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x 页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年谱]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0H 页
厚斋先生年谱[一]
丙戌。 皇明毅宗烈皇帝崇祯纪元后十九年。 本朝 仁祖大王二十四年八月二十日癸巳寅时。先生生于广州沙川村白云山下第。
 即先生本生考观性斋公第。○先生伯父判书公以宗子无嗣。及先生生。祖母金夫人亲为鞠养。命判书公子之。
丁亥。先生二岁。
戊子。先生三岁。
 先生生有异资。双眸炯然。骨骼崭耸。声音洪亮。举止庄重。学语便知爱亲敬长。见长者读书。即就书侧。俯仰如咿唔状。终日不去。从祖祖父沙川先生克亨大加奇爱曰。此儿必以文学大吾家。
己丑。先生四岁。
庚寅。 孝宗大王元年。先生五岁。
 始受千字文于观性公。先生逐字问义。至资父事君曰父字之义。父亲是也。未知君是谁也。观性公曰父生我者也。君食我者也。汝虽食于家。其实君食也。君父恩义之重一也。先生竦然曰然则君之面。可得见乎。观性公曰多读书而年长则可以见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0L 页
矣。先生遂终日孜孜。日三四请教。再从叔同知公混。先生之同庚也。频来请同游。先生谢曰吾欲读书。以见吾君。何暇与叔游也。闻者异之。
辛卯。先生六岁。
五月。遭祖妣贞夫人金氏丧。
 先生哀戚如成人。袭敛时欲入参。长老以其幼小禁之。先生哀哭曰安有祖母丧而孙不见者乎。沙川公哀且奇之。抱立使遥见之。
壬辰。先生七岁。
 始受十九史略。课读甚勤。文理日就。是冬尽一帙。
癸巳。先生八岁。
 先生藻思益富。而常不自足。读书至圣贤格言及古人善行。未尝不击节钦叹。戚叔尹尚书绛适来。以习礼大树下为题命制之。先生即作数句曰升降之时兮。曾参之带端肃。揖让之际兮。颜渊之袂高拱。吾不知当此之时。孔子亦与群弟子。同为升降耶。揖让耶。抑端坐而受其拜耶。尹公大加称赏。仍见先生之言动举止。异于凡儿。劝判书公曰此儿必教理学。又指先生之弟执义公栽曰。此儿则必教表策。世以尹公为明于藻鉴。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1H 页
甲午。先生九岁。
 秋洞人讲乡约。上下咸集。酒酣崔李二人歌。徐赵二人舞。诸儿耸观杂沓。先生独读书不顾。有诗曰清歌戛玉崔和李。妙舞翻风赵对徐。歌舞纷然非正乐。闭门吾自读吾书。李咸陵澥见之曰非但诗思超凡。自有涅而不缁之趣。
乙未。先生十岁。
丙申。先生十一岁。
读小学。
 戚叔尹参议衡觉尝历过。而判书公兄弟适出外。先生与执义公延入接对。言辞端详。礼貌雍容。尹公奇之。仍问读何书。先生对曰方读小学。尹公曰汝能行小学之道乎。先生曰虽甚不敏。乃所愿则终身服膺也。仍问曰小学中年长以倍则父事之一句。何谓也。尹公曰此何难知。凡年长倍于我则当以父行事之。先生曰然则五岁儿当父事十岁儿乎。尹公初则平坐酬酢。至是乃敛容危坐曰吾平生泛读此章。今闻汝言。不觉语塞。第言汝意。先生曰愚意必以十五岁二十岁为限然后。可以无碍。倍之云者。似指十五年二十年长于我者矣。尹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1L 页
公抚掌称善曰然矣然矣。仍执手抚顶曰勉之。他日不可量也。后逢观性公曰君家两儿。命世才也。朴尚义之言。将必验矣。先是术人朴尚义每过沙川前路。必下马向白云山而拜。人问其故。朴曰此山端重厚德。必有大贤生其下云。故尹公之言如此。
丁酉。先生十二岁。
戊戌。先生十三岁。
己亥。先生十四岁。
庚子。 显宗大王元年。先生十五岁。
辛丑。先生十六岁。
八月。丁妣贞夫人李氏忧。
因丧而冠。
 先生哀毁踰礼。初丧水浆不入口。居庐不脱衰绖。本生韩夫人悯其生疾。具姜桂之味送之。辄受而不食。终三年疏食。以此胃气受伤。近食辄呕。至癸卯夏。患痁疾。屡岁沈绵。危而堇苏。自是羸瘠特甚。
十月。行李夫人窆礼于沙川先山北麓红青洞。
壬寅。先生十七岁。
癸卯。先生十八岁。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2H 页
十一月制阕。
甲辰。先生十九岁。
中公都会初试。
 四日连魁。
乙巳。先生二十岁。
丙午。先生二十一岁。
丁未。先生二十二岁。
聘夫人朴氏。
 夫人籍阴城。 太宗朝忠臣判承枢忠悯公淳之后。孝子 赠参判浩远之女。
戊申。先生二十三岁。
秋中增广监试初试。又中大科初试一等。
 并不利南省。自此日取诗书四子家礼近思录等书。循序讲读。至于学庸。读几万遍。字究其训。句探其旨。人一己百。不得不措。其深思实见。多有超然独得之妙。
十月子泰鲁生。
拜同春堂宋先生于从祖叔父坎止公第。
 坎止公名澄。春翁门人也。春翁适历宿其第。先生修刺往拜。晤语良久。及辞退。春翁谓坎止公曰。彼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2L 页
少年从事学问几年矣。坎止公曰以老亲在堂。专治科工。未尝从师为学矣。春翁曰君虽不知。彼则煞用工夫者也。
己酉。先生二十四岁。
春读书于白云山寺。
 自是每岁携经山寺。一坐屡月。当夏群僧丐麦四出。只留饥衲数人以守之。虮虱或杂于饭飧。冬则昼饭留半。敲冰取水。以充长夜之饥。人不堪其苦。先生处之晏如也。○在山寺昼不下庭。夜不解衣。究索讲讨。至忘寝食。有一老僧见之曰。贫道幼时。尚及见沙溪先生栖寺读书。措大今日工夫。庶几及之。○尝闻杜鹃声。彻晓不停。忽自思曰禽鸟之无知。天机所动。勤苦如此。况人之为学。莫非为己。而乃反有终日悠泛者。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于是益自奋励。对卷孜孜。通晓不寐。
读太极图说于深谷书院。
 旁参诸家注解。力探玄微。沈潜玩赜。穷昼达夜。历三朔如一日。心专意注。昭晰洞澈。至如木叶川流。见之皆成太极圈子。森列眼底。
拜尤庵宋先生于东郊。论太极图说。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3H 页
