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谥状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09H 页
吏曹判书林公谥状
公讳坛。字载叔。号清臞。罗州人。始祖讳庇。高丽忠烈王时。以大将军。从王如元。为功臣。判司宰寺事。历直长永拔,精勇将军良干,护军朴,郎将永文,别将敦世,版图判书秀,大护军宣,海南监务卓,军器少尹凤,保胜散员始巢,军器寺正硕柱,赠户曹参议贵椽。至全罗兵马虞候赠兵曹参判枰。是为公之高祖。曾祖讳鹏。左承旨。赠礼曹参判。祖讳复。承文正字。赠兵曹判书。考讳㥠。黄海道观察使。赠赞成兼两馆大提学。妣平泽林氏。赠贞敬夫人。龟城府使植之女。以万历丙申九月十八日生公。翌年倭寇大入。举家避海岛。猝遇倭。倭有相人者见公曰。儿贵人不可犯。指示避兵所。家赖以全。自髫龀。器度异凡。六岁始学书。十四五。已有声誉。交游渐盛。丙辰。登司马榜。光海主幽闭 母后。不复赴举。 仁祖反正。赞成公出按海西。而公丁内艰居庐。明年甲子。逆适叛。赞成公起兵觐王。公闻报。晨夜疾驰。迎谒于平山。赞成公屡献馘。公多左右。人拟魏公之敬夫。是冬。又丁赞成公忧。过毁几灭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09L 页
性。己巳。除洗马。序升宗簿主簿。出为同福县监。乙亥。擢文科增广别试。除刑曹郎。丙子。以礼曹郎。移拜司谏院正言兼知制教。递拜侍讲院司书。移正言。又自礼曹拜司宪府持平。时北虏猝至。 上驾入南汉。定守城之策。公与伯氏承旨公。俱为督战御史。把守南门。旋为总戎从事官。移守南击台。虏于台之对峰。挂红夷炮。射城中甚急。公请出大炮对射。而贼炮所及城堞尽颓。公又毁佛寺。材积城基。取藁篅实土积高。外涂石灰。内灌以水。贼炮不能破。贼又以云梯薄城。城几危。公乃以大镰控之。以石车火炮无数打下。虏死者甚众。冒死愈益进。公又以厚纸多裹火药。燃火下投。贼始少退。如是者一日之间。不知其几许。贼百端攻城。公亦随机应变。自此城中皆重公。及江都陷。遂有城下之盟。公随 驾还京。以赈恤御史往湖南。条上列邑弊瘼。多有采施。以正言还朝。移拜弘文馆修撰。兼汉学教授,军功都厅。时闾巷讹言有啄啄鬼。甲夜民间惊扰。炮鼓大作。声震大内。 上命以禁中入直诸臣中有威望者择启。公膺是命。领率环卫军卒。从容晓谕。众乃定。时公被铨郎荐。乃堂下极选也。公必欲逊避。因人恳辞于铨长李公显英。李公感其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0H 页
诚心。遂以扈从劳。升拜济用正。移司宪府掌令。疏论金公尚容,李公时稷为国殉节。宜加旌褒。升拜司谏。移司仆正。兼备局及训鍊都监郎厅。戊寅。又自校理。荐拜议政府舍人。累拜校理,司谏。上疏论君德时政凡累千言。 上嘉纳。是时朝廷以倭为忧。上下汹汹。若朝夕寇至者。公独料其不然。疏中极言其无必至之形。后卒无事。人皆服公先见。升拜副应教。前以大臣荐。拟黄海监司。又拟户曹参议。时南以恭秉铨。以柳永庆之孙淰拟铨郎。公议未允。执义沈东龟欲劾之。两司多右南者。处置归于玉堂。公与修撰金弘郁劄论两司并请递差。而仍论持平金振倾轧回互状。请罢职。 上疑玉堂有左右。下严教欲绳之。不佞先祖迟川公以首相。主两解调停之论。请俱递三司。 上意始解。秋。拜侍讲院文学。时 世子留沈馆。宫官当入往。大臣以训局务紧。请改公宫官。而宪府劾公图免。 上曰。林坛无谋避之事。不从。冬。差嘉礼都监郎厅。复拜校理。递拜宗亲府典簿,掌乐正。嘉礼成。赏劳升通政阶。付护军。己酉。拜承旨。谢恩使沈公悦难其副。启请公为贰价。入沈阳还。拜黄海监司。陈辞疏。批以卿才实合此任。宜勿控辞。时兵创未久。一路凋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0L 页
瘵。北客车相属。事端百出。公专心抚摩。随事策应。动叶便宜。声绩著闻。以清人约束悉罢军务。不得鍊阅。公以为武备不可全废。刱行打围之法。点兵犒军。以寓戎政。关西伯递。庙堂难其人。意属于公。公忧其骤升。移书大臣。恳辞得免。秋官满。以兵曹参知还朝。移右承旨。旋为远接使。以傧任递本职兼备局提调。又自礼议移承旨。冬还礼曹。以微事下吏罢职。旋命别叙。辛巳。拜兵曹参知。以病辞。除承旨,判决事。兼备局提调。冬。出补安东府使。盖南以恭复入铨。以前恚也。壬午春到任。安东岭南雄府。地大务剧。号难治。公剸烦恢刃。积案如洗。每日过午吏邈。官居寂若无事。未数月。府中大治。其十月。移拜本道监司。便道赴营。一邑吏民。咸惜其去。岭南于八道。幅员最大。州县七十馀。俗好词讼。且与倭相邻。应酬多端。接事者鲜以治理闻。公处以弘裕。济以公明。宿弊尽祛。贪吏畏戢。馆倭归心。每行部。辄谒文庙。聚士于都会。官设场试才。访道内孝友贞烈。启闻旌褒。不期年而政成。简以制烦。清静无事。道内书院多弊端。公状闻请自今一依中朝礼典。一道士林通议呈书。本邑报巡营。转闻于朝。得请乃许允之。遂以此定式。颁布诸道。时朝廷复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1H 页
以南事为忧。承旨洪镐请筑统营城。使帅臣临急入守。公以为故名臣李德馨,李恒福,韩浚谦等。因忠武公李舜臣闲山前洋把守事。已有制置成算。今不可挠易。又以为水将不可使取便登陆。以启徼倖之路。宜复设从事官于统营。俾令弹压。又以书答庙堂。有曰愚意南边别无目前之急。欲令舟师之将移下陆城。则恐病于深思也。自古分设兵水使。各委水陆防备。其意有在。水战失利则水将当律。陆战失利则陆将当律。而进退总督则有元帅有体察。陆将不可责以水战。水将不可责以陆战。不惟事理明甚。所领军卒。各有其能。两技致用。虽吴楚之卒。不可能也。统帅兼领三道舟师。自釜山至湖西之牙山。海道远近。皆其所管。且进且退。不使贼船由水路逼京。乃其职耳。今水战不利。退保陆城。于统臣幸矣。乘船之贼。一帆直上。则海边孤城。守之何益。其议遂寝。癸未冬。官满还朝。拜兵曹参议。又兼备局提调。上疏论岭南弊瘼累千言。多所变通。其中多巨室不悦之事。而公任怨尽言。识者服之。元公斗杓代公为方伯。未几丁忧。朝廷虑其不可付生手。且谓公有茂绩。复以公代之。甲申春赴任。滨海邑自三月至九月。谓之风和节。沿边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1L 页
