动。故幼药之戒。至深且切。夫药以攻疾。人所不能已也。既谓之疾。复谓勿药。所以明其疾之不足忧。而戒其动之甚不可也。赵宋君臣。惟不知此。故当神宗时。百年承平天下无事。其政事小疵。边庭小警。不足为疾。而神宗昧勿药之义。安石忽可贞之戒。变乱旧章。动扰一世。驯致祸败。可胜惜哉。盖宜动而不动。与不宜动而动。皆妄也。无妄之义。其远矣哉。余观易至此。不能无感。释六二之爻辞。复发一卦之馀蕴云。
伯夷传解
伯夷传者。乃子长之所自序。其作史之意。毕论于是矣。曰考信六艺。曰虞夏之文可知者。言为文者。必贵于传信也。夫传天下。天下之大事也。让天下。天下之高义也。然必托之于传信之文。以著其师锡典职兴功用传大统之实而后。乃传天下者。可以表见于后也。苟不然。即由,光让天下之高义而不少概见。虽禅受事迹。亦安保其必传无疑也。此传信之文。所以贵也。伯夷叔齐之让国。箕颍之行也。谏伐。揖逊之心也。义逃而节饿。终无怨悔。斯可与日月争光矣。然微夫子之序列。其不如由光之泯没也。果可必乎。抑采薇
伯夷传解
伯夷传者。乃子长之所自序。其作史之意。毕论于是矣。曰考信六艺。曰虞夏之文可知者。言为文者。必贵于传信也。夫传天下。天下之大事也。让天下。天下之高义也。然必托之于传信之文。以著其师锡典职兴功用传大统之实而后。乃传天下者。可以表见于后也。苟不然。即由,光让天下之高义而不少概见。虽禅受事迹。亦安保其必传无疑也。此传信之文。所以贵也。伯夷叔齐之让国。箕颍之行也。谏伐。揖逊之心也。义逃而节饿。终无怨悔。斯可与日月争光矣。然微夫子之序列。其不如由光之泯没也。果可必乎。抑采薇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6H 页
歌。自常情观之。孰不谓怨。幸夫子一言。世皆知得仁无怨也。则夷齐也危无以白其心于千载后矣。此君子之不可不托青云之士者也。且夫积仁洁行而饿。箪瓢陋巷而夭。盗蹠而寿。而不轨而富乐。则其怨之固也。顾乃无怨者奚哉。岂不以行义君子性也。富乐小人幸也。而一时之祸轻。而千载之名重。彼富乐者幸得志而深流其恶。行义者不幸祸灾而名益彰于久远。则自适己事而已。其如幸不幸者。命也何哉。此其各从其志。秉义循名。虽死不悔。而疾没世名不称者也。即其作史之意。已瞭然矣。巍乎以青云之士自居。卓乎以传信之文自任。使天下循名之士。托其史而垂声而实所以彰其名也。夫彼其用意跌宕超出乎翰墨溪径。又引而不发。不欲浅露指陈。一览晓然。故将此数段之意。散缀一篇之中。显而若微。晦而益明。丝结而抽其绪。龙翔而隐其首。读其传者。往往不知其意之若是也。噫。夫既毁肌辱身。无以表显于当世。故宁欲垂文自见。以流声名于后代。而又伤夫不轨之逸乐也。公正之祸灾也。人皆惑于天道。而志士不能无恨也。思严其衮钺。以屈彼伸此于千载之下也。遂乃含愤忍辱。以成传信之史。顾以清圣之高节。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6L 页
捐生而蹈义。千古一人也。而尚赖夫子之言。以发明其心。则感慨之意。不得不发于斯。吁可悲也。亦其志烈矣。世之遭罹祸败。志节丧失。甘为农夫以没世者。亦独何哉。
庄子齐物论解
丧之一字。乃一篇大旨。丧耦丧我。即篇中眼目。凡物论之相争。以其有我也。有我故有耦。丧之则忘矣。所以为齐物也。吾能丧我。则人视以为丧耦。丧我故我无争心。丧耦故人无争心。此庄子所谓道也。耦丧我矣。我既丧矣。物我交丧也。然谓之吾丧我。则所谓吾者犹在也。谓之丧其耦。则所谓其者犹在也。吾字其字。此乃主宰也。地籁乃天地间大声。以比儒道也。大块噫气而为风。亦有儒者之不得已于言。其言满于天地间。足以动物也。然由儒者之有言。故百家竞起而效之。有如万窍之号。若儒者不言。则百家亦当自止矣。便是剖斗折衡。民乃不争之意。厉至也。济止也。至其风济。则众窍为虚也。太宗师篇曰。梦为鸟而厉乎天。亦至也。人籁比竹之类。人之所吹者。此指寻常言语也。小则寻常言语之相争。人籁是也。大则谈道论理而相争。地籁是也。怒者亦谁耶。言儒者之说。虽
庄子齐物论解
丧之一字。乃一篇大旨。丧耦丧我。即篇中眼目。凡物论之相争。以其有我也。有我故有耦。丧之则忘矣。所以为齐物也。吾能丧我。则人视以为丧耦。丧我故我无争心。丧耦故人无争心。此庄子所谓道也。耦丧我矣。我既丧矣。物我交丧也。然谓之吾丧我。则所谓吾者犹在也。谓之丧其耦。则所谓其者犹在也。吾字其字。此乃主宰也。地籁乃天地间大声。以比儒道也。大块噫气而为风。亦有儒者之不得已于言。其言满于天地间。足以动物也。然由儒者之有言。故百家竞起而效之。有如万窍之号。若儒者不言。则百家亦当自止矣。便是剖斗折衡。民乃不争之意。厉至也。济止也。至其风济。则众窍为虚也。太宗师篇曰。梦为鸟而厉乎天。亦至也。人籁比竹之类。人之所吹者。此指寻常言语也。小则寻常言语之相争。人籁是也。大则谈道论理而相争。地籁是也。怒者亦谁耶。言儒者之说。虽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7H 页
是百家之主。自道观之。与百家无异。同出于道。亦犹风及众窍之声。皆出于造化之发之也。其所谓谁者。乃天籁也。天籁者。道也造化也。魂交者。虽寐而其魂尚与物交也。至人无梦。由魂静也。今不静。故交于事物也。大知小知大言小言。至日以心斗一款。以泛论起冒头。百家之说。市井之谈。人情物态。皆在此中。而自缦者以下。乃言寻常言语之争。即所谓人籁也。先从人籁上说去。缦者有所牵挽泥滞徐缓而不能勇快之之意也。庄子一生运用处。专在豪放。故于人性上则最恶此缦窖密三者。而于七情中则最忌恐之一字。接搆心斗。缦窖密恐。皆大知小知之所为用。故大言小言。随遇而发。其巧捷若机括也。于是于非。各有所主。留恋胸次。心口相讼。若诅盟也。坚守好胜之心。必胜乃已。故如秋冬之杀也。盖既有是非。则自然务胜。以言其道心之日消。则盖缘其溺于物欲。故不可使复之而胜故也。而其为厌没。若被缄縢也。以言其私心之老洫。则更无可回之势。如近死者。不可复阳也。细琐情怨。莫不迭出。如乐之出虚。如蒸之成菌。日夜相代乎前。已不能反思其所萌之由。已者止也。言虽不能反思其所萌之由。但能已其言。于已其争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7L 页
心。则朝暮之间。自能得之。此道之所由以生也。已者止也。止之久则自能忘之。故庄子工夫。以已字为吃紧。非彼无我。到此没提起。已字乃篇中羽翼。我字却就人形上说。以唤醒丧我丧耦之义。真君即所谓自然也。此一款。一受其成形也。言师心之道。以结丧我丧耦之意。果能如此。则此人籁之争。自当息矣。专为市井寻常不知道者不说。故自缦字至此。终不及乎道之一字。然其所谓成心而师之即道也。复以言非吹起头。而极讫百家是非之争端。即所谓地籁也。因者。因循而用之也。此为因是则彼为因非。此为因非则彼为因是。是以圣人不由此道。然以天理照见。则其所以致此者。由于因是也。是字乃篇中血脉。儒者之道。自以为是。故百家从而非之。致有是非之起。考其源则皆出于一是字耳。通篇以是字目儒家。盖其意亦以儒道为是也。但儒道是而不如言出是字起争端。此便是不言而躬行之意。黄老之骨子也。以指喻指此一款。言儒者分辨邪正之道如此也。指者真指也。指之非指者。名指而实非也。非指者。名实俱非也。以真指比之于指之非指而斥其非指。则彼将执其名。不肯甘受。故必以非指。抗拟之于指之非指曰。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8H 页
