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x 页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劄记○礼记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3H 页
礼记总论
延平周氏曰道德仁义。同出于性命。而所谓礼者。又出于道德仁义。又曰道德仁义者。礼之本也。又曰道德仁义。反有资于礼。又曰推而上之。有以见于度数之表者意也。意则情也。所谓意者。归于性命而已矣。
 按周氏此等说皆可疑。
虙氏曰杂引四代之制。
 
按四代虞夏商周。

仪礼十七卷。
 正义周公摄政六年所制。
戴记四十九篇。
 熊氏(名安北朝人)曰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此礼记是也。○汉书艺文志儒林传。汉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仪礼)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以容为礼官。大夫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戴德戴圣○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3L 页
姓谱戴德字延君。兄子戴圣字次君。同受礼于后苍。德删礼记为八十五篇。号大戴礼。圣又删为四十九篇。号小戴礼。
郑氏
 名玄。字康成。北海高密县人。前汉仆射郑荣八世孙。入关从马融受学。后归乡里。学徒相随者数百千人。尝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入县境。官大司农。年七十四卒。
孔疏
 孔氏名颖达。彝州人。孔子三十二世孙。诵记日千馀言。唐初举明经。累官国子司业迁祭酒。撰五经正义。
陆氏释文
 陆氏名德明。字元朗。唐吴县人。善名理。受学于周弘正。论撰甚多。太宗悦其书。嘉其博辨。赐布帛三百端。
曲礼上
曲礼
 正义曰郑目录云名曰曲礼者。以其篇记五礼之事。祭礼之说。吉礼也。丧荒去国之说。凶礼也。致贡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4H 页
朝会之说。宾礼也。兵车旌鸿之说。军礼也。事长敬老。执贽纳女之说。嘉礼也。◑陆曰曲礼者。是仪礼之旧名。委曲说礼之事。
俨若思。
 俨。郑注矜庄貌。
欲不可从。
 陆曰从。足用反。放纵也。
郑氏谓此二句。为丈夫之事。误矣。(若夫坐如尸注)
 郑注若夫。言若欲为丈夫也。
刘原父。(注)
 
名敞。庆历间举进士。累官至集贤院学士。学问渊博。文章赡敏。有公是集行于世。
有舅姑为妇之嫌。(决嫌疑注)
 按礼妇为舅姑服期。而舅姑为妇降服。今女君若为妾报服期则太重。若降之则有同于舅姑为妇之服。以此为嫌而无服也。
行脩言道。
 按此谓其行脩而其言道也。
取于人。不闻取人。
 按取于人者。言我之见取于人也。取人者。言我之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4L 页
往取于人也。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皇氏云(姓皇甫名侃南朝人)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说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非得其礼。不能备具。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正义君父南面。臣子北面。公卿大夫则列位于上。士则列位于下。兄前弟后。惟礼能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熊氏云宦谓学仕宦之事。学谓习学六艺。此二者俱是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正义班。次也。朝。朝廷也。谓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治军。谓师旅卒伍。各正其部分也。涖。临也。官。谓卿大夫士各有职业。行法。谓司寇士师明刑法也。皆用礼。威严乃行也。
祷祠祭祀。
 周礼宗伯注。郑云求福曰祷。得求曰祠。
祠以文为主。([止)]祀以安为道。(注)
 沙溪曰祠之文祀之安。未详其义。
君子恭敬。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5H 页
正义。君子。有德有爵之通称。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禽兽
 尔雅禽者擒也。言鸟力小。可擒捉而取之。兽者守也。言其力多。不易可擒。先须围守然后乃获。故曰兽也。
十年曰幼学。(止)百年曰期颐。