有入防军射炮粮资。多至数万石。分定列邑。远近转输。其弊不赀。公前后按节。自营门拮据。以纾民力。明年正月。官满递归。以北京运米船未及分定。遭廷尉问。夺告身。冬。叙拜公清监司。丙戌三月。贼大起两湖间。尼山人柳濯者为其魁。刻日举兵于高山。约以先破全州。次攻公州。因直上犯京。约已成未发。有觉其事者。公即驰闻于朝。以便宜檄召兵使裴时亮。使领兵来会。急发诸邑兵。分遣将校。进薄贼所。时营下军投贼者过半。一夜军中大惊。喊声四起。中军禹尚中恇怯不能定。公方寝。坚卧不动。令曰。无事惊扰。罪当斩。后复然。当如律。行伍始帖然。无敢喧哗者。贼党刘敏达在公州板峙。公别募人生得之。讯知渠帅踪迹。密檄湖南。获其尤难捕者权大用。贼党始大骇。公以人心危疑。不立威。恐生他变。亟斩敏达等数人。悬首营门。于是号令大行。裴时亮受公节制。进捕柳濯,洪英振,安益信等数百人。馀党悉平。公以封内有乱贼而不能早觉。上表待罪。诸贼承款者。并槛送京鞫。其正刑于鞫厅者。四十馀人。处决于两湖者。又各数十人。公又引疾乞递。批曰。卿之疾患。出于为国惊虑。予益嘉其忠。因论平贼功。促召公入京勘勋。公恳辞曰。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2H 页
以小寇纪功。恐他日为例。 上优批不许。台谏亦论录勋过重。 上亦不听。召命再下。公辞尤力。 上愈益促公。适谏官复论执。阅月不止。 上不得已从之。公以营门无关阂。依柳晋原根按道时事。启请移营于公山山城。九月。擢拜平安监司。以讨逆功进嘉义。且赐田民。 上引见。言及逆变事。慰谕备至。仍问曰。此贼比李梦鹤尤重。岂民不堪徭役乎。公详陈变起事状及民生疾苦。 上皆嘉之。又教曰。闻两西城池颓废。军卒老疲。任事者不为意。况乱后物力凋弊。而北使络绎。守令惟以侈厨传为能。今日简寄于卿。意非偶然。卿其随事陈闻。仍赐豹皮腊药胡椒苏木。及罢则宣酝。 上问中官曰。饮酒乎。对曰。一杯后更不饮。 上曰。耿介人也。自前宣酝时。与中官酬酢。至醉者多。故 上教云然。公受命西下。量减供顿品数。依海臬时例。设打围鍊兵之规。欲待春和。修缮城池。见忤于清差郑命寿。解归不果行。道内列邑。于敕行及使命往来时。出站沿路。而当初分定。甚不均整。公量其道路远近邑力盛残。改定式例。一道便之。丙子以后。关西伯兼两西管饷使。例以籴贩为事。三京富商。辐凑营下。出纳取与之际。多致人言。公以为苟能节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2L 页
用。则自可周用。安用营营料贩。以开年利之门。遂塞之。先是称以干事。分送二僧于两西寺刹。责徵杂物。僧徒不堪其苦。公察其弊罢之。六月。拜刑曹参判。冬。移礼曹。兼副总管,备局提调。戊子春。拜兵曹参判。兼同义禁。又带赈恤厅堂上。逐日监赈。三月。差赴京副使。行到义州。正使李相公行远道卒。朝廷使公与书状前往。八月复命。自礼曹参判。移大司谏。时以灾异求言。公应旨进劄请谨天戒崇节俭。严宫闱广言路凡数千言。言甚明剀。十月。递拜汉城左尹。兼总管。己丑。移拜户曹参判。又兼同义禁尚衣院提调。又自都承旨。移拜吏曹参判。兼同知成均。五月。 仁庙升遐。以殡殿都监提调。猝当敛殡大礼。将事周旋。靡不中礼。九月。兼 宗庙提调。又拜副总管,同经筵。以殡殿劳。例升资宪。拜知中枢,知敦宁,都总管。尝于引对。 上以民瘼询于入侍诸臣。公进曰。择守令。自是保民之要道。而贤否杂进。考课之法亦疏。人不惩艾。今宜别遣暗行。廉察列邑。但自前抽栍廉问。人皆冀其幸免。请勿抽栍。 上从之。拜吏曹判书。兼知义禁。时慎斋金公集以 国哀到京。公以难致之人适至。欲让位上辞疏。不许。呈三告固辞。乃免。金公果代之。拜大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3H 页
司宪。三告加由。又上章恳辞。始递付知敦宁。庚寅春。拜刑曹判书。二月辞递。时清人因事疑我。查使六辈并来。继而求婚使者至。朝廷以公当傧接。公受命。倍道往返于关西。又以前敕伴送使西下。旋差谢恩副使。三月。拜议政府右参赞。五月。移拜礼曹判书。又拜大司宪。嫌递付知敦宁。兼知经筵。公登对陈科场不严之弊。请刻谨封字。令四馆临科。踏于皮封。以防弊源。 上允之。先是科场试券皮封糊名。外书谨封三处。举子辈多从卿宰名流请书。考官易于循情。故公启改其式。其明年。始用割封之规。其源盖出于公之建白此弊故也。又兼常平堂上。六月赴燕。九月还朝复命。是行得历代君鉴五册。即 明朝御览旧本也。投进以寓规讽。 上嘉之。特赐虎皮。以大宪移礼判。以知春秋。参修 仁祖实录。尝于昼讲进曰。近日闾阎婚嫁资装太侈。移风易俗。专在于自 上导率。臣方待罪尚方。今当嘉礼。凡诸仪物。宜遵礼典。务从简约。 上嘉纳。时北使猝至。公以远接使。倍道往返。又以伴送使西下。辛卯正月。北使又至。公在湾上。仍留为傧接之任。拜吏曹判书。二月还朝。兼训局军色提调。此乃大将例带。而大将具仁塈以老病不能句检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3L 页
文簿。始别设而庙堂单望启下。公辞不许。经大政。振拔淹滞。公议洽然。又以伴送西下到湾。北使又至。仍差傧使。还朝。又以伴送西下。还兼 世子左宾客。本职三告加由。又陈劄恳辞。温批不许。尝因夜对。从容为 上言铨选之难。仍曰。 宣庙朝荫官初授职。必以生进或功臣忠孝清白扈从人子孙。而 御览官案中录其来历矣。至昏朝。始废此规。故往往滥冒者有之。今宜复旧。 上曰。不亦善乎。所谓望单子。只一过眼而已。若录载官案。可以常目在之矣。公又达曰。关西即 宣庙驻跸之地。古者风俗颇淳厚。乱后人心坏离。须于平时。拔取其翘楚。随器奖用。缓急始可得力矣。 上曰。卿之往来西路屡矣。必知其可用者。若于开政之日。泛然拟望。予何以知之。今须为我备言其姓名及为人。公乃荐数人。君臣之际。知无不言。言无不纳。盖如此。夏。又过都政。呈告。继上劄曰。臣闻君德成就责经筵。朝著清明在铨注。天官经幄。自昔难其选者。意非偶然。今臣疲劣。乃玷是任。益可见时事之无可为矣。 上批曰。省卿劄辞。深用慨然。丕变污习。实系于铨衡之一循公道。委任于卿。岂偶然哉。勿为控辞。慎乃职事。以副予意。公不得已出仕。八月。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4H 页
