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明谷集卷之十二
题跋
题跋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0H.gif)
先儒有言四子。六经之阶梯。而纲领条目。最详于大学一书。则志于学者。宜知所先务矣。独惜其篇简脱漏而大义不章。章句错易而文理多舛。赖朱夫子正其错而补其亡然后。圣门传述之旨。灼然若日月之经天。庸讵非学者之大幸欤。然先儒既有定论。而后学或生新义。至于阳明子。则将圣学工夫次第。颠倒而变幻之。其误后学多矣。欲识大学之归趣者。必须尽诸家之同异。折衷于紫阳之章句。方可以免夫独学之陋。而信夫一贯之约。今观故副学静观李公所为集览。亦可谓有功于大学者矣。书凡二编。上编载诸家考定同异。下编裒辑古今诸儒论辨之说以成书。噫。静观公用志之笃。观此亦可以知矣。锡鼎忝在春坊胄筵。方讲大学。凡所以备顾问而资讲明者。宜靡所不用其极。故传写一通。藏之院中。以为讲席参考之助云。
题先河帖后
或曰。先河之义云何。礼曰。三王之祭川也。先河而后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0L.gif)
兵曹忠翊卫都案跋
卫士多其目。而忠翊居其一。原从功臣之长子长孙隶焉。分番而备宿卫。置将而统节制。其意岂偶然哉。国初设忠翊府。衙门视从二品。有经历都事以掌之。壬辰兵燹。百度堕坏。忠翊府废。而宿卫之法。亦弛而不讲矣。万历丙辰年间。朝家申明忠翊之制。属于忠勋府。而令勋府郎兼掌其事。癸亥中兴。因以不改。今 上即阼之二年。因大臣建请。移属于兵曹。令省郎之司武选者掌之。噫。忠翊一卫士也。壬辰之于今日。未及百年。而官司之废兴不一。规制之分合亦殊。旧章成宪。浸以湮晦。俯仰之间。良足一慨。忠翊旧无簿籍。岁壬子。锡鼎严君为忠勋府都事。实钞载而修正之。锡鼎于丁巳秋。忝骑省郎。遂因勋府旧藏簿籍。重加修正。老死应去者删之。有故减番者签记之。新抄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1H.gif)
朱子奏劄跋
维我 圣上即阼之六年夏。 上御经筵。讲周书君奭。讲讫。领议政臣金寿恒进曰。朱子章奏中甲寅便殿第二劄所论讲学之要。至为详悉。请书一通。置之座右。以备睿览。 上命弘文馆缮写以进。臣窃惟古昔帝王建极出治之道。固有其本。大学八条。格致居先。中庸九经。明善为要。自夫伊训说命以后。人臣之进戒其君。孰不以此为先务。而苟非进言之臣学问精醇。言议剀切。又焉能深探旨诀。上格君心哉。惟朱子以大成之贤。接不传之绪。慨然有尧舜君民之志。凡所以纳诲于筵对。贡忠于章牍者。莫非至言谹论。上可以赞修攘之业。下可以恢尊庇之谟。至于是劄。则论进学之次序。讲存心之体要。状道深而不底于晦。立言切而不泥于近。纲领正大。工夫精密。真所谓百代人主之龟鉴也。今我 殿下英资天纵。圣敬日跻。自在春宫。诚心典学。正位宸极。求道不懈。既毕四子。继讲尚书。临筵讨论。亹亹不已。姚姒之德。商周之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1L.gif)
童蒙须知跋
右童蒙须知一卷。即朱夫子训戒蒙学之书也。余少时受业美斋南先生之门。得见此书于几案。仍手录于纸以归。置之巾衍中。时时省览。及儿子昌大始学。出而示之。则昌大请书诸册子。以便观读。遂许之。程夫子有言曰。洒扫应对。是形而上者。又曰。洒扫应对。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2H.gif)
题白轩小札后
声息阒然。读耶作耶。作则作而又作耶。何其久也。题是何题。不患无题。而患不作耶。瓮空而涩。则虽缘不勤读。犹可谓之公罪。如或谈话虚过则甚不可。二者何居。胜友在必不然。而不能无讶而问之。休答。只可惜阴。揩眼书之。
右白轩李相国与其孙羽成书也。记戊申己酉年中。锡鼎兄弟。与李君羽成。相会于邻社。作举子业。时相国年踰七帙。谢事家居有年矣。其于劝课子弟。甚严而有程。此其戒勉之语也。噫。同闬陪游。了然若前日事。而相国之良。既为秋柏之实。能不潸然而一涕乎。相国以忠孝名节。为时贤相。文章主文盟。笔法亦遒艳有则云。庚申九月。崔锡鼎汝和父病中阅书簏。得此纸。谨识其左方。仍令儿子昌大书之。