尔之实与彼相同。此所以为非指也云。则彼乃无辞而可以辨别矣。譬如猿狙之服人衣也。或诘之曰。尔虽服人衣。其形与人异。此必禽兽也云。则猿狙或不服也。若以他猿比之曰。尔形与同。必是猿狙也云。则彼▣所逃。此乃棕核名实之道也。儒者以此道辨别异端也。曰如此如此。故天地间。唯我儒者之道而已。万物中。唯我儒者之言而已。此亦儒者之言也。是以曰吾所谓可乃可也。吾所谓不可乃不可也。道本自然。不暇修行。而今儒者则曰道行之而成。物亦自然。无暇称谓。而今儒者曰物谓之而然。至于然其然。不然其不然。是以凡物莫不效此。各有所可。各有所然。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皆自以为是也。举达之下。齐物之道即是枢。不用此为是之道也。自得之后则尽其道矣。因是之心。至此而已。此已字。与已乎已乎之已相应也。因是之心已矣。而不知其然。此自然之道也。亦因是也。众狙之心以朝四为是。此因是也。诸家之为是因是者。与此无异。爱即是也。自以为故爱之也。今且有言。此又拈出是字。反覆详说。有言乎。无言乎。唯无言之言可。无言之言。乃无心之言也。下无适焉。则因是之心自止也。又论而不议。议而不辨者。大辨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8L 页
也言是也。怀之字。便是不言躬行之意。圆者混成也。混成则又几向方矣。庄子于此五者。不欲着力混成也。成则便亏。所谓向方也。邵康节到二分上便怕向衰是也。
书诸葛亮出师二表后
昔诸葛亮于草庐倾盖之日。即谓昭烈曰。曹操不可争锋。孙权可与为援。若能跨荆益保岩阻。以待天下之有变。荆州之军上宛洛。益州之军出秦川。则天下可定也。其布置之宏远。规摸之精密。有如此者。而卒不能禁关羽之伐魏。止昭烈之征吴。而晚年讨贼。六出祈山。又与待天下之有变者相盭。以至竟不能成中兴者何也。呜呼。此时势有不利耳。岂智谋有不逮耶。彼羽也刚棱傲物。负其材武。谓天下可席卷。而不知待变而观衅。则已不达乎亮之志矣。矧乎孙权睥睨。机阱密设。而挺身轻出。自就败虏。此其疏卤甚矣。而亮不能禁之者何哉。羽之出师。未尝请也。围樊之后。捷报日闻。此虽昭烈诏止。亦不可得也。况亮之一言。可以回其军哉。及其败没也。良将见丧。要冲见失一臂断矣。此汉事之始败。而亮策之一不成也。至于征吴。尤非亮志。则其必力争而不听也。终焉连营焚
书诸葛亮出师二表后
昔诸葛亮于草庐倾盖之日。即谓昭烈曰。曹操不可争锋。孙权可与为援。若能跨荆益保岩阻。以待天下之有变。荆州之军上宛洛。益州之军出秦川。则天下可定也。其布置之宏远。规摸之精密。有如此者。而卒不能禁关羽之伐魏。止昭烈之征吴。而晚年讨贼。六出祈山。又与待天下之有变者相盭。以至竟不能成中兴者何也。呜呼。此时势有不利耳。岂智谋有不逮耶。彼羽也刚棱傲物。负其材武。谓天下可席卷。而不知待变而观衅。则已不达乎亮之志矣。矧乎孙权睥睨。机阱密设。而挺身轻出。自就败虏。此其疏卤甚矣。而亮不能禁之者何哉。羽之出师。未尝请也。围樊之后。捷报日闻。此虽昭烈诏止。亦不可得也。况亮之一言。可以回其军哉。及其败没也。良将见丧。要冲见失一臂断矣。此汉事之始败。而亮策之一不成也。至于征吴。尤非亮志。则其必力争而不听也。终焉连营焚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9H 页
荡。器械塞江。国势挫衄。愤恚以崩。则此汉事之再败。而亮策之二不成也。然而是时曹丕新篡。所谓天下有变者也。若以先讨国贼之义。反复开陈。与赵云协力争之。则昭烈亦必大悟。而义旗回指于关中矣。以亮侍变观衅之素计。此焉不发口者何也。曰此所谓时势之不利耳。夫以亮之性于忠义。一出草庐。专任兴汉。则讨贼倡义之举。曷尝少须臾忘于心哉。然而时势有大不可者。何则。献帝之始。人心未去。而汉业尚有可振之势。譬则周室之初东也。故曹操借桓文之举。收天下之心。挟天子令诸侯。以自强而成其篡逆之基。假使当时。而亮为昭烈谋。固当以东周之心。奋一匡之伐。讨贼之师。日出而四征不庭。必其中兴焉乃已耳。逮操秉政。岁久时异。炎德日销。魏业日隆。骎骎然汉鼎移矣。政令官爵。无非曹也。庆赏威刑。无非曹也。朝廷士大天。亦无非曹也。民人戴魏而忘汉。天下弃汉而归魏。曹丕之篡。如子代父。海内人心。不复知前日之有汉也。所谓人心已去。以孔明留之而不可者也。虽堂堂帝胃倡义兴师。而已去之人心。其可回乎。殆类王霸之见捓揄于市耳。然则赵云所谓关中豪杰。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者。此殆空言。非至计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79L 页
也。孔明之不以语于昭烈者。亦何异孟子之未尝责时君以尊周也。夫三分之势。一如战国。小固不可以敌大。弱固不可以敌强。一隅义声。不足以败已强之贼势。则兵之妄举。败必涂地。以亮之智。岂不虑此哉。独计以为狙诈篡国。理不久长。厚其凶恶。天必降罚。则假气游魂。虽盛易衰。而仁者无敌。是为天吏。则孟津之师虽寝。牧野之勋终集。无宁自强国势。以俟敌衅欤。果能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发政施仁。民庶归德。仕者皆欲立其朝。耕者皆欲出其野。而彼虐烝黎危士臣。百姓溃叛。上下离心。欲疾其君者。赴愬于我然后。以至仁伐不仁。以大义诛不义。举汤文之义旅。复高光之旧物。是亮之志。而其所谓待天下之有变者此也。或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坐待敌国之衰乱而天下之自归。何其迂也。曰天意不可知。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纵使昭烈孔明没世无成。而继其统者。复得其人。有如文武之继王。十乱之迪后。则虽殷周之际。百里可王。况彼篡逆。本根不固。民不可久欺。神不可久罔。变乱之作。可期于百年之内者哉。夫其讨贼隆汉之绩。脱不得遂于身。而其必之于后世也。如持左契矣。岂如乘时集事。苟为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0H 页
身计而汲汲就目所见。徼倖其不可成者哉。其布置规模。果不宏远精密矣乎。昔宋室之南渡也。国新被兵。邦本未殄。人民之归。不啻夜虫之就火。袒臂一呼。天下在手。比之孔明之时。难易判霄壤矣。然以李纲之忠智。为之深谋。恒以立根本强国势。为务之先。未遽有攻战之策也。亦孔明待变之意耳。贤士之虑事也。盖详且远。若孔明之上表出师。已知夫无若天下何耳。何者。丕睿继立。国内无衅。中原未可图也。后主年长。闇弱转甚。决难一日为君。保持疲弊之益州也。亮又老矣。无可代己者。天意亡汉。于是决矣。以一州支天下。我汤武而彼桀纣。犹不可遽有为也。况我周赧而彼秦政乎。一日无亮。汉祀随绝。此汉业之永殄。而亮计之终不成也。至此则纵不伐贼。王业亦亡。故宁欲明大义扶伦纪。唯无负为汉之初心而自尽其许先帝之忠也。吁可悲矣。虽然。一驱中原。无我对手。纵无可乘之衅。尚有成功之望。故其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效则治臣之罪者。盖庶几乎。而街亭之败。非意所料。懿之才略。足以抗己。则尤无复着手处耳。是以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之说矣。呜呼。尚忍言哉。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读此不涕。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0L 页
其犹人哉。或曰。夫然者。姜维之伐魏而促亡者。犹未失欤。曰亮之才。足以内修而外攘。虽师旅数兴。而国计焉未尝诎。邦本焉未尝瘁。岂姜维不戢自焚者比欤。呜呼。以如是之忠义。以如是之才略。范围之定也。经纬之审也。而天不祚汉。必欲灭之。昭烈崩而后主继。孔明没而姜维代。此岂人谋之所及哉。余读出师表而悲之。于以笔之书焉。
书文侯之命后
余读书。至文侯之命。未尝不掩卷而叹也。曰国无人哉。天下失秉彝矣。宜周业之遂圮也。史曰。幽王黜申后废宜臼。宜臼奔申。申侯怒。与犬戎攻周。犬戎弑王骊山下。乃宜臼之与弑。岂亶许世子止,晋赵盾比哉。为伊日定王室计者。宜于逐犬戎后。即执宜臼申侯。数以弑君父之大逆。斩之于文武之庙。悬头于国门之外。择立宗室之贤者。而奋义旅灭丑种。以报前王之雠。光复旧物。在此一举。王业可中兴耳。顾反以弑逆之贼。君主四海。尚何以诛申侯讨犬戎。而正人纪于天下哉。是故诸侯兵罢矣。周室迁矣。而戍于申者周民尔。而天下之势。如火投水。日熸然矣。郑武公,晋文侯。诸侯之选也。而犹尔焉。可谓国有人乎。嗟乎。木