时尤翁留疏告归。暂住东郊。先生徒步往拜。达官及士友填轩满室。先生堇纳拜于末席。质问经礼疑义数条。仍论太极图说。剖析微妙。发前未发。尤翁大惊且喜。讲论之际。不觉渐就至前。自奥至阈。几乎接膝。亹亹终夕曰。数十年来。未睹如此学识。未闻如此议论。今幸亲见。殊为爽快。及辞退。尤翁离席答拜。依然有河南目送龟山之意。厥后每逢士友。辄问曰君识金直卿乎。如曰未也。则曰君何固陋之甚。直卿乃今世大儒也。须往访问学云。(右一条行状。系于己酉。而年谱草本云或在壬子。或癸丑。当更详。今亦从行状。而第先生所记尤翁语录。以癸丑九月为首。此年条终可疑。)
庚戌。先生二十五岁。
辛亥。先生二十六岁。
壬子。先生二十七岁。
四月。拜玄石朴先生于白川。
 玄翁时寓白川邑内。先生承判书公命。与弟执义公往拜受业。先生攻苦食淡。笃志力学。讲质疑义。见解超诣。及退私次。危坐一室。肩背竦直。未尝少欹。玄翁遂许以吕与叔六月中缑氏气像。以平日疑晦讲确而未决者。询于先生。先生折衷群言。辨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3L 页
析以对。玄翁大加称赏。每曰直卿乃吾畏友。非学于吾者也。且谓诸学者曰道之大原。直卿实洞见。且其剖析精微。使人晓然。吾所不及。君辈如有所疑。须先就正云。○比辞归。先生请益。玄翁勉以程门敬法。仍同出舟次。晤语良久。悉以平日所得者告之。其期许劝勉之意。溢于辞表。
癸丑。先生二十八岁。
夏著太极图说劄记。
九月。拜尤庵先生于东郊。
 时尤翁赴 宁陵迁奉。来住东郊。先生与执义公往拜。讲理气先后。知礼成性之说。五行相生先后之序及家礼疑义。尤翁曰每逢君辈。心开眼明。胸中豁然。此吾所以欲源源相从。而客挠如此。未得稳听高论。幸于中半山寺相会。做数日讲讨如何。且出示上衣下裳之服曰。此乃朱子燕居服也。遗制新自中国来。君必未见。故特以相示。
女李氏妇生。
拜玄石先生于京邸。
 时玄翁以闵礼事待 命秋曹。
甲寅。先生二十九岁。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4H 页
春上尤庵先生书。质五行之性。本然气质之辨。
见尹鑴论己亥邦礼。遂斥绝之。
 初鑴有盛名。与坎止公相亲往来。故先生亦与之熟。鑴深致倾倒。而先生每疑其言议誇诞。全无检束。不似儒士规模。及其所谓禅继说出。而以尤翁所定己亥邦礼。为卑主贰宗。语意凶险。先生深恶之。至是鑴又至坎止公家。论及邦礼曰宋英甫前后所论礼文皆误。己亥之礼则以士夫家礼而用于王朝。近日闵家礼则以天子之礼而用于私家。渠岂无误礼之罪哉。近闻自 上搜纳前后礼说。颇有觉悟之端云。英甫亦将不免矣。又曰己亥之礼。涟川许丈专主贾疏立次适亦名长子之说。宋英甫专主贾疏体而不正之说。各有所主。不可舍一取一。惟吾所谓臣为君服之说。通而无碍矣。坎止公曰此于古礼有可据乎。鑴曰纲目元魏时书冯太后弑其主。今以弑其主三字观之。则母之有臣道可知矣。先生曰不然。冯后本凶悖之人。平日多行淫秽。以此母子成隙。遂杀其无罪之子。故纲目特书弑以垂戒。初非以母有臣道也。且观汉书武帝之朝于东朝也。辄称臣。则诚以子之于母后。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4L 页
有子道臣道故也。今反谓以母称臣于子者。岂不逆理。坎止公曰子无臣母之道则所谓臣为君服之说。终不可行也。鑴曰子无臣母。乃刘侍读说。何足数也。坎止公曰此虽刘说。朱子既采入于论语集注。则何可以刘说而少之也。先生又反复力辨曰此皆朱子定论。而公执偏见倡危言。欲嫁士林之祸何也。鑴语屈忿然曰。君以吾为不及朱子耶。朱子所见。自取刘说时已误。今吾所论。功不在禹下。又曰千载之后。如有贤于朱子者出。必以吾言为是。其言转悖。先生大加骇异。遂面绝之。○其后先生遭大故。鑴自以故旧之义。送伻吊问。兼致赙布。先生不受。对其使焚之。
九月拜尤庵先生于水原万义。
 时尤翁以 崇陵志文制述事上京。先生遂从行宿龙仁。邑倅具一行夕饭。先生独不食。尤翁问故。先生曰与本倅素昧。无食其食之义。尤翁却食曰吾亦素昧。且此私行。见君之不食。吾亦无可食之义。
冬与京畿儒生李必益等上疏。辨尤庵先生诬。
 尤翁素为群凶所忌。至是鑴,积得志。岭人郭世楗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5H 页
者受其嗾。投疏构诬。祸色甚急。京外多士。皆惮其气焰。不敢出一言。先生首倡议上章伸辨。自制其文。而李公必益为头。 上初命尽窜全疏。先生治任将发。因时相陈白。只配疏头。先生尽以行具给李公。仍与士友相议。聚谷以赡其家。
乙卯。 肃宗大王元年。先生三十岁。
正月。拜尤庵先生于镇川吉祥寺。
 时尤翁方治谪行。先生为送别往拜焉。
著八欲八勿改过诸箴。
五月。拜玄石先生于杨根。
和尤庵先生北谪到铁岭诗韵。
 尤翁谪德源。行踰铁岭有诗。先生闻之次韵。凡三首寄呈。以寓景慕感慨之意。其一曰邪说日炽炎。吾道寒似铁。人心易诳惑。污染如脂血。周孔去已远。古礼亦多缺。嗟嗟岭海翁。丹衷质秋月。尤翁覆次之。其一曰我友清风子。学贱功利铁。方在少壮年。不使于气血。金玉声且振。德全期无缺。思之不可见。清宵共明月。
十二月。上尤庵先生书。质明德及格物说。
 先生尝以明德为心性情之总称。或者以为不然。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5L 页
至是书候尤翁于长鬐棘中。仍质是说及格物说。尤翁答曰明德说甚是。又曰窃观所论。不倚于偏颇诐僻。不荡于恍惚虚无。又不类近日惊天动地。轻视先儒。睢盱恣肆。随意义起之说。而从容于程朱之绪馀。故其说愈卑而愈密。其义愈浅而愈切云云。
丙辰。先生三十一岁。
正月子师鲁生。
三月哭坎止公。
 有祭文。
上玄石先生书。质明德说。
 玄翁初于明德说。有所不合。以为只可以心性言也。其后先生进拜玄翁。辄问曰明德说更为思量否。先生对如前。玄翁曰当容更思。最后谓曰前论明德。当以子说为定。其后答门人书。亦以先生说为是。
答族弟俭斋士直书。论五行之性。
 公名楺。坎止公仲子也。与先生同学于玄翁。
冬拜玄石先生于砥平釜渊村。
上尤庵先生书。质心性情意及太极图解说。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6H 页
尤翁答书曰所论精深明白。实非愚昧所可窥测。三复玩味。继之以叹息也。吾人见解。已到此地位。前头所到。其可量乎。自此而复加涵养之功。使之理日益明。存日益固。践履日益高。扩充日益远。则朱夫子所以启发微言。以惠后学之意。庶可不负矣。天相斯文。吾道东矣。世道幸甚。朋友幸甚。