上 大妃尊号。公为册宝副使。进阶正宪。冬。命卜相。金公尚宪,郑公太和,赵公翼,具公仁垕及公而郑公膺卜。公是新卜也。壬辰正月。又过大政。陈劄力辞。 上鉴其至心许递。付护军兼总管。请暇焚黄。特命给马。引对。 上曰。卿勿久滞乡曲。趁速归来。盖 上虑其久不还朝故也。公请收给马之命。温谕不许。三月。以右参赞承召。荐拜守御使。还朝恳辞。批曰。具悉至恳。眷彼南汉。寔我金汤。其任至重。忠勤竭力之外。宁有他道。大臣之荐。实非偶然。卿其勖哉。卿其钦哉。其教书有曰昔 宁考每称才能。故当日最隆恩遇云云。兼知义禁。移拜大司宪。又自左参赞移礼判。五礼仪。凡所祈祷有应。辄行报祀。而久废不行。公启曰。向者自 上至诚闵旱。亲祷郊坛而得雨。天人交孚。间不容发。而例赏遍及于执事。报祀独缺于享所。诚为欠典。请依礼文举行。五月。北使又至。以远接使西下。升拜判义禁。前此郑相国太和言于 上。拜相不宜太骤。 上所注意。宜先进秩。以为宿储。故有是命。于是中外知 上意所向矣。公以位高任重。常自悚惕。及擢拜崇品。感激知遇。至于垂涕。再疏恳辞。连下温批不许。六月还朝。时公兼带诸司。又多例兼诸务。每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4L 页
罢漏赴衙。夜深始退。备局禁府郎持文书踵至。夜亦秉烛屡起。前后驰传。恒有独贤之叹。筋力劳瘁而不敢言病。又以伴送西下。七月到肃川。有诗曰君恩天大一身轻。燥湿奔忙委死生。却愧涓埃无所补。白头虚窃尚书名。行到嘉山。触冒盛炎。神气昏昏。是夜卒。道臣状闻。 上震悼。命辍朝市。有旨于兵使曰。伴送使缘何疾遽至不淑。卿其速为驰启。又教曰。不图意虑之外。遽闻此讣。悲悼之极。不觉涕出也。以饷库所储。助衣衾敛殡。各别护丧。极择棺材。俾无叔尽之患。以表朝廷之意。卿其着实举行。一一驰启。仍传曰。以二等礼葬事行会。又命特赠领议政。又于引对。教筵臣曰。伴送使林坛之丧。予不堪悲悼之怀。国家人才乏少。如此倚重之人。意外丧逝。公私不幸。徒增予怀之悲。公之二子奔丧扶榇以还。无论官属村氓。或千馀人或数百人。处处聚会。操文设祭。莫不悲痛泣涕。八月到龙山。遣官吊祭。 东宫亦遣春坊官致吊。 上别谕于畿湖三路方伯。使之各别护送。以十月壬寅。葬于龙潭城南山向卯原。公初娶青松沈氏。舍人光世之女。再娶罗州朴氏。赠掌令煇之女。三娶庆州金氏。佥知震贤之女。沈夫人一男三女。男宗儒丁丑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5H 页
初。以扈从劳拜缮工监役。公嫌其年少。使之不仕。后为翊卫司副率。为伯父承旨公后。女婿尹克早没。府使李兴稷,成昌秀。朴夫人一男一女。男宏儒青岩察访。女婿慎硕观。金夫人一男一女。男定儒未娶夭。女婿洪得周。副率四男。世温察访。世良府使。世恭禁府都事。世俭文科执义。二女适朴泰道,李仪汉。察访三男。世让今尚衣直长。世谦生员,世諿。二女适进士金圣臣,尹世宪。李兴稷二男四女。男秀弼,秀衡。成昌秀一男二女。男寿雄判官。世恭之子象德为世温后。由玉堂出为南平县监。内外孙曾男女总百馀人。不尽记。公资禀敏悟。风神旷朗。器宇凝远。识量弘深。平居简重。语默有节。喜愠不形于色。人望之。不觉敬畏。而就之则和气蔼然。不扬人之过。待人必以诚信。至其临大事决大议。刚毅能断。义所当为。则确然自树。好恶是非。少无偏系意。少时已负公辅之望。自 孝庙初服。宠眷弥隆。军国重事。悉以咨公。公忧国如家。裁处得宜。每值时政阙失。庙谟难断。则忧思之深。夜或不能安寝。尝侍讲筵。进曰。天命靡常。故以文王之圣犹加翼翼危惧。周之兴。不亦宜乎。 圣明方在哀疚。笃学如此。惟此心不息。治平可期。又曰。太古以后。形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5L 页
诸文字者。自尧典始。敬之一字。尧始言之。又讲孟子讫。 上语及时事。公进曰。梁惠王一战大败。必欲取胜。终至糜烂骨肉。此与今形势略同。不可不深虑也。 上曰。卿言甚好。又因禁府议谳。进曰。天地之德。主于涵容。人君体天行道。当以涵容为法。声色之间。无失其和平之气。则可与天地同德矣。 上曰。予才虽不逮。可不惕念。但务欲含忍。而亦何可专务含忍为也。公曰。其中岂无裁制之道乎。臣之所望于 圣明者。与古昔圣王。同归一揆耳。时 孝庙英武驭物。朝臣间或猝被威怒。故以是进规焉。庚寅间。北使织路。恐胁百端。不动声色。弥缝接应。动中机宜。虽以点虏狡恣。不敢起衅生疣。十馀年间。专任西事。以傧伴往还湾塞者。殆十度。三赴燕京。又接节关西。熟谙边上事情关防形便。甚得士民心。卒乃忘其身之瘁而以死勤事。其忠亮之节。尝世无二。再掌铨衡。三过大政。无论大僚要任。下至庶官末职。率皆秉公注拟。如有才行著闻者。虽在寒远。必为之甄拔调选。常置一册子。别录人姓名。随其才器拟望。虽已在夹袋中。如有属托。辄曰。吾固欲用之。君今有言。此非公道。不敢拟。以放门庭寂无车马之喧。人比之李后白云。时朝议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6H 页
岐贰。互相攻击。公能超然自立。专以镇靖为意。庶几直而不讦。和而不流者焉。尝谓托疾呈告。非事君诚实之道。虽职务鞅掌。而非甚病。未尝请告。为自便之图。性俭约。食不重味。衣冠不令华美。器用取朴素。自亲没。不着染色。平生未尝以家产经心。外则五典重藩。内则诸司兼带。多至十五六。月俸驺直亦不少。而分散一家。以济穷乏。未尝蓄储。外方馈饷之稍优者。一切却之。累脂燕辖。久掌西务。而商译无敢近门。官显之后。未有京第。每僦屋以居。伯氏承旨公尝谓公胤子曰。汝父清操可尚。官高而无庇身之所。是何苦节耶。遂于皇华坊。买一屋以予之。檐楹矮低。厅堂狭隘。宾客继至。则先者辄退。论其内行。则自在幼少。承颜顺志。左右无违。及其大故。皇皇如不及。既贵显。恒以不洎为至痛。且以游宦南北。不能躬执祀事为戚。遇先忌。必设纸榜行祭。及赴安东。告于伯氏。奉家庙以往。祀祭备尽情文。未几按道。而监司不挈眷。将奉还家庙。欲权奉峡寓。送荐时物。少伸孝思。伯氏初不许。累书益恳恻。遂感而许之。其后公贻书伯氏曰。孤露之馀。万念灰尽。终天之痛。常结于心腑。不意数年之间。骤跻显秩。此无非父母启佑之泽。而禄不及养。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6L 页