书文侯之命后
余读书。至文侯之命。未尝不掩卷而叹也。曰国无人哉。天下失秉彝矣。宜周业之遂圮也。史曰。幽王黜申后废宜臼。宜臼奔申。申侯怒。与犬戎攻周。犬戎弑王骊山下。乃宜臼之与弑。岂亶许世子止,晋赵盾比哉。为伊日定王室计者。宜于逐犬戎后。即执宜臼申侯。数以弑君父之大逆。斩之于文武之庙。悬头于国门之外。择立宗室之贤者。而奋义旅灭丑种。以报前王之雠。光复旧物。在此一举。王业可中兴耳。顾反以弑逆之贼。君主四海。尚何以诛申侯讨犬戎。而正人纪于天下哉。是故诸侯兵罢矣。周室迁矣。而戍于申者周民尔。而天下之势。如火投水。日熸然矣。郑武公,晋文侯。诸侯之选也。而犹尔焉。可谓国有人乎。嗟乎。木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1H 页
之朽败。非始于虫出之日也。人之命绝。非决于溃痈之时也。所由来渐矣。周道陵夷盖久矣。昭王南征不复。而其子无复雠之志。厉王流彘以死。而其臣无靖难之举。屏翰也而未有如齐桓之问楚罪。民献也而未闻如堇公之说汉王。即其弊也。无惑乎君逆贼而不知恶者。夫其衰乱。不待东迁也。岂有秉彝丧而天下可为者哉。大本一颓。百度渐弛。骎骎趋削弱。若颓波之不复回。强有力者。环视窃笑。虑无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是周之灭。不在赧王之入秦。而实穆王之为乱首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庶乎知为国之必以义。而为人子若臣者。不可不通春秋也夫。
书韩文公论佛骨表后
余观论佛骨表。辞严义正。诚意恳到。卫道之勇。闭邪之忠。信兼有矣。然奋发激切。多忿而少理。使闻之者。意怫然难回。卒之身被窜谪。而莫解宪宗之惑。吁可慨也。盖宪宗方求长生。故公引寿夭以告之。欲自其注意处悟之。而反以触忌讳招震怒。君子仕危邦。言不可不慎也如是夫。且其言之使人不能无恨者亦多。岂一时激愤气涌如山。不暇从容详审之耶。今以史观之。其迎佛骨也。为其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民
书韩文公论佛骨表后
余观论佛骨表。辞严义正。诚意恳到。卫道之勇。闭邪之忠。信兼有矣。然奋发激切。多忿而少理。使闻之者。意怫然难回。卒之身被窜谪。而莫解宪宗之惑。吁可慨也。盖宪宗方求长生。故公引寿夭以告之。欲自其注意处悟之。而反以触忌讳招震怒。君子仕危邦。言不可不慎也如是夫。且其言之使人不能无恨者亦多。岂一时激愤气涌如山。不暇从容详审之耶。今以史观之。其迎佛骨也。为其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民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1L 页
安故也。夫其骨之出。果自何代始耶。其必在佛入中国之后而不当在其先也。果为年丰民安。皆由于此骨之开。则后代之雍熙富乐。顾何万不及于佛未出之前欤。乃公专以人主之享国长短。津津说道而不及于此。是可恨之一也。且以年纪考之。前此三十年。为德宗贞元庚午之岁。时去乱未远。邦本尚摇。上下忧遑。日不暇给。而吐蕃侵掠。安西陷没。乃在是岁。则岁丰民安。盖未闻也。又其前三十年。为肃宗上元庚子之岁。时思明桀骜。厉阶犹梗。而上皇之䝱迁西内。刘展之叛乱江淮。皆在是岁。则岁丰民安。亦未闻也。公又不辨其妄。是其可恨之二也。宪宗即位之初。不许度人为僧尼。又不许创立寺观。一闻李缝之言。遽倒安国之碑楼。若以事佛论之。岂不远下于梁武,齐襄之辈耶。然其丰功伟烈。迥轶前代。叛乱削平。王业中兴。此岂事佛而致然哉。公言不反复于此。是又可恨之三也。盖宪宗励精求治。未尝崇信左道。而逮其晚年。始留心于异术。故僧徒之奸黠者。覸乎此而思欲以中之。为此奇异诡怪之说。暗惑其心。使移于鬼教。而又使岁丰民安之效。一归于金狄之功德。得以张其罪福之网也。其行胸臆。灼然可见矣。夫幺么缁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2H 页
髡。以死佛一朽骨。潜夺天子之志。而攘取其功德也。朝臣不觉其奸。御史不举其罪。公言亦不及此。是又可恨之四也。诚使是四者。毕陈于当日。则宪宗闻若说。必若刺心然。顾何难解其惑哉。噫。是足为千古之恨矣。然谠言一出。正气凛然。至今读之。使人发竖而扼腕。其志可谓壮矣。余惜其辞义之正而未周也。书以发其未发焉。
书李陵传后
李陵之败。岂不哀哉。夫以帝之知人善任使。岂不知陵之才堪特将哉。犹且属贰师也。非小陵也。盖欲必贰师之倚陵成功也。其恶相属请独当。顾不深怫乎帝意哉。故博德之奏一闻。而遽疑其悔督孤军急发而后拒阙焉。夫其忠见疑于主。勇见虏于敌。惜哉。亦有繇矣。且博德之羞后拒。固陵之恶属者有以启之。而其不敢再请后救。则亦既誇壮勇不须骑。而帝又怒且疑故也。向若恭承诏命。偕贰师出。躏大漠涉王庭。纵其大功归上将。而己亦畅威烈振家声。顾不壮欤。唯才武自负。刚棱使气。竟败陇西名。悲夫。抑陵祖广。以从卫青。不得当单于。恨怒死之。陵之不从广利。其创是耶。益可哀也。是行也。陵败而贰师功少。帝得
书李陵传后
李陵之败。岂不哀哉。夫以帝之知人善任使。岂不知陵之才堪特将哉。犹且属贰师也。非小陵也。盖欲必贰师之倚陵成功也。其恶相属请独当。顾不深怫乎帝意哉。故博德之奏一闻。而遽疑其悔督孤军急发而后拒阙焉。夫其忠见疑于主。勇见虏于敌。惜哉。亦有繇矣。且博德之羞后拒。固陵之恶属者有以启之。而其不敢再请后救。则亦既誇壮勇不须骑。而帝又怒且疑故也。向若恭承诏命。偕贰师出。躏大漠涉王庭。纵其大功归上将。而己亦畅威烈振家声。顾不壮欤。唯才武自负。刚棱使气。竟败陇西名。悲夫。抑陵祖广。以从卫青。不得当单于。恨怒死之。陵之不从广利。其创是耶。益可哀也。是行也。陵败而贰师功少。帝得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2L 页
不益怒陵耶。乃太史公区区其间。乌能救斯祸哉。卒之莫助乎陵而己腐刑。亦疏矣。抑为一幸姬愤戎绩。逞淫刑而无顾藉。昏暴尚宜也。帝为之惜也。
书易家要指后
易于诸经中。最号难读。以吾夫子之圣。犹且晚而好之。其他又何说焉。然而更四圣之发挥。备诸贤之论说。至于今日。则开卷瞭然。而无甚赜隐矣。特患夫读之而不熟也。思之而不详也。究之而不彻也。味之而不深也。苟能乎此。亦何窒碍乎文义也哉。以余卤莽。固不敢妄窥义文之奥。而第于始读之日。便有所疑。迨玆二十年。而尚不释然。求观诸儒之语可以破此疑者。而又未能得见焉。盖先天一图。实是伏羲所画。体天地之撰者。而初无文字之述者何哉。抑有之而今亡耶。秦虽焚书而卜筮之书犹存。此图又流入于杂家而传授百人。设令久而散佚。残篇断简。亦必或遗。不应独传其图而全泯其书也。岂义理无穷。非可形容一系以辞。则局而不周。如邵子所谓图虽无文。而终日言之不离者耶。且文王之系易也。何不就伏羲之卦。演为文辞。而又复变其卦次。移其方位。以为周易也哉。岂伏羲之易。果难以措一辞乎。邵子以文
书易家要指后
易于诸经中。最号难读。以吾夫子之圣。犹且晚而好之。其他又何说焉。然而更四圣之发挥。备诸贤之论说。至于今日。则开卷瞭然。而无甚赜隐矣。特患夫读之而不熟也。思之而不详也。究之而不彻也。味之而不深也。苟能乎此。亦何窒碍乎文义也哉。以余卤莽。固不敢妄窥义文之奥。而第于始读之日。便有所疑。迨玆二十年。而尚不释然。求观诸儒之语可以破此疑者。而又未能得见焉。盖先天一图。实是伏羲所画。体天地之撰者。而初无文字之述者何哉。抑有之而今亡耶。秦虽焚书而卜筮之书犹存。此图又流入于杂家而传授百人。设令久而散佚。残篇断简。亦必或遗。不应独传其图而全泯其书也。岂义理无穷。非可形容一系以辞。则局而不周。如邵子所谓图虽无文。而终日言之不离者耶。且文王之系易也。何不就伏羲之卦。演为文辞。而又复变其卦次。移其方位。以为周易也哉。岂伏羲之易。果难以措一辞乎。邵子以文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3H 页