丁巳。先生三十二岁。
拜玄石先生于杨根。
辑东儒礼说。
 先生于礼书。用工尤深。经曲源流。悉皆搜罗贯穿。尝患东方诸贤论礼文字。散在各集。有难考阅。遂取诸先生集中论礼诸说。一依家礼门目。随类汇编。总十二篇。
上尤庵先生书。质理气人心道心说及大学疑义辑注诸说之误。
七月制儒生尹櫶等伸辨尤庵先生疏。
 时群凶构尤翁益急。告庙之论。既停复发。祸将不测。尹公倡率同志七百馀人。将上疏辨之。尹进士以健属先生草疏。袖往疏厅。李洗马橝亦持一草来。方欲缮写。任参判弘望,赵佐郎根见先生所构。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6L 页
皆大惊称叹。遂写呈之。赵公曰栗谷以后得疏章之体者。只见此文。文章之外。义理见识。极为明透。近年以来所无之文字也。○先是内兄李进士永敷欲伸救尤翁。请疏于先生。先生草副之。金公锡胄见之。大加称叹曰此南云路以上手段也。
戊午。先生三十三岁。
著太极图阴阳左右位次辨。
 玄翁常谓先生曰河图洛书。皆北下南上。左东右西。今太极图依此排置看。则左边阳动。移在右边。右边阴静。移在左边。位次与图书不同何也。先生曰太极图。与图书不同。只当各因本图。以太极图立看。图书卧看。则左右位次。三图皆同矣。厥后又著辨说以进之。玄翁曰此说是也。
十一月第三子生。
己未。先生三十四岁。
二月丁考判书公忧。
 判书公自昨秋有重患。涉冬沈痼。先生左右扶将。顷刻不离。自药饵饮啖。以至便旋转仄之际。必躬亲护持。一不使人代劳。适房突之温凉。秤柴而手爇焉。察粥饮之加减。计匙而忧喜焉。及其委顿之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7H 页
久。则轮其床而旋转之。以宣其郁。澌缀之极则绳其衾而稍举之。以纾其重。以至祷天尝粪。靡不用极。判书公临终。执先生手曰尔恩吾无以报也。先生阅岁侍汤。昼宵煎泣。真元大脱。及遭巨创。水浆不入口。号陨痛绝。哭不绝声。枕苫屡日。终不易处。以致外风乘虚。猝患历节风。症极危厉。先生梦判书公谓曰有医崔昌汉者。迎来治之则可愈。执义公入京遍求而无其人。归路历入青坡赵知县邦徵家语及之。赵惊曰江华人崔昌汉者。略知针法。岂此人耶。即使人探问其素所主者。则果于其昨来矣。遂邀来试针。痛势顿减。连试六七日。病遂愈。人皆惊异。
四月行判书公礼于沙川先山南麓卜竹洞。
著小学劄记。
答李公君辅(世弼)书。论大学正心说。
答李士秀(挺英)书。论小学疑义。
庚申。先生三十五岁。
正月上玄石先生书。质家礼疑义。
 此后屡书质经礼疑义。多不尽录。
著大学劄记。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7L 页
哭第三子。
 子生三岁。容姿俊异。颖悟绝人。先生甚爱之。至是患红疹不救。方病谻。朴夫人以俗忌请暂停朝夕馈奠。先生毅然终不一废。
著孟子劄记。
辛酉。先生三十六岁。
五月服阕。
著论语劄记。
拜尤庵先生于黄涧冷泉。
 先生尝受曾祖参议公行状及高祖执义公碣铭于玄翁。至是又请参议公碣铭及书执义公碣铭于尤翁。仍留数十日。讲论经礼疑义而归。
著厚铭。
 先生以厚之一字。为持身接物之要。著铭以自警省。学者仍称以厚斋先生。
壬戌。先生三十七岁。
著中庸劄记。
 拙修赵公圣期慕向先生。因闵知县以升致愿见之意。先生曰彼欲见我。何不来访。闵公曰彼抱病杜门。未尝寻访。只以意向致人。故林德涵,金仲和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8H 页
亦乐与从游而不嫌之。兄往无妨也。先生曰不然。德涵,仲和。俱是时彦名流。其从游不害为下士之美。吾与成卿。同是藏修之士。吾固前此偶然往见则好矣。如闻彼之意向而去。则无乃太自轻而劳于恭乎。赵公闻之。悔其失言云。
癸亥。先生三十八岁。
春拜尤庵先生于京邸。
十一月拜玄石先生于东郊。
 玄翁会尤翁于高阳香洞。议 太祖大王追上谥号事不合。尤翁孙宋公畴锡记其问答。而语颇失实。辗转传播。辞说纷纭。先生见宋公责其记事之误。宋公引伏。至以书谢于玄翁焉。后尤翁贻书玄翁。有尊兄一从门人之论之语。玄翁以其书示先生。先生曰所谓门人指谁也。玄翁笑曰似指君辈也。盖于追谥事。先生之见与师门相合故也。
著童蒙学规。
甲子。先生三十九岁。
著居乡戒辞。
六月拜玄石先生于杨州。论处尼尹之义。
 尹宣举之子拯。尤翁门人也。尝以尤翁所撰其父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8L 页
碣文之不满意。怨怼讥切。至斥其心术本原。至是乘老少分争之机。遂与少辈一队。合势攻尤翁甚力。先生以为彼出入尤门四十年。其情义何如。而今乃为此倒戈。诚极无状。禀于师门。欲斥绝之。玄翁曰君异于尤翁门人。不相见过矣。至于讲论义理则不可。其后先生之宰湖邑也。拯为高官。因公事屡见之。而不但已知其所存卤莽。且遵师旨。终不与之讲讨焉。
乙丑。先生四十岁。
十月拜玄石先生于杨州。
丙寅。先生四十一岁。
六月。拜玄石先生于杨州。
辨闵彦晖(以升)太极图妙合而凝圈说。
丁卯。先生四十二岁。
五月。行子泰鲁婚礼。
九月。哭外舅朴公。
 有祭文。后又撰行状。
戊辰。先生四十三岁。
正月。与郑士仰(齐斗)书问阳明学所得。
 先生闻郑公专用力于王学。以书扣问。欲待其答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9H 页
而辨论之。卒无答。
五月拜玄石先生于玄江。
 先是玄翁以冢宰赴 召。欲以袖劄论事。而其中正家之道。亲亲之义。深触时讳。子弟辈以为难。并请删去。先生与俭斋公力赞之。玄翁遂于入对时袖进。 上震怒。严教荐下。领相南九万,右相吕圣齐请对论救。至被栫棘之典。玄翁狼狈出城。先生进拜于江上曰。先生此行。虽狼狈。所进袖劄。足以俟百世不惑。质前圣无疑。小子回慰作贺。愿勿以此少有自沮之心。玄翁欣然笑曰君言是也。虽坐此以死。吾无憾矣。
己巳。先生四十四岁。
 四月闻 坤殿巽处私第。先生痛悒不自胜。居处衣服。贬损常时。寝处于外者六年。○观性公宿患自前冬添重。绵历时月。转益危谻。药饵食物。非先生所进。辄不近口。先生左右扶将。昼夜焦遑。使执义公邀医接客。而自守病侧。足不踰阈。
六月。哭尤庵先生。服素带三月。
