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先生集卷之四十五 (自动笺注)
厚齋先生集卷之四十五
 行狀
  
敎官公行
公元1691年
公諱錫夏字禹卿姓姜氏號竹隱
世爲晉州人
鼻祖諱以式。
隋煬帝高句麗時。
元帥有功
其後有諱庸官博士
自此以下
世載官閥
圭組相承
六傳而至諱淮伯。
政堂文學進賢館大提學號通亭
生諱碩德
入我 朝 吏曹參諡戴慜號玩易齋
戴慜生諱希孟
佐理勳封晉山君諡文良號私淑齋
文良生諱龜孫政府右議政晉原諡肅憲
於公七世祖也。
高祖諱克誠
弘文應敎 贈直提學號醉竹
曾祖慶先
江原都事 贈都承旨
祖諱晉昌
以勳胄例授三品階副司果 贈戶曹參判菁川君。
無嗣
以其堂弟公諱晉昭之子後焉。
卽公之皇考也。
諱大後
豐縣監。
庚申帶礪盟陞僉樞
辛未春
以前敎官時育有成效。
依 國朝故事賞加嘉善封菁陽君
追 䝯三代
自直以下 贈職皆其所推恩也。
光山金氏
縣▣奕之女。
乙巳名賢典翰曾孫也。
二男
公於序居二。
以 崇禎甲申十二月二十八日壬午
生于漢陽城南舊第
生而
公元1675年
資質沖雅
器宇淸癯
幼時菁陽公悶其羸弱
不爲程督書史業。
稍長自發爲學
不待提誨。
文理大進
十六盡通經書。
遂寫道德文四字
揭諸座以自警。
嚴立課程
終日危坐
儼然對案
沈潛玩賾。
專爲古人爲已之學。
未嘗留意俗儒記誦尋摘之事。
其在親側。
先意承顏
晨昏不廢定省
冬寒以身溫被
菁陽公嘉之
不責科臼中規模。
一日夫人泣謂公曰。
所以鞠育兄弟者。
日夜惟望。
力學決科
得以光寵門戶
榮養父母
不幸汝兄早嬰奇疾。
汝又不以進取爲意
吾之望缺矣。
公跪受命
大懼傷親志。
於是始就公車業。
先試詞賦
有作輒得楚騷法。
寅中進士初試第三
乙卯春高捷司馬
自是聞大彰。
交遊日附。
以爲旣已降志屈首
未免擧業
則所當先利在我之器。
待時至。
不可以剽竊小技。
冀其僥倖
益爲劬書績文。
用工甚勤。
一時操觚之士。
以爲不可及
朝夕期以大闡
而屢試南省
屈中書
考官每當拆唬時。
公名不與選爲歎。
行年六十猶布素
人多冤之。
賦性耿介
不與時俗俯仰
平日同硏朋儕
半是路宰執
足迹未嘗及其門。
白首陋巷
簞瓢屢空
而亦不以介意也。
丁亥二月
始以公議拜童
公元1707年
敎官
除書之下。
愴然流涕命途奇蹇
志業蹉跎
到今齒髮摧頹
餘日無幾
而僅得一命。
祿不及養。
是余之恨也。
洛中子弟鼓篋門者日益衆。
隨才施敎
將有蔚然成就之望。
未幾公遽感疹。
是年三月二十四日
終于正寢
病革之日。
子啓溥手。
欲有所言。
而氣已微不能成聲。
中微語。
不可辨。
唯命矣夫一句
深衣幅巾四字
僅能認得矣。
五月癸丑
窆于安山先隴菁陽公墓左坐丑之原。
長身廣顙
風格秀朗
襟懷恬淡
韻趣高邁
機變之巧。
絶萌于心。
營爲之言。
不出於口。
窮通得喪
一任倘來
怡然處順
一毫累其心者。
孝友之行。
出於天性
竭誠養志
▦右無違
及金夫人疾且病。
血指和藥以進。
夫人病時。
欲嘗大
以不未果得。
以此爲至痛。
終身御梨
伯氏處士公錫沈痾積年
無嗣續。
臨終泣而語曰吾弟他日得男
可以吾子
先祖宗祀不墜也。
公抆涕而敬諾
只有一子
卒以讓與丘嫂
而以菁陽公治命
奉質于南溪先生
權宜得中
不失禮意
公未授室時。
議婚李氏家。
或有李家淸貧爲言者。
公正曰若然則貧家女無嫁時耶。
龍門之戒。
涑水之論。
眞格言也。
遂稟于菁陽公而娶之。
以此
知公大本已正矣。
嘗歎近世學者尠知生三一之義。
師友道喪
未有甚於此時
廣文之後
凡有來學者。
必以愛親敬長。
隆師親友之說。
諄諄善誘
提撕激勵
聽者聳動
咸服其訓。
皐比月餘
已有感發興起之效。
及公之喪。
爲之服麻者七八人
文藝夙成
流輩推重
中歲以後
倦於程文
有時佔畢
自成一家
其詩淸壯豪健
杜少陵節拍
渾厚典重
大有作者手段
箕子頌, 萬曆神皇頌,萬東祠長篇請旌烈婦,嚴孝女諸作
不根義理
闡揚事實
可以有助風敎
時命不偶
半世落拓
杜門城南
環堵蕭然
烏巾鶴氅
偃仰其間
惟以討論經史。
遊戲翰墨至樂
至如諸子百氏之書。
亦皆涵淹貫穿
時復種菊
昕夕吟諷
以寓閑中自適之趣。
晩年愛竹
列植軒墀
仍作隱記
自號竹隱以此也
潛德葆光
安貧樂志
其視誇毗詡儛者
不啻若浼已。
至於論及時事
未嘗激昂慷慨
不知言之出於口也。
於戲
以此數事觀之。
可以知公姿稟之美抱負之奇。
卓落炳煒。
絶出等夷
如使遭時立朝
有所施措
上以補衮職之闕。
下以鎭時俗之淆。
其所見於事爲者。
想又不止於此
而迺蓄而不發。
鬱而不章。
窮居
阨。
不充才。
言論風采
不見於時
而天又靳其壽。
中庸所謂素位而行。
鄒聖所謂修身立命者非耶。