王之易。为得天地之用。岂先天之学。或不足于入用。必须改易。然后方可得天地之用乎。先天之学。为用固大。无所不该。邵子尝已细论之而极言之。而朱夫子载之于启蒙矣。胡歉于入用之学。而必待乎变作后天欤。后天八卦之变于先天者。先儒固详论之。而至如后天六十四卦之所以异于先天者。其论或不甚明。盖先天六十四卦。则生出运行之序。阴阳消长之端。整顿齐一。历历指掌。而后天反对之例。则似无一定之规一贯之旨。求其极而两。两而四而八而六十四。如先天之了然分明者。有不可得。故余于序卦之次第。疑处甚多。夫子之序卦传。则先儒亦谓直以卦名。发其次第之义而他未暇及云。若乃程子篇义。双湖卦义。其所发明。至为详悉。而余以闇塞。尚或茫然焉。篇义曰。卦之分则以阴阳。二篇之卦既分而后。推其义以为之次云。此论固善。而顾亦有未周者。凡反对之卦。自成次第。如屯之反为蒙。泰之反为否。此则信自然矣。然而蒙后之继以需。否后之继以同人。此则卦爻无自然之例。而直以义起。余不敢知。凡如此之类。皆但取义而已。实无造化凑合。卦爻自然之妙耶。若曰只是取义。则讼之后。即继以师者何也。夫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3L 页
讼必有众起。则固有用师之道矣。第圣人之于讼也。务其解散而不欲其崇长。何不以同人之通天下之志者。继讼之后。使无其讼。而序卦曰。讼不可穷也。故受之以同人云尔。则岂不长于取义乎。如师之为卦。继蛊之后亦可矣。且莫众于师。莫和于比。比有建万国亲诸侯之道。既众既和之后。直继以刚健笃实辉光之大畜。以畜其比。有何不可。而乃以密云不雨之小畜。继比之后乎。如此之类。不止一二。其所以必以师继讼。必以小畜继比者。于其取义之外。亦必有自然凑合。不可易之妙。而先儒之论。无及于此者。岂有之而余未之见耶。双湖之论诸卦会遇。极其精微。读之可喜。而然此亦自其成卦以后推言者也。非所以分卦之旨。泰否以前。五子皆用。而离独不用。十变以后。离始入用。此何故耶。如此之类。只言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夫水火。天地之大用也。屯蒙以降。坎则六用。震艮巽兑。亦各一用。而后天地相遇。自成泰否。而离有不入于用。至同人始用。此必有其义。而引而不发。不肯索言。此又不能使人晓然于源头者也。且易之变改于先天者。不但周易而已。连山归藏。代各殊用。其所序卦之旨。必不专在于取义。今其书虽不可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4H 页
见。首艮首坤。可知端绪。若能洞达乎周易分卦之旨。则亦可以逆推乎连山归藏序卦之次矣。学易者必通于序卦之妙用。然后方以言易。此乃开卷第一义。而余乃矇然。故遂抄诸儒之说论及序卦者。合为一编。仍记余所疑者于后。以俟夫与知者讲明焉。
题苏洵喾妃论后
余读生民诗自厥初生民。至居然生子。窃有所怪。文义亦似不稳。玩究竟日。似有别意见。而绝异于朱注。不敢发诸口矣。近观苏老泉喾妃论。意见颇同。且以为毛公所传。故聊备一说以自观焉。夫姜嫄而寡妇也。则必不禋祀弗无子矣。既非寡妇。而禋祀求子。载震载肃。则又何必履巨迹而孕之耶。若禋祀之后一月之内。更无人道之感而居然孕之。则诿以履迹也亦可。不然则安知其胎之也。必于履迹歆歆之时耶。若果然则姜嫄当疑恶于受娠之初。不当于既生之后。始疑其上帝不宁不康禋祀也。周公之文。立语最精。亦当曰攸介攸止。载歆载震。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有身云。而不当于既生之后下此语也。曰然则何以弃之欤。曰此义也。洵亦言之矣。盖子之生也。必拆堛灾害其毋常也。而此独不然。反常为
题苏洵喾妃论后
余读生民诗自厥初生民。至居然生子。窃有所怪。文义亦似不稳。玩究竟日。似有别意见。而绝异于朱注。不敢发诸口矣。近观苏老泉喾妃论。意见颇同。且以为毛公所传。故聊备一说以自观焉。夫姜嫄而寡妇也。则必不禋祀弗无子矣。既非寡妇。而禋祀求子。载震载肃。则又何必履巨迹而孕之耶。若禋祀之后一月之内。更无人道之感而居然孕之。则诿以履迹也亦可。不然则安知其胎之也。必于履迹歆歆之时耶。若果然则姜嫄当疑恶于受娠之初。不当于既生之后。始疑其上帝不宁不康禋祀也。周公之文。立语最精。亦当曰攸介攸止。载歆载震。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有身云。而不当于既生之后下此语也。曰然则何以弃之欤。曰此义也。洵亦言之矣。盖子之生也。必拆堛灾害其毋常也。而此独不然。反常为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4L 页
异。得无疑恶欤。居然犹徒然。言顺易也。此与寤生之惊其母一也。则安知其时风俗。亦或如后世之不举五月子欤。此亦非必无之理也。他姑不论。只以文义玩之。其曰不拆不堛。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云。而继之以诞弃隘巷。则可见其疑恶之心。在此而不在彼也。见弃之故。由于生之异而不由于胎之异也。且首章曰载生载育。是惟后稷。则震肃生育。既说其纲矣。其下章。复举其弥月生产之详者。所以引其见弃之故。以此观之。则见弃之由于生之异也的矣。曰然则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为何义欤。曰苏洵引毛注。以履帝武。为从高辛之行。而敏歆以下不举焉。未知毛注云何也。但愚意此亦有不然者。何则。履帝武。果是从高辛之谓。则是虚辞歇后底。必不衬入于敏歆之上。全无意味。今若据经辨释。则岂无别有可解之义哉。第不敢求异于朱子。创为训诰。且朱子岂不知毛说。而其不取。亦必有意。何敢强为之说。只当从朱子耳。盖感物而生。理则有之。如感电感星。今古可传。则履迹之说。虽似不经。亦岂曰必无耶。只以居然生子。为无人道之感而生。则大害于理。彼感星感电者。亦岂无人道之感。而只感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5H 页
物而生耶。则黄帝之见弃也。必先于后稷矣。且无人道之感。而感物而生者。是不正之甚尔。虽或有之。妖淫怪诞。必非生圣贤之祥也。洵以褒姒證之。亦质语也。或以汉高蛟龙之异拟之。而此亦有不然者。苍龙据胸之梦。固有成之者也。向使昭灵而寡妇也。则亦安能成其蛟龙之瑞也。谓之无人道之感而生者。殆不然矣。妄意虽从朱子之说。而至于见弃之故。则亦当曰姜嫄之心以为方其禋祀也。既有大迹之异。及其主产也。又有如达之怪。疑恶而弃之云。则犹可也。若曰何使我无人道之感而生子云。而专以受娠之异。为见弃之由。则似非周公作诗之本意也。毛注又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为燕禖得子之义。亦理顺矣。且洵以为吞卯践迹。马迁之说。而郑氏引之云马迁既后于毛矣。未知何从而得此耶。唯君子语常。宁舍迁而从毛。抑无害也欤。
履字有践承之义。而武大也。敏速也。言禋祀而承上帝之大敏。歆之也。介亦大也。言大庆之所止也。斯干之诗曰。君子攸芋。芋大也。而注曰。谓君子之所以大其居也云。此芋字。未见居字之义。而以上文言家室故。曰大其居也。此介字。虽无庆字之义。上既曰敏歆。
履字有践承之义。而武大也。敏速也。言禋祀而承上帝之大敏。歆之也。介亦大也。言大庆之所止也。斯干之诗曰。君子攸芋。芋大也。而注曰。谓君子之所以大其居也云。此芋字。未见居字之义。而以上文言家室故。曰大其居也。此介字。虽无庆字之义。上既曰敏歆。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5L 页