 尤翁先已栫棘济州。至是被拿。至井邑受后 命。先生闻之为位(一作泣)哭。仍行素带三月之制。而以观性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299L 页
公疾笃。跬步不离。未几丁忧。终不得一哭万义墓下。以伸至意。为终身恨焉。
庚午。先生四十五岁。
十一月丁本生考观性斋公忧。
 哀戚之节。葬祭之礼。一如前丧。馈奠之暇。日讨经籍及礼书。以为体行之地。玄翁数以经礼疑义。往复商难。亲友礼节有疑者。皆禀于先生而行之。
辛未。先生四十六岁。
正月行观性公窆礼于沙川基洞。
迁祖考参判公祖妣贞夫人金氏墓于卜竹洞。
 
与判书公墓同麓稍右。
著深衣考證。
 先生病世之裁深衣者。不知杨氏说反屈及肘之非及深衣长衣之别。人自为制。诡异不经。博考诸书而證正之。
十二月孙致垕生。
壬申。先生四十七岁。
春尤庵先生语录成。
 先生虽专意玄门。而于尤翁尊尚甚至。尝曰尤斋先生学问渊深。气像宏严。真间气所钟也。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0H 页
六月哭子泰鲁。
 先生心制未阕。又丧长子。丧祸荐酷。疾病侵寻。玄翁致书勉之曰。世衰道微。斯学之不绝如线。如吾直卿者。勤笃之工。探赜之精。庶几任异日不赀之责。而今因忧戚。或有一毫少懈。则乌在其平日倚恃之望云。
癸酉。先生四十八岁。
二月心制阕。
拜玄石先生于广滩。
四月答金叔涵(载海)书。论太极图疑义。
著思齐录。
 汇录古人存养力行安贫乐道敦睦同爨之说。名之以思齐。要以观览警省焉。
甲戌。先生四十九岁。
闰五月。拜玄石先生于延曙。
 四月 天心大悟。 坤殿复位。玄翁拜左揆赴 召。先生进拜于延曙。玄翁谓先生曰国有大庆。如吾空疏。首被登庸。何以则可以上当天意。下服人心。而得义理之衷耶。先生曰天日重明。 圣心悔悟。此政更新庶政。措世太平之一大机会也。庚申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0L 页
之南人。犹可参用。己巳之南人。罪不可贳。惩讨之典。不容少缓。南九万以首相。阴为日后之计。以降号为戚之语。敢陈于疏中。其悖理无状如此。不可不明论显斥。以扶伦常。敦府会议之诸宰。动于九万之邪论。使莫重复位之庆。迁就屡日。此亦不可不论罪。且曰此系世道污隆之机。愿先生勿挠于高门诸议。盖玄翁族侄泰尚,泰淳辈皆附九万之论故也。玄翁笑曰义理极为明正。令人胸中豁然。第说时易做时难。君处局外观之。吾在局内当之。异日事为之一一允合。何可必也。南疏诚甚惊骇。然朝著草刱。彼又首相。自我先为攻斥。亦似难矣。其后玄翁入朝。请鞫希载。论罪徐文重等。以明义理。疏劄建白之际。多采先生之议焉。
十二月。除典设司别检。
 先生前此屡登荐剡。至是除是职。辞不就。
乙亥。先生五十岁。
三月奔玄石先生丧于坡州广滩。加麻三月。申心丧三年。
 玄翁疾革。问先生来到者三。先生初闻疾笃。急驰往赴。中路承讣。遂奔哭成服而归。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1H 页
四月赴玄石先生窆礼于长湍招贤山。
 有祭文。卒哭乃归。
八月行女李氏妇婚礼。
十二月哭子师鲁。
丙子。先生五十一岁。
六月哭朴祖能(泰殷)
 玄翁长子也。后撰墓志。
十月除 世子侍讲院咨议。
十一月上疏辞 不许。
因柳重茂疏。再疏辞得递。
 
甲戌。玄翁之当朝也。先生之言。十从八九。泰淳辈深忌之。尝语先生曰吾叔本少论领袖。今忽为峻老门人中。谁执其咎。先生正色曰师门平日。惟义理是衷。何尝有彼此之偏耶。且公过矣。以师门一家子侄。不能赞大中至正之道。而反以党论题目加于长者何耶。泰淳怒目而去。至是嗾台官柳重茂。以未允物论为言。吏曹参判李公徵明上疏盛称先生学问操履。而斥重茂妄言。先生再疏辞得递。
与金叔涵书。辨未发说。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1L 页
金公以大学心不在。为昏昧之病。又以昏昧为体上之病。又曰性者理也。理无善恶。心者气也。气有不齐。故当其未发也。性虽粹然无疵。以心言之。岂无圣众之别。先生条释而痛辨之。略曰心之未发而静谓之体。既发而动谓之用。则惟此未发而静之外。岂更有别般心体者哉。当其未发也。其体中而不偏。一而不杂。纯善而无恶。于斯时也。岂复有所谓病也。及至既发而动。此心之用。或失其正。则凡所谓病。皆从此生。即周子所谓几善恶者也。其病虽多端。要其大槩。若非昏昧沈汩。则必是胶扰奔驰。苟能验之于吾心。可以知也。今以昏昧奔驰。分属于体用动静。而遂把昏昧为体上病痛。果如是者。是当未发之时。其体已有偏。岂可谓之中也。已有杂。岂可谓之一也。已有恶。岂可谓之纯善也。所谓性即理心即气者。固是矣。然心与性。本浑融无间。相离不得。故静则俱静。动则俱动。未有心动而性独静。亦未有心昏而性独明。今如来说则是众人之心。虽当寂然不动之时。皆昏昧汩浊。而惟其心中所具之理。独清明洞澈也。此必无之理也。
丁丑。先生五十二岁。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2H 页
正月复除咨议。上疏辞 不许。
题闵彦晖中庸图后。
 其图位置倒错。次序紊乱。粗略疏阙处甚多。故先生略辨之。
四月题农岩金公仲和(昌协)与闵彦晖往复智知说后。
 金公以胡云峰智字训释。谓不明于心性之辨。又曰智者五性之一。知者一心之用。不可浑而一之。又曰智即理也。而谓之妙众理则是以理妙理。先生辨之略曰智者五性之一。而以其所主者言之。即主乎知。智之主知。犹仁之主乎爱。义之主乎宜也。若以智谓不管于知。则孟子何以曰是非之心智之端。朱子又何以曰知是非者智也。而所谓知觉智之事者。尤为分明。就心上总言则所谓智者。统属乎心。就性上分言则所谓智者。专主乎知。随其所主。自不相碍。何可以其统属者。疑其专主者。而曰不明于心性之辨乎。孟子曰智之实。知斯二者。张子曰仁不得智则不知。以智知仁义。有似于以理知理。而终古圣贤。皆如此说者。盖以智之为性。本为主知也。胡氏所谓妙众理。又何病于以理妙理乎。又曰智者知之体。知者智之用。而心者即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2L 页