所著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全義李氏
太師之後
安都事晟傳之女也。
生一一女
男啓溥進士
處士公後。
女適淸風金泰魯。
早寡
有男致垕冠。
進士初娶幼學許瓛女。
生子柱龜幼。
繼娶奉事鄭溫女生一男
卽公在世擬託以後事者。
公歿後未久而殀。
進士君謂幹與公交誼最親且久。
方以纍然之服。
遠來見余。
泣請公志行甚懇。
不可以不逮辭。
謹就狀稿。
略加檃括而歸之。
庶幾以備他日立言君子財擇焉。
兵曹判書西城君行南平縣監韓公行
公諱楯字士閑姓韓氏淸州人
高麗太尉三重大匡之後
太尉以下
世載官閥
六傳而至諱康。
儒術忠烈王
嘗請修宗廟遊畋賑飢掩骼骴。
修文殿大學士致仕高陽伯
伯生諱謝奇
右諫議大夫高陽侯
侯生諱渥
僉議右政丞
忠肅朝以右代言隨王
時瀋王暠覬位搆讒。
公以奇謀脫王于禍。
論功鐵券
上黨府院君諡思肅
高陽伯至思肅三世事。
詳載麗史
思肅諱方信
政堂文學
公元1554年
西原君
西原諱寧
入我 朝兵判書
判書曾孫諱致亨。
議政錄 成廟朝佐理功諡質景
於公五世祖也。
高祖諱迹
縣監 贈承旨
曾祖諱承慶。
僉使 贈兵曹參西原君
祖諱沃承旨
考諱克諶。
忠勳都事
陽川許氏。
順迪副尉興之女。
以 嘉靖甲寅生公漢京新門外鍮店洞。
秀偉
方面廣顙
儀狀不凡
弱冠
豪爽有勇。
受學進士黃公廷吉
折節讀書
任氣自碓。
黃公奇愛之。
處以甥館
年二十九。
投筆壬午謁聖武科
宣傳官陞拜平壤判官
平壤素稱繁華
公律己甚嚴。
一心奉公
廉白自勵
赴任持一弊衾而往
至官夫人請改之。
不悅曰衾雖弊可以覆也。
如有綻裂處。
只當補綴而已
豈可新造者加吾身乎。
終不聽。
一日堗穿炎上
寢具皆燒。
中人戲之曰造化翁厭公固執
火此弊衾也。
時値歲飢
多餓殍。
視民如子
盡心荒政
撫摩有方
全活甚衆。
遞歸邑民追思
立石以頌之。
甲申八月丁母憂
哀毀踰禮
不脫衰絰
在心制中
猶且寢苫枕塊
未嘗開矧。
人皆以爲難。
丙戌服闋
至庚寅倭奴猖獗
邊釁已萌。
 朝廷以南徼爲憂。
宰臣請擇有膽力韜略者除兩南守宰
以爲保民御寇之計。
公元1710年
是公拜南平縣監。
十月到任
設施弛張
一如平壤時。
吏民俱安之。
邑人尙鬼好祈禱
巫覡之徒日與村氓會于山上神堂
男女晝夜雜處
公曰傷風敗俗
此若也。
豈可使妖物
邪道以惑吾民。
卽令毀其堂而焚之。
一郡之俗。
因以少革焉。
時南警日急
公知倭必至
遂於辛卯七月
據高依險。
築山城。
糗糧備器械。
以爲陰雨之備。
翌年壬辰四月
倭奴大擧入寇
東萊先陷。
列鎭瓦解
兩京失守
 鑾輿播遷
七月賊兵一枝嶺南進逼茂朱,龍潭等地
其鋒甚銳。
人心洶懼
公曰卽今八路幾爲賊藪。
湖南一帶稍爲乾淨
國家他日中興
在於此。
若失湖南
是無國家也。
乃約昌平縣令尹悅。
是月十六日出師
期與剿賊。
將行公之妻妾爭挽公衣裾而泣曰。
上有老父
下有妻孥
今何忘身輕生
赴死地耶。
公曰吾兄五人也。
雖無我。
尙有四人可以養吾父。
且吾旣爲許身於國。
當此之時。
父子之恩。
猶有所不兩全者。
家累乎。
爲國一死吾職也。
拂衣而出。
顧謂弟機曰今行吾必不返
如欲尋吾屍。
以身佩印綬爲驗也。
與助防將某合勢
將欲設伏中路
邀賊掩擊
聞賊已陷錦山
又聞宜寧倅應昌棄官遁去。
憤惋涕泣
達宵不寐
公元1592年
二十一日子震英書曰。
吾以明日進擊錦賊。
汝奉汝母往依寶城外族李慶男家
以爲避亂之地。
搬移倉卒之際。
凡事愼勿撓動
必須從容以處。
此卽公之絶筆也。
直進錦山賊所。
高公敬命前二日已敗死矣。
賊兵新勝。
聲勢甚壯。
公與九邑守令。
相爲掎角
止陣於峴下。
賊先犯昌平軍。
昌平望風奔潰
勒兵馳入。
冒丸犯鋒。
終日力戰
殺傷相當
俄見尹悅策馬先遁。
公厲大呼尹悅
男兒死耳。
不可與人同事
臨危逃活也。
進戰不已
時日昏黑
有一倭佯死積屍下。
忽自馬前揮劍突出
公據鞍不動。
遽受刃墮馬而死。
是壬辰八月初九日也。
家人尋公於亂屍中。
腰間尙佩印綬。
收屍權厝南平地
後十六年丁未
尹悅湖南兵使。
爲之擔當經紀
返葬楊州西山
夫人合窆
卽質景公墓東麓也。
南平官隷石崇
從公錦山之戰。
每遇八月九日
輒却肉不食曰。
今日乃吾倅韓公亡日也。
泫然流涕
其時殉節錦山者。
有如高苔軒敬命趙重峯憲,李執義光輪柳司諫彭老,安僉正瑛,邊南海應井,苔軒之子因厚,重峯之子完基諸公
皆與公先後死
而其死又是同郡。
錦之父老
爲之築壇設堂以祭之。
壇曰義。
堂曰從容
蓋取從容就死之意也。
始公之死
本道巡察使啓聞其狀。
啓人中道
爲賊所害。
竟不達於 行朝
以此久未蒙褒錄之典。
 孝廟朝因子孫之訴。
 贈兵曹參議
 顯廟朝又旌其閭。
至今壬辰冬
大臣啓于 榻前