则亦可谓大其庆也已。
敬书丙子甲稧帖后
呜呼。此正德丙子甲稧帖也。稧凡三十有五公。而余之高祖兵曹判书菊斋先生府君实预其列。十一月二十一日。即初度也。摩挲想像。屈指光阴。小子追慕之感。于是乎切切然戚矣。子夏氏有言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用心。固若此者。顾以一岁十二朔之日。而同日出世者何限。其能同一国也盖难。同一国也。又不有贵贱之别名分之隔。而同为士夫也难。为士也而同仕于朝。以相交也为益难。夫其修稧以睦之。记帖以表之。朋酒宴游。吉凶救助者。岂偶尔乎哉。况乃时移事往。俛仰陈迹。而揭书名姓。流落人间。其子孙之贵重而爱护之者。又当何如也。噫。丙丁兵燹之祸。祸吾家最酷。虽文翰简札之微。无一馀遗。今于边生有亨所。获见斯帖。敬誊而珍庄之。以永存夫始也录帖之盛意焉。每一开玩。未尝不肃然怆然。有动于中矣。边氏亦轶此帖于壬辰乱。就柳参判子孙而传摸得之。今余宰花山。边生为邑人。于余赴任日。即奉而来。遂俾余传摸焉。其推广孝思也。可谓贤矣。余不敢忘。仍以识之下端云。
敬书丙子甲稧帖后
呜呼。此正德丙子甲稧帖也。稧凡三十有五公。而余之高祖兵曹判书菊斋先生府君实预其列。十一月二十一日。即初度也。摩挲想像。屈指光阴。小子追慕之感。于是乎切切然戚矣。子夏氏有言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用心。固若此者。顾以一岁十二朔之日。而同日出世者何限。其能同一国也盖难。同一国也。又不有贵贱之别名分之隔。而同为士夫也难。为士也而同仕于朝。以相交也为益难。夫其修稧以睦之。记帖以表之。朋酒宴游。吉凶救助者。岂偶尔乎哉。况乃时移事往。俛仰陈迹。而揭书名姓。流落人间。其子孙之贵重而爱护之者。又当何如也。噫。丙丁兵燹之祸。祸吾家最酷。虽文翰简札之微。无一馀遗。今于边生有亨所。获见斯帖。敬誊而珍庄之。以永存夫始也录帖之盛意焉。每一开玩。未尝不肃然怆然。有动于中矣。边氏亦轶此帖于壬辰乱。就柳参判子孙而传摸得之。今余宰花山。边生为邑人。于余赴任日。即奉而来。遂俾余传摸焉。其推广孝思也。可谓贤矣。余不敢忘。仍以识之下端云。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6H 页
醉书蔡仲耆瀛洲录后
轻车快马。不足以喻其疾。香葩嫩蕊。不足以为其丽。峰岚壑雾。不足以为其变。信乎洪崖子之敏于文也。瀛洲一游。固骚士所得意。山而五台也。海而东溟也。燕齐士所称蓬莱方丈。无则已。有之。此必居一也。洪崖子当日之兴。直欲手擘大岭。足蹴诸台。杯吸镜湖。罍倾碧海。渺然与羡门安期之徒。游戏于鸿濛之外乎。而醉醒寝梦之间。兴尽而归。依旧尘土。终不能以羽化焉。搔首怅望。怏悒无聊者。槩可想矣。此其录其吟咏之得而留为文房之玩者乎。游斋道人曰。洪崖子身虽不得羽化。其诗若赋。殆将换了神仙骨欤。不然。何其奇之至此耶。然余以所闻。车马要范驱。葩蕊贵食实。岚雾必出于荟蔚。洪崖子其亦知之否。年方富力方强。其勉旃勉旃。
偶书
大抵象刑之用。最难于诛心。故虽以帝舜之明。犹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春秋之笔削微隐。惟夫子能之。而游夏之徒。亦不能赞一辞。其谨慎之意。有如此者。奈何今世之伐异也。称以讨罪而冒用诛心之法。宁杀不辜而偏悭不经之失。此岂公正平恕之道乎。
轻车快马。不足以喻其疾。香葩嫩蕊。不足以为其丽。峰岚壑雾。不足以为其变。信乎洪崖子之敏于文也。瀛洲一游。固骚士所得意。山而五台也。海而东溟也。燕齐士所称蓬莱方丈。无则已。有之。此必居一也。洪崖子当日之兴。直欲手擘大岭。足蹴诸台。杯吸镜湖。罍倾碧海。渺然与羡门安期之徒。游戏于鸿濛之外乎。而醉醒寝梦之间。兴尽而归。依旧尘土。终不能以羽化焉。搔首怅望。怏悒无聊者。槩可想矣。此其录其吟咏之得而留为文房之玩者乎。游斋道人曰。洪崖子身虽不得羽化。其诗若赋。殆将换了神仙骨欤。不然。何其奇之至此耶。然余以所闻。车马要范驱。葩蕊贵食实。岚雾必出于荟蔚。洪崖子其亦知之否。年方富力方强。其勉旃勉旃。
偶书
大抵象刑之用。最难于诛心。故虽以帝舜之明。犹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春秋之笔削微隐。惟夫子能之。而游夏之徒。亦不能赞一辞。其谨慎之意。有如此者。奈何今世之伐异也。称以讨罪而冒用诛心之法。宁杀不辜而偏悭不经之失。此岂公正平恕之道乎。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6L 页
唐臣陆贽之言曰。迹可责而情可矜。圣王惧疑似之陷非辜。不之责也。情可责而迹可宥。圣王惧逆诈之滥非罪。不之责也。此乃王者用刑之善法也。我国指绅之风习。最以睦厚相与。同榜契好。子孙共之。交承相天。物论薄之。矧伊旧家大族。累叶同朝。其世谊之深。非如四海九州之人。偶同科第之比也。三公六卿。此出彼入。其新旧替代之际。可惧可戒。又不但一官交承之比也。今虽武夫杂类无所知识。而交代之间。亦不欲搆毁前官。则身为士夫者。独不念及于此乎。况其新入替代之人。又是前日被罪之辈也。 圣明或谅其非辜。或责其将来。一番人斥退之馀。不得不举以代之。是宜感激惶惧。思所图报。鉴覆辙而饬厉。念旧愆而修改。以为新局巩固之图。毁屋葺治之策。可也。而不此之务。唯务报复。指前人之瑕疵。恣往事之摘抉。是果何益哉。譬犹人家子孙不肖。不能守先世之室庐。撤毁破散。见逐于乡闾。则他子孙之代占其家者。唯当咨嗟伤慨。补缀汲汲。尽力经营。俾底完复而已。顾乃追加嗔怒。诘责欧打。姑舍家室葺治之役。而但以谬辱前主为事。则有何所补于入居之室哉。
赵汝愚立宁宗论
赵汝愚立宁宗论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7H 页
呜呼。逆惇(光宗名也)不孝之罪。可谓上通于天。蛊于悍妻之煽。訹于废立之谗。不朝重华。以绝其父。卒之父病不问疾。父死不服丧。论以诛心之法。其操刃杀父者比耳。迹其四年之间。属有疾而温凊之礼。节序之宴。称寿皇传旨免者。姑无论已。逮夫疾疗而神思渐清。宰辅百官。以过宫请者。不知其几何。而其碎额引裾。号泣阙庭者。又非一二。而太学生上书至二百十八人。若其罗点,谢深甫,彭龟年等。辞意恳恻。诚不忍闻。至今读之。令人陨涕。惇也独非人哉。自绝其父。在于即位之明年。而其明年冬。仅一过宫。又明年秋。强意欲出。而被贼后牵衣而入。寿皇疾大渐。乃与贼后翱翔乎玉津园。而终不一见父面于未绝之前。呜呼。此岂有一毫爱父之意不忍之心哉。特其天资懦弱。勇不足以决其暴。力不足以肆其恶。故隐忍迟徊。而不果于操刃耳。寿皇崩之夕。重华内侍讣于宰执私第。赵汝愚恐惇疑惑。不出。持其劄不上。次日惇视朝。汝愚以闻。仍请诣重华成礼。惇伪许之。日昃不出。百官诣重华发丧。将成服。请寿圣太后垂帘。暂主丧事。太后不许。遂奏曰。臣等连日造南内。请对不获。累疏不报。皇帝不出。百官相与恸哭于宫门。恐人情骚动。为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7L 页
社稷忧。乞太后降旨以皇帝有疾。暂就宫中成服。然丧不可无主。祝文称皇帝。宰臣不敢代行。太后寿皇之母也。请摄行祭礼云。夫岂病不能执丧者。而诸臣有此说乎。况父死翌日。乃临于朝。则非病也明。而其视其父之死。无异于畜老之毙。而不戚于中。可见矣。为当日社稷臣计者。宜于玉津游赏之日。即奏其罪恶于寿皇而废之。更立贤君。以承寿皇之统。上也。纵其不能。亦当于请太后主丧之时。连名奏惇不孝悖逆不执丧。不可以承宗庙状奉太后出御前殿。一依霍光废昌邑故事。跪逆惇及贼后于廷。数其罪恶。责以大义而废之。以太后诏。更立皇帝。嘉王可辅则立之。如其不可。择宗室贤者立之。以执寿皇之丧。庶乎名正事直。而无许多梗碍之曲折。而宗社有泰山之安矣。赵汝愚等。计不出此。乃假内禅之名。潜行废立之权。已不能明其不孝之罪。正其悖逆之诛。而卒至禅受之际。不能无逆顺之疑。不孝之贼。晏然享太上之尊。此岂大臣谋国之权哉。或者曰。夫假内禅。行废立。而尚疑于逆顺。则癈其父立其子者。反得其正哉。曰。不然。假内禅者。迹似婉而情则逆。废父立子者。事非常。而义则正。夫既举正其罪而废之。则惇也乃一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8H 页