荣反为疚。但有一心兢畏。毋坠先训。不长尺寸。以为报答君亲之万一。此可以观公心事矣。事承旨公如事父。和敬备至。虽年高位显。省侍之节。一如少日。与群从兄弟。怡怡融融。至于内外疏族。莫不得其欢心。公姊即李参判廷夔母夫人也。早寡居贫。依于承旨公。及承旨公没。公奉还洛下。资奉尽其诚。一日夫人到公第。升堂之际。适有雨。公在后执伞以随。夫人笑曰。吾能使一品宰相。张伞随后。过分不敢当。少时侪友。李相国景奭,李判书基祚,李判书景曾,金判书南重,朴锦洲炡,李参判行进,具监司凤瑞,李校理尚质诸公。交谊莫逆。不佞外祖咸陵府院君李公。亦公弱冠亲友也。如徐参判元履,尹翊赞元之,申寺正湸,朴佥枢濠。情好至老不衰。不以官序升沈为意。可见前辈笃厚之风。雅志林泉。少时尝爱昭阳山水。入寓春川。晚卜茂朱峡村。筑溪亭。扁以分宜。采山钓水。若将终老。题诗曰。从今永作朱溪老。一梦人间万念灰。此可以见公之志也。 两朝眷注非常。且值时事多艰。未忍便诀。而每与会心济友。语及出处。未尝不怅然自失。身后诸公挽诔。皆以念切投闲。志在求退为辞。即其实际语也。噫。以公才猷识虑。自结 明主。殚心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7H 页
竭力。奋庸中外。致身崇显。蔚为昭代名臣。使假之年。不日跻鼎路而任辨章国。有荣怀之庆。顾乃天夺之速。未究厥施。岂不惜哉。锡鼎未及望公颜色。而以同闬之故。少习家庭绪论。后从诸公卿间。益闻公行业志节之大方。窃尝钦其风而耸慕。谨据家状。兼采舆诵之在人者。纂次如右。谂于太常。以徼节惠之典。
右议政申公谥状
公姓申氏。讳翼相。字叔弼。自号醒斋。高灵人。远祖成用。官检校军器监。自是世袭簪组。十一代祖讳德邻。礼仪判书,宝文阁大提学。生讳包翅。入我朝官大司谏。生讳樯。工曹左参判。典文衡。生讳叔舟。领议政高灵府院君。谥文忠。生讳㴐。以都承旨。出为咸吉道观察使。李施爱之乱。握节死。朝廷褒赠。生讳用溉。左议政谥文景。与郑文翼公光弼。同称名相。生讳瀚。掌隶院判决事。生讳汝柱。于公高祖也。加平郡守。赠吏曹参判。家庙失火。为奉神主赴火死。事闻旌闾。曾祖讳橃。同知中枢府事。赠吏曹判书。祖讳应矩。承政院左副承旨。赠议政府左赞成。受学于成牛溪先生。有重名。世称晚退先生。考讳湸。济用监正。赠领议政。三世推恩。以公贵也。妣赠贞敬夫人星州李氏。知中枢讳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7L 页
坰之女。判书忠肃公讳尚吉之孙也。以崇祯甲戌十一月初二日。生公于求礼县衙。公幼异凡儿。议政公虽钟爱。小心不懈。俨如成人。稍长。不喜交游。与弟参奉遇相。为兄弟知己。相对读书。以为至乐。庚子中司马。壬寅冬。擢文科庭试。选入槐院。癸卯。丁外忧。甲辰。荐罹内艰。哀毁成疾。日困笃几危。有邻人梦徵。已而病苏。闻者异之。丙午服阕。拜 世子侍讲院说书。未几递。戊申。荐拜检阅。己酉夏罢官。秋。叙拜检阅。序升待教。时朝廷请祔 神德王后于 太庙。久不允。公与同僚陈疏请从庭议。庚戌。升奉教移注书。兼说书。未几还拜奉教。辛亥。又移说书。壬子。复拜奉教。移说书。夏。因 慈侯平复。有史官升叙之命。迁兵曹佐郎。公秉史笔久。书法不隐。予夺公正。及至纂修。见者称为良史。而不悦者亦多云。递付军衔。明年春。出为伊川县监。秋。荐入玉堂。为副校理。病递。冬又拜副校理。上疏数千言。极论时事。略曰。昔傅说告高宗曰。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以高宗为君。而申戒如此。况于后世人君乎。经筵之停废。今几年矣。玉堂作一冗司。学士称为守直。其视 祖宗朝日三开筵。继以夜对者。为如何哉。又曰。孔子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8H 页
忠。今 殿下之待群臣。可谓有礼乎。奸邪怪毒之目。加于耳目之臣。不正无状之教。发于章奏之批。虽尝礼遇委任之人。一事之激。尽弃平生而斥绝之。使群臣见惮。有如汉廷之汲黯者。 殿下必无此言。此则群臣之罪。而其于 圣明。独不为累乎。又曰。破党有要。如理乱丝。不察条理而棼之。益乱而难治矣。今贤愚是非。都不省察。徒以恶党之心。偏系于中。人人而疑阻。事事而臆逆。矫枉过直。为害反甚。又曰。戚臣之不敢干政。非忧爱独后于人。诚以戒乱亡之兆。畏后世之讥耳。清风府院君金佑明陈疏请对。举措纷然。毋论言之当否。国舅干政。自 殿下始。又曰。 殿下念金枝玉叶之不茂。追 先王视犹同气之教。宠遇福昌君桢等。夐出寻常。桢等所当饬躬砥行。谦恭畏慎。以答不世之隆恩。而计不出此。反长骄侈。是非朝政。雌黄人物。肆然无忌。以为当然。甚至交结朝士。蔑弃邦禁。彼朝臣之顽钝无耻者。忘嫌疑而隳大防。此固搢绅之羞。而使桢等至此。亦为 圣明之疵。可胜叹哉。崇善君澄之营第也。割明礼宫基。俾广其园。绝岛穷塞。乃其所也。而 先王拔之深渊之中。置之衽席之上。惟当居宠若惊。畏约谨慎。以报生死肉骨之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8L 页
恩。岂宜侈广第宅。为国人所指点哉。批曰。进诫缕缕。深用嘉尚。而其他辞说。颇有抑扬之意。予未知稳当也。时桢,楠兄弟有宠。而朝士婪进者多昵附。识者皆隐忧而不敢言。独公深论之。诸所论列。亦皆切中时讳。举朝皆惊。或为公惧曰。此疏近古所无。言人所难。祸将不测。公闻之曰。使我居台职者。所言岂止此耶。俄病递。明年春。教曰。申翼相虽有升叙之命。既有史记未毕修。勿许升六之规。则该曹升出。殊极不当。六品改正。因筵臣言。只解见任。使之修史。史事毕。出为北评事。虽云遴选。实摈之也。乙卯冬瓜递。为持平兼知制教。迁吏曹佐郎。皆不拜。丙辰。归寓牙山。扁其堂曰六吾。为文以记之。赋诗以见志。公在乡而除命相续。为兵郎一。吏郎三。献纳再。皆兼校理,西学教授。俄升成均司艺。为仁同府使。时党人当路。而以公公正有重望。甄注不置。而公不欲仕宦。并不拜。丁巳秋。以末拟升拜义州府尹。 上既越次擢授。而又于筵中特问曰。申某其将上来否。公以边任义不可辞。遂勉赴。义州国之西门。使价交道。自经兵燹来。边事疏虞。俗好货利。民悍不率。公至则先之以文治。俾知礼义。暇则训饬武士。劝课有方。商人之负公债没官者。许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9H 页