统此体用者也。但智不能运用。而心能运用。故非心之运用则智不能自发。寻其脉络则知本从智上出来。而从其运用处看则知便自心而发见。岂智之知外。别有心之知者哉。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既曰是非之心。则观此一心字。可知其知者便是心之事也。其下继曰智之端。观此智之端三字。可知其知者。即是智之发见也。孟子已合知与心以言智。朱子曰以智知者心也。以此观之。则智知心知。果有分别乎。
著李君辅师服说辨。
玄石先生语录成。
十二月除宗簿寺主簿。
 辞不就。
戊寅先生五十三岁。
六月丁本生妣淑人韩氏忧。
 先生衰年居忧。气力绵缀。而执礼如一。哀陨动人。家人至亲。终不敢以姜桂之味劝焉。
八月行窆礼。
 合葬于观性公墓。
答李君辅书。论 慎妃复位事。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3H 页
略曰自申疏以后。搢绅之间。士友之中。论议多岐。至于 朝廷处分。又为一复一否。不胜慨惋于心。而顷闻亦有主出母之说者。深恨世无许大识见。快断其是非之所在。今见惠书。与鄙见沕(一作吻)合。览之便觉大快人意。严正明快。可以一扫世上许多议论。虽未行之今日。亦足以使天下后世。知有如此正当义理。其有助于世教。顾不大欤。盖其时前县监申奎疏请 庄陵及 慎妃复位。而 朝家只复 庄陵位号故云。
己卯。先生五十四岁。
答朴叔举(自华)书。论忠恕说。
庚辰。先生五十五岁。
玄石先生年谱成。
九月心制阕。
除青阳县监。
 以禄不及养。六呈辞状得递。
冬著礼记劄记。
 只述曲礼。未卒业。
辛巳。先生五十六岁。
礼记类辑成。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3L 页
先生尝以为礼记篇章散出。难于考览。遂以家礼门目。逐类汇分。自居忧时始编次。至是书成。名曰礼记类辑。
答姜叔重(锡朋)书。
 玄翁季子泰晦坐科狱。编配耽罗。同门诸人皆弃置不问。先生以为彼虽获罪 朝家。不齿士林。而师门之子。不可弃绝。独为存讯不废故旧之谊。答姜公书。亦及此事。
八月除礼山县监呈状辞。
因大臣 筵白有催促之 命。遂赴任。
 
右相申公琓 筵请催赴。少试弦诵之治。因有促命。黾勉赴任。至则晓儒生以孝悌忠信。勤学力行。谕下吏以奉公恪勤。当事勿欺。恳恳再三。出于至诚。士皆相劝。吏不忍欺。簿牒之暇。又与邑儒趁日讲学。夜分乃罢。湖中章甫。闻风负笈者数十人。
建自庵金公书院。
 金公名絿。即己卯名贤而本县人也。先生下车。首访古之乡先生有名德者。得金公遗迹。为之立祠妥侑。以为瞻仰兴起之地。人皆拭目焉。
壬午。先生五十七岁。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4H 页
釐正乡校两庑位次。
 有仪节及祝文。
七月弃官归。
 阖境士民。闻先生归。攀辕涕泣。俾不得行。乃于夜深后开后门潜行。礼人如失父母。及递立去思石。追思歌之不衰。
历拜李忠武公(舜臣)墓于牙山。
哭朴述可(泰舆)
 玄翁第二子也。有祭文。
癸未。先生五十八岁。
答朴尚甫(弼周)书。论大学疑义。
甲申。先生五十九岁。
闻 上筑大报坛。祀皇明 毅宗皇帝。感而赋诗。
哭族弟右相士肯。
 公名构。坎止公长子也。有祭文。
乙酉。先生六十岁。
八月赴玄石先生缅礼于平山绵谷。
 有祭文。
十月著云溪书室学规。
 从学诸人及傍近士子。立云溪书室于先生所居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4L 页
之侧。先生为修学规三十馀条。揭示壁上。使来学者仿而行之。京外有志之士。闻风坌集。先生为之答问训迪。昼夜不倦。随人浅深。教各不同。而要以克己省身为主焉。
丙戌。先生六十一岁。
九月答李君辅书。辨练时绞带用葛说。
 李公以贾疏练后绞带变布之说为不可从。绖与绞带。当一体变葛。立说殆万馀言。先生引经据义。段段辨破。
丁亥。先生六十二岁。
五月行孙致垕冠礼。
答李君辅书。
 辨承重妾子母其所生母之非。
戊子。先生六十三岁。
答李君辅书。论大学格物说。
闰三月除宗亲府典簿。
入京肃 命。
 先生以为每除辄辞。分义未安。且在一行作吏之后。故黾勉一肃而还。
再呈状递。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5H 页
八月除连山县监。
 四呈状辞。
九月行孙致垕婚礼。
因 特命催促。遂赴任。
 连介两湖之间。以难治名。先生为政。一如礼山。而尤致意于兴学教士。县有遁岩书院。即沙溪先生妥侑之所。先生朔望。必躬往展拜。仍与章甫讲经史。考课精勤。劝诲谆笃。一境兴起。文风丕振。旁县人士亦来参讲。至今本院以先生造士之规为式焉。
己丑。先生六十四岁。
四月与李君辅书。论崔锡鼎礼记类编事。
 锡鼎毁礼记为类编。至于扫去庸学章句。恣意分裂。锓梓进 御。先生闻之。贻书李公。力言其诬悖之状。
答姜叔重书。论为师门辨诬疏事。
 崔锡鼎诬玄翁亦曾参论类编。列录姓名于参證诸人中。以为借重之计。姜公锡朋,梁公处济,李公挺英及先生弟执义公。将上疏辨诬。书报先生。先生欲上京相议。适患重感。乃答书略曰先生之入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5L 页
于类编讲确。实是意虑不到。岂胜痛骇。先生于庸学二书。用工尤深。一遵程朱成规。拳拳服膺。常力排骊尹之中庸说。则决不于今日类编。同为讲确。此可以质鬼神无疑矣。佥兄此举。实出于为师之诚。弟亦欲上去面议。而贱疾方谻。当俟少间即发。及先生上来。诸公已推姜公为首而呈疏。先生深以未参为恨焉。
五月祭百济将军阶伯。
 阶伯战亡之地。在本县黄山。故设坛于孤云寺西冈。操文祭之。
祭丙子战亡通引张士贞。
 凡于胜国及本 朝节义之人。遍访遗迹。其有庙者增饰之。无庙者操文设祭。表章激劝之道。无所遗焉。
庚寅。先生六十五岁。
二月弃官归。
 士女拦道泣挽。以借寇之意。屡呈于巡营及筹司。
七月递职。
 庶弟楶自监屯还。有所得钱财。群盗谋欲劫之。夜聚于松林中。忽相谓曰闻其家在金连山篱外。必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6H 页
致惊动。财虽可贪。岂可使仁人不安哉。遂散去云。(未详年月)
辛卯先生六十六岁。
二月哭外甥李普溟。
 有祭文。
壬辰。先生六十七岁。
六月哭季氏执义。
 执义公见挤时辈。昨年冬左迁宁海。至是丧出任所。先生哀伤逾节。至期后对人语及。辄涕泪交颐。见者为之感动。
八月迎季氏柩于忠州楼岩以归。