據邊南海應井例加 贈兵曹判書西城諡毅壯
姿稟旣異。
志氣超群
童丱時。
已與凡兒不同
及長又能飭躬勵志
操履甚篤。
庭闈之間。
怡愉之樂。
喪祭之際。
盡哀敬之實。
性且恬淡寡欲
不喜侈靡
居官奉職
秋毫無犯
至若毀妖祠以正民俗
築山城以備捍衛
皆得爲政之本。
御侮之策也。
及其海寇奔突
八路糜爛
平日君食君之徒。
無不忘恥冒辱。
鼠竄兔逸。
只以全軀妻子得計
惟公獨能倡義討賊
見危授命
疲弱之卒。
桀驁之賊。
只知有君父不知有其身。
只知有義理不知有利害。
觀其拒妻子永訣之辭。
家弟收屍之說。
嚴切明白
凜凜烈烈
足以鬼神而泣眞宰
其在軍寄子之書。
指敎丁寧
處置從容
雖當死生危急之際。
而殊無恐怯驚怖之意。
沬血臨陣
指天誓心
視死如歸
橫屍戰場
若非捐軀報國之計素定胸中者。
如是乎。
義壇腏食
可以無愧睢陽之雙
公元1608年
廟。
而 國家贈職旌閭
次第擧行
幽明之間。
無憾焉。
至於壬辰加 贈。
卽公歿後甲子再周之歲也。
其事尤奇矣。
公生於甲寅
歿於壬辰
年三十九也。
夫人長水黃氏。
 贈吏曹參成均進士廷吉之女。
嚴肅貞諒
承事無違
後公三年歿。
三人
長卽震英武僉樞
仁英道濟
僉樞公生二男二女
男長曇 贈左承旨
次炅。
元益吉,李枅。
仁英四男旻,㬁,晟,冕。
旨公二子五女
男翊周文僉樞
次次周。
女長卽榦之先君御侮將軍
高啓元武府使。
次呂重九,曺天球,成自童。
生三男相周,錫周,緯周。
生一男弼周。
生三男世後周周。
生三男胤周,得周,有周
冕生二男泰周,纘周。
僉樞公生四男四女
男錫,鏶,鍓,鋏。
女尹頀,尹五武水使,尹世美南宮進士
周生二男釴,鏽。
相周二男進士,鏔。
周無子。
以鏔爲後
周生二男鎔,鏛。
內外諸孫不能記。
公之嗣玄孫錫氏。
卽榦內兄也。
使其子德驥來請公志行之文甚勤。
榦與弟栽。
自少侍先妣側。
稔聞殉節之事。
不可以文辭
玆敢略敍其世系事實如右
庶或他日立言君子有所考信
拙訥之辭。
無所發明
嗚呼悲夫
玄孫淸風金榦
謹狀
成均生員公行
公諱惠仲
系出 璿派。
八代祖須平君諱群生
 恭靖王別子也。
高祖諱壽齡宣敎郞
曾祖諱龍孫義盈庫主簿
祖諱遇文將仕郞
考諱植忠義
全州崔氏將仕郞承宗之女。
以 崇禎甲申三月
生公平山隱遯里。
自幼岐嶷成人
八歲忠義公背生大腫。
腐爛成膿。
公吮出毒汁
不數日得差
鄕里咸異之。
以爲誠孝攸感。
九歲外傅
學於同里任公濬。
任公愛其樸訥忠實
待以遠器
十三丁內艱
群從皆俱慶。
而公稚年失所恃。
又鮮兄弟
零丁孤苦
晝夜號痛。
勺飮入口
忠義公慮其過毀成疾。
設譬寬勉而終不變。
十八任公出宰遠邑
公以親命往學于久堂朴尙書長遠
久堂卽忠義公表從姪也。
眷愛公如親子
爲之求婚擇配
醮禮日朴公親敎禮節
顏貌紅敷。
肩背竦直。
動容周旋
中儀度。
名公滿座者。
無不屬目焉。
間住洛下
以廣游學之路。
公慮親側無侍者
捲歸庭下。
定省之暇。
手抄昌黎文,遷,固史。
讀過千遍而猶未已
自是握管
摛藻裕如也。
忠義公四十後始生公
平居雖甚鍾愛
至於督學
無少貸。
以此
公元1672年
公於文辭早就焉。
至壬子歲
石先生僑寓白川郡。
公卽往受業
讀心,近二書
始知爲學大方
丙辰冬外艱
遺命葬于家後。
而移先妣墓與之合窆
喪祭一遵家禮
朝夕饋奠之餘。
常處苫塊
不脫絰帶
哀毀踰禮
而後起。
觀者皆危之。
先是公爲親肄公車業。
前後六擧鄕解。
而輒屈於會圍。
公每以不慰悅親志爲恨。
至此以是爲大愴。
服闋無意赴擧
親舊所挽。
黽勉就之。
辛酉司馬
非所樂也。
戊辰秋先生冢宰造朝
言事去國
公倡一道章甫
叫閤伸辨。
士論多之。
癸巳六月
以疾終于正寢
享年七十。
是年九月
卜葬平山峴酉坐卯向之原。
稟賦淳粹
氣宇寬弘
豐頤廣顙
擧止典雅
人望之知其爲偉人也。
及得依歸先生門下
專心此學。
益加進修
致力居敬窮理
反躬踐實之要。
遊先生門者甚衆。
若其操履敦確
粹然無雜。
咸推公爲首
先生嘗謂公曰君姿稟甚好。
儕流所及
若使學問之功。
日鍛月鍊
終始無間
先輩地位不難
其所見許師門如此
常以近世師友道喪
深有所慨然於心。
光生易簀
服期年。
前日任公之喪。
亦爲之服期
朋友苟平心契者。
必服麻焉。
嘗讀橫渠正蒙曰
文義深奧
後學有理會不得處
終不若程朱書平易通暢
又曰陸象山簡便氣象
自是蔥嶺帶來
非吾儒家法也。
不喜哦詩
每歎後世只尙浮華
專失古詩六義之意。
無益性情
有害身心
以此絶不啽哢之詞。
平生疾言遽色
雖當逆意處。
忿恚之語。
呵叱之聲。
不出於口。
至於交遊之間。
久而益敬。
未嘗諧謔相加。
或處衆會喧聒之中。
整襟端拱
肅然有難犯之色。
終身未嘗言人過失
有來言者
不與酬酢
若無聞者。
酒量最寬。
而飮三四甌卽止