文东湖遗稿跋
贤不肖才也。隐显势也。向使东湖公笃学砥行。虽如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2L.gif)
宝墨掇字后叙
岁乙卯秋。 上引见大臣及备局诸臣。询访军国之务。李君台龙实摄起居注。退而录进举行文字如干条。此其一也。原纸即李君手书。而劝奖学文等三十七字及删抹处。即 当宁御笔也。李君得而藏之。以为传家之宝。而惧片幅之易佚而难保也。纸糊为帖。尊阁丌几之上。以朝夕敬玩。其意勤矣。臣伏以读之。则忧深思远。慨然有未雨绸缪之志。而不专于武备。必以文事耦举焉。则虽一话一言之微。而其规模之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3H.gif)
珥笔曾看近 御床。天书袖里细成行。应知玉轴珍藏处。跨阁晴虹夜有光。
奉先契祭田记籍跋
吾先祖选部典书讳得枰。洎完山君文贞公讳宰两世衣冠之藏。在清州治之北大栗山。祖考议政文忠公。葬于文贞公东麓。傍亲左尹讳德成判书讳天健。亦葬于此。盖世兆也。家大人静修公尝与诸宗人谋。各出谷粟。大人兄弟倍其出。以时敛散而取其赢。定有司递掌。名曰奉先契。以每岁孟冬。酌献于冢域。以为报本追远之图。行之垂四十年于玆矣。客岁。宗人世显实掌有司之任。以承祀之馀。买土于近地。以为祭田而书为籍。噫。世之士大夫。孰无报本追远之心。其能致享于远祖者。盖或鲜焉。而吾家独行之。玆岂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3L.gif)
鲁西三贤书迹跋
锡鼎少也。尝获拜于童土,美村两先生。望之如寒江之秋月。太山之贞松焉。石湖先生则未及见。而先生没矣。今从李子贞氏。得三先生遗墨。览其精神之所寓。究其气象之所存。则恍如亲造鲁西之乡。接风范而承音旨。于其所尝获拜者。以不得久侍杖屦为悲。而幸其犹及见于其存之时。于其未及见者。幸其获睹心画于其没之后。而以未得亲奉颜色为恨。夫以童土之高风雅趣。石湖之厚德纯行。有足以标世范俗者。至于美村先生。私淑大贤之门。早闻至道之要。笃学而力行。隐居以求志。朝廷屡加殊礼而确乎不拔。学术之懿。名节之倬。允为海东宗儒。迹其所成就。有非末学后生所敢轻议。噫。贤士之并世而辈出。良亦难矣。数君子之名德。乃出于一家埙篪伯仲之间。清芬齐映。广誉同流。断行残墨。犹足以起敬于后人。斯岂非旷代而尤难者欤。抑吾闻三先生。即成文简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4H.gif)
乡饮仪节跋
乡饮酒之礼。废而不行久矣。锡鼎考阅馆中簿籍。得己酉春间乡饮节目数纸。今领相药泉南先生所讲定也。药泉先生时为大司成。又得同春宋先生为祭酒。欲讲而行之。以有故未果行。锡鼎披览数四。为之感叹。锡鼎尝问业于药泉之门。而适忝是任。虽蒙陋无似。不足以追蹑前辈之后尘。而若其好礼节而崇敬让。亦其素志也。欲俟春日方和。请公卿及诸生。讲行此礼。而玄石朴先生方为祭酒。或者承召造朝。则亦一幸也。余为是作一册子。备载己酉仪节及诸执事举案。以存故实云。
题寒江钓雪图后(洪世泰所藏日本画簇)
古之钓。称渭川桐江。画中人。桐耶渭耶。舟而钓。抑甫里西塞之流乎。熊罴之卜。物色之求。所遇者时也。其将浮泛江湖间以终老乎。吾欲问诸画中人。
书泽斋遗唾后
有玉者制诸。有稼者食诸。噫乎重泽。其璞而未琢。秀而不实乎。志之所至。诗亦至焉。乐有贤父兄而进。未见其止。吁嗟乎重泽。(琢一作雕)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4L.gif)
数于六艺。居其一。不可以小技而不讲也。夫数之理。具于象先。而其源肇于羲画。及周公撰九章然后。数乃备。然则斯固道之所寓。而君子之游于是也有以夫。今见宾渠程氏所编统宗若干卷。首载图书。以阐其源。其下分为九章。凡天下事物杂然而殽乱者。一以九章赅之。而其析数之体。明数之用者。又皆本乎理之自然。无钩䤨黖昧之失。宾渠之于九数。亦可谓几矣。余尝得此书于人而未及阅。吾友李寿翁一见而爱之。遂相与谋倩人传写一通。庶吾辈藏修之暇。染指于斯。以为穷理之一助。既净写装毕。寿翁曰。不可以无识也。请余题其卷末。