赴燕市取羡以自赎。债者既感悦。而官货亦偿焉。威化岛本我地。地多芦荻。而久为空地弃。令民刈取以藩葺。因垦稻田数千亩于海口。岁收谷数千斛。以助民役。民至今赖之。综理微密。恩威并行。百废俱兴。治效大著。缮敹戎器。靡不精利。因兵使褒闻。有别谕赐马之典。秩满归。邑人立石颂德。庚申夏。桢,楠既逆诛。朝著再新。登用旧人。荐授平安道节度使。台谏以素著雅望。不合戎阃。请改正。不允。从因呈状递。领相金公寿恒筵白曰。申某曾任义州。治绩表异。拟差阃任。亦以此也。 先朝季年。疏论桢,楠。言人所难。到今观之。先见之明著矣。既递阃任。资秩亦将收还。前此预言凶逆而果验者。或加宠擢以奖之矣。 上曰。申翼相疏论桢楠骄横之状。其时朝士趋附者。甚多。权势隆重。而独言人所不敢言。 孝庙朝。洪茂绩,任义伯预论水原府使边士纪。而李回宝预言自点之凶悖。及自点,士纪伏法之后。三人俱被擢用。今翼相先见。亦宜嘉奖。特为加资。公上疏力辞。有云虽使臣历陈颠覆之状。如徐福之于霍氏。臣言之中。国家之不幸。况寂寥数语。有何先见之可称。而滥施恩典于爱嚬笑之日乎。 上以卿之先见无愧古人为批。特授都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19L 页
承旨。屡辞不许。出仕未几递。连除刑兵曹参判,行大司谏。兼内赡提调。因辞疏条论君德朝政。语皆切实。有曰 殿下英锐太露。沈密不足。李师命发轫荣途。济之以才。其处身行事。灼然可观。则平步青云。自其分内事。而恩眷太过。偏示爱护。使师命不安。众口哓哓。人君不可以爱恶有所僻焉。愿以沈密为英锐之药。又曰。近日获罪者。或趋附权门。或昵狎强宗。蔑大防而弃名义。颠败非不幸也。然于激浊之际。语无斟酌。有为人求过之迹。安如石之被劾。疑之太过。论之太刻。尤不足以厌服其心。国家待臣僚。不当如是太薄也。时如石为湾尹。而台启以地近彼国为言。故公疏如此。又曰。崇儒重道。为国先务。 殿下收召数三儒臣。而鹤书便蕃。豹隐未变者何欤。乃者宋时烈七年幽囚。几死于谗舌。宋浚吉追夺之祸。及于泉壤。 殿下在冲年。不进酪浆。仁爱及禽兽。闻者感悦以为仁不可胜用。即祚之初。不能庇 两朝尊师之老臣。君臣交际。若是其难。此所以岩穴之士。视安车蒲轮。为载祸之具。唯恐入山之不深也。 上优批嘉纳。又上疏曰。权大运虽在窜逐。曾忝大臣。加罪栫棘。事体则重。因其已著之罪。合司论启。法例当然。而今乃以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0H 页
草草数语。插入一启。有损台体。又曰。被劾诸人处身行事。虽无足惜。驱之逆党。施以收司之律。非朝廷宽大之体。又曰。洪万容,李师命之请窜吴始大等。朴致道之请尹镌缘坐之律。既非常典。且关后弊。人臣何可以法外刑人导人主也。又曰。追录勋籍。创无前之规。启使侥倖之心。不可使闻于天下后世。而不用大臣之议。强令举行。违众咈谏。国事将日非矣。又优旨褒答。又引追勋事引避。有曰一边挥斥言者。一边迫令勘勋。人主所畏者公议。而今拂公议而强行不顾。倘君上之失。有过于此。孰谏而孰正之乎。愚臣之忧。不但在举措之失。实在乾道之日亢。自用之太过也。时一番人既绌。而刑赏或偏。论议日激。独公随事刺论。持公平不挠。人多韪之。递拜右,尹刑参兼副总管。移大司宪辞递。又从刑参。拜都宪,兵参,大司谏递。付同枢。拜右尹。兼同义禁,副总管。移大谏转工参。兼观象提调。复拜大宪。论罢赵絅 显宗室配享。有曰絅废处田野。 先王不识何状。而敢以契合功德。俱无可称之人。苟然充数。此公议之不伸者也。辛酉春。拜兵参。移副提学。时方鞫问吴始寿。而台谏请并鞫译官。以明辞證。大臣痛斥台议。遂命鞫狱文案。出示三司。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0L 页
公疏论举措之失当。申判书晸为访公曰。今日之来。为拜令公疏也。举措无前。而公独言之。安敢不敬。递拜吏曹参判。兼备局有司提调,同春秋。因旱灾陈疏。极论立志厉精修身弭灾之道。 上嘉纳。拜礼曹参判。病免。时善类满朝。人皆拭目。望其有为。独公不乐居位。尝曰。扫除奸凶。国家之幸。而勋戚用事。譊讹竞兴。既不能高翔远遁。则惟辞尊居卑。辞内居外。以明吾志可也。有职辄辞。间虽承命。不久居也。秋。出为全罗道观察使。守令有势力或连姻者。绳以法不贷。猬岛素饶鱼盐。土人有怙势征利者。状闻罢之。黜陟严明。人皆畏服。尤加意于搜遗才奖儒化。士民咸悦。壬戌秋。入为副提学。时湖南罪配人卢继信从狱中上变。公察其诬诈曰。何可心知其妄而至腾状闻乎。且当大狱频起之后。不宜惊扰人心。乃贻书相臣。劝以自朝家善处。相臣以不即闻。请罪命罢职。台谏亦请拿问。 上不从。及鞫问果无实。人始服。冬出东郊。特叙拜大司成。兼副总管。辞递。拜副提学。陈疏辞。优批不许。有卿之文雅合置经幄之教。癸亥。拜大宪。俄授平安道观察使。平壤号重镇。货财既富。事务亦殷。公持己以简。率下以严。簿书之外。留心兵备。移建营舍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1H 页
于永崇殿旧址。亦出于城奉天之意云。又作训辞二十馀条。陈说孝友忠信之道。布谕民间。风化稍振。而公属疾病。不能视事。明年春。三疏辞递。药泉南公九万为兵判。建议将复西边废四郡。抵公书议便否。公病方剧。蹶然起曰。如复四郡者。西民弊矣。力疾手书累纸。条论不便状。因又状闻。事遂寝。边民至竖铜碑以颂之。公自经大病。益无意从仕。累拜官不就。岁年之间。大司宪者三。副提学,大司成各再。间拜都承旨,吏户兵三曹参判。兼同成均, 祔庙都监提调。皆辞递。丙寅春。复拜吏参。兼同成均。属有 祔庙之礼。强起旋递。连除礼曹参判,宗簿提调,副提学。三拜大司宪。皆辞递。拜户曹参判,汉城右尹。出为京畿观察使。秩满递付同枢。移大司谏,都承旨,副提学。戊辰。兼奉常提调。拜汉城右尹。秋拜江华留守。己巳春。一番人复进用。时事大变。陈疏递。四月。有废黜 中宫之举。朝野震惊。公以军衔。既参庭请而退。又搆疏明晓将上。因吴公斗寅,朴公泰辅等抗疏。 天怒大震。达夜亲鞫。因有继今疏陈者。论以逆律之命。疏不得上。公泣曰。病物居人间久。见此无前大变。宁复有斯世意耶。为之数日不食。即日出东郊村舍。居常痛慨不已。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1L 页