 正义。十年幼学者。谓自初生之时至十岁。依内则子生八年。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传。居宿于外。学书计。故以十年为节也。○二十曰弱冠者。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三十曰壮。有室者。三十血气已定。故曰壮也。壮有妻。妻居室中。故呼妻为室。贮物充实曰室。室之言实也。今不云有妻。而云有室者。妻者齐也。齐为狭局云。室者合妾媵。事类为广。○四十曰强而仕者。壮久则强。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一则气力强也。○五十曰艾。服官政者。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大夫得专事其官政。故曰服官政也。○六十曰耆。指使者。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老而传者。上受父祖之事。下传子孙。子孙之所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5L 页
传。家事祭事为重。○八十九十曰耄者。耄僻谬也(僻谬惛忘也)人或八十而耄。或九十而耄。故并言二时也。○百年曰期颐者。期要也。颐养也。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
若不得谢。([止)]赐之几杖。
 郑注谢犹听也。○祭仪七十杖于朝。注古者视朝之礼。君臣皆立。杖于朝。据杖而立也。
自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
 正义。老臣行役及适四方。应与人语。其自称为老夫。言已是老大夫也。必称老者。明君贪贤之故。而臣老犹在其朝也。○于其国。谓自与其君言也。虽老犹自称名也。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
 正义言夫者。贵贱悉然也。三赐。三命也。言为人子。虽受三命之尊。终不敢受车马。车马则身有成尊。便比踰于父。故不受。所以许受三命。而不许受车马者。命是荣美。光显祖父。故受也。车马是安身。安身不关先祖。故不受也。不云不受而云不及者。明人子非惟外迹不受。抑亦心所不及于此赐也。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6H 页
其于人。庸敢慢慢乎。(小注)
 按以上文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观之。慢慢恐当作恶慢。○考他本一慢字衍
不服闇。
 郑注服。事也。闇。冥也。不于闇冥之中从事。为卒有非常。且嫌失礼也。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
 正义不言凡者。若仕者或遇凶荒。虽亲存。亦须素服。非要在亲没。故不言凡。
五事之用。靡不出于诚。(幼子常视毋诳小注)
 
按五事。洪范所谓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是也。
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立必正方注)
 按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者。言若不得南面则可向或东或西或北之正方。而不邪向也。
以臣从君。不敢以宾礼敌主也。(由闑右注)
 按入门之礼。主人由乎闑右。宾则由乎闑左。今大夫士之入君门。不敢由左而乃由右者。盖是臣从君而入之意。不敢以宾敌主也。下文曰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亦此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6L 页
意也。
不践阈。
 正义。阈。门限也。出入不得践履门限。所以尔者。一则自高。一则不净。并为不敬。
(为长者粪注)
 拚。韵会本粪。亦作拚。又作坴。除秽也。
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正义。南北设席。南乡北乡则以西方为上头。所以然者。凡坐随于阴阳。若坐在阳则贵左。坐在阴则贵右。南坐是阳。其左在西。北坐是阴。其右亦在西。俱以西方为上。东西设席。皆以南方为上者。坐在东方。西向是在阳。以南方为上。坐若在西方。东乡是在阴。亦以南方为上。亦是坐在阳则上左。坐在阴则上右。
朱子曰东乡南乡之席皆尚右。西乡北乡之席皆尚左。(注)
 按南向之席。以西为上。东向之席。以南为上。盖南向则西自然为右。东向则南自然为右。故曰皆尚右。北向之席。以西为上。西向之席。以南为上。盖北向则西自然为左。西向则南自然为左。故曰皆尚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7H 页
左。
席间函丈。
 郑注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文王世子。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问。注席广三尺三寸三分寸之一。则所谓函丈也。

按以席制观之。三席通为一丈。
两席并中间空地共一丈也。(注)
 沙溪曰以文势观之则两席之间。容一丈之长也。注说可疑。
客彻重席。主人固辞。
 
郑注彻。去也。去重席。谦也。再辞曰固。◑正义礼器云诸侯三重。大夫再重。又乡饮酒礼。公三重。大夫再重。是尊者多卑者少。故主人为客设多重席。客谦而自彻也。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正义虚。空也。空谓非饮食坐也。尽后。不敢近前。以为谦也。○玉藻云徒坐不尽席尺。注徒空也。非饮食及讲问之坐。为徒坐。不尽席之前一尺。示无所求于前也。○正义食坐尽前者。谓饮食坐也。古者地铺席。而俎豆皆陈于席前之地。若坐近后则溅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7L 页
污席。故尽前也。
侍坐于所尊敬。无馀席。