欧苏手简跋(止轩杜仁杰所抄)
右欧苏手简抄。即赵君子直巾衍中物也。始同春宋先生手写一帙。以为居閒消遣之资。洪君叔范既传写讫。子直亦谋所以藏于家。既而叹曰。此即前辈所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5H.gif)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5L.gif)
右外王父观察使安公遗稿。删定为四卷。公少攻文词。弱冠取科第。盛之翰苑供奉之列。既而屯邅寡与。遂落拓于佐幕。栖遑于州郡者半世。晚始起废。入喉司秉藩节。而顾公性伉拙。益与世抹摋。每当注官迁秩。辄有尼之者。凡世所谓文翰之职。一未尝居之。岂所谓命之节遇欤。其为诗。多积而薄发。遇有唱酬。辄操笔立就。虽连篇累什。绝无艰难窘束意。句法浑全。情境妥适。耻为尖奇新警语。先祖迟川公见公长律一篇曰。绝有老杜风格。其见推于前辈宗匠如此。于文最善骈俪。毋论功令拔萃。即馆课诸作。作必居首。遂以连三次居首。升通政。当世主盟诸公。让公一头地。每当国家大文字。辄就公绳削。或倩公代撰云。后有具眼者。当自知之。岁丙子九月日。外孙吏曹判书兼大提学完山崔锡鼎谨书。
龙潜寻院录跋
岁彊圉赤奋若。臣锡鼎奉使之燕。历过箕城。祗谒仁贤书院箕王真像。仍访寻院录。有我 圣祖孝庙潜邸时留题 御笔。盖当城下寻盟之初。清人要我 世子大君及三公六卿之子为质。时 孝宗以凤林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6H.gif)
题襟海亭记草后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6L.gif)
题忠景,忠简南相国两世教旨后
王旨南在为纯忠奋义同德开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宜宁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学世子傅者。永乐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安 朝鲜国王之印。教旨南智为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院事者。景泰三年十月初一日。安施命之宝。
右开国功臣领议政忠景公及忠景之孙左议政忠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7H.gif)
药泉门人录跋
余年十二。纳拜于药泉南先生。因束脩请学焉。日挟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7L.gif)
书玄石大学读书记正心章一段后
锡鼎按。曾见沈龙卿主大学不言心之体。盖源于玄石中年未定之说。今见此论。其所指陈。极其明切不觉钦服。(龙卿说话。似在己未年间。)
书玄石格物训义说后
锡鼎按。其曰格无穷义者。是愚说。以穷非格字之正训故也。其曰穷在格外者。非愚说。以穷底义包在格物工夫故也。斯义也已详具于与寿翁君辅问答书尺中。顷年过宿坡山。以类编中大学补亡章附注仰质。则先生以为尽好。其后投示此册子。礼记诸篇。则章段及附注。多蒙印可。仍曰此书规模甚善。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8H.gif)
锡鼎按。庶孙不为祖父后者。为其所生妾祖母。不敢服三年。愚见与玄石说相符。
右一册。玄石朴先生曾以示教者。病中阅此。略以管见疏于下方。先生之没。今已六载。为之感涕。庚辰二月谷朝。锡鼎识。
先代墓表帖跋
惟我十二代祖选部典书。十一代祖艺文提学完山君谥文贞公两世墓。在清州之北大栗里。墓前无碑表石床。相传旧有之而今亡云。 孝宗戊戌间。先君子与诸宗人谋修岁祭之礼。行之四十年于玆。尝欲营竖碑表而未就。往年秋。锡鼎与宗人议。发书于先祖后孙之为邑宰者五六人。宗叔后徵宰清安。是迩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8L.gif)