尝闻杜鹃声。题诗木叶曰。欲死复欲死。空山夜夜悲。崩心烈士痛。无乃尔先知。又次李白诗寓意曰。阴阳分二气。白日配素月。天翻地轴倾。桂魄随沦没。风云日黯黮。山川惨无辉。阴翳塞两仪。阳和变寒霏。天运遽知此。谁分是与非。哀彼当门兰。竟折严霜威。问天天漠漠。掩抑空沾衣。冬。拜礼曹参判。差谢恩副使。即张氏册封后谢恩也。公陈疏自引曰。顷年请诛吴始寿之启。臣忝宪长。有所论执。及今反案之后。归罪大臣。竟至论死。臣以请诛之台官。何可独逭刑章。保有职名。以犯古人死生荣辱独殊之讥乎。臣诚不忍畏没身之诛。以幸为利也。严批不许。连疏得递。而都承旨柳命贤筵奏言其意不欲立朝。遂命下公吏夺职。辛未。捲归南阳新里。搆草堂。扁曰止足。左右图书。咿唔其间。海曲风气。不宜于调病。移寓广州之静林。名其堂曰静休。盖为终焉计。至甲戌。 上心大悔悟。中壸复位。而公首被宠擢。特拜工曹判书。再疏辞不许。俄兼知义禁尚衣典医提调。知经筵备局提调。以工曹例兼册礼之任。敦匠事严。不得已造朝。移右参赞。差教命文书写官。写进。有赐马之典。受暇省墓。仍归静林。七月。升崇政阶。拜兼判义禁知经筵。四疏乞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2H 页
免甚力。 上批谆恳。又以按狱事。急下别谕。辞旨益勤。促令赴朝。时玄石朴公世采为左相。筵白公素有雅望。向来处身瘉人。此人在朝。则士论必有所助。首相药泉南公亦以狱事之迟延。请别遣禁府郎。往谕催促。公迫于严命。赴城外。又三疏乞免。不许。承牌出肃。兼缮工提调。台臣有请毁禁苑小堂。 上褒答而无毁撤之命。公尝侍昼讲进曰。纳其言而不毁其堂。殆于说而不绎矣。 上即命毁之。移礼曹判书。陈病乞免。因论金吾诸囚事。多所平反。乙亥正月。入枚卜。仍拜吏曹判书。尝于昼讲。 上问三司请诛李义徵如何。公对曰。执法之论。实是公议。自古人臣负犯。未有如此而得免者也。 上遂从台启。赐义徵死。公掌铨才西月。不论标榜。调叙惟公。以杜请托为先。有久勤当迁者。指窠求官。公坚拒不许迁。自是人莫敢干以私。二月。进拜议政府右议政。连上五疏力辞。批旨益隆。黾勉拜命。例递典医提调。馀兼如故。又兼社稷都提调。夏旱。三公请对。公极陈政弊。因曰。崇俭帝王之盛德。而节用乃崇俭之实也。臣待罪尚方。自内费用。其数不少。所储或乏。至移文户曹以取赡焉。崔淑仪宫。命户曹捐数千金买给。后宫所处。不必若是其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2L 页
大。庸非无益乎。此非崇俭节用之意。峻宇雕墙。未或不亡。乃是大禹之所戒。 上褒答之。因陈储养将材。劝课专经。及内外交差。得人久任之道。 上命自今三司出守者。限二年毋得迁拟。五月又。以旱灾。上疏论事。极言警惧消弭之道。因请弥文冗费。一切停罢。以纾一分民力。又言罪谪人疏决。亦为解郁之一端。请令庙堂三司会议其轻重。禀旨处决。又请军额之滥增者釐定之。京司法外之疵弊。令各其提调禀议而通变之。 上嘉纳。批云缕缕陈说。一则爱君。一则忧国。俄以疏决会议。承命诣宾厅。台谏谓不宜疏决。相继引避。遂不果会议。公陈疏引咎。有曰三司意有不合。则可否于前席。何害道理。而纷然角立于会议之前。缘臣昏昧。未知时议之若此。进无益之言。致无前之举。批曰。建白虽出卿劄。会议出于君命。君命不行。实自惭恧。仍教曰。先自起闹者持平鱼史徽。为先递差。领相南公因疏决事。筵论己巳人罪犯。陈先自责躬之意。语及光海朝事。 上责以比拟失伦。应教金镇圭因上疏攻陷南公至深。公上疏曰。领相之引光海朝。只为分别请废与不争而已。夫岂以为乘时乐祸。前后异辙乎。亦岂以 圣朝。拟之不敢比之地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3H 页
乎。无心之言。谓之妄发。幸人之不幸。仁者尚且不为。幸人之妄发。欲成其罪者。人将谓何。然其主意。专咎轻议罪人。臣之劄陈。实为根柢。终使竭诚殉国之大臣。横被污蔑。苍黄出城。将何颜面。仍冒于具瞻乎。又因登对痛辨之。 上皆纳之。 上命临昌君焜,前应教金镇圭等。图写 中宫影帧。三司争不得。公疏陈其非礼。事遂寝。是秋大饥。而 上将谒 园陵。公因筵侍。请寝行幸毋扰民。 上为停行。又言为新生王子。将营第宅。王子虽长成。此非营建之时。况其幻稚。而何必于饥岁兴作乎。又请停尚方之贸燕货。以尽节损之道。 上命停之。未几。又上疏乞免。因极陈节用救民之义。有曰对玉食则每念苍生颠连之状。居九重而如闻白屋愁叹之声。日用事为。专心俭约。一日节用。有一日之效。所以行之。惟在至诚而已。又曰。领府事南九万之还朝。谓当赐对。询问民事。譬如父母于赤子之病。如有业医者。诚心求之。必访可疗之方。腹心大臣。自外还朝。目见民事之急。宜问而不问。其于救焚拯溺之策。有若不深留意。非所望于 圣明也。又请仍任方伯之内迁者。俾专赈事。 上批有曰缕缕陈戒。出于惓惓之诚。予甚感叹。可不服膺。值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3L 页
此灾荒。拯救之心。何尝少弛。而今忽以不深留意疑之。大臣而不知予心若此。诚无颜面也。因优旨慰谕。十月。上长单乞免。单四上。 上亲制御札。特遣承旨谕之。有曰惟卿历事两朝。匪躬一节。前席之缕缕。亶出爱君之忱。章奏之勤勤。总是拯民之策。故予倚毗之弥重。奚卿去就之自轻。至四十三度,六十三度。并以 御制遣承旨别谕。眷遇益隆。责勉益勤。大臣之引告。罕被 御批。于公辄三降焉。公之见重于 上如此。间又遣承旨敦谕者三。遣中涓赐膳饮者再。每于别谕敦谕。上章申乞。批旨愈恳。顾公辞免愈力。呈单凡七十五。章复八上。终不许。又遣承旨敦谕。公不得已起视事。三月雨雪。引咎乞免。因曰。 殿下亦宜奋发志业。以清心寡欲。为出治之本。明法审令。为制治之具。无以文具为先务。无以姑息为良规。勿行近惠以为仁。勿任小察以为明。公好恶以定取舍。明赏罚以振纲维。转灾为祥在此。祈天永命亦在此。五月。有蛊于 东宫外氏之先墓。 上亲鞫狱囚。公上疏曰。以千乘之尊。鞫一隶之贱。甚非所以尊 主威养 圣德。愿 殿下明于狱官不亲有司。以存国家大体。夏。拜御营都提调。时购捕蛊贼。张家奴业同被告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4H 页