僇人。而太后真天下主矣。虽立其子而命实出于天下之主。斯殛鲧用禹之道耳。其子之不敢安者私耳。而天下之公义。社稷之大计。安敢以私而弃之也。故曰事非常而义则正也。彼假内禅之名而实行废立者。与此政相反。何则。惇虽悖逆。而尚据南面之位。则是皇帝也。内禅之举。当出于皇帝之意。不当出于别人之令。虽太后与社稷臣为之。而皇帝在也。更立一皇帝。非乱也乎。故曰事似婉而情则逆也。夫其疾未至死也。罪未尝正也。无他端而尊以太上之称。匪其意。而立其未建之储。彼将肆然以父子君臣之义。责其子若臣。将何以自解也。其曰不无逆顺之疑者比也。惜乎。赵汝愚知惇之罪可废。而不能正其名直其事也。又不能早决于寿皇未崩之日也。或曰。留正请建储。已得御批。又有退闲之旨。其内禅也。安知其不出于帝意乎。夫何知其必为废立者哉。曰。信然则自帝意足矣。又何必待太后旨哉。正始议帝以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未倦勤。当复明辟。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而赵汝愚请以太后旨。禅位嘉王。故正谓建储诏未下而遽及此。他日必难处。遂逃去。汝愚以兵卫阙。密制黄袍。请太后垂帘。而宣太后诏立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8L 页
之。内禅之出于皇帝意者。果若是乎。故曰假内禅之名。行废立之权也。其意固好。而举动不光明。名既不能正。事又不尽直。失社稷臣谋国之道也。噫。
宋宁宗论
父母有过。谏不听。则号泣而随。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悦则复谏者。此非圣人之大训。人子之至情乎。逆惇之不孝悖逆。不执父丧之罪。岂但乡闾非议而已。为其子者。苟有人心。见其父如此悖逆。岂但号泣随而已。必如汉惠帝之成疾不起。楚王元佐之发狂丧性矣。彼嘉王者未尝有一语之谏。是其人可知也。父子之情。非若君臣之以义合者。调护两宫之责。顾不在己耶。况其所以成衅者。实由于其母之欲以己为太子。而寿皇不之许也。辗转相激。至于父雠其祖。则嘉王之心。岂但穷人无所归而已哉。苟其号恸膝下。扣头流血。席藁垢面。忘寝与食。要以必死以感其父。起敬起孝。微辞婉语。虽一日十见。见必涕泣而道之。一朝百怒。怒必孝敬而悦之。如是而终不得感悟。则虽未能尽子之责。而亦可以尽己之心矣。顾乃泯默无半辞。视若乡邻之斗而以闭户为可。即他日之所
宋宁宗论
父母有过。谏不听。则号泣而随。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父母怒不悦。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悦则复谏者。此非圣人之大训。人子之至情乎。逆惇之不孝悖逆。不执父丧之罪。岂但乡闾非议而已。为其子者。苟有人心。见其父如此悖逆。岂但号泣随而已。必如汉惠帝之成疾不起。楚王元佐之发狂丧性矣。彼嘉王者未尝有一语之谏。是其人可知也。父子之情。非若君臣之以义合者。调护两宫之责。顾不在己耶。况其所以成衅者。实由于其母之欲以己为太子。而寿皇不之许也。辗转相激。至于父雠其祖。则嘉王之心。岂但穷人无所归而已哉。苟其号恸膝下。扣头流血。席藁垢面。忘寝与食。要以必死以感其父。起敬起孝。微辞婉语。虽一日十见。见必涕泣而道之。一朝百怒。怒必孝敬而悦之。如是而终不得感悟。则虽未能尽子之责。而亦可以尽己之心矣。顾乃泯默无半辞。视若乡邻之斗而以闭户为可。即他日之所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9H 页
以待其父者。亦可知矣。赵汝愚果何取于斯而立以为君。以乱易乱哉。曰。此亦内禅之举误之也。既名内禅。不得不立其子。何暇计其人之贤否。与他日待其父之顺逆也。卒之父子之间。无异于蒯聩父子。而特惇不在外。幸无交兵之迹耳。大臣之定其君者。果若是乎。或曰。是固然矣。顾为嘉王者将奈何。曰。克谐以孝。当如前所陈者。不得悟。而太后大臣。废其父而立已。则当以不能尽谏亲之道。负罪引慝。以罪人自居。不敢当其位。盖烝烝乂。不格奸而后。尧可以禅于舜。平水土。盖父愆而后。舜可以传于禹。苟不能然。乌足为舜禹而受唐虞之禅也。向所谓如其不可。择宗室立之者。正以此也。惜乎。赵汝愚之不达于斯义也。曰。审尔嘉王无可立之义。子向曰可辅则立之者何也。曰。先儒论卫事者曰。辄若有弃位逃避之心。则卫之臣子。拒蒯聩而辅之可也。嘉王之可以立者。义亦如斯矣。使其前有号泣切谏之诚。后有负罪引慝之举。是贤者也。必能盖父愆而承祖统。无逆顺之疑。有名位之正。他宗室中。更无若此之贤。则太后及群臣。拥而立之可也。或曰。嘉王不敢受尊其父之禅。而反忍即废其父之位乎。曰。假内禅者乱也。废以罪者义也。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89L 页
舜不敢禁皋陶之执其父。则嘉王亦安敢怨太后之陵其父也。果其宗室无可立。而己又固辞。宗社必亡。当此之时。己之引慝者。小而反私。国之立己者。大义以公。惟公义耳。何敢不立哉。既立而上承宗庙之重。下尽底豫之道。亦孝之大者。是乃第二义也。夫斯际也。所以尽人伦合天理。行权而不失其正者。只个公与义耳。公义可以立则立。而辅之可也。噫曾子以托六尺孤寄百里命为君子人。而夫子以可与权为难。若赵丞相者。岂非君子人。而特用权而道未尽。匡辅两君。不能正始终。此余所以重惜于赵丞相者也。
李泌还衡山论
以余观于李邺侯。岂非才略足以经世。明哲足以保身。知进退存亡之机者哉。彼以经济为己任。固未尝一日忘斯世。非如隐逸高蹈之流一往而不返者也。其始隐而不仕。盖为明皇之末。政乱国危。外权奸而内宠嬖。不可以有为也。暨乎肃宗当阳志平寇乱。邺侯以布衣之交。为帷幄之臣。深谋伟略。言听计用。乾坤再正。父子如初者。皆其力也。天下归功。人主倾向。斯乃千载一时。大有为之会。而身之去留。系关天下。岂偷闲引逸之秋也。宜其竭股肱效忠贞。奔走陈力
李泌还衡山论
以余观于李邺侯。岂非才略足以经世。明哲足以保身。知进退存亡之机者哉。彼以经济为己任。固未尝一日忘斯世。非如隐逸高蹈之流一往而不返者也。其始隐而不仕。盖为明皇之末。政乱国危。外权奸而内宠嬖。不可以有为也。暨乎肃宗当阳志平寇乱。邺侯以布衣之交。为帷幄之臣。深谋伟略。言听计用。乾坤再正。父子如初者。皆其力也。天下归功。人主倾向。斯乃千载一时。大有为之会。而身之去留。系关天下。岂偷闲引逸之秋也。宜其竭股肱效忠贞。奔走陈力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0H 页
之不暇。而方且遗弃轩冕。遐举云林。甘为范蠡,子房所不得已之为。而不顾怀宝迷邦之讥何哉。或谓既已友之。故不欲臣之。此非知邺侯者也。学焉后臣之。尹暨汤亦为之。则友之。岂不可臣之乎。天子友匹夫。帝王盛节。以宾友处朝廷。赞襄偲切。并行不悖。何必长揖归山。自以为得友道哉。夫邺侯之退也。盖决于建宁之死矣。彼父子天伦之爱。而良娣一言。能使之屠杀不疑。已争之而不能得也。况乎君臣之以义合者间哉。况良娣已有憾于己者哉。又况外与辅国缔结胶固。已有色可否颐指挥之渐者哉。邺侯盖知其决无可为。既不可有为而迟徊久留。只益小人之疑忌。即其身不可一日安于朝廷之上也。善乎哉。胡氏之言之也。谓宁自引而退。欲使其君深思其所以去之故。而或有万一悟也。有味哉有味哉。能说出邺侯之心里事矣。呜呼。余于是又有感焉。余观邺侯历事肃代之庸暗。德宗之猜刻。周旋于良娣,辅国,元振,元载,卢杞之间。彼小人之媦嫉也搆间也。宜若靡不用极也。顾未尝一腾于谗者之口。而其君之待之也。亦若不敢以谗说概其间者何哉。此虽邺侯之明智出人。善处危疑。而其实未必不由于衡山之退矣。夫山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0L 页