 正义谓先生坐一席。己坐一席。己必坐于近尊者之端。勿使更有空馀。盖欲得亲近先生。似若扶持然。备拟顾问。不可过远。且拟后人之来。故阙其在下空处以待之。
上客起
 正义。上客。尊者之上客也。尊者见之则起。故侍者宜从之而起。然食与烛至起则尊者不起。
烛不见跋。
 
士丧礼注。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跪取稍移近前。(乡长者而屦注)
 按此言少者退去时。跪取当初阶边所脱之屦。稍移而近诸己前。盖方为退去。故取履近前。将纳足著之也。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
 郑注。离。两也。○正义。易象云明两作离。是离为两也。○若见彼或二人并坐。或两人并立。既惟二人。恐密有所论则已不得辄往参预也。离立者不出中间者。又若见有二人并立。当已行路则避之。不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8H 页
得辄当其中间出也。
两相丽之谓离。(注)
 增韵丽。附也。
涚洁(男女不杂坐注)
 涚。广韵清也。输芮切。霁韵。
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郑注。女子许嫁系缨。有从人之道也。大故。宫中有灾变若疾病。乃后入也。○正义。女子。妇人通称也。妇人质弱。不能自固。必有系属。故恒系缨。缨有二时。一是少时常佩香缨。二是许嫁时系缨。此则为许嫁时系缨。何以知然者。内则云男女未冠笄紟缨。郑以为佩香缨。又昏礼主人亲说妇缨。郑注云妇人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著缨。明有系也。又内则云妇事舅姑紟缨。以此而言。故知有二缨也。今此许嫁。谓十五时。
贺取妻者曰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
 正义。某子使某者。此使者辞也。某子者。贺者名。使其者。使自称名也。言彼使我来也。闻子。呼取妻者为子也。客者。乡党僚友之属也。使某羞者。某是使者名也。羞进也。子既召宾客或须饮食。故使我将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8L 页
此酒食。以与子进宾客。
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
 正义。名子不以国者。不以本国为名。故杜氏注春秋桓六年。传云不以本国为名。如是他国既得为名。故桓十二年。卫侯晋卒。襄十五年。晋侯周卒。是也。○不以日月者。不以甲乙丙丁为名。殷家得以为名者。殷质不讳名故也。然按春秋鲁僖公名申。蔡庄公名甲午者。周末乱世。不能如礼。或以为不以日月二字为名也。○不以隐疾者。郑注隐疾。衣中之疾。谓若黑臀黑肱矣。疾在外者。虽不得言。尚可指摘。此则无时可辟。○正义按晋二年。晋使赵穿迎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周语单子云吾闻晋成公之生。梦神规其臀以黑。使有晋国。此天所命也。有由而得为名。昭元年。楚公子黑肱。昭三十一年。邾黑肱得为名。或亦有由。或乱世而不能知礼云。○不以山川者。左传申繻云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杜注云司徒改为中军。司空改为司城。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按国语范献子聘鲁。问具,敖之山。鲁人以乡名对。献子曰何不云具,敖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9H 页
乎。对曰先君献武之所讳也。
菹类。加豆也。(凡饮食之礼。左殽右胾注。)
 按郊特牲。加豆陆产也。注加豆。周礼注谓尸既食后。亚献尸所加进之豆。以此观之。此所谓加豆。即食时加进之豆也。
每品出少许。置于豆间之地。(主人延客祭注)
 按古人饮食时。铺坐席于地。而俎豆皆陈于席前之地。此所谓豆间之地。即俎豆所陈席前之地也。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遍殽。
 郑注先食胾。后食殽。殽尊也。凡食殽遍于肩。食肩则饱也。○正义。公食大夫礼云。宾三饭。以湆酱。按是三饭。但食酱及他馔而未及胾。故三飧竟。而主人道客使之食胾也。所以三飧后食胾者。公食礼亦以胾为加。故客三飧前。未食之。故郑云以殽擩酱。食正馔。正馔非胾也。然后谓食胾。竟。后也。遍。匝也。主人皆道容令食至饱。食殽得匝也。纯肉为阴。阴卑也。带骨为阳。阳尊也。尊故后食之也。食肩则饱者。按特牲少牢云初食殽。次食脊。次食骼。后食肩。是遍于肩也。
郑云每饭歠湆。以殽擩酱。食正馔也。(注)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29L 页
按正馔。即每饭湆酱是也。胾则是加豆。非正馔也。○湆本作䏠。通作湆。肉酱羹也。记大羹注。肉湆。疏云肉汁也。○擩先韵。本作撋。或作擩。犹捼莎也。周礼擩祭注。以肝肺。菹擩盐醢中以祭。○酱。韵会醢。肉酱也。又菜菹。亦谓之酱。○沙溪曰擩。染也。擩酱。擩染于酱也。又曰正字与下为加之加相对。当释云食其正馔也。
主人未遍。客不虚口。
 郑注虚口。谓酳也。○正义主人若食殽未遍。则客虽已遍。而不得辄酳漱也。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
 正义此明侍从尊长为客礼也。主人亲馈则拜而食者。己虽侍尊长。而主人若自亲馈与己。己则拜谢之而后食也。
彻饭齐以授相者。