题尹氏永思录
中表弟尹君伯循泣且言曰。吾先子以王事赴莱州。不幸皋复于公馆。道教兄弟时尚小。其于先子行谊志业。不能记其一二。吾季仁教裒辑家间旧闻。录为遗事一通。目以永思录。愿兄赐一言以教之。余受而卒业。作而叹曰。人孰无一死。而孰有如检讨公之死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9H.gif)
前辈简牍跋
右前辈简牍四册。第一先祖迟川公崇祯庚辰作帖。有跋文。第二先亲静修公追后裒辑。其三四则锡鼎戊寅秋间所续成。皆诸名公与先祖往复者。而先祖笔迹数幅。亦在其间。窃念先祖弱冠登朝。闻望夙著。游好极一时之英。平日书疏诗章酬答甚多。中间累经兵燹。家藏翰墨。亡佚殆尽。今此收拾而留存者。堇泰山毫芒耳。然就此论之。白沙,玄轩。是先祖师表也。清阴,北渚,鹤谷诸公。即前辈也。浦渚,溪谷,白江,延阳,泽堂,东淮诸公。皆执友也。潜谷,白洲,阳坡,洛洲诸公。皆后辈也。数君子者。或以学术名节。或以勋业文章。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79L.gif)
朴定斋书牍跋
右朴学士士元书牍二卷。即明村罗徵君平居所尝往复者也。士元生禀迈往之姿。英才谹识。辅以文学名论高一世。并游英髦。未能或之先。卒乃抗危词以扶 坤极。树风节于衰季。其只字片墨。益为世所贵重。明村之裒辑成帖。良亦勤矣。噫。天不能使邦家无乱。或有变故。则必生异人以扶树之。既生之。又乃离患逢纷。不能使之遂。其能遂而使邦家无霣。盖绝无而仅有。是又何哉。记余童幼时。挟筴问业于药泉南先生门。士元方小。与其伯氏士安友而弟畜。士元既长。相予至深。许以知己。出处枯菀略相似。及其殉节。恨不能同死。今观此帖。为之抆涕以悲。上卷多闲漫问讯。其下卷则丁卯辨诬时商论。于是士元为明村草疏几万言。大触时讳。明村竟以是谪窜西塞。锡鼎在经幄。疏救不得。亦罢官。自是廷论日以荡析。时事茫无畔岸。噫。至此缊矣。然使士元而无死也。世道其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0H.gif)
易象手抄跋
余年十馀岁。观周易本义图说及启蒙等书。虽未能识其深处。而心独喜之。手自钞写为一册。至弱冠。就其中改书若干张。仍藏之箧笥久矣。今年春。寓居衿川紫霞洞。病伏呻吟之暇。偶取而阅之。少而志学。老而无闻。深可悼叹。其中所谓易象图。即宋时苗昌言为序者也。名曰大易钩深象数图。先祖迟川公论卦变。取此为说。岁甲申三月既望。明谷病夫题。
书世系录后
按丽史。崔乙义当丽末。与选部典书同时。又牧隐所撰文贞公墓铭序云。谱之可考者。曰纯爵。崔均以下十二世。果是神虎祖世。则牧隐必无漏载碑文之理。百年之间。有显官两乙义。亦无是理。故旧刊族谱与诸家谱帖。皆以神虎府君为始祖。此本明是传录之误。甲申春。锡鼎谨志。
尹相国家藏 春宫宝墨跋
右杜浦尹相公家藏 春宫笔迹。其文则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大字也。岁丙子。 春宫邸下方九岁。相公以 世子傅。侍讲书筵。请得宝墨而装为屏云。间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0L.gif)
先祖迟川集跋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1H.gif)
参同解跋
药泉南先生按北藩时。得朱子注参同契于同春宋公家簏。入梓已行矣。先生尝有所论解。并加口诀而未及卒编。只有数段。不可孤行。今托北伯李公善溥。附刊于朱解之后。按朱夫子之言曰。眼中了了。但无下手处。真知则实践。即夫子雅言也。人患眼中欠了了。是以无下手处。苟于本原看得透。则行之自可沛然。安有孔穴肯綮。几于襄野迷涂之叹哉。然夫子之训如此。是必有轮扁不传之妙。非浅学謏闻所可与论者耳。近世青霞子权克中颇精于丹学。而顾余生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1L.gif)