人一出。大功名世。得君专也。逢时幸也。以常情度之。谓必据势权而不能释。徇爵位而不忍舍也。彼小人者遂隐然潜谋。思所以去之之术。而乃其人也功成不居。如脱弊屣。谢卿相之尊。辞钟鼎之富。翩然远引于青山白云之外。此岂小人忖度之所及哉。彼必骇然以惊。释然以喜。知其不以利禄权势婴其心。而吾且无所事于去之矣。如鸿飞冥冥。而弋者不以矰缴拟之。虚舟泛泛。而见者不以风浪虑之。知鹓雏之不可以腐鼠吓也。知麟凤之必不以爪牙争也。而忌嫉之心。涣焉如春冰之见日耳。虽人主未悟其所以去之之故。而亦知其爵禄不可縻。名位不可羁。常恐无以饵其来而无以尼其去也。故后乃屡入危朝。翔集色举。而其来也。小人不之忌。其去也。人王不敢留矣。于是乎可则来。不可则去。进退屈伸。惟意所适。而出卢行藏。更无所苟。伟哉。明智真可为处危朝仕乱邦者之龟鉴矣。斯岂非见之明而决之勇欤。史称邺侯好谈神仙。故为世所轻。不知其正欲人之轻已也。呜呼。邺侯可谓知大道矣。
论学者病痛
朱夫子以后。学儒而流于禅者。比比有之。吴草庐,陈
论学者病痛
朱夫子以后。学儒而流于禅者。比比有之。吴草庐,陈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1H 页
白沙,王阳明皆是也。草庐之言。详于心经之末。白沙之事。退溪先生亦备论之。王阳明始亦为格物之学。发于心病者再。遂入于禅者也。此其故何哉。曰操存之未固也。涵养之未熟也。而先驰此心于格物之学故也。原其本则实由于小学之工夫未成。而以小学之敬字上。未能专心用力。故操存以之不固。涵养以之不熟。此乃躐等之患使然也。岂格物工夫使之然哉。夫小学之教。实作圣之基也。自八岁至十五。所行所习。无非圣人底样子。心无妄思。手无妄作。足无妄走。口无妄言。一于诚实。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已是抷扑了圣贤。所以涵养操存者。固且熟矣。夫然后乃择其俊秀。进之以格物致知之学。以长其许多识见。达了许多事理。精彩明动。光辉日新。万理贯通。心界豁然。便作大备之圣人矣。其资禀不能俊秀。不足以明大学者。则退归之农。而犹且不失所习之样子。终身为善人。此其教导于幼少之时。若此之备也。故大学序曰。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斯可见矣。向之数子之从事于格物也。其先有小学之工夫哉其先有主敬之工天哉。虽或有之。岂能笃实如许哉。无此根柢而役役于此。虽其天资明秀。不无识见。而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1L 页
见逾多而心逾驰。识逾博而德日浅。所得不补所失。而卒于卤莽。心与物判而为二。而德性日消耗矣。彼乃卒无所得。喟然反顾。遂欲拨弃格致之学。转入涵养上去。如久客之人。思返其家者然。亦势之固然。而但欲长见其德性。则必不知孰为其德性。孰为其物欲。必不免于认贼为子。认欲为理矣。彼其不能有得于格致者。非格致之误之也。乃无工于小学而然也。彼其终反于安静者。乃是格致末功之一助。而非渠自知之也明矣。今乃不觉。而反以归咎于格致。而遂入于禅。良可笑也。今有卤莽不知学者。幸读古人文字。晚年。遂以窥见圣学。欲用工于圣学。则已无及矣。乃反归咎曰。吾为文字所误云。殊不知不能早悟圣学者。乃已鲁钝之致。而其能终然觉悟者。实乃文字之功也。向使不知文字。则其能终有觉乎。
笔冢赋
夙发叹于管城。欸老秃之见疏。诵瘗砚之遗文。尚元宾之起余。摭书林之故迹。盖有退笔冢云。报尽心以帷盖。且以志夫积勤。繄浮屠之多技。光祖业于笼鹅。杀尽兔于中山。添墨池之新波。蹇独步于艺苑。夺造化于挥毫。荷四友之资益。毛颖尤其服劳。寿既短于
笔冢赋
夙发叹于管城。欸老秃之见疏。诵瘗砚之遗文。尚元宾之起余。摭书林之故迹。盖有退笔冢云。报尽心以帷盖。且以志夫积勤。繄浮屠之多技。光祖业于笼鹅。杀尽兔于中山。添墨池之新波。蹇独步于艺苑。夺造化于挥毫。荷四友之资益。毛颖尤其服劳。寿既短于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2H 页
计日。用又勤于最动。任尖锐之耗费。不中书者日众。迨吾学之既成。嗟尔族之皆秃。聚堆墙之如山。藏以瓮之满十。念积年之攻苦。所可验者此物。矧见绝以非罪。固秋毫皆尔力。吾必有以重报。想石墨之古藏。将鼠须之旧管。封马鬣之新茔。敛驱风之馀力。埋堕月之遗精。别文房之陈陶。闭夜台之幽隧。一抔土之佳城。翰墨场之奇事。瞻宿草之芊绵。郁壮思于挥洒。矢不忘乎勤业。此冢所以志也。逮人骨之既朽。书与塳其留名。惟字书之小技。必于勤而乃精。看败笔之为坟。认夫人之艺成。苟不力于笔砚。岂善幻之可能。亦酬劳于微物。土以掩之诚是。侈墨客之艳传。作美谈于千祀。彼奠斝而酹诗。同一揆于趣舍。葬茧纸于昭陵。亦贞观之帝者。
万物生意最可观赋
登高丘望远野。纷草木之向荣兮。乃有萌芽者茁长者。夭夭者沃沃者。总总林林。争秀而竞发者。跃渊乎洋洋而游泳。戾天乎飞舞而上下。无言子目寓而神往兮。熙熙然乐只曰。此天地之生意也。在时为春兮。在德为仁。春气喣嘘而品物生生兮。斯乃大哉乾元。太和坱轧。而其理则实具于吾人。理之明而仁之著
万物生意最可观赋
登高丘望远野。纷草木之向荣兮。乃有萌芽者茁长者。夭夭者沃沃者。总总林林。争秀而竞发者。跃渊乎洋洋而游泳。戾天乎飞舞而上下。无言子目寓而神往兮。熙熙然乐只曰。此天地之生意也。在时为春兮。在德为仁。春气喣嘘而品物生生兮。斯乃大哉乾元。太和坱轧。而其理则实具于吾人。理之明而仁之著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2L 页
兮。谒然方寸地。直与天地万物造化兮相流通。苟不能全此心之和德兮。又何知生意之最可观而默契于中。秋霜肃杀而冬气闭藏兮。余不欲观诸。唯当对此而适志悦意。我思古人兮。沂水之隈濂溪之上矣。暮春者浴乎风乎咏而归兮。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拟九辩
悲乎哉。冬日之冽冽兮。风觱发而四起。莽原野之萧瑟。初既惨凄以严霜兮。又重之以冻雪。木僵立而草枯兮。悯生意之索莫。夜漫漫其若岁兮。块独处此白屋。明月之不可赏兮。闭幽户而潜缩。耿孤灯而不眠兮。闻晓鸡之喔喔。彼恢台之孟夏兮。忉忉乎余怀之绵邈。
帝颛顼之司辰兮。胡独为此不仁。霜雪纷糅而交下兮。天地否以闭堙。鸟戢羽而兽伏兮。群虫蛰以莫伸。风如刀以砭骨兮。日夜奰屃而不息。慑雷公其囚声兮。雨师亦为之敛泽。凛四壁之生冰兮。羌炽炭兮讵能温。有美一人兮。身苦寒。悲忧穷戚兮。不敢以言。
蹇予独步乎中庭兮。仰青天以太息。云黯黯以愁色兮。日惨澹而晶薄。穆寥廓而旷漠兮。而飘飘其疾风。固四时之相迁兮。莽造化之不可穷。照余襟以寒月
拟九辩
悲乎哉。冬日之冽冽兮。风觱发而四起。莽原野之萧瑟。初既惨凄以严霜兮。又重之以冻雪。木僵立而草枯兮。悯生意之索莫。夜漫漫其若岁兮。块独处此白屋。明月之不可赏兮。闭幽户而潜缩。耿孤灯而不眠兮。闻晓鸡之喔喔。彼恢台之孟夏兮。忉忉乎余怀之绵邈。
帝颛顼之司辰兮。胡独为此不仁。霜雪纷糅而交下兮。天地否以闭堙。鸟戢羽而兽伏兮。群虫蛰以莫伸。风如刀以砭骨兮。日夜奰屃而不息。慑雷公其囚声兮。雨师亦为之敛泽。凛四壁之生冰兮。羌炽炭兮讵能温。有美一人兮。身苦寒。悲忧穷戚兮。不敢以言。
蹇予独步乎中庭兮。仰青天以太息。云黯黯以愁色兮。日惨澹而晶薄。穆寥廓而旷漠兮。而飘飘其疾风。固四时之相迁兮。莽造化之不可穷。照余襟以寒月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3H 页