 执义公无后。先生经纪葬事。董察家务。又躬恳于族弟承旨公槔。得其第三子恒鲁为嗣。
十一月除 世子翊卫司卫率不就。
哭姜叔重。
癸巳。先生六十八岁。
闰五月除司宪府持平。上疏辞 不许。
 先生每上辞疏。奉置床上。下庭拜送。 批旨来到。亦拜迎。
七月再疏辞递。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6L 页
除司宪府掌令。
八月上疏辞 不许。
十月再疏辞递。
十一月答尹瑞膺(凤九)书。论出处。
 略曰士君子行藏进退。各适其宜而已。此不可以一槩论也。可就则就可去则去。一行一止。惟义所在者。是儒者出处之正法。此如冬裘夏葛。饥食渴饮。其为道理。本自如此。其或吾学未成。虚名可愧。量分度才。坚守素履者。是又一道也。圣人开此一条路。使后之乐志安分者。有所受用。若其遁迹嵌岩。长往不顾。此乃物外高蹈之士也。凡此三者。皆有古人已行之迹。虽于其间。不无优劣得失之殊。然各有义理。各有所守。有非后生末学所可得以跂及者。某之不肖。滥蒙异数。自处甚难。忧窘惶惑。罔知攸为。然欲就其庶几勉强者从之。则惟所谓量分度才之说。稍可摸仿。而或免于罪过也。
甲午。先生六十九岁。
十一月。除掌令再疏辞 不许。
十二月答申明允(暻)书。辨韩德昭元震未发说。
 略曰未发之前。已有恶之兆眹者。韩说大段做错。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7H 页
其为病必至于以气为理。认贼为子。而终与荀卿性恶之说。同一关棙也。
乙未。先生七十岁。
正月递职。
六月与申明允书。论坡山玄石先生影堂朔望焚香之规。
 略曰江陵丘山书院安夫子画像。不行春秋释菜。惟设朔望焚香。即栗谷先生所定斋规。此最有据。望与坡山同志。相议行之也。
七月书士直结布私议后。
丙申。先生七十一岁。
正月答申明允书。论尼尹事及师门遗旨。
 略曰所谓辛酉拟书。可见师生之义已绝于此矣。仍记癸丑间。先师以闵礼事待 命时。尼尹入城历访。谓先师曰吾于父师之间。遭此事。此后则只得自废而已。今以拟书观之。与当初自废之意相反矣。寻常故旧。若非恶逆大故则不绝。况数十年父事之师。因墓文之不满意而绝之耶。先师尝谓余曰子仁于父师之间。多有不尽分处。又曰犯分冒义之诮。子仁乌得免哉。又以邢七在前。不可不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7L 页
戒之意。作书谕之。先师此意。吾同志之士。不可不知也。所谓汤武之说。其时出于彼边。先师尝谓余曰师有桀纣之恶。弟子有汤武之德。或可如此说。不尔则不可。又曰汤武之于桀纣。天命未绝则君臣也。一日天命绝则是匹夫。故有放伐之举。今日师生事。异于是。天命之绝与未绝。何由知之。又曰师生之间。不能善处。先师之言。不啻丁宁。吾辈但守吕与叔规模可也。同门之士。亦有不识师门之意者。此真所谓不待七十子丧而大义已乖。诚可慨也。
十一月除司宪府执义。
十二月上疏辞职 不许。
答申明允书。
 略曰景赉云云。果如所示。盖先师自壬子以后。寄尹长书二十馀纸。为陈师生间分义之重。极为明白。而终不听。至庚午间。又寄书曰不惟兄之不听吾言。此后弟亦不能为兄谋云云。自此先师之意。与前顿异。屡发于对门人酬酢之时。不啻丁宁。毕竟至疑尹之出处。此等事其时景赉年幼。未及闻知。稍长惯听一边人之言。其势不得不如此也。今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8H 页
承梁友之言。与景赉同。则岂此友亦未闻先师后来之言耶。○景赉即玄翁孙弼傅字。梁友即梁公处济。
丁酉。先生七十二岁。
三月 上幸温泉。祗送路左。上疏请未能陪扈之罪。仍陈养心治病之道。
 略曰伏念 殿下一疾沈淹。轻重无常。治疗有年。了无寸效。侧闻病源所在。心火为祟。果尔则审症对药。岂无其道。古人以养心为养病之本。诚愿 圣上先就本原上用功。清心神省思虑。慎喜怒节嗜欲。使一片灵台。清明纯粹。宽平舒泰。有廓然大公之妙。无一毫滞吝之私。日用事物之间。酬酢万变之际。莫不循理顺应。无所偏系。则一动一静。节宣有方。心和气和。调养得宜。疾病自然消除。体候自然强健。昔程子答张思叔厚为保生之言曰。吾以忘生徇欲为深耻。朱子答黄子耕书曰。病中不宜思虑。专以存心养气为务。久自渐见功效。 殿下于此。更加留神体验焉。则其于将护 圣躬之道。未必无少补也。 批曰疏末陈戒。言甚切至。深用嘉尚。可不留意焉。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8L 页
四月三疏辞职递。
答李君辅书。辨遂庵权公(尚夏)人物之性说。
 权公以为五常之性。人物异禀。李公书中及此说。故先生略辨之。
五月三渊金公子益(昌翕)来访。
 金公久仰先生声名。至是来访。见先生修己笃恭之实。自有睟盎而不可掩者。不觉心服。仍问读何书。可以有补桑榆。先生劝读礼记。则又涣然曰此吾平生所未染指者。盛教可谓对症之药。归即痛读全帙。而因人传告于先生云。
十月除 世子侍讲院进善。上书辞兼陈勉戒。
 时 景庙在东宫代理。故因辞书兼陈孝亲之道。
除执义。
 仍兼进善。
上书辞本兼职。仍辨师门被李世德诬引。
 丙申 上入览尤翁所撰尹宣举碣文及尹拯辛酉拟书。 特下传教。明示邪正之分。至是尼徒李世德为其师。击鼓讼冤。多引玄翁甲子疏及简牍中语。以为證援。而断章去取。有乖本旨。先生骇之。疏辨略曰今以本疏考之。其曰拯欲进长书则臣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9H 页
于相见时止之不啻再三。其曰先致大意于宋时烈则臣又惜其太涉轻率者。是规切之语也。其曰其长在于虚受人言。若能更相开益。俾臻义理之权衡。则必不至此者。是救惜之语也。至又引文敬公金宏弼及朴衡黄慎事以为言者。盖此三人于其师门。有所献规。而皆以微辞婉语。奉质其疑。初非直斥其师也。故臣师于疏中引之曰。虽拯之意。固亦不出于此。盖欲引此以为救解。而又欲使拯效之也。至于书札。自癸丑至己巳殆至数十。裁以义理之衷。责以师生之分。缕缕数千百言。且以士论溃决。朝著纷纭。皆由于兄及百世下公议可畏之意。勤勤恳恳。期以感悟。其为朋友忠告之志。可谓至矣。于时烈亦勉以先示悔吝之端。以为终始保全之地。而辄引程子处邢七。朱子待杨子直路德章之事。劝令平心善处。则其奉勉于长者若是其切。臣师尝答门人书曰。初欲使师友之间。调和善处。故疏辞书意。皆务委曲者谓此也。然己巳以后则事又有甚焉者。当先正之受后 命也。臣师劝拯使之望哭服麻。少伸旧谊。又令别为祭文。备陈衷曲。一哭于墓前。以释幽明之憾。其周旋善导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09L 页