覈问。未得实。将加刑讯。大臣虑有难言之事。请对陈禀。公随领相南公左相柳公尚运。同入奏以有难穷治之意。 上命原之。于是时议大哗。三司交争。而馆学儒生。疏斥三公甚力。至谓护逆。 上命施儒罚。三公待罪禁府。命勿待罪。明日。两公出郊。公亦出住东郊。遣承旨敦谕。俄以书启之。批命复往谕。仍与偕来。公上疏请罪。批旨益勤。有云处决鞫狱。意实有在。予之心。即卿等之心。畿邑儒生。又上疏攻大臣。公留疏归静林旧寓。 上命史官还送命召。疏批有曰。卿等之议谳。出于为国家深长虑。断断无他。而朝论横拆。公道沦丧。少有差异。辄疑心迹。搆捏斥逐。略不顾藉。此殆世道之变也。公连上章请罪乞免。 上批有曰。自卿等去国。郁郁思想。未尝暂安。乃于昨梦。见卿等之来思。欣喜之极。握手流涕。觉来一倍缺然。无以为怀。信乎元首股肱。一体相须。而诚之所存。至发于梦寐也。以卿等深忠。亦岂无恋予之心乎。公连上章引免。 上犹慰勉有加。敦召不置。公恳辞益力。 上不得已许递本职。谕以即与近侍偕还。因付西枢。公以病间还朝为对。修撰李健命又疏斥按狱事。公停行陈疏自引。批云儒臣之疏。意在倾轧。因谕以从速就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4L 页
道。七月。连章乞退。 上批有云许递相职。非卿有失。实为卿亟入都门也。又云书启有俟间就道之语。则岂因喜事辈而食言哉。因遣史官。命与偕来。又陈疏力辞。不许。未几。蛊者李弘渤等就捕伏法。公上疏引咎。请伏误事之罪。优批慰谕。八月。又遣史官别谕。使与偕来。疏辞不许。时儒生李显命,台官申銋又疏斥大臣。公陈疏曰。臣与两相。同事同罪。既不能如南九万之远遁。则宜与柳尚运同其去就。而以臣赴朝差迟之故。銋乃以先入。为尚运求罪。不料人心危险至此。而臣之幸免刺举。岂不颜厚乎。批云申銋挟杂私耶。坏乱朝廷。显命侮弄君父。迹涉不敬。因此引嫌。岂不损国体耶。仍令从速偕还。 上欲令 世子嫔谒 永昭殿。下大臣议。公对以无于礼之礼。不可刱行。公恳辞不得命。九月。进伏城外。陈疏乞免。不许。以 中殿及世子嫔 庙见之礼。命庙堂会议。公病不参。特遣翰林问议。公议曰。今必以从周之义。仿而行之。虽自嫔宫 庙见为始。尚多妨得。况 王妃殿之不行 庙见。出于 列圣遗制。与应行而未及行者有异。而追举于过册礼十数年之后。尤非懵陋之见所及。公雅爱山水。思卜一区终老。而中年善病。不能远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5H 页
离京国。晚家骆山下。名其堂曰介石。既以西枢就闲。却扫一室。杜门端居。口不谈时事。虽朝请亦多不参。莳花养鹤。逍遥啸咏。翛然有出尘之想。十月晦。有星陨于泰阶下。未几公告病。 上闻公疾谻。命太医诊视。又遣掖庭人问疾。竟以十一月初三日卒于第。享年六十四。讣闻。 上特教曰。国家不幸。新丧元老。震悼曷喻。礼葬等事。令该曹斯速举行。禄俸亦限三年仍给。停朝市。遣近侍致吊。夫人朴氏。先是年九月卒。翌年正月。合窆阳川天神里。有三男三女。一男一女不育。长男潚顺安县令。次济先公没。女长适判官韩世箕。次适都事李汉宗。潚初娶左议政李端夏女。生一男一女男义集参奉。女金佑谦。后娶牧使徐正履女。生一男喜集。济初娶领议政柳尚运女。无子。后娶府使李迪吉女。生一女幼。韩世箕生三男。震朝,恒朝,颐朝。李汉宗生五男二女。男徽,敦,敏。馀幼。公天资温粹端洁。白晢美风度。望之如出壑清冰。殆非尘中人也。谈论峻正。识虑精辞。辨别是非邪正。明白允当。听者咸服。素简默寡言。遇可人。悉其悃愊。不设畦畛。不加矜持。而辞气详和。人不见有鄙俚之言惰慢之色。内行甚笃。以禄不逮养为至痛。奉先尽诚敬。宗家在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5L 页
远。而凡有荐享。无大小必躬奠。到老不废。事伯氏甚善。中罹家患。而人不敢间。一弟贤而早没。抚存孤嫠。营第舍。资以日用。为装奁嫁其女。外王父老无恙。忠养尽力。事舅氏如王父。看护其丧葬。不以疾病年位少解。敦于亲戚。虽疏曲有恩意乡居者皆以公为归。有求得关节者。亦不甚呵斥。视其当者而曲听之。及为大臣。一切麾之曰。事体自别。毋慁我为。性简亢少许可。不妄交人。见人逐名趋势及经心俗事者。若将浼己。喜静居。不事造请。位至崇显。门无杂宾。尝为吏曹参判。有客入门而笑曰。翟公既罢官。门设雀罗固尔。安有铨官之家。截门张索而晒衣者。审于辞受郊居累岁。或至匮乏。时宰有旧者欲周之。公拒不受。邻人买公骑未几。马病死。公即还其直。乡人称之。其立朝。耻为诡随苟同。然亦无矫激不中之行。处心主于忠厚。持论主于公正。朝象屡变。世无完名。不罹文罔。则或不免点累。以公标望。常处清要。历职内外。声实俱隆。材识节操。亦自有过人。而虽不悦者。不敢以一事疵瑕。一时诸名公。咸倚以为重。公之寓居南阳。玄石朴公尝勉公以经纶之业。为寄武侯全书一帙。因赠以诗曰。群山抱海是南阳。双庙嵬然义自长。怊怅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6H 页
英风今扫地。凭君一起振东方。畏斋李公端夏尝贻书勉公以世道曰。使我论当世人物。必以公为第一。李参判选在谪临没。贻书尹相公趾完曰。申叔弼简洁有识量。非流辈所及。倘士类复进。台与叔弼当任其责。公之见许于侪友如此。张判书善澄尝侍 显宗上燕。语曰。予观申翼相为人。真冰玉佳士也。以 圣考则哲之明。奖与至此。此尤可以观公矣。公尝称曰。出处去就。士君子之大节。苟一差失。馀无可观。虽名贤硕儒。或以分义为重。黾勉一出。终至颠沛者多矣。前辈惟退溪确然自守。若栗谷则自任以君民之重。不屑屑于进退。无栗谷之才。则当以退溪为法可也。又曰。人进一步。我退一步。即吾先子所训而平生服膺者也。以故公于去就之际。尺寸不踰节度。虽贲育不能夺其守。自以素乏才学。既不仕备局有司之任。而三拜大司成。七拜副提学。一不承命。及至拜相。忧形于色。一味辞逊。疏牍相继。朝堂之坐。亦多不赴。此见公之雅意也。又尝曰。士大夫立朝。能言上所厌闻。则身名庶有终始。故其在职。以含嘿为耻。事有可言。未尝以毁誉祸福为意。癸丑一疏。既蒙 圣朝华衮之褒。直声固已振世。而位益崇重。进言愈切。其有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6L 页