不以酒氣上面
性又樸素
自奉甚薄。
疏食弊衣不厭也。
人或爲言則曰書生衣食
此亦足矣
掃一室
日事墳典
至於經書正文
循環熟複
誦己言。
訓誨後進
勸課不怠
一家子受業坌集
公皆爲之提撕誘掖
隨才以敎之。
宗族同居一壑
昕夕相從
講論經史。
敎導製述
一以親愛和睦爲主
推而至於接人應事之際。
其所以處之者
亦皆各當其道。
長者必致恭敬
待幼者必加撫恤
婢僕必以寬恕
隣里必以和平
是以上下俱得其歡心焉。
卒之日。
鄕人無少長。
莫不匍匐臨哭。
殆至半千
及葬護喪過數百。
或有曾未相識者。
往往持奠來弔。
倘非在我平日
公元1492年
行實得之效。
充溢盛滿
自然有以及於遠者。
何以見慕於人若是之深也。
嗚呼賢哉。
密陽朴氏。
通德郞緗之女。
先公十四年卒。
別葬他處
至是遷祔公墓之左。
有男女各二。
男長墡娶南陽洪氏。
通德郞以聖之女。
次坰初娶驪興閔氏。
通政郡守震元之女。
繼娶權氏。
通德郞世翊之女。
二女幼學韓球生員瑞龍
二男一女
男鎭大,鎭亨。
申用休
一男鎭福幼。
在昔壬子春
榦與舍弟仲固往謁先生白川邑邸。
仍爲留學
時公及任大年,金士直已先門下矣。
是行始識公面。
而適與公同一館
同學一書
心中竊慕風儀之秀文學之富。
每日受業函丈而退則凡疑文奧旨
必先與公對討而後就質於先生
此者幾兩朔矣。
解携東還
山川脩阻。
世故相仍
不復與公從遊邇來四十年有餘。
先生旣已下世
大年舍弟相繼淪謝
而今公又告逝矣。
感念疇昔
不勝悲悼之懷。
玆者公之孤墡,坰等。
謂榦是公久要也。
千里寄書
請公志行之文甚勤。
士直又以書勸之。
何說以辭。
竊不自揣
謹依狀藁。
略敍其槩如右
庶幾立言君子之有所財察焉。
本生五代祖考御侮將軍忠淸水軍虞候府君行狀
公諱崇義宜仲姓金
風人也。
高麗門侍中贈淸城府院君大猷之後
侍中以下簪組累世相承至 本朝有諱戶曹參議 贈議政府左贊成。
公之五代祖也。
高祖諱義之
漢城府尹
曾祖諱珝。
進義副尉
祖諱季卿
學行世重
 贈戶曹參議
考諱潤。
晉州河氏泠之女。
十八而歿。
公卽遺腹子也。
公幼無家庭之訓。
河夫人性有法度。
每戒公曰吾聞寡婦無所聞。
不與交。
此吾所大憂也。
公泣受敎
事夫人若嚴父
以此飭躬制行之方。
能知其大要焉。
兒時嘗從山人學。
同學群兒靳侮其師者。
公正色責之曰古人一字師
吾輩屈首受學
師生之義。
可以山人而小之耶。
群兒愧服
聞者異之。
自少沈毅有德性。
比壯投筆弓馬
屢擧輒屈。
知公才者。
無不歎惜
公終不以得失忻慼
姻戚有當路者權甚盛。
人或勸公往見。
公曰窮達有命
不可以私逕猥干爵祿
足跡未嘗一及其門。
人皆以爲難。
李相國浚慶之朝 天也。
公以執事從。
往返萬里
終始恪謹
秋毫無犯
李相歎曰眞大丈夫也。
其後使軺之聞公名者。
必以公行
以此公赴京者前後
公元1507年
至三。
而輒以淸謹稱。
相尤愛重之。
曰若使專對者如某則豈復有以辱命爲憂耶。
薦于 朝而推轂焉。
得除三鎭
皆瓜而遞。
退卜湖西別業
躬自耕稼漁釣
以供親廚。
此外絶無營產取足之意。
晩得庶女
恃愛有求。
公曰以恩掩義。
古人所戒。
不爲也。
終不聽。
生於 正德二年丁卯二月十九日
卒於 隆慶三年己巳十一月十日
享年六十三。
官至忠淸水軍虞候
翌年庚午春
葬于淸州梧根鷲嶺山向之原。
容貌雄偉
氣度軒豁
質厚而量宏。
性寬而行方
奉親孝事上敬。
持身儉約
人和易。
赴燕行。
所操彌礪。
晩歸湖莊。
無意進取
至於勢利紛華
漠然浮雲
官位卑微
未得見施於時
言動處事
多有士君子風。
宗族稱其德。
鄕黨服其義。
子夏所謂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焉者。
其公之謂歟。
晉州鄭氏。
高麗文提學時揚之後
禮賓判官磯之女。
姿性幽閑莊肅
孝於舅姑
睦於親族
惠及諸媵。
周群
至於承事夫子
務爲順適其旨。
而亦能有箴規
多所裨益
與公同年生
從公四年而卒。
葬祔于公。
有四三女
男長繪。
以孝友名。
次繼出爲同宗護軍汝光後。
粹學醇行。
一時師友推重
 贈司憲府執義
綱亦有純謹行。
秉節校尉
次紀。
萬戶
女安自裕吏曹判書,蔡無易侍直柳澈牧使。
側室又有二男一女
綣,紳僉知中樞
李綏信同知中樞
二男敬伯
忠實之行。
鄕閭所仰。
號七松居士
恭伯
三女大奇許任武宣傳官,朴廷弘生員
執義四男
曰忠伯。
孝行卓異
感動異類
 贈戶曹參議
孝伯
仁伯亦以行義稱。
後 贈吏曹判書
禮伯。
四男
曰守伯,悌伯,振伯安伯武宣傳官。
二男
夢伯同知應伯僉知中樞
一女李南斗武宣傳官。
敬伯一男益修。
恭伯一男益賢武郡守
參議一男益新副司直。
孝伯四男
益謙武宣傳官,益健,益厚,益聲進士以孝聞。
 贈持平