 按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入珍之齐。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注齐。和调也。视音视。○公食大夫礼。宾卒食。北面取梁与酱以降。○正义。相者。谓主人佐助进食者。宾以所彻饭齐以授之。○玉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0H 页
藻主人自置其酱则客自彻之。注酱者。食味之主。故主人自设。客亦自彻。礼尚报施也。
燕礼。以宰夫为献主。(侍饮长者注)
 燕义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不敢与君抗礼也。注献主。代主人举爵献宾也。君尊臣不敢抗行宾主之礼。宰夫。主膳食之官也。卑故抗礼无嫌。
乡饮射馈食礼。皆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燕礼大射。皆尊于两楹之西。尊面向君。君专之也。(注)
 诸侯燕礼大射。设尊在东楹之西。自北向南陈之。酌者在尊东西向。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面有鼻。鼻向君。示君专有此惠也。若乡饮酒及卿大夫燕则设尊陈于房户之间。东西列尊。尊面向南。酌者北向。以西为上尊。时主人在阼西向。宾在户西牖前南向。欲宾主得夹尊。示不敢专意也。○玉藻惟君面尊。注君坐必向尊。示惠自君出而君专之也。
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朱子曰馂馀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古注说不是。今思之。只是不敢以馂馀又将去祭神。虽以父尊。亦不可以祭其子之卑。夫之尊。亦不可以祭其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0L 页
妻之卑。盖不敢以鬼神之馀。复以祭也。○沙溪曰祭父之馂馀。不以祭子。祭夫之馂馀。不以祭妻。盖孔子君赐食。恐是馂馀。故不以荐之意也。恐注说皆非。
食人之馀而祭则亵。施于卑者则非尊者之道。(注)
 按祭者。所以祭先代始为食者。若以食人之馂馀则亵。故不祭也。子与妻所进之馔。皆卑者之馔也。若以祭施于卑者之馔。则非尊者之道。故不祭也。然此注说恐误。
惰讹不正之言。(言不情注)
 
按惰讹不正。即惰慢虚妄。不得其正之说。孔疏所谓言语戏剧。华饰文辞者。即是惰讹不正也。
侧席。谓偏设之。([止)]各有重数。(侧席而坐注)
 按偏设者。谓席不正设。而设于偏侧之处也。○各有重数者。如礼器所谓诸侯三重。大夫再重之类也。
侧受醴。(小注)
 仪礼聘礼。公侧受醴。注将以饮宾。疏曰公西面向宾。宰夫自东厢来在公傍侧。并授与公。
郊特牲所谓专席而酢。(小注)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1H 页
郊特牲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注大飨。是诸侯相朝。主君飨容之礼。诸侯之席三重。今两君礼敌。故席三重之席。而受客之酢爵也。若诸侯遣卿来聘。卿礼当三献。其上介则是大夫。故谓之三献之介。大夫席虽再重。今为介降一等。止合专席。君席虽三重。今彻去两重。就单席。受此介之酢爵。
水潦降。不献鱼鳖。
 正义天降下水潦。鱼鳖难得。
畜鸟者则勿佛也。
 
正义畜养也。养则驯也。鸟经人养则不喙害人。故献之不戾之。
献米者。操量鼓。
 隐义云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以量米。故云量鼓。献米者。执器以呈之。
操酱齐。
 按上文彻饭齐注。齐。酱属也。以此观之。酱齐。即酱也。齐韵会和也。疑是酱味之和者。故曰酱齐也。
献田宅者。操书致。
 正义。书致。谓图书于板。委曲书之而致之于尊者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1L 页
也。以上诸物。可动故不云致。而田宅着土。故板图书画以致之。故言书又言致也。
  
(右手执箫。)
 正义箫。弓头。稍剡差斜似箫。故谓箫也。谓弓头为弰。弰箫之言。亦相似也。

韵会弰。弓末也。
接下承弣。
 正义接下。接客手下也。客郤左手承弣。今主人郤左手。接客左手之下而取弓。若主人用右手承弣。便是主人倒执弓也。客以弓上头与主人。主人以左手郤之。接客下手。故又覆右手。是客主授受。皆郤左手承弣。覆右手执箫也。
主人郤左手。以接客之下而承其弣。又覆右手。以捉弓之下头而受之。(注)
 按客之以弓遗者。以左手承弣。故主人受之。亦以左手承弣。客以右手执箫。故主人受之。亦以右手捉弓之下头。
进剑者左首。
 正义少仪曰泽剑首。郑云泽。弄也。正是剑镮也。又云刀郤刃授颖。郑云颖。镮也。按少仪则首镮也。不以刃授人。敬也。春秋定十年。叔孙之圉人欲杀公。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2H 页
伪不解礼而授剑末。杜云以剑锋末授之。解锋为末则镮是首也。
首剑拊环也。(注)
 按拊环。恐如少仪所谓泽首也。
前其鐏
 郑注锐底曰鐏。取其鐏地。
前其镦
 郑注平底曰镦。取其镦地。
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正义。效。呈见也。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牵掣之也。
效犬者左牵之。
 正义。按少仪献犬则右牵之者。彼是田犬。畜犬不齧人。不须防。今此是充食之犬。故防御之也。
执禽者左首。