君德阙遗朝政得失。筵奏疏论。勤勤恳恳。忠君忧国之诚。至老而不衰。近世大臣之能谏者。推公为首。玆数者足以知公所存矣。公自少不以操觚为业。而为文畅达。又善疏章。诗律闲雅。笔法遒紧。尤工于篆籀。荐绅间多求为墓刻者。不佞早赘华谷李相公之门。公于华谷。内外兄弟也。钦服公清规令德有素。及忝居大夫后。周旋庙朝。叨奉末议。窃观于谟猷风采。有以藏之心矣。胤君以柳相尚运所为状文属不佞。俾为易名之牒。柳公于公有深契。其言益可徵信。谨据以序次如右。敬告于有司。
完溪君李公谥状
公讳起筑。字希说。系出王室。孝宁大君讳补之八世孙。高祖讳哲仝。明善大夫把城君。曾祖讳光胤。亲尽。始仕为丰德郡守。祖讳干。温阳郡守。考讳庆𥙿。早登武科。历职清选。为忠清道水军节度使。以公贵赠纯忠补祚功臣嘉善大夫兵曹参判完原君。母姓高。沃沟县监彦命之女。沃沟即霁峰敬命之弟也。公以万历十八年己丑十月初七日生。生而英达夙成。异凡儿。既长。任侠放荡。不事家彦。唯以弓马为事。登庚申武科。聪明鉴识。出于凡人。一见人。辄先知其心内隐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7H 页
微事。人皆称服。与完丰君李曙为从兄弟。而志气相合。未尝一日相离。壬戌年间。完丰为长湍府使。公亦随往。时光海幽闭 母后。伦纪斁绝。完丰慨然有匡复之志。公亦参其谋议。时 仁祖大王在潜邸。凡往来陈达禀定等事。公皆身当。每自长湍达夜入城。仍晓发还归。一年之间。三毙骏骑。其劳苦之状可知。时奸凶辈弥满朝野。不无致疑之端。公随事应变。沈几先物。终使大事不至败露。其英敏谨密。实有赖焉。及举义之日。自长湍起军入城。公为先锋将。 仁祖大王以军期差迟。亲自前往延候。至延曙驿前相逢。公下马拜伏路左。奏以长湍领军来到状。 上即解御袍而衣之。反正之后。完丰为录勋。堂上初不参谋之人。挟势欲入正勋者。多争功纷纭。完丰怒其不均。自入于三等。而以公入于别单。勘勋毕后。持正案文书入待。 御览后下教曰。卿不入于一等。而李起筑亦不入于正勋何也。完丰前奏曰。小臣猥参正勋。况李起筑是臣之亲。有何功劳而敢入于正勋乎。 仁祖还下正案而下教曰。卿则宜入一等。而李起筑之功。我自知之。可入于二等。予与李起筑孩童相游。惯呼其儿名。今此录勋时。以其儿名书之。即奉承传入于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7L 页
正勋。而数日后。 御书公之名与字。因传教以此书于勋籍。盖公小字己丑。故因其字音相似而改赐今名。实旷世之异数也。录勋后。即升通政。为禁军将。时事忧疑。议设扈卫厅。大将与别将。并以勋臣兼带。公首为别将。己巳。出为渭原郡守。一岁馀。以邑民采蔘事拿罢。即叙为扈卫别将,禁军将,五卫将,军门千总,别将等职。癸酉。为朔州府使。辞陛之日。引见馈酒。扶醉而出。行过政院。院吏告以七事。公醉叱院吏。不对而出。台臣论启请罪。不允下教曰。此人醉狂。予已知之。何足责也。台启累月。不得已许递。丙子之乱。以禁军将。随 驾入南汉。改为御营别将。守南城。十二月二十一日。自愿出战。斩获十馀级而还。城中众心稍定。丁丑正月十九日。贼从东城夜半突入。城几陷。士女之踰城奔窜者甚多。城中鼎沸。公在长庆寺。出死力挺身督战。贼退后。 大驾亲临慰谕。命特加嘉善。封完溪君。讲和后。 世子大君并北行。特命公陪从。自南汉直往沈阳。虏常置之阵中。南北出战。与之同往。其万死辛苦之状。有不忍言。过三年后。以身病先还本国。时边报日恶。以亲老求差三陟佥使。数年后递来。一自完丰公卒逝之后。常悲戚无意世事。结舍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8H 页
杨州之松山。若将终身。而儋石屡空。未免贫乏。或劝治产业。为子孙计者。公叹曰。我以微贱之人。出万死得一生。受国厚恩。致位二品。于分过滥。更何望哉。若吾子孙贤。则虽无彦业。可以自资。若不贤则将不得保守世业。亦何益哉。终不为子孙营一亩。赐牌田民。亦皆置之而不受。禄俸之外。家计萧然。日与亲知族属。酣饮自遣而已。壬午。拜长湍府使。以亲病辞递。甲申遭内艰。哀毁成疾。经年沈剧。乙酉六月初六日。卒于松山丙舍。享年五十七。讣闻。 上惊悼不已。未入棺。特赠汉城判尹。且令该曹优给葬需。禄俸限三年仍给。皆异恩也。是年十月。卜葬于松山里先茔侧寅坐申向之原。公娶折冲为终男之女。有贞淑之德。琴瑟和谐。封贞夫人。及公卒后。屡赐廪料。今 上朝月赐廪。寿至九十。礼曹奏以亲勋夫人。至今在世事甚稀贵。请增封贞敬夫人。台臣论以夫从妻职不可。累启还寝。改赐以衣资食物。戊寅。寝疾而终。享年九十三。祔葬于公之墓左。公天禀秀朗。智谋过人。志气豪放。外好谐谑西内实谨慎。平生不言人过失。人无远近。无一怨尤者。见人之善。欣然如有得。褒而扬之。见人穷困者。则必分所有而周之。家无馀储。尽心国事。
明谷集卷之三十二 第 528L 页
至老不怠。勤勤恳恳。临死之日。亦忧伤不已。有四男一女。长万实嘉善大夫。袭封完林君。次曰万植。早没无后。次曰万树。登丙辰武科。折冲将军防踏镇佥使。次曰万林。登壬子武科。嘉善大夫定平都护府使。女适参奉张相周。内外曾玄孙。凡百有馀人。噫。公以韎韦跗注者流。奋身行间。当 圣祖化家为国。利见初潜。赞成匡复之勋。铭彝胙土。历职中外。及至丙丁之乱。与敌人鏖战南城。且拒东城贼。城卒不陷。劳绩较著。惜其年寿不永。未克大展。其声烈然。受知 圣祖。恩遇出例。列卿追秩。及于未殡之前。世共嗟艳。公之子若孙。将准法请易名于朝。谓不佞先祖文忠公。与公同参靖 社功。世好不浅。属以谥状。谨撰次如右。以备太常氏之采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