兮。涤余喉以冰雪。何余思之蹇嵼兮。心佗傺而郁结。永怀神仙之居兮。冰万瀑于金刚。拄余策而讴吟兮。欲往从之兮川无梁。
何时俗之工巧兮。纷辟寒之多方。既兽炭之喷火兮又貂裘与玉房。御椒觞之醺䣵兮。销金帐兮若春。虽草野之缊黂兮。亦负暄以煖身。戆余不为此态兮。从皇天之所命。捐杯酒而却炉兮。衣亦短于掩胫。苟溘死于风霜兮。非余罪兮天之过。发阳春于寒谷兮。庶天心之顾我。
何白雪之皑皑兮。助寒威之严酷。夺夜色而作明兮饰顽石以成玉。欸见睍而消融兮。悟成灭之须臾。暂容与余寄赏兮。忆龙门其焉图。琼楼玉宇之迢递兮望美人兮天一方。緤余马而靡骋兮。路阻艰以渺茫。怅余郁悒兮。终日暮兮彷徨。
渺寒夜之悠悠兮。郁幽愁兮谁与语。去乡离家兮来远客。戢形影兮羁旅。何所独无朋游兮。凭书架以作侣。眷余望于庭闱兮。指白云之遥遥。岂其不谢簪笏兮。莫承欢于昏朝。谁能饷我以双鲤兮。惟跫音之默俟。犬狺狺以向扉兮。虽深夜其必起。怀哉曷月归兮。瞻乌反哺兮。我心伤止。
何时俗之工巧兮。纷辟寒之多方。既兽炭之喷火兮又貂裘与玉房。御椒觞之醺䣵兮。销金帐兮若春。虽草野之缊黂兮。亦负暄以煖身。戆余不为此态兮。从皇天之所命。捐杯酒而却炉兮。衣亦短于掩胫。苟溘死于风霜兮。非余罪兮天之过。发阳春于寒谷兮。庶天心之顾我。
何白雪之皑皑兮。助寒威之严酷。夺夜色而作明兮饰顽石以成玉。欸见睍而消融兮。悟成灭之须臾。暂容与余寄赏兮。忆龙门其焉图。琼楼玉宇之迢递兮望美人兮天一方。緤余马而靡骋兮。路阻艰以渺茫。怅余郁悒兮。终日暮兮彷徨。
渺寒夜之悠悠兮。郁幽愁兮谁与语。去乡离家兮来远客。戢形影兮羁旅。何所独无朋游兮。凭书架以作侣。眷余望于庭闱兮。指白云之遥遥。岂其不谢簪笏兮。莫承欢于昏朝。谁能饷我以双鲤兮。惟跫音之默俟。犬狺狺以向扉兮。虽深夜其必起。怀哉曷月归兮。瞻乌反哺兮。我心伤止。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3L 页
夫何雪姑之飞鸣兮。余题彼而凄悲。掺余手于歧路兮。赠我以离词。岁云暮兮风怒号。衣裳单兮道路艰。山环拥以隔眼兮。鸿雁逝兮未还。献岁发春兮。寿酒湛其盈卮。䌽舞之蹁跹兮。余不得以共之。愁端之不可掇兮。若风帆之茫洋。寥寥兮白日之眠兮。嗟哉几时兮连床。
余所思兮终南蔚。临余之堂庑。企绿野以名庵兮。俯舟桥而拓户。谅无求于晏市兮。亦知免夫向尤。吁山遮而水隔兮。魂梦归兮悠悠。桑麻密兮乐土。川泽旷而怡志。何尘嚣之足恋兮。伊夙谋之洵鄙。詹尹之不以卜兮。爰自得乎我所。衡茅之可以栖迟兮。嗟我妇子兮。入此室处。
牢愁漫虑兮独处廓。犹然一笑兮意寥落。纷吾既有美仕兮。何世故之纠错。峨余冠兮豸班。曳余履兮斗位。好爵之不可辞兮。余胡为此不智。银溪水之清驶兮。铁原山之峻峭。呜呼白雪高而阳春远兮。抚颓日以凝眺。
蓂荚生庭颂
有草有草。在帝之庭。不种而植。天彰厥灵。猗傩其叶。及日偕生。月已望矣。牂牂十五。揆之以日。允符其数。
余所思兮终南蔚。临余之堂庑。企绿野以名庵兮。俯舟桥而拓户。谅无求于晏市兮。亦知免夫向尤。吁山遮而水隔兮。魂梦归兮悠悠。桑麻密兮乐土。川泽旷而怡志。何尘嚣之足恋兮。伊夙谋之洵鄙。詹尹之不以卜兮。爰自得乎我所。衡茅之可以栖迟兮。嗟我妇子兮。入此室处。
牢愁漫虑兮独处廓。犹然一笑兮意寥落。纷吾既有美仕兮。何世故之纠错。峨余冠兮豸班。曳余履兮斗位。好爵之不可辞兮。余胡为此不智。银溪水之清驶兮。铁原山之峻峭。呜呼白雪高而阳春远兮。抚颓日以凝眺。
蓂荚生庭颂
有草有草。在帝之庭。不种而植。天彰厥灵。猗傩其叶。及日偕生。月已望矣。牂牂十五。揆之以日。允符其数。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4H 页
阴魄才亏。祥枝渐秃。日凋其一。趁晦皆落。荣非为春。零岂因秋。何彼厌矣。月小之由。虽同地毛。实专天机。惟朔惟旬。考玆以知。推历虽妙。象度云窅。不有异草。曷窥其徼。猗欤蓂荚。乃国之瑞。德被草木。展宜天启。从古休徵。必待圣王。负图惟马。伏羲以昌。假乐君子第禄尔成。亦有嘉卉。指佞其名。臣拜稽手。恭伸颂祝敕天之命。惟帝是勖。
始作舟车颂
我车既攻。我舟既成。谁其创之。我后所营。我行其野。有车辚辚。谁谓河广。舟汎其津。昔我往矣。足疲则止今而辗轮。百里千里。昔我往矣。遇水则回。今而运柁载沿载洄。刳木虚腹。利涉大川。盖取诸涣。民赖其便。转蓬行地。服牛引重。盖取诸随。民受其用。惟圣惟神。首出庶物。尚象制器。造化密勿。裁成辅相。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吐握辨
辨曰。世言周公其称待天下之士。三吐哺三握发也。太谬。又言士求进见周公。皆非也。彼三代养士皆在学。士修治力业。未一日离庠序。何暇乎游执政之门哉。不传贽为臣。则不见诸侯。士之自守也。即有成德
始作舟车颂
我车既攻。我舟既成。谁其创之。我后所营。我行其野。有车辚辚。谁谓河广。舟汎其津。昔我往矣。足疲则止今而辗轮。百里千里。昔我往矣。遇水则回。今而运柁载沿载洄。刳木虚腹。利涉大川。盖取诸涣。民赖其便。转蓬行地。服牛引重。盖取诸随。民受其用。惟圣惟神。首出庶物。尚象制器。造化密勿。裁成辅相。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吐握辨
辨曰。世言周公其称待天下之士。三吐哺三握发也。太谬。又言士求进见周公。皆非也。彼三代养士皆在学。士修治力业。未一日离庠序。何暇乎游执政之门哉。不传贽为臣。则不见诸侯。士之自守也。即有成德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4L 页
者。上之人辄明扬之。起太学为卿士。果待自衒而相之周公。其浅矣。然繇战国古道丧。时君若相。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乃厚招游学。而士亦奔走焉。苟吐握而迎国士。其见贤于时宜哉。后之作于上者。于是说也。卞其妄而师其实则亦庶矣。此衰世之志也。
齧雪赞
赞曰。武之死已决矣。蹈背复息。固非愿。彼于绝食死。宜若甘心。然乃齧雪以活何哉。此其立意皎然。不苟为沟渎之谅。非蕲生也。后之吞脑却粒犹生者仍复食。竟以衣带赞正其终。亦武之心也。非烈丈夫。孰能致此。悲夫。方武幽囚大窖。卧咽毛。志岂尝须臾忘死耶。投死地十九年。卒能还。天也。而世或以不遂死疑武。浅矣天。谚曰。男儿死欲明白。苏武有之矣。
颜子赞
生物惟元。在德曰仁。属时为春。淳化则真。人谁得者孔门之颜。气会三阳。浑成一团。泰和坱轧。天质之美。絪缊发育。圣道之费。箪瓢陋巷。独乐熙熙。推程子说。敬题赞辞。
赞曰。春其见天地之仁乎。惟天地心乎生物而气行而春也。洋洋乎发育万物者。夫时其雨而和其风。其
齧雪赞
赞曰。武之死已决矣。蹈背复息。固非愿。彼于绝食死。宜若甘心。然乃齧雪以活何哉。此其立意皎然。不苟为沟渎之谅。非蕲生也。后之吞脑却粒犹生者仍复食。竟以衣带赞正其终。亦武之心也。非烈丈夫。孰能致此。悲夫。方武幽囚大窖。卧咽毛。志岂尝须臾忘死耶。投死地十九年。卒能还。天也。而世或以不遂死疑武。浅矣天。谚曰。男儿死欲明白。苏武有之矣。
颜子赞
生物惟元。在德曰仁。属时为春。淳化则真。人谁得者孔门之颜。气会三阳。浑成一团。泰和坱轧。天质之美。絪缊发育。圣道之费。箪瓢陋巷。独乐熙熙。推程子说。敬题赞辞。
赞曰。春其见天地之仁乎。惟天地心乎生物而气行而春也。洋洋乎发育万物者。夫时其雨而和其风。其
游斋先生集卷之二十一 第 595H 页
元化之施乎。余闻之。程子颜子寔春生也。噫善喻乎。其质如春。如其仁如其仁。夫颜子体仁而不违乎三月。乃天地之春。亦三月而变矣。颜氏之子其殆庶乎。
自赞
不治产业。不事交游。忘情荣利。绝意冗忧。水月襟怀。文酒生涯。十里湖山。一壑莺花。
自赞
不治产业。不事交游。忘情荣利。绝意冗忧。水月襟怀。文酒生涯。十里湖山。一壑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