 正义。左阳。首亦阳。左首谓横捧之也。凡鸟皆然。不牵故执之也。
饰羔雁者以缋。
 士相见礼云下大夫以雁。上大夫以羔。○缋。韵会画也。或作绘。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2L 页
受珠玉者以掬。
 郑注。掬。手中也。○正义。珠玉宝重宜慎。恐坠落也。
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止)如使之容。
 郑注苞苴裹鱼肉。或以苇或以茅。箪笥盛饭食。圜曰箪。方曰笥。○正义问。谓因问有物遗之也。操以受命。如使者之容。言使者操持此上诸物以进。受尊者之命。如臣为君聘使。受君命。先习其威仪进退。令如其至所使之国时之仪容故云。
注疏说亦通云云。(君子不尽人之欢小注)
 郑注。欢谓饮食。忠谓衣服之物。◑正义。饮食是会乐之具。承欢为易。衣服比饮食为难。必关忠诚筹度。故名忠。各有所以也。
孔子出行。不假雨具于子夏。(小注)
 家语孔子出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子曰商之为人。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遗其短者。故能久也。
君子抱孙不抱子。
 正义。抱孙不抱子者。谓祭祀之礼必须尸。尸必以孙。今子孙行并皆幼弱。则必抱孙为尸。不得抱子为尸。所以然者。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3H 页
父尸故也。曾子问云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是有抱孙之法也。无孙则取于同姓。谓无服内之孙。取服外同姓也。若亲丧虞祭之时。男女各立尸。故士虞礼云男男尸女女尸。至祔祭之后。止用男之一尸。以其祔祭渐吉故也。凡吉祭秪用一尸。故祭统云设同几。(祭统注人生则形体异。故夫妇之伦。在于有别。死则精气无间。共设一几。故于辞云以菜妣配也。)
尸必式。
 正义庙门之外。尸尊未伸。不敢亢礼。不可下车。故式。为敬以答也。然尸在庙中尊伸。尚答主人之拜。今在路。其尊犹屈。君下而已式者。以其在路尊未伸。故未敢亢礼。至于庙中礼伸则亢故答之。
乘必以几。
 正义。几在式之上。尊者有所敬事。以手据之。几上有幂。君以羔皮。以虎缘之也。
祭胜国之社稷则士师为尸。(注)
 士师刑官。用士师者略之。○按胜国。谓我所胜之国。如夏为殷之胜国。殷为周之胜国是也。
祭殇无尸。(注)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3L 页
曾子问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祭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注成人威仪具备。必有尸以象神之威仪。所以祭成人之丧者必有尸也。祭殇者不立尸。以其年幼少。未能有成人之威仪。不足可象。故不立尸也。若祭成人而无尸。是以殇待之矣。
庙门之外。尸尊未全。(注)
 祭统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在庙中则全于君。注尸本是臣为尸。而象神则尊之如君父矣。然在庙外未入则犹疑是臣也。及既入庙则全其象君父之尊矣。
升降不由阼阶。
 正义。阼阶。主人之阶也。孝子事死如事生。故在丧思慕。犹若父在。不忍从父阼阶上下也。若祔祭以后。即得升降阼阶。士虞礼云卒哭以后。称哀子。祔祭称孝子。祔祭既同于吉。则孝子得升降阼阶也。
沐浴与饮酒食肉。以权制者也。(头有疮则沐注)
 按丧服四制。有以恩制以义制以节制以权制。秃者不髽。伛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即以权制也。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4H 页
知生者吊。知死者伤。
 郑注杂记曰诸侯使人吊。辞曰寡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此施于生者。伤辞未闻。说者云皇天降灾。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此施于死者。盖本伤辞。
吊丧不能赙
 公羊传。钱财曰赙。谷梁传。归生者曰赙。
适墓。([止])必执绋。
 郑注 墓。茔域。○正义 绳属棺曰绋。属车曰引。
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按此不失色。非但言介胄之色。自临丧不笑以下至临乐不叹。各随其事。皆有其色。是故君子随处戒慎。不失其色。临丧而不笑则不失临丧之色也揖人而违位则不失揖人之色也。望柩而不歌则不失望柩之色也。
国君抚式。(止)士下之。
 郑注抚。据也。据式小侻。崇敬也。○正义士为大夫之臣。亦如大夫之于君也。
庶人见君子不为容。进退趋走。(小注)
 见仪礼士相见礼。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4L 页
刑不上大夫。
 正义。制五刑三千之条科。不设大夫犯罪之目。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