四女張雲部將,羅瑢,朴大成,鄭翊周。
判書三男
益礪有神能文早夭,克孚,克亨受業于朴潛冶門下
號沙川先生
官工曹正郞 贈議政府左贊成。
禮伯一女汝亮進士
守伯三男
益精益明益昌
二女李復郡守吳益三進士
悌伯一男益俊。
一女許嶸進士
振伯一女朴廷龍判官
安伯一男益器。
二女昌根,李廷輝
夢伯二男
益久,益堅縣監。
應伯二男
益重,益珍。
二女郭淸厚,朴文震。
益修四男
好誠,好哲,好禮,好說武主簿
二女成暐,翼明
益賢一男認。
金挺,金瑀。
司直公有二男
先府君兄弟
長諱洙參奉
次諱濤御侮將軍
二女李命欽閔穎壽。
益謙嫡嗣
益健二男瀅,溟。
一女卞廷彪。
益厚三男
有孝行旌閭。
濟,浩。
一女趙昌漢縣監。
益聲四男
激,滌,瀹,溥監役。
二女後稷,尹尙徵。
克孚一女慶琬。
成公五男
觀察使 贈領議政,澹生員,混縣監,使,涀。
三女趙世達進士,朴尙一郡守元耇司諫
益精益明益昌,益俊並無後
益器繼子淑。
益久繼子好鼎。
三女洪禹民武縣監,沈暹,洪邁
益堅二男斗文,好鼎。
一女錫昌
益重一男洛。
二女卞璟,朴世貞萬戶柳文翼。
益珍三男淑,涉,沃。
二女商老,許
好誠一男振源。
好哲繼子振王。
好禮一男振海
好說三男振玉,振郁,振德。
二男夏重夏珍
參奉府君無子。
以不肖男榦嗣焉。
御侮府君二男
榦,栽執義
二男杭,柱。
二男楫,櫓。
三男榮,檠,槼。
三男榰,棖,楷。
三男相武營將,楦,梡。
一男武郡守
二男檘,檀。
檀爲瀹後。
一男櫶。
議政三男
右議政,楺校理,楙郡守
二男檣,檍。
三男正字,栩,枋。
五男樛,𣖔,㰕爲澹後,橈,楈。
一男楗。
好鼎二男振鐸,振禹爲斗文後。
一男再興
二男
振源三男義魯,運泰,亨
魯。
振郁二男克魯,漸魯。
振海一男敞齊。
振德二男養魯爲振王後卓魯
夏重二男錫,三錫
夏珍二男禹錫九錫
二男泰魯早歿,師魯
一男以魯
並夭。
一男宗魯
二男,宅
二男必煜,弘爲櫓後。
一男
一男爲榮後。
一男
一男
三男,佑,弼
一男汝魯以魯,秉
三男,亨爲梡後,德魯爲楗後。
一男
三男,夢武宣傳官,應魯
四男,光爲檘後,曾魯爲櫶後,昌
二男魯縣監,在持平
五男參奉,取正言,省,若,尙
三男,得武都事益魯
一男幼。
三男長最夭。
二幼
二男並幼。
振鐸三男東魯,鳴,徽
振禹二男景魯
再興二男彥魯
二男致珩,致璜。
運泰一男致茂。
一男致垕進士
宗魯四男致重,致剛
餘幼。
必煜一男
一男致三。
希魯一男致萬。
一男致一
一男幼。
三男致福
餘幼。
東魯一男致玉。
二男致甲,致胄。
彥魯一男致和
其餘外裔庶出
無論派系親疏
不能盡載。
公歿後百有餘歲。
榦之族弟振玉甫以公之狀藁投榦曰。
先祖宏傑之度。
寬厚之德。
淸白
公元1657年
操。
敬謹之行。
若是卓卓
無愧古人
非但可以子孫法。
亦可以垂示後世
深恐年代滋遠。
漸就於泯滅無傳
子盍爲一言以記之。
榦敬受而讀之。
不勝追遠永慕之懷。
其義有不可以衰耗不文辭者。
玆敢略依藁本
敍其大槩如右
嗚呼悲夫
 崇禎紀元後八十七年甲午月日
五代孫榦謹狀
吾堂公行
公元1650年
公諱馨秀字薰卿姓金氏
自號四吾
其先德水人。
麗朝禮部尙書海豐府院君崇善之後也。
公生於庚寅十二月二十四日
髫齔
不喜游戲
器度
讀書
判書李公某聞之。
菊花來訪曰嘉爾志操
以此贈之。
甫十餘歲。
獨寢于空齋
有鬼火。
旁午門前
端坐詠詩
若無見者。
須臾而火自滅。
人皆曰此兒氣魄過人
力學勤苦
顯父母。
年踰弱冠
聞大播。
又能飭躬勵行
操守甚嚴。
村閭間或局戲者。
亂坐喧聒
見公至則輒撤去
整衣冠。
肅恭以迎。
爲人敬憚如此
大小科發解。
前後踰十。
而命不偶
輒屈於會圍。
以不慰悅親心爲恨。
而亦未嘗得失累其靈臺也。
至三十。
荐遭內外艱。
哭擗哀毀
幾至滅性
家業素貧
朝夕祭需。
時或苟艱。
以此哀慟益甚
一日
公元1696年
獵者過廬。
以獐投進而隣里驚歎
以爲孝感所致
當量田時
監量者欲爲市恩於公。
有用私之迹。
公於心大不安
官治罪。
而其人亦不敢怨言
鄕有貧者遭親喪
無以棺材
脫驂貿板而與之。
有載柩船行者。
飄泊前江流澌中。
不得進退
船中人久飢且凍。
病莫能興。
時公爲女婚辦具
出其半急往救活
丙子冬
寇深
公率家屬欲爲舟避計。
未及下海賊騎突至。
公之長女年十四次十二。
相與泣曰義不可受汚於此賊。
船上一時投水死。
庶弟之妻背負乳女
亦投于水。
公之娣公之庶母在於船。
又從而投死
公與庶弟爲賊所擄。
賊見公氣異常
不敢相逼
待以尊禮
且指避兵之所。
只以其庶弟去。
公執其手。
涕下如雨
哀辭乞其命。
賊見而惻然
去未二里許。
放而送之。
時有一少有容色。
抗賊不屈而死。
不知誰氏女
公爲之掩土以誌之。
亂後訪其家士族也。