兑足承二。盖取诸宗。离腹为器。干则用中。艮山在南。射雉矢亡。乾惕藏心。获金于傍。巽目聪明。萧公交股。坎水东行。女游西浒。震开笑口。有秋伏火。坤八以究。半爻居下。
敬题 宸奎宝墨帖后
在戊子春。司谏尹世绥疏攻贱臣。目之以护逆。语甚危险。臣时在相府。出郊陈章。力辞去位。五月。例付判中枢。七月晦 上命招引见。谕以特拜领相。仍亲授命召密符。固辞不获。黾勉出谢。未几有乡生权益平上疏。极论臣锡鼎及兵曹判书李寅烨专擅权势。措语叵测。臣出城待罪。 上特加恩礼。因辞疏降手札御批。词旨隆厚。遣承旨李震寿传谕。下拜登受。寸心自激。仍命窜配益平边地。不得已承命趋朝。曾于乙酉夏。臣在圻乡汉皋。益平受时宰旨。疏论贱臣辛巳事。命编配以惩。丁亥登对时。 上问己卯科追复当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2H.gif)
洗心录跋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2L.gif)
谨题松山壁上 御笔后
余所寓松山精舍。背山临水。四山苍翠环合。中开小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3H.gif)
山斋清昼听鹂黄。垂柳阴阴水满塘。试觅个中颜乐处。一瓢真味老弥长。
题赤裳别语帖
尹小谏惠甫。以太史氏。晒史于赤城。其从子敬龙装其别语为帖。此可以观一代词翰之盛矣。惠甫在台垣。封章论事。有谠直敢言之风。竟以是触时讳。一斥藩幕以没。惠甫余少友也。其诸父内翰湖伯。与余有契好。其弟和甫从余问业。数君今皆千古。重可悲也。壬辰徂暑。明谷病夫书于渼沙寓居。
省扫录跋
右晦隐南徵士子闻省扫先丘所录。子闻之胤克宽。戊子春。成进士。国俗重科试。虽庠士之选。不比登龙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3L.gif)
题沧溪集后
余读农岩所为沧溪序。云昔明道得安且成一语。始著邵子墓铭。今余于沧溪。得所见者大所存者实一语。乃敢下笔为序云。其下叙沧溪志学求道之事而结之曰。公于道。能究观大体。而必欲实有诸己。斯固漆雕氏所以为己见大意而其志笃也。余以为曾漆之见大意云者。以其辨乎内外之分。知道义为重而爵禄为轻。犹今人言大体固好者也。夫所谓所见者大。即先贤所云君子先立乎远者大者。如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4H.gif)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4L.gif)
敬题 成庙御笔后
李君道亨访郊居曰。吾先九代祖广陵府院君讳克培。相我 成庙。尝以金箔扇。亲洒宸翰。写古圣贤训词以赐之。历累世传至余。惧其岁月滋久。易以伤佚也。改装为帖。子其为余志之。臣锡鼎薰盥具冠服。跽而奉展。恍如云虹下烛。星日昭回。不觉旷世 天威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5H.gif)
题吉城君教旨后
教旨许惟礼为精忠出气敌忾功臣嘉善大夫忠武卫副护军吉城君者。成化五年十二月日。安 御宝施命二字。
右吉城君许公教旨一通。成于成化五年。其六世孙极来示余。盖当 惠庄王时。贼施爱据镜城以叛。鸱张虿肆。难以兵力过刘。公能抗义致忠。用奇策歼灭。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5L.gif)
题奖忠编后
圃隐郑文忠公节义道学。可以柱天范世。 圣朝既从祀于文庙。追加貤赠。备极褒崇。延及后世。复其征徭。孙公舜孝权公橃两观察相继申明。孙权诗及滩隐墨竹在其间。月汀尹太学士手写一通为此编。南窗金公识于下方。噫。玆六七公名德词翰。允为后人所艳称。而并萃于一卷。可谓盛矣。文忠后孙郑侍郎齐斗氏要锡鼎题其后。诗曰。
正学渊源属道东。精忠堪比墨台公。 圣朝褒劝千秋仰。滩画汀书贲卷中。
题二老笔迹后
右药泉南先生笔八幅。书古绝句四时各二首。酉峰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6H.gif)
二老形心画。流风起后生。龟山昔问字。鲁国早通名。 社稷精忠著。丘樊德义清。存亡俱阔绝。摇落重含情。