以八议定之。(注)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法也)(附也)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宗室罪者有)二曰议故之辟。(故谓旧故也)三曰议贤之辟。(贤谓有德行者)四曰议能之辟。(能谓有道艺者)五曰议功之辟。(谓有大勋力立功者)六曰议贵之辟。(谓贵者犯罪。即大夫以上也。)七曰议勤之辟。(谓憔悴以事国)八曰议宾之辟。(谓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后欤。)
奉而适师甸氏。(注)
 沙溪曰师甸氏掌封郊之官。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以适师甸氏。盖为之隐。故不于市朝。
阍弑馀祭。(刑人不在君侧注)
 春秋鲁襄二十九年。阍弑吴子馀祭。公羊云阍者何。刑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左传吴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馀祭观舟。阍以刀弑之。
兵车。革路也。(兵车不式注)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5H 页
韵会路本作辂。谓之辂者。言行于道路。○周礼五路。王路以祀。金路以宾。同姓以封。象路以朝。异姓以封。革路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路以田。以封蕃国。
史载笔。士载言。
 郑注。谓从会同。各持其职以待事也。○正义。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士谓司盟之士。○崔灵恩云必载盟会之事者。或寻旧盟。或用旧会之礼。应须知之。故载自随也。○沙溪曰士疑史之属官。
史。国史也。(注)
 
按国史。掌国史之官也。
前有水则载青旗。
 郑注载谓举于旌首以警众也。礼君行师从。卿行旅从。前驱举此则士众知所有所举。各以其类象。○沙溪曰载音义作戴。恐当如字读。如载笔载言之类。
载鸣鸢。
 正义不直言鸢。而云鸣者。鸢不鸣则风不生。故画作开口如鸣时也。
前有车骑。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5L 页
正义车骑。彼人之车骑也。
前有士师。
 郑注士师谓兵众。○按士师。恐如言士卒。
士师非所当警备者。(注)
 按士师是言兵众则似亦谓彼人之兵众也。故正义曰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于竿首。使兵众见而为防也。今曰非所当警备者。何也。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正义前明军行逢值之礼。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阵法也。军前宜捷。故用雀。军后须殿捍。故用玄武。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左为阳。阳能发生。象其龙变生也。右为阴。阴沈能杀。虎沈杀也。○何胤云如鸟之翔。如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今之军行。画此四兽于旌旗。以表左右前后之军阵。
招摇在上
 郑注。招摇。在北斗杓端。主指者。○正义。斗末从十二月建而指之则四方宿不差。今军行法之。亦作此北斗星在军中。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四方之阵不差。故云招摇在上。然并作七星。而独云招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6H 页
摇者。举指者为主。○春秋运斗枢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摇光。即招摇也。
急缮其怒
 郑注急犹坚也。缮读曰劲。画招摇星于旌旗上。以起居坚劲军之威怒。象天帝也。○周礼缮人。注缮劲也。
旒数皆放之。(注)
 崔灵恩云此谓军行所置旌旗于四方以法天。此旌之旒数。皆放其星。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皆放星数以法天也。○按此谓青龙九星。故旗旒皆九。朱雀七星。故旗旒亦七。白虎玄武仿此。○旒韵会垂玉也。旒之言流也。自上而下。动则逶迤若流水也。
兄弟之雠。不反兵。
 正义兄弟谓亲兄弟也。不反兵者。谓带兵自随也。若行逢雠。身不带兵。方返家取之。比来则雠已逃避。终不可得。故恒带兵。见即杀之也。
交游之雠。不同国。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6L 页
正义交游。朋友也。为朋友。亦报仇也。故前云父母存。不许友以死。则知父母没。得为朋友报也。此云不同国者。谓不共五等一国之中也。
临丧不惰。
 按临丧。唐本作临祭。
自彻其俎。
 按此与上文客自彻饭齐之意同。自彻饭齐。客敬主人也。自彻其俎。臣敬君也。
卒哭乃讳。
 郑注敬鬼神之名也。讳避也。生者不相避名。
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
 郑注谓其难避也。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
大夫之所。有公讳。
 郑注避君讳也。○玉藻于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
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何胤云诗书。谓教学时也。临文。谓执礼文行事时也。○玉藻。教学临文不讳。