公慕其婦節義
聞有一女將笄。
甥姪娶之。
家婢友人朴璜所蓄。
生一子而朴死。
無適嗣。
公心傷之。
爲贖其母子
文告于朴墓。
多義之。
年七十九。
卒于家。
葬于某地向之原。
嗚呼
姿稟粹美
氣節超邁
未嘗專意學問
其所秉心
事。
自然近道
平居衣帶必飭。
儼若對越
自少至老。
終始如一
雖在傍子弟
未見懈怠之容。
常以早失怙恃。
不得終孝爲大慼。
若見群兒游戲父母之側。
輒爲垂涕
感傷不已
三年喪畢。
廢擧業。
每逢先忌。
追慕號痛。
一如袒括之初。
至於涖牲設饌。
自親視。
不如意
終日悲恨
內外悚然
不敢安席
蒸嘗無闕。
誠敬備至
雖如蔬果之微。
遇新則必薦。
隣童輩慕而化之。
不薦則亦相戒不食
家道甚肅。
內外有別。
男女七歲以上則食不共器。
坐不同席
介婦之於冢婦
其禮尤嚴。
行不得比肩
不得同列
下至家間婢僕
亦各務相雍睦
觀感所及
莫不敬信
或有相訟未決者。
之官而來咨決焉。
逮在昏朝
公曰倫綱已斁。
國其幽矣。
益自韜晦
無意當世
或有及時事者。
於邑流涕
忠厚之心。
得於天性
親舊婚喪。
不計親疏
稱其有無
皆爲之助。
觀其賣馬買棺。
以賙窮喪。
捐財救急
以濟柩船。
是皆出於誠心
無所矯飾
非他人所能及者。
尤爲可敬者。
一家五婦女。
危急之際。
貞烈之操。
淵若平地
決一死如鴻毛
潔身全節
一無苟且圖活之意。
可見天地間正氣
萃於金氏一門之內也。
庶弟友愛篤至
當其被擄也。
至誠丐免。
異類
此與姜伯淮遇盜乞弟。
足爲軒輊也。
亂定自官詢訪境內婦女殉節者。
公曰士夫女。
遇變決死常事也。
可以此自誇乎。
終不告。
丙丁後天飜覆
冠履倒置
自是足迹不及城闤。
凡干文書
不書北人年號
立朝親舊
絶不往尋。
淸陰金相國幽燕生還
敬慕
迎拜于路。
其後累次往訪于寓居
迨淸陰就朝則歎惜不已
以爲有損於大節
不復往焉。
末年所製長歌
寫出閑居幽趣
其詞瀏亮
其志疏曠
殊無一點塵累意思
平生所守。
於此亦可以槩見矣。
頃年 朝家重修輿地勝覽
本邑多士
以爲公之卓行懿節
正合收錄
終不可使湮沒
遂採公論
聞之于 朝。
而事竟不報。
配某氏。
子女幾人。
寧郡守公行
公諱誌字彥信姓梁氏
世爲南原人。
高麗時有諱能讓。
兵部侍郞
八傳而至諱俊。
登第成均祭酒
祭酒版圖判書諱祐。
判書孫諱誠之
九歲屬文
中生兩試
連捷文科
擢拔英試。
 成廟朝參佐理功臣封南原君
兼大提學諡文襄號訥齋
公之五世祖
高祖諱瓚武承旨
曾祖諱淑以遺逸持平
祖諱允智奉事
考諱思齊僉知中樞府事。
竹山
公元1553年
氏。
以 嘉靖癸丑八月生公
慷慨有志節。
常曰爲人之道。
惟當在家盡孝
居官盡忠
蔭補仕。
出監積城。
 萬曆壬辰夏
倭寇大搶。
 鑾輿西狩
是秋移拜朔寧郡。
公聞 命揮泣。
速裝赴任
時倭大兵陣于鐵原。
公知朝夕犯境
從容家人曰環是郡四面皆賊藪。
而其鋒甚銳。
今以彈丸之城。
創殘之卒。
何能當方桀驁之賊。
勢必無幸矣。
人臣當亂。
義不苟活
況我是世祿之臣。
爲國一死吾志也。
第以父母遺體
委之於戰場積骸之間。
地下千萬世。
痛恨無窮矣。
吾面有大黑子
此可爲表。
且吾所著掠頭
白緣以誌之。
收吾屍者以此取辨焉。
畿伯沈公岱來到。
開帳客舍
公以監軍戟門外。
乘夜來襲
我軍驚潰
公張弮冒刃
獨自拒戰
力盡被執。
罵賊不屈
遇害
沈公亦爲賊所戕。
十月十八日也。
遇害時。
賊以刃斫頸。
身首異處
及賊退尋屍。
家人認取表誌。
只得其首。
斂以歸葬於長湍津東面坐壬之原。
從先兆也。
嗚呼
公以名家之裔。
純正之姿。
自少已知忠孝大節
逮乎島夷充斥
國事蒼黃
賊旗所指。
無不望風瓦解
寄任連帥者。
或擧城而委敵。
身佩郡紱者。
背國逃生
公移受朔任。
不過數月。
奮不顧身
倡義拒賊。
知其必死。
豫託收屍
誓心報國
如赴樂地
遂與觀察公同時戰死。
堂堂忠烈之氣。
足以宇宙而昭日星
上方唐之睢陽
奚遽多讓哉。
南陽洪氏。
郡守德元之女。
無嗣
一女直長鄭馨遠。
洪氏以公戰亡無後
聞于一朝
以姪應漑爲後
武府使。
早卒又無子。
族子主公尸鬯。
抑余因此而有所感慨焉。
公歿之後
婦人承家
幹蠱無人
繼又嗣子踵亡。
零丁衰替
使公卓卓煒燁之忠。
不得登聞于 朝。
以致棹楔不擧
哀贈蕭條
至若公平日居家行誼。
莅官事蹟
亦皆黝昧湮沒
未顯於後。
父子之間。
世又再絶。
何天之報施若是其舛歟。
悲夫
之外裔孫鄭進士衡周。
與本宗相議。
摭實上言
以爲闡揚發揮之計。
而到今年代旣久。
文憲無徵。
經營十數年。
終莫之遂。
噫。
豈獨梁氏不幸
實亦 聖朝之欠典也。
進士君取梁氏家乘若干語以示榦曰。
此其大略也。
其詳有靡得以考者。
雖然願有述也。
久知公名
不敢衰病昏耗辭。
略加檃括以歸之。