之意。眷眷不已。而终不见施。故臣师之意。与前日不同。其彼此扶抑之意。多见于知旧书札。门人问答。晚年所著师友考證。亦可见其意之所在也。惜乎使拯受用臣师之说于甲子之间。则必无士林崩溃之祸。受用于己巳之时。则又岂有晚后之无限狼狈哉。然则其竭诚调剂于怨怒未深之前。据义显斥于猜隙已甚之后者。莫非臣师随事权衡。各尽其衷。无一毫偏系之私者也。今世德全没其意。就其中单取其有助于其师之说。有若全为一边而言者。使臣师公平正大之心。一并䵝昧不明于今与后。其用意偏枯。遣辞无伦。掩蔽臣师之本意。昭然难逃矣。
戊戌。先生七十三岁。
正月上书辞职 不许。
 以年过七十。请依礼经致事。
二月闻 端懿嫔丧。上书陈慰。仍辞职 不许。
三月献 大殿 春宫视事服色议。
答申命蓍书。
 先生既疏辨李世德供辞之后。李真望辈诱申命蓍,朴弼傅等。抄取玄翁文集中中年说话。谓门弟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0H 页
子不识微意。必欲疏攻先生。适有止之者不果上。而申有书来说其疏意。故先生答之。略曰示意谨悉。第其间往往。与弟辈之闻于师门者大不同。先师晚年说话。岂兄未闻耶。今徒知前日调剂时语。而不识晚后大定之论。则此岂真知先师之本旨耶。是疏一出则先师后来公心。掩蔽不明。其贻累于师门为如何哉。
上书辞本兼职及挽辞制进之命 不许。
四月制进 端懿嫔挽辞。
上书辞职。兼辨师门被郑宅河诬。
 
畿湖三道多士。请以尤庵,同春,玄石三先生并从祀文庙。正言郑宅河上书。显斥玄翁。先生疏辨之。略曰先贤学问之高下。道德之纯疵。造诣之浅深。苟非大力量大眼目。有难容易论断。宅河以年少一后进。既无平日学识。而乃敢横生异议。力沮正论曰某人如此。某人如彼。妄以己意。轻加褒骘。从祀重典。肆然自断。师心高低。略无顾忌。世道之变。斯文之厄。莫此为甚矣。臣师资禀甚高。德业全备。真知实践。早悟道体。诚明两至。表里洞彻。规模气像。和平洒落。出处言行。光明正大。实成德之君子。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0L 页
不世之真儒。而至于一生用工。著书明道。有功斯文。嘉惠后学。则又近世儒贤所罕有也。是以文正公臣宋时烈忘年为交。称以尊兄。且以南轩屡勉于臣师。至其临没。托以世道之责。两贤相许之深。据此可知。臣虽无状。何敢为阿好之言。上以欺 邸下。下以诬亡师哉。噫三贤学问道德。俱为渊深纯粹。生为一世之矜式。没为百代之师表。则同升圣庑。并享俎豆者。实是多士之公论。此岂后生浅识所可轩轾者哉。臣谓宜痛加辨斥。以明是非之所在也。
答朴一和书。
 略曰兄书谓门人请其师从祀不可。故不可疏辨。此亦非昏愚所敢知也。今日所辨。专在于郑疏诬辱而已。何必以从祀为拘。虽以从祀言之。静庵屡请寒暄从祀。白休庵三疏请静庵从祀。顷年尤翁亦疏请沙溪从祀。门人之嫌。恐不须言也。
六月上书辞职。 勉副宪职。以讲官 特召。
七月答尹瑞膺书。论从祀事。
 略曰窃观自古从祀。皆是有功斯文之人。今我老先生学问之渊深。道德之纯粹。实不世出之真儒。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1H 页
而著书数百卷。以嘉惠后学。况己巳以后。扶植已沦之伦纪。其功岂不光明耶。尤丈尝语于某曰玄石学识。加于吾辈一等。又曰玄石文章学识。近世罕有。两先生相与之深。又如何哉。而后生浅识。专不知此。乃敢有所侵贬。执事所谓不欲尊畏尤翁所尝与之儒先者。真知言哉。不幸郑疏猝然划发。遂致多少纷纭。执事所谓斯文福眇者。诚亦宜矣。权疏既对郑疏而发。则此出于多士奋激之论。岂以一人之私见。有所劝沮于其间哉。必是传者之误也。昔年两贤从祀之论始发也。只举栗谷先生。不及牛溪先生。其时吴楸滩诸公。以牛溪门人。极力周旋于士友间。遂为之并举。今以先辈已行之事观之。设如或者之言。似不为大段嫌碍。况此则无是事耶。
承 召到果川。上书陈病。辞职而归。 优答不许。
八月上书辞职。兼谢 赐朱文抄选。仍陈所怀。
 略曰是书所抄。总若干篇。而凡嘉谟至论。宏纲大维。无非可师可法者。其中精一之法。复雪之义。尤为今日之要道急务。盖此二事。自是我 圣上传授家法也。昔我 孝宗大王运丁百六。心怀至恸。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1L 页
内讲诚正之学。外图尊攘之功。皇天不吊。弓剑遽遗。至今闻者。莫不痛泣。臣闻是选出于文正公臣宋时烈。而自 上特命印出。俾讲书筵。 圣意所在。庶可仰揣。然则此后继述之责。顾不在于我 邸下乎。惟 邸下深留睿念而勿忘焉。
九月除执义。
十月上书辞本兼职。
十一月献 端懿嫔丧 大殿服制议。
 嫔宫丧。 上初服大功。因礼官追疏。改定期制。实与礼意不合。士论哗然。玉堂李重协疏言服制之非。请更议定。遂有问议大臣儒臣之举。斯文诸公皆惩畏含默。而先生独以大功为对。士林翕然宗之。
答李君辅书。论 朝家服制。
 李公始亦主期年之论。见先生书。舍而从之。
与芝村李公同甫(喜朝)书。论 朝家服制事。
十二月上书辞职 不许。
哭李公君辅。
 有祭文。
己亥。先生七十四岁。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2H 页
正月上书辞职 不许。
改定祭礼告家庙。
 时祭馔品位置及忌祭。只设一位而不为轮行。并一从家礼。墓祭不用四名日。而遵程朱已行之礼。用寒食及十月朔。以此意为文告庙。
二月 上入耆社。覃 恩升通政大夫。除工曹参议。上书辞 不许。
 书略曰臣既以年过七十。蒙 恩超资。则又当以年七十依例致仕。
三月除承政院同副承旨。上书辞 不许。
 
旋以耆宴时承旨不可不备员。变通递。
哭俭斋士直。
 有祭文。后撰墓志。
庚子。先生七十五岁。
四月闻 上候违豫。设侍药厅。即发行寓崇礼门外。承 起居。
六月(丙申)癸卯 肃宗大王升遐。进诣 阙下。参哭班成服。
己酉还归沙川。
 每朔望必晓起望哭。虽疾病未尝或废。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2L 页