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不讳。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7H 页
正义。夫人。君之妻。臣虽对君之前而言语。不为讳也。○沙溪曰夫人即君之夫人。妇讳不出门。故臣对君而言。犹不当讳也。
妇讳不出门。
 陈铿问杂记母之讳宫中讳。妻之讳不举诸其侧。此与母讳同何也。田琼答曰杂记方分尊卑。故详言之。曲礼据不出门。大略言之。
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郑注 国。城中也。正义 问讳而以门为节者。主人出至大门外。迎客入门。方应交接。故于门为限也。
龟为卜。筴为筮。
 筴韵会本作策。或作荚蓍也。○刘向曰蓍之言耆。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
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正义引旧语以结之。卜筮所以定是非也。若有疑而筮之则人无非之也。不言卜者。从可知也。○王氏曰卜得可行之日。必履而行之。
旧说读践为善。(注)
 郑注。践读曰善。声之误也。○正义。言卜得吉而行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7L 页
事。必善也。
车一辕而四马驾之。(执策分辔注)
 辕。说文辀也。诗诂曰车前曲木上句衡者。谓之辀。亦曰辕。
两边名騑马。亦曰骖马。(注)
 騑。说文骖。旁马也。○骖。说文驾三马也。诗注云夏驾两騑。谓之丽。殷益一騑。谓之骖。周又益一騑。谓之驷。○骖乘注。师古曰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处右。以备倾侧。是以戎车则曰居右。馀曰骖乘。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义。
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
 正义抚。按止也。仆手执辔车行由仆。君欲令驻车。故抑止仆手也。○初在门内。勇士从趋在车后。今车行既至大门。方出履险阻。恐有非常。故回头命车右上车也。
不然则自下拘之。
 正义仆在车上。向主人以授绥。主人不就。仆手外取之。而以手从仆手下进。拘取仆手里上边。示不用仆授也。
觐礼。偏驾不入王门。(客车不入大门注)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8H 页
觐礼。仪礼篇名。○仪礼注。在旁与已同曰偏。同姓金辂。异姓象辂。四卫革辂。蕃国木辂。驾之与王同。谓之偏。偏驾不入王门。乘墨车以朝是也。偏驾之车。舍之于馆。
公食(音似)大夫礼。宾乘车在大门外西方。(注)
 公食大夫礼。仪礼篇名。○仪礼注。凡宾即朝。将至下行而后车。还立于西方。宾及位而止。卿大夫之位当车前。
诸侯不以客礼见王则墨车龙旂。可以入大门。(注)
 按客车不入大门。故若不以客礼见则墨车可以入大门也。
觐礼墨车龙旂以朝。(注)
 仪礼疏。墨车。大夫制也。下云偏驾不入王门。偏驾。金辂象辂等是也。既不入王门。舍于客馆。乘此墨车以朝也。
以犬马献人则执緤靮。(注)
 少仪犬则执緤。注緤。牵犬绳也。○靮。韵会马缰也。檀弓执羁靮。方氏曰羁以络马。靮以控马。
以马合币则达圭而已。(注)
 记聘仪。圭璋特达。疏曰行聘之时。惟执圭璋。特得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8L 页
通达。不加馀币也。○按马不上于堂。故马在庭中。特以圭达于堂上。
奉马而觐则授人而已。(注)
 仪礼觐礼。侯氏(诸侯)奉束帛匹马。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
君子式黄发。下卿位。
 正义。君子谓人君也。○黄发。太老人也。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卿位。路门之内。门东北面位。
蓌拜
 正义 蓌挫也。戎容暨暨。著甲而屈拜则挫损其戎威之容也。
不乘奇车。([止)]不广欬。
 卢氏曰不如法者之车也。○正义 广。弘大也。
轮高六尺六寸。径一围三。得一丈九尺八寸。(立视五巂注)
 按以一围三。乘六尺则三六十八。得一丈八尺。又以三乘六寸。得一尺八寸。合而计之。总一丈九尺八寸。是为一规。
齿路马
 按齿。注以为评量年数。恐未稳。评量路马之年数。有何可罚者乎。凡并立谓之齿。则与路马齿立。是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9H 页
不敬。故有罚耶。
曲礼下
执天子之器。(止)士则提之。
 按上段是泛说也。至此段。始分天子诸侯大夫士之等级。而言奉提之礼。○郑注衡谓与心平也。然则上衡。是上于心也。上言奉者当心则凡奉必当心。而惟天子至尊。故奉天子之器。必高于心。而不敢以当心之礼奉之也。○大夫绥之者。郑注绥读曰妥。妥之谓下于心。荡果反。○士则提之者。即上提者当带是也。
大夫称主(执主器注)
 坊记家无二主注。大夫不称君而称主。避国君也。
立容辨卑。(立则磬折小注)
 辨。贬也。○玉藻本注。贬卑者。不为矜高之态也。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郑注。藉藻也。裼袭。文质相变耳。有藻为文裼。见美亦文。无藻为质袭。充美亦质。圭璋特而袭。璧琮加束帛而裼。亦是也。(按玉藻曰服之袭也。充美也。注充美。犹云掩塞其华美也。与此充美同意)○正义。凡执玉之时。必有其藻。以承于玉。若尽饰见美之时。必垂藻于两端。令垂向于下。谓之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39L 页