以備立言君子財擇焉。
同知樞府崔公行狀
公諱邦彥字美伯姓崔氏。
系出全州
遠祖諱阿。
高麗
公元1634年
門下侍中諡文成
入我 朝有諱霮。
檢校戶曹參議集賢殿提學
是生諱德之號煙村
負時望。
以藝文館提學
告老歸鄕
其時六臣諸賢。
歌頌其行。
比之二疏
士林尊慕
平日遺馥之地。
立祠俎豆之。
見東儒師友錄。
三世彥淸
濟用奉事
一蠹鄭先生彌甥也。
素無外慕
移疾守靜
世稱小一蠹
五代祖也
高祖諱稀壽
歷典七邑
有聲績。
晩爲安東判官
見官長年少。
恥於折腰
投紱歸家
曾祖諱應夏縣監。
潔己自靖
終不染迹於昏朝
沙溪金先生稱其賢。
以爲長者人也。
祖諱琢。
金墉禍作。
疏論爾瞻奸凶
杜門不出
絶意世事
 仁祖改玉
始闡大科
志操高潔
不肯與俗軒輊
以此不偶於時
官止騎曹郞
尤菴宋先生銘其墓。
考諱世榮
爲三嘉監務。
伸爲斯文士人權鑑之獄。
見忤於方伯
終始守正不撓
爲政仁恕
一境大治
去後邑人立石頌其德。
至今追思歌之。
連山徐氏
 贈戶曹佐郞效績之女。
 贈兵曹參判澍之孫也。
慈惠溫良
安貧樂義
菽水屢匱而少無咨嗟語。
以 崇禎甲戌九月一日甲寅擧公。
天資沈靜
氣宇端重
自在髫齔
不妄言笑
坐必跪行必徐。
儼然有成規度
見者異之。
以爲
公元1673年
生而得之
及長受業尤菴先生門下
篤志力行
刻苦用工
遊先生門者甚衆。
而至其忠實敦礭。
皆讓於公矣。
以親意不廢公車業。
擅場屋。
輒居前列
癸丑兩解
覆試只隔一宵
而有女弟產病。
公曰科事雖重。
同氣之憂不輕。
不赴
自此無意進取
專心此學。
一以涵養本原爲主
不事章句文字之末。
踐履日益固。
造詣日益深。
華聞日以益彰。
閔老峯鼎重,金退憂壽興兩相國
經明行修
薦于 朝。
癸亥除 顯陵參奉
公聞 命卽出謝。
或疑其自輕。
公曰抱關擊柝
聖訓昭然
古人奉檄之喜。
正吾今日事。
自昔聖賢行事
只求其合於而已
未聞以官之高下
出處也。
 陵是世遠。
祧位。
經亂之後
罍爵之屬。
遺失頗多
前任因循苟度。
不虔甚矣。
公曰一日在職
當盡一日之責。
卽報于禮部修改之。
晨則早起奉審 陵寢
則不肩輿
徒步巡山。
祁寒溽暑
一日或廢也。
律己甚嚴。
自奉且約。
夏日長。
不進午飯曰。
古人祠官
有私自齎糧而往者。
吾何可復責剩哺於朝夕之外哉。
 陵人感其惠。
到今稱美不衰
丙寅廣興倉副奉事
倉多流來積逋
公別儲斛上餘米。
以補舊縮。
未卒事而遭外艱
時公年踰五十。
血泣
公元1689年
過制
致有目疾
尤菴先生貽書戒之
朋舊亦有泣懇者。
砭焫無功
竟致左眼辨色
己巳群兇當朝
 坤殿出宮。
尊卑易位
倫紀斁絶。
判書吳公斗寅與朴公泰輔等。
叫閽抗章
公亦與之同參
疏入 天威震疊
親鞫殿庭
,朴兩公重刑
纔出都門而死。
公撫屍哭曰。
人孰無死
死得其所爲難
吾以人微官卑。
同其事而不得同其死。
豈不有愧於心。
終身以爲恨。
未幾尤菴先生楚山後 命。
與同志李汝九諸人
議疏伸師冤。
爭爲疏頭
汝九以公有老親在堂
自當之。
及汝九竄。
以爲罪同幸免
於義有歉。
上章請罪
喉司格不奏。
操文哭尤菴先生
築室楊州下。
扁其堂曰養正
先生所嘗手書者也。
揭諸楣間。
以爲依仰
嚴恭肅敬。
若侍亟丈焉。
甲戌更化
黃山察訪
初欲不赴
人多以家貧親老爲勸者。
黽勉作行。
到任盡除其弊瘼。
驛卒大蘇
陞典牲署直長
遞歸郵卒立碑以頌之。
乙亥秋內憂
哭踊頓絶一如前喪。
柴毀成疾。
不能起。
見者危之。
服闋除慶安察訪
呈病圖遞。
是後家食者又二年。
辛巳除 光陵參奉
八月翊衛侍直
每入 書筵
講官勸令同爲敷奏文義
公曰侍直之任
管侍衛左右而已
公元1704年
講官事體不同
迭奏經義
是越吾職也。
且恐有自售之嫌也。
家貧入直時。
不能朝晡食。
至日中一飯而已
人謂之日中宮僚
副率,衛率,司宰監主簿
甲申出爲利仁察訪
驛有三日支供
十驛輪回之規。
流來已久。
各驛務勝。
以致三日一牛
中間督郵除牛捧米。
後來者旣捧其米。
又徵其肉。
遂爲驛中巨弊。
公到卽除其米。
復減饌數。
一驛安之。
稱其廉平
己丑翊贊
庚寅轉司御。
癸巳尙衣院僉正。
正四品年八十。
陞僉知中樞府事。
己亥用 肅宗大王耆社恩。
嘉善階拜同知樞府事。
癸卯公年九十。
或勸公子弟聞 朝以祈恩。
公聞之大驚曰。
凡諸干澤
君子恥之。
況今師門遭辱
親舊罹禍
惟願速死而無知
此時何時
乃出此言耶。
四月患毒痢。
稍間梳洗扶將
拜謁家廟平時
諸子爭不聽。
證復劇。
尫羸委頓
坐臥須人。
而手不釋師門文集薛氏讀書錄。
翌年甲辰三月
疾病
喟然歎曰。
吾今九十一歲。
無所恨。
同門諸人
盡爲淪喪
餘一樓巖而垂死遠謫
 賜環無期
師門益孤。
吾目不瞑矣。
欲強起手遺敎
而氣竭還臥。