献成服后廷臣朝夕哭。临罢散官馆学生朔望哭及朝臣授杖 殡殿素祭当否议。
七月献朝臣燕居服布带议。
 肃庙晚年。特定君臣服制。依古礼斩衰三年。至是始行之。芝村李公以朱子答余正甫书。有燕居白带之语。遂用白布带于燕居。士友多非之者。李公陈疏自列。 命收议儒臣。先生献议辨其失斩衰名色。 上命依先生议施行。
答族侄仲礼(在鲁)书。论 国恤卒哭前私家二祥行否。
 略曰曾子问大夫士有私丧可以除。注曰此谓适子主祭而居官。若庶子居官而行君服。适子在家。自依时行亲丧之礼。按观此可以除三字。则其指练祥而言可知也。盖虽同是兄弟有官。而居君所则行君服。无官而在家则自依时行亲丧之礼。礼意若是分明。故先师平日以此注说为主。尤丈以为 仙寝未冷而行二祥。则是薄于 君父也。以此其时或有行之者。或有废之者。顷年 国恤时。因黄江献议。勿论官之有无。皆禁之。已成 时王之制云。果尔则礼之是非姑勿论。只当遵行而已。
答李同甫书。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3H 页
论燕居白布带之非。
承 命制进 肃宗大王挽辞。
十月至高阳延曙。迎哭 肃宗大王发引。进诣 陵下。参下 玄宫哭班。
 仍即还家。
除户曹参议。
 未几因 国葬都监有事递。
辛丑 景宗大王元年。先生七十六岁。
六月 肃宗大王练祀。赴 阙下参哭班。
承 别谕。留疏归。
 
筵臣李重协 启请别为措辞下教。深示求助之意。引见勉留。使之出入 经筵。 上遂下别谕。俾即日入城。毋孤至望。先生以眩疾猝谻。舁疾还乡之意。拜疏而归。
献 国练时绞带布练与不练议。
答李季章(世瑍)书。论玄石先生文集事。
 时 朝家有玄翁文集刊行之 命。而李公自当校正之役。故先生答书。略曰文集修正。当十分审慎。先生己巳前后之见顿异。尝撰师友考證曰。吾有感于近日事而作。此外晚年大定之见。闻者非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3L 页
一二。而某之所尝亲承者。又不啻丁宁。若不以此时发明师旨则其罪大矣。修正时就原集中可誊者誊之。可置者置之。使览者昭然知是非之所在可也。如或不然。依违于取舍之际。模糊于是非之间。则吾辈之得罪不须言。而师门之贻累诚可虑。一时之异议虽或避。而百世之公论。尤可畏也。○其后李公送示书牍十五册。先生答书曰略看怀尼间文字。则于红点处。似无大段裁量者。而于青点无点两处。其说甚多。想先师必预料日后而为此标识也。先师寄林德涵书。有论此事处。而其后答林令书曰向来数书。多今世禁语。往往亦不无过误处。勿令疏脱。以增鄙罪云云。先师于其时已有此戒。而吾辈反欲疏脱。以增先师之訾谤。是岂先师之意耶。己巳冬又答林令书曰。顷者最后论怀尼别幅。丙丁之切仰。觉有未惬处。夫是书在尤丈已受后 命。而先师晚来所见大定之时也。岂不以前寄别纸说。与晚来之见。或有未惬处故耶。先师至欲丙丁。而今以裁量若干处为难。则是可谓知先师之旨也耶。
答族侄仲礼书。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4H 页
辨小祥正服用生布及绞带不变之非。
七月答李季章书。
 略曰欲与佥兄。从容商量使。外谤不到。师门益尊。此心炳然。可质神明。近见一书札。出于同门之友。其中语言。专不择发。岂意吾辈为师门忧虑之至诚。反遭此意外横谤耶。顷见芝村书曰。日后凡百可忧。当何所不至。朴尚甫亦多有忧虑之言。以为此后事无可言者。今佥兄独不为虑何也。师门祸厄。自此大矣。如弟朝夕垂死之人。或未及见。佥兄亦将身当而目睹。真所谓参政他日之忧也。当其时想或追思吾言矣。
与李同甫书。
 略曰先师文集。初欲与兄相议裁量矣。其奈李季章自当是役。而其意大相径庭。朴景赉,俞立之,朴一和诸人。又从而主张大过。至以弟为矫诬师旨。其他辱说。极为狼藉。则何敢更为与议于其间哉。明允居其间。亦遭大段狼狈。师门事无一顺境。奈何。○立之俞岦字。
八月与孙致垕书。
 景庙有疾无嗣。册 英宗为王世弟。凶徒举怀嫉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4L 页
怨。贼臣凤辉汲汲投疏。语极凶惨。 东宫至于三疏辞位。先生闻之。不胜痛骇。与书略曰自闻建 储之报。欢庆之极。殆于不寐。三百年 宗社有托。环东土有血气者。孰不蹈舞。而彼投疏于名位已定之后者。其心可谓路人所知也。
十二月与李同甫书。
 时时事大变。群凶满朝。贼镜辈嗾逆虎上变。欲尽戮旧臣。上及于不敢言之地。定策大臣金公昌集,李公颐命,赵公泰采,李公健命及卿宰武将。下至荫官儒生。骈首就戮。蔓延之祸。次第将及于林下。外议纷然。先生杜门扫迹。不出户外。与李公书深致忧国伤时之意。既又有尚俭,必贞谋害 东宫之变。先生忧念愤痛。流涕却食。夜或达曙不寐。
壬寅。先生七十七岁。
答李同甫书。
 略曰以兄之见怒时人。必不免一番遭辱。而似闻弟之祖孙亦将不免云。此政朱夫子所谓钩连隅落如武侯营垒者也。至于宫闱间宦妾事。实是意外非常之变。 圣朝三百年。曾有如此事否。关系宗社。忧虑无穷。搢绅之祸。犹在第二件也。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5H 页
癸卯。先生七十八岁。
正月书问李同甫灵岩谪行。
 略曰兄之此行。固知是早晚事。素患难行乎患难。是兄素所讲者。想随遇而安。如赴乐地也。弟八十病喘。奄奄待尽。近闻姓名屡发于时台之口。一番踰岭。朝暮以俟而已。惟是未死之前。再逢无期。病里怀思。信觉怅黯云云。
三月以不参会盟祭。至城外待拿。会有分拣之 命。遂还。
 群凶锻鍊。诬狱既成。以逆虎策勋。遂行会盟祭。有不参诸人拿问之论。先生即至城外待 命。适自上有年七十以上分拣之 教。先生遂归。而群吼日急。至有构成启草。必欲甘心者。
十月卜地移寓于高山邑内。
 先生以家居畿甸为非便。遂仿伊川龙门故事。尽室南下。既至爱其山水明丽。欲终老焉。近邑学子坌集。寓舍至不能容。
甲辰。先生七十九岁。
正月闻李同甫自灵岩。移配铁山。寄书与诗。
 闻李公之行当过傍县。先生欲出路左。成萧寺笑
厚斋先生年谱卷之一 第 315L 页
别。而李公便道已过。先生恨叹不已。遂作书与诗。追寄谪所。
四月哭芝村李公同甫。加麻三月。
 有祭文。
八月(辛未)乙未。 景宗大王升遐。入县庭举哀成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