题安氏永思帖后
安都事相万世休氏示余此帖曰。此吾先世葬山所录。子其为我志之。余谨诺而受之。既而世休氏遘疾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6L.gif)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7H.gif)
题白沙文忠公诗后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7L.gif)
右白沙诗一首。是先祖与溪谷年十六七时所赠也。双鲤以比两门生。而其期待奖与之意。可见于数句之间。可谓奇矣。然此诗不载白沙集中。虑其遂至于堙没。谨附识于此。
题默翁诗笔后
默翁即韩正郎自号。公讳顼。字敬甫。年十九。中司马荫仕。卒官玉果县监。与洛西张公为莫逆之交。洛西公 宣庙旧臣。当 仁庙改玉。拜八道都体察使。克清逆适之乱。勋名事业。辉映简策。功既成矣。便即退休于丰德之梨湖。养闲六七年。待春暖秋凉。棹一叶扁舟。溯流而上。历览临津石壁之胜槩。凡沿江上下白云苍壁霜枫露菊。莫不献状呈奇于眺望吟啸之中。韩默翁辄与之同舟共乐。必以声伎杯酒助其欢。详在两公稿。锡鼎寓居兴仁门外。默翁之曾孙韩生淑度来访投谒。驩然叙旧。出示默翁集二册及诗笔一帖。余受而敬玩。公与洛西公游泛唱酬之迹皆载焉。历历如前日事。稿与帖。皆公手写。而诗笔则公自抄集中诗得意作数十篇。以为子孙后观。诗与笔俱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8H.gif)
松岳寻真帖跋
族祖西洲公。即曾王考晚谷之从子。祖考迟川。柳下之从弟也。岁丁酉。柳下公尹松京。公为一往焉。故都多胜迹。乘閒探历。辄以诗咏之。雪峰金君义信以笔名。适以事来游。令金君写一通。诗凡二十馀首。公没后。胤子砥平君装为帖。以示锡鼎。徵一言以识。余惟西洲公夙以文艺鸣场屋。声誉藉甚。竟不成一名。晚归海曲。萧然却埽以终老。噫。其节遇者然欤。锡鼎及见公中年。标致孤高。绝无俗士气。其诗虽不屑屑于绳墨。而遇境信笔。声格清妍。有沧浑遗韵。此帖其公鼎之一脔欤。始公年三十馀。迟川公爱其才。尉荐于铨曹。将授之官。公贻书止之。以谓屈迹荫仕非志也。此又见公之贞姿雅操。自与世之卑孅者异趣。岂独词藻之足赏已哉。谨以是书之。
诸经图谱跋
朱子曰。书不尽言。图不尽意。夫不以图与书。犹是道之粗迹。不足以尽夫圣人之精蕴故欤。然经中妙道精义。难以骤语于初学。揭以为图。犹有羲文立象之遗意。然则后来诸儒必以图说解经。又曷可少哉。余读古经诸书。辄具图子。以备省览。金生光龙手自传写为一册。其志勤矣。金生要余识于卷端。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8L.gif)
愚于中庸费隐之旨。心有所疑。间尝与闵彦晖往复论难。几至数万言。中间得朱子语类数段。以破侯氏之说。近始看中庸辑略。程子曰费指日用处。又考二程经说。有曰圣人所不知所不能。谓之隐。其论费隐二字之义。极其明的。正与管见符合。但朱夫子章句。必已参考程说。而其所以为说者。未能尽合何也。夫程子得不传之遗绪而传之朱子。则先贤后贤其揆一也。又考程子之训。曰解经不同无害。惟紧要处不得不同。今此费隐之旨。既非行说间闲漫句语。乃是极言道体精微处。则两贤之论。宜其一贯而无牴牾矣。今乃如此。其与紧要处不得不同之义。抑又何如也。窃意朱夫子尊信程门。非不笃至。而偶于此段文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9H.gif)
明谷集卷之十二 第 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425A/ITKC_MO_0425A_A154_089L.gif)
书药泉先生南征录
呜呼。此即药泉先生绣衣南征时日录也。先生当 孝庙盛际。被隆眷处迩班。未及登扬庙廊。大有所展布。而遽遭抱弓之恸。况受命未复。而承报于道涂草莽之间。其心事之痛陨崩迫。当如何哉。先生之胤鹤鸣氏为模写封书 御笔。冠于卷首。后之览者。尤足以酿涕于千古矣。岁癸巳仲夏。门人原任领议政完山崔锡鼎敬识。