竟以閏四月二十六日
考終城西正寢
是年十月九日
葬于楊州治東金村枕亥之原。
從先兆也。
爲人
篤厚慈諒。
飾邊幅。
溫如春風。
如氷壺。
發軔正路
德器夙成
少日挾冊過巷。
一少倚門獻笑
自後不復由其路。
或問之。
公曰有不潔之物。
終不明言
之者已知有儒者氣象
家業素寒。
不奠厥居。
參奉榮後。
公之從祖姑夫也。
富甲湖中
一別業。
不肯一被難忘之恩。
終有難處之端。
又有一親舊分與其莊。
公曰吾若一朝入居。
其守莊僕隷失所而怨我。
何爲哉。
尤菴先生器重之。
爲書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不爲閉戶看書獨睹昭曠等語以與之。
其所奬許勸勉意可見矣。
嘗承師旨。
李箕洪李喜朝
編摩程書
具載遂菴權公弁文中
讀書如遇疑晦
隨處付籤。
不以書質。
躬造師席。
逐件細叩。
極其歸趣焉。
所居斗屋。
不蔽風雨
一小戶。
僅能容人。
閔尙書鎭厚來見曰。
此屋外看似甚熱。
內頗淸涼
公曰廣廈之人。
安知草屋之事。
屋卑天遠
涼自生矣。
權尙書尙游體肥大
出入罣礙
不覺汗出曰。
此戶不改
不可復來。
世傳以爲美譚
卑隘陋。
不可堪處。
而公常在其中
怡然自適
雨則以器承漏。
隨其燥處移床看書曰。
樂在此矣。
曾於尹美村宣擧。
亦有東面之義。
及其子拯以尤
公元1709年
門人
後極狼狽
痛斥曰邢七復生也。
前後儒疏之攻尹者。
語涉美村則輒戒子姪。
幷令不參曰。
於魯西。
嘗有師生之分。
何可摳衣生前
倒戈於死後也。
或疑其所處。
公曰吾若忘其舊義。
到今反噬
則亦一拯也。
所以爲此者。
非專爲魯西。
實爲吾師門也。
楊州時。
南溪先生相近
時往講論
先生聞公待魯西事曰。
可謂古之君子人。
今世士也。
其後利仁之行。
歷拜魯院。
不見尹拯而去。
其子行敎應敎往營封疏
不入郵館
遞馬郵村以嘗之。
公終不出見
行敎大銜之。
常戒子孫居家孝慈
接人恭謹
仕宦無躁進之心。
處貧溝壑之念。
則自無憂畏苟且之事。
酒戶甚寬。
浹洽則止。
未嘗及於亂也。
筆法遒勁
人爭傳之。
遍於屛障
晩而鰥居
有勸卜姓者。
公誦鄭古玉我今三十六年鰥之句曰。
古玉於吾爲祖先
以孫法祖不亦可乎。
九十之年。
夙興盥櫛
祗謁家廟
當忌祀則雖盛冬
不廢沐浴
家人慮其病。
朱夫子七十傳重事以爲喩。
公曰此只當自量筋力如何
筋力可爲則何可預爲慮病而廢之耶。
益致澡潔。
以盡如在之誠焉。
胸次坦然
絶無査滓
制行甚高。
一於忠實
持身嚴整
處世韜晦
爲學
誠意正心爲本。
讀書窮理致知爲先。
端坐一室
終日對越
望之凜然可畏
卽之溫然可親
此雖本於稟質之美。
亦可見其淵源所自也。
平生疾言遽色
處事從容優爲
惰慢之氣。
不設於身上
營爲之言。
不出口外
聞人之善。
思必體行
見人之失。
誘而導之。
無論賢愚
咸得其心。
雖在異趣
皆知尊敬
其中亦多有感而化者。
金三淵昌翕常語人曰。
玉洞崔丈。
金玉其人。
譚者以爲實錄也。
以公之賢。
如使遇時
盡展其平日所蘊。
則上可以君德
可以鎭淆俗。
其所施爲
必有卓然可觀者。
而迺沈于下僚
不充德。
至其晩年超資
皆以壽得。
又非 朝家命德之秩。
莫不以世無知公者爲歎焉。
常時著述與人問答者。
多不收輯
只有若干篇藏于家。
咸平李氏
學生鳳陽之女。
龍溪先生榮元之孫也。
溫仁和柔。
甚有婦道
先公二十一年歿。
初葬于楊州板谷
及公之葬。
遷而合窆焉。
四男四女
長守綱,次守紀出爲仲父邦藎後,次守經公在時皆先死次守約。
通德郞黃鐏,府使李挺英,金日井,尹壽兼。
守綱初娶完山李命寬女。
生一男普命。
再娶綾城具廈女。
二男二女
男普翼,普天
普天出爲宗人一後
女辛聖憲,趙
光臣。
三娶淸風金礭女。
生一男普昌殀。
守經豐壤趙振耘女。
生一二女
男普淵。
女趙重彬,金相武科
守約嘉平李時膺女。
生一女。
無子。
從弟正郞迪子普悅爲後
女李鳴岐
黃鐏繼子宅河武科
李挺生一一女
男相華縣監。
金相良。
金日井生一男一女
男普演。
女朴弼商。
尹壽兼生二男一女
男佾,儐。
女高翊聖
普翼生一男致雲。
公命爲普命後。
其餘內外玄曾。
不能盡錄。
榦與公有數十年有餘。
不能源源相從
愛悅尊慕之則深矣。
不幸年來一番運氣不佳
汝九,同甫
相繼淪亡
今公又告逝矣。
白首餘生。
只有後死之痛。
今者公之孤守約
纍然縗服
不遠百里而來
爲請公狀德之文。
第念榦衰耗甚矣。
又不嫺於文字
則其於不朽之託。
何敢承當
守約責以平日相許之義。
而其請愈勤。
其義有終不可得而辭者。
玆敢不自量度。
謹就狀藁。
略加檃括而歸之。
以備立言君子財擇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