有藉。当时所执之人则去体上外服。以见在内裼衣。故云有藉者则裼也。其事质充美之时。承玉之藻。不使下垂。屈而在手。谓之无藉。当时所执之人则掩其上服。袭盖裼衣。谓之无藉者则袭。此谓执玉之人。朝聘行礼。或有裼时。或有袭时。○正义曰郑注云者。以经云裼袭。据人之裼袭。欲明玉亦有裼袭。云圭璋特而袭者。上公享王圭以马。享后璋以皮。皮马既不上于堂。其上惟特有圭璋。圭璋既是宝物。不可露见。必以物覆袭之。故云圭璋特而袭也。云璧琮加束帛而裼者。谓侯伯子男享天子璧以帛。享后琮以锦。既有帛锦承玉。上惟用轻细之物蒙覆以裼之。故云璧琮加束帛而裼也。云亦是者。非但人有裼袭。其玉亦有裼袭之义。此皇氏之说。熊氏以为上明宾介二人为裼袭圭璋特。以下又明宾主各自为裼袭。谓朝时用圭璋特。宾主俱袭。行享时用璧琮加束帛。宾主俱裼亦是也。○按此义。详见于仪礼聘礼注疏。
古人之衣。近体有袍襗。(注)
 襗。说文裤也。
长妾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40H 页
正义、熊氏云士有一妻二妾。言长妾者。当谓娣也。故郑注昏礼云娣尊侄卑。意或然也。
世妇两媵也。(注)
 按两媵。恐是侄娣。盖侄娣之从嫁为妾而为世妇者。今以本文观之。所谓乡老世臣家相。虽家国不同。而其义一也。所谓世妇侄娣长妾。虽尊卑有殊。而其人则一也。况熊氏以长妾为娣。则其意尤明矣。
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
 焦氏问春秋。君在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无言嗣子其者也。又大夫之子当何称。张逸答曰此避子某耳。大夫之子称未闻。称嗣子某。或殷礼也。
不敢与世子同名。
 杂记与君之讳同则称字。
行礼不求变俗。
 按郑氏曰卫武公居殷墟。故用殷礼。熊氏曰左定四年。封鲁因商奄之人。封康叔于殷墟。启以商政。封唐叔于夏墟。启以夏政。皆因其旧俗也云云。以此两说观之。所谓不变俗者。即是不变所往之国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40L 页
之旧俗也。与陈氏今注不同。然陈注说似长。
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
 按此三者。皆言不变俗之事也。
出入有诏于国。
 正义。出入。有吉凶之事。更相往来也。诏告也。去已三世而本国之君犹为立后不绝。则若有吉凶之事。当与本国卿大夫往来出入。共相赴告。故云出入有诏于国也。
吕氏曰读是书。非肄业也。(未葬读丧礼注)
 按此言读是书而知其事。欲使临事而勿失于礼也。非以为常业而肄习之也。
龟筴几杖。不入公门。
 正义。龟筴。谓臣之龟筴也。○按上文曰倒策侧龟于君前则是龟筴亦入于公门矣。盖龟筴所以卜吉凶。则上所谓龟策。是卜筮之官。当吉凶之时。至君前而卜者。此所谓龟筴。是于平常之日。未有吉凶之事。而持入公门。则嫌于预谋。故不入也。
苞读为藨。以藨蒯之草。([止])有纚。(苞屦注)
 藨。说文草名。鹿藿也。广韵可以为席。增韵可以为屦。○蒯。卦韵。说文草也。广韵▣(一作茅)类。以织席。○仪礼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41H 页
丧服齐衰章云疏屦者。藨蒯之菲也。○沙溪曰纚。緌也。
书方
 士丧礼下篇曰书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正义多则九行。少则七行五行。)○方。板也。百字以上书于方板故云书方。
季孙使冉。有访田赋于仲尼。(公事不私议注)
 左传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作也。度于礼。施取于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之。又何访焉。不听。
牛人供牛牲之互。与盆簝之类。(凡家造注)
 互。周礼本注。郑司农谓楅衡之属。玄谓若今屠家悬肉格。(格。说文木长貌。)○周礼牛人。供盆簝以待事。簝。受肉笼也。○沙溪曰互。牙古字。通用。盖鸾刀以刲。盛血以盆。受肉以簝。然后陈肉于互。以授亨人烹之。
诸侯大夫少牢。此言牺牛。(注)
 按少牢。羊豕也。○毛色纯而不杂曰牺。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41L 页
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正义若有田禄。虽得造器。而先为祭服。后为祭器。人形参差。衣服有大小。不可假借。故宜先造。而祭器之品。量同官同。可以共有。以其制同。既可暂借。故营之在后。
祭器不踰竟。([止])寓祭器。
 郑注恐辱亲也。○正义无德而出。若犹滥用其器。是辱亲也。寓犹寄也。夫物不被用则生虫蠹。故寄于同官。令彼得用。不使毁败。冀还复用。大夫士义皆然也。
素衣素裳素冠。
 正义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
彻缘。
 正义素服里亦有中衣。若吉时中衣用采缘。此既凶丧。故彻而纯素。
鞮屦。
 正义鞮屦者。谓无絇饰屦也。屦以絇为饰。凶故无絇也。屦各随裳色。今素裳则屦白色也。
素簚。
 簚。韵会本作幭。通作幦。诗韩弈鞟鞃浅幭。毛云浅。
厚斋先生集卷之三十四 第 642H 页
虎皮浅毛。幭。覆轼也。周礼